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专科的建设规划

2024-09-04

重点专科的建设规划(精选8篇)

重点专科的建设规划 篇1

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我院业务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重点专科和专病建设,带动全院的技术发展与进步,以高技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病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规划的重点专科

根据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流行病学情况和我院的医疗资源情况,规划五个临床学科为重点专科。内科系统重点专科为:心内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外科系统重点专科为普外科。

二、技术项目及科研能力要求

重点学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具有相当规模的标志性管理现代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科室建设在至少在市、县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规划

在投入方面,以在充分挖掘现有设施和设备潜力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添置新的设备为原则。在使用方面,以资源共享为主,以专科使用为辅。

1、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就医环境。

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科室布局更合理,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

2、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四、人才培养

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是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对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将给予倾斜政策。

1、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

2、邀请院内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学术讲座、手术指导、科研项目指导等,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3、制定政策及奖惩机制鼓励职工自学岗位成才。

4、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六、经济支持政策

对于重点学科将给予经济上的倾斜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对重点专科新购置的与开展技术项目、等级医院所要求的技术项目相配套的、社会效益好但成本回收期较长的,同时具有标志性的设备,在完成规定的重

点专科技术项目要求时可适当延长折旧期限。

七、管理与考核

根据重点学科要达到的建设目标和要求对实施目标进行管理和定期考核。各重点临床科主任负责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科室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发展规划和计划,并付诸实施。

重点专科的建设规划 篇2

1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概况

其他国家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集成于临床医学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没有单独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例如美国的临床医学中心是集门诊中心、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机构,是“以病人为中心”为宗旨的综合医疗体系。美国著名临床医疗中心有Mayo医学中心、BJC保健系统等[1]。临床医学中心通过建立覆盖医疗、科研、教育服务网络等措施,使医疗服务水平达到最高要求,最大程度满足居民健康需求。

1.1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在高等学校中遴选出416个学科进行重点建设,其中有53个医学学科[2]。大学临床学科一般依托其附属医院,进而间接促进医院临床学科的发展。卫生部1989年发布《医院分级管理办法及评审标准》,正式确立了重点学科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其中规定:“三级甲等医院必须有两个以上重点学科,二级甲等医院必须有一个以上重点学科”。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各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制订了本区域重点学科发展规划,促进了区域内医院医学重点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医院深刻体会到了重点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大力倡导“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3]。

2009年我国开始进行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专科建设作为提高公立医院技术水平,平衡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有效手段,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完成了骨科、消化内科、产科、妇科等14个专科评估,共产生236个项目,实现了省级行政区域全覆盖。2011年对评估工作方案、申报书和评分标准做了部分调整,共完成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等20个专科的评估。

卫生部下发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以及申报书和评分标准,对重点专科的定义、分类、组织机构、申报资格、申报方法、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考核管理等做出了详细规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需要符合所在医院为三级医院;能独立并常规开展本专业诊疗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学科带头人在国内本专业学术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专科发展中能起领头作用;人才形成梯队,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合理,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后备人才队伍;具有满足本专科业务需要的设施和设备等条件。

申报方法主要为各专科填写申报书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经初评后报卫生部。卫生部进行形式审核,对于合格专科的基本情况进行挂网公示。评估主要包括资料审核、集中答辩、现场检查、名单公示和公布。卫生部对重点专科进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为一个评估周期。期末考核不合格的,撤消其临床重点专科称号,并取消其下一周期的申报资格。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医院配套。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进行支持。中央财政对每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补助500万元,其中每个临床护理专业补助300万元,每个专科护理专业补助400万元。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所在医院原则上为每个项目按照中央补助资金不低于1∶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

1.2 各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根据卫生部2011年8月开展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专科开展情况调查的结果以及综合前期收集的文献资料,在现有的27份资料中,有25个省已经或近期计划开展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率达到94%。其中有13个省有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支持率达到48%。以下对几个省市开展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1.2.1 北京

2009年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工作会议提出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纳入年内的卫生工作计划,并于2010年8月正式印发《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将学科按照优势和水平分为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实行北京市卫生局、单位和学科三级管理,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北京市卫生局负责组织申报与评审工作,并定期公布“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申报指南”。列入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建设计划的学科,将由北京市卫生局下发批准通知书,授予“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或“北京市临床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资格证书并挂牌。

1.2.2 河北

1995年河北省开始尝试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卫生厅确定了18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遴选出17个重点学科和25重点发展学科;2003年出台《河北省医学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2007年11月组织再次评审,遴选确定了88个省级重点学科和发展学科。河北省每年投入经费约270万元资助医学重点学科及学科骨干培养[3]。2010年《河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并将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纳入省“十二五”卫生事业规划。

1.2.3上海

1994年启动“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建设计划”,是较早开展与重点学科建设有关工作的省市之一。2001年开展了临床医学中心建设,在全市三级医院内建设了33个临床医学中心,共计投入6.6亿元对每个临床医学中心资助1千万元,要求所属医院按1∶1比例配套。2004年上海市卫生局启动新一轮重点学科建设,最终确定30个上海市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其中资助额度为每个医学重点学科100万元,所属医院按1∶1比例配套,共计投入6千万元[3]。

