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的古诗和现代诗

2024-09-12

露珠的古诗和现代诗(精选6篇)

露珠的古诗和现代诗 篇1

霏微晓露成珠颗,宛转田田未有风。

任器方圆性终在,不妨翻覆落池中。

《咏露珠》

作者: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荷叶杯》

作者:温庭筠

一点露珠凝冷,波影,满池塘。

绿茎红艳两相乱,肠断,水风凉。

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

小娘红粉对寒浪,惆怅,正思惟。

楚女欲归南浦,朝雨,湿愁红。

小船摇漾入花里,波起,隔西风。

《诉衷情》

作者:杨炎正

露珠点点欲围霜。分冷与纱窗。

锦书不到肠断,烟水隔茫茫。

征燕尽,塞鸿翔。睇风樯。

阑干曲处,又是一番,倚尽斜阳。

《咏蝉》

作者: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和郭主簿》

作者:陶渊明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露珠》

作者:刘炳亮

夜晚聚成星,剔透闪晶莹。

日出消无声,寓义寄天明。

《露珠》

作者:李朝胜

雾霭飘渺力渐疲,过罢三更徐徐低。

世间万绿乘机捧,聚成晶莹剔透滴。

《露珠》

作者:大海的空间

一路随风伴月行,清心寡欲透晶莹。

无声没入秋凉夜,天亮方知粒粒明。

《露珠》

作者:香玉怡人

朝阳媚妩衬娇花,几抹清辉挽面纱。

玉露晶莹滴满叶,繁星璀璨送微霞。

平凡更懂仁心种,罕见常知博爱扎。

任凭雨骤浑施暴,唯见青苗有新芽。

《早春》

作者:刘威

晓来庭户外,草树似依依。

一夜东风起,万山春色归。

冰消泉派动,日暖露珠晞。

已酝看花酒,娇莺莫预飞。

《赠知音》

年代:唐作者:温庭筠

翠羽花冠碧树鸡,未明先向短墙啼。

窗间谢女青蛾敛,门外萧郎白马嘶。

星汉渐移庭竹影,露珠犹缀野花迷。

景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

《塘上行》

年代:唐作者:李咸用

横塘日澹秋云隔,浪织轻飔罗幂幂。

红绡撇水荡舟人,画桡掺掺柔荑白。

鲤鱼虚掷无消息,花老莲疏愁未摘。

却把金钗打绿荷,懊恼露珠穿不得。

《戏呈孔毅父》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

管城子无肉食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悲风曲》

年代:宋作者:白玉蟾

山风凄冷山木悲,虎不敢啸鬼夜啼。

溪声暗绕苍苔路,翠羽丝毛寒不栖。

幽人此时楼上立,叶照松梢露珠泣。

有酒欲饮饮不成,月华缥缈烟光湿。

《无题三首》

年代:宋作者:刘筠

帘声竹影浪多疑,仙谷何能为解迷。

藻井风高蛛坏网,杏梁春晚燕争泥。

更看山远惟凝黛,纵许犀灵祇骇鸡。

枉裂霜缯几千尺,红兰终夕露珠啼。

《灵鹫池上》

年代:宋作者:释行海

荷盖高低绿影凉,露珠忽自泻秋光。

旧曾棹过高林浦,雨湿臙脂柄柄香。

《木犀》

年代:宋作者:姚勉

卖花担上买秋光,分贮冰壶沁晓凉。

滴取露珠供砚水,笔头已觉带天香。

《凉思》

年代:唐作者:吴融

松间小槛接波平,月淡烟沉暑气清。

半夜水禽栖不定,绿荷风动露珠倾。

《衰柳》

年代:唐作者:吴仁璧

金风渐利露珠团,广陌长堤黛色残。

水殿狂游隋炀帝,一千余里可堪看。

《白樱桃》

年代:唐作者:于邺

王母阶前种几株,水晶帘内看如无。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赠赵县尉》

年代:宋作者:白玉蟾

半斤雷火烧红杏,一滴露珠凝碧荷。

锦帐中间藏玉狗,宝瓶里面养金鹅。

铅花朵朵开青蘂,汞叶枝枝发绛柯。

莫问婴儿并姹女,等闲寻取旧黄婆。

《葡萄》

年代:宋作者:孔武仲

万里殊方种,东随汉节归。

露珠凝作骨,云粉渍为衣。

柔绿因风长,圆青带雨肥。

金盘堆马乳,樽俎为增辉。

《对月》

年代:宋作者:毛滂

柳梢地面绝微风,一片寒光万里同。

冰骨直疑潜里换,尘心都觉坐来空。

蚌胎有露珠成颗,蟾窟无云玉作宫。

莫怪幽人吟到晓,不知清兴自无穷。

《枢密王左丞宅新菊》

年代:宋作者:钱惟演

贺燕翻飞地,灵芳茂遂时。

阴连桃李径,润接凤凰池。

夕照挥金葆,轻风拂翠蕤。

露珠清自沍,烟素引还披。

西颢霜虽劲,南荣暖更滋。

撷芳多楚泽,得地胜陶篱。

味可登兰籍,香应夺桂旗。

愿公长却老,宴寝奉琼扼。

《秋琴咏》

年代:宋作者:杨冠卿

岩花月彩浮,井桐露珠滴。

悲秋适有念,拥琴坐西壁。

古音拂朱弦,一倡千虑涤。

无云山雨飞,松风寒淅沥。

露珠的古诗和现代诗 篇2

其实, 语文的各个知识点之间有很多是相通的, 如果在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机地联系到“那个”知识点, 这样既节省了大量时间又巩固了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出发点, 笔者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抓住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对接点的方法, 试图达到花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对接点之一:形象

