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回顾暨工作安排

2024-08-25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回顾暨工作安排(通用6篇)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回顾暨工作安排 篇1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工业经济暨招商引资大会,部署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就是要坚定实业强市战略,奋力建设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产业名城,为桐城早日跻身“全国百强”积蓄强劲动力。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工业态势,坚定打造产业名城信心

一是发展信心更加充足。全市上下抓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抓招商的意识更加强烈,思想不断解放,理念不断更新。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普遍较足,众多企业规划未来,增加投入,提升改造,加快发展。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智能制造、节能环保2个首位度产业和包装印刷、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羽绒家纺、特色轻工5个传统优势产业的“2+5”产业体系日益清晰。

三是平台支撑更加厚实。“1(经开区)+1(双新区)+6(6个10亿产业园)”的平台支撑更加有力,经开区体量规模不断扩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活力不断激发,力量不断增强,机制不断创新;

各产业集群镇坚持差异化发展,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以经开区为核心、206国道为走廊、7个产业集群镇为多点支撑的经济版图已经形成。

四是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坚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央企合作、股改上市一齐发力,共同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众多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央企合作成效显著,企业上市有效推进。

五是服务支持更加有力。市领导以身作则,全市上下为企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市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和“暖企行动”,每年正月上班第一天,市领导就登门拜访企业,对本土企业和引进企业一视同仁,平等相待,鼓励加快发展,尽力排忧解难。驻企服务常态化开展,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镇街区和市直单位扎实做好为企服务工作,如大关镇建立了班子成员和二级机构负责人联系服务企业制度,与企业沟通交流比较顺畅,镇级商会作用发挥较好;

市场监管局服务企业积极主动,提前介入,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存在的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创新不足、服务不优等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短板,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精准发力重点任务,优化打造产业名城路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们要立足现有基础,突出产业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定不移抓工业、强招商,在实业强市上取得新成效。

第一,招商引资要全力拼抢。全民招商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没有一线二线,没有前方后方,人人都是招商主体,都要有任务、有压力。“乡友经济”要挖掘。进一步深入挖掘乡友资源,加强沟通,密切感情,发展壮大“乡友经济”。政策支持要到位。要把我市打造成真正的“政策洼地”,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桐城。专业招商要精通。要加强培训,专业招商队伍人员要认真学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真正成为一名专业招商人。项目跟进要抓紧。分管领导要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要及时做好跟踪服务,在谈项目要保持无缝衔接,加速落地进程;

已落户项目要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倒排工期,有序推进建设。招商方式要创新。要通过互联网招商、以商招商、举办招商活动等方式,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积极招财引税,发展壮大总部经济,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招商责任要压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冲锋在前、作出表率,各地、各团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接洽、重大项目亲自推动、重大问题亲自协调,需要市领导出面的及时汇报,市领导要全力支持。

第二,央企合作要精准深入。建立完善与央企或知名民企合作项目发现、对接、跟踪机制,打造全国知名的央企合作示范基地。要加快合作进程。对尚未接洽的,要积极对接,力争达成意向,为签约打好基础;

对有合作意向的,要一对一、点对点,深入洽谈,紧密联系,力争早日签订合作协议;

对已签订协议的,要加快推进,早日启动项目。要提升合作成效。对已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提升层次,拓宽领域。本地企业也要通过央企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管理理念和产业优势的带动,不断拓宽产业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力促自身做大做强。

第三,企业上市要强化引导。企业通过上市、挂牌,有利于加速提升现代管理能力、资本集聚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是振兴实体经济、加速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加大工作力度。上市工作的目标任务三干会上已经明确,各地要瞄准目标,明确专人专班,加大推进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全力实现既定目标。要加强专业指导。要加强上市工作规划,深入研究政策,广泛开展宣传,加强知识培训,提出指导建议,引导企业提前谋划上市工作,将产品经营与资本运作同步进行、融合发展。加强上市后备企业规范股改、重组,积极与券商、证券监管部门对接联系,充分利用他们的政策、专业和人才优势,为我市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和专业辅导,帮助企业高质量做好上市基础工作。

第四,科技创新要久久为功。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要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全国各地高校院所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共建研发平台、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要突出创新平台作用。发挥国家级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优势,促进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具有独立法人的技术研究院、博士后、院士工作站和中介服务机构,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三、充分激发创业精神,强健打造产业名城主体

企业发展得好不好,归根到底看企业家。桐城要建成产业名城,必须要有一大批敢打敢拼、善作善为的优秀企业家。为此,希望广大企业家做到“四立”,为桐城经济建设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第一,立高远之志。高度决定视野,格局决定未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每个企业家都要志存高远,增强干大事、创大业的激情,瞄准百亿企业、百年企业、上市公司、单打冠军等目标,矢志不渝,勇当先锋。要树立战略眼光。把眼光放在更高更大的舞台,研究国家发展战略,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克服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封闭思想,紧跟经济大势,抢抓政策机遇,善于借势借力。要树立行业标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产品。要立志做行业的领头羊、排头兵,在优势产品和关键技术上抢占制高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树立企业品牌。品牌既是企业的有形标志,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要坚持质量第一理念,立足产品优势,突出产品亮点,以更高的质量、更优的服务,不断取得消费者的好感和信任,树立良好口碑,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第二,立务实之功。空有一腔抱负,不肯苦干实干,梦想只能永远是梦想。要稳扎稳打。企业发展既要蹄急,又要步稳。只有务实扎实,发展才能步步为营,企业才能行稳致远。面对困难和挑战,要鼓足勇气、卯足干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稳步把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桐城的一大批优秀企业,如美祥、丹凤、汇通,都是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要专注专业。坚持练好内功,专注最擅长、最有底气的产业产品,精益求精干事业,专心致志做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努力做精分市场、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在实现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做大做强。要戒骄戒躁。牢记“隔行不隔理”但“隔行如隔山”的道理。适当多元发展、贷款发展,但切不可不顾实际、过度投资、举债发展。要创业创新。不断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既要坚定信心,更要保持定力,在风云变幻的经济浪潮中保持清醒,务实前行。

第三,立为商之信。诚信比金子更可贵。不诚信,只能一时获利;

不守法,必将悔恨终生。每个企业家都要坚持以诚待人、以信立业。要树立良好信誉。秉持诚信之本,弘扬契约精神,善待企业员工,取信生意伙伴,不欺瞒消费群体,不逃避银行债务,以良好信誉获得社会认可、银行支持、市场接纳。百世佳的江总曾经为了如期交货,通过飞机将几件瓶盖邮寄到客户手中,运费是货物价格的数十倍,虽然损失了小钱,但赢得了信誉。要坚守法律底线。要树牢法治思维,制定生产经营“负面清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既要亲近政府,更要清白交往,从“靠关系”向“靠本领”转变,从“找市长”向“找市场”转变,共同维系亲清政商关系。要优化企业管理。优质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做大以后,依然搞家族式管理、家长制作风,最后问题都会暴露。

第四,立做人之德。小成在智,大成在德。企业家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一个家庭、一个企业,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要树立好品行。坚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做人,规规矩矩干事,抵制腐朽堕落的生活习惯,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坚决远离“黄赌毒”。要树立好家风。企业家也要肩负管家治家的责任,重家教、立家规、树家风,加强子女教育,和睦夫妻关系,孝顺父母长辈,尤其要把桐城企业家“四千四万”的创业精神和“两头在外、全靠脑袋”的创新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要树立好形象。坚持情系桑梓,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雄厚的资本、深厚的人脉,参与家乡建设,关心公益事业,支持民生改善,在招商引资、扶危济困、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树立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良好形象。

四、全心凝聚工作合力,强化打造产业名城服务

发展工业经济、推进实业强市,不是哪个领导、哪个部门、哪个人的事,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凝聚工作合力,加强协调联动,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第一,要加强要素保障。各相关部门、各镇街区要紧紧围绕资金、土地、人才等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认真研究上级政策,深入企业摸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的要素需求。加强资金保障。要创新投融资方法,发挥政银担、过桥资金等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障项目资金需要。要进一步整治金融环境,坚决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让不讲信用的企业在桐城无法立足。加强土地保障。要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尽力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做好土地增减挂和退宅还耕工作,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全力保障优质项目用地。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土地监管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对圈而不用的土地要依法依规坚决收回。加强人才保障。实施好“文都英才”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引才渠道,力争多引进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的领军人才、紧缺人才,探索发挥好“候鸟型”专家的作用。发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平台作用,做好包装印刷等急需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培育众多的“桐城工匠”。稳妥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工作。

第二,要创优营商环境。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与慢,营商环境至关重要。优化营商环境应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抓手。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借助“互联网+”,让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市纪委要牵头制定具体细化、可追溯的“一刻不耽误”工作法,加强执纪问责,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使企业合法合规的事项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和办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贡献突出、行业认可、社会公认的优秀企业家要大张旗鼓地表彰,真正让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爱家乡、兴桐城”突出贡献奖评选活动,效果很好,下一步还要评选表彰本土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在全市上下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成就企业家、保护企业家的浓厚氛围。营造有序的法治环境。公检法等部门要加大对阻挠项目建设、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行为实行“零容忍”,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等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稳定的法治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要强化调度督查。突出工业优先地位,不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的领衔、调度和督查力度。坚持领导领衔。落实好市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业项目、重点工业企业、重大招商项目等制度,真帮实扶,认真牵头做好跟踪协调服务工作。各地、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也要切实承担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责任,亲力亲为、敢抓敢管,带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各镇街、开发区分管工业负责人要深入企业,对区域内每一家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问题需求,都要掌握清楚,主动、及时、有效地服务企业。实施精准调度。进一步完善市委常委会每月调度、经济运行和重点项目逐月调度机制,加强工业经济分析研判,提高工作调度的经常性、精准性、实效性,找准差距和问题,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头,限期解决。加大督查力度。构建由市领导和两办、纪检、组织组成的督查工作队伍,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等纳入督查重点内容。严格抓好市直单位“每季一评”、镇街区“看比督导评”活动,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比学赶超。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回顾暨工作安排 篇2

范景龙副会长说, 这次会议是农机工业行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总结交流2012年农机工业运行状况和农机工业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研究部署2013年农机工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农机工业产业结构、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和产品水平、促进农机工业产业升级的一次重要会议。另外, 会议得到五征集团、九方泰禾、海克斯康的大力支持。

2012年农机工业一枝独秀

陈志会长介绍, 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增长, 行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稳中有升, 良性发展。统计数据显示, 2012年1—11月, 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工业总产值累计已达2 832.59亿元, 同比增长19.61%, 预计全年农机工业总产值将在3 100亿元左右, 位列全球第一。利润方面, 2012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9.1亿元, 同比增加22.14%。农机工业在整个机械工业各子行业中一枝独秀, 增速和效益都保持高速增长, 且优于其他子行业。

高元恩名誉会长说, 2011年规模企业统计口径由营收500万元改为2 000万元, 致使当年农机工业总产值统计数字没能突破3 000亿元, 实际上早在2011年中国农机工业就已经跃居全球第一的位置。

分行业看, 主营收入总量前三的行业依次是机械化农业及园林机械 (含收割机) 、拖拉机、农机零部件, 利润增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饲料机械、畜牧机械、农机零部件, 全行业呈现出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尤其是农机零部件发展迅速, 且在行业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进出口方面, 2012年1—10月农机企业累计完成出口额72.97亿美元, 同比增长9.87%, 其中联合收割机累计出口额增加42.01%, 而进口额也增加了130.49%, 其主要原因是采棉机等大型收割机产品进口增长较快所致。

随着中国农机市场的快速发展, 诸多外资企业开始加速进入。2012年外资企业在行业的权重进一步加大, 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已有147家, 占行业规模企业总数的7.97%, 其工业总产值占全行业的12.06%, 出口交货值占54.86%。外资企业资产规模和从业人员增幅大于其他企业, 但其经济效益在2012年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12年农机产品呈分化发展态势, 主导产品有增有减, 增长依然是主流。子行业中畜牧机械、饲料机械、棉花加工机械的产值同比增幅较大, 在农机行业权重最大的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则出现较大变化。

2012年1—10月拖拉机总产值增幅只有9.49%, 规模以上拖拉机企业主营收入增幅仅4.16%, 其中, 中小拖生产、销售和出口持续下滑, 但是大拖产量同比增幅达55.12%。1—10月行业21家骨干拖拉机企业总产值增幅仅为1.69%, 低于农机行业17个百分点, 一些拖拉机企业上半年就开始限产或部分停产。同质化、低端产品市场饱和, 产业不可避免地进入调整和洗牌阶段。此外, 拖拉机作业量及作业区域的减少, 农机服务作业收入和获利空间降低, 又直接影响农民的购买积极性。

谷物收获机产销则呈现出有增有减、总体保持增长的态势。2012年1—10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谷物联合收获机的产量增长5.26%, 行业骨干企业1—10月总产值增幅为19.1%, 小麦机销售同比下降了21.14%, 喂入量在3 kg/s以下机型下降35%、4~5 kg/s喂入量的收割机增长了203.83%。2012年小麦夏收, 全国投入谷物联合收割机51万台, 同比增长2%, 其中, 跨区机收的收割机32.5万台, 仅新增了5 000台, 市场接近饱和。随着大喂入量、高效率小麦机产品比例的不断增大, 3 kg/s喂入量以下机型的市场销售还会下降。

