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024-08-04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精选13篇)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

近几年来,随着中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教科书框架,学活书本,从而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这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那么,什么是创新思维呢?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按爱因斯坦所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SEFC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 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

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1.制作灵活。插图的再创既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2.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3.广泛参与。让学生参与插图再创造既能减轻教师负担,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按教师指令摆放小拼图到指令位置,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有益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教到SB(2B)Unit 18,Lesson 70 We‘ve lost our dad!我让学生在预习文章之后,分别勾画出四个人物Dad,Tina,Max,a railway officer,一列火车,以及此火车在一小站分轨运行的画面。根据上述几幅画,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对文章进行介绍,老师就画面进行问答,自然地引入新课,使文章内容清楚明了地显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

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学生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是与教师的指导分不开的。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能力才会提高。由于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建立学生主动学习机制,培养学生自学英语能力》的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针对此课题,我与备课组全体成员一起协商,为学生精心设置学案,对每单元的课文阅读采取“自学”、“共学”和“练习”的方法。“自学”,是指学生针对学案中的目标和要求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我要求他们完成猜词义,长难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归纳,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发现问题。“共学”,是指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共同的学习研究活动,教师在关键处进行点拨,针对学生的疑 难进行解答。在课堂整体教学上,学生“画龙”,教师“点睛”。然后,在“自学”和“共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练”,教师精选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句型、编成练习,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巩固,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

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如教到SB(3A),Unit 6,Lesson 22 Dealing with waste 时,我在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提问:Why is rub bish such as “white pollution”becoming a serious problem in China?What can be don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Do you have any suggestions for reducing waste and controlling pollution?„„这样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展开联想,答案不一,众说纷纭。又如教到SB(3A),Unit 7 Lesson 26 Angkor Wat时,我让学生讨论: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fact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ok part in the repair work?同学们会回答:Because 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are very friendly./Because the temple of Angkor Wat is a place of interest.If it is well repaired,people from other countries can go to visit it./Because the temple is the treasure of human beings„又如在考查学生语用能力时,我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变

化的题型。如下面一个选择题:

many times,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A.Although he had been told B.Telling C.Having been told D.Being told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让他们把but去掉,再去进行思考和选择。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

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如:SB(3A)Unit 10 The trick,让学生对How could Bill manage to escape?展开联想进行复述。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如:SB(1B)Unit 19 The secret is out!让学生针对How is the secret out?进行复述。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 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如:SB(2A)Unit 5 Charlie Chaplin,在学生复述完课文后,我组织 他们就To be an actor(actress)/Not to be an actor(actress)进行辩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场面热烈,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和思维想象能力,把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综上所说,复述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层次,选用适当方法,灵活使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不马上说:“NO,you are wrong.”,而是说:“Please think it over.”。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2.分层次评价。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2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想创新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即创造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学生思维自由驰骋, 令他们有创新的冲动。在这种氛围里, 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 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解, 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 允许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讨论。这样就有利于消除课堂中学生过于拘谨的场面, 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只有在这种氛围里, 学生才能勇于发现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渴求解决问题;只有在这种氛围里, 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

在《分子》这节内容教学中, 演示酒精与水混合总体积缩小的实验, 并分析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的时候, 就有一学生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两种液体混合总体积都缩小呢?有没有增大的呢?”这位学生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 并孕育着可贵的创新精神, 于是, 我高度地赞扬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探索的精神, 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虽然他提出这个问题不利于分子有空隙的解释, 但不能制止学生提出看起来不相关的问题, 而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 流畅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对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们获取外界的信息大约10%通过听觉输入。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总之, 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

二、创设多元教学情境, 使学生敢创新

何谓创新精神?我认为, 就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 是靠后天训练培养出来的。我们的目的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使创新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的责任心。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 好奇心、求知欲的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这样说:“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 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呢?

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导学生质疑思变, 激发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例如, 在讲“碳酸钠”的俗名叫“纯碱”的时候, 我说:“因为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 所以称之为‘纯碱’。”接着, 我提出:“大家注意到没有, 碳酸钠是属于哪类物质?它为什么呈碱性?”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学生感到很诧异, 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呢?这样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的欲望。

2. 创新人格的培养

创新人格内涵包括创新探索的志向和责任心, 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坚定意志, 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献身精神。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呢?

