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2024-09-06

二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通用5篇)

二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1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更多的了解秋天吧!(教师富有感情地渲染,将学生带入美妙的秋天世界,激发学生了解秋天的热情,乐于参与。)

二、演示:播放课件: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呈现三组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谈感受。

三、对话平台

(一)、自读。

1、凭借插图和拼音引导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找学习伙伴互助读词语,互相正音。

3、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自主认读。

(二)、指名读

1、教师范读。边演示课件边范读,学生边听边欣赏。

2、分组练读,引导学生正确读词。

3、多种形式汇报读。

4、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记忆生字的。

(三)、朗读。

1、学生自由练读。要读得正确、读出美感。

2、多媒体演示秋天的画面,配上《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引导学生体会意境,谈感受。

3、小组练读,点评。

4、汇报读。看谁读得最美、最有感情。评为“金色童音奖”。

(四)、写字

1、出示“宜、实、色、华、谷”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点评。注意指导各部件的占格位置。

4、学生临写。同伴互相点评。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习读课本的词语,引入新课。)

诵读

1、出示图片,选出与图上景色相对应的本课词语,读一读。

2、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比读。看谁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4、互相赏读。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5、全班齐读。

二、练习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

1、分小组轮读。

2、找朋友游戏:出示“我会读”中的生字。小朋友,生字在这里很孤单,咱们给它找找好朋友吧!

3、再读。采用多种方式读。

三、写字

1、出示“金、尽、层、丰、壮”生字,引导学生认读。

2、观察“我会写”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4、教师范写,学生评说。

5、学生练习。伙伴互评。

四、拓展实践 “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1、组内交流,加以整理。

2、全班展示。小组选出代表,把组内收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词语展示出来。

3、评出“丰收小组”,奖给组员一颗金色的星星。

五、伴教锦囊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一丛金黄

一丛火红

秋意深浓

秋色宜人

秋兰飘香

秋风萧瑟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春种秋收

丹枫迎秋

枫林如火

秋风习习

秋雨绵绵

1.秋天的图画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感悟文意。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入境,绘画导入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同桌互读、表演读)。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四、各展所长,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歌唱组:唱秋天

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卡片认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结合课文插图,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4.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5.这么美的秋天的图画能读出来吗?今天老师教给大家读好书的“小窍门”:一边读,一边想,把文字在脑子里变成美丽的画面。

二、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1、.我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了,能不能给画面配音了?(生:能)老师却发现一个问题,我们要一边看画面,一边读课文,影响我们的感情发挥,怎么办呢?(生:把课文背下来)

2、.赶紧把课文背下来吧!建议大家:一边背,一边加动作,背得会更快。

三、、感情朗读,完成配音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景物,在秋天这个金色的季节,我们还能看到什么,收获什么呢? 2.生回答后,出示:“语文园地一”中的“读读背背”《秋天到》,引导学生读一读,感受秋天的美好。

五、布置实践活动

1.作者喜欢秋天,因此写了这篇优美的课文。现在这个机会也摆在我们面前,你想怎么表现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呢?(生:我想画一幅画;我想捡一些落叶来做贴画;我想写一首诗„„)2.下节课我们一起办个小小的“我爱秋天”的展览会吧!

2.黄山奇石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 随文学习生字及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新词的意义。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介绍黄山风景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观看录像,揭“奇”

(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奇”

1、指名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

2、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3、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用“

”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个“☆”,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4、汇报交流

5、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边看边想:你们觉得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怎么样?它们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是啊,黄山“奇石”连名字也取得那么有趣!“猴子”、“仙人”、“金鸡”都在黄山聚会了。我们一齐的把这有趣的石名读一读吧!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教师小结:对!作者通过观察,抓住了石猴的动作,通过想象寥寥几句,就把石头写活了。我把这几名话读一读你们觉得这块石头怎么样?(范读)

4、正如你们所说的,这块石头的确奇特、有趣,甚至是可爱,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一下,好吗?

5、学生练读

6、指一名学生读

学生评介:你觉得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7、再指名读一读,齐读

8、“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点击课件,投影出示“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9、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10、谁愿意到讲台前学做一下。(指一名学生模仿)

11、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请同学们表演读这几句话。(指名其中一位较活跃学生)请问仙人,去“猴子观海”的路怎么走?