水稻机市场出乎行业的预料, 产量大幅增长。行业骨干企业2012年1—10月生产履带式水稻收割机48 091台, 增幅51%, 半喂入水稻收割机继续呈现负增长态势。水稻机市场2012年出现火暴, 是产品技术、质量提升的综合积累。全喂入水稻收割机可靠性、使用性能、服务质量的提高带来产品成熟度和用户接受程度的提升。2012年秋季东北地区持续的降雨, 也刺激了部分履带式全喂入收割机的销售。而丘陵地区农业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剧, 刺激了水稻收割机的增长。此外, 农机以旧换新政策也推动了销售和需求。

玉米收获机械一直是近年来的亮点, 玉米机的生产和销售2012年继续大幅度增长。2012年1—11月, 全国25家规模以上企业玉米机产量增幅为113.79%, 12家骨干企业玉米机产量在28 500台, 增幅超过100%。其中, 两行机增幅718.85%, 三行机和四行机增幅都超过60%, 背负式玉米机也有50%以上的增幅。玉米机持续火暴的原因有四个, 一是2012年吉林、江苏、辽宁等省对玉米机实施了区域性的普惠制或重点补贴, 进一步刺激了市场;二是玉米机市场刚性需求量大;三是企业的销售策略更加灵活和有力度;四是两行玉米机爆发式增长。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持续给力

农业部农机化司胡乐鸣副司长在会上介绍了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执行情况, 他说, 2012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达215亿元, 比2011年增加了40亿元, 同比增长22.9%, 同时还启动了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近年来,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提高我国农机化水平、改变繁重的农业劳动模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拉动内需、振兴农机工业和稳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胡乐鸣副司长总结,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9年来, 我国农机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主要表现在五个前所未有和两个历史性跨越, 一是农机装备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农机总动力连年快速增长, 2011年底达到9.7亿k W, 2012年突破10亿kW;二是农机工业水平提高之快前所未有, 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8%, 比2002年增加了22.5个百分点, 增幅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三是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之快前所未有, 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从2002年的5%增长到2011年的26%, 玉米机收水平从1%提高到30%, 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等先进农机化技术迅速推广;四是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2011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4 509亿元, 农机合作社总数达2.78万个;五是农机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20%, 2012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制造大国。另外, 两个历史性跨越是, 9年来中国农机化发展已实现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跨越, 农业生产方式由人畜力为主发展向机械作业为主的跨越。可以说, 农机化为我国粮食生产9连增、农民收入增长9连快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3年第一批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20 0亿元指标, 已于2012年9月下达各省 (市、自治区) , 与农机购置补贴配套的《201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2012—2014年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 (2013年调整版) 和《2013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等文件, 已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和论证, 充分听取了农民、企业和经销商的意见和建议, 将于近日下发。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将比历年都要早一些, 以确保农民能够在农忙时节到来前用上新农机。

2013年农业部针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一系列完善。首先, 积极稳妥地推进全价购机、县级结算试点, 2012年在3个省全省范围试验示范, 10个省部分县市试验示范, 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2013年将进一步加大试点力度。其次, 对于大型农业机械将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第三, 对于一些价格便宜、结构简单的产品将不再纳入补贴目录, 以确保农业生产急需产品的补贴推广。第四, 进一步明确细化补贴公示的内容, 有利于社会监督, 所有享受补贴的农户相关信息都要公开。第五, 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协助对违法行为的查处, 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防止其再次进入补贴目录。第六, 加强对农机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工作。

胡乐鸣副司长还对与会企业家提出几点希望, 一是希望大家珍惜当前政府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好政策, 共同维护好农机化发展的好形势。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前, 我国农机行业举步维艰, 很多中小企业奄奄一息, 大企业日子也很难过, 而现在农机工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持续领跑机械工业行业。二是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 我国农机化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三大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4.8%, 而其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还很低, 因此我国农机化发展道路还很长。最近政府又提出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因此, 农业机械化任重道远, 政府对农机化的扶持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企业家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 维护企业品牌, 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让用户满意。实践证明, 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具有长远眼光的。

农机工业将迎来新黄金10年

陈志会长在分析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运行特点时指出, 2012年是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装备制造业运行形势最为严重的一年, 但是农机工业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分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是2012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总额达215亿元, 创历史新高, 另外地方累加购机补贴、农机作业补贴和报废更新补贴等都拉动了农机产品的销售。第二是农机市场发生了变化, 新的需求拉动农机工业的发展, 包括生产方式的变化, 像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就带动了新型农机产品的需求, 另外由田间作业机械化向全程机械化的发展也带动了新的市场需求。第三是各类资本的释放拉动农机工业发展, 近几年农机行业已经成为投资的热点, 汽车、工程机械等社会资本不断投向农机行业, 这些资本的强势进入, 使农机行业的竞争更加活跃, 也拉动了农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四是企业产品的不断创新, 为农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像采棉机、玉米收获机、棉花秸秆收获机、花生收获机、马铃薯的种植和收获机等产品已经形成了新的增长点。第五是行业信心指数不断上升, 企业不断投资新工厂、购买新设备, 2012年农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 117亿元, 行业产能、资产规模在不断增大。第六是全行业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有提升, 数字化、柔性化、精细化制造方式已经在不少企业应用推广, 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农机产品可靠性越来越高。第七是企业品牌和信用建设在不断推进, 2012年小麦收割机和拖拉机销售出现下滑, 但是品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却在上升, 中国一拖的拖拉机、福田雷沃的小麦收割机、水稻收割机和玉米收获机等产品的市场品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另外, 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持续开展信用等级资质评价活动, 目前已经有187家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企业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应该说, 2012年中国农机工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但是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是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 2012年1—11月农机行业财务成本同比上升4%, 利息支出同比增加44.3%, 应收账款同比增加32%, 农机购置补贴结算慢占用企业资金, 多数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增大。其次是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进入农机行业的资金和资源多是产能的增加, 而不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投入。很多企业缺乏研发能力和创新积极性, 只能采取简单制造和低价竞争的策略。再次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缺失制约农机工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我国农机行业缺乏共性技术的研究创新体系和成果, 整个行业都在“吃老本”。在欧美, 已经把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放在产业发展的前端和突出地位, 而我国的共性技术研发还很滞后。

胡乐鸣副司长也指出, 我国农业装备技术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新技术、新装备缺乏, 产品种类严重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 产品技术水平差距还很大。未来, 粮食作物机械需要不断完善, 经济作物机械则需要加快研发, 畜牧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也需要尽快优化提升, 2012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也都把农机化科技创新和农机技术推广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农业部也提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实施要鼓励和引导农机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补贴要有利于调动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此外, 农业部已经成立课题组, 来研究如何改善政策, 使得农机购置补贴来引导农机科技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辛晨华副处长说, 2012年工信部装备司公布了拖拉机和收获机械行业准入公告实施细则, 并对首批申报企业进行了审核评议。首批申报准入的拖拉机企业有58家、收获机械企业94家, 通过专家审核评议确定拟公告企业名单, 其中拖拉机企业40家、收获机械企业52家。辛晨华副处长表示, 市场工作对于规范市场管理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工信部还将继续开展此项工作, 并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加大企业技改支持力度。

分析中国农机工业所取得的成绩, 说明中国农机行业实力强大, 而从中国农机工业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又看到中国农机工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陈志会长预测, 鉴于国内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的刚性需求在不断增加, 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3年中国农机行业依然有15%以上的增长, 但是中小功率拖拉机、4 kg/s喂入量以下收割机、背负式喷药机和两行玉米机等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竞争将更加激烈, 而电控大功率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大型谷物联合收割机、畜牧机械和农产品深加工设备等产品仍将会有较大增幅。

高元恩名誉会长也指出, 伴随着全球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食品结构的不断变化、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对粮食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这些都刺激了对农业的投入热情, 也都将促进农业机械市场的快速发展。另外, 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农机工业也将焕发出持续的生命力, 一二十年前的农机产品和今天的农机产品相比变化很大, 未来农机工业还将会持续的创新和发展。

在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 篇3

这次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大会,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全市性大型会议。会议将对去年工业经济工作作一个全面回顾,着重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作部署。因此,这次大会是一个标志,标志着我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开始进入全面推进和实施阶段,意义十分重大。XX市长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学习黄市长的重要讲话,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各自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现在,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先讲三个问题:

一、2003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回顾

去年,是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我们遇到了突如其来非典疫情的冲击和严重缺电以及原材料价格震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围绕年初工业经济会议和年中工业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取得了超预期、超历史的突出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均创下了完成实绩历史新高,提前一个月实现了“满堂红”,超额完成了全年预期的各项任务,成绩十分喜人。具体看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跃上新台阶。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230.85亿元,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17亿元,增长21.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4.66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同比高出9.1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 556.21亿元,增长36.4%,增幅同比高出16.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9.53亿元、利润35.25亿元,同比分别净增20.84亿元和14.93亿元;增长55.2%和?6.9%。利润、利税增幅同比分别高出29和 38.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9.1和46.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十一项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230.50分,同比提高27.75分,列全省各市第二位,与排名第一的宁波仅相差 0.09分。与此同时,相关因素良性互动,互为促进并行递增。全年全社会工业用电量65.08亿千瓦时,增长21.2%。财政总收入达到51.2亿元,增长3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26亿元,增长 42.0%。在国税总收入中,来自工业的税收占79.7%,比上年净增 4亿余元;在地税收入中,来自工业的税费(含社保费)占35.3%,比上年净增9.6亿元。新增平均就业人员达15657人。金融运行存贷两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8.8亿元,同比增长31%;各项贷款余额375.2亿元,增长40%;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保持了四年连续下降,当年下降6.31个百分点,全市信贷资产有了整体改观,各项指标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

二是重点行业和企业显现了更加突出的支撑作用。在规模以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有16个行业增长超过30%,全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生产增长超过45%;有 15个行业产值已超10亿元;6个行业产值超30亿元。这6个超 30亿元的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8.4%、销售收入的 57.5%、利税的63.5%、利润的66.6%,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8个百分点、销售增长20个百分点,利税增长40个百分点、利润增长59.1个百分点。产品产量同样呈现增势。在列入统计的172只工业产品中,有54只产品增长在30%以上,有89只产品全省占比提高,21只占比列全省第一位,32只产品列第二位,23只产品列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完成产值、创利税指标实现同步增长。10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35.92亿元,利税27.67亿元,分别增长32.6%和39.1%,占规模以上工业同指标的42.4%和46.5%。其中有12家企业销售收入超5亿元:有4家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其中升华集团为23.2亿元、金洲集团12.8亿元、久立集团10.5亿元、美欣达集团10.1亿元。全市税利超千万元工业企业达到120家,同比净增33家;其中超5000万元达到16家,净增8家;超亿元达到5家,净增4家。实交税金超千万元企业21家,超2千万元企业9家,超3千万元企业7家。出口超千万美元工业企业14家,超2千万美元8家,超4000万美元4家。企业上市有新进展。继升华拜克、美都控股、惠丰纺织之后,德清华盛达成功买壳上市,金洲管道获准到香港上市;美欣达、德华兔宝宝装饰资料已送证监会待审核。品牌战略实施取得历史性突破。“珍贝”荣获中国名牌,实现了我市中国名牌零的突破。又有16只工业产品获省名牌;24只获省著名商标。栋梁铝材等7只产品列入国家免检产品。

三是工业性投入大幅增长。全年工业性投入完成143.2亿元,超过“九五”五年工业投入总额。在全部工业投入中制造业投资领先增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投入占83.61%,四大基地投入占76.82%。工业园区建设投资69.04亿元,增长69.22%,占制造业总投入的48.2%。在整个投入中显现了大组合、大投入、大项目、大产出的新格局。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国债、“双高一优”等专项11项、省重点结构调整项目27项,累计在建省及省以上重点项目达到65项,为历史最高水平。获国家、省市县给予技改技术进步补助资金累计达1.16亿元,有18个项目已竣工。组织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94项,亿元以上项目35项,市重点制造业项目50项,同时还组织实施了新材料、产学研、工业信息化等6个专项67个技术创新项目,其中16个被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省级新产品开发461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15.4%,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工业性投入和园区建设的推进,有力地拉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拓宽了全市工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有效增强了发展的后劲,促进了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重工业产值增幅超过轻工业16.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达到 0.98,重化工业特征初步显现。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医药化工、新型建材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销售收入227.11亿元,实现利税 25.37亿元,分别增长39.2%和3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8.7%和42.6%。

