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2024-07-12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精选12篇)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1

相对于传统的老年公寓经营模式杭州佳都老年公寓独创连锁型会员制养老模式,凭借先进的经营理念和丰富的资源优势,集养老、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并从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获得重要技术支持以及优秀人员的输送。杭州师范大学为我们提供对老年护理这块的专业人员,浙江工商大学为我们营销方案的整合和规划。

佳都老年公寓计划在北京、天津、海南、杭州、苏州、千岛湖,甚至美国的芝加哥、洛杉矶和澳大利亚都开办佳都老年公寓,并采用连锁会员制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会员级别,享受不同的服务。而且,会员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居住基地,但在固定的同时,每年可以有1-6个月的时间在其他地方养老,甚至可以换1-3个地方,级别最高的会员还可以选择到国外去。同时,因为每个连锁点以老年公寓为中心,辅以医疗养生、旅游度假、学习交流、休闲娱乐、投资保险等配套服务。比如,当老人去北京居住,子女又没时间陪同去游玩,且年纪太大跟跟不了普通的旅游团,那么可以选择参加北京佳都老年公寓组织的旅游活动。这个活动是由老年公寓组织的,配备好了专业、适合老年人乘坐的车辆,并随团有医护人员及医疗设备,节奏缓慢,且玩一天后可以休息三至四天,再继续出发游玩下一个景点,完全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量身定制。这样一来,子女尽了孝心,家人团聚,又不会给子女的家庭带来不便和负担。回来后,见到老朋友老邻居,又有新的见闻可以讲。而且经常换个环境生活,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好处。

如今佳都老年公寓经过了7年的潜心研究和准备,杭州地区佳都旗下第一家老年公寓将于2012年4月开业,前期投资超过4000万元,同年8月昆明老年公寓开业,年底临安老年公寓开业,同时北京、千岛湖基地建设进行中,海南、天津、安徽等地土地资源整合完毕,2014年将进一步推出国外连锁点。最终将打造集养老、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际型连锁老年公寓。

同时为老年公寓专门成立的杭州江都本草开发有限公司,计划出资3亿元打造长三角最大的健康养生综合体。为老人进行中医的滋补、养生,并开设专业的课程供老人学习和交流,让老人老有所学的同时有健康的晚年生活。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2

1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大多受到前苏联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课程教学大纲的构建,主要依据竞技体育的教学和训练模式,教学上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以学习掌握运动技术为中心,以提高专项运动成绩为目的教学方法。只重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运动量的大小,而轻视了体育理论的教学,特别是忽视学生的心理品德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忽视终生体育思想、行为、习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由于是统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提供个性的发展和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不能“教其所长”,排着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很多教师上的体育课项目,大都不是自己的专项和特长项目。在教学中的讲解和示范,难免会不规范、不标准,抓不住重点、难点等。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技术性较强的示范动作,连教师都不会做,教学生练习又谈何容易。久而久之,教学不得法,教学质量提不高,教师上课就会失去信心,从而损害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过去的学习模式是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统一固定,学生没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不能“学其所好”。不管是什么体育项目,只要安排教学,有兴趣没兴趣都要学,身体素质好与坏都要练。很多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感到吃不“饱”,发展受到限制,成绩提不高;而有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学练又跟不上,使其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主动性调动不起来。

教学内容不分层次,让有兴趣的和没兴趣的,爱好的和不爱好的,身体素质好的和差的都永远学习一个内容,这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一至三项终生受益的运动项目

教学评估方面,还是按照竞技体育的技术要求进行“技评与达标”的方法进行,其标准按一个模式、一个尺度进行“一刀切”,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如体育基础、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等。

综上所述,现行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大多忽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体育”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忽视教师的专业和特长,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达不到目前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一至二门终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的要求,更达不到积极推动全民健身的目的。因此,已经不适应现代高等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发展和需要。

2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

2.1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2 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

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法规,《条例》规定“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2.3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

“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各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以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掌握一至二门终生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手段”的要求。

2.4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学生身体发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体型体格及生理机能、生化、内分泌系统等变化日臻完善,身体各器官、各系统的发育已趋成熟,同时,由于性别、年龄、环境、营养及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每个人都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各部分器官以及各种机能发展并不是按同一比例增长。因而,表现出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机能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大学生活泼好动,心理特征尤其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情感、理想、性格、意志等已趋于稳定。并已初步掌握某些体育运动技能、技巧知识,积累了一定体育锻炼经验,参加体育活动认识逐步加深。对追求个性项目发展的个人越来越多,愿望越来越迫切。因此,从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个性的发展需要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等,为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实行教学改革,提供了主要的科学依据。

3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西南林学院2001—2007级学生(每级一至二学年上体育课),共计35000人次左右。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和目的,查阅相关专业论文、书籍、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设计等文献资料,获取近年来与此相关的研究结果,并对这些成果加以研究,在了解本课题研究发展阶段和前沿动态的同时,借鉴了一些对本课题有建设性意义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结合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证。

3.2.2 教学实验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进行教学试验。

3.2.3 实地调查法

对昆明市区20余所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进行观摩和调查。

3.2.4 数据统计法

利用spss软件对调查和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

4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步骤与措施

4.1 改革时间

根据高等院校目前的教学体制情况,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执行时间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

本科生一至二年级、专科生一年级开设“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第一学期由体育教研室组织分班,进行体育“基础素质”教学;从第二学期开始,由学生选项上课,体育教研室安排教师上课,教学时间及时段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第二阶段:执行时间待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时开始实施。

本科生在校四年内专科生在校二至三年内必须完成体育与健康”必修课程。由学生自由选择学期、时间、项目、教师进行学习;教师实行挂牌教学。

4.2 教学安排及学分

第一阶段教学安排及学分

(1)本科生在校第一、二年内必须修满4个学分。第一学期:基础素质,1个学分;第二、三、四学期:选项学习,3个学分。

(2)专科生在校第一年内必须修满2个学分。第一学期:基础素质,1个学分;第二学期:选项学习,1个学分。

(3)身体残疾或体质不足以进行一般体育锻炼的学生必须进入“运动保健”或“传统养生”班进行学习;本科生在校第一、二年内必须修满4个学分;专科生在校第一年内必须修满2个学分。

第二阶段教学安排及学分

(1)本科生在校四年内必须修满4个学分;第1个学分:基础素质;第2、3、4个学分:选项学习。

(2)专科生在校三年内必须修满2个学分;第1个学分:基础素质;第2个学分:选项学习。

(3)身体残疾或体质不足以进行一般体育锻炼的学生必须进入“运动保健”或“传统养生”班进行学习;本科生在校四年内必须修满4个学分;专科生在校三年内必须修满2个学分。

