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的备课论文

2024-09-09

儿科学的备课论文(共11篇)

儿科学的备课论文 篇1

儿科学是本校的卫保专业和护理助产专业的重点课,笔者长期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备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1钻研、处理教材

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材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教材的内在联系,明确本章,本节教材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提出对教学目的的要求,对重点,难点的个人看法,提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具体内容和落实措施、方法。教材是教师备课和上课的主要依据,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要常常对教材进行处理。

1.1教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较长,特别是医学类的教材,往往我们使用的教材落后于最新版教材几年,而医学科学的发展较快,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新的理论、新的观点有所了解掌握,才能适应教学需要。

1.2如何处理教材 处理教材的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既不受其束缚,又不能完全脱离它。应源于它又高于它,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减,移。

1.2.1增 就是结合儿科学专业特点增加有关内容,以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儿科教材,从内容上看和大专本科教材基本一样,只不过在深度和难度上有所改动,对一些内容作了删除和压缩。在备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教材有所增加,以便教学讲述,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新生儿黄疸时,可以把胆红素在人体内的整个代谢途径讲通讲透,这部分是中专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了解这些知识,对学生理解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成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2减 就是减去书中不需要完全讲授或者根本不必要讲述的内容,我们现在使用的中专教材,有些课程的数量和难度与大专甚至本科相当,而课时较少,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要适当降低难度,突出重点,对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要少讲,讲法上要浅显易懂,对教材的内容有所取舍。例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钙剂的补充原来的观点认为先补钙一周注射30万单位的维生素D3再补钙一周,现在观点认为可以先注射维生素D30万单位再补钙,所以对原来书上的观点可以一代而过。

1.2.3移 就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是章节调整,也可以是局部调整。由于教材往往采用顺向思维的方式编排,而在讲述时采用另一种思维方式,这样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例如: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讲述时可以将头围与胸围放到一起比较讲述,一周岁内头围大于胸围,满一周岁二者相等,一周岁后胸围大于头围,二者相差数值等于年龄的周岁数减一。又如在讲述小儿液体疗法时可以将腹泻小儿和肺炎小儿以及营养不良小儿三者的液体疗法放在一起比较讲述,既有利于学生对液体疗法的基本内容掌握,同时又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小儿疾病又不完全相同。

2了解学生,找准学生的真实学习期

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所有知识技能水平、兴趣、爱好、需要、思想状况、学习方法以及习惯等,研究当前所讲述的内容对学生产生的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针对学生的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的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然后把这些研究,分析的结果纳人课时计划中。

近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生源普遍下降,一部分学生初中学习的有关知识欠缺,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在备课前首先了解学生学习基础课的相关情况,对于一些比较容易或浅显的教学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可以将课堂教学设计开放一些,对于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可以讲述以后让学生复述,通过学生的复述,可以对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作出判断,指导学生再学习改进,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选择教法

儿科学的备课论文 篇2

一、深入探究, 学会“五种”思考

1.理论思考。

所谓“理念性设计”是指每一篇教学设计都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支撑,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 具有人文性、主体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这类设计和相应的教学活动, 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具体设计某一课教学方案时, 应依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认知起点和实际学情, 思考在教学中应重点体现出哪一基本理念?是以“合作学习”为主线, 还是以“主体性学习”“体验学习”为主线, 甚至是以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为主?教师在备课之前, 需作认真地思考, 使教学设计具有理论支撑。

2.学情思考。

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是学生, 教案设计是为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学习服务的。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思考“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 所选用的教学方法, 对本班学生是否适用?”此外, 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还应该对某些教学环节作必要的学情预测和设计说明, 如“学生对某一问题可能会怎么反映?”等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设置“学情思考”的主要意图, 是为了尽量营造与学生对话的亲和氛围, 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资源思考。

教师在设计某一课的教学方案时, 要认真思考除教材、教参这些主要教学资源外, 还有哪些可供该课教学利用的且有价值的资源?如学生课外的生活经验, 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声像资源等, 有些资源是要求教师或学生在课前认真搜集整理的, 或是制作的等, 还要特别思考如何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多元整合, 有效地利用,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与教材资源的互补作用。

4.教法思考。

教法要根据这一课的教学内容, 认真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最宜。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都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学法思考。

