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2024-06-05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共10篇)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篇1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符合主权国家的义务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⑤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可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⑦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负责任的大国。

①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②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④遵循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遵守主权国家的义务

⑤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综合国力

1、主权国家

2、国际组织—联合国

3、国际关系—国家利益

4、时代主题—国际新秩序

5、世界多极化—国际竞争实质

6、外交政策

7、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学依据。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②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必须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走和平发展道路。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④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能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篇2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体系。马克思在1844 年首次提出这个学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联盟撰写的、于1848 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一般特征作了科学地预测和设想, 着重强调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必须要随时随地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 划分了整个世界的时代。在新的时代历史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中国的崛起, 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一批先进分子, 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于1921 年7 月1 日组建起中国共产党,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的崛起具有世界意义。

二、中国崛起已经跨越“卡夫丁峡谷”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有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 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怎样进行中国革命?我党对马克思所讲的“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 (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的理论和一个“有可能 (经济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 ”的设想缺少理论准备。从国内的情况看,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政权, 但还是失败了, 我们再继续走这条道路, 肯定也走不通;直接走苏联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由于中国的经济文化落后, 我们没有资格;如何走马克思上述设想所指的道路, 我们不知道, 因为没有实践。因此, 道路问题成为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 经过艰苦探索, 决定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接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和武装夺取政权的方式, 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 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专制统治, 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束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伟大历史转折。新中国成立后, 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 依靠所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保障, 通过一化、三改 (, 于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而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使马克思的上述设想, 由“有可能”成为现实。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贡献。

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实践启示人们:一切民族都会走向社会主义, 这是不能避免的。但是, 一切民族所走的道路都不会完全一样,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而革命道路的开辟, 是由每个民族自己运用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理论, 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形成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中国可持续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由于没有经验, 只能向苏联学习。很快就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 提出以苏联为鉴,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进行改革开放, 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上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经过探索, 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的事情要按中国的情况来办, 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论点, 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指引中国可持续崛起的伟大旗帜。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我国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人的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 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 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中国的崛起被誉为“中国奇迹”。

中国持续崛起的理论与实践启示人们, 一个民族不管体量大小、国力强弱、发展先后, 只要选择了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形成了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 确立了符合人民福祉需要的制度, 就能够兴旺发达。

四、“四个全面”推进中国全面崛起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 西方舆论大肆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和“中国崩溃论”。西方势力战略东移, 搞“亚太再平衡”, 把中国作为围堵、遏制对象, 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活动更加激烈, 分裂分子挑起“颜色革命”的暗流更加涌动, 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复杂, 党内腐败蔓延, “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较量更加尖锐,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怎样跳出“历史周期率”这个怪圈,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怎样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 如何将中华文明推向新的高度?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 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为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 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是破解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正确途径, 是构筑我国长青基业的必由之路。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是全面, 根本是发展, 关键是创新。它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物质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 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全面依法治国”, 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重点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它是国家稳定、民族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全面从严治党”, 核心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是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 目的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它是社会主义之魂。

贯穿“四个全面”的基本思想, 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改革是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这一理论阐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内仍然存在矛盾, 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 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表现在阶级之间的对立与斗争, 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之间的矛盾;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途径不是进行政治革命, 而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是改旗易帜, 而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个全面”推进中国全面崛起的理论与实践启示人们, 在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 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中, 一个国家的崛起要走新路, 不要重复走西方的老路。国家崛起的目的, 不是通过发展生产力, 只为少数人谋利益, 而是通过发展生产力, 实现共同富裕;崛起的道路, 不是靠掠夺别人, 弱肉强食, 而是靠和平发展, 平等相处;崛起的结果, 不是称霸, 而是合作共赢。

五、“三条基本结论”引导中国永续崛起

研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我们认识到,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 就是用最彻底、最完整的发展论来考察研究资本主义, 从而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我们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也在用马克思主义发展论来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从而得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怎样实现”的结论。这一结论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总趋势;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条基本结论既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历久不衰的基本经验和基本保证, 又是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和基本途径。

