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24-07-20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精选7篇)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1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3分)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避开xuān嚣,抛开烦恼,独自享受温馨的书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书犹如浩瀚无边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澎湃。我仿佛是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欣赏着变huàn奇 异的风景,感受着人生的乐趣。

xuān 嚣 澎湃()扁舟()变huàn

2、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有些人喜欢用望远镜去观察一片叶子,有些人喜欢用肉眼去看木头的年轮。真正去认识一棵树,必须从枝叶到根本,从过往的清风到枝干的神韵都注意到。同样,当我们 正视生命时,只从细枝末节着眼,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蔑视。

A、但 却 如果 便 B、因为 就 如果 便 C、而 却 因为 就 D、但 就 因为 就

3、请按原文填空。(12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2),天涯若比邻。(3)落红不是无情物。(4),病树前头万木春。

(5)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甲光向日金鳞开。(7)山重水复疑无路。(8)长风破浪会有时。

(9)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用“,”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并借此与朋友互勉。(10)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4、目前,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人曾对50个学生一天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做过抽样调查,详情如下:

手机功能 的

人数 使用时间 31 2小时

2小时

2.5小时

20分钟 上网聊天

玩游戏的

听歌曲的

打电话、发短信的

(1)请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一下中学生手机使用的特点。(3分)

(2)假如要你给学生家长发一个短信,劝说他们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你想怎么说?(3分)

5、名著阅读(8分)

(1)请根据你读过的名著,把下列相对应的人物与故事情节用线连接起来。(3分)A、时迁 大战流沙河 B、鲁滨逊 智盗雁翎甲 C、猪八戒 搭救星期五

(2)请就上面的故事情节任选一个作简要的概述。(60字左右)(5分)

二、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共57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完成文后6-10题。(16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这个语段写了四种情景,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景的短句,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每空不超过四字)(4分)

① ② ③ ④

7、下面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B、临溪而渔 C、宴酣之乐 D、泉香而酒洌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把酒临风 公将鼓之 人不知而不愠

8、《醉翁亭记》的语言非常凝练,后来形成成语的有很多个。下列四个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3分)

A、酿泉为酒 B、前呼后应 C、峰回路转 D、觥筹交错

9、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0、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语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山水之乐 B、与民同乐

C、被贬的抑郁心情 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二)阅读《运动的新发现》(节选),完成文后11-13题。(12分)

(1)最近,瑞典大脑研究者在纽约向专业人士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进行了大量调查之后,他们发现运动与智力之间存在关联。研究者说:“运动尽管不能保证提高智力,但它可以改善大脑机能。”

(2)研究小组在动物实验中证明,运动可促使小白鼠的海马区生成神经细胞。大脑皮层的这片区域主要负责形成记忆。

(3)多年来,医生和大脑研究者都认为,人出生后便不能再生成新的神经细胞。1998年,科学家首次在人脑中发现了新生的神经细胞。这表明人脑的海马区始终有能力生成新神经细胞。两年后,又有科学家在试验中证实,运动可以刺激大脑生成神经细胞。他们发现,人体干细胞与各种发育因子接触后都会生成神经细胞,而且这种反应在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接触后尤为明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由身体运动激活。

(4)研究小组称,与“老年”神经细胞相比,新生的神经细胞不仅特别活跃,而且适应能力强,因而也具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这种灵活性使脑细胞可以通过神经键彼此更有效地交流信息。研究者在实验中观察到,经常运动的老鼠比懒散的同类更“灵巧活泼”。研究者说:“运动可使发育因子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促使神经新生。”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有朝一日,这些研究成果还可用于治疗痴呆或帕金森病等由神经衰退引发的疾病。

(选自《柏林晨邮报》,有改动)

1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运动为什么能改善大脑机能。(4分)

12、作比较是一种说明方法,文中多处使用这种方法,请找出一处,并说说其作用。(4分)

13、体育也列为中考的科目之一,有的家长认为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影响了学习。请根据文中的信息,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此加以反驳。(4分)

(三)阅读《“三上”读书乐趣多》一文,完成14-17题。(13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曾提倡“读书三上法”,以此来劝告人们,要善于利用一切零星时间,做到随时读书,随处读书。这里的“三上”,即我们耳熟能详的马上、枕上、厕上。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保持着枕上读书和厕上读书的习惯。至于骑在马背上读书,就鲜有所闻了。但是在古代,马上读书,并不算什么稀奇事。明末清初,由于战事频繁,大学者顾炎武常常外出避乱。在赶路的途中,他总是将两匹马和两匹骡子养得肥肥壮壮的,为的就是能多装几箱书。通常,他都是一边赶路,一边调查访问,如果发现平时所学与现实有出入,就认真地记录下来,等到了休息的地方,再打开箱子翻书核对。遇到平坦的道路,他就信马由缰,骑在马背上出神地读书,默背考证注释。于是,顾炎武“马背书馆”的美誉便不胫而走,并一直流传至今。

“三更有梦书当枕”,说的便是枕上读书了。至于读些什么书,读多久,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家苏童说:“最好是在灯下读,最好每天入睡前读一篇,玩味三五分钟,或者被感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怅怅然的,如有骨鲠在喉,如果读出这样的味道,说明这短暂的阅读时间都没浪费,培养这样的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终止于辉煌。”试想,当夜幕缓缓降临的时候,泡一杯清茶;在茶叶的香气中,我们捧着自己喜爱的书籍进入梦乡,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有人可能会觉得,在厕所里读书登不得大雅之堂,其实不然。而且,从古至今,都不乏厕上读书的典型。西晋时期,左思为了随时记录灵感,就连厕所里都准备了纸和笔。于是,这位出身寒微、其貌不扬的文学家,即便到了厕所里,也是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十年之后,《三都赋》横空出世。《晋书》记载了当时的盛况: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作家柏杨也有厕上读书的习惯,在厕所里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为此,柏杨说:“人生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去厕所。”

如今,马上读书已成为历史,我们自然是无福消受。对于匆匆忙忙的现代人来说,车上读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枕上、厕上,再加上车上,又是一个新的“三上”。在繁忙的生活之余,“三上”读书无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4、欧阳修提倡的“三上”指的是什么?本文作者提倡的“三上”又指什么?(4分)

15、本文旨在告诉读者一个怎样的道理?(3分)

16、第二段讲述顾炎武“马背书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7、说说你对柏杨的“人生最大的享受,莫过于去厕所”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阅读《领着孙儿登名楼》一文,完成18-22题。(16分)

①周末,孙子外孙,两个小调皮蛋,破门而入,匆匆而来。孙子拉着我的手嚷,外孙抱着我的头吵,要去岳阳楼玩玩。生性不爱动,总是不愿跑的我,在嚷嚷不平、吵吵不休的情形下,领着这对活宝登上了千古岳阳楼。