1.2.4 江苏

从2001年启动省级临床专科评审工作。2003年底制订下发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管理暂行规定,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实行开放式动态管理,2007年修订了《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暂行)》。2010年重新制订了《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管理规定》、《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进一步规范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建设与管理。全省已建成临床重点专科263个。另外,江苏省于2000年正式启动省医学重点学科和医学重点人才建设战略工程(简称“135工程”),每年省财政投入近1亿元进行支持。经过五年建设,成功确立100名医学重点人才、30个重点学科以及5个重点实验室,基本完成“135”工程建设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卫工程”。

1.2.5 山东

1994年在省直医疗确立了12个“山东省卫生部门省直医疗单位重点学科”。1997年进行了第二批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评选,确立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30个,进一步扩大了选拔范围。根据学科发展水平,将学科分为A级、B级两类,其中A级学科卫生厅予以资金支持,各单位进行资金配套;B级学科由各单位筹集资金建设。2003年评选出“山东省第三批医药卫生重点学科”(不再分A、B级)。截止2007年全省共建设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66个,省级财政、医院投入建设经费总计超过1亿元[4]。2010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对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

2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与管理

2.1 体系与内容

2.1.1 级别

目前我国医院的专科建设分级和行政分级类似。在医院分为一般专科和院级重点专科。军队的专科建设分军区重点专科和全军专科中心。地方从低级到高级分别为区重点专科、市重点专科、省重点专科以及国家重点专科。每个级别的的专科依据其地域以及管理机构的不同,制订相应的办法进行管理。我国医院专科级别体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2.1.2 基本内容

文献内容分析显示主要包括基本条件、技术能力、学术能力、人才队伍、人才培养能力以及制度与机制建设等方面。其中基本条件、技术能力建设是基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术能力建设是核心[5,6]。卫生部《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分标准》主要包含基础条件、技术队伍、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医疗质量状况和科研教学这五个方面。这五个部分所占分值的百分比为15%、12%、37%、26%和10%。可以看出其建设目标更偏重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技术和水平。和2010年相比,201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评分指标中加入了部分公立医院改革的内容,例如电子病历、优质护理、单病种费用、临床路径以及预约诊疗等,可看出国家对重点专科的建设不仅仅止步于医疗水平的提高,更希望通过项目实施促进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解决,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2.1.3立项要素

在地区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时,要考虑以下几项基本要素:(1)建设方向与各级卫生发展规划相协调。(2)与该地区的医疗服务需求相对应。(3)专科的基础条件较好,在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4)有比较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5)对重点专科的投入要充分,在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应集中力量抓好数个专科的建设,而不应立项太多。

2.2 项目管理

各地区对重点专科的建设管理均制订了不同的办法,但基本包涵以下过程。

2.2.1 制订规划与政策

制订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制订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对所在地区各级医疗机构进行学科调研,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制订明确的发展规划。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订重点专科管理办法、评估办法、评估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对专科从申报到最后的考核做出规范。

2.2.2 申报

组织符合条件的专科进行申报。申报可以采取纸质版、电子版或网络提交的形式进行。

2.2.3 资料审核

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合格的医院的基本情况可进行挂网公示,以此增加申报工作的透明性和公平性。

2.2.4 评估

组织有关专家依据评分标准对专科的申报材料进行初评。对于通过初评的专科可组织进行答辩和现场检查。

2.2.5 签订项目协议

与通过评估的重点专科签订项目协议书,对项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做出明确规定,以保证项目得到顺利实施。

2.2.6 考核

依据考核办法和标准,对专科进行年度考核、中期考核和末期考核。考核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遇到的困难,是保证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可以对考核的结果设立一定的奖惩,包括对考核不合格专科收回重点专科称号并取消下一轮参评资格等,加强重点专科的管理力度。

3 建设成效与建议

有研究依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42个医学重点学科自2002~2006年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学科的管理、基础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重点发展学科发展速度略高于重点学科,发展学科与重点学科的差距逐渐缩小;绩效评价结果呈逐年上升趋势[2]。对山东省综合医院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发展评价研究表明:实施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之后学科学术队伍进步显著,科研水平有所提高,各学科培养人才逐渐增多,学科临床工作在各医院中优势明显[4]。但有学者在对71所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进行现状调查结果表明:部分专科存在盲目扩张,人床比下降,医师工作负担重,专用设备使用率低,专科之间人员培训和科研成果之间差异明显的现象[7]。

综上所述,各地重点专科建设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临床能力、科研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等方式去解决。临床专科是医院的基础,其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往往直接代表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受我国的基本国情所限,医疗卫生投入和医疗服务需求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矛盾。所以医院在建设中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让所有专科齐头并进,只能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医疗服务需求量大,基础较好的专科进行重点建设。通过集中力量对重点专科进行培育,可以使专科硬件设施得到更好的改善,促进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专科的医疗服务以及科研教学水平。重点专科建设除可以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外,还可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形成实力较强的学科群,同时辐射其他一般学科,形成医院各专科之间以点代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重点专科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除能够获得政策倾斜以及财力支持之外,对所在医院更是一种品牌优势,会起到吸引区域内患者就诊的作用,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给医院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倩文.江苏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8.

