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2024-06-15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通用9篇)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1

骨折后,采用西医手术内固定,固定后就是静养恢复,这样的治疗方法十分缓慢,快则三个月痊愈,慢则6个月,不过也有些一年甚至两年都没有得到愈合康复的,关节不能弯曲,这主要是在你骨折的同时,周围的软组织(韧带、软骨)或多或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韧带有损伤,关节弯曲伸直一般都会受限,加上骨折内固定上钢板、钢钉,还有长期患肢没有得到正常活动,这都会引起关节僵硬受限等现象,软组织损损伤后,其再生能力弱,自身很难修复愈合,它比骨折更难治,单靠静养恢复或是用一些活血化瘀药物,这都很难使损伤的组织生长愈合。

对于软组织损伤,目前在整个世界上在西医方面,对软组织损伤修复仍然没什么好的方法,一般都是开些活血化瘀药让病人回家静养恢复或是锻炼恢复,这样根本达不到修复目地,强行锻炼关节活动,这只会使损伤的组织更进一步受到损伤,要想彻底修复软组织损伤,唯有中国的中医才有希望。建议及早选用中医治疗,专业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中医才能配制到好的药物,帮助损伤的组织在短时间内生长愈合,早期软组织损伤1个月内及时用中药治疗一般在40天左右就可以基本康复,如果超出两个月内的损伤,属于难治范围,治疗比较麻烦一些,治疗时间相对就要延长一些,建议你越早治疗越好,时间耽误越久,治疗就比较麻烦。软组织损伤饮食忌吃:公鸡、鲤鱼、酸笋、牛肉、姜等,西药慎用,尤其是含激素药物忌用。不宜过多活动患处关节,以免加重损伤。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纳入标准: (1) 新鲜肱骨近端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7 d; (2) 临床及影像学诊断的肱骨近端骨折; (3) 骨折手术均采用巩固近端锁定钢板固定; (4) 术后骨折一期愈合。病例排除标准: (1) 病理性骨折; (2)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创伤; (3) 术后内固定失效。

该研究共纳入163例, 年龄15~76岁, 平均51.5岁;男97例, 女66例。骨折按Neer分型[4]:一部分骨折6例;二部分骨折87例, 三部分骨折55例, 四部分骨折15例。合并肩关节脱位8例, 腋神经损伤3例, 其他部位骨折21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8例。术后常规检查骨密度、X线片评价复位情况等。

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三角肌胸肌入路。对于存在大小结节骨折的患者, 以5号缝线经过肩袖止点缝合后牵引, 协助骨折复位。透视下复位骨折, 尽量恢复正常颈干角、肱骨头后倾角度以及大小结节的解剖位置, 锁定钢板放置于结节间沟外侧, 打入锁定螺钉完成锁定固定。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和愈合情况, 尽早开始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

1.3 功能评价标准

在随访时都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分 (ASES) [5]:满分100分, 其中疼痛50分, 日常生活能力50分。优90~100分, 良80~89分, 可70~79分, 差<70分。

1.4 数据采集

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骨密度、复位质量、内固定取出时间、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分析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χ2检验, 然后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带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2 结果

对该组患者经18~36个月的随访, ASES评分平均为82.1分 (36.7~100.0分) 。对影响肩关节功能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肩关节功能预后与性别、年龄、骨折分型、骨密度T值、复位质量呈显著性相关, 在该研究中, 一、二部分骨折患者中, 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良率为77.4%, 而在三、四部分骨折患者中, 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良率为4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预测最终疗效是患者和医生最迫切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其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 要做到早期和客观的预测是很困难的[6]。为此, 常用多个预后因素来预测最终结果。但是,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价与比较, 试图说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但最佳策略仍未达成共识。主要针对肱骨近端骨折预后因素的报道还较少, 而且常见采用可信度和科学论证强度较低的单因素分析方法。

在该研究中, 考虑了多项有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因素, 如性别、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类型、骨密度、复位质量、内固定取出时间、术后开始锻炼时间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股骨头坏死发生与性别、年龄, 骨折分型, 骨密度T值、复位质量呈显著相关。

