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哲理故事

2024-08-28

努力的哲理故事(精选9篇)

努力的哲理故事 篇1

但是,她不管,她觉得,人既然那么看重活着时的暂时住所,那么就更应该重视百年后的永恒之家,为什么要看低帮自己推荐永恒之家的卖墓人?

努力不够是因为痛得不够她怀着激情上路,可谁想,一切都远出乎她的意料,她曾无数次跟了好多个“目标客户”好几条街,游说他们为自己或者家人买一块墓地,可是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怒斥:“你给我滚远点,要不然,我就叫人踹死你!”

后来,她又跑到干休所里去推销,希望里面的老人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好一块人生的“后花园”。可是,还没等她把话说完,就被几个老头老太联手用扫帚狠狠地打了出来。

直攻不行,只能智取。几天后,她又带着两个同事装成“青年志愿者”去干休所帮老人们打扫卫生。可从早上一直干到下午两点多,才有一个老奶奶给他们送来了三个苹果和一杯水,推销的事则更是无从说起。

就这样,大半年下来,她遇见的全是一张张冷漠的面孔,别说卖出墓地,就连一个有意向买的电话也没接到过。

她决定改变方法。她开始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早上四五点钟就从家里出发,然后骑遍昆明的各个公园和健身广场,硬着头皮向晨练的老人推销。晚上则守在人家的门口,一直等他们回家吃过晚饭后,再敲门,说明目的……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她整整骑烂了4辆自行车。

这期间,有一天晚上十点多,她在回去的途中,连人带车被一辆违规的公交车撞倒在地,当司机下来时,发现她已经浑身是血。面对冷漠的司机,极度虚弱的她有气无力地说道:“你可以不送我去医院,但是你一定要向我道歉。”此时,好多人围观了过来,人群中突然有一个老大妈大声叫起来了:“我认识她,她是推销死人墓地的。”话音刚落,围观的人群“呜”的一声像躲瘟神一般四下散去。

那天,司机没有向她道歉,她一个人推着自行车,一瘸一拐地往回走。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便开始发誓:“以后在销售墓地的路上,自己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有一天,自己一定要有一辆四个轮子带着铁皮的东西。”

之后,她常常自己掏钱,带一些老人们外出游玩,悉心照顾他们,不谈生意,只谈感情,从而慢慢赢得老人们的.好感和信任,终于有了第一个订单……

她的坚持有了结果,果然如她当初的誓言,第二年,她便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面积只有60几平方米。第三年,她有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虽然也并不是什么名车。第四年,她成了老板,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墓地销售店面。第五年,她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个店面……

如今,她已经是身价千万的老总,被誉为“墓地皇后”,她说,当所有的人都倒下了,哪怕你是跪着,也是胜利者。

努力的哲理故事 篇2

2005年9月, 即将升入大三的我在焦急之中拿到了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单。看着淡绿色成绩单上507的总分, 以及同一批考试的同学羡慕的眼神, 我不禁有点飘飘然。这是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首次将考证改为发放成绩单的形式, 我意外地成为我们班那批参加考试的同学中分数最高的 (我平时的英语成绩一般) 。

伴随着我的得意的是同学们的再努力。为了刷新自己的六级成绩, 有一些同学在大三上学期又重新报考了一次六级考试。我那时很骄傲的认为, 507分的成绩还算可以, 没有必要再让自己又痛苦复习一回, 而且因为忙着找实习单位的事情, 就放弃了第二次报考。后来听到有不少同学考了590多分, 我有点后悔。

一年多后, 我彻底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后悔。2006年下半年, 当我踌躇满志准备找工作的时候, 新华社招聘记者编辑的通告让我跃跃欲试。当我满以为自己也可以报名的时候, 一行字眼刺痛了我:“有英语六级证书, 或者成绩超过520分。”看着以前那些同学高高兴兴报名的样子, 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酸楚。

大三时, 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在考计算机等级证书, 我也跟着报考了, 并顺利拿到了一个二级证。考公务员的时候, 我专门在限制条件中挑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 有计算机二级证书”的职位。我发现, 因为有了之前考的那些证书, 这些职位报考的人数都要比其他职位报考的平均人数少得多, 竞争自然就没有那么激烈了。

在大学里, 除了跟风般地考了这两样证书, 其他的证就没有考过。当时, 我也不知道有这两个证对于我大四时候的就业究竟有什么帮助, 但是在后来的求职中我也发现, 有这两样证书总比没有要好, 因为可以选择的机会更多了, 看到别人因为没有这两样证书而被求职单位在报名关上就卡了下来, 我暗自庆幸自己当时的考证选择, 这也算是对我这个不喜欢考证的学生一个格外的赏赐吧, 尽管我不是因为有了这两个证书而找到现在这份心仪的工作。

能力型证书不可缺

2007年10月份, 毕业不久的我, 因为迟迟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选择在一家机关一边实习一边留意适合的招聘信息。苦闷的我, 百思不得其解, 我曾在很多报社实习过, 也发表了一些新闻作品, 为什么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呢?同时, 我也发现, 那些在大学期间考了很多证的同学并没有几个人真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在随后不停的寻找当中, 我看到了一家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等我逐条对应着他们列出的条件时, 我发现最后一条我显然不具备:“须具有汽车驾驶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我给他们投递了我的简历。

几天之后, 我接到了这家单位的面试邀请电话。当我如约到达那家单位时, 那气派的大楼、精致的装修和安静的环境, 以及工作人员富有职业化的风度, 一度让我产生某种程度的联想。

在面试的过程中, 我基本上得体地回答了用人部门负责人的问题, 我能感受到她的满意。最后她问我:“你有驾驶证吗?我们这条高速公路需要会开车的。”我顿感情况不妙, 只好实事求是地说自己没有驾驶证, 末了加一句:“我可以学开车的, 尽快拿证。”但是很遗憾, 我能明显感受到那位负责人不太积极的回应。果然不出所料, 几天后, 她给我打电话说:“我觉得你的情况很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后来把你的简历也给了我们领导, 但是他否决了, 因为你没有驾驶证。”

后来, 每次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在学校就学开车的事情时, 我都会支持他们:“如果你有时间, 并且可以支付得起这笔费用, 我觉得还是考考比较好, 哪天真不知怎么用上了呢!”说这句话的缘由不仅仅是上面的一个故事, 而是我发现, 参加工作后, 有时候会开车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不仅可以积极融入集体, 而且还能因为某一项技能而迅速获得领导和同事的接纳和青睐。

考一些对自身发展有用的证

2008年, 我在一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上班。我开始以“一名为大学生求职择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的身份感受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下半年, 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阴影。为了促进大学生到农村基层的中小学去任教, 有关部门在12月份出台通知规定, 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可以享受退费政策, 每人每年可退费6000元。其中对毕业生的一条基本要求是:非师范教育类高校毕业生应取得相应任教岗位的教师资格证书。

当时, 我接到很多有意去农村从教的非师范类毕业生的咨询电话, 焦急地询问怎样才能尽快拿到教师资格证书。我把当时有关部门的规定告诉他们——教师资格证需要申请、材料审核、考试、只有考试通过了才有, 需要一定的时间——电话里, 我能明显感受到不少毕业生的失望情绪, 一些人因而打消了去农村从教的念头。