在《考试说明》中, 古诗鉴赏要求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的形象,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感受“中外文学作品”的形象, 这样的考试要求, 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抓住“形象”这一两者的对接点来展开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工作。

著名诗词评论家金开诚先生在《漫谈“想诗”》中说:“诗词是用语言文字符号的组合写出来的, 表现为一句句话或一行行字, 本身并没有形象性;然而人们在欣赏中却能产生丰富的形象感。”诗歌中的形象, 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且不说初中课本里为我们熟知的代父从军、英勇无比的女英雄花木兰, 单说说《卫风·氓》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哀而不怨、刚强、果决的弃妇形象, 《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劳动妇女形象, 王昌龄的《闺怨》塑造了闺中少妇思夫的哀怨形象……许许多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立在我们面前。诗歌的形象, 更多的是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比如湖光山色, 田园桑麻, 大漠孤城等都是诗中的形象。如杜牧的《山行》, 诗中写山中景色, 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 都构成了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往往倾注着诗人的思想, 包孕着诗人的感情, 在古诗鉴赏中要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的形象, 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 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 从而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上阕中“骤雨初歇”的情景:寒蝉在雨后秋风中凌切的叫声, 雨后的长亭, 烟波暮霭, 这种冷色调的景物, 让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感觉, 渲染了一种与情人离别的低沉哀伤的情感。孔子说:“立象以尽以意。”这里的“象”即形象。造一个象, 立一个意, 这便是诗。由此可见, 鉴赏诗的形象十分重要, 只有了解了形象, 才会领会诗的主旨或情感。

高考在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提出“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要求已有许多年, 近年来高考真正涉及到这一考点还很少, 但还是要予以重视。文学类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激发人们思想情感的生活图景, 通常指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及其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这和诗歌是一样的。譬如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 曹禺笔下的周朴园、繁漪、鲁侍萍等, 都是著名的文学形象。鉴赏文学形象的具体目标有两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照以上分析, 诗歌中的形象和现代文学类文本中的形象相比, 诗歌中有所描写的景或物这个形象, 但其相通之处, 那就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特别是在把握形象时都应该注意:一要从作品实际出发, 从作品中的形象所具有的东西出发, 不能贴标签;二是对形象要有简要分析, 重点把握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意义, 还要善于利用题干的要求、导引、暗示, 理清作者的思想、意图、感受, 体验作品的思想境界和作者对人、事、物的感情倾向等, 这相通的对接点就为我们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提供了可能。

对接点之二:语言

《考试说明》中, 古诗鉴赏要求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的语言,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品味“中外文学作品”的语言, 这样的考试要求, 也让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能够抓住“语言”这一对接点来进行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教学。

著名诗词评论家金开诚先生在《漫谈“想诗”》中说:“诗词是语言的艺术, 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我们不妨从命题角度来分析。

古诗鉴赏语言一般涉及两类题型:

一是品味诗歌作品选词炼句的功夫。包括炼字 (对关键词语的品味和炼意) (对关键诗句的理解) 两种。其中, 炼字题的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炼意的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 为什么?答题步骤:第一步, 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从内容上) 。第二步, 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从表现形式上) 。

二是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对诗歌语言风格的概括 (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第一步: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指出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语言特色: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和自然, 还有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

现代文学类文本的语言赏析包括词句的含义、作用, 修辞手法、效果, 语言特点与风格;文学作品的语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含蓄丰富、富有音乐美。除此以外, 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如话剧的对白, 就特别要求口语化, 要求富于动作性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语言, 可以分成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两大类:一是人物语言, 即作品中人物的对话、独白, 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应该是性格化的语言, 要能充分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二是叙述人语言, 也就是作家在作品中描绘人物、叙述事件、描写环境、评价生活等使用的语言, 对文学作品语言的鉴赏一般主要就叙述人语言而言。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就是分析文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 包括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对照以上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在语言这个对接点上, 除了古诗鉴赏有炼字这个特殊点外, 其他对词句的分析以及整体语言风格的理解几乎是相通的, 而且在鉴赏时都要注意到以下两点:一是品味语言要结合语境, 包括对整体语言特点的分析;二是品味语言都要联系修辞。

对接点之三:技巧

在《考试说明》中, 古诗鉴赏要求鉴赏“以唐宋诗词为主”的文学作品的的表达技巧, 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分析中外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不管是诗歌鉴赏, 还是现代文学类阅读,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首先都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表达技巧的特点, 然后在做具体题目时能够明确辨识和判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

诗歌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 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 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二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其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 抒情可分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三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 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现代文学类文本对表达技巧的鉴赏也有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方法, 有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二是表达方式, 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等, 其中抒情有直接抒情和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在内的间接抒情, 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三是文艺表现方法, 有赋、比、兴, 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再有篇章结构方面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对照以上对古诗鉴赏中的表达技巧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表达技巧的分析, 我们可以吃惊地发现: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鉴赏在表现技巧上几乎同出一辙, 很多方法相一致, 这也充分体现了同为文学作品的古代诗歌和现代文学类文本在表达技巧上的传承性, 而且在对技巧的考查上, 都考查这样四个问题: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写得好在何处。因此, 在表达技巧这一个对接点上, 完全可以将古诗鉴赏和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并轨”, 既节省教学时间, 更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真正达到花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露珠的古诗和现代诗 篇3

关键词:穆旦;《诗八首》;现代性;西化

《诗八首》是穆旦先生于1941年创作的一组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这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性、“西化”、现实性、中国性在穆旦诗歌中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现代新诗从产生之日起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冲破古代诗歌的藩篱,这层藩篱首先是语言上的,其次是精神上的,只有在两个各方面都取得突破,中国的新诗才能真正地现代化起来。因此无论是胡适在《尝试集》中的“平白如水”还是穆木天、李金发等象征诗人的“晦涩艰深”,都代表着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努力。穆旦的《诗八首》中这种努力更是无处不在。

在语言的表述上,如,“哎,那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你底,我底。我们相隔如重山!”“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而我们成长,在死底子宫里。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你我底手底接触是一片草场。”“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是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这些诗句采取了打破常规的表述方式,无论在句式的安排上还是在词语的选择上皆是如此。作者刻意经营这些句子无非是想造成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里所谓的“陌生”即“能指”和“所指”发生断裂。当读者看到“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暂时的你”或者“多么久的原因在这里积累”的时候,这种不同于常规的表述便会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深入了解作者隐藏在字词背后的意蕴。

在精神层面上,从文学诞生的那一刻起,爱情就是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讨论爱情的诗歌更是不胜枚举。穆旦的《诗八首》同样是讨论爱情,但他却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以往的道路。在大多数古典的爱情作品中,“终成眷属”似乎就是爱情的终点,才子佳人、王子公主从此在一起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也是大多数人对于完美爱情的认识。然而现实却不尽是如此,因此导致了所谓书本上的爱情和现实中的爱情的差距。

