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重点背诵句子

2024-08-14

琵琶行重点背诵句子(共4篇)

琵琶行重点背诵句子 篇1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3、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6、银瓶乍破水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7、东船西舫悄无言, 惟见江心秋月白。

8、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识!

琵琶行重点背诵句子 篇2

背书真的就这样可怕吗?笔者认为背书还是有招式可循的, 下面结合《琵琶行》的背诵实践介绍这样五招:

一、概括

再长的文章总有它的脉络可寻, 也总可以概括成简单的故事。依照它的脉络去背就不会丢三落四, 而且可以化整为零不致于因久背不下而产生浮躁情绪。例如, 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脉络可以概括成“送别——初识琵琶女——船中夜宴”三部分。船中夜宴又可分为“艺惊四座——身世之迷——曲酬知己”三小部分。一节早自习不能背出完整的一篇, 但背出完整的一部分应该不成问题。

每一部分也都有它的脉络, 这种脉络就是它的逻辑。比如“送别”一节, 按常规思维, 送别时总该交代一下时间、地点吧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 也总该表达一下离别之情吧, 古人的饯别自然少不了酒与歌, 然而, 失意之人的送别本就感伤满怀, 何况又少了丝竹清弦之声, 心情是怎样的惨淡?惨淡一如凄清的秋月——茫茫的岂是江中的秋月?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在这种心情下忽然听到美妙的琵琶声, 自然忍不住要探究一下, 故事也就顺理成章地拉开了序幕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

二、想象

如果为了背书而背书, 背书就会乏味无趣。试着发挥你的想象力, 进入书中所记述的美妙场景, 试着去领略一下作者的情感, 枯燥的记忆就会变成一次精神的旅游, 一次和作者隔着时空的对话。如果一篇文章可以转换成鲜活的画面, 背的时候应该就是一次神清气爽的享受了。

例如, “初识琵琶女”一节:在凄清的月光下, 琵琶女独抚琴弦弹不尽寂寞与孤独, 隐约中似乎有人在喊。会是谁呢?那薄情的人回来了?应该不会, 也许……总该停下寂寞的弦听上一听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对于那些“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人们“忽听仙乐”, 自是一番惊喜, 管他是谁, 如能邀来一叙, 一醉方休那该多好啊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习惯了“江口独守”的琵琶女弄清了是些陌生人, 仍然免不了要失望, 且又是饯别晚宴, 面对盛情邀请, 去还是不去?琵琶女好一阵犹豫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既然见了, 那就索性抛开愁绪暂乐一宿吧。于是琵琶声起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然而, 放开了手脚, 弹出来的依然是浓浓的愁绪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说尽心中无限事) 。琴为心声, 至此, 每一弦都在作者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 文章随着情感激荡开去。

三、循规

背书不是毫无章法的死记硬背, 任何文章都有它的规律。找到了规律, 背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明文有说明的顺序, 议论文有论证的逻辑, 诗歌有诗歌的韵律, 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例如《琵琶行》“身世之迷”一节:韵脚有“住、部、妒、数、污、度、故、妇”“寒、干”;在“曲酬知己”一节中韵脚有“城、声、生”“鸣、倾、听、明、行”“急、泣”。在韵脚的转换间会有几句过渡和感慨。把握了这些章法, 背起来就能文思连贯、一气呵成。

当然, 重复对于背书完全是有必要的, 要遵循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在背熟以后, 间隔一段时间复习会起到有效巩固的作用, 永远不要奢望“一劳永逸”。

四、检测

“背了前面忘了后面, 背了后面忘了前面, 背了两头忘了中间”, 常有学生对我诉苦。首先要明白, 遗忘是正常的, 拥有黄蓉母亲那种“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只出现在武侠小说中, 现实中谁也奢望不到。但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所背的东西记得最多最牢, 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只背不验, 等于白干”。通过及时的检验, 你就能知道自己已掌握了哪些, 哪些尚需加强;只有知道自己背到了何种程度, 才能“有的放矢”, 不致出现会背的依然机械重复, 不会的却一带而过依然不会的现象。也只有通过检测, 才能在考试默写时不需将整篇或整段内容都在大脑中过一遍而依靠惯性填出所需的内容。

检测, 一个人合起课本来背就可以做到, 两个人比赛着背也行, 在人声鼎沸的早读课上捂起自己的耳朵能做到, 甚至在走路、睡前或做其他事时也能忙里偷闲默默地背上一小段。要注意的是, 检测到有问题的地方, 必须在第一时间翻开书本核对一下, 并在书上做上记号, 在下面的时间里要做到“重点突出, 精确打击”, 最终将所有难缠的内容统统“坚决、彻底、干净”地消灭掉!

