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员短评

2024-06-14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员短评(共3篇)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员短评 篇1

学员短评

152****8181 感谢“千课万人”,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的平台,作为年轻老师,我们将从中获得很多感想、感悟。

138****0158 又来到千课万人,很亲切。

151****6937 数学老师的课堂语言都非常的幽默。

159****5511 专家名师的冷静、沉淀、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159****5511 清源正本,求索叩问,心无旁骛尽赏教学三千水,这份境界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

189****0861 今天上午的报告和课堂展示带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是一场精神的饕餮盛宴,郑教授,史教授关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解读,唐特关于新常态课堂的深情演绎,让我们如沐春风,收益满满,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我们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着力“核心素养”的养成?如何培养儿童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引导儿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来思考,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名师课堂展示。

187****9659 各位大师真是各有千秋,各有各的风格,特点,千课万人真的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感谢千课万人主办方!

180****3103 场地设施富有书香气息,背景书架和树木在偌大的体育场中给人自然亲近的感觉,相信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讲,我们在这里听,都是一美的享受。

180****3108 首先接待人员非常的热情大方,会场布置宽敞明亮,硬件条件很好,电子屏幕显示的清晰,音效也很好,主题风格很有艺术性,体现了当地的特色,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相信孩子和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38****4285 感谢组委会给全国小学数学老师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136****3159 时隔多年,再次来到千课万人的现场,依然非常享受这种摒弃浮华的常态课堂!

139****1067 走近美丽西子湖畔,走进千课万人课堂,它是那么美,那么动人!早上两位教授的讲座给我们许多数学理性的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利师利生;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概念日渐清晰,感动之余充满感谢!

136****7511 春天的杭州天气多变,容易引起中暑或感冒等,若能在会场设置一个便民医药箱,备一些常用药,以备全场师生不时之需,彰显组委会的人文。

182****9456 直面课堂“新常态”,由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课堂形态,开始转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生命健康成长的“新常态”。由传统的以教师讲为主线,转向以学导为主,所以我对常态课的诠释:朴实自然,体现本色;真实有效,凸显本质。所以我的课堂会朝着这样的目标看齐,比以前做得更好!137****9943 第一次参加“千课万人”研讨观摩会,让我感受到从会场布置到上课老师都是精心,尽心,用心。专家的讲座更是从关键词新常态,核心素养来给老师们提出新的要求。而听课的老师--我们专心听课,我会将满满的收获带回到学校与老师们分享,将新常态带到班级里试一试,与孩子们分享,与他们共同成长。

138****3890 “千课万人”活动让我目睹专家的风采,看到了杭州孩子的机灵,见证了”千课万人”组委会的幸苦,感受了”千课万人”组委会策划组创意。谢谢,希望一路坚持, 一路执着。

130****6315 第一次来”千课万人",感觉很充实!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不断的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吸取经验,不断探索发现,一定会有所进步!

137****1251 历经千辛万苦,连天道,接地气,硕果共享,同心戮力,奋勇攻坚,克制守正,静坐板凳怜课堂一晚钟

133****7068 感受了杭州的春风宜人,在课堂上,每位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灵活应变,洒脱自如的教学风格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139****6580 千课荟萃,万人共享。千人敬重,万人仰慕!每一堂课都是视觉和听觉的盛宴!

151****4780 西湖畔,江南边,千课万人的课堂精彩纷呈,千课万人的名师们各有风采,是我们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

136****6273 组委会英明!这次活动让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得到很好的学习!136****6273 这次观摩课让我见到很多大家上课的风范,也一睹这些教育名家的风采。137****1251 很荣幸能置身于这样的数学盛宴,让人激动不已。151****6937 倒计时的声音,让我激动,内心沸腾。158****3851 本次观课收获多多!

