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06-21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共11篇)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1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我市被列为浙江省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创建县(市)之一。为切实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确保20XX年底前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和目标,根据省农业厅对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县(市)建设的要求和验收标准,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建设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工程、管理措施,有效改善全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消除农药、化肥、农膜及工矿企业三废污染,科学有效地控制养殖业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的污染,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和标准化生产的大力推广,促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从根本上提高我市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环境优美、产业生态、产品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建设步骤

1、启动阶段

全面启动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利用新一轮农业区划和耕地质量调查成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推 1

进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改善,提高现代化农业园区的生态自治能力,推进生态农业市场化。

2、实施阶段

全面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初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竞争力。建成一批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程,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建设农业生产预警体系工程,形成体系保障,技术创新,竞争力增强,生态良好的生态农业产业群。

3、总结提高阶段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各项目标和任务基本实现,并进一步深化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三、建设内容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1、加快制订农业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覆盖面。加快制订一批农产品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地方农业生产标准。逐步形成涵盖全市各大产业,涉及环境、品种、生产、质量、包装、保鲜、加工、贮运各环节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到20XX年新制订标准10只,全市农产品系列标准达到33只。把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推动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全市新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0只,总数达到28只。

2、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全市新建立涉及蔬菜、瓜果、畜禽、水产、粮油、蛋奶等产业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3只,基地总数达到30只,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面积占生产面积的60%以上。鼓励农业经营单位参加各种农产品“绿色品牌”认证,全市新增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11个,从而使全市主要农产品都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标志,上市可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率达100%。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新认定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3只,全市总数达到20只。在基地内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普及率90%以上;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原产地标记注册,到2006年,全市国家级、省级优质名牌产品面积或养殖面积占50%以上。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1、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加快检测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检测水平,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农业环境化学分析、农资质量检测方面的综合功能。

2、建立农产品速测点。至2006年,计划在主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点农产品市场建设10个速测点,配备速测设备和人员,初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农产品速测网络,以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检测,确保农产品安全上市。

3、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检测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由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定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进行监测,对不合格农产品按规定进行处理。对主要农产品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绿色农产品安全链”,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治理

1、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稳步发展畜牧养殖小区,重点建设周王庙镇肉鸡养殖小区、丁桥生态放养鸡养殖小区、黄湾镇五丰放养鸡养殖小区和同仁肉猪养殖小区,到20XX年无公害优质黄鸡出栏总量达到190万羽,同仁小区年出栏生猪达到3万头;全市畜禽规模化饲养率60%以上。加快治理畜禽粪便和水产养殖污染,到20XX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户)配套建设沼气池总数达到770只,畜禽规模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粪便资源综合利用率70%以上,对分散的农户则采用集中处理的办法。积极探索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途径,计划在许村、斜桥、袁花建设有机肥厂3家。进一步改进水产养殖方式,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促进水质净化。

2、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通过限量使用化肥,控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有效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 4

流失量,到2006年,使我市化肥施用强度降低到250公斤/公顷以下,农药使用水平达到农业部提出的要求。

3、积极推广农村新能源。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等环保、经济、可再生能源,减轻常规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在城镇基本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重点向农村扩展,全市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70%,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以规模场户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广建造沼气池,全市沼气普及率达到15%以上。

(四)推广绿色农业新技术

1、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围绕我市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重点建设长安花卉引种试种示范中心(虹越花卉)、海宁市农业实验场、海宁市果蔬繁种引种基地、美大鸿翔苗圃,光大种鸡场、双喜特种水产育苗场、海宁市钱塘中华鳖良种场等项目,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巩固“农药安全使用示范区”建设成果,全面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到2006年底止,在全面禁用甲胺磷的基础上,在主要农作物禁用呋喃丹、甲拌磷、氧化乐果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筛选推广适合本地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科学用药技术。

3、有效控制动植物疫病。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各项应急处臵机制,加强流通监管,强化准运证和调入报检管理制度,对疫情、疫病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在重大动植物疫病发生后,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得到扑灭处理。重点抓好牲畜W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工作。

4、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引导农户积极发展大棚设施,推广应用微喷灌溉、排灌分系、水闸到大棚技术,改善农产品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至2006年,计划建成大棚12000只、栽培面积8000亩,建设大棚微喷设施580亩。积极实施“沃土工程”、推广平衡配套施肥、秸秆还田技术,推广使用农作物专用肥,到2006年,全市沃土工程实施面积达到25万亩,秸秆还田21万亩次,平衡施肥41万亩次。大力实施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全市农作物综合防治面积达到46.12万亩,粮油等作物主要病虫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积极优化养殖业内部结构,推广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全市生态放养鸡600万羽;生态鳖养殖面积达到6000亩,年产生态鳖2400吨。

5、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绿色农业技术培训。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06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5家,培育2-3家合作组织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广 6

泛开展绿色农业技术培训,计划2004-2006年每年完成培训1万人。

(五)保护基本农田,优化农业结构

严格按照中央“五个不准”精神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有效保护我市的基本农田,确保全市基本农田面积不缩减,产量不下降。继续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大力实施“334工程”,即做强做优花卉、苗木、水果三大绿色产业,加快发展特种水产、肉鸡和湖羊三大高效养殖业,优化提升粮油、蔬菜、生猪、蚕桑四大传统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竞争优势的新的农业产业体系。

(六)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

1、完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按照“统一、精简、效能”的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原则,完善我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力求实现农业执法整体效能最大化。要从规范主体、规范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监督入手,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

2、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农业、经贸、质监、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督促农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3、杜绝违禁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资产品。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质量安全问题,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重点打击与专项治理、整顿规范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的办法,严把源头、流通和购买“三个环节”,净化我市农资产品市场。加大对绿色农产品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源头控制,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农产品安全的违法行为,有效杜绝违规使用瘦肉精、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农资产品的行为。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为规划实施提供行政保障。为保证海宁市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的顺利实施,达到规划预期目标,市里成立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实行统一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经贸局、科技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水利局、农经局、环保局、广电局、工商局、质监局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经济局,具体负责绿色生态农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各镇、街道要相应建立绿色生态农业建设领导机构和实施班子,负责本地区的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工作。

