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2024-05-18

《命题分析》心得体会(共11篇)

《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1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真正研究过如何提高试卷命题的思考?在这培训中聆听了小学数学教研员潘燏老师的讲座《试卷命题的思考》很有触动,潘老师以自己的试题命题的经验与我们分享,并且借助最近几年期末测试中新题给我们进行彻底的分析,从而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命题的重要性。

一个优质的教育,其中包含的是有效的教学和有质量的教学,合适的教学和合理的教学。以及全面的教育的重要性。在命题方面我们要学会创新,因为创新的知识是主动的教育,是知识和智慧并重的教育。

在命题中,我们先要学会基础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什么是好老师?就是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有扎实的教育基本功。然而命题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稳中求变”,变中出新,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不拘泥于考试大纲,突出能力的考察。

此外要学会研究考题,研究别人出题的思路,对于一些常考的体型能够做到编题,在借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我们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总结,多学习,多思考。找到新思路,学会把握重点知识,抓住基础。对于命题的思路也一定要牢记在心,这样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廖彩霞

《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2

下面结合今年全国各地的一些作文试题题型, 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经久不衰, 始终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从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看,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都处于稳定的阶段。从总量上看, 全国大部分考区都选用了全命题或半命题形式。从内容上看, 广泛涉及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问题与哲思、事物与联想五大主题。其中, 半命题注重与“我”牵手。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 作文要引导考生“表达真情实感”, 这样, 恰当的做法是鼓励考生写“我”的生活, 抒“我”的情感, 于是, 很多考区就直接将“我”明确拟在题目之中。比如, 四川眉山卷的“我的梦来自语文”, 四川乐山卷的“那微笑, 给了我 ________ ”, 浙江丽水卷的“那一天, 我与______相遇”, 湖南邵阳卷的“这句话, 我要说给 ______ 听”等就是以“我”为圆心命题的。从形式上看, 全命题试题构成形式多样 :有的题目题意明确, 如“今天, 我想说说心里话” ( 上海卷 ) 、“掌声又响起来了” ( 江苏宿迁卷 ) 等, 命题时没有设计提示语和导语, 题干由“题目+要求”组成;有的题目题意相对较隐蔽, 如“微笑的味道” ( 重庆A卷 ) 、“阅读, 真好” ( 重庆B卷 ) 、“兴趣, 是一种甜蜜的牵引” ( 福建福州卷) 、“窗外有蓝天” (山东德州卷) 等, 命题者便设计了提示语或导语, 题干由“导语+题目+要求”或“题目+要求+提示语”组成。这样, 有助于考生把握题旨, 打开思路, 激活思维。

话题作文退位, 选题作文崭露头角。话题作文因为具有材料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的“三自”特点, 给予考生很大的自主权, 有助于“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而在一段时间里普遍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全国各地中考命题者纷纷采用这一命题形式。这两年这种命题形式逐渐退位了, 只有山东聊城卷 (以“提醒”为话题作文、四川凉山卷 (以“过程”为话题作文) 、四川广安卷 (以“反省”为话题作文) 等考区出现了这种题型。话题作文的“退位”, 是因为命题者找到了更为开放、更有利于营造宽松写作环境的新题型——选题作文。

现在很多考区的中考作文命题者都偏爱选题作文。试想想, 多一道或两道试题让你自由挑选, 你不是更“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你不是更拥有了相对而言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你不是更有机会“表达真情实感”?选题作文的组成部分, 大部分选用“命题 + 材料作文”, 如重庆AB卷。也有的采用“命题 + 半命题”, 如山东青岛卷。还有的采用“半命题 + 漫画作文”, 如四川凉山卷。还有的采用“材料作文 + 话题作文”, 如四川宜宾卷。命题者这么做, 旨在面对现实, 尊重考生的不同写作习惯和接受能力, 兼顾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命题者贯彻新课标精神的不倦探索和可贵追求。

材料作文保持稳定, 中规中矩。近年来的材料作文文体大为放开, 一般除戏剧、诗歌外, 文体可由考生自由选择。有的考区连戏剧、诗歌都不设限, 呈现一种全开放的格局。选材注重多元化。用的材料, 涉及自我与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问题与哲思、事物与联想五大主题;选用材料, 不再是主题单一的材料, 这样, 考生不会因对材料主旨把握不准而出现审题偏差。主题多元, 可以让考生从不同角度选材、构思、写作 ;选用的材料有文字和图片材料两大类。文字材料中, 故事、新闻、诗歌、寓言等都有涉及。提示注重明朗化。有时点明材料主旨, 有时说明可写角度, 有时提示思考切入点, 尽量快速打开考生的思维, 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审题之外的写作上。如山东潍坊卷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两段文字,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选用的两则材料, 一是经历过干旱的树木, 树根扎得深, 能够应对风吹雨打;二是被铁圈箍住超过5000磅的压力时, 南瓜的内部会长满一层层坚韧结实的纤维, 而且根系会伸向多个方位, 并控制了整个花园的土壤和资源。这实际上是表达逆境造就人或是经历挫折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的问题。在文章体裁的选择上, 可以写记叙文, 通过熟悉人物的真实经历诉说磨难成就人的主旨;可以写议论文, 在材料立意的范围内确立一个观点, 如逆境造就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加以论证, 最后强化中心论点;可写散文随笔, 以生活中那些跟压力与动力类同的各种现象一一列举, 由此发表个人的感慨。这就是材料作文的优势。