同学们,假如你是山中的仙人,你会对游客说些什么话?

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四.观图联想,写“奇”

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投出“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图片)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听了课文里的描述,我想信,你们再写石头,能写得更生动,更具体了。五.读画诵说,赞“奇”

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一句话:(大屏幕点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确如此,你们有机会的话随父母去黄山游玩一下。

六、完成作业:

1、读读写写:

岩石

怪石

巨石 仙人

仙桃

闻名

著名

名字

2、填空,再读句子。

(1)闻名中外的()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气,()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地蹲在山头,望着()的云海。

(3)那些叫不出名字的()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指名开火车读课文

二、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的14个字中,有6个字是连词出现的(“尤其、胳膊、形状”),其他字在文中也大都与熟字组成词语,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山峰、巨石、脖子、著名”。

1、边朗读感悟、观察插图,边读边识记生字。

2、注意提示“膊”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3、游戏的方式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如,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检测:横山上面三根草(当);一个人,在山边(仙)。通过朗读自编的短文巩固识字,检测学生认读生字词的情况。本课要写的字中,“区—巨、它—安”字形相近。在指导写字时,指导学生写好形近字相同的部分,提示“区、巨”的笔顺。区:一区。巨:一巨。

4、用每个组几个词语。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一)图文结合,朗读感受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上的三块石头像什么。2在朗读中体会黄山石的奇。(二)想象绘画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说一说。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然后把想象中的奇石画下来。

总结: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出示图片)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三)自编童话

挑自己喜欢的一块奇石,根据课文的介绍,发挥想象,编个故事。(四)熟读背诵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四、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4.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五、资料袋

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那里,千峰竞秀,著名的有七十二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雄姿灵秀,气势磅礴。黄山与黄河、长江、长城齐名,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天下四绝”。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那些怪石,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其分布遍及峰壑巅坡,构成了一幅幅图画。

3、植物妈妈有办法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思想教育要点: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文意。教学难点: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二)初读识字(三)朗读感悟 1.范读激趣。

2.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一)谈话导入

(二)初读识字

(三)朗读感悟 1. 范读激趣。

2. 学生自由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 读第一节,启发提问:谁读懂了“四海为家”这个词语?学生结合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看法。

4. 朗读第二、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5.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6.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3. 朗读第二、三、四节,说一说自己最欣赏哪一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 4. 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试着背诵课文。5. 背诵比赛(小组集体赛与个人赛结合)。

(四)读读说说

1. 读补充阅读材料(见“资料袋”),再说一说:除了课文中告诉我们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 读“读读抄抄”中的词语,照样子试着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五)指导写字,抄写词语

(六)实践活动

五、资料袋

种子传播的奥秘

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个白色的绒球,当冠毛展开时,就像一把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

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会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第二课时

(一)创设“我想学”的氛围,导入新课。

1、由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有办法?有什么办法呢?请看大屏幕。课件:课文VCD)

2、学习课文第二节

植物妈妈干什么事有办法?传播种子让孩子到哪儿?(板书:传播种子)请学生看课文,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节找一个词概括。板书:(四海为家)理解四海为家的含义:到处生根发芽。指导朗读第一节。

(二)教师恰当引导,为真正做到“让我们自己学”奠定基础。

1、学习第二节

植物妈妈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四海为家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二节。

网页课件出示第二节诗句。谁来读读?(指名读)这一节介绍了什么植物?老师把蒲公英妈妈带来了。(贴图)蒲公英妈妈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请小朋友看书读第二节,用笔把不懂的地方划下来。(板书:读、划)

2、学生自由提问。

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小朋友都开动了脑筋。那么我们来议一议,一起来解决这些难题。板书:(议)

娃娃指的是谁?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比作降落伞?准备是什么意思?(小朋友你们有毛衣吗?谁给你织的?你们的妈妈早早地把毛衣织好,等到天冷就给你们穿上。那么蒲公英的妈妈也和你们的妈妈一样,在孩子未成熟之前,就准备好了降落伞。光有降落伞行吗?蒲公英妈妈靠什么传播种子?(板书:风吹)谁能用“准备”说一句话?)“纷纷出发”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理解纷纷是接二连三的意思。)