充分挖掘教材思想内涵, 介绍一些包括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 引领时代潮流新发现、新发明、新进展, 当今世界化学科学研究前沿和面临的主要困难, 以及化学在工业、农业、国防、医疗、环保日常生活等的应用等知识。如:诺贝尔历经自己被炸伤甚至弟弟被炸死的多次失败后发明了炸药;现代家居业所使用的高密度纤维板;有机化学里的“高分子智能材料”;“氢是未来理想能源”;“C60等‘明星’分子”等知识的介绍, 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引自《化学课程标准》P2) 增强学生为人类的进步献身科学的责任心和勇于创新的顽强意志。

要求高、难度大的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现成材料。在有可能的情况下, 我都要求学生亲自完成这些实验。例如: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爆炸的实验, 针对学生严重的害怕心理, 我着重分析产生危险的原因, 鼓励学生严格按照规则准确、大胆操作, 并支持失败者继续努力直至成功, 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勤奋、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灵活结合教学实际, 使学生会创新

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 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构成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特殊才能的创造能力, 即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能力, 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是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 即针对个人而言的, 是新颖的、独特的。化学科的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 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是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联想到H2, 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的;讲到CH4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时, 联想到用这套装置还可以制O2;讲到硬水的软化时, 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 联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如何处理。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如讲到“空气成分”N2时, 有学生提出假设:若N2不是稳定的而是非常活泼, 世界将会变成怎样?讲到氢原子的结构时, 为什么电子受到核的吸引, 不掉进原子核内而在核周围不停地高速运动?学生这种意想不到的想象力, 我都加以肯定、称赞, 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等, 其最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上。一是思维方向灵活, 善于从不同角度和各个方面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 从分析到综合, 从归纳到演绎, 全面灵活地进行综合推理;三是迁移能力强, 能举一反三, 多解求异, 进行发散式思维。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 就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 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有一则谜语:“一刀砍断后只有一节, 是什么?”“一刀两断”这是天经地义的提法, 是一种已有的思维定势, 若冲不出这种思维定势的束缚则很难得出谜底。再如, 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氨气, 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稀硫酸溶液, 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 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物质发生变化, 从加入的物质考虑, 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 所以一般学生只分析稀硫酸溶液与氨气的反应得出一个“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 而忽视了容器本身“铝”与稀硫酸溶液反应, 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3.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独到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构成创新能力的重要部分。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 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 是创意与创新的桥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 要加强对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的指导, 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实验中, 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发现、创新, 锻炼创造实践能力。比如:实验有误差或者失败了, 可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 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可只提供药品、仪器, 让学生自行设计二氧化碳的发生、收集并检验的整个实验过程,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亲自实践, 领略“创新”成功的喜悦。

课堂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 也是实施和贯彻新课标、新理念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就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切教育思想的承载者, 教育教学改革, 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提出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应突破传统的“你讲我听”的抑制个性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联系实践三个角度出发, 还给学生广阔的空间, 激励学生想创新、会创新、勇于创新。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氛围,教学情境,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2]岳慧丽.锤炼课堂语激发求知欲.教育革新, 2008, (12) .

[3]王静.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考试周刊, 2009, (43) .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3

关键词:自我管理 自我评价 自我发展

一、合作互动,活化课文插图,拓展创新思维

Go for it 新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或卡通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即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幻灯片显示,那么课堂会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 互的思维网络。在合作制图中,我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制作插图时,要求:1.制作灵活。插图的再创既要忠实于教材的原有设计,又不能受其束缚,内容可以合理取舍或增删,要以服务于教材为宗旨。2.美育教育。画面之间比例要求协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二、立足双基,精心设置学案,激发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只有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质的飞跃。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如此。首先,他们要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知识基础,因为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即“知识提供的是思维的原始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1.要求学生在联系应用中学知识,要求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2.把掌握知识的重点放在思考力上,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方法,用思维方法指导知识学习。

实践证明,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了,学活了,在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时,教师结合目标教学,要求学生针对目标,做到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的实施也无疑使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得以明显提高。

三、课堂中巧设疑问,引导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又如在考查学生语用能力时,我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正确判断不同变化的题型。如下面一个选择题:

________ many times, but he still couldn’t understand it.

A. Although he had been told

B. Telling

C. Having been told

D. Being told

学生选出正确答案后,让他们把but去掉,再去进行思考和选择。

总之,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适时设问,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训练,那么,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不断改进教法,开发创新思维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改革,开拓未来学生的教育,必须立足于精选的教材和科学的教法。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大量生动有趣的题材去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思维。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从改革教学方法入手。1.创造性复述。复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创造性复述可分为三种:1)变更复述:让学生变换人称、时态、语态或文章体裁进行复述。2)续篇复述:根据故事可能发生的变化,利用原有知识发挥想象,讲述故事可能出现的结局,这种复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展开联想进行复述。3)概括性复述:根据材料所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推理,总结全文大意或段落大意。这是较高水平的复述,学生需要很强的归纳能力。2.发挥性演讲。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争取说话的机会。

五、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在课堂教学的创造教育中,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上,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关系、环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作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學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4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音乐教育能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高校学生能学到知识和技能,并能逐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磨炼顽强意志,培养求异思维,丰富形象思维,最终形成创新思维的能力.

作 者:王娅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42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5

创新,这是教育改革中一个最响亮的词语。也是很让老师挠头的一个词。我觉得如果在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上多下功夫,那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而且对以后孩子在学习乃至于今后的工作,都是有益处的。创新教育注重的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构建理想课堂教学新模式。那么,如何应用这种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向传统教学挑战

创新性教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有是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教师本身必须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途径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将课内与课外相贯通。因为创新性并不是单独安排在一节课中固定某一环节培养,它是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应用与培养。那种强调书本、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偏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积累、忽视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传统教学是永远也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的。

2、让好奇心常驻心中

“好奇是研究之父,成功之母。”好奇是求知的萌芽,创造的起点。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许多问题都想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我就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故意设下悬念,鼓励他们去探索,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低年级的探究教材,大多以比较直观形象,学生喜爱的图画出现在孩子面前,学生完全可以以探究书为据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就能参与到其中。如学习《动物的本领》一探究主题时,我利用探究教材上 1的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进行说话。“图上画了哪些动物?你能不能说说它们有哪些本领?”此时,学生通过书本上的图片,纷纷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好。一个同学说:“我知道壁虎的尾巴能逃生用,我用故事来讲讲它的本领。”又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知道鱼的尾巴在游泳时能把握平衡。”学生从书中图片的启发中说得又多么精彩。

训练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创新活动离不开直觉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的训练,热情的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直觉思维,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兴趣,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如教学《诚实的孩子》,上课开始,学生读完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凭直觉做出判断,有的说:是一个孩子知错就改。有的说:写一个孩子诚实不撒谎。有的说:说话办事不撒谎……此时,我并不对学生的猜测内容做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读文后,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测与文章内容不一致,那么,教师要对学生大胆猜测的精神给以热情的鼓励,以消除其因直觉思维的或然性局限而带来的懊丧情绪,并且可进一步激发学生通过练习,会判断的越来越快越准确,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目的。同理《蓝树叶》也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

3、着手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同的处理办法,就可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他该怎么做呢?几分钟后,教室如同开了锅,有的说:他只好再给孩子找肉。有的说:他很后悔,回到窝里生气,有的说她会再想办法对付狐狸……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得到训练。课后让大家依然用《狐狸和乌鸦》为题写一篇:乌鸦上当以后的故事。第二天每人都交上了各自想象丰富的作文来。在如《坐井观天》一课,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也能比较生动的复述故事了,我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当青蛙跳出井口以后,他会说

些什么,想些什么?短暂的沉默以后,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尽情的叙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还比如《小马过河》一文,以小马过河以后想象,《捞月亮》一文,以“猴子们都发现月亮好好的挂在天上”进行想象,《我要的是葫芦》从“到了第二年春天”想象种葫芦的人会怎样做。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让学生逆向思维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如《骆驼和羊》这篇寓言,按照常规理解揭示了这样一个寓意:要全面看问题,对自己不能只看长处,对别人不能只看短处。当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这一寓意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院子里只有从高高的围墙外伸出的茂盛枝叶,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如果院子里只有草,而围墙上只有一个又窄又矮的门,骆驼会怎样,羊会怎样?学生迫不及待的说:羊会饿死;骆驼会饿死;还有的说:如果他们互相帮助都不会饿死。最后我总结出:人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人还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战胜困境走向光明。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利用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启发学生挖掘出与常规理解不同的新的寓意。是训练学生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灵活性的一个好办法。

