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2024-08-14

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共9篇)

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篇1

2. 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3. 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4.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红颜色物体反射红色光,黄色物体反射黄色光,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5.平常使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左右相反。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

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8.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组成的。瞳孔像照相机的光圈,能控制光线的强弱;晶状体像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视网膜像实验中的纸屏,能映出图像。

9. (我们是怎样看到周围的物体的?)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篇2

目前, 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提高各国的科学教育水平, 着手调整科学教育的结构、改变培养模式、革新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目的就是着眼于儿童的发展, 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 尽快和更多地培养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流人才。

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已提到中国教育重要的议事日程。评价学生的优秀, 已不仅仅看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 而要综合看学生的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思维方法与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等科学素养。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人格是否健全、良好习惯是否养成、意志品质如何等, 都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影响。鉴于此, 我校提出了该课题, 旨在解决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实验研究, 探索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内涵与特征, 探寻学科知识教学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方法、途径及操作策略, 为提高学科教学实效, 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情感丰富、人格健全、和谐发展, 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打好人生底色。

面对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 提出研究学科知识教学与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如何在学科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增强科学知识与自主学习意识、倡导创新精神, 成为健全人格必备的国民素质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具体操作

1. 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核心概念是知识教学和科学素养, 首先我们对有关的概念进行了一些界定。

(1) 知识教学

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 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基本技能的过程。此处的课堂包括室内室外。

(2) 科学素养

这是由文化素养引申而来的。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素养和素质的含义接近, 但素养与素质相比更强调后天修习涵养的作用, 即学习提高的重要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CED) 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作出响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作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PISA论提出:“科学素养应由科学知识、科研过程、科学对社会的作用三方面组成。”我国学者认为“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为科学知识与技能, 科学方法与能力, 科学行为与习惯, 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

2. 拟订方案

(1) 预期达到的目标

(1) 亲历科学探究的体验

学生通过自主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产生积极情感, 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激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并能发现、创新的积极欲望。

(2)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的学习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展开、以儿童亲历探究过程、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为终极的, 其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并根据设想选择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通过多种实践活动收集资料, 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 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综合能力。

(3) 学会合作与分享

科技和社会的发展, 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 儿童要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4) 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探究活动只有与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 才会真正形成对社会、对个人发展有价值的结果。儿童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要学会从实际出发, 认真细致地探究, 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 并养成尊重他人的正确态度, 同时锻炼和发展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5) 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 儿童不仅要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 懂得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 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 努力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2) 研究原则

我们遵循这样一些原则:独立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开放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3) 研究计划

(1) 准备阶段 (2007.9~2007.12)

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 并按研究需要成立了小学语、数、英、美、科5个学科研究小组, 分头进行研究, 这样更有针对性。

制订研究方案:学校根据校情制订了详实课题实施方案。明确经费保障、活动安排、建立制度、定期督查、总结等工作。

(2) 实施阶段 (2008.1~2009.4)

开展“六个一”活动:课题主持人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推进会, 即总结课题研究中取得的成绩, 指出存在的问题, 具体布置下一个月的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主要成员每周听一节汇报课, 自己上一节研究课并点评一节课, 每周写一篇叙事研究或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设计。

努力构建“凸显主体、自主学习、健全人格”的教学模式:课题组倡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学生从小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并能逐步优化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究, 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丰富学生的情感, 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不断观察、比较, 提倡努力并给予认可:实施过程中, 各小组及时做到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比较, 看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提倡学生要勤奋读书, 对于学生的进步, 教师给予及时鼓励与表扬。

(3) 成果展示及推广阶段 (2009.5~2009.6)

课题组分别指派子课题负责人向全校教师分别上一节展示课, 并由课题主持人介绍课堂教学的模式, 并要求课题组成员将研究的成果、论文向报刊投稿, 力求发表。

(4) 总结阶段 (2009.6~2009.7)

各子课题负责人认真总结两年来的研究工作, 积累素材, 归纳教学模式, 形成实验报告, 收集装订好论文、教学设计、叙事研究、教学反思等过程性课题资料。

3. 研究过程

(1) 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们参加了省教研室等教育教学专家的讲座共20多次, 并在网上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2) 进行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

我们首先编制了学生的调查问卷, 然后对我校三年级 (现在的五年级) 学生进行了科学素养的抽样调查分析, 获得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调查资料和数据, 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实事求是的调查报告, 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

