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2024-09-13

论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通用12篇)

论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

冯 美 岭

郭兴庄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O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内容摘要】: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我对魏书生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早就有所耳闻,就在前两天有幸捧读了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一书籍,受益匪浅,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策略都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它是照亮我教育教学工作之路的一盏明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教学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自信心。爱是教师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欣赏那些优秀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不可爱”的“后进生”,其实“后进生”才需要你的关心、你的爱。所以想要做最好的教师,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

【关键词】:师爱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我对魏书生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早就有所耳闻,就在前两天有幸捧读了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一书籍,受益匪浅,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策略都给了我极大的启示。它是照亮我教育教学工作之路的一盏明灯,也为我能走出“教育教学误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树立了自信心。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的或自由的发展。爱是教师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的动力。”这句话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想做到最好,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爱便是那深深的基石。

一、用纯真的爱心感染学生

做最好的教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要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未来一生负责,所以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喜好欣赏那些优秀的学生,而忽略了那些“不可爱”的“后进生”,其实“后进生”才需要你的关心、你的爱。所以想要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你应该“心中始终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洒向每一个学生”。让祖国的花朵们同时沐浴阳光,同时健康成长。

二、用真挚的情感取得学生的信任

做最好的教师,就要做到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把心里的情感用行动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的这种真挚情感就会在学生的情感上产生共鸣。曾经在我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上课总是调皮捣蛋,他的科任老师们一提到他就说头疼,没办法管理他等等。有一次在我的课堂上他表现的比原来好一点,我看准这个契机立即表扬了他,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我的下节课时表现的比上节课又好了一点,我又表扬了他。就这样,他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后。从此在信息技术课中他大变样了,不再调皮捣蛋,开始认真听课了,还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们也都说他只有上信息技术课时表现得最好。

三、爱护学生 做最好的老师,就要懂得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应表现在语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行动上。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的关心和爱护。学生过生日,为他送上一张小小的祝福卡片或是在课堂上让全班同学为他唱一首《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学生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了,轻轻关心几句,安慰几句。学生会很感激你的。这样,学生就会接受你、信任你,把你当作知心朋友。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真情,有了爱,我想没有比这更具有凝聚力的了。做最好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接触到学生情感的“点子”上,这种接触点往往是教师传授爱的门路。

四、尊重学生

做最好的教师,就不要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而是要给予学生长辈式的关怀与爱护。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六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感化学生。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接受教师的教育。在信息技术课中,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我给予表扬,而对于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好的学生我也不是直接批评或是打骂,而是将他们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他们交流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才能做的更好。因此在教师节的时候我收到了很多学生送给我的祝福卡片,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不像有些教师那么严厉,但我们都很尊敬您,谢谢您对我们的爱。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这就是所谓的“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心态,一种激情的行动,一种对欲望的放弃,一种对理想的宣言。将我们的爱赋予到教育过程中去,不断的研究与反思,超越自我,我坚信,我就是最好的老师!参考文献:

论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

一、教学业务的骨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业务上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可见校长他的第一身份应该是老师,然后才是校长。从这一层面上看:做好校长的关键之一是在教学业务方面成为专家,成为教学的引领者,学科的教学成绩要走在老师的前列,要成为教学业务的骨干。这样在老师中无疑会产生影响。事实上,老师们都是有独立思想、独立见解的读书人,大家非常重视心理感受,一旦老师们在思想上接纳了一位校长,他们会在诸多方面自觉地向校长学习,并内化为执行学校决策的动力。所以校长们要想成为一名好校长,不妨首先在教学业务上下足功夫,不断琢磨教学业务,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首先争取做一个名师,让老师对自己有崇敬感。这样学校里重视教学业务的氛围就容易建立起来,办学质量就有了保证。大量的事例证明了这一点:辽宁的魏书生校长、上海的于漪校长、江苏的蔡林森校长等,他们都是全国著名的校长,但同时他们也都是教学的专家。