3.1 骨折分型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 骨折类型与肱骨近端骨折预后呈现显著相关关系, 因而被认为是影响肩关节功能的重要因素[7]。该研究结果显示一、二部分骨折与三、四部分骨折的预后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提示骨折类型与影响肩关节功能恢复密切相关, 直接决定骨折的预后。三、四部分骨折较差的预后也提示, 人工关节置换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3.2 复位质量的影响

骨折端的复位质量对骨折后血运重建有较大影响。骨折端复位不良、将使残留的血管扭曲, 从而影响肱骨头颈血运。有研究指出, 任何不良的骨折复位都会使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增加[8]。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出,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 应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 以最大程度获得骨折血运重建的可能性, 促进骨折愈合。该研究显示, 复位质量满意与复位质量不满意的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提示, 在该院所能控制的因素当中骨折复位质量对于预后的影响最为重要。

3.3 性别、年龄与骨密度的影响

该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肩关节功能ASES评分优良率更低, 此外, 骨密度也可影响预后。笔者分析, 其实这两项变量可归纳为骨密度一项, 因为女性在绝经期后多数存在骨密度下降, 甚至骨质疏松。而骨密度才是真正影响预后的因素。另外, 患者年龄<40岁与40~60岁组的预后均优于>60岁组。笔者分析认为, 这可能与老年人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有较大关系。而较低的骨密度反映了患者骨折端骨量明显减少的情况, 这会使内固定物对骨折的把持作用降低, 轴向抗压作用减弱, 导致局部短缩的发生, 进而可能影响肱骨骨折的血液供应。所以, 评估患者个体骨折风险及时给予临床干预以期降低骨质疏松骨折发生风险至关重要[9]。

4 结语

骨折类型是影响预后较为重要的因素, 在骨折后可控制的因素中骨折复位质量最为重要, 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 必要时须行开放复位。对于三、四部分等严重肱骨近端骨折, 和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骨密度下降 (骨质疏松) 患者, 关节置换可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李路平, 何耀文, 任意平, 等.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 :353-354.

[2]门鹏翔, 伍骥, 郑超, 等.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 :83-84.

[3]胥少汀, 葛宝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701-703.

[4]Neer CS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0 (52) :1077-1089.

[5]Richards RR, An KN, Bigliani LU, et al.A standardized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shoulder function[J].J Shoulder Elbow Surg, 1994 (3) :347-352.

[6]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164.

[7]Lill H, Josten C.Conservative or operative treatment of humeral head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J].Chirurg, 2001 (72) :1224-1234.

[8]曾浪清, 陈云丰.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失败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2 (14) :346-349.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钢板 术后

2000~2010年收治肱骨干骨折术后取钢板患者114例,其中有35例未顺利取出钢板,结合临床经验对其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5例钢板取出困难患者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6~71岁;术后间隔16~50个月;15例手术是在我院进行的,其余的由外院完成。取出钢板情况:螺丝刀和螺钉不匹配8例,螺丝刀的木柄松动1例,钉尾内六角滑丝5例,螺纹与钢板嵌入骨内5例,取出时断钉7例,桡神经找到困难4例,术后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5例。

处理方法与结果:①对于螺丝刀和螺钉不匹配情况,3例患者在调换合适的螺丝刀后顺利取出,其余通过稍倾斜螺丝刀并配合咬骨钳、老虎钳和垫纱布后也顺利取出。②1例患者因螺丝刀木柄松动,经老虎钳配合后取出。③6例患者因钉尾内六角出现滑丝,通过克氏针给钉周钻孔后再用咬骨钳将其拧出,但有1例患者的螺钉未顺利取出,其出院后2个月,因轻微外力又出现肱骨骨折,在二次手术时将钢板取出。④5例男性患者,因体质壮实,恢复快,出现螺丝钉拧不动的情况,通过克氏针扩钻后才取出,且取出的螺纹订中嵌有骨质,其X片显示钉周存在硬化影。⑤对7例断钉患者,通过先将其钢板取出,再用克氏针松解后掏空周围骨质方用咬骨钳取出。4例桡神经因术后粘连找到困难,仔细保护有可能为桡神经的条索方取出螺钉钢板;5例桡神经损伤者术后经行肌电图检查为不全损伤,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后3~10个月恢复。