(二)加大投入,为规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充分利用WTO框架内的农业支持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农投资结构,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优惠措施,放宽政策,放活经营,8

放胆扶持,放手发展。重点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和检测体系建设、科研和技术推广以及农业行政执法等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镇、村集体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投入绿色农业,引导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从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优化农业信贷服务,规范市农业贷款担保公司运作,鼓励农民联户担保,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省下达的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市建设资金,市财政按1:1的比例予以配套。

(三)密切协作,为规划实施提供强大合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环境资源、损害农产品安全、假冒标识和品牌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的安全。同时,要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全面开展无公害基地、产品认证制度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住房城乡建设厅 (委、局) , 新疆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2011]26号) 统一部署,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建筑节能,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促进城乡建设模式转型升级, 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是指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 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 深入推进建筑节能, 加快发展绿色建筑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 我国城乡建设增长方式仍然粗放, 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 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能源资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 能够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有效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 缓解城镇化进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 显著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人民满意度, 并在广大群众中树立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观念;能够全面集成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及环境保护等多种技术, 极大带动建筑技术革新, 直接推动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 拉动节能环保建材、新能源应用、节能服务、咨询等相关产业发展。

各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推动发展绿色建筑, 是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是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 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 尽快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 主要目标。

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 到2020年, 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 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的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发达国家水平。“十二五”期间, 加强相关政策激励、标准规范、技术进步、产业支撑、认证评估等方面能力建设, 建立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新建单体建筑评价标识推广、城市新区集中推广为手段, 实现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 到2014年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力争到2015年, 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

(二) 基本原则。

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经济适用, 充分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 合理制定地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 建立健全地区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积极完善政策体系, 从整体上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并注重集中资金和政策, 支持重点城市及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在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率先突破。合理分级、分类指导, 按照绿色建筑星级的不同, 实施有区别的财政支持政策, 以单体建筑奖励为主, 支持二星级以上的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 提高绿色建筑质量水平;以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发展为主要抓手, 引导低星级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激励引导、规范约束, 在发展初期, 以政策激励为主, 调动各方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积极性, 加快标准标识等制度建设, 完善约束机制, 切实提高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

三、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 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一) 健全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尽快完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 制 (修) 订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及相关产品标准、规程。加快制定适合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究制定绿色建筑工程定额及造价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地区实际, 制定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编制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技术导则和标准体系。

(二) 完善绿色建筑评价制度。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财政部门要加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制度的推进力度, 建立自愿性标识与强制性标识相结合的推进机制, 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一般住宅和公共建筑, 实行自愿性评价标识, 对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政府投资的保障性住房、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 率先实行评价标识, 并逐步过渡到对所有新建绿色建筑均进行评价标识。

(三) 加强绿色建筑评价能力建设。

培育专门的绿色建筑评价机构, 负责相关设计咨询、产品部品检测、单体建筑第三方评价、区域规划等。建立绿色建筑评价职业资格制度, 加快培养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评估、能源服务等方面的人才。

四、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财政政策激励机制, 引导更高水平绿色建筑建设

(一) 建立高星级绿色建筑奖励审核、备案及公示制度。

各级地方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将设计评价标识达到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项目汇总上报至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 (以下简称“两部”) , 两部组织专家委员会对申请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报告、工程建设审批文件、性能效果分析报告等进行程序性审核, 对审核通过的绿色建筑项目予以备案, 项目竣工验收后, 其中大型公共建筑投入使用一年后, 两部组织能效测评机构对项目的实施量、工程量、实际性能效果进行评价, 并将符合申请预期目标的绿色建筑名单向社会公示, 接受社会监督。

(二) 对高星级绿色建筑给予财政奖励。

对经过上述审核、备案及公示程序, 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的二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给予奖励。2012年奖励标准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5元/平方米 (建筑面积, 下同) , 三星级绿色建筑80元/平方米。奖励标准将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进行调整。

(三) 规范财政奖励资金的使用管理。

中央财政将奖励资金拨至相关省市财政部门, 由各地财政部门兑付至项目单位, 对公益性建筑、商业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 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 对商业性住宅项目, 各地应研究采取措施主要使购房者得益。

五、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一) 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城区。

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 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中央财政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应具备以下条件:新区已按绿色、生态、低碳理念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市政、能源等专项规划, 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 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 2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二) 支持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中央财政对经审核满足上述条件的绿色生态城区给予资金定额补助。资金补助基准为5000万元, 具体根据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水平、绿色建筑建设规模、评价等级、能力建设情况等因素综合核定。对规划建设水平高、建设规模大、能力建设突出的绿色生态城区, 将相应调增补助额度。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绿色建筑建设增量成本及城区绿色生态规划、指标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能效测评等相关支出。

六、引导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优先发展绿色建筑, 使绿色建筑更多地惠及民生

(一) 鼓励保障性住房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建设。

各地要切实提高公租房、廉租房及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平, 强调绿色节能环保要求, 在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及年度计划时, 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安排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建造。

(二) 在公益性行业加快发展绿色建筑。

鼓励各地在政府办公建筑、学校、医院、博物馆等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建设中, 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在公益性建筑中开展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试点, 从2014年起, 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三) 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的财政支持力度。

绿色建筑奖励及补助资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资金向保障性住房及公益性行业倾斜, 达到高星级奖励标准的优先奖励, 保障性住房发展一星级绿色建筑达到一定规模的也将优先给予定额补助。

七、大力推进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及产业发展, 切实加强绿色建筑综合能力建设

(一) 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科技进步。

各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鼓励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积极支持绿色建筑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大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的推广力度。要根据绿色建筑发展需要, 及时制定发布相关技术、产品推广公告、目录, 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二) 大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积极推进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各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系统推行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再利用等各项工作, 加快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推广, 实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和分级利用, 建立专门的建筑垃圾集中处理基地。