下面结合今年全国各地的一些作文试题内容, 谈谈2014年的一些命题趋势。

2013年中考作文试题主要涉及“自我与成长”、”文化与素质“、“心灵与感悟”、“想象与创新”等四大板块。估计2014年的中考作文也会涉及这些板块。

一、自我与成长

2013年中考作文题大部分都注重以考生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关注人生道路, 感悟成长历程, 思考人生的态度。

如山东滨州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 以“疼痛”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生命中, 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感觉;生活中, 我们有过许多次“疼痛”的经历。“疼痛”, 从某种意义上讲, 对我们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 而生活中的“疼痛”亦是如此。在疼痛中, 我们成熟、成长。正视疼痛, 疼痛也美丽。

要求 :①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 书写工整。

山东临沂考题:

有人说:“走着走着, 我们就长大了。是的, 成长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走在路上, 我们欣赏春夏秋冬;走在路上, 我们辨别美丑;走在路上, 我们品味酸甜苦辣;走在路上, 我们抒发喜怒哀乐……”请以“走在路上”为题, 写一篇文章。

提示语要求:

①文体自选 (除诗歌、戏剧

外)

②不得照搬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地名、校名。

这类考题, 贴近学生实际, 顾及学生生活体验, 尤其是成长中的各种体验, 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使学生可以在感性的叙述中引发对自我、对成长甚至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二、文化与素质

写作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一些地方的考题也关注到了学生的文化积累与文化素养, 同时, 这也正是命题者借以引导考生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方式。这在2013年中考作文题中也有所体现。

如山东泰安考题:

子曰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请以“朋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自选角度, 自定立意。2.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文体特征鲜明。3.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如果需要, 请用“×××”代替。4. 字数不少于600字。

如四川广安考题: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说:“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反省对我们是多么重要。伟人尚且如此, 我们就更应该时常反省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过失, 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得到不断的修正, 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

请你以“反省”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两道题虽然在写作上对初中生来说没有难度, 但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文化修养, 视角较为独特, 立意较高远, 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三、心灵与感悟

写作归根到底是心灵的行动。在写作中, 要能使考生进行内心的自我省检, 或激奋, 或醒悟, 或反思, 或浸润……以实现写作的内在功利目标——陶冶性情, 滋润心灵, 审视生活, 锐化思想, 放飞情感。这样, 就要求写作题源于生活而又引导考生从高处思考生活, 从自我着手而又能引申到人生、人间、人世的大领域, 主观与客观, 内与外, 都能和谐一体;有话可说而又不能流于太浅太俗, 观照着内心而又不能拘泥于狭小, 启示中有引导, 散放中有收敛, 貌似限, 实则放, 既便于考场写作, 也便于高信度评阅。今年的作文题有一些地方较重视这一点。

如四川成都考题:

鲁迅先生在《社戏》结尾写道:真的, 一直到现在, 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家琦君在异乡面对自己酿就的春酒, 也发出感慨: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

时光的流逝, 世事的变迁, 让我们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再也没有”。“再也没有”, 也许是一份不再拥有的遗憾, 也许更是一种成长中的美好。“再也没有”里, 有对往事的追念, 有对现实的感怀, 有对未来的期盼……

请以“再也没有”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要有真情实感; (2)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3) 不少于600字; (4) 不得抄袭、套作; (5)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这道作文题中“再也没有”这个题目应是偏向于人生感悟、体验、理解, 情感因素较重, 考查的是如何表达考生自我的情感倾向。这就要求考生以独特的视角去触摸、去理解分析、去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 特别是那些依然成为记忆的事, 其中一定有考生值得怀想或留下遗憾或播种过希望的东西。这是命题的旨意。

四、想象与创新

这些年来, 中考作文的考核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除了太“放”以外, 更值得重视的是“偏”——淡化了形象思维, 重了理性, 重义理轻形象, 重套路轻发挥, 重模式轻创造。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 强化形象思维考查的力度, 凸显想象在写作中的地位, 十分必要。极而言之, 想象能力是一个创新型人才诸项特质中最重要的能力, 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具有丰富的想象, 在表达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是考场作文的追求, 鼓励学生在想象的氛围下写作, 竭力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 是作文命题的应有之义, 也是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今年很多地方的试题加大了这种考查。

如四川南充考题:

请以“我的梦想”为题目作文。要求:①立意正确, 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否则扣分。

又如甘肃兰州考题:

结茧成蛹的春蚕, 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 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定然憧憬着美好的明天, 做着这样那样的梦, 诸如团圆梦、大学梦、作家梦、航天梦、强国梦……