[2]张玉霞.军队临床医学院重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2.

[3]苏建军.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唐山:华北煤炭医学院,2009.

[4]王林平.山东省综合性医院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发展评价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7.

[5]吴少林,黄毓文,李海燕,等.试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内容[J].中华医院科研管理杂志,2006,19(2):103-104

[6]梁智,赵芳,袁建平,等.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评估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2005,18(1):53-55.

中医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 篇3

关键词 重点专科 护理 建设

重点专科建设是医院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是医院创名院、建名科、育名医(“三名”)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是重点专科建设内容之一,能使护士在专科疾病认识、治疗、护理、康复指导上具备较高水平,使重点专科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我院儿童骨科自2008年-2011年,在创建重点专科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紧密围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有关内容,建立重点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强化重点专科护士中医理论与技术培训,提高中医护理科研能力,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验收工作,现将重点专科护理建设体会总结如下:

1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

为保障重点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医院制定了重点专科建设管理办法;成立了重点专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建设目标与要求》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了儿童骨科重点专科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儿童骨科专科护理建设工作计划;建立健全护理岗位职责、人员培训计划及落实考核措施等;每月均组织重点专科建设的专项检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

2技术、学术能力建设

2.1结合诊疗规范完善护理常规我科在重点专科建设开展的同时,运用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理论,结合科室诊疗规范完善了重点病种护理常规,每年对护理常规进行优化。护理人员熟悉掌握重点病种的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主要从病人的辨证施膳、用药、情志、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

2.2重点单病种突出中医特色护理并进行评价及制定改进措施科室突出中医护理特色,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广泛运用于骨伤科护理中。我们根据“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儿家长根据患儿骨折不同分期进行饮食调养,将中药穴位贴敷、中药封包、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熏洗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运用于临床。根据骨折患儿的身心特点,科室设计并应用了上肢游戏式引导功能锻炼操以提高骨折患儿的康复效果。

每月科室护理质控小组对中医特色护理进行评价并制定改进措施。

2.3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能力

积极总结专科护理经验,参加国家级、省级护理学术会议,与省内外护理同行进行护理经验交流。对下级单位进行业务指导。在建设周期内与3家医院形成对口支援,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2次,2010年申报并举办《儿童骨科辨证施护新进展培训班》。建设周期内护理科研课题立项1个。

3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

3.1注重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临证能力的培训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顺利开展中医护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重点专科要成为中医护理模式病房,必须注重护理人员中医知识、技能的系统培训。在全院护理人员课时达到100课时要求的基础上,科室通过讲座、跟随医生查房、中医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了解本科室病种的相关知识。科室每季度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

3.2护理人员专科、专病理论知识的培训科室制定了各级护士护理理论、技能要求,每年对各级护士进行技能考核;科室制定并落实重点专科培训计划;专科、专病护理查房每季度1次;专科、专病理论讲课每季度1次;重点专病为主题的读书报告会每季度1次;专病应用护理技术考核每半年1次。

邀请科内医生专家授课,学习牵引、手法复位的配合,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功能锻炼指导等专科护理技术,使护理人员学以致用,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各种骨科技术操作。

4专科文化建设

重点专科精神文化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时代气息,突出救死扶伤的行业特点,重视人文关怀,创建良好的中医专科文化氛围。

4.1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在病房走廊、门诊候诊区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和适宜儿童的卡通形象宣传栏,介绍本专科中医药治疗特色、中医药疗效等内容。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从诊疗行为、服务方式、人才培养、教学传承等方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使患儿在娱乐中学习有关健康教育常识,我们自编了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画册、健康教育处方,供患儿及家属翻阅。画册色彩鲜艳,采用卡通图像,加上其父母在旁边的指点说明,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患儿受到健康教育的熏陶。内容有:儿童骨折骨折后的家庭护理,骨折三期不同的饮食,如何进行功能锻炼,各项检查、治疗的意义和配合,儿童意外创伤的预防,出院指导等内容。

4.2将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院外,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为了达到护理连贯性,我们把关怀服务延伸到家庭,设置医患连心卡,使病人出院后,同样能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了解病情需求,强调尊医服药,按时复查,以做好康复指导。

科室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对象不仅为住院患儿家长,还面向门诊患儿家长。特殊节日如“六.一”儿童节,科室举办免费义诊活动,护理人员给住院小朋友发放小礼物,做游戏,指导患儿行功能锻炼。

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 篇4

基本标准

一、组织管理

1、医院有重点专科建设领导或组织机构;

2、医院有扶持重点专科建设的政策或措施;

