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2024-08-17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通用12篇)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1

太仓市岳王学校曹雅琴

电话:1862370987邮编:215400

电子信箱:caroline-005@163.com

内容提要:面向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不应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有趣,主动,合作,开放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启动,它不仅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同时也是一场涉及课堂内外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想想做做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和开放题,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今天,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需要巩固之外,还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训练,让孩子在作业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下面就如何有效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走出枯燥,体验有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作业往往内容枯燥、形式单调,学生感到乏味。我们应该发挥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力求做到题目新颖有趣,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完成作业,在心情愉悦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1.游戏式作业。

游戏可以说是学生的最爱。任何一个小学生听到“游戏”恐怕都会两眼放光的。将作业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回家与家长之间对口令。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

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帮小兔找到小熊家吗?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课后游戏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2.情境式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学完了《百以内的加减法》之后,设计一个“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自主购物。再如学完《认识方向》以后,设置了“帮小动物找家”的作业。即有一天,小兔、小猴、小羊出去玩,可是回来的时候它们迷路了,你能根据图上的提示把他们送回家吗?又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我们可以配合动画课件,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张强的一天:今天早上7(),张强从2()长的床上起来,用了10()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的早饭,拿起一瓶150()的牛奶,就背起2()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他碰上了体重55()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放学后,张强一回到家,马上拿出1()长的钢笔和1()厚的练习本做起了作业。晚上6(),动画片开始了,他看了大约半()。吃完晚饭后,他先陪妈妈散步,绕村子走了2(),然后复习了一会儿功课,就上床睡觉了。本来枯燥的“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的题目被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学生一个个都像讲故事一样地讲述着“张强的一天”。无形之中,学生对这些计量单位大小形成了切合自己体验的概念,理解了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

这样的作业,将枯燥的讲解,改为富有情境式的作业,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绘画式作业。

数学本身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一些绘画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而且对于绘画,儿童有着天生的喜好。从懵懂时代开始,他们就已经成为了绘画的“高手”。把数学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绘画完成作业,他们简直是求之不得。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设计一组美丽的花边,并在班内举行一个展览。学完了面积,让学生画一画家庭装修设计: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学完了《认识时间》,让学生画一画一天的时间安排。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感到新鲜有趣,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迸发他们创造的火花。

4.日记式作业。

数学日记可以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了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了现实生活。数学日记也拓展了学生的数学眼界,培养了他们运用数学学意识,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完了长度单位后,介绍小马虎的知识。在教学完乘除的计算后,我让学生写成一则“购物”数学日记,记下在购物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又如在学完“位置与方向”后,我布置了介绍自己家位置的作业。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体验到的与数学有关的东西记下来,着力于唤醒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走出被动,自主选择。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1.“自助餐”式作业。

传统的作业往往“一刀切”,老师说了算,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会还是不会,大家都做同样的作业,而且都由老师来布置作业,这样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桎梏学生的发展,导致一些优秀的学生吃不饱。新课程下的作业设计要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可以选择作业内容可以选择作业形式,作业可以自已给自已布置,可以由同学、家长来布置。比如学完《年、月、日》之后,布置以下几样作业: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题。②根据所学知识制作月历(2月、3月、7月、8月)③查找有关年、月、日的资料,了解年、月、日的来历,完成一张知识小报。再如学完《长方形、正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布置以下作业:第一层次为基本题,第二层次可以是应用性的习题:一张方桌的边长9分米,现在要配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该配多大的玻璃?第三层次可以是扩展性习题:(1)一个长方形宽6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这样的“自助餐”式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的“弹性权”,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成功”,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

2.“导演”式作业。

新课程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设计好习题让学生完成,形式能够被动应付,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对自己“创造”出的习题更感兴趣,练习也更投入、主动。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当一回作业的“导演”,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安排,自己参与评价。学生在这个自由 的空间里各尽所能,各展所思,兴趣浓厚。这样的数学作业给

学生带来的不再是“题海”大战后的疲倦、厌烦,而是创造发现之余的成功喜悦。同时,也把教师从成堆的作业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

三、走出封闭,快乐合作。

传统作业往往以“独立作战”的形式出现,只讲求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新课程提出要打破传统作业的这种“独立作战”的形式,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作用,变个体型作业为合作型作业。在作业上,采用互动协作原则,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相互切磋,共同合作完成作业,在合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1.亲情型作业。

如学了《高矮》后,让学生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并用“谁比谁„„”说一句话。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去后,算一算自己家的面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完成。在这种具有亲情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2.合作型作业。

