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

2024-09-01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通用12篇)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 篇1

2017年11月1日至3日,我到肥城市龙山小学参加了泰安市小学语文“混合优质课”的课堂展示活动。课堂上执教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孔、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氛围、精英教师们精湛的教法、可行的教学建议、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谐与温馨……久久不能忘怀。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最大的感触就是课堂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大阅读教学模式的尝试,就此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在本次学习中,与会专家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以及精英老师们从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应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哪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县市的16位教师的优质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 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刘艳老师执教的寓言故事《坐井观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举止大方、亲切自然,用自己个性话的语言和适时精到富有激励性的点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气氛自然、活泼、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得到了情感体验,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 篇2

一、以校内学习为基础, 以校外学习为拓展

开展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大项目, 因为对于组织者来说, 必须要确定好培训主题, 组织人员, 更要邀请培训专家。高层次的教师培训难以让所有教师受惠, 因此建议以校内学习为基础, 组织大量的校内学习讨论会议, 通过校内教师的自我提升来完成。每周可以由一名教师来制定研讨主题, 然后作为主讲人, 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方法阐述之后, 再邀请其他教师对其进行点评, 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讨论, 得出此次研讨的具体精神。由主讲教师写成报告, 交给教研室, 并发给参与研讨的教师, 作为学习材料, 也作为下次研讨会的一个基础。

学校还要组织一些校外学习拓展, 让本校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学术讨论中去, 并在学习当中做好记录和引申。在回到本校之后, 积极组织学习。由参与校外学习的教师作为主讲人, 将学习的教学精神与校内教师做更加细致的交流, 并且根据本校的情况, 融入本校教学的特色。

通过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的结合, 让更多的教师能够接收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开拓教学能力, 发展教学水平。在和其他教师的相互讨论当中, 也能够提升自我, 获得更多的教学启发, 从而更好地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当中,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落实也延伸培训结果

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机会比较多, 但是整体效果并不好, 除了在培训内容上本身缺乏创新性或是实践性之外, 还与教师的落实有关。所以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 更要重视对培训结果的落实和拓展。

落实培训结果, 要求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进行实践。学校或是教研组积极组织人员考察, 在课后探讨发现在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 并进行教学方法上的讨论。再次对学习结果进行修缮, 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 融入教学中去。再者, 在学习校外的教学精神时, 要积极转化成本校特色的教学。很多教师在转化过程中遇到困难, 就会放弃创新教学的想法, 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这样就无法发挥教师培训的效果, 是非常可惜的。所以需要对这些比较“高大上”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目前的教学现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 要积极响应教师这方面的要求, 举办实践效果研讨会, 更好地促进培训结果的落实。

三、做好培训记录工作

培训记录工作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做好培训内容的记录, 另一方面是做好培训人员的记录。首先从培训内容方面来看, 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做好笔记, 并记录自己的培训心得。将其作为日后重要的学习材料, 相关培训部分可以将其作为知识材料并做好积累。学校相关宣传部门可以将此次学习成果做成报纸, 分发给学校内的教师, 其他学科也能从中获得教学启发, 延伸培训效果。另一方面, 要做好培训人员的安排, 争取让所有教师都能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 积极学习。

四、对培训做好质量监督和激励措施

参加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权利, 对这方面的管理工作应从监督和激励两方面入手。监督能有效保证教师在参加培训过程当中, 积极学习, 认真听讲, 记录心得, 反思结果。而激励政策, 则更好地让教师主动参与到教学培训当中来, 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培训任务。通过培训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评价也将培训与评职称相关联, 扩大教师培训的影响力。还可以将学生的评价列为培训的要求之一, 通过学生的视角来选出更希望教师培训的项目, 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作为教师培训的有效参考, 能够更加高效地应用在学生的教学实践当中。