四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启动建设开局良好。各级各部门去年上半年就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做了大量前期衔接工作,排出了一批基地、一批企业,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尤其在强化向上对接中,取得了初步进展。特别是去年下半年,各县区积极贯彻全省、全市工业大会精神,相继成立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开展了宣传发动、编制规划、出台政策等一系列启动工作,重点企业的培育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建设有序推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既是三县换届伊始之年,也是两区成立之年。在人员变动大,相对人手少,各条线上工作多的情况下,体现了新班子新气象。抓工业发展,抓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热情高、干劲足,县区乡镇间比发展、比投入,你追我赶,竞相争先,掀起了新一轮工业发展高潮。德清县以抓大投入、大招商、筑大平台,促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内外资引进名列全市前茅;长兴县以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集中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扩总量、提质量,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安吉县围绕建设生态大县,提出并实施了生态工业发展规划,生态特色产业推进明显加快;XX区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全力建设南太湖XX工业园,高标准建设的道路框架和高速度推进的形象进度,使南太湖XX工业园成为全市增长的最大亮点;南浔区实施重点企业、名牌产品和重点项目联动,加快构筑科技新高地、结构新体系和开放新格局,规模经济增势强劲,新增规模企业总数居全市第一。开发区和重点园区间也呈现了大招商、大建设的热潮。各省级开发区和重点园区以及织里、煤山、钟管、练市等经济重镇在引进内外资、加大工业性投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增长质量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块状经济的发展和区域特色优势产业的壮大,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启动实施,摸索了初步的经验。

总之,去年全市工业经济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取得的成绩也比预料的好。成绩令人鼓舞。同时也表明全市经济与全省全国一样,已经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这个上升期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决策和正确应对的结果,是全市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成果,也是广大企业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加快发展的结果。这些都为今年工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差距。总体上来说,全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业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增长的大头主要是纺织建材业,二者占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仍有待时日,先进制造业的占比还不到50%。与环杭州湾产业带及周边长三角城市比,我市总量过小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工业性投入总量和增幅横向比仍有较大差距;大企业大集团不多、发展不快,上市企业和全国名牌产品过少,驰名商标还未实现零的突破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加以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认真予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展望今年经济形势,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总体上看,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会进一步趋好。从国际环境看,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和上升较快,西方国家前一段的经济低速徘徊已趋结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比去年明显加快。从国内环境看,宏观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具有较为稳固的基础。只要国际国内不出现重大的、全局性的突发性事件,今年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新的矛盾和问题还是不少。从目前情况分析,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

1.能源供应瓶颈制约加剧。连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给能源供应产生了很大压力,最为突出的是电力,全市供电形势十分严峻。总的看电力供应已由过去的季节性、局部性、短期性紧张变成现在的经常性、整体性、全面性紧张,而且这种大面积缺电的状况在几年内难以根本缓解。主要是供应跟不上要求增长的需要。需求增长,包括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效益农业的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和随着城市扩大商厦、宾馆、饭店等增多、市区道路、城市亮化等需求的大幅增长,电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尽管省市有关部门已作了一系列的努力,但电力供应的缺口仍然在扩大。据去年运行看,全市最高日负荷达115万千瓦,而省下达指标最高日负荷为78万千瓦,最低为64万千瓦;今年一月份以来,最高日负荷已冲破125万千瓦,预计夏季有可能达140万千瓦;而省下达指标,到目前止,最低为60万千瓦。2月13日开始,全市工业企业已实施“开四停三”,当日省调直接将我市53条线路全部拉闸(停电)。供用电形势异常严峻。前天市里已召开供用电工作会议,作了全面分析和全面部署,总的要求是在严重缺电的情况下,做到有序用电,使基本生活用电和基本生产用电得到保障。具体措施中除了对所有工业企业实施“停三开四”“停一开一”外,仍将对矿山、水泥、化工、钢铁等高能耗企业实行全面限电或只供应谷电。对机关、居民、商厦等也已采取阶段性限电,亮化工程暂停等有关措施。同时加快热电厂建设和企业自备电机加以应对。除了电力,煤炭、成品油等也出现局部性、阶段性供应因难。去年10月下旬以来,柴油供应出现紧张局面;煤灰特别是电煤供应也出现了困难。最近两个月柴油和煤的问题有所缓解。客观地看,电力、柴油、煤等能源供求缺口的扩大,既有经济增长较快,生活需求相应扩大,能源建设、运输能力跟不上需求的问题,也与我市的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方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预计今年全年,能源供给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夏季高温时节,生活、生产用电矛盾更为突出,有出现大面积“电荒”的可能,这需要我们全市上下、各方面共同予以高度关注,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并支持和服从稳定用电秩序的管理要求,在开源节流上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2.土地利用率不高与发展用地不足并存。总体上看我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农保指标相对偏高,特别是自去年以来,国家、省宏观控制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关规划调整相对滞后,加剧了用地矛盾。另一方面,确实也存在极少数的乡镇和村用地的无序化和粗放型。从规模上看,原市县两级的49个工业园区(不含开发区)规划面积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省5.58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全国6.34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不足1平方公里的园区超过总数的一半。园区间的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差距明显。去年11月经初步清理整顿后,报批保留的23家工业园区,仍有低于 6.34平方公里以下的规模。从建设管理上看,其中有相当部分工业园区,建设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也不完善;入园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产业集聚度和园区特色不突出。但是也要看到,设立工业园区初期也有其阶段的合理性,当时考虑了村向乡镇的集中,解决了村村冒烟,这是一个历史功绩。当然现在看,出现了乡乡点火,这又与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了。因此进一步加大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大土地资源的集中度,也是必然趋势。最近,根据省最新要求,再次对开发区、工业园区作了进一步整合、扩容、调整,除部分工业园区整并到开发区、城镇功能区外,正式上报省审批为11个工业园区。上周省督查组到各县又作了一次检查。可以预计今后随着土地审批上划省管和工业用地实施招投标,工业用地供应将要求更高,控制更严。因此,要倍加珍惜并用好现有的和将扩容的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效益。

3.工业资金短缺有加剧的趋势。自去年以来中央人民银行采取发行央行票据、规范房地产贷款、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之后,对我市金融运行带来深刻变化,去年下半年全市贷款投入增势迅速回落,到年底各商业银行存贷比居高不下,入不敷出。今年有加剧的趋势,据市人行预测,今年全年有望新增存款130亿元,新增贷款110亿元,其中新增异地银行贷款50亿元;而今年全市信贷资金需求为16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需求40亿元。预计总缺口达50亿元。应当看到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资金短缺将是个长期的矛盾。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银行商业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城乡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效益农业等新信贷的需求增长,直接影响到工业经济在总贷款中占比。另一方面,去年以来各企业的高涨投入,对后续投入需求放大,而自有能力难于承受;此外,大批中小企业融资要求也在扩张,因此,资金缺口也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突出制约因素。

4.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需引起警惕。去年以来,全省钢铁、建材、纺织等行业的投资增长很猛。我市也不例外,纺织、建材投资显得更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段时期内,某些行业生产和投资快速增长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不能用过去计划经济的眼光去看待当前竞争行业的一些投资行为。但一段时期内,某些行业投资过热,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今后几年,这些行业将会面临两方面的明显制约:一个是全国、全省在建项目投产后新一轮争夺市场的剧烈竞争;另一个是资源、能源、环境、运输能力等企业自身不能解决的配套条件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都可能导致潜在风险转化为现实风险。这对企业自身而言,一旦发生重大的投资风险,企业固然要受损失,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很大,国家和群众同样会受很大损失。对此各县区、各乡镇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必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能源的承载能力,切不可盲目放任引进项目。去年底,市政府已责成有关部门紧急下达了控制高能耗行业项目引进的紧急通知。最近国家专门就压缩小钢铁、小建材等五小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召开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很显然,在当前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的环境下,对高能耗、低效益,又造成污染的项目,一定要严格控制。

5.国际环境的制约不可忽视。这些年我市工业品出口日益增多,国际市场对我们的制约因素也日益增多。一些国家利用世贸组织的一些规则,进行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的限制,此外知识产权上的纠纷不时发生。加上国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工业品出口的利润空间会有所压缩。在变化多端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合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主要原材料价格上张和供应紧张的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还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近出现的禽流感等突发性事件,年内是否还将有另外的突发性事件也很难说,这些不确定因素的负面影响究竟怎样还很难预料。

针对今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曾培炎副总理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关口。把握好了能够平稳、协调、快速发展;把握不好,就有可能大起大落。要十分重视珍惜当前的发展趋势,认真把握大好形势,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吕祖善省长在最近省人代会上也强调“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不进则退的重要关口”,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对经济工作的各项部署上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运行处于重要关口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的新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同时又要增强预见性,提高自觉性,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在新年里创造新业绩。

三、关于今年工业经济暨全面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和工作安排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总体部署和市委五届五次全委会要求,今后一个时期,工业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其主要目标: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塑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经营的“XX制造”品牌产品,形成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建立起以特色园区为支撑的南太湖产业带、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构建新型建材、新型纺织、医药化工、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化学品、建筑新材、绿色竹木制品、优质水泥、特色纺织品、品牌童装、光电器件及材料、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现代座具等一批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中心,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初步确立XX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地位。

具体目标是:到2007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比2002年翻一番,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制造业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年均增长18%以上。医药化工、新型建材、新型纺织、特色机电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占整个制造业比重达到60%左右,努力提高电子信息和环保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初步形成10个左右全国制造业中心。创建50家在产业和行业中起骨干带动作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全国同行业排头兵企业,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明星企业。争取打造10只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0%左右。制造业利用外资五年累计占制造业总投入的30%以上,达到25亿美元。力争到201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达14%,制造业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占销售收入比重提高到35%左右;制造中心产业的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全国先进水平。

按照上述总体目标,今年确定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年,全年全市工业经济暨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主要预期指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增长20%左右;十大先进制造中心销售收入增长27.6%;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力争达到15%;先进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比中力争再提高五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和利润增长18%左右,力争20%;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工业性投入160亿元,力争180亿元,其中投入先进制造业占60%以上;重点抓好200个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抓好50个结构调整重点项目、50个关键技术开发项目、50个技术创新项目;重点推进建筑新材等5个先进制造业制造中心建设。其中:建筑新材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增长36.5%,完成工业性投入8亿元;特色机电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增长14.2%,完成工业性投入9亿元;金属管道及不锈钢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增长 66.6%;特色纺织品销售收入达到94亿元,增长31.6%。继续培育明星企业10家、龙头企业35家、重点骨干企业75家左右。

根据上述目标,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进力度。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是今年工业经济工作的总抓手,贯穿于技术改造、科技创新、信息化工作、园区建设、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等一切工作之中。各级、各部门要将省市对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具体措施与各自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深化细化具体化上下功夫,在实抓实干求实效上下功夫,在“先进”和“基地”上下功夫。这次大会我们印发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年度推进计划,包括了基地和中心建设的经济总量和速度、工业性投入、技术创新、大企业大集团培育等目标和考核要求。市“基地办”要按照推进计划,加强对各县区推进工作进度的检查和督促,确保建设如期有序推进。原则上年中检查一次,年底一次,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县区综合考核内容之中,也是全年工业经济目标考核的依据。要突出抓好关于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导意见、若干政策30条的贯彻落实,抓好四大基地、十大中心,特别是建筑新材、特色纺织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特色机电、优质水泥五个重点推进的制造中心建设,强化督查、协调和沟通工作。各县区都要注重抓典型示范,通过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思路和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工作共同进步。

(二)适时加快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始终是工业经济工作的主线。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是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形势下,我们既要注意把各方面特别是各级和各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另一方面,要确保一个地方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始终要关注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成长性与竞争力,不能只满足于产业的单一性和规模,而要十分关注产业及产品技术装备的升级换代,按照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工业发展,防上盲目低水平扩张。要把着力点放在“先进性”上,而且先进也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对去年以来投资增长过猛的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坚决予以压缩,对已建的国家已明令限制发展的行业,如机立窑水泥厂、“五小”(小化工、小钢铁、小水泥、小印染、小煤炭、小矿山等)企业,要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市场的等综合手段予以淘汰。同时,继续鼓励引导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继续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使目前层次尚低的一些传统制造业尽快发展成为具有先进制造水平和经营素质的现代化的制造业。各级各部门在这方面要形成共识,有关乡镇和企业也要深化认识,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向。

(三)持续加大先进制造业的高强度投入。要一手抓资金筹措,一手抓有效、合理的投入。继续做好激民资、引外资、聚内资工作,力争先进制造业投入持续高速增长。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要吸引内资100亿元的目标,这次会后将出台《关于利用内资考核奖励办法》,各县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吸引国外资金和市外资金的工作。在吸引内资上,继续鼓励企业实行资本运作和低成本扩张,鼓励经营者扩大再投资,鼓励市外、县外、区外资金投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接轨上海、引进杭资、引进项目、引进人才的工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在激活民资上,凡是有效的办法都要继续坚持,要把门敞的更开、政策更优惠、服务更到位。在外资上,继续坚持“抓住新侨、深化台港、强攻日韩、拓展欧美”的方针,突出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加大先进制造业高强度的投入,要确保先进制造业投入占工业总投入的60%以上。抓投入,要突出抓好大项目。对今年确定的重点推进的优质水泥、建筑材料、特色纺织品、金属管道及不锈钢、特色机电等5个制造中心和200个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技改项目,要逐项逐项排出形象进度表,按倒计时,逐月逐月抓落实。要集中精力抓好久立7万吨不锈钢生产线、金洲ERW石油天然气管道、长兴玻璃有限公司优质浮珐玻璃和七条干法水泥生产线等100个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项目建设和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重点先进制造中心和大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对重点技改项目的大额资金需求,金融部门要予以积极支持,帮助牵头组织银团贷款、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惠利率和优质的服务;有关县区要集中有限的要素予以倾斜,并抓好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和投产达产的督促检查工作。要继续鼓励面上企业,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引进设备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对此,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各有关企业也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项目建设,力争早竣工、早出效益。