4.3 课程设置

(1)必修规定课程

“基础素质”是必修规定课程。通过必修规定课程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协调等综合素质,为学生进入选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必修选项课程

(1)根据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暂开设的项目有:篮、排、足、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运动保健、传统养生、健美操、器械健美、定向运动、游泳、跆拳道、裁判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兴趣自由选项上课。

(2)各项目均设初、中、高三级教学班,以满足不同身体素质和要求的学生选择学习。

(3)选修项目课程

根据学生的爱好与需要,开设体育与健康公共选修课程,所有在校学生均可选修。选修项目开设:篮、排、足、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运动保健、传统养生、健美操、器械健美、定向运动、游泳、跆拳道、裁判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和兴趣自由选项上课。

(4)体育理论

每个教材内容的理论课时占20%的比重,坚持理论教学贯穿于实践课教学之中。每学期安排6学时进行理论课教学。

(5)重修课程

凡必修课程不及格者,必须重修该项课程,不得重选其他项目,重修及格者方可毕业。

4.4 课程选修规定

(1)必修选课规定

(1)第一学期不选项,是必修规定项目,由体育教研室分班进行“基础素质”教学。

(2)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四学期结束由学生根据体育教研室公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名录自由选项上课。

(3)每人每个学期只能选修一项体育与健康课程。可连续选一个项目直至毕业,也可一个学期选一项;如:本科生最多可选3个不同的体育项目,专科生最多可选一个体育项目。

(4)各专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人数每班控制在20-35个,报名少于20人的不开班,由体育教研室通知学生改选其他课程。多于35人的,35人以后的由体育教研室通知学生改选其他课程。

(5)选课名单一旦确定,学生一般不可退选、改选或增选,必须变动者,应经体育教研室审批,并在开学后一周内办理有关手续。

(6)学生选定课程后,需按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准时上课,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中途不再办理转班、转选、退班手续。

(7)不办理选课手续的学生,不得参加上课和考试。

(8)初级班不及格者,不准继续选修该项目的中级班,如还想选修该项目,只能再选修初级班或改选其他项目;初级班及格者,不准继续选修该项目的初级班,只能选修该项目的中级班或改选其他项目;中级班升高级班以此类推。

(9)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必修课程,未通过者必须重修。对在考试中作弊的学生严格按学校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处理。本科生修满4个学分,专科生修满2个学分方可毕业。

(2)选修选课规定

根据教务处公布的选课时间,参与全院公共选修课进行选课。

4.5 教学方法

增加理论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运动技能的培养和健康内容的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其教学内容分为初、中、高三级进行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三项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为培养学生坚持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技术实践课为主,文化理论课为辅。把大部分的文化理论教学贯穿于技术实践课教学中。

4.6 评估方法

理论课考试占30%,平时表现占10%,技术占60%。

5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践和深化研究成果

5.1 创新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新模式“分级教学法”

“分级教学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体育”的新的体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教学内容分为初、中、高三级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要求的学生选择。每个级别的内容既是独立的,又是连贯的。所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学习。这是一套科学的适应新世纪的教学新模式。

5.2 创编一套新型分级教材《体育与健康》

本教材是根据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新模式“分级教学法”的新理念而创编的一套新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认真学习和领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精神,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在操作上,既利于学生学,又利于教师教。打破原有的写作程序,分为初、中、高三级进行创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需要。

5.3 四选择

学生可选择项目、学期、时间、教师上课。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建新的体育教学方法,变被动为主动。

5.4 掌握一至三项终生受益的运动项目

第一学期不选项,是必修规定项目“基础素质”教学;从第二学期开始至第四学期结束由学生根据体育教研室公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名录自由选项上课每人每个学期选修一项体育与健康课程,可连续选一个项目(初、中、高)直至毕业,也可一个学期选一项;本科生最多可选三项,专科生最多可选一项。所以,学生在校期间能熟练掌握一至三项终生受益的运动项目。

5.5 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教其所长

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和特长以及学校现有场地、设备、器材等条件开设各种体育项目,并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上课,让教师学有所用、教其所长,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能够充分地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5.6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其所好

这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能出发。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这对培养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十分有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身体素质的好坏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学其所好,学习起来认真,练习起来刻苦。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5.7 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

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新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教与学的现象,使教师在教学中传授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对兴趣项目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兴趣和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6 结论

经过八年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教学、实践和深化研究,其新的教学形式深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和喜爱。创新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新模式“分级教学法”;创编一套新型分级教材《体育与健康》;“四选择”上课;掌握一至三项终生受益的运动项目,为坚持终生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使教师在教学中“教其所长”,学生在学习中“学其所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兴趣和运动技能。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和谐体育”的指导思想。这是高等院校具有历史意义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重大改革,创新了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苏训诚.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8-9.

[2]李振斌,李养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及对策研究[J].西安外事学院学报,2007,(3):95-97.

[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国务院.1993,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体育总局.2005,6.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2002,7.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2007,6.

[7]周济部长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学校体育2007,1.

21世纪健康管理新模式治未病 篇3

自2007年上半年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治未病”的试点工程,希望通过发挥中医的“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的养生优势,为广大百姓的健康造福。

近日,沪上首个“治未病中心”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正式亮相。该院主管“治未病”项目的行政管理部主任竺炯和治末病中心副主任艾静就大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疾病预防”有何不同?

大众医学:“治未病”这种说法对大众而言似乎是全新的。但若换成西医的表述,即“疾病预防”,大家就都能懂了。中医“治未病”与西医的“疾病预防”有什么区别?

竺炯:中医“治未病”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并不仅仅局限于疾病预防。

中医药素来注重养生防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该理论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大主题。它要求人们:在没有患病的时候,要预防疾病的发生;在患病以后,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加重;在病愈或病情稳定之后,要注意预防复发,时刻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的“治未病”并不是简单的体检加治疗建议。中医有系统的养生防病理论体系和独特的传统疗法。对那些“感觉不舒服,但查不出病”的亚健康人群,西医往往束手无策。而中医可以运用其特有的体质辨识、整体调理的方法对这类人群进行具体,细致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运动)、中药调理及中医特色治疗,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对那些已经患病的人,中医药可以对其作整体调理,以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预防疾病进展,促进疾病康复。对大病初愈者,中医药更可以发挥其整体调理的优势,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元气。

“治未病”概念的提出将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大众医学:中医学界近期高调提出“治未病”这个理念,主要原因是什么?会给大众带来什么影响?