(3) 开展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们共开展了12次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

(4) 观摩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

自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们共观摩了50多次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

(5) 积极撰写教育论文、案例评析等

我们共撰写教育论文、案例评析等16篇。

(6) 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

2008年我们在三年级《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联合开展了“养蚕活动”, 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 为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条件。

(7) 开展环境教育

在2008年的5月初, 我们组织四年级组织了一次实地考察活动, 地点选择在学校附近的水域污染较严重的母亲河———右江河, 整个考察活动中, 制作小吊桶、取水样、观察水域周围情况、分析水样、填写考察报告、制作手抄报、发出倡议等一系列环节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 这样的教学活动, 给学生提供了体验与探究的机会,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8)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我们利用自然、科学学科, 开展了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 尤其是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舍得花时间, 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2003年5月始, 我们结合本课题又把“做中学”的先进理念渗透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 使学生脚踏实地地去搞科学。

(9) 制订阶段计划

制订阶段计划, 撰写阶段小结及中期鉴定书。

(10) 调整教学策略

结合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 取得预期的成果。

1.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题研究, 促进了我校学生科学素养的“最优”发展。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中进行了有关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培养和教学实践活动, 各学科在教学中重探究, 重应用;重过程, 重参与。强调实践, 在“做”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形成了“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实践活动是探索课题研究的有效途径”这种新型的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 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迁移和辐射。在课题研究期间, 我校学生参加了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论文、科幻画、科技DV项目, 共有60人次分别获全国、省、市、区级奖励, 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能力已大大提高。

2. 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科研型的现代教师队伍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教师科学素养,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学习、交流已经成为教师成长的内在需要, 促使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在课题研究实践中, 我们采用科研与教研相结合, 培训与自学相结合, 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培养了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探究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面, 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 教学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认识深刻, 摸索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策略。学校各科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生机与活力。杨月秋老师参加广西小学科学优质课比赛, 执教的《我们周围的空气》获自治区二等奖, 黄小洁、刘雪梅获自治区指导二等奖。李笔老师参加自治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二等奖, 黄婷、韦琴获自治区指导二等奖。黄雄师老师参加自制教具比赛获市级一等奖、自治区优秀奖。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教师近三年来获奖的层面、档次、幅度都有了大大提高。

3. 学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受到广泛赞誉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 我校师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黄婷副校长、莫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涂改液的危害研究》获国家级二等奖, 指导学生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研究》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农凤冯、莫宇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在我身边的家园”青少年环境调查活动及DV大赛获全国二等奖, 自治区一等奖;莫宇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机器人足球赛》获自治区级三等奖。黄婷副校长、农凤冯、莫宇、黄雄师老师获百色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称号, 莫宇老师还获得广西青少年科学DV作品优秀辅导教师、百色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课题组其他老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科学素养教育也取得累累硕果。我校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科学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 学生取得成绩如下:2006、2008、2009三年学校获得百色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2007年学校获得全区“爱科学月”活动先进集体。因此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以及家长的广泛赞誉。

四、课题研究反思与努力方向

课题研究过程是一个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不断反思和总结, 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 达到研究目标。

基于学生已有的科学素养的基础, 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培养模式, 使之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大面积的推广。实验初期, 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都不强, 在推广应用时估计低年级小朋友更多地需要教师去引导。

我们相信, 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 深入研究, 学生的科学素养会在新构建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得到不断提升。我们有志于将课题研究深入地开展下去, 使我校《学科知识教学与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形成自己的特色。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进一步地巩固与推广。

本文系广西百色市“十一五”规划课题。

摘要:目前, 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科学的发展及教育的改革, 各国都十分关注儿童应该如何认识与他们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即提升未来儿童的科学素养。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基础 篇3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日,早期的儿童科学素养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自然课改为科学课并能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素养的培养自然成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而教学改革的总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谈素质教育,科学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那是因为我们科学教师要引领儿童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走科学家曾经走过的探索之路,而在科学的探究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农村小学科学教学器材严重不足

目前,与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相配套的教学仪器还不完善,购置齐备需要较大的投入,并且这些所谓的标准仪器在使用上也有它的局限性,又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偏离,也不利于学生创造兴趣的激发与创造灵感的启迪。教学器材的短缺,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实施教学所面临的最大障碍。而一些城市学校也不会达到“所需尽有”,导致科学课堂常常出现:“讲实验”、“读实验”、“画实验”的尴尬场面,使本来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的探究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