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仔细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妈妈给你们准备了降落伞,微风一吹,你就飘啊、飘啊,你能飘到哪儿?(再放网页课件“纷纷出发”的VCD,发散学生思维、练习说话)

3、过渡:说得真好,蒲公英是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啊!能在公园、田野安家落户,他们的妈妈真高兴啊!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板书:读)(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节)指导朗读。范读、(把加点的词稍微加重点语气读)试读、比赛读、齐读。

4、你们读得真不错,那么这一节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5、总结学法。这一节学得不错,让我们回忆一下是怎样学懂这一节的?(指板书)

(三)在“让我们自己学”的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体验。

1、我们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三节,(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节)指名读,看这一节介绍了哪一种植物?(贴图)请大家自己读、划出不懂的地方。然后同座互相议一议,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

2、“铠甲”是古代士兵身上穿的铁衣。在这里指什么?

请你们打开小纸包,这就是苍耳子,用手摸摸、再用力捏捏,你的手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再仔细看看,每根刺上有钩。你们想一想“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板画:)苍耳“带刺的铠甲”有什么用呢?

3、苍耳能在田野山洼中多高兴啊!请你们当苍耳子,读出这种高兴劲儿。(指名读、齐读)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课件出示题目)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靠

传播种子。

(四)在“我们学会了”什么中,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

1、请同学按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课文第四节,看看豌豆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贴图)

2、课件出示填空:(教师板画豆荚及板书太阳晒)

妈妈为孩子准备了

,靠

传播种子。

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呢?(课件出示经过拟人化的豌豆从豆荚中蹦出的场景。)

3、比较句子:(课件出示句子)

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第二句好在哪儿?(写出了声音及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指导朗读。

4、结合板书,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三位植物妈妈,你们喜欢她们吗?请你们看板书,喜欢哪个妈妈就试背哪个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我们还想学”。

1、师小结:植物妈妈的办法有很多很多,只有仔细观察、勤动脑筋、多看课外书就能得到。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节。为什么粗心的小朋友得不到他?

2、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是不是就这几种?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种子的方法?

带领学生上《中国科普博览生命奥秘网》了解种子传播的奥秘,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后编诗歌奠定基础。(点击课件)

3、师总结:我们小朋友以后要养成勤学习、爱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到大自然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探索它们的奥秘!

4、作业超市:

三项作业任选一项。

A:我是小诗人。(试着把从课件上看到的或听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按课文第二节的样子,编一段诗歌。)

B:我是朗诵家。(把自己喜欢的几节有表情地背给爸爸妈妈听。)

4.古诗两首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思想教育要点: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对话平台

(一)、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二)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三)、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三、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四、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二、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伴教锦囊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语文园地一

知识、能力教学目标:

1.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进行语言积累。2.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思想教育要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教学难点:巩固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教法选择:自学、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安排了两组汉字,每组的前一个字都是学过的熟字,后一个字都是要学习的生字,而后一个字都是前一个字表示读音的部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辨一辨,从中发现规律——利用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在“我会读”中应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巩固,记住生字。在“我会写”中引导学生写出带有“木、月、艹、宀”偏旁的字,从中加以巩固和运用识字方法。

我会认

1、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2、辩字形,让学生自己去找出每组中两个字的异同。

3、组词语,区别每组两个字的意思。

4、书中的学习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呢?你能帮她告诉大家吗?(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减一减的方法。)

5、出示“我会认”中生字,读准字音。重点指导:翘舌音“支”,后鼻韵“龙”。

6、扩词练习。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扩词。

7、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出示下列词语,学生认读。

交朋友

交通

支招

一支笔

九龙坡

龙头

巨龙

龙舟

要求

请求

凡人

凡是

平凡

利用

利益

有利

我会写 :

1、出示四组字引导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回忆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头代表的意思。

3、书中的学习小伙伴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字,你也能吗?