(三) 积极推动住宅产业化。

积极推广适合住宅产业化的新型建筑体系, 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建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 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 大力推广住宅全装修, 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 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各级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部署和要求,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认真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 要与发改、科技、规划、机关事务等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落实工作责任, 及时研究解决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科学组织实施, 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快速健康发展。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3

1.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总体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远没有到位、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屯脏乱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畜混杂的状况依然存在,畜禽粪尿污染环境现象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东西乱放、乱涂乱画和街道、庭院、室内不整洁现象突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缺位,环境整治存在着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等不平衡问题。

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清新整洁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积极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快速增长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条件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当成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一年见成效、两年变面貌、三年达标准。

2.明确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动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建立环保队伍、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为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尽快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新农村。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遵循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分类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旧村改造、异地新建、迁屯并村、民改居、功能分区、社区管理等多种模式,保留传统,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因村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序推进。

2.2点面结合,分层推进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要抓面、改变整体面貌,又要抓住重点、突出改造重点部位;既要实现普遍推进、全面达标,又要提升一批重点村屯、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3广泛发动,全民动手 广泛动员乡(镇)、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务理事会管理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投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建立队伍,完善制度 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3.细化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四清、四改、两化”的总体要求,细化和落实各项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任务。具体有20项:

3.1道路建设 通村、通屯的道路和屯內巷道实行水泥路、油路硬化,道路两侧建有畅通的排水沟并及时清除污物,农户庭院保持整洁。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

3.2.房屋整修 泥草房改造成节能环保新式农居砖瓦房,有条件的对旧砖瓦房统一换彩钢瓦、墙面抹水泥粉刷涂料,更换塑钢窗。

3.3大门院墙 做到统一规划、整齐美观。有条件可进行统一改造,定做铁大门,统一修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铁丝网栏。也可建设生态榆树墙。

3.4柴草垛堆放 远离村屯,整齐规整,统一堆放在下风头。

3.5垃圾处理 实行户收户集,统一堆放、转运和填埋,做到日产日清。主要村屯(含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等村屯)设有垃圾箱和垃圾堆放点。

3.6清理粪堆 清除村屯内、道路旁大小粪堆,选择村屯外适宜地方合理堆放。

3.7卫生厕所 推广粪尿分集式生态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有条件的建设室内水冲卫生间。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3.8清洁能源 结合改厨,积极推广沼气池、秸秆汽化炉、秸秆气化站,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节能吊炕或“地火龙”。

3.9人畜分离 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3.10安全饮水 保证村屯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饮用水没有高氟、高砷、高汞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有条件的推广引用自来水。

3.11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

3.12村屯亮化 有条件的村屯实施亮化工程,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3.13村屯小流域 村屯内流经的小河流,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

3.14村部等建设 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房屋院落建设新颖美观,绿化美化层次分明,室内外卫生整洁,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15健身广场建设 按照城建部门绘制的效果图,建设健身广场,广场硬化,艺术性地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桥涵、水系、雕塑,配套各类体育健身设施。

3.16广告标语 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各种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

3.17功能分区 以村屯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建设。有条件的可划分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有旅游条件的,还可划分旅游景观区。

3.18集市管理 有农贸市场或定期集市的村屯,要设立指定的贸易场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道路畅通。

3.19旅游景点 有自然景观、古迹、旅游景点的村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旅游舒适和安全。

3.20其它方面 保证村屯内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管理有序。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空气质量好。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杜绝随意砍伐林木、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积极消灭村屯及室内外老鼠、蟑螂、蚊子和苍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4.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全力推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部署,统筹安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地每年都要在春秋各规定1个月时间作为环境整治月,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4.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多渠道、多侧面宣传报道环境整治先进典型,利用图片、展览、现场观摩、介绍经验、文艺表演、新旧村面貌对比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整治取得的重大成果,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3加大投入,提供支持 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村屯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省、市、县三级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投等形式,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4.4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建立每周一次的全民卫生日制度,集中搞好室内外卫生,不留死角,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4

实 施 意 见

各乡镇党委、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部门:

为全面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加快发展绿色经济的实施意见》(X委办发〔2009〕8号)精神,现就我区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绿色经济高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市委五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区“三个率先”(率先建成绿色经济高地、率先建好生态和谐家园、率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方针,以实施现代农业“五大攻坚行动”、打造“五大特色品牌”为载体,以建立特色产业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实行产业化经营为手段,重点培育和打造农产品绿色品牌,不断提高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任务

——到2012年,共发展无公害农产品18个,面积23.6万亩(包含三园区),带动农户3.5万户;绿色食品12个,面积13万亩,带动农户6万户;有机食品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件。

——到2012年,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0户以上(其中国家级3户以上、省级10户以上),农产品注册商标50件,创国、省名牌分别达到4个和8个,创中国驰名商标3个、四川省著名商标10个。

——到2012年,重点培育进超市、成专供、上飞机的农产品2个,在20个大中城市设立农产品品牌专柜(其中:大城市8个,中等城市12个);在200个超市有品牌农产品;建立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2个;50%自主品牌企业形成完善的营销网络,各龙头企业建立营销网络率达8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

1、优质柑橘(甜橙)产业带

以唐家乡、保升乡及龙老路沿线为核心,发展优质加工柑橘(甜橙)5万亩,柑橘(甜橙)年产量达到15万吨,将我区建设成为高标准、现代化、各类品种配套的加工柑 橘(甜橙)原料基地和优质种苗基地。

2、优质蔬菜产业带

以涪江沿岸坝地区域为重点,唐家三坝、龙老片为核心,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1万亩)。