总之,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来说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发展了教师本身的水平,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拓展了教师的教学视野, 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提高。而在有效培训方面要做好效果扩散和落实工作, 完善培训细节, 让培训真正有所用, 有价值。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是基础教学的支柱, 且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具有更多更具有创新力的教学思路, 所以语文教师培训非常有必要。语文培训能开放语文教师的视野, 拓展他们的教学层面, 丰富教学方法, 延伸教学理念, 最大化教学效果, 做到教学相长。总结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的内容与心得, 提出如何更进一步地做好语文教师培训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发展区

参考文献

[1]刘小宁.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J].新课程 (小学) , 2015 (1) .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体会 篇3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2011年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培训,每一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自从小学开设英语以来,我伴随小学英语一路走来,亲眼见证了英语教材的变革。伴随着标准的完善化,教材经过四次的改革,我觉得有必要谈谈新旧两版《英语课程标准》的区别:十年前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突出,对小学英语的具体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得不够具体,小学阶段词汇表、语法项目没有分别列出;对小学英语教学和评价指导力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建议和案例等等。那么《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优点在于:

一、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

1.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修订稿中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界定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语言学习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加强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修养。为全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打好小学基础。

2.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修订稿在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注重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体现在基本理念的调整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及各级目标的描述中,让学生经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渐进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清晰可见的教学目标使人一目了然

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修订稿在对原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目标微调的基础上,在技能教学参考中,对各项技能教学的目的、技能要求以及主要活动都给予了分级描述,还明确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列出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423个基本词汇,这些也是以往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比较模糊或困惑的地方,这次课标的修订能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三、具体可行的教学评价给了教师工作的方向

课标对于一线老师而言,不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老师们看了后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如实施建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建议,同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非常详尽,不仅列举了各项技能不同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老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带着实际工作中的些许疑惑,带着想要了解新课程标准做了哪些调整的心情,带着希望能通过解读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的美好愿望。新课程基本理念还是六大点,但做了修改与补充。2001版课标强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2011版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英语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而非仅概括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理念更先进,更具体了。2011版课标还体现了英语学习的人文性,目标更清晰,更有指导意义。

特别是听了刘丽娟老师精彩的课标解读后,我对如何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综合语言训练课的教学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体会。我觉得如果我们经常在做这样的事,经常在教学教法上进行探索,我们的脑子里会有无穷无尽的新点子,但我们如果没有过多关注这方面,可能我们慢慢就会觉得越来越困难,加之我们的学生听课不积极,接受知识不主动,学习效果方面就会不太理想,可能原因就是我们在备课上花的时间和心思还不够,或者说理念理解还不到位。下面就简单的说说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英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应该不断提高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个人觉得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口语通畅流利,语音语调正确尤为重要。因为小学阶段儿童的模仿力很强,而此阶段正是儿童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的语音语调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发音正确与否。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自己在这方面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

二、教师应该加强课堂结构的组织

通过学习,我从中吸取了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如:对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活动设计、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设计与规划。对英语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有了一些较为全面较深入的理解。多数时间里,课堂教学不该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互动;教师不是机械的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学会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去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学习应该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目标。通过学习,我也深感压力重重,责任重大,需要不断地努力,继续深入学习才能扩展知识,提高自身水平,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全新的新课标下的实际教学工作。这次的培训,使我深深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三、灵活运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丽娟老师的讲解,是从学生的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把所学内容与身边的人物结合起来,学生倍感亲切,实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

语文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篇4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

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三、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堂上我努力让学生感受到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让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我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学习方式还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学习中我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评价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 篇5

平塘县京舟中学:苏志琼

这次的培训即将结束,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各位教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荡涤了所有的炎热,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我们为他们感染力极强的语言魅力所惊叹,为那抑扬顿挫的语调所折服,为那优雅大方的体态语所吸引,更被他那入情入境的讲解技巧所震撼。

潜移默化中我明白了什么是良好完善的教师职业形象,如何打造标准规范的教师语言。也让我领悟到了教师职业的魅力。走进微课,我们像走进了孩子的世界,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谈。课件内容深入浅出,直观形象,让课堂焕发出无尽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鲜活生动的课例展示,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紧闭的门窗,展示了一幅幅隽美的画面。既把折磨人又枯燥无味的文字变成了赏心悦目的课件,更让我们倍感耳目一新:原来教学是一门相当“活”的学问,教学是真真切切的艺术,是扎扎实实的艺术。在这次的培训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论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

