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积累与运用

2024-08-19

诗词积累与运用(共8篇)

诗词积累与运用 篇1

型:六年级复习课

【复习内容】:复习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复习目标】:

1、了解古诗词的一些基本知识。

2、能够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

3、能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灵活运用。【复习重点、难点】: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词,能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学以致用。

【复习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古诗词的相关基本知识,并把搜集到的古诗词进行整理归类。

【复习过程】

一、读文导入,激发兴趣

1、师课件出示《我眼中的语文》,生谈文章有何特点。附:我眼中的语文

小时候,我不是很喜欢语文。整天不是读就是背,感觉枯燥乏味。

但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随着岁月婆娑,渐渐的,我感受到语文世界的精彩与诗意。在那个世界,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与淡然。在那个世界,有“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萧瑟与苍凉。在那个世界,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潇洒与大度。

在那个世界,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飘逸与释然。

在那个世界,我可以冲一杯香茶,品读世界上最美的睿智。不错的,语文,是最美丽的学科。

在这里,我学会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明白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这里,我体会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这里,我听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的,语文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深邃。渐渐的,我眼中的语文融入了我的生命;渐渐的,我的生命中有了诗意。

2、师导入课题。(师:不错,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诗词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二、复习诗词的积累与运用

(一)、搜集整理的诗词

1、小组交流:回忆古诗词的相关基本知识,交流课前搜集、整理的古诗词。(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课前搜集、整理的古诗词,然后每组选一个代表将本组搜集、整理的情况向全班做一下简单的汇报。)

2、小组汇报。(如:某同学搜集了几首古诗词等。向大家介绍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及其喜欢的原因。)

(二)古诗词积累的巩固练习

1、师出题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很好!说明同学们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下面就利用你们手中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闯关”竞赛活动,闯关成功的小组或个人可在自己的成果卡上积累下一首古诗词的诗词名,闯关结束后,成果最多的同学将获得“小诗人”的称号。)第一关:诗词知识

(1)、我们在搜集诗歌的时候可以按题材内容分类,还可以按、、等分类。(2)、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3)、被称之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的是 这首诗。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的 所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

(5)、《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6)、《天上的街市》和《白桦》都是 诗。

第二关:名诗归类(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词进行归类,并选择部分让学生背诵,说诗词的大意,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1)、写春景的:

写慈母情深的:

写爱国的:(2)、写夏景的:

写风景名胜的 :

写送别的 :(3)、写秋景的:

写节日的:

写边塞的:(4)、写冬景的:

写借物言志的:

写思乡的: 第三关:名诗联句

(1)、(),要留清白在人间。(2)、稻花香里说丰年,()。(3)、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4)、孤村落日残霞,()。(5)、(),杨柳依依。今我来思,()。(6)、洛阳亲友如相问,()。(7)、(),不拘一格降人才。(8)、白日放歌须纵酒,()。(9)、(),总把新桃换旧符。(10)、至今不会天中事,()。(11)、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12)、造物无言却有情,()。(13)、(),任尔东西南北风。(14)、今夜偏知春气暖,()。(15)、(),化作春泥更护花。(16)、卧看满天云不动,()。

第四关:用心连线

(附:诗囚:为诗所拘囚之意。一般亦指苦吟诗人。)快走踏清秋

李白

诗圣 飞流直下三千尺

杜甫

诗鬼

青春做伴好还乡

贾岛

诗囚

僧敲月下门

李贺

诗仙

《浣溪沙》.苏轼 宋

小说

《天净沙》.白朴 元

《春夜喜雨》.杜甫 明、清

《西游记》.吴承恩

第五关:学以致用

(1)、望着落叶轻吻大地的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这“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2)、菊花有不畏严寒、迎风傲雪的精神,我最喜欢它,看到菊花我就想起了()的诗句:()。(3)、在春天的夜晚,你感觉那温暖的气息,听见窗外的虫叫声,这时你就想起()的诗

:()。

(4)、当你身居他乡,听到用笛子吹奏的《折扬柳》的曲调时,于是感慨到:()。(5)、又一次竞选的失败,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想对老天爷说:()呀!

