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

2024-07-28

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通用9篇)

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 篇1

高新区皇台小学 赵瑞娜

2016年5月25日,在高新区皇台小学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研讨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活动。通过学习与研讨,大家对群文阅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更使我受益匪浅。

一、走近群文——打开全新阅读视野

这两年,群文阅读这个概念在我们身边悄悄出现,我们学校语文教研活动也开展了群文阅读课堂模式的初步探索,但事实上,我们对群文阅读还不够真正了解,这次学习,让我近距离走近了群文阅读。所谓“群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在多个文本、同一个议题或几个议题教学的方向引导下,倡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推理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是一种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把语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

二、走进群文——探索有效课堂模式

研讨观摩活动中,徐伟歌老师执教的《语言的对称美》,任斗资老师执教的《文章中的反复》,在两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围绕教师的问题细细地、静静地品读。孩子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陈述、倾听;流畅的与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倾听他们的意见,补充修正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阅读与儿童阅读的合作与对话,形成了师生学习合作共同体。孩子在课堂中的思考力和阅读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所给出的答案也往往让人耳目一新。

群文阅读理念的提出,让我们看到了儿童阅读的希望之光,用这样一种全新的思想来打造阅读课堂,将是一件特别美妙的事情。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将如何实施呢?要想很好地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就必须弄清“群文阅读”与“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的区别,“群文阅读”、“主题阅读”、“单元整组教学”三者有诸多表象相似之处,如:三者都是突破单篇文章的阅读,都关注阅读主题的把握和处理等,都是以“群”的形式出现。但深究之,不难发现,三者源自不尽一致的教学理念。“主题阅读”的文本组合,往往建立在一个十分清晰的阅读主题之上。而“主题”,只是群文阅读的一种结构——在“群文阅读”的语境中,阅读文本以一定的逻辑关联组合在一起,这种逻辑关联可以外现为一定的“主题”,也可以内隐为一个多元的“议题”.主题的“退隐”,可以让学生以儿童的视角,在比较、分析、判断中去提升阅读能力,相对“主题阅读”,“群文阅读”更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单元整组”呈现的文本均出自“教材”,只是把教材中的课文“整组”了。而群文阅读的文本来源却跳出了教材的束缚,它既可以教材为基础进行补充,也可完全出于教学者的精心选择。

群文阅读的出现,赋予了我们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我们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研究群文阅读,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群文,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三、展望群文——行进中的思考

中小学阶段的阅读对于人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阅读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紧密相关,没有阅读就不会有个体心灵的成长,就不会有人精神的发育。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阅读,我们老师都应该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不止阅读文章,更是阅读生活。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感受更多人的生命。比如,学生读《秋天的怀念》,可以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读《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学会怎么面对别人的错误,他们可以有也应该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当他们面对生活时可以运用阅读时所学到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由我们老师、家长来决定他们的想法和行为,甚至代替孩子作出选择,哪怕他们的选择不够完美,可能他会走一段弯路,但他收获了快乐,谁能说弯路上就没有让人期许的风景呢?一直欣赏台湾林文宝教授对阅读的独到诠释: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互动,一种休闲和游戏,是一种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与尝试,更是一种终生的本能行为或阅读习惯。细细研磨林教授这段感言,我们不难得出,儿童的阅读,其关键在于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方法的娴熟,阅读时间的把握,要靠“大人”来引领。我们老师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就要组织多种活动,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阅读积累,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感受到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外阅读氛围。

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 篇2

一、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从字面上看是将很多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 但在实际的群文阅读中比较讲究阅读策略, 由多篇文章的阅读而引发读者对文章之间的思考和联想, 从而增强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不是单纯按照一定顺序阅读一篇一篇文章, 而是将传统的阅读顺序打破, 从一篇文章到一群文章阅读, 由一篇文章引发许多文章的思考。而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也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产生了冲击, 不论是在阅读教学形式还是在阅读教学内容上都带来了新的活力, 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的束缚,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明显。首先, 通过群文阅读能够改变学生目前的阅读状态, 满足学生对大量阅读的需求, 同时也能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最后, 群文阅读的实施也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 教师在语文教学形式和策略上都要有所创新,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群文阅读的价值。