二、师德师风的标兵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在这块土地上师德师风显得尤为重要。校长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人物,对学生来说,他是教师,要为人师表;对教师来说,校长是“师者之师”,要教育管理教师。他的优秀素质对师生来说具有最现实的、最生动的、最鲜明的直接影响力。因此,一名好的校长要做师德师风的标兵。

好的校长应该是学校里为人处世的楷模。一名好校长的为人处世原则应该是:高调做事,低调为人,千万不能太张扬。事实上许多的校长,官本位意识很浓,整天把自己当作一名校长,校内校外目中无人。其实,要做一个好校长千万不能有官本位意识。在学校里应该平易近人,和师生们打成一片,不能高高在上,把自己当做校长,而应该把自己看作是为师生服务的角色。不能官味逼人,以为自己是一校之长就盛气凌人。要做最好的校长,笔者以为还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事小事都要首先为师生考虑,不能什么事首先考虑自己,只有在师德方面感动师生,才能领导好学校。

三、执行制度的典范

校长是校园里所有人最关注的对象,校长的一言一行都格外引人注目。一位好校长首先应该是严格执行学校制度的表率,他在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方面,应该处于师生的前列;要求师生做到的,校长自己应该首先做到,这样就给了师生无声的示范,校长的威信无形中就树立起来了,就会得到师生的尊敬和信任。反之,如果校长自己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就没有资格来要求师生们做到,即使师生迫于压力勉强做到了,他们也不会心悦诚服,一旦脱离校长的视力范围,执行制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校长在师生中的威信就会大打折扣,这无形中就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事实上,不少学校的校长都凌驾于学校的制度之上,自己不能带头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导致不能取得师生的信任,没有威信,学校很难管理。笔者对办学效益好差较大的学校跟踪调查发现,校长的表率作用发挥得好的学校,办学效益非常高;反之则不理想。

四、不断学习的楷模

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这就决定了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但在许多的学校里,老师的学习氛围不浓,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到了非常缺乏的地步。有的教师自从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后,从来未曾认真地阅读过一本教育类书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个人因素有关,但我认为校长在营造学校老师学习氛围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有引领教师不断读书、学习的责任。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虽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要想成为一名好校长必须要抽出时间读书学习,成为一名书生校长,不断提高自己管理学校的水平。这样一方面可以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老师们做榜样。比如和老师一起进行读书比赛,定期地举行读书沙龙活动。这不仅可以拉近和老师间的距离,还可以激发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增强不断学习的意识。

做最好的自己,做幸福的教师 篇3

关键词:教学;感悟;抉择;心态

人生路漫漫,曾几何时风华正茂的我,是何等意气风发,何等豪情万丈,满载着毕业的收获,怀揣着美好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支教的征程。2010年12月,我光荣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还记得刚踏入学校,初为人师的时候,那时分在农村偏远山区的一个教学点工作,我面对那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看着那一张张稚嫩的带有高原红的脸庞,我曾在心底怀揣的是感动和担心。感动这里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学,感动他们不管寒冬还是酷暑都要坚持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学校上课。那种求知欲,那种精神着实让人感动。但又会担心,担心孩子们从未接触过外语,能否跟得上,担心他们的乡音太重,发音是否能够准确,能否可以纠正过来,担心他们会不会排斥一门从未学习的课程,担心家长能否配合和支持……总之有很多的疑虑和担心啊!

农村的学生尽管没那么见多识广,知识渊博,但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努力和勤奋。孩子们掌握和模仿的能力都很强,他们可以把每一个生字、短语、诗句、反复记忆、背诵,仔细揣摩和推敲。他们的刻苦和努力一直激励着我好好从教,耐心教学。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地提高。孩子们从刚开始书写潦草,字都认不全,不会写,到后来能熟练对话,掌握一些书写技巧,基本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切都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家长和学生都很高兴,我自己也很开心。