(6)、()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师小结竞赛结果。(评出“小诗人”并颁发“证书”。)

(三)古诗词的运用,写毕业赠言

1、近一段时间有很多同学都在写毕业赠言,但写的时候挺发愁的,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一些古诗词名句,请你选择一两句,写一段毕业赠言,与同学共勉,给老师留下美好的回忆。

2、出示古诗词名句,学生写毕业赠言。(注意写给同学的和写给老师的赠言是有区别的。如:语气、情感、诗词的选择等。)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9)、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3、交流。

4、互相赠送。

5、师朗读写给学生的赠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千多个日子转瞬即逝。在这里,我们遨游汉字王国,共同领略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共同聆听充满诗意的语文之声;在这里,我们开展班级读书会,共同体验阅读的快乐。同学们,让我们“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吧。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相信大家收获不少,谁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2、学生畅谈收获。

3、老师小结:古诗词,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多积累一些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与经典为友,与博览同行,定能在充满诗意的语文世界里快乐地成长。

四、课外拓展

根据这节课练习的五种闯关题型,自己编几道古诗词练习题,注意每种题型3至5题,考考小组成员。

诗词积累与运用 篇2

一、激发兴趣, 多途径积累

1.开发网络资源, 广泛积累。每天定一个主题, 让学生上网查询, 寻找有关诗句。选择5至10句名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2.开发课外书籍资源, 看见感受深刻的诗句都摘录下来。

3.利用黑板一角积累。把黑板右下角留出一块, 专门用来书写名句, 采取学生轮值书写制度, 按座号顺序上去书写, 每天一人, 书写的内容不能重复, 既锻炼书写, 又加强了积累。一年来, 班上50多位学生每人都写了4句以上, 单在黑板上出现, 学生抬眼就能看见的名句就有220多句。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 宋]岳飞《满江红》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初春小雨》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黄巢《题菊花》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宋]李清照《如梦令》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唐]黄巢《题菊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志南《绝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李白《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4.举行朗诵、默写、仿写古诗词名句比赛, 刺激学生加强积累。在仿写比赛中, 有的学生还写得特别好, 如仿写岳飞《满江红》句子“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为“勿虚度, 废了年轻时, 徒哀叹!”等等。

5.分类整理, 方便记忆。如古诗词中关于春、夏、秋、冬、花、月……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唐]杜甫《春望》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唐]齐己《早梅》

春山多胜事, 赏玩夜忘归。——[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冬雷阵阵, 夏雨雪。——汉乐府民歌《上邪》

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南梁]王籍《入若耶溪》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春花秋月何了, 往事知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

……

二、采用串联记忆法, 高效积累

采用串联记忆法, 化“点”记忆为“线”记忆, 在短时段内完成高效的学习。

1.教师示范, 学生仿照

开始第一两堂课, 教师率先作示范工作:每堂课定一个主题, 选择7~10句名言, 用一段话将它们串联成一则有意义的识记材料, 如修身。

一个人怎样提高修养呢?《礼记》有语:“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璞玉要经打磨方能成人间美玉, 人只有经过知识的洗礼, 才能成就美好的品行。“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诗经》) 。”圣人修身达到了无出其右的境界。成长的道路上总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错误, 所谓“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汤赋》) 。”即便是君子也会犯错。最要紧的是, 知错能改, 这正是“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左传》) 。”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 要做的事就是找到相应的名言, 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背诵。所给时间视他们对名言的熟悉程度而定。考虑到课堂上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 所给时间最多不超过五分钟。由于目标集中, 又已经具备对材料一定的熟悉程度, 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另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在下课后或者早晚读抽几分钟时间强化, 其他同学也要在课余及时巩固。

2.学生的具体操作

学生更多的实践, 是写串联短文。串联短文的写作主要在课外完成, 上课前同学之间先互相交流, 并进行修改, 推荐出妙文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 学生们也在展示自己作品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觉, 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常有充满奇思异想的妙作出现, 如绘月:

月在旷野:“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月在大江:“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月在密林:“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月在大漠:“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月在楼台:“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为春”。

环保:

眼下的环境恶化已经十分严重。由于空气污染, 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的情景;噪声污染使我们难以进入“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的境地;水污染使得我们几乎见不到“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 更难得见“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林木被砍伐, 植被大大减少,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这样的地方难得一见, 真怀念“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的环境。

……

三、灵活运用, 彰显积累效果

“胸中万卷风雷动, 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 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发现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 语言的学习, 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 大胆地运用到口语交际中, 尝试写进习作中。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活学活用”的历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每次作文, 学生习作中都不乏“引经据典”的佳作, 如写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 很多学生就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 相关的名句有: (1)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2)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 人生贵相知, 何用金与钱。 (4) 布衣之交不可忘, 人生乐在相知心……名句的恰当运用, 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才情飘逸!

摘要:对于古诗词名句的学习,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 并运用于其中, 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初中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的方法 篇3

关键词:古诗词 积累运用 方法

苏东坡曾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著名学者邓拓曾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因此,积累古诗词可以让孩子们继承中华文化遗产,陶冶情操,更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体会情感,提高欣赏能力。《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地规定:“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近几年来,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绵阳市中考为例,古诗词积累运用的考核,分值为10分。再看得分较高的中考作文,往往是文才飞扬,气韵灵动,古诗词被那些学生运用得灵活自如,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判卷教师的目光,成为满分作文或高分作文。由此可见,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正日益增强。因此,教师要把古诗词的积累运用当做教学中的一大重点。但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把工夫放在平时,教师指导得法,学生无论是做题还是运用都会驾轻就熟。

一、积极拓展课外阅读,实现古诗词的突破

回顾初中所学的全部古诗词,按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等归类,使学生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加深对古诗词内容中心的感悟。引导让学生对照《中学生必背古诗词》以及新课程标准要求必背的古诗词进行归类,教师给予积极的指导。如写景诗词:按季节,有春、夏、秋、冬;按景物,有风霜雨雪、日月星辰、树木花草;按情感,有爱国情、亲情、乡情、友情、爱情等;按格律,有律诗、绝句等。通过这些方式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对祖国古代文学的热爱。

教会学生积累的方法:一是巧用周记本。学生准备一个精美的周记本,用来记录三年来所涉及的诗词。学生对周记本的利用主要分成固定积累和灵活积累两个版块。固定积累主要记录课本涉及到的作家和作品,学生将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到的信息加工整理、分类,分版块加以保存。如李白可以分成生平简介、文风介绍、代表作品、名言赏析、文化专题等栏目,这样,学生对李白就会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又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归纳的能力。这样,他们学习起课本来,也是有备而来,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灵活积累部分主要由学生做主,把自己喜欢的一些诗词进行摘录整理。二是运用积累卡片。学生自行裁定,以较硬质纸张为宜,便于携带和保存,可以随意记录喜欢的诗词歌赋。此外还可以围绕诗词的语言修辞、描写、关键词句、内容解读、写作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积累。三是自办手抄报。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手抄报创办活动,主要是围绕着一些主题来创办,如“走进诗仙李白”“诗情画意王维”等。通过这些动手环节较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内容加以应用,学生自会油然而生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四是设计成长记录袋。学生自行设计“读诗词成长记录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封面体现自己的特色,既美观又主题鲜明。如我的宝藏、心灵加油站等。②备有目录。每学期装入的资料要明细以便翻阅。③符合规格。能装下周记本、诗词批注卡片、诗词手抄报等。这些做法虽然很稚嫩,但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能让文字在大脑里活起来,自然也是其乐无穷。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古诗词带给他们的快乐,在快乐的积累与实践中,其成长的足迹必会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自会丰厚起来,成为其受益终身的财富。