3、高效经济林产业带

以保升乡、复桥镇、西宁乡、新桥镇、桂花镇、永兴镇、仁里镇为重点,发展优质薄壳核桃2万亩;以老池乡、河沙镇、永兴镇、仁里镇、南强镇为重点,发展竹原料林基地3万亩;以永兴镇、老池乡、河沙镇、唐家乡为重点,发展速生丰产林(香椿)1万亩;在永兴、仁里等乡镇发展青花椒1.5万亩。

4、花卉苗木产业带

以永兴旗山村、南强桃花山、仁里放羊村、老池龙泉村、桂花肖家桥村等区域为重点发展花卉苗木1.6万亩。

5、中药材产业带

以新桥、桂花、唐家、永兴、老池等乡镇为重点,发展白芷基地2万亩,在桂花、仁里、河沙等乡镇建立木本药材、金银花等中药材基地2万亩。

6、现代畜牧产业带

重点抓好250万头高金丹麦式猪场、齐全百万头绿色 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颐康有机肉鸡产业化工程、来肯来比肉鸭(鹅)产业化工程。将永兴、仁里、新桥、桂花打造成为全区生猪重点乡镇,在复桥、老池、南强等乡镇打造原生态稻-鹅产业带。到2012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2亿元,建立万头猪场10个,出栏无公害生猪55万头(其中,绿色生猪12万头)。

(二)加快特色产业村镇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示范带动”的原则,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主导产业培育、村镇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优化,不断加快“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的特色产业村镇建设。

1、抓好特色乡镇风貌改造工程

重点在突出特色、改善风貌上下功夫,完善村庄建设规划,切实抓好以“两池六改六清”和“五化三优一畅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大力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环境协调发展,集中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的美丽村镇。

2、抓好特色乡镇支柱产业培育工程

不断巩固特色支柱产业地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步划,促进不同产业类型乡镇良性发展。率先抓好以花 卉苗木种植和观光休闲农业为重点的永兴镇、以发展绿色生猪和中药材种植为重点的桂花镇、以发展绿色蔬菜产业为重点的唐家乡三个特色产业乡镇建设,到2012年,特色产业产值占乡镇总产值的50%以上。

3、抓好特色产业村建设工程

以村为单元,围绕“一村一品”建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着重在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示范。全区要重点抓好仁里镇罗家桥村(黄桃),永兴旗山村、老池龙泉村(花卉),永兴钟灵寺村和中脊村(白芷),桂花南垭村(中药材),唐家东山村(红叶杨),老池南陵村、唐家东山村、西堰村、长虹村(蔬菜),西宁樟树堰村(黑宝石李),桂花镇景场村、漆家桥村、仁里镇乘龙村、复桥镇唐春村(生猪)等特色产业村建设。

(三)加快“1+2”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注重与休闲文化、玫瑰爱心文化、乡村饮食文化等有机结合,通过政府引导、业主主体、市场运作模式,重点抓好齐全原生态博览园、盛唐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华玫瑰城”和老池乡龙泉美丽乡村等特色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区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制定和落实农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多形式、多渠道地搞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使乡村干部、种养殖大户等尽快掌握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把依托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农产品基地作为加快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有效途径,从源头把关,使标准化生产成为全区农业生产主导方式。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

农业部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销售、检测监测制度,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测、畜禽产品质量监测以及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检测手段,把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纳入检测监测的范围,通过严格监管农药、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充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力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

在搞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 和有机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争取更多的农产品成为国家和省认证的名牌。同时,广泛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等活动,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要不断增强企业、农民专业社、经纪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商标意识,鼓励支持农产品商标注册,尤其是特别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特色农产品的商标注册工作,防止商标的恶意抢注和侵权行为。

(四)积极开发和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加快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围绕我区优势主导产业,着重培育、扶持有较强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加大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和完善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三是积极开拓外销市场。通过设立品牌农产品专销柜、专业市场,建立绿色产品直销网络等,积极开拓国内外大、中城市甚至国外市场,实现绿色产品进超市、成专供、上飞机。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强银、政、企合作,加强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的融合,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公司,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生产。对龙头企业兴建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的,继续组织相关部门向上级争取产业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对大户、业主规模发展特色产业的,继续按既定标准从财政支农资金中安排补助;在用地、用电等方面要给予绿色品牌企业和种养殖大户、专合组织优惠;要按照《X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非共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X府发〔2006〕10号)精神,对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或专合组织给予奖励。

(六)加强组织领导

区委、区政府成立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绿色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区人大、区政协联系领导为副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品牌化的认识,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职能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尽 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格局,共同促进农业品牌化发展。

主题词:农业经济 绿色品牌△ 实施意见

签发:周霖临

承制:区农办

中共X宁市XX区委办公室

2009年6月3日 印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5

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月”活动的实施意见

根据全市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执政为民、廉洁高效”集中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群众满意”的行政机关,管委会决定自5月13日至6月13日,在管委会机关和街道办事处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月”活动,先将《管委会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月”活动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按如下要求开展学习和组织活动:

1、认真组织学习。各处室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次活动,将这次活动作为改变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效率、增强责任意识的良好契机,认真学习研究活动实施意见,深入领会活动精神,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深挖掘摆清楚,深刻认识自身存在问题与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群众满意”型机关之间的矛盾。

2、制定活动措施。各处室要在充分分析当前部门工作实际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问题、薄弱环节以及不正之风,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活动措施。管委会提出了“强化素质教育,加强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水平,更新思想观念,完善惩防体系”五项活动目标要求。部门活动措施也要严格按照以上目标要求来制定。

3、深入开展活动。各处室要在活动措施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月”活动。活动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准确把握管委会提出的活动重点内容,深入推进,落实到人、落实到岗,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率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高效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

4、认真总结经验。各处室要充分认识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月”活动的重要性,不能将活动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而是要将这次活动作为检验自身工作的试金石,将其深入开展,促进观念转变,改进工作不足,改正不正之风。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是一次整风提升活动,更是一次增强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活动。各处室要在活动结束后认真反思,总结活动经验,分析自身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意见。