一、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 成和发展。在课程的基本理论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这个”素养”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评价中要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

二、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习和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引导者、诱导者、辅导者。语文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不是教师一味教训,学生绝对服从,也不是教师只能造就学生,围着学生转,而是师生平等、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三、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在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新奇感转化为未知欲。激发学生兴趣,培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无论是 条件好或差的学校,处处有课程资源,时时有课程资源。它是可以再生的,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中,教师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

这两天的学习,自始至终都给我一种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的感受,教育专家的讲课,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前进的方法;名师课堂的观摩,给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优秀教师的报告,令我受到心灵的震撼,同各位专家们面对面的交流,让我疏通了许多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今后,我们将以这次培训为新起点,认真工作,刻苦钻研,用优异的成绩向学校,向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6

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五、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但要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2

通过《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

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谈谈自己的认识: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

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向人们质疑是求智之道,自己在内心思索是启发智慧之本。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3

今天再次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如板书编写有序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

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4

这次参加了关于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这次培训让我更加了解到《新课标》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感受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教材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下面就是自己学习之后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适当调整知识结构,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新教材根据教材实验结果和教师们的普遍意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如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第一学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大幅减少,部分内容移到第二学段。

循序渐进的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因而此次课改通过教材修订研究和精心制作工作,形成了一套文字表述准确,易懂、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配合恰当,装帧精美,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教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5

通过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新的数学新课程标准表述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结构更加合理,思路更加清晰;同时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更适合教材编写和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双基”变“四基”,数学课程标准在原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新增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由“双基”走向“四基”,我觉得是数学课程标修订的一项重大变化,这避免了教师主教知识,不关注人的发展,从而更能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两能”变成“四能”,即在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原来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变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再次研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感受到这次课改绝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下面我谈谈自己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要准确把握教师角色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能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组织者;教师不再只是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善于使学生发现探索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圣人,而是善于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真诚的合作者。

1、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2、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成为学生真诚的合作者。

二、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更新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钻研教材,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 篇7

减少创伤、外科微创化的现代医学观念已迅速建立、传播和发展起来[1]。显微外科作为外科技术的一项新进展,可应用于外科学多个领域中[2]。运用实验动物进行系统的显微技能训练是掌握显微外科技术相对安全、高效而规范的途径。目前国内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机构数量不多,且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以及培训教材,各培训机构都在不断地探索与改进[3,4]。中心在实验显微外科技能教学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套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模式。现总结如下。

1 培训目的

随着现代外科的急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医疗器械应运而生,然而掌握新技术、运用新器械的医疗人才成长相对缓慢,这不由得使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专项技能培训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有效方法之一。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旨在运用安全、高效的培训方式,为临床培养更多熟练掌握显微外科基本技能的医务人员,提高区域内显微外科整体水平,造福患者。

2 培训对象

在过去的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中,培训对象包括在读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研究生、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由于学员的层次较多,外科技术水平相差较大,严重地影响了课程进度,培训效果不甚理想。能够在短期、紧凑、高强度的培训中跟上课程进度,达到学习目的,这就对学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员既要具备扎实的外科基本功,还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综合以上信息,培训的目标对象主要倾向于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专科医生。

3 课程设置

3.1 教材与教学设备

目前,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统一的实验显微外科技能培训教材,中心自行编写了《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讲义》,该讲义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地阐释了显微镜、显微器械的使用,血管吻合的方法与技巧,非常适用于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初学者。

为了让学员都能充分地练习,中心全面开放实验显微外科培训平台,确保每位学员独立使用一套显微手术器械及一台高端手术显微镜。

3.2 教学安排

在目前患者数量多而医务人员相对紧缺的医疗大环境下,来自区域内各临床科室的学员多因所在医院工作任务繁重,脱产学习时间受到限制。所以学制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学员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又要兼顾培训目标。经过长期的实践所得出的经验进行总结,培训时间以10天为宜,学员中途退学率较低,培训效果也能得以保障。