②从瞻岳门出发,登上城楼,只见城楼中央,建有重檐轩亭,雕窗推门,古朴雅致。居高而眺,可览城市风貌,高楼林立,市景繁荣,交通如织,秩序井然;放眼洞庭,但见自然风光,水天一色、一碧万顷、白帆点点、玉影波光。遥望远处,亦晓天时地利,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西来爽气,东临岩疆。

③穿过瞻岳门,从两座飞檐翘角的城门楼通过,爷孙仨踏进了一条充满明清古韵的仿古街——“汴河街”。沿着青石板路而行,两侧是青砖青瓦,雕梁画栋,一派古香,客栈、酒家、茶馆、雕室、画社、戏台,古朴典雅,美不胜收。各式各样的岳阳特产,吃的、喝的、用的、玩的,琳琅满目,好不诱人。用不着吆喝,“我要咸的”,“我要甜的”,两个孙子捧起擂茶就喝。茶毕,沿街而上,每人的手里都是一大抱吃的玩的,好不快哉。

④在绿草香花的伴随之中,我们沿街而下,走进了滨湖的一级台阶。举目之间,孙子唤我看沙鸥;俯首之间,外孙叫我看锦鳞。湖光、山色、绿树、花卉、城墙、雕塑,他们指个不停,问个不停;我则看个不停,说个不停。当我们的眼睛落在湖畔的石碑诗文上时,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等诗人们的风采,仿佛吸引了我的孙辈们。除潦草过甚的字要问问爷爷外,大都能读之有声,诵之有韵,看来他们对这些传统文化还挺有兴趣。

⑤爷在画中走,孙在景中行。爷孙仨读诗怀古,观湖赏楼,感慨万千之中,我们拾级而上,走过弯弯曲曲的游路,达民本广场,览《政通人和图》浮雕,在孙子们的牵扯下,穿过大气、庄重的“巴陵胜状”南大门牌匾,进入了岳阳楼核心景区。嗅着姹紫嫣红的花香,我领着孙子们径直前往岳阳楼。一字一句,一句一字,教他们读《岳阳楼记》;一点一滴,一滴一点,讲有关岳阳楼的故事。走出大门,我要他们背出一两句话,孙子脱口而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外孙年小,在哥哥的帮助下,竟也慢条斯理地背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⑥孙子们尾随在爷爷的背后,踩过爷爷走过的路,欢蹦乱跳,不知不觉间,我们玩完了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来到了双公祠。双公祠内,陈列别致,微缩的岳阳楼景区模型、滕子京、范仲淹的生平事迹、历朝历代名家的诗词歌赋。全厅上下,营造的氛围,仿佛是一种生活的原型,仿佛是一幅古老的图画,它告诉人们的是一种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极力张扬的是一种可赞可颂的忧乐情怀。边走边看边思,我的心被震撼。忧乐情怀,它使我们这个民族赢得了昨天的辉煌,带来了今天的厚重。同时,我想它也应成为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人们心里。走出双公祠,我问孙子外孙,今天的日记怎么写,一个说,我要发愤学习,长大以后写一篇与《岳阳楼记》齐名的《民本岳阳记》;一个说,我要勤奋努力,长大后修一座忧乐宫,把更多的范仲淹、滕子京展现出来。

⑦我深深地亲吻着孙子们的脸,心里有一种吃蜜样的感觉。

18、阅读全文,在下面空格处填写出作者“领着孙儿登名楼”的行踪。瞻岳门→ → → → 核心景区(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4分)

19、简要说说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20、文中有一句话,集中而生动地描绘出了爷孙仨登名楼时愉快的心情,这句话是“ ”。(3分)

21、结合全文,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我领着孙子们径直前往岳阳楼。一字一句,一句一字,教他们读《岳阳楼记》;一点一滴,一滴一点,讲有关岳阳楼的故事。

22、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3分)A、表达了作者对岳阳楼美景的喜爱与赞美。B、表达了作者享受天伦之乐的欣慰之情。

C、表达了对范仲淹、滕子京等名家忧乐情怀的敬仰与赞颂之情。D、表达了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优美诗文的赞美。

三、作文(60分)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2

一、命题形式探究

今年牡丹江市作文仍然沿用了“二选一”的命题方式, 以半命题和话题的形式出现在语文试卷上。与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相比, 今年命题者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感悟。题目如下:

文题一:请将题目“与———结缘”补充完整, 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大自然拥有阳光, 万物才能显现出生机与活力, 生活中拥有阳光, 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也许阳光是一种关爱;也许阳光是一种心态;也许阳光是一种追求;也许———

请以“阳光”为话题,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从题型上看, “文题一”是一个典型的半命题作文, 选填的内容非常广泛, 没有设置任何审题障碍。“文题二”以“阳光”为话题, 由导语和要求两部分构成。导语内容对话题“阳光”进行了诠释, 先从大自然中阳光的作用谈起, 然后说到生活中阳光的象征意义, 接着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了对阳光的理解, 以“关爱”、“心态”、“追求”等词语, 为考生的构思立意做了铺垫, 帮助考生在审题、立意和选材上完成心理上的自然过渡, 使考生能从真实感悟出发, 理解阳光的不同含义。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提示语温馨而又富有哲思, 不仅提示了作文构思的空间, 还暗示出可选择的写作范围。应该说选材范围开放度很大。

从两个文题中的关键词语———“结缘”、“阳光”来看, 命题者较为明确地指出了写作测试的意向, 目的在于为考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 引导考生在日常生活的源泉里, 寻找典型的生活素材, 将写作的触角延伸到人生、社会、自然中去。在此基础上, 考生既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热点的素材, 尽情展示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情实感, 也可以走进历史寻觅生活的真谛, 在写作中展示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二、阅卷综合分析

综合阅卷情况, 笔者发现, 今年作文不乏一些立意深刻新颖、选材精到独特、结构清晰合理、情感浓郁富含哲理、内容详实、个性突出的精彩文章。这些文章不但真实地再现了考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而且也切实地检验了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效果。

(一) “与———结缘”

选择写“与———结缘”的考生较多, 所写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物。

如, 有考生以“与书结缘”为题, 写出了自己的读书体会;有考生以“与钢琴结缘”为题, 写出了其学钢琴的艰难历程, 并从中感受到了人生的哲理;有考生以“与炊烟结缘”为题, 抒发出对故乡的一片深情。这一类作文通过具体的人与事, 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内容比较贴近生活。

