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2024-09-12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1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查组(2011年5月8日)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201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4月19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带领由区人大代表、农工委委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全区水利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区政府副区长高秀国陪同调查。调查组实地察看了安居永南村、西北街村、南刘村三村连片水利建设工程和唐口张桥村、喻屯城南张村、喻屯村、张官屯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检查了马场湖、梁南、何桥、兴福集、刘西5处排灌站更新改造及唐口水厂、湖西大堤加固等建设项目;听取了区水务局、财政局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汇报,并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水利设施基本情况

我区属淮河水系南四湖流域,喻屯镇、唐口街道及安居街道南部均属滨湖洼地,连年干旱或渍涝交替发生,是抗旱除涝并重的主要区域。全区现有各类农用泵站326处,其中固定排灌站151处、提水站57处、二级提水站68处、站外站50处,机电井4733眼,主干渠和支渠520余公里。全区耕地面积28.28万亩,其中除涝面积27.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45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96.3%和82.9%。辖区内共有梁济运河、洸府河、洙赵新河、新万福河4条大中河道和洙水河、老赵王河、龙拱河、蔡河、老运河、小王河、北大溜河7条小型防洪河道及南四湖湖西大堤,河道总长度153.11公里,堤防总长度245.05公里,有洙赵新河、龙拱河2座大型涵闸。

二、全区水利工作基本情况

近几年,区政府及水务、财政部门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规划建设水利项目,全区水利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农业生产、防洪防涝和饮水安全水等提供有力保障。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区政府及区水务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农田水利专项工程进展较快。今年1-3月份,全区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166项,疏挖沟渠112条143.02公里,新建机电井54眼,累计投资207.92万元,改善灌溉面积2.72万亩。区划调整以来,全区共申请省级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6项,总投资457.94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补助资金231万元。

(二)排灌站更新改造基本完成。2009、2010年区政府连续两年把排灌站更新改造项目列为全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共更新改造排灌站和提水站73处,更换水泵130台、电动机59台、变压器30台、控制盘柜115台,新建维修机房3225平方米,累计投资1040万元,排灌应急能力大幅提高。我区去年遭遇“6.30”特大暴雨,喻屯、唐口两镇农田严重积水,排灌站只用四、五天便排除积水,确保了水稻等农作物正常生长。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初见成效。2005-2009年我区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投资1891.32万元,解决了142个村17.45万人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2009年我区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争取中央和省补助资金490万元,新建高标准集中连片供水的唐口杜屯水厂,有7个行政村1.0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四)全面完成湖西大堤加固和南水北调工程。去年我区首次承担的国家级南水北调梁济运河段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了湖内疏浚工程地上附着物清除、湖西大堤加固工程迁占移民等两项工程,省、市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和赞扬。两项工程项目共完成永久征地542亩,临时占地2957亩,采伐各类树木13万余株,拆除房屋683间1.3万平方米,总投资1.57亿元。

(五)农民筹资兴修水利初见成效。为改善涝洼地势和水利沟渠堵塞问题,唐口张桥村、喻屯城南张村、张官屯村等村“两委”实行“一事一议”制度,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从每户村民集资兴建水利沟渠设施,农田排灌能力得到很大改善,成为我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的投资模式。

三、水利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全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问题:

(一)排灌设施年久失修,沟渠不畅。我区现有泵站、沟渠等排灌设施绝大部分是六、七年代兴建的,近几年虽然对排灌站进行了更新改造,但提水站、站外站等排灌设施仍硬伤较重,处于超期服役、带病运转的状况,干支斗沟渠失修老化、淤积严重,加之填沟破路种地破坏沟渠,甚至主干渠堆满建筑或生活垃圾,极易发生渍涝。

(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我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投资严重不足。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出台一些财政补助政策,大多投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项目少、补助资金少,争取项目比较困难,同时,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都有明确要求。这对目前我区财政困难状况来说,预算压力很大,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三)农民缺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取消“两工”以后,农民出工投劳没有了强制性约束,“一事一议”往往议而不决,农民投入大幅下降,农民投资投劳难以实施。

(四)工程管护亟待加强。大多数排灌站系跨村组收益泵站,排灌站及沟、路、渠主要依靠村集体粗放式管理,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设备设施老化快、寿命短。水利设施人为破坏严重,设备经常被盗被抢,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平路取土、填沟种地、倒弃杂物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沟渠堵塞、排灌不畅,工程在设计年限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四、对水利建设的建议意见(一)抓紧研究建立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一是建立区级地方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要认真贯彻中央[2011]1号文件精神,落实中央、省市相关规定,每年从区级地方财政新增部分、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列支财政预算,用于水利重点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收取的各项水利规费全部用于水利建设和管理。二是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补助资金政策。要充分发挥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吃透上级政策,加强沟通协调,积极提报水利重点项目,争取上级的政策支持。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民水利投入机制。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推行“一事一议”、“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四是广泛吸引信贷资金投入。要抓住政策性银行优先支持水利建设的机遇,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联系,争取金融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信贷投入。

(二)修订完善水利建设规划。水利建设是百年大计,搞好规划至关重要。要在现有基础条件和财政状况的前提下,对已有的水利建设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对硬伤较重、欠账较大的水利项目,要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事先规划,尽快实施;对其他水利项目,要本着“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分步实施,抓好落实。在制定规划中,要注意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合村并点对水利建设带来的影响,避免重复建设。二是重视水生态环境问题,如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源配置、河道治理、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促进水生态环境的优化,这具有社会效益的意义。

(三)重点解决好水利建管问题。针对目前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管理主体不明的突出问题,要认真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区区情,广泛征求镇村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以研究解决。对已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要对政府、集体、受益农户明确具体的责任和权利。要积极推行“一事一议”制度,建立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的农田水利建设建管机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四)加强水利队伍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区政府要重视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把解决水利技术人员弱化和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加快人才引进,完善水利服务体系,为我区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经委(2012年5月)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为落实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我委于4月份对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中,我委召开了由市水务局、农委、农开局、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等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又委托各县(区)人大对各自县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着力发展“安全、民生、环境、资源”四大水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方筹措资金,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积极规划建设水利项目,加快重点水务工程建设步伐,群策群力,为农业生产、防洪防涝和饮水安全水等提供有力保障,水务事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开展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和西南岗水源等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22.6亿元,完成土方2.6亿方,改造中低产田54万亩,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6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3万亩,农田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1、科学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我市先后完成了《宿迁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古黄河及西民便河截污规划》等市域水利专业规划编制;开展了新一轮农村河道疏浚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以及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宿城区、宿豫区已完成农村水利现代化的规划编制工作。项目规划、课题调研等大量工作有效开展。为项目储配和争取,统筹推进水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针对“9.7”特大暴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完成灾后水利治理规划方案编审,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这些规划不仅与全市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供水规划、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相衔接,而且涵盖了农村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加强重点水务工程建设。

