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计划

2024-07-14

地理野外实习计划(共7篇)

地理野外实习计划 篇1

一、目的:通过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结合我区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等自然现象和农牧业、城市工业布局,水利设施等人文景观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要求:

1、班主任带队,统一乘车,不得缺席,安全第一。

2、树二中形象,观测期间专心听讲,独立完成实习作业。

3、不准触摸有关仪器设备,确保精密仪器设备正常运转。

4、在注意保护环境的同时,保管好自己的物品。

5、严守纪律,不得私自离队,否则按校纪处理。

6、学生实习费自理。

三、时间:拟定于2004年6月29日

四、地点:奎屯市――奎屯河分水工程――天山植被垂直分异――独山子泥火山

观测点:

(一)奎屯河分水工程

内容:

1、观察背斜、向斜地质构造与河谷地貌。

2、观测分水工程设施。

3、由老师讲解地质、地貌成因以及分水工程作用。

作业:

1、画一副背斜、向斜构造图,注明方向。

2、分水工程对奎屯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观测点:

(二)天山植被垂直分异

1、观察天山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现象。

2、由教师讲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及成因。

作业:简述植被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观测点:

(三)独山子泥火山

内容:

1、观察泥火山外貌特征并由专家宋工程师讲述形成机理。

2、由近及远观测独山子工业布局。

作业:

1、观察早9:00,下午6:00风向变化。

2、分析独山子工业布局是否合理。

3、泥火山真的是火山吗?

4、谈谈自己对本次实习的感受。《不少于300字》

地理野外实习计划 篇2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在地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更是地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野外实习过程中,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加巩固, 更好地让学生认知地理现象, 开阔视野,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然而, 当前地理学野外实习存在着很多问题, 导致教学质量下滑, 不利于地理学人才的培养, 阻碍了地理学的进步。

二、传统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弊端

地理学野外实习还存在一些缺陷, 教师费时费力却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对学生来说似乎就是一趟旅游, 无法发挥野外教学在地理学学习中的影响力。

1. 侧重理论, 忽视实习。

基于传统教学思想, 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实习课程的重要性远远低于理论课, 不仅在课时数上少于理论课, 就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实习课的投入也是能少则少。在每学年的教学过程中, 有1~2周的实习时间已经非常难得。这种现象既限制了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 也影响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师资短缺, 效果不佳。

多数高校没有专职实习教师, 通常由理论教师承担理论、实习双重任务, 极度缺乏教师时甚至取消实习,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伴随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 实习教师人数直线减少, 从1/10到1/25甚至1/30, 师生比例严重不协调[1]。面对近几年上涨的各项实习费用, 学生可能需要自行解决一部分经费。为了减轻学生与学校的负担, 学校采取缩短实习时间并删减实习内容的方式, 致使实习质量始终是学生能力提升的短板。

3. 内容单一, 缺乏整体。

传统地理学野外实习以分科实习为主, 不同的实习点讲授不同的地理知识, 造成实习要素单一以及实习内容的孤立, 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对地理环境无法形成整体的了解, 难以保持地理教学的完整性[2]。学生对知识没有实际运用能力, 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习水平。

4. 教材滞后, 设备简陋。

多数学校或未配置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实习教材, 或未能与时俱进, 实习内容陈旧且多以认知实习为主要目的, 未能制定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受野外环境限制, 实习基地往往不具备教学条件、设备以及教室短缺、实习设备陈旧, 单一的讲授方式、枯燥的知识体系致使学生常常在走马观花、游山玩水的状态下记笔记、写报告, 难以达到理论课堂教学效果, 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 考核片面, 评选不便。

当下学生成绩的评定比较单一, 学生把主要侧重点放在了对书本的学习上, 到了野外实习过程中却不知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习。当遇到不理解的问题, 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 而是直接找指导老师询问答案。实习考核常以实习报告为标准, 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主观性, 无法衡量学生的综合实习水平。

三、地理学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通过对实习教学中问题的思考, 制定了一些改革方法, 以期对产生的问题加以解决, 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

1. 改革理论教学, 增加实习机会。

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地理学的知识更是要凭借实习来巩固, 地理学教学要打破实习中的桎梏。根据现实教学的不足, 转变教学理念, 不断探索实习教学的新方法, 创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的学习模式。对于简单重复讲述的理论课进行合并, 压缩精简理论课程, 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习教学的课时, 还可通过播放视频、讨论会、参观地质博物馆 (如地质学课程去实验室观看不同种类的岩石) 等方式增加课堂实习机会。教学过程中, 浓厚的学习氛围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要经常开展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 不仅要让名家名师前来交流, 也要鼓励本校教师多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培养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2. 建设教师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