二、学以致用,培养兴趣

1.读诗写画面,走进古诗优美的意境之中。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一读到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会很清晰地展现出一幅画面:近处是绿树环绕一座村庄,红砖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显得那么幽静,远处是绵延的高山,一片青葱,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一段城墙。作者用他那淡雅的文笔、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了鲜活生动的乡村画卷。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词语句优美、简练生动,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正如苏轼所说:“诗中有画”。通过诗写画面,能够让学生还原诗词本身所写之景,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运用。

2.品析名句,领悟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让我们走近文天祥,去感受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豪情;让我们和陶渊明一起种豆采菊,感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在和惬意;让我们沿着苏东坡被贬的足迹,去感受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通过对诗词名句的欣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品味诗词的意境,学习诗人高尚的情操,学会对诗词名句的灵活运用。

3.举办诗歌朗诵会,表现诗词的音乐美。经常以学校或班级的形式举办配乐诗歌朗诵,鼓励学生根据诗的格调选择乐曲,或是悲伤凄凉的二胡曲;或是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扬琴曲;或是似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将每一个学生心中诗的旋律拨动起来,始终激情满怀。

4.开展古诗背诵接龙活动。人们常说:诵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指定的篇目进行积累,使人人熟读成诵,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

5.改写古诗,张扬个性。如改写《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时,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通过生动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兵役制度的不合理。通过改写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品味,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悟。

古诗词的积累、运用、提高,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我们应激发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真正达到学好、用好古诗,为一生的文学素养的积淀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诗词积累与运用 篇4

初三上语文课程主攻两大板块:课内基础部分及课外阅读与写作,必须要重视。

课内部分

包括此前从未出现的全新文体议论文的重点课文《敬业与乐业》《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重点小说《故乡》,重点文言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隆中对》,重点古诗词《词五首》等课文的复习。

建议

初三上学期重点在于古文复习和梳理、归纳,最好每周练一套名校基础训练,保证古文基础两不误!

课外部分

初三语文课,会由课内重点知识自然过渡到课外同类主题阅读解读诀窍、作文技巧的传授,更需要做大量高分作文素材积累。

每逢学期关键节点——期中和期末,学校会有初三上学期及部分初一初二重点知识的系统归纳总结,还会有各区各名校真题套卷演练。

建议:

从初三开始,认真对待每一次月考,让孩子在强化应试技能之余亦能加强信心,提升应试的心理素质!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典故: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

诗人是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3.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

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古诗积累与运用。 篇5

1.你看到同桌课外只顾着玩,浪费学习时间,你会对她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老师对我们说:“实践才能出真知,真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可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哦!” 3.当我浪费粮食时,妈妈经常用唐朝诗人李绅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育我。

4.当我们谈起母亲,要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朝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5.兄弟不和,人们会用曹植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劝诫他们。6.写朋友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尽管天各一方,但仍像近邻一样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9.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0.老师,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的,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是为我而白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感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14、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5、在《登鹳鹤楼》《江上渔者》《望庐山瀑布》这三首诗中,描写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反映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里。常用来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城楼。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的诗句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6、同样是“珍惜友谊”的话题,《别董大》中高适乐观地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而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却是这样表达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我很喜欢游览,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蜿蜒盘旋、雄伟壮观、崇山峻岭等成语;来到草原,我不禁想起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无边无际等成语;乘舟荡漾西湖,我想起宋代诗人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登上泰山,我想起会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8、今天,我犯错误,被老师“请”到办公室,我的心情就像这个歇后语所说的一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9、有些诗句,表现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如《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郑燮的“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0、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2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23、按要求写诗句:(1)秋“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4、“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25、“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27、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8、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29、“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31、《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32、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唐))。

33、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4、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5、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6、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作者:李白)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泊船瓜州》(作者: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7、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38、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9、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40、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北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41、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43、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唐)在《登鹳雀楼》写的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4、你看到电视里亲兄弟为争夺家产而大打出手致伤致残时,你会叹息道: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母亲为病中孩子喂药喂饭,日夜操劳时,你会吟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来教导我们。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当某个人只会死读书,不愿亲自实践时,我们可以为他送上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看到同学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甚至大打出手时,你会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同学小明不努力学习,你会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劝勉他。

45.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做事情时只要团结协作,一定能把事情办好。

46、.巧用歇后语:

(1)小明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啊!