小课题研究、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能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如:学习统计图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自主组成学习调查小组,开展“学校路口通过车辆的情况分析”调查活动。调查小组中有的专门负责数汽车、卡车、自行车数量,有的专门把车辆分类记录,有的根据数据画成表格,填上具体的数据,然后根据收集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最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制成环保情况调查的统计图,排列出污染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从中发现汽车的行驶对道路、空气污染情况以及改进的发展情况,并且写出分析报告给当地的公交公司或环保局。

这样的一个作业如果让个人去完成无疑是很大的量,但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乐于主动的参与,在活动中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不断取长补短,学会更好的学习,在共同的交流中,不断收获,这种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精神情感上的。

四、走出课本,研究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究者。

1.操作实践型作业。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完《轴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具有对称性的图案,如剪纸、蝴蝶图片等,并要求至少收集5件,以此培养孩子关心民间的剪纸艺术,培养孩子具有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些美妙的事物,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采。

再如学完《统计》后,布置学生统计家里每周使用垃圾袋的个数,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收集数据,整理,然后绘制成一张统计图,重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垃圾袋对环境的污染,从而使学生从中感悟对社会的关心,让他们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还能多设计些像“测量教室的长、宽”“当小小设计师”等实践操作性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

通过这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并能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创新能力,孩子也将从快乐的实践作业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2.调查式作业。

作业不仅是做在本子上的题目,还可以是形形色色的活动。调查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我们教师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挖掘能引发学生去调查、实践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并把这些调查实践的东西写下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之前,我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小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在学习了时间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A.选择一项活动,记录1分钟内的次数。(1分钟拍球,1分钟跳绳,了解家庭成员1分钟内做的事情。B.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各行各业1分钟内做的事情。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使单调枯燥的作业富有了生活的气息。

3.小课题式作业。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

又显得特别的强烈。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以“小课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然后指导学生把自己探索的过程记录下来。如教完《位置与方向》后,可以布置小课题“美丽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把研究的过程、结果、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再集体交流。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对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2

一、分层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

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他们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对待同一个作业时,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美术作业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设计多层次富有弹性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选择作业形式,体会美术创作的乐趣,保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在执教“各式各样的椅子”一课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择。第一层次:临摹一把椅子,要求了解椅子的结构,刻画好椅子的造型;第二层次:设计一把椅子,在充分了解椅子的结构后,发挥你的创意,设计一把造型新颖的椅子;第三层次:制作一把椅子,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一把椅子。三个阶梯式的作业设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选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爱好来接受挑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果不其然,这节课的作业效果非常好。有的椅子临摹得非常细致,基础较弱的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二三层的作业有一定难度,是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的,他们会觉得作业有挑战性,有兴致去接受,而不是觉得太简单去敷衍完成。

美术作业没有标准的答案,这样给教师和学生就会留下更多的空间,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时、适量的作业,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热情,让学生的作业成为教师教学有效和学生学习有效的反馈表,而不是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

二、多样设计,让作品丰富多彩

艺术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在儿童创作中有儿童画、线描、水粉画、水彩画、素描画、手工制作、摄影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所喜爱和擅长的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丰富作业的表现形式,让学生的作品不再千篇一律。

在学习“树”一课时,第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到校园,寻找不同种类的树,就树的外形、生长趋势、枝干特点、肌理等进行分析和简单的示范,并布置学生课后自主调查,下节课用你最擅长的形式来表现树。课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分成了三个大组:第一小组的学生擅长绘画,有一定的写生基础,这组的学生下节课进行照片写生;第二组的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他们收集各种适合表现大树的手工、废旧材料来制作一组造型各异的大树;第三组学生爱好摄影,下节课将进行校园采风,将树的美丽身姿留在照片中。三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效果碰撞出火花,精彩的作品层出不穷,关键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动起来,积极去感受创作的乐趣。

三、合作设计,让学生大胆尝试

学生的差异性往往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作式作业的原因,合作式作业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互补产生新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组员可以交流自己的材料、创意、绘画技法,使作品更有新意;同时也在合作中互相帮助,让作品集思广益,更加出色。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基础强弱之分,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小组,保证小组里的学生之间能有所互补,让能力稍弱的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让能力强的学生有挑战的欲望;这样既有小组内的竞争和帮助,也有小组间的比拼,学生会更愿意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