请以“我的 ______ 梦”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600字; ②文体自选 (诗歌除外) ; 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④字迹清晰美观, 卷面整洁。

前面一题是纯粹的想象作文。后一题与想象有些联系。这些题突出了对考生想象 (或联想) 力的考查, 给考生留下了较大的创作空间。

下面说一说备考2014年的一点想法。

一、把握三大要点

1.题型:考生要特别注意, 从这两年的命题来看, 今后一两年内的中考作文命题, 仍然会是以命题作文为、主以命题或半命题作文为辅的命题格局。

2.要求:写作要求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但文体特征的限制则会逐渐明显。全国各地对中考阅卷中“四不像”类的作文一律封杀。2014年的考生更应该注重记叙文的训练与写作。

3.内容:成长、道德与审美类考题非常重要, 情感与认知类考题则会逐渐增多。

二、关注三大趋势

1. 关注生活, 关注自身成长经历。中考作文命题注重人文教育的思路, 特别注重做人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从内容上看, 将更加贴近社会生活, 贴近考生实际, 侧重对考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的检验与考查, 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作用。它既要求考生理论联系实际,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更要求考生关注自然, 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关心自我。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 考生要真切地感受自己周边的生活, 将在寻常琐事中体味到的喜怒哀乐, 以抒情化的笔调融入字里行间。

2.注重文化素养, 注重体验。2014年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会以文学作品或社会公众人物为话题对象, 这种命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素养, 思索窗外的心智, 举起的是理想的素质教育之旗, 注重的是学生文化素养的积累。

3. 内容范围将会继续拓宽。估计2014年中考作文内容范围将会继续拓宽。如关注道德与精神、关注生命、关注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关注历史文化问题等。

三、做到四个“强化”

1.强化审题立意。

从中考命题趋向看, 题目是开放性的, 审题几乎没有难度, 一看题目, 人人有事可叙, 有理可说。但如何从人人都能写的文章中写出新意, 这就要看立意如何了。立意是文章的统帅, 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在文章中的反映。立意新或高, 文章才会新颖或深刻。

要立好意, 一是要在读书看报或其他学习中主动思考问题, 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评判能力;二是认真选择一些生活素材进行立意训练, 而且要善于对一个材料作多种立意训练和用不同文体去表现同一个思想的训练;三是进行多种文体表达同一主题的构思训练, 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2.强化书面语言的表达。

语言文字是思想的载体, 思想再好, 构思再美, 文字表达的功力不够, 也是写不成好文章的。因此, 建议针对你自己语言表达的弱点, 有侧重地做如下训练:

议论性语言—多写三五百字的文章评价、事件评价。这一做法应该和前面的作文材料和读书结合起来。

叙事性语言—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片断, 描述事件或者景物, 介绍小说、影视等作品。

抒情性语言—可以写直接抒情的语言片断, 也可以结合在发表议论或者叙述事情的时候很自然地表达你的情感。

说明性语言—既可以专题练上几个说明性片断, 也可以融合在叙事和议论中, 训练准确地给别人介绍事物特点或者来龙去脉的说明方法。

3. 强化各种文章格式的训练。

议论、叙事和说明都有基本格式, 这些格式课本上已经很多, 老师也讲得不少, 这里不谈, 下面就目前的一些文章格式做一点提示, 供同学们练习参考:

故事新编式:贵在一个“新”字, 借人们熟悉的故事, 进行改编, 表达新的思想。比如《南郭先生应聘记》、《某某新传》之类。

剧本式:以剧本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可以是独幕, 也可以是多幕。无论哪一种, 都要文字简练, 有内涵, 而且要能够熟练地运用剧本语言 ( 舞台提示、对话、独白) 为你的主题思想服务。

现场直播式、焦点访谈式:这种形式看看电视有关节目就学会了。

日记式、独白式:以“我”的经历、见闻为中心叙事, 以自己的感受揭示主题思想。

访谈录式:以记者访问对方的方式, 叙述和报告给读者。

报告式:各种形式的报告都可以。

辩论陈词式:写成直接的论辩也可以, 写成论辩会直播形式也可以, 以一方面的陈词为主也可以。

和古人交谈式:实际上是借古讽今的写法。可以写成和古人的通信, 也可以直接和古人对话。

此外, 用审判书、序言、广告、寻物启事等其他当前社会生活已经有的各种表达形式都可以。能够独创一种新的形式更好。

4. 强化素材积累。

《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3

1.1 解析几何在历年试卷中的比重:

2.圆锥曲线与方程

中心在坐标原点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中心在坐标原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顶点在坐标原点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

1.3 参照近几年江苏卷我们会发现:

(1)解析几何内容在近几年江苏高考中,从所占的分值来看平均大约占21分,在理科附加题的考查中也常有解析几何的影子;

(2)从题型上看,一般填空题为1~2题,解答题一般为1题;

(3)从试题命题的难度看,仅有2010年第6题考查的是有关双曲线的问题是属于基础题,其他试题均属于中档题或综合性较强的问题.