今年4月, 我跟随单位的同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示范基地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在调研中, 很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最好能在毕业前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一家医院表示:“有很多大学生本身已经知道了怎么进行治疗性的操作, 但因为没有医师职业资格证书, 所以我们跟他们不敢签劳动合同”, 还有一家房地产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告诉我:“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也要有资格证和执业证, 即使是行政后勤人员, 虽然没有硬性要求, 但是管理层的人员一定要考证, 这是潜规则。”

作为一名曾经历了艰难就业的大学生, 而后又从事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 这几年, 我都曾多多少少感受到了考证对于就业的意义。有时候, 因为缺少某一个证, 就可能与心仪的单位失之交臂, 尽管你具有相应的能力也无济于事。这样的故事, 经常会发生在一些公有制的企事业单位中。在所不能改变现实条件限制的基础上, 有选择性的考一些证件以备不时之需也是应该的, 但应该少而精, 因为有时候考取某个证书并不能单纯地着眼就业, 而应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努力的哲理故事 篇3

马思纯1988年出生于安徽蚌埠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女孩印象中,从小家里规矩多,尤其妈妈,对她的管教非常严格。比如,坐下时背要挺得直直的,很端庄才行,用妈妈的话说要有“淑女范”。每天进家门,一定要先给爷爷奶奶鞠一躬。这些看似有些“夸张”的细节,日后却对她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平时,思纯最爱和性格开朗的小姨蒋雯丽玩。7岁那年,小姨在故宫拍《日落紫禁城》,她第一次跟去片场,剧组人员经常把马思纯揽在怀里逗着玩,她觉得一群大人穿上漂亮的花衣服扮家家,挺逗的,于是就对演戏产生了兴趣。

1995年,马思纯第一次参演电影 《三个人的冬天》,这是蒋雯丽主演的一部戏,当时需要小演员,在片场玩耍的马思纯近水楼台,完成了她与演戏的第一次触电。那时候的她还是个小朋友,并没有搞清楚拍电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什么都不懂,只觉得拍电影超神奇!”

后来,随着蒋雯丽的走红,马思纯经常有机会跟着小姨去各剧组,片场就是她童年的游乐场。第一次和小姨演戏是在《大宅门》里,当时,导演郭宝昌想找一个和蒋雯丽长得有点像的孩子,在剧中扮演蒋雯丽的角色——白家小姐白玉婷的少年时期,马思纯成了不二人选。虽然参演这部电视剧的大腕很多,但她这个小配角并不怯场,“当时还和斯琴高娃老师对戏,我演得大家都挺满意,但爸妈只当这是个不错的人生体验,谁也没想过我长大能当演员。”

有趣的是,虽然从小就玩票似的接触过很多影视剧,但真正到了人生十字路口,马思纯这个乖乖女还是听从家人建议,选择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

尽管蒋雯丽当时已经是很有名的演员,但马妈妈并不希望思纯从事演员这个职业,因为她很熟悉演艺圈,不希望女儿去拍戏吃苦,就希望女儿能整天坐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做一些轻松的工作,不用风吹雨淋的。所以马思纯在大学时念了播音主持专业,家里指望她能当个女主播。

大学生活单纯又多彩,马思纯用“美好”二字来形容。她说:“当时我们六个人一个宿舍,经常聊到天亮,八卦无敌,还一起敷面膜、去食堂、逛街……总之每天都开心极了。”

读大学时,马思纯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人称“最美中传校花”。但她越来越觉得,自己并不适合做主持人。因为做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应该很理性,不能动感情,可她偏偏就是特别感性的那种,实习时播一条内容挺惨的新闻,马思纯自己先绷不住了,当时心里特别难受,眼泪打转,简直播不下去。这是非常犯忌的!

正在马思纯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究竟干什么好时,一个机会出现在大二那年。当时,20岁的她陪同学去剧组试镜,不料这个扎着马尾辫、穿着T恤和长裙的姑娘,却意外被导演沈严看中。严导发现马思纯拥有一张精致的面孔,气质清新自然,素颜酷似香港女星陈松伶,厚厚的嘴唇又有着舒淇般的性感神韵。“清纯的形象挺符合剧中女主角。”在试戏现场看到痛哭流涕的马思纯,沈严觉得:就是她了!于是就大胆邀她出演女主角。

思纯挺兴奋,不料妈妈蒋文娟却不太愿意,蒋雯丽鼓励外甥女去试试。“小时候,小姨比妈妈更爱教育我,但长大后,我觉得小姨越活越少女,把自己那层正儿八经的包裹打开后,其实心里住着个小孩。生活中,妈妈约束我,小姨教我释放,她就是我的避风港。” 就这样,蒋雯丽到妈妈那里当说客,最终,妈妈才勉强点头。其实蒋文娟只是抱着“试试也无妨”的想法。

看过《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这部小说的人,几乎都会喜欢上故事中那个敢爱敢恨的19岁女生。小说被改编成电视剧《恋人》,那个惹人疼爱的女孩在影片中叫思纯,她的扮演者就是马思纯。虽然是第一次出演电视剧女一号,但她在拍摄过程中的表现却得到了导演和其他演员的认可和赞赏,这一下燃起了女孩对表演的渴望。拍完那部戏后,马思纯就像着了魔,从此疯狂地爱上了演戏。

妈妈没想到,女儿自此一头扎进了演艺圈!

拍戏靠自己,不当“关系户”

自妹妹蒋雯丽成名后,蒋文娟便开始为其打理日常工作,她太了解演员风光背后的苦和心酸,知道一个新人要出人头地有多难,为此始终不大愿意女儿也当演员。马思纯却觉得,成名与否并不重要,她就是喜欢演戏,至于是否把演员当终身职业也不确定,她就想拍到自己不喜欢为止!

入行以后,有小姨蒋雯丽的成功摆在那里,马思纯做演员无形当中多了一层大大的压力。她一直默默学习、调整。女孩领悟到,作为一个演员最重要的是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包括心态、修养、外形。对于拍戏的态度也要端正,要提前做足功课。比如拍摄电视剧《未婚妻》,马思纯既要在剧中饰演妻子,又要跟小朋友对戏,真是难为这个恋爱经验值偏低的小妮子。她说:“跟孩子互动很难,我做妈妈的经验为零,只能找朋友家的孩子‘练练手,体验怎么抱孩子、跟孩子交流、打理孩子,也经常观察朋友是怎么带孩子的。”

马思纯在《未婚妻》里有700多场戏,因为房间的隔音不好,住在隔壁的演员袁成杰每天6点左右就能听到隔壁房间拉窗帘的声音,这是她开工的信号。

蒋雯丽曾在公开场合说过,自己这个小姨当得不合格,“都是让纯纯自己在外头发展”,除了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我们天上见》里让她饰演过一个小角色小翠外,自己和丈夫顾长卫再没有为她开过小灶。

在马思纯刚踏入演艺圈时,因为没什么名气,找她拍戏的导演很少,蒋雯丽难免着急,便为外甥女四处引荐。因忌讳“蒋雯丽外甥女”这个标签,马思纯挺抗拒和小姨合作。“拍《幸福来敲门》时她就向剧组推荐我演孙淳的女儿,可后来没去。”原因没别的,马思纯就是希望走自己的路,不想去借小姨的光。为此,她曾推掉好多戏。

每每这时,蒋雯丽总会佯装生气地说,“嘿,你还不领情!”她却笑着说:“拍你自己的吧,我有戏拍。”

“我演我的,她演她的,大家工作得开心就行,别太累。”说这话,马思纯特能显现80后女孩的“没心没肺”。她还调侃:“妈妈和小姨那样过日子才叫累,她们太能操心了!”