重点实施了柴塘、皂河、来龙、运南(宿城区)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柴塘、皂河、运南(宿城区)大型灌区高效节水和水源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整治农村环境、水系沟通、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小水库除险加固、滞洪区建设等工程,顺利通过省级2003-2010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规划任务整体验收,水务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显著提高。把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与拆坝建桥、植树绿化、垃圾处理、土地复垦等结合起来,既沟通了水系,改善了水质,又提升了引排功能,改善了村庄环境,取得了“疏浚一条河塘,盘活一方水系,复垦一片土地,增加一片林地,整治一村环境”的综合效益。

3、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思路,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配套建设。“十一五”期间,修筑防渗渠道1012km,完成中沟以上配套建筑物4669座,改造中低产田54万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213万亩,扭转了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功能衰减的被动局面,使全市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2012年,要实施5个县(区)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以及沭阳县和宿城区的2个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39亿元。

4、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政府主导,城乡一体,因地制宜,市场运作”的规划原则和建设思路,“十一五”期间,解决了137.6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2012年,主要通过新建和改造水厂,铺设输配水管网,供水到户,计划投资1.73亿元,解决35.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沭阳县部分工程已开工建设,其余县(区)工程等待省水利厅和发改委审批,已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9%。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大大加快了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步伐,受到广大农村居民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二、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农田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15年初步建成现代化水利综合保障体系,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1、基层单位水利专业技术力量急需增强。

从防汛防旱、工程管理、规划设计、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看,现有水利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中级以上水利专业人才更少。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逐年增多,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现有人才很难在各个工程项目之间均衡调配。乡镇水利站技术力量薄弱,普遍学历偏低,水利技术人员更为缺乏,加上没有在职人员的再教育经费和渠道,水利站职工的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到乡镇管理的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水利设施效益的发挥。

2、资金筹措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近年来,各级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通过多种形式拓宽投资渠道,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但由于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加之新建更新改造任务十分繁重,所需资金投入仍然巨大,特别是取消两工之后,群众投资投劳大幅下降,现在的投入离建设需求还有很大缺口。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出台一些财政补助政策,大多投向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对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项目少,多年来基本是维持基数。同时,大多数项目对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有明确要求,这对我市财政来讲,预算压力很大,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

3、工程后期管护亟待加强。

重“建”轻“管”的一直是传统农村水利管理工作的顽疾。很多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经费无渠道。很多项目峻工后移交给村集体粗放式管理,村社没有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工程管护费用,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不及时,导致工程无人管护,毁损严重,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程在设计年限内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建设效益。

三、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建议

1、制定完善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应制定、完善好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在规划中,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综合开发。首先解决制约当地生产发展而自身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充分尊重民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论证,筛选最佳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因规划设计方案不科学而造成项目重复、盲目建设,造成资金浪费。当前由省里牵头对全省境内古黄河综合治理、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调研,之后可能有实施方案,我市应加快推进境内水利配套工程前期工作,争取把我市古黄河水利建设列入省重点开发项目。

2、加大资金投入。

农村水利以公益性、基础性工程为主,要多渠道筹集农村水利建设资金。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各级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同时,按照“公益性工程政府保障、经营性工程推向市场,准公益性工程民办公助”的改革思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鼓励组建水利融资平台,规范受益群众投资投劳,基本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农村水利投入新机制。在加强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多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充分发挥工程整体效益。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投入,形成多元投入、保障有力的建设格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严格建设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打造精品工程,既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进度,保障计划顺利落实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高质量、出精品、创一流”的要求,强化管理措施,全力打造样板工程、精品工程。要对项目实施质量检测,保证工程安全、资金安全、质量安全、干部安全。要督促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等单位积极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共同构建质量保证机制,真正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为农民群众放心满意的优质工程。

4、强化建后管护。

从某种程度上讲,管护比建设更重要,管护工作赶不上去,水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大大打折扣。要把工程长效管护摆在重要位置,研究制定可行的工程管护标准,定期组织监督考核,促进管护责任落实,推动水利建设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举”转变。要加强农田水利管护制度的改革研究,积极采取符合当前实际的改革措施,落实责任主体,县乡河道管护以县乡管理为主,村庄河塘管护实行属地负责,纳入村民自治范畴。县区政府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护经费。要强化监管,定期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进行巡查。同时,要创办水利合作社,制定推进农田水利合作组织建设的方案,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带动的方式统筹推进水利合作组织建设,保障工程建的好,用得起,长受益。

做活水利 造福百姓——关于全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近日市政府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工作,坚持把水利工程建设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作用,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节水滴灌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相继实施,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村饮水安全成效显著。累计完成投资15159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63处,惠及全市30个乡镇、230个行政村、735个村民组、53633户、17882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

(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完成投资26.8亿元,建设提水站15处,方塘64座,塘坝18座,灌溉机电井2868眼,配套井房2932座,输水管路2560千米,自流引潜灌区36处,渠道防渗19.3千米,渠道建筑物364座,变压器8970千瓦,架设高压线727.85千米、低压线2421.12千米,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8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30.75万亩,分别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1%和26%,为全市农业丰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安全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全市现有水库1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

(一)型水库7座,小

(二)型水库6座,已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型水库1座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12座,可恢复调洪库容0.4亿立方米,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18万亩,消除了水库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隐患。

(四)工程管护实现突破。积极探索建立农村饮水工程、水库工程等长效管理体制,推行有偿用水机制,通过承包、租赁等方式,1439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机电井1382眼,方塘54座,塘坝3座)承包给个人经营管理,较好保证了水利工程长久的发挥效益。

二、存在问题

全市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重建轻管问题突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由上级财政投入,且专款专用,地方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收取的灌溉水费等资金又相对不足,农村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加之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缺乏完整、规范的制度,致使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等责任主体责任不明确,责任感不强,管理混乱,重建轻管的问题十分突出,群众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人翁意识淡薄,管理和维修没能及时跟上,造成水利工程老化毁损较为严重。有的村组由于管理不善,致使有些水利工程设施刚建好就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设备被盗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其应有效益,目前全市水利设施有五分之一不能正常使用。

(二)部分水利工程布局不尽合理。我市水利工程建设参与的部门很多,包括水务、发改、农经、畜牧等等,所涉及的项目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饮水解困工程、小流域治理等,由于这些项目分属不同部门,出现了“多龙治水”的局面,致使部分水利工程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如,个别村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项目区老百姓依然饮用自家井水,致使水利设施闲置,群众反响强烈。

(三)基层水利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乡镇机构改革后,许多非专业人员到乡镇水利站工作,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到龄退休,自然减员造成专业技术人员未能得到及时补充,加之乡镇政府对乡镇干部工作调整比较频繁,致使基层水利站普遍存在水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有的乡镇水利站甚至连懂水利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没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管理使用。