竺炯:积极倡导“治未病”,或可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学的目的被定义为“治已病”,人们也普遍认为“有病才需要去医院”,忽略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如今,随着大众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治疗“已病”是消极的,甚至是得不偿失的。“治已病”不仅会给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也使国家的财政支出不堪重负。

有研究显示:一元的预防投入可节省7元的医疗支出,更可节约近百元的重症抢救费用。因此,积极倡导“治未病”这个理念,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可有效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意义深远。

“治未病”门诊与普通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大众医学:据悉,国内已有数家中医院开设了治未病门诊。同样用中医理念,中医治疗,治未病门诊与普通的中医门诊有何区别?

竺炯:治未病门诊与普通门诊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着眼点在于预防——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和复发,而不是简单的开药。“治未病门诊”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力推的一个试点项目,已在国内几家实力较强的中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浙江省中医院、上海曙光医院)亮相。由于该门诊的设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大家都在尝试和摸索。我院的治未病中心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与北京的昆仑保险公司、炎黄健康公司等健康管理机构合作,在原体检中心的基础上,抽调了部分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内科医生组建而成,并整合了我院的优势学科(如传统中医科、骨伤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中心主要以非药物治疗对求诊者进行健康干预,发挥预防疾病、减轻病症的作用。同时,中心还将为就诊者建立个性化的健康档案,进行动态的健康管理。与此同时,我院还希望“治未病”能“走出去”,“走”进社区、敬老院,乃至现代办公楼里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中医“治未病”在对付现代人最易遭遇的“未病”——亚健康有什么特色?

大众医学: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现象非常普遍,“治未病”门诊是怎么治疗亚健康的?

艾静:中医辨证论治的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含高危状态)和疾病这三种状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再加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亚健康人群与日俱增。据统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70%!亚健康人群多表现为疲乏、易怒、失眠、头痛,咳嗽、上火、便秘等,体检时常查不出指标异常或明确的疾病,又感不适,不知道该看哪科的门诊。值得注意的是,亚健康状态的发展是双向的:如果忽视调理,使机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含高危状态),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如果接受合理调整干预,机体可恢复至健康状态。众所周知,人一旦从亚健康进入疾病状态,尤其是慢性重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医疗费用的投入将是巨大的,而治疗效果却未必理想。

由于亚健康人群尚未达到疾病状态,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西医缺少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只能通过针对性改善睡眠、通便、止痛等方法来缓解症状。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则能在干预亚健康的过程中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亚健康虽然症状繁多,但总体而言是阴阳升降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治未病”门诊通过为亚健康者提供合理的、多方位(饮食宜忌、运动方式、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中药或非药物干预)的健康指导,从而实现“不治已病治未病”。

治未病门诊的流程如何?

大众医学: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可能是亚健康。该怎么去治未病门诊看病,会接受哪些检查和治疗?

错位理论下的21世纪盈利模式 篇4

我们下面先不讲理论,用故事和案例来说明问题。

20世纪用“羊”挣钱,希望把羊毛卖的更贵――提升品牌的附加值;21世纪用“牛”挣钱,不再从“羊”身上拔毛,而是把成本转嫁到别处。以奇虎360为例,在奇虎之前,几乎所有的杀毒软件都是收费的,直接从用户这一只只“羊”身上拔毛。但是自从有了奇虎360,所有的拔羊毛的都死光了。刘悦坦过去一直强调,在21世纪,谁能千方百计为顾客省钱,就能千方百计挣到更多的钱。因为在21世纪,最好的盈利模式就是:羊毛出在牛身上。不知道“牛”在哪里,或者根本不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牛”的人,都死在21世纪的黎明了。

根据奇虎年报,全年广告收入1.23亿美元,占总营收73%,增值服务收入4357万美元,占比26%。广告收入的 70%来自导航站(hao.360.cn),其余部分来自Google等(通过默认搜索设置为Google输送流量带来的收入),

而增值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由第三方开发,在360平台运营的游戏分成收入。到一季度,广告收入和增值服务这两块收入分别占营收的66%和30%。

可以看到,奇虎赚钱的方式和安全产品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完整的变现逻辑其实是这样的:奇虎以安全产品入口,将海量用户导入其他前端产品(浏览器、桌面),再将浏览器用户进一步转化导航站及游戏用户,通过带给第三方(导航站广告投放商家、游戏开发商)的流量和用户,从第三方获得收入。

直接从顾客或者用户身上拔毛的企业和品牌,在21世纪将无毛可拔,因为顾客用户非但不是“羊”都是“铁公鸡”。

刘悦坦认为,有史以来,商业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

1、产品推销阶段:卖产品特点(USP理论:独特的销售主张――让顾客买有特点的)

2、品牌营销阶段:卖心理附加值(定位理论:羊毛出在羊身上――让顾客多掏钱购买)

3、赢利模式阶段:卖顾客省钱模式(错位理论:羊毛出在牛身上――让顾客少掏钱购买)

看完了案例,下面再谈谈理论。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5

当21世纪的曙光升起,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当世界走进中国,当中国走进世界的时候,我们有激情、有困惑、有伤痛也有喜悦。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湖南卫视《新青年》和《中国企业报》一道进入燃情岁月,对21世纪中国企业竞争力、新管理、新营销进行探讨,力争构筑起一个权威经济学家、中外知名企业家和著名咨询专家共同交流、对话的平台。

关于新管理

艾丰:企业管理之所以成为现在大家关注的热点,是因为有3个浪潮的冲击,第一个浪潮来自国内市场经济进一步向深层发展;第二个浪潮是来自国际,即经济全球化,这是我国加入WTo之后不得不面对的更加重要的问题;再一个是信息化、IT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张国有:我觉得现在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企业面临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全球竞争。这跟过去的竞争背景和面临问题是大不一样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在多种层次上展开。我认为,可以归纳为八级竞争,第一级是产品和服务,这是最前端的、最直接的在市场上的一种较量。第二级是技术,因为技术是解决产品和服务当中的主要手段,但是技术又取决于管理,所以第三级竞争是管理。第四级竞争是人才,因为虽然技术和管理是社会和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但是涉及当中的轴应当是人、是团队。所以第五级、第六级竞争就是人才之间、团队之间的竞争。团队跟团队之间竞争什么呢?竞争的是—种机制、是—种规则,这就是第七级竞争。而最后规则从什么地方来呢?来自理念。所以最终竞争是理念,这是企业和企业竞争 的高级状态。

艾丰:我想八级里面还可以加两个,即管理和品牌。现在我们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可能没有问题,能够比较顺利实现,但同时我们是一个品牌小国,真正世界知名的品牌没有几个。实际上我们将来管理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焦点。我们目前另一个焦点也就是大:家谈论最多的人力资本。人的竞争目前我认为最前沿的,还是人力资本。