事实上,从江苏高考考纲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来看,也只有对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要求是A级,所以我们在复习这两种圆锥曲线时切忌挖得太深.当然,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的考查主要是放在理科附加题部分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2 解析几何题高考指向

2.1 指向1:有关直线的问题

考题1(08 江苏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三角形ABC的顶点分别为A(0,a),B(b,0),C(c,0),点P(0,p)是线段AO上的一点(异于端点),这里a,b,c,p均为非零实数,设直线BP,CP分别与边AC,AB交于点E,F,某同学已正确求得直线OE的方程为(1b-1c)x+(1p-1a)y=0,请你完成直线OF的方程:( )+(1p-1a)y=0.

【解析】本小题考查直线方程的求法.画草图,由对称性可猜想填1c-1b.事实上,由截距式可得直线AB:xb+ya=1,直线CP:xc+yp=1,两式相减得(1c-1b)x+(1p-1a)y=0,显然直线AB与CP 的交点F 满足此方程,又原点O 也满足此方程,故为所求直线OF 的方程.

【答案】1c-1b.

2.2 指向2:有关圆锥曲线的问题

考题2(10 江苏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双曲线x24-y212=1上一点M,点M的横坐标是3,则M到双曲线右焦点的距离是__________.

【答案】4

考题3(08 江苏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椭圆x2a2+y2b2=1(a>b>0)的焦距为2c,以O为圆心,a为半径作圆M,若过P(a2c,0)作圆M的两条切线相互垂直,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解析】设切线PA、PB 互相垂直,又半径OA 垂直于PA,所以△OA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2c=2a,解得e=ca=22.

【答案】22

考题4(09 江苏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1,A2,B1,B2为椭圆x2a2+y2b2=1(a>b>0)的四个顶点,F为其右焦点,直线A1B2与直线B1F相交于点T,线段OT与椭圆的交点M恰为线段OT的中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___

【答案】27-5

【解析】用a,b,c表示交点T,得出M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转化解得离心率.

2.3 指向3:有关直线与圆的问题

考题5(10 江苏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x2+y2=4上有且仅有四个点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为1,则实数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13,13)

【解析】考查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半径为2,圆心(0,0)到直线12x-5y+c=0的距离小于1,|c|13<1,所以c的取值范围是(-13,13).

考题6(08 江苏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记二次函数f(x)=x2+2x+b(x∈R)的图象与两坐标轴有三个交点.经过这三个交点的圆记为C.

(1)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2)求圆C的方程;

(3)问圆C是否经过某定点(其坐标与b无关)?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1)令x=0,由b≠0且Δ>0,得b<1且b≠0.

(2)涉及圆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设圆的一般方程转化为二次方程解的问题,可得圆C的方程为x2+y2+2x-(b+1)y+b=0.也可以首先求出三个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将点的坐标代入圆的方程.

(3)将圆C过定点转化为方程恒成立问题,求得圆C过定点(0,1),(-2,1).

考题7(09 江苏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圆C1:(x+3)2+(y-1)2=4和圆C2:(x-4)2+(y-5)2=4

(1)若直线l过点A(4,0),且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为23,求直线l的方程;

(2)设P为平面上的点,满足:存在过点P的无穷多对互相垂直的直线l1和l2,它们分别与圆C1和圆C2相交,且直线l1被圆C1截得的弦长与直线l2被圆C2截得的弦长相等,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

【解析】(1) y=0或y=-724(x-4),

(2)利用垂径定理可知弦心距相等,再转化为关于k的方程恒成立问题.或由题意知P在线段C1C2的中垂线上,且与C1、C2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可得点P坐标为(-32,132)或(52,-12).

2.4 指向4:有关直线与椭圆的问题

考题8(10 江苏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已知椭圆x29+y25=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1)设动点P满足PF2-PB2=4,求点P的轨迹;

(2)设x1=2,x2=13,求点T的坐标;

(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解析] (1)点P的轨迹为直线x=92.

(2)点T的坐标为(7,103).

(3)将直线AT、BT分别与椭圆联立方程组.考虑到A、B两点为定点,

解得:M(3(80-m2)80+m2,40m80+m2)、N(3(m2-20)20+m2,-20m20+m2).

(方法一)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y+20m20+m240m80+m2+20m20+m2=x-3(m2-20)20+m23(80-m2)80+m2-3(m2-20)20+m2

令y=0,解得:x=1.此时必过点D(1,0);

当x1=x2时,直线MN方程为:x=1,与x轴交点为D(1,0).

所以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D(1,0).

(方法二)若x1=x2,则由240-3m280+m2=3m2-6020+m2及m>0,得m=210,

此时直线MN的方程为x=1,过点D(1,0).

若x1≠x2,则m≠210,直线MD的斜率kMD=40m80+m2240-3m280+m2-1=10m40-m2,

直线ND的斜率kND=-20m20+m23m2-6020+m2-1=10m40-m2,得kMD=kND,所以直线MN过D点.

因此,直线MN必过x轴上的点(1,0).