教师是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教师的个人学术水平、实习能力, 都对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实习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野外实习的指导教师, 不仅要具备本专业地理知识、野外实习的经验, 还要对整个地理圈层有着全面的了解。在指导教师的建设上, 招收地理学优秀人才, 鼓励教师间、学校间交流学习并积极参加各项实习教学活动;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下, 实行梯队式培养, 一对一详细指导, 不断壮大实习教师队伍, 提高野外教学水平。

对于实习经费的筹集, 一方面通过学校自筹, 另一方面还可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合作, 吸取赞助资金。这种情况下, 学校和赞助方承担大部分实习经费, 学生承担较少部分经费, 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 从而保障实习任务的顺利进行。

3. 优化课程体系, 培养实习技能。

传统教学体系是分科目、分阶段进行的,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特点, 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生硬地将其拆分开来对待, 只能导致学生理解时的片面性。通过课程整合或开设地理专题讲座, 系统构建实习教学体系。整合后的教学, 提升了实习在教学中的地位, 实现了实习独有的教学模式, 使之成为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的教学方法。在实习中, 通过实习报告、资源调查、演讲等方式探讨分析实习结果, 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提高野外学习能力。同时, 通过理论与实习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为教学质量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4. 制定辅助教材, 完善基地设备。

重视实习期间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为达到预期实习效果, 还需完成一点要求, 即让学生提前对实习内容有所了解, 掌握实习环境概况。为此学校要在实习活动开始前对学生集体培训, 使学生对此次实习活动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目的等基本概况进行了解。每次实习活动开始前, 指导教师都对学生讲解本阶段要进行的实习任务, 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开展实习活动, 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此外, 实习指导书的编制会为实习教学带来较好的辅助作用。实习指导书是教学任务的说明书, 实习教师可根据具体实习任务选取适合的教材或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编订, 好的实习指导书可指导学生出色完成实习任务, 保障实习教学的质量[3]。

实习基地作为野外实习的大本营, 不仅要有独特的自然现象、鲜明的地域特征、便捷的交通, 还要拥有完善的教学配套设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 应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也是大势所趋。各学校可通过共建实习基地, 与政府合作或寻求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基地多媒体设备, 让学生通过图片、录影、三维影像等方式学习, 对地理现象拥有更全面的认识[4]。

5. 健全考核机制, 提升整体水平。

实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布置课业任务, 难以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 所出的成绩也只是在走形式。因此要根据野外实习的特点, 健全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机制。实习成绩考核机制是为了合理且全面地评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 提高学生成绩的客观真实性而制定的。在成绩考核中, 增加每个学生的实习调查报告、实习动手环节, 对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及协作能力进行细化等等, 客观要求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实习动手环节, 全方位考核学生实习水平, 对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进行加分,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实习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考核机制, 使其更具标准化和科学化。

四、结论

地理学野外实习在地理学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 可让学生直观地学习地理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探索中。通过对地理学野外实习中问题的提出与改进, 提升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激发学生创造力, 培养一批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地理学子。

参考文献

[1]刘贤, 赵王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6) :36-37.

[2]许振文, 王桂君, 王鹏, 赵国燕.新时期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 (1) :117-119.

[3]邱霓, 郑芷青.高师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革新[J].科技创新导报, 2011, (16) :185-186.

[4]文星跃, 董廷旭.高校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地理, 2006, 21 (2) :135-137.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体系初探 篇3

关键词:野外实习 教学体系 主体性教育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野外实习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2]。它对于培养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体系的建立应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为基础,并从属于该课程体系。而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则以圈层、要素系统为模块,以圈层、要素系统相互作用为核心,以空间思维、综合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观树立为目标来构建。具体地说包含如下四方面的内容:(1)作为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基础的圈层和子系统,如行星地球、地壳、大气等;(2)自然地理环境6大要素——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界;(3)自然地理环境6大要素、4大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特性)、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区划和土地类型划分;(4)自然地理学的应用,如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生态环境调控和区域整治等。同时,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内体系合理与否关系到学生知识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内容既要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体系为依据,体现学科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又要兼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体系的确立要求做到学科的基础性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相统一,树立以学生自主性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建设“基础——要素——综合——应用——创新”五个层次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的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1.基础实习。具体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岩矿、地质构造、化石、植物等的认知性实习。二是指借助相关仪器进行观测的技能性实习,如气象要素观测实习、水文测验实习等。这类实习除了认证自然现象,还具有为其它类型实习奠定技术基础的作用。因此,也属于技能和能力培育的实习。它们一般不安排集中的实习时间,而是在课堂实验实习之后,就近选择典型地点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单一性的实习。