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开展

1.正确选择群文阅读资料。群文阅读让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有了更大空间, 不仅可以选择多篇文章, 而且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合阅读方式, 但这种空间和自主性也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 只有符合教学目标和任务, 选择合适的一组文章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因而语文教师在选择文章时应根据当前的教育热点、教学进程、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本次阅读的训练重点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从中选择出一个关联点, 然后再根据关联点来向下分层次找文章, 这样选择出来的文章才能符合教学需要。如教师在确定阅读主题为“英雄”之后, 应该围绕“英雄”这个主题来选择文章, 包括通过文章阅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 正确认识英雄等, 还要通过英雄类文章对人物的描写, 让学生掌握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从而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基于这两点, 教师可以将《真正的英雄》《武松》《所谓英雄》和《灯光》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 这几篇文章都是围绕英雄这一主题, 而且在文章体裁上也有不同, 有散文、演讲词、人物传记等, 能够让学生同时接触多种文章体裁, 从不同的文章体裁中体会不同作者对英雄的看法和理解, 而且有国内和国外之分, 能够让学生了解国外英雄思想和国内英雄思想的不同, 引发学生思考, 从而对英雄产生自己的理解, 而且这几篇文章中对英雄的描写方法都不相同, 学生通过群文阅读也能够了解不同的描写手法, 从而实现课前的阅读教学目标。

2.创新教学形式。对于群文阅读教学来说, 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并不能将群文阅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因而在教学结构设计上, 语文教师要勇于创新, 不局限于课堂之上或课本之上, 要围绕教育课题来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不断激发学生思考, 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阅读环境, 让他们能够不断增强自身的阅读能力。将阅读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群文阅读的主体, 教师可确定一个主题, 如“父母的爱”, 然后让学生围绕“父母的爱”来拓展相关阅读, 像林夕的《母亲的存折》、朱自清的《背景》、胡适中的《我的母亲》这几篇文章都是表现父母亲对子女的爱和亲情, 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引导, 让学生将文章中重点表现母爱或父爱的事例或描写画出, 并且将其中的重点句子划出,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引发学生的思考, 同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想象这几篇文章之间的联系, 将文章中对父母亲的爱投射到自己身上, 思考自己的父母平时都有哪些举动表明他们爱你。并且在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几个关键词来描绘文章中对母爱和父爱的描述, 将父母的爱融会到几个词当中, 最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有关父母的爱的文章, 并将这几篇文章阅读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结语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新的发展方向, 对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语文教师应加强对群文阅读教学方面的研究, 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精准定位阅读主题, 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阅读环境, 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培养优势, 以不断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群文阅读是将一组文章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指导, 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力的一种教学手段, 也是近年来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实践,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应用当中, 还需要语文教师进行特别设计和策略来发挥群文阅读优势, 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基于此, 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以期不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史小建, 樊迎光.语文阅读教学视角探析[J].语文建设, 2014 (24) .

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 篇3

关键词:乡村;语文教师;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0—0230—02

当前,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入,人们逐渐清醒的意识到语文教育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广泛的阅读,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然而对许多乡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事,“教书而不读书”(尤其是教材教辅以外的书)已经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了,这不能不让人汗颜。

为了真实反映乡村教师的课外阅读状况,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一所边远山区的中学进行调研。该校共有17名语文教师,调查中发现该校的语文教师趋于中老年化,30岁以下的语文教师仅两名,教龄五年以上的占90%。依据调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课外阅读的主动性的不强。关于课外阅读时间的调查:平均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下的的占51.5%,1~2个小时的占25.4%。对自己的课外阅读的的情况总体上满意是否满意:20.9%的教师比较满意,36.6%的教师认为一般,14%的教师不满意。而在对周围的人读书数量的评价:55.2%的教师认为周围的人读了比较少的书,9.4%的教师认为他人读了很少的的书。这显示出教师们并没有养成自己主动读书的习惯与意识。

2.教师的阅读面狭窄。调查教师课外常读的书籍和杂志是:教育类的占66.3%,文学类的占71.2%,;历史类的占24.2%,科技类的占10.3%,娱乐类的占32.3%。进一步调查所读教育类书籍:教育理论类的占33.1%,语文学科教辅类的占67%,名师传记类的占21.6%。语文教师重点关注本专业领域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视教学探究而对非专业的课外读物关注较少。而在教育类的书籍当中他们又都偏向于直接有益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书籍。