木字旁:树、林、枝、枫、样、杨、梅、柳

月字旁:明、肚、脸、胆、腿、脚、脑

草字头:草、花、蓝、苗、苹、苦、荷

宝盖头:宝、它、安、完、家、定

二、日积月累

这部分是由“我会读”和“读读背背”组成。“我会读”是本组教材中所学生字的复现,帮助学生加以巩固。“读读背背”是一首表现秋天丰收景象的儿歌,与“我会读”共同起到促进学生对语言积累的作用。

我会读:

1、学生分小组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后全班进行读词训练。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3、交流词语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记住词语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进。

读读背背:

1、教师示范读。

2、轻声读儿歌,不认识的字,看看音节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品读,比一比谁读得有味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儿歌。

5、拓展

将收集的秋天的儿歌读给同学听或自己写一写儿歌展示给同学。

(朗读时需注意:轻声:庄稼

高粱

葡萄

一声:黄澄澄

红彤彤)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这次口语交际是进行秋游的前期准备,主要是讨论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培养学生创造力。激发学生想说的热情,能说清自己的计划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与别人交流。在交际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取长补短的好品质。

交际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路线的资料。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走进秋天。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秋天的美丽景色。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秋妈妈已来到了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美景,带来丰收,带来乐趣。我们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去秋游那有多好呀!可不去什么地方,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2、小组汇报,组内讨论。

引导学生出示自己课前搜集的有关景点或秋游的路线资料,结合资料向小组的伙伴说说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谁的计划好,达成共识,进行补充完善本组的秋游计划。

3、全班交流,统一计划。

各组陈述本组的计划和理由,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用商量的语气进行讨论,集中大家的意见,确定秋天计划。

4、讨论具体事宜。

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总结评议,提出建议。

二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篇2

朱绍禹先生在论及语文教材发展变化的趋势时指出, 语文教材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材, 是往昔时代的教材。它们是教材, 但又没有从社会一般读物中分离出来, 其为教学服务的特征并不明显。第二阶段的教材, 是我们现在应用中的教材。它们已经有了独立的地位, 有了明确的特有对象, 但还只是教师手中的工具。第三阶段的教材, 是为学生服务的教材, 它应该名副其实的成为学生手中的工具。这第三阶段的教材, 将使教学效果不再单方面的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 而是依靠编写者提供的条件, 教师稍加指导, 学生就可以独立阅读, 独自研究。同时由于它较少需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也得以从传统的教材方式中解脱出来, 便于完善自己的工作。” (2) 朱先生的话, 指明了教材发展的方向, 其中教材发展的第三阶段, 就是我们所说“学本化”阶段。

当前, 多种版本的新课标语文教材在“学本化”方面都呈现出多方面的特色和创意, 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和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 (以下简称“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 为例来看语文教材的“学本化”趋势。

1 单元编排学本化比较

人教版教科书和翰林版教科书都采取主题单元的编排模式, 两种版本教科书单元编排整理如表一。

“单元是整套教材基本结构单位, 基本按照说明、议论、记叙三大文体组织, 并以列的方式出现在整套教材中, 但每册的单元组织结构大致相同。” (3)

由表一中, 我们可以看到, 翰林版教科书以单元专题的形式, 大致包括专题名称、导语、学习板块、问题讨论与运用练习。

(1) 主题名称。对主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诗韵之美”, 一看就知本主题围绕诗歌话题展开。直接明了。

(2)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诗韵之美”专题的导语是这样的:

上学期认识近体诗《绝句》的结构, 这学期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律诗”的作法, 并欣赏它的对仗之美。第一册中读过《夏夜》, 认识了童诗, 本册我们要从篇幅极短的《小诗》去体会现代诗的意象美。

将学习要点显现于此。

(3) 学习板块。一个单元主题包括两至三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与选文相关的学习材料构成。如“诗韵之美”主题, 包括“律诗选”、“小诗选”两个板块。其中, “律诗选”板块包括《过故人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4) 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几乎每个单元主题设置了“问题讨论与应用练习”板块,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主题思想内容方面的总结, 侧重对文本的记诵、课外语文活动、写作实践等提出要求并给予指导。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自测与自解。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采取导语、学习模块、研讨与练习的形式。

(1) 导语。用简练概括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专题的学习。如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是这样的: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有幸福的回忆, 美好的向往, 也会有小小的烦恼。这个单元的文章, 或纪录作者成长的轨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 都给我们以有用的启迪。

学习这个单元, 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 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人教版教科书非常注重导语 (引言) 的作用, 并且, 在导语 (引言) 中, 做出整体概述, 提示学习方法, 显露学习要点。