请各处室认真组织策划活动开展,切实落实机关效能建设的各项重点内容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活动工作,并于6月15日前,提交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月”活动的总结报告,统一汇总到发展规划处。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资源节约意识,推广和运用资源节约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规章制度,有效遏制资源浪费现象,努力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发挥政府机关在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中的表率示范作用。

二、工作目标

全市市级机关要以2004年各种资源消耗为基数,争取水消耗降低20%,电消耗降低20%,燃油消耗降低10%,低值易耗品消耗降低20%,办公经费支出明显下降。

三、具体规定

(一)节约用电

1、安装分体空调办公室的室内温度夏季不得低于26℃,冬季不得高于18℃,下班前15分钟一律关闭空调。

2、办公室白天尽可能利用自然光,不开或少开照明灯;办公楼内走廊、通道、大厅、会议室、停车场、食堂等公共场所要改装分组控制开关,尽量少开灯,杜绝长明灯。

3、非节假日期间,办公楼建筑轮廓灯、泛光灯、装饰灯一律关闭。

4、办公室内的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电器要即用即开,用后及时关闭;离开办公室前要关闭办公电脑、饮水机和照明灯等用电设备。

(二)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巡查,及时更换破损水龙头,防止破管、渗水、漏水。用水后要及时关好水龙头,避免“长流水”现象发生。

2、绿地养护用水、景观环境用水要根据天气预报,提高雨水利用率,并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科学适时地喷灌绿地。

(三)节约用油

1、安装燃油型中央空调的办公楼,要严格控制中央空调的开机温度和时间。室内温度夏季28℃以下,冬季8℃以上的一律不开中央空调。下班前半小时中央空调机组要按时关机;午休期间不开中央空调。

2、严格执行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在车辆行驶期间或待车期间少开或不开空调,降低公务用车油耗。

(四)节约办公消耗用品

1、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减少纸质公文传递;提倡双面用纸,减少复印次数,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章,减少纸张消耗。

2、实施节能采购,尽量减少使用纸杯等一次性用品。

3、精简会议次数,缩短会议议程。

4、加强办公室电话管理,提倡简短通话,消除“电话煲”不良习惯。

四、具体措施

(一)实行节约资源负责制

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市级机关单位要对本单位范围内办公场所节水、节电等资源节约工作负责,市政大院等集聚办公区公用部位由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

(二)实行首见报告制

发现市级机关内任何地方出现浪费水、电等资源现象,机关工作人员要及时向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或后勤物业服务单位通报,以便抢修。市政大院联系电话:65811299,安阳大厦联系电话:6512422,老市政大院联系电话:65896096。

(三)建立巡查制度

市级机关单位每天要安排人员对各自单位办公区域巡查1-2次,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浪费资源现(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象。

(四)推行节能改造

积极推广高效节电型灯具,降低电能消耗;推广感应式水龙头,使用节水型产品,降低水资源消耗;开展线路改造,使用节能装置或设备,节约电能消耗。

五、组织领导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7

1 种养结合家庭生态农场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种养结合家庭生态农场模式是在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基础上, 发展适度规模畜禽养殖, 农场经营户既种植农作物又饲养畜禽, 将畜禽粪尿经无害化处理就近还田, 形成种植业与养殖业一体化生产模式[2]。

该模式实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粪尿资源化利用, 改善了农牧业生产环境, 提高了畜禽成活率和养殖水平, 降低了农田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了农牧产品产量和质量, 并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直接良性循环, 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拓展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空间。加快培育发展农牧结合型家庭生态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思路举措。

1.1 能够缓解用地、污染问题, 确保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

近年来, 随着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加上禁养区、限养区政策的实施, 畜牧业受用地和养殖污染的制约日趋突出, 确保生猪等主要畜产品稳步增长压力也越来越大。通过实施农牧结合, 种养平衡, 促进生态家庭畜牧业建设, 能够有效解决畜禽养殖用地和畜禽养殖污染两大问题, 实现畜牧业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加快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1.2 能够提高农作物和畜禽产品产量、质量水平, 确保农牧业收入稳定增加

随着饲料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畜禽疫病的增多以及农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频发, 农村居民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实行种养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循环利用,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实现产量、质量、效益的最大化。一是畜禽粪便经自然发酵、沼气发酵、有机肥生产等技术处理后施用到自有农田园地, 在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物零排放的同时, 畜禽养殖自身环境发生了根本好转, 畜禽发病率、死亡率明显下降, 饲料转化率明显提高;抗生素等兽药使用量下降、残留减少, 畜产品单位产量和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二是堆肥、有机肥和沼渣、沼液的还田利用, 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 农作物成本降低, 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据统计, 我国仅50%的粮食产量来自于土壤基肥, 有70%的土地属于中低产田。鼓励种养结合家庭生态农场模式的发展, 有利于彻底改变这种现状。三是由于青饲料供应的增加, 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饲料成本明显下降。通过种养结合, 能够提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另外, 家庭农场如果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产品质量安全也会更有保障。

1.3 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的能源需求超高速增长, 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煤炭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 对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压力。因此, 采取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模式, 通过建设户用小型沼气, 以畜禽粪污和农业秸秆及下脚料为原料进行沼气生产, 能够缓解日趋严峻的能源压力, 优化能源结构, 节约煤炭消耗, 减少甲烷、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化学需氧量 (COD) 、氨氮等污染物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据专家介绍, 1头奶牛 (约等于2头肉牛或5头猪或10只羊或200只家禽) 的粪便每天能产生1 m3沼气, 1 m3沼气能发1.6~2.0 k W·h电。农村草堆、粪堆、垃圾堆“三大堆”问题, 脏、乱、差现象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加强, 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4 能够减轻农业、农村发展压力,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耕地面积日趋减少的今天, 过度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转基因种子, 正在悄然改变十几亿国民赖以生存的土地, 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面临巨大压力[3]。要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从源头做起, 搞好农牧结合, 促进家庭生态农场建设, 让畜禽养殖实现清洁生产, 让贫瘠板结的土地变得日益丰盈, 让农业生产回归到生态有机循环的良性状态, 让居民能够吃上安全的食物, 实现动物、植物、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及各自价值的充分利用和发挥, 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1.5 能够保护土地、水和生态环境, 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第七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 来自联合国的报告称, 小型、多样化生产的农场比大型工业化单一生产的农场更能够有利于生态空间, 更能够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更高, 更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4]。