“三条基本结论”引导中国永续崛起的理论与实践启示人民: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苏东剧变后, 社会主义国家已经稳住了社会主义的阵脚, 挽救了“几乎要失事的社会主义大船”, 并将迎来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崛起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六、中国崛起, 惠及亚洲、惠及世界

中国的崛起, 已惠及亚洲, 惠及世界, 使许多国家搭上了中国便车。仅未来五年, 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 万亿美元, 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 亿美元, 出境游将超过5 亿人次, 给亚洲和世界送去了“红包”。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 由于中国的崛起, 推动亚洲国家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 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在当今世界, 由于各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有差异, 就会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但大家都住在一个地球村里,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顺应世界大势, 在博鳌亚洲2015 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 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建设“一路一带”, 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同推进世界的发展。“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思想原则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与会各国政要、学者、专家对建设“命运共同体”均表示高度关注和赞同。这些都充分显示崛起中国的大国担当、政治智慧和精神风貌。

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 篇3

凝聚社会广泛共识。中国梦凝聚了中华民族170多年的梦想,是引领广大人民的精神旗帜。历经沧桑,中国人民热切盼望的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底,烙印在民族记忆的深处,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梦发出了中国人民的时代最强音,因而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凝聚力。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今天的中国早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要变得更加富强、更加文明,还需要加倍努力,用中国梦凝魂聚气,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激发人民爱国热情。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体现了民族梦和个人梦的有机统一,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既是国家、民族的强盛梦,又是人民的幸福梦。中国梦的出发点、落脚点是人民,体现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根本价值取向。所以习近平同志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使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梦、民族梦才有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既生动表达了国家梦,又鲜明体现了百姓梦,从而成为回荡在全体中国人心中的共同旋律,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

具有深厚历史底蕴。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华民族曾以强大国力和辉煌文化走在世界文明发展前列,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近代以来中国经受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遭受了巨大屈辱与苦难。“振兴中华”成为仁人志士的激壮呐喊,觉醒的中国人开始萌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百折不挠地寻找民族解放、民族复兴之路。可以说,中国梦是一个古老民族的觉醒、自强之梦,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传承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然走向的深刻揭示。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篇4

物电11(4)班 鲍旭东 11223335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而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篇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任何力量都不能动摇中国和平发展的信念。和平发展是我们党基于自身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作出的战略抉择,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中国根本利益,符合周边国家利益,符合世界各国利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的世界眼光、博大胸襟和宽广视野,郑重宣示了当代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懈追求的坚定决心和原则立场。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主权问题上,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主张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安全问题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尊重和保障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共同应对日益增多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坚决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铲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在发展问题上,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持开放的区域合作,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反对任何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意图和做法,努力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基础。在合作问题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坚持同舟共济、权责共担,携手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文明交流问题上,坚持包容互鉴,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积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维护和弘扬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体现各方关切和诉求,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成为全球性主要议题,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必要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提出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是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统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起来,世界上有一些人对中国走向产生疑虑,担心中国发展强大后构成威胁。这是一种误解。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我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的意义 篇6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1500亿美元增长到1.65万亿美元,人均GDP从190美元增长到1200多美元。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主法治建设等各项事业不断推进。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地走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

但是,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排在100位以后。中国还有2600万人未解决温饱,每年新增就业人口2400万,即使我们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率,每年也只能解决1000万人的就业。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使人民都过上殷实富裕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作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了未来几十年的国家发展战略。当前,我们正努力争取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使中国的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到4万亿美元,人均约3000美元。之后,再经过30年的时间,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使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目前,中国在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是资源短缺。中国的石油、水资源、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水平的8.3、25和40。中国利用资源的效率也较低,每创造100万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耗费分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的2.5、5和9倍。

第二个挑战是生态环境的挑战。当前,污染严重、浪费严重和低回收率已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第三个挑战反映在一系列两难问题中。比如,既要使GDP持续快速增长,又要加快社会建设步伐;既要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又要扩大社会就业;既要保持东部地区的强劲发展势头,又要促使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等等。