孙玉石先生认为,《诗八首》将爱情分为了四个阶段:“初恋”“热恋”“沉思”“升华”。前两个阶段是人所共知且易于理解的,两人从初恋时的一方冷静一方炽热的情感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进入到双方都热切地投入到爱情中的热恋状态。这也是大多数讨论爱情的作品会涉及的层次。然而,世上所有的激情都不能永久的持续,那么热恋之后该如何维系爱情的活力呢?《诗八首》给出的答案是“变更”,因为穆旦说过想要维系有活力的爱情就要找到“不平衡中的平衡,在平衡中的不平衡”。所以“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最后达到“你底随有随无的美丽形象,那里,和我底平行着生长”的状态,两个人可以无限的接近卻永不重合。人的形体生命终究会消逝,然而爱情却会在皈依死亡后达到永恒。这就是穆旦在《诗八首》中对于爱情的探讨,他已经超越了传统对于具体爱情故事的讲述,而使用现代的手法将其放置到哲学层面运行,进而引导读者进入到对于爱情思考的新境界。

我们去阅读《诗八首》会发现有一个意象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这个意象就是“上帝”。“上帝”是很具有西方色彩的一个词汇,虽然中国古文中就有“皇天上帝”的说法,但是在一般的现代文表述中“上帝”就指的是基督教的主神——耶和华。当然我们读完了这首诗就会发现,里面根本没有涉及任何宗教的因素,“上帝”甚至和耶和华也并无联系,你可以用“自然”“造物主”甚至“神仙”“佛陀”等许多词汇来置换他。但是为什么穆旦却偏偏选择了“上帝”这个词呢?我想原因就在于这个词所具有的极其浓重的西方色彩。如前所述,中国新诗根源于西方,中国的新诗人们无论是胡适、李金发还是冯至、徐志摩都很深地受过西方诗歌的影响,当然穆旦也不例外。所以,他刻意地在《诗八首》中大量使用“上帝”等词汇给其诗歌贴上非常鲜明的西方的标签,因为对于中国现代新诗而言,“西化”首先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西化”也意味着“现代”,这是新诗用以区别和突破古诗的重要标志。

当然,穆旦的《诗八首》一如他其他的诗歌,除了追求现代性和“西化”之外,依旧有对于中国化本土化的努力。在创作中他也使用了非常具有传统中国色彩的意象。如,通过“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表现时光的流逝等手法都是中国传统诗歌所惯用的。

《诗八首》在穆旦的诗歌创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组诗歌也非常鲜明地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现代新诗创作的现代性和“西化”的努力。无论是语言层面还是精神的层面以及文学演进的层面,其都可以看作是标志性的作品。

参考文献:

穆旦.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讲师〉)

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 篇4

中国的诗歌创作氛围繁荣而尴尬,现代诗流行近百年,路似乎越走越窄。追随者虽多,佳作名作却少,能够引起全社会受众普遍关注的诗更少。诗歌沦落为圈子内互相吹捧的花瓶,艳丽而粗俗。

应该感谢本次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评选,使“羊羔体”诗歌《徐帆》等作品广为人知,极大地促进了新诗在社会领域的传播。也使广大网民饶有兴致地模仿、参与现代诗写作,繁荣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氛围。如果中国新诗因此而真正走向大众化,《徐帆》等作品的领军作用功不可没。

现代诗从古诗词的驿道上走来,然后拐进了一条雨巷,朦朦胧胧走了一段路,迷失了方向。如今忽然走到亮光处,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或许会有短期的兴奋和眩晕吧。而久不读诗的人,也忽然发现,诗歌原来这么容易,人人均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何等的妙事呀。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古代诗词和现代新诗的根本区别,掌握新诗创作的诀窍,本人试作如下归纳:

从意象上看,古诗词是“画”,现代诗是“话”。古诗词文字简洁、饱满,重在以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涵,通篇写景,情在景内。优美的古诗词是一幅画,文字犹如画笔,为我们徐徐呈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风情画。而现代诗却是“话”,由于少了结构和音韵上的限制,自由诗体现了真正的自由,无论怎么写都行,你的废话情话官话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的话皆可入诗。你还可以把好好的一句话拆成几行来写,断断续续,或前后倒置,状如结巴,但在诗歌里或许看上去很优美。

从技巧上看,古诗词讲究“推敲”,现代诗只需要“敲”。“推敲”一词的来源,我们很熟悉。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骑驴时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推”好还是“敲”好,他一路做着手势,正难以定夺。恰好遇到的官员是韩愈,他建议用“敲”更为形象。“推敲”一词就此而来。可见古人创作诗歌时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认真,惟有不断推敲,才有一流的诗作。而现代诗创作的技巧就是“敲”。习惯了电脑写作的现代人,只要善于分行,猛敲回车键,一篇篇长短句就新鲜出炉了。这就是现代诗作者如此之多,产量如此之丰厚,而质量却长期低下的原因。虽有一些夺人眼球、激发口水的当下名作,却难保长远流传。