起初我想,语文课的大量知识灌输与渗透,学生可能接受不了,听不懂,但恰好相反,我们的学生课文领悟力并不差,通过一个学期的适应,现在朗读,分角色,齐读等朗读技巧已经掌握娴熟,学生配合也很好。当初只有在城区学校上课时,会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方法或许在这里用不上啊,但事实上,农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学生的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他们也会大胆说,大胆表演,只要老师积极鼓励,给他们自信,他们会做得很出色,现在我们的学生会做大量的互动活动,品味语文的魅力,掌握许多学习技巧,我班还自创了一些游戏与活动,比如“猜字谜”“开火车”“捉迷藏”……这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我班的学生不管是胆量还是自信都有了长足进步,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给予了肯定和认可,当然也有很多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但让我最感动的是有位老师的话语,“听了你的这堂课,让我再次坚信: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我们山里的娃娃一样可以学好母语,甚至学得更好……”这番话语对我来说比任何鼓励的言辞都宝贵。

就因为这个信念,这个鼓励,我的干劲更足了,我更热爱我的职业。我曾经教过那么多城里的孩子,他们见多识广,没有乡音,从小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家长们也格外重视,这样优越的环境下,老师当然教的得心应手,但如果在这片“无人开垦的田野”上也能干出一番成绩,那岂不是更加充满自豪和成就感?因此我利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当我住校的时候,就给离家较近的学生义务补课,较远的学生利用到校后的一段时间进行辅导。

为此,我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独门绝技”:

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创设愉悦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近书中的人物,体会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的写作特点。

3.借助插图,训练学生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4.激发学生阅读后续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按照这样的方法实施教学,当然高效实用。有时我也会这样心里默默发誓,要好好教育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走出大山,走出贫困。我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教学特长,书写着青春岁月,努力将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我坚信每天都这样和自己比,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幸福的教师”的境界靠近。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同样是教师,今天的我与五年前的“我”相比,可以说是“有小小幸福感的教师”了。但对于明天而言,和未来相比,我还不算是“最好最幸福的教师”。所以我还会继续和自己比,因为“做最好的教师”是我永远的追求,直到我教育生涯的终点。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我的生活在课堂,我的生命在学生。虽然那间教室里守巢的是自己,可它却放飞了希望,虽然那支粉笔洒下了泪滴,可它却画出了彩虹。我觉得作为教师,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参考文献: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 篇4

2010-04-30 09:27:54晴

“君子治其内,不治其外”。教师之贤如何修炼?《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详细地阐述了修炼的三方面——师之贤能、师之贤明、师之贤品。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书中结合中外教育家二十七个经典感言,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深刻启示,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其中有两个点给我触动很大:

一.教师要用心去“懒”

在魏书生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三不讲原则,它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老师不做,不是当老师的偷懒,而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锻炼机会。跟魏老师相比,对照自己有时实在是太“勤快”了!对待学生的自学总是放心不下,事必躬亲,能包办的包办,不能包办的抢占。一直有这样的感慨:有些操作我讲了很多遍他们都不会,如果我不讲学生就更不会了。其实每组都有会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在组内互教互学。这样对于教的学生,他就有了归纳、概括、分析、整理、总结、表述的机会,让他们不但对这道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他们很多方面的能力;对于被教的学生更能近距离地接触知识,可以以一种放松、平等地心态多维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友情,形成了其乐融融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做一个富有激情的教师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5

“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这是美国学者艾玛逊的名言,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不够重视,“了解学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条重要的“教育秘诀”。教师了解、尊重爱护自己的学生,又会促使学生自尊心的树立。实践证明,自尊心是推动人们不断上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将会促使他们努力地、创造性地学习,力争先进,不甘落后,会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遵守纪律,积极完成集体交给的各项任务。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爱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带着儿童的兴趣去探寻学生的心灵深处的途径,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这样的老师就善于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智慧之处,那他看到的学生,都是带着“可爱缺点”的可爱孩子。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6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DD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DD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DD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DD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论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7