2 山东省目前家庭养殖的存在形式、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家庭农场是一个新生事物, 中国对家庭农场缺乏清晰的定义, 影响到如何界定、如何扶持、如何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家庭农场可以抵押的资产又很少, 融资难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缺少资金, 对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长期性投入能力不足, 加上土地流转不规范引发的隐忧, 使家庭农场主扩大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对从事畜禽养殖的家庭农场, 因其配套作物种植的情况不同其特点和问题也有所不同。

2.1 单纯从事畜禽养殖的家庭农场

2.1.1 特点

没有种植用地, 单纯以养殖为收入来源;一般都采用干清粪工艺, 畜禽固体粪便出售给周围农户或有机肥生产企业;尿液和污水直接排入临近沟渠或天然池塘, 大部分靠自然渗漏或挥发处理, 少量随农田灌溉施入农田。

2.1.2 存在的问题

养殖户没有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2 既从事畜禽养殖又从事作物种植的家庭农场

2.2.1 特点

养殖户自有或通过土地流转租用一部分土地进行种养结合, 同时以种植和养殖作为收入来源;种植区和养殖区相邻的, 一般通过粪污三级沉淀自然发酵处理就近还田, 或采用户用沼气池, 产生的沼气用于生活或生产, 沼渣、沼液就近还田;种植区和养殖区距离间隔较远的, 一般畜禽养殖采用干清粪工艺, 固体粪便经堆积发酵还田, 尿液和污水直接排入临近沟渠或天然池塘, 大部分靠自然渗漏或挥发处理, 少量随农田灌溉施入农田。

2.2.2 存在的问题

虽然种植、养殖同时存在, 实现了农牧结合, 但种养难以达到持续平衡, 一方面是由于缺乏系统理论和实用技术方面的指导, 土地消纳能力难以判断, 也缺乏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另一方面, 土地流转市场不成熟、租期不稳定, 种植面积时大时小。另外, 种植和养殖距离较远的, 由于缺乏污水运输工具或配套管网, 又无配套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设施, 随意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3 与周围种植户形成契约关系的畜禽养殖家庭农场

2.3.1 特点

畜禽养殖户和周围1个或多个种植户签订粪污处理或 (和) 青贮饲料供应方面的合同, 畜禽粪污通过种养结合部分或全部被种植户土地消纳。

2.3.2 存在的问题

这种契约关系往往一年一签, 不够牢固, 自然难以实现种养平衡。

3 措施建议

推广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应明确定义, 加强配套技术研究, 树立农牧结合示范模式, 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为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1 明确认定标准、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

认定标准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环境, 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因地制宜, 不可一刀切, 但必备条件是“种养平衡、增产不增污”。对符合条件的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 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 给予政策扶持。建议设立促进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发展专项基金, 加快家庭农场畜禽养殖与作物种植配套布局;加大对家庭农场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补助。通过项目倾斜、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手段引导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的发展。

3.2 落实确权登记工作, 规范土地流转机制

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 是规范土地流转的先决条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土地流转规范合同书, 保护流转双方的权益。做好土地流转的法律与政策宣传, 稳定流转规模, 使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主能够放心投入生产与经营。同时, 防止假借家庭农场之名大规模租赁农地, 注册登记后套取项目资金。

3.3 加强产业规划咨询工作, 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山东省作为畜牧大省, 肉蛋奶总产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要使畜牧大省变为畜牧强省, 再创山东畜牧业新优势, 必须加强畜牧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咨询, 对新上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 解决产业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强农牧结合、种养平衡配套技术研究, 加强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广粪污处理原位降解技术、自然发酵技术、沼气工程技术、有机肥生产技术, 熟化、示范、推广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2-2-75” (即一家2口人、种2 hm2土地、养75头生猪) 、“3-2-15000” (即一家3口人、种2 hm2土地, 养15 000只蛋鸡) 等模式。

3.4 加强部门联动, 促进家庭生态农场发展

农牧结合型家庭生态农场的建立涉及土地、农业、畜牧、环保、能源等多个部门, 任何一个部门不积极、不主动都会影响整个工作的开展速度和运行质量, 各部门要认真梳理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相关政策, 调整或废除不利于农牧结合家庭生态农场发展的条款, 加快政策衔接, 出台家庭农场养殖用地作为农用地、沼气发电补贴等政策, 多部门联动推进家庭农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史家胜, 周家栋.关于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思考[J].云南农村经济, 2013 (4) :10-12.

[2]顾晓峰.小型种养结合生态家庭农场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0.