突破诗眼让古诗教学灵动起来 篇5

“诗眼”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整首诗的诗眼, 它表达的是整首诗的中心、意境、含义。如李白的《赠汪伦》:这首诗主要写友情, 但它突出的却是一个“深”字, 它不仅指桃花潭水之深, 更是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情感之深, 两者巧妙地联系起来;二是句中的“诗眼”, 它是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词语, 作用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 并赋予诗句新的含义。如:唐朝白居易写的《江南好》一诗: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诗中“红”和“绿”都是诗眼, 让我们感受到江南风景的融融春意、勃勃生机, 及诗人无限的舒适与快慰。但凡“诗眼”用字都非常巧妙, 在教学中, 教师须从“诗眼”出发, 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的含义,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 感悟其中的诗情画意。古诗教学将变得更加扎实而灵动。下面就如何突破诗眼, 灵动古诗教学, 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解读诗眼, 浓厚诗意

教学中, 要让学生理解古诗含义, 感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教学中必须着重挖掘“诗眼”含义, 尤其要品析诗句中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 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

《清平乐?村居》是五年级课文, 是辛弃疾不多见的一首质朴清新的田园词。茅檐、小溪、青草、老翁、老妪、孩童共同构成了一幅恬静祥和的田园生活的图景。短短四十六字, 表达了词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在教学《清平乐?村居》里“最喜小儿亡赖”这句时,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来理解“亡赖”同“无赖”, 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的意思。请看这个环节的教学实录。

生:作者说:最喜小儿亡赖。我觉得小儿很聪明, 他在剥莲蓬, 为什么说“亡赖”呢?

师:把“亡赖”这个词圈出来, 学语文应该有这样的敏感。把这两句读出来, 联系上下文想。

师:我有个发现, 很多同学是笑着读这两句的, 为什么?

生:我觉得那个最小的孩子特别淘气, 他卧剥莲蓬应该很开心, 所以我笑着读。

生:因为是老夫老妻最喜欢的小儿, 天真活泼, 所以笑着读。

师:你们很可爱、很淘气、很活泼, 就是———

生:亡赖。 (师生哈哈大笑)

抓住了古诗的诗眼, 使古诗教学增加了探究的内容,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有深度, 趣味性也更浓, 从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有很大提高。

二、瞄准诗眼, 品悟诗情

找准诗眼, 能让读者抓住古诗的脉搏, 领悟隐藏在古诗里的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诗眼不仅仅可以体现作者巧妙的构思、出众的才华, 更重要的是诗眼使诗句更具有新意, 具有独特的情趣, 使对景观氛围的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一首好诗的诞生, 优秀的诗眼更是可以提高诗意描写的准确性, 令人品味悠长。

诗作中人们用简练的语言、不同的修辞或表现手法抒发情感、描写景色。在诗作中的点睛之笔就是整个作品中的传神之比, 影响整个作品的优劣。凭借一字之工或者一词传神就使得整个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或情感体会。寻找诗眼, 就是寻找可以使作品形象生动、引人深思的亮点, 这就要对作品进行充分提炼。这样诗眼将可统摄全篇, 并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能力。品析诗眼可以先感悟诗作的修辞和表现手法, 并通过寻找诗作中的诗眼, 快速地体悟其思想感情。例:我在教学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时, 就对“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这一名句中的“敲”字的由来与学生交流, 从而来体味这个字写出了当时四周环境的幽静, 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宿鸟, 惊醒了要访的好友。正是这种幽静的处所, 悠闲自在的情趣, 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就是在诗眼的品悟了诗情画意。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古诗学习进行引导, 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寻找古诗诗眼的能力, 通过不断地锻炼学生提炼诗句的能力, 使得学生在不断纠正学习中错误的过程中, 不断提高。经过了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学生便可以通过寻找到诗眼作为切入点, 正确地品赏古诗, 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意蕴。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若错误理解属于正常现象, 教师的纠正和讲解将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具有很好的效果。此教学的目的也是更好地让学生能够明白诗眼在整个诗作中的重要作用, 只要能够准确地寻找到诗眼的所在, 便可以很好地解析古诗意蕴, 感悟作者情怀。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提高自己的赏析能力, 就可以在古诗教学中通过突破诗眼让整个教学灵动起来, 而不是像传统的古诗学习方式单调乏味, 突破诗眼的教学方式将更加具有活泼性, 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诗眼, 不仅是对古诗意境的切入点, 更是对作者在创作诗作时的心境或情绪具有很好的解读效果。诗眼可以说是古诗的灵魂, 瞄准诗眼, 便抓住古诗的精髓, 虽一字或一词之差, 但是却可以让人反复地品位诗情, 有所感悟。

