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2024-07-15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精选8篇)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篇1

课程标准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会计教研室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级财务会计总学时数:160学时 适用专业:会计专业

1课程概述 1.1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核心课

1.2课程定位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会计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体部分。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备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核算能力培养为主线,直接为培养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核算操作能力服务。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面向各类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管理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知识全面,在会计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为实现以上目标,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本标准涉及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实施建议等。本课程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课程内容为主题,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

2课程基本目标 2.1知识目标

1、基本素质知识:会计基本理论

2、中级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包括或有负债、非货币交换、长期借款等;

3、综合与创新知识:包括中级财务会计综合理论、案例分析与解析等。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个整体,只是由于可是课时量的原因分上下两个学期进行,因此在中财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加大中财一理论知识的复习掌握。让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掌握。

2.2职业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或有事项等特殊会计业务处理。

2、能够处理企业资产、负债、所有都权益、收入、费用会计事项的处理。

3、能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3、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正确评价信息的能力。

5、培养学生展示自己的技能的能力。

2.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要求达到助理会计师科目中财务会计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3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3.1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是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结构,在阐述财务会计目标、特征的基础上,对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等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最后以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为总结。《中级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六大会计要素及特殊行业或特殊业务的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核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该课程理论教学的具体内容分为十二章:它们分别为总论、金融资产、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财务报告。

3.2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本课程共安排学时160学时,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

根据本课程实务性的特点,科学合理的组织教学全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时进行。

具体安排是:

1.按四项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一是突出一条主线,即以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生成为主线;二是坚持两个统一,即理论与实务、知识与能力的统一;三是强调三个优先,即内容的实用性优先于系统性、实务内容优先于理论内容、应用技能优先于知识教学;四是实现四个结合,即实现教与学、学与练、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

2.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就是在课程教学体系的设计上,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在学生课程成绩考核的实施上,全面体现“两个统一”、“三个优先”和“四个结合”。例如,建立理论与实训两大教学体系,保证理论与实训教学的教学总时数比例不低于1:1。这种安排的目的在于实现三个结合:即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实现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实务的有机结合;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机结合。

3.3课程教学内容

4实施建议 4.1教学方法建议

可采用课堂教学、案例教学、会计实物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在课堂的讲授中,紧密结合课程的内容增加必要的实例。使学生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增强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

4.2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目标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过程考核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课堂讨论、实训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目标考核是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整体掌握情况的评价。以公平

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1.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对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情况进行评价计分。2.期末考试成绩占80%。形式为笔试。

4.3教材选用及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

《新编财务会计》 主编:李玉英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财务会计实务与实训》 李金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2)《新编会计学基础》 王秀贵副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3)《新编财务会计实训》王秀贵副主编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4)《初级会计资格考试精选题库》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

(5)《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

(6)《新企业会计准则精读精讲》 中华会计网校 人民出版社2013年参考网站:(1)中华会计网校(2)中国财会网(3)中国财经网(4)财会之窗(5)会计考试网(6)财务会计园地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编制人: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篇2

1 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财务管理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讲述资金时间价值、风险的财务理念, 企业的预算、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位置。

课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获得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以及应具备的财务管理业务水平。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该课程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 后续课程还有管理会计学、金融会计学、预算会计学、税法、经济法等。

1.2 课程基本理念

财务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们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方法为重点, 教学内容是基于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具体财务活动而设计的, 通过课堂讲述和练习来实施。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 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以服务为宗旨, 彰显能力本位,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

1.3 课程设计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培养学生财务理念, 掌握企业各种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理念是学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进而从事更高层次的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 企业的财务活动更是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这些都是学生就业后每天面对的工作内容。职业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工作任务的变化, 依赖于工作过程这一载体。针对行业特点, 序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培养职业能力”为己任, 把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从“应试”引向“应用”、从“学业”引向“就业”, 因此, 财务管理课程着重了这两方面的培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末来职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服务。

2 课程目标和要求

(1) 每学期初制定授课计划, 授课内容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 每月由教研室集中检查一次, 并由系部和教务处不定期抽查。

(2)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要具备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的财务理念和确认方法, 掌握预算、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税务、财务分析等各种财务活动的管理方法, 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类似业务的工作技能, 完成知识性目标和技能性目标的双重目标。