母亲回忆起女儿入行之初,即将和一部电视剧签约之际被告知临时换角,制作方给出的原因是某女星最近走光照很火,用她能保证收视率。蒋文娟流着眼泪,不知该如何告诉女儿这个消息。谁知马思纯反过来安慰她:“这样选择演员的剧组,也不会有好的合作!”

虽然不是表演系科班出身,但马思纯自信,学不是最重要的,有天分和生活阅历就够了。2014年,马思纯在都市轻喜剧《爱情最美丽》中饰演张国立的女儿马晓灿,这个角色操心着为父亲找女朋友,自己的感情也备受考验。很少出演生活剧的马思纯在片中表现清新自然,与李明启等前辈演对手戏,竟然得心应手。演绎了一个特别接地气的邻家姑娘。在故事结尾,马思纯不但在戏里收获爱情,戏外也用纯熟的演技征服了无数观众。

很多有明星梦的少男少女都期望“圈中有人”,因为“有人好办事”。但倔强的马思纯却从不愿意在人前提起蒋雯丽的名字,她怕被误会“皇亲国戚”,她想靠自己的实力在娱乐圈站稳脚跟。

其实生活中她和小姨更像是姐妹。因为私底下两人从来不会讨论该如何演戏,聊的都是女人之间的事,比如衣服如何搭配,什么样的化妆品、面膜比较好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问题等,甚至聊闺蜜之间的话题。

到目前为止,马思纯从没觉得演戏有多难,唯一有一次觉得紧张,是和陈柏霖搭档拍《摩登新人类》,“他太帅了,开始我有点害羞,不好意思演,后来就好了。”反倒是妈妈,怕心理压力大,不敢给马思纯当经纪人。还经常提醒她,如果真想当个好演员,一定要“努力减肥,好好读书!”

“标签”之外,“小花旦”上位靠努力

尽管和胡歌、王凯、丹尼斯·吴、鹿晗等明星合作,演过不少影视剧,但遗憾的是马思纯都没有因此大红大紫。直到2015年主演了苏有朋执导的青春电影《左耳》,马思纯才开启了自己事业的新篇章。

获得《左耳》里“黎吧啦”这个角色并不是所谓的“关系”能够帮她争取到的。马思纯说,最难的部分就是选角时期的煎熬。苏有朋对自己首部执导的电影十分看重,光是选角,就用了近一年时间。而“黎吧啦”又是马思纯出道以来最渴望得到的角色,她创下20天减肥15斤的壮举,还为了贴近角色,一改往常作风去泡夜店体验生活。“直到导演组宣布是我,我还是不敢放松,剧本台词都记到心里了,开拍的时候连剧本都不用看了。”

《左耳》上映后,马思纯被评为片中最会演戏的演员,并入围去年台湾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提名。随着电影大卖,她被更多观众熟知。不仅如此,她的演技还得到知名制片人侯鸿亮的赏识,邀请她加盟《他来了请闭眼》。马思纯搭档男神霍建华,出演的女一号简瑶深受观众喜爱,网络播放量更是突破12亿,让其一时间成为了热搜榜的头条。与此同时,她与影坛大姐大蒋雯丽的亲戚关系也被挖了出来。

《左耳》拍摄接近尾声以后,马思纯又开启了单枪匹马到处试戏的生涯,其中一部剧就是后来很火的《芈月传》。第一次试戏当天,马思纯就被场面震撼到了,这部长达81集的电视剧,吸引了起码100号人来试镜。最终,她成功获得了被赞“绝世美人”的魏国公主魏颐这个角色。这是她第二次拍摄古装戏,游刃有余的表演还是令人印象颇深,尤其是与武王成亲的戏份,马思纯将新娘的娇羞及公主的高傲进行了完美诠释,得到了很多粉丝的称赞。

2015年,凭借在《他来了请闭眼》等影视剧中的出色表现,马思纯一举斩获“最美表演”和“年度电影新力量女演员”两项大奖。还顺带完成了“一直想出一本书”的心愿,出版了她的图文随笔集《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记录了自己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一些小事,胡歌等圈内好友为她作序。

马思纯身上有文艺女青年的气质,或许是来源于外公的熏陶。外公是位老文青,爱送书给这个外孙女,便培养了马思纯写作的好习惯。当年看完了小说《左耳》,马思纯还写过一封很长的信给作者饶雪漫,里面叙述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她本人和“黎吧啦”的共同点。饶雪漫对这位曾经当过她的作品《酸甜》书模的女生也十分欢喜,后来还写了一篇《穿越时空遇见你》来记录自己与马思纯的缘分。两个文艺青年,就这样用笔墨交流着对彼此的感情。

此外,马思纯写得一手好字,写诗、抄文学摘录,写心情随记,她发在微博上的这些作品都能迎来粉丝点赞。她爱看文艺片,比如《两小无猜》《天堂电影院》,她喜欢看书,美学的、历史的都能接受。

春节前,正在拍摄中的电影《盗墓笔记》发出海报,正式披露颇受网友关注的“性格美女阿宁”这一重要角色,由马思纯出演。对于网上出现的,“星二代”凭“关系”要角色的凭空猜测,马思纯并不在乎,因为在影坛打拼十几年,凭演技、灵气、爆发力,她已稳稳踏过外界的N次质疑,更何况还有老天赏饭吃的“偶像颜”。

台湾偶像剧之母柴智屏签下马思纯的时候,对蒋文娟说,“思纯安安静静的,让人感觉单纯没有欲望。她会是大S的接班人!” 网友们也更相信,马思纯走红靠的是实力。有网友调侃:“小姨是蒋雯丽,小姨夫是顾长卫,马思纯有很多理由可以撒懒,但她却比你更努力!”