158****9053 这次的千人万课学习,对我触动很大,学到的东西很多,每位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都是那么强,最喜欢张齐华老师的课。

159****9721 千课万人新常态是一场场课堂盛宴,让我们有了更清楚的课堂思路。我们领略了大师们的课堂魅力,专家的点评也让我们非常受益。

159****5099 第一次来到千课万人,很激动。享受到了营养美味的数学大餐,有机会还要来。

182****6898 课堂如此多娇,风景这边独好——千课万人。

187****4324 第一次来到千课万人,感觉特别幸运!千课万人真是大师云集,一场精神的大餐。

182****9456 千课万人舞台上的名师他们之所以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除了自身的钻研和思考,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十分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在数学中更能体现,因为数学是严谨的,数学需要缜密的思维。

135****7803 这次来到千课万人受益匪浅,特别喜欢张梅玲老师的点评,条理清晰,听后最大的收益就是无论如何备课、如何教课,我们都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孩子们为中心,尊重他们幼小的心灵。135****7632 一次来“千课万人”,感觉到各位名师的大家风彩,特别是每节课深度的深探索发现,感悟良多。

150****8190 每节课都想好好看看,有时候却瞬间流逝

181****2918 来时旅途的劳累让我大喊:“下次不出来了!”这几天的学习,让我觉得“千课万人”办得质量好,累也值得,下次还来!

151****4780 西湖畔,江南边,千课万人的课堂精彩纷呈,千课万人的名师们各有风采,是我们青年教师努力的方向。

131****3268 星期天的早晨又见千课万人!听着动听的音乐,感觉真好!经过昨天风雨的洗礼,今天的风景更美!

181****8971 送君送到大门口,千课万人明年见。这是千万位教师的约定

135****5766 千课万人,万人千课,一场课堂教学的精神圣宴,感谢组委会的组织。181****2918 “千课万人”活动品质高,但节奏太快,让人太累,能不能稍“慢”点,把每个半天的活动少安排一个,把总时间拉长一点,让我们有点回味的时间!

139****2282 来“千人万课”听课,让我从本质上了解了数学课怎么备课——找数学本质;了解了怎么上数学课——不是老师教,也不是老师告诉学生怎么学,而是引着学生自己去想怎么学;知道了微格研修也是一种教研方式。

138****3890 祝大会圆满成功。感谢大会所有工作人员,你们幸苦了。感谢今天下午的点评专家。感谢今天下午上课的老师。感谢坚持在最后的老师。期待明年的重逢。

158****7440 千课万人第二届新常态数学观摩的最后一场,这么多老师带着行李,握着火车票,依然坚持学习,为我们自己而鼓掌!

181****2918 “千课万人”最后一个下午了,舍不得离开!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员短评 篇2

聚焦核心素养50节新课温暖成长行程

【 我们的活动时间 】 语文:2015年11月12-15日,11日报到,16日返程

数学:2015年11月19-22日,18日报到,23日返程

【 我们的活动地点 】 中国杭州(报名后告知确切报到及会议地点)

【 我们的活动主题 】 关注新常态课堂的八大走向

【 我们的课程与团队 】 (每板块专家排列以姓氏笔画为序)

语文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新加坡翁美慧,邀请王荣生 、 王崧舟 、 吴忠豪 、 张祖庆 、 周一贯 、 谈永康 、 赖正清 、 虞大明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马来西亚黄先炳博士,邀请王玲湘 、 成尚荣 、 吴立岗 、 何捷 、 陈朝蔚 、 夏家发 、 崔峦 、 窦桂梅展示 “ 阅读 、 表达系列课 ” ,实施 “ 阅读 +X”、“ 表达 +X” 的超载文本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邬国文 、 孙世梅 、 林珊 、 钟鹤童 、 薛法根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肖俊宇 、 陈宝铝 、 林莘 、 黄国才 、 盛新凤 、 蒋军晶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周锐 、 董宏猷,邀请干国强 、 何夏寿 、 沈小玲 、 陈琴 、 周益民 、 雪野 、 韩兴娥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张立军 、 张学伟 、 薛瑞萍 、 瞿涛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台湾名师葛琦霞,邀请王红 、 孙双金 、 李政涛 、 汪潮 、 薛丽芬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王中敏 、 肖绍国 、 吴琳 、 陆红兵 、 陈金铭 、 林志芳 、 章师亚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数学

培育核心素养邀请孔企平 、 孔凡哲 、 史宁中 、 华应龙 、 吴正宪 、 张良朋 、 斯苗儿 、 鲍建生,邀请台湾专家林碧珍 、 钟静改变传统课堂形态,引领培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

践行 “ 超文本 ” 教学邀请刘伟男 、 刘忠阳 、 李晓梅 、 杨迎冬 、 张齐华 、 黄爱华 、 潘红娟展示以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践行超载文本 “ 整合数学 ” 教学 。

