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教活动总结

2024-07-25

幼儿园早教活动总结(精选6篇)

幼儿园早教活动总结 篇1

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本学期的四次公益活动都比较顺利,在“跳跳龙”——与你同游的亲子游戏活动中,遵循1—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走、蹲站、跑、跳、跨越、钻爬、平衡、投掷等),分年龄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形式新颖独特的亲子游戏活动深受家长和宝宝们的欢迎。有13—18个月的跨过去、小兔采蘑菇游戏;有19—24个月的赶小猪、小松鼠摘松果游戏;有25—36个月的好玩的轮胎、宝宝打怪兽游戏。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次讲座活动是以发放光盘的形式开展,将光盘发放给前来参加活动的家庭,不但“人在户在”的有,而其他“人在户不在”的也有,即使“人在户在”的宝宝当天没有来参加活动,我们也会与居委会计生干部共同协作以讲座报纸或光盘的形式进行送教上门,家长很满意。也从中看出了他们对讲座类早教活动的肯定和支持。

第二次“卡卡龙”——与你同戏早期公益活动,我们尝试围绕1—3岁婴幼儿“空间智能”领域的各类关键经验(垒高、图形辨认、方位识别、大小长短的比较等),借助不同的游戏形式开展亲子指导活动,推进婴幼儿空间智能的发展。为了使活动更加井井有条,发动了全体空班老师和保健老师共同维持秩序,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地开展;活动前一天预计当天活动的天气情况,做好两手准备;为了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事先与本地段各个居委会早教负责人联系,通过海报的宣传和电话告知的方式通知婴幼儿家庭活动要晨检和洗手,自备好餐巾纸。在充分的准备工作下,这次活动开展地较顺利,一大早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还是络绎不绝,早教指导老师们根据不同月龄宝宝的特点精心设计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独特的亲子游戏活动深受家长和宝宝们的欢迎。有分年龄段的亲子游戏:13—18个月的配对游戏、娃娃吃汤圆游戏;有19—24个月的漂亮的楼房、爬高游戏;有25—36个月的送小鱼回家、猜猜小动物在哪里游戏。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早教活动由于现在参加的人数与日俱增,因此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为了让每一次活动能有序地开展,每次活动后我都努力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组织方式,力求一次比一次好,同时我们的早教活动也深受家长们的欢迎,从家长的反馈中看出发现不管是首次或数次参加我园的早教活动的家长,对我们指导站的活动形式是100%的喜欢。有的家长还表示参加这次活动意义很大,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有助于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为了使我园的早教组教师更进一步提高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的能力,本学期我定期组织了两次园内教师早教教研培训活动,根据预期的目标重点帮助教师解决早教活动中在指导宝宝的同时如何指导家长的方法策略。其中有提高活动方案的制定,也有亲子活动的观摩与学习,并根据早教队伍的实际情况开展一对一的结对活动,针对早教活动中较为薄弱的方面进行结对展示交流。在学期中,又有两名老师加入我们早教组,何文怡和付薇老师,他们有不懂的地方我都耐心的`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指导婴幼儿和家长,使他们进步得更快。

幼儿园早教活动总结 篇2

【关键词】早教;探究;观察

早教活动是目前很多年轻父母非常热衷的幼儿教育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说,在孩子生长的初期,通过教师具体的观察行为,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差异。在早教循序渐进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教育引导,实施必要的探究活动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观察和分析能力,而这一切是建立在教师对于环境把握和整体分析的基础上。

一、探究活动观察思考一

实际案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针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为幼儿制作了红、黄、蓝三种识别卡,幼儿每人配备不同颜色的卡片进入到不同的区域中,根据颜色的不同进入到不同区域,需要借助卡片插入相应的卡槽内,才能实现这一过程。

在持有卡片以及没有卡片的孩子纷纷前往餐厅过程中,因为是否能进入餐厅,彼此之间开始出现争持,最终导致孩子对是否能进入餐厅具有了差异性表现,持有卡片的争先进入餐厅,没有卡片的孩子在思考后,最终选择离开了餐厅。

观察行为,是指仅仅通过观察别人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表现是真实的,由于自身经验、认知水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的内心世界中的活动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幼儿在这里受到的影响是非常真实的,获得的经验在自己的内心中也烙下了深刻的印记。按照游戏规则,进入到目标区域内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从这一角度说,对孩子本身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发生的行为应该在一定的规则内进行,这样的养成习惯会随着渐进的过程而逐渐得到最终确认。在不同条件下,孩子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违反规则,而教师应该以实际行动与合理的标准去约束孩子,逐渐培养幼儿本身学会认识规则,能够选择适当的机会进入到属于自己权利的区域内,奖励与惩罚要分明,从根本上让幼儿明白规则本身的含义,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合理养成。

