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2024-05-31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共9篇)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篇1

一、财务报表常规性审计

对财务报表常规性审计主要包括报表编制是否符合规定的手续和程序;各种报表如主表、附表、附注以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的编制是否齐全;报表的截止日期是否适当,资料来源是否可靠;报表内容是否完整;各项目数据如年初数、期末数及小计、合计、总计是否正确;对主要财务报表应逐一核对,其他报表一般可先核对总数,发现差错和可疑问题再进行具体核对,对发现的差错和不平衡现象必须查明原因,找出源头。

二、财务报表勾稽关系的审计

财务报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稽关系,包括主表与附表、主表与主表、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报表与账簿之间等。对报表勾稽关系的审计,可以进一步验证报表的正确性,分析企业资金运动的联系和趋势。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主要表现为:

㈠前期报表与本期报表的关系,即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期初数等于上期报表的期末数,本期报表中有关项目的累计数是上期报表的累计数加本期发生数;

㈡本期报表内部各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式等;

㈢主表与附表之间的关系,一般附表是用以说明主表中某些特定项目,主表中某些项目是附表的计算结果;

㈣各类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如,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之间实际项目的勾稽关系等。

三、财务报表中有关内容的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篇2

一、金融资产

从表1可以看出, 这两家公司对外投资的数额都非常大, 因而其投资收益对利润的影响也很大。西水股份2008-2011年的4年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分别为39.6%、91.8%、768.9%和409.11%。尤其需要关注2010年的情况 (见表2) , 从母公司的利润表来看, 扣除投资收益 (11740.05万元) 后其营业利润从996.89万元变为亏损10743.16万元, 其中,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为7665.43万元, 远大于营业利润6668.54万元 (7665.43-996.89) , 说明该公司销售产品为严重亏损, 利润的取得完全依赖于投资收益的增加。

*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包括持有期间取得的收益和处置时取得的收益。

华资实业2008-2011年的营业利润分别是-12198.17万元、7399.69万元、-9094.73万元和456.01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年份是2009年和2011年 (见表2所示) 。该公司2008年和2010年均为营业亏损, 但2009年和2011年由于投资收益的存在, 尤其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 使得这两年的营业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 而由于此项操作该公司也就避免了连续亏损的境地。

二、资产减值准备

2011年度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华资实业和西水股份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 两家公司计提及转销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占利润的比重都非常大 (见表3) , 值得进一步分析。

华资实业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占总的坏账准备的比重为79.2%, 此项并非由于销售产品产生的应收款, 更应格外引起管理当局的重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数和转销数都非常大, 究其原因可能与该公司极调整产业结构有一定关系, 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大量提取也可能是想一次性提足损失, 以后可以轻装上阵, 以减少利润指标的压力。

西水股份按照应收账款数额计提的坏账准备提取率高达72.55%, 说明该公司为了增加利润盲目赊销, 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本期处置存货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占利润总额的比例为497.42% (注:为原材料计提的跌价准备转销) , 说明企业之前盲目大批购进原材料, 既造成了原材料的积压又占用了流动资金, 在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

新准则明确规定,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是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较高者确定。这一规定对企业来说就有了一定的操作空间:首先, 公允价值的确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其次, 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中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使用期限、折现率这三要素的确定都有一定的难度。由此使得企业在计提和转回、转销资产减值损失时增大随意性。企业可以通过计提、转回、转销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或者利用非流动资产处置时可以冲销减值的规定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以此进行盈余管理。

三、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近几年, 内蒙古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情况比较多, 最为典型的是原富龙热电 (000426) 2010年经过重大资产重组后更名为兴业矿业, 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单位:元)

从该上市公司近4年的合并利润表 (表4) 可以看出, 营业收支相抵减后的净额均为负数, 表明营业成本均远大于营业收入, 而从利润总额的表现来看, 2009年和2011年均为正数, 取得盈利。但分析其取得盈利的途径我们发现:2009年由营业亏损转为盈利是因为其投资收益大幅度增加达到18487.34万元, 投资收益占利润比高达233.95%, 其中: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7907.76万元, 2011年营业利润仍为亏损7288.39万元, 但利润总额却是盈利18839.63万元, 究其原因是2011年公司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 此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产生收益 (营业外收入) 19587.55万元, 此一项收益就占到利润总额的比高达103.97%, 本年度总的营业外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达到164.58%。