3、医院制定有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4、科室有工作计划及总结。

二、、科室设置

1、专科为独立单元,室内布局合理;

2、病床≥30张;

3、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6平方米。

三、经费投入

1、市、州政府下拔有重点专科建设经费。医院每年用于专科建设的经费比例不低于同年本科室业务收入的5%;

2、添置有专科必需的仪器设备;

3、专科建设经费有帐目、专款专用。

四、人员结构和人才培养

1、学科带头人为正高职称人员,担任本专业市、州以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称;

2、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合理;有一名45岁以上正高职称人员或副高职称人员占20%,中、初级医师必须医学本科毕业,有硕士生。

3、有人才培养计划及实施记录,参与当地市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人才培训工程。

五、科学研究

1、承担有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2、近三年内有科研成果,获得三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项,市三级科技进步奖≥2项;

3、有科研工作的年、周期计划。

六、学术水平

1、每年在省级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公开出版期刊上≥5篇;

2、学科带头人为省级学术刊物编委成员。

七、临床教学、进修培训

1、承担有本科医学生临床教学任务;

2、接受在职人员的培训及进修。

八、技术水平

1、能独立开展市、州级重点专科必备的技术项目(见技术标准);

2、每年应有新技术、新业务开展;

3、对开展的新技术和业务实行项目管理。

九、相关指标

1、病床使用率≥90%

2、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不低于同年国民经济增长比率;

3、医疗服务覆盖:25%以上住院病人来自外地;

4、病历书写评分≥90分,甲级病历率≥90% 十、一票否决指标

1、技术水平得分低于应得分值的75%(将制定“标准”的考核评分细则);

2、开展技术项目低于规定项目的90%;

3、近两年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起重大医疗纠纷的;

4、甲级病历率≤90%,出现丙级病历;

5、年经济效益增长率低于国家同年国民经济增长率。

技术标准

一、内科

(一)心血管内科专业

1、顽固性心衰的诊治

2、高心脏监护室(CCU)

3、埋藏式永久起搏

4、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5、静脉临时起搏

(二)呼吸内科专业

1、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使用

2、血液气体分析

3、下呼吸道感染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原则

4、重症哮喘的救治

5、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

6、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治

7、胸膜活检

(三)消化内科专业

1、急诊内镜(胃镜)检查

2、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

3、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4、重症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治

5、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

6、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

(四)血液内科专业

1、疑难血液病的诊断

2、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3、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学确定亚型)

4、淋巴瘤的诊治

5、急性粒细胞减少或气缺乏的诊治

6、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

(五)内分泌专业 1、24小时17—羟皮质类因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2、甲状腺功能测定,总甲状腺素(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

3、骨密度测定

4、血皮质醇测定

(六)肾病学专业

1、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2、肾性高血压的诊治

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包括结肠、腹膜、血透析);

4、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

5、泌尿系统超声、核素及影像学检查(X绵和CT检查)。

(七)神经内科专业

1、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追查;

2、癫痫的病因诊治;

3、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诊治;

4、脑电图、脑脊液细胞学的检查。

二、外科

(一)普通外科专业

1、胆道成形术(胆肠吻合术);

2、左外侧叶肝切除术;

3、括约肌成形术;

4、胸膜联合损伤的救治;

5、直肠癌根治术;

6、改良根治性乳癌切除术;

7、甲状腺癌根治术;

8、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9、门静脉高压出血断流术;

10、胃癌根治性大部切除术;

11、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和引流(PTCD)技术;

12、胰腺囊肿内引流术;

13、门奇静脉断流术;

14、结肠癌根治术。

(二)胸外科及心脏大血管外科专业

1、心包部分切除术;

2、肺叶切除术;

3、胸膜纤维板切除术;

4、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术;

5、人造血管移植术;

6、颈部血管瘤切除术。

(三)骨科专业

1、断肢(指、趾)再植;

2、四肢血管操作修复术;

3、严重创伤全身合并症的诊治;

4、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

5、腰椎间盘脱出髓核摘除术;

6、胸膜椎管狭窄减压术;

(四)神经外科专业

1、各类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术;

2、大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3、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

4、颅内压增高的内、外减压术和分流术;

5、单纯性脊髓肿瘤切除术。

(五)泌尿外科专业

1、肾上腺切除术;

2、输尿管膀胱切开取石术;

3、经尿道膀胱碎石术;

4、肾活组织检查;

5、输尿管肿瘤切除术;

6、肾部分切除术;

7、输精管吻合术;

8、逆行性尿路造影。

(六)整形外科专业

1、切(削)痂植皮术;

2、皮瓣移植术;

3、皮管成形术;

4、游离肌皮瓣移植;

5、胼指(趾)分离术;

6、上睑下垂额肌瓣悬吊术;

7、尿道下裂修复术;

9、唇裂修复术

10、垂睑成形术;