3.阅读方式单一。教师课外阅读的方式:64%的教师通过书籍,57.1%通过杂志刊物,15.3%的教师则通过网上浏览。该校的语文教师年龄基本上都偏向中老龄化,现代的教学技术相对匮乏。

4.阅读资源匮乏。课外阅读的图书的主要途径是:51%的自己购买,6.3%的找亲友借,到图书馆借阅的占42.2%,网上浏览的17%。对所在学校的藏书如何评价:很丰富的4%,比较丰富的占33%,一般的占36.9%,比较少的占24%。学校的藏书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

5.阅读没有长远规划和有效的引导。通过访谈发现,此学校没有举行过任何有关提高教师阅读的活动,教师们也基本上没有考虑过给自己规划个读书计划。

6.没有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课外阅读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44%的教师认为书价太高,35%的认为生活压力大,69%的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阅读。

分析思考:

乡村的语文教师是全国教师队伍中较为特殊的一支队伍,他们处在特殊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他们之中大多数自从学校毕业后,便远离了城市,长期在自己的家乡农村工作和生活。一些教师早已习惯敬书而远之的厌书情节。他们也曾怀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那究竟是什么将这股欲望逐渐浇灭呢?

1.教师自身的原因。缺乏远大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追求。访谈中发现,他们普遍反映工作量太大。而事实上他们大多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平时看的书籍集中在教材与教参上,很少涉猎教育理论、社会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他们关心的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很少去反思与研究。个别教师一年都读不完一本书,读书不多的现象普遍存在,多数语文教师只知课文的文章,名著的节选,自己都没有看过原著实在是令人担忧。

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单调。部分教师只是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的生存方式,对自身工作缺乏一种事业的追求,从内心深处难以产生阅读的需求。有些老教师过分的依赖自己的经验,缺少忧患意识,不重视知识的更新。有些教师教书工作时间长了,单调而重复,容易产生职业感,从而也逐渐失去了工作学习的激情。由于经常不看书的缘故,一些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教学上教学模式单一,僵化,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课外阅读数量少甚至缺失其根源来自于教师自身对课外阅读的不够重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对教师自身发展,教学成效及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中提到过“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阅读应该是人的一种主观需要,它应该具有主动性。

2.学校方面的原因。天天与书墨为伴的语文教未能“独善其身”,似乎也有难言的苦衷。有些教师虽然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却因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琐事而难以静心下来看书。管理者的急功近利的短视,沉迷于应试教育,将学生的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极大地阻碍的教师读书的热情。教师们每天必须花精力搞好备课,讲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教学,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想法设法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学校没有举行过任何促教师阅读的相关活动,管理者关注的焦点聚集的学生的分数上。在大力提倡科研兴教的今天,农村的教师偏处一隅,不去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教师的知识得不到补充与更新,不能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只能是井底之蛙,闭目塞听。

3.社会方面的原因。不论是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阅读环境不甚和谐,整个社会处于转型的躁动期,同时影视文化和网络的冲击也极大的占用了读书的空间和时间。乡村的教师除了工作压力大外,生活负担也很重,缺乏良好的读书环境。大部分教师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外还得承担沉重的家庭负担,他们自身经济非常拮据,没有补贴,没有奖金,为了生计得整日劳碌,周末也不得休息,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走进同事的课堂观摩学习,或者进行校本专业学习,他们所工作的地方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经费都十分困难,没有财力聘请专家培训或者外出学习,因此教师们大都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建议措施:

1.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职业热情。许多农村的教师职业热情不够,把教师职业当做谋生的手段,得过且过。现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应该仅仅把教学当做谋生的手段,应该把这当做毕生的事业去追求。因为只有热爱教师这职业,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乡村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寻找到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教师的光辉形象才会熠熠生辉。

2.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外阅读意识。一名语文教师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课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的文化底蕴,就是分享人类精神成就的深度和广度,就是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决定着他参与开发课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只有教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出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中自由驰骋”。可见,对语文教师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众所周知,文化底蕴的积淀依赖于广泛的阅读。随着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和教参并不是课程资源的唯一,教师的能力更多的体现在不断收集整理信息,对各种课程资源的整合之中。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广泛的阅读。