关于企业文化

张国有:企业文化应该说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比较多地被讨论,但是争论比较多。大家把企业文化看成是由企业所有的成员共同在一起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制度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明的净化,是企业所有人共同在一起表达出来的企业文明的净化,企业文化就是人化。企业文化根基是人,脱离人就没有企业文化。企业所组织的人,他 的智慧发展水平体现在精神上,体现在制度上,体现在他所生产的产品上,都表达着企业文明的进步,文化是一种传统;一种机制,也可看成是一种力量,一种运作企业在向前发展的力量,这个力量是多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机制。

吴世雄:从我的观点看,我觉得文化需要靠价值来支撑,具体就是有统一的价值取向,规定要做什么事情、不要做什么事情。举一个例子,做芯片的Intel就要求细节,每个细节都很重视,不允许丝毫疏漏。安迪格路夫1994到中国来,晚上有一个演讲,晚上11点半说几点开会,把明天事情细节走过一遍,然后他上台把明天做的演示操作一遍,同时他坚持拿我的新闻稿看。这就是Intel公司文化的表现。我觉得公司文化规范出来的行为标准,是对外对内、个人群体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写在条上的,而是身体力行的。

21世纪大学新英语的课文导入 篇6

课文导入 (lead-in) 是大学英语课堂的开始, 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入恰当与否, 会直接影响整堂英语课的效果的优势。ARCS模式是由科勒 (J.Keller, 1987) 提出的, ARCS模式中的A代表注意 (attention) , R代表贴切性 (relevance) , C代表自信心 (confidence) , S代表满足 (satisfaction) 。加涅在其《教学设计与原理》中引述了这一动机作用模式, 以此指导教学设计, 认为设计者应从注意, 贴切, 自信心和满足这四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几种有效的课文导入方法

1. 故事导入法。

贴切的小故事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进入状态。教师可以选取几个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 使学生关注即将学习的内容。如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一册Unit 5Life Philosophy (生活的哲学) 时, 我用英文给学生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 困驴的启示 (the Donkey in the Trap) ;第二个, A Never Contented Jar (不会满的罐子) ;第三个, Information Please (信息台) 。这三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三个人生的道理, 如何面对困境 (how to deal with the adversity) , 做事分清主次 (take correct priorities) , 要帮助别人, 勿以善小而不为 (help others) 。这三个故事让学生对“life philosophy”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鼓励学生说他们的生活哲学, 他们有的说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有的说I am a slow walker, but I never walk back, 等等,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2. 试听导入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Audio-visual course (视听课)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讲到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一册Unit 4 Career Planing (职业规划) 时, 先给学生放一个电影《保姆日记》中女主人公找工作时面试的场景片段, 让学生发表他们的看法, 可以看到电影中女主人公因为没有对自己的正确定位, 所以面试时落荒而逃, 从而引出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3. 问题导入法。

巧妙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如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三册单元Honesty (诚实) , 先问学生一个问题:Are you an honest person?学生肯定回答Yes, 然后问第二个问题:Have you ever told a lie in your life?答案又是肯定的。这时候反问:Since you have told a lie, how can you say you are an honesty person?这时学生就会仔细思考honesty的定义, 会想到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 这时再问学生Truth hurts or lie hurts?引入课文white lies, hard truth (善意的谎言, 残酷的事实) 。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 会更快更好地理解课文, 理解honesty的定义。

4. 讨论导入法。

培根在谈读书中说过读书使人充实, 讨论使人机智, 笔记使人准确。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讨论法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增强参与感与自信。在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四册Unit 3Old and Young (老与少) 这一单元, 先提问, Have you ever judged a person by appearance? (你有没有以貌取人) 。有句谚语说, First impression cuts deep (第一印象很重要) , 还有一句谚语是Beauty is only skin deep (美貌只是一层皮)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辩论, 正方, Appearance is important。反方Appearance is not that important。学生辩论得热火朝天, 这时引入课文A Return to Roots (回归本色) 。

5. 诗歌导入法。

诗歌是最美丽的语言, 很容易唤起别人的情感共鸣。在课堂中用诗歌导入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文化意识, 一举两得。在21世纪大学新英语第二册第6单元Positive Life Atitude (积极地人生态度) 这一单元中, 先给学生介绍一首诗, Wenever know how high we are till we are called to rise, And then, if we are true to plan, our statures touch the skies, The heroism we recite would be a daily thing, did not ourselves the cupit warp, forfear to be a king。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多高, 直到我们被召唤站起, 如果我们能够恪守计划, 我们的身材能够触及苍穹。我们吟诵的英雄事迹, 也会变得稀松平常, 难道不是我们自己弯曲了度量, 才不敢称王称霸。配合着电影奔腾年代, 给学生介绍一个奔腾年代的背景, The Great Depression。让学生体会一下那种拼搏进取的精神, 体会positive life attitude的重要性。

以上5种课文导入方法都符合注意, 贴切, 自信, 满足四个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获得非常好的效果, 有了这些恰当的导入, 吸引学生的兴趣, 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

三、大学英语课文导入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大学英语课堂上, 恰当的导入会使课堂更加轻松有趣, 不合适的导入则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下面是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导入内容要紧扣教学内容。

课文导入的目的是自然地过渡到文章,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文导入偏离主题, 老师就不知所云, 学生听得云山雾罩, 会适得其反。例如老师不按照课文主题来导入, 而是随机讲几个英语笑话或谜语, 再生硬地转入课文, 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笑话上, 让课文变得索然无味。

2. 导入内容要形式新颖, 经常变换花样。

再好的方法也不能每次都用, 老师要经常变换花样, 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才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如果每次都是用一些名言警句或提问式, 就不会有效地吸引学生。

3. 导入不要喧宾夺主, 一定要适度。

适度的导入如饭前的开胃餐, 调动起积极性, 让人胃口大增, 如果导入过度, 学生只吃开胃餐就饱了, 就偏离了课文导入的初衷, 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四、结语

恰当的新颖的导入, 能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课堂, 提高他们思维的活跃度, 为下面听课做好准备。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应该多下工夫, 设计出新颖又恰当的导入手段, 让每一节课都变成学生期待的充满活力的课堂。

摘要:好的课堂导入是大学英语课堂成功的关键因素,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好准备。作者结合了实际教学经验, 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新课导入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课文导入,21世纪大学新英语