在“我设计的服饰”这课中,根据学生的能力与特长,我将全班分为8个小组,设定了制作校服的主题。小组分工中大家各展所长,有的负责设计草图,有的负责材料的筛选,有的负责衣服、饰品的制作,有的负责场景的布置;每个人分工各不相同,却又环环相扣;大家作为一个集体,每一个环节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合作式作业中,美术基础较弱的学生学到了绘画、制作的技巧,也被认真的氛围所感染,提高了自身学习的兴趣;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合作中负责主要任务,也接受了挑战,学习了其他人的奇思妙想、大胆创新。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作业设计;作业布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63-1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作业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数学作业的设计往往局限在再现式的范畴内,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作业,其缺陷主要表现在:

1.作业功能的单一性 。

过去的课程与教学将作业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巩固和检查知识掌握情况,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

在传统的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3.问题答案的绝对性。

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4.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数学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5.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沟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6.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的评判是结论性和鉴别性的,作业一定是由教师批改,批改后的作业也一定有一个分数或等级,这种作业的评改往往会对部分同学造成伤害。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

经过数学组的探讨,我们认为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新颖呈现,让数学作业充满乐趣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也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作业设计时,我们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乐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2.面向生活,让数学作业焕发生命的气息 。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学习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数学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是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

3.实践操作,让数学作业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 。

“人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多动手、多操作、多实践,在与生活实际的对接中开发智慧、提升认识、增长能力。不是说实践出真知吗?在操作过程中的“温故”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知。数学中的有些概念是很抽象的,单凭说教学生是不好理解的。

4.因人而异,作业分层。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之间的“智力不平等性”几乎是绝对的,在同一个班级,由于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作业要求当然不能搞“统一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要求的作业,不仅是实际教学的客观要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遵循因材施教,分类要求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一些有“弹性”的作业,不搞一刀切,不千篇一律,可因人而异设计难度不同的必做题、选做题和深化题。这种有梯度的作业,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使学困生可以“吃得消”,优生也能“吃得饱”,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反思 篇4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将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尽可能考虑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在课题的实施中,我有以下反思:

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分层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A、B两层。A层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异。B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注重学生的分成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情,以便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反思

二、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设计要按照“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分为必做、选做和开放性作业三个层次。必做作业是最基本的、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题目;选做作业是综合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开放性作业的设计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集综合性与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挑选做不等量的题目。

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周长以后,我将作业设计为一组题,供学生选做:(1)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象馆长10米,宽8米,四周用铁丝网围墙,求围墙的周长。

(2)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象馆长10米,宽比长短2米,求铁丝网围墙的周长。

(3)动物园要建一个大象馆,一面靠墙,三面围上铁丝网,象馆长20米,是宽的2倍,求铁丝网围墙的周长。如果每隔2米栽一根石柱,需要几根石柱?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反思

三、作业难度的分层

基于学生的学情差异,可将作业分成浅、中、难三个不同程度来适合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一连串的问题链。浅层次的记忆性作业可供单纯的机械模仿,较深层次的作业可用来掌握和巩固新知识,高层次的作业可供用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成绩一般的学生能正确解答大部分作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能对难度较高的探索性作业,使全体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应该设计从模仿性的基础练习到提高性的变式练习,再到拓展性的思考练习,降低习题的坡度,同时不拘泥于书本,对具有创新思想见解的学生,予以鼓励。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会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如在上“因数和倍数”的复习课时,在教师系统整理完本单元的知识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题目:

张老师的手机号码是□36□612□□□□。你能根据以下提示把号码复原出来吗?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5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我在教学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时,针对198+269、503-498、202+357、865-302,部分学生不知道最终应该加上还是减去,我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意义,在明确多加还是少加,多减还是少减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正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摘要】在探讨高等数学教学所存在的不足时,要立足于效果检验、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同时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措施。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 素质教育 内容 方式 检验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3-01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人们开始广泛关注数学所带来的影响。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不仅仅只有理工类的学科增设了高等数学课程,现阶段文科专业也增设了高等数学课程,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最近这几年,虽然大部分的数学教育专家学者把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数学改革与教育当中,可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特别是针对一些普通的本科学校,其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明显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很难推动不同学科的改革与数学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本人从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出发,对高等数学教学课程进行概括,并且还提出了自己的几项想法。

1.当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从课程内容展开分析研究,高等数学应当是一门学科系统,从教材编排展开分析研究,其注重理论周密性与知识的系统性,可是不同专业其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是有差异的,同时国内教学不断深入创新,而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则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可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大部分老师一味突出数学知识体系的缜密性,其教学的内容都是不经过思考与划分的,同时有一些老师对于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十分酷爱,这也会导致其所教的理论与实际不符,同时还使学生学习更加吃力。