(2)冬季运动会,五(1)班所有的比赛项目都输了,其他班的同学讥笑他们: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3)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有的剪纸,有的弹琴,有的跳舞„„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轮到我表演了,我的心就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小明是个聪明又调皮的孩子,经常欺负班上的同学,老师批评他,可他不但 “外甥打灯笼——照旧”,而且竟然说班长是在“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同学们都说班长这回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大家纷纷指责小明:“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7.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图;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描绘出了炎炎夏日里杭州西湖的独特风光;提到枫叶似火的秋天,你自然会想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千古佳句;而置身于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中,你便由衷地赞叹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8.马上要毕业了,请借用有关名言警句或谚语表达你对同学的情谊或祝福:(1)对自己的知心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对迷恋上网无心学习的同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对骄傲自满的同学:“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49.为了勉励自己读好书,我会把“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挂在了我的书房。布置教室时,我会张贴这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绝句,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0.在漫漫的求学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应该对自己说:“困难像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51.我们平时有不懂的问题要多向别人请教,孔子《论语》中曾谆谆告诫他的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还曾这么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53.即使我们犯了错,老师也不打骂我们,只是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他给我们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4.小军在全市竞赛中没考好,他一脸沮丧。为了鼓励他,我把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写在书签上送给了他。3.整体认读音节表: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ɡ

三、词语

(一)词语搭配:

1. 改正错误

改善生活

改变面貌

改进工作

改良品种

改造思想 2. 发展经济

发扬传统

发挥作用

发表意见

发生事故

发明电灯

发现问题

发动战争

3. 增加数量

增进友谊

增强体质

增添光彩

增长见识

4. 严格要求

严厉批评

严肃态度

严峻考验

严明纪律

严整军容

严密组织

严正立场

严守秘密

5. 端正态度

明确目的养成习惯

响应号召

树立理想 6. 城墙坚固

岩石坚硬

态度坚决

意志坚强

立场坚定 7. 生活简朴

方法简便

住房简陋

语言简洁

情节简单 8. 心里平静

教室安静

小路幽静

乡村寂静

夜晚宁静

9. 提高素质

提高水平

提高质量

提高成绩

提高觉悟

提高警惕 10.保持距离

保持清洁

保持安静

保持荣誉

保持联系

考前素材积累与运用 篇6

——任雪萍

【摘要】 “好素材决定好作文,好作文决定好分数”。素材的多寡新旧,处理的精粗,运用的巧拙,往往直接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考生的命运。掌握好素材积累与运用方略,相信考生必能在考场上厚积薄发,灵活运用,文由意生。

【关键词】高考 素材积累热点 课本 生活 准确运用 新颖

高考临近,作文备考的重点已由“写作基本能力和技巧的训练”转向“素材的积累和运用”。人们常说“好素材决定好作文,好作文决定好分数”“得素材者得天下”,这些都说明了素材的重要性。唯有获取大量新鲜、实用的素材,才能应万变,决胜高考。素材的多寡新旧,处理的精粗,运用的巧拙,往往直接决定了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了考生的命运。巧妙运用考前素材积累与运用方略,必将使考场作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全面关注热点素材

社会热点与时代热点,既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备受命题者青睐。如“明星代言”、“兽首拍卖”等作文命题材料,都是当年的热点素材。考生如果熟悉这些素材,就能借助作文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紧跟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责任感与热情,实现与阅卷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即使作文话题与社会、时代热点的结合不是十分明显,但作文时选择新鲜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比用那些被人嚼烂了的材料要亲切得多,也更能使阅卷老师耳目一新,从而拿到高分数。

如何积累热点素材,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关注新闻,追踪热点。临近高考,时间紧,任务重,但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利用课间、睡前时间,浏览报刊、收看新闻。因为各种媒体——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等都是触手可及的素材,《新闻联播》《新闻30分》《焦点访谈》等都应成为重要的关注对象。