努力成功的故事 篇4

2008年7月27日大早,江苏阜宁县吴滩镇万头猪场大门前,5辆装满180头肥猪的大货车启程前往杭州销售。自2007年1月由上海客商王兴龙投资350万元租赁的吴滩镇万头猪场,至2008年7月28日统计,该场用自繁的瘦肉型仔猪育肥2万多头,又销售给农民良种母种猪850头,仔猪2万多头,支持了农民养猪致富。该租赁者王老板因此净赚40万元,向国家上缴税费10万多,向镇、村支付租赁承包金30万元,带动农民养猪鼓了腰包。

上海人的阜宁缘

2006年10月,吴滩镇向社会招商招标,把投资300万元建成的现代化万头圈容养殖猪场,进行公开招租。这年5月在上海某区交通部门干合同工期满的45岁王兴龙,从有关媒体得知信息,专程来吴滩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后,办理了租赁期为15年的相关手续。为适应科学化、现代化规模养殖,王老板投入200万元,对整个猪舍进行技术装备,配套了供水、取暖、散热、污水处理、饲料加工、防疫化验等设施。2007年1月通过国家进出口公司,国家级太仓市种猪场中介,引进加拿大、英国、丹麦等4个国家的一代原种公种猪杜洛克5头、长白山10头、大约克3头,母猪60头,实行滚动交配繁殖生崽。为养好这长膘快、肉嫩的瘦肉型“洋猪”,该场聘请了全国养殖专家、南京农业大学王锦云教授和市县3名专家,常年担任技术顾问。王老板为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给自己“充电”,还订阅和购买了“科学养猪”“养猪100问”等相关的报刊书籍。

逆风飞扬 强音激荡

2007年10月,该场经考核,被确定为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实习(猪业)基地。吴滩镇以这万头猪场为龙头,以政府培植的10个村级千头养猪大户为龙身,带动全镇13个村4000多农户养猪致富。自2006年10月以来,猪肉市价一路上扬,尽管外地猪肉市场吃紧,但吴滩镇除满足市场供应外,每年有4万多头肥猪被销往外地。为使养殖户致富再多生财,镇党委书记王志厚、镇长侍爱民及镇经纪人队伍,通过市场调研和利用因特网,2007年4月在南京、上海等6个大城市分别设立信息点,让全镇养猪户有的放矢地外销,使肥猪在外地以每50公斤高达1000元的价格热销,比当地价高出180元左右。

坚持努力成功的故事 篇5

王羲之是16前晋朝的一位大叔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7绥德时候开始练习书法,勤奋好学,专心练字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吃法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时间久了衣襟也被磨破了。

17岁的时候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着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从早上练道晚上,练完字就顺手在池水里洗笔,不知用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天长日久池水也被他给染成了墨色,现在这座池子就在绍兴,名字就叫做“墨池”

这个小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有自己的梦想就要坚持,要有不放弃的精神。

失败并不可怕,要学会继续尝试,只要坚持,一切就皆有可能!

在开学第一天的时候,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做一个简单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完苏格拉底师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300下,大家可以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个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的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有八成。

一年过去了,苏格拉第再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最后成为古希腊另一个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坚持事最容易的事情也是最难得事情。容易是因为只要坚持谁都能做到,难事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做一件事不难,难得事每天都坚持做一件事。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名人努力成功的故事 篇6

为此,艾伦专门请教过医生。医生告诉她,要多开导病人,多给病人带来欢乐,以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艾伦听从医生的话,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给妈妈讲讲学校里的事,一开始妈妈毫无反应。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艾伦就在语言与动作上下功夫,她发现故事讲得越幽默越能引起妈妈的注意。之后,艾伦将取悦妈妈作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艾伦经常看书,好从书中发掘有意思的事情讲给妈妈听。时间久了,这看似无意的举动,不仅让妈妈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也让艾伦的口才得到了锻炼。从此,她爱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学校的晚会上,她常常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编成脱口秀表演给大家。

大学一年级后,因为交不起学费,艾伦被迫选择了退学。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四处打工,做过饭店的服务员、女领班、酒保,还做过油漆工,卖过吸尘器。一天,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咖啡馆正在招聘脱口秀演员,她很兴奋地前去应聘,并幸运地被录取了。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因为观众不认可而丢了这份工作。

看到艾伦因为丢了工作十分沮丧,妈妈安慰她说:“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说,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功。因为你在这次挫折里,明白了下一次怎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日积月累,挫折就成了你成功的奠基石。”艾伦听了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重新鼓起勇气去找她喜欢的脱口秀工作了。

在艾伦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下,20世纪80年代,她开始随所在的俱乐部到美国各地演出脱口秀。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电视台要举办喜剧小品大赛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这次大赛上,艾伦凭借机智的幽默和精准的表演一举夺魁,赢得“全美最搞笑的人”的称号。从此,艾伦的舞台从俱乐部转移到了电视台,她也从一个俱乐部里的表演者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喜剧演员的队伍。

之后,艾伦凭借丰富的知识面与富有特色的机智幽默,被很多美国着名的电视脱口秀节目邀请做主持人的搭档,还参演过一些电影。可是她一直都是配角,这一度让她非常沮丧。

1994年,艾伦出演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电视剧《艾伦》。她的戏剧才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且获得了两项美国艾美奖提名。,艾伦终于以自己的实力,争取来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脱口秀节目——Ellen。这个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很好的收视率。

正所谓天道酬勤。如今,艾伦已经赢得了14个艾美奖。在福布斯全球100名人榜中,她排名第10。迄今为止,艾伦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主持过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和艾美奖的主持人。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挫折。有人将挫折当作绊脚石,退回了原点,而有的人却把每一次挫折都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最终迈上了成功的阶梯。

我的付出 你的努力 篇7

1992年9月走上教育这一工作岗位, 我一直在西华农场第一小学任教至今。从那一刻开始, 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还兼学校的业务员, 为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面对这繁重的工作任务, 从不叫苦, 任劳任怨。在教育教学工作期间, 我始终不忘人民教师所肩负的重任, 克服重重困难, 从传授知识到思想政治教育, 以及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是身临其境、言传身教, 带领和组织学生踊跃地参加。对工作尽职尽责, 全面培养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耐心辅导, 个别教育;学生勤奋好学, 求知欲强, 学生各方面均得到发展。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 我一方面努力学习, 总结教学经验, 勤写教学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课改洪流,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 努力适应新时代的教育理念。

“我的付出、你的努力”, 17年来我就是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学生。我所任教的毕业班, 有的学生考上海南农垦中学, 有的考上农垦实验中学, 还为我场中学输送许多基础扎实、品学兼优的学生。“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 我不断探索和追求, 悟出教育之真谛就是付出自己的爱, 即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学生的爱。我真心地关爱每个学生, 引导学生做一个“真善美”的好孩子。有付出就会有收获, 我所带的班级, 同学之间融洽, 学生和我的关系特别好, 他们愿意亲近我, 很愿意把我当成他们的朋友, 班集体有一股很强的凝聚力, 这就是爱的力量。在新课改理念下, 我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每一堂课都与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我深知人民教师是神圣和光荣的, 但我更知道人民教师也是艰辛和贫寒的;我不忘记与家长推心置腹, 以心换心的长谈;不忘记与学生促膝谈心、以情动情的坦诚。

努力的哲理故事 篇8

最近,一位旅居香港的法国心理学家法莉德莎莉莉教授发现,在加拿大,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努力程度都与学习成绩呈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在加拿大,一个学生学习越用功,他的成绩就越好。而在中国,莎莉莉教授发现,成绩好的学生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成绩差的学生的努力程度甚至与学习成绩呈反比关系:也就是说,在中国,成绩好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努力比别人多,而成绩差的学生越努力反而成绩越低。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努力学习看起来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华裔心理学家康莹仪教授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部分地解开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原来,虽然中国学生在学习上都非常努力,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不相信努力”,不相信努力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尤其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国内外近些年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相信努力”有利于孩子成长,特别是在孩子面对困难、挑战和失败的时候,“相信努力”有助于孩子克服畏难心理,让他们把心思更多地花在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上,而且,“相信努力”也确实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另一方面,这些研究还发现,不相信努力,甚至认为努力是一个人愚笨的象征,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不仅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因此,导致努力学习对中国学生不起作用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很多中国学生“不相信努力”。

然而,实际上,中国的家长都是非常相信努力的。我们的家长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来教育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像唐朝大诗人李白一样参悟这句俗语中蕴涵的深意,能够在学习上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直至最后金榜题名、功成名就。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非常坚信,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是非要下苦功不可的。至此,很多家长可能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那么相信努力,培养出来的孩子却不相信努力呢?