三、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利建设与管理,提高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保障能力,是当前全市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全市水利建设与管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加强对乡镇水利发展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的指导。市水务局要根据各乡镇“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水利设施现状,帮助乡镇修改完善区域水利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合理、有序,避免因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要因地制宜,对于目前有饮水条件的地方,饮水工程建设要向后推迟,即使已列入计划的,也要在搞好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要或暂时停建,或待群众有要求时再进行建设。同时要把水资源的统筹利用提上工作日程,解决好在水利设施建设上各自为政的问题,把“统筹利用水资源、合理安排工程、科学用水”作为工作方针,从全市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资源非常紧缺的实际出发,减少取水尤其是地下取水工程建设。在工程建设上,应由水务部门统一做出规划,为实现上述任务与目标提供可靠保证。

(二)政府主导,加大投入。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和“落实好公益性、非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费用”的规定,建议市乡两级财政建立水利设施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投入,切实加强对已建、在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维修工作,特别是对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的乡镇,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水管体制改革精神,尽快完成改革工作,理顺管理体制,确保水利设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三)建章立制,加强管护。水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落实水利建设管理责任制,盘活水利基础设施存量,保障水利设施良性运行,确保水利工程效益最大化。要在采取谁受益、谁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尝试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鼓励和引导农民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引导群众增强共管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水利设施的管护工作中来,形成农民自愿组织,互相合作,承担直接受益的水利工程管理和维护责任,改变我市目前水利工程管护缺位的问题。要针对水利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起市乡两级与用水群众共同负责的管护机制,完善落实好整治维修和养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2

1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经营现状

广义的农村水利是指为增强抗御干旱洪涝、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服务的水利设施。狭义的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水源、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等,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其直接经济效益来自灌溉水费, 间接经济效益主要是农作物的增产增收、解放劳动力增加的打工收入等。

1980年前,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财政资金补助各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1980年将约20亿元专项 资金下放 地方。 这一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财政补助资金所占比例较小,主要是依靠农村集体组织农民投工投劳修建。2001年中央财政开始对各地小 型农村水 利公益设 施建设进 行少量补 助, 2005年正式设立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到2014年该专项资金规模达到210亿元,加上中央统筹的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65亿元,专项资金规模有了大幅度增长,地方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也相应增长, 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财政补助比例达到90%。同时, 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中均有一定资金用于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上主要依靠灌溉水费,由于执行水价仅占成本的约30%、水费实收 率约60%, 灌排工程运行艰难。自2011起,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部分用于工程维护费用补助,部分地区通过补贴电价、财政专项补助、骨干工程水费财政转移支付、落实灌区与泵站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费用财政补助等方式,促进农田水利工程正常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农业比较效益低,家庭经营性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约40%,种植业收入占比不大;农民收入不高,水商品意识尚待培养,从心理和经济上对水费的承受能力不强;尚未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计量设施缺乏,农业水价不及运行成本,工程普遍运行管护困难,严重影响工程可持续运行和更好为农业农村服务,也影响到各类社会主体投入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2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的类型分析

2012年出台了《水利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实施细则》,各地也探索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近年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中都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作为项目申报和工程建设的主体。从近年来各地的情况看,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有以下情形。

(1)主动投入。一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看中新发展灌溉面积上新增的农业收入,主要来自灌溉面积扩大和种植结构调整,主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发展节水灌溉。如阿克苏市农民李国平的金田家庭农场,1996年,李国平中标并与乡政府签订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约693hm2的戈壁开荒,50年的承包期。到2014年,昔日戈壁变成了万亩良田,灌溉设施、防护林、土壤改良等投入超过6万元/hm2,渠道和膜下滴灌等农田水利工程是主要投入, 基本是其个人积累和依靠银行贷款滚动投入。2006年始,李国平将土地发包给附近的208户农户耕种,户均经营规模3.33 hm2,最大的6.67hm2。李国平也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社,兴办了轧花厂,为农户提供播种、灌水施肥、机收、收购服务,水费525元/hm2,不足实际灌溉运行成本,也未计提灌溉工程折旧。李国平大约净收5 250~6 000元/hm2,承包户的收益也在1.2~1.5万元/hm2。来自棉花的种植、加工收入和发包收入让李国平的农田水利投入逐步得到回报。

(2)被引导投入。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农田水利各类项目区,多数地区农民以投劳或投资折劳参与为主。近年来,部分地区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有效方式,有效调动项目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积极投入。新疆发展棉花、 加工番茄膜下滴灌,自首部至田间投资约1.8万元/hm2(含电力配套),省级以上财政补助约0.9万元/hm2,受益主体负担约0.9万元/hm2,由于节水增收效益明显,且节约的部分 水量可以新增灌溉面积,所以工程受益主体积极性较高。安徽定远县通过补助工程投资的1/2~2/3,鼓励农民扩挖塘坝、进行沟塘库泵站等连通,提高灌溉能力。农民王胜球申请财政补助11.5万元,自己投资8万元,将承包经营的原来仅有4万m3的塘坝扩容到9.6万m3,不但保证了原来受益户的灌溉权益,而且增加灌溉面积5.33hm2,增加年养鱼收入9万元。

(3)生产经营性投入。主要指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节水灌溉设备的更新等。新疆、甘肃和东北节水增粮项目区实施的滴灌,每年需要更换田间毛管,投资约1 200元/hm2。塘坝、渠道等灌溉设施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日常维护,都需要由受益主体将维护费用上交给工程管理主体进行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骨干工程主要由水管单位负责管理,小型工程主要由村集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一些实行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机井、塘坝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者,为保证工程在使用期内正常发挥作用,农民投入的主要形式是上交水费或工程维护费。陕西富平县流曲镇丈八村农民用水者协会, 灌溉农田面积266.67hm2,涉及5个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530户农户,协会按照0.028元/m3的标准收 取水费维 持工程运 行。但是,根据测算,要实现把工程维护好和协会正常运行,协会管理的工程水价要提高到0.108元/m3。

(4)捐助投入。广大农村还延续着过去士绅、乡贤带头兴办农村公益事业的习惯,在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本村在外工作、经商人员及在本村、本组有影响人士等带头捐资、捐物。同时,也有政府组织动员号召单位、个人为农田水利建设捐资捐物。2013年湖南宁乡县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老粮仓镇双舞村党支书记李喜文动员家族企业捐资近12万元,菁华铺村李小平先行垫付建设资金10万元,龙田镇企业老板李健康投入10万元,带头受益农户积极投劳投资改善农田灌溉条件。2012年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全省整治20余万口当家塘堰,实际投入资金81.75亿元,其中各级工作组帮扶资金6.24亿元,占7.63%;企业和社会捐资18.8亿元,占23%。

3几点认识与思考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未来一定时期,是大兴农田水利的重要时期,需要大幅度增加投入和强化管理,逐步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在投入机制上,既要看到在粮食等大田作物的灌溉设施投入上越来越依赖财政投入,也要看到在一些经济作物规模化种植区、小型水源工 程建设上,受益农户、农民用水 合作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因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 思想,不断加大 财政投入 力度,创新机制,鼓励和吸引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农田水利,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水利基础。

(1)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县级人民政府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履行好组织、规划、标准、监管等职责。要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发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资金等引导作用,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等涉水资金的整合,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财政适当补助政策,增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投入。 完善项目管理办法,加大力度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有效实现途径,优先把符合条件的农户、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项目申报的主体,自主建设,自行管理,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交由其持有,充分调动其投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