3 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预测

3.1 从近几年的命题及考纲要求看,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直线与圆和直线与椭圆的轮番交替出现.08年在填空题第12题考查了求椭圆的离心率,随即在第18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综合题;09年在填空题第13题考查了求椭圆的离心率,随即在第18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综合题;10年在填空题第9题考查了直线与圆,随即在第18题考查了运算量较强的直线与椭圆的综合题.也就是说直线与圆和直线与椭圆这几年考查规律基本上是以一大一小的形式进行,而且均有一定的综合性.

3.2 新考纲对双曲线及抛物线的要求较低(均为A级要求),从这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仅有一题考察了双曲线的基本知识,这就提示我们在复习这两种圆锥曲线时,一定要大胆摒弃一些难度偏大的填空题,运算量偏大的解答题,那些在旧考纲要求下的繁琐问题要坚决舍弃,不能因此让我们复习偏离了方向.

命题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市十中 罗维梅

2016年10月我参加了六盘水市教育局主办的高中政治命题技术培训,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报告,深对命题这一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此之前,我们自己命了一次题目,关于命题的知识初有涉猎。这一次培训会,终于系统地学习了命题相关知识,知道命题要以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根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要测试内容,以紧扣教材、紧扣基础、紧扣日常教学为基本命题底线,突出重点,加强应用,从而达到检测的目的。

专家从命题理论、原则、基本要求、基本方法、一般程序、试题编制等方面对怎样命题做出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以高考案例的形式指导大家如何命题,同时还介绍了具体的实践中总结的优秀经验指导我们命题。同时还教给我们如何收集命题素材,以备命题时需要。做好命题这一重要环节的工作。

通过这次培训,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高考命题要依据考纲、命题指导思想和考试说明统一命制试题,对于试题中要考查的知识点的难易要求、考察的知识点、能力层次都要逐一梳理,命制的每一道试题都不能超过考纲的难度要求。

科学的流程保证试题的质量和高效:(1)对照双向细目表和历年考察情况确定考察的知识点;(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6)定稿交付印刷。

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作为新老师,第一次接触双向细目表,通过这次的培训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作用,以后有机会自己命题,我都应该习惯性的先做双向细目表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只有科学的命题程序才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阅读考纲,知道最近几年考试题目的走向,多做高考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重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双向细目表,只有把它吃透了,在教学中才能不跑偏,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自己出试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历年来各省市的高考题目的阅读和积累:多读、多做才能发现问题,提高上课对教材知识点的驾驭能力,多思考才能分析出题目的特点、研究出出题的思路、总结出命题的方向。

(3)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高考试题突出学生的能力考查,以热点研究或者具体事例为背景,考察学生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和选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这一方向。

(4)(4)注重学生的易错点和模糊点的积累:很多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主要是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上容易形成易错点和模糊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积累,到总复习的时候再加以呈现和练习,将每次作业,单元测试中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知识点和题目进行积累,到总复习的时候再改编成册让学生强化训练。

李亭命题的学习心得 篇5

华师附小恒大南海学校李亭

作为一线的教师一直努力奔波于课堂之上,也曾想把上好课作为一名好老师的标准,当“命题大赛”这四个字眼出现在本学期的计划中时,也不以为然的认为命题无非就是出题这有谁不会,心里暗想:只要当过老师,就会出题。自己的妄自尊大,在有幸听取南海区教研室卢慧仪老师的一节“浅谈小学数学测试命题的做法”的讲座之后,深感惭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与愚昧。在自责的同时,我对命题这个词也有了更深、更细的理解。

卢老师从命题的意义、命题的原则、命题的步骤、命题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测试后的结果分析等方面具体诠释了命题,在此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命题的人文性与灵活性。我感受最深的是命题不单单是出题,其实它考察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作为数学老师,我相信大家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应该问题不大。所以,我认为我们更应该注意命题时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试卷都有一些人文性的话语,或者说是体现人文关怀,但是让我自己命题就不一定会注意到这个细节,然而这个细节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关键的提醒、甚至是鼓舞作用,让孩子从紧张的考试中可以放松心情考出意想不到的成绩;当然命题的严谨性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基础的灵活运用,这恰恰与我们数学的教学理念所吻合;我们在命题的同时还要注重知识的网状结构,熟悉每册教材的知识点就至关重要。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在命题的过程中,题题都与这句话相关。当我们在把握好教材的同时,细节就是决定成败之所在。

卢老师的讲座非常的简单,但是非常的贴近我们的日常教学,在听了卢老师的讲座后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原本对“命题”这个词很迷茫的了解,现在知道是要干什么了,目标明确了很多,由原来的想大大咧咧出份题,到现在知道要从哪些方面细心谨慎做好这件事了。

一份好的命题既是反应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展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命题的过程中我们还可通过自己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兴趣这也是非常可能发生的。比如我们的命题可以更贴近现在孩子的实际生活,或者说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常常说在课堂上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命题当中又何尝不可以呢?这是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考研政治命题规律及命题趋势分析 篇6