除特殊临床科室(如手外科等)外,多数科室日常工作中需处理直径1mm及以上的血管,因此,培训选用体重20~30g的昆明鼠作为实验动物,其腹主动脉和后腔静脉的直径约1mm。通过对受训学员的跟踪调查,学员均表示掌握直径1mm血管的吻合技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手术情况。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如下:基础练习8学时,小鼠腹主动脉及后腔静脉分离8学时,小鼠腹主动脉端端吻合24学时,小鼠后腔静脉端端吻合24学时。

3.3 教学方式

实验显微外科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主要是训练学员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教学方式是以学员操作练习为主,辅以指导教师示教和多媒体视频演示,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有专职教师进行指导、答疑。另外,为使实验显微外科技术与临床实际运用紧密结合,我们还邀请了临床专家做显微外科临床运用的专题讲座,并安排学员到我院手术室观摩显微外科相关手术。操作训练、专题讲座、手术观摩是实验显微外科技能培训的三大组成要素。

3.4 考核方式

掌握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术是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的教学目标,通过血管吻合检验学员操作能力便是考核的主要方式。吻合数条直径1mm的血管,即时通畅率大于75%,且吻合口无畸形,视为考核合格。

4 结束语

显微外科的快速发展对外科医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既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又要有扎实的外科手术功底,还要驾驭显微外科各项技术。过去,传统的“师带徒”式的外科手术教学是基于患者的临床教学模式,然而日益严格的医疗法规和传统手术教学之间的矛盾,极大地限制了临床教学的效率[1]。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全面开放实验显微外科培训平台,为区域内临床医师提供了掌握技能、迅速成长的有利条件。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既规避了传统手术教学的风险,又为学员创造了更多的操作机会;集中、统一的教学方式,既节省了师资力量,又缩短了学习周期;分层次的教学理念既保证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又满足了学员的实际需要;强化训练、联系临床的课程特色保证了教学质量。正如显微外科一样,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为临床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医务人员,促进区域内医疗事业的整体发展。

摘要:为适应现代医学外科学的发展,普及实验显微外科技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针对区域内主治医师及以上级别的专科医生开展了实验显微外科技术培训。课程设计综合了学员层次、教学资源、时间、教学目的等因素,采用分层次、集中、短学制、结合临床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关键词:显微外科,培训,血管吻合

参考文献

[1]金伟,蔡林,陶敏.显微外科和腔镜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6):1250-1251.

[2]朱盛修.显微外科的现状及21世纪发展的展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7,20(3):165-167.

[3]管磊,王勇,张金升,等.显微外科医师培训方法[J].前卫医药杂志,2000,17(1):5-6.

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培训策略初探 篇8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念

小学科学课程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编制和设置的。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小学科学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应在对传统教育体系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体会科学课程的新理念,从教育功能观、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方面更新观念,明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专业培训中,要让科学课程教师形成合理的科学观,即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教育”,充分认识科学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探究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知识系统的科学理论只是这种探究活动的结果,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并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

二、设计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对科学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且部分教师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科学探究。为了实现这种转变,科学课程教学必须从目前的以讲授为主转变为以探究为主。

在专业培训时,要设计以大量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让教师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深化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如何提出假设,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进行科学解释,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和交流。另外,通过参加这类活动,使教师体会到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以及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教师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提高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能力。

三、立足现代课堂教学实践,培养技能

1 抓实教材培训工作。

根据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从知识的内容、体系、呈现方式到知识点的教学要求等都有了重大改变,并且重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运用。面对这些变化,必须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教材培训,让教师了解新旧教材的区别,把握新教材的框架,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相关的教学建议,反思当前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清晰地理解教材选取的知识内容和呈现方式,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结构等,使教师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编写思路、体例特征、结构特征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逐步提高实施新课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2 加强课堂教学指导。