三、填补诗眼, 想象诗境

古诗语言, 正如中国画一样, 经常出现留白现象。有时就是留在诗眼中, 看似诗人未说, 但是留下了古诗中的“气口”, 给后人留下了因人而想的空间, 玄妙的留白, 表达了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

请看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时, 把“醉”这个关键字作为诗眼, 问:“翁媪为什么而醉?”引领学生想象醉在“溪上青青草”的优美田园风光;醉在大儿锄豆、二儿织笼的勤劳以及小儿卧拨莲蓬的亡赖;醉在“相媚好”……

有魅力的诗词教学, 必须抓住“诗眼”和关键词句, 细细品味诗词句, 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 更深入地想象诗境, 从而进入言语的心灵世界。再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 向来被当作讲究炼字的范例。这里“绿”字确实用得好, 一夜春风吹来使江南的两岸都变绿了。其实也告诉我们作者上次离开家乡的时候就是这个季节, 也就是说他离开家很久了, “又绿”说明时间过的很快, 从而突出作者思乡之切, 回家之切啊!

一首诗、一首词, 只要点上“眼睛”, 便能游龙飞动, 在千古流传中永远保持飞翔的姿态。对诗词过繁的意思讲解就反而显得拖泥带水, 易导致曲高和寡, 狗尾续貂。让“诗眼”和“词眼”睁开, 有助于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和蕴含的哲理。因此, 通过以“诗眼”作为教学古诗词的突破口, 不失为一条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正所谓“诗眼既得, 便势如破竹, 境界全出”。

摘要:文有文眼, 诗有诗眼。我国的唐诗宋词等都受到句数、字数等限制, 因此, 古代名家在填写诗词时非常重视字词的推敲, 讲究“一字传神, 一语惊人”。凡是在关键词句位置都非常重视遣词造句, 力求炼字精确, 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令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所谓的“诗眼”。在教学中, 教师须从“诗眼”出发, 引导学生品味好词佳句的含义, 体会古诗所蕴含的意境, 感悟其中的诗情画意, 使古诗教学变得更加扎实而灵动。

关键词:感悟品悟,想象,诗眼,诗境诗意,诗情

参考文献

[1]卢谦.浅吟低唱皆因情万紫千红总是春——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J].语文教学通讯, 2010, (7) .

[2]王玲湘.那些关于古诗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10, (7) .

男孩和露珠 篇6

One morning, a little boy squatted still on the grass in the garden for a long time.

His mother felt so strange that she walked close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 The boy,in earnest,squatted in front of a blade of grass,on which a round dew in the sun gave a colorful light,very beautiful. The small boy reached out his hands under the grass silently as he watched the dew.

Seeing his mother walking over to him,the boy said sadly,“Mom,the dew’s dying.”

The mother said to her son with a smile,“Even if you put your hands under the grass,you cannot stop the dew disappearing from this world.”

T h e b o y s a i d,“Mother,I’m only thinking not to throw it in pain when it falls.”

一天早上,一个小男孩蹲在花园的草地上,久久不动。

母亲觉得蹊跷,便凑上前看个究竟。只见男孩非常认真地蹲在一片茎草叶面前。草叶上,一颗圆圆的露珠,在太阳的照射下,正闪耀着七彩的光芒,格外美丽。小男孩一边观察着这滴露珠,一边把双手摊开,静候在草叶下。

看到妈妈走过来,男孩忧伤地说:“妈妈,露珠快要死掉了。”

母亲微笑着对儿子说:“你就算把双手放在草叶下面,还是阻止不了露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的命运啊。”

男孩说:“妈妈,我只是在想,它落下来时,别摔疼了。”

潘光贤摘自《中学生英语》

上一篇:河西堡第三小学家长教子活动总结下一篇:协议卖房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