原因: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

其实原因恰恰就在于中国家长太过于相信努力了!他们总以为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都是出在不够努力上,总以为只要孩子努力就没有学不好的功课。而且不仅如此,家长对于努力的牢固信念转而强加到了孩子头上,变成了不断给孩子强加学习任务、不断逼迫孩子努力学习。

《今日美国报》最近的一篇报道指出,在香港、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孩子上补习班、给孩子请家庭教师已经成为华人社会中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莎莉莉教授的研究也发现,香港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是16到20个小时(而实际上中国大陆的学生远不止这么多!),而加拿大学生平均每周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仅为11到15个小时。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们太过于相信努力了,所以他们总是想法设法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并不惜重金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逼迫孩子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比别人多的学习任务,让孩子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孩子就肯定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如果本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不太好,那么家长们在这一点上的做法就更甚了。因为在这个时候,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受到了严重打击,此时他们就更倾向于认为:除了逼迫孩子努力,给孩子更多的学习任务,别无他途!

然而,家长们过于“相信努力”并逼迫孩子努力学习的另一方面,就是忽略了与孩子学习成绩有关的其它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等。如果孩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么即使家长逼迫孩子付出再多的努力,恐怕都是没有收效或收效甚微的。孩子在学习上付出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却并没有得到多少回报,这种挫败感怎么可能会让孩子“相信努力”呢?!而且不仅如此,这些努力学习但收效甚微的孩子,不仅不会再相信努力,而且还会转而怀疑起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是不是那棵再怎么努力都“不可雕”的“朽木”。

由此可见,对于我们的很多孩子都不相信努力这一现象,家长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当然,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不应该给孩子请家庭教师、不应该让孩子上补习班,我们是想说,家长们更应该帮助孩子认真分析造成他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然后对症下药。

对策:如何培养孩子“相信努力”

那么除此之外,我们的家长还应该如何做才能克服自身的局限,培养出“相信努力”的孩子呢?

首先,要让孩子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教育心理学中有一条特别重要的教育规律,那就是要给孩子布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难度太高,孩子再怎么努力都完成不了,此时孩子是无法体会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滋味的;难度太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可以完成,此时孩子就并不会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因此,家长们应该更多地为孩子布置一些中等难度、有一定挑战性但孩子通过努力最后都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此时孩子经过努力获得了成功,很自然地,他就会认为这一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这一点无论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培养孩子的生活和社会技能上,都非常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孩子学习游泳的时候,如果他刚学会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已经可以游出两三米远,那么此时我们既不能指望他一下子就游到十米开外,也不能一味地让他继续练习手脚动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家长此时应该做的是给孩子设定一个让他通过努力最后能够获得成功的挑战性任务,比如让孩子在练习手脚动作的时候学会换气。当然,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学习任务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长一定要了解自己孩子目前所能够达到的水平。

其次,无论在孩子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要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努力,并尽量避免孩子从负面看待努力。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会影响孩子对待成功和失败的态度: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成功时告诉孩子这是他努力的结果,在孩子失败时告诉孩子这种结果与他的努力无关,那么孩子就会更多地相信努力,相信努力可以让自己成功。因此,在孩子成功的时候,父母们不防多多地去表扬孩子“很用心”、“真努力”,让孩子把自己的成功更多地与努力联系在一起;在孩子经过努力仍然失败了的时候,依然引导孩子从正面看待自己的努力,告诉孩子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最近身体状况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等其他原因,而并不是因为他的努力注定是没有效果的。这样一来,家长不仅培养了孩子相信努力的信念,而且还让孩子在积极克服其他消极因素的同时继续保持了努力和上进。

另外,家长们还要尽量避免给孩子传达一些类似“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的工作,那些非常聪明的人很快就可以完成,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而那些头脑不够灵活的人,则往往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而且即使付出很多努力,他们也并不一定能做得好。因此看起来,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多努力有的时候恰恰是一个人不够聪明的象征。很多家长在评价自己孩子的时候也都不自觉地把孩子的表现与这一现象联系在了一起。比如说,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非常认真和用功,常常会花很多时间读书和写作业,但家长有时却会跟孩子说这样的话:“你看人家李某某就是聪明,听他妈妈说,他每天晚上不到一小时就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完了,你怎么每次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啊?”这样,家长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向孩子传达了“努力象征着愚笨”这样的观念。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不再相信努力了,或者干脆放弃了努力,而改为追求写作业和读书的速度,从而忽视了质量。在这一点上,家长要尽量拿孩子现在的表现跟他以往的表现相比,努力克服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孩子比的心理,即使比了,也不要把这种对比传达给孩子。

体育明星的努力故事 篇9

我们在荧幕面前看到的那一些体育明星,表面上光鲜亮丽,可他们的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又有谁指导呢?那些背后的努力故事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体育明星的努力故事,欢迎阅读!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梅西的童年故事

他从小就喜欢足球,但10岁那年的一件事,却给了他很大的打击。当时他在纽维尔老男孩队参加训练。

一天下午,他所在的球队和另外一个同年龄段的球队进行足球比赛。好几次,队友都把球传到了他的脚下,但由于过度紧张,他面对球门时竟闭上了眼睛,这样造成的结果是球总是擦门而过。由于他的多次错失良机,他的球队最后惨败。终场结束,他痛苦地闭上眼睛。

在更衣室里,好多伙伴把手指放在嘴边,对他发出嘲笑的嘘声。他换下来的鞋子也被一个同伴拿走,往里面吐口水,然后得意地给其他小伙伴展示,并现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臭鞋大王”。他难受极了,心想也许自己根本就不是踢球的料,干脆放弃算了。

他低着头,心烦意乱,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忍不住哇哇大哭。

这时他看到一只青蛙正好奇地看着眼泪汪汪的自己,他有些生气,恶作剧般地朝青蛙撒了一泡尿。但他发现,在这个过程中,那只受辱的青蛙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仍鼓着一双圆眼看着自己,没有躲闪,没有逃离。

他有些疑惑,也有些失落,怏怏不乐地回到家里,把今天发生的一切都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

父亲告诉他,一个人要想,就要像那只姿态昂扬的青蛙那样,正视不公,接受失败。

那天晚上,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他内心的梦想开始复苏,他觉得那只受辱而不屈的青蛙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他暗暗发誓:我也要在逆境中努力,进最好的球队,成为像马拉多纳那样的伟大球员,登上足球的顶峰,成为世界足球先生!从那天起,他每天踢球8个小时以上,有条不紊地坚持学习和训练。教练的批评,队友的指责,他都能坦然面对,自信地昂起自己的头,一步步地走自己的路,他的眼里只有一个目标:球门。