三、器材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基础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设置中,探究活动内容占有较大的比重,探究就意味着实验,实验就要操作,操作就必须有“物”,有“物”探究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可见,我们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准备是多么重要。一节好的科学课,往往都是因我们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而精彩,而“新”、“奇”、“特”教具、学具的设计也常常成了精彩课堂的亮点。可以说:实验材料、实验设计、教具、学具的准备就是我们科学课堂的生命基础。作为一线的科学教师也会深深地感到,小学科学的备课往往就是在进行教学准备,教学中用到什么实验材料、使用什么样的仪器、设计怎样的实验,一切就绪后,在课堂上按“导学案”实施就基本“OK”了,并且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当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是光荣的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生最最喜爱的一门学科,老师是学生最敬佩、最喜爱的老师。科学教师不是谁都能胜任的,重要的是科学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较强的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我们拥有了科学教师这一称号,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科学教师必备的素质,学生对你的喜爱来自你渊博的科学知识,你对他们求知欲、探究欲的满足。“科学”两字在当今是多么时尚的词语,我们能成为一名科学教师理应感到自豪!当你走在大街上,遇到你的学生,学生会亲切地向您问候一声:“科学老师好!”周围的行人将目光投向你时,你心里会不是美滋滋的感觉?你不感到自豪?你任教这一学科,领导是认可你的,科学学科由你来把握,领导放心,轻易不会调整你的工作,你还会长期担任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五、积极行动,投入到自制教具中来

我们都感到科学学科教学工作量大,很辛苦;那么我们实验材料的准备与自制教具工作,是今日的辛苦而成就明天教学的轻松。其实我们大家应有过这样的感受,曾经精心准备过的许多课的实验材料与教具,再次上这节课时,就不忙碌了,拿来就用,很是方便。我们姑且不谈为了事业,就为了我们明天教学的轻松;为了孩子们亲切而又敬佩的那声问候:“科学老师好!”为让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究欲能在我们的课堂上得以满足与增强;不误人子弟,我们真的应当投入到科学课的教学准备与教具制作活动中来。当你真正做成一件完美的教具时,你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中因这件教具的使用而使你的教学更精彩,你会再次收获成功的快乐,相信你会一发而不可收、痴迷于教具的研制中来。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因我们的精心准备而精彩吧!

六、课堂教学准备与自制教具的制作

(一)实验教学准备内容与分类

1. 实验材料。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探究中所需的实验物体或物品。像木块、石块、铁条、导线、电池、蜡烛等。

2. 实验药品。像酒精、白醋、小苏打、白糖、淀粉、碘酒、高锰酸钾、食盐等。

3. 实验仪器。像烧杯、水槽、天平、风向标、弹簧秤、温度计一类有专有名称、固定形状、特定的使用功能产品。

4. 实验装置。像氧气的制取、水的净化、二氧化碳比空气轻的一些为了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材料与实验仪器的有机组合。

5. 实验工具。像小筛子、搅拌棒、小药勺、砂纸、小刀等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需的一些简单的工具。

6. 标本类。即加工制成无生命的或有生命的教学中所需的实物。如:煤、石油、棉花、木纤维、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完整的植物、蜻蜓、蚂蚁、蝴蝶等小动物的实体。

7. 图片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动植物图片等。

8.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形成的视频、声音、动画、文字来表述构成的课堂要件。

我们的教学准备,就应从以上几个方面考虑。

(二)器材的准备途径

器材的准备并不是都需要我们动手自制的,绝大部分是收集的。

1. 收集。主要是材料类或仪器的替代物。如:木块、石块、金属物、注射器、磁铁、餐筷、眼药水瓶等等。

2. 简单加工。有些材料收集后,在教学上并不能直接使用,要考虑使用的安全性、直观性、易操作性,进行简单加工后再使用。如:镜片,加工、打磨使用;导线,加工50厘米适合;木块,加工3×3×3规格为宜。