(2) 学习模块。一个单元包括四到五个学习板块不等。每个学习板块由选文及学习材料构成。如第一单元, 包括现代散文, 现代诗歌和文言文板块。其中, 现代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 现代诗歌有《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 文言文有《伤仲永》共5篇文章及相关学习材料。

(3) 研讨与练习。人教版教科书由过去的“练习”变为“研讨与练习”, 增加了三个字, 实则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转变。练习在注重积累与应用的同时, 更加注重拓展与开放。

2 单元选文的学本化比较

所选取的都是同一个学段的第一单元, 其选文整理如下表:

在这一单元中, 无论是人教版教科书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有现代诗。但也有各自特色。

翰林版教科书集中于诗歌的学习, 作为一个专题的形式。古代的律诗, 现代的小诗, 内容较为浅显, 适合朗读, 便于自学, 与前一阶段的学习相连贯, 易于形成系统。系统的学习, 便于知识的掌握, 合服学生学习的心理学特征。

而人教版教科书则将诗歌, 散文, 文言文的学习穿插在一起, 多种样式相结合, 富于变化, 内容丰富, 适合多种层次的学生, 学习具有选择性。但在大班的教学中, 很难做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程度, 因为, 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参差性, 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程理念。

3 单元助读内容的学本化比较

新课程背景下, 专家学者大力提倡中学语文要实现从“教本”到“学本”的转变,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并且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那么, 如何实现这一重要转变呢?课文系统正文部分固然重要, 但课文助读系统越来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 (课文) 单元助读内容包括资料、图片、问题、作业、注释等一些内容。

首先, 将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助读内容”之特色整理统计如下表所示:

注:▲表示有的内容

在课文助读内容方面, 人教版和翰林版语文教课书相比较, 两者有许多的异同点: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重视每一课之前的引言, 通过引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示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 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的深入探究。

而注释和阅读资料方面, 则是翰林版教科书的一大特点, 注释详尽, 阅读资料丰富, 并且善于运用到极致。如《律诗选》一课中, 通过“语文小视窗”的方式, 对“律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通过资料, 不仅帮助了学生释疑解难, 而且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在单元/课文插图上, 翰林版教科书则更为讲究。古人云:“索象于图, 索理于文”, 可见图片和文字在课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语文教科书中所出现的图片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学生而言, 插图能提高学习兴趣, 增加想象空间, 释疑解难;对教师而言, 插图对教学的帮助也很大。教育学者指出:“凡课文中提到的人、地、事、物, 应尽量有图, 而且要选择较具代表性与意义者;至于与课文内容无关的插图, 或对教学功用不大者, 皆可舍弃或更换。”同样为诗歌部分, 翰林版教科书有对作者、作品、地名、事物的插图, 而人教版对诗歌部分教科书则没有出现插图。

人教版和翰林版在助读内容方面各具特色, 同样两者之间也有许多共性, 如两种版本教材在每一课或单元之前都有引言;课文注释合理恰当, 等等。

4 单元练习设计

“练习内容, 从广义上讲, 它是教科书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目标为学生所提供的各种口头的或书面的练习题、思考题或活动方案等。从狭义来讲它是指教科书课后练习和单元练习的总和, 也就是教科书中为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所安排的各类作业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讲, 练习内容又可以狭义地成为‘练习题’。” (4) 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在形式上更为丰富、多样, 在内容上更具扩展性和生活性, 其作用更为不可忽视。

语文教科书习题是对课文的进一步解读, 是语文课堂的延伸, 它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兴趣, 锻炼思维能力, 提高学习水平。人教版教科书第一单元和翰林版教科书第一单元的课文中, 所设计的练习整理情况为:

人教版第一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二课是1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第三课是4个过程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第四课是1个前置性练习;3个检测性练习;第五课是3个过程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外加一个单元练习, 单元练习为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第一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过程性练习, 3个检测性练习;第二课是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1个发展性练习;没有设单元练习。

而在这两个版本第一单元中的共同文体部分———诗歌 (现代诗) 两个版本则为:人教版设计了1个前置性练习, 1个检测性练习, 2个发展性练习;而翰林版在练习的习题上, 却设计了3个前置性练习, 2个检测性练习, 4个发展性练习。