2.要素实习。主要是针对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6大要素的实习,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基本特征。同时通过要素实习,不仅获得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理解,而且也从中体会和掌握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方法。要素实习具有验证性和技能性的双重特性,是任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采用如下两种模式进行:(1)就近选择典型地区进行单要素的短期短途实习;(2)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进行多要素联合实习,时间相对较长。

3.综合实习。多要素的联合实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实习。因为如果野外实习只停留在各个具体要素的认知验证上,就不可能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有清晰的认识。所以,综合实习必须以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为首要任务。在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中不仅要认识通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的特性,还要揭示区域内部不同部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也就是要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可见,综合实习要求学生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比较,最后总结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它着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代表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本方向,一般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有序地进行。

4.应用实习。自然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具有理论性,更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意义。自然地理学理论对开展资源环境评价、区域环境整治、区域规划和开发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自然地理学应用性和实践性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和规划建设单位的关注和认可。有基于此,我们认为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体系中应该突出应用性实习的内容。这不仅是学科性质和发展趋势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用人才的需要。

5.创新实习。创新使教育活动充满了活力。创新教育是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的关键环节。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体系建设中,要更新观念,加强创新实习教学,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其内在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创新实习实际上是一种教育过程的升华。通过创新实习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补充,达到只有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才能实现的目的。通常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工作来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程序、标准和方法,独立地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展野外调研工作;二是申报各级大学生科研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野外调研,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三是结合自然地理方面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进行。

由于学时的限制,上述五个层次的实习并不都要求在计划的学时内进行。根据需要,有些内容可以以第二课堂、开放实习(实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研究、参与教师科研成为老师助手等方式进行。从时间上来说,五个层次的实习体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于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全过程。随着实习层次的提高,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不断缩短,对社会了解逐渐增多,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加强,技能和能力的培育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朱高龙,吴文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6).

[2]倪杰,龚建周,林淑玲,等.自然地理野外實习课程优化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0,13(3).

[3]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0,(8).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篇4

前 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 2012年5月13日至2012年5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3.2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3.4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139.46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十分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乡,这里出产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3.6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合浦汉代墓葬保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著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周围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4.实习观察路线及其描述

4.1第一观测点:海底世界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4日中午

观测点编号:01

观测点路线:水产展览馆海兽厅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剧场展厅高科技打造的无水水族馆负压缸海底隧道海人鲨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场。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

观测点的地理内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箱、海龟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潜水表演、喂鱼表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4.2第二观测点:北海银滩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4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2

观测点路线:沿海岸和银滩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银滩面积超过大连、烟台、青岛、厦门和北戴河海滨浴场沙滩的总和,而平均坡度仅为0.05。沙滩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银滩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北海银滩西起侨港镇渔港,东至大冠沙,由西区、东区和海域沙滩区组成,东西绵延约24公里,海滩宽度在30--3000米之间,陆地面积12平方公里,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银滩度假区内的海域海水纯净,陆岸植被丰富,环境优雅宁静,空气格外清新。由于其具有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的特点,可容纳国际上最大规模的沙滩运动娱乐项目和海上运动娱乐项目,是我国南方最理想的滨海浴场和海上运动场所,所以被海内外游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银滩的沙质,均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滩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达98%以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被专家称为世界上难得的优良沙滩。沙子晶莹洁白,掬一把在手里,如精盐一般。因为沙子细腻致密,游人在潮水刚退去的平坦宽阔的海滩漫步,甚至连脚印也不会留下。这一滩碎银,便是无价的富矿。石英砂是制造玻璃、搪瓷、光学仪器等工业品的上好原料。

4.3第三观测点:北海老街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5日上午

观测点编号:03

观测点路线:沿珠海路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广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与当时北海建制的升格有关,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4.4第四观测点: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及海岸