参考文献

[1]R.M.加涅著.皮连生译.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7

一、传统的学校心理服务出了什么问题

1.受医学模式的影响

起源于精神分析学说的医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心理学定义并提供专业服务所依赖的主要模式。那些无法适应正常教育手段的儿童有内在的心理障碍,一旦被确认为非正常或有“疾病”,教育所做的反应就是把他放到特殊班或特殊学校中去,并把他与正常的、健康的儿童分开。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服务范围是极为有限的,多数儿童并不能够从中受益。

2.学校心理服务的结构缺陷

医学模式还使学校心理服务存在着许多结构性的缺陷。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学校心理学者一般依赖书面报告或短暂的小组讨论来引导教师或家长参与学校心理工作,这样使那些真正直接与儿童打交道的人无法实现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

另外一个结构性缺陷是,我们几乎完全忽略了宏观上的立法与政策在完全或部分地决定着我们的工作。学校心理服务中最常出现的活动是用标准测验评价学生,诊断并做出干预。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它们在我们的全部角色中所占的比重太大了,相对来说却收效甚微。

3.儿童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现行的学校心理服务策略与结构性的失败是明显的,表现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学校与整个教育体系中到处充斥着难以掩饰和不可否认的失败。

二、21世纪学校心理服务的新模式

传统的学校心理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的需要,如果我们对儿童的问题再不做概念性的分析,而继续坚持从个体自身寻找病因的工作模式的话,学校心理学将走向它的末日。我们应该知道,个体的某一方面“功能不良”是与其身处的环境有关的,应该努力寻找有效地干预这种环境的办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职业活动的所有方面都要扩大分析与行动的范围,而不仅仅是针对个案。学校心理学者应该是儿童、家庭、学校所赖以存在的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实践、训练与研究都应该着眼于这个生态环境的改变。

1.生态理论:新模式的概念基础

生态模式来源于交互决定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特征与个体身处其中并发挥作用的多元化环境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拒绝承认“ 精神疾病”或心理病理学的概念与思想。有学者提出了学校心理服务生态模式的四个重要假设:(1)“每个儿童是一个小社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功能不良’不应被看成是儿童的一种身体疾病,而应被视为儿童与周围环境系统的某种失调(不平衡)”;(3)失调可以被定义为“ 个体能力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一致”,对儿童来说,这种不一致可能是由环境未能促进个体与系统之间达成协调而造成的;(4)学校心理学者的最终目标是促进问题解决,特别是当我们不在场的情况下,个体也能有意识地解决自己的问题。

2.学校心理服务的生态模式

学校心理学者一贯考虑要做的工作是分辨一个孩子出了什么问题,测量这个问题,然后找到治疗或解决的办法。而在更广泛的环境系统中,若想在治疗或预防两个方面都取得成功,学校心理服务必须直接与当事人所处的各级生态系统发生联系。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生态模式的基础。

学校: 学校心理学者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在日常的学校实践中影响或改变其他教育者的态度与行为,他们必须随时准备与教师发生联系。在向着生态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很有必要尝试一下“ 教师中心”的工作策略。

首先,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技能来正确地实施学校心理干预,或者通过职前培训或模仿的方式学习这些技能。其次,教师必须感觉到他们拥有了必要的实施干预计划的能力。从自我效能理论来看,如果一个人不能确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那么他就不太可能去从事这项活动。第三,干预计划必须得到那些将要去完成该计划的人的认同与接受,不管学校心理学者认为它是多么可行,一位教师如果不同意,就很难在其教室中成功地实施某项干预计划。这样,提供给教师的干预计划就必须是他们认同的,拥护的,与其价值观、教育观相符合的。第四,必须使教师感觉到实施干预计划并不违背他们的合法角色,很多干预计划遭到教师的抵抗是因为他们觉得超出了自己的责任范围。第五,干预计划必须适合学校的自然生态,也就是说,不能因为干预计划而打乱学校的正常秩序,比如说无论这个计划对某个学生有多好,也不要指望教师会为了他而改变其一贯的教育思想,教师想知道的是一项干预在不给其教室活动增加混乱、不用为此专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还能发挥多大的效用。

家庭: 儿童生活的幸福与家庭的和睦稳定直接相关,家长就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家长投身于孩子的教育,对学生、家长、教师与学校都有好处。教师和学校无不认为家长的积极参与是一个有利的因素。然而,学校与家庭怎样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走到一起来呢?学校心理学者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培养阶段开始,学校心理学者便拥有了关于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面的知识,他们是促进家校合作的最合适的人选。从预防的角度来说,我们相信家长应该较早地介入儿童的教育,而不是在出了问题之后。学校教育气氛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对家庭的开放与引导程度,与家长之间建立的沟通机制必须是经济的、有预见性的、及时反馈的、有效的。这个沟通机制必须是:(1)家长能定期地、经常地而不是偶然地参与,不只是在出了问题之后才参与;(2)未必是以要求所有家长都在固定的时间到校的方式来进行;(3)家长的意见、价值观、态度必须受到重视。当然有时要求家长充分地参与学生的教育有很多局限性的因素,如时间限制、日程冲突、家长对学校的负面态度、不同的教育观与儿童观等等。

社会坏境: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国社会涌现出相当多种类型的儿童与家庭的协调与援助服务计划(如著名的全面服务学校Full-ServiceSchools、社区学校CommunitySchools、一站购物One-Stop Shopping等)。但现有的社会援助机构(如社会服务机构、健康机构、少年法庭等)各自单打独斗的工作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这种状况已经不能满足美国社会人口与家庭关系的时代性变革所带来的挑战与需求。尽管这些机构都在以其特有的方式运转着,但它们所针对的仅是某一方面的需要,而非全体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发展。一个完整的、协调的社会援助系统必须是综合的,有组织的,倾向于家庭的,没有身体、心理、社会、语言等障碍的,没有距离的,并随时可得到的,支持性的服务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对象是社会的全体成员,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而不仅仅是那些功能不良的人。学校心理学者可以起到一个教育与心理健康系统之间的协调者、健康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之间的促进者的作用。随着学校心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健康与其他社会系统对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的影响力是毫不逊色于学校的。学校心理学者要成功地扮演这种协调者与促进者的角色,需要拥有合作与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种咨询与合作的能力远非传统上的与个体教师或家长发生联系时的那种咨询与合作,更包括发展一种共同观念、共享问题决策过程、共享问题解决过程。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他们的活动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儿童生活与学习的这个微观的学校环境内,而应考虑与其他各种水平上为儿童及其家庭服务的个体、机构和系统建立更多开放性的、建设性的联系方式。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扩展: 长期以来“科学家—实践者”模式是学校心理学以及其他职业心理学发展与服务的基础。学校心理学者必须明白任何研究都几乎不能直接推及到当前的个案身上。这一点对于学校心理研究者、培养者与实践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期望着生态模式能将他们引向一个全新的起点。基础的实验室研究必须与自然条件下对儿童、教师、家庭和系统有意义的、有效的服务发生联系才能发挥价值并得到发展。科学即“ 知的方法”,而非一系列具体的、稳定的科学事实,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比为实践者提供可供使用的产品更为重要,因为后者会随着时间推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过时。由此可见,“ 科学家—实践者”模式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将某种先前研究获得的信息应用于个案。心理学实践者日常工作的过程与科学家的“ 知的方法与过程”有类似之处,从对广泛的专业知识体系的理解出发,收集资料、提出假设、设计干预方案、实施干预方案、进一步收集资料信息以确定干预是否产生预期效果。而当临床的结果显示得并不充分时,他们能像科学家那样重复这个过程,设计一个新的研究,也许会为整个知识体系增加新的内容,正是这种研究的过程使学校心理学者能从相当的深度去探索问题。