讨 论

对于肱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依然是临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经过操作熟练的医师手术后都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但随着肱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的增加,暴露出许多钢板取出困难的问题,通常的情况下,手术0.5小时就能顺利地将钢板螺钉取出,然而由于临床上存在有螺丝刀与螺钉不匹配、螺钉质量次,医师操作不当及桡神经解剖困难等问题,造成钢板取出困难,结合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①因不同厂家所生产的钢板螺钉规格和型号各异,造成螺丝刀与螺钉匹配困难。本组有1例患者,术前准备的6种内六角螺丝刀均无法匹配,最终尽管用其他方法将螺钉拧出,但是手术被延长了近1小时;在当地医院(非我院)首次手术者13例,外地医院首次手术7例,持有门诊病历14例,以上情况均无钢板螺钉厂家及规格型号的信息,还有6例患者除X线片外无其他任何资料。交通的便利加快了人口流动,使患者能在不同的医院取内固定钢板,此外,随着在临床中应用肱骨锁定钢板的范围扩大,不同厂家型号不同,如果国家将这些钢板规格制定统一标准,1~2个型号的螺丝刀通用,也就避免了不匹配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取内固定都可在基层做了,也缓解了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的局面。②螺丝钉滑丝大多是由术者操作不当或产品质量次造成的,因此要确保螺丝钉的质量,同时规范和提高术者操作,还应将螺钉尾的内六角改为梅花形,尤其是3.5mm系列,这样螺丝刀可以更好地把持螺钉,减少滑丝。③手术前应该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X线片,对于体质健壮和术后较长时间未取钢板的患者,其X线片通常能看到肱骨钉周出现硬化影,这些患者在取出螺钉的过程中,硬化骨会产生很大的阻力,容易造成螺钉滑丝或折断,因此取螺订时要格外细心,做到慢而稳,防止滑丝断钉情况发生;而对年龄较大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劝说他们最好不取[2]。④因为第1次手术桡神经的解剖关系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3],手术时一定要先找到桡神经,做到心中有数,从肱桡肌和肱肌的肌间隙进入,从下往上寻找桡神经,找到后判断与肱骨骨痂的关系,若没有骨痂包绕可行骨膜下剝离,并考虑向远近两端多分离周围软组织,不使用电刀,不使劲牵拉肌肉,先取出各枚螺钉,再从一端抽出钢板,动作应轻柔,如此应能尽可能避免损伤桡神经。另外,一定要在骨折愈合后1年内取出钢板,儿童时间还要更短。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王承武,主编.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40-541.

2 王武琦,主编.临床骨科手术技巧与失误防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6.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篇4

一、

手术后注意抬高患肢,患肢低下放置个枕头,高于心脏方便血液的回流,利于骨痂形成,不要用患肢下床负重活动。

恢复期间配合服用接骨续筋,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专业的接骨宝中药治疗,可以帮助骨折促进骨细胞生长,帮助骨痂(骨头)快速形成,提前愈合恢复的快些,一般服药40-60天就可以治愈。

二、建议服用有激发骨细胞快速生长功能的接骨中药能够帮助快速打通骨髓孔,使骨与骨细胞快速连接到一起,能促进体内氧化和还原作用,并维持结缔组织正常功能,增大肌体纤维连接,促进伤口愈合,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快速形成.从骨内向外连接固定, 3天止痛消肿,使骨折处骨痂坚硬牢固,在最短的时间修复破坏的组织,在最短的时间康复.

二、

生活护理

为了早日康复,在恢复过程中不要吃生冷、刺激、茶叶(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猪肉(太寒容易控制血液循环对愈合不利)、白酒、饮料(容易造成骨质疏松)以免留下后遗症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5

关键词:肱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康复护理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关节周围常见骨折, 传统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长、损伤大, 常因难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而并发肩关节功能障碍, 影响上肢功能的恢复而降低生活质量。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 不仅可保护骨折部位的生物学环境, 而且手术切口小、损伤小, 可尽量保护骨折处生物学完整性和骨折端周围血运, 术后肩关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最大限度地恢复肩关节功能。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 我科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2例, 术后参照刘洁珍的功能锻炼方法[1], 针对病人情况, 对本组进行分阶段功能锻炼,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48~81岁, 平均68.3岁。受伤原因均为步行不慎摔伤所致。

1.2 手术方法

病人全麻下取平卧位。于肩峰下2~3cm做1个4~5cm长横行切口, 沿肌纤维走向分层分离肌肉, 显露骨折端牵引复位, 并在C型臂X光机下确认复位满意后安装锁定加压钢板。