学习方法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习”的前提和保证, 第多斯惠曾深刻提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 在教案编写中, 学法线贯穿始终。随着知识体系的形成, 学法指导也构成科学完整的体系, 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精心编写, 明确“六项”内容

1.封皮、课表。

2.学生名册。

3.教学进度表。

4.学期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安排、活动安排。

5.单元教学计划, 内容同学期教学计划。

6.课时计划 (包括复习教案) 。

(1) 周次, 节次, 授课日期、教学内容、课型。

(2) 教学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有体现。

(3) 重难点。

(4) 课前准备要填全, 注重媒体运用。

(5) 教学过程:要体现引言几个环节的过度, 要体现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 注重教法学法的体现, 练习题设计要体现梯度, 要体现恰到好处的媒体运用等。

(6) 板书设计:每节都要有合理的板书设计。

(7) 创新空间:写出本课有独到见解的设想。

(8) 教学反思:紧扣创新空间的内容及时记载, 内容多样, 少说空话;汲取精华, 总结经验。

三、专业引领, 体现“五个”开放

1.编写, 不只是教师个人行为, 也有集体的智慧;不只是教师一方的精心设计, 也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它是一种合力。我们现在缺的是学生的参与。

2.设计, 要体现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观察、倾听、思考、动手操作、动笔书写, 它应该突出实践能力。

3.开放性应该把自由发展的时空还给学生, 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个性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学生得以自由和谐的、生动活泼地成长。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思维, 使其智力活动多样化、丰富化。

4.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解题思路、方法、技巧, 不应只停留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层面上, 应涵盖思维和认知加工的不同层次和水平。现代课堂教学除了让学生知道“知其然, 知其所以然”外,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还能够怎样”, 也就是说, 不能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唯一”的框框内, 而是努力去引导学生探索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不唯答题结果的对错, 重在思维过程。中学生思维虽然有较大的发展, 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完全成熟, 不能放任自流, 因此还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一般年级越低, 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强, 年级越高, 教师的导学作用越弱。这为我们实施主体性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依据学生自学存在的疑难问题和提供的反馈信息, 确定教学目标和师生互动过程、活动设计, 针对性地展开问题讨论。依据问题讨论效果, 教师随机备课, 精讲点拨, 指导学生解决重点、难点、疑点和三易点 (易错、易漏、易混的知识点) 。师生共同总结, 梳理知识结构, 形成网络, 理出规律, 最后强化训练 (如巩固练习、分层练习、拓展练习等) , 当堂完成教学目标。学生的思维全在接受激烈的碰撞, 而教育的真正目地就在于观察和引发这种碰撞。所以, 课堂教学必须不断地调整教学设计, 使课堂永远朝着引导学生思考, 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灵感的主向发展。

5.但真正的教学设计往往从教学反思那里不断获得“问题”意识。而且, 教学反思进入教学设计之后, 它使问题不断地被追踪而转化为“课题”。可见, 有效的“教案”不仅需要“教学设计”, 而且需要增强“教案”之后, 将引起“教案的改造”。

有了“设计理念”“教学思路”;有多维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深刻的“教材分析”和切合实际的“学情分析”;有教师、学生共同所做的“教学 (课前) 准备”;有递进、对称式且映衬主标题的板块型“教学流程 (过程) ”;有反映教学得失和有待努力改进的“教学 (课后) 反思”等内容。每个环节都附有设计意图说明。这类设计可让教师在课堂上轻车熟路、灵活多变地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学习中都有收获。教案也就成为了“教学设计和学情分析指导和教学反思”的作品。教案也就获得了真正的改造和解放, 把备课落到实处。

总之, 在新课程背景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加强备课的指导以及教案设计的改革与创新, 以科学备课为突破口, 加快实施新课程步伐,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就会让备课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动力。

摘要:驾驭课堂教学的根基来源于备课, 备课是教学常规的首要环节, 这个环节的成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也决定着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优劣。几年来, 我校就如何抓好备课、如何指导教师编写好教案进行了探索。

略谈《科学》课的备课环节 篇3

【关键词】《科学》  备课  环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054

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如何备好一节课又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教师的备课是十分重要的。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思考反省等,是看不见的准备,这种准备是上位的,看似“无用”,却“无所不用”;撰写教案、设计练习、反思笔记等,是看得见的准备,瞄准“有用、实效”;就要精心备课,就要熟练地运用科学课的备课环节。我就以我们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7课《改变生态瓶》为例,谈谈我对备课的初步感受。