分析该公司对外公告的财务报表数据, 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一个结论:该公司的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但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却是有盈有亏, 亏损转为盈利的途径是非主营业务取得收益大幅增加所致, 而且第一年亏损, 第二年必然是盈利, 避免了连续亏损, 这也表明该公司有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从兴业矿业对外公告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看出, 该公司利用长期股权投资和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意图很明显, 营业净收入 (营业利润扣除投资收益) 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11年的重大资产重组给了投资人一定的希望和信心, 该公司能否通过重组走上盈利的轨道, 我们拭目以待。

从内蒙古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情况分析可以看出:新准则中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使用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和限制, 因此所有的内蒙古上市公司均采用成本模式进行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强调要近期内出售, 此项规定对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限制;虽然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取得利得, 但从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 很少有公司进行此项盈余管理, 一方面是, 此种交易必然涉及另一家公司, 一家公司取得收益的同时, 必然给另一家公司带来损失, 另一方面, 该种交易只能是一次性的, 且准则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规定, 使企业不便进行利润的调整。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中的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 达到调整企业利润的目的。因此,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 政府部门也应出台更加详尽的操作指南, 规范上市公司的任意行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 2006 (2) .

[2]毛新述, 戴德明.论公允价值计量与资产减值准备计量的统一[J].会计研究, 2011 (4) .

[3]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J].会计研究, 2009 (5) .

[4]张荣武, 伍中信.产权保护、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J].会计研究, 2010 (1) .

[5]周明春, 刘西红.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思考[J].会计研究, 2009 (9) .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篇3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表;正确分析

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根据发展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企业财务报表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传统企业财务报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想完善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正确分析,必须排除财务报表的一些局限性,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斷完善财务报表,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依据。

一、影响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因素

企业财务报表可以有效的反应企业财务的运转现状,收集、核实一定时间内的资金流动状况,财务人员以报表的形式将企业财务的整体管理、分析结果展现出来。企业的决策者根据财务报表分析,制定未来的企业发展战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不能够准确的反应企业财务信息,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影响财务报表的因素。

1.1财务报表信息不全。财务报表信息不全,对于决策者的正确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财务报表信息不全,还会增加到企业的财务风险。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财务报表信息不全的原因:首先,在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只是规定范围内的信息,而企业在某些市场竞争力以及人力资源等客观资源上所消耗的财务信息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对于这些客观经济资源企业往往容易忽略;其次,财务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能够第一时间为企业决策者提供财务的准确依据。要想真正的发挥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指导作用,必须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切及时的财务信息,但是,一些企业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企业财务报表主要是针对以往的财务数据,很少有企业针对财务现状去分析未来的财务信息。

1.2现有财务报表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努力完善企业财务报表,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依据,以便于管理者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在现有企业财务报表基础之上,我们要不断完善财务信息。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财务报表反应的信息有局限性,在许多企业中,财务报表只反映企业使用的货币总量,一些和财务有关的其他信息重要却不能够反映出来;其次,财务报表反应的财务信息有滞后性,财务报表只能反映过去的财务信息,不能够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最后,在制作财务报表时,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在资金活动范围内往往喜欢人为的估算,这样估算对于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

1.3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不完善。在一些企业中,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不够完善,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都是采用比率分析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对财务的分析缺乏一定的可靠性,因为比率分析法往往是依靠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而这些大量的数据中,往往有许多已经是过时的数据,不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对于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方法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因素比较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排除影响因素,不断完善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

2.1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可靠依据。企业财务人员在制作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状况,反应规定范围内的财务信息,还要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风险以及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的决策者对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综合判断,并且能够正确的决策企业的发展目标,同时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2.2借助网络资源,及时进行信息披露。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纸质财务报告逐步会被数字化的网络信息所取代,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企业数据库,对于相关的财务信息,我们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完成。既便于存储较多的数据,又便于快速查找相关数据,大大方便了管理者与使用者。我们利用计算机财务软件,还可以将生硬的财务数据变成图形和音像的方式,财务信息的表达方式更直观、更形象、更容易被决策者所接受。

2.3编制预测财务报表。企业财务报表往往是反映过去的企业财务状况,不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而决策者分析财务报表,主要是为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目标提供有效依据,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编制预测财务报表,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依据。当然,受经验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影响,预测财务报表仍会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预测财务报表却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财务报表的不足,对决策者正确分析财务报表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决策者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现状,以及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对于企业发展以及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财务报表对于企业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要有效排除影响正确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的因素,加强管理,不断完善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作者单位: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雷恒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J].企业研究.2011(24).