3.倡导新型的读书方式。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也走进了信息化的时代,应该大力提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语文教师现在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提倡网络阅读的方式,着眼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网络可以使那些世代与大山为伍的教师从封闭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了解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从而得以分享经济发达地区丰富的信息资源。

4.改进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体系,引入发展性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比较传统,一直以奖惩性评价为主。很多教师就自然地埋头于题海和教辅中心,一心一意抓应试。放弃了学习和阅读,放弃了自我提升。而发展性评价则正好解决这个问题。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教师未来的激励性评价。评价的是过去,着眼的是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给教师的五条建议[J].人民教育,2006,(12).

《乡村教师》 阅读答案 篇4

2、“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3.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 ,这是为什么?

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 篇5

时至21世纪,知识经济发达程度的高低,是一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成败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自2001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来,我县已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进行了三期大规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了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我校特对23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23份有效问卷(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填写;第二部分为封闭式问题,要求教师在几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项目;第三部分为开放性问题,让其自由陈述)。

一、我校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我校所服务的xx总支下辖八个行政村,总人口一万余人。我校现属全日制小学,学生总数为 人,专任教师21人。

1、教师性别、年龄、学历状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校50岁以上就有13人,占全校的61.9%,是一个年轻的集体;专科以上学历者有28人,学历达标率达96.6%。小学部中40岁以上为19人,占小学部的60.0%;中师(含高中)以上学历者有32人,学历达标率为100%。

2、教师身体状况。

在我校教师中现有1名教师重病住院,有1名重病初愈,其他的教师中,身体患有这样或那样疾病的有10人,(其中2名为常吃药维持的糖尿病患者,还有2名为高血压患者,也

常吃药,剩下6名为乙肝患者)。另外还有部分教师身心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

3、教师家庭及收入状况。

我校教师组成的家庭计51户,其中双职工家庭有13户,有较稳定收入;单职工家庭38户,一方无固定收入,按三口之家计算,人均月收入在300元以下处于低保线的有27户,占教师总数的44.3%。拥有城镇住房的家庭仅有12户(其中有部分还是多方举债)。占教师总户数的23.5%。

二、我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调查。

1、教育政策法规的掌握。

对开放式问题“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32%的教师认为应面向全体,分层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和做学生朋友。51%教师认为不仅要在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还应在生活上关心和帮助学生,12%的教师只说出了应关心,但未做具体说明,5%的教师未做回答。统计数据说明,我校教师师德修养较高。

对《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的掌握情况,绝大部分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了其精神。调查中,49%的教师对《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中有关教师和学生的内容回答准确,25%的教师回答基本准确。但是应值得反思的是20%的教师回答有一定错误,6%的教师未做回答,说明仍有部分教师对教育法规缺乏了解。

2、教育理念。

对开放式问题:“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74%的教师有较为清楚的认识,并具有一定新意;22%的教师回答较准确,4%的教师未作出回答。这说明我县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深入到教师心中。

3、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对开放式问题“教师职业的本质是什么?”,“你的专业风格特点是什么?”有43%的教师明确回答出了“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现代的教师是经师:发展学习力,学高为师。”等内容,体现出了知识传递者、灵魂导向者等角色定位。有40%的教师回答出了“传道、授业、解惑”等内容,11%的教师回答出的内容不够明确,有6%的教师未作出回答。说明我校教师在课改大潮的推动下,教育教学观念有了明显转变,并具有一定创新,但仍有

2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转变过来,证明我们距课改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

在“每期中你会承担几堂学校的教研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收获是什么?”的调查中,77%的教师显示会讲1—2堂公开课,但对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是否有收获的回答中,78%的教师有明确的答案,22%的教师回答模糊,不明确。另外,在学校教师中,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报刊发表或获奖的占10%,有2篇的占6%,3篇的占1%,没有的占83%,这说明我校教育科研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有待提高。

4、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使用。

调查统计发现,我校有45%的教师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有38%的教师通过学习,亦能掌握一些电教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其为教学服务,只有17%的教师通过学习,仍不能掌握现代电化教学技术(大多数是45岁以上的老教师),说明我校在运用和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积极性高,普及程度较高。