1.2目前高等职校所流行数学教学方式,生搬硬套的状况十分严重,其教学方式灵活性不强,趣味不足,教师不能够和学生有机地互动起来,其教学方式还是过去那种简单的黑板与粉笔的方式,并不能够把计算机多媒体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是依照过去那种方式,学生用笔在纸上做好再交给老师,老师对学生所完成的作业进行批改并且讲解。该种过去的作业方式也有相应的好处,可是因为题量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期限时间长,所以学生很难从作业当中获取有效的知识,同时其不能够使学生全方位地掌握学习知识,而这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下一轮学习的开展,从而给整个学习过程带来不良的影响。

2.对于高等数学教学不足之处的解决方案

2.1专业不同,所以其课程内容对其数学的规定也不一样,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仅仅要解决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更要在教学当中把现代数学思维传授给学生。像化学、物理这些理科专业,在讲解时应该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而像工科等专业,应当在讲解时把一些复杂的推导抛弃,其计算方式应当用现代计算机来取代,并且对于一些没有多大用处的方法以及概念应当一一实行简略,如对极限展开论证只需要蜻蜓点水就可以了。

2.2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学的内容繁多,而教学的课时少,这也就会造成一定的冲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教师很难把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而这也导致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疯狂地加快教学速度;不能够把一些比较关键的内容详细地进行讲解,这很难提到应有的教学水准;并且,在教学过程当中没有有效地进行互动与探讨,所以教学应当立足于现实,第一,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老师应当从旁给予指点,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与欲望。再次,在数学教学当中应该巧妙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其能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生动性与形象性极强的数学环境当中,可以在课堂上把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教学的作用能够最大化,如讲解重积分、极限、定积分等,对切线的几何意义进行探讨,可以运用计算机把图形在极限的整个流程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快领悟到数学知识,而且在教学当中融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不意味着彻底放弃过去的教学方式,媒体的教学方式应当也包括黑板,在课堂上多媒体很难取代教师所展现的个人魅力与影响力,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粉笔)更易于介绍数学的技巧与方法,以及一些重要概念,而这能够很好地把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展示出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多媒体有机地融合,而对于作业,其应当包括一些课程的基础要点,而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应当提前布置一些能够突出素质教育的题型,学生可以通地独立思考或者自我学习来解决作业,也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手段,运用校园网来解决学生作业的上交、布置、解答等流程。诚然,不同的作业方式应当注重其灵活性,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有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对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的几点思考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探索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不仅可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向教师反馈教学信息, 以便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因此,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应切实做好学生数学作业的批改工作, 通过批改作业, 及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弥补知识的缺陷。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谈一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评价问题。

一、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

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 作业的批改长期困扰着我。打开学生的作业本, 看到最多的是“×”和“√”号、百分制的等级评定或者是优良的评语。教师很少对学生作更多、更明确的评价, 更有甚者, 为了保证答题的正确性, 一些教师“先讲后练”, 对于这种形式, 学生“开心”、教师省心。结果导致学生错误地认为作业是自己的事, 对错与否是老师的事, 与自己不相干, 更谈不上反思, 所以数学作业根本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批语

1. 等级和简语的结合。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真习惯, 在批改作业中, 我把等级与简语有机结合起来。正确率高的同学给他打个“A”, 正确率适中的给他打个“B”等, 书写工整的也可以给他打个“A”, 而对那些在作业中有特殊表现的学生, 我有时也采用这样的评价:优+与众不同=优+;优+奇思妙想=优+;优+字迹工整=优+;优+格式规范=优+。有时也不妨加上“真棒”、“你的思路有独到见解”“好漂亮的作业”等等。这些激励性的评语自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

一些不怎么爱好数学且性情急躁的学生, 作业一般较马虎, 对教师发还批改过的作业不认真看, 错了也不思考错在哪里。为此, 对待这样的作业, 评语要讲究艺术性, 既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还要用委婉的语气表达批评。如:良+如果能认真订正作业=特优;良+如果能不懂就问=特优;良+如果能认真及时改正=特优。

“等级+简语”式作业评价重在激励, 贵于引导, 它是描述学生作业水平, 并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进步与不足, 不断明确努力方向,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正确解题方法的引导。

在对数学作业进行评价时, 教师应从积极的方向, 把鼓励和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 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学生作业中难免会出现审题、计算、分析的错误。有一次我在阅完一个学生的作业后, 发现他错了几道计算题, 我在作业后批上“更正”一词。看上去觉得心有点凉。此刻, 我想如果错题记号不用“×”, 划上一道横线, “更正”改为引导式的评语, 学生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于是, 我就给这个学生写了以下评语, 如:“再看一看题目好不好?”、“为什么步骤正确, 答案错误呢?”、“第三步能不能想到更好的方法?”等评语, 实际是向学生指出了其错误的地方, 提出思考的方法。通过这样善待学生的“错误”, 使学生在老师的评语下, 自觉地意识到错误、找到错误、改正错误, 从而真正掌握该类型的题目。