总之,只要教师时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前提,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培养。

5、奖励式引导,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曾陷入了一个误区,往往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课堂管理者的角色,使学生处于被动、被控、单向接受的状态。久而久之,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总是习惯等答案、靠答案,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怎么办?如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于是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

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鼓励。比如在教学中,我自制了小红花、小五角星等奖励品,对于凡是上课勇于思考、发言的同学下课时我都会亲手给他们佩戴小红花或小五角星,渐渐地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的发言踊跃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养成了主动思维的习惯。

举个例子吧。有一次,我们班里组织讲故事比赛,课下我单独把一个内向的学生叫到办公室,给他谈话,“孔天阳,咱班举办讲故事比赛,老师很看重你,觉得你在这方面非常有天赋,你愿意参加吗?”听了这话,他一下子愣了,脸上突然显出了孩子特有的腼腆。“没事,只要你有信心,老师可以单独给你辅导”听到这孔天阳使劲的点了点头,从他的脸上,我看到了他很久都没有的微笑。于是孔天阳,每天下午放学准时到我办公室,让我为他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比赛结束后,他取得了良好好的成绩,之后孔天阳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也不在捣乱了,写作业也认真了。

加德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全面评价。当孩子在某方面表现不错时,那我们应该从这些优点入手,弥补他的缺点,通过鼓励,提升他学习的兴趣。我相信,只要孩子能获得适当的鼓励,他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各项能力都会发生一个质的飞跃。

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这项工程永远都是走在路上。只能是更多的方法出现。而不能结题。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6

《数学新课标》对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必须高度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必须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思维的有关类型和功能、结构、内在联系及其在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这个角度讲,数学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手段。我们应充分利用数学的这种功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既有明确的目的方向,又有自己的见解;即有广阔的思路,又能揭露问题的实质;既敢于创新,又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在情景问题设置、例题设置、作业设置这三个方面,要层层铺垫、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思维的合理性、严密性、完整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7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师应把目标教学与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将创新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通过对创新目标的认定, 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众所周知, 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巩固化学理论知识, 帮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单纯扮演着被动接受的角色。因此, 教师应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创造一定的实验条件与研究氛围,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验证所学理论, 甚至从中获得新发现, 通过联想、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创新思维培养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 化学教材中设计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是验证相应化学理论的一种手段,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无实质性的帮助。针对这一缺陷,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在实验改进、实验设计方面为学生提供条件, 对学生给予指导。其中, 设计性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它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实验技能之外, 还要具备针对问题加以联想、推理、分析、综合等系统思维能力。学生凭借这些能力, 能够独立提出问题、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让学生在自我设计的实践中激发求知欲望, 体会探索科学的成就感;同时使教师本身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获得良好效果。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把握主动权, 教师可以适时加以点拨或质疑。在科研活动中尤其需要质疑精神。质疑不是简单地怀疑与否定, 不是浇灭学生创新的火焰与激情, 而是引导学生跳出闭合的思维圈, 升华到创造性思维, 主动开放地迎接知识的挑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教师与学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相互配合。教师负责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 在整个探索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是整个化学实验的主导者。而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 需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做到积极、主动, 富有勇于尝试的热情。只有这样, 创新思维才能在实验教学中开花结果。

总的来说,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 通过创设自由的科研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造性。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长, 不必强求每一位学生与教师安排的一致, 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就应当受到鼓励, 给其足够的发展空间。使每个学生心中小小的问号都能变成现实的科学实验。学生只有真正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主人, 才能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 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个过程离不开合作与良性的竞争。合作可以集思广益, 使每一位学生共享到集体的思考智慧。竞争可以刺激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 激发斗志。第三, 适当的压力鞭策学生发挥潜在的创新能力。据科学家研究发现, 目前人脑的实际使用率还不到10%, 还有很大一部分潜能没被开发出来。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启发学生潜能。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学生产生兴奋, 使他们催生适度的紧迫感, 进而活跃他们的思维, 迸发出新奇的想法。另一方面, 适当的压力也有助于防止学生在几次创新之后盲目自大、停滞不前, 锻炼他们的毅力与耐力, 保持越战越勇的精神状态。

