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古建筑》教学设计 说课反思

2024-07-10

《家乡古建筑》教学设计 说课反思(精选6篇)

《家乡古建筑》教学设计 说课反思 篇1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分组进行欣赏古建筑图片,想一想古建筑可以分为哪些类型?注意这些古建筑的特点及年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避免了不认真不仔细的观赏。通过了解,同学们发现了建筑物可以分为亭台楼阁,庙宇,民居等几种类型。有些同学惊奇的发现自己常常旅游的民居也是古建筑,顿时产生了学习兴趣。

第二,请学生自己总结结论,欣赏的这些古建筑有哪些特点?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建筑的屋顶富有装饰性,他们的色彩艳丽,图案优美,年代都在清代之前。这是同学们想起了鲁班锁,小组探讨斗拱的妙处,不用一个钉子,竟然能让建筑物坚固又美观,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

通过小组自主学习,同学们从讨论中获得了知识,学会分析作品。

有趣的`作业形式

《家乡古建筑》教学设计 说课反思 篇2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水污染是社会发展, 人们环保意识欠缺所造成的。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家乡水资源的现状, 帮助学生认识造成水污染的原因, 激发学生爱护家乡水资源的情感, 笔者课前带领部分孩子实地调查、取水, 了解家乡水资源现状。上课时,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 认识到家乡水资源污染严重, 水资源现状令人堪忧, 从而激发了学生爱护家乡水资源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活动。

活动一:地名探秘【设计意图:通过地名探秘活动, 让学生知晓武汉水资源减少了】

活动二:我的小实验【设计意图:通过“我的小实验”活动, 探究发现家乡的水被污染了】

活动三:我们的目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家乡水资源】

执教这节课力图做到活动新颖有趣, 逻辑层次清晰, 主题目标明确。本课之高效教学目标要达成, 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关注学生生活, 掘生活之泉

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回归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与着眼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 反映儿童的需要。

本课活动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学中, 我十分注意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 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 组织教学活动。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活动的设计、方法的提示, 每一个细节都充分考虑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举其中一例, 如在引导学生对家乡的水进行调查取样时, 我选择了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后官湖、墨水湖。在典型案例分析中, 设计的视角则聚焦在孩子们日日所见, 但却又时常被忽视的学校附近的南太子湖, 很容易引发学生共鸣。再如教学中涉及的水污染问题, 选择的是学生最熟悉的、最简单的身边的白色垃圾、附近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水及日常使用的含磷洗衣粉等,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教学从生活的基本面展开, 尤其伴随着学生的思考联系在一起, 内容是生活化的, 但教育却是深刻的。

二、鼓励学生探究, 重实践体验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强烈的需求:总希望自己是研究者、探索者, 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 期待体会发现和创造的快乐。因此, 教师要满足他们的需求, 指导他们的实践, 使他们在对比中发现, 在经历中感受, 自主地萌发来自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与规范意识。

如本课教学中, 为使学生了解家乡水变脏了的现状, 我鼓励学生寻找、发现和探究。通过采集的太子湖现在的水样和参照十年前太子湖所取水样的比较实验, 学生们发现十年前太子湖的水是透明的, 没有漂浮物, 没有气味, 现在的水样是深灰色的, 水面漂浮很多杂物, 很臭。他们在探究中获得了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强烈的对比也引发了学生对家乡水的关切之情、爱惜之意。与此同时, 学生们还通过交流和研讨, 掌握了看、闻、记等多种科学实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培养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从中我们不难发现, 这些观点的得出、能力的提升、情感的生发不是老师自上而下的灌输, 而是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实践、对比和发现。我希望用操作性、实践性的活动之“钩”, “钓”学生自主探究之“鱼”,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验活动中, 探究奥秘, 激发情感, 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实际上, 这个实践体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价值学习的过程。