(2)多渠道吸引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在加大财政项目带动的同时,完善价格、税收、金融等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加大投入。 以建立科学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明晰农业初始水权、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机制和统筹节水灌溉工程与用水计量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骨干工程水价与田间工程水价合并的终端水价制度,合理分担农业灌溉成本,实行灌溉用水定额内优惠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建立农业节约水量的有偿转让或政府回购机制,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主动投入包括节水灌溉工程在内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借鉴国际经验,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对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发放低息、长期贷款。完善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业 经营主体 购买先进 适用的节 水灌溉设 备,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建议措施

1.农村水利工程的现状

洪泽县地处淮河中下游结合部,西临洪泽湖,东挽白马湖,南濒淮河入江水道,北倚苏北灌溉总渠,四面环水,境内河网密布,水域宽阔,总面积139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98平方公里,水域及滩地面积796平方公里。据统计,全县现有灌溉渠道1986条,排涝河道2165条,农村小型机电灌溉(含灌排结合)固定站447处,排涝泵站272处,圩口涵闸58座,各类灌排渠系配套建筑物8557座。

据调查分析,全县不同类别的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现状各不相同,分别如下:

1.1河道管理方面

目前洪泽县已将骨干和重点农村河道纳入到河道长效管护范围,各有关镇和管护员签订了管护协议,负责清理管理范围内河道及村庄河塘各类垃圾、杂草及漂浮物,做到垃圾、杂物的日产日清,确保水环境整洁。同时也先后制订出台《洪泽县农村重点河道与村庄河塘管护保洁实施方案》、《洪泽县农村重点河道保洁考核细则》等,组建河道管护保洁办公室,对河道进行督查管理。但依然有部分农村河道处于无人管护或管理不力的状态。

1.2小型泵站管理方面

部分镇如岔河镇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落实也到位,能够做到泵站管理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负责、统一使用、定期维修养护,泵站能够长期稳定运行,能够解决排水、灌溉等问题,发挥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泵站成功管理的典型。但是多数镇却存在人员、资金、制度等多方面的管理困难。

1.3其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方面

由于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维修养护经费无处落实,群众集体意识淡薄等诸多原因,全县范围普遍存在无人管护、管护不力的现象,导致工程老化失修、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发挥长期效益。

2.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群众思想意识淡薄,工程管理难度加大

由于当前农民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用水上存在只顾用水、不顾管水,在圩堤上乱垦乱种、行洪河道上设置围网等现象屡禁不止,甚至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使原有灌排水系支离破碎。另外,小型水利设施等集体财产无专人管理,少数农民只为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人为破坏小型水利设施的现象屡见不鲜。只要有泵站的地方,或多或少被盗过电机、电线、变压器等。这些都给工程管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2.2管理机制不健全,行政推动偏弱

农村水利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重建轻管”,一直没有一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机制,导致对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不力,造成工程老化失修、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切合实际且行之有效工程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2.3养护维修资金缺乏,人员经费无从落实

资金短缺一直是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利工程的投入主要是在建设过程,管理维护的投入却微乎其微,虽然提出“谁受益,谁负担”,但是由于农民参与集体财产的养护和维修意识淡薄、积极性不高,县镇财力薄弱,导致小型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

2.4工程产权不明确,确权划界不到位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产权归属不明,工程周边四界不清,工程用地权属没有明确,尤其对跨镇的水利工程,管理关系没有理顺,没有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导致各镇和村在行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职权时,权责不清,无章可循,提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经费就相互推诿,造成管理上一定的难度。

3.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建议

3.1出台政策,行政推动

坚持行政推动是农村水利工程长效管理的首要条件,因此须从行政推动、建立制度、界定职责、落实资金、考核巡查等方面着手,通过政府推动下“资金统筹、队伍统管、措施统一”等制度的逐项建设,实行管理制度长效化,从而推动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长效化。实践中可初选典型镇作为试点,以点带面、以点促面,逐步伸延至全县各镇,达到所有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全覆盖。

3.2提高素质,全民参与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切实加强农民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同时,采用“一事一议”的方法,筹集一定的运行维护资金,以增强村民的成本意识。还可从各镇村实际出发,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的行为,使维护和合理使用水利工程设施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3建立机构,明确责任

成立专职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日常工作有部署,推动工作有力度,整体工作有成效,切实把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推向正常的运行轨道。试点镇成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专门组织机构,形成“管理员对村组负责,村组对村委会负责、村委会对镇负责、镇统筹管理”的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一级的有效管理组织网络。

3.4加大投入,多方筹资

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化筹集资金的投入机制。首先县级财政积极配套,提供配套启动经费;其次采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筹劳筹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三是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通过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增加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注入。同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资金专户,工程经费专款专用。

3.5建立机制,强化考核

首先,因地制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行“管理一体化、考核制度化、宣传经常化、装备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模式,对于工程管护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着装、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工程管理员招聘标准、管护人员岗位职度,工程管理考核办法、管理考核奖惩评分细则以及建立档案台帐资料制度等。主管部门认真督查、加强考核、严格奖惩,切实提高基层农村水利工作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语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4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党和国家将水利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为全面了解本镇水利设施建设情况,本人走访了本镇有关村组,对全镇农村水利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我镇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龚家坪镇位于祁阳县西北部,面积76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有稻田面积3.1万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属丘陵地区,处于远近闻名的“衡邵干旱走廊”地带,降雨量偏低,全镇无大型水利设施,无河流经过,仅有祁水河上游的一条小堰(古木堰)穿镇而过,全镇水利设施目前有小

(一)型水库2座(四角丘、渗塘水库),小

(二)水库2座(黄泥塘、大山塘水库),龙江桥灌区、四角丘灌区、渗塘水库主渠道共有55公里,功率在20千瓦以上的固定机电排3处,全镇共有山塘3800口,骨干山塘(蓄水5—10万方)112口。

近年来,由于上级的大力支持,我镇中型水利设施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龙江桥水库已完成大坝除险加固工程,水库主干渠将于今明两年进行三面防渗,四角丘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正在进行中,112口骨干山塘已基本进行了挑深、加固,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用水,已建成引水工程4处(杉木塘村二处、窑头铺完小、福星桥村各一处),在建引水工程2处(镇自来水厂、大坪铺水厂),可帮助解决近12000人的饮水困难问题,然而,近

几年来全镇其他水利设施未能得到有效地维修和治理,防洪蓄水灌溉能力大大降低,大部分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状态,目前水仍然是龚家坪镇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种植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全镇95%以上的山平塘、河堰、渠道淤塞,比原来变小了、变浅了、变没了。本镇九曲河村有大小山平塘60口,近十年来就没有挖过塘泥。在该村调查时,一农户手指附近一口约有3亩水面的山平塘说:“这口塘过去蓄水超过6米,塘底的塘泥1至2年挑一次,天老爷那怕两个月不下雨,也能保证塘下面近30亩稻田的灌溉,由于多年没有挑塘泥,现在塘泥有1米多深,蓄水最多不到3米,要是天旱,塘下面的稻田就没水灌溉。”据调查推算,目前、全镇骨干塘、山塘蓄水能力比十年前普遍降低60%,许多地方降低70%至90%。