3 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主要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将与企业有关的财务活动分解成筹资、投资、分配、运营等若干主题, 课堂教学内容均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知识+技能”的培养理念。教学内容由以下教学单元构成:

(1) 复习基础会计与财务会计;

(2) 财务管理概述;

(3) 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

(4) 预算管理概述与预算方法全面预算;

(5) 筹资管理概述股权筹资债务筹资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杠杆效应;

(6) 投资管理概述财务可行性要素财务可行性指标测算项目投资决策方法与运用;

(7) 营运资金管理概述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

(8) 收益与分配管理;

(9) 税务管理概述筹资税务管理投资与营运税务管理收益分配与税务风险管理;

(10) 财务分析与评价概述上市公司基本财务分析企业综合绩效分析。

总计:90学时左右, 理论课和练习课各占50%。

4 教学条件

4.1 软硬件条件

理论教学场地及设施要求:采用多媒体授课的须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4.2 师资条件

职业能力要求:任课教师需具备会计和财务方面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符合双师型的要求。

5 课程实施建议

5.1 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财务类教学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张教师精讲解, 学生重理解、多思考、多练习, 最后达到掌握的要求。构建交互式、参与式课堂教学体系, 将教师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学生中心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

5.1.1 教师讲授法

教师紧紧依照教学内容, 讲授重要知识点、概念、理念、公式、方法。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详尽, 基本点全面。

5.1.2 案例教学法

每一章都设置小型例题和综合案例, 结合案例讲述知识点的运用, 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理解概念, 掌握方法, 熟练技巧。

5.1.3 学生中心法

知识讲授给了学生, 还必须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通过大量课堂练习, 课后辅导发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 保证“教到了, 学会了”, 避免眼高手低。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会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2 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经济类学科, 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 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知识更新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因此, 财务管理教材选用的原则是, 实用性和前瞻性。

建议给每届学生选择当年最新出版的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该教材有两大优点:一、教材每年更新, 知识最新, 符合学生毕业就业的现实工作环境;二、最权威, 该教材由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写, 学生就业以后, 参加初级、中级技术资格评审, 考试用书就是这套教材,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习的可持续性。

(2) 推荐教材。《财务管理》,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5.3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 基本教学资源:财务管理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试题库、课件、授课计划、图书资料等。

(2) 网络教学资源:

中华会计网校http://www.chinaacc.com/;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http://www.cicpa.org.cn/;

中国会计网http://www.canet.com.cn/。

6 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6.1 评价内容

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一方面关注结果, 另一方面关注过程, 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6.2 评价主体

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作业反馈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情况, 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评价主体,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相结合多方位测评。

6.3 评价形式

教师注意采取多元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 可以依照课堂表现、作业情况、阶段测验、出勤情况等进行评估, 在终结性评价中, 主要依照期末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彭晓峰, 财务管理的实验教学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 (3) .

吃透课程新标准 灵活应用探究法 篇3

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1.探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简单的问题由学生自己总结获得,可以集中精力,突破重点难点知识,时间利用分配更为合理,特别是学生参加了知识的发现、探索和获得过程,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会更加深刻。

3.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个性发展,在探究的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放松,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表达能力都有所发展,经常有成功的激励,其自主学习的动力大大增强。

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如何把探究性学习渗透到生物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探究主动学习知识以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呢?

一、合理建构,完善探究形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合理建构知识,在知识的建构中学会自主地、合作地、创造性地学习。自主性、合作性是完善探究形式的重要特性:

1.自主性:自主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有猜疑、矛盾、困惑、惊喜。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不单单获得了新的数学知识,更学会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合作性:当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时,老师就让学生想想可以怎么办?这时学生就产生了合作的欲望。通过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很轻松就完成了任务,从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了与人合作的优势,学会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要与人合作。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注重评价,形成探究动力

评价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学生的发展为评价服务。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新课程改革,要求评价功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人,而是帮助我们创造适合人的教育。