(四)大力推进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其主要途径是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按照到2007年,市重点骨干企业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企业覆盖面达到90%以上,主要生产装备的智能控制率达到80%以上,电子商务成为主要营销方式之一,逐步使我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企业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这一目标和重点抓好设计电子化、产品数字化、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建设的要求,继续抓企业信息化,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推进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集成化转变;引导企业以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为切入点,实现管理现代化。今年要细化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重点扶持10家左右信息化示范企业,组织实施一批先进制造业信息化专项和一批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完成新产品开发500项,其中省级400只以上。通过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发展产学研联合、组织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等多种途径,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特别是要突出打造建设全市工业经济网站和若干个制造业检验检测和科技研发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为面上企业和块状经济服务,从而加快提升区域经济产业技术层次,真正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新创省名牌7只,省著名商标10件;力争有2—3只产品,进入中国名牌或全国驰名商标。

(五)大力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平台。按照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效能管理、高水平产出的要求,突出抓好南太湖、临杭产业带和近沪经济走廊的省级工业园区的整合、扩容和提升。加速推进先进制造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集聚,使其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的核心区、城市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示范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区,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品牌标志区。当前,在构筑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平台上要避免两个倾向:一是无视省市有关要求,继续搞遍地开花;二是忽视对整合园区的工业企业的引导、忽视并入城镇功能区块原工业园区的必要指导。有关县区和乡镇要坚持做过细的工作,注意把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企业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自觉主动地向“两带一廊”集聚,向重点园区和省级开发区集聚。要继续加速提升块状经济的产业素质。众多企业围绕一个行业或者一大类产品集群发展,形成块状经济,是我市的产业特色和优势。但大多数块状经济的素质还比较低、相关产业的支撑配套还比较弱、企业分工协作还不够广泛,只是企业群或者只是产业集群的低级状态。必须从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素质、完善服务体系、发展分工协作入手,把块状经济进一步培育成相关企业、营销网络、中介机构等围绕某个特色产业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产业生态系统。这样的特色优势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难以被别人模仿和替代。

(六)大力加强先进制造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企业家是经济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创新主体,因此,针对企业家这个关键,下决心通过若干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今年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理论引导等多种形式,分专题,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企业家的培训。同时继续加大制度建设。鼓励引导各明星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全面推行经理招聘制,促使一大批有企业家才能的人脱颖而出。鼓励并引导企业走现代企业之路,通过选择培育一批、改制完善一批、上市辅导一批,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家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建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内部环境激励和约束主要包括公司章程的激励和约束,合同的激励和约束,组织机构的激励和约束;外部环境的激励和约束主要包括法律的激励和约束,市场的激励和约束,团队的激励和约束,道德的激励和约束等。除了抓企业家培训、制度建设,各级要督促明星企业、制造业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细化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实施,促使一批企业做大做强,一批企业做精、做专、做新、做特。今年明星企业准入标准已确定,具体为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或利税总额超1亿元,并且五年技改总投入达到 2.5亿元,当年投入不少于3000万元。各列入培育的企业,要对照先进找差距,瞄准国际、国内500强,从进入明星企业起步,打实基础,加快扩张,力争实现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发展。

(七)突出抓好先进制造业企业生产要素的集中调度。各级经贸部门要切实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努力把握经济运行趋势,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预测预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探索建立应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反应机制。要重视运用规划和产业政策,按照绿色经济的要求,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当前尤其要强调认真贯彻国家制定的技术、质量、环保、安全、能耗等行业准入标准。探索运用准入标准来抑制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限期淘汰。面对能源紧缺和原材料涨价的压力,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挖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加大对电力要素的集中调度和管理。做到有序、合理、严格,确保稳定的用电秩序。继续引导企业自备发电,切实加快对各热电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形成合力,力争早建成、早投产。电力部门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抓紧改造电网并适度超前建设电网,为新一轮发展提供电力传输的快速通道。市计委、经委、国土等部门要巩固前期工作,继续向上争取,力争上报的工业园区、开发区,早日批准,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有效的载体,确保先进制造业大项目和创造中心的用地需求。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发挥和增强融资主渠道的作用,加大资金组织力度,扩大信贷投入规模,创新融资渠道,切实加大吸引异地银行来湖拓展业务,继续广泛运用商业票据、信托等多种融资工具,以最大限度缓解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确保先进制造业制造中心、明星企业、龙头企业、特色优势企业的项目资金需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在强化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自身的融资主体作用,提高经营水平和资金运用能力,走多渠道、多品种融资之路,以求在更大范围,来解决自身发展的资金要求。四月份要开展一次全市性的先进制造业宣传服务月活动,进一步营造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今年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开大步的一年,是确保全市经济在新的增长周期继续上升的一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尤其是要从当前抓起。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抓紧把会议精神贯彻下去,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下去。大家从现在起,要做到心中有数,立足当前,着眼全年,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凝心聚力抓发展,力争新年好开局。现在二月份已将过去,因此,各项工作都要抓紧再抓紧,一步不松,一着不让,抢时间、争速度,尤其是抓好适销对路产品的增产增销增效,力争一季度开门红,为做好全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回顾暨工作安排 篇4

同志们:

这次工业重点项目现场会暨全市推进工业化工作会议开得很好。42家企业汇报了生产经营情况。培模同志全面分析了工业经济形势,提出了下一步的任务。明华同志还将作重要指示,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全面分析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工业经济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的重大决策,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又下发推动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支持工业加快发展。突出主攻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这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审时度势,在全面分析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实现衡阳加快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从目前形势看,我市推进工业化进程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从全市经济的运行现状看,工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指示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经济运行调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制,推进县域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90亿元,增长11.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3%,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33%,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33.8%。特别是规模工业发展迅速。2005年,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23亿元,增长24.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份额达到65%。规模工业企业达656家,比“九五”末增加333家。工业优势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优势产业崛起,输变电制造、盐化工及精细化工、钢铁冶炼及管材加工、汽车及零配件、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等五大重点产业实现产值171亿元,完成增加值57亿元,实现税金5.4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5%、47.7%和47%。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市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52.3%,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实践证明,工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从经济增长的现实基础看,我市工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工业已经成功走出了困境,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一是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今年初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即“1+5”文件,明确了重点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了扶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财政、国土、金融支持政策,从政策层面上强化骨干企业、名牌产品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资源整合发展。从目前执行情况看,重点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聚对提升全市工业整体水平的效果日益显现。据统计,目前全市重点产业集群中已拥有骨干企业31家,集聚上下游中小企业280多家,去年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8.2%,税收增量占规模工业税收总增量的72.6%。今年1~4月,全市重点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5%、50%以上,预计这种发展势头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进一步强劲。二是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国企改制使一批企业焕发了生机。目前,市属国有企业已批准进入改制程序189家,占国有(集体)企业总数的82%,完成验收101家,盘活各类资产32.8亿元。一批企业实施“挂大靠强”,焕发了发展的活力;三是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入120亿元,年均增长25%。今年,全市新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额46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重点产业链上。其中:衡钢集团投资7.3亿元、年产20万吨的大口径石油管加工和35万吨热处理两条生产线,建滔化工投资5.4亿元、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和1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福建三安投资2.2亿元、年产200万吨采选矿工程,耒阳煤矸石火电站投资6亿多元、装机容量12万千瓦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处于紧张施工建设之中,竣工投产后将对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产生重大作用。四是工业企业“挂大靠强”来势看好。在抓好重大在建项目的同时,市委市政府继续注重引进战略投资者。据市经委统计,工业方面,年内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谈项目26项,总投资74.4亿元。年内拟谈招商储备项目21项,总投资38.36亿元。目前正在配合长丰集团与奥地利麦格纳公司就汽车变分器驱动系统合作项目进行洽谈,并初步达成在衡合资建厂意向,项目投产后将形成年加工20万台套变分器生产能力;中钢集团近期拟投资5亿元对衡冶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项目竣工后新衡冶将成为国内一流的冶金矿山装备研发生产企业。这些因素,将促使我市工业在更高的层次上成长壮大,工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

(三)从我市工业化存在的问题看,必须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总体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但是,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也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产业规模不大。全市没有一个产业群年产值上100亿元,重点产业所属企业没有一家年产值达到50亿元。二是产业技术素质不高。设备陈旧老化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包括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设备大多是八十年代的水平,企业和产品没有竞争力。工艺落后,产品开发能力弱,工业产品中新、高、精、尖产品较少。三是产业发展投入不足。良性的投融资体系没有建立,自然融资功能不强,项目发展后劲不足。四是产学研衔接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速度慢。人才外流现象严重,产业发展缺少本土智力支持。五是发展不平衡。工业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少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多数行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及小城镇工业增长相对缓慢,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在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所谓新型工业化,新在不同于早期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模式,新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要立足现实基础,发挥已有优势,不能另起炉灶。必须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产业集群。必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必须要立足于惠及全市人民,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居民增收。从这个意义上说,抓新型工业化就是抓先进生产力。要充分认识,工业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发达国家上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过程,决不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按照中央10号文件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的精神,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不断丰富其内涵和模式,始终不渝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抓好关系工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推进工业化进程,核心问题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几个关键环节求得突破,取得实效。

(一)要加大优势产业建设力度。衡阳推进工业化必须整合优势,依托优势立产业,集聚发展创特色。当前,我市已经出现了一批好的和较好的企业,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孤立的、分散的单兵前进模式。如何使这些好的、可以形成龙头的企业带动衡阳中小企业发展,是今后几年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调研和讨论,推动五大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已经出台。最近召开的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座谈会上,印发了全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将我市五大产业纳入了全省50个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提高重点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占全市工业税金的比重、占全市就业人数的比重。一是要明确发展目标。到2010年,五大重点产业总产值达到540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5%;工业增加值达165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6%;实现利税54亿元,比2005年增长2.1倍,占规模工业利税总额的65%;实现税收22亿元,比2005年增长3倍;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0亿元,占工业总投入的50%;五大重点产业所属骨干企业中,产值上100亿元的企业达1户,产值上50亿元的企业2户,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17户,产值上亿元的企业50户;专业化配套率达60%;二是要分解工作任务。要将重点产业发展目标进行认真、科学、具体的分解。按照市里的部署,到2010年,输变电产业年产值要突破90亿元,实现利税9亿元以上;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年产值要突破10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以上;钢铁冶炼及钢管材加工产业年产值要突破140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以上;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年产值要突破100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以上;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年产值要突破110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以上。各个优势产业要围绕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三是要抓好项目建设。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抓好风顺车桥技改、长丰六和铝轮毂、耒阳煤矸石电厂、湘能金杯电缆等在建项目建设,争取尽快投产。抓紧做好水口山铅酸电池、三安矿业、上海神龙矿业、建滔化工“双十”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要加大工业技改项目的实施。要抓紧实施特变电工的直流新型输电换流变压器、水口山的高纯锌铅与铍铜合金、亚新科的电控喷油泵总成、乐福地的医药包装材料、无线电总厂的智能阀门定位器、泰豪通信的现代通讯装备车、镭目科技的连铸全流程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金隆中科的电子式互感器等项目,并争取一批项目纳入国家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范围。

(二)要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各级各部门要不断提高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引资、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进一步优化引资发展平台,把市“一区两园”和各县市区工业聚集区打造成为优势产业聚集区。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已经研究了全市工业园区规划问题,对工业园区的工业用地布局、综合交通、绿地系统、景观、基础设施以及综合防灾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国家开行安排我市第三批的贷款中,市委已经研究,安排3.8亿元用于三个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工业园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基础设施建设面积不得少于1平方公里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二要培育园区产业特色。各工业园区要尽快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配套环境,推动大项目入园、中小企业跟进,更好地促进产业集聚式发展、企业协作化生产。要紧紧围绕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主导产业的扩散并做好配套,吸引核心骨干企业入园建厂,带动其他配套和相关企业进园发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深加工及应用项目,延长产业链,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着力打造光电工业、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外资三个特色园区。白沙工业园用好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和“湖南省输变电特色产业基地”平台,做大做强输变电产业。松木工业园要依托建滔化工、俊杰化工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盐卤化工产业。三要加大项目进园力度。白沙、松木两个工业园的设施建设与招商引资要齐头并举,当年建设,当年引资,当年见效;各县市区工业集聚区要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引进一批资金量大、科技含量高、没有环境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率先在基础设施、引进项目、提升服务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真正建设成企业发展的载体、产业集聚的基地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尽快进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