矿区中学乔桂枫

寒假里,我读了魏书生先生的著作《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让我感悟颇多。特别是对其中第二章:影响教师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之二:魏书生:教师要用心去“懒”,就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魏书生有这么一段话:教师是干什么的啊?是找出适合学生阶梯的人。……上课三不讲:凡是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讲;凡是学生查找资料后能学会的,老师不讲;凡是班干部能教会的,老师不讲。是啊,想自己,我觉得我平时就没学会“懒”,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亲自检查单词,没背会的再亲自考,生怕学生做不了,什么事情都得自己做。最后把自己累的够呛。

魏书生的“懒教师”观念,表现在其教学上,就是指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尽可能不讲。因为他觉得,老师不做,不是当老师的偷懒,而是尽可能多地给学生锻炼的机会。他说:“一个老师剥夺了学生做事的权利,剥夺了他努力能够做到的机遇,就等于和不让他吃饭一样可怕。人家能够吃得了,干得了,你不让他吃,不让他干,当然学生的体质就会下降。所以,看起来让学生做事,是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这不对,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个增长能力的机会,他只有更多地做事,参与管理,参与制定计划,他才能增长能力,增长主人翁的责任感。”正是有了这样的观念,魏书生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懒教师才能教出勤学生”。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可见,魏书生的“懒”字背后有哲学:“懒”字背后有学生。魏书生认为学生应始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即使是讲解课文如行云流水者也不能够抛开学生,不管不顾。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魏书生始终坚持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主人,致力于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自己。魏书生认为:“如果在教学中时时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无限潜力的、不断变化的主人,那么教师想出来的办法就容易使学生接受。反之,如果把双边活动变成老师一厢情愿的艰苦劳动,那么即使借用别人一两个方法上的窍门,用在自己那里也是行不通的。”那么,学生的主人地位如何得以保证。想想也是,作为英语老师,每次开课或者上新授,我总是要准备许多内容。结果,有的时候下课了,而我准备的还没有用到,我很累,其实学生也累。我的工作,显然与“懒”撘不上边。

做最好的教师观后感 篇8

今天我欣赏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做一个最好的教师》,让我受益匪浅,李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特别是他的每天的“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和写一篇教育日志。可能一天乃至一周或者一个月我能够坚持,但是要做到每天都坚持这样做,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这也是为什么他能成为名师的原因。正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爱的坚持,全身心的投入到他的工作当中,孩子们还会被他感动,深深地被他折服。

我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学习他对爱的教育的坚持,学习他有理想,做一位有追求的教师,做一位有思想、有情感、有才华、有童心的好教师。做一个童心未泯的智者,做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乐教者,收获孩子的笑,收获自己不老的青春,这正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要追求的境界。有人曾对我说过:“一位教师在任何时候如果都能保持一颗童心,那么她才算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只有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实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作为教师,我们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师只能有唯一的面孔:真诚!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当我们努力保持一颗童心时,其实我们已经融入到了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中去。我们便很容易构建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和自己变得“一样大”时,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老师当作朋友。当老师撕下成人的面具,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学生就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如果你要问我工作快乐的秘诀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永远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是啊,只要我们保持一颗童心,我们就会拥有无限的快乐。而快乐来自童真世界;你就会拥有圣洁,那圣洁使你年轻,使你聪慧,使你高尚。让我们都怀有一颗童心吧!让我们一起想快乐出发!

肖妮佳

做最好的教师 篇9

想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一位当老师的愿望,但是,如何实现这个愿望呢,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呢?关键在我们自己。“君子治其内,不治其外。“我们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我,修炼教师之贤,做最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师。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感受。

文中,作者给我们论述了二十七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经典感言,读着读着,自觉羞愧,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更需努力:

一、高度的责任心

马可连柯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

育手段。”“没有责任心就不会有真正的工作。我认为做得还不错的是自己对工作,对学生的高度的责任心。”但是,当我读完他的教育案例后,我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应该继续对全体学生负责,对学生未来负责,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