三、促进学生思考, 弘主体精神

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我注重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出发, 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设计丰富多彩的自主性活动。让学生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接受品德教育, 同时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 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如本课设计中, 开课由武汉的别称导入,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然后在有趣的与家乡水有关的“地名探秘”活动中, 让学生充分感知我们的家乡武汉曾经的水资源是多么丰富, 引起学生对家乡水资源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接着话锋一转, 通过科学小实验及航拍对比图、小资料等引导学生去发现家乡的水不仅变少了, 而且变脏了;再以窒息而死的鱼儿、疾病缠身的人们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 引发学生对家乡水污染严重后果的思考, 从而感悟水资源的重要;到最后给予学生无限想象空间的家乡昨天、今天、明天水的对比结束, 这样就提醒每一位学生明确热爱家乡就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真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做起。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过程的主体, 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以学定教。

“可能性”说课、教学纪实与反思 篇3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

教材分析:在我们的生活中,事物的发生发展总是存在着可能性,学生应该对于这种可能性有所了解并能做出一些判断。而对可能性的讨论正是数学概率的一个初步知识,所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在这一节对于可能性大小的问题向学生做一个介绍,使他们初步感受一下概率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验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试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是有大有小的。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游戏、实验等活动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产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方式:新课标重视以体验入手,让学生主动感受知识的要求。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并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为主线,组织探究活动。学习方式:“猜测——试验——验证试验数据”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相结合,起到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

【教学部分: 齐齐哈尔市永安小学黄涛】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哈尔滨的同学一起上一节数学课。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对吗?我们彼此还不是特别熟悉,老师先自我介绍一下,行吗?我叫黄涛,今年66岁,我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区永安小学工作。从哈尔滨到齐齐哈尔坐火车要3个小时左右,而我为了赶时间步行只用2分钟就到了。黄老师第一次到哈尔滨就看见西边升起了一轮蓝色的太阳,美极了!在来宾馆的路上,老师看到了著名建筑物——龙塔,它太高了,有8000多米。听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老师,你不可能66岁,我猜你也就30岁左右。

生:太阳不可能从西方升起,也不可能是蓝色的。

……

师:看来生活中有些事情是有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实验操作,构建模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看这有一个玻璃缸,一会我们玩一个摸球的游戏。全班分成两大组,如果摸到黄球,一组获胜;如果摸到白球,二组获胜。同意吗?(生同意)谁愿意到前面摸球?两个小组各找一名同学。

(两名学生都摸到黄球。)

师:第二组同学别着急,老师帮你摸摸。还是黄色的?这是为什么?

生:里面黄球多。

生:里面全是黄球。

师:怎么才能知道你们说的是否正确呢?

生:打开。

师:把盖子去掉,都是黄球。

生:我们第二组永远不可能获胜。

师:玻璃缸中都是黄球,没有白球。第二组同学不同意,不同意那怎么办?(生答往里加白球)那现在老师往里加一个白球,这回在摸球时,谁会胜呢?

生:还是第一组获胜的机会大。

师:这只是你们的一种猜想,怎么才能知道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呢?(生答摸一摸。)

实验一:

师:同学们,课前黄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都放有4个黄球、1个白球。现在我们小组合作实验,谁愿意读一下实验要求。

(生小组合作实践,并完成统计表。)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摸出黄球的次数多,摸到白球的次数少。

师:看来如果黄球多,摸出黄球的次数就多,第一组获胜的机会就大。

实验二:

师:大家快出出主意,如果在不拿出任何球的情况下,怎么做可以使第二组获胜的机会大呢?

生:增加白球的数量。

师:老师这里有10个白球,现在都放里面行吗?这回如果摸球的话,你们猜一猜,哪一组更容易获胜呢?(生答第二组。)

师:现在老师找十名同学来摸球,其他同学帮老师计数,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

师:观察两次摸球活动记录的结果,谁愿意说一说,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生答数量)能说得更具体吗?