引导自主发展邀请田小勤 、 刘莉 、 李培芳 、 张新春 、 罗鸣亮呈现自主学习的机理转化: “ 学习单 ” 的全程运用; “ 小组讨论 ” 的高效开展; “ 体验教学 ” 的落地生根; “ 学习共同体 ” 的组建; “ 随堂作业 ” 的百花齐放; “ 小先生制 ” 的推陈出新 。

构筑学导主线邀请刘德武 、 刘加霞 、 刘松 、 孙钰红 、 贲友林 、 俞正强通过 " 翻转课堂 " 等呈现形式,构筑课堂学导主线 。

渗透微课程邀请陈力 、 陈庆橹 、 袁晓萍 、 顾志能 、 黄升昊 、 管尤跃展示有效 、 有趣的微课程 。

关注思考力邀请第十二届全国小数赛课最优秀3位获奖者( 2015年10月黄山举行),邀请李加汉 、 姚剑强 、 高枝国 、 彭晓玫践行创造本真的课堂体验,培育思维宽度与深度 。

建构生命自觉邀请宋显庆 、 张丹 、 邵虹 、 顾亚龙 、 徐长青 、 曹培英顺应当代主流价值取向,建构课堂生命观,散发生命自觉气息 。

维护课堂权益邀请朱国荣 、 刘延革 、 姜荣富 、 费岭峰 、 唐彩斌推介把时间 、 空间 、 提问权 、 质疑权 、 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空思考和实践 。

【 我们的论文评奖 】 每位代表仅限一篇,一式两份,与会时提交组委会(需交纳评审费) 。

【 我们的光盘征订 】 请会后点击 “ 千课万人 ” 官方网站www.qkwr.net订购 。

【 我们的活动收费 】 每学科培训费850元 / 人 。 食宿 、 交通等费用回原单位报销,住宿标准:每人每天90-150元 。

【 我们的活动爱心 】 继续推出革命老区 、 西部地区 、 希望学校爱心免费听课名额,详情请关注官网公告 。

【 我们的报名咨询 】 参会单位须事先向组委会报名,未报名者谢绝参会 。 电话报名: 4000017582短信报名: 15958198815 15958188212 15958198116邮箱报名: qkwr@163.com官网报名: www.qkwr.net微信报名: qiankewanren QQ报名: 2521566653 1658661567

备注: 1. 网络报名如两天内不见回复,请改用电话报名; 2. 本次研讨会将发给学员继续教育学分卡; 3. 日程安排于活动前10天在网站公布; 4. 列举专家将以报告 、 示范课 、 互动评点 、 书面评点等形式进行; 5. 专家简介请登录官网查询

浙江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继续教育中心(主办)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员短评 篇3

一年级

杜雨婷

接到去杭州的消息,正值清明雨后。

说不出的兴奋。

原本还想着在截止前勉强再拼一把的“五四杯”,熬了半宿想想还是放弃了。一则重度拖延症发作,二来近期真可谓是庶务缠身,《陋室铭》中的“案牍之劳形”儿时领会得尚不够真切,工作了才知道各种马不停蹄的活动任务是何等让人绞尽脑汁疲于应对,不仅耗尽了精力,也失却了思考的心境。难得有此充电的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当即安顿班务,漫卷诗书下杭州。

初到杭州时,西子湖畔正是杨柳依依。当是时也,深感有此一壶新茶、一蓑烟雨,一节好课也不虚此行,更不必说浙大华家池的体育馆内,短短两天半,安排了23节课,晚上还有4场讲座!果是“钱塘自古繁华”。这场“豪奢”的饕餮盛宴,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在课改正不断引向深入的今天,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实行由“教本”向“学本”的转型?