五、善读

背书要读, 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是一种基本的也是根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文言文和诗歌的背诵, 因为文言文和诗歌比较讲究声律, 行文节奏总是张弛有度, 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要善于钻研, 要把握技巧, 要读出语感, 如果背漏了或背错了就会有不顺口的感觉。良好的语感是善读的成果, 它如漆黑的山洞里一缕耀眼的阳光, 能指明背书的方向, 纠正背书的错误。

《琵琶行并序》-重点字词梳理 篇3

1.为下列字注音。

贾(gǔ)恬(tián)谪(zhé)思(sì)霓裳(cháng)

六幺(yāo)嘈嘈(cáo)间(jiān)关虾(há)蟆(má)

名属(zhǔ)教坊(fāng)绡(xiāo)钿(diàn)篦(bì)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注意以下词句。

左迁:贬官降职。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把贬官降职叫“左迁”。

明年:第二年。

铮铮然有京都声:音调清脆动听,有京都流行乐曲的声调。铮铮,金属相击声,这里形容弦声清脆。

倡女:“倡”通“娼”。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摆酒席。命,动词,叫,吩咐,命令。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憔悴:脸色黄瘦。

转徙:不断转换地方,迁移居处。

恬然自安:心境平静,自觉安适。恬然,平静坦荡地。

斯人:这个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天晚上才感觉到有被贬的不愉快的意味。谪,降职外调。

因为长句:就写了一首长诗。因,连词,于是,就。为,动词,写,作。长句,指七言诗。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计六百一十六个字。凡,共计。言,字。

命曰:命,动词,取名,叫它。

[知识拓展]

《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脍炙人口、历代传诵的长篇歌行。诗篇如泣如诉的描写,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形式,都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感受。仅就《琵琶行》的章法艺术而论,也足可以称为我国文学作品之林的不朽之作。

一、情节铺叙奇峰迭起,别开生面

《琵琶行》的章法艺术,首先表现在诗篇故事情节的铺叙中,往往于关键处奇峰迭起,别开生面,有一种笔意层出不穷而情节又波澜起伏的艺术境界,读之一唱三迭,回肠荡气。

这首长篇叙事诗共由六件小事组成,即“江头送客”“巧遇琵琶女”“欣赏琵琶曲”“听‘倡女’自述身世”“诗人触发‘迁谪意’”和最后请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诗篇完全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谋篇布局,这种结构方式往往流于平铺直叙,但《琵琶行》却在平易中显得曲折动人,引人入胜。首先是诗篇的开头部分。诗人在小序中交待,元和十年被贬,出京任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在浔阳江湓浦口送一客人。诗中写到:“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本是写送客一事,与本篇写琵琶女的故事相隔一重,而且诗中已经交待,由于环境悲凉,心情不快,饯别宴上,又没有丝竹歌舞之类聊以助兴,致使主客“醉不成欢惨将别”。诗篇写到这里,似乎笔逢结处,但是诗人就在这将尽未尽的关键处,笔锋一转:“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事件便由送别友人突然转到巧遇琵琶女这个中心事件上来,于是诗篇的内容如柳暗花明,又有了新的境界,诗篇的正题也便脱然而出。其实,琵琶女的出现,巧在主客将别之际,都是未必如此的事,不过是诗人的`艺术之笔,使事件的叙述在关键处起伏变化,盎然生趣。读至此处,不能不令人暗暗称妙,这可谓诗篇情节的“奇峰”之一。诗篇接下来写琵琶女弹奏琵琶一事,这里,诗人不惜笔墨极尽描写之能事,运用大量的比喻形象传神地把琵琶女演奏的技巧和丰富的音乐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琵琶女声情并茂的演奏,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艺术教养,同时倾诉了她悲伤幽怨、身心痛创的内心情怀,给在场的人以极大的艺术感受。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喝点美酒,听点音乐,本是平常事,而且这段音乐也了却了诗人送客“举酒欲饮无管弦”的心愿,满足了谪居浔阳“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愿望,所以这里似乎应曲终人散。但是诗人偏偏在这关键处,又别开生面地引出琵琶女自诉身世的情节,使之既展示了琵琶曲“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述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的艺术内涵,又为诗人抒发感慨打下了铺垫。至此,诗篇又一次跌宕起伏,变幻生色,读来令人感到余味无穷。这可谓“奇峰”之二。琵琶女激扬幽抑的琵琶曲和被侮辱损害的身世,使诗人感慨万千:“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于是诗人感伤同命,道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琵琶女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借琵琶女的命运抒发自己被贬失意的牢骚和不满。接着诗人大段倾诉了自己谪居浔阳之后,生活的枯燥和心情的苦闷,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虽然身份和地位不同,但遭遇的根源却相同的共鸣。至此,诗篇的主题已表达得非常充分,卒章收笔亦未尝不可,但是,诗人又出人意料地翻出一迭,挽留琵琶女“莫辞更坐弹一曲”。最后,诗篇在重赏音乐、伤感泪下,即“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初读这一节,似乎感到重复,但仔细品味,却发现这一迭翻得最奇最妙。它是诗人余恨难尽的表现,也是诗人与琵琶女产生深层次共鸣的所在。有了这一节,诗篇的情节才更完整,感情才更饱满,诗篇的主题也借此更加深化。因此,这一节可谓“奇峰”之三。