生: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数量越少,可能性越少。

(师板书:数量多可能性大,数量少可能性小。)

实验三:

师:刚才黄球多,第一组获胜的可能性大,白球多时第二组获胜的可能性大。这样安排黄球、白球的数量合理吗?怎样安排黄球和白球才能使我们获胜的机会平等呢?

生:让白球和黄球的数量一样多。

三、走进生活,拓展应用

师: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随处可见,谁愿意与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爸爸经常买彩票,但中奖的机会很小。

生:全家人去饭店吃饭后,索要发票,但中奖的机会很小。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也能遇到很多有关可能性的问题。这是前几天,大福源超市贴出的公告。

(1)凡是在本超市购买100元物品就可以进行一次摇奖活动。

(2)奖品分为一、二、三等奖。人人都能中奖。

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圆片,一会儿你们就为大福源的叔叔阿姨们设计一下摇奖的转盘,比一比哪个组设计得最合理,并说明理由。

(生汇报设计。)

师:老师也有一个转盘,同学们想一想,旋转后指针落在几等奖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生:因为三等奖所占的区域大,所以指针落在三等奖部分的可能性大。

师:现在老师这有4个乒乓球,上面分别写着1、2、3、4,老师把球放入盒中,找4名同学分别摸出一个球,按顺序排成一个4位数,这4位数就是今天的幸运号码,谁猜中幸运号码,谁就将成为今天的幸运星。

师:同学们你们先猜一猜,一会儿将出现什么号码呢?你现在把最有可能成为今天的幸运号码写在你的幸运卡片上。

(师找4个学生摸数字。)

师:谁猜中了今天的幸运号码? 同学们,看来中幸运号的机会是比较小的。

师:描述可能性大小的词语在我们语言中是很多的。如:一定、经常、不可能、偶尔。谁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可以是今天课堂发生的,也可以是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生: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生:妈妈经常带我到公园去玩。

【反思部分:齐齐哈尔市公园路小学 程燕】

下面我代表团队对这节“可能性”进行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课堂教学活动化

这节课我们把学习活动融入到不同的游戏中。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探讨、合作交流,多次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实验数据的过程,对新知识的理解、体验一次比一次升华,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学中教者始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列举生活中可能性大小的事例,如为大福源超市设计摇奖转盘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3.课堂教学情感化

在教学中,黄老师始终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再通过教者及时的口语评价,让学生一次又一次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师爱,整堂课随意自然,笑声不断,学生都乐在其中,并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各位老师一起探讨。当摸球次数有限的情况下,可能性的大小有时也伴有偶然性。

一次试讲,在玩摸球游戏时,黄球多白球少的情况下,其中有一个小组4名同学,每人摸一次,摸到的都是白球。学生提出疑问,请老师也来摸一次球,恰巧也摸到白球。这时教师只是一语带过,向学生介绍当摸球次数有限时,可能性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没有做充分的实验向学生证明。经过二次备课,我们对课堂上可能生成的问题做了教学预案,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多次摸球,从而发现,如果摸球次数足够多,就不会存在这种偶然性。本节课其中的一个小组也出现了黄球多白球少的情况下,摸到的白球与黄球的次数相同,这时教师采取了让学生继续摸球的方式,从而使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学效果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就黄老师本堂课的现场教学谈以下几点不足及改进建议。

1. 由于我们的学具是课前摆放在桌面上的,导致很多学生只顾拿学具而不注意倾听实验规则。在进行摸球游戏时,许多小组活动乱而无序。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课前的语言要求,对学具应在恰当的时间出示。

2. 让学生谈身边的可能性问题时,一名学生说电灯亮说明停电的可能性小,电灯不亮说明停电的可能性大,这句含混不清的话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教师应继续提问,让学生表达清楚意思,以免产生错误。

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篇4

府谷第四小学 郁玉荣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围绕“旅游”大方、地流利进行交际、表达。

2、能够做到认真倾听。

3、当“导游”时做到耐心解答,当“游客”时做到礼貌提问。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 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 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语文园地三》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说课稿