要成功解决这些挑战和问题,中国不可能走美国或其他任何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而必须实现超越:第一是超越旧式工业化道路,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下决心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第二是超越世界近代以来后起大国的传统发展道路和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思维,同世界其他国家一道努力实现和平、发展和合作。第三是超越不合时宜的社会治理模式,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等问题,使全体中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总之,我们从改革开放开始就已经走上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为此采取的一系列内外方针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和平发展战略,其核心是“对内和谐、对外和平”。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篇7

战役层面,重在打击“三股势力”

“三股势力”指的是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目前共有36个组织被上合组织列入“三股势力”名单,其中俄罗斯15个,哈萨克斯坦12个,乌兹别克斯坦26个,塔吉克斯坦10个,吉尔吉斯斯坦4个,中国4个。其中“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和“突厥斯坦伊斯兰党”被3个成员国列为恐怖组织,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被4个成员国列为恐怖组织,“东突厥伊斯兰运动”、“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这三个组织被5个成员国列为恐怖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均遭受过“三股势力”的威胁和袭扰,尽管各国对各具体组织是否属于“三股势力”的界定尚存部分分歧,但对它们的危害以及打击它们的意义均有清醒认识。

目前,上合组织已经形成包括军队、警察、情报、检察院和法院等强力部门在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和多功能合作机制,对“三股势力”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努力消除其对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威胁。尽管打击和消灭“三股势力”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个部门力所能及,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以及立体综合的方式和手段,但军队的作用和联合军演的效果,其他部门和方式无法取代。联合军演的震慑力最强,对预防和打击大规模恐怖袭击效果最佳,同时还可能更好地检验成员国的战斗力和协作力,因此成为反恐斗争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手段。

事实也是如此。近些年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活动始终处于低烈度状态,未能发起大规模恐怖袭击,更没有发展成类似阿富汗塔利班的规模,这种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于上合成员国的联合军演。当前,上合组织区域内的“三股势力”仍处于分散状态,尚未相互融合,需要成员国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强化震慑力,防止它们做大做强,这也是此次反恐军演的目的和作用所在。

战术层面,让外界习惯我军活动,减少无端猜测

近年来,中国多次与外军举行陆上或海上的反恐、搜救等演习,其中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联合军演规模最大,机制最完善。军事合作通常被视作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晴雨表,通过经常性的联合军演,除自身学习提高外,可以让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军队,更让外界习惯中国的军事活动,降低敏感度,减少无端猜测。上海合作组织由“上海五国”发展而来,而“上海五国”又是中苏边境谈判的成果之一。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组成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统一的苏联一下子变成了15个新的独立国家。根据国际法的继承原则,新独立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均承认早先中苏边界谈判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边界谈判继续进行,只是谈判主体由解体前的中苏两国变成了中国和这四个国家。随着边界划分谈判不断进展,保障边界地区的稳定和安全问题逐渐提上日程,于是五国开始着手边境地区军事合作。随着合作领域逐渐扩大,各国都希望将“上海五国”升格为一个国际组织,使合作机制常态化、合作领域综合化,以满足成员国全方位合作需求。

由此可知,上合组织的军事合作不是成员国有意设置,而是顺其自然的“继承和发展”,从边界划分谈判到边界安全合作,再到今天的整体合作。其任务和目标也属于“内向”,既维护边境地区乃至成员国的安全和稳定,始终秉承“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上海精神”,而不是中俄对抗北约的区域军事集团,更不是中俄向中亚扩展军事力量的工具。有西方人士担心,联合军演名为“反恐”,实际是为组建军事同盟铺路,这是对上合组织的误解。战略层面,让西部和北部成为中国周边最稳定的地区

联合军演会让对方更多了解己方的组织协同、武器装备、士兵素质等情况,因此通常只在合作水平达到相当程度时才会举行。可以说,不管规模大小,联合军演能够举行,本身就说明上合成员国的相互信任已经达到相当水平,尤其是在各方将看家本领和装备悉数掏出时,更是如此。