一、分析教材和学生,确定学生学习内容

研读课标、钻研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课程标准是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科学课程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目标,对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有着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必须要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熟悉在各个不同阶段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应要求,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根本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熟悉教材是教师把握好课堂、实现减负增效的基础。教师只有非常清晰地知道课程标准中的“知道”、“了解”、“认识”、“学会”等词究竟是要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才能根据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不能单纯地教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挖掘教材,多向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这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 例如本文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观察生态瓶里的生物,你们认为瓶内的生物生活得快乐吗?说出你的看法,孩子们就会有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生活得好,有的认为不好,我让他们畅所欲言,那怎样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呢?以此问题逐步将学生带入本文的主题《改变生态瓶》。在上一课,学生也亲自动手做了生态瓶,他们对瓶的兴趣不会浓厚,本文教学的目的不单是让学生认识生态瓶和在瓶内添加水草、鱼虾等,而是让他们认识生态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分析影响生态瓶中动植物的生长的内在因素。从而认识我们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乃至人类与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密不可分的。

二、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这一节课主要教授的内容,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教学知识感到难于理解,掌握起来有困难的部分。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掌握教学知识。本文教学目标是: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三、备学法

教材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智力水平和学习水平是不同的,不同的学生其原有知识也是不同的,哪些知识学生原来就已知道,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哪些内容只需教师点拨,哪些知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重点需教师精讲,哪些内容只讲一遍大多数学生还是不能掌握的……这些,教师不仅要有充分的估计,更要通过与学生的眼神、言语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思维发生故障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单方面考虑我该教些什么,更应考虑到学生学些什么,怎样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并同时要教学生对科学的态度,还要考虑到这样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

四、选择合适的教法

教法选择是备好课的关键。课堂时间是有限的,高效利用好课堂时间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利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中去思考,去学习,去训练。

目前,我们知道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绝不是给学生灌输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运用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应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去接受知识。特别是科学课,更应教会学生如何去思维,如何提出问题,分组探究,集体交流,分析归纳,知识拓展等,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本文时,我重在打比方、引导学生举例子。把生态瓶里的鱼比作我们教室的学生,把瓶的空间比作我们的教室。教室里学生过多过少都是不适宜的,只有适当的学生在教室里,学生才舒服,学生要有适当的活动空间,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五、备教具

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实验活动的材料,还要做到精心挑选。如:我在教学本文时,便于学生直观了解生态瓶,我亲自动手做了一个生态瓶,里面的水草鲜嫩,鱼虾快乐地游来游去。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制作了与本文一样的两张表格,让学生边观察边讨论边填写。我还准备了一张图片,画面上的人们不保护环境,弄得无家可归。以此呼吁学生要维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这些都为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六、备板书设计

作为教师,对板书应有严格的要求,决不能乱写乱画,也不要什么都不写。板书的设计应该注重知识的导向作用。一个好的板书设计,能给学生的学习起到启迪、引领、串讲作用。特别是一些重难点知识,在板书的时候应工整、醒目,力求做到新颖、独特。

科学备课组总结 篇4

李尘哲2022年1月4日

一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科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回顾这一学期,我们一年级的全体科学老师,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这一学期所作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我们使用的是新教材,在开学初,我们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以及二年级科学教学进度,并及时召开备课组人员会议,部署本学期的主要工作,并进行二年级科学的电子备课分工活动。我们相互帮助,相互讨论,尽力将我们的教学任务完成好。在本学期初,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科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我组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习,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习效率。使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共有四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平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使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本学期我们每位科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科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十分有用。

科学集体备课总结 篇5

一、实施过程:

1、制定计划

以教研组为单位,首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确定主讲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确定任务,搜集材料

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3、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集体交流以讨论并形成教案为主,并附以讨论教、学具的准备、练习课的设计、安排。首先由主备人谈出自己对本节课或本周内容的见解、看法及教学设计,再集体交流后改进教案,再由主备人重新设计教案!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每一次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组经过集体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定活动时间和地点。

把集体备课时间固定在每周四下午。一到这个时间,全组教师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准时到达多媒体教室参加集体研讨活动。

2、定中心发言人。

每次集体备课,我们都指定主备教师为中心发言人,负责主持会议,汇总大家的意见,阐述自己的备课心得。每次活动临结束时,再定出下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提早准备。