要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只有在课堂中进行打磨。可采取青年教师上研究课,专家们“面对面”指导;就某一专题进行沙龙式的讨论;跟踪听课,形成备课小组,发挥集体智慧,共同钻研新教材,寻求解决办法;学科带头人教学观摩等教研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教育教学专家指导、特级教师引路、教研员互动、名优教师示课、专题化教研活动,多种方式全方位、立体型、互动式地展开,使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带着本土化气息的新课堂,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全面开展科学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 开展教学竞赛活动。

为帮助教师总结经验,提供机会和平台,可定期开展论文竞赛和说课竞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比赛,以竞赛促提升。此外,还推出以竞赛为基础的“赛训结合”的新模式,即赛前安排以竞赛内容为主题的专题培训;赛中请专家现场指导;赛后个人针对性的反思。赛训结合促进了教师理念的转变、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努力在课程教学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

1 补充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课程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其中生命科学包括细胞、植物、动物、生命循环、遗传、进化和生态学等领域;物质科学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的表现形式等内容;地球与宇宙科学包含地理、岩石、矿物、土壤、海洋、天气等领域。教师只有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体系,把科学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通观全局地处理教材,精心地设计教学,使教学融会贯通、得心应手,从而在课堂上更多地关注学生和整个教学的进展状态。

2 实验技能培训。

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操作能力、实验指导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方面。科学实验的能力是科学课程教师特别重要的教学能力,因为科学课程中的有关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实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普遍认为一部分实验操作存在困难,这就有必要针对l生地开展实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更加生动、直观、深刻地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有效提高观察、操作、探索的能力。

五、科技教育合作建立有效培训机制

科技专家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们对科学的本质、价值,对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动员科技专家参与各类科学教师培训,建立科技专家与教师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对于提高教师对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以及科学教育的水平,都会起到独特的作用。因此,可将相关领域的工作有效统筹、整合和集成,促进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尽快使教师的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针对现在小学科学教师对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结合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及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到“科学”的完整含义并准确把握科学的本质特点,从而认识到科学教育的必要性;了解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明确科学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师的基本要求。2 根据科学教育的新理论,准确认识与理解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推出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3 熟悉包括观察、分类、交流、测量、预测、推断、识别与控制变量、形成并验证假设、数据解释、设计操作、实验、建立模型等的科学过程构建,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4 清楚认识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结构、编排方式与设计思路,理解教科版《科学》教材的特色,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验教学中处理好教材使用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关系。5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理解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特性,并能够结合本地现状与有利条件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能够进行基于本地的科学教学用具的设计制作,以及进行利用网络环境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篇9

通过培训,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平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

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

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三十几年的教龄,平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培训心得 篇10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古人寥寥数语就将学习的重要性高度地概括出来了。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新课程改革,很多时候让我有些雾里看花,无所适从。然而我有幸参加安阳学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尽管不是脱产,培训期间仍有较重的工作负担,但聆听专家讲座,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使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一点学习心得总结一下:

一、坚持读书,为已充电。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今,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自我充电。本次培训学习,让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第一、二期培训中,吴卫东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的职业与自我发展〉〉和刘薇博士的〈〈当代课程与教学名作品读〉〉,特让我觉得自身知识的贫乏的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专家讲座,引领前行。

培训结束了,但专家们精辟的论述仍常常回荡在耳边。他们的讲座,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阐述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念、行为、科研、评价等领域,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或宏观,或微观,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清晰了不少。特别是对数与代数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统计与概率部分,进行了数学知识体系的梳理与打通,使我整体把握教材特点,有利于驾驭教学方向。例如特级教师汪培新的《本质运动联系——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体会》,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形与式的关系,使我深深懂得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把握形与数(式)的结合。通过学习还使我明白了,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如果学生上一个知识点没有学习好,那么学习新的知识领悟的就会很慢,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新的知识点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这对新知识的领悟很有必要。如果我们都能象这些名师说的对教材内容做到:“纵能成串、横尽到面”,又何愁教不出好学生呢?