2. 自然中的事物。

如, “与水结缘”诠释了水的深邃;“与雨滴结缘”叙述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带给作者的心灵慰藉, 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小雨中的一丝惬意;“与梅花结缘”则突出了梅花的坚强及梅花精神带给作者的力量。这一类作文主要是从自然界的事物出发, 进而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哲理。

3. 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抽象事物。

如, “与中国龙结缘”把中国龙作为责任的象征, 以从古到今的顺序列举了具有典型影响力的事实:勾践的铭记兴国, 重新撑起越国的一片天;李剑英的英雄壮举, 维系了人民的安危;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 用行动诠释着关乎天下的责任感。还有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清晰的结构, 都成为本文的亮点。

(二) 以“阳光”为话题

选择话题“阳光”的考生也比较多, 但直接写阳光为大自然带来生机与活力, 为人们生活带来温暖与甜蜜的为数不多, 大部分考生主要还是选择从“阳光”的象征意义写起, 不仅突破了文题中提到的“关爱”、“心态”、“追求”, 而且还有所扩展, 如, “身后的阳光”其实是一种坚强;“那一道残阳”写的是历经坎坷之后的顽强;“落日的光辉, 生命的负重”则高歌了生命即将完结之前的灿烂辉煌……无论是题目还是立意选材, 都让我们感到了考生对这类文题很熟悉。但相比较而言, 写表层意义的文章立意就显得比较浅显, 而从象征意义入笔的文章就显得比较有深意。

当然, 欣喜之余难免有一丝担忧。在众多的作文中, 真正写生活感悟细节的文章很少, 其中个别内容还比较消极, 这在话题作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少数考生不注意观察生活, 缺少对生活的感悟, 采用时尚的观念和形式也无法掩盖他们思想上的贫瘠。另外, 一些结构不清晰、书写特别潦草的作文, 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写作训练内容的思考。

三、具体案例解剖

在阅卷中, 我们看到有许多考生的作文不仅立意深刻, 而且富有文采。这样的作文自然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是我们也发现部分考生由于对题目缺乏深入的思考, 结果只能叙写了文章主体, 却不能点明文章主旨。

(一) 文题一具体案例分析:立意深刻, 主旨凸显, 富有文采。

例文:《与铁结缘》 (节选)

铁, 一身素装, 无需粉饰;铁, 平平常常, 绝非珍宝。它没有黄金般的光泽, 也没有白银般的纯真, 它唯有的是那钢劲的脊梁和平凡的心, 与铁结缘, 炼就铁一般的品格。———题记

从古到今, 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数不清的铁一般的先驱与仁人志士, 是它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铁一般的人生与历史。

与铁结缘, 不仅是品读它的外表, 更是品读它的内在, 它的精神。

是的, 与铁结缘, 我领略了铁人的坚强与品质;与铁结缘, 我敬畏于唐山十三兄弟的赤诚与奉献。与铁结缘, 我愿拥有一份铁一般的意志与坚强, 我更愿以自己的行动为中华历史铁一般的史册增添一份辉煌。

这是一篇令人震撼的考场优秀之作。文章的立意富有深意, 一个“铁”字令读者为之一震。从表面上看, “铁”并非稀有金属, 而从内涵上看, “铁”却代表了一种顽强的精神与一份隽永的品格。作者选择与铁结缘, 品的是一种超然, 赏的是一种清纯, 学的是一种品质。细品之后, 就会感到作者旨在让你感受到一种精神品格, 引领你思考人生的真谛。

典型的事例是最富有说服力的。文章选用了“大庆石油工人中的两代铁人”与“自发组织前往汶川抗震救灾的唐山十三兄弟”的事例, 用这些曾经震撼了无数中国人的人物, 阐释了他们身上体现出的铁一般的意志与精神。读着这样的文字, 感受着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怀, 不由自主地会生成一种与铁结缘的情愫。

(二) 文题二具体案例分析:真实细腻, 贴近生活, 但缺少点题。

例文:《细微的情节展现阳光般的爱》 (节选)

放学的铃声, 还在操场的上空萦绕, 我却早已逃脱了题海战术的折磨。

抬头, 天空灰灰的像哭过;低头, 地上的沙石棱角分明。心中沉淀下的是几许烦恼。

怀揣着一天的抑郁, 飞奔回家……

没多久, 母亲小心翼翼地推开了那扇还在颤抖的门, 轻声地说:“饭好了, 吃饭吧。”我大步走进饭厅, 风卷残云般地将美味佳肴塞进嘴里。吃完, 还不忘说一句:“什么饭, 真难吃!”接着旋风似地进了自己的房间。

母爱的阳光温暖、甜蜜……

初读此文, 感觉作者的选材和立意都很好, 特别贴近现代中学生的性格, 应该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可是仔细推敲起来, 却发现文章有许多不当之处。一是作者想要通过景物描写起到渲染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可是在具体描写中出现了矛盾的现象, 如对“月”的描写, 前文曾经写过“灰灰的天空”, 下文就出现了“月, 冰凌”, 这明显违背了自然规律。二是结尾点题不够突出, 文章以个人的感受来突出母爱的伟大, 但大量的笔墨都集中在叙写自己内心的烦恼和压抑上, 对母爱阳光的作用根本没涉及, 文章就在“砰地一声”中结束了。这令阅卷老师非常遗憾。由此可以看出, 一篇好的文章尽管有了好的立意和材料, 还要注意如何收尾, 如何提示主旨, 这样才不至于前功尽弃。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文题一”的作文中, 考生写清了与谁结缘, 却不能写出为什么结缘。如有考生在“与语文结缘”一文中写到:“我在诗词中畅游, 列举了许多诗词例句;我在名著中畅游, 列举了许多名著……”可是最终他也没写诗词和名著带给他什么样的启迪, 如果不写为什么结缘, 那这篇文章又有何意义?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3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考试结果既是衡量考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201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英语试卷总分值为120分,共6道大题87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试题依据“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原则,立足学生基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难、中、易题目比例恰当,试题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要求,试题所显现的新课程理念对中学英语教学及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以人为本,价值立意,充分显示人文关怀。本试卷紧扣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所选用的句子文章,都注意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阳光的性格,对社会充满爱心。如书面表达(给地震后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慰问信),体现了考试过程中的人性关怀和育人功能,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2.试卷结构合理,试题科学、严谨。本套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前瞻性,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试卷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不偏不怪,知识点覆盖率高,突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考查。试卷题量适中,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层次,有节奏。文章所选题材丰富多样,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特点。试题综合性强,语意明确,干扰项设计合理,所设问题精炼、明确,不人为设置障碍。

3.语言素材的选编比较真实、地道,试卷语言的呈现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情景。

二、质量分析

本试卷由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四部分组成,下面就试卷的每个部分的考查重点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测试

听力理解在120分的卷面总分中占16.67%,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口头语音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音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的基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中考英语试题中听力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使学生具备在听的过程中成功理解真实性语言材料的能力。

Part One 听对话选图画,侧重从语言信息转换到具体场景,注重了语言信息和场景的联系。本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试题从形式上看简单直接,但从内容上看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的信息。如:关于喜爱的小动物、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运动等等。

1小题:副词最高级 What do you like best?