[2]李慧.浅谈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

[3]李谨文.浅谈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J].科技资讯.2011(34).

[4]崔冰洁.谈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J].China’sForeignTrade.2011(24).

[5]彭美华.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6]彭美华.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4).

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 篇4

本指南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审计业务,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所谓小型企业,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21号——对小型被审计单位审计的特殊考虑》中小型被审计单位的含义相同,是指资产总额或营业额较小,职工人数较少,所有权和管理权集中于少数个人,并具备下列一项或多项特征的企业:(1)收入来源单一;(2)会计记录简单;(3)内部控制有限,存在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

目前,非金融企业执行的会计标准有三类,一是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准则);二是企业会计制度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企业会计制度);三是小企业会计制度。我们编写了两册指南,分别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型企业的审计。由于执行小型企业会计制度且财务报表需要审计的企业数量较少,我们没有编写相应指南,注册会计师可以参照上述指南。

二、本指南的编写原则

指南力求体现以下原则:一是注重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突出风险评估程序的重要性,为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提供详细的指导;二是注重程序之间的衔接,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予以贯通,将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相联结,提高审计效率;三是注重体现小型企业审计的特点,在遵守审计准则和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适当简化小型企业审计工作底稿,体现成本效益原则。

三、本指南的结构

工作底稿包括当期档案和永久性档案两大部分。当期档案是本指南的主体部分,贯穿了重大错报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审计工作主线,主要包括初步业务活动工作底稿、风险评估工作底稿、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其他项目工作底稿和业务完成阶段工作底稿,工作总结《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底稿》。其中,进一步审计程序工作底稿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部分。

永久性档案包括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档案,其内容相对稳定,有关内容在本指南中作为附录提供。

四、使用本指南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本指南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本指南不替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本指南力求体现审计准则、相关指南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审计程序,但没有涵盖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全部规定,它是对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和相关指南的指导。

第二,本指南不替代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本指南侧重于说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编制工作底稿的总体思路,由于小型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设计出一套适用于任何企业、任何情况的标准化工作底稿模板。因此,注册会计师在使用本指南时,应当充分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执业需要,设计审计程序和相应的工作底稿。

第三,本指南基于小型制造业企业的审计流程设计。对于商品流通企业、农业企业和石油天然气企业等特殊行业企业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考虑这些行业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审计程序和审计流程。

本指南将小型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划分为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仓储与生产、货币资金、费用、工薪与人事和财务报告编制等七个方面,并列示了主要控制活动。

在实务中,业务流程的划分应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而不能机械套用本指南的划分方法。同样,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流程不同,主要控制活动也不尽相同,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的控制点进行了解和测试。

编写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要求 篇5

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审计财务报表重大报错风险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重要环节。在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审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财务报表审计需明确审计范围和内容。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必须明确审计范围和具体内容,这是审计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二、掌握财务报表审计中有效获取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相关信息的方法。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范围涉及面广,内容多,各内容复杂程度不一,因此,要获取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相关信息,必须运用适当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询问、观察与检查,分析程序和穿行测试等。

三、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药合理估量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合理估量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一个尽可能节约审计成本与努力降低审计风险的判断过程。

进行财务报表审计需拟定总体应对措施。由于影响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每一因素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一般情况下,难以限于某一具体认定。因此,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后,应采取总体应对措施。

四、财务报表审计需设计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CPA应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检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篇6

一、引言

2007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公开发布了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准则规定了内部控制审计程序以及内部控制的方法,准则还表示要尽量在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之前找出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2008年,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等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要求在深市和沪市上市的公司应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公开披露企业年度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进行审计业务时,需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活动。2014年,财政部联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需要披露的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年以来逐年递减,且所占百分比也在逐年降低,然而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类型的上市公司数量自2011年以来却逐年增加,且所占百分比也逐年增加。本文选取了2013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以及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为非标准意见的代表企业华锐风电,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非标准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代表企业上海家化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财务报表审计意见的影响。

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披露现状分析

(一)20112013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报告意见汇总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数据,截止2014年4月30日,共有40家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来自深市与沪市的2 534家上市公司出具了2013年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在这些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中,包含有2 450份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57份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22份保留意见,以及5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见表(1)。