11、各种皮片整张移植术

三、麻醉科

1、困难的气管内插管技术、复合麻醉、硬膜外阻滞、腰麻及神经丛阻滞麻醉

2、心、肺、脑复苏

3、为外科各专业所进行的各种手术提供合适的麻醉

4、急重症病人的麻醉

5、开展疼痛治疗或ICU工作

四、妇产科

(一)妇科专业

1、卵巢良性畸胎瘤剥(切)除术

2、计划生育复杂并发症处理

3、内分泌诱发排卵

4、未破裂宫外孕的诊治

5、有异常的人流、取环术

(二)产科专业

1、新生儿重症监护、窒息抢救

2、高危妊娠监测(B超)

3、高危妊娠系统管理

4、多因素臻先天异常的诊断:中枢神经管缺陷(NTD)做甲胎蛋白(AFP)筛查

5、输卵管通液术

6、内外科并发症的诊治

7、产程监护和产程并发症处理

五、儿科

1、出凝血疾病的诊治

2、白血病的诊治

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治

4、感染性休克、脑炎的抢救

5、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诊治

六、传染科

1、乙型肝炎三个抗原抗体系统五项血清学指标检测

2、贡疸的鉴别诊断(酶学:AKP、R—CP、AFP)与影像学检查(B超、X线)

3、感染中毒性休克与脑炎的抢救

4、传染病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5、肝性脑病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七、眼科

1、眼内异物摘除(磁性)

2、角膜板层移植

3、视网膜脱离手术

4、泪囊鼻腔吻合术

5、抗青光眼眼内引流术(房角切开)及眼外引流术(小梁切除)

6、人工晶体植入

7、眼科显微手术

8、睑外翻矫正术

八、耳鼻喉科

1、鼓膜修补术

2、乳突根治术

3、鼻窦手术(上颌窦根治术、鼻内筛窦切除术等)

4、气管、食道异物取出术

5、间接或直接镜下喉部手术

6、喉裂切开术

7、梨状孔经路鼻腔良性肿瘤摘除术

九、口腔科

1、舌切除术(部分)

2、唇裂修复术(一般)

3、唇颊缺损整复术(一般)

4、颌面部骨折复位及固定术

5、口腔上颌窦漏修补术

6、颌下腺摘除术

7、颚部良性肿瘤切除术

8、颌面脓肿切开引流术

9、唇舌系带矫正术

10、根管倒充填术

11、牙髓拔除及根管治疗干髓术

12、牙周牙髓联合治疗

13、根尖切除及根尖刮治术

14、活髓切断术

15、龈成形术

16、颌骨手术后骨移植

十、皮肤科

1、皮肤真菌培养检查

2、皮肤病理诊断

3、变态反应斑贴试验

4、与皮肤有关的结缔组织病的诊治

5、大泡性皮疹的诊治

6、重症药疹、渗出性多形红斑的诊治

7、性病(STD)的诊治

十一、急诊医学科

1、设急诊抢救室

2、心肺脑复苏术(CPCR)

3、呼吸衰竭血气监测及抢救

4、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抢救

5、各种休克的抢救

6、严重复合伤的诊断与抢救

7、常见危象的诊断与抢救

8、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的暑期诊断和处理

9、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三腔双囊管的使用)

10、大咯血的抢救

11、昏迷的抢救

12、各种急性出血疾病的抢救

十二、康复医学科

1、在三级医院一般专科专科的基础上,结合医院特色,对某专科病种的康复治疗有较突出的特色。

2、康复工程:家庭康复的环境改造指导,简易运动治疗和作业治疗器具、矫形器、助行器、自助具的制作指导和训练指导(地处已经广泛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根据当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划,应具有此项技术能力,其它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酌情具备)

十三、放射科

1、全身各部位摄影、断层摄影的床旁摄影

2、能开展胃、肠道钡剂造影检查井,泌尿系统逆行造影、口服静脉胆道系造影、膝关节空气造影、支气管造影、周围血管造影等。

3、X光摄片甲片率≥40%;废片率<4%

4、阳性率≥50%

十四、医学检验科

1、除血常规外的一般血液的其它检查,如嗜酸性细胞直接计数,红细胞比值,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异常红细胞检查等

2、A、B亚型、Rh血型

3、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4、血液凝固实验

5、溶血性疾病的检验

6、骨髓细胞的检验

7、除尿常规处的尿化学检查:如蛋白定量‘糖定量等;除尿常见沉渣外和细胞学检查井,如白细胞检查等

8、粪便常规外的检查,如潜血、浓缩法查虫卵等

9、体液检查,如脑脊液、浆膜腔积液、精液、前列腺液、胃液、胆汁、痰液、阴道分泌物等

10、临床生化检查,包括蛋白质、糖、脂类、无机离子、酶、肝功能、肾功能、激素、血气等方面。

11、临床免疫学的检验,包括免疫球蛋白、细胞免疫功能、自身抗体、肿瘤标记物、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传染性疾病血清学检查等

12、微生物(主要是细胞)的分离、鉴定,种类标本细菌鉴定到种,部分可到属

13、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试验

14、生化、临检、细菌、免疫检测都应有室内质量控制,并有规范记录,参加省以上或当地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成绩优秀或合格;连续三年不合格,验收不予通过