2小题:谈论天气。

3小题:表示提出请求 Could you...?

4小题:将来时,对将来的打算 will。

5小题:将来被动语态,表示肯定的猜测 must。

Part Two是根据所听短文进行匹配,内容是关于如何渡过暑假,信息真实而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学以致用的课改理念。

Part Three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内容为一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正义感,敢于与坏人作斗争的勇敢的人。

Part Four是根据所听信息完成提纲。这道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篇文章重点信息的听取与处理。要学生写出与事件相关的时间、人物、地点与结果等。学生只要答出关键词就可以,无须考虑时态、人称、大小写等变化,无须进行完整回答。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设计此题的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1.单项选择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语言知识点分布合理,选题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形。2011年的单项选择题具有重基础、重语境、重运用以及重能力的特征。所有考点都在“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最基础的语法项目中,所有试题都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习惯用语和常见表达法的掌握,语言真实、地道,具有时代感。

21小题:Would you like to do sth的用法。

22小题:现在完成时。

23小题:动名词 have trouble doing sth。

24小题:宾语从句。

25小题:不定代词的用法 the other, any, any other。

26小题:被动语态 be made to do sth。

27小题:交际用语 would you mind doing...?

28小题:主谓一致,钱做主语。

29小题:比较级 would rather do...than do...

30小题:反义疑问句 few。

31小题:介词短语,交通工具。

32小题:现在完成时 take place的用法。

33小题:物主代词。

34小题:序数词的用法。

35小题:日常交际。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考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题型难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要求通过短文的阅读在供选择的3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以完成短文。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上下文的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把握以及根据材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包括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固定搭配及考生对篇章语境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语用能力。短文长短适中、设空均匀、考点丰富。既考查了学生对整篇材料的理解,又考查了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推断;既侧重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又兼顾了连词、介词、短语等考点。本题内容是关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36小题:动名词 practice doing。

37小题:介词短语 out of class。

38小题:宾语从句,从句是感叹句。

39小题:时态:过去时。

40小题:时态:连动,动词时态一致。

41小题:动词不定式 to do。

42小题:动词不定式 want to do sth。

43小题:近义词辨析 take, bring, buy。

44小题:动词短语搭配 take away。

45小题:近义词辨析 make, give, get。

46小题:动词不定式 make sb. to do something。

47小题:不定代词 other, the other, another。

48小题:副词 clearly。

49小题:人称代词 him。

50小题:时态 一般现在时。

3.情境交际

间接考查学生口语能力的试题。此题包括A、B两部分,其中A题为情景反应,侧重交际功能的运用和考查。题中给出6个句子,要求选出5个句子填在适当位置,难度不大,内容为父亲节给父亲买礼物,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B题为补全对话。强调在特定情景中的语用,为半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使用的得体性。在内容的编制上将几个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畅地完成对话。此题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为考生激活思维、活用语言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此题也兼顾了对学生技能的检验。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占全卷分数的33.3%,共有5篇文章,并将其分为5个目标。1.总结归纳,进行匹配。2.阅读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3.阅读信息,选择答案。4.获取信息,进行信息再加工。5.读取信息,简短回答。试题考查学生理解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A是考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的短文,对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段落大意的能力,是目前国际上几种语言水平考试常用的题型。设置此题的目的是丰富日常教学中的阅读形式。

阅读B是幽默小故事。将此题排在此处旨在读完上篇有关学习文章后缓解一下考生的紧张情绪,轻松一笑。本题为判断正误题。旨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获取信息同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阅读C是实用文体。有生日邀请函和电影票两种形式。具有时代感强、实用性强、可读性强的特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设题上,考查了被邀请人、舞会目的、舞会时长、电影座位的位置、以及电影院售票规定细节要求等。以上几方面均是通过生活经历,让学生对所熟悉的一些具体实例去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设题新颖,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

阅读D是幽默小故事。也是为了缓解一下考生的紧张情绪。这篇阅读的设题为改写,因为生活中我们常会在阅读一篇文章后为别人概括地讲述一下。此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由原文148个词到改写后的71个词。但这些词又不是将原文的词汇进行简单地“搬家”,而是从时态、语态转换、同义词转换、词组搭配和逻辑推断等多方面进行了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兼顾考查了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

阅读E是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内容为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并为之努力奋斗,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此部分设了A、B两题,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A题是根据提示写一则失物招领启示,属于控制性作文。此题设题很生活化,难度不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教育学生要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格。

B题有一个话题作文和一个图示作文供学生选择。话题作文是让学生给地震后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慰问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又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图示作文是根据图片写出周日在公园发生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本题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很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改进意见

1.题型的选择

面临课改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很多试卷在尝试着命题题型的不断变化。但是,是否越新越好呢?是否一套试卷中新题型越多越好呢?我们认为一套好的试卷,不在于用了几个新的题型,而在于每道题的设置是否能激活或发散学生的思维。无论是新题型还是旧题型,能测量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有利于教与学的才是好题型。

2.以知识为载体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很抽象,如果想在试卷中考核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的话,只能以知识为载体。但是限于命题教师的素质和命题技术的限制,三维目标体现得是否恰当、合理、明确,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命题要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推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

3.试题的选材

选材应丰富有趣,版面要图文并茂,给学生拓展思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选材要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选话题要使学生有时代感,使学生感兴趣,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想说和乐说。

4.加强对阅读题问题设计的研究

要从多纬度、多层次、多视角来开发设计问题。使阅读理解的考查更具有科学性和区分度。

5.重视试题的印刷与编排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4

湖南省衡阳市2014年中考

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是五月里一个明媚的日子,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骄柔献媚的夜莺向它颂赞。夜莺的颂歌唱得温存似的软和,醉心融骨似的热烈,最含羞的花包就此开放,多情芳草和披着薄雾的阳光就吻得更忙,花木就都一片欢欣,颤动起来。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明媚()薄雾()

②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改为改为

2.古诗文默写。(8分)

①,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③,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论语》)

⑤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中被誉为“千古奇偶”的佳句是。

⑥李老师在离退休教师座谈会上引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表达了继续奉献教育事业的心愿。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B.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4.阅读下面《巨人三传》中的两个片段,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问题。(共5分)