三、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课改以来有人将淡化知识、淡化结论理解为新课程的理念或特点。其实,对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结果这样的范畴谈何者更重要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你说那个更重要?如果硬要谈,也只是从我们现在的缺失的角度来谈的,就像一个人缺钙,要重点补一补。我们过去的一些做法根子在于将知识本身看得太重,而不管知识如何获得,结果留给学生的本来十分重要的知识结论成了一堆死的东西,学生能力发展自然就谈不上了。现在我们就是要把那些流失掉的东西补回来,而且在知识上也要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说,要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更深入他们心灵的知识。为此,我们的智慧应该花在对双赢的追求上。理想情况下,科学探究中探究的过程、概念性理解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三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

四、精心设计探究性教学活动

许多教师认为;科学探究是完全地学生自主活动,教师不能干预。即:学生想研究什么就研究什么,想怎样研究就怎样研究;教师不能否决学生提出的方案;只要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要尊重、要纳入教学之中;教学不应当设置既定目标。那么探究性教学到底应该是教师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还是学生的随意活动?

首先,如果认为课堂的一切就是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失去对课堂的控制就意味着教学的失败,因而视课堂的乱为洪水猛兽,那就涉及到观念转变层面的问题。既然探究性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理解和发现世界的过程,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这种过程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探究性科学教学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我们承认学生是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由教师操纵的机器,那在课堂上要刻意谋求的就不是控制课堂,而是如何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

同时,尽管科学探究性教学中,不能老是牵着学生的思维沿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行进,但探究性教学决不等于课堂上杂乱无章的一锅粥,而实际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孩子是受到监护的研究者,孩子对任意一个课题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实验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可能性极小。需要教师把探究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放和收的关系:把题目或要求抛给学生,给学生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获得多方位的发展。但同时适时的收也是非常必要的,收就是给予学生方法、方向上的提示和指导,不是包办代替,不直接给答案,而是重在如何引发学生下一步的思考;收是在给予规则,教会学生之间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学习。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发展本位;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学生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创造力,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经济应用文》课程标准 篇4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旨在着重提高学生写作应用文能力,是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共30课时,2学分。使经济类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文体的实际用途及其写作知识和一般方法,获取必备的专业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与处理能力,使其总体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为写好毕业论文和从事学术研究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应用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公务活动中经常使用,有直接社会效用的文书,它是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公务的工具。应用文写作是研究实用文内部规律和实用文写作规律的科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为普通高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在学生经过普通高中或中职的语文课教学,具备了相应的语文写作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应用文写作是写作学的分支,属写作学课程。但它不同于常见的基础写作课,它以写作学的理论为基础,更侧重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类实 用文体的写作特点、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学习,不讲授文学写作(创作)。应用文写作中的财经文书、法律文书、广告、新闻等章节的写作教学内容与 经济、法律、艺术、文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现代汉语、基础写作、逻辑学及文体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与本课程前 后相关的课程有:《语文》、《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各专业课程。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文章成了信息生产、贮存、传递、交流的一种主要手段,成了将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媒介。有些国外专家、学者把人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称为“第一文化”,把掌握电子计算机语言称为“第二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须掌握这两种“文化”,而第一文化又是第二文化的基础。如果说工业的描述手段是“蓝图”,那么,科学技术的表现手段就是“文章”。所以,不管是语文、财经、法律等专业的学生,还是理、工、农、医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好应用文写作。本课程教学以学习性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职业通用能力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通过教授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结合写作训练,作 1

文讲评等环节,遵循实用为本,适度放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受教育者为中心,想方设法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的格式和方法,为将来参加工作,满足社会对应用文写作日益迫切的需求做准备,同时促进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课程设计的思路

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理论教学与实践任务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使学生从理论上把握所学文体,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

了解写作原理和相关知识,掌握有关文种的写作规范,能运用有关写作方法和技巧,锻炼表达能力,培养对经济活动的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多接触文章实际,加深对所学文体的全面的认识。

高职高专教育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的,其教育教学的基本内涵就是强调学科的应用性、现实的针对性和社会的实践性。应用文写作的本质特征就是“工具性”,在教学中,知识的讲授应当结合例文的分析进行,而例文的补充一定要慎重,要尽量选用写得规范的文章。

3.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以通过写作实践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熟练的写作技巧。

勤写多练,一直是写作教学中倍受重视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也不例外。在教学中,只有切实重视写作训练,并采用合理的训练手段,学生所学的写作知识才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只讲不练,或练得不够,是不符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律,也无法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本着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以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教学,以体例模块化,实践项目化组织安排教学,锻造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讲授与训练,学生能系统了解应用写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专科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应用写作技能,能写出主旨明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语言得体、格式规范的常用经济应用文。