一年后,他遇到了的又一个坎。11岁的他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而这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担他的治疗费用,但乐观努力、积极向上、球技不断完善的他受到了巴塞罗那球探的青睐。2000年9月,年仅13岁身高只有140厘米的他受到邀请,去巴塞罗那试训。试训场上的他,像那只执着的青蛙一样紧紧盯着目标,连中三元。试训刚一结束,俱乐部负责人就毫不犹豫地给他在俱乐部注册并安排他去最好的医院接受治疗。在当年他参加的38场青少年比赛中,他一共打入31个进球。

世青赛一向被认为是才俊展示自己的舞台。当第15届世青赛的大幕在荷兰乌德勒支缓缓落下时,他,一位身高只有1.69米的阿根廷少年将一个巨人的背影留给了全世界。由于阿根廷队在小组赛中的糟糕表现,人们都以为这支队伍难以走得更远,然而正是他的出色表现挽救了全队。作为阿根廷队的灵魂人物,他从淘汰赛开始一直处于世青赛的舞台中心,最终率领阿根廷U21青年队获得世青赛冠军,他自己也获得世青赛的最佳球员称号。2005年年底,在意大利体育报纸《全体育》组织的“金童奖”的评选中,他更是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鲁尼当选2005年度的欧洲最佳新秀。

他的名字叫里奥·梅西,现为巴塞罗那的前锋球员以及阿根廷的国脚,他被球迷亲切地称为“新版马拉多纳”,他用近乎完美的球技实现了自己的誓言。2009年12月1日,梅西凭借2008-2009赛季带领巴塞罗那取得西甲、国王杯、欧洲冠军联赛三冠王的成绩,击败C罗获得2009年欧洲金球奖。20天后,在苏黎世举行的第19届国际足联颁奖典礼上,里奥·梅西笑到了最后,获得“2009年世界足球先生”称号,捧着金灿灿的奖杯,他微笑着说:“不要闭上眼睛踢球,要紧紧盯住自己的目标。只要努力,梦想就离你不远了。”

让我们记住梅西的导师,那只遭受尿击仍然仰头鼓眼的青蛙。

集中注意力,拼上所有的力量,朝着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不在意别人的打击和嘲笑,只要自己有目标,有无比积极的态度,不放弃,肯用心,终究会走出困境。

这个世界会接纳你,梦想也会一步步成为现实。

体育描写的努力故事:刘翔的成长故事

1983年7月13日,一个小生命在上海西北角呱呱坠地。为了给这个小家伙取名字,他的姑夫、姑姑都赶来了。“他爸姓刘,你姓吉,就叫刘吉吧。”姑姑对吉粉花说。“刘吉,刘吉……”吉粉花念了两遍,感觉再加个“生”,就是“留级生”了。“不行,不行,那就用‘吉祥’中的祥字吧。”生为大学教授的姑夫为孩子定了“音”,不过最后还是刘学根定了“形”——刘翔,当初取“翔”字,就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展翅高飞。

21年后的8月27日,刘翔真的飞翔了。在雅典湛蓝的爱琴海边,在国人的注目下,他站在110米栏决赛的起跑线上……

上海的弄堂里……,普陀区,在上海叫做“下只角”。因为那儿属于工业区,居民通常都是双职工。刘翔就来自于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上海人家。”

夜色中,一群光着膀子的男人在乘凉。在北京,那叫“膀爷”,在上海,这叫“赤膊”。刘学根,一个52岁的上海自来水厂司机,就“混迹”于这样一群男人中。

鼻梁上架着的眼镜,一看就知道“饱经风霜”,30来岁才结婚生子,刘学根经历过苦难岁月,他不舍得花钱,甚至是在刘翔去雅典“飞翔”时,他还把那部破手机送去修理,害的儿子好几天找不到父亲。

吉粉花,一个有着王安忆小说中老上海主人公般名字的普通女子,“下岗”在家,围着“儿子、桌子和菜篮子”转的中年妇女。“我们翔翔……”每次说起儿子,吉粉花都会以这四个字打头。刘翔,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上海的弄堂总有着一种特殊的味道。武宁路同真北路的交叉口,有一个叫做“海棠苑”的小区,小区入口处还在进行施工,到了半夜,甚至连车都打不到……

刘翔家就住在“海棠苑”内,门牌号是真北路1902弄46号,房子是刘学根单位分配的,老式公房一栋挨着一栋,灰色的墙面已经斑驳。

这样的弄堂是藏不住秘密的,东家长,西家短,在人们口头上流传。“现在,要见到刘翔,难啊。从小看着他长大,那时候我们就觉得他是个懂事又有出息的孩子,老刘真是好福气。”在上海,近邻是可以胜过远亲的。“老刘,你老婆正在马路上看你儿子的照片呢。”10分钟后,吉粉花就同一群姐妹出现在刘学根面前,“我看到我们家翔翔了,就在立交桥那边的大广告牌上面。”

2002年,刘翔在釜山亚运会中拿到金牌后,老邻居们张罗着在居委会摆了两桌庆功酒。每家出一个菜,懂电工的还在门口拉上两盏小灯,二三十个人在一快喝着老酒、吃着小菜、谈论着刘翔。那场面,至今仍令刘学根和吉粉花难以忘怀。

2室1厅的房间,客厅小的只能坐下几个人,彩电、冰箱、沙发……一切都是普通人家的摆设。

刘翔的房间在客厅左手边,粉色的床单,一眼看去,就是桌上的三个“世界田径黄金联赛”奖杯。床头边,有个梳妆镜,很古朴的那种,与整个房间的基调有些格格不入。镜子只能照出半个人影,因为上面贴着刘翔的照片,还挂着他在大大小小比赛中获得的奖牌。

吉粉花从箱底翻出几本相册。大红色的相册上蒙着一层淡淡的灰,里面的照片已经有些泛黄,一个胖嘟嘟的男孩戴着小瓜皮帽,咧嘴笑着……

其实,吉粉花是不赞同儿子练体育的,因为心疼。“翔翔成绩一直是班里前三名,我觉得今后考个名牌大学没什么问题。”做为传统的上海女子,平平安安地同家人过一生,是她最大的幸福。

12岁那年,刘翔还是个瘦弱的“小鬼”,被启蒙教练顾宝刚“发掘”纯属偶然。“他的个头只比同龄孩子高半个头,而体质上又过于单薄。一时间我也不好判断他是不是练田径的料,通过两年的观察,我发现他尽管瘦弱,但柔韧性好,脚底下速度快。”顾宝刚回忆时说。

开始,刘翔练的是跳高,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很快出现了。1996年上海市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刘翔轻松拿下100米冠军,“速度快,节奏好”,这令看台上的一个人眼前一亮,他就是孙海平。

亲情与名师是孙海平成就了刘翔,还是刘翔成就了孙海平,这一切,现在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在孙海平的坚持下,才有了今天的刘翔。跨栏,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个很冷的项目,也是一个技术含量相当高的项目。高难度和高运动量的训练让小刘翔经常练到吐,晚上躺在床上,膝盖内侧被栏架磕破的伤口总会隐隐作痛。一次比赛中的意外扭伤,让吉粉花下定决心让儿子做回“正常人”,背着书包,刘翔离开了训练基地。