【片段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段二】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经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

①《巨人三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上面两个片段描写的分别是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德国音乐家。(2分)

②读过《巨人三传》后,你一定被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联系上面的相关片段,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50字以内)(3分)5.综合性学习。(6分)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此外,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①请根据习主席的讲话,概括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备条件。(每条不超过10个字)(3分)

②习主席号召广大青年放飞青春梦想,可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爸爸妈妈也帮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还用得着我们去辛辛苦苦地追求梦想吗?如果你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学,你打算如何劝说他(她)?(30字左右,注意语气委婉得体)(3分)

二、诗词鉴赏与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过零丁洋》,完成6-7题。(4分)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1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6.请在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的赏析。(2分)7.尾联“人生自古准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岳阳楼记》(节选),解答8-11题。(11分)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去国怀乡()②把酒临风()..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感极而悲者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殚其地之出 .. C.然则何时而乐耶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15题。(9分)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12.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13.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14.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15.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②氧化碳=>二氧化碳→③→④硝酸+雨水=>氮肥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6-19题。(9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朱铁志

(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2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3)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4)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6)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1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7.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18.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2分)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19.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有什么优点,你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2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0分)

像水晶一样的心愿

矫友田

(1)很多年前,在小镇的街市一角,有一家小小的书店。那时候,他只有十二三岁,却已经是个十足的书迷了。每次跟着母亲到小镇的集市上卖鸡蛋,他总要找机会到那个小书店里呆上一会儿。

(2)那个小书店的老板,是一个60多岁的老者。长得又高又瘦,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他每次走进书店的时候,那位老者总是伏在柜台上看书。见他进来,老者便把眼镜往下轻轻地一按,朝他微微一笑,而后继续埋头看书。

(3)那时候的书店还不是开架售书。他就用两只小手扳着柜台,使劲跷着脚,仔细地浏览着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每当发现自己喜欢的,他就会让老者帮忙取过来翻看一阵儿。

(4)那时候上学,父母从来不给他零花钱,他就把卖酒瓶、牙膏皮等废品换来的零钱积攒起来买书。可是那些书的定价,大都超过了他购买的能力。因此,为了购买一本喜欢的书,小男孩总是要掂量来掂量去,那位老者则不厌其烦地为他拿来拿去。

(5)渐渐地,老者便记住了那个小男孩的模样。等他再走进书店的时候,老者就会主动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些他认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然后递到那个小男孩的眼前说:“你看这些,有你喜欢的吗?”这也是老者对他说的次数最多的一句话。有些时候,小男孩站在柜台前看上半天,却因为衣兜里的钱不够,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离开小书店。而书店的那位老者丝毫没有厌烦,他微笑着起身,将那些书一本本地放回原处。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3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6)有一次,小男孩被书架上的一套《安徒生童话》给迷住了。然而,3.6元的定价在他的眼里是那么遥远。可他还是鼓足勇气对书店的老板说;“爷爷,这两本书可以为我留着吗?我一定会买下它们的。”老者微笑着点了点头,而后把唯一的那套《安徒生童话》抽出来,放到另外一个书架上去了。

(7)从此,为了攒够3.6元书钱,小男孩捡过蝉蜕,也偷偷地捅过蜂巢,然后将它们卖给收购站。然而两个多月之后,仍差6毛钱。期间,他已经往那个小书店跑了几趟。当他看到那套书还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时,他才会放下心来。然后,他就会告诉老者,他已经快要攒够书钱了。老者则微笑着说:“不急、不急,书一定为你留着。”(8)有一天,他跟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意外在草丛里捡到一块鸡蛋大小,像盐粒一样晶亮的石头。小伙伴都围过来看,其中一个小伙伴说:“这是水晶石,一定很值钱!”小男孩兴奋地问那个小伙伴:“真的吗,你说值多少钱呢?”那个小伙伴思忖了一会儿说:“至少可以换你想买的那套书吧。”

(9)于是,他把捡到的那块水晶石藏好。再一次跟母亲去小镇时,他把那块水晶石偷偷带在身上。他兴冲冲地跑进那家小书店,并告诉书店的老板,他今天是特意来买那套书的。之后,他从衣兜里摸出3元钱,连同那块“水晶石”一同放在柜台上。老者点了点那些零钱,不解地问:“怎么还差6毛钱呢?”那个小男孩连忙说:“您看这是一块很值钱的‘水晶石’,用它抵6毛钱行吗?”哦,老者恍然明白过来。他拿起那块“水晶石”端详了一会儿,摇了摇头说:“这不是水晶,而是石英,不值钱的。”听了之后。小男孩的脸蛋一下 子红了。他从老者手中接过那块石英,连同那些零钱,失望地朝门口走去。老者在他身后犹 豫了一下,然后喊道:“孩子,把书带走吧,这块石英我看把它摆在花盆里也不错!”(10)从那个小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像一下子长上了翅膀,在大街上快乐地 奔跑起来。他的心情像外面的天空一样晴朗,不再有一丝伤心的云。

(11)许多年过去了,小镇早已变为繁华的城区。那家小小的书店也成为记忆里的一个 符号,而那位当年卖书的老者或许也早已过世。但那个小男孩却一直珍藏着那套书,并创作 出版了不少自己的作品。因为,那个小男孩就是我。

(12)今天,当我坐在书房里,注视着那一架架自己喜欢的书籍,忽然感觉它们不就是 一块块水晶吗?当老者收下那一块石英的时候,其实他已经送给了我一块真正的“水晶”。或许,正是因为我拥有那么多水晶般的心愿,生活才会闪闪发亮。20.概括文章的情节,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2分)

①小时候“我”经常到小书店看书,想买一套《安徒生童话》。

③“水晶石”原来是不值钱的石英,但最后老者还是收下3元钱和石英,把书卖给了“我”。

21.第(10)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2.请说说文中的老者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23.老者的呵护成就了一位作家。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花是有脚的,因为它们的足迹处处皆是:有的开在山间崖畔,有的开在房前屋后,有的开在床头案上,有的开在胸前发梢„„而有一些花(如:友善之花、诚信之花、谦虚之花、坚强之花、自信之花„„),一旦栖落于心灵的沃土,就会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美丽的花来。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

①相信你的才思,抒写你的真性情,生花的妙笔就在你手中。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4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5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西安恒谦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6页 恒谦教育研究院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5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较2013年相比,题型与分值基本没有变化,延续了以往的四大考查板块,包括积累和运用(17分)、综合性学习(7分)、阅读(46分)、作文(50分),考查范围较为全面,难度较去年略为增加,但依然维持适中的难度和适中的题量,内容上亮点不多,依然侧重于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和生活感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是一套适合于大多数初中毕业生,并且能够基本反映学生语文素养的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共6小题共17分,从字音辨析、字形辨析、近义词(包括成语)辨析、经典诗文默写、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修改、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名著阅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题型传统,难度适中。