(三)要加大企业改制力度。今年是国有企业改制全面攻坚的一年,省里对省属国有企业今年完成整体改制,实行“倒计时”。市委、市政府已经明确,要举全市之力,基本完成全市国有企业和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一是加强调度,分类指导,基本完成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制任务。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的原则,市改制办与各企业主管部门反复衔接,对全市尚未验收终结的162家企业,逐一分析,按照五个一批的原则进行了分类,即破产终结引资做强12家,破产终结转让重组94家,破产终结关闭销户12家,经营盘活6家,维持稳定38家。各主管部门已向市委市政府递交责任状,关键的问题是抓好落实,快速推进。我们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名单,多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按照自己的目标责任,对每一家企业都要有详细的方案和时间表,要加大力度,加强调度。已批复的企业不能停留在方案上,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启动。要限定改制审批时间和组织实施时间。二是加大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的力度。国家已经明确,政策性破产将在2008年前“关门”,新的《破产法》即将出台,清算程序,资产处置方面将会有大的调整,依靠国家政策来推进改革空间越来越有限,留给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和时间已经不多了。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态度,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抢抓机遇,加快进度,将我市国企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工作抓快抓好。要坚决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6〕3号)》。并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衔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确保已列入2005年实施计划的7家企业尽快批复,力争9家企业进入2006年国家政策性破产计划项目名单,并尽快启动实施。抓紧做好依法破产工作的协调衔接,全力以赴搞好依法破产工作,凡是符合破产条件的国有、集体企业在今年上半年要全部立案,年底之前要终结,法院和金融机构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三要加强国资监管工作。加强监管国有企业,增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活力。扩大国有独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业绩考核试点,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健全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经营业绩考核等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四是要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分流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要求坚持“属地管理,业务部门指导,相关部门配合,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平衡过渡”和“人随事变,费随事走,资随人转,整合机构,共驻共建”的原则,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市城区和县市区内基本实现企业离退休人员、分流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企业改制的同时,同步推进社区建设。

(四)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作出的重要判断,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我市工业发展中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一些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够强,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产品科技含量较低、附加值不太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增强工业的发展后劲,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一是要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加大科技投入,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实现自主创新。引导科研人员将眼光转向市场,转向企业,研究有市场潜力的成果,推出有经济效益的技术。搭建科研院所与企业对接的平台,畅通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渠道,大力支持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促进科研力量与产业力量的有机结合,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双赢共荣。二是要推进管理创新。要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要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推进品牌创新。衡阳的产业基础优势能否得到发挥,关键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在生产工艺、产品性能等各个环节不断创新,要善于学习、引进和消化,要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多下功夫。

三、解决突出问题,努力突破工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推进工业的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位的职责,就要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的协调和组织服务工作,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帮企业所需,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从衡阳的实际情况看,当前,必须有力突破三个瓶颈:

(一)要突破资金瓶颈。加速推进工业化,投入不足是最大的问题。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一是要加大力度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要继续争取将我市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计划,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争取一批企业进入政策性破产的笼子。要用足用好省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这次省委、省政府将我市列入了“3+5”城市群发展战略,并将我市五大产业列入了全省50个产业集群范围。我们要用好这些政策,争取省更多的资金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这种趋势已逐步显现出来。但我们必须看到,这种产业转移的机遇不为衡阳所独有,在机遇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遇,创造条件主动承接这些产业转移的项目。各级干部特别是园区的干部要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全力以赴抓招商。招商引资要突出“三为主”的方针:以工业项目为主,大项目为主,项目进园区为主。既要集中力量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又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引进,实现招商引资在大项目上有突破、在总量上有大幅度提高。要突出工业领域“链条式招商”,依托已形成的优势产业、龙头企业,促成项目配套、群体落户。要突出招商的主要区域,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和华南经济圈,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为了鼓励招商引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对招商引资中介人的奖励办法,目的是要调动全市各界的积极性,实现全民动员,全民招商引资。三是充分发挥本地金融作用。当前我市金融运行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贷款增速下降,存差不断扩大。今年前4个月,我市的各项存款比年初增加58.9亿元,增长9.5%。但贷款仅比年初增加14.5亿元,增幅为5.03%。我市存差由2000年底的70亿元、2004年底的208亿元,扩大到2005年的280亿元,今年前4个月更达到了330亿元。一方面,银行的这部分盈余资金没有出路,另一方面是全市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目前,全市新增贷款除主要集中在衡钢等42家垄断行业的骨干企业和事业单位,这些企业和单位占全部新增贷款的65%以上。许多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甚至根本贷不到款,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金融机构也失去了更多、更大的发展空间。要强化金融创新,解决衡阳存差问题。要加强金融安全区创建,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要通过政府搭台,促进银企合作。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按照“政府发起、民营为主、有限风险、规范管理”的原则,发展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要激活社会投资。按照“经济以民营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办为主”的思路,引导民营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在全市催生培养一批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

(二)要突破人才瓶颈。目前,从我市来看,人才总量不多,结构不合理。我市人才总量29.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只有16.9万人,占57%,专业技术人才中,教育、卫生、文化系列又占了85%以上,工业方面的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涉外经济专业人才更是奇缺。要制定优惠政策,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要充分发挥衡阳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就地培养人才。目前,在衡高校学生超过6万人,衡阳已成为湖南主要高校聚集区之一。全市职业学校学生突破6万人。要始终坚持以就业为主导,以培训为重点,以服务工业化为主要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培养实用型人才,促进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要完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形成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氛围。要培育和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衡阳需要一批在企业改制、市场竞争中培育、成长起来企业家。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社会的脊梁。要使企业家在全市有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成为职业企业家。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企业家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我们要保护企业家及其他公民的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政府要创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适宜企业家成长的土壤。

(三)要突破环境瓶颈。经济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环境的竞争。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中掌握主动,就必须下决心创造一流的经济发展环境。目前,我市发展环境仍然不优。一是职能部门手续办理难。项目业主反映与过去相比,无论在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方面,都有所改进,但离优质服务和各职能部门的公开承诺还有一定距离,反映集中的问题有:“一个窗口”办证,“一条龙”服务没有真正到位;有的职能部门工作效率不高。有单位反映,为了办理一项报建工作,在一个职能部门跑了二个月才办理;二是存在问题协调落实难度大。这几年来,市委、市政府虽然加大了对项目存在问题的协调力度,但很多决定事项落实不理想,如有一个项目,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去年前就作了研究,至今仍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三是职能部门检查多,动辄停工或罚款,影响工程进度。一些部门乱收费、乱罚款,造成行政乱作为,影响很坏。四是阻工现象严重。当地村民强买强卖、强行参运、强揽工程、超标准索取补偿,达不到目的就阻工,有些问题虽经协调得到解决,但对正常施工造成了影响,拖延了工期。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大经济环境治理力度。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客商为重、企业至上的服务理念,在社会上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舆论环境和人文环境。二是进一步优化行政服务。要强化政务中心的权威,全面落实“双章制”、“委托代办制”和“一审一核制”,坚决杜绝体外循环。三是要探索建立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的制度,如建立重点企业优先办理有关手续的“绿卡制”、规范部门检查制度、限期审批制度等。四是严肃查处典型案件。对不作为、乱作为、破坏经济环境的行为从严查处,一查到底。对相关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从重、从严予以处罚,主要抓四个方面的典型:一是阻工闹事、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强行参运的典型;二是拒不执行市政府优惠政策的典型;三是手续办理中服务态度恶劣,效率低下,拖延时间,索拿卡要的典型;四是对施工环境矛盾处理不得力,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典型。这几项工作,要以两办督查室牵头,市监察局、优化办、重点办、公安局配合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

四、强化工作调度,形成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展是第一要务。市委、市政府发展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对各项重点工作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当务之急是如何围绕发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围绕市委、市政府以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做到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从发展,一切体现发展,真抓实干促发展,将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操作落实到位。

(二)强化考核,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今年,要力争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29亿元,增长15.3%;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500亿元,增长28%,增加值完成145亿元,增长22%,产销率达99%。这个目标,是在我市工业连续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制定的,是一个高标准要求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也是建立在发展基础逐渐夯实情况下的目标,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明确责任,认真实施各项专项目标考核的要求,力争超额完成任务。要强化各项目标考核,坚决兑现各种奖惩措施,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要加强对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实行的专项目标考核,促进全市工业园区快速发展;要强化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职能,对重点签约项目,要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模式建立项目跟进责任制,确保项目履约率;要健全国企改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督查督办制度,切实抓好国企改制工作。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回顾暨工作安排 篇5

——在全市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工作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对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迅速掀起工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高潮。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认真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把握全省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从实际出发作出了“工业强省”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其本质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四川工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跨越,进而推进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在工业强省的大机遇、大背景下,**怎么办?市委认为,要贯彻好、落实好全省工业强省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的重点锁定在工业上,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工业强市”之路。为开好这次会议,我们进行了精心准备。3月6-10日,市委组织考察团对自贡、遂宁、南充、资阳等几个丘陵城市和成都进行了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4月10-11日,铭晖和国强同志又带领党政企业家代表团到德阳市和资阳市进行 了考察学习。4月17-21日,市党政代表团又到华东开展了工业招商活动。同时,这段时间,我和发强、凤朝同志先后到五县(区)和部分企业进行了集中调研,对**工业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爬高坡、翻陡坎的关键时期、调整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上升通道,关键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工业在连续四年30%的高速增长后,取得了老工业城市向新兴工业大市的历史性转变,今后几年能不能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加快转变,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有没有二次创业的决心和激情,有没有再图跨越的雄心和壮志。“二次创业、再图跨越”就是我们这次大会的主题。下面,我围绕这一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必须增强“二次创业、再图跨越”的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

贯彻全省工业强省大会精神,根本落脚点就是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突出一个“快”字。但是,“快”的动力在哪里?“快”的目标怎么定位?为此,市委确立了“二次创业、再图跨越”的工业发展主题,就是要以“二次创业”决心和勇气聚集加快工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就是要以“再图跨越”的目标定位引领大家朝着工业强市的方向前进。全市各级干部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在全市上下掀起重工业、抓工业、强工业的浓厚氛围,加快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

(一)“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是**发展所处历史阶段的必然 选择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现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以工业化为标志,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工业化过程,工业化发展阶段可以加快推进,但绝不可逾越。就**而言,自1998年市委提出并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工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过去五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了由1998年的全省第12位到2005年全省第8位的历史性跨越,与2000年相比,相当于再造了三个**规模工业,创造了全省瞩目的“**速度”和“川威精神”,并由此奠定了**在全省的工业大市地位。2005年,全市人均GDP达到750美元,跨入工业化初期阶段的门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的工业化发展水平,离人均GDP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差距较大,与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已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的先进地区相比,落后了整整一个历史阶段。同时,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一些企业尚未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又面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在自然资源禀赋不丰的情况下,又面临资源环境制约增强、粗放增长难以为继的巨大压力;在产业层次低、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又面临大量农村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就业转移和增加收入的强烈要求;在工业整体效益不高、财政收支平衡难的情况下,又面临反哺农业、支持农村,引导和调控经济发展方向的艰难选择。站在**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工业发展新的历史转折,我们必须加快聚集工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缩小工业化 发展的阶段性差距;必须推动**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次创业”,我们别无选择;“再图跨越”,我们责无旁贷。

(二)“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是**赢得新一轮竞争的形势所迫

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但与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与省内先进地区甚至是同属丘陵地区的周边城市相比,**工业潜力挖掘不够。特别是通过近几个月的考察学习,我们深深感到,在全省各地竞相发展、你追我赶的大格局中,**工业发展隐忧很多、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不大。2004年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全省排第7位,2005年下滑至第8位,与全省排名前几位的兄弟城市比存在着较大差距。200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还排在我们后面一位的自贡市,去年规模工业反超**;排在我们后面一位的眉山市,与**规模工业的差距不断缩小;与毗邻的资阳相比,其规模工业增速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三甲,由排名全省15位上升到去年的11位,在GDP总量上不仅缩小了与**的差距,而且已经与并驾齐驱。二是结构不优。从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多,附加值不高,特别是最大的冶金建材产业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存在较大风险;从企业结构来看,表现为“中部塌陷”,龙头企业数量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仅2户(川威、白马电厂),5—10亿元的企业5户,1—5亿元的企业36户。大企业只有川威集团一支独秀。特别 是近两年来30户重点企业增速一直低于规模工业增速,重点不重的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后劲不足。技改投入不足,特别是川威集团技改投资的产能释放后,全市尚无类似的大项目好项目及时跟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缺乏强有力的项目和技术支撑。工业招商比较薄弱,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多数引资企业尚处于培育阶段。工业园区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制不活,企业入园率低,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高,尚未真正形成以大带小、聚小成群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四是人才缺乏。主要是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不够高,发展视野不够广,只争一流、做行业老大的创业激情不够浓,企业自主创新、自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相当部分企业业主还停留在厂长、经理的层面上,与真正企业家的标准还有不小距离。**工业要突出重围,再创辉煌,必须正视这些差距、缩小差距。现在已经到了比实力、拼内力的关键时候,比实力,就要再图跨越,快速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大鱼吃小鱼”的严酷现实;拼内力,就要二次创业,加快自主创新,否则就会面临“快鱼吃慢鱼”的危险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和所有企业都必须牢固树立高水平发展是财富、低水平发展是包袱的思想,必须牢固树立有“危机感不一定会有危机、没有危机感一定会有危机”的忧患意识,想常人之所不能想,为常人之所不能为,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发展新路,提升发展水平。我们深信,只要有了背水一战的精神状态、追求卓越的创业激情、众志成城的合力机制,**工业要实现“二次创业、再图跨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