观测时间:2012年5月15日下午

观测点编号:04

观测点路线:红树林红树林海岸

观测点的意义: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

观测点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区东南方约15公里处。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有红树种类7种:白骨壤、桐 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和红海榄;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区内拥有一片2000多亩的海上森林卫士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景区内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约2000多亩。金湾沙地平坦、阳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也是陆地与海洋间特有的景观。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此外,红树林还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篇5

一、绪言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0至24 实习地点:重庆市陈家桥、缙云山、天府煤矿及北碚区水文站 实习路线:沙坪坝—歌乐山镇—土主—歇马—磨滩—青木关—陈家桥为第一条路线;沙坪坝—缙云山为第二条路线;缙云山—天府煤矿—沙坪坝为第三条路线;沙坪坝—水文站—沙坪坝为第四条路线。

实习目的: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理性认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而且经过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可以提高野外观察和分析地理的现象的能力,为综合运用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识奠定基础。实习要求:

1、通过野外实习,认识土壤、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能辨别土壤、植物的类型和特征。

2、能够辨别各类岩石的分布规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点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种地貌的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实习人员:2009级地理科学专业全体同学79人与本专业何太容老师、刘春红老师、李阳兵老师、张友明老师。

二、实习区概况

实习区为重庆市沙坪坝、九龙坡、北碚三个主城区,他们分布于四川盆地东部,属盆东平行岭谷地貌区。其中沙坪坝区地处重庆西部,地势南高北低,工业基础雄厚;北碚生态环境优美,青山常翠,碧水长流。缙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上游亚热带阔叶林植物宝库,这道绿色生态屏障,减少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 九龙坡区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功能完备。水陆空交通便捷,是重庆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一)20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陈家岭、歇马、青木关、中梁山凉风垭 实习记录:

1、陈家岭:缓丘带坝地貌,细分:深沟、浅沟以及长沟、短沟;背斜、向斜

2、歇马: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

1)梁滩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冲蚀,软性的岩石容易被冲蚀,从而产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别,经过对那里岩石的分析,结果表明:上层是砂岩,下面是泥岩,总体是一个长形岗地。从瀑布的形成来看,那里还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围的那个小发电站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冬天,还可以明显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从地貌学的角度来看还涉及到“裂点”:河谷纵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点叫“裂点”,常由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河流产生新的溯源侵蚀,或因构造、岩性原因造成的差别侵蚀所形成。在这里侵蚀基准面都是地方侵蚀基准面。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侵蚀后退。

2)小磨滩:陇岗 沟谷 陇岗

砂岩——山岗 泥岩——沟谷 从河床延伸是砂岩到页岩,小磨滩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于岩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长期的流水侵蚀下慢慢减少,于是后来形成了砂岩的河床。

3、青木关: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温泉,同缙云山温泉形成原因相同,地处一山两岭一槽,缙云山南坡。

4、中梁山: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内发育有地表河,古时自北向南流动,直接注入嘉陵江,后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沟溯源侵蚀,切传后300余米的须家河组砂岩,在代家沟南的土地垭袭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断流,向南至文星场地表始见小溪,并形成文星场地表溶蚀洼地,宽500米,溪河两侧尚存古河道的两级阶地。2)、水库污染严重,2004年时水还可以饮用,后来就逐渐被污染了,这两年来污染是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歌乐山上的工厂将大量的工业废水陫到水库,由于水库地处歌乐山长条带状与平状高丘(寨山平:从下到上紫色土、黄土所以上面栽桃树),整个地貌形态是一个向斜。因此,污染非常严重,原来面积大约有500亩,现在也只有400亩了。

(二)21日—22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缙云山

实习记录:

1、缙云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质地貌上,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走向北北东—南南西。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地貌地点,背斜两翼不对称,东陡西缓。

2、缙云山土壤为酸性黄壤。

3、缙云山属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绿阔叶林的分布范围,故无植被类型分布的垂直带普表现。在人为作用与生境条件下,发育成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如下:1)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以壳斗壳、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杜英科为代表。群落外貌终年常绿,春、夏季相变化明显,上层乔木树冠浑圆,林冠波状起伏。群落包括四个层次: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层间植物。2)常绿针、阔混交林:这是一类次生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度类型,它的乔木层一般含2—3个亚层:第一亚层多由高大挺拔的马尾松构成单纯的层片:第二、三亚层则为种类较多的常绿阔叶树种组成,并含有少量杉木。3)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是我国亚热带东部湿润地区四季长青的针叶林型,是常绿阔叶林分布范围内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区指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个群系,共同特点是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层次分明、林相稀疏。4)竹林:竹类是一类特殊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适生于温暖湿润地区,广布热带及亚热带范围内。我国竹类丰富,近300余种,竹林面积占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类分乔木状和灌木状两种生活型,但竹类的生物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和树木有明显不同,竹秆寿命短,开花周期长短不定,开花后易死亡。竹类传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过营养体的分殖方式,根据竹类地下茎分生繁殖的特点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单轴型、合轴型和复轴型。5)灌草丛:灌草丛是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类次生植被,北碚地区灌草丛的种类组成,受母岩性质的影响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代替的进程。演替包括“顺向”和“逆向”两个方面的涵义。