字音字形考查方面,选取的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混淆的汉字的读音和写法,比如第1题中,A项的悖(bâi)论、哽咽(yâ),B项的地壳(qiào)、拈(niān)轻怕重,C项的孱(chán);第2题B项“销融”应为“消融”,考查了“销”与“消”的区别,C项“锐不可挡”应为“锐不可当”,考查了成语的固定写法,D项“分岐”应为“分歧”,考查了“岐”与“歧”的区别,难度不大,只要对常见的容易混淆的字音和字形复习扎实,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近义词辨析方面,考查了学生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的理解,其中第(1)题“迷离”、“迷惘”、“迷醉”三个词语的理解难度不大,只要把握好“离”、“惘”、“醉”三个字之间的含义的区别(“离”指分开、“惘”指不得意、“醉”指沉迷),很容易就选出正确答案“迷惘”;第(2)题“莫衷一是”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它指的是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但“默不作声”和“漠不关心”较容易辨别,“默不作声”指一句话也不说,“漠不关心”指态度冷淡,毫不关心,从句义来看,可以直接选择“漠不关心”。

经典诗文默写方面,延续了去年的题型,即古诗文六选

五、现代诗文四选一,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余地,考查更为灵活,也更为全面。但评卷标准要求在改卷时按照学生所做顺序排列在最前面的小题为准赋分,这就要求学生在答卷时特别注意答题的正确率,没有绝对把握的切不可轻易下笔。另外还要注意“雁”“萍”“篱”“溯”“弗”“事”“瓣”“瘪”“穗”“崖”“渡”“索”等字的正确书写。

标点符号、病句修改以及关联词语三个考查点同去年一样,依然集中到一个文段中进行考查,考查要点也比较常规。标点符号方面,考查了问号的用法;病句修改方面,则考查了句子的成分残缺;关联词语方面,对转折关系的复句进行了考查。难度均不大,但要求对常见标点符号、病句类型、关联词语的基本要点复习到位。

名著阅读方面,考查了老舍的经典小说《骆驼祥子》,知识点较偏,没有对小说内容、主旨和主人公的考查,反而考查了书中的一些配角,一些没有读过原著或阅读不够认真的学生可能会答不上来。但只要在学习中,认真读过《骆驼祥子》这部著作,完全可以回答上来。

二、综合性学习

第二部分综合性学习4小题共7分,主题为“亲近书信,传承文化”,考查了近些年逐渐被人们忽略的传统书信,是本套试卷的一大亮点。

【活动一:识书信 写汉字】依然是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正确书写。书写时尤其要注意汉字的结构,以及各结构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

【活动二:做调查 说现状】实际是一道图表分析题,要求学生对饼状图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的正确的分析和简明准确的概括。考查的是学生对图表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概括组织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图表中的文字信息“中学生”“使用书信情况”和“从未写过信”“学应用文时写”“寄贺卡时写”各部分在饼状图中的百分比和分布,很容易得出“绝大多数中学生从不写信,只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些应用文或寄贺卡时写过信”这一正确答案。

【活动三:提倡议 共参与】考查的是学生对书信独特之处以及作用的了解以及说话时语言的得体。如果对书信有一定的了解则问题不大。

【活动四:写书信 表情意】考查的是学生对书信这一特殊问题的格式和语言的了解和应用,需要学生在应用文学习全面、准确的掌握书信的文体特点。实质上是对应用文的一个考查,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回归的一个呼吁。

三、阅读

阅读部分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部分,其中现代文阅读包括说明文阅读和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阅读,文体没有太大变化,题型也较为传统,难度适中。

说明文阅读《中国珠算》共4小题12分,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以及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8、9、11题都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根据要求在文章找出对应的信息并加以准确的分析和概括;第10题则要求学生对“慢慢”“在某种程度”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加以分析,只要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题型做过大量的练习,本道题还是比较简单的。值得注意的是,第8小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外,还在语言表达上加以要求——“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介绍珠算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找出准确的得分点外,还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句式表达,这也是本次考试说明文阅读的一个亮点。另外,说明文的一大考点——说明方法的作用题型这两年均没有加以考查,也许预示着一个说明文阅读考查方面的趋势。

散文阅读《核桃压枝低》共5小题18分,题材上延续了近几年的陕西地方特色类文章,分别从语言赏析、作者情感、事物特点、以及事物所象征的人物品质等方面加以考查,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文章主旨和语言特色,题型和考查范围都是较为常见的散文阅读常见的考试类型,只要准确把握住本文的主旨——通过赞美核桃的美好品性去赞美商洛人的勤劳、质朴、勇担当、乐奉献的精神,结尾对商洛美好未来的展望,以及散文阅读常见的考点,就能够准确组织出几道题的答案。具体而言,12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13题是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要求学生牢记开头、中间、结尾段落在文中的具体作用;14题考查作者情感变化,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句并加以概括;15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要求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析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16题考查事物的特点的归纳和概括以及事物所象征的人物的精神和品质,要求学生能够在文中找出事物的特点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同时一定要联系文章主旨,明确在散文中,作者所写的事物通常都会反映当地人民的特有的品质和精神。

文言文阅读《孔子世家赞》共4小题12分,体裁为史传类文章,同时还加入了对课内文言文的考查。分别考查了学生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的掌握以及文章内容的理解。17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所考查的四个词义均为该词常见的,或者课内文言文学过的含义,“仰”指仰望、敬仰,这是该词最常见的含义;“去”指离开,这个含义在课文《小石潭记》“乃记之而去”便已见过;“已”

指“停止、消失”,这个含义在课文《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学到过;“愠”指生气、恼恨,是课文《<论语>十则》中的原句。18题考查对虚词“虽”“然”“则”“其”用法的掌握。19题两个句子翻译题,第一道为课外文言文,重点是对倒装句式的考查;第二道为课内文言文,只要牢记课下的注释,完全可以做到不丢分。20题延续了去年的题型,结合课内文言文来理解文章的大意,这就降低了难度。总之,文言文阅读,掌握好课内知识是最根本的方法。

古诗阅读《山行》共2小题4分,是一首写景诗,分别考查了词语在诗句中的表达效果以及诗歌寓情于景的写法。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拟人修辞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同时体会诗歌优美恬淡的意境,以及其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这首诗的景物特点和诗人情感都比较容易理解,做起来难度不大,重点在于要从“山田水满秧针出”中读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作文