三、实践观摩,指明教学的方向。

各种类型课堂教学的观摩,名师的点评,使我明确了教学方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曾经在教学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决。让我感受最深刻的一点是:一堂好课不能偏离目标,也不能被传统所禁锢,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要做到大雪无痕,教却看不出教的痕迹,学生却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因此,要做到“真实、朴实、扎实”,让学生“真学、真问、真思、真悟、真练、真会”。

四、自我实践,不断提升。

向书本请教,听专家讲座,聆听名师的课堂,学习同伴的长处,这都是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作好准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了自己的实践,为了教育好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否则皆为空谈。于是,在培训期间,我用学到的东西来改进我的教育教学。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的方法让我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期一年半的骨干教师培训,不论从教育教学的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是一个锻炼和进步的有效良机。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尽自己所能,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聆听感言。

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 问题 构想

从“十五”开始,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逐步走向有序和成熟的轨道,这一时期的校长培训课程设置渐趋规范化、系统化和层次化。在教育部指导性课程计划的总体引领下,根据国家、社会对校长的岗位要求及专业标准,各省市结合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设置了较为完备的符合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使校长培训课程设置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虽然基本上能够满足校长培训的需要,对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更为细化、更具操作性的实践性课程

校长的工作是实务性的,面对的是实践中纷繁复杂的各种管理难题,他们对培训课程的需要是问题解决趋向的。中小学校长所推崇的课程,都是基于对实践和任务的深度了解,他们更需要细化的、能够直接指导其工作实践的、可操作的课程,而这些内容是目前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中所缺失的。

(二)校长领导者的角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校长上任之前,他的工作是点状的,关注的是微观方面的事情,他往往会从副校长的角度看问题和思考问题,围绕自己熟悉的那部分工作去做,视野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担任校长后,他的工作是网状的,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彼此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全局视野,要有统筹安排、协调的能力。如果校长还是以原来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显然是行不通的。

西方学者斯佩克认为校长有三种职业角色,即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每一种职业角色对应着相应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者角色被过度强调,而领导者角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校长面对的是学校实践中纷繁复杂的管理难题,培训课程的设计中要凸显管理者的角色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把校长的角色仅仅定位于管理者的角色,只沉溺于学校琐碎的管理事务而忽视学校宏观战略思考,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三)课程难以满足校长的个性需求

校长培训作为对校长持续性、周期性的专业支持,需要更为精致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中既要关注校长的需求,又要引领校长的需求,体现出发展性和前瞻性;既要凸显管理者的角色,又要体现出领导者与教育者的角色;既要关注校长的共性需求,发挥课程的普适价值,又要重视个性需求,体现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将这些内容有效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课程价值的实现,更好地促进校长的成长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课程缺乏选择性,难以发挥校长的主体参与性

校长的现实需求是多元的,他们必然要求具有选择性的课程加以适应。从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来看,还未建立起系统、完整的结构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还没有给校长提供充分的课程选择余地;还未提供一定数量的符合校长发展需求的选修课;还未建立起为校长选择课程提供专业支持和有效引导的咨询指导。

二、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设置的构想

(一)促进校长全面、主动和可持续发展

校长角色和使命的转换使校长培训目标必须完成从适应型向主动发展型的转变。校长在获得更多权力的同时,又要承担更大的学校发展责任,必须规划学校的发展方向,寻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校长培训课程的设计必须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培训目标不单是为校长提供管理实践的经验,还要为校长提供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知识,培养校长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校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体现校长角色的多元性和发展性

校长培训课程设置中,除了体现管理者的角色与适应性特点外,还要体现校长角色的多元性和发展性特点,在学校长远发展的领导能力和引领课程改革能力上发挥作用。校长管理范围、工作技能、工作职责与角色心理的转变必然要求观念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反映到培训中,必然要求对培训课程做出调整,设置与校长需求相匹配的课程。