三、结论

我们在努力尝试着建立一种新的模式,它的基本前提是学校心理学应该在一个生态性的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学校的其他专业实践相比,我们的实践是在一个生态框架中发生的,我们有无限的机会与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发生联系。伴随着这些机会的是,在这个新世纪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职业与道德责任。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8

郑羽

〔编者按〕 2009年9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和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共同举办“庆祝中俄建交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外交部前副部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中国驻俄罗斯前大使刘古昌等近百名外交官、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我们选取其中的几篇发言刊登如下。

中俄建交60周年是我们两个伟大民族共同的节日。在过去的60年里,我们不仅有最初的10年蜜月,而且还拥有进入21世纪以来富有成效迅速发展的10年。在这10年里,中俄关系曾显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其一,新世纪之初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关系处于新的发展平台。这种战略协作关系通过2001年7月签署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及后续文件得到了法律上的确认,两国的多领域合作得到了全面规划,两国在全球问题领域,相邻地区和双边领域的合作开始更加均衡与全面的发展。

其二,全面解决了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随着2004年10月16日《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的签署,中俄边界划分问题全部解决,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并为相邻地区的经贸合作与人民交往开辟了新阶段。

其三,两国的友好协作关系开始具有更加深厚的民间基础。从2006年开始,我们两国政府精心组织了“中国年”、“俄罗斯年”和“俄语年”,明年还将举办“汉语年”,加深了我们两大民族的相互了解,深化了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

其四,中俄战略协作的静态劣势和和动态劣势都发生了微妙变化。中俄两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俄两国实力与西方集团对比的明显的静态劣势,中俄之间双边合作 的加深也减弱了彼此间不能够为对方的发展提供市场支持和投资支持的动态劣势,使双方之间的战略协作更少的受到各自与第三国关系的牵制。中俄美三角关系中中俄两国的地位开始出现实质性的变化。

其五,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实际功能,有效地改变了相关地区的战略态势。例如,2005年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合作,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战略攻势,使美国在该地区陷入外交困境。中俄两国在朝核危机和伊朗核危机问题上的合作,使美国难以在上述两个领域实施单边主义政策,既难以动武,也难以组织严厉制裁。

其六,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已经开始由资源互补转化为战略互补,成为两国共同发展的驱动力。2009年2月,两国签署中方向俄方提供250亿美元的协定以及在东西伯利亚地区长期的能源合作协定,2009年6月两国元首会晤期间签署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合作规划纲要》,标志着两国经贸合作进入崭新阶段,致力于共同发展已经开始成为两国经济关系的战略内涵。

展望下一个60年,我们有理由相信,中俄关系必将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9

摘要:本文根据三十多年学校体育工作实践经验,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方法,就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中十分关注的目标、内容及实际操作问题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为全体学生获得健美乐服务的基本观点,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参考。

1 学校体育应以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健美乐为宗旨

学校体育改革,若从管理学角度思考,应包括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及其调控过程各个环节的全部内容。

我国学校体育在目标问题上经历了从“技能”→“体质”→“人才”的演变发展过程。几十年实践证明,实施这些目标都曾收到理想的效果。这是因为,以“运动技能”为目标,对于不以体育职业的广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需要的,也是作为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绝大多数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不可能做得到的,学校也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让全体学生习练运动技能。其典型见证是,人均接受16―19年学校教育的高校教师们身上反映出来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很是一般:现实生活中也几乎没有人用从小学到大学都曾学习过的跳高、跳远、推铅球等运动技能坚持锻炼身体。以“培养人才”为目标,虽 然符合国有社会需要―办学校―育人,但却又与学生个人需要―求学―生活并不完全一致。且影响学生成才的因素很多,几乎涉及到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限于体育的本质与功能,学校体育不可能单独承担或主要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由此看来,将“技能”、“体质”和“人才”单独作为学校体育目标都存偏颇,或不需要,或不可能实现。事实上,国内外早已提出“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观点,揭示无论是教育,还是体育,都不应把目光仅仅盯在学生由学校毕业即所谓成才上,而应该为学生们的终身服务。因此,只有突破学校体育的“阶段”框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点,才有可能较为全面系统地思考并确定学校体育的目标。

“健”是根本,是人类从事各项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美”和“乐”的首要前提条件,包括了健身、健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即是说,一个经常工作、生活、娱乐的身体活动,动作正确、熟练、省力、优美:头脑清晰,思维敏捷,时时处处显得很有朝气,充满活力;能长时间学习或工作效率高,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保持健康与长寿。这才是“健”的基本含义,从事体育的首要追求。相比之下,运动场上逞“英豪”,文化学习没精打彩,成绩低劣:比赛夺奖牌,而身体“五劳七伤”,甚至早天,显然失去了“健”的本义,不是体育所追求的目标。

2 体育课程建设应以健美乐为主线

以往体育课程构建、实施过程中,无论是在以“运动技能”或“增强体质”为目标,还是在以“培养人才”为目标的前提下,都始终不能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束缚。其主要表现有:教材选编按竞技运动项目排列;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大学“一跑到底”、“一跳到底”、“一投到底”、“一滚到底”;学校体育工作,重视训练少数运动尖子比赛夺标,并以此论英雄成败,而忽视体育教学,不少学校连“法定”体育课也不能保证,学生群体活动更是流于形式;场地器材设施,按竞技运动项目训练比赛需要构建,追求“标准化”,如此等 等,似乎学校体育就是竞技运动,离开了竞技运动项目,学校体育再也找不到内容。但“照此办理”几十年,我国学校体育既无新的起色,更无特色。且学校群体活动经常性以及学生体质几乎每况愈下。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上述作法”不能反映学校体育实质,不是学校体育的本义,学生需要,又是学校不可能做得到的。例如将竞技运动中跑、跳、投项目始终列为大、中、小学的基本教材,而花了那么多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学生学了十几年,可从学校毕业后就再也不用;即使在校期间,如果不是强行组织,课余时间内又有几个学生运用它来锻炼身体。