(三)23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水文站

实习记录:

1、北碚水文站建于1993年,由长江水利委员领导设立至今,为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发生了自1984年以来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来水及时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两个基本任务:

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资料,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防洪当好耳目为国防洪抢险服务。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帐”(有多少水量经过)和“沙帐”(多少泥沙经过).3、水文测站布设:1)测验河段的选择;2)断面、基线、高程点和测量标志。的布设。

4、测验项目:水位、水温观测、漂流流量观测、漂流悬移质泥沙观测、漂流泥沙颗粒分析、降水量观测、水质水污染观测,水文水情、降水量播报、水文资料整编、新仪器设备煌研究,比测验试,测验方法及研究。

(四)24日 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北碚天府煤矿 实习记录:

1、T3sj、T1J、T1f的岩性、岩深槽谷的形成。

2、观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点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观察龙潭组各段地层特征。石灰岩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岩中才能称之为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钙质页岩,地层坡度与岵层坡度决定等高线向下弯程度。

4、山顶垭口处:认识“”地貌。槽的宽度,以及相关的走势。

5、东阳坝乔种场:观察嘉陵江一级阶地堆积物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和生产问题的关系。二级阶地的特点及生产问题,注意砾石的成分、形态、大小、定向性及成层现象。

四、实习感受与体验

通过几天的实习,我们认识了重庆常见的几十种植物,使我们对植物学课本中含糊的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在实习中经过过老师的细心知道,也使我对植物得研究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掌握。在植物方面不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识,而且对课堂知识做了更好的补充。更多的是较清楚的了解到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以及水文、地质地貌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这使我们完善了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体系,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地理科学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这次野外实习也对我们每个同学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五、建议

1、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能更确切地按小组形式进行,这样在过程有利于每位同学 都清楚地掌握知识。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点不同的实验,以及给我们多讲解不同的机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点能更具有代表性。

野外地理地质实习报告—永安 篇6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

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了解和掌握水文学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及其体系,基本理论与基本原理,了解水文测验的程序和方法,掌握河流水情的测验与分析。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海岸地貌、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地貌灾害与防治;重点掌握河流水文、海洋水文的基本知识,地表水的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水污染与防治;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野外实习,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激发对祖国、对福建大好河山的热爱,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达成人与自然和谐之目标,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实习时间与人员安排

实习时间:2010年7月3日--7月9日,共7天。

2007级规划管理专业学生81人,领队教师沈金瑞,指导教师郑敏、陈香、傅文杰等。

三、实习地点、内容和实习路线

福建省永安市等地

第一天(7月3日):上午莆田—永安,住永安市。下午 实习地点:龟山公园。实习内容:观察山区河流、水情、常见的庭院观赏树木的种类、形态、特征;永安市主要城市的绿化树种。

第二天(7月4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和桃源洞

第一班(1-4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

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实习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景观,主要保护动植物,山地的土壤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河流的成因与特点。

第二班(5-8组)永安—加福煤矿、桃源洞

地点:加福煤矿实习内容: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等;观察和认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三天(7月5日):永安市区—永安水泥厂、大湖隐鳞石林

实习地点:永安水泥厂、大湖隐鳞石林

实习内容:观察和认识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喀斯特地貌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四天(7月6日):永安—天宝岩保护区、加福煤矿

第二班(5-8组)永安—天宝岩保护区

地点:天宝岩植物保护区。实习内容:自然保护区的地形、景观,主要保护动植物,山地的土壤与植被的垂直分布情况;河流的成因与特点。

第一班(1-4组)永安—加福煤矿、桃源洞

地点:加福煤矿实习内容:区域的地层发育、岩石、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了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防治等;观察和认识丹霞地貌的类型、特征、分布和演化规律;河流地貌、瀑布、水库水文,山区河流地貌;