3. 自制。是简单的仪器。原理简单,加工方便的。如:沙豆分离器(在直径8~10公分的塑料瓶盖上打上小孔)、风向标(书中图)、潜望镜等。

4. 购置。购置的是我们自身所不能自制的,花钱少的一些器材。像:气球、温度计、放大镜、电池、小灯泡等,实验教学中需要只能购置。

(三)自制教具的基本类型

1. 仿制。仿制即依照原型进行制作,也就是照葫芦画瓢。

2. 改制。原教具在使用中,有不如意的方面,加以改进,进一步完善。

3. 研发。研究、开发新创教具。

(四)新研发教具创作思路

1. 原型启发。受已知事物的思想启迪。

2. 灵感。即偶发妙想。

(五)自制教具的要求

1. 选材经济。所选材料常见、易寻,少花钱甚至不花钱。

2. 设计新颖。这主要指新研发的教具,要有创新思想。

3. 制作简便。是指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制作方法简单。

4. 直观性强。主要是形体应大一些,重点观察部位要能看得清楚,演示和实验的现象直观、明显。

5. 操作方便。演示中容易操作。

6. 原理科学。主要体现科学的原理、法则。

7. 经久耐用。可长期保存,可多次重复使用。

8. 实效性强。主要是有针对性,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及关键问题。

(六)自制教具对科学教师的要求

1. 要做一个善于“寻宝”的有心人。要善于观察,从生活中的废弃物品中去发现有价值的自制材料,及时收集,储备物资。

2. 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喜欢钻研的人。经常思考需要制作一个怎样的教具,来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3. 要做一个不辞辛劳,勤奋的人。

总之,为了我们明天教学的轻松,为了那一声亲切的问候,为了孩子们的明天,让我们投入到科学教学前期准备的自制活动中来吧!相信大家一定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让我们的科学课堂因我们的精心准备而精彩吧!

小学科学基础笔试题 篇4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种子、。

2、物体放在水中有三种可能状态,一是沉入水底,二是浮出水面,三是 。

3、任何物体放在液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

4、食物的主要营养有蛋白质、脂肪、糖和 。

5、传播声音的主要介质是液体、固体和 。

6、太阳光是由 颜色组成的。

7、地球是个大磁体,地球南极是 极,北极是 极。

8、确定一个物体所在的位置需要三个要素,它们分别是 , __, ________。

9、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 。

10、地球在不断做着两种运动,一种是 ,另一种是 。

11、冰水混合物的摄氏温度是

12、摄氏温度在 以上的水开始沸腾。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蒸发和沸腾都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是放出热量。( )

2、腊烛燃烧是不可逆变化。( )

3、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和液体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4、铁生锈时会产生热量。( )

5、按根的粗细可以把植物的根分为直根系、须根系、和块根。( )

6、我们吃的马苓薯和姜都是植物的根。( )

7、按照动物有无脊椎可把动物分为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

8、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四个阶段,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阶段。( )

9、脊椎动物可分为哺乳动物、鸟、鱼、和爬行动物四大类。( )

10、细菌和病毒不属于动物之类。( )

11、鸟类迁徙、动物冬眠、动物洄游都是动物适应环境而生存的现象。( )

12、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一是对流,二是辅射,三是传导。( )

13、太阳热量传到地球上主要的传递方式是传导。( )

14、风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吹向温度低的地方。( )

15、塑料、干木头、橡胶、玻璃即是电的不良导体也是热的不良导体。( )

16、目前人类还没在月球上发现空气和水,所以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 )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每小题答案全对者得分否则不得分。

1、剪刀利用到哪些机械原理。( )

A、杠杆 B、钭面 C、轮轴

2、自行车前进时,前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磨擦是( )。

A、无益磨擦 B、有益磨擦

3、植物的繁殖有多种方式,吴江装修网分别是( )

A、靠果实 B、靠种子 C、靠茎 D靠根

4、岩石风化的主要形式有( )。

A、热胀冷缩使岩石破碎。B、阳光照射岩石温度不均匀。

C、岩石裂缝中水结冰时体积膨胀。D、植物的根子钻入岩石缝隙中。

E、在水、氧气和溶解在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

5、下列物质属于石油产品的是( )。

A、汽油 B、沥青 C、焦炭 D、柴油 E、石蜡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有的物体在运动,有的物体在静止。

B、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

C、站在下降电梯上的人,相对自己脚下踏板来说是运动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滑轮不省力,它能使物体运动与用力的方向相反。

B、动滑轮省力,它能使物体运动与用力的方向相同。

D、使用杠杆一定能省力。

C、钭面坡度越大越省力。

8、下列动物中属于鸟类的是( )。

A、蜻蜓B、蝴蝶 C、鹦鹉 D、麻雀 E、大公鸡

9、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 )。

A、绿叶 B、水 C、二氧化碳 D、太阳光 E、通风

10、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线圈缠绕方向 B、线圈匝数 C、电流强度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B、能量不会损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几种形式。