(三)注重培训课程的实践性

校长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校长的专业职能,提高校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其重点在于提高校长应对实践的能力。实践性知识是一种情境性知识,需要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和建构,它与校长每天所从事的管理活动密不可分。校长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校长培训的课程应该是根据校长可能遇到的问题来设置的。只有通过培训课程呈现校长工作的现实场景,涉及工作中最鲜活的第一线的问题,才能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惑和难题。

(四)增强选修课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课程培训 心得体会 篇12

SPARK课程的全称是“The Sports,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 (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课程) 。1989年6月, 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 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该研究小组从当时美国已经比较普遍的学生肥胖问题入手, 提出通过运动、玩耍和休闲娱乐活动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以促进学生终身健康, 由此便诞生了“The Sports,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 其中文名字是运动、游戏和休闲娱乐活动课程。从名字中我们就不难看出, SPARK不仅是一门体育课程, 而且还是将游戏、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课程。也正因为这个特点, 该课程才会让众多孩子在短短几十分钟的体育课上爱上运动。在SPARK课程研究团队中, 既有专门负责研发的人员, 又有专门负责进行市场推广的人员, 也有专门对实施学校体育教师进行培训的人员。

二、美国小学SPARK体育课程教师培训的过程

SPARK课程的教师培训是以其教材为基础的, 根据教材分不同的阶段进行。一般而言, SPARK课程的教材共分为两部分, 即K-2阶段和3-6阶段。K-2指的是小学低年级, 而3-6则相当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但总体而言,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材, 都比较注重于通过教学内容的变换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进而促进学生不断的进行身体活动。

在SPARK课程培训团队针对一般小学体育教师的常规培训中, 以两天为一个培训日程, 第一天以培训K-2阶段的教材教法为主, 第二天则以3-6阶段的教材教法为主。在每一天中, 培训师又将时间分为了四个小的部分, 而每个小部分都以不同的培训内容为主。比如, 在第一天的培训日程中, 主要包括舞台设置 (Setting the Stage) 、体能讨论 (Disguising Fitness) 、技能学习 (Learning Skills) 和综合 (Pulling it Together) 四个部分。而第二天的培训则包括聚焦体能之一 (Focus on Fitness One) 、聚焦体能之二 (Focus on Fitness Two) 、聚焦技能之一 (Spotlight on Skills One) 、聚焦技能之二 (Spotlight on Skills Two) 四个部分。在SPARK的教材中, 并非只包括这四个部分, 这四个部分只是培训师为了培训的需要, 将教材内类似的部分集合在了一起。实际上, SPARK的教材是由很多不同的单元组成的, 而此次培训师只是在这些单元中选择了少部分的内容来对培训参与者们进行培训。

在培训开始之前, 培训师首先会向所有参与培训的人员隆重的介绍培训的目的, 共包括四个方面:亲身参与SPARK活动、通过学习SPARK课程的教学和管理策略来帮助达成教学目标、深度体验SPARK课程团队的各种培训材料和享受培训这个过程。通过培训师提出的这四个培训目标我们可以看出, SPARK课程非常强调参与和体验的感受。而国内的一些教师培训与其相比, 可能更加注重对教学和管理策略与方法的学习与培训, 至于培训参与者的感受则很少关注。在一个培训日程的活动中, 参与者们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很好地体验了不同的SPARK课程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既有基础性的体能锻炼, 又有综合性的技能学习与小型竞赛活动。但无论是在何种类型的培训内容之中, 培训参与者的普遍感受除了高兴与快乐之外, 更多的还在于培训师对体育教学的灵活实施而给他们带来的思维层面的启迪。

三、美国小学SPARK体育课程教师培训的特点分析

通过简单的介绍SPARK小学体育课程的培训过程, 以及观看其官方网站上的培训录像, 我们可以发现其培训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引导教师让孩子们不停的运动起来。