(一)指导思想上

1、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尤其要研究《考试大纲》的修改指导思想,通过大纲修订说明寻找命题信息,尤其是历年考试中新增考点是命题的重点;

2、考试大纲中的难点、重点,特定年度的特定考点、有纪念意义并且与大纲考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政治理论中的新突破点、新观点都是命题的重点;

3、每年的中央全会、“两会”、党的总书记的讲话与新决议都是当年理论联系实际题的重要依据;

4、近年来,主观大题一改不会重复的规律,出现考核主题的重复,尤其人类关注的重大课题,而且客观试题也有一定的重现率,所以历年真题对考生的复习具有一定参考作用;

5、材料上与中国古代思想史特别是与中国哲学史资料的结合;

6、经典作家在某一方面特具代表性的论断,也是考试分析材料的重要来源;

7、考核重点:强调基础性、逻辑性、综合性,是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而不再是背原理对号入座完整地写原理回答问题。

(二)命题形式上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复习中,不掌握知识点当然不行。必须在逻辑地掌握知识点之后去运用这些知识点,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考试从知识型向综合型、从纯书本知识向当代知识转化,从知识点考查向知识点运用转化,向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考试具有综合性、当代性、分析性,突出强调方法论意义。为此:

1、命题有三个重要转变:其一是材料的选择是理论和现实生活并重,其二是要求运用单一的原理进行答题向运用多个原理,从不同角度进行答题;其三是促使论述题与材料题两种题型相互融合的转变;

2、命题的立意上:(1)通过材料创设情境命题;(2)以观点设题;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加以评析;(3)依据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设题;

英语“强调句型”高考命题分析 篇7

一强调句型的结构

强调句型的基本结构为:“It is/was+被强调部分+that/who+句子的其他部分”。注意: (1) 当被强调部分为人且在句中作主语时, 既可用that, 也可用who, 其他情况只能用that。 (2) 当强调主语时, that后的谓语动词必须与被强调的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二被强调的句子成分

强调句型除不强调谓语以外, 其他成分均可以强调。

1. 强调主语

It wa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___ 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 (2002)

A、One B、that C、what D、it

分析:被强调部分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为matters的主语, 故选B。

2. 强调宾语

I finished my homework 3 hours ago.

It was my homework that I finished 3 hours ago.

3. 强调状语

强调句型在强调状语时, 必须注意:

第一, 强调时间、地点、原因或方式状语时, 要用that, 不能用when、where、why或者how。例:

It was about 600 years ago___ the first clock with a face and an hour hard was made. (1997)

A、that B、until C、before D、after

第二, 当使用强调句型对状语进行强调时, 有必要将其与下列句型区别开。 (比较下列句子)

It was at 8∶00 o’clock that he arrived in Beijing. (强调句型)

It was 8∶00 o’clock when he arrived in Beijing. (it表示时间)

It is for 3 hours that he has waited for you. (强调句型)

It will be 3 hours before he comes back. (it指时间)

It is 18 years since I joined the army. (it指时间)

It is for 18 years that I have been a soldier. (强调句型)

It was snowing when she arrived. (时间状语从句)

It is true that he was doctor 3 years ago. (强调句型)

4. 对“not…until…”结构的强调, 要用it is/was not until…that…这一句型

(注意:由于主句否定已转移, that之后的句子要用肯定形式) 。答案为C。

5. 当强调句型强调含有定语从句的主语、宾语和状语时, 要确定好强调标志“that”的位置

He spent his childhood at the school which was named after a hero.

It was at the school which was named after a hero that he spent his childhood.

The girl whose mother works abroad is my girlfriend.

It is the girl whose mother works abroad that is my girlfriend.

三强调句型的疑问句型

1. 强调句的一般疑问句形式

Was it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___ he died? (NME88)

A、that B、which C、in which D、then

分析:此句的强调句型为一般疑问句, 所以选A。

2. 强调句的特殊疑问句形式

如:Who___ helped you work out the physics problem?

A、was it B、it was who C、was it that D、it was

分析:此句为强调句型的特殊疑问句, 故选C。

Where was it that she found the lost bicycle?

When was it that she gratuated from Beijing university?

注:强调句的特殊疑问句结构为:疑问句+is/was it that…?

《命题分析》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中考作文 命题 分析 预测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41

综观《2014年全国中考真题25套》,对2014年全国中考作文命题作如下分析:

一、命题形式

1.依然是四种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越来越少,仅有三个省(河北省、山西省、福建省厦门市)使用。因为话题作文容易套作,考察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它太空泛,而且有一段时间用得很滥,多年前就有教师发表意见,要求不用话题作文。

2.向高考靠拢,给材料作文越来越受到命题老师的青睐。2014年有6个省市(重庆市、河南省、湖北黄冈、湖北武汉、浙江杭州、山东潍坊)采用了,占四分之一。

3.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减少趋势,2014年只有7个省市用了(重庆市、南京市、长沙市、成都市、烟台市、甘肃兰州市、福建厦门市),我想主要是因为半命题作文也较空泛,而且今年半命题作文形式有变化,那就是将题目补充完整的内容实行控制,不能随意填写,选择性较少。比如:江苏南京的考题“只是因为__________”只能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4.命题作文依然是重头戏,占了60%以上。我们统计的这26份试卷有15个省市还是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因为命题作文更能考出学生作文的功底。比如审题能力,同时又能更好地防止宿构套作。