(三)“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是**工业发展的使命所在 纵观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要抓好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为支撑必须锁定工业这个重点,以工业为重点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归根结底,没有工业的再次跨越,加快发展就会沦为空谈;没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创业,做强工业就缺乏动力和源泉。正如学忠书记强调指出的那样:“一个地区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工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关键是工业,起决定作用的也是工业。工业要实现大的跨越,必须以自主创新为驱动,以技术进步为支撑,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因此,我们高举“二次创业”的旗臶,掀起“再图跨越”的高潮,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从工业的地位和作用看,工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城乡统筹的“发动机”,城镇化的“助推器”,吸纳就业的“强磁场”,没有工业在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的强力支撑,**经济发展就快不起来,农业产业化就“化”不起来,财政状况就好不起来,人民群众就富不起来,化解社会矛盾的办法就多不起来。从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看,我们有冶金建材、电力、食品、医药化工和机械等一批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拥有一批高、中级级职的熟练工人5万余人;拥有“川威牌”系列钢等15个四川名牌产品和峨嵋等12个四川著名商标及1个国家免检产品;拥有峨柴这样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柴油机出口基地,以及在全国率先引进的先进循环硫化床洁净煤发电技术; 拥有向东可契入重庆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链条,向西可融入成都电子信息、食品和医药化工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物流成本优势;我们更拥有一批在长期工业实践中锻炼成长并逐步成熟起来的抓工业的党政干部队伍和企业家队伍,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较为充分的基础条件。从工业的发展机遇看,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国家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支持加大,加强自主创新将极大提升科技对工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我市工业大跨越提供了新的路径。特别要看到,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和家庭用车蓬勃兴起,为**冶金建材、机械汽配等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发展空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多样化以及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们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能源消费的日趋紧张,为我们发展电力产业和先进的循环硫化床示范基地提供了产业政策机遇。从工业发展的态势看,今年1季度,我们以贯彻落实学忠书记和道明、崇禧副书记到**视察的指示精神为契机,齐心协力,上下联动,迅速扭转工业发展的被动局面。规模工业逐月提速,增加值增速达42.6%,跃居全省第二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7.8亿元,跃居全省第七位;实现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3倍多,增速跃居全省第一。特别是我们这次华东之行,招商引资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签约项目达27个,合作投资金额达12.95亿元,为我们**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可以说,**工业正在走出困境、突出重围,已经迈出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强劲步伐。总之,**工业“二次创业、再图跨越”享天时、坐地利、拥人和,大机遇千载难逢,大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切实担负起加快**工业发展、造福**人民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又快又好的工业强市之路。

二、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必须在“二次创业、再图跨越”上实现大突破、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是一项繁重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工业强市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业发展全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入推进资源市场化配臵,按照“企业大型化、产业特色化、布局园区化、发展集群化”的基本思路,围绕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条主线,以产业为支撑,以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保障,加快实现由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奋力推进**发展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集中精力实施“8118”工程,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达到800个以上,产值上1亿元的企业达到100户以上,产值上10亿元的达到10户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翻两番,初步建成渝经济区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冶金建材、电力能源、绿色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加工和医药化工等五大基地,努力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当前,围绕上述思路、目标和任务,我们必须着力实现三大突破。

(一)以产业为支撑,着力集群发展、加环延链上求突破 产业集群是企业之间因共生而“扎堆”、因集聚而发展的一种区域性资源和产业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增长最有活力的因素。浙江苍南一个小小的徽章生产,虽然只有十几道工序,但并不是集中在一个企业,而是由800多家企业参与各道工序的专业化精深加工,从而聚集成了蔚为壮观的完整“流水线”,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45%以上,甚至出口欧美。这一枚徽章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什么?就是小商品、大市场,小工序、大链接,小企业、大聚集。可以说,工业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就**而言,抓工业必须从产业集群抓起,就是要依托龙头企业的主导产品纵向延链、就是要围绕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加工、医药化工五大产业横向加环,形成产业“生态绿洲”。在冶金建材行业方面,我们有川威、白塔、威玻、建业、星船城等优势企业,而且企业与企业之间初步构建起了资源循环利用、产品配套协作的链接关系。但要把川威打造成川东南“冶金建材航母”,形成以川威为点、依托连界、联结一线、两县互动的冶金建材产业密集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方面,应当说川威这几年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通过产业链向前延伸,实现了跨地区整合煤、铁等矿产资源;通过产业链向后延伸,再造了一个“星船城”。但在冶金建材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下,川威集团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产业链条还需拉长,产业配套半径还需缩短,要立足于配套发展本地化,进一步在**做大做强。威远和资中,务必抓住归连地方铁路建设的 契机,引导归连沿线乡镇和企业着眼于配套川威、服务川威,在主动融入中定位发展方向,在协作配套中实现加快发展。在食品加工行业方面,这是丘陵地区资源最富集、最有比较优势,也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就生猪加工来看,福润、四海、兴发等企业发展势头不错,但主要还停留于对资源的粗加工层次,竞争优势不强。问题在哪里?关键是产品链条向上延伸不够,企业向下与基地链接不紧、横向缺乏协作。这是食品加工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通过集群化、链条式发展,把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产业和市场竞争优势,着力打造畜禽、优质粮油、糖果、果蔬、饮料食品等产业链,加快形成群龙起舞的发展局面。在电力能源行业方面,现在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发电总厂、循环硫化床示范电站作为龙头,初步形成了煤炭资源开发---主网火电项目、输变电---石灰石、灰、渣、石膏、余热等的综合利用。要壮大电力产业集群,必须加快产业链条的延伸,精心实施循环硫化床示范电站扩建60万千瓦循环硫化床项目和**发电总厂新建2×60万千瓦坑口电站新机组项目。同时,要以安利兴公司、南光公司为重点,加快小火电机组建设,加快沱江河、小清流河水电资源的梯次开发,努力发展配套电网建设。在机械制造行业方面,我们的情况是企业多、规模小,但小企业具有灵活多变、接近市场、善于创新、适应力强的特点。小企业虽然小,却是构成完整产业链的“螺丝钉”。我们要面向先进地区工业已进入重化工发展阶段、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实际,立足我市行业熟练工人队伍庞大的人 力资源优势,以**峨柴、山川机械、凤凰集团、四海锻压等企业为重点,让大、小企业相互补充,引导分散的机床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汽车零部件等生产企业集聚整合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在医药化工行业方面,虽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成长性很强。我们的山山药业、梓橦宫药业、维尔康动物药业、菲德力、华尔孚制药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关键要抓住完成GMP改造的机遇,加大外引内联力度,整合资源,形成拳头,共同做大做强。总之,我们一定要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五大产业建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力争到2010年五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640亿元,真正构建起工业强市的“脊梁”。

(二)以园区为载体,着力在建园兴业、工业招商上求突破 工业园区是大企业、大项目栖息的有效平台。无论是抓项目、企业招商引资、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的集聚、企业集群的形成,都主要靠工业园区来实现。我们必须把抓工业园区作为抓工业的一个汇聚点,着眼于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产业配套的基地、招商引资的窗口、龙头企业的孵化器和中小企业的聚集地,实现园区、产业、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现阶段,我们抓工业就是要突出“建园兴业”这个抓手。如何“建园兴业”?模式很多,办法很多,关键是要有好的理念,好的机制,关键是要找到符合**园区建设的路子。只要有利于发展,我们都可以探索。在办园模式上,我市现在主要采取的是政府主导,财政投入的办园方式。这种方式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市场条件下,其局限性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如果我们现在 建园区还是沿用原来固有的思维和模式,工业发展就不可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段时间我和大家一起围绕园区建设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启示很多。无论是政府办园、企业办园,还是政企联办,都必须突出企业这个主体,都必须强化市场运作这个机制。政府的职责和角色应当是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主动为企业搭台,促进园区由工业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由外延开发向集约式开发转变,由依靠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由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转变,提升园区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园区规划上,要按照产业关联、统筹兼顾、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工业布局结构调整,坚持分散组团式的布局原则,鼓励园区错位发展、形成特色、良性互补。在运作机制上,坚持园区外的基础设施由政府负责,园区内由业主负责,围墙内由企业负责。至于项目建设,只要在法律、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都应由企业自主选择投资建设方式。在管理方式上,要围绕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优化整合管理资源,认真探索建立行政管理统一、工商税务关系协调、税费缴纳归口、政策措施到位和发展规划先行的管理模式,积极推行园区管理集中化、政务服务小区化和技术研发集成化等成功经验。

建园兴业,重在招商,重在企业和项目聚集。如果没有企业和项目做支撑,园区建得再好,也不过是一具空壳、一座“孤岛”,毫无生机和人气可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特别是工业招商作为“生命线”工程,切实抓好“三个结合”。要把项目引进和园区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招商引资要紧扣园区特色和产业配套,实现招商引资向择商引资转变。对符合园区产业发展方向、有利园区做大做实的大项目、好项目要集中精力、咬住不放、锲而不舍、务求实效,做到意向项目抓升级,在谈项目抓落户,进园项目抓增资,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开业项目抓产出,关联项目抓配套,全方位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把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与做大做强现有企业结合起来。要实现工业强市,必须瞄准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的战略布局调整,积极吸引大公司、大集团在**落户。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路,树立“扶持本地企业也是招商引资”的观念,大力支持本地企业做强做大,引导本地企业加强横向合作,促进协同发展。要发挥园区对本地企业集聚作用,鼓励城区企业“腾笼换鸟“,积极向工业园区集中,实现城市中心区产业布局的“退二进三”。要把领导招商与企业主体招商结合起来。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招大商、大招商的气魄,一定要有招实商、实招商的韧劲,通过一把手的带动在全市形成领导重视亲自抓、部门配合参与抓、全社会关心共同抓的良好氛围。抓招商要将企业推向主战场,使之成为招商引资的主角,并主动拿出最好的项目寻求战略合作,引进外来资金、先进技术和急需人才,实现以开放促引进、以引进促发展。

(三)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在自主创新、做大做强上求突破 资源配臵的主体是市场,市场运行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围绕市场干,政府围绕企业转,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作为经济的细胞,细胞不活,整个经济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加快发展就 没有根基和内在依据。抓经济发展必须以企业为主体,把加快发展的措施落实到企业,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

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规模企业数量多寡、实力强弱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人们正是通过“五粮液”认识了宜宾,通过“川威”认识了**这个工业重镇。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牌应该成为每个企业的永恒追求。做大做强做优企业,首先要创新经营理念。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的大趋势下,我们的企业面临与国外企业、国内先进地区企业同台竞争的双重压力,作为竞争主体的企业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在经营理念上来一次大的自我革命和自我解放,真正树立起全新的资源观和资本观。资源这个问题,我们的一些企业往往只看到有形的一面,却忽视了理念、机制、人才等无形的资源。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真正决定一个企业能否生存、发展、壮大的,往往是后者。从远的来讲,矿产资源贫瘠的日本能够成为“钢铁大国”,靠的就是松下幸之助、土光敏夫等一大批善于经营的企业领袖人才;从近的来看,遂宁能够无中生有平地挖出一个“死海”、借鸡生蛋催生一个“盛马化工”,靠的就是概念运作,靠的就是理念整合资源资源。创新经营理念,既要善于概念运作,也要善于资本运作。企业要主动投身资本市场,既要大胆整合市外资本为我所用,又要积极通过兼并收购、产权转让、租赁托管等方式实现社会资本向优势企业聚集,加速企业发展壮大。第二,要推进科技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企业基本解决了体制问题,正处于依靠科技创新实 现二次创业和新一轮扩张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是企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抓科技创新就是抓明天的发展。我们要瞄准国内外最新技术要求,结合**工业实际,探索产学研有效结合途径,搭建以企业为中心的研发平台,形成钱变技术、技术变钱的滚动投入机制。要加强新技术引进、吸收、创新和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力争到2010年,全市技改投资 亿元,其中上亿元的项目达到 个。要做好科技创新这片文章,关键还是靠企业自身。川威集团要巩固好全省工业四强的地位,必须认真抓好“三扩一改一新”,坚持技改投入不停步,大力引进和研发新技术,变普钢为特钢,推动产品升级换代,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山山药业要抓紧实施1.5万立方米发酵体积抗生素一期、二期改造工程,打造全国最大的红霉素基地。白马电厂和白马循环流化床公司,要加快2×60万千瓦坑口电站和30+60千瓦循环硫化床项目,打造全国循环硫化床机组示范基地。威玻、建业、瑞丰等一批企业也要加快技改步伐,努力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头羊。第三,要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一个企业的“名片”,也是一个企业竞争实力的反映。经济的竞争实质就是企业和产品的竞争,核心是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可以说,谁培育和拥有品牌,谁就抢占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长期以来,我市多数企业,主要是加工、模仿外来品牌,以“无牌生产”和“贴牌生产”为主,缺乏自主品牌,更缺乏名牌。随着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贴牌生产”的利润空间已越 来越小。因此,树立品牌意识,打造自主品牌,推进企业生产从“无牌、贴牌”生产向“品牌经营”转变已是迫在眉睫!现在,我市已经建立品牌专项资金,加大了对企业自创品牌的扶持力度。企业要积极搞好新产品开发,加强科学管理,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同时,要立足自身优势产品,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搞好品牌的培育经营,提升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三、实现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必须为“二次创业、再图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工业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抓共管、配合联动,需要各个企业只争朝夕、勇争一流,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形成力量向工业集中、要素向工业集中、人才向工业集中的浓厚氛围。