三、活动的大体程序。

首先,同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做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然后,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对其教案进行补充、修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最后,经过充分讨论后,形成最佳的教学模式。

四、活动的效果:

1、能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

由于教师的教学年限、业务水平、学科专长和教学经验各有不同,从而导致教学水平的差异,而开展集体备课就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同科教师的积极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火花。

2、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面对新课程,人们缺的不是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机智。集体备课,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可以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

4、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

集体备课中,一些大家感兴趣的课题,由于智慧的交流而得到理性的升华,其理性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桥梁,教科研的氛围在集体参与的行动与反思中逐步浓厚。

五、活动的启示:

1、对《小学科学建议》新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尽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小组学习是科学探究中常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组织教学时,要做到让学生分工明确、人人参与,各司其责,同时相互合作,角色定期进行互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求同存异、用事实说话。提倡在证据基础上的争论,尊重证据、尊重民主。

2、对新课标新的认识: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通过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3、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相互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弥补了我专业知识的不足,使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老师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分享。

小学科学集体备课计划 篇6

一、备课理念

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精神,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常规教学有序,扎实有效,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坚持科学教学与科学活动协同并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的教学理念,积极创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科教学氛围。

推动科学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对“科学概念、科学思想和科学观点”的认识和理解。科学教师共同探究“探究式科学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方式,推进区域科学教研的发展。

二、备课要求

1.掌握教材结构:纵向理解各册教材的排列顺序,理解每册教材中各单元的排列顺序,理解单元内各课教材内容的排列顺序;横向理解每课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

2.理解教材重点和难点: 科学教材的重点主要体现:一是重要的科学事实。二是有关联性的知识。三是基本方法与技能。四是科学的情感与态度,它们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动力,也是教材的重点。教材难点是学生学习困难所在,产生难点的原因是由教材体系与学生接受水平、能力发展的差距造成的。对于教材难点,不可一概而论,它因学生学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而不同,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就抓住了教学关键。

3.理解教材编写思路: 一要感知教材、丰富教材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教材。二要思维加工教材、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从本质上理解教材的过程。提练出教材的知识点,建立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之间的联系。

三、备课思路

对不同年级学生课堂教学探究能力进行分层培养。1.三年级以制定口头计划为主

“口头计划”常常是针对小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猜测进行讨论,形成口头的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测的方法与大致思路。三年级以观察活动为主,观察和实验都较为简单,口头计划几乎贯穿每一节科学课,它的特点是花时少,容易操作,与书面计划相比要求也不高,因此学生容易接受。

这一阶段侧重于弄清楚“用什么来做什么”。方法可以多样,可以口头说,也可以用手比划,或者画画等,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学生的口头计划以板书的形式简单记录下来,使学生对计划有进一步的了解。

2.四年级以制定简单书面计划为主

对四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提出制定简单书面计划的要求,即能列出研究所需的材料,并说出思路的由来,如能写出研究的简单步骤,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工具和材料、研究方法等。在开始训练阶段,可以只让学生说说打算怎样实验,随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写出来。同时,教师应适时和适度地指导、有的放矢的参与,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书写书面计划。

3.五六年级以制定较为完整的探究计划为主

到了五六年级,就要对一个大的系列问题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一些深入的探究。要能自己定下研究的问题、对象(内容),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再根据猜测设计自己研究所需要的材料、工具和研究的步骤,还要设计好记录的形式。

内容更全面。探究计划内容应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做什么,即应该收集哪方面的证据,这是解决探究方面的问题;二是怎么样做,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与假设,需要用哪些材料、工具等,这比做什么更具体;三是注意事项,包括安全、分工、记录等一系列问题。

目的性更强。要求学生能了解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能根据已有的材料和工具,讨论和制定可行的小组研究计划,在此基础上写出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情况的记录、通过研究知道了什么等内容。要注重严谨的操作程序训练,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目的的理解。

培养制定探究计划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过程,但不同年级并不是机械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切不可机械理解。

儿科学的备课论文 篇7

关键词:现状,集体备课,主题活动,教师成长

一、集体备课现状的分析

为了主题活动而主题活动, 并且是顺风式的, 呈现出的是整齐划一的形式。每班主题是同样的。除了主要的领域外, 各班级没有根据自己主题开展的情况以及幼儿的经验水平、兴趣点生成班级特色的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 自主创新根本体会不到。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主题活动中的教学任务, 没有研究教育过程, 主题活动缺乏深度和高度。