二、命制模式

1.向高考试卷学习,采取一小一大命制模式,有北京市、山西省、湖南省长沙市等。如,北京市: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要求考生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而且限定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图书管理员中任选一个表示感谢的心意,字数在150-200之间,分值10分。

2.灵活机动两题选一命题模式:有7个省市选用。今年,我们江西就是采用这种。江西省:在“勇往直前”与“学会等待”中任选一题作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较有生活感悟的题目进行写作,得分会较高。

3.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从我们所考察的25省市作文题看,有18个省市,占了70%之多。分值设置有两种情况,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20分的,作文为50分;如果整个语文试卷是150分的,作文则为60分(上海市),或者55分(安徽省)。

三、命题解读与2015年命题预测

1.作文命题设置的内容依然是要求考生平常注意到:关注自身的成长体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北京市)、《这里也有兴趣》(上海市)、《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市)、《说说我自己》(安徽省)、《勇往直前》《学会等待》(江西省)、《成长路上有你真好》(湖北黄冈)等等。我手写我心,我的世界我做主,学生都是“有米”之巧妇,所以不会让考生无话可说,反而是文思泉涌,得高分的很多。所以,2015年的大方向不会变,依然会继续关注。

2.2015年中考命题在命题形式、命题模式上还将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命题作文还会占主导地位,单纯命制一题模式还会很多。这里我们特别推崇长沙市的中考作文题,它既采用了一小一大作文形式,同时大作文又是两题选一形式;大作文是两道作文题,又有两种:其一为命题作文《那份不一样的情》,其二为半命题作文《我们一起品味过的__________(快乐/忧伤)》。真是一箭多“雕”啊,令人佩服命题者的“智慧”!

四、2015年中考作文应对策略

1.强化学生作文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审题能力的训练。平常老师要加强审题指导。

2.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四种形式都要训练,尤其是给材料作文,因为我们平常训练得太少,而高考则全部是给材料作文,江西中考一直没有考过,也该到了尝试的时候了,这样对他们高中作文考试很有利。

给材料作文,关键在立意。一般来说,文章的立意越有深度,在同类题材的文章中就占尽了优势。中考也是试图把“有思想”的考生选拔出来。

3.越是华美的语言越是能引起阅卷者的注意,让老师们在你文章上停留的时间更长,获取高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平常要多进行语言方面的锤炼。

4.题目关键词在文中出现的次数越多,会让阅卷者感觉内容与题意更切合。例如《深处》(浙江宁波市),“深处”及其与“深处”有关的“深度”、“深刻”、“深深”“深层”之类词语应尽可能在该出现的地方多出现,既能体现考生对文题熟练驾驭的能力,又不容易被误认为是宿构套作。

命题情况分析 篇9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纵观试卷,题量适中,难度适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能够轻松的完成试卷所有题目。试题的类型也都是平时操练的,学生熟悉做题的思路。题目范围能够紧扣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都能够设计到,能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情况,能面向全体学生。题型也很好地与高考题型类似,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

1、试题紧扣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和基础能力的考查,知识覆盖面适当,突出教材的知识考查,知识点有针对性,能体现对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考查,知识点和题目设计与大纲、教材要求吻合,没有超出要求的题出现,难易适中。

1、试卷考查重点突出,知识全面。

2、注重考查学生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知识的应用。

3、试题老题新做,试题经过改编,很有新意。

4、注重对物理实验的考查。

5、试卷中设计了多选题,与现行的高考相适应。但相应增加了考试的难度,试题区分度明显。

6、关注“过程和方法”,考查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7、试卷在注重考查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全卷来看,仅仅考查一个知识点的试题比较少见,大多涉及到同一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或几个知识块中的若干知识点。有些试题已有相当的综合度,如题17综合了圆周运动、数学的几何、力与电磁场知识,18综合了运动学、动能定理、力与电场的知识

8、学生在给定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维,多角

度地考虑问题,增大了学生的答题空间,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典型情况分析

1、读数题,考察到了学生对物理仪器的使用,老师在平时的练习也是讲过的,但是很多同学在课堂上是会,可隔一段时间就会把游标卡尺与螺旋测微器混淆,不知如何读数.出错率很高.2、学生易做错的题有选择题5,多数属于对基本知识点和公式理解不深导致,对L要取有效长度不清楚。

四、对本命题的建议

中考作文命题走向分析 篇10

中考作文常用的5种题型中,选题作文、话题作文对学生的限制较少,写作自由度较大,一般被认为是开放式题型;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具有较具体的审题要求和较强的写作束缚,一般被认为属于非开放式题型。至于新型材料作文,开放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开放式题型大幅度升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根据这一新的精神,开放式题型“长驱直入”,处于中考作文试题的领先地位。