最全体学生负责,就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应该多多给予尊重,这样,才能向马可连柯的教育格言努力:连百分之一的不合格的,连一个浪费了的生命都不准有。

对学生的未来负责,这就要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教孩子一年,想孩子十年,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

对学生所授的知识负责,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当一个知识的传递着,要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探究和主动学习。

二、读书读书再读书

读书的重要性众人皆知,那么对老师而言,更为重要。在这本书

从陶行知的做好学之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应是精神丰富的榜样;亚里士多德的做一个严谨治学的教师,夸美纽斯的教师应是“泛智”之师。从这些教育家的经验来看,读书促进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我们的孩子们是否爱读书,就要看看这位老师是否爱读书,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还要向学生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我们不想做浅薄的教书匠,就要通过阅读,汲取进行教育教学的精神营养,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提高教育和教学效果。

勤学、勤思、勤动笔,是成为最好的老师的捷径。

三、以情动情

教师应该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富有激情的,快乐的人,在几点狄德罗、赞可夫、斯宾塞都有论述。

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当老师面带微笑面对学生的时候,学生会还给我们几十个更加灿烂的微笑,其实,这也是一种“快乐教育。”

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师生情感交流渠道。我还力求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能得到公平的评价,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融合在集体之中。这样他们才能好好学习,才会有学习的动力。

当老师很累,事情很多,很累心,有的时候还会很心烦,这都是免不了的。但是,当我看到你的学生在你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围着我快乐的谈笑,把我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

也有许多不愉快涌上心头,但是,想想多还是自己的责任,只有最最好的自己,不断完善自己,把教育当成快乐的事情,我相信,我会距离最好的教师的差距,越来越小。

从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之职业,也是最值得尊敬之职业。因为,教师,人之师也,是传授知识、承袭文明、启迪品行之师。最近读魏书生老师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书中国内外教育大师的经典感言让我从中受益匪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其中第一页有教育家陶行知的一段话,读来颇有感触。这段话说: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中国人从来就极其重视读书。宋代皇帝赵恒亲自写诗劝勉天下人读书:“富

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都是有益处的,其中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让无助的人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

在我的记忆里,我特别喜欢我高一时候的英语老师,虽然她只是和我们相处

了短短的一年。她的英语课特别的活泼、轻松。她就经常让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带我们一起学唱各种各样的乡村英文歌曲,教我们学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

还会推荐很多有趣的英语杂志,读本给我们阅读,然后我们会像朋友一般轻松地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直到今天都让我回味不已。想想现在的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吗?新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已经不停留在表面上了,在加上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否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本身是否见多识广,知识丰富。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解答这些问题并非易事。如果教师见识广,对诸如这些问题就能应对自如,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做出解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如果教师阅历少,见解肤浅,甚至以“以后再告诉你”来敷衍学生,无疑会给学生泼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准,要广通博览,要不断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常流水。

在陶行知看来,教师只有天天学习,天天接受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

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由此我想到陶行知每天问自己的四个问题: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看似平淡无奇的四句话,却是发人深思。叫我心中不禁要问自己:今天,自

己进步了吗?正所谓要想让学生进步,老师先要自己进步;要想让学生学习,教师先要自己学习。如果不时时读书学习,思想跟不上时代的话,只是做到专,而不能做到博,那我们的课堂是干巴巴的,缺少激情,与学生有一种时代的隔离感,这样的课堂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其实,不管生活多么的纷繁芜杂,在每一个忙碌的日子里,我们真的非常需

要有思考的时间、觉悟的时间、静心的时间和守真抱朴的时间;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则更需要有反思、自省、不断刷新、不断成长与进步的时间。

从点滴做起,做最好的自己——读《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有感(原创)

推荐有人曾经说过: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最敬佩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是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话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我今天所听到的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谁不想做一名最好的老师?我们和本书作者一样,都在平凡的教

学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而求索,心甘情愿苦其中,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可为什么他就成了做好的老师,成了著名教育家,我们却业绩平平,几十年教书生涯后依然是教书匠一个?带着这个问题,我又反复阅读,在书中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答案。