十五、药剂科

1、有严格的特殊药品、效期药品管理措施

2、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门诊复核率≥80%,住院复核率≥90% 出门差错率2/10000 中药处方饮片误差<±5% 药库误差≤1%(按件数计)

每张处方计价误差:西药方≤0.10元,中药店方≤0.10元

3、严格操作规程 制剂成品率≥90% 制剂检验率(指有检验方法)为90%以上

4、药品采购、保管、领发、帐目有专人负责。库存药品帐物相符,库存药品完好率为100%(中药饮片为90%以上)

5、药品供应能满足临床需要,按卫生部(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基本用药品种计算:供应率≥90%

6、能承担中午卫校、大专院校学生实习及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保证药品质量及临床用药安全;能结合临床需要研究新制剂、新剂型。

十六、病理科

1、能完成小儿及成人的全身尸检与死亡诊断

2、常见病的活体组织大体和镜下病理诊断

3、各种细胞学检验,如痰、尿、胸腹水、脑脊液、乳头溢出液等

4、除常规苏木素伊红染色法外10种以上特殊染色法,如弹力纤维、网织纤维、masson、PTAH、苏丹、AB—PAS、铁、黑色素、wright、抗酸等

5、能开展冰冻切片诊断

6、切片质量优良率≥75%

十七、临床功能检查科

1、心功能检查 心电图及正确诊断

2、肺功能检查 一般肺功能检查

3、电生理检查

脑电检查、无创心电生理检查

4、内镜检查

食道、胃、十二指肠、乙状结肠、直肠内窥镜检查、下段泌尿道内镜检查

5、超声检查

B型超声各种诊断、鉴别诊断检查

十八、营养科 1技术水平(1)基本膳食(2)治疗膳食(3)诊断膳食

(4)配合临床开展特殊饮食治疗及食疗方法(5)各种混合奶及匀浆膳食

2、技术质量

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 篇5

康复科的建设和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不进则退。如何建设一所患者满意的康复科,是摆在全体康复工作者面前并需急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科的建设,只有以专科专病的建设为突破口,才能充分彰显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中医药防病治病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抢占一席之地和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来,我科通过建设专科专病,既突出了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带动了本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使我科的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科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科的诊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 明确目标任务

1.定期组织召开科室建设会议;把任务层层分解、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到人;

2.每季度各责任人给科室领导汇报科室建设进展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和措施;

3.每年12月底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工作总结,充分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差距,制定优化措施,并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和充实。

二、加速人才引进培养

人才是科室建设的根本。积极努力地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上做文章。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高科室人才队伍的素质。注重重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每年计划送出1-2名骨干医师外出进修,学习结束后能达到独立开展工作。定期邀请上级医院相关专家来我科会诊讲学。加强内部学习和岗位培训。

三、开展对疑难病的专题研究

进一步充实临床诊治能力,推进科技兴院的基本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临床观察和专病基础理论研究。鼓励撰写高质量的专科学术论文。计划表专科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积极主动和省内外大中型医院康复科保持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依靠人才培养和引进全面提升我创新能力。

四、运行医院网站,开展多方位交流

重点专科的建设规划 篇6

蓬中医(2011)09号

蓬安县中医医院 重点医学专科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新时期卫生、科技工作方针,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点领域,不断提高中医药科研教学和自主创新能力。二、发展目标

中医医院到2009年,耳鼻喉科达市级重点专科,针灸康复科达省级重点专科,2013肛肠科达国家级重点专科,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继承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明显发挥,为我县人民健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建设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11个临床科室建设标准建设。科室床位、医生、护士以及中医人员比例、根据标准配置中医诊疗仪器设备等达到标准。

四、资金安排

支持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本级财政按每个学科20万的最低标准投入。其余部分由单位负责落实。

五、监督管理

财政、卫生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督与管理,规范项目工作程序。专款专用。

六、相关政策措施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是中医重点科室建设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在中医医疗服务、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要集中主要力量。要针对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积极应用并大力发展中医药诊疗技术,扩大中医药服务领域。要针对优势病种、重大疾病、疑难疾病防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丰富中医药特色诊疗,形成明显的专科(专病)优势。

(二)、逐步建立和健全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院长是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第一责任人。要明确中医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具有的优势,并针对科室建设、人才培养以及诊疗技术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关键和薄弱环节采取有效 措施加强建设。完善制度保障,从质量控制、病种管理、绩效考核、劳动人事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形成有利于保持发挥特色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为临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保持发挥特色优势提供切实有效的资源保障。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营造全员参与、承前启后、中医特色浓厚的院内文化。

(三)、建立并不断完善特色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中医药特色评价制度,把保持发挥特色优势纳入对院长的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技术、人员和设备的准入管理,适当配置现代化的诊断检测设备,强化中医药诊疗技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使用和推广。重点专科(专病)应成为本院发挥中医药特色的示范科室,中医治疗率70%以上。具备研究开发和配制医院中药制剂能力,有一定数量的中药制剂品种。全院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50%以上,饮片和制剂收入占中药收入50%以上,门诊中药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60%以上,病房中药处方数占病房总处方数50%以上。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全院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0%以上。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护理人员中系统接受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70%以上。