任何学科,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其内容、形式、层次上有着明显差异,为什么体育学科就没有,是不能还是不愿作这些方面的区分。要求学校构建“标准化”场地设施,又是否必要与可能。例如仅湖南有序号的中学就有6048所,在“标准化”口号下,就该建6048个标准的400米环形田径场,须知该占用多少土地,而我国并非真是那么地大。标准田径场上沙坑1―2个,又能否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又如标准篮球场,按国内外使用惯例,一般只容纳10―15人比赛训练,比照这下,2000名学生的学校,也是否该建100个以上篮球场。更有甚者,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到职业篮球队一律必须使用高3.05m的.球篮, 显然很不合理。若“扣篮”是一种高效得分技术,而普通学生望尘莫及,就是体育专业学生也是一筹莫展。为什么不可以降低篮框高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也获得享受与体验。所以如此,显然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因为它们是竞技运动项目,有国际比赛,更因“长官意志”强令学校学生执行。实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表现。

3 实施学校体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

学校体育就是全体学生的体育,享受身体方面教育,是每一个在校学生的权利,是不能被剥夺或侵犯的。就是说,能不能保证为全体学生服务,实则是一个关系到学校体育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为少数、为多数,还是为全体学生服务的问题,就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发展中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学校实施体育,无论是体育课,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体育活动,都应当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同等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指导,即使课余训练与比赛也不能例外。这是因为:①凡是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体育方面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意识活动,学生都具有同等享受利用的权利,不容许被少数人“霸占”。作为学校体育教师就当在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对其所教全体学生负责。②如果说,课余时间的训练辅导自在“提高”,由于体育本身具有强烈的“利己性”,这种“提高”也应当是学生自身的提高,而决不是“通过他人经受训练来提高自己”,也不是少数人被训练提高了,就等于提高了全体学生。事实上,所谓普及与提高关系,如果脱离二者之间的纵向作用,而只追求横向影响力,显然这种理解是很不全面正确的。例如我国自行车普及率居世界之首,可就没有出现象 征“必然提高”的金牌运动员;湖南体操、跳水运动很不普及,却又拥有陈翠婷、熊倪这样的世界金牌得主,同时也未因有了陈、熊这样的“提高”,而指导、推动了湖南这两项运动的普及。重要的是,近些年来,学生代表队的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了,可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的整体水平则是令人担忧。③如果说,课余训练旨在培养人才,那就更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要求“成才”的权利,更因为学生个体的票赋、爱好、性格及环境条件不同,学生表现出来的才华也各不尽同。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思考并开展训练,才有可能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显然,当前多数学校的课余训练,只把目光投向少数学生,个别项目,统一模式与尺度的做法很可取。④“比赛”泛指比较本领或水平的高低,具有通用性、导向性和激励性。它并非体育特点,但体育实践中借用“比赛”,对于与实现自我,学习未来,指导并推动体育实

践深入向前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自然,这种好的手段方法应经常用于学校体育,使其更好为促进全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服务。应当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学校体育比赛几乎全以竞技运动项目为内容,派出少数几个代表参赛。尤其是在校际、省际比赛中,姑且不论这些项目学生是否学过练过,也不论这些“运动员”是否有资格代表学生(即指他们或“租赁”或“买卖”而来,与学生群体实际水平天渊之别),但终因这种比赛不具备群众性、经常性、健康性和教育性,而不能起到推动学校体育发展、刺激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4 结语

学校体育是全体学生的体育,只有根据全体学生的现在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切身需要,从目标、内容和实际操作上全面进行改革,才会使我国学校体育突破传统观念,有所发展, 并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21世纪糖尿病防治新策略 篇10

去年6月下旬,朱大龙主任应邀参加了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世界糖尿病学会第61届学术会议。这次大会提出了21世纪糖尿病防治新策略,其核心问题是要全面研究及防治糖尿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并要提高糖尿病防治人员、糖尿病患者以及民众对糖尿病心血管危险的知晓率,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早期干预。朱主任说,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对糖尿病,尤其是对Ⅱ型糖尿病防治的传统观念是以控制血糖及减轻高血糖所致症状为主要目标,而在1998年欧洲医学界就已经从有关糖尿病的研究中发现,单纯地控制血糖能明显降低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但对心脏等大血管的控制效果不明显。而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因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病例是非糖尿病心血管病死亡的3~4倍。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防治糖尿病首先必须积极控制和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对糖尿病单纯控制血糖固然很重要,但远远不够。必须全方位地综合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停止吸烟、控制血压、体重和血脂等。

一要戒烟:我们知道人体中的胰岛素是降血糖的,胰高血糖素是升血糖的,这两种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才能使人的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正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出了问题。吸烟和高血脂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烟中的尼古丁会导致心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吸烟可促进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也是促使其早亡的重要原因。

二要控制和纠正血脂: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脂代谢紊乱,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三要严格控制血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者应在降糖的同时降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这样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变。

四要控制体重:肥胖者大部分伴有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及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通过饮食、运动疗法或药物来有效地减重,不仅能较好地减低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使高血糖症随之减轻。

最后朱主任特别指出,目前在糖尿病治疗方面还存在着不规范不达标的问题,临床经常发现就诊病人中,服药治疗糖尿病达标的人只占糖尿病患者的10%~15%,这样的治疗就不能达到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目的。就目前而言,糖尿病至今还无法根治,但是,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展,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他强调患者不要轻信广告,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适当地进行饮食调节,对症选择合理的药物,坚持服药,定期复查,持之以恒。

老年公寓21世纪新模式 篇11

课文翻译

Unit 6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未来世界:医学

艾萨克·阿西莫夫于1991年撰写了这篇文章,文章中的许多预言已经成为现实。

1.人人都认为预防疾病比试图治愈它更安全、更容易、更省钱。

2.医学界第一个伟大的胜利出现在1798年,当时人们发明了种痘。于是,天花能够被预防了。

3.19世纪60年代,学界提出疾病的微生物理论,医生们开始发明出阻止细菌侵入人体以及人体一旦遭侵入后与之抗争的方法。

4.现在,我们能对付大多数细菌性疾病,但人类生命和健康最大的危险是所谓的退化疾病。它们包括肌体的损坏,人们因此会遭受到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折磨。