作业批改中, 教师利用恰当的评语进行方法性指导, 仔细揣磨学生为什么做错、错在什么地方或第几步、怎么改正, 并依此写下指导方法评语, 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 进而缩小师生间的情感距离。短短几句评语,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

恰当的评语, 不仅能为学生指导学习方法, 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 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 所以我们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 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 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 让他们变得越来越有自信, 越来越优秀。

表扬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但也不能责骂学生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 对于聪明的“小马虎”可以写:“方法很好, 但是希望你告别‘粗心’, 与‘细心’交朋友”;对作业认真、字迹工整但内容有错的评语是:“多漂亮的字呀!要是再仔细一点就好了!”;而对书写潦草, 尚欠认真的学生, 可以是:“做得很好!如能把字写的再漂亮点, 就更好了。”针对各种不同的情况, 还可以用不同的赞扬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性的评语, 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 充满了希望, 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自信心。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怎样才能实施“减负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有人只是片面认为,“减负”就是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否也,减负并未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案,组织、安排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怎样才能做到“减负高效”呢?

我们都知道,学生作业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于是,我对学生的数学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探索,突出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培养,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在自觉自主的探究中交流。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粗浅探索。

一、设计实践性作业,发挥学生才智

教师对作业的设计往往为了应酬各级各类的检查,只重视课堂作业,而忽略了课外作业的设计,课外作业常常是带有随意性,是在一节课下了或是在学生放学时就随意布置了事。大部分是一些机械的重复性练习,甚至经常布置一些计算题来应付家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被老师无情扼杀。

就拿第十二册教材来说,百分数的应用,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会被经常运用,圆柱、圆锥的实物也随处可见,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生活实际的问题,统计的知识更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操作性强的课外作业。像数学参观调查、数学测量、数学制作与操作等。例如,我在教学“比和比例”时,课前(上午8:00),我就带领学生实地测量一棵树的树高与影长和一个同学的身高与影长,布置学生下午4:00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这棵树的高度与影子和一个同学的身高与影长。要求学生课后用测树的方法测量一个人的高度与他影子的长度,分别写出同一时间的物体高度和影子的比与人的身高与影长,算出比值。课上由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这样的课前实践,既提供了感性认识,又增强了学习效果。

再如,我在教学“圆柱和圆锥”时,在教完圆柱的侧面积和容积后,我是这样设计课后实践的:某厂家要用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铝皮做圆柱形的酸奶饮料包装盒,要配上2个底面,怎样配最经济合算?然后分小组讨论。一会儿学生发言了:

生1:我们组认为以6.28厘米做圆柱的底面周长,配上底面比较合算。

生2:因为用6.28厘米做底面周长,配的底面面积比较小。

生3:我们组认为用12.56厘米做底面比较合算。

……

师:这长12.56厘米、宽6.28厘米的铝皮可以围成两种不同的圆柱形,有的组认为第一种合算,有的组认为第二种合算,说说你们的理由。

当学生面对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他们就会主动地参与到观察、实验等活动当中,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表现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意识到课内和课外练习应重视多设计和布置些实践性作业。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能力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计算学具,如,几何图形学具和游戏材料等开展测量计算工作,然后进行操作,让学生做一做、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玩一玩,动手又动脑,既巩固和运用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例如: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1)搜集有标签的圆柱形物体或容器,先猜测再核对它的体积或容积是多少?考考自己的估算能力。(2)测量计算一只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写好一篇测量的日记(介绍测量的情况、计算的方法)。再如我在教学计算平面图形面积之后,就安排这样的实践题:学校电脑房进行装修,地面铺木地板,让学生测量一下电脑房的地面面积,再到市场上去了解各种地板,询问它们的木质规格、价格,算一算各种地板的造价,然后写一份调查报告,说明理由,最后上交学校。这一实践性作业,不仅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实际测量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2.激发学生观察调查