本次考试的作文题为“答卷”,是一道给材料的全命题作文。材料虽然短短的两句,但我们很容易从材料和题目中得出写作的角度和主题。“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知识答卷”,启发我们可以从答卷的本义入手,去写自己在历次考试中的答卷中所收获的启发;“成长,我们需要完成一次次的人生答卷”启发我们也可以去深入思考答卷的象征义,写自己在成长中所经历的一幕幕中去收获生活的启迪。体裁上,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记叙文;题材上也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一次次的考试的挫折所收获的坚强的信心和成功等,可以写经历过一次次挫折后所收获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也可以写亲情、友情或社会关爱带给自己的感动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是一道比较容易下笔的作文题目,但要做到立意深刻,令人眼前一亮,还需要考生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总体而言,2014年中考语文的试题在平稳延续了2013年的试题形式和考查范围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小小的亮点,全面考查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并且涉及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陕西地方特色。我们能够从这套试卷中分析出一些陕西中考语文出题的趋势和范围,也为2015年的中考语文复习指明了方向。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6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抄写下面的句子,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分)仰望天穹,让心飞上云ā。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分)

()香港今日的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

()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

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

给大地。

繁荣扫抛 繁荣拂撒繁华拂抛 繁华扫撒修改下面句子的语病。(分)

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

流感不再扩散。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分)①极目远望

②那波浪互相拥挤着,追逐着,越来越近,越来越高

③那从天边垂下来的波涛,一排赶着一排,浩浩荡荡

④那由地心里泛起的浪花,沸沸扬扬,一层紧追着一层

⑤像冲锋陷阵的大军

⑥像秋天田野上盛开的棉朵

③⑥①②④⑤

①③⑤④⑥②③⑥④⑤①②

①④⑥②③⑤根据上下文填写古诗文句子。(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李白《行路难》)(分)

()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分)

()诗人常常借缅怀古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杜甫在《蜀相》中感慨“出师未捷身先死,:。”又如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同学们拟定的几个选题,你认为不适合作为本次活动选题的一项是(分)

从衣食住行看身边的变化从城市面貌看身边的变化从环境保护看身边的变化从季节变换看身边的变化

()某同学以“关注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变化”为选题,搜集了以下材料,请你帮助分析并回答问题。(分)

年月,某消费者在超市购得一盒月饼,当日拆开食用时,发现月饼已过期变质,他不知◇◇怎样解决这件事,只好自认倒霉。

年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根据新法规,消费者如果购买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 倍的赔偿金。

年 月 日,某消费者从超市买回一袋豆腐干,却吃出一只苍蝇。他立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工商部门投诉。经调查核实后,商家依法按商品价款的倍作了赔偿。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

②丙材料中的消费者维权成功与什么因素有着直接关系?(分)

()某小组以“关注校园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选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周后,他们将各自搜集的材料汇总交流。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依次作了如下发言,其中语言不得体的一项是(分)

我们搜集的材料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了,但都是文字材料,显得有点单一。我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我很赞同你的意见,我们还可以搜集一些影像材料。材料的丰富和多样化可以使我们的报告更有说服力。

利用现有材料也可以写出一份不错的报告,而且将影像材料制作到报告中,对我们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还是算了吧。

你这是懒汉思想!做事怎么能这样畏首畏尾呢?不想干就直说!我是追求完美的。没有你,我们照样能做好!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见A29

二、阅读(4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题。(分)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故。比次日,遇塌子沟,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

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闻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是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

·,必有惊之者。

此去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分)()军中不解其故()

·一霎而绝()此去西南·十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分)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分)

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分)

(二)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1-13题。(10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ì)坐。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

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唐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这样坐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很难坚持半小时以上;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孩子们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跽坐的训练,不仅能磨练孩子的意志,甚至能收到修身养性的效果。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会不舒服,内心也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通过训练,可以实现内心与坐姿的和谐统一。

宋代以前,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在跪着,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街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观念,奴化了国人。

(作者澹台卓尔。有删改)

椅子的流行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的冲击主要表现在 的变化、生活用具及习俗的变化和

的变化。(分)

“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如果把这句话中的“逐渐”改为“立即”,句子的意思有什么变化?(分)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跟坐”有哪些好处?(分)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14-17题。(15分)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了一阵◇◇萃萃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像,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进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作者郑成南。有删改)

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作简要概括。(分)

———警觉地应对危险———

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分)

父亲说,“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踏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分)

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分)

三、写作(5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镜头一:运动场上。“跳高健将”王山纵身一跃,跨过了 米的横竿;小个子李川连跳三次,也没能越进 米的高度。老师说,尽力去跳就好。

镜头二:春游途中。在一处悬崖的石缝里,生长着一棵小松树。同学们驻足观望,担心它难以枝繁叶茂。老师说,尽力去长就好。

尽力而为就好。这一点引起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

武汉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武汉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端 2.B3.去掉“不再”或“不”,或将“不再”改为“继续”,或将“防止”改为“使”“让”。(或将后一分句改为“避免甲型H1N1流感扩散”。)

4.B5.(1)直挂云帆济沧海(2)一鼓作气(3)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谁堪伯仲间6.(1)D(2)①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从无到有,逐渐增强。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或:国家健全了法律法规。)(3)D

二、(一)7.(1)原因;缘故(2)断绝;消失(3)距;距离(或:相距)8.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

9.C10.答案要点:①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②善于正确判断敌情③善于指挥部队作战(二)11.坐礼 心理12.用“逐渐”,句子的意思是说桌子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如果替换成“立即”,句子的意思则是说桌子很快就成为吃饭、看书的家具了。13.(1)能磨炼意志、修身养性。(2)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三)14.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

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

15.答案要点: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

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16.埋下了四处伏笔:

(1)忽然,他听到一陈意意◇◇的声音,是井边的草丛在响。

(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

(语文试卷见A23)

(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17、(1)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教有、◇折教有)的方式。(2)略

三、19.评分标准:

分项/分等内容30分

一等

30N26切合题意主旨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

20N16文脉畅通语言有文采有文体特点书写规范正确

二等

25N21符合题意主旨明确感情真实内容较充实

15N11文脉清楚语言畅通有文体特点书写清楚

三等

20N16基本符合题意主旨较明确有感情内容较空泛

10N6文脉较清楚语言较通顺有文体意识书写能看清

四等

15N0不符合题意主旨不明确感情虚假内容空洞

5N0文脉不清语言不通顺没有文体意识书写混乱不堪

2011初中毕业班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篇7

1.试题适应了时代的变化

2007年的试题紧扣新课程标准, 立足语篇, 题型多样, 增加了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考查考生的语用能力。反映了近年来社会生活和时政方面的多项信息和热点话题;语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寓思想道德于试题中, 体现了语言教学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原来可能枯燥的试题赋予了新的活力。