2、具体目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

了解经济应用文的概念、特点、作用、种类,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第二章

行政公文 教学目标

本章着重了解、熟悉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决定、会议纪要等行政文书的特点、体式和写作要求;掌握公告、通告、通知、通报的区别、格式和写作技巧;练习写作行政公文。第三章 日用类经济文书 教学目标:

了解书信、条据、启事、声明、海报等日用类经济文书的特点、格式和写作要求,掌握这几种文书的写作技巧,重点练习写作条据和启事。第四章 常用事务公文 教学目标:

了解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简报、规章制度的作用、特点和写作要求,掌握几种事务性文书的写作格式和要求,掌握总结和述职报告的区别,训练写作计划、总结和述职报告。第五章 常用经济市场文书

教学目标:

了解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经济合同、招投标书的作用、内容和写作要求,掌握市场调查和预测的方法,掌握经济合同的写作要素,掌握几种文书的写作格式和写作要求,练习写作市场调查报告和经济合同。第六章 财经专业文书

教学目标:

了解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分析方法,了解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了解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反诉状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掌握财务分析报告的写作方法和几种诉讼文书的区别。练习写作四种诉讼文书。第七章 经济活动文书

教学目标:

了解广告、说明书、经济简报、经济新闻和公司介绍的作用、写作要求和特点,掌握几种经济活动文书写作的技巧和要求,训练写作广告、产品说明书、经济新闻和公司介绍。第八章 经济学术论文 教学目标:

了解经济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特点,掌握论文写作的结构、内容要求,规范学术论文的写作。

三、内容标准 项目一:文体与语体 实训目的: 使学生了解文体与语体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好地掌握应用文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

实训之前布置学生学习课本文体与语体部分的知识,并查阅有关材料。方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班5人为一小组),师生共同解决。课时:2学时 项目二:公文的标题

实训目的:公文的标题与普通文章的标题有很大不同,它有严格的规范。通过本项训练,要使学生掌握公文标题的写作规范,为下一步公文的写作打好基础。实训准备:在对公文的特点及文种等理论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方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班5人为一小组),师生共同解决。课时:2学时 项目三:公文写作 实训目的:

1、公文中的请示、函、报告,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混淆,通过本项训练,使学生能更好掌握三种公文的特点,避免便用中的错误。

2、通知是公文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文种,通过本项训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通知的特点。

方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班5人为一小组),师生共同解决。课时:2课时 项目四:事务文书

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事务文书中的计划、总结、简报的格式写法及行文特点。

实训准备:在学生已经对以上文种的写作特点已有一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方式:学生分组讨论(每班5人为一小组),师生共同解决。课时:2学时 项目五:财经文书 性质:课堂实训

实训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合同的格式、行文特点。

实训准备:在学生对以上文种有一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实训方式:

1、分小组进行讨论(5人一小组)

2、各小组写出评析内容

3、教师根据所评析内容评定成绩(满分为10分)课时:2学时 项目六:司法文书

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几种主要的司法文书的写作特点.实训准备:在学生对几种主要的司法文书有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训方式:课堂分组讨论,然后把主要内容表述出来。教师根据所写内容评定分数(满分为10分)课时:2学时 项目七:传播文稿

实训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对已学过的新闻、广告文的写作特点有更好的了解。实训准备:在对传播文稿的性质、特点已有一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实训方式:分组讨论(每5人一小组)、并写出评析内容,然后教师评出成绩(满分10分)课时:2学时

(2)课外实训项目安排如下:(具体的见下表)项目一 为国家行政机关代为拟写公文稿 项目二 对本校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 项目三 模拟进行一次购买计算机设备的洽谈活动 项目四 模拟组织一次系学生会

项目五 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工科类学生适用)项目六 参加一次校园活动

项目七 模拟举办一次XX单位年终总结大会 项目八 模拟法庭撰写诉状

基于课时的限制,我们把课外实训项目内容与训练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在第二课堂完成。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教师课内精讲,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加强学生实践训练环节。