5、工作积极主动性。

调查统计表明,我校有21%的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积极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纳策,有70%的教师能够基本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工作,有9%的教职工未作明确回答。

三、思考与对策。

1、整合教育资源,实施人性化管理。

由于我校地处各乡镇学校及县城诸多学校的夹缝之中,特别是初中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合理调整村小布局,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利用优势,整合教育资源。由于教育资源稀缺,所以我们决不能寄望于资源高耗型的外追我扩张,我们要立足于团结片区的孩子,让他们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良好教育。我们要依靠团结教师的智勇坚定。挑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精神和力量,走资源节约型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均衡发展之路,既重初中,也重小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遵循规律,强化常规管理,合力为社会、为人民办好学校。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保证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对学校实施人性化管理。一切以学生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为本,以教师的职业素质水平

3提高为手段,关注教师在学校的生存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2、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沟通、多一点激励,为教师“减负”。

尊重是搞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尊重教师人格,给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人不管职务高低、年龄老幼、性格差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领导要一视同仁,将心比心,不能划分其亲疏。

加强人际沟通,营造一种舒畅的心理环境。有意识地缩短与教师的“角色距离”,减少“位差”。多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与教师进行感情的双向交流,在学校管理中,教师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不满情绪,领导要积极引导他们以各种不同形式及时宣泄,以求得心理平衡。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励教师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

通过尊重、沟通、激励等有效方式,调动教师的积极情感,在此基础上,学校再为教师进行有效的 “减负”,将会促进学校工作的大发展。调查表明造成我校教师经济上贫苦、生活上空虚、工作上被动的原因是社会职业、学校带来的压力所致,所以我们学校应对教师给予实质意义上的人文关怀,为其有效“减负”,在市场经济大潮影响下的今天,我们不能一味强调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而应开源节流,尽可能为教师谋福利,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3、切实抓好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教师教育风格的养成研究。

首先,进一步完善教科研管理制度,按照教育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让一切落到实处。

其次,根据本校实际选择熟悉的有价值的、易操作的、能够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学习,掌握一些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同时,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注意克服功利主义的诱惑,让教育科研返璞归真,体现其应有之义。

最后,在教育科研中,为每一个教师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形成每一个教师独有的教育风格,达到“教研兴校,教研兴教”。

4、继续抓好教育法规和师德师风的学习,警钟常鸣,保证学校安宁、舒适的学习、工作

4环境。

四、存在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还存在着几个现阶段无法圆满解决的问题:

1、由于地处偏远,生源差,学校经费紧张,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了难题。

群文阅读课题制度 篇6

1、课题组应在学校领导下,由课题组或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端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各种教科研活动中,促进课题研究目标的全面落实。

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管理

制度

同心县实验小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区“教育质量提高年”会议精神,扎扎实实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加大我校校本教研力度,调动广大教师潜心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题申报制度

1、学校教导处根据同心县或县级以上教育科研部门的课题研究规划和课题指南,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学的实际,确定课题的主要内容。

2、申报课题的课题组或个人可根据学校确定的研究方向选题立项,也可根据实际自行拟定课题申报。但提出申请立项的课题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申报的研究课题有研究的价值;(2)课题的研究方案有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3)申报的课题必须具备主客观研究条件;(4)申报的课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以及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课题的申报人应为课题的实际主持者,每项课题只能有一名主持人。课题主持人所负责的立项课题在未结题前不得申报新的立项课题。

4、课题主持者在对申报课题的研究价值、完成条件、研究内容、研究方案等进行详细论证和设计的基础上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一式四份,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交学校或上级教研机构存档。

5、课题研究应根据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步骤切实可行。

二、课题审批立项制度

1、学校主管校长和教务处要对课题组或个人申报的课题进行资格审查和初评,并向上级推荐立项课题。立项批准后,交一份相关资料由教导处存档。

2、参加自治区、国家级课题研究的子课题,需由总课题组提供通知书,交学校教研室确认后纳入共管课题进行管理。

3、课题立项变更申报。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或终止研究的,必须由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理由,经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同意后,做出继续研究、重新立项或终止立项的审批意见。否则,研究的课题不予鉴定结题。所批准的课题其课题承担人连续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毫无研究进展,经督促仍无研究进展的,视为自动终止课题研究,将公布予以取消。