C、人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能量。

D、植物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和空气。

12、下列能源属于再生能源的是( )。

A、生物能源 B、地热能源 C、海洋能源 D、氢能源 E、煤碳能源

13、在下列每个月的月相中属于后半个月的月相是( )。

A、新月 B、峨眉月 C、残月 D、下弦月 E、上弦月

14、下列哪些器官属于消化器官( )。

A、气管 B、胃 C、肝 D、心脏 E、肠

15、下列系统属于人体的主要系统有( )。

A消化系统 B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

D 神经系统 E运动系统 F生殖系统 G排泄系统

16、下列星球属于恒星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土星 D木星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请老师举例说出人类生活中五种不同类别的能量转换实例。

2、请教师举例说明什么叫做食物链。

3、在炎热的夏天室内、人们经常往地上洒水降温,外链发布请老师说说其中的道理。

五、实验设计:本题10分。

(―)实验目的:研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有什么气体生成。

(二)实验材料:水、水草、碳酸钠、大烧杯、铁架、铁夹、漏斗、试管、小木片、火柴、玻璃片等。

(三)实验方法:

1、

2、

3、

4、

(四)画一画实验草图

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请老师说一说课程分目标的具体内容。(本题12分)

七、请教师针对《固体受热、受冷的研究》这一课写一篇教学设计。本题10分

要求:1、教学目标包括三维目标。

2、教学方法采用探究教学法。

3、对实验器材,教师要说明怎样准备。

小学科学、品社知识竞赛方案 篇5

小学科学、品社知识竞赛方案

小学科学、品社知识竞赛方案

一、两科教学环境分析

语文、数学是传统主科,各学校一贯非常重视。由于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高考中英语成绩差距日益明显,农村小学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有所提升。苑庄镇各小学都选调相对年轻的教师担任英语教学任务,家长也比较注重孩子英语成绩的好坏,英语正式纳入了期末统一考查的范围,成为与语数并列的主科。而农村教育教学资源总量有限,此局面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英语教学的加强势必挤占了科学、品社的教育资源。于是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现象,或由语文、数学科任老师兼任科学、品社,或由年龄偏大的老师为主从事科学、品社教学,科学、品社也退出了期末统一考查的范围,各学校的重视程度随之下降。而从科学、品社与初中学科的衔接来说显然比英语重要的多:小学科学学习一些与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相关的基础知识,对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极为重要;小学品社教学则为初中政治、历史、地理学习打下基础,也关系着正确人生道路的开启。从童年记忆力和好奇心相对强大的特点来说,让孩子们多接触各种各样的知识,效益是明显的;而能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的,正是科学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和品社。

为加强科学、品社教学,特布置本次知识竞赛活动。

二、组织者和时间

活动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时间为五月上中旬,大体两周,一周准备,一周竞赛。

三、具体办法

1、竞赛代表队的组建

有三种方式:一是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组织五个代表队,每队三人,进行竞赛;二是同一年级的两个班进行比赛,分别组织3——5人的一支代表队,设立两次向本班观众求助的机会;三是相邻两个年级的两个班开展竞赛,分别组织3——5人的一支代表队,设立两次向本班观众求助的机会,比赛题目全部出自两个年级中低的那个年级的学过的课程。第二种方式和第三种方式,也可以每班组织男女两个代表队,四支队伍之间进行竞赛。

2、竞赛题目

由科学、品社科任老师按五五原则拟定,可实行百分制,也可实行千分制;以问答题为主,判断题、选择题为辅,根据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分值;以必答题、选答题、风险题等各种形式出现;也可以设立不同代表队互问环节。

3、参与老师

布置专人担任主持;裁判三人,校长任主裁,指定一名科学科任老师和一名品社科任老师担任裁判;班主任领队,维持秩序;还需1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名老师负责更换黑板上醒目处各代表队得分,需1——2名老师负责题目出示等辅助工作。

4、场地

仿照电视中知识竞赛场面摆放桌凳,营造比赛氛围。

5、总结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竞赛试题 篇6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植物开花授粉后,子房里的哪一个部位会受精并发育成种子。

()

A.雌蕊

B.柱头

C.子房

D.胚珠

2.直接连接电池的正极与负极所形成的电路是:()