3、学生按照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作业。

(二)考核评价建议

1、本课程属于考查课程

2、学生成绩包括平时成绩20%,实践成绩20%,考试成绩60%。

3、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评定,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情况、综合作业进行评定: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的使用与规划 要教授一门课程首先要选好教材,教材的选择要科学合理,符合大纲要求,本课程的教材是经我们教研室精心选 择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张德实主编的《应用写作》(第二版)。教材所选 6

内容编排新颖、科学,包括写作理论、例文简析、习题训练三部分内容,特别突出了文案教学和综合训 练。文案教学采用了文体介绍、典型文章与瑕疵文章对比分析的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得失。各章的综合 练习,除了巩固概念类的习题外,还设计了模拟性的写作训练,体现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以学生为主,以练为主 ”的特色。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为了增大每堂课的信息容量,更好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使用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小班授课。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且形象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试听光盘,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和业务流程。

2、教师通过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充分利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的设施进行教学。

3、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数学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六)其它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篇5

【摘要】本文能过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主要研究目标、内容、主要特色及解决的关键问题;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及预期收益;四、研究的工作基础及条件等几方面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标准对接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如何完成对接发。

【关键词】课程标准;岗位技能标准;职业教育

一、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高技能软件应用型人才,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各国有各国的特点,但发达国家普遍的特点是都是建立在市场济经济基础上的,且都结合本国国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分散,比较独立,尤其在学生所内容与职业需求的结合方面,仍然不够系统,规范。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且与世界接轨,对于软件测试专业人员需求量激增,但行业招聘一般要求有工作经验,这样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利就业的,职业教育既然培养的是职业,就应该面向职业,不要与企业需求脱节,所以学生在校所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所需技能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

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主要研究目标、内容、主要特色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标:1.研究一套适合高职高专软件技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方案。2.针对对接方案的应用研究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新课程标准。内容: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终级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业乐。”针对在校学生面临的是顺利从业问题,职业教育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入手,使毕业生能够找到自己对口的职业,因此,此次研究将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将名师工作室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融入课程标准的研究。软件技术专业拥有长白山名师、市级名师与院级名师多个工作室,日常可承接不同种类,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各种项目,本课题组全部成员均为名师工作室教师,在名师的带领下,选择一部分肯吃苦、勤动手、善创新的学生共同开发研究,每个名师工作室都有自己的一整套职业岗位技能规范,我们可以将其中典型的职业岗位技能规范融入课程标准当中。2.将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嵌入课程标准的研究。软件技术专业近来一直不断派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这些具备企业技能的教师会把握机会将学生带入企业当中,学生每天除了在校学习外,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接受正规管理与训练,我们可以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嵌入到课程标准当中,使进企业的学生更快适合企业的岗位需求。3.将大赛中所需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创新能力要求纳入课程标准的`研究。软件技术专业每年都会有部分尖子生参加各级别大赛,参赛选择不仅要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更需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心理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训纳入到课程标准当中,为职业岗位技能提高奠定基础。主要特色:1.通过名师工作室承接的实际项目开发,提高学生项目实战能力;2.通过技能教师带学生走入企业,从实践中提高职业岗位技能;3.通过学生大赛,以点带面,树立榜样,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解决的关键问题:1.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方案设计;2.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系列化新课程标准的开发。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及预期收益和具体成果名称。

三、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及预期收益

理论意义:1.探索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方法;2.探索将职业岗位技能融入课堂教学的新课标。实践意义:通过新课标的开发,并将其应用的实际教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从业能力,实现与企业顺利对接的目的。预期收益:1.开发一套软件技术专业的独具特色的新课程标准,并进行应用与推广。2.在软件技术专业15.16级进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四、研究的工作基础及条件

1.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4月软件技术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经过三年大力建设,专业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师资队伍得到大幅优化,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升,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日益扩大。2.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软件技术专业于4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开发能力得到社会认可。3.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均按企业的岗位技能设置,各课程的课程标准,岗位技能标准,都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学院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大力支持。不断加强校企业合作,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岗位技能标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所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篇6

在课程标准开发中,我们能紧密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开发的课程的标准明确具体,并积极开展了与专业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材建设,有关教材将于初出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还特别重视校内学习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的协调性,建设了软件仿真工厂,积极推行和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为:

(1)课程标准格式规范,主要包括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学习指导等部分;

(2)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为基本的要求;