二、备课制度和教师心理的分析

(1) 传统集体备课制度出现的问题。主题活动大都是教师预设的主题活动, 有的主题太大, 含盖的内容太多;有的体现为教师纯粹是为了主题而主题, 为了综合而综合, 而这种综合是低效的, 缺少衔接。教师往往把自己定位在主题活动的执行者的位置上, 很难真正把自己溶入到主题活动中。课程表往往只兼顾到领域的均衡性和动静的交替性, 却忽略了主题活动开展的循序渐进性。

(2) 教师的心理表现。由于对原有的备课模式和主题活动执行情况产生了质疑, 逐渐产生了厌倦的心理, 有客观的埋怨和主观的消极反应, 使得集体备课成为一种应付工作的表现, 备课的质量也随之下降。

(3) 对主题教学活动认识不到位。教师对主题综合活动教学模式的关键价值和特点把握不清晰, 不能理解主题活动课程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怎么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体现这种特色, 教师对主题的由来方式、主题设计中的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关系、对主题中教师、幼儿、家长的价值定位以及环境资源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往往把思维方式局限在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手段来处理现行的主题课程, 即使采取了适合主题教学的集体备课模式, 也会因为认识和角色定位不准从而使得主题没有生命感、实践没有生命力。

三、集体备课的改进策略探讨

(1) 主题活动总体规划原则。一是宜早不宜急的原则。集体备课是整个集体的事情, 而非一人所为, 需要借助大家的力量, 因此, 对于主题活动要提前进行规划, 学期结束时组织教师一起确定下学期的主题活动, 并分工备课, 让每一位教师对每一个主题都全程参与。二是预成与生成相结合的原则。主题活动的备课有80%的预成课程, 同时要留有20%作为主题活动的生成空间, 发挥老师的自主性和自身特色。三是教材为主其它为辅的原则。我园每年都会订购综合课程的幼儿用书, 为了充分利用好教材, 在备课时我们采用已综合教材为主, 其它教材为辅助的方式选择课程。

(2) 培育生命力, 让集体备课更具有发展性。集体备课强调立足课堂实践, 以解决幼儿教师在实施主题课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从实际出发, 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尽量盘活内部资源, 由教师群体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 我园园本教研注意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培养一支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引领作用, 加强幼儿教师对主题综合课程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 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3) 集体备课的新要求。基于对原集体备课模式的反思, 针对本级组的教师情况, 我们提出新的集体备课要求: (1) 前备课准备———精备与简备相结合。集体讨论, 根据小班幼儿特点和需要、幼儿园园所特点确定本学期的主题名称。每个班级领取一个主题进行精备, 精备内容包括主题背景、主题总目标、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安排、区域活动安排、环境创设和资源利用。并简备其它主题, 简备的内容为主题网络图、具体活动安排。 (2) 集体讨论———吸收、建议、补充。在前备课准备的基础上组织级组内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讨论, 对精备的主题活动进行熟悉和吸收, 并提出有效的建议、意见, 进行适时的补充。 (3) 分工备课———主备、负责人。将小班组现有的八个人分为两个学科组, 即语言组和数学组, 每组各四个人, 组长各一名, 组长作为小组负责人负责小组的备课质量, 每一节课必须有一位教师作为主备, 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准备。 (4) 小组改进。以学科组为单位对每节课进行讨论、改进, 讨论主要有组长负责, 参与讨论的人员为各小组成员, 年级组长全程跟踪。 (5) 制作教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教具, 按照活动准备的要求制作一份教学具, 教具制作提前一周完成并用透明袋子封好、贴上标签 (标签内容为小班、科目、名称) , 交到保管员处保管, 每次借用时到保管员处登记 (如是电子文稿, 请汇总到保管员处, 并上传至群共享) 。 (6) 课后反思。学科组每周集中一次, 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以及教学环节进行有选择地保留和调整, 提出改进措施, 并由记录员记录到备课表格中的课后反思一栏中, 最后由组长再次审核。

四、集体备课的初步成效

(1) 课程建设方面。 (1) 课程资料逐步完善。从最初的总体规划到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备课、过程资料积累、活动后反思等积累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料,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园所主题库。 (2) 教学活动质量逐步提高。由于多数的教案都经过小组的改进, 有个人的精备、有集体的商议、有资深教师的把关, 所以教案的质量相对提高。 (3) 教具收集整理, 循环使用, 达到资源共享。