5.医学界人士对如何配置我们的饮食以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了解甚多。他们已学会如何用维生素使人的肌体保持较好的状态。

6.尽管我们已竭尽所能,但那些衰退疾病终将出现,人体将会完全垮掉。因此,人人最终都将面临死亡。然而,如果我们尽可能长地推迟疾病的发生,我们都将拥

有更加强壮、更加健康的老年生活。我们最终都不能回避死亡,但至少我们在离世之前不会遭受虚弱和痛苦的长期折磨。

7.这意味着未来的医学实践将更多地注重诊断或及早发现身体内部的变化。如果在初期发现疾病,那时它还未形成并开始对身体进行侵害,治疗就会比较容易。

8.现代诊断始于19世纪90年代X射线的发现。人们首次无需打开身体就能窥视体内器官。但是,X射线只能发现大的原子微粒。我们能清楚地看见骨头,但软组织显得不清楚。除此之外,X射线能量很大,可能破坏身体甚至诱发癌症。

9.近年来,观察身体内部的方法得以改进。我们能够运用比X射线危险性小得多的超声波。还有一种被称为“核磁共振”的东西能根据原子对核磁区域的反应——甚至在软组织内——测出不同的原子。它能显示X射线发现不了的东西,而且,它似乎对人体无害。

10.我们能够期盼,超声波、核磁共振或许还有其他技术将来可以在人体内任何东西开始变得异常之前就将其发现。对少量血液的分析手段将得到改进,这样血液中

任何反常的东西都能被筛选出来。

11.在未来,医院将变成主要为人们提供诊断的场所。每年,每个人将去医院做一到两次快速的、无痛的身体结构分析。分析结果将和去年的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看

看身体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12.医生们也无需依靠记忆或书面记录进行对比分析。很可能将由计算机跟踪病人,并且几乎和身体分析同样快地作出诊断结果。

13.结果是当疾病必须进行治疗时,治疗会变得简单而且耗时少。住院情况将大大减少,医疗费用将会降低。

14.医学进步将朝着更加根本的方向前进。肌体被父母遗传的基因所控制,基因不断地复制自己,在每个细胞中都能找到它们。有时,由于带缺陷的基因被

新21世纪大学英语2

课文翻译

遗传,身体从出生起就不能正常工作。有时,完美有用的基因在人的一生中会发生变异而产生缺陷。

15.1953年,科学家们才发现基因结构类型。从那时起,他们一直努力试图发现每个单个基因的详细情况,研究基因如何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或基因可能被改变的方式。这被称为“基因工程”。

16.人体与生俱来的某些不良状况能被追溯到某个特定的缺陷基因上。事实上,科学家们正筹划一个巨大的“基因组项目”,以识别和研究人体细胞中每个单个基因的结构。总有一天,人们能够对自己的基因进行定位并找到任何有缺陷的基因。

17.当技术改进后,很可能每位孕妇在孩子出生前就能够测试孩子的基因。人们可以发现任何严重的畸形,并能决定采取什么措施。

18.另外,也许可能把正常的基因植入受缺陷基因折磨的细胞中,或对缺陷基因进行修正,使之能正常工作。这些也许将会是我们对付许多疾病的最强大武器的证

明。

19.例如,利用那些技术,科学家们也许有一天会发现针对常见普通的遗传导致的致命疾病的治疗方法。

20.在未来,由于医学的力量更为强大,可能会引发严重的道德问题。父母亲是否应该选择孩子的性别?如果大家都决定想要男孩的话,该怎么办?

21.如果我们能改变基因,可以这么说,我们将设计新的人类。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类呢?我们是否要他们都长得高大和漂亮?聪明和善良,哪个更重要?是否有决

定好心肠和坏心肠的基因吗?

22.最要紧的是,倘若我们使人类寿命延长很多成为可能的话,将会发生什么?这难道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少生孩子,不让地球变得太过拥挤?

浅谈21世纪新课程改革的策略 篇1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策略

一、积极去理解和研究英语新教材

新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加强了育人功能。新课程结合学科特点,努力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公民意识、道德品质、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有计划、有层次地安排教育因素,体现了学科德育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地位。

(2)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在继承原课程注重“双基”的基础上,深化改革、立足发展,注意选择“有用、基本、能接受”的基础知识,删去了繁琐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有了较大的改进。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结合学科发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注重选择了一些观念新、资料新的内容,注重新课程的时代性,使学科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具有时代气息。

(3)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英语新课程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如语文强调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英语强调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理科突出实验、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这表明课程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运用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二、搞好师资培训,开展教学指导活动

组织现代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召开新课程计划和新大纲、新教材培训会,举办研究课、观摩课及评价活动等。通过全员培训、全过程培训(假期和平时教学培训),采取“提要求讲思路做示范传经验求实效”的方法,抓好教师对英语新大纲、新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环节,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由“三个不适应”(对实施新课程的观念不适应、把握不适应、方法不适应)到“三个适应”,树立改革意识、科研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驾驭新课程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评价和总结教学的能力。

(1)培训要使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有明显的转变。课程改革要以先进的理念作指导,试教实践也会影响和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使广大教师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有更深刻的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的课程体系;改善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2)培训要使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不断提高。驾驭课程教材能力是搞好试教的基础。通过抓好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使用和评价三个重要环节,大多数教师较好地掌握了课程教材。如对新大纲,一要做到正确理解新大纲各部分的内容、特点和要求;二要对新大纲的重点内容用“三个层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去理解和把握,进而会运用新大纲的要求和精神理解教材、指导教学,明确本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做到深刻理解教材,正确分析教材和科学处理教材,使之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

三、改进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大力量改革课堂教学是构建整体优化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环节。着力从三个层面开展对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

(1)开展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基本要求的研究。在大量听课的基础上,针对广大教师的特点与需求,总结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即教师应树立一个基本观念(学科素质教育观念),遵循六项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六个主要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和德育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讲解与训练的关系、认知结果与获得结果过程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和教学诸要素优化的一般要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检测和教学评价等教学诸要素优化的要求)。

(2)开展教学模式的研究。因为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师生和教学诸要素互动的系统工程,所以教学效果要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而不是教学诸要素的机械相加。又因为教学模式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将教学基本要素构成合力的一种具体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形式,即教学结构和教学基本流程(包括教学过程基本流程和师生活动基本流程)。教学模式处于理论与应用(教学方法)的中介,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优化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各学科开展了学科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开展教学策略的研究。英语学科教学策略可以看成是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订的实施教学的一般原则和程序。与教学模式相比,它更具有基础性、适应性较强的特点。按照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分别开展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等方面的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上一篇:好又多超市实习总结下一篇:西安落户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