三、小结

我们经常提到的关于培养思维的几种能力, 包括定向思维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它们之间不是毫无联系, 而是具有递进关系的。定向思维能力是基础, 想象思维能力是导向, 创新思维能力是在二者基础上的提升, 是最后的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实验, 能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加之教师对学生成绩和进步的肯定与适当的施压, 使学生在体验到亲身实践的成就感的同时继续发挥潜力, 如此一来, 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8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工作。语文阅读教学是学校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创设一个宽松、愉快、融洽的学习氛围。我们必须在课前精心设计好导入新课的方式,从一开始就调起他们的胃口;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生活情境,把教学中“死”的知识用“活”的办法呈现出来;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他们去探求新知,以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首先出示一幅地球哭泣图,问学生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唤起同学们想要探求地球奥秘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地从文中寻找答案。学完后学生们了解到地球目前正遭受的灾难,又联系实际谈了自己的所见所感。接着我让同学们设计保护地球的宣传语。学生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发言,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二、创设质疑氛围,打开创新心扉,培养求异思维。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提问就是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时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学生敢想、敢疑,重视他们质疑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利于开拓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学生的疑问是积极思考的产物,能提出问题是创新求知的表现,所以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即便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奇奇怪怪、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也不要讽刺挖苦提问的学生。相反,要尽量给学生以探求的满足,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给予满意的回答。在教学《木兰诗》时,我鼓励学生提问,其中一个学生的提问很是独特:“诗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难道木兰12年没洗过脚吗?古代女子可是裹脚的!”我立即表扬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花了一周时间,终于在《陔余丛杂》中查到:躬足“条目”:躬足,始于南唐宫中,有一窈娘,喜欢打斜足,宫女学她,到了宋朝才流行民间。而木兰生于南北朝,距北宋有370多年的历史,显然不裹脚。学生听了这解答,满意地笑了。

2、 鼓励质疑,激发创新思维勇于质疑,善于求异是创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对学生的提问,教师不仅要多鼓励,还要重视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进一步教会他们思考和提问。因为学生受年龄、知识水平的限制,不能像科学家那样完全独立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课文《两小儿辩日》时,针对两小儿的论点和论据,“孔子不能决也”,即有学生问:“老师,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幸亏我原来是文科毕业,学过地理,圆圆满满地答复了学生的这个问题——“日初出”、“及日中”距离我们同样远。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让他們在质疑中提出深刻性、创造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循序渐进的提高。

三、创设悬念意境,倡导探究学习,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性是求异性思维,而求异性思维又包括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知识的前后迁移,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扎实推进训练创新思维。

1、逆向思维的训练。初中学生年龄尚小,他们感知和思考问题仍以顺向思维为主。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形成。让学生从不同的立足点分析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答案。如《愚公移山》这篇寓言,针对“愚公愚蠢吗”为内容,让学生开展了实话实说争辩会。在讨论会上,同学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最后形成了共识。学生认为愚公既有值得颂扬的一面,又有愚蠢的一面。愚公之所以值得称赞,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愚公身上有一种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愚公之所以愚蠢,是因为他蛮干不巧干,不用搬家这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家人受大山阻塞的困难。愚公移山的作法实在愚蠢,愚公移山的精神确实可佳。

2、发散思维的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一问多答”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寻找不同解题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9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特别是数学学习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二、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时每次提供的学习素材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例如:“表内除法

(二)”的教学,第一节课就是在“欢乐的节日”背景下,首先要解决的是在布置联欢会 的会场时“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的问题。又如“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的教学,在“参观鸟岛”背景下要解决的是如何乘船的问题。

(二)在计算教学中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习惯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保护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教学求商的方法。“12个桃,每只小猴分三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怎么算?”有的是减法计算。减了几次就是几个小猴。有的是乘法口诀算。三

(四)十二,商就是4。让学生了解并尝试各种不同的算法,体会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

三、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就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还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

识的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给出试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事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

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想加,再同第一个数想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35+27+33)中去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四、数学语言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例如:△=〇+〇,△+〇=18。如果把题目内容用语言来表达:三角形是圆形的2倍。一个三角形加一个圆形等于18。即就是圆形的3倍是18。很快得出圆形是6,三角形是12。这样使学生既加深了倍数关系的理解,又巩固了学生对文字题的训练。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0

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是个特殊的教学环境,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更是如此.