实践性作业需要学生进行观察、调查、操作、实践、思考……在观察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在调查实践中,学生的交往能力得以锻炼在作业的批改中,学生的评价能力得以提高。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进行专题参观访问,开展实地调查,使学生直接接触最新信息,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上课时,学生掌握了画小圆的方法后,我立即抛出一个问题,我们学校要在操场南端建一座圆形的花园,请你用一个大圆规画出这个圆。学生一时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可一会就有学生想出好办法了,根据定长、定点可以画圆,用绳子就可以画了,于是我立即把把课堂移到操场上,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画,学生就说出圆的特征。这样的学习充满了趣味性,学生愿学、乐学。

三、设计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参与

课外实践性作业,之所以不受老师的青睐,除了设计上需要老师的创造性劳动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不能很好地检查。往往布置时热情很高,给教师检查带来很大难度。教师可以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由讲述他所知道的数学知识,检查统计作业可以及时展示学生作品,并且由制作者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如:在“圆柱和圆锥”的单元检测时,我除了设计一份试卷外,还增加了实际测量考核,如分组测量一些圆柱、圆锥实物的体积,根据完成情况相应加分,以此成绩作为学生数学的综合成绩。我们还举办了数学故事会等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增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篇9

时间:2005年3月17日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王校长、刘校长、李主任、数学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孙继艳

题目:关于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围绕教学目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简要描述.它是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在数学教学中,国内外有几十种教学模式,对中学数学教学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习多种教学模式,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能力

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主要有下面几种基本模式:

1.1讲授模式:

它属于传统模式,突出都是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的基本程序是:

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

它是当前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模式.解放后广泛推行的前苏联凯洛夫五环节教学,即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也属于这个模式.多年以来,在这个基本模式下,为了探索动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变革,演变出一些新的形式,正在被广泛运用.

1.2 发现模式:

基本程序是:

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但是相对来说教学进度较慢,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

1难.这种教学模式整体或部分地在教学中运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

1.3自学模式:

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各地创造了多种自学模式,它的基本程序是:

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对于阅读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模式十分有利.

1.4 掌握模式:

基本程序是: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矫正——平行性检测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加强基础,防止分化,在师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适应性更强.

属于基本教学模式的,还有结构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和注重学生合作突出讨论的教学模式,这里不一一介绍.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反映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多年来数学教学富足经验和教改的结晶.对它们的学习和研究,是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2综合、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立足整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对于教学模式来说也是这样,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可循,但是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的全部功能.重要的是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过程.

为了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保持教学系统的最大活力,在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为能力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然,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要从教学目的、教材要求、课型内容、学生水平、教师能力、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考虑.

比如,在一章教学中,对于概念、定理、公式、法则,为了突出知识形成过程,可以动用发现模式;同时选定几节便于学生阅读;讨论的内容,可安排用自学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一般内容,可以采用讲授模式,以便保证教学进度.这样在一章教学中,几种教学模式分别发挥了它们的优势,从整体上提高了教学效益.

从教学改革的角度看,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本身就是创新和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熟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吸收其它教学模式的优势,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灵活地运用教学模式,是指在对比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优点和局限性的情况下,针对教学实际,吸收几种教学模式的特点,重新进行组合,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比如,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知识引用阶段采用发现模式,例题教学时采用讲授模式,小结时运用自学模式.当然,这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功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发展教学模式的新思路,开拓创新,深化教学改革

从教学改革的方向出发,当前发展中学数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

3.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启发式教学原则是先哲孔子所强调的,但当前废止注入式,提倡启发式仍是教学过程中继承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素质的关键.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3.2 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有序、反馈三个基本原理指导组织教学过程.

一方面要从整体效益和结构考虑优化教学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反馈和矫正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立足于教学系统的开放与发展,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具体运用到教学模式的学习与发展上来.

3.3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吸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模式中进一步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注重学法指导,突出从“学”的视角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无疑是一个需要加强的问题.

3.4 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改进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几点思考 篇10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性质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活动课具有以下性质:

教育性是指活动课的内容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当前,还应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渗透“国情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

科学性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选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认知领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渗透“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实践性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学具制作、数学的实践与问题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选择的内容不是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它的引伸与发展。如计算技巧的传授,要注重思维训练,开发潜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以提高思维水平。

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智题趣解、数学游戏、智力竞赛等活动的开设,使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以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表现。

开放性是指就开展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而言,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要用到数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层次性是针对各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而言,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以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潜在的智能得到开发。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教学体现的“八性”是就活动课整体而言,各因素之间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设想一次活动课都能体现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渗透有所侧重。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要建立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评估体系

要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活动课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要考查: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教学目标之一。活动课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活动课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进行了本课的教学。

(一)、准备阶段:

1. 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

2. 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

3. 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

(二)、实施阶段:

1、争当小小营业员。

(1) 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2) 多媒体显示1角、

[1] [2] 下一页

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

生1:2个5角换1元。

生2:10个1角换1元。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 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4) 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三)购物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物,营业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活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顾客”开始自主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四)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

(五)物换币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可以到营业员哪儿去,把手中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看看换回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相符吗?如不相符,检查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学生开始活动,并在换币后核对钱币是否出错,如出错,进一步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

(六)小结交流。

1. 购物后是怎样换物的?应怎样贴补差价?