2、自然毁损程度高。本镇山塘堰坝基本上是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修建的,受风蚀,水蚀、穴蚁的侵害以及人为的毁损严重,崩垮、渗漏现象时有发生,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修复而被荒废,特别是唯一的一条小堰(古木堰)也破旧不堪,堰坝、沟渠全部毁坏,堰闸、堰桥已全部倒塌,灌溉、卸洪、群众饮水功能都已不能发挥,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古木堰村一位农户告诉我们:“在以前,每到秋冬两季,政府组织大修水利,男女老小全上阵,加固塘埂堰坝、挑塘泥热火朝天,现在不一样了,塘埂堰坝垮了没人修,塘泥满了没人挑。”

3、渠道引水灌溉严重受阻。渠道担负农田引水灌溉功能,当前所有水库的支渠、陡渠、毛渠崩垮损毁严重,灌溉排水功能基本丧失。四角丘水库的一条5余公里的水渠,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流经五个村的40多个村民小组,当地村民反映,这条水渠建成后发挥了很大的拦洪引水灌溉作

用,天旱时,它把四角丘水库里的水送到农田,下大暴雨,它拦截山洪把水引向山塘,有了这条水渠,五个村1300多亩农田旱涝保收。然而,近10多年来,这条水渠无人管理和维修,天旱不能引水灌溉,下雨不能拦洪蓄水,基本上废失了。据调查,本镇像这样不能引水灌溉的水渠约占70%以上,大都处于废失状况。

二、我镇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分析

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我镇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主要有:

1、农田水利工程先天不足。我镇大部分水利工程均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资金等诸多因素制约,建设标准普遍偏低,质量不高,配套不全,大部分渠道为土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灌溉水平远远达不到旱涝保收的要求,一半以上的耕地仍“靠天吃饭”,干旱缺水仍然严重制约着我镇的农业生产。

2、管理体制不清晰。以前,水利设施都是集体建、集体管,而且是重建设,轻管理,建管脱节,在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设施依然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模式,农民种的是“责任田”,用的却是“大锅水”,利益不直接,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是简单维修,致使损坏老化现象突出,效益衰减,守着工程却浇不上地、用不上水。

3、投入不足是制约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瓶颈”。当前,水利设施按照分级管理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群众和当地政府是主要受益者和投入主体。由于目前我镇政府是吃饭财政,保运转尚且困难,再拿出大量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更是捉襟见肘了;群众由于只是工程的受益者,而不是管理者,投资投劳顾虑重重,直接造成了现有水利工程维修加固跟不上,新建工程速度慢、规模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和农

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降雨量减少,持续干旱,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大,群众吃水浇地没有保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更加突出。

三、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策与措施。

综合分析现有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确保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加强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每年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与绩效考核挂钩,县委、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县水利部门负责抓落实,层层建立责任制,把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同时,建立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逐步建立起以镇村集体和合作组织为基础,积极支持农民自办、联办服务组织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

2、多渠道筹集资金,调动群众积极性。镇党委、政府要积极主动,抢抓机遇,跑市进厅,争取本镇的水利设施建设项目能得到上级的资金支持,县水利部门也应加大对各镇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的投入,同时,应设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农户投资投劳开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奖励补助,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此外,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激发群众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广泛鼓励、吸

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农村小型水利事业发展投资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管员队伍,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管员队伍,要从根本上提高其待遇,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农村水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组织发展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5

12月1日—7日,自治区政府督查室会同党委督查室、发展改革委,组成7个督查组,深入5个地级市、XX基地和相关区直部门,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踏勘、座谈交流等方式,对2021年全区第一批、第二批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十大工程项目”推进情况、2021年招商引资情况开展集中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项目建设总体态势良好,为开局“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12月底,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5.15亿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同期加快14.1个百分点;其中,两批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133个,开工率95.6%,完成投资346.9亿元,投资完成率27.9%;90个重点项目开工率92%,投资完成率31.5%。

(一)抓项目的意识逐步提高。

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项目、促投资工作,坚持高位推动、持续推进、狠抓落实,全区上下项目建设大干快上氛围日益浓厚。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对标对表全年目标任务,抓紧抓早安排部署,层层落实主体责任,扎实推动谋项目、扩投资、推进度、抓落实。发展改革委积极履行牵头抓总职责,组织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年”行动,部署“五晒五比五拼”专项活动,全力推动项目建设。交通运输厅实行厅级领导分片包抓推进项目建设,固原市压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抓项目责任,XX市出台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县区和部门主体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

(二)项目推进措施不断优化。

各地各部门按照“时间过半、任务超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确保完成任务”工作部署,算清时间账,明确任务量,落实责任人,压茬推进项目建设。完善推进机制。落实“四个一”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部门主管、市县主抓、企业主干”联动机制。住房城乡建设厅建立按月评估调度、重大问题随时研究工作机制,XX市完善重大项目三级包抓、专班推进、定期调度工作机制,中卫市建立会商制度精准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堵点难点问题。优化推进措施。XX市“清单式”管理抓开工、保进度、促投产,一周一检查、半月一盘点、一月一公示。XX市安排专项资金对项目推进较快的县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考核奖励,一季度兑现奖励资金123万元。XX基地紧盯节点抓进度,定期调度项目进展,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同比增长90%。

(三)项目要素保障持续跟进。

各地各部门聚焦用地供给、征地拆迁、工地服务、资金保障等环节,加强协调服务,及时解决问题,保障项目有序推进、达产达效。部门主动服务。自治区出台支持九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若干财政措施,设立2亿元奖励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发展改革委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4.5亿元,同比增长101%,安排预算内统筹资金9.5亿元。自然资源厅编制《自治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台账,实施销号式管理,已批准用地项目62个,通过用地预审项目27个,有力保障了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线上审批,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地方积极保障。XX市出台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政策措施,明确22个方面86条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中卫市积极解决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光明乳业万头奶牛养殖场等项目土地平整及供水供电等问题。XX基地协调解决宝丰50万吨煤制烯烃、晓星氨纶等多个重点项目土地问题,新增供地6235亩。

(四)项目谋划招引有序开展。

各地各部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权”改革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力度。开展项目谋划。水利厅围绕黄河大保护大治理,谋划重大水利项目7大类48项。交通运输厅围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下半年计划开工储备项目8个,总投资85亿元。农业农村厅抢抓宁夏列入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重大机遇,正在谋划储备一批农业重大产业化项目。XX市谋划扩大有效投资强后劲新项目401个。扩大招商引资。商务厅组织开展“高质高效招商引资”行动,截至5月底,全区实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886个。XX市组织开展全民招商月活动,集中签约29个,总投资70亿元,其中“九大产业”项目占比达到80%以上。XX市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管家服务,成立工作专班对接项目落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7个。XX基地围绕清洁能源、新型材料等产业,新引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17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2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五)“十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