早在“上海五国”期间,成员国便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1996年)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1997年)两个协定,不仅规定五国有义务相互通报各自在与中国接壤的边界地区的有关军事活动,而且规定五国在与中国接壤的边界100公里纵深范围内,各自部署的兵力最多不得超过13.7万人。这意味着,中国与俄、哈、吉、塔四国接壤的7600公里边界以及方圆7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地区已经变成一个几乎“透明”和“无人把守”的和平地区,无须再像“中苏对抗”时期那样重兵压境、重武器云集、整天紧张盯防。换句话说,五国不仅可以集中精力搞国内建设,无须牵挂这块边境地区,而且可以节约大量军费和人员,将其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对中国来说,其意义更加重要。回顾历史,从汉朝到清朝,影响我们安全和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来自北部和西部,不仅消耗了国家大量财富,更牵涉了国家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篇8

引文:1、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2、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1、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因为: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

3、为什么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因为和平的环境能让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祥和,经济蓬勃发展。

4、为什么说世界人民仍然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艰巨任务?

因为:①霸权主义仍然存在,他们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局部战争此起彼伏;②国际恐怖主义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③贫困、环境恶化、毒品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日益扩大。

5、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6、阻碍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导致的此起彼伏的局部战争和连绵不断的国际恐怖主义等对发展问题造成巨大的冲击;②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③落后、贫困、债务的阴影仍然困扰着许多发展中国家;④国家间的贫富悬殊依然严重等。所有这些因素,造成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和艰巨。

7、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①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②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3、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带来了有利的条件,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密切,有助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往,有助于新的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应用,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间既有合作又有矛盾和斗争,富国与贫国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扩大。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怎样才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倡导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我国对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立场是什么?

我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们一道,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4、在对待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上,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和平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军队 篇9

三军仪仗队旗手和护旗兵在阅兵训练基地进行严格训练

今天我们建设强大军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复兴重要的安全保障。

21世纪注定要开启人类历史新千年的大变局,这个变局将打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烙印。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创举,因此,它必将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复杂艰巨工程,没有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强大军队保驾护航,要达到目标是不可想象的。

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方位

中国拥有五千年不间断发展历史,是一个创造过灿烂文化和辉煌业绩、独立于西方世界的文明形态。尽管在其历史上经历多次兴衰,但在19世纪以前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是一个世界大国。在18世纪西方国家普遍进入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中国却仍然停留在手工劳动的封建社会。1840年,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国门,从此,西方列强的军队纷至沓来,任意宰割、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沙皇对中国奉行蚕食政策,西欧要瓜分中国,美国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日本帝国主义在1894年打败清朝海军后,一直图谋独占中国。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其图谋独占中国的序幕,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展开侵占中国的全面行动。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代价,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生存杀出一条血路。

1949年,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今天的民族复兴开了头。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1972年新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民族复兴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综合国力得到较大提升。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将成为21世纪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大事件。

如此伟大壮丽的事业对中国军队的全面现代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唯有建设强大军队,才能确保复兴中华的事业高枕无忧。

新时期军事战略将为民族复兴保驾护航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100多年间,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为捍卫国家安全、民族生存,同外敌展开血肉搏杀的军事斗争史。由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领域的全面落后,我们在抗击外国军队的侵略战争中打一仗败一仗,只有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却付出了3500万同胞伤亡的巨大牺牲。受尽外国军事力量欺凌的中华民族最懂得一支强大军队之于国家民族安危的重要意义。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必要性,并强调: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为了摆脱美苏的核讹诈,中国制造出了核武器,同时建立了体系完备的军事工业。直到今天,我们建设强大国防的目的始终是为了自卫防御,决不先发制人。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国的安全环境较改革开放前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捍卫生存安全曾经是我国最主要的战略任务,我们立足于在本土进行反侵略战争。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今天我国的生存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国家安全的主要问题转向发展领域。我国经济发展对海外的原料、能源、市场形成高度依赖,保障投资利益、海外市场、战略通道等领域安全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战略任务。2015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战略目标,就是实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果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建设强大军队是为了反击大规模侵略战争,维护民族独立,那么,今天我们建设强大军队则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复兴重要的安全保障。