在习题的分布上, 我们把习题分为课文前、课文中、课文后三种分布状态。课文前的习题类型, 主要是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同时使学生很快抓住将学内容要领, 明确学习重点, 它们起了激励和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每单元/课文前的引言、预习部分。在这一方面, 翰林版教科书则体现的较为明显, 每一课都有课前预习。

课文中类型习题, 通过课文的思考题, 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领会、掌握新知识, 使学生所产生的思维活动在感知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之中。在这方面, 两种版本教材都没有对其进行设计, 而是将这一部分的练习隐藏了, 并由教师或者学生在解读文本时进行挖掘, 将主动权交给教师, 交给学生。

课文后类型习题主要功能是帮助学生回忆、巩固、检查已获得的知识, 并迁移所获得知识进而技巧和能力。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翰林版教科书, 都以这一习题分布状态为核心, 将习题集中于此。但是, 课堂是灵活的, 学习也是灵活的, 分布于此的习题, 往往作为预习课文、解读文本的手段, 供学生和教师之用。

在习题的呈现方式上, 翰林版的教科书在习题呈现上则较为单一, 以“直接提问式”为主。这类提问方式往往简洁明了, 直接就课文重点内容进行设问, 使学生掌握、巩固重要历史知识内容。如:“《风筝》这首诗, 哪几句诗的意象开阔?请说说你的看法。”

人教版的较为丰富多样, 有“直接提问式”、“材料+提问式”、“探究活动式”、“争鸣式”等类型。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 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 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 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颂。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通过此种形式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提升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分析问题、学会思考的动机。

总而言之, 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习题的设计上都尽量体现了教育理念,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培养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化。问题设计更开放, 并不要求非得出结论, 更不需要什么统一答案。在提问方式上, 引入趣味性浓, 有挑战性的提问方式。如使用“请思考”“请讨论”的词汇的提问和建议, 代替了原来的祈求式、命令式的提问, 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但也存在着某些思考题偏难, 有些建议开展的活动不易操作和实施等问题。

5 讨论与思考

“‘学本化’是语文教材发展的必然趋势。” (5) 在当前的教科书设计中, 都力求体现这一特点, 两种版本教材各有千秋, 各有侧重。教材的编写上, 应该相互借鉴, 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编写方式。但是, 当前的语文教材在“学本化”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导学模式简单化, 重结果而轻过程, 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选文内容设计没能真正体现“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特点;练习内容科学化水平不高, 影响了练习的真正目的所在等等。这些, 都是在教科书设计、编排过程中有待进一步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另外, 教材“学本化”所带来的学生的学习, 教师的教学, 学校的管理, 教育系统职能, 社会与家庭等一系列所关联的链条上的影响与变化, 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新世纪以来,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都推行了课程改革, 在此背景下, 两岸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也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本文选取同一个学段的大陆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和台湾翰林版国文教科书作为比较的蓝本, 以大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和台湾翰林版 (国文1下) 第一单元为切入点, 通过两岸教科书学本化趋势方面的对比, 做此概述。

关键词:人教版,翰林版,语文教科书,学本化

参考文献

[1]吴晓菲.从上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作业系统看看语文教科书的“学本化”[J].重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0, (6) .

[2]孙慧玲.我国高中语文教材编制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3]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七年级 (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部编二上语文第八单元复习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第八单元复习课时安排 3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31个词语。

2.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3.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4.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成语。5.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赘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快乐。认识6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31个词语 课文梳理及理解运用 课件、练习卷 讲授法、小组合作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字音、字形

1、易读错的字

威武(wēi)、违抗(wãi)、拉扯(chě)、嗓子(sǎng)、奶酪(lào)、拌嘴(bàn)、剩余(shâng)、折纸(zhã)、录取(lù)、幸福(xìng)秧苗(yāng)、使劲(jìn)、栽树(zāi)、蚯蚓(yǐn)、纳闷(nà mân)扎风筝(zā zheng)、春蚕(cán)、螃蟹(xiâ)、假装(jiǎ)、小哥俩(liǎ)

2、多音字

zhuǎn(转身)

mēn(闷热)转

zhuàn(转盘)

mân(苦闷)

3、辨字组词

活(生活)