2.试卷对教学的导向

摆脱题海、减轻负担、狠抓基础、突出能力是今年中考试题的总导向。题干简洁明了, 考点突出, 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考点回归基础的要求, 不出偏题、难题和怪题, 这对于遏制初中英语教学中过度讲练语法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分类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1.听力理解题——强调双基, 立足语境, 提高能力

听力理解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获取重要的事实信息, 理解话题中隐含的意思, 归纳话语的主旨大意。

不仅有要求听懂隐含意思, 从而推断言下之意, 填补信息差的试题, 还有要求听懂语篇大意, 归纳主旨的题目。不同角度的问题, 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点, 覆盖面广, 基本涵盖了初中阶段所学的疑问句式 (what, who, which, where, how long , why, how much) , 体现了话题的多样性。

2.单项填空题——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强化语用

单项选择部分的试题主要对考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 但是所有的基础知识题都有一定的语境, 注重考查考生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 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考查项目基本覆盖了大纲要求的绝大部分初中阶段的重点语法内容。题干简洁明快, 精练娴熟, 直击要害, 不偏不怪。

① 动词仍是重点

本题中考查动词的有6题, 占40%的分值, 其中动词时态占3题, 情态动词1题, 同义词区别1题, 非谓语动词1题, 主要考查动词时态、情态动词、同义词区别、非谓语动词等。

②考查词性全面

词性分布看, 动词占6题, 名词1题, 冠词1题, 形容词1题, 代词1题, 副词1题, 连词2题, 对话2题。不难看出这些常见语法现象是每年的必考项目, 今年更趋向于从语境中来考查词性的正确使用, 语境更显得简单而直接。

③对话体现真实语境

单项填空在考查动词、形容词、副词中不但在语境中考查其用法, 而且还通过以对话形式让学生对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在“用中学”的理念。

单项填空题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牢固掌握词汇语法和句型, 明白基本语法, 注重在语境中灵活运用;分析考纲, 把握方向, 避免难题、怪题。

3.完型填空题——前后连贯, 分析归纳, 首尾呼应

完型填空题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 文章设空的词中有11个为实词, 4个虚词, 以考查实词为主。实词中超过半数涉及对名词 (3题) 与动词 (4题) 的考查, 其次是考查形容词 (2题) 和副词 (1题) 及代词 (1题) 。试题基本上遵循了“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 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试题内容前后连贯, 并首尾呼应, 明显增加了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语篇的题目。15个小题中大多数需要考生逾越句子层面进行理解和推断, 设问突出考查整句或对上下文乃至全篇的理解。本题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考查导向明显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能有效地引领英语教学。

完型填空给我们的启示是:

(1) 做完型填空必须先通读一遍整篇文章的意思, 跳过空格快速理解文章, 抓住中心是前提。

(2) 注意常用词、词组和固定搭配的积累, 掌握一定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辨析, 比如:voice, sound, noise, cry 的区别等。

(3) 精选习题, 不断总结。教师对学生要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和点拨, 有计划、有步骤, 由简到难、由短到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4.阅读理解题——题材广泛, 时代性强, 重视信息的获取

阅读理解题包括3个语篇, 内容涉及中学生的理想、追求、奋斗、人生和人类的无所畏惧精神和亲情。该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试说明”中提出的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等。

综观3篇阅读文章, 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新颖, 话题广泛, 具有实用性、时代性, 可读性强。

(2) 文章中出现的生词都注上了中文, 为考生理解语篇扫清了障碍。

(3) 试图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注重情感态度”这一课程目标, 使考生“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 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单词拼写题——常用、语境

单词拼写题不仅考查考生基础词汇的掌握, 而且涉及基本的词法和句法知识, 有些单词还需要考生在语境中加以考虑, 而且要注意义、性、形的一致, 体现适当的区分度。考查的10个单词中, 3个动词 (1个是非谓语动词) , 2个名词 (1个单数名词和1个复数名词) , 2个副词, 1个序数词, 1个介词, 1个形容词, 都在考试大纲要求的范围之内, 都属于常用词。有7道题需要涉及到词形的变化, 但是学生在这题中失分还是不少。这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夯实基础, 熟记考纲词汇, 注重语境, 全面考虑。考虑单词形、义、性的一致, 并要做到拼写准确、书写规范。

6.词语填空题——基础、综合

词语填空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灵活运用能力。很多学生非常怕做这个题目, 也是每次考试的失分所在。

词语填空题的核心是准确理解整篇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或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汇和相应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和应用。因此在做这类题时, 必须先读通、读懂全文,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动词的时态、语态的正确构成与运用, 名词、代词的单复数, 同一单词不同词性的相互转换, 各种从句的运用以及英语中的习惯表达法等等。

今年的考题中, 总体来说不难, 被选中的单词中有5个单词不用变形, 如:under, at , if , sorry, letter, 这给考生减轻了负担, 其他单词的词性转换的难度也不很高, 分别是her→hers, be→ were, hurry→ hurried , cry→ crying, polite→ politely。

7.任务型阅读——灵活、实用

任务型阅读是一道主观题, 它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只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去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获取信息或整合信息、判断推理及书面表达能力。而本题是5个摘自英语词典中的例句, 句中的斜体字是考生不熟悉的单词, 然后每题给出了三个不同解释, 让考生找出最合适的选项。旨在考查考生对句子的正确理解。这就要求考生能从句中的关键词或相关的信息来作出准确的判断。应该说, 本题比较简单, 考生得分率较高。

8.书面表达题——真实、开放、自主

书面表达题属于半开放式作文。“环保小卫士活动”这一话题的设计非常真实, 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试题的设计为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来叙述自己的观点,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这一话题给考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语言点, 为组织起一篇完整的文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难度,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考生写出活动以后的感受更体现了注重考生运用语言来做事的能力。

书面表达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个人用词的准确度, 表达的清晰度和行文的连贯度。只要教师平时注重基本句型的训练, 课堂上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 厚积薄发, 定能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总体来看, 2007年绍兴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的试题难度仍偏低, 知识覆盖面为一般广度, 考生只需有扎实的基础就可以答出较理想的成绩。对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区分度不是很高。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 不追求偏难怪题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因此针对中考导向, 今后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重视课本夯基础, 掌握技巧解难题, 把握方向应中考, 踏实勤奋争高分。

参考文献

[1]孙云珍, 2006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

[2]徐欣幸, 2006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

上一篇:集团乔迁庆典暨四周年庆活动主持串词下一篇:药品经营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