与此同时,截至2014年4月30日,共有40证券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为来自深市与沪市的1 141家上市公司出具了2013年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这一千多份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有1 096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35份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9份否定意见,以及1份无法表示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见表(2)。

(二)20112013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汇总

(三)20112013年被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意见汇总

同时被出具非标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和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2011年没有,2012年只有6家,在2013年却达到了21家。

(四)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增加原因分析

(1)内部控制缺陷造成影响逐渐增大。近年来内部控制的相关法规细则不断颁布出来,从框架结构到具体内容不断细化。尤其是在2014年最新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明确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构成要素,说明了需披露的内容及要求,并且还提供了可供注册会计师参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模板。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向着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2)审计意见的客观性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专业性越来越高,经验越来越丰富,同时职业道德也有所提高,敢于披露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缺陷。

(3)企业内部控制重视程度提高。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接受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并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披露,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计划和方案。

三、内部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表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企业,主要进行不同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华锐风电公司在2013年度被同时出具了非标准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其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保留意见。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化妆品行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产品覆盖化妆品、家居护理用品等,拥有国际水准研发以及广大的消费市场。上海家化2013年年度审计报告中,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但财务报表审计意见却为标准无保留意见。

(二)案例分析

1.华锐风电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篇7

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处于重要的环节, 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可靠性、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都需要靠有力的内部控制来予以保证。一系列震惊世人的财务舞弊案件使人们更加强化了关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必要性的认识。企业财务报告是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产生的, 确保财务报告可靠性的制度建设往往比财务报告本身更为重要, 这一点在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升。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 是进一步强化我国内控制度的大势所趋。

一、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经济学分析

审计报告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 报告使用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使用, 因此不便采用供需模型进行分析, 基于此我们仅分析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假设审计市场是自由竞争市场, 被审计单位均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 。注册会计师靠提供审计服务来获得收入, 为市场上该业务的供给方, 被审计单位通过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而获得最终产品审计报告, 支付审计费用, 为市场上该业务的需求方。假设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而只有财务报表审计时的供需模型如图1所示:

图中与纵轴交于点C的曲线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报告供给曲线, 与纵轴交于点B的曲线为被审计单位有偿获得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需求曲线 (下同) , 两条曲线的交点A代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供求的市场均衡点, 即审计费用达到使审计报告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ABC的面积为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市场的总剩余, 即被审计单位利益和注册会计师利益的总和。根据经济学理论中对市场均衡的评价, 将审计费用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供给量定在与A点相对应的位置是有效率的, 此时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和注册会计师利益的总和最大。

《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规定, 被审计单位在接受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可以接受财务报表内部控制审计, 由于由同一家事务所进行两种审计的成本必然小于两家事务所分别审计的情况, 所以整合审计是必然趋势。整合审计时,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之外需要增加一份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报告, 付出了更多的成本, 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必然要提高审计费用。由于审计成本增大, 同样的审计费用, 在整合审计时, 注册会计师将提供更少的审计报告, 所以供给曲线向左较小范围的移动。与此同时, 由于注册会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服务, 从源头到最终产品都合理保证了财务报告信息质量, 因此被审计单位披露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披露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传递了其经营管理有效、公司发展前景较好等消息, 所以被审计单位更愿意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 此时需求曲线应向右进行较大范围的移动。同时提供两种审计报告市场的审计费用和审计报告的供需曲线的交点为A′, A′B′C′的面积为审计报告市场的总剩余, 大于图1中ABC的面积, 所以整合审计增加了审计市场的总剩余。点A′在点A的右边, 说明审计报告的供需量增加了。整合审计的供需模型如图2所示:

这两个经济学模型说明, 整合审计实施后, A′在点A之上, 表明总体审计费用将有所增加, 但A′B′C′面积大于ABC的面积, 表明整个审计市场的总利益也增加了, 且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和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同时增加。另外, 还可以从图中得到以下结论:A′在点A之右, 审计报告的供给量和需求量都有所增加, 说明整合审计的实施有助于推动财务报表审计的发展, 将有更多的企业愿意接受审计。在实践中, 财务报表审计具有强制性, 财务报告内控审计的强制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因此不会因为整合审计的推行产生更多的审计报告量, 但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和内部控制较差的企业分化会更加明显, 前者将更愿意接受和配合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后者将要承担更高昂的审计费用, 同时会被暴露出更多的问题, 这有利于这些企业改进内部控制, 提高管理水平。