(2) 教师成长方面。 (1) 教师参与积极性提高。主题活动开展更有效了, 幼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集体备课有了良性的循环。 (2) 教师的实际工作量减负。集体备课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虽然集体讨论的时间增多了, 但是教师实际的工作量却减少了, 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3) 主题活动开展更加有序。主题活动的开展已经由简单的拼凑逐步向整合迈进。

在现实的工作中, 可能我们还会碰到很多的问题,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找到问题的成因, 敢于直视问题,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将继续努力, 为了孩子的发展, 也为了更有效率的工作。

增效备课 科学探究 篇8

一、目前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改革经历了10余年,但是备课改革行动却是迟缓的。人们往往把重心移至课堂教学上,备课改革滞后于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等等,各个教研机构、民间社团都乐此不疲,却少有备课方面的专项活动,即使有活动,也是就上课而论备课。这使课改中的基层学校一直在通过课堂教学琢磨备课的改革思路,始终处于模仿课的状态。改革,就要从根上改。从本人经历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发现,目前备课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脱离课标的备课。在实际工作中,很多老师不看课标备课,导致教学目标定位的偏差,使学生在相应的学段却达不到该学段的教学要求。把课标当成一种摆设,没有足够的耐心细致的啃读下去,(之所以用啃读,就是因为课标的文字是枯燥的文件类文本)对课标的要求理解模糊,掌握不牢。

2、浅释教材的备课。在备课中有些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比较肤浅,不能将知识系统的构建、教材的设计意图探究纳入备课之中,体现为就教材备教材。不明白知识的所以然。因此,教的过程中自己也是糊涂的。语文的学习讲究上下文联系,数学同样也要瞻前顾后。线段源于“面”,而“面”又源于“体”,所以在备课时就要在“体”、“面”的基础上构建。不知道所以然去备课、上课是很可怕的,我想这也是目前备课质量低下一个最大的因素。

3、忽视生成的备课。大家可能不解,备课中怎么会有生成?其实备课中的生成就是站在学生角度的预设,只有充分的预设,课堂上才不会对生成表现尴尬或漠视。才不会使学生一闪即逝、珍贵的求学思想瞬间化为乌有,或留下诸多学习困惑。生成问题就像新枝抽出的叶子一样,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极其可贵的、重要的。我在听一节射线教学时,一位学生提出:老师人的头发也可以看作是射线……老师脸红了,尴尬无语。其实教师可以灵活的来处理这个问题,如果事先备课中,可以留课外实践作业:写一篇数学小报告——生长头发是否是射线?只要孩子能说出道理,就是其数学思维的重大跃进。

二、如何指导教师备课增效

备课究竟要经历哪些环节的工作准备呢?个人观点大致可分为:览课标→析教材→摸学情→筛教学法→设流程→成文案,这六大环节。备课工作是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隐性的劳动过程,备课在用思想工作。下面具体谈一谈。

1、览课标。课标是国家对课程实施提出的纲领性文件,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参照标准。离开它,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因此,课标既要宏观把握,又要微观解读。我们既要了解课标的学科性质地位、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学段目标、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要把握自己所在学段的清晰要求,每部分都是如何要求的,需要达到什么程度。一字一句都斟酌,尤其是同学科的不同学段的内容板块教学目标,要学会对比的横向的观察。要烂熟于心。如一些刚性要求,必须有计划地实施开来。课标是指导备课的重要方向性基础,必须认真领会其主旨。

2、析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参考载体,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资料等等。所以,指导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指导教师看教科书、教师用书、配套练习等等。

3、摸学情。学情确定教师的教学起点,不同的班级学情不盡相同,不同的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学情是因材施教的根本。因此,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力”。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倡导的理念,摸学情主要是要先搞清新知的发展区。最好的办法是在备课前有一个摸底过程,摸清新知发展区后,设计相应的题目去考察学生的基础状况,然后通过分析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等。摸学情会给教师课堂减负,给学生减负。能学生自己习得的,绝不要教师去教,学生不能自己习得的,教师想办法交给他习得的方法。尽量不去灌输、说教。