二、探究活动观察思考二

案例: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玩小板凳就会引起很多孩子共同参与,尤其是孩子们喜欢单脚站立在板凳上。有的小朋友能够非常自如站立在小板凳上,而有的孩子因为胆子小,只是尝试性的用脚搭在板凳上,希望能够借助外力帮助自己站在板凳上。这个时候老师看到站到板凳上的孩子应该去主动鼓励他,向别的孩子宣扬一种勇敢的精神,在这样的鼓励下,孩子还会主动寻找站立在板凳上的技巧,并且会不停地展示,而由于胆小和不愿意参加这样活动的孩子,也会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去尝试站立在板凳上,往往会取得实际的成功。

在这样的过程中,老师不能简单停留在表面上去思考孩子内心活动,而是需要去观察孩子最为敏感的需要,并且让这样的需要及时表现出来,并能在一种共性范围内得到共鸣,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潜力会得到极大的挖掘和发挥,会逐渐关注更为复杂的事物,更加用心去思考和观察,而老师甄别积极的观察表现,可以让孩子在分析和观察能力上有更进一步的表现。因此,培养孩子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就是让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以及他人的思维角度去感知世界,主题探究活动不在于有太多程度的复杂性,而应该以小见大,从不同层面上强调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在教师不断反思过程中,让自我的观察能力与早教需求相适应,与孩子的需求相适应,这也印证了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的教学理论:“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三、思考性结论

早教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活动过程学会参与,在这样的过程中,要学会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让自己成熟的观察事物能力去影响孩子的观察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避免简单化操作是老师应该恪守的准则,要用自己的内心去感知孩子最为敏感的需求,这已经超越了生理需求,还是建立在情感的需求基础上的。并且让这些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得到展现。因此,在探究活動中,教师必须具有设置环境、控制环境、分析环境和反馈环境的能力,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这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早教培养只能成为一纸空谈。

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参与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钰.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行为的观察与分析[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1).

[2]施宝丽.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规则执行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4).

社区幼儿早教活动简报 篇3

9月10日上午,净月高新区净月街道力旺社区迎来了全年八场早教活动的最后一场,由美吉姆早教机构为大家带来“全家总动员”亲子互动活动。

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美吉姆早教中心的老师带领现场的家长和宝贝们开始了早教课。通过亲亲热热宝贝欢迎你环节,让每一个宝贝尽可能的喊出自己的.名字,并尽快融入这个欢乐的气氛中来。在小手小手跳舞游戏中,能够培养宝贝的动作协调能力。接下来做的响铃游戏,有益于培养宝贝们的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游戏过程中,不仅体验了快乐的亲子时光,更给予家长正确科学的育儿方法。

全年八场早教活动,在专家和家长们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了,这已经是力旺社区承接长春市早教公益服务项目的第二个年头,早教活动的开展得到辖区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于亲子互动亲子教育的思考和实践仍然在前行。接下来社区还会以更多的形式开展活动,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平台,努力构建和谐幸福社区。

婴幼儿早教活动方案 篇4

选择一些轻松、欢快、节奏慢的曲子,可以刺激宝宝的听觉神经,宝宝的身心会更健康。常听音乐可以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使其更聪明、更快乐地成长。

游戏步骤:

1、选择欢快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用聊天的方式和宝宝说话;

2、轻握宝宝的两只小手,跟着音乐的节奏,轻晃宝宝的胳膊一起动。

注意事项:

1、听音乐要适量,每天上、下午清醒时各1次,入睡前1次即可;

2、每次时间10-15分钟即可,不宜太久;

3、选择欢快的音乐代替悲伤的音乐。

九、游戏名:小淘气,踢球球

0-1岁是宝宝运动发育敏感期,腿部肌肉、骨骼会得到良好发展,为宝宝日后活动范围扩大奠定良好基础。皮球游戏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锻炼宝宝的腿部力量。

游戏步骤:

1、用结实的线把充气的塑料彩球(或者其他类似的充气玩具)挂在婴儿床上方,使宝宝抬起脚刚刚能碰到;

2、轻轻抓住宝宝的一只小脚丫,抬起来,踢一下彩球,对宝宝说:“小淘气,踢球球,球球撞到脚丫上。”

3、宝宝踢到球后,亲亲宝宝的小脚,鼓励宝宝;

4、左右脚轮流踢,也可以抓住宝宝的两只脚同时踢。

注意事项:

1、球不要太大,颜色要鲜艳,是单色;

2、控制好球的晃动幅度,以免宝宝视线跟不上,影响他的积极性;

3、要多和宝宝进行目光交流,语气要活泼,动作要轻柔。

社区亲子早教活动总结 篇5

讲座从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说起,介绍了传染病的种类及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类型。又用数据阐述近几年我区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数前五位排名。医生针对发病数较高的手足口病、感染性腹泻(诺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做重点讲解,提高婴幼儿家长的相关认知经验。