从20xx年至20xx年的3年间,开放式题型的比例一直位居榜首,全命题题型比例得到提升。笔者认为,《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尽量为学生个性化写作创造宽松的环境,减少限制和束缚,这一指导思想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必须得到贯彻和落实,中考语文参考《求新求变:20中考作文命题新亮点》。

但是,过于开放的`命题方式和过于宽松的写作环境,与选拔性考试的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冲突。作文题目过于开放,应该如何避免猜题和押题?由于过度开放引发的这些问题,会影响考试的公正和公平,所以笔者认为,基于提高考试信度的考虑,应当引导学生回归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训练。从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角度出发,全命题、半命题形式的题型还将继续被广泛地运用到中考命题中。

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篇11

那么,2012年中考作文命题将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呢?

一、以命题作文为主流

笔者搜集的2011年60个地区的中考作文题中,有47个为命题作文,如南宁市的《有一种声音》、玉林市的《春天的味道》、河池市的《成功的三个层次》等。其中,全命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各占一半左右。2012年各地的中考作文预计仍将会以命题作文为主。

二、以关注生活为主旨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都强调回归生活,注重引导考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赞美生活。譬如2011年南宁市的以《其实____就在我身边》为题,要求在横线上填上两个字的词语如“关爱”“榜样”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又如桂林市的《我的____老师》等。其中,校园学习生活、个人成长经历是一个命题热点,如梧州市的《初中生活二三事》等。预计,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命题仍将聚焦初中生活,从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寻找命题点,要求同学们去再现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真善美丑。

三、以表现自我为主导

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多在“我”字上做文章,引导考生从“我”出发,写“我”的成长、“我”的梦想、“我”的见解、“我”的情感。譬如2011年桂林市的“生活中不乏期望与目标,缺少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自命题)”、百色市的《也是一种享受》等。显然,2012年各地的中考,“我”的身影将会出现在更多的作文题目中。

四、以抒发真情为主调

如果说思想是文字的灵魂,那么情感则是作文的血液。近年来,能够点燃考生激情的诗意作文题越来越多,譬如2011年,就有钦州市的《让____走进心灵》、 河池市的《动人的微笑》、贵港市《心中的明灯》等。2012年一定会有更多的中考作文题充满激情,以此来碰撞考生的心灵,抒发真情实感。

针对以上命题趋势,同学们可做如下针对性的准备:

一是平时多进行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研究和练习,从解题到补充题目,从寻找切入点到思路拓展,从入题点题到巧妙构思,通过不断训练形成能力。

二是在平时的作文积累中,一定要关注自我、关注生活,从生活中多捕捉一些美丽的浪花,贮藏在自己的素材库中,以备写作时所需。同学们最好能先确定一些与生活有关的主题,譬如校园、同学、成长、快乐、收获、失败、坚强、乐观等,然后通过各种角度来品味这些主题,并搜集相关素材。需要强调的是,大家一定要树立“熟悉的地方更有风景”的作文理念,努力观察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无奇的细节,从中发现真善美,然后再练习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样就会形成一张张鲜活的素材卡片。

三是平时要坚持自己设计作文题目,然后在心中练习创作,最好是能想好开头和结尾,并理出大致思路。一旦考场上碰到类似的作文题,就能迅速找到表达的突破口,打好腹稿,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润色。自己设计题目要着眼于自我、着眼于生活,注意捕捉灵感,力求涉及到更多的主题。譬如阅读一篇大学生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文章,你就可从中受到启发,给自己出一道《爱是什么》的作文题,然后进行构思。

四是广泛阅读往年的中考满分作文,从中汲取内容、观点、情感、思路等有用的东西。虽然一个地区前后几年的作文题决不会雷同,但中考作文主题毕竟有限,与其他地区往年作文主题不谋而合的可能性极大。读得多,见识就广,积累就会深厚,考场上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如果有时间,大家不妨想想:如果出现类似以下作文题,该如何构思?

1. 请以《这也是一片风景》或《最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2. 请以《 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描写生动,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3. 请以《读懂自己》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4. 请以《感谢 》为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5. 阅读下列内容,请以《放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只做一半

作者:胡源源

她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村妇女。由于太忙,她教育起儿子来总是马马虎虎。尽管如此,她儿子各方面的能力依然很强。而别人家的同龄孩子还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有人问她使了啥法,她笑:“俺啥也不懂。家里活多,忙不过来,所以教育儿子时,不管做啥事,只给儿子做一半,剩余的另一半让俺儿自个儿完成。比方说,穿袜子时,俺只管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穿;吃饭时,筷子掉在地上,俺只捡一根,另外一根让他自己捡;鞋脏了,俺就手把手教他擦亮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擦……”

这种放手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她刻意追求的,然而结果却正是我们所渴望看到的。正如同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一样,有付出就一定有回报。

6.阅读下列内容,请以《弯路》为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在自然界中,河流往往不走直路而走弯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取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遥远的大海。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作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成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也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遥远的人生大海。

上一篇:热闹的街作文下一篇:配水池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