A.通路

B.短路

C.断路

D.回路

3.2014年3月份日本地震后,我国出现的“抢盐**”,是因为大家认为食盐中的哪一种成分能够防核辐射?()

A.钠

B.铁

C.碘

D.氯

4.以下哪一项特征是植物与动物都具有的特征?()

A.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B.能自己制造养料

C.有各种不同的运动方式

D.能释放出氧气

5.烟飘向东北方向,这时刮的是什么风?()

A.东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

6.如右图,把玻璃钟罩里的空气抽走,里面的闹钟发出的声音会产生变化吗?()

A.声音会变得很轻,甚至听不见

B.声音会比原来更响

C.声音和原来的一样响,没有变化

D.不能确定

7.磁悬浮列车是利用了磁铁的哪一种性质?()

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具有磁性

D.能指示南北方向

8.一粒小小的种子,种在一个花盆里,不久便生根、发芽,几个月后,整株植物的重量比原先的种子增加了几百倍。你认为这些增加的重量主要是从哪儿来的?()

A.从土壤里汲取的B.粪肥、化肥等肥料转化的C.吸收水形成的D、阳光、二氧化碳和水

9.根据植物具有的特点推测,可能会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果实成熟后会突然炸裂

B.种子很轻,或带绒毛

C.果肉多且味好

D.果实为圆形,散落时能滚动

10.敲击下面几个装水的杯,音调最高的是哪一个?()

A.

B.

C.

D.

11、下列选项中,不是蚕豆种子的构造的是

()

A、胚根

B、胚芽

C、种皮

D、胚乳

12、下列岩石遇到盐酸会冒泡的是

()

A、砾岩

B、石灰岩

C、板岩

D、页岩

()13、植物茎和叶是由种子的发育成的。

()

A、胚芽

B、胚乳

C、子叶

D、胚根

14、下列能在水中溶解的是

()

A、二氧化碳

B、面粉

C、食用油

D、沙子

15、—12℃的正确读法是

()

A、12摄氏度

B、负12摄氏度

C、零下12摄氏度

D、—12摄氏度

16、测得24小时的降水量是35毫米,由此推断降水的等级是

()

A、中雨

B、大雨

C、暴雨

D、小雨

17、化石一般存在于中。()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18、下面是导体的是

()

A、铅笔芯

B、玻璃

C、木板

D、干抹布

19、在20℃的水中,通常情况下,50毫升的水能溶解克小苏打。

A、18克

B、7克

C、5克

D、10克

20、分离糖和水的方法是

()

A、过滤

B、加水

C、蒸发

D、静置

()21、食物大部分的营养在吸收。

A、胃

B、大肠

C、口腔

D、小肠

22、下列食物中,含蛋白质丰富的是

()

A、米饭

B、苹果

C、鱼

D、肥肉

23、下列

是靠动物来散播种子的。()

A、油菜

B、柳树

C、杨树

D、野葡萄

24、下列物质传播声音速度最快的是()

A、空气

B、水

C、钢铁

D、木头

25、在耳朵的各部分中,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道

B、鼓膜

C、听觉神经

D、听小骨

26、经过试验探究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我们听到的声音就

()

A、越低

B、越高

C、一样

D、越强

27、低于()V电压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

A、18

B、30

C、40

D、3628、用一节电池连接三个灯泡,电路中的灯泡最亮。

A、三个串联

B、两个串联后再并联

C、三个并联

D、两个并联后再串联

()

29、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取的是

A、食品配料

B、食品价格

C、食品保质期

D、食品名称

()

30、经过地球运动,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流淌出来的岩浆形成的。

A、化石

B、浮石

C、页岩

D、砾岩

1.植物种子颜色、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2.植物的叶片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是为了好看。

()

3.物体的温度下降,说明物体的热量减少()

4.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手摸摸就可以。()

5.露是液态的水,雾是气态的水,霜是固态的水。()

6.磁铁摔成两段后,每段仍有两个磁极。()

7.磁铁能吸引金属做的物体。

()

8.零下5摄氏度可以写成-5℃。

()

9.水在沸腾时,那些不断翻腾的气泡是从水面外空气中来的。()