奶(奶奶)

吵(吵闹)

话(说话)

扔(扔掉)

抄(抄写)

但(但是)

汗(汗水)

伤(伤心)

担(担任)

杆(树杆)

份(年份)

二、词语

1、量词

一(只)老虎、一(块)奶酪、两(只)小熊

一(只)纸船、一(个)松果、一(张)纸条

2、词语搭配

茂密的(森林)茂密的(枝叶)漂流的(纸船)

漂流的(冰山)飘荡的(风筝)飘荡的(红旗)高高的(树枝)

(激动)地说 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大摇大摆地(走出来)

3、词语表

食物 爪子 神气活现 往常 身后 信以为真

哥哥 开始 这时 过来 怎么 仔细 公平

纸船 松果 纸条 上面 快乐 难过 屋顶 和好 高兴

田野 风车 飞快 秧苗 急忙 力气 广场 伤心 路边

5、课后及园地词语积累

ABCC式:议论纷纷

ABAC式:半信半疑 大摇大摆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东张西望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狐假虎威 狼吞虎咽 龙飞凤舞 鸡鸣狗吠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害群之马

胆小如鼠 如虎添翼 如鱼得水

第二课时

一、精彩句子

1、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感叹句)

3、船工们笑了,一边手气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一边一边)

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对仗句)

5、这事好办,我来帮你吧!(祈使句)

6、“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感叹句)

二、课文回顾

1、《狐假虎威》本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讽刺了哪些仗势欺人的人。

2、《狐狸分奶酪》这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因不会分而拌嘴,有只狐狸帮忙分成两半,小哥俩总因大小不满意,最后奶酪被狐狸吃光,小哥俩只能干生气。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斤斤计较,要共同分享才会快乐的道理。

3、《纸船和风筝》本文讲的是松鼠和小熊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需要建立友谊,而友谊需要不断地去维护的道理。

4、《风娃娃》先叙述了风娃娃帮人们做事,人们有时高兴,有时责怪他的事,然后通过风妈妈的话告诉我们: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帮助。

三、考点提示

1、《狐假虎威》常考察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及课内阅读。

2、《狐狸分奶酪》常考查课内阅读及故事的寓意。

3、《纸船和风筝》注意分清“扎”和“抓”的读音及“幸”的写法。

4、《风娃娃》常考查风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那些坏事。

第三课时

单元练习检测及精选讲评

板书设计

二上第一单元词语和二类词专题 篇4

生词:

不宜、景色宜人、果实、老实、实话实说、金色、华丽、中华、春华秋实、谷子、高层、山谷、五谷、金秋、黄金、尽量、尽情、波浪、取之不尽、层次、丰收、台灯、丰足、壮美、壮丽、电灯、波动、风浪、写字、美丽、字句、劳苦、劳动、尽心尽力、作业、作品、所作所为、尤其、地区、区分、区别、风和日丽、功劳、其中、其实、其次、豆苗、巨浪、巨石、巨人、它们、安心、知识、见识、平安、安全、土块、方块、站立、经常、如果、已经、已知、由来已久、甲虫、洼地、于是、车站、站立、站台、甲方、经过、首先、首要、首都、枫叶、枝条、笔记、记号、纪念、刘海、认识、好像、金秋时节、作家、作为、做作业、记住、记者、甲鱼、华灯、苹果、四海为家、金光闪闪 二类词:

染色、爽快、凉爽、直爽、翠绿、翠竹、壮观、雄壮、稻谷、登山、登高、层叠、楼层、表层、图画、灯笼、高粱、燃烧、勤劳、神仙、光盘、山峰、胳膊、当然、脖子、著名、形状、蒲公英、降落伞、苍耳、炸开、蹦跳、观察、啪的一声、菊花、残阳、君主、橙汁、橘子、径直、斜阳、旅游团、立交桥、要求、平凡、顺利、龙灯、一支歌、奇形怪状、多音字:

都:dū 首都、天都峰;dōu 都是 为:wèi 因为;wéi 四海为家、成为、作为

二上第一单元

生词:

不宜、景色宜人、果实、老实、实话实说、金色、华丽、中华、春华秋实、谷子、高层、山谷、五谷、金秋、黄金、尽量、尽情、波浪、取之不尽、层次、丰收、台灯、丰足、壮美、壮丽、电灯、波动、风浪、写字、美丽、字句、劳苦、劳动、尽心尽力、作业、作品、所作所为、尤其、地区、区分、区别、风和日丽、功劳、其中、其实、其次、豆苗、巨浪、巨石、巨人、它们、安心、知识、见识、平安、安全、土块、方块、站立、经常、如果、已经、已知、由来已久、甲虫、洼地、于是、车站、站立、站台、甲方、经过、首先、首要、首都、枫叶、枝条、笔记、记号、纪念、刘海、认识、好像、金秋时节、作家、作为、做作业、记住、记者、甲鱼、华灯、苹果、四海为家、金光闪闪 二类词:

染色、爽快、凉爽、直爽、翠绿、翠竹、壮观、雄壮、稻谷、登山、登高、层叠、楼层、表层、图画、灯笼、高粱、燃烧、勤劳、神仙、光盘、山峰、胳膊、当然、脖子、著名、形状、蒲公英、降落伞、苍耳、炸开、蹦跳、观察、啪的一声、菊花、残阳、君主、橙汁、橘子、径直、斜阳、旅游团、立交桥、要求、平凡、顺利、龙灯、一支歌、奇形怪状、多音字:

二上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篇5

二上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排列组合 教学内容:P99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排列组合的思维方法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42”和“24”两个数。 提问:这两个数都有哪两个数字?(4和2) 提问:42怎样就变为24了? 提问:都数字“4”和“2”,为什么两个数不同呢? 教师说明:因为数字“4”和“2”排列的顺序不同,就组成了两个不同的两位数。 二、新课。 1、学习例1。 (1) 请学生拿出一个数字“1”和1个数字“2”。 提问:用“1”和“2”能摆成几个两位数?学生独立去摆。学生汇报,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2)请学生拿出数字“1”、“2”、“3”,用这三个数字怎样两位数?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① 小组合作摆,互相说说是怎样摆的。 ② 看谁摆的两位数多,谁的方法巧。 ③ 向全班汇报你的巧方法。 教师小结摆的方法。 (3) 学生用4、5、6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练一练, 2、握手问题。P99“做一做”N1 提问:这几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握几次手? (1) 看图猜一猜一共握几次? (2) 找你身边的同学,三个人互相握手试验看一共握几次? (3) 找一组同学上前汇报演示,讨论方法。 方法是:①和②,①和③,②和③共握3次。 教师说明:握手问题也是排列组合问题,但它的.排列与顺序无关,因为谁和谁先握都可以。 (4) 实践活动:每小组4人,每两人互相握手,2个人,3个人,4个人,一共握几次?试一试,看能否找出规律来? 小结:2个人互相握一次手,3个人互相握手时,第1个人和第2、3个人握手2次,第2个人就不必和第1个人握手,只需和第3个人握手,2+1=3,所以3个人握3次。4个人互相握手,第1个人握手3次,第2个人握手2次,第3个人握手1次,3+2+1=6,所以4个人握6次。握手问题只需列一个连加算式,第1个加数比人数少1,一个加数比一个加数少1,最后一个加数是1。 (5) 试一试:5个班要进行篮球比赛,每2个班都要赛一场,一共要赛多少场?你能用握手问题解决吗? 3、P99“做一做”N2。看书回答,有几种付钱方法? (1) 5角; (2) 1角、1角、1角、1角、1角; (3) 贰角、贰角、1角; (4) 贰角、1角、1角、1角。 三、练习。 1、P101 N1和N2 2、用于、6、7三个数字组成两位数写下来。 简单推理 教学内容:P100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通过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猜一猜,P100例2 提问:从一个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另一个同学拿的是什么书吗?为什么? 提问:从这个同学说:“我左手拿的不是红花”。这句话你能分析知道什么?你能猜出这个同学左手、右手各拿什么花? 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 2、教学例3 提问:从题目中知道什么信息? 提问: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吗?说说你是怎样猜的? 提问:从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提问: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教师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3、练习P101 N3、N4 提示:让学生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可以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到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说理表达的能力。 4、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 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 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 熊猫住的不是1、3、5号, 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 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 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 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上一篇:早晨幽默问候短信下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