“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领着翔翔到孙海平联系的华山医院去看膝伤。刚一下车,我就看到孙教练打着伞在车站接我们,他还忙着帮我们办复查手续……”现在回想起来,刘学根还是一脸感激之情。就这样,孙海平用他的真心唤回了一颗明日之星。

刘翔叫孙海平“师傅”,在他心中,师傅是他半个父亲,因为孙海平不仅用“高效益全面训练”法和“多因素综合训练”模式培育出了一个世界冠军,更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刘翔如何做人。

刘翔长大了,个子高高的。吉粉花特别爱和儿子上街,她喜欢听到人们夸刘翔,又高又帅,随后再来一句:“长得真像你妈妈。”从前,人们都说,这是吉粉花的儿子刘翔;现在,人们都说,这是刘翔的母亲吉粉花。

在上海,双职工的孩子通常都由老一代拉扯大,刘翔也不例外。“他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那时候我们家的情况不太好,我每天都要工作到很晚,他母亲也在商店里工作,经常早出晚归。”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刘翔,对老人家的感情特别深。2001年,饱受胰腺癌折磨的奶奶去世了,刘翔正在参加九运会110米栏比赛,奶奶没能见着孙子最后一面。刘翔哭了,刘学根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儿子哭的那么伤心。

那件别致的毛皮背心,是布鲁塞尔大奖赛时买给父亲的;那只路易斯威登的皮包,是巴黎世锦赛上给母亲带回来的;还有那一大袋化妆品,是曰本巡回赛后送给母亲的礼物……“他们平时很节约,自己都舍不得花钱,”刘翔很孝顺,“我希望妈妈能更年轻、更漂亮。”

在中国,田径运动员的收入都不高,即便达到像刘翔这样的“腕”,但“金钱并不是唯一。”这是刘翔最爱说的一句话。雅典的成功,让刘翔一夜之间富裕了起来,“我也不知道具体数字究竟是多少,对我来说,钱只要够用就行了。”“飞翔”,是想证明自己,对于金钱,刘翔唯一的愿望就是能为父母买一套宽敞些的住房。

训练场上,一堆穿着相同运动衣的人中,刘翔一眼就能被认出,因为他走路最“拽”。刘翔训练经常偷懒,用刘学根的话就是“他努力训练就说明不对头了”。即便是在备战期间,刘翔的训练量从每天的4、5个小时缩减到2、3个小时,他还是会在跑5圈时,偷偷减掉1圈。

在跨栏这个项目上,是需要一点天赋的,而天赋包含两种,一种是身体条件,另一种就是悟性,刘翔靠的就是悟性,还有孙海平特殊的指导方法。每周,孙海平只安排18个小时的训练量给刘翔,平均每天3小时,在备战期间还会减少。正是这种“偷懒”的训练方式,让刘翔每次一上场都精神饱满。“我在训练的时候很放松,练得差不多就玩会,或者和队友聊聊天。”因为刘翔不是“一根经”的运动员,“一根经”太容易断,特别是在那么大的压力下。刘翔没有断,他顶住了。

除了跑步,刘翔爱唱歌,平时总爱摆弄他心爱的MP3。凭着一首《为什么你背着我爱别人》,刘翔还得过上海田径队的卡拉OK大赛一等奖。他也同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一样,有着青春痘的烦恼,他会跑去医院,配上许多药水,每天对着镜子抹,希望自己能够更帅,更讨女孩子欢心。

他会指指自己的金色战靴,说道:“不用我自己买,他们都会为我定制。”然后,摸摸自己的“马桶”头,笑道:“我没觉得这个发型有什么不好,我喜欢学生头。”

当刘翔站上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冠军领奖台时,他用的动作是“跳”——一个大字形的,有些蛮横的,跳了上去,将黑皮肤的和白皮肤的,统统“踩”在了脚下。接近两个身位的领先,是一种征服,完完全全的征服,让所有的对手,输的心服口服。12秒91,平了世界纪录的成绩,让在预赛中“马失前蹄”的约翰逊也不禁汗颜——即便他撑到了决赛,也未必跑得过刘翔。

刘翔,一个来自中国上海的,黄皮肤的亚洲人,打破了世界短跑百年不变的格局。

“是的,今天我是世界冠军,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也能飞起来。”

“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在决赛上亲手打败约翰逊,下一回,我要亲自战胜他。”

“到2008年奥运会,我要再把世界纪录破了。”

“我和教练的配合,已经是属于超级完美,超级拍挡的感觉。”

很少有运动员会说出这样的话,即便是在夺取奥运冠军,打破世界纪录,他们也只会循规蹈矩地说些诸如“谢谢教练,谢谢父母”,随后跟出一句“我兴奋的都不知道说些什么好了”。是的,很多人都说,刘翔很狂。

但,既然年少,为何不狂?

110米栏的对决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相信自己。千万别跟着别人的步伐跑,那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刘翔,一个充满自信的21岁上海大男孩,用自己的双腿,向世人证明,一切都有可能。

体育明星努力的故事:乔丹

一、叛逆乔丹

1963年2月17日,乔丹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黑人区,随后他们一家迁到了北卡罗莱纳州的海明顿。这是个只有几万人的小城,终年吹拂着温熙的海风。

迈克尔常常弄出点恶作剧让父母伤神。五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禁止他玩斧头,他不听。有一次,他偷偷拿斧头到外面去劈柴,结果一不留神,斧头没砍中木柴,却砍到了自己的脚趾。他痛得又喊又叫,回到家里父母也手足无措,只好请来一位没有行医执照却自称是医生的女邻居,这位女“医生”上来就在迈克尔鲜血淋漓的脚趾上浇了一大盏煤油,痛得迈克尔大喊大叫,但却止住了流血。

乔丹的父亲是个勤劳的机械修理能手,有意培养小乔丹在这方面的兴趣,经常把乔丹带到车库,让乔丹帮他干活。然而,乔丹对机械没有兴趣。父亲最终放弃把乔丹培养成为机械能手的念头。他教训乔丹:“去干女人的事情吧,去呀,让她们教你洗碗刷盘。”乔丹回答:“好吧,没问题。”便再也没有跟父亲进车库干过修理活。

母亲也试图改变一下乔丹,强迫乔丹去一家旅馆干维修工。但他只干了一个星期便辞职不干了。母亲非常生气,说:“很好,从现在起,你休想买什么东西。”乔丹却在心里默默地想:很好,从现在起我可以整天呆在家里打篮球了。

二、“好斗”乔丹

父亲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娱乐场所,特地在自家后院修建了一座篮球场,并亲临现场进行示范表演,指导孩子们学习篮球技巧和比赛规则。二哥赖利是他最早的竞赛对手。迈克尔和赖利在这里进行了无数次你争我夺的较量。在最初的一个时期,年长一岁的赖利在比分上总是领先,迈克尔对此十分恼火,不愿服输,一定要胜过哥哥才肯罢休。

从身高来说,迈克尔上小学时就已超过哥哥赖利。十岁以后开始疯长,尤其在初中二年级的一年中就从5英尺7英寸长到了6英尺,高中毕业时已高达6英尺4英寸。这种不断增高的身体条件显然越来越有利于他战胜哥哥,但赖利的弹跳能力惊人,并且在体育训练中非常刻苦,从而弥补了个子矮于迈克尔的不足。于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球技水平的提高,兄弟俩在后院篮球场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体育方面迈克尔向比他大一岁的哥哥赖利挑战;在学习上他与比他小一岁的妹妹瑞丝琳比赛;在其他方面,他向自己的父母挑战。迈克尔从向其他人的挑战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知道了适当的自我约束能使他在参加各种竞赛时免受伤害。