三、课题组长工作制度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每学期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计划。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制定课题组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教导处及上级有关课题管理机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三、课题组工作制度

1、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汇总研究成果。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把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服从课题组负责人的工作安排,按时、按量、高质地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累计三次不完成工作任务的,视为自动退出课题组。

4、课题组人员要积极撰写研究心得(案例、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积极推广新经验、新成果,宣传研究成果。

5、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化、制度化开展。

四、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1、课题组要定期向学校教研室报告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上交课题实施的阶段性总结等材料。

2、课题组主要参与者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观摩课,通过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3、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本校或友邻学校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每人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在课题活动中作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发言(最好以书面形式)。

5、每人每学年尽量有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评奖或在校内交流。

五、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

1、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端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各种教科研活动中,促进课题研究目标的全面落实。

2、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探讨性。

3、广泛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共同进步。如开展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的活动。

4、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案例交流评选、教学随笔评选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载体。

5、课题组成员要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研究课题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研究。

6、课题组和个人的学习、研究活动均应有记录。

六、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制度

1、全体课题组成员都要积极参加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课题组组织的教育科研方面的会议,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课题的良好开展。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学校课题组的安排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与课题有关的会议或活动,确因故不能参加,必须事先向课题组负责人请假说明。

3、要树立时间观念,准时到会,不早退,不中途离场,不随意走动。

4、遵守会议纪律,培养良好会风。与会议、学习主题无关的书籍、报刊不得带入会场。要懂得尊重会议主持者,开会时不交头接耳,不随意喧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其他事情。要认真听讲、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并做好会议记录。

5、会后按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学习、讨论会议精神,并坚决贯彻执行会议决定。对布置的任务,要想办法按时做好。

6、不服从课题组管理,不按时保质完成课题领导小组安排的工作,不参加课题组的研究活动,不能享受教学达标奖。

七、资料保管制度

1、所有课题资料均应建立档案库,含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两类。

2、课题负责人要组织课题参研人员收集研究过程的资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书和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过程实录;调查报告、案例、经验论文;研究报告(中期、结题);结题评审鉴定书等。

3、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分级建立课题的档案,每一阶段要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题研究资料规范、整齐。

4、课题资料应分门别类,有序存放,便于查找。

5、对于资料严重不齐的课题,资料保管人员应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补充并归档。

八、经费保障制度

1、当课题申报立项后,学校将根据财力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将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3、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和各种研讨、交流、培训、评比等的支出。

3、研究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要有具体的财务凭证,经费支出必须按报销程序报销。

2、课题组、子课题组和课题组成员在开学初应制订详尽的工作活动计划,做到有针对性,有实效性,有探讨性。学期末进行总结。

3、广泛开展交流、研讨活动,结对帮扶,共同进步,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的活动,活动量一学期应该达到15次以上。

4、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优秀教师献课、案例交流评选、教学随笔评选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载体。

5、全体教师要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实验课题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研究。每人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在课题活动中作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发言。每人每学期尽量在各级报刊杂志上至少发表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

6、课题组、子课题组和个人的学习、研究活动均应有记录。

二、课题档案制度。

课题组及子课题组要加强过程管理,做好资料积累和整理工作,建立课题组档案。要及时将课题组各个成员的材料整理分类归档,具体档案资料如下:

1、计划性资料。包括申报表、上级来文批文、课题实施方案(含子课题)及课题实施计划。子课题和个人每学期工作活动计划。

2、基础性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课题组实验教师的基本情况。

3、过程性资料。包括课题研究中典型课题的教学设计(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课后评价记录和课外活动的设计、实施及学生活动的情况。教师研究的随笔、教师博客和课题研究大事记以及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的反映等。

4、专题性资料。包括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和学校网站课题研究专题等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

5、效果性资料。①包括个案变化和群体变化资料;②教师研究成果反映:获奖论文、证书、出版的论著等;③学生活动成果反映:学生获奖证明材料、发表的作品、成绩对比结果等,如学生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试卷及有价值的学生作业、制作等成果。

6、总结性资料。包括学年、学期专题研究总结、论文、报告、札记等课题资料。

7、资料由课题负责人和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要求在形成、积累、归纳时:①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②注意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③注意建立课题档案的科学性、适用性。