2.寻求评价,记录感触。遇到典型人物或热点事件,尽可能地弄清事件始末,了解全面。除了了解各方对这一热点的评论外,更要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及时记下自己最感动的细节和最深刻的感受。

3.利用资料,分类整理。高考前夕,平时积累的各种素材肯定很多,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效果往往很差。有效的办法是,进行分类整理,可按主题分类,如创新、环保、教育、道德等,每个主题都准备三至五个素材,字数限定在500字左右,并且在每则素材下面都注明运用方向、适用话题等,这样运用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二、回顾挖掘课本素材

课本是我们最熟悉的素材库。近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很好地运用了课本中的素材,运用这样的素材既显示出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用心和深入,也会使阅

1卷人觉得格外亲切,从而更容易赢得“印象分”。课本素材的魅力为何经久不衰?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是教材本身的经典性和文化味;另一方面是教材是考生最熟悉的,易于发挥到极致。

回顾挖掘课本素材,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主题归类,巩固记忆。利用课本素材,就是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按照不同的主题对课文进行分类,分析哪一篇文章可以用于哪一个主题。这样,让每一篇文章都找到合适的位置,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了。

2.纵深挖掘,多向联系。冲刺复习中,对于一些重点课文,要重点做一些“钻探”,这样既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积累课本素材。如《拿来主义》,可从文化遗产的角度联系“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也可从精华与糟粕的角度联系“选择”“美与丑”等话题;还可从交往交流的角度联系“开放”“封闭”等话题。

三、整合梳理生活素材

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十分广泛,选取材料形式丰富多样,反映了作文命题走进现实生活、贴近考生生活的思想,这与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高考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人生,强调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高度重视生活积累,及时、广泛、深刻地了解和思考生活本身,体验人生,关注社会,激发写作欲望。临近高考,时间有限,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资源,着力整合生活中的各类素材,以及由此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生活规律,提炼生活本质。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整合梳理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与情感。在大考前复习之余,多想想自己,想想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灵,想想那些使你幸福、使你痛苦、使你欢乐、使你忧愤、使你反思的一幕幕情景。如果在考场上,面对作文话题,你能够迅速打开自己的心灵,让心中的话化作文字汩汩流出,这样的文字往往是最有生命力、最为精彩的,因为它是你的真情实感。

2.整合梳理平时老师评讲过的作文、印发的范文等。这些作文和范文,你已经熟记于心,让高考作文与自己积累的材料挂钩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如果在考场上碰到相关的作文话题,语言、结构甚至思想内容等都是可以借鉴的。

通过以上方法,同学们可以全面整合积累热点素材、课本素材、生活素材,那么怎样把这些素材铭记于心并以新颖的角度运用于作文中呢?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记住素材关键点。高考作文中,学生在运用素材的时候常出现史实不清、张冠李戴的情况,有的甚至逻辑不通。这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对素材的关键内容记忆出现了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记忆素材的时候首先就要找到其中的关键点,并把它们牢牢地记住,进而通过这些关键点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素材完整地记住。这些关键点包括:国家(地点)、时代、人物名字、人物经历(这个最容易出错)、结果、涉及的具体数据等内容。

2.回避滥熟观点。有些素材容易让人形成既有的思维定势,比如海伦•凯勒的素材,大

多数同学总是用她的事迹来歌颂身残志坚、毅力顽强的精神。可是,如果全面了解海伦•凯勒的事迹,就会发现这仅仅是海伦•凯勒优良品质的一部分。比如,“1936年,和海伦•凯勒朝夕相处五十年的沙利文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从这一小段文字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海伦•凯勒知恩图报,乐于奉献,将沙利文老师的爱发扬光大,和沙利文老师进行着爱的接力,为世界盲人的教育事业和生活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素材本身内容的丰富性,我们在提炼观点的时候,应该努力回避滥熟观点,做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