府谷第四小学 郁玉荣

说教材: 《我们去旅游》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口语交际话题,这一话题是围绕本组课文祖国多么伟大的专题而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目标中要求学生:“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进入二年级的各次口语交际训练,要努力达到“阶段目标”要求。本次训练,要注重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敢说,乐意说;同时学会倾听,努力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依据教材以及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交际,轮流当导游,给大家清楚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

2、在交流中,学会倾听、提问,感受乐趣。

3、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参与交际,感受交际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各地的风景名胜图片。

2、同学们搜集的祖国各地风景名胜的资料。说教法:

1、通过欣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景点名称,激起了学生谈话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旅游见闻,为下面的小组交际活动做铺垫。

2、学生带着目的去看动画片,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观察他所要扮演的角色。

3、通过观看教师表演,学生对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觉得更具体,从而更好地进行口语交际,乐于交际。

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名胜,很多游客都喜欢去那里旅游,把美丽的景色拍下来,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多媒体出示祖国名胜的图片(配上音乐)

2、这节课,我们就自由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板书课题)

二、明确要点

1、师: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的孩子爱去旅游,旅游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一个哥哥或姐姐带着我们去参观的,那个人是——板书:导游!那跟着导游去参观的人就是——板书:游客!

2、马上打开课文,自由读读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的要求,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读懂了要求,还要清楚地知道:导游和游客是怎么做的?你想当导游还是游客呢?老师准备了一个动画片,请你们认真看。(同学们认真看)听清楚导游是怎么说的?游客是怎么说的?

师:动画片里的游客是怎样做的? 生:要仔细听导游的介绍„„ 生:游客可以问问题„„

师:对,游客可以提问。你还记得刚才的小游客问了什么问题吗?同学们,在参观的时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指板书)向导游提问,如果没有疑问就要(指着板书:认真倾听)

师小结:现在,你们明白了当导游、当游客要怎样做了吗?

三、师生演练

1、现在,老师特别想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我知道的景点——府谷河滨公园,(师戴上帽子,拿着旗子当导游,请几个学生当游客)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府谷河滨公园,这里的景色可美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这里有一个莲花湖,湖水很清,湖里养了许多美丽的鱼。公园里还有亭子,我们可以爬上去看风景。公园其他的景色也很美,你们可以自由参观。

2、学生自由分组组成“旅游团”轮流当导游和游客,练一练,评一评。

3、小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每组选代表出来表演,表演过程中,师参与当游客,要是扮演游客的学生不懂得提问,老师可以做示范提问——导游姐姐,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呀?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演的可起劲了,刚才演了导游的同学举手,说说当导游要怎么做?刚才当游客的同学举手,你也来说说当游客该怎么做?

《语文园地三》 “‘我们去旅游’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府谷第四小学

郁玉荣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口语交际也是语言表达能力、做人能力、生存能力的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这是一个挑战,也是语文教学的升华。

今天上的口语交际课是《我们去旅游》,我课前准备了一些资料,本以为上起来会如行云流水,但是学生似乎兴趣不高,很多同学懒懒地坐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自我感觉是唱独角戏,带着疑问下课后我去问学生,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很多同学说不敢说,怕说错了没面子。

所以我感觉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首先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课时要敢于说,这使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学的内容是《秋天》。这堂课不能说很成功,学生的语言表达不是很流畅,重复话、罗嗦话也多,即便是同学老师指出答题学生的毛病也似乎不会影响他的情绪,学生们仍旧乐于参与,发言的积极性也高。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稿 篇5

文 晋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

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

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 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

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 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变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导入,激趣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生:风车等等。

师:那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三角形摆一摆说说。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回答

师:平移和旋转时应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师在黑板上板书:平移 什么方向 旋转 某一点方向旋转多少度 对称轴)让我们再看看下面这几个三角形的变化。(课件演示)学生观察然后回答。

师:说的真不错。今天我们用平移和旋转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板书: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活动一