第五天(7月7日):永安—莆田 休息半天。

第六、七天(7月8-9日)室内资料整理,撰写实习报告。

四、实习用具

铁锤、罗盘、放大镜、化学试剂、皮尺、标本袋、标签、手电筒、望远镜、照相机、GPS定位仪、地形图、地质图、笔记本等。

五、实习过程

2010/07/03下午实习地点:龟山公园

主要观察:①植物类型搭配;②布局;③设计

地质点一:龟山公园原本为河漫滩——一级阶地

龟山公园主要的植物:

1.无患;2.香樟;3..木棉;4..朴树;5凤尾葵;6.红叶檵木;7.苏铁;8.红叶梨;9.文兰兰;

10.假连翘;11.海桐;12.伏地柏;13.鹅掌楸;14.含笑(永安市花);15.紫薇;16.紫藤;17.扶桑;18.银槐;19.水杉(福建特有品种);20.桂树;21.雪松;22.迎春花;23.佛肚竹;24.黄杨;25.三处叶脉(樟科);26.大戟科;27.活力楠;28.侧柏;29.鸟臼;30.苟骨;31.桑树;

32.蒲葵;33.南洋杉;34.绿竹;35.黄金间碧玉竹;36.高山榕;37.(银)合欢38.骨碎补(附古植物、骨头受伤可用);39.崇洋木;40.牛角焦

灌木类:

1.苏铁;2.红叶檵木;3.九里香;4.海桐;5.文殊兰;6.假连翘;7.伏地柏;8.紫藤;9.紫薇;

10.迎春花;11.构骨;12.牛角焦;13.冬青;14.蓝花楹

草本类:

1.麦冬;2.紫鸭趾草

参观园艺馆中,园林盆景植物包括:

1.雪松;2.文竹;3.榕树;4.构骨;5.白花檵木;6.铁树

2010/07/04实习地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

地质点二:位置——桃园往清水10公里左右

观察土壤的垂直分布情况

土壤的类型:红壤——红中带黄,与成土母质有关。

土壤的形成过程:自然五大形成因素——母质、地形、时间、生物、气候

山体成土原因:水山石灰岩为主

山顶:残积母质为主

点三:位置——植物展览馆

天宝岩保护区中的缓冲区可有人居住生活,但是其核心区就不能有人生活。

展览馆中的种类:

1.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①南方红豆杉(提取紫杉醇,具有抗癌功效);②苏铁;③四川苏铁;⑤钟苊木;⑥银杏

2.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枫荷

3.①蒲兰;②三尖杉;③虾脊兰;④叶艺建兰;⑤银边建兰

4.昆虫类——蝶类:

①蓝凤蝶;②柑橘凤蝶;③浓紫彩左蝶;④琉璃硖蝶;⑤腌紫弄蝶;⑥二属硖蝶

5.鸟类:

①白腰;②粉红色椒鸡;③橙腹叶卑鸟;④竹芦虫;⑤豆芜青;

地质点四:山中

植物:①三尖杉;②沉水樟;③大叶锥;④草珊瑚;⑤丝栗;⑥罗孚;⑦梨茶;⑧茗竹;⑨白花树;等等

点五:海拔在700~800之间,土壤为山地黄红壤,剖面厚度在1~1.5米左右,植物以毛竹为

主。

点六:海拔在1300~1400米左右,土壤为山地黄壤,气温降低但是紫外线更强烈。植物以黄山松、柳杉、山顶灌木、竹类为主。

点七:海拔在1604米,植被只有稀疏的黑松和柳杉,非常颓化,多为杜鹃、红牡丹、禾本科的草本植物。黄壤进一步发育为偏山地草甸。通体A~H层为主,角砾很多。气候特点为风大,气温较低,紫外线强。

2010/07/05实习地点:桃源乡

点八:地貌点

由咯斯特地貌、溶蚀作用产生石钟乳、石笋、石芽、溶蚀、石灰岩(刀砍状)

岩性:石灰系中的船山组。岩山主要分布溶沟和石芽地貌。其中石芽最小在25米,最大为石林或石芽。

点九:地貌点——石灰岩

地貌类型:石林(高30~50米、直径10~15米),形成石林的岩石产状较平,沿节理裂为石缝,有的岩石上有灰炭钙堆积。

点十:地质地貌点

该点位白垩纪砂砾岩,砾石大小大多在2~5cm之间,更大的也有8cm,更小的为0.5~1cm左右。成分复杂,颜色为砖红色。为菱角到次菱角度,厚度在厚层到巨厚层。该点地貌为大徒壁,几乎成90度,壁上流水冲到明显会形成许多洞穴,有桃源洞。