二、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可行性分析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超然的独立, 客观公正地对审计对象发表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是最常见的审计业务, 财务报表审计从两权分离开始发展到现在, 已经趋于成熟。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近期才兴起的业务, 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 对特定日期企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虽然二者在范围、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实质上是“脱胎”于财务报表审计的, 二者在诸多方面是有共同之处的, 因此财务报表审计的工作经验可以用于执行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这样才能解决目前内部控制审计执行过程中的成本过高的问题。但是目前对整合审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 只是原则性的指导。二者的相通之处, 正是整合的关键之处, 全面深入了解这些联系, 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整合审计的作用。

三、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实施困境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在职业判断力和专业胜任能力等各方面对注册会计师都有更高的要求。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表现形式上并非单纯的财务数据, 而是具体的业务活动, 是多个动态过程的集合。因此要对该过程予以审计, 并实现预期的目标是有相当难度的。在财务报告内控审计中, 会限制一些被强制执行的实质性程序, 其原本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应对重大错报风险起到实质作用的。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可以执行的程序种类比较有限, 所以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要求很高。例如, 在编制审计计划时, 由于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公司的具体经营性质、规模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关系, 格式化的审计计划在该业务上是行不通的, 需要高度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只能这样才有可能识别出财务报告内控中的重大缺陷。并且此后每次审计, 注册会计师一般都要编制新的计划, 因为内部控制或者内控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变化。此外, 依据《审计指引》规定, 注册会计师需要对内部控制以及公司管理层编制的内控自评报告提供双保险的鉴证意见。虽然指引只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但是对那些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也要保持关注。对于相当领域的内部控制, 如生产安全的内控、产品质量的内控等方面, 多数情况下是在注册会计师知识、技能以及工作经验之外的, 此时其他相关领域专家的配合鉴证就是必不可少。另外, 有的控制从表面看来与财务报告无关, 但细入分析, 这些控制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指引的意见实质上加大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要求其能够合理保证企业所有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推进策略

(一) 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计划整合

对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 准则允许分而审之, 也可以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是, 《审计指引》建议将二者整合进行。从成本效益的原则, 本文也建议应该由同一家事务所同时进行。因此, 项目组成员在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同时, 可以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予以并行审计。财务报表审计安排方面可细分为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中, 根据对企业基本环境和情况的了解, 制定审计计划, 确定工作范围、审计的责任和资源的分配。对于上述两者, 审计计划的制定都是首要的。同时在过程中, 都被着重要求了对于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以及相关内控等重大事项的了解。在制定整合审计计划初期, 注册会计师应就某些事项在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方面有无重大影响以及会以何种方式影响审计工作做出判断和评估。

同时, 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时, 注册会计师还应重点识别、评估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舞弊风险。因为被审计单位舞弊风险比较高的话, 那么内部控制极有可能被舞弊所规避, 而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这样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风险导向的审计思想贯穿在审计计划之中。财务报表审计中, 审计计划是一个贯穿审计过程始终的指导性思想, 会随着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而不断得到修正, 如果项目组成员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决定是否需要修改审计计划。

(二) 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整合

对于具体的风险评估程序, 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了解与评价方面是有明显差异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评估有可能引发财务报表错报风险时, 深入了解企业内控整体风险, 确认业务层面有关的流程和控制。并在此时对企业层面内控予以评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同, 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过程的始终都应当贯穿风险评估的理念及思路。

在风险评估程序完成之后, 财务报表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予以初步评价。如果预期内控是有效的或者仅靠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那么注册会计师需进一步对其实施控制测试。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有关控制执行状况的证据可以在内控审计方面予以进一步利用, 但要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合理保证需要更加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因而单凭财务报表审计过程中控制测试期间所取得的证据是绝对不够的。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进行进一步的审计也是非常必须的, 进一步审计的过程可以在实质性程序之后实施。

(三) 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结果整合

财务报表审计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最终都要出具书面报告, 且都以积极的方式进行。虽然二者的意见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但是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控制缺陷进行评价时, 注册会计师应依据的是财务报表审计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这个重要性水平与确定认定层次重要的账户和交易时用到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一致。因为, 根据风险评估全程执行的结果, 对最初的重要性水平会做出修正。具体情况如下, 当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发表了无保留意见, 那么企业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高, 但并不能排除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当财务报表被出具了无保留意见, 此时,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并非必定没有缺陷;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注册会计师对其发表了非无保留意见, 可以判断出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极可能存在重大缺陷。此时,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也应发表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摘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是伴随市场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逐渐兴起的。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相关配套指引以及我国的现实国情:整合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 是进一步强化我国内控制度的大势所趋。同时二者在范围、方法、程序等多个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困难。在现行制度安排下, 本文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计划、过程、结果三个方面的整合推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陈汉文, 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审计研究, 2008, (3) .