1.3 肩关节功能评定判断标准

同样参照刘洁珍的采用Neer骨折分类及术后功能评定方法, 其中疼痛35分, 日常生活功能30分, (包括力量10分、手能达到部位10分、稳定程度10分, 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 术后解剖位置10分。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为差。

1.4 功能锻炼方法

(1) 术前功能锻炼指导:一般在确诊后立即进行。锻炼方法: (1) 用力握拳持续5s, 然后用力伸手指持续5s。连续锻炼5~6次, 每天6~8回; (2) 双手对掌练习背伸活动或屈伸腕关节活动; (3) 在颈腕吊带制动肩关节下进行伸肘屈肘活动。 (2) 术后功能锻炼指导:第1阶段 (骨折后1~4周) :此阶段主要目的是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以被动运动为主。锻炼项目: (1) 患肢前屈上举被动锻炼:术侧上臂靠近胸壁屈肘90°。练习上举动作, 每个动作持续10s, 每天3次。 (2) 钟摆样运动:病人弯腰使躯干与地面平行, 患侧上肢放松、悬垂, 与躯干成90°, 用健侧手托住患侧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划圈运动。划10圈为1组, 上下午各练习1组。 (3) 术后2~3周内固定牢固后, 指导患肢行内收、内旋锻炼:用患侧手触摸对面耳朵以练习肩关节内收;也可用患侧手持50cm长木棍放在背后向上举起, 健侧手由肩部向上拉木棍带动患手持续10s, 以练习肩关节内旋活动。每天练习2回, 每回20~30次。第2阶段 (骨折后5~6周) :此阶段要在X线下证实骨折处出现愈合迹象后进行。在第1阶段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增加三角肌和肩袖肌力的旋转和外旋锻炼, 以加强肩关节的活动度。方法: (1) 肩关节被动仰卧前屈上举:用健侧前臂托起患侧前臂向上举过头顶, 停留4~5s后将患侧回复原位。重复练习4次为1组, 上、下午各练习1组。 (2) 站立前屈上举:用健侧手指握紧患侧手指向上举过头, 停留4~5s, 或双手握木棍用健侧帮助患侧肩关节做上举活动。反复3~4次。 (3) 增加肩关节内外旋范围锻炼:在门把上系1根松紧弹力带, 利用其松紧弹力作用进行内外旋锻炼。10次为1组, 上、下午各锻炼1组。第3阶段 (出院后) :在前2个阶段功能锻炼的基础上, 逐步从等张收缩过渡到抗阻力锻炼, 增加肩部力量锻炼。锻炼项目: (1) 滑轮牵拉或爬墙梯锻炼。 (2) 利用木棍或体操棒做上举、外展、前屈、后伸运动。 (3) 两臂做划船动作或游泳动作。 (4) 患肢持2~3kg哑铃行肩关节外展、上举练习。

2 结果

本组均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进行了康复锻炼。6个月后Neer评分结果:优8例, 占66.7%;良3例, 占25%;差1例, 占8.3%。本组优良率达91.7%, 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83%。

3 讨论

肱骨近端骨折是肩关节周围的常见骨折, 术后常因疼痛、制动等致肌力下降, 关节纤维变性、僵硬等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骨折, 有利于肿胀和疼痛的减轻和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组除1例高龄病人术后因并存肺部感染和高血压, 未能按第1阶段的计划进行锻炼外, 其他病人基本都能按计划进行锻练。经过早期系统的锻炼, 本组有91.7%的病人可完成日常生活, 患侧肩部活动范围可达健侧的83%, 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关节功能。

4 结语

采用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术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组术后早期通过规范、系统、有计划、分阶段的康复锻炼, 优良率达91.7%, 肩关节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及内旋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83%, 防止了关节僵硬, 减少了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 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肩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6