[3]陈树祯.论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重要意义[EB/OL]. (2011-07-17) [2014-02-12].http:zgxcfx.com/Article/46112.html.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8

农业部前不久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按照中央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强化基层农经体系建设为重点,以确保农经职能有效履行为关键,以加强农经队伍能力建设为支撑,加快建设系统健全、责权统一、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经体系,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意见指出,要全面落实乡镇农经职能,积极参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乡镇要按照确保履行好职能的要求,切实把农经职责落到实处,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专人理事,有经费办事。支持鼓励乡镇办好经营站(中心),明确岗位职责,改善工作条件,强化职能履行。已经部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地_方,农业部门要根据农经事业单位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实际和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授权,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正确划分农经事业单位的类别,争取转为行政机构。尚未部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地方,继续争取农经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为分类改革打下良好基础。要把加强农经体系建设与开拓创新农经工作紧密结合。在加快发展农经事业中壮大农经体系。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管理工作力量,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力量,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力量,巩固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力量,夯实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力量,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工作力量。当前,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创建学习型农经体系,加强农经干部培训。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农经工作氛围,

(北京孙鲁威)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9

中共平邑县委办公室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县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的实施

意见》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平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县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科级以上事业单位,市以上直属单位,规模以上企业:

现将《全县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平邑县委办公室

平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5月29日

化修养好”为标准,主要由三个层面(宣讲人员、先进模范、身边群众)组建专兼职结合的社会化宣讲队伍。

(五)形式多样化。以“我唱、我看、我听、我诵、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设计多样化的宣讲形式,使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六)时间经常化。各类“道德讲堂”实行周末开讲制度,要因人、因时、因需制宜,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精心策划好授课的内容和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各镇、各部门单位要对“道德讲堂”的学习内容和时间作出总体安排。

三、保障措施

建设“道德讲堂”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是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工作重要考评项目之一,各级各部门要从党政引导入手,规范建设模式,抓好示范带动,健全各类制度,精心策划组织,确保“道德讲堂”建设稳步推进。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县里成立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冯青松同志任组长,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责任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道德讲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督促、检查“道德讲堂”建设工作。各镇、各部门、各行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案,稳步推进。为加强各类“道德讲堂”建设,根据部门职能进行如下分工:“机关道德讲

堂”建设由县委县直机关工委牵头,与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人社局等共同负责;“企业道德讲堂”建设由县经信局、县总工会牵头,与县财政、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县工商局等和各镇(街道)共同负责;“行业道德讲堂”建设由县委组织部牵头,与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纠风办、县总工会等共同负责;“学校道德讲堂”建设由县教体局牵头,与县文明办、团县委、县关工委等共同负责;“社区道德讲堂”建设由县民政局牵头,与县司法局、县教体局、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团县委、县妇联、县老龄办、县关工委等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共同负责;“村镇道德讲堂”建设由县委办公室牵头,与县农业局、县住建局等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共同负责;“新市民道德讲堂”建设由县人社局牵头,与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公安局等和各镇(街道、开发区)共同负责。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负责协调、联络和指导等日常性工作。县文联和县文广新局等单位要积极发现、收集、编写道德模范故事,创作文艺作品。各镇(街道、开发区)、各部门单位要为“道德讲堂”建设提供相应的场所,各级财政要为“道德讲堂”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二)要坚持试点先行。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以下时间节点有计划按步骤地开展“道德讲堂”建设工作。试点阶段(— 月):主要是学习借鉴外地“道德讲堂”建设经验,做好我

附件1:

平邑县“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

为增强对“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的指导力度,大力提升各示范点建设的实际成效,进一步带动全县面上工作的整体提升,现将“道德讲堂”示范点建设提出如下基本标准:

一、领导有力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健全的“道德讲堂”建设组织机构。要明确“道德讲堂”建设负责人,明确分管部门和具体工作联络员,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队伍健全

各示范点必须建立来自于群众、群众信得过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专业宣讲员;二是道德践行先进人物;三是有讲述愿望的群众;要对宣讲员进行适当培训,提升宣讲能力,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宣讲时要挂牌上岗。

三、主题明确

各示范点的宣讲内容必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为基本范围,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广泛宣讲历史上

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四、氛围浓厚

各示范点必须设有专门的“道德讲堂”场所,一方面要有统一的背景和标识,另一方面要利用文字、图片、背景音乐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建设氛围;同时,还可依据本单位实际,利用网络、广播等载体丰富讲堂形式。

五、活动丰富

各示范点必须形成具体的活动计划和活动记录,要经常性开展活动,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每次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形式以“我唱、我看、我听、我诵、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模式,灵活设计,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要对每次开展的活动情况以文字报道、现场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进行整理归档。

六、突出实效

各示范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目标,力求取得实效:一是群众广泛知晓,愿意听、主动来;二是真正让参与者有所感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三是在内部形成“好人好报”的导向,“崇德尚善”的风气;四是能够推动示范点所在单位全局工作发展。

自强自立等为主要内容,在新市民相对集中的地区开设“道德讲堂”,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有针对性和普及性的文明素养、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使新市民树立遵纪守法、自强不息、健康生活等现代观念,尽快融入城市文明。

中共平邑县委办公室 2012年5月 日印发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10

合经信[2011]2号

各县、区(开发区)经委(经促局、经贸局)、发改委(发统局)、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分局)、质监局(分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产品、服务质量,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根据《安徽省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建设的意见》(试行)要求,现就开展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有利于品牌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全方位推进品牌示范企业建设的运行机制,着力培育地区自主品牌,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品牌企业的行业位次和创新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扩张能力,实现品牌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营销水平和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竞争,优胜劣汰,形成一批知名品牌;坚持政策引导,努力营造环境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品牌示范企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每年优选20-30家左右的企业创建“品牌示范企业”,其中,创建自主品牌示范企业15-20家,引进国内外知名品

牌示范企业5-10家,通过五年的“品牌示范企业”建设,到“十二五”末,创建100-150家左右对全市产业发展有影响力、地区经济发展有带动力、市场发展有扩张力、产品质量诚信度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强的品牌示范企业,引领和带动我市企业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形成一批能展示城市形象,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品牌。

四、推动品牌示范企业建设重点内容

1、推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市场,促使其规模在国内外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具有较强成长性,又好又快发展;

2、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4、引导拥有国内外知名品牌、总部在本市或在本市建有研发分中心的市外企业;

5、倡导企业加强管理,走质量效益之路。

五、评定标准

1、企业经营业绩良好。主营业务收入按20%的比例递增,企业年交税额达500万元以上,并按10%的比例递增。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和扩张,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目前不低于10%或同行业前列,产品出口额目前不低于3000万美元,且年出口增长率不低于15%。