浅谈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篇7

鲁迅先生曾经在指导青年学生写作时, 强调要做到两个“多”, 就是一要多看, 二要多练。道理并不深奥。鲁迅先生强调的“看”指要做好平时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更重要的是对书籍的阅读, 它可以丰富一个人的视野。因为素材的积累在生活中, 在书籍中。而且, 语文与生活关系密切, 它来源于生活, 又指导生活, 对生活又有着特别的作用。多姿多彩的生活, 构成了斑斓的世界, 素材积累必须依托这个丰富的自然宝库。此外, 原始的生活还远不能构成素材的全部, 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阅读。语言的素材的积累必须抓住书籍的阅读, 它更能在语言和典型事理中给学生以积累。所以, 大量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和课外书籍的阅读是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 两者相辅相成, 曲径通幽, 各具特点, 作用相同, 不宜有所偏废。

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它说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 今人更应注重。同样的道理, 要写好作文, 必须注重素材的积累, 它是写好作文的基础。有一句话叫“厚积薄发”, 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

中小学学生作文, 苦恼的是无素材, 每每动笔之时, 搜肠刮肚, 无物可写;即便是拿起了笔, 也都是些言之无物的假话、空话、套话, 生搬硬套, 索然无味。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多, 用时只能是那些应急的材料。想想, 写作时临阵磨枪, 虽然费尽了大脑, 但功效甚微, 很多东西东拼西凑, 徒劳无益。平时勤于积累, 才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 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 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 各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内容, 但是, 庞杂的内容,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 很多材料无法甄别。如何发现确定其中合适的作文素材, 对中学生而言, 需要教师的指导, 需要长时间的学习鉴别。教师要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素材、人物素材、故事素材、情节素材、思想素材, 有了积累这就如同盖房子准备好了砖瓦、水泥、沙子、钢筋等原材料, 这只是写作的第一步, 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些原料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学生作文就是将素材进行加工, 利用具体的写作技巧, 进行剪裁和运用, 布局谋篇, 形成篇章。积累素材是作文的前提条件, 没有丰富的素材积累, 就不会有蕴涵丰富的内容;没有素材的提炼, 也就不会有华章的出现。提炼素材并加以运用是作文的基本功。对于素材提炼的技法, 需要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

一、直接引用名言诗词

在语文教材中, 或课外阅读中, 学生积累了大量名言名句, 它是作文的很好素材, 正确运用, 可以为作文增添亮色。直接引用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直接引用, 就是对所阅读的材料中的语言素材进行直接引用, 可以成为文章的观点, 也可以作为论证的材料。这种方法简便易行, 有利于操作。运用得体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积累要准确。运用必须合理, 所运用的材料必须与观点一致, 与所论证的中心一致。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文章中间直接引用名人名言作为素材, 能起到论证文章论点、升华主题的作用。引用贴切, 简练而醒目, 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精选叠加同类素材

同质叠加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 我们积累了许多素材, 这些素材从单个上还不能有效论证中心, 这时我们就可以筛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素材, 按照时空关系或材料内涵的相似性进行组合, 通过相同的素材特质, 来起到论据的作用, 增加文章的气势。

三、理例结合

文章如果只是一味地说理, 就容易令人生厌, 因此要有活生生的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借用各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素材, 让文章显得有血有肉, 丰满多姿, 具有说服力, 读起来也真实可感。

四、多料合用

在素材应用中, “多料合用”是指将同类材料进行精要的表述, 组合在同一段落中, 共同说明同一论点。其好处是材料丰富, 有说服力。同类的材料组合, 内容充实, 容易形成内容上的排比, 说起理来滔滔不绝, 有一种气势, 能收到好的修辞效果。在组合时, 我们也要注意运用技巧, 比如按时间的先后排序, 思路清晰;也可以由近到远, 逐步展开;也可以由主到次, 突出重点。语言排列顺序要合理, 效果会更好。

强化积累与运用 篇8

一、 阅读教学中熟读识记

语言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指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作为语言学习中不同层次的两个级别存在,只会理解不会运用的词语是“消极词语”,会理解又会运用的词语是“积极词语”,年龄小的学生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慢慢地就学会积累好词佳句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积累,更要引导学生能说、会写、会运用。因此,阅读课上教师要紧紧依托文本所提供的语境和重点词语,精心设计训练点,让学生熟读背诵词语、丰富积累后,指导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加以运用,及时把“消极词语”转化为“积极词语”,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迅速的发展。