1972年,迈克尔从电视上收看了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以后,立即兴冲冲地跑进厨房,向母亲宣称:“总有一天,我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我要赢得金牌!”那年,他才9岁。

三、不屈乔丹

从小就迷恋篮球并抱有理想的迈克尔在兰尼高中篮球队打过一段球后,却受到了一次令他终身难忘的挫折。

一天清早,他和朋友赖洛伊·史密斯一起到校运动馆的布告栏前去看调整后的校队名单,结果才知道史密斯却榜上有名,而自己已被淘汰出局!那天他憋着一肚子气说不出话来,虽然坚持把课都上完了,却根本不知道老师教了些什么。放学回家后,迈克尔把房门关上,然后大哭特哭了一场。母亲下班回来,迈克尔告诉她说:“我被校队除名了。”泪水马上再度夺眶而出,最后母亲也忍不住拥着儿子一起哭了起来……

球季快要结束时,迈克尔鼓起勇气去向弗雷德·利克教练请求,允许他往后搭车随队观看比赛。教练开始说不可以,直到他再次执着要求,并答应为上场队员抱衣服,教练才点头同意。为了提高技艺,迈克尔苦练了一年,终于又回到了校队。

迈克尔本人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时说:“发生这种事,对我来说,也许还称得上是件好事。因为它让我搞清楚失望有多不好受,所以我立定志愿,发誓绝不再承受一遍那种感觉。”

四、成名乔丹

在北卡罗莱纳大学就读期间,迈克尔·乔丹曾参加过NCAA三个赛季的比赛。1981-1982赛季对他这个初出茅庐的选手来说,既新鲜刺激,又不同寻常。在东海岸高校篮球锦标赛中,他和他的队友乘胜追击,连创佳绩,终于一路打入NCAA预决赛,最后得以于1982年夏天与乔治敦大学队进行冠亚军决赛。最充满刺激、最受人关注的,使迈克尔·乔丹一鸣惊人的,还是最后那场与劲旅乔治敦大学队争夺冠军的决赛。

上半场比赛结束,乔治敦大学以32比31领先。下半场开始后,比分呈“犬牙交错”,双方交替上升,在离终场时间剩下32秒时,乔治敦的控球后卫佛洛伊德发威了,跳投得分,乔治敦大学以62比61领先。

关键的时刻,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教练史密斯叫了暂停。如果是以前,他会让老球员来完成这个“生死球”,但这次却选择了新人乔丹。对方球员盯住了北卡罗莱纳的“主攻手”沃斯和帕金斯,不让他们切入内线,球传到了球场左边的乔丹手中。这时,时间只剩下15秒了,乔丹果断地跳投:球在现场上万球迷和百万电视观众的眼前划出一道弧线,直落网心。北卡罗莱纳大学反败为胜,在阔别30年后,重新登上了冠军宝座。赛后乔丹因其出色的表现被选为决赛明星球员。

比赛结束后,乔丹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了校园里的英雄人物。冠军决赛时那一记神投的光环笼罩在他的头上。甚至当地的电话簿上都印着乔丹那次跳投的照片,一家餐厅推出了以“乔丹”命名的汉堡包。但乔丹并未满足,他说:“我已经不是原来的乔丹了,我用一记投篮打败了乔治敦大学,但我不愿意别人只为这件事才想起我,我要别人完完整整地记住我,不是一场球的最后几分钟,而是整场比赛,从头到尾。”

五、辉煌乔丹

对于迈克尔·乔丹来说,1984年既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他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点。因为迈克尔在当年5月5日的记者招待会上正式宣布,他将加盟NBA。当时,他还在读大学三年级。1984年6月20日,NBA照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秀选拔会。芝加哥公牛队在刚刚结束的1983~1984常规赛季中,失败55场,急需挑选一名重量级选手来扩充实力,于是把迈克尔·乔丹收入旗下。

乔丹的到来立刻吸引了球迷的目光,成为了NBA冉冉升起的新星,当他在罚球线上完成那惊世骇俗的一扣后,“飞人”的名号也正式成了乔丹的注册商标。

1985年5月,乔丹以平均每场得28.2分获取年度新人王。1991年,公牛来到了总决赛的赛场上。壮志凌云的公牛没有给“魔术师”约翰逊和他的湖人半点儿面子,首场因为缺乏经验输掉后,他们干净利索的连赢4场,在总决赛第5场,乔丹独得30分,带领公牛以108∶101击败湖人赢取第一个总冠军,乔丹荣膺第一个最有价值球员!

1992年对“滑翔机”德雷克斯勒领衔的开拓者,1993年乔丹平均每场得分41分,对巴克利率领的太阳,乔丹和他的公牛完成了自从1959到1966年波士顿凯尔特人8连冠后再也没有球队能够做到的3连冠!就在人们为公牛还将连赢多少年而猜测的时候,噩运从天而降,乔丹的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被歹徒枪杀了,心灰意冷的飞人决定离开他挚爱的篮球场。

经历了困惑而郁闷的14个月之后,乔丹发现属于他的领地只是在那片他无法割舍的篮球场上,一句“Iamback”重新把梦想和力量注入了所有球迷和公牛队的心里,那是一句创造了上百亿美金的名言!

1996年,乔丹打满了整个赛季,带领公牛在总决赛中战胜超音速队,拉开了第二个三连冠的序幕,他也获得第8个得分王、总决赛MVP和全明星赛MVP。公牛以席卷千军之势在1996年让整个世界为之战栗!人们难以置信地数着公牛的胜场次数,乔丹带领的公牛队创造了72胜10负这一NBA历史的最佳战绩,公牛队又站上了“世界之巅”!

六、传奇乔丹

1998年6月14日公牛再次战胜爵士夺取第六个NBA总冠军,乔丹第二次连续三年荣膺得分王,再获总决赛MVP和全明星赛MVP。1999年1月13日在芝加哥正式宣布退役,带着5个MVP、6个总冠军MVP、10个得分王和12次全明星荣誉离开NBA。

乔丹的传奇并不在他辉煌的时候嘎然而止,乔丹在他2001年加盟华盛顿奇才队的第二次复出上继续谱写他的传奇!有人担心他的复出可能会使他头顶上炫目的光环失去一些色彩,乔丹的老朋友“大嘴”巴克利担心以他的身体状况,此次复出会不会毁了他的一世英名,而38岁的乔丹却毅然选择了复出。

虽然最后奇才队在乔丹复出后没有改写历史,没有捧走冠军,但是复出后,乔丹的表现并没有让球迷失望。在最后的一场告别赛上,乔丹被全场座无虚席的23215个球迷集体起立鼓掌欢呼,被每个球迷声嘶力竭地呼喊着自己的名字,被每个球迷报以连绵不绝的掌声。球迷用这一切表达对乔丹的热爱和支持。

上一篇:装修温暖散文下一篇:小草的自述小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