[2]陈志斌、何忠莲.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J].会计研究, 2007, (10) .

[3]李明辉、张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若干问题之探讨兼论我国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制定[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0, (2) .

财务报表审计依据 篇8

关键词: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整合审计

中图分类号: D41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47-2

0 引言

2011年10月中注协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的意见指导》,在意见指导中再一次强调了整合审计的重要性。可以看出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的理念越来越得到大家认可,在不久的未来也实现国际趋同。本文在两种审计业务联系的基础上希望尽可能促使整合审计的顺利实施。

1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基本理论

1.1 整合审计的概述

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内容和报表之间的钩稽关系是否规范发表审计意见。财务报表的标准一般是指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制度。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即整合审计,它是指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执行企业的上述两种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两种选择,可以由同一个项目组来执行两项审计业务;也可分别两个项目组来操作,但执行过程中要保持沟通,尽可能有机融合。

1.2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①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可行性。随着内部控制的相关规范和指引的发布,为了能够按照相关规范和指引要求进行,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了对其员工的培训。经过这些培训,注册会计师在内部控制审计的职业能力方面会有很大的提高。对被审计单位而言,如果进行整合审计,不但配合的时间减少了、审计的费用也减少了,还有利于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方面的相互协调。②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必要性。首先,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发展相对不成熟,可以利用报表审计结果对其验证,另外也可利用内控审计对报表审计评估风险,相互利用工作降低审计风险来提高审计质量。其次,由于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程序实施过程中很多都是相同的,如果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将两者进行整合审计,就可以避免被审计单位重复取证,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被审计单位工作量的增加。最后,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审计技术和相关理论等不够完善,所以执行的成本会比较高。而财务报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上都比较成熟,审计成本也较为固定。

2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国内外现状

国际上,美国是内部控制审计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2002年颁发了萨克斯法案,并第一次提出了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的相关定义。根据法案的要求,2002年10月SEC经过调查和协商指定了PCAOB成员,在2004年3月PCAOB发布了过渡性质的(AS2),(AS2)准则为萨克斯法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并就如何审计企业做出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做出了十分详尽的规定。该法案实施以后,审计师在合规性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投资者的信心也有所加强。2007年5月PCAOB对AS2中的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等方面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并尽量解决AS2在执行过程中成本过高的问题,颁布了第五号内部控制审计准则(AS5),以取代AS2。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在2006年颁布了《金融工具与交易法》,要求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评价及审计。

国内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内控审计与报表审计整合的研究,但是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PCAOB颁布的AS2和AS5等国外文献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方法和成本,在具体审计实践中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如何实施整合审计以及全面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基本还处于空白地带。所以,我们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整合审计经验,正确处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

3 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整合审计中存在舞弊现象

由于实施整合审计比单独进行其中一项审计更具有复杂性,在整合审计中要着重关注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比如员工共同商量舞弊或者是管理层超出内部控制范围,控制会计记录并编制报送虚假财务信息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中考虑关于舞弊问题时,同样需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的总体框架,采取合适的措施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应对。注册会计师应当识别和评价舞弊的风险因素,即舞弊的动机或压力和实施舞弊的机会、识别为舞弊寻找借口的能力,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能够解决这些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评价为应对管理层和治理层超出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3.2 整合审计会影响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的关系类似于鉴证和咨询业务关系。我国的审计准则是明文禁止同一事务所同时从事一家被审计单位的鉴证与管理咨询业务的,但是对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是否应由同一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未做出硬性规定。我国现在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均要承担相应的审计责任,但由同一会计事务所兼任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的审计,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关系自会更紧密,审计独立性也会受到影响。