现场,医生针对“儿童怎样预防传染病”与家长积极互动,并指导家长养成良好习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如勤洗手、科学洗手、文明咳嗽、充足睡眠、增强体质、居家保健康(开窗通风、生熟分开、环境整洁、远离活禽)等。

幼儿园早教活动总结 篇6

一、亲子活动是“教师—婴幼儿—家长”三方互动的教育过程,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师角色定位不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语言误区

误区一:教师语言过于“娃娃腔”或“成人化”

娃娃腔是指一些不规范的小儿口语。如,在活动中教师把汽车、吊车等交通工具说成“嘟嘟,车车开来啦”,把鸡蛋说成“果果”等,此类的指导语容易强化孩子不规范的口语,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需要;另一种情况是教师的语言过于成人化,书面语言较多且缺乏童趣,导致孩子听不懂教师指令。

误区二:教师语言指导不到位

造成亲子教师指导语言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对早期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应答家长提出的各种关于养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如当家长提出问题“什么是前庭觉?”时,教师指指额头的位置说:“前庭觉在这个位置,控制人的平衡感。”而实际上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长在头颅的颞骨岩部内,即人的内耳中,是内耳器官之一,并不是在人的额头部位。

误区三:教师语言指向性不明确

亲子活动的教育对象不仅局限于孩子,更多的是家长,这就对亲子教师的组织语言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让孩子听得懂,

更要让家长从中获得科学指导婴幼儿活动的方法和经验。但在实际活动中,由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导致语言指向性不明确,使得亲子活动貌似“家长开放日”,家长只是旁听,或机械模仿教师的指令,出现包办代替的现象,使亲子活动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在亲子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良好的语言溝通技巧对亲子教师与婴幼儿、家长交流和联络感情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针对亲子教师的语言误区,及时调整教师的自身定位,在实践中寻找有效的对策,使亲子教师充分发挥语言的主导优势,提高亲子活动指导的有效性

对策一:规范化的语言——让孩子会听

亲子园的婴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的语言大部分是通过自然观察和模仿得来的,而教师就是婴幼儿学习的对象,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腔一式甚至某种口头禅,孩子都非常敏感,乐于模仿。因此,亲子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化,发音和吐字要清楚、标准,运用正面示范,尽量避免小儿化口语、成人语言及方言的影响,为婴幼儿和家长创造规范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由于婴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成熟,对成人的语言反应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教师在说话时要放慢语速,引导孩子学会听教师讲话。

对策二:趣味化的语言——让孩子爱听

趣味化的语言能够更具活力,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爱听。如收拾彩虹伞前,教师告诉大家:“我们一起卷花卷”等,这样的话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又新鲜活泼,能让孩子觉得有趣,更乐意学习和模仿;富有韵律、节奏明快的语言也是趣味化的具体体现。在亲子活动中,教师说话的节奏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充分运用声音的强弱,增强表达力,使语言、情绪的表达充满感情,重点突出,从而加深孩子对教师语言的印象,利于孩子的理解,同时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生活、行为、学习习惯也随之形成,还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策三:多样化的语言——让孩子想听

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而身体语言是最好的沟通工具。美国人类学家雷勃威斯特博士研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结论是: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只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一般而言,婴幼儿在表达感情时,特别偏爱身体语言。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除了借助道具用形象的语调来调节孩子的情绪外,还可以运用夸张的表情及肢体语言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帮助他们理解。如要让孩子“闭上嘴巴”时,教师不出声,先在嘴上做个拉拉链的动作,并摇摇头,当孩子的注意力转移过来时,教师才轻声说:“把小嘴的拉链拉上”。这样有声语言与身体语言相结合,比教师单纯的指令更容易让婴幼儿理解。因此,教师不妨多用脸部表情、手势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婴幼儿沟通。

对策四:专业化的语言——让家长受益

教师的语言要有专业性。在亲子园中,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对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给予家长提高婴幼儿发展的个性化建议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知识,对不同年龄段婴幼儿的卫生保健、食物、常见疾病防治等诸多方面有所了解,需要不断学习有关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早期教育、家庭教育、育儿知识等方面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操作技巧。在提升教师早教综合素质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耐心细致地与每一位家长沟通,把正确的教育观念通过专业化的语言,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家长的意识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儿方法,促进家庭育儿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语言要体现指导性。亲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婴幼儿,还要指导家长,要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并为家长树立榜样,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发现闪光点,及时地表扬鼓励。此外,亲子教师在和家长沟通时,不要给人一种凌驾于人的感觉,当发现家长出现一些不适宜的教育行为时,要用家长乐于接受的语言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方燕洁.0-3岁亲子早教活动中教师体态语言的有效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2).

上一篇:召开早会通知范文下一篇:第二章合同法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