重点专科的建设规划 篇7

1 医学影像科的作用及开展的业务

进入21世纪以来, 随着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 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不断涌现, 3T核磁共振成像 (3TMRI) 、64排螺旋CT、数字放射X线机 (DR) 、数字胃肠X线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等设备已经成为三级医院医学影像科的标准配置。先进的医学影像设备带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革新, 医学影像科除常规X线摄影、X线造影检查、CT平扫和增强扫描和磁共振 (MR) 成像技术外, 更在MR功能成像、64排以上CT冠脉成像、小儿影像、介入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技术和业务的拓展。同时, 伴随介入放射学的兴起, 医学影像科改变了传统的以诊断为主的辅助医技科室地位, 已成为诊断与治疗并重的临床科室。

2 医学影像科护理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及现状

医学影像科护理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根据CT、核磁共振成像 (MRI) 、胃肠、肾盂造影室、介入中心等影像诊断和治疗需要, 做好病人的检查前准备、检查中的增强造影措施和检查后病人的观察和护理等工作, 配合医生及技师顺利完成病人诊疗。合理、安全、细致、温馨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上述技术操作特点和工作流程与临床科室存在较大差异, 要求护理专业技术人员除具有常规的护理技能外, 还需具备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应急能力, 能及时发现病人出现的意外, 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救治[1], 从而保证医学影像科诊断和治疗质量。但通过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 医学影像科护理专科队伍的结构、能力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 尚不能满足技术和业务的需求, 与临床重点专科的评估标准有较大差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 护理人员职责不明确。通过调研, 不同的医院均存在此类问题, 医学影像科护理人员需从事导诊、登记、造影剂的注射和急救药品管理等工作, 导致工作混乱、甚至出现差错。第二, 护理人员职称和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了378所二级以上医院影像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 内容包括学历、职称、人员比例等。共收集了2453名护理人员信息, 其中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比例为100∶104∶9, 中专以下、大专、本科、硕士以上人员比例为100∶62∶23∶1, 医、技、护人员的比例为100∶28∶19[2]。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本地区及周边区域的二级以上医院进行了调研, 虽样本较参考文献小, 但所获数据与上述数据相近。通过数据分析, 医学影像科护理技术队伍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偏低, 同时受固定思维影响, 医院管理者片面地认为医学影像科的护理工作相对轻松, 常安排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到科室参与护理工作, 此类人员知识更新较慢, 难以适应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开展, 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第三, 管理混乱。与医学影像科主任、副主任和技师长的中层领导模式不同, 科室并无护士长;在技术层面, 与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技术均有成熟的质量控制标准相对照, 护理技术则没有;护理人员虽归属护理部, 但其财务关系则归医学影像科。基于上述原因, 就造成了各自为战、无人管理的现状。

3 以临床重点专科标准为纲, 加强护理技术队伍建设

结合医学影像科的工作特点及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 若要建设一支管理规范、具有“宽口径、厚基础、技能强”的护理专科队伍, 首先要加强管理。医院或者相关的部门要高度重视, 影像科护理是护理行业特殊分支, 其专业特点决定了它的专业技术的独立性、仪器使用的个性化、治疗高风险性。要求护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渊博的医学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急救护理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 同时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3]。这就要求医院管理层、护理部和医学影像科共同协调, 从人员的选拔、聘用到管理要形成规范, 医学影像科要在护理技术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护理技术人员到岗后, 医学影像科需制定护理技术岗位职责, 设医学影像科护士长, 进行质量监控, 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合理配置护理技术人员到岗任职, 严格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质量控制, 是医院高层护理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应将其纳入医院护理管理的重点范畴[4]。其次, 在业务能力方面需定期开展综合业务培训, 要经常开展专科业务培训, 上述2项是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的基本要求, 是对护理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过程, 其目的在于使医学影像科护理技术人员在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护理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同时, 努力学习和掌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 了解更多的新知识、新方法, 切实提高护理技能, 这对其业务提升具有深远意义。在这一点上,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指标给予了具体的评分标准, 标准如下:定期开展护理专科业务培训, 整体护理业务能力强10分;无培训计划扣3分, 无考核记录扣5分;1名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熟悉扣5分。

4 小结

伴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飞速发展, 医学影像科的护理工作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时期, 在拥有众多高、精、尖设备的医学影像科, 除继续加强医、技队伍的建设外, 还要强化医学影像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继续教育, 以临床重点专科标准为纲, 加强人员引进、建设和考核, 努力提升医学影像科的护理水平, 在“大影像”时代, 为医学影像科的发展助力, 为病人造福。

摘要:结合目前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医学影像科临床重点专科评估标准为纲,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探索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新思路, 以期建设一支“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的护理专科队伍, 为医学影像科发展助力。

关键词: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郭玉丽, 王斌全, 商临萍, 等.岗位分析原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4A) :953-954.