一、寻找差距努力实践

1、我们只是忙于教书,缺少思考。受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过于看重学生眼前的考试成绩,唯“应试”是从,每天只是上课、批改作业、备课,处理日常教学事务,缺少对一天工作的思考,缺少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许在教书之初我们是有一些想法的,由于没有写的习惯,没有及时把自己每天丰富的生活,与学生之间的趣事或烦恼,奔腾的思绪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没有了思想,也不愿再去思考。

2、缺少对平时教学资料的积累。日常教学中,我们无时不在做着与其他老师不同的工作,比如:成功的课堂教学,撰写的优秀教学论文,学生的优秀习作,组织的典型主题班队会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学困生”的沟通,与家长的谈话„„也许很多方面的做法更新颖,更

富于创造性,但我们缺少对资料地收集整理,这些宝贵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也烟消云散了。

3、缺少自己与自己的纵向对比。本书在序言中写道:做一名做好的老师,不是把自己和于永正、魏书生等大家相比,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把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坚持不懈,不断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拢。如果每天能不断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处理学生之间的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如果我们每天能坚持这样自己和自己比,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与学生的谈心,不断地向“最好的自己”靠拢,以此来超越自己。那么,我们的进步将会是突飞猛进的。

二、学会反思勤于锤炼

那么,如何向“最好的老师”靠拢,缩小与名师的差距,从现在开始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呢?

1、拥有一颗童心。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具有儿童般的思维、纯真、兴趣,是做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从书中,我处处感受到李老师的童心与爱心,此类事例不胜枚举。一颗童心,好像一座桥梁,使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学生,也使我们的学生原谅了我有时对他们抑制不住的暴躁,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

2、强制自己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不需特定的格式要求,只是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看看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为学生写的1000多篇童话、故事、小说和他的许多教育札记都是他逝世后发表的,而他生前写这些文章都不是为发表而写的。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让教育随笔、教育散文、教育手记、教育日记成为我们的“写作”方式并强制自己坚持下去。

3、养成阅读与写作的良好习惯。“扪心自问,真正静下心来阅读的书籍有多少,又曾写过多少读书笔记与随笔?

4、做好日常教学中的每一件小事。因为我觉得:要想比被人更优秀,只有在每一件小事上下功夫,重视细节,将小事做细培养成一种习惯。因为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持续不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既然我们选定了这“三尺讲台,一摞作业,一身粉笔灰”的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事业,就让我们如人们颂扬的那样,像春蚕一样奉献自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做一名幸福而又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甘于平淡,把自己每天在教学生涯中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所说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我相信:认真做好每件小事,日积月累,就会有水到渠成后的惊喜。到那时,我们也可以无愧的说:我就是最好的老师!我无愧于“最好的自己”!

读《如何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分类: 随想日期: 2010-8-16 10:29:12阅读:评论: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做最好的老师,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读完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我深有感触:身为教师,做最好的自我,首先是要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还要注重学习,更要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一、做最好的老师要有爱心。

以前自己常常抱怨说:我付出那么多,我把心都掏给了学生,可我的学生为什么不领我的情,难道我还不具有爱心吗?其实我片面理解了爱心的涵义。本书告诉我们,爱心应该是日常生活下自然而然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做最好的老师要有爱心!狄德罗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就是一种摧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我们当以此自勉——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而班主任是最能和学生心心相印,最能真正领略到“人学”的魅力。当下课了,我坐在讲台边休息时,总会有孩子围过来说:“老师,要不要我去办公室给您端水喝?”“老师,我给您抱本子吧!”看到孩子们真诚的笑脸,关切的眼神,我倦意顿消了。

二、做最好的老师要爱学习。

陶行知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之于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师,还是 要继续的“学而不厌”。