三、成果汇报制度。

课题组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观摩课,通过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同时,向本校或友邻学校汇报(展示)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

五、校际协作交流制度。

要积极参加各级教改研究和交流活动,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根据学校和课题开展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校际交流活动。

六、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各子课题组每学期要向“中心小学课题领导小组”报告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上交课题实施的阶段性总结等材料。

七、经费保障制度。

学校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如:活动费、外出参观学习费、参考资料费及其它费用),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八、课题研究奖励制度。

乡村教师群文阅读现状 篇7

不管是过去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的素质教育,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是教师要着重培养的。但目前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

首先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多年,但在许多教师的潜意识中,只要有高考这个指挥棒,那么一切都要为高考服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教师上课就教语文教材,把教材吃透嚼烂,想方设法把课文中的知识点教给学生,然后进行强化训练。这种做法可能在短期内会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及其不利。

其次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在教育改革大行其道的今天,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但是任何革新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多教师在改革面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还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教育理念陈旧,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注重课堂的教学技巧,不注意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以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最后学生阅读缺少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注意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这种注意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少有教师真正把它作为一项任务布置下去。即使把阅读任务布置下去了,也缺少具体的阅读指导和检测,更缺乏在设置阅读任务中科学的、理性的思考,更不要说在选材上的多元化了。所以说,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实现群文阅读,教师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

在这种局面下,“群文阅读”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传统课堂上单篇课文精耕细作的教学模式,让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事实证明开展“群文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还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我觉得应该在高中课堂上做出大胆的尝试,让群文阅读这种教学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教学思路上,围绕单元教学这一主题,构建群文阅读课堂,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具体的做法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就是多进行比较性阅读,让学生在对比当中提高阅读力。围绕单元主题,教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或者教师选择课外与主题相关的文章,通过比较,寻找课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在比较性阅读过程中不断涌现奇思妙想,在不断的对比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比如戴望舒的《雨巷》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无论是从诗歌的每小节,还是从字数,二者都非常相似,而且都采用了一唱三叹的环状结构,首尾呼应,浑然天成。另外还可以指导学生比较二者在诗意角度上的区别,让学生在比较阅读当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再比如在学习劝谏艺术时,可以把《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触龙说赵太后》进行比较阅读。

其次是多质疑,多分享,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疑问,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最终有所发现。比如在学习《垓下之战》后,对于项羽之死,教师经常会补充几篇古人对此看法不一的作品,像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王安石的《乌江亭》,杜牧的《题乌江亭》以及胡曾的《乌江》等。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索这几位诗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又是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下,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才会对项羽之死这一千古之论有更深刻的认识。

然后是学习、实践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围绕单元主题,教师要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把握文章思路采用速读法,在学习报告文学《包身工》,可以利用速读法,理清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包身工们一天从早到晚的悲惨遭遇。寻找问题答案可以采用跳读法或者扫读法,对于疑难问题可以采用研究式阅读,对于课文中有多角度有争议的问题可采用批判式阅读。当然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采用休闲式阅读,特别是高中课文中,对于选修文章,教师不可能全部讲解,学生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去了解。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当中,熟练掌握不同的阅读方式,从而提升阅读速度。

最后就是要善于总结真实、实用的阅读策略。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确,有时候方法比知识来的更实在。围绕单元主题,学生在不断的积累当中掌握群文阅读的策略,而教师要想方设法把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分析总结,找到行之有效的,然后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把原来只是单纯的单篇教学,惟分数为目的的学习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终身受益。

群文阅读论文(李燕) 篇8

教学中的重要性

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县 东方红小学 李燕 电话:*** 摘要:山区小学群文阅读数学存在的现状,思想老,观念旧,阅读材料单一,缺乏阅读资源,阅读能力低,注重群众阅读的策略,根据主题选好文章,根据结构选好文章,利用手中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运用自主合作方式,激发学生群文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群文阅读习惯,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山区学校 群文阅读 存在的现状 阅读策略 阅读兴趣 作为一名山区的语文老师,初听到群文阅读那全是盲然,不知道群文阅读应该如何下手,可最近两年来,群文阅读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应运而生。《语文课程标准》指标: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务应达到450万字,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要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理想的阅读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种阅读形态:单篇(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三者之间,功能不同、互为补充,无法替代,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的路径。山区的群文阅读让课内大量阅读有了实施的路径,山区的群文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上也是一个教学改革的趋势。可是山区的群文阅读教学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寻求更好的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山区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现状