3.3 整合审计的业务流程不规范

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流程中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整合审计并未得到广泛应用,所以国内目前虽然提倡整合审计,但并未具体提出如何进行整合审计,也没有具体的流程规定。将内控审计和报表审计整合,在审计流程方面,如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等都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操作环节时却无章可循,会出现从而降低审计效率,或者是审计工作包括的业务范围较小,不能实现整合审计的目的。

4 完善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建议

4.1 注意整合审计中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注册会计师应该在整个整合审计过程中保持相对高的职业怀疑态度,特别警惕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在评价审计证据时,如果发现在审计证据中存在某项错报或者内部控制缺陷,应当考虑这项错报或内部控制缺陷是不是存在舞弊的现象。如果认为错报或内控缺陷是舞弊造成的,就应该重新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内部控制整体风险,并根据这些修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重新考虑以前已经获取证据的可靠性。

4.2 提高整合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由于我国的相关法规制度并未对同一事务所兼任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如果能有两家事务所分别执行,那么内控的有效性和报表的真实性将更能得到保证。两者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对比和验证,那么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会更加的规范。还可以通过不同注册会计师之间的交流尽量的消除和减少审计程序的结果差异,使得审计结果更为可靠。另外,由于事务所的经费难以独立,难免会丧失独立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即权威、激励、知识。试着建立一个类似于美国的监管机构,更好地对注册会计师以及行业的利益进行保护和监管。最后,由于费用问题影响独立性,也可以选择采用第三方付费的形式,如部分通过国资委负责,解决了费用问题,独立性问题迎刃而解。

4.3 构建整合审计规范和指南

整合审计现在受到众多企业的喜爱,许多企业在进行审计时也都选择进行整合审计。注册会计师不仅需要自己补充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更需要了解整合审计的完整审计过程。但是现在的整合审计并没有配套的指引以及具体的规范,来指导整合审计在实际运用中的操作。只在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概括性的总体要求以及简单的操作方法,使现在的整合审计只有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要想让整合审计长久的发展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我国就需要尽量快点发布一个关于整合审计计划、实施、程序等方面,还包括区分不同行业的具体指南,并且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整合审计经验,正确处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制定一套适合我国需求的整合审计条例或规定,来增加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

参 考 文 献

[1] 朱小芳.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研究[J].财会通讯,2013.

[2] 张策,陈婷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比较研究[J].商业会计,2014.

[3] 郭丽婷,石平,王军政.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思考与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2013.

财务报表审计模拟实训心得体会 篇9

首先,学员将以小组为单位建立模拟公司,注册公司名称,组建管理团队,参与模拟竞争。小组要根据每个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职能的分工,选举产生模拟企业的第一届总经理,确立组织愿景和使命目标。

二、召开经营会议

当学员对模拟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所在行业特性基本了解之后,各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经营会议,依据公司战略安排,作出本期经营决策,制定各项经营计划,其中包括:融资计划、生产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采购计划、市场开发计划、市场营销方案。

三、经营环境分析

任何企业的战略,都是针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制定的。沙盘训练课程为模拟企业设置了全维的外部经营环境、内部运营参数和市场竞争规则。

进行环境分析的目地就是要努力从近期在环境因素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里,找出对企业生存、发展前景具有较大影响的潜在因素,然后科学地预测其发展趋势,发现环境中蕴藏着的有利机会和主要威胁。

四、制定竞争战略

各“公司”根据自己对未来市场预测和市场调研,本着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制定、调整企业战略,战略内容包括:公司战略(大战略框架),新产品开发战略,投资战略,新市场进入战略,竞争战略。

五、职能经理发言

各职能部门经理通过对经营的实质性参与,加深了对经营的理解,体会到了经营短视的危害,树立起为未来负责的发展观,从思想深处构建起战略管理意识,管理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六、部门沟通交流

通过密集的团队沟通,充分体验交流式反馈的魅力,系统了解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关系,认识到打破狭隘的部门分割,增强管理者全局意识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建设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的重要性。

七、年度财务结算

一期经营结束之后,学员自己动手填报财务报表,盘点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理解经营结果和经营行为的逻辑关系。

八、经营业绩汇报

各公司在盘点经营业绩之后,围绕经营结果召开期末总结会议,由总经理进行工作述职,认真反思本期各个经营环节的管理工作和策略安排,以及团队协作和计划执行的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管理,提高学员对市场竞争的.把握和对企业系统运营的认识。

九、讲师分析点评

上一篇:欢度元宵优秀学生作文下一篇:企业改制资产处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