作 者:靳志亮 作者单位:漳县东泉小学,甘肃・漳县,748305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3)分类号:G623.5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学生 思维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1

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学生语文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其间蕴含着大量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素。因此,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重点,是时代赋予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

一、挖掘教材因素,诱发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多角度、多渠道的整体工程。但我们的学校是根据《新课标》教材要求进行教学的,凭借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因素进行思维训练,应该是一条基本的渠道。因此,我们要从挖掘教材中的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因素着手。

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因素,关键在于教师要用创造的眼光去钻研教材。同一篇课文,会因教者理解的角度不同,钻研深度的不同,而使学生所得各异。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来改革当前的语文教学,我们就会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角度去钻研教材,从而发现教材中有不少能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比如,有的课文,反映了人们通过综合分析事物的各种联系,从多方面作出合理的思考,解决了某些复杂的问题。这一类课文蕴含着创造性思维训练因素。比如,《火烧赤壁》《草船借箭》就是这样的课文。

二、积极参与,全面创新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只有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才会产生创新意识,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教师是主导者,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放手让学生参与,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

1.讲究参与策略

(1)全员参与,人人发展。引导学生参与要注意层次性,防止一刀切。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人施教。注重学生参与,不能只注意优生,应该重点关照学困生,提倡为学困生专门设计问题、练习,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2)全面参与,综合提高。引导学生参与要注意均衡性,防止顾此失彼。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听说读写等训练,“四能”并举,全面提高。

(3)全程参与,逐步提升。引导学生参与要注意连续性,防止间断和跳跃。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不能只参与部分环节,真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学生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2.把握参与时机

(1)课前参与。课前认真预习课文,读熟课文,自学课文,收集资料。(2)课中参与。这是学生参与的主战场。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教师的激趣、讲解、引导、点拨、评价、总结等不突破15分钟。吕叔湘先生指出:“归结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就是参与听说读写思,就是引领学生自己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学生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确立学习目标,参与读书,参与质疑问难,参与讨论与交流,提问与答问,参与说写训练,参与角色表演,参与课堂检测,参与总结与评价等。(3)课后参与。课后参与有助于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升读写能力。比如课外拓展阅读,课外写周记、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到工厂、农村、部队参观、调查,观赏大自然等。

三、质疑问难,大胆创新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强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创新动机。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创造机会,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让学生产生自主参与的心理倾向。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设想,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如教学《丰碑》一课,当学生从将军的语言、神态描写中了解到将军看到冻僵的战士时,那种十分悲痛而愤怒的心情,教师让学生围绕将军的“愤怒”进行质疑。有的学生提出:“将军这样愤怒对不对?”有的学生说:“将军这时发怒是不对的,因为军需处长是为了别人才被冻死的。”有的学生说:“将军此时发怒是对的。因为将军并不知道冻死的战士是军需处长,他发怒是出于对自己部下的深厚感情。”通过引导辩论,学生不仅深入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精神。

四、唤起想象,主动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在想象的蓝天里自由翱翔,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语文教师应运用有效方法,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潜能。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我充分利用课文,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超越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我利用结尾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文中最后一句写“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钻回洞的狐狸美美地吃了一顿,然后舒舒服服地睡一觉。我接着问:“当乌鸦眼睁睁地看着狐狸叼着肉钻进洞时,会怎么想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乌鸦很后悔,它明白了狐狸说自己歌唱得好听,是为了骗自己嘴里的肉;有的认为乌鸦会这样说“这下该怎么办?孩子们还没有吃饭呢?我真不是个好爸爸。”我适时加以引导:以前我们还学过有关乌鸦的哪篇文章?话音未落,一个学生就叫起来:老师,我知道,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还学过《乌鸦喝水》这篇文章。这时我紧追不舍:它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说:《乌鸦喝水》这篇文章中的乌鸦很聪明,能够动脑筋;而《狐狸和乌鸦》这篇文章中的乌鸦很愚蠢,被狐狸给蒙骗了。有的说:乌鸦爱听好听的话,所以被狐狸给蒙骗了。有的说:乌鸦真聪明,能想出好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新的高潮,他们在主动探索中,不断更新创造,创新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五、融入生活,实践创新

语文教学必须走出校园,走进五彩缤纷的社会,把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在实践中积累鲜活的经验,拓宽视野,激活大脑,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新能力,展示创新成果。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2