(3)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4)将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4.2软件项目开发指导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时、课程对象、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学习指导等八个部分。

各主要部分的内容有:课程概述明确了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用直观的语言提出了学习成果;课程内容详细地列出了课程五个方面的分项要求,包括制订项目开发计划、

设计项目解决方案、实现项目解决方案、对项目进行演示、分析和评估;课程考核则使用表格的形式,将考核目标与通过的考核标准逐项列出;学习指导中对于上课、各门课程的相关性以及教学实训资源的利用、开发和考核都提出具体的建议。

财务软件应用课程标准 篇7

随着我国军工、装备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对工业产品设计、成型、加工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在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而塑料产品在机械、电子、航空航天、家用电器、通信等众多领域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 并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1]由于塑料制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推陈出新速度很快以及设计人员的经验有限, 因此设计人员很难又快又好的设计出一套既能减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产品质量, 又能保证合格率的模具。经常是由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模具加工工艺师及熟练操作工人协同努力来完成, 在实际生产中, 不断设计、修改、再设计等一系列反复优化。[2]而在国外, 其塑料模具制造业中的模具标准化程度达到70%~80%, 大大缩短塑料模具设计、制造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最大限度地提高模具制造业的竞争力。[3,4]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在《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这门实践教学中, 除采用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二维的AUTOCAD绘图软件、三维的PRO/E设计软件外, 将MISUMI标准件软件也结合起来, 应用于整套模具的设计过程之中。

1 塑料模具中的标准件

PRO/E软件能够根据产品的尺寸形成三维模型, 以自动的方式生成二维工程样图, 以此使设计人员脱离繁琐、漫长的手工绘图, 能够有更多的精力进行其他工作之中, 诸如产品的方案设计、结构优化等。但是, 一套模具, 大到模座, 小到弹簧, 如果每个零件都要画出三维图, 再生成二维图, 最后去制造装配, 所耗时间也很长。标准化的普及, 促使了标准件的出现。

2 MISUMI软件中标准件实例

在一套模具中, 除了为数不多几个跟产品尺寸相关的零件外, 其他的固定、导向、装配等零件都可以看做标准件。由特定的厂家生产, 其尺寸、性能都能满足设计、使用需求。MISUMI软件中的零件就能满足模具设计速度、制造质量等一些跟成本相关的要求, 如图1所示。在MISUMI塑料模具设计辅助软件中, 有30种不同分类的标准件。以浇口套为例, 看看标准件在模具设计中的效果。

2.1 标准件类型可选

生产不同产品的塑料模具类型也大有不同。有的产品尺寸较大, 适合一模一腔, 一般采用直浇道;有的产品尺寸较小, 适合一模几腔, 一般采用侧浇口或者点浇口。不同的浇注类型, 不仅决定了模具长、宽、闭合高度的尺寸, 还决定了整个模具结构, 比如点浇口的浇注系统, 整个模具将会多一个流道板。而安装在模具上的标准件也会有很大区别。以浇口套为例, 在MISUMI软件中, 类型有4种, 见图2。

(1) 浇口套-高效型。这种类型的浇口套其安装直径适中, 统一Φ40mm, 之所以是高效型, 因为其流道的外尺寸为8~20mm, 内部流道尺寸较长, 尺寸范围在0~200mm可选。可根据每次注射容量选择合适的浇口套, 以满足零件所需材料。

(2) 浇口套-螺栓型。这种类型的浇口套其安装直径较小, 统一Φ30mm, 而且其流道的外尺寸仅为8~10mm, 流道长度范围在0~80mm可选, 适合小型模具。

(3) 浇口套-带肩型。这种类型的浇口套与螺栓型相似, 但是其流道的外尺寸稍大一点, 为8~25mm, 流道长度范围在0~150mm可选, 适合中型模具。

(4) 浇口套-短流道型。这种类型的浇口套其安装直径较大, 统一Φ60mm, 其流道的外尺寸可选范围较小, 为10~20mm, 之所以是短流道型, 因为其流道长度很短, 范围在25~65mm可选。