(一)坚持“环境兴企”,努力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经济越发展,对环境的要求就越高。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作为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丘陵地区老工业城市,讲区位和财力我们无法比肩成、德、绵,讲资源更不能和攀枝花等市相提并论。因而,环境问题特别是软环境问题对**而言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真正把优化环境作为我们实施工业强市的生命工程来抓。一是要着力打造效率**。打造效率**,关键是抓干部作风建设。3月中旬以来,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一场旨在提高机关效能的“飓风行动”。一些不遵守纪律、不在状态的人员受到严肃查处,广大群众拍手称快、机关干部为之一震,可以说初战 告捷,达到了提神醒脑的目的。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速”,切实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围绕“通关”,切实解决 “中梗阻”、“软梗阻”等问题。下午,市委还将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机关效能作风建设作安排部署,以铁的决心、铁的制度、铁的措施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这里,我结合企业发展强调三条纪律:第一,对重点企业发展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一般问题应在48小时内处理完;第二,凡是出现严重干扰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突发事件,所在地政府领导必须在最短时间赶赴现场处理;第三,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未经同级政府批准,不得随意对企业进行检查、收费。二是着力打造平安**。过去,很多外地企业到**来发展经常谈到令他们头痛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服务,另一个就是治安问题。这几年,我们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有了很大地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但是,恶意干扰企业正常生产、肆意侵犯投资者、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仍然还有。我们必须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积极推进“整体联动防范工程”,大力整治企业周边地区地治安秩序;必须深入企业排查治安突出问题,把危害企业及周边地区发展和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作为重点对象,依法从重从快严肃查处;必须认真做好企业和周围社区、村社群众纠纷的调处工作,努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增强大局观念、法制观念,积极支持企业在**发展,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三是着力打造诚信**。政府要带头讲诚信,说了就算、定了就干,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凡是制定了的政策,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议定了的事项,必须坚决兑现;凡是承诺了的优惠,必须坚决落实。企业要牢固树立“诚信就是生命”的意识,不断提高诚信度;要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诚实劳动,文明经商,守法经营,公平竞争,照章纳税,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要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突破口,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坚决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二)建立健全机制,努力形成工业强市的强大合力 工业要发展,制度是保障。要围绕工业强市的各种条件和要素,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业工作机制、工业投入机制、工业保障机制、考评激励机制,保证用最强的力量、最好的政策、最大的投入支持工业、发展工业。一是要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市委把工业强市纳入了全市发展“五条线”的工作机制,就是要整合领导、行政资源,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工业强市的主战场上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关心支持工业的发展。市委决定,对41户重点企业实行市级领导定点联系制度。联系领导作为所联系企业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定点联系企业调查研究,定期组织定点联系组的有关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工业,主要领导和主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要学工业、懂工业、钻工业,真正成为抓工业的行家里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抓经济的主要精力放在工业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观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要强化市工业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落实好市直部门定期联系会商制度、技改资金和流动资金定期衔接制度、重点技改项目专人负责制度。要配强工业战线的干部,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素质强,工作上能吃苦的同志放到工业战线上来锻炼成长,把发展工业的主战场作为培养、发现、选拔干部的重要渠道。对那些不懂工业、不爱企业的干部,要坚决调离工业战线。二是要通过完善保障机制突破要素制约。在用地问题上,要坚持争取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认真研究土地审批政策,支持重点企业把项目挤进全省乃至全国的项目盘子,千方百计向上争取用地指标。要把缓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放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利用水平上,坚持向集约化要土地、向科学规划要土地;坚持向盘活存量要土地,通过提高投资密度、余缺调齐、改造老厂、内部整合等办法,获得新的增量土地。要着眼长远发展,尽快建立工业用地补偿长效机制,确定合理的工业项目用地价格以及优惠政策,把投入与收益结合起来,确保用地政策的可持续性。在资金问题上,要建立健全政、银、企三方互动机制,政府要定期召开金融联系会,积极向银行推荐信用等级好的成长型企业,为促进银企对接搭建平台;银行要充分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主动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骨干优势企业的发展,优化金融资源配臵,加强信贷支持,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不断提高存贷比。企业要在加强金融融资的同时,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办厂、入股参股和进入技术创新领域。要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 系建设特别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定期补充担保基金,简化担保程序,逐步完善担保公司运作办法,充分发挥担保融资放大功能。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步加大政府对工业的投入。从今年起,市财政将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大项目的前期准备、技术改造、项目包装以及落实各项优惠、奖励政策。各县区财政也安排了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用好、用活这笔专项资金,使之发挥最大效益。在政策问题上,要充分把握国家、省、市现有的各项政策,着重研究企业需求,把企业的需要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信号,真正弄清楚企业怕什么、反感什么、欢迎什么、希望什么,努力做到“政策跟着项目走、政策跟着企业走”。这一点,周边兄弟城市的发展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大胆创新,灵活处理好政策规定与发展工业的关系,凡是政策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凡是上级政策和规定有弹性的都可以创造性的用足用好,凡是外地已经实行的都可以积极借鉴和运用,用最优发展政策促进经济的最快发展。三是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抓工业的动力。要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科学分解目标任务,并把责任逐一落实到各部门、各企业和各有关人员。要大力推行工作成效倒逼机制,实施工作全过程监控,加强督促检查,加大督查力度,强化目标跟踪监控,以科学管理、适度超前的终极目标和严格的奖惩措施,倒逼各部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工作成效最大化。要切实加大激励力度,对在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中有突出贡 献的县区、部门、乡镇以及企业要给予奖励。特别是企业,作为工业发展主体,只要能在**工业二次创业中做出大贡献,就更应该得到重奖。为此,市上准备专门为企业设立“工业强市贡献奖”和“工业强市功臣奖”,拟表彰奖励每年工业强市前十强企业和在工业强市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希望我们的企业都来竞争这个荣誉,形成相互赶超、相互比拼的生动局面。

(三)强化人才支撑,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企业是发展的基础,企业家是人才中的人才。一个地区企业家的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和受尊重保护的程度,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经济竞争力。无论是机制创新、技术创新,还是把自身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归根到底都要靠企业家来实现。要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首先必须造就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这不仅应当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和企业家们的自觉行动。作为党委政府,就是要主动扮演好“教练员”角色,引导、关心、帮助企业家发展。我们要光明正大地与企业家交朋友,在政治上爱护他们,给企业家以一定的政治地位;在工作上支持他们,给企业家创造宽松的环境;在生活上关心企业家,给企业家以优厚的待遇;在感情上亲近他们,通过感情的交流激发企业家的创业热情。我们坚决反对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但我们坚决支持与企业家在发展这块阵地上做推心臵腹、患难与共的朋友。要充分尊重企业家的创造,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肯定他们为**发展作出的贡献,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激励他们敢闯敢冒、超越自我,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责任感、使命感。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的宣传,弘扬他们创业的精神,提升他们的职业声望和形象。要重视对企业家的培养,鼓励和支持有志之士创新创业创大业,培育更多的市场竞争主体;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更好条件;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新生代企业经营者的培育,加强企业家队伍的培训,引导企业家转变观念,提高企业家经营决策能力、战略意识和管理水平,特别是要努力造就一批企业界的领军人物、统帅人物。企业家协会要增强活力,真正发挥联系企业和企业家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关心爱护企业经营者,同样也呼唤高素质的企业家。借此机会,我向全市广大企业管理者提三点希望:第一,要拓宽视野,富有敢干大事、勇创大业的激情。发展企业就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企业家经营好一个企业就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企业家群英荟萃,完全具备闯大市场、干大事业、做排头兵的能力。企业发展的定位一定跳出一个镇、一个县、一个市的范围,把视野要放到国际国内的大市场,把目光瞄准各自行业和领域的领头雁,坚决克服“小进则喜,小赚即安、小富则满”的思想,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和快的赛,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永不服输的执着精神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第二,要更新理念,富有善聚资源、广纳贤才的胸怀。现代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资源的不断整合和人才、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当前,我们的企业单打独斗、固步自封的思想仍很严重,有的企业还是搞“家族式”发展,抱着 一人打天下的思想不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企业发展而言,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才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世界500强,没有一家是一股独大的。一股独大,从来就做不大做不强。企业家要善于“引资借脑”来实现自我发展,敢于以项目、资金、技术、产品等为纽带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开展良性合作,实现企业之间“互惠共赢、共谋发展”;敢于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分离,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臵的基础作用,为企业发展聚集一批策划、管理、经营、研发、营销、资本运营等高级人才,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决策、经营、管理水平。第三,要提高境界,富有遵纪守法、回报社会的责任。企业能够发展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国家的政策扶持、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得益于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企业家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企,不能做有违法律、有悖道德、有损形象的事。要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生产安全、产品质量,更加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要致富思源,以取之于社会还之于社会的思想境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努力为家乡父老的致富多做贡献。

山东省农机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篇6

2008年我国农机工业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中央的强农惠农政策有力推动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机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1—8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上涨,7月达到10%,8月达到10.1%,钢铁、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延续2007年的上涨趋势,对农机企业造成了难以承受的成本压力,产品价格不断被动上调。产品价格的大幅上调,使得市场需求被严重抑制。紧随其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冲顶回落直线下滑,又使得产业上游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及下游生产企业措手不及,一方面是市场观望等待,库存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是高价库存难以消化,企业生产销售陷入困境。

山东省农机工业全年表现为上半年高增长低利润,下半年特别是第4季度产销严重萎缩,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1.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08年1—11月,全国农机工业销售总值1 717.62亿元,增长30.39%。对山东省648家规模以上农机企业的统计,2008年销售收入941.77亿元,增长20.84%,约占全国的50%。

从全年销售收入与主要产品产量的完成情况对比来看,销售收入的大幅增长更多来自于产品的涨价因素,但原材料采购、劳动力和资金等成本增加幅度更大。山东作为我国农机工业第1大省,受补贴框架内产品价格难以上调影响较大,这是造成销售收入增幅低于全国的原因之一。

2.主要产品产量完成情况

在山东省农机行业统计的8种主要产品中,产量完成情况表现为“2升6降”,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同比上升,小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多缸柴油机和单缸柴油机同比下降。

(1)大中型拖拉机。2008年全国生产大中型拖拉机约21.71万台,增长12.8%。山东省6个主要企业生产63 340台,增长15.25%,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29.17%。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16.66%、50.04%、2.62%和-14.79%。

2008年山东省大中型拖拉机的区域优势有所提升。福田雷沃重工占全省产量的64%,山拖农装占19.6%,时风、鲁中、海山、五征、华山和东汽莱阳等公司均有不同程度增长,海山公司增长近3倍,增幅居全省第一。

(2)小型拖拉机。2008年全国小型拖拉机产量约188万台,同比下降11.1%。山东省产量约63万台,同比下降近20%,占全国总产量的33.5%,在全国的占比继续下降。在小型拖拉机中,小四轮约生产34万台,手扶拖拉机约生产29万台。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2.2%、-7.1%、-5.7%和-59.1%。

2008年以来,山东省已有部分企业减少在小拖方面的投入。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四轮很难风光再现。手扶拖拉机由于享受购机补贴,其市场受大中拖的影响小的多,但在地方补贴政策的影响下,各地进行组装式生产企业明显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产量较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2009年大中拖、手扶拖拉机补贴将会进一步压制小四轮的市场需求。

(3)内燃机。山东省2008年累计生产柴油机6 818万k W,同比下降9.4%。其中单缸机157.2万台,同比下降18.1%;而2007年生产192万台,同比增长27.17%。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19.2%、3.6%、-1.7%和-65.1%,第4季度受小拖、三轮汽车及小型工程机械大幅萎缩影响,其下降幅度在各产品中最大。多缸柴油机全年累计生产40.2万台,同比下降2.9%,而2007年上升43.5%。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33.8%、30.0%、-18.7%和-61.1%。

近几年来山东省内燃机行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行业面临的是国家对内燃机产品的节能、排放要求将日趋严格。国家已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并且会不断强制性淘汰一批达不到节能、排放要求的落后产品,重点发展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和对行业发展有重大技术带动效应的现代产品。面对这样的形势,内燃机行业应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集中精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能满足国家排放和节能要求的新一代柴油机。

(4)三轮汽车。山东省全年生产三轮汽车125.5万辆,同比下降8.5%,产量占全国总量的80%。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5.83%、2.92%、-3.76%和-40.8%。

(5)低速货车。山东省低速载货汽车全年生产26.4万辆,同比下降3.5%,约占全国总量的50%。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11.4%、4.27%、2.1%和-32.6%。低速货车全国前10位企业中,山东省仍然占据了6个席位。

山东省的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在全国占有较大的份额,与此相关的政策稍有变化都会对其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关企业应认真研究国家对运输车辆发展的政策,立足长远,不断调整产品结构。2009年中央财政拿出50亿元资金支持“汽车下乡”,将对三轮汽车、低速货车形成冲击。山东省运输车企业大部分同时拥有轻型车公告,因此,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安排。