(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人民医院江西抚州344900)【摘要】目的:观察综合的康复疗法应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直的预防以及肘关节功能其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中的124例患者中,共116例经门诊随访,并且骨折均愈合,其肘关节的活动范围>120°的有96例,达到90°至120°的有14例,达到90°至60°的有6例。参照Mayo对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的评分,>90分即为优,在75至89分之间即为良,在60至74分即为可,低于60分即为差。其中92例为优,有16例为良,有6例为可,有2例为差,其优良率是93.1%。结论:综合的康复疗法应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应予推广。【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综合治疗;康复疗法【中国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490-01 患者发生肱骨髁间的骨折为肘关节较严重的损伤,由于为关节内的骨折,所以治疗较困难,同时对患者肘关节的功能也有着严重的影响[1][2]。进行有效的内固定后再予以早期肘关节的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其肘关节的功能,还能够降低患者骨折的并发症。本文对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综合的康复疗法应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僵直的预防以及肘关节功能其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4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臨床资料,其中有男性患者92例,有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22岁,其平均年龄为43.5岁;其中有50例为开放性骨折,有74例为闭合性骨折;有10例并发尺桡神经的损伤。其致伤原因为:有52例为摔伤,有54例为车祸,有12例为砸伤,有6例为斗殴伤;患者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2小时至12天,其平均为5.5d。在术中均参照骨折的情况应用螺钉以及支持钢板等予以内固定治疗,并且术中患者被动活动的肘关节均未出现骨折断端的松动。1.2 中药治疗:患者术后依据化瘀消肿法,应用桃核承气加味汤进行加减治疗,其方药为枳壳、地龙、泽兰、红花、桂枝、大黄、桃仁,如疼痛较重者则加用延胡索,如肿胀明显者则加用猪苓与泽泻。其方每日一剂,分2次顿服,并连续治疗3周。1.3 CPM(被动性持续训练):选择wi11472型肘关节的康复器对患者予以肘关节的被动性持续锻炼,其活动的时间参考骨折的固定情况与有无韧带以及神经的损伤而定,通常在术后的3d即开始进行CPM训练,最开始的活动范围为10°至30°,其频率为每分钟1周,保证每日2次,并且每次为30至60分钟,进行3至4周的连续训练后,再参考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每1至2天增加为5°至10°的训练。1.4 主动性功能锻炼:在术后的第2天即开始嘱患者予以患肢肌群的等长收缩,与肘关节和肩腕关节的伸屈训练,在每次均需达到最大的耐受程度,并坚持3至5秒后放松,保证每天活动达到4至6次,并且每次以5分钟适宜。同时参照患者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以及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肘关节功能逐渐加强的主动伸屈。2 结果:在本组中的124例患者中,共116例经门诊随访,并且骨折均愈合,其肘关节的活动范围>120°的有96例,达到90°至120°的有14例,达到90°至60°的有6例。参照Mayo对患者进行肘关节功能的评分,>90分即为优,在75至89分之间即为良,在60至74分即为可,低于60分即为差。其中92例为优,有16例为良,有6例为可,有2例为差,其优良率是93.1%。3 讨论:3.1 由于肱骨髁为肘关节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一旦骨折则能够波及到关节面,从而直接的影响到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肱骨髁间的骨折在术中进行复位为二次创伤,更加重了患者周围组织受到的损伤,所以术后需尽快促进其组织的修复与消肿,以及预防瘢痕的粘连形成,均对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术后在创伤组织其修复的过程当中,出现瘢痕粘连以及创面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也应给予积极的预防[3][4]。3.2 由于关节活动度的恢复系肘关节能够发挥功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早期通过CPM予以肘关节功能的训练,能够增加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并减轻其肿胀,同时防止粘连与挛缩以及僵硬的发生,而对于关节的粉碎性骨折,则能够利用关节在活动时产生互相适应的力量将骨折块予以二次复位,还能够改善患者软骨细胞发生的新陈代谢,并刺激患者关节其软骨细胞的增生,进而将软骨的下骨组织当中血液的分化细胞出现软骨样变,达到修复患者关节软骨的目的,并避免以及减轻了创伤性的关节炎出现[5]。3.3 而术后予以预防患者肌肉萎缩,以及维持并增强肘关节其周围肌肉的力量,也对患者肘关节的功能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肌肉进行等长收缩时,能够减轻患者关节源性的肌肉抑制,并增强其肌力。因此术后早期予以患肢肌群进行等长收缩,和腕肩关节的抗阻运动,既能够防止患者出现肌萎缩,还能够维持以及提高患者肌力,同时能够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并促进静脉以及淋巴的回流,最终达到消肿止痛,以及预防患肢出现静脉栓塞的目的。3.4 综上所述,综合的康复疗法应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肘关节功能,应予推广。参考文献[1]许国祥,王秀会,王子平等.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原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5):269-271. [2]王焕,王炫.肱骨髁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浅析[C].//第五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汶川地震伤员救治经验交流会论文集.2008:62-63. [3]周建飞,洪定钢,王效柱等.