在SPARK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强调最多的就是MVPA (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 即中等至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也就是说,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要求体育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不断的运动起来。至于多长时间才是合格的, SPARK课程团队认为至少50%的MVPA才是合格的, 这其实也就意味着在一堂课上, 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运动的学生至少要有一半以上。其实, 真正要达到这一目标并不难, 关键在于体育教师如何分组以及如何进行引导。而从培训场景来看, 培训师在组织培训参与者的活动过程中, 始终通过各种分组练习、队形变换等方式让参与者们保持着50%的MVPA。

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 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 通过身体练习获得一定运动量是完成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 这和SPARK课程在对学生身体活动量的重视程度上是差不多的。但遗憾的是,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运动量不达标, 教师在课堂上用于讲解和管理的时间过多,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等待着进行运动。而通过借鉴该培训, 在如何让学生保持不停的运动状态以及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适的等一些问题上, 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 注重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去渗透理念。

体育教学并非是单纯身体练习活动, 其在促进学生公正的参与体育活动, 学会团结协作等方面也有着很好的作用。比如, 体育新课程就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会不时地提醒学生要学会遵守规章制度、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会谦让等。不停的强调这些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注意力, 但过于生硬的方式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成效并不大。这是因为学生可能暂时记住了教师对自己的教诲, 但由于缺乏体验与理解, 使得他们在没有内化的前提下非常容易遗忘。而在SPARK课程的培训中, 培训师特别强调体育教师通过体育学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习惯, 关键在于如何将理念很好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比如, 在分组丢沙包的游戏中, 培训师告诉教师输赢只是小事, 而关键在于希望通过丢沙包的过程养成按照规则行事的风格。

3. 注重简单实用。

SPARK课程作为一种在美国比较受欢迎的体育课程, 他们开发了众多的体育器材,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以器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卖点”, 而是非常强调教学的简单实用。比如, 降落伞是SPARK课程团队经常使用的一个教学器材, 仅仅是这样一个教学器材, 他们开发了多种类型的降落伞活动。比如, 将降落伞打开之后, 所有同学围着降落伞坐在地上, 然后用手拉住降落伞的边缘, 手放松的时候便向后躺下, 当手用力拉的时候, 整个身体便被拉了起来。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让学生感觉到非常的有趣, 更重要的达到了“仰卧起坐”的目的, 很好地练习了学生的腹肌。另外, 学生用手拉的过程也不知不觉的练习了手臂力量。再比如, 通过多人拉着降落伞奔跑可以练习学生的跑动能力, 同时又避免了传统体育课中跑的枯燥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反观我们的教学, 通常一节课都要用到很多器材, 尤其是在很多优质课展示中, 课前搬运器材的工作人员比上课的学生还多, 而很多器材用过一次之后就被“晾”在一边, 基本上充当着花架子的角色, 华而不实。如何从简单实用的角度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而减少无用功, 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4. 注重对培训参与者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体育学习其实也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而在交流的过程中, 会出现多种信息, 而如何处理好这些信息并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 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SPARK的教师培训过程中, 培训师在带领培训者参与体育活动时, 非常注重对学生的观察, 以能够尽量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会通过手势、脸部表情、语言等各种方式来将信息反馈给学生,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教师那边获得关于学习的各种信息, 更重要的在于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 这可以让他们体会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感觉, 让他们拥有一种主人翁的精神。除此之外, 在活动过程中, 培训师会经常的给学生进行积极的奖励, 比如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发一些小卡片, 然后再进行小型抽奖活动, 等等。这种积极的方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习的各种知识, 又对学生产生了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而培训师也告诉我们, 在常规的SPARK课堂上, 体育教师对学生信息的反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频繁, 并不局限于某种方式。

总之, 完善的培训是美国SPARK课程教学的魅力所在。当然, SPARK的部分内容可能也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但其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应该学习与借鉴的, 其培训方法手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信也会对我国今后的体育教师培训产生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凌姝.让孩子成为运动的主人[J].体育教学, 2009, (8) .

[2]尹志华.美国SPARK课程的教师培训[J].体育学刊, 2010, (6) .

上一篇:陈云蓉 心得体会下一篇:大数据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