[2]胡兴华, 刘迎, 张翼, 等.山东省378所二级以上医院医学影像学护理人员情况调查[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 (9) :1432-1433.

[3]邱晓菲.医科科室的护理管理[J].全科护理, 2011, 9 (7B) :1949-1950.

脊柱骨科重点专科建设具体措施 篇8

脊柱骨科重点专科建设的具体措施分为中期和长期两部分展开

1、中期(2010年至2015年):

(1)突出临床诊疗的中医特色,着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立了重点病种腰椎退行性疾病、骨质疏松相关脊柱疾病及脊髓神经损伤,以“瘀阻脉络、肝肾亏虚”为核心病机,以“补益肝肾、祛瘀通络”为贯彻始终的治疗大法,形成了中医辩证施治结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体系和质量控制系统。

(2)发挥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优势 ①内外兼治:手术前后中医的整体辩治

腰椎退行性疾病多为老年患者,大部分均合并骨质疏松,术前术后运用中医治疗改善骨质疏松,提高内固定把持力;以活血通络法预防术后深静脉栓塞形成;采用补益肝肾、祛瘀通络法,促进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运用中医辨治方法积极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腹胀、便秘、尿储留、发热等不适,促进术后修复。

②筋骨并重:重视在治疗脊柱骨性结构情况下,尽量保护软组织,学习新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减轻了手术治疗脊柱疾病时周围软组织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加快了术后康复。引进Quandrant微创系统,采用小切口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内固定),建立了腰背肌及腰椎小关节关节囊在腰椎手术中的周围软组织处理原则,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建立了多病种脊柱手术操作规范。

③动静结合:发挥脊柱手术术后中医康复优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

治疗康复体系包括单纯中药治疗、中药封包治疗、微创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腰背肌功能锻炼为核心的康复治疗体系;

疗效评价体系包括:以疼痛、功能状况等为主要内容的临床评价体系,与以脊髓神经压迫及脊柱稳定性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影像学评价体系,骨质疏松采取骨密度检查为评价方法;

(3)我科何振辉教授根据近40年的临床经验,创腰椎大推拿手法,后经科室全体成员临床采纳改进,命名为“腰椎回环斜牵抖伸法”,该法大量用于临床实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根据临床研究证实,对于膨出型及突出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

(4)制定脊柱骨科最优化的临床路径规范,编写培训教材,教材既强调中医经典的学习,又要追踪学科前沿;完善现有脊柱技术和方法,探索新的临床科研方向;加大科研转化力度,将前期研制的新型技术、药物或材料逐步应用于临床;提升脊柱骨科知名度,进一步开展先进脊柱骨科技术。

(5)、加强人才培养,优化学术梯队。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领军作用,不断提升学术骨干的综合能力,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扩大国际交流规模,选送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到国外著名的脊柱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攻读学位。为青年骨干创造优良条件,支持青年骨干开展科研学术活动,使一批青年骨干尽快成为学科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打造一支专业分工明细、特色突出、团结协作、朝气蓬勃的学术团队。通过努力,使科室学术团队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临床能力等诸方面均得到不断提高和加强,学术队伍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

(6)、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是提升科室在业界地位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也是临床科学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为此,科室除了努力高质量地完成现有在研科研项目的各项研究内容外,应重点注意科研产出,包括论文书写和成果积累以及可能的科研开发与应用,争取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力争获得高档次的科研成果,同时,还要多途径争取科研经费,力争获得高级别和上规模的科研课题资助。

2、长期(2016年至2020年):(1)结合科室实际,我们提出六个主要临床研究方向,并就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加以论证。①中医辨证论治及手法等特色治疗脊柱退行性病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等,是我科的传统优势,是发挥中医特色的关键所在,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应进一步发掘、创新。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迅速到来,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严重危害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继续加强补肾填精、强壮筋骨法,结合微创手术,防治多节段、严重畸形的高龄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研究。③加大对脊柱肿瘤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方案及生存预后的研究,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④在巩固脊柱骨科的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复杂脊柱侧弯、后凸脊柱畸形等三维矫形术、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胸腰段原发和转移性肿瘤的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围手术期中医干预的安全性研究。⑤脊柱骨科微创技术是脊柱领域临床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积极开拓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新领域。⑥脊髓神经损伤的研究,特别是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膀胱功能重建。

(2)建立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团体的影响力增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30%以上,培养既精通中医理论、又掌握高新技术、有能力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的后备学科带头人与青年学术骨干,使学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3)加强学术交流,一方面,通过学术交流及时掌握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展示本科室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选送业务骨干到国外知名学术机构学习进修,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与知名学者的联系,适时邀请一些学者到科室参观、讲学,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是加强学术交流的有效途径。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举办国内和国际的学术研讨会,不断促进科室的学术交流,加快科室的业务发展。

上一篇:内蒙古航天信息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职工退休欢送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