4、选方法。教法和学法是两个概念,何谓“教法”,它是指老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采用的工作方法。学法则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学习方法。教法是解决教师教的问题,学法解决的是学生学的问题。筛选教法学法,主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来设计,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高效性。小学阶段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法、操作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都比较实用。不同的课型所用的教法也大有区别,例如概念教学,适合用探究法、操作法、归纳法等;计算课适合用迁移法、练习法等;空间概念教学适合用操作法、探究法、总计归纳法、直观演示法等。统计与概率可能就要用到收集、整理法、列举法、绘图法等。

5、设流程。教学流程是上课进程控制的依据,因此,根据课的内容不同,教学流程也是不同的。以数学课为例,可分为概念教学课、计算教学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等,每种课的流程都是不同的,以复习课为例,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五个流程:知识、概念梳理(构建训练)——基本知识、概念练习(广度训练)——变式综合练习(深度训练)——系统归纳(强化构建)——课外作业(独立训练)。知识概念教学课的流程一般可分为:生活情景信息导读——提出问题——数学猜想——数学验证——总结概括——初步应用。注意打破过去的框框(导入、新授、练习、小结),根据不同课型设置流程。

三、备课的补充环节

备课的补充环节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课改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个人认为教学反思因该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个必要、重要环节来抓,而不是单纯的完成某项工作次数而为。每完成一节课,都要认真的反思,寻找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佳策略,为再设计、再行动提供正确的教学方法和导向。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基本能够找到教学中的问题,但是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问题的对策阐释不清,这样专业成长就会缓慢,教学质量提升也会受到制约。反思加上及时的修正,会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快速,课会备得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备课是我们抓常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需要我们引领教师走科学备课的道路,增强备课的实效性,让每个人的课堂都绽放个性的光彩!让他们通过“辛辛苦苦备课”的过程,体验“轻松松上课”的职业幸福感受,拥有“欢欢喜喜收获”明天!

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篇9

2011-2012学下学期

聂白银

一、备课组成员

朱继强、王淑英、成名贤、聂白银

二、指导思想

这学期 我们科学备课组准备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永城教研室实行四环节下的学案制教学法。搞好网络学习,提高本组教师教学教研水平。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材为基准,实验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与探究精神,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任务。开展好科技发明制作、科幻画、DV制作大赛。

三、工作重点

本学期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抓好双基知识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案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四、主要工作任务及措施

1.为四环节下的学案制教学推波助澜。

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环境条件、态度、时间决定着我们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素质教学思想,坚持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我校科学教学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推行四环节下的学案制。教师必须寻求适合科学教学的方法和条件才能教好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留心就会有发现,就会有创造。教学中要把教材与无限的生活载体结合起来,科学这门课就能学好、教好。

2.看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扎扎实实抓好课堂教学。

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资源,鼓励教师自己组建教学资源,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幻灯片 等课件。利用U盘搞好电视教学。复习要做好计划和复习资料。备课活动要到备教法,备学法,充分发挥实践共同体的作用,群策群力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好相互听课活动,夯实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教研环节。做好复习材料和复习计划,优化复习过程和方法,提高教学成绩。

3.以实验教学为主,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科学教学中应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准,以科学探究为课堂的活动路径,帮助学生在探究中构建科学知识,形成六大能力。科学知识是抽象的,它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具体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才能得到落实,而这种过程与方法就是观察、实验、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创新精神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4.关注每位教师的平时课堂教学,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与教师一起建构教学四环节教学下的学案制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教学资源协调好,做好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五、主要活动安排

1.专题活动:四环节教学中推行学案制

时间:1周2.开展好科技发明制作、科幻画、DV制作大赛。

时间:3-4周3.座谈会:加强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第6周.科学课集体备课

时间:第7周.全国科普日活动

时间:7-9周6.科学课集体备课

时间:第10周7.期中复习考试质量评估

时间:11-12周8.科学课集体备课

时间:第14周9.科学课集体备课

时间:第15周10.做好毕业班考试及教研室的质量评估。时间:16-19周.周开展好期末复习考试做好质量评估。时间: 20-21周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1-2012学下学期

组长 :聂白银

科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篇10

《科学》九上教科书的一级主题是“存在的自然”,二级主题“转化和平衡”,分成“探索物质的变化”、“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代谢与平衡”四章。《科学》课程每周5课时,按16周计算,总课时数为80,实际安排72课时左右,机动8课时。