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伸肘功能丢失原因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0):882-885. [4]梁邦山,秦玉芝.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术后肘关节功能失效13例分析[J].淮海医药,2004,22(3):210-210. [5]徐世田,赵慧萍,张洪涛等.肱骨髁间窝扩大成形术在肘关节伸直障碍中的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7,28(3):144-146.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7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优质护理服务,术后护理,康复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在患者术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护理计划[1]。外科手术治疗只是骨科治疗的重要步骤,并非终点。临床实践表明,在多种外界因素影响下,单纯的外科手术治疗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和最佳的功能恢复效果[2]。随着我国“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广泛开展,我院为贯彻实施卫生部的要求和标准,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满意效果。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让其在护理工作中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和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现将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8~76岁,平均56.7±1.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5~72岁,平均56.2±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注意事项、基本训练指导等;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个体化康复方案,具体如下:①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以患者临床康复评估作为基础,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外科手术术式差异,不断地与康复医师进行沟通讨论,参照临床康复方案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个体化康复流程,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患者出现的急症或并发症等情况及时动态调整方案。②制定早期康复计划。手术治疗麻醉苏醒后,若患者整体状况良好、伤口极少渗出,可适当指导患者活动腕关节、手指等;术后第2天若患者可下地站立,可指导其做钟摆样左右或前后运动或弯腰,自然下垂上肢行悬垂回旋运动,活动范围注意由小到大,每次5组,每天3组,每次运动后以冰毛巾敷于伤口周边以消肿止痛;术后3周骨折开始愈合可主动开始肩关节活动,如外展或外旋(患者仰卧位下,双手手指交叉置于头颈部后面,双肘向前后运动练习外展、外旋)、后伸(指导患者双手扶住椅背,缓慢下蹲练习后伸)、前屈和上举(指导患者以患侧手扶于墙壁上,练习手指爬高、肩关节前屈上举)、上举和前屈(两只手将木棍上举,或健侧手握住木棍上举,以健肢带动患肢练习上举、前屈和外展)。在康复治疗中不可忽视肌力训练,尤其是三角肌,一般术后3周即可进行三角肌等长收缩训练以预防肩部废用性肌萎缩,之后逐渐增加活动度;术后7周开始锻炼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加大等长收缩活动强度,并开始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术后10周抗自身重力主动活动肩关节,自我牵拉肩关节,增加其活动范围;术后13周主动运动肩关节至其正常,并逐渐增加抗阻练习以恢复肌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计算其全面康复率,其中全面康复指初期实现骨折愈合,康复后期患者功能得到全方位康复[3];此外,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经精心护理后,观察组全面康复43例,全面康复率为95.56%;对照组全面康复35例,全面康复率为77.78%。两组全面康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另外,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6±2.6天,对照组为19.8±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现已在医院护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青睐,应用前景良好。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实时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及时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还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缓解其沉重的精神负担,大大改善患者的自我调整能力,对促进骨折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服务关注患者的身心需求和护理针对性,对于缺乏陪伴的患者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呵护,护理人员还可根据工作需要主动学习实用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在肱骨干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实施个体化的康复方案,不断鼓励患者坚持高效的功能康复锻炼,在组织愈合后循序渐进地完成活动性锻炼,保证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缩短康复时间[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不仅全面康复率较高(P<0.05),住院时间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优质护理服务是临床护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值得更多研究者和临床工作者深入研究、落实。