(6)联合收割机。山东省2008年收获机械生产55 126台,同比增长7.01%,分季度看增幅分别为1.1%、26.1%、27.1%和9.4%,收获机械行业是唯一在4个季度都保持增长的产品。收获机械中,玉米机增长较快,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兼用型收获机大幅增长,小麦自走机恢复性增长,小麦背负机持续下滑。

收获机械是山东省产品结构调整最好的一个行业,产品质量和性能不断提高,产品升级很快,下一步应当在提高产品适应性上多下功夫,特别是玉米机、水稻机,并且要通过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研究消化,提升自身水平。

2009年经济形势分析

200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从我国政府采取的各项积极政策来看,尤其是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来看,我国农机工业的总体形势应好于其他机械行业。

1. 有利因素

(1)宏观政策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生存环境。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党中央、国务院及时调整宏观政策,4个月内作出2次重大调整,同时,从9月16日起100日内连续5次调低银行基准利率,贷款利率累计下调2.16%,这些政策措施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2)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发展。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装备工业振兴规划已于2009年2月4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规划包括装备制造业和农业机械等4大领域。规划中提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促进措施;另外,国家通过税制改革,提高退税,同时配以减税、降息、贴息、取消和停止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种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这些政策都将有力促进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入长期健康发展的轨道。

(3)“三农”政策为农机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2009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发展与农村改革,重点突出促进农业发展与促进农民增收,特别是给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指导意见。其中针对农业机械部分中,提到“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这对大型、高效率农业机械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实质性的利好政策,特别是在今后部分补贴产品供需逐渐达到平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市场波动,保障行业的平稳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中央出台的土地改革新政,在农民自愿和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些都将拉动大型高效作业机械的发展,加速农机产品升级换代,有效扩大增长空间。

(4)中央支持“三农”的政策更加细化。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三农”工作的10字方针:“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2009年把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拉动农机工业发展和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工作来抓。2008年第4季度,中央新增的1 000亿元投资中,农村沼气、饮水、通路、通电、通邮及重大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340亿元。而在今后两年的4万亿投资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达3 700亿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在13%以上;二是提高补贴标准,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同时也扩大和提高农机补贴范围及补贴标准;三是扶贫标准上调;四是开辟返乡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五是农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5)国际基础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农机行业整体会保持一个较好的利润空间。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实体经济衰退,旧的商品供求平衡关系被打破后,新的平衡关系还有待建立。国际基础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橡胶和煤炭等因需求低迷,价格回升还需要一个过程,而农业机械作为农业生产资料之一,刚性需求比较明显。我国在“三农”政策的支持下,经济下滑给农机工业带来的影响比其他机械行业要小得多。钢铁在农机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占据比例较大,2009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国钢铁企业将占据十分有利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农机行业应当会保持一个较好的利润空间,有利于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

2. 不利因素

(1)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不稳定,严重影响农机工业的发展。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创纪录的5 285亿kg,实现连续5年增产,在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回落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出现下滑。2008年,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这将严重影响农机工业的发展。

(2)国内农机企业与国外大型农机企业同台竞争。随着国内农机装备领域市场空间的进一步增大和经营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国外大型农机企业加快了进入中国农机装备市场的步伐,他们凭借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诸多优势,对中国本土的农机企业带来较大的市场压力和冲击。

(3)消费政策的调整对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市场形成不利影响。长期以来价格和使用成本低廉是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深受农民欢迎的主要原因,现在这两个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开征燃油税后,取消养路费和二级公路以下的过路过桥费,车辆多用油多交税,使用成本的比较优势大大弱化。国务院通过的汽车振兴规划中指出,2009年3月1日—12月31日,安排50亿元资金,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1.3 L排量以下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从这一政策可以看出,三轮汽车、低速汽车的部分潜在客户将转向轻型载货车及1.3 L排量以下的微型客车。

这次财政支持换购将形成明显的导向作用,会对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的价格和利润空间形成挤压;另外汽油三轮车的快速增长也形成了对柴油三轮车市场的分流。

(4)农业机械发展始终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2004—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分别为6.8%、6.2%、7.4%、9.5%和8%,这期间是中央持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5年,但农民纯收入的增加也更多是受惠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和非农收入的增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走势和农民工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实现持续增收的难度会明显加大。单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和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来看,支持农机工业高增长的难度增大。

加快山东省农机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 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是行业和企业在发展中始终要面对的,形势好的时候,很多矛盾被掩盖了,现在面对经济减速和下滑,结构性问题得到了充分暴露。结构调整是农机工业得以长期健康发展的保证,特别是要把握好调整方向,既要研究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更要研究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大功率农业装备,提高大功率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割机、采棉机等产品的国产化水平和技术档次,改变目前91.88 k W(125 hp)以上拖拉机、新型农业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状况。

近期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装备工业振兴规划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山东省的装备工业振兴规划也正在抓紧制定中,财政和金融系统将为符合规划发展要求的企业提供支持,山东省农机工业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当前市场低迷、需求不足的形势下,国家和山东省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都在鼓励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和购买先进共性的适用技术。因此农机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不失时机地调整产品结构,争取政策支持。

2. 加强对外贸易工作,迎接世界经济复苏

从2006年上半年农业机械进出口实现贸易顺差以来,直到2008年第3季度,我国农机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农机产品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这说明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虽然山东省农机工业发展较快,但长期以来,绝大多数企业只重视本土市场,全省农机工业出口只占销售收入的6%~7%。目前世界经济虽然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扭转,但持续时间也不会太长,农机企业要做好充分准备,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通过调整结构、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等,来迎接下一轮世界经济的复苏,开创农机工业对外经贸工作的新局面。

3. 加快提升大中型拖拉机的整体水平

山东是一个农机大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50%,许多重要产品产量的市场占有率均达到了40%以上,有些产品已占全国的80%。但山东省大中型拖拉机的产量经过2005—2008年4年的努力,市场份额仍不足30%。从现有的大中拖生产企业来看,福田雷沃重工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但有的企业市场知名度还不够高,并且没有形成规模。山东省的农机企业应进一步树立危机感和市场紧迫感,通过引进、合作,嫁接国际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水平。

大中型拖拉机作为农业机械中的主力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拖拉机市场,产品更新和换代数量非常可观。因此,山东省有关企业要抓住大中拖市场持续看好的形势,积极争取国家和山东省振兴装备制造业规划支持,尽快实现上规模、上档次和上水平,争取用2~3年的时间,使全省大中拖生产规模达到12万台,在全国形成竞争优势。

4. 做大做强玉米收获机械

2008年,玉米收获机械已正式纳入全国性购机补贴范围。2008年4月,全国玉米机械化工作会议提出今后几年,要重点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稳步发展玉米播种机械化,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10年,玉米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其中机收水平达到16%,机播水平达到80%。随着全国范围玉米生产机械化工作的正式启动,各主产省已经把购机补贴作为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最直接的抓手,并实行地方资金累加补贴,为启动玉米收获机械市场创造了良好条件。

山东省玉米机生产起步较早,背负机的产量曾占全国的90%,并且已完成了产品的二次升级。目前国内的自走玉米机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的一些玉米机生产企业对国内市场前景格外看好。建议省内有能力的企业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适应性,尽快形成区域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

5. 农机具为中小型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机遇

在国家实行购机补贴前,我国大中型拖拉机每年的产销量始终在6万~8万台徘徊,自2004年实行购机补贴后,大中型拖拉机产销量持续快速增加,2008年产量约22万台,比2003年的5.8万台增长276%;同时社会保有量也大幅度提高,2008年达到224万台。然而,配套农机具却始终没有突破2003年1∶1.69的配套比。据了解,世界发达国家的农具配套比一般在1∶5,有的甚至高达1∶7。如果按2008年我国大中拖保有量224万台,配套比按1∶5计算,农具数量还相差740万台,所以农机具的市场空间非常大。

目前这种配套不足的状况,导致了拖拉机的实用范围小、作业时间短、机手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因此开发与主机产品适应的配套作业机具,既是主机企业的需要,也是农村市场的需要。当前大中型拖拉机产销量持续快速增加,配套作业机具发展严重滞后,为作业机具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建议山东省中小型农机企业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逐步形成农具生产能力。

6. 密切关注购机补贴框架下的农机市场需求变化

当前,随着购机补贴的大幅度增加,国内农机市场需求的波动性也相应加大。以享受政策补贴最多的大中型拖拉机为例,2004—2008年的增长比例分别为72.9%、61.2%、21.8%、2.7%和12.8%。也就是说,在购机补贴的刺激下,市场需求加速增长,导致社会保有量快速积累,在接近或达饱和状态进入自然更新阶段后,市场需求会明显回落,如果此时中断资金补贴,回落的幅度还会更大。市场需求的过度波动,必然会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投资风险。希望各企业在关注购机补贴投向的前提下,一定要把握好新形势下市场需求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认真组织好生产和技术改造,把有限的资金用好。

7. 做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2008年4月,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制定的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其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正式出台,对能够通过认定的企业,将给予享受15%所得税的政策优惠。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中,山东省分两批共对625家申报企业进行了公示,包括11家农机企业。现在第一批505家已通过认定,包括7家农机企业。

新出台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中,包含了更多的农业机械和柴油机技术领域,其中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技术中包括新型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收获、清选、加工设备;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与高效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新型农产品产地处理技术装备;精准农业技术、遥感技术与估产及农村信息化服务系统与技术。机动车排放控制技术中包括满足欧Ⅲ、Ⅳ标准的柴油车净化技术。另外还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节水灌溉、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型机械技术等。

这些技术和产品领域涉及了山东省很多生产企业,希望相关企业仔细研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争取更多的企业能够通过认定,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

总的来看,2009年的农机市场形势要好于其他行业,产量的增长幅度会高于销售收入的增长。希望山东省农机企业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政府产业振兴的有关支持政策,企业之间加强交流、加强合作,发挥山东农机工业区域优势,共同应对市场变化,进一步提升山东农机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1. Conditions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2008

⑴Completion of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According to statistics of 648 larg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ir sales revenue in 2008 reached RMB94.177 billion Yuan,up 20.84%over the same period of last year,about 50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ales revenue was mostly from the price factor,however,costs of raw materials,labor cost,capital cost,etc.increased even more.

⑵Completion of main products:Among 8 main products of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large and medium-sized tractors and combine harvesters rose year-on-year,however,small four-wheel tractors,walking tractors,three-wheeled motor vehicles,low-speed trucks,multicylinder diesel engines and single-cylinder diesel engines fell.

6 leading enterprises produced 63 340 large and medium-sized tractors,increased by 15.25%a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and up to about 29.17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The output of small tractors was approximately 630 000,dropped by nearly 20%.The production of small four-wheel-tractors was 340 000,while that of walking tractors was about290 000.The cumulative production of diesel engines was 68.18 million k W,dropped by 9.4%a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The production of single-cylinder diesel engines was 1.572 million,dropped by18.1%compared with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and that of multi-cylinder diesel engines was 402 000,declined by 2.9%year-on-year,declined by2.9%year-on-year,dropped by 8.5%year-on-year,up to 80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The production of low-speed trucks was264 000,declined by3.5%year-on-year,up to 50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The production of harvest machinery was 55 126,increased by 7.01%.The number of corn machinery increased faster,the production of wheat-corn combine harvest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that of self-propelled wheat combines resumed growth,and that of backsack wheat harvesters continued to decline.

2. Suggestions on Speeding up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

⑴Actively adjust the product structure:Under the adverse situation of current market downturn and insufficient demand,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country have adop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encourage restructuring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dustrial upgrading,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market,and purchase of advanced and applicable technologies in common.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should actively adjust the product structure.

⑵Strengthen foreign trade: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export of Shandong Province has only accounted for 6%~7%of the sales revenue accounted for a long time.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use of a variety of channels to enhance cooperation with foreign exchanges,and through adjustment of structure,product upgrades,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etc.,meet the next round of world economic recovery.

⑶Speed up the upgrading of the overall level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tractors:Shandong Province is a large provi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with its sales revenue accounting for 50%of the country's total,however,the market share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tractors is still less than 30%.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should improve the level of tractor produc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co-operation and grafting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d technology.

⑷Enlarge and strengthen corn harvesters:The production of corn harvest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started relatively early;and,that of backsack harvesters has ever accounted for 90 percent of the country's total,and has completed the secondary upgrade of products.At present,the production of domestic self-propelled corn combin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and it is proposed that capable enterprises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accelerate the advancement of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adaptability,and form regional advantages as soon as possible,and improve market share.

⑸Vigorously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dustry:The ratio of our national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ools assorted is only 1:1.69,and it lags behind thos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This inadequacy of the machinery and tools assorted leads to small range and short operating time of tractors,as well as relatively low input-output ratio of combine men,it is recommended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should strive for the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and gradually form the productivity of such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ools.

⑹Pay attention to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market demands:With a substantial increase of the subsidies for the purcha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ools,and the volatility of domestic demand marke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ill also increase correspondingly.On premise that concern about the orientation of the purchase subsidies,agricultural machinery enterprises should have a good grasp of cyclical changes of market demand,carefully organize the production and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and make good use of limited funds.

上一篇:人与自然共存作文600字下一篇:第九突击队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