2、企业创新能力较强。建有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等,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其中研发设备投入不低于500万元;近两年内,年开发新产品3项以上;年申请专利5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项以上,年授权专利3项以上;五年内参与和主持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不低于2项;已拥有3项以上省级科技或各类创新进步奖或1项国家级科技或创新进步奖;被授予省产学研示范企业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或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荣誉称号。

3、企业品牌影响力显著。主导产品已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驰(著)名商标,企业重视品牌宣传和维护,每年品牌维护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

4、企业管理较好。已通过ISO9001、ISO14001、GB/T28001三标一体认证,同时推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拥有省级以上质量荣誉称号;认真贯彻六西格玛、质量改进、5S、QC小组等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实行从产品设计、材料选用、生产过程、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实现“零缺陷”;倡导售后服务终身免费。

5、企业诚信度较高。近两年企业没有重大消费投诉、重大产品质量和安全事故,特种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和环保指标控制在上级部门下达的范围内,无其它违法违规等不良记录。

六、评定程序

1、组织申报。由各县区组织企业申报“品牌示范企业”,并对企业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出具初审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市经信委,具体申报截止时间为当年5月20日,申报材料一式2份。

2、评审认定。市经信委会同市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对上报的初审材料进行评审,提出预选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七部门联合行文认定。

3、跟踪服务。市经信委会同市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对“品牌示范企业”进行跟踪服务,并协调解决“品牌示范企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复评程序。市“品牌示范企业”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复评一次。

七、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设立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联席会议成员由下列单位组成: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品牌示范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指导品牌示范企业建设工作。

2、营造氛围。对认定为“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的给予通报表彰,通过报纸、电台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报道,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

3、强化管理。一是加大力度培育优秀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国家级、省级示范企业;二是定期举办品牌示范企业培训班,及时宣贯知识产权有关规定,提高企业的品牌保护意识;三是通过建立品牌示范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保护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4、政策支持

当年新评为“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荣誉称号的,将按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有关规定,给予品牌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

附件:1.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申报材料

2.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申请表

3.合肥市品牌示范企业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市经信委

市发改委

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

市商务局

市工商局

市质监局

关于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11

一、深入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的重要意义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是发展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样的科学发展观,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政绩是领导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各级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但也有少数干部不把心思放在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上,而往往是考虑个人利益和得失,搞违背科学的瞎指挥、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很大损失,在群众当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出现这样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政绩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对于党的事业发展和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推动者。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从思想上牢固对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观念,行动上多做利民之事、善谋利民利策,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达到聚民心、集民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全力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执政能力是党在领导、管理国家经济社会事务中表现出来的本领以及这种本领所能达到的程度、效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利用所面临的难得机遇、正确应对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从而完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因此,只有坚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解决执政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党始终成为建设社会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深入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的指导思想及目标要求 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三观”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全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三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理清思路,落实措施,加快发展;进一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切实转变作风,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三、深入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的对象及内容 按照大理州关于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将是我县今后一年内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全县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㈠教育活动的对象 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县级机关副科以上领导干部。㈡教育活动的内容 主要针对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系列论述进行学习教育。

四、深入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的方法步骤 “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主要采取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等形式进行,主要分四个阶段来开展: ㈠自学阶段(2004年9月至2004年12月)。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要结合部门和行业特点,立足自身实际,将“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学习篇目作为重点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认认真真地开展自学。自学结束时要写出学习心得体会,报县委组织部。㈡集中学习阶段(2005年1月至2005年4月)。县、乡两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县级各部门要结合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活动的开展,按照“四个一”学习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好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以下四项活动: ⒈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五大班子要按照在县以上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四个一”学习活动的要求,把胡锦涛同志等中央领导关于“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系列理论作为中心学习组专题学习内容,组织开展2次集中学习活动。乡(镇)及县级各部门也要结合地区、部门的工作实际组织3次以上的集中学习活动。⒉举办一次专题辅导报告会。3月份邀请省州党校有关专家教授给全县科以上领导干部作“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专题辅导报告会。⒊举办一期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关于“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学习教育活动培训班。⒋充分利用云龙有线电视台、《今日云龙》等新闻媒体,采取开辟专栏等形式,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大讨论。㈢自检自查阶段(2005年5月至2005年7月)。通过第一、二阶段的学习,在夯实理论的基础上,县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为契机,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以下三项活动: ⒈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全县各级领导班子要在深入领会“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系列理论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联系地区、部门特点和工作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深入到基层、群众,进一步吃透县情、乡情,掌握了解一线情况,认真开展一次调查研究活动,在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⒉理清规划好发展路子。乡镇及部门要在深入调研、吃透基层、部门情况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思路进行一次认真细致的疏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不符合地区、部门实际的,重新再作研究,理清规划出一条适合地区和部门发展路子。⒊研究制定好保障措施。在理清规划好发展路子的基础上,要结合地区、部门实际,充分挖掘、利用好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制约不利因素和困难,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㈣总结提高阶段(2005年8月至2005年9月)。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和自检自查活动的开展,要总结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巩固好取得的成效。这一阶段主要开展以下两项活动: ⒈围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召开云龙县加强县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通过交流研讨,总结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⒉各级各部门认真总结教育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班子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写出深入开展“三观”和执政能力建设教育活动总结,报县委组织部。

五、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 ㈠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性,统一思想,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把学习教育活动作为加强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周密部署,精心组织。一把手要亲自抓,切实负起学习教育活动第一负责人的职责,带头学习,深入调研,努力抓出成效。纪检、宣传、党校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监督和指导。㈡查找问题,转变作风。要针对当前我县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不思进取、作风漂浮、好大喜功、弄虚作假、脱离群众等问题,通过学习教育活动,认真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加以解决,刹住各种不良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㈢更新观念,提高执政能力。通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更新发展观念,牢固树立 “三观”和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上一篇:部分地区中考作文-试题下一篇:氧气的性质化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