参考文献

[1]熊英.护理路径在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32-133.

[2]张海玲.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93-94.

[3]谭晶,郑放超,胡佳,等.锁定加压钢板加植骨治疗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护理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1012-1013.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中, 男17例, 女9例;年龄19~64岁, 平均37岁;左11例, 右15例。双侧肱骨骨折1例。横行短斜10例 (38.5%) , 长斜螺旋5例 (19.2%) , 粉碎11例 (4 2.3%) 。中上段骨折3例 (1 1.5%) , 中段骨折9例 (3 4.6%) , 中下段骨折14例 (53.8%) 。开放性骨折8例 (30.8%) , 闭合性骨折18例 (69.2%) 。致伤原因:车祸16例 (61.5%) , 跌伤4例 (15.4%) , 压砸伤4例 (15.4%) , 刀砍伤2例 (7.7%) 。原治疗方式:普通钢板内固定8例 (3 0.8%) , 加压钢板内固定5例 (19.2%) , 单纯螺钉固定2例 (7.7%) , 钢丝环扎4例 (15.4%) , 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5例 (19.2%) , 石膏外固定2例 (7.7%) 。二次手术间隔时间9~32个月。骨折不愈合X线检查示:硬化型9例 (34.6%) , 萎缩型17例 (6 5.4%) ;骨折处间隙2~1 2 m m。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取出原内固定物, 切除硬化骨及瘢痕组织, 打通骨髓腔, 骨折远、断端凿2~3个纵行骨槽, 取自体髂骨, 先放置松质骨于髓腔内, 再以骨条填塞骨槽, 两断端骨皮质凿刺, 用以刺激外生骨痂, 再在断端周圈放置骨条, 丝线捆扎, 保证与骨断端保持紧密接触。石膏外固定患肢功能位3周后换小夹板固定2周, 逐步加强患肢功能锻炼。

2 结果

2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 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90d, 最长200d, 平均135d。1例 (3.8%) 存在肘关节活动受限, 其余患者各关节功能完好, 亦无其他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适应证选择不当、内固定不符合要求、手术时过多损害了血供都影响骨折愈合[1]。手术时对软组织的破坏程度, 反复多次的手法复位, 术中暴力刺激, 使骨折端软组织内的血管受到严重损伤。本组患者非手术治疗7例, 平均手法复位6次, 无疑使骨折周围软组织的血管受到严重损伤。选择钢板时, 其长度应是固定骨干直径的4~5倍, 青壮年和某些长斜形骨折应适当加长, 骨折线两端必须有3~4枚螺钉固定, 螺钉长度应超出对侧骨皮质1~2个螺纹。钢板螺钉要配套, 遵守一次性使用原则。本组13例第一次使用钢板内固定的患者中, 4例采用4孔钢板, 9例采用6孔钢板, 使用的螺钉规格不一或螺钉未穿过对侧骨皮质, 出现钢板断裂折弯6例, 12例螺钉松脱。

有效彻底的清创和早期内固定, 是开放性骨折初期处理极为关键的两个环节。第一次手术要正确判断受伤皮肤及软组织活力, 彻底清除一切失活组织及濒临坏死的软组织, 为骨折愈合提供较为健康的软组织环境。既有助于防止感染, 促进软组织修复, 又有利于自身愈合。关于肱骨干骨折内固定物选择, 有些学者认为治疗应以生物学固定为原则, 采用无创或微创的外科操作技术, 但笔者一贯坚持认为要以坚强的内固定来稳定骨折端, 这是骨折早期愈合、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可靠保证。肱骨干中上段呈圆形, 较粗, 下段为前后扁平状, 普通髓内钉固定骨折时难以进入下端的髓腔, 易导致骨折端分离, 且不能控制骨折端的旋转。再者, 既然前期手术已破坏骨外血运, 那么二次手术就宜再使用髓内钉, 以免加重骨内血运破坏。外固定支架在各种复杂的伤情下, 对各种类型的骨折均可及时进行有效的固定, 取出简单, 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 并减少其经济负担;但易发生针道感染、支架关节松动、断钉, 导致骨折断端错位, 使植骨块滑脱, 造成骨折不愈合。且外固定器占有一定体外空间, 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本组26例患者均采用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膜及皮质骨的血供影响, 消除“应力遮挡”造成的骨质疏松。均选用8孔以上加压钢板及相同规格的螺钉, 术中操作轻柔, 最大限度地保留骨血供, 螺钉以穿过对侧骨皮质2个螺纹为宜。术中使用的钻头必须正规且与螺钉匹配, 钻孔时不能摇摆, 否则钻孔粗、螺钉细, 松动在所难免, 特别是骨质疏松者尤应注意。术中应注意凿除过度增生的骨痂和变宽的骨端, 断端硬化骨在保证日后肢体短缩不超过2cm的前提下尽量切除, 然后凿通髓腔, 通过牢固的内固定及植骨使不连接的骨折端重新开始新的愈合过程。全部病例取自体髂骨植骨, 保证与骨断端保持紧密接触。移植骨的成骨活动与移植骨跟体液直接接触的面积有密切的关系, 移植骨表面成活的细胞与宿主骨一起直接成骨, 移植骨表面成活的细胞越多, 修复则越快[2]。

参考文献

[1]孙强, 赵德伟.显微外科方法及加压固定治疗四肢长骨骨不愈合[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 (6) :379-381.