点十二:地貌点——全世界最大的一线天

该点位白垩纪的砂砾岩,颜色为红色,为丹霞地貌,桌状山,塔柱徙岩,燕江从中穿过,高度为50~100cm。

2010/07/06实习地点:永安水泥厂

点十四:地质点

该点位中生界下肚组委紫红色的火山角砾岩或为灰白色的含角砾凝灰岩。粒径在0.5~1mm之间,含有石英、石灰岩、橄榄石、胶结物为火山灰火山角砾岩的角砾含量>50%,含角砾凝灰岩的角砾含量<50%。角砾粒径为5~8mm之间,露头风华严重。

点十五:地质点——坂头组

该点为含砂粉砾岩或含砂泥岩。颜色为砖红色或灰绿色,为沉积岩,磨圆度较差,直径为0.1~0.5mm,胶结物为泥质胶结。

点十六:地质点

点上为灰白色的石英岩,由石英砂岩变质形成,泥盆纪。点上西侧岩性为坂头组的点性同点十五位含砂粉砂岩,东侧为泥盆纪天瓦洞族,岩性主要是石英岩,岩石坚硬,露头完整。点的西侧300米推测为一条断层,它的走向大致为25°,断层的西盘为坂头组,东盘为泥盆纪天瓦峒组,推测东盘为上升盘。

点十七:地质点

白垩纪的粉砂岩,点上为白垩纪砖红色的粉砂岩。

五、实习感想

地理野外实习计划 篇7

摘要:本文论述了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和原则,对玛纳斯河流域作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并选定玛纳斯河流域作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地点,提出了保障措施,以促进地理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玛纳斯河流域;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TV822.8

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综合地理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随着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实施和教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愈显得十分重要,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形成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创新与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实习基地是进行野外实践教学的基础和平台,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阵地,建立和发展稳定实效的野外实习基地对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

自然地理学实习内容丰富,包含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要素,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应从整体出发,尽可能涉及较多的教学内容。在实习路线和实习点的安排上,结合课程实习内容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以加强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认识,从而达到综合实习的目的。

(2)典型性原则

指实习基地资源典型、完整,呈现的地理规律性明显[1]。比如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具有典型的风沙地貌,地理实习基地可以反映风沙地貌的沙丘、沙丘链、沙堆等风成地貌的普遍现象。

(3)经济实用原则

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尽量节省资金,就近不就远,这样也有利于学校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安排专业实习,达到省时、省经费的效果。同时应具备交通便利、后勤保障齐全、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的条件[2]。

3.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条件分析

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南起依莲哈比尔尕山麓分水岭,北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起塔西河,西至巴音沟河,地理位置处于85°01′-86°32′E,43°27′-45°21′N,总面积2.43万km2。本流域地形南高北低,新构造比较发育,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高差变化很大,孕育了高山区的冰川地貌、褶皱丘陵区的冲洪积扇地貌以及平原区的曲流地貌、尾闾湖地貌、风沙地貌等多种地貌类型,植被与土壤理化性状存在明显的分异规律。本區地质历史久远,区内分布前第四系地层,从下古生界志留系到第三系均有发育,历经多次大的构造运动,保留着清晰的褶皱、断层构造形迹。综上所述,此区域内有多处适合建设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学基地的场所,这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条件。

4.玛纳斯河流域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学基地建设

(1)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实践教学基地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该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分布着典型的风蚀风积地貌,而且由于沙漠内植物区系成分处于中亚向亚洲中部荒漠的过渡,植物种类丰富,有梭梭、白蒿、蛇麻黄等多种短命植物。主要实习内容为观察掌握风蚀地貌类型,比如雅丹地貌——魔鬼城。观察和测量沙丘剖面、沙丘组合和沙丘形态,测量沙丘的高度、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沙垄的起伏和延伸方向,结合航片确定沙丘类型。认识常见荒漠植物,如沿途的角果藜(Ceratocarp usarenarius)、木本猪毛菜(Salsolaar buscula),驼铃梦坡处的梭梭(Haloxylon bunge)、红柳(Tamarix ramosissima)、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等。了解150团万亩环团防风阻沙基干林工程、土地盐碱土化问题及治理措施和成效。