省级包抓领导组织相关牵头部门和有关地方成立工作专班、制定任务书、细化时序表,主动对接国家部委,积极协调有关省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其中,银昆高速宁夏段、“三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加快推进。XX河东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青铜峡抽水蓄能电站、宁夏至华中特高压直流输电及配套新能源项目、黄河宁夏段治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XX至太原高铁、XX市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加紧推进。

二、工作建议

(一)加快建设抓进度。

各地各部门要紧盯“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任务,抓紧抓实第一批、第二批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投资目标。要千方百计加快推进“十大工程项目”,切实发挥大型骨干项目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落实“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逐一明确项目建设路线图、施工图、作战图,紧盯节点抓进度,做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推动能立项的尽早落地、已确定的抓紧开工、已开工的加快进度、已建成的快速验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各地各部门要对前两批集中开工项目逐一排查、跟踪督办,确保真实开工、及时入统,实事求是反映项目开工情况和投资完成进度。

(二)统筹协调优保障。

加大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细化征地拆迁补偿具体标准,扎实做好报批、征用、拆迁等工作。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领域建设。对国家审批项目,各级各部门要领导带头、专题汇报、全力协调,力争早日获批建设。完善并落实跨省项目对接机制,加大与相关省区协调沟通力度,争取跨省区重大项目早日落地实施。

(三)招商引资扩投资。

要强化招商引资政策顶层设计,规范各地招商引资行为,优化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加大考核奖励力度,树立“大招商大奖励、小招商小奖励”的鲜明导向。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确定专项、明确专人、设立专班,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招商、生态化招商。实行重大工程项目“一对一、点对点”招商,聚焦引进大项目、强企业,着力引进一批产业链延伸项目、补短板增优势项目、带动型规模型项目,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性、实效性。集中力量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供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快、推进快、建设快。

(四)谋划储备增后劲。

聚焦高质量发展,围绕“两新一重”,谋划实施一批投资体量大、辐射带动效应强、亩均产出效益好的重大项目;聚焦转型发展,围绕“九大重点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谋划实施一批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的重大项目;聚焦绿色发展,围绕先行区建设、落实“四权”改革重点任务,谋划实施一批生态建设、环境整治、土地修复重大项目。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6

中共东安县委党校 唐凌辉

农村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针对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中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6月份,笔者与数名中青班学员深入水岭乡15个村及各个水利设施现场,采取听汇报、座谈和实地察看等调研方式,重点围绕水岭乡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现将调查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岭乡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情况

水岭乡目前拥有各类水利工程167处。其中,中型河坝1座(紫江河坝),水轮泵1处;小

(二)型水库2座(东源水库、超美水库),骨干山塘147口,河坝16处,总蓄、引水量达到162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9190亩,占农业灌溉总需水量的72%,乡水管站管理人员1名。这些水利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的则建于八十年代。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岭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累计完成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70余万元。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对两座小

(二)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建成了一个可供全乡近9000人饮水的自来水厂。为水岭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水岭乡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水利设施建设认识不够。近年来,在多元经济的冲击下,人们逐渐模糊了农业是第一产业这一根本认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一论断也早已被人们淡忘,除了人畜饮水有所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近三十年来没有大型工程建设,有的都只是一些临时的修修补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概有两点:一是农民兴修水 1

利的积极性明显下降。新农村建设要解决“主体”问题,当前的农村水利建设同样需要解决“主体”问题。以往,农田水利建设多是靠农民投工投劳,但现实情况是,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村庄“空心”,土地“撂荒”,水利建设更是无人问津。水利建设属于公益项目,除了水电之外,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是无法营利的,很难吸引民间投资。二是公众保护水利设施意识极差,随意倾倒垃圾,排放污水,占河填河等侵害河道行为普遍。河道宣传、保护工作不够深入,资金投入太少,河道基本无人管理,出现严重灌溉问题或影响群众生产生活时才反映到有关职能部门。河道清淤和砌石,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工作成为河道整治的一大难题。另外,相关部门对陈旧老化或损毁的水利设施维修改造资金投入不足,建设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靠乡财政投入和群众自筹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水利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相对滞后,水资源供求矛盾的加剧,已经成为制约水岭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

2、水库山塘功能退化,水量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大。水岭乡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绝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因年久失修,长期带病运行,特别是一些山塘的数量和质量都在逐年下降。全乡原有的147口山塘50%已经荒废,部分改为旱土或造林,30余口骨干山塘由于淤泥堆积,蓄水不足,导致灌溉面积锐减,防洪抗旱能力显著下降。渠系灌溉能力逐渐衰退,全乡原有山塘水库及小型河坝灌溉渠道86公里多,由于自然灾害和年久失修等原因,渠系损毁较多,现能通水的渠道不足39公里。如紫江河坝设计灌溉面积8500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不到3000亩,灌区渠道从原通水长度的10公里缩短到6公里,仅为过去的60%,水量利用率不到30%。东源水库的主干渠道有效使用长度现在还不到四分之一。

3、水利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但由于水利工程多而散,总体建设资

金不足,投放分散,在统筹安排上难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和“撒胡椒面”的现象,建设效果不明显。紫江河坝主干渠道因年久失修,多处出现于淤积、塌陷、渗漏,进入各村的水渠情况更糟,渗漏塌陷现象更加严重,有效使用长度按每年5%递减,每到灌期,群众总是用塑料布临时衬砌,防止渗漏。按当前材料成本价格测算,仅这一条渠道彻底维修改造就需要资金近600万元,单纯靠基层财政和群众上缴的水费是根本不够的。东源水库和超美水库虽然进行了除险加固,但是主干渠损毁严重,输水损失大,导致水库的灌溉功能无法显现,彻底维修需要上百万元的资金。一些山塘因村里筹集不到钱、群众拿不出钱、失修废弃等原因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原来的灌溉稻田不得不改种其它作物。

4、工程运行管理困难,监管难度大。现有的水利设施由于维护资金困难,运行经费无来源保障,管理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相当一部分的水利设施因管理不到位,无法产生效益。各村对山塘和小型河坝的管理各自为政,管理方式五花八门。许多村都是采用承包的方式将工程运转交给个人经营,这就容易导致个人重效益而轻服务、轻维护,因个人无科学规划、随意、透支使用现有水利设施,而造成水利设施瘫痪等问题后,困难又推给了政府。管理的滞后,监管的脱节已严重制约工程的运行和效益的产生。

5、乡镇水利人才缺乏,应加强水利站建设。目前,在乡镇所设置的水利管理机构因经费等原因职能弱化,在职或聘请的水管员都是有职无能,只有职务,没有功能,他们几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业务知识匮乏,这使得他们大都无法指导基层水利工作,而这又直接导致了农村水利工作的滞后。

三、水岭乡水利建设工作设想

1、进一步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工作。要把水利建设作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一方面要增强抢抓机遇的意识。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和“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等有利于水利事业大发展的要求。水岭乡狠抓大好的政策机遇,力争把水岭乡符合政策的项目一个不落地争下来,通过5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乡水利建设和管理明显滞后的局面。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信息和各类资源,强化“跑”、“争”意识。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利用政策机遇,加强工作汇报,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争取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水岭乡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尽量、尽快纳入国家政策项目笼子。