师:观察下面各图是如何进行变换的?(课件出示)(师请一名学生读题)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自己动手移一移、转一转,然后按照下面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小组活动,师巡视,观察每组学生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只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做任何干预。)

师: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和全班同学分享?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一组到前面汇报。)

生1:(上台演示,边操作边说明)把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图形D向左平移两格。这样就得到了风车图形。生生2:把图形A先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C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B和图形D位臵不变。就得到了长方形。

生3:图形A向右平移两格,图形B向左平移两格,图形D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上平移两格。就得到了正方形。

生4:图形A向上平移两格,再向左平移两格;图形B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上平移两格;图形C向左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图形D向右平移两格,再向下平移两格。这样就回到了最初的图形。

师:清楚他们组的变换过程了吗?如有不同意见,现在可以提出。

生5:变换风车时,我变换的过程和他不一样。(边操作边说明)先把图形A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两格;把图形B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两格;把图形C绕最上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两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两格。也可以得到风车图形。

生6:我变换风车图形的过程也不一样。我以图形A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两格;以图形B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两格;以图形C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两格;以图形D的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两格。也可以得到风车图形。师:你变换时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6:我变换时用的是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师:生5和生6在变换图形的过程中都是用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法,为什么变换的过程却不一样?

生:他们在变换时找的中心点不一样,旋转的方向和度数就不同了。

师:你看问题看的很准确。在这里可以说明图形变换时,方法并不是唯一的,要根据要求灵活的选择变换方式。

2、活动二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用4个三角形只变换出了一些简单的图案。你们想不想通过平移和旋转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案。先观察下面图形的变化。(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形)它是由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七个)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七巧板。现在老师就要用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个正方形变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认真观察,哪个图形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演示)

生:3号图形向上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2格;5号图形先向上平移6格,再以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O ;7号图形先向上平移8格,再以直角顶点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45O。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用你手中的七巧板也来摆一摆,看谁摆出的图形最有创意。(学生活动)

师:谁愿意来展示你自己的作品?(学生到前面边操作边说明)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把正方形变换出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原来的正方形和变换之后的图形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正方形中图形的位臵变了,但正方形的面积没变。师: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臵,不改变图形的面积。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师:对于图形的每一次变换,我们都要清楚是如何平移和旋转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师:自己默读要求,先想一想,再说一说。生1:图形A向右平移8格,得到图形B。

生2:图形B以Oˊ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生3:图形A以O为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8格,也可得到图形C。

师:先仔细观察,再和同桌说一说变换过程。生1:图形A向右平移7格得到图形B。

生2:图形B以直线MN为对称轴作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形C。师:在这里又出现了一种变换方式。(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什么?

生:找准对称轴,两侧图形完全重合。(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两侧完全重合)

师:仔细研究,你能想到几种变换方式?

生:图形A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B向左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C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3格;图形D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3格。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

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方向 距离 旋 转:中心点 方向 度数 轴对称:对称轴 两侧完全重合《图形的变换》教学反思

文 晋

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我用课件风车的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新授环节,教师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我们惊喜地看到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在学生活动时,明确了自己的职责,选择观察、观察、再观察,及时捕捉学生内心深层次的东西,挖掘学生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设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本节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存在问题:

1、学生看教师课件电脑演示操作时间较多,学生自己动手摆的时间相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

2、就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3、由于过多的重视学生的思维、语言、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这一环节时间占得比例大了,如果课堂上能及时调整时间比例效果会好多了。

《图形的变换》说课稿

文 晋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5页“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于是,教材呈现了由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形成其他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幻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并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已在三年级和四年级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旋转,但是对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图形的变换可能会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点放在学生对平移的距离和方向以及对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以下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学生在进行图形变换时可以借用课件贴近教材中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在尝试中探索,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于是,学生在互动过程中,能够比较清晰准确地完成分析图形的任务。因此,有效的突出了教学重点。另外,在学生展示自己方法的同时,我利用课件再次演示他们的操作过程,此时学生可以边看演示边表达操作过程,使学生表达的思路更清晰,语言更准确,也使倾听者看得更完整,想得更全面。于是,有力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美丽风车图案,让学生说说这个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2、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3、摆一摆,说一说:用你手中的三角形照样子摆一摆,变一变,再说说是怎样平移或者是怎样旋转地?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4、师出示课件突出说明描述图形平移和旋转分别要注意的几点。