2.2 标准件尺寸可选

标准件的类型确定好后, 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所需尺寸。在MISUMI软件中, 已经罗列出该类型零件的尺寸规格, 为方便设计人员查看, 不仅2D视图 (见图3) 已标注好尺寸、粗糙度要求, 而且还有3D视图 (见图4) , 可以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 让设计人员更清楚所选的标准件形状。对于特殊用途的标准件, 可以按照设计人员的要求, 对尺寸进行编辑, MISUMI公司在后台看到订单后, 会进行单独制作。

3 标准件在塑料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模具行业非常看重制造周期, 除了生产标准模架的模具厂外, 一般的模具厂生产塑料注射模具通常采用订购模架和推杆等标准件, 回来再加工模具型腔、推杆孔等相关成型零件, 最后装配成模具。[5]但是为了有效地反映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仍需要绘制模具装配图。塑料模具课程设计中, 老师应该培养刚涉足模具设计的学生首先学会如何按照国家标准表达图形, 以及后期加工制造所需要说明公差配合代号在内的技术要求, 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 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产品塑料模具设计。

在已经安装PRO/E和AUTOCAD的前提下, 再安装MISUMI软件。打开三维PRO/E软件, 会发现与普通安装的界面有所不同, 标准件插件———MISUMI-Mold Ex-Press (Mold) 已经显示在标题栏里 (见图5) 。在后面的模具设计中, 只要指定坐标, 凡是标准件均可直接在MISUMI插件中直接选取调用, 装配在模具中。生产塑料件, 首先是通过浇注系统进行充填, 而塑料模具中浇注系统中的主流道是在浇口套里形成的, 根据注射成型设备型号的不同, 其喷嘴的尺寸也不一样, 并且根据模具设计的相关性, 喷嘴尺寸决定了模具中浇口套的相关尺寸。下面以浇口套、定位圈为例, 对比不同的塑料模具设计过程。

3.1 传统的塑料模具设计

按照传统的塑料模具设计步骤, 一般的企业在设计时, 通常以组件的方法进行整套模具装配图设计。每个单独的零件在零件模块内进行三维绘图。在图6中所示的装配中, 其绘制顺序应该是先按照尺寸要求绘制浇口套和螺栓 (大红色零件) , 再根据相对位置、尺寸要求绘制定位圈 (玫红色零件) 和定位螺栓 (黑色零件) , 再绘制定模座板毛坯, 最后绘制定模套板毛坯。对于定模座板中需要紧固的部位, 则在画出的定模座板上通过曲面剪切实现定位螺栓孔的设计。对于定模座板上其他诸如导套孔等尺寸, 因为是一个个零件单独绘制, 也要先查出导套的尺寸, 进行绘制, 然后再将曲面复制到定模座板上进行打孔制作, 并且确定孔位置尺寸, 相当耗时。

3.2 改进后的塑料模具设计

将PRO/E软件与MISUMI软件结合后, 在绘制装配图时有很大变化。同样在图6中所示的装配中, 在确定好基准后, 其绘制顺序则是先绘制定模座板, 再从MISUMI软件中调出组件———浇口套和螺栓 (大红色零件) , 再调出组件———定位圈 (玫红色零件) 和定位螺栓 (黑色零件) , 最后绘制定模套板。在整个绘制中, 调出的组件都是标准件, 无需花时间、精力绘制, 而且还能在设计装配时自动对定模板进行打孔 (见图7) , 孔的尺寸、位置都直接完成, 节省设计时间。

4 结束语

塑料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安排在塑料模具设计理论教学结束以后进行二周的综合实践。该课程的重点是了解塑料模具的结构, 清楚各零件的相对位置, 能对中等复杂零件进行模具设计, 对零件图进行正确的标注。在短短的二周内, 既要做设计说明书, 手绘装配图和成型零件图, 又要画出3D图, 并出CAD图。时间紧迫, 将MISUMI软件融入到PRO/E软件后, 不仅能让学生加深标准件的概念, 还能节省大量绘制时间, 把精力放在塑料模具结构的设计上。

摘要: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 标准件软件结合其他绘图工具, 被广泛运用到模具设计、电子电路、机械设计、土木建筑等诸多领域。本文以浇口套设计为例, 试探讨PRO/E结合MISUMI软件在《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这门课中的作用, 并将其与传统手工绘图方法进行比较, 阐述MISUMI软件在《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标准件,PRO/E,塑料模具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和平, 肖根福.模具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迷[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6, 27 (2) :46-49.