人从“呱呱坠地”的时候就开始不断的学习,来适应自热条件,来适应社会。教师是教育下一代的人,关系到每个人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教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来胜任自己的工作。首先在教学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方法:作为年轻教师要不断学习,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如每个单元的典型例题,学生的典型错误。平时还要多积累好题。由于现在的科技变化是“一日千里”,教师要不断的学习跟上新潮流和学生交流,谈心就会得心应手。其次,教师的魅力在通过活化的知识的沉淀所形成的诸多良好品质,我刚工作时上课比较枯燥,就多看书培养自己的幽默感,上课时会根据课堂的情况和教材中的依稀素材来活泼课堂气氛,使学生喜爱语文课。要不断地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由于时代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孩子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关心孩子的发展,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三、做最好的老师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昆体良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历史上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他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掌握了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我教学生:坚持以读为本,培养感悟能力;质疑问难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主要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他们互相质疑讨论,我只做个引导者、参与者,适时扣准重点、难点予以启发、点拨。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变的。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创造性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超越”,摆正师与生的关系,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灵活的方法引导下让学生展开想、看、说。

《做最好的教师》感言 篇10

教师•

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教师》感言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者是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从事教育活动的人,而作为教育者主体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最好的教师。是我们每个师范生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做最好的教师》讲座中已经给了很好的剖析,我们不妨借鉴思考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学习、应用。

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什么情况,我们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并且有志于继续走下去,希望获得长足发展,就应该爱上这一行业,将自己的经历奉献于这一行业。我们要深刻理解到教育是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跟一群孩子混在一起,向孩子传送知识。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我们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教书育人,教书就是向学生灌输科学文化知识;育人就是通过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以,我个人认为教育更侧重于“育人”这一方面。此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通过自我教育提高人生境界,达到李老师提到的“教书,读书,写作”的最高境界。

我们不能仅仅把教育当做工作来做,更要当做事业,以较强的事业心要求自己。因为工作是为了生存需要,为了养家糊口;而事业是代表人生的更高追求,是超于生理需要之外的心里追求。

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一名最好的教师,仅对教育事业的剖析,对教师最高境界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工作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李老师降到了要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颗“心”和成为三个“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虽然我们是成年人,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生有新的看法,但是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要站在他们的人生角度,思考他们的人生问题,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老顽童“,和他们一道成长。爱心要求我们不倚不重,所有孩子一律平等,要出自内心、真正地去爱护每一个孩子,与孩子真心相处,并非来自工作利益的需要,而矫揉造作。教师是为了给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社会赋予了我们则新,所以我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本着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心态去从事教育。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指课要上的好、在某一领域有专业上的造诣。作为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因为这是使学生信服的基本条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老师一堂课讲不下来,想得到学生尊重的概率有多大?这里的死限价,不单指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素质要求高,更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思

想水准,对人生对社会,并给予学生指导,让他们学会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拥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孩子们接触到的新事物会越来越多,也会有更多的困惑和思考,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以心理学家的身份,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给学生以指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当然,在李老师的讲座中,还讲到了如何客服教学倦怠,对后进学生怎样转变,及他自己的教学经验„„让我对李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他将自己的一生心血奉献于教育事业,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最好的教师,并且致力于更多的最好教师。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另外一些现象。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坐着谈到当今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一批“兼职”学生。试问一下,在学校里是否存在“兼职”教师呢?也许这种现象不多见,应该有,至少在教学压力不大、教学时间不多的大学校园里应该存在。

作为教师,首要目标是教书育人。如果不能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生,对此只是应付了事,将违背了教育的最初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如果不是真正崇尚教育事业,就不应该涉足这一领域。

当然,有的老师是出于别的压力才将一部分经历转向别处。所以,恳请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老师充分的物质、精神保障,让老师这一职业的物质、精神财富得到较为充分的供给,让他们将全部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利在当代,还立在后续的发展。

读《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篇11

读李镇西编著的《做最好的教师》这本书,我受到很多启迪,对自己的身份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如何做一名好教师?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认为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都成功,这样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课程实施的过程应该是师生交互并生成意义的过程。每节课要上得科学。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所以我把读书积累的经验用于课堂教学,努力打造思想品德学科激情有效的“美丽”课堂。