(一)思想老,观念旧

长时期的老师习惯于单篇课文的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学只好不停地给学生设问,不停地讲解,学生也会跟着教学的思路被动地回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解决,阅读兴趣降低,在这样枯燥无味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完了老师的任务之余,只能做其它与教学不相干的事情,而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学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就忙着继续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群文阅读的教学改革,先是要改变教师的陈思想,老观信,让阅

群文阅读论文 篇9

遂宁市船山区城南小学 但秋

摘 要: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群文阅读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重要的还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究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开发及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很大的作用。我结合我们教研组的经验和听我市优秀教师的群文阅读教学课,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关键词:自主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联的多篇文章,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和分析思考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生活化阅读的基本方法,这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面,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为学生终身阅读与发展打下基础。结合本学期我们市举行的群文阅读赛课活动,我对群文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发掘群文阅读的素材

群文阅读教学, 必须要有主题地选取文章,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我个人认为篇数不能太多,而人教版教材本身每个单元就有主题,结合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尝试,一般选择四篇最好。而所选的文章要有共同的议题。通过同时阅读多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主题,围绕主题精选文章。

1、从文章体裁角度定主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通常每一单元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中的27课《陶罐和铁罐》,为了解决关于寓言故事的教育,领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我选取了《蚂蚁与屎壳郎》、《凌霄和月季》、《大轮船和小礁石》这四篇文章来进行教学,通过比较阅读,都发现寓言故事的基本特点。

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主题。

以心灵教育为主题,如在学习《穷人》这往篇课文时,就可以同时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因为它们都有一个主题:如何帮助别人。通过学习,我们共同感受到真情的美好,度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扎根。并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

3、从事件内容角度定主题。

为了让学生抓住诗人笔下月亮这一景物,体悟它在不同的古诗中所寄托的情感。在学习李白这一首思乡名篇《静夜思》时,就同时感悟学习杜甫《月夜思乡》、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李白《月夜思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五篇诗歌,抓住明月这一景物感知了不同古诗中明月这一传统景物,大多寄托着诗人思念的情感。

二、有效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措施

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现在已被许多老师所采用。但是要想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群文阅读教学和其他的阅读教学不一样,它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几篇不同文章的学习来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目前,我们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大致需要两个课时,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而如果采取群文阅读的方式,略读完4篇文章仅需一个课时,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因此群文阅读打破了原来的一节课一篇文章的局限,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从而影响教学进程。为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将预习课文布置到家庭作业里去,并且还要让家长签字。其次,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要告诉学生预习的是哪几篇文章,并让学生再搜集其他的相关资料。最后,要求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查字典的方式自觉解决文章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等问题。

2、让教材充分发挥出功能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主题是“走进鲁迅”,课文有《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精读回忆性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学习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学习得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其他三篇课文,其中重点 2 学习《少年闰土》。在学习前,要求学生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从而明白这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革命家,让鲁迅这一人物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3、让阅读材料成为探究学习资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太阳的话》、《白桦》等“阅读材料”。我们就可以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首诗歌的比较阅读中,大体把握诗意,发现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进一步了解诗歌,充分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为学生接下去开展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朗诵诗歌、写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三、群文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帮助小学生进行语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对阅读教学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这些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加数量,让学生读得更多

新课程目标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所以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中所要掌握的内容从多篇文章引申出来,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可以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比较和总结,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中要求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还可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提高速度,让学生读得更快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许多新知识。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学会快速阅读。新课标提出,第三学段学生默读一般课外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快速阅读是一种技能,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训练这种技能。平时一篇精读课文我们要教两课时,而略读课文要教一课时,教师和学生都慢慢 3 来,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两节课讲一篇文章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就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课时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读四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第三,强化主体,让学生读得更乐

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根据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还想满足自己在某一方面知识上的需求时,便会主动地去阅读相关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满足,这样一来,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从而为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公务员薪酬级别差异下一篇:心理健康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