(2) 蘑菇湖水库实践教学基地

蘑菇湖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功能的一座平原水库。由于近年来石河子市工业、生活污水排入该水库,水库污染日趋严重。主要实习内容为了解蘑菇湖水库水质状况、周边状况,思考提高水质对周边环境、下游灌区水环境、生态环境改善的现实意义。

(3)红沟煤矿-红山嘴实践教学基地

从红沟煤矿至红山嘴约40km河段中,河床海拔由990m降为610m[3]。主要实习内容为河流地貌观察,此段河床、河谷、河漫滩、河流阶地、冲洪积扇地貌发育显著。要求观察河床平面形态,判别河床类型。观察河谷的对称性,心滩发育程度,河漫滩的高度和宽度等,阐明它们与地质构造及水文的关系。判定河流阶地的级数和类型,分析阶地物质组成,注意阶地组合,观察各级阶地的接触关系,了解阶地发育的程度和部位,以及阶地开发利用价值等。观察玛纳斯河河口以北的山前冲积扇地貌——串珠状冲洪积扇地貌,了解其物质组成和结构形态特征。

(4)坎苏瓦特-小石门实践教学基地

玛纳斯河由南向北横穿天山北麓的活动褶皱带和活动断裂带,山前褶皱丘陵、玛纳斯河冲积扇、河流阶地对北天山的隆升特征和活动构造变化有直接反映,对研究该区的活动构造有重要的意义[4]。本区域主要实习内容为沿途观察褶皱构造——玛纳斯背斜(主要由第三纪地层和上覆的第四纪沉积物组成),确定其走向和构造特征。了解新疆区域地质地貌形成历史和发展过程。认识砾岩,利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三要素。

(5) 鹿角湾区域实践教学基地endprint

鹿角湾位于天山北坡,是哈比尕山的低谷丘陵地带。南临哈比尕山,山高坡陡,海拔4000m以上,极有规律的分布着从温带到寒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土壤的不同自然类型。通过鹿角湾实践教学基地,能够使学生掌握垂直景观带的分布规律,植被、土壤垂直分布的特征,实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然地理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目的。

5. 实习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

(1)实现资源共享

积极加强横向联合,争取与其他地理科学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比如和新疆大学地理系、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合作,充分挖掘玛纳斯河流域具备典型自然地理综合要素特征地点设立实习基地。并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以及设施,完成成熟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指导教材。

实习基地建成后,争取在校内实现资源共享,不仅为地理科学专业、人文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土地管理专业搭建实习服务平台,而且可向生态专业、旅游专业提供一定的实习条件。还可向中小学校开放,承担培训任务,提高基地的利用率。

(2)建立“互惠型”实习基地

自然地理专业教师一般都承担有一些涉及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类的科研项目,必然会与一些单位建立经常的联系,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作用,利用这种关系进一步洽谈,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做好与实习驻地单位的合作,提出与其建立互惠型实习基地,通过带领学生观察了解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盐碱地治理成效实例等,有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培养,为地、市、县的国土、环境、农业等部门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缓解基层部门缺少本专业人才的现状,也为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就业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6.结语

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科学相关专业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实践教学环节,体现教育特色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5]。玛纳斯河流域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高差变化很大,地质历史久远,有多处适合建设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教学基地的场所,在此建立相对稳定的野外实习基地,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实习地点的内容进入深入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不断的积累指导经验和提高指导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科学研究、培养创新能力以及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等方面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致谢:感谢玛纳斯河流域实习基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感谢石河子大学一类课程的资助。

参考文献

[1] 左盘石,李航飞等. 地理实习基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丹霞山、庐山为例. 高师理科学刊[J], 2012,32(6): 108-112.

[2] 吕弼顺,张晶,程火生等. 地理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野外实习指导方案——以延边大学为例.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10,36(3): 279-282.

[3] 史兴民,李有利,杨景春. 玛纳斯河流域地貌初步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2007,30(3): 406-410.

[4] 史兴民,李有利,杨景春等. 新疆玛纳斯河山前地貌对构造活动的響应.地质学报[J], 2008,82(2): 281-288.

[5] 常立新. 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以包头师范学院为例. 阴山学刊,2010,24(3): 108-112. 马玉香,(1979-7)女,汉,甘肃民勤人,石河子大学讲师,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高素芳,(1979-2)女,汉,江苏铜山县人,研究方向: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管理信息系统考试试题库下一篇:网页元素与布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