既然课堂是以学生学习为主的存在,那么课堂就应是师生互动的大舞台,演好这台“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想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有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

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达尔文小时侯 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较大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正如他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重大影响的,就是我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只有对思想品德课有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改变当前中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

教师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不要板着脸走进教室,应面带微笑,保持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积极向上的情绪,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很自信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这点我感受颇深。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配合得好,就能较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这位教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会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呢?答案很简单:就是要真心爱学生,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2,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对待学生就应与对待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一样和蔼可亲,可爱,可敬,要亲近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簿彼,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更不能对他们有偏见,不能从心底里瞧不起他们。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而且要多鼓励,多引导,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师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该任课教师对他们是关心的,是爱护的,是尊重的,他们才会喜欢你,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的兴趣就会引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平时我也注意了这一点。

责任确实重于泰山,为人师者如何做到尽职尽责,无愧于每一个四十五分钟,无愧于每一位学生,无愧于每一个家庭。我认为课堂上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老师多用赞美性评价,一串串温馨评语既鼓足孩子们乐于参与的信心又让他们的内心温暖!给学生们创设一种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身心发展规律。例如“你看她读的多好啊!”“xx同学很自信,能举手回答问题”。“某同学这节课表现的最棒,回答问题三次”,“你的笔记写的很认真,并有创意,你是位很有心计的孩子”,“同学们听听,xx同学今天的表现比上节课还好,努力吧!老师永远支持你”,“大胆地说出来,勇于发言,展示更完美的自我”等等。

诸如许多许多赞美性、鼓励性的评价,有的甚至有些“虚假”,但正是这些“温馨评语”更多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心愤愤,口悱悱想说,展露他们的热情,也更能体现师者的人情味,处处体现老师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关爱。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保护。温馨评语似火,烧烤着稚嫩的心,温馨评语似甘露,滋润求知若渴的心田,温馨评语似春风,必将吹开朵朵蓓蕾。

(三)教育内容生活化,让课堂漫溢真情实感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高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学过程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使理论知识融入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信服,觉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所以,我上课会很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举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通俗易懂的事例来教学,或让学生自己来举例,谈认识、体会,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思品就在我们身边,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学习兴趣很高。

(四)重学生主体,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个性张扬。

相比较而言,现行教材浅显易懂、可读性较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精读多活动的方法,经常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由想象、自由发挥、踊跃发言,小组讨论,从而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热情很高,都是抢着发言,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学习、领悟、体验、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提高认识,受到启迪,获得感悟。例如,感悟青春,学生亲笔书写青春的含义,他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他们对青春的畅想极富个性。这样既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教育性,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既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而且,在课堂上,我会鼓励学生大胆谈自己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会诊”,从课本中寻找“药方”。高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五)教师注重导语、过渡语、结束语的使用,让课堂饱满又“美丽”

教师设计的导语应有所变化,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恰到好处,导在当导之时,导在当导之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承上要精练,启下要恰当,并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与思索,或许给他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六)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让课堂既鲜活又人文化。

“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

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达到这样的愤悱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自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亮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他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即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地坦述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观看《做最好的教师》有感 篇12

时光飞逝,从刚开始参加工作到现在也有几年了,对于怎样做一名好老师,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仍有许多迷茫。这几天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视频“做最好的老师”感触良多。

所谓“最好的老师”,不是与我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我是为谁而工作;为同事的好评吗;为奖金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也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倾向于学生一边!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们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乔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参天的白杨,有的人是婆娑的杨柳。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在看完“做最好的教师”后,我的收获极大。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讲座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学生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的管理呀,“能力比较弱的幼儿的教育呀”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我们有时也会指责学生不该如何如何,不许这样不许那样,正是因为我们束手无策,我们没有达到境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正好的老师会宽容平和地跟学生商量着把问题讲透。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这是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

上一篇:我有一个梦范文下一篇:应届生写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