这个问题并不算陌生,浙派的“学本”课堂,苏派称之为“生本”。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的发展史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学习形态的较量,即“接受型”与“体验式”。“接受学习”俗称“满堂灌”:重视过去的知识、强调记忆、注目个体学习、注重知识传递、较多单一刺激、以教师为中心、实施标准化学习、关注结论性、满足“听中学”······“体验学习”则重视即时的感觉、强调领悟与体认、注目互动学习、注重生活经验、较多立体体认、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学习、关注生成性、追求“做中学”······

我们如果将这种不同的学习状态,迁移于阅读,也就可以理解“授受式阅读”与“体验式阅读”的本质区别。由来已久的低语阅读是以教师的文本阅读为依据,以提问设计为牵引,来实现识字、课文理解、语文知识传授的思想教育等目标的阅读模式。教师的“授”与学生的“受”之频繁过程,排斥了儿童从自身的经验和兴趣出发,个性化地拥抱文本、感受快乐,从而提高了阅读能力的过程。所以,低语阅读应当回归于儿童从个体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外部世界的一次快乐之旅。

周一贯先生指出:什么是体验?《辞海》中得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要让儿童在亲力亲为(包括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去理解和感受新的事物。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是儿童主体的想象、移情、感悟、神思等多种心理活动的碰撞、引发、交融、激活。而以教师的讲问为主线的低语阅读教学,难以改变的认识误区是人们总以为低年级儿童只是少、能力低,教师应该多讲一些,以免“夹生”。正相反,低年级阅读教学“蒙以养正”之“正”,就在于让孩子善于关注自己的生命感受。正因为教师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析和深度开掘,存在着过度教学和着意“艺术表演”的问题,使得儿童参与空间缩小、想象和合作讨论阻断,从而弱化了儿童在阅读理解上的“主权”和阅读能力上的发展。

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做起来着实不易,高年级咱们有“问题导学”这种思维逻辑高密的方式“大政奉还”于学生,低语段教师如何能自觉地把原先的讲问,转化为学生自读体验和现场生成?把展示教案的课堂改为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呢?

本次观摩活动至少为我们展示了以下几种转化策略: 1.表演,在变幻角色中生成体验

很多动作描写,不妨让学生去模仿以下,这不只为了加深情节上的理解,更有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精当的作用。表演的身体力行就必须让学生同时达到这两方面的意义,才是“不为表演而表演”的有语文味的阅读课。在《浅水洼里的小鱼》这一课里,老师组织全班去表演小男孩自浅水洼里捡小鱼扔回大海的动作,让学生站在课桌旁,先研究怎样把孩子救小鱼的行为表演得逼真,让学生画出了课文中的关键词:“走得很慢”、“不停”、“弯下腰”、“捡起”、“用力”、“扔”、“不停地念叨”、“这条在乎”······然后开始表演,一遍又一遍,学生不停地诠释和完善每一个细节,兴趣高涨地慢慢移动,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叨“这条也在乎”。不一会儿,有些小朋友上气不接下气地停下来了,老师便叫大家都停下来,问为什么。小朋友说,很累啊,才停下来的。老师便乘热打铁让大家读课文,加深体会,然后再讨论:“小男孩停下来了吗?”“他不累吗?为什么不停呢?”“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一直没停?”于是,小朋友才跟深地品味出“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鱼扔回大海”、“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和课文末尾省略号蕴含的深意。这样,教师的讲问就完全转化为学生的表演实践,转化为学生从表演实践中对文字表达的品味,转化为真切的体验“很累啊”,转化为对课文中“小男孩为什么不累”的讨论,转化为讨论所需要的深读探究······一句话把“被动读”转变为以体验为基础的“主动读”。

2.补白,在激活想象中撬动体验

选入小学低语教材的课文,极大部分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在描述过程中,往往不刻意把什么都写出来,而是有意留下一些“空筐”、“虚境”,让阅读主体去想象,去“补白”。陆虹老师的《儿童诗两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首诗叫《树真好》:

树真好,白鹭鸶想在树上做个家,大树张开手臂说:好哇!好哇!树真好,小花狗躺在树下乘凉,大树撑着绿伞说:睡吧!睡吧!

树真好,小毛虫卡滋卡滋地咬,大树笑着说:吃吧!吃吧!树真好,长得又高又大,好像大家的妈妈。

非常简单的的一首小诗,陆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张开了双臂,喊出了高兴的“好哇好哇”;安静地趴下,享受了温柔的“睡吧睡吧”;一起“卡滋卡滋”地做了毛毛虫,也一起宽和大方地笑着说“吃吧吃吧”,没有说教、没有肢解,完整地体验,完整得领会了 “树真好”这三个字。这个时候,老师请孩子们想象:大树妈妈还会有哪些孩子?他们会到大树下来做什么?几张简单的音乐绘本插入,学生就争先恐后地描绘了在树下下棋、游戏、纳凉、摘果子、堆雪人······儿童诗天生的诗人,这样的“补白”,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美妙体验。陆老师的课详略得当,在这时才引入第二首小诗《小麻雀立在枝头》:

谁都怕冬天 说冬天冷 小麻雀却说不 在光秃秃的树丫上 朗诵小诗 谁都说冬天难看 孤孤单单没有绿意 小麻雀立在枝头 给寂寞的老树

这首诗没有逐字逐句地品读分析,只留此一白,结合着前面大家对大树母亲般地感情,依然留在这个情景里,自发地填补这句空白,爆发出了各式各样美妙的诗句。我最喜欢的那句是给老树添上一片会动的叶子,看,谁说孩子不是诗人呢?他们的世界,本身就是如诗如画,无需雕琢。这样的阅读体验,远比两个课时一课一诗来得巧妙也美妙地多。

3.质疑,在求异思考中感受体验

还记得去年刚接触问题导学的课堂,有个问题深深地困扰这我“怎样才能让孩子问出我想让他们问的问题呢?”,听到这个问题,老师们都笑了,想来当时也是稚气十足,却也真是发自内心的实在问题,孩子抓不住关键问题瞎提问,课上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怎么能放手,怎么能不着急呢?陈建先老师说等我工作第二年就明白了。现在果然明白了O(∩_∩)O~,却不是因为丰富了教学经验,教会孩子们会问最主要的问题了,而是开始享受听到的各种奇怪的问题了。两天半23节课4个讲座,强度之大,可想而知。来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的特等奖选手,更不乏诗人、编辑、硕士、教授、特级教师,可谓堂堂皆是精品,然两天停下来,仍不免有些头晕目眩坐立难安。突然就理解了往日那些课上乱动的孩子,不能苛责他们不专心,不挪窝地持续高强度的学习吸收,本就是成人也难以坚持的。听到后面,多少有些煎熬一节课40分钟之漫长。可听薛法根先生的课,却完全不一样,他讲《三个儿子》,从头至尾,一气呵成,让人分不出具体的环节、也没有一定要动笔写字或是一年级不必复述的规矩,完全开放,不懂即问,随问随答,随懂随用,可谓教无定法,完全生成。整节课引人入胜,让人一咏三叹,拍案叫绝。不经意间,戛然而止,让人怅然若失,意久难平。去年苏州行,也曾有幸听过孙双金先生的课,慨然而叹大师的课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为何总是能让人不知不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高山仰止之余总能生出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感。少年时爱读武侠,也爱拿武侠世界来衡量一些境界:我等门外之人当属无招之人,打起架上起课来因修炼不够,而胡乱挥舞,不合规矩;名师特级好似武林高手,招式精妙,功法精深,一招一式皆有法可寻,环环相扣;而这些宗师级的教育家,却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颦一笑皆入语,一举一动尽从文,看不清环节,分不得技巧,真是到了用意不用力、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原因无他,他的每一句话,都由课堂生成而来,每一个设计,都有学生反应而得,从而真正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

清朝人唐彪在《读书作文之谱》中说:“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其实“让学生问出我想让他问的问题”,本身就失了“学本课堂”的本心,简单粗暴地提问与引诱他问出我想让他说的话,不都是我问而不是学生问吗?不是他真好奇的东西,不是他最想知道的东西,为了40分钟设计上的好看,而强行忽略、打压掉,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只要是孩子想知道的,何必纠结于是不是重点呢?更何况我们所纠结的重点,也不过是考纲要求罢了。误了他最想知道的时候,下次等到这课再强压给他,反倒没了兴趣。让学生提问,唯有不同的意见方能引发思考与讨论。寻常教师,上课求同,唯有师之大者,不畏求异,勇者无畏,要做好老师,先要勇敢地面对每一次挑战、鼓励每一次课堂的生成,而不是按照既定的路线,照本宣科。

【“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新常态课堂”研讨观摩会·学员短评】推荐阅读:

千企万人05-30

万人评议机关07-09

活动总结(万人跑)08-01

千课万人交流07-04

千课万人汇报09-05

活动总结万人跑09-16

万人签名活动主持词05-23

千课万人听课感想06-06

百场万人活动总结07-11

千课万人学习体会08-02

上一篇:敢想、敢做,不断超越自我下一篇:性格色彩优劣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