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 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要引导学生思维, 首先要把问题揭示出来, 启发他们大胆地探究、质疑, 引起解决问题的兴趣。其次还要引导他们深入分析、把握课文的精神实质, 洞悉深层含义, 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 揭示教材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所描绘的情境, 是激发他们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我在指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以对待作者第一首诗的父母的不同态度, 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角色。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待巴迪的第一首诗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父母评价我的诗各是从什么角色出发的”“我当时心情怎样, 后来明白了什么”,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当中, 再结合我提出的问题, 在熟读课文之后就很快能理解课文的内容, 并体会到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课文之后, 我又提出要求,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说说“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 你对自己的父母有没有什么重新的认识”, 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同时加以适当的点拨。通过这样的练习,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开拓了思维, 更让学生进一步受到了思想品德上的教育, 学会去爱自己的父母。

这样根据教材的特点, 启发学生去想象课文中有关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感觉, 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而且还可以开拓他们的思维, 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巧设问题,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 提出有一定难度但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 也能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死了, 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交代了小女孩的悲惨结局。教学时, 我问学生:“这句话为什么要两次说她死了?是否有点重复啰唆?”让学生联系课文的其他部分去想象, 他们最初有点茫然。经过提示, “小女孩是在什么环境下冻死的?其他人都在干什么?”他们理解这样写不仅有强调作用, 而且后半句特别点明死的时间和原因, 更包含对比的暗示。于是学生指出了课文里写大年夜富人们生活的词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美丽的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 许多幅美丽的画片……”然后他们归纳起来说:这个卖火柴小女孩就是在富人们正在温暖的屋子里欢度佳节时冻死的。通过多么鲜明的对比, 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认识到, 小女孩的死是那种人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

三、引导求异, 促进创造性思维

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必须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 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这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开始, 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不搬用书本上的句子, 不重复别人说过的话, 回答得好的, 立即给予表扬, 并指出好在什么地方;回答得不好的, 也应给予鼓励。这样做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专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随着年级的升高, 要求也逐步提高。

例如, 《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描绘了雪的大、美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 表述了作者的喜悦心情。在教学中我首先简单介绍了课文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简单了解“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学生阅读课文之后, 逐步了解第一场雪的特点, 我启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联想到瑞雪兆丰年?”“让作者喜悦的除了雪的大、美之外, 还有什么?”学生结合开始的时代背景介绍自然就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除了雪的大和美之外还有那种对丰收的渴望。由大雪想到丰收, 自然就会感到非常喜悦, 而且这种喜悦是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渴望之后即将实现的, 因而更加真实, 也更能打动人。这样一系列的思考、想象之后,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再是停留在课文表面, 而是深入到课文的内容、作者的思想之中去了, 这对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激发思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篇13

摘要: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造思维 派生学习独创性

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在实际交往中具备运用英语的能力,还要重视挖掘学生智慧能力拓展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实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法的同时,应更多地研究学生的`学法,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那么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如何改变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要精心创设创新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重视讨论、诱导,互相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积极思考,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形成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心理。当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必须深思熟虑、构思新颖、巧妙设计,设计的问题难易适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开动脑筋,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去思考问题,这样能反映思维的广度,又能培养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实物,挂图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其感觉身临其境。比如,在教八年级人教版上册的A Professional AthleteUnitFour,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著名运动员的获奖画面,运动员们很风光,很自豪。以及一些运动员比赛失利时的图片,他们看上去很沮丧。紧接着启发学生说出当一名职业运动员有哪些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在此情况下,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受约束和限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英语课堂上,可以通过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派生来学习词汇

如speak,tell,say, tall,它们都有“说”的意思,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区别比较,正确运用。让学生们开动脑筋,造句:Can you speak English? The teacher often tells us stories。I can say it in Chinese。Please talk about your family。

Cost,pay,spend,take等都有“花销、花费”的意思,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注意这几个词在句型中的替换,

1。It costs akes us half an hour to have sports every day。

2。I spend half an hour in having sportson sports every day。 3。She pays much money for her clothes。 4。She spends much money in buyingon her clothes。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单词的用法。这样能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也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用多种方法、从多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多途径多思路的训练有助于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常进行类似的一句多解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使学生找出问题之间的差异和内在联系,灵活处理问题,增强创新性思维能力。

三、通过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上一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读后感下一篇:税收筹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