2、大力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不懈抓好灌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节水改造工程,改善和恢复群众急切盼望解决的部分小型抽水、引水项目,合理实施新增机井项目,逐步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不断提升其对粮食安全和产业调整的支撑功能。

3、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好国家有关的奖补政策,加大各类渠道和山塘的清淤、疏通、防漏衬砌维护工作,乡财政每年要想办法挤出一些资金进行维护,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4、充分发挥村级水利管理机构的作用。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加强供水管理,切实监管好农灌水费的征收,确保水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明晰各村水利设施产权,依法规范承包合同,权利责任双明确,既要民生水利,又要明白水利。引导农民自愿参与,组建好农村用水户协会。由协会全面负责起辖区内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水费收缴、灌溉秩序维护等工作。

5、加大依法保护水利基础设施的力度。依法查处人为破坏水利工程的行为,严厉打击盗窃、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犯罪案件,为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创造安全环境。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7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委 (局) :

根据我厅《关于开展2015年度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履职专项督查暨2016年春节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 (桂建管〔2015〕111号) 要求, 2016年1月4—8日, 我厅组织开展了2015年春节前全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总体情况

本次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部署2016年春节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工作、应急值班值守、扬尘治理工作情况, 以及防范建设领域发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情况。检查组分别在14个设区市召开了工作汇报会和检查情况反馈会, 抽查了33个在建项目, 共发出停工整改建议书15份、隐患整改建议书17份。

总体来看,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大部分施工、监理企业高度重视春节前建筑施工安全、消防安全、应急值守、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工作, 按照我厅及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 周密部署、狠抓落实、成效显著。一是各地认真落实监管责任, 以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和短信、微信、Q群通知等多种形式, 将自治区安委办、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及我厅关于岁末年初及元旦春节期间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安全生产和社会维稳的各项工作要求通知到辖区在建工程的施工、监理企业, 督促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二是绝大部分工地将在2月1日左右放假, 各企业和项目已对春节前后的放假、值班、复工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极少数春节期间继续施工的工地已安排好施工监管和慰问等活动。三是大部分设区市确定了春节前农民工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工地名单, 及时掌握重点项目的进度款拨付情况, 提前介入摸底, 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⒈个别项目无证施工。梧州市祥龙阁商住楼1#~3#楼工程未取得施工许可证, 已施工至8楼梁板。百色学院澄碧湖校区二期扩建项目学生公寓未取得施工许可证, 已施工至5楼梁板。

2.部分项目管理粗放, 人员不到位。一些施工项目部组成人员无任命文件或任命文件无单位公章确认;一些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等主要管理人员不到位履职;个别项目安全检查资料弄虚作假。百色学院澄碧湖校区二期扩建项目学生公寓、崇左市正高国际家居建材广场一期的项目经理、安全员检查时未到场。

⒊一些企业和项目未开展春节前安全生产专项检查。由于本次检查距春节还有1个多月时间, 虽然当地主管部门就春节前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但仍然有部分企业未部署开展节前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特别是未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

⒋部分从业人员未深刻吸取较大事故的教训。个别项目仍未深刻吸取临桂“5·13”、大化“9·19”事故教训, 在施工现场采用叠层搭设支模和利用外架做模板支架, 如贺州城市花园广场项目二期工程3#、4#楼工程、贺州市慧佳·华府3#、6#楼工程。检查组共随机询问了27名项目经理、2名技术负责人、29名总监理工程师, 能准确说出南宁“3·26”外架坍塌和玉林“8·12”中毒窒息事故并知晓两起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的人员比例仅为55%;参加过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学习的人员比例仅为53.4%, 观看过有限空间专题安全生产教育视频的人员比例仅为46.6%。

⒌监理单位安全履职未完全到位。监理单位对项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不知晓、疏于管理, 酿成重大安全隐患。

(二) 建筑施工安全方面

⒈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尚有较大缺失。突出表现在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对本项目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辨识不清、措施不明, 导致项目无法提供重大危险源清单和检查台账, 不执行重大危险源公示、上报等制度。百色学院澄碧湖校区二期扩建项目学生公寓高约25米的高切坡无专项施工方案、无专家论证、无监测, 已施工至主体5层。

⒉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尚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塔式起重机多塔作业无防碰撞施工方案、附墙杆采用焊接连接而非铰接连接;施工升降机产权备案缺失, 安拆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过期, 司机证件过期未年审, 楼层运输通道平台架体与外架连接、安全门未关闭等。江苏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的柳州市恒大华府项目, 无操作证的工人随意开动施工升降机, 检修天窗未关闭且限位开关失效。贵港市华泰国际工程7#~11#楼和玉林市2013年市直廉租公租住房土建安装工程均存在多台塔吊相互交叉作业, 但均无防碰撞方案、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百色学院澄碧湖校区二期扩建项目学生公寓有2台塔式起重机未检测合格就投入使用。

⒊预防高处坠落措施尚未完全落实。工地预留洞口、楼层临边、楼梯梯段边等安全防护不到位的现象仍比较普遍, 悬挑防护棚违规搭设在脚手架上的现象较多。防城港市北部湾创业投资大厦工程、崇左市正高国际家居建材广场一期外架首层、作业层脚手架未满铺。来宾市巴黎国际商贸城项目的外架未按照规范进行搭设, 随意性较大, 工地管理混乱, 监理管理不到位。

(三) 消防安全方面

⒈总平面布局不合理。部分工程现场消防车道无法形成回路, 亦无消防车回转场, 无应急照明;作业场所无疏散指示标志, 无安全疏散示意图。北海市运德幼儿园及综合楼工地场地狭窄, 施工消防通道不通畅。

⒉临时消防给水系统不符合规范要求。多数高层建筑施工存在侥幸心理, 未按要求配置临时消防给水系统, 未配备水带、水枪等设施。钦州市的松江宁越花园二期工程a B标段10#楼个别灭火器已失效, 消防水源、水管不能正常使用。

⒊临时活动板房达不到a级阻燃效果。个别项目如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3#男生宿舍楼工程工人宿舍和会议室、来宾市巴黎国际商贸城项目的办公区等, 工人临时宿舍、办公室仍使用不符合a级阻燃要求的活动板房。

(四) 工地扬尘治理方面

各地均开展了工地扬尘治理工作, 取得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工地主要材料出入口不设置洗车槽, 或虽设置洗车槽却闲置、场地道路硬化标准低、楼层建筑垃圾或地面垃圾未及时清理等问题。如贵港市华泰国际工程7#~11#楼工程, 施工道路泥泞、排水不畅, 材料堆放混乱, 文明施工差。