综观全诗在章法组织上就是这样不断地奇峰迭起,峰回路转,曲折动人,使人物形象和情感抒发愈加鲜明、深刻,整个诗篇仿佛江潮涌处,余波荡漾,兴味不尽。

二、章法组织步步铺垫,处处照应

《琵琶行》在章法组织上,巧妙地步步铺垫,处处照应,使长诗环环相扣,而又连贯回护,浑然一体。

大凡做长题不如写短句容易蹴就,松散离题是常见的毛病。这就需要作者在组材上铺得开,收得住,上下文既要铺垫,又须照应,前勾后搭,珠联璧合。《琵琶行》堪称这方面的代表。

诗篇开首一段,并非仅写送客一事、所遇之景和离别之情,实际上是为琵琶女出场做铺垫,也为长诗的感情基调渲染气氛。肃杀的秋风,夺去了万物的生机,只有红的枫叶,白的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抖;冷冷的江月,毫无生气的夜色,更使秋意萧索凄凉。这种悲凉难耐的氛围恰好烘托了琵琶女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悲惨不幸的红颜薄命和诗人谪居失意的不满情绪,更与全篇抑郁伤感的基调相吻合。所以说诗篇一开始,不仅以“兴”开头,而且拢住了全篇。接下来写琵琶女的出场:“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寥寥几笔就写出了琵琶女难言的心理活动、迟疑的动作和羞以见人的情态,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可以想见,琵琶女出场前后有如此令人纳罕的表现,说明必有其鲜为人知的隐情。这就为琵琶女倾吐自己的遭遇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也为下文悲伤幽怨的琵琶演奏和人物悲惨命运的铺叙创造了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可见,琵琶女出场一段,虽然着墨不多,但蕴藏了很丰富的内涵,起到了伏笔、铺垫、领起下文的作用。诗篇主体部分写悲怨幽抑的琵琶曲和琵琶女宠辱翻覆的身世,前后呼应,相映成趣,同时又是江州司马伤发感慨的动因;而江州司马倾诉自己“谪居卧病”,生活寂寞枯燥,心情抑郁不快的境况,又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以及听琵琶曲和琵琶女身世的感受前勾后搭。结尾部分从“莫辞更座弹一曲”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一段连贯全篇的段落安排,诗中的人物、事件,得到了充分的描写和展示,主题更加深化,尤其诗人的情怀得到进一步的抒发。诗篇从开始渴望听到音乐,到果真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最后又扣在了重赏音乐上,使全诗的内容紧紧地连在一起,成为珠联璧合而又跌宕起伏的动人篇章。长诗不仅大处着眼,而且小处铺垫照应之法也不乏其例。如主客即将分手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这不仅是一笔过渡,而且也是一处铺垫。它暗示了琵琶弹技的出色,同时也照应了前面诗人送客渴望音乐助兴的欲望。再如琵琶女色艺双全,惹得众纨绔子弟争送“缠头”的红极年华,又从反面为年长色衰,委身商贾的凄凉现实做了铺垫。而结尾处“满座重闻皆掩泣”一句,除了记叙“重闻”乐曲感触更深的情形外,也是一处补笔。用“满座”照应了开始提出而又搁置了很久的“客”,使行文一丝不漏。整个诗篇从大的事件到小的情节,都能做到层层推进又环环相扣,前铺垫,后照应,使长诗一脉相连,浑然一体。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原文

3.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4.《琵琶行并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5.《琵琶行并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2)

6.《琵琶行》的赏析

7.《琵琶行》艺术手法

8.琵琶行改写

9.琵琶行

琵琶行琵琶女 篇4

乐天居士白居易在其被贬到浔阳城(今九江市)时,一日宴别好友,巧遇一位极善琵琶的女子,可曾想白居易与此女子可谓同病相怜,一是白居易被贬至浔阳,而琵琶女身世飘零,于是在《琵琶行》白居易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极致惆怅感慨,为后人所引用。

而琵琶行里所提到的这个琵琶女,琵琶技艺超群,白居易如此描述“十三学得琵琶成,名数教坊第一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而且此女年少时是何等的国色天香“曲罢曾叫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但是最终美人迟暮,人老珠黄却不得不流落碧野。

上一篇:一般干部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纳米氧化锌薄膜蓝光发射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