5、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本课的关键环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我安排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出示主题图(1)(2)

思考操作: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形状?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 A、B、C、D 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活动二:教师呈现主题图(2)(3)

思考操作: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 A、B、C、D 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活动三:教师呈现主题图(3)(4)

思考操作: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 A、B、C、D 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活动四:教师呈现主题图(4)(1)

思考操作: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四个相同的 A、B、C、D 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活动五:师生总结。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出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以及每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要点。

活动六: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摆一摆,变一变,看谁变出来的图形最美,最有创意。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创造丰富多彩的图案。接着用课件出示平移和旋转相结合的方式,把这个正方形变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认真观察,哪个图形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第三个环节:拓展练习。

第四个环节,谈体会和 收获,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课件。使本节课变得更准确、更完整、更美观,而且更加人性化。

四、说教学设计优缺点:

本节课设计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转化图形的几种方法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本节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五、存在问题:

1、学生看教师课件电脑演示操作时间较多,学生自己动手摆的时间相对较少。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用三角形或七巧板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自己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再者,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到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就会出现具有自己个性的操作方法。

2、就平移和旋转两种运动的表述来说,学生对平移变换的表述是比较准确而流利的,但对旋转变换,尤其是旋转角度和方向的表述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有意地对这方面加强训练。

《画家乡》教学反思 篇6

为了唤起孩子们对家乡重庆的印象,我开始给孩子们看收集到的图片。首先我让孩子们看了解放碑。虽然这张图片流光溢彩,可是由于解放碑和周围的高大建筑比起来实在过于渺小,孩子们对它都没有什么记忆。以前没有印象没关系,我相信通过这次图片刺激,下次孩子们去解放碑的时候一定会留意它了。

接着,我又给孩子们看了重庆的大桥。一座座雄伟的大桥横跨江面,每闪过一座桥总能听到孩子的惊呼“哇——”,孩子们饶有兴趣地

读着桥的名字:“重庆朝天门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一年级下册了,孩子们认识了不少字,一个个摇头晃脑,小眼睛熠熠生辉,稚气中透着自信、快乐。

“咱们重庆不仅是桥都、江城,还是山城!”轻点鼠标,歌乐山健康大道的雄壮风姿在我话音刚落的一瞬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雪山——”依然稚气的童音瞬间把我冻僵了。我使劲往自己的心底加了一把柴,融掉满身的冰雪,仔细看了看我选择的图片,整个歌乐山郁郁葱葱,哪儿有半点雪山的样子?“孩子们,你们再仔细瞧瞧,这是哪儿?”歌乐山的健康大道早已是市民锻炼身体的热土,我相信,作为歌乐山的孩子,虽然不是人人都爬过健康大道,但过半应该没有问题。即使没有走过,但健康大道的起点是上歌乐山的必经之地,孩子们至少也应该看见过呀?但遗憾的是,孩子们全都茫然地看着我,怎么也搜索不出这张图片的出处。没办法,我只好把答案告诉了孩子们。孩子们一个个恍然大悟,“我前两天才去过!”“我去爬过好多次呢!”……

舒缓的下课乐曲响起来,上课的情形怎么也从脑海挥不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们这样的熟视无睹?难道正如诗人汪国真所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即使没有风景,也不应该看着繁茂的绿色海洋说雪山呀?这样的麻木,这样的想当然,我们教师还遭遇得少吗?孩子写做好事就是捡钱包,写友谊就是好朋友不拿作业给自己抄,然后自己认识到错误,承认错误,和好如初。

上一篇:19班值周劳动细化管理下一篇:假期大学生会计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