2. 最后到手的人民币和原来手持的人民币相符吗?

3.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物,在实际购物中会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教学思考: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从本节课的教学可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储备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法,注重“用教材”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实现教学的发展功效和育人的本质功能。教师合理地改造教材,重组学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方式,通过5个连续的活动,创设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意向,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参与。

总之, 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这,才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关于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80-1

一、关于作业布置的反思

1.作业真的有必要全部做对吗?一份作业,学生全会,全做对了,老师改得也轻松,可这样的作业和没做的区别可能不大,虽然,我们都没有要求所有学生所有作业都要会做,但常常在不自觉中将这个要求落实到了学优生,甚至是中等生身上,对学优生出现的作业错误,第一印象就是态度问题,往往在引导之前就有了批评,慢慢的这些学生对作业的对错的关注就超过了对题目本身的关注,出现“交流”做法,“核对”答案,甚至是分工合作等抄袭作业的现象就不足为怪了,因为他们追求做对,其本质是在乎老师对他的肯定,其实,师生都应该知道,一份全会全对的作业真不是一份好作业。

2.我们布置的作业真的不多吗?进入初中,每一门课任务都有所增加,作业量多一点很正常,每次检查班级作业情况记录本,这个记录本是由班干部记录的,其中各科作业完成时间以班干部自己完成的大致时间记录,有两点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总量还是较多,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一门课的作业不多,每天几门课的作业量加起来就不少了,稍微认真一点的学生,每门课,每天花一二十分钟复习,好像也不多,再加上有时还有其他作业,这么一算,学生每天都要十点多睡觉了,第二点就是不均衡,这里不是说学科间的时间分配问题,而是各科作业每天的作业量相差太大,作业少时,几乎没有,多时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这样很有可能出现两个极端,认真的学生在作业上耗费的时间过长,自主学习时间没有保障,学习有点困难的学生完成无望,乱画一下或者抄袭了事。

二、落实分层作业要求,促进各层次提升

现在我们多数的作业布置如同“大锅饭”,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对学生的变相“灌注”。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学习有好有差,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不考虑这一点,搞“一刀切”,必然会导致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要求而去抄袭作业。所以说学生抄袭作业的根源其实就在我们布置的作业上。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而分层设计、布置作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第一,我们可以根据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学困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A组侧重于提高性的练习,B组侧重于一般运用性的练习,而C组的学生就侧重于基础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作业,当然这个分组只能是与学生个别交流时确定。

第二,我们可以将作业设计分为必答题与选做题,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事先通过个别交流确定要求),从难度上解决学生不会做而被迫去抄袭的问题。

第三,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分析,整合,可以将几个有联系的题目改编为同一个题目的若干问题,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减少了学生作业量,打破过去搞题海战术的做法。经过这几种方法对作业分层化处理,变“大锅饭为自助餐”,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做的作业,彻底改变过去为了完成作业而不得已而抄之的现象。

三、作业二次利用,让学生体会其实在用途

认真做作业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掌握知识会充实自己之类的话对学生来说,是不实惠的,或者说是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对他们来说,最现实的就是在考试分数上的提高,怎样将作业与学生的考试在最短时间内挂上钩,每门学科每一周都可以搞一次小测试,题目就是近几天来的作业原题或稍稍变化,题量不要大,结果一定要以分数形式呈现,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完成作业是提升自己分数的最便捷的途径。

作业是我们检测教学目标的方式,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和作业发生直接的联系,认为某一类型的题在课堂上已评析,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题目有点浪费,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测试是对教学目标阶段性的检测,我们就更不能回避平时的作业题,一定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体会到认真听课,作业就会正确率高,认真做作业就能提升分数,有了实惠,学生会有所改观的。