如在《葡萄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理解“五光十色”后,引导学生说说“五光十色”的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斑斓、光彩夺目、光彩照人、五彩缤纷、万紫千红、色彩斑斓、多彩多姿……”教师把学生说的近义词板书出来,让学生熟读背诵记忆这组词语。当学生熟记后,再问学生:葡萄沟成熟的葡萄还可以怎样形容呢?学生自然而然想到了刚才积累的词语。学生有的说:“到了秋季,葡萄成熟了,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是光彩夺目啊!”有的说:“葡萄成熟了,有紫的、黄的、黑的、青的,五彩斑斓,太迷人了!”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背诵,不知不觉就掌握了许多好词,丰富了积累,再让学生在熟悉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对于课文中的“五光十色”一词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每篇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都要注意设计练习点,让学生把好词佳句记忆在脑子里,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并且在积累词句后,学会运用所积累的词句,享受成功的乐趣。

二、 阅读教学中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积累。特别是学生年龄小,词汇信息储备少,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适当拓展,可以深化学生认识、融会贯通,帮助将课内课外的知识内化为自己所有。笔者觉得,在阅读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适量地引入与文本相关的内容,整合成“听说读写”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如《黄山奇石》这篇课文中有一个句子:“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文,了解黄山的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后,再拓展引入课外资料:“北海景区是黄山景区的腹地,精华集中,奇景荟萃。在北海曙光亭,可观十八罗汉朝南海、丞相观棋、仙人下棋、仙人背包、猪八戒背媳妇、石钟、童子拜观音等景观。始信峰和石笋峰优美风景,更是令人浮想联翩。”出示文字、图片结合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的理解和积累。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能给奇形怪状的石头起什么名字?让学生仿照课文、课外资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纷纷说:“驴打滚”“鲤鱼跳龙门”“百鸟朝凤”“河东狮吼……”学生对小动物太熟悉了,于是,他们很快调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唤起储备的知识,用鲜活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石景。当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说了之后,再让他们具体描述这个名字的石头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鲤鱼跳龙门”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真像一条大鱼跳起来,想跃过石门。有的说:在一座山峰上有许多小石块,太阳一照,就变成了一只只金光闪闪的鸟儿。它们拍打着翅膀,对着主峰的凤凰不住地鸣叫,这就是有名的“百鸟朝凤”。……教师创设说话训练环节,让学生在适度的拓展中对黄山奇石加深了解,学习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并进行反复的语言运用,不但加深文章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鲜活的语汇,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 阅读教学中“感悟仿写结合”

阅读教学重视理解、感悟、积累,这是课改后老师们的共识。但如何把感悟和积累的源头活水真正引到水渠中来,让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这股清泉潺潺流动呢?“读写结合”就是一种把阅读教学中的感悟、积累引向语言的模仿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学习的难度降低,同时有利于培养精简、规范、逻辑地表达。阅读教学中“感悟仿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低年级的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领悟语言精彩之处,再紧扣学习内容的重点设计仿写小练笔,让积累和运用并进。

如《北京》一课,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阅读教学时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描绘的内容,领悟课文用词的讲究,感受“北京的美丽”。同时,注意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白,每段先总述某处地方的特点,紧接着描写该处地方的景物,课文表述清楚,语言生动,学生理解感悟后,可以结合课文的语言、结构进行仿写“南宁街道的美丽”。有的学生写道:“南宁的水泥道路又宽又长。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南宁的立交桥可多了!桥的四周有翠绿色的草坪和彩色的花坛。各种车辆在桥上来来往往,像流水一样,日夜不断。”立足于阅读教学,进行“感悟仿写结合”, 让学生从阅读学习中掌握方法,在仿写中提升运用能力,降低了低年级学生写话的难度,让学生在写话中重组课文语句,达到了积累运用的目的。

上一篇:选择明星代言“八股”考虑下一篇:语文说课稿:登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