10.水结冰实验在碎冰中加食盐是为了消毒。

()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该选择保质期长的食品。

()4、大理岩是岩浆岩的一种。

()5、根据食物的来源可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

()6、花岗岩是房屋装修的一种好材料。

()7、风向通常采用八个方位来记录。

()8、红旗往东北飘,说明吹东北风。

()9、有物体的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见声音。

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篇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教育改革加快了步代, 加大了力度, 特别是第二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点、着力点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水平与实效如何, 不仅关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形成, 而且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 也是检验课程改革成果的核心指标。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展示交流课堂教学的最新成果, 培养锻炼青年教师, 发现推出新人, 在2014年6月启动实施“蓝宝石”教师发展工程的基础上, 决定举办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

《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编辑部

承办单位:北京新使命教育咨询中心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

支持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富源实业 (集团) 有限公司

玉臣时代咨询 (北京) 有限公司

北京勤能通达科技有限公司

组委会主任:姚文俊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会长、《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主编

常务副主任:孙章存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常务副主编

工作小组组长:陈星

副组长:王其明 唐艺洪

二、比赛科目

小学语文、数学。

三、参加对象

1.“蓝宝石”教师发展工程30个受助县区的受助学校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 (40周岁以下, 下同) ;

2.《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理事以上单位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

3.全国义务教育联盟部分成员校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

4.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中的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县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入会申请表请登录《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cjyltxxb) 下载, 并按要求填写提交, 在办理完相关入会手续后会及时告之具体参赛事宜]

四、比赛阶段

1.初赛:2015年7月底前完成。各学校可组织全校语文、数学教师参加, 推出语文、数学教师各1人参加复赛。

2.复赛:2015年9月底前完成。各受助县区设立复赛区, 通过复赛推出语文、数学各一节参加全国现场决赛, 其余可评出一、二、三等奖, 由各赛区颁发证书;同时按分配名额上报优质录像课视频和名单, 参加全国评奖。《基础教育论坛》 (小学版) 理事以上单位和全国义务教育联盟成员校根据分配名额, 优中选优, 上报参加现场决赛课名单及优质录像课视频和名单。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9月30日。

(1) 现场课统计表和报名表请发送至邮箱:xqjyzwh@126.com, 联系人:邓丽娟, 电话:010-66537129 18511057673。

(2) 优质录像课视频请登录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网络平台 (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ktjx.qinneng.net/) 进行上传, 优质录像课统计表和报名表请发送至邮箱:lbsktjx@163.com, 联系人:刘涛, 电话:18611330225。

3.决赛:2015年10月下旬-11月上旬在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举行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现场决赛, 分别评出一、二等奖, 由主办单位颁发证书, 一等奖另颁发奖杯。 (具体时间及安排另行通知)

五、要求

1.认真组织, 精心实施。各赛区均应建立相关组织, 制定比赛方案, 聘请评委, 制定评价标准, 按时比赛并按分配名额上报。

2.质量第一, 公平公正。各赛段均应聘请中高级以上教师或教科研人员担任评委, 每科评委以3-5人为宜。明确要求, 强化措施, 坚持质量第一,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参赛教师。

3.坚持改革, 突出创新。各赛区均要组织评委和参赛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新修订的语文、数学课程标准, 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改革, 大胆探索, 有所创新。

4.赛研结合, 生动活泼。各赛区要防止单纯为赛而赛的做法, 应将比赛与讲座、培训、观摩、学习、研讨、沙龙等学术活动结合进行, 形式多样, 生动活泼, 吸引广大教师参与。

5.经费筹措, 符合规定。复赛、决赛阶段坚持公益导向、不得收取参赛费。

6.观摩交流, 促进成长。优质录像课获奖者须参加决赛观摩活动和学术年会。

附件:1.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决赛名额分配表

2.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决赛现场课统计表

3.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现场课报名表

4.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优质录像课统计表

5.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优质录像课报名表

6.首届“蓝宝石”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优质录像课视频上传方式

2015年6月10日

小学科学的基础知识 篇8

一、小学科学教材和中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异同

1、两者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都突出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两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让学习在兴趣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并且提出了无视地区差异、无视文化差异、无视天资差异的公平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要求。两个阶段的课程都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和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逐渐养成在科学领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积累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正确的科学思想、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探究的科学精神。并且,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为着力点展开,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的观察和感悟,逐渐深入去了解所涉及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验证,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并且,两门课程都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和对接,比如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通过科学研究的定性到定量、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实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地理和、高中生物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两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和广度存在差别。从同是苏教版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总的方向上是实现了有效衔接体现了教材知识布局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认真研究之后又发现两个阶段的教材虽然就同一科学知识进行了讲解,但其方向和侧重点是存在了明显的区别。老师可能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的和联系,但学生就会以为两本教材出现了了雷同,就如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数学就进行了微积分学习,但进入大学之后又专门开设微积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效果是一样的。