九上有6个学生分组实验和较多的探究活动,教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改为演示实验或师生共同进行探究,但要严格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和探究活动的过程,利于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6个班级共213学生,总体来讲,各班教学秩序正常。80%左右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经过两年的学习指导,学生已经形成一定的学习科学的习惯,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备课组3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年后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教学建议

1、把局部的具体的内容整合,提升到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原理。

2、对于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教师可着重指导探究的方法和程序。

3、按照课程标准来把握教学深度。

4、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把小组合作交流活动组织好。

5、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使一些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容易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6、对教科书整体结构体系做全面的了解,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四、具体措施

1、推进学做教一体化学习型课堂的变革

继续上学期的学案导学,争取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探究和主动学习,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2、落实学生实验探究活动

在学生动手做的过程中可以体验科学研究过程,理解科学知识的真正含义,中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实验和科学探究。不仅要完成教科书上安排的实验活动,还要开展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在班级交流展示。

3、狠抓毕业班教学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对于个体进行纵向比较,及时反馈并进行指导。认真研究近几年中考的趋势,把握中考动态,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

4、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

制定备课组计划,保证每周至少2次活动,集体备课,探讨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重难点、教学的深广度等,更要备学案,怎样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得到更多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儿科学的备课论文 篇11

一、“双循环”备课是新教师的引路灯

双循环备课是以各年组为单位,老师们的交流逐渐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由无组织变成有组织;由个人负责全盘工作变为科组统筹,备课人人落实。这对青年教师来说,是莫大的实践锻炼机会,积极参与进来之后,确实品尝到了双循环备课的甜头:

1双循环备课增加了老师学习的机会

自从开设双循环备课以来,很多具体的工作化整为零,如教案落实到了每个人的肩上。以前是各写各的,现在从过去的模式中解放出来,打破了个人备各课的局限,使新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到不同的多元化的理论知识。

2双循环备课以年组为单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

众所周知,同一年段的孩子其心理特征大致相同,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方式也相近。首先以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集体备课,老师们可以就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与同年组的老师磋商,青年教师可以无顾忌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而其他老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互相学习中探究如何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传授新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收获。

3双循环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學的整体水平

集体备课中有一个“集体研讨”的制度,就是每位教师都要给教案提一些意见,共同研讨教案,共同制定出精案。因为在轻松的氛围中,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在知识的叫真儿面前人人平等,对青年教师来说,是在实践中积极思维,敢想、敢做、敢创,为教育事业的腾飞,施展才华、创新教学新路提供极好机会。亲历参与进来,更快提高自己,发展自我。

二、“双循环”备课是老教师的再提高

1“双循环”备课是老教师在备课上的新版本

教材的版本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一方面给了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另一方面也等于给了教师选择教学思路的权利。但相对老教师来说,备课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质变相对比较难,普遍会穿新鞋走老路,跟不上学生的思维。所以对于老教师来说,创造新备课模式更重要。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可以看出“双循环”备课方式会在短时间内,使老教师在教学效果上取得新的飞跃。

2“双循环”备课是老教师的再提高

“双循环”备课的第一次备课是每人都参与,人人亮各自的观点。目标就是备教材、备学生,领会教材中的深刻含义。老教师就不能停留在旧知识、旧教材、旧方法上,也要适应新教材的要求,设计新的教学手段,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新教师争先亮新点子,老教师就应在经验的基础上亮出更高更新的金点子。这样才有新青年和老教师交流的空间,在知识的纽带中建立知识要点的共识,为新教学要求设计出精美的教学设计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双循环”备课是新备课途径的飞跃

“双循环”备课在我校已是可行的“五案定教”备课模式《教学五年级份数的意义》教学内容的第一次学年集体备课:学年组四位教师在个人研读课标、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进行了集体研讨,从知识要点、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交流个人教学流程预设突出了教法的研究《份数的意义》教学内容的第二次学年集体备课:由主备人在电脑中展示已形成的本节课教案,与学年组其他三位教师进行研讨,加以完善,突出进行细化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双循环“五案定教”备课模式的构建、实施有三点感想:

1“‘双循环’五案定教”备课模式的出台,再一次强化了教师“功在课前,利在课中”的思想理念。

2“双循环’五案定教”备课模式突出体现了两个字:“研”和“实”。研: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实:努力把备课落到实处,切实为课堂教学服务。

3“‘双循环’五案定教”备课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的。

上一篇:某中学组织学生春游下一篇:脱贫攻坚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