(五) 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方面

经检查组了解, 所抽查的项目均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但检查发现, 一些项目涉嫌挂靠。如来宾市兴宾区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的来宾市巴黎国际商贸城项目, 施工单位给个人 (自称是老板) 下发整改通知书;一些劳务分包直接发包给个人;不少项目部未设置农民工工资支付公示栏, 劳务分包和劳动用工合同依然存在缺陷。

三、处理意见

对受检项目存在的问题, 检查组均已责成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出书面执法文书, 要求责任单位限期落实整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 对本次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做出如下处理:

(一) 挂牌督办。责成梧州、百色和来宾三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对存在问题的3个项目 (见附件1) 进行立案查处, 并于3月15日前将查处情况报送我厅建筑市场监管处。

(二) 责令整改。截至2016年1月22日, 共有3家施工企业、2家监理企业 (详见附件2) 虽提交了整改报告但施工现场仍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视为拒不整改, 予以全区点名通报批评, 责令继续整改, 并暂停上述施工、监理企业在广西参加建设工程投标和承揽业务资格30日, 从本通报印发之日起执行;暂停投标和承揽业务资格期间锁定上述施工、监理单位的专职投标员“广西建筑市场诚信卡”。上述企业经整改后有关部门复查合格的, 由我厅另行发文恢复投标和承揽业务资格;对整改期满后仍整改不合格的将加重处罚。

(三) 通报批评。在本次检查中, 共有12家施工单位、12家监理单位 (详见附件3) 虽然开展了整改工作并已按时提交整改报告, 但由于检查时存在较多安全隐患被责令停工整改, 为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予以全区点名通报批评。各地不得依据本通报对上述企业做出限制投标、停止验收等处理。

附件:⒈挂牌督办项目一览表

⒉责令整改企业一览表

⒊通报批评企业一览表

2016年2月2日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关于全区农田水利农村水利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资金投入;问题及对策

一、基本情况

(一)农业生产增长迅速,对水利依赖较强

宿迁、徐州、盐城、淮安和泰州五市是江苏省传统农业大市,也是农业强市。2010年,五市耕地面积合计3952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合计194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合计30176万亩,农业总产值合计19146亿元,同比增长123%;粮食总产量22479万吨,同比增长40%。五市耕地面积、水稻种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产值、粮食总产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562%、443%、527%、743%和695%。调查显示,五市农业对水利依赖较强,如2011年小麦由于受到干旱因素的影响,受旱面积一度高达1284万亩,占五市种植总面积的599%。

(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呈现增长态势

“十一五”期间,五市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累计投入资金313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98%。其中:财政资金投入1684亿元(含省级以上配套资金1139亿元,占676%;市县投入资金545亿元,占324%),年均增长194%。财政资金投入增长最快的是2010年,增速达254%。金融机构信贷投入1283亿元,年均增长214%;社会资本投入164亿元,年均增长1213%。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财政资金投入普遍不足

“十一五”期间,五市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普遍不足,计划投入资金997亿元,实际到账800亿元,缺口达197亿元。

1地方可用财力不足。在参与调查的政府工作人员中,认为地方财力紧张的占86%,认为地方财力不足导致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占69%。虽然五市地方财政收入有所增长,但预算支出也在逐步增加。五市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在2008、2009、2010年分别超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19亿元、1850亿元、2871亿元,这部分资金缺口只能依赖转移支付来弥补。

2历史沉欠较多。“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比较重视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大工程,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投入明显不足。五市在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大工程上投入450亿元,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仅为800亿元。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认为当地农田水利项目存在资金不足的占83%。宿迁市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已经超过了30年,约70%-80%的农田水利设施带病运行,但维修资金主要依赖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缺口很大。

3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不高。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认为制约农田水利发展主要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的占60%;认为资金使用效率低的占41%。目前,农田水利建设涉及水利部门的建设工程、农综办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扶贫部门的扶贫项目等,农田水利工程的主管部门较多。调查发现,水利局、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对农田水利资金都有管理职能,但各部门之间沟通不畅,没有统一规划,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率不高。

(二)信贷资金投入不足

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五市”累计发放农业贷款总额为233272亿元,约占贷款总额的322%,比“十五”期间增加20%,但“十一五”期间信贷资金中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总额仅为1283亿元,占农业贷款总额的55%,与“十五”期间相比略有下降。

1农村金融市场改革后信贷机构缺位。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对农田水利建设贷款逐步减少。“十一五”期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178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贷款仅为113亿元,占比为96%;农发行信贷业务仍处于转型期,政策性贷款增长乏力,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151亿元,其中农田水利贷款仅为57亿元,占比仅为14%;农村信用社虽然已经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由于农田水利资金投入规模大、效益低、周期长,对其贷款的主动性不足,累计发放农业贷款16836亿元,其中农田水利贷款仅1024亿元,占比为61%。

2农田水利建设商品化程度低,信用环境欠佳。在参与调查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中,认为制约对农田水利项目贷款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缺乏必要抵押物(55%),经济效益不明显(42%),由于建成的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归属不明晰以及其他农村公共产品流通性较差,造成农田水利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且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不直接产生效益,“贷款本息偿还难”;二是没有合规承贷主体(52%),多年来,农田水利建设依靠国家投资,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经营主体、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产权归属不明晰。

3风险补偿机制缺失。五市中目前仅有宿迁、盐城、徐州三市对金融机构支持水利建设制定了扶持政策,其中包括财政贴息和奖励。2010年,上述三市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发放农田水利贷款提供资金补偿1236万元。由于农田水利设施项目风险大,金融机构对政府资金补偿需求达4500万元,尚有300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社会资金投入不足

“十一五”期间,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入164亿元,仅占农田水利投入总额的52%,其中群众投劳折资105亿元。

1农田水利设施投资经济效益不明显。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高、收益低、回收期长、自然灾害风险大,社会资金不愿投入。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73%表示不愿意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其中:认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高、收益低的占54%,认为自然灾害风险大的占35%。

2缺少相应的管理组织。“村民水利设施自治协会”是农村用水户成立的非盈利性社会民间组织,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发动会员投工投劳。目前由于协会运行缺少管理经费、部分群众对协会的工作不支持等原因,“村民水利设施自治协会”的数量很少。截至2010年末,五市共成立“村民水利设施自治协会”103个,其中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16个,管理灌溉面积约2795万亩,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2%。

3“一事一议”执行存在困难。在参与调查的农户中,32%的农户认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的作用较小,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多,留守人员多为妇女和老人,议事能力较弱;二是少数人不交钱对其他村民造成消极影响,筹资执行难;三是筹资标准较低,“一事一议”每年筹劳不能超过8个工日,人均集资不超过20元。2010年,五市“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总额为26亿元,仅为财政投入水利建设资金的52%。

三、相关政策建议

(一)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建立财政投入长效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稳定的农田水利财政投入机制,确保土地出让收益的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二是建立信贷资金投入有效机制。加强对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指导,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项目信贷融资对接。设立农田水利设施政策性保险,完善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对金融机构农田水利信贷业务实行税收优惠。三是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制定相关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二)资金投入与监管并行,水利建设与维护结合

上一篇:蝴蝶童话故事作文下一篇:管理教师乱收费目标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