二、如何根据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教学

1、注重学习程度的传承和对接以避免重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相较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了极大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究和了解的深入有了全新变化和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的许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根源探究的思想和许多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仍然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同样也是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进行有效的继承以提高学习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异同和衍生,初中阶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承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继续重复或人为割裂的两种极端感觉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两个阶段授课知识点机械重复而丧失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2、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深化以强化能力。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材和中学阶段科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看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验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3、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提升素养。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还必须注重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打下及时的基础。应该说,不管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是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比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等课程作一个初步的铺垫,许多更深入的知识将在这些专业科目中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总之,为保持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现象的持续探究,实现小学和初中科学课程、知识、方法、技巧的有效衔接,并为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科学老师一定会根据教材的差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顺利实现小学、初中科学学习的有效衔接。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篇9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3.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小学科学第二单元《溶解》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1.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如:食盐),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如:沙、面粉)。

2.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过滤时,漏斗颈的底端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第二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1.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2.高锰酸钾是一种紫色的、颗粒状、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人们常用高锰酸钾来消毒和防腐,但不能用手直接取用。

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1.有些液体相互之间也可以溶解。如:胶水、醋、酒精能溶解在水中。

2.胶水放入水中,一开始沉入水底,经过充分搅拌,会均匀分布。醋放入水中后快速扩散,并均匀分布。酒精放入水中先在上层扩散,再慢慢向下扩散,最后均匀分布。3.食用油放在水中,会浮于水面,充分振荡后还是浮在水面。(不能溶解于水。但可以溶解在洗洁精中)

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一些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水中的动植物就是靠溶解于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3.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

第五课:《溶解的快与慢》

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的高低、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水果糖在水中加速溶解的方法有:弄碎、加热水、搅拌等。

第六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1.在一定的水量中,物质溶解是有限度的。

2.常温下,100毫升水里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第七课:《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1.溶解在水中的食盐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出来。加热可以使食盐水蒸发更快。2.加热蒸发实验要用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角架等噐材,用石棉网可以使蒸发皿受热均匀。

3.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到里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一般用外焰给物体加热,因为外焰的温度最高。

4.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下次使用打不开灯帽。

《资料库》

海水里蕴藏着丰富的盐。世界上只有3%的淡水适合人类使用。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听听声音》

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 强弱、高低、长短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2.音叉是一种 发声仪器,用来 调试乐器 和 测试音高。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一个物体(比如音叉、钢尺、橡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 振动。

2.声音是由 物体振动 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 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 波 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真空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第六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我们的耳朵可分为 外耳、中耳、内耳,外耳有耳道;中耳有鼓膜和听小骨;内耳有耳蜗和听觉神经。

2.一个 振动的物体 会使它周围的 空气 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外耳的耳廓 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 耳道 传到鼓膜,引起 鼓膜 的振动。耳中的 听小骨 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 液体 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 听觉神经 —— 产生了信号,大脑 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1.耳朵 是我们的 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2.保护我们听力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

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身体的结构》

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 四部分组成。

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 直接观察,内部特点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也可以用看、听、闻、摸的方法感觉。

第二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1、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 骨骼。骨骼 支撑 着我们的身体,保护 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2、人体的活动由 骨骼、关节 和 肌肉 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形式也不同。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

第三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 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 气体交换,使 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

4、为什么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因为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以便呼出和吸入比平时多的气体。

第四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

1、人体需要的氧气由 肺 吸入后进入 血液,再由 心脏 通过 血管 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2、为什么运动时心跳会加快?因为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的氧气增加,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来运输氧气。

第五课:《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1、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口腔、食道、胃、小肠 和 大肠。食物被食道 运输 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 磨碎 和 分解,在小肠里被 吸收。

2、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运动、生长提供能量。

第六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 牙齿、舌头、唾液 共同完成的。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头有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湿润食物的作用。

2、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 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咬断食物作用;犬齿有撕裂食物作用;臼齿有磨碎食物作用。

3、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第七课:《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1、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上一篇:《论语》教学设计(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下一篇:企业销售个人工作计划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