四、换个作业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

基于学习基础,很多学生短时间内要想在成绩排名上有大的提升,真是可能性很小,另一方面,可以说所有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上得到肯定,也有很多学生一直比较努力,可无明显成效,可能有学生几个学期以来都没有学习上成功的体验,要这样的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就有点难度了,更有甚者,到后来会出现完全放弃的现象,到时候影响的就不是他个人了,可能对整个班级都有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尝试着,将作业与学科小竞赛相联系,比如,数学学科学解方程,就提前给学生五十道题,明确告知学生某日全年级竞赛,就是其中十道题,事先不会的可以问老师,问同学,这样,对成绩中等,甚至是成绩中下等的同学都有全对的可能性,诸如此类的还有,语文上的词语积累、英语记单词,优胜者发个奖状,试想一下他在某个学科上获奖了,那么他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甚至是对所有学科的学习态度会是怎么一个促进,可以说是无法估量,十年后,甚至更长时间,他都会记住这次获奖。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12

一、减少机械重复性作业

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 我首先作出归类分析, 按他的功能划分, 把注音本、田字本、大横格3项作业合成一项, 这三项作业基本上都是字词句的认知训练, 就都集中在大横格上, 字词每个两遍, 要求背诵课文抄一遍, 很多人问:那么少的量, 学生能记住吗?其实, 学生能记住与否, 跟他写多少遍的关系不大, 有的同学记忆力好, 或记忆的方法好, 或许在上课时就记住了, 再抄5遍10遍只会增长厌烦心理。记得我小时候, 老师让把字词写10遍, 我们就学会了投机取巧的办法, 手握3、4根笔, 握成一竖行, 一次就相当于写了3、4遍了, 跟留2、3遍的道理是一样的。而到了考试的时候还得再记, 真是重复浪费资源了。与其逼迫学生学会投机取巧, 还不如“化敌为友”, 少留些作业呢。至于学生能否掌握, 我还有对策, 我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 第二天早自习考, 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 个别错的, 可单改错字即可, “全军覆没”的, 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如此坚持几天, 大家都看到会的同学享受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 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如此, 学生可减轻一半的作业量, 基础知识也掌握了, 老师也省下许多判作业的时间。

二、作业完成要灵活

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 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的重要途径, 也是教学反馈的主要渠道。要使作业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作业设计就不能只定位在“巩固”和“强化技能”上, 还要在“活”上做文章。如古诗或者是日积月累都是要求学生背诵及默写会的内容, 在此, 作业布置上要求让学生“写会”, 可以是写一遍也可以是写很多遍, 但前提是必须写会。这样的作业在学生的心理也是没有时间的。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默写会。我们来想想要默写就必须背诵, 学生即把古诗及日积月累背诵了, 又默写会了, 还显得作业量不多。还可以分类别布置作业, 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家长帮忙听写。对于较差的学生只要把今天的作业认真的完成就行。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情况下愿意完成作业, 并且完成的质量要好。

教师应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差异, 给学生留足空间、让学生自己控制、自我安排、自己布置作业。这个在高年级的实践已证明完全是可行的, 学生自己布置作业感受到了老师的信任, 获得了自我成就感。如学习了《口语交际, 我是“小小推销员》后,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口语交际的要求, 向家长或者同学介绍自己的产品, 或者把自己喜欢的产品写成文字性的文章念给老师或者同学听, 或选择角色演一演, 或加入适当的想象, 改编成故事说一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 也处处要用到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 如每天目睹身边发生的小事, 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渠道。

三、拓展学习外延, 形成良性循环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学习的触角应该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开放性作业就是要求学生冲破封闭的圈子, 向课外延伸, 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知识, 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 可以将学生分组。数据搜集组: 搜集地球的有关数据, 充实课文有关内容, 能使读者更具体地了解地球的有关数据知识。生态环保组:调查自己生活周边环境的保护情况, 提出生态保护建议等。资源探测组: 查找有关资料, 了解地球资源开发情况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宇宙探秘组: 查找有关地球周边星球的情况, 解决课题为什么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等问题。佳句点评组: 感悟课文内容, 点评文中句子, 理解重点句子的作用, 领悟课文重在依据事实表达的特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在各小组运作的基础上举办展示活动。学生收集到许多有关地球、其他星球以及环保等问题资料, 有文字、有图片, 并且数据全面, 材料翔实, 观点新颖, 构思奇特, 语言精彩。课堂上出现许多非预期性问题,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有听有说, 思维活跃, 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 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安排, 既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 分清主次, 循序渐进, 又要避免多而繁杂, 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发展; 既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措施, 还要创设一定的灵活性, 发展学生个性。通过优秀的语文作业设计,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想学、爱学和乐学。只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家庭作业的功能, 不断丰富作业的形式, 加强作业的综合性, 让作业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我相信语文家庭作业一定会成为助推孩子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课内知识的外向扩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 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新课标精神, 结合教学实际谈几点感受。

上一篇:北风的心声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安全隐患大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