[2]周应国.工艺参数对注塑制品翘曲影响的CAE分析[J].工程塑料应用, 2006, 34 (11) :28-31.

[3]NAGAOKA S C, HIROTA T, TOGAWA Y.New method of designing runner system for injection mold using CAO technique[J].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TEC,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04:3438-3442.

[4]HASAN K, TTMCAY E.Efficient warpage optimization of thin shell plastic part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fogy and genetic algorithm[J].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2006, 27 (1) :5-6.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解读 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96-04

【作者简介】严圣华,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镇江,212016)信息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和程序设计。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标准是按照培养目标、人才能力和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对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权威性核心教学文件,是安排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致力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课标设计思路与目标解读

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标准设计了三个专门化方向: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设备维护与营销、计算机信息管理。本文针对三个不同方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和继续学习专业展开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同时,在课程结构中,又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二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三个专门化方向课程如图2所示。

计算机应用专业共选取6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它们是“Office高级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程序设计(VB)”“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操作系统”和“Access数据库”。这6门课程选自3个不同的专门化方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课程标准是对学生接受过职业教育之后的预期结果所做的一种基本规范与质量要求,是管理与评价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同时也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

课程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养成,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根据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按照程序开发与测试岗位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确定课程目标;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注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融合程序开发与测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确定课程内容;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对项目进行选择和编排,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项目课程开发解析

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以及课程标准项目化来完成,课程的项目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的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的开发注意以下几点:

(一)工作任务分析

依据某特定职业(或工种)或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汇集相应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对其进行仔细分析并优化,使得选定的工作任务能更完整地体现预定的职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目标。以“办公自动化方向”为例,在“Access数据库”中就加入了小型数据库系统的设计来综合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以“数据库—表—记录—SQL语句—窗体—报表—宏—VBA”的顺序设计学习任务,课程内容组织注重理实一体化,使学生具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真实的项目案例与课程转换

将工作中实际应用到的项目转换成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学习项目,把项目案例任务表中的任务模块转化为课程模块,进而形成专业技能项目课程体系结构。这是一个整体性结构转换过程,两者是同构的,它在课程开发专家、行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由企业项目技术人员和学校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合作完成。参与者不仅要对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工作任务非常熟悉,还必须具有职业理论素养和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尤其是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项目课程的理论知识。

项目案例与专业教学课程中的内容并非一一对应,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转换过程。因为案例项目中的任务模块并不能全部简单地转换成某一门课程中的模块,可能是课程中的某些部分,也可能转换成不同的课程。并且在教学中不同模块对应的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教学时间不一样,不同的课程在知识和技能分配上应体现时间的均衡性,因此要想将项目案例转化为项目课程门类,需要对任务模块进行科学的优化重组。

(三)项目案例设定与课程标准制定

对项目案例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转换成学习任务并形成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制定各模块的学习目标,并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分解成若干个小模块,再通过递进式、网络式等不同的组合方式,最终形成整个课程模块,进而为制定课程标准提供依据。在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模块并制定课程标准以后,开始编写项目课程教材。依据模块所需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将任务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分解到一个个的子模块中,按技能形成的逻辑规律,采用一定组合方式形成项目课程体系。

(四)教材编写与应用

教材的编写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按工作过程进行划分。把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性任务,按照职业活动工作顺序将课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构建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完成“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化。课程编排做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呈现,项目内容覆盖数据库应用技术所涉及的知识点,随着简单到复杂、实例到原理、原理到应用的逐步深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受项目工作任务的驱动,积极参与数据分析、程序设计、项目任务实施。

以“Access数据库”为例。本教材围绕数据应用开发所需的技术技能搭建项目工作场景,细化出相应的知识模块,通过“项目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等环节来实施。重视项目任务实施与实际工作过程的一致,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知识和经验,实现项目教学与岗位要求的对接。项目设计严格贯彻“必需、够用”原则,从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出发,进行综合型、系统性的项目教学。充分体现中职教育“淡化理论、够用为度;培养技能、重在应用”的教学特点。本教材以数据库应用开发为主线,以具体项目(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任务)都包括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每个项目(任务)都是一些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课程的安排围绕学习性的任务而展开,从而实现“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的转化。“Access数据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如图3所示。

上一篇: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作文五年级下一篇:农牧局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