习主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家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种安全形势给军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第一,应对军事威胁和各种突发事件,有效维护国家领土、领空、领海主权和安全;第二,坚决捍卫国家统一;第三,维护新型领域安全和利益;第四,维护海外利益安全;第五,保持战略威慑,组织核反击;第六,参加地区和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第七,加强反渗透、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第八,担负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和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等任务。

今年是毛主席提出“积极防御”军事战略60周年。60年间,中国军事战略在内容上先后做过五次重大调整,但每一次调整既始终贯彻了积极防御方针这一本质要素,又与当时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战略密切关联,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显示了中国军事战略的日臻成熟。

新形势下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注重深谋远虑,塑造有利态势,综合管控危机,坚决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将军事斗争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强军是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强后盾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篇10

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

难点: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课前预习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是 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将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2.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原因(或表现): 1)和 仍然存在;2)__________和 此起彼伏;3)国际各种形式的 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等问题更加突出。3.发展问题没有解决的原因(或表现):(1)当今世界仍是 的世界,和 _________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不公正、不合理的 还在危害着 的利益。(3)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

(二)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1.和平与发展问题解决的现状:一个也没解决。2.主要障碍是 3.解决的有效途径是反对,改变,(归根结底)建立以 为基础的。

如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秩序“保障四种权利”的内容)

保障 的权利,保障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保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权利,保障 的权利 4.了解中国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的主张,体会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四、课后巩固

1.2010年12月22日,美国参议院批准了4月份美俄两国签署的新核裁军条约。削减核武器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表明()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不复存在 B.军事力量已不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C.要和平成为时代主流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2.应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菅直人邀请,胡锦涛出席了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在韩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和13日至14日在日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尔G20峰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经济与框架。APEC则强调将继续推动亚太地区一体化建设,共同实施经济增长新战略,并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达成共识。可以说APEC与G20心存默契。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G20峰会和APEC大会成功举办()①体现了世界经济国际化、一体化趋势加强 ②体现了国与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③体现了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④有利于区域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胡锦涛在第六十四届联大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提供了援助,累计免 除49个穷国债务,对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给予零关税待遇。这些措施()①反映了全球最突出的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②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体现了我国积极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 ④表明了国际旧秩序已经瓦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1年2月18日,一艘游艇在印度洋海域遭索马里海盗劫持,4名美国乘客沦为人质。有分析人士指出:“海盗经济”令海盗迅速发展。索马里很多渔民每天的生活费不足2美元,但如果当上海盗就可以让他们实现一夜脱贫的梦想,所以海盗的队伍日渐壮大。这表明()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D.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

5.在联大开幕的各国首脑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发表了《促进普遍发展,实现共 同繁荣》、《维护安理会权威,加强集体安全机制》、《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 和谐世界》与《坚持民主协商,蠕动改革进程》等多个讲话,这些讲话所体现的共同主题 是()A.维护主权独立,互不干涉内政 B.努力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中东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和联合国关注的焦点,而中东问题的存在则说明()A.地区冲突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B.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C.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 D.总体紧张是当前国际形势的总趋势 7.全球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及解决的根本途径是()A.南北发展不平衡 建立国际新秩序 B.世界环境日益恶化 建立国际新秩序 C.世界贸易条件恶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D.南北发展不平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8.中国支持加强南南合作、建立新型南北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主张,以共同解决全球性 问题。这里的全球性问题是()

A.和平问题 B.发展问题 C.合作问题 D.结盟问题

9.2010年10月23日,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韩国庆州闭幕。会议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达成“历史性协议”,确认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超过6%投票权。份额改革完成后,中国拥有份额将升至第三位,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中国拥有的份额上升,但美国依旧拥有“否决权”,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升②建立国际新秩序任重而道远③多极化并不能遏制霸 权主义④ 中国应韬光养晦服从美国的领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材料一近来,中东局势不断恶化,以色列不新暗杀巴勒斯坦激进派领导人, 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难以实施,;美国在伊拉克的军队不断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伤亡人数不断上升,美国陷入又一个战争泥坑;朝鲜核问题由于各方意见不一,也难以在近期内得到解决。

上一篇:一小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下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