肱骨骨折术后恢复注意事项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7年1月—2010年7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病人64例, 其中男52例, 女12例;年龄16岁~68岁, 平均42岁;均为车祸或高处坠落所致胫骨平台骨折, 其中有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10例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 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 并于受伤后3 d~5 d内手术。将64例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干预组32例, 手术方式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在年龄和病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术后按照常规护理, 早期卧床休息为主, 包括抬高患肢, 观察患肢伤口情况, 患肢血运、趾动、感觉情况, 肢体常规功能指导等护理。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通过评估病人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 有针对性地制订相应的康复计划, 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具体方法如下。

1.2.2.1 术前心理康复指导及康复训练

①病人入院后通过与病人及家属交流,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做好解释工作, 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克服病人认为只有制动骨折肢体才能愈合的心理。②指导病人术前康复训练, 如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泵运动等, 以保持邻近关节与肌肉的活动能力。③教会病人引体向上运动, 指导病人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 双手拉住吊环, 利用手臂和下肢的力量使背部、臀部抬离床面。向病人讲解术后要经常做以上这些动作的训练, 其目的是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2.2.2 术后康复训练

①病人麻醉清醒后, 即可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足趾伸屈、踝泵练习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并给予患肢肌肉向心性按摩, 每天2次或3次, 每次5 min~10 min。②术后的第2天, 在CPM机上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 每天2次, 每次30 min至1 h, 角度从20°~30°开始, 以病人能忍受疼痛为宜, 以后每天增加5°~10°, 直至100°~120°。向病人说明CPM机锻炼不仅不增加疼痛, 反而能缓解疼痛, 以改善膝关节功能[1]。在每天CPM功能锻炼结束后, 嘱病人继续进行患肢踝泵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③CPM机锻炼1周停用CPM后, 指导病人进行患肢主动屈伸关节的练习, 指导病人在床上坐起, 由膝关节屈曲30°开始练习, 每日2次。时间以病人能耐受为主, 不能过于急躁, 次数由少到多, 并协助指导病人患肢直腿抬高练习, 其目的锻炼股四头肌的肌力、髋关节周围肌力的训练, 每次抬高停留3 s~5 s放下, 每2 h~3 h练习1次, 每次练习5 min~10 min。④术后第8天~第9天, 指导病人坐床沿进行患肢屈伸关节锻炼, 指导病人移坐至床沿, 双腿下垂, 用健肢腿抵住患肢跟腱处, 向前推动患肢做患肢屈伸运动, 每日2次, 用力大小以病人既可耐受又可增加屈膝角度为宜。

1.2.2.3 出院康复指导

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周出院, 因术后康复练习大部分时间在出院之后的病人家中进行, 所以在出院前2 d~3 d根据病人的情况制订康复锻炼计划。采用口头讲解, 电话联络等方式继续指导病人康复训练, 鼓励病人出院后继续在床上主动做膝关节屈伸及臀大肌收缩运动。注意膝关节保暖, 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20°~30°, 利于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和肿胀。告诉病人术后3个月可扶双拐下地但患肢不能负重, 下地时健侧肢体先下地, 扶稳双拐后, 健侧肢体先迈出, 尽量将身体重心移到健侧肢体上, 以防跌倒。患肢完全负重时, 行走距离由近到远, 同时配合全身关节的运动, 如上、下楼、下蹲等动作, 使膝关节得到锻炼, 训练时避免剧烈运动, 不要做跳跃和急转弯运动, 防止关节损伤。并嘱咐病人出院后1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按时回院复查。

1.3 疗效评定

病人术后6个月回院复查时对病人进行随访, 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 对病人活动后患肢膝关节疼痛、肿胀及上、下楼、下蹲等动作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

节周围骨折, 由于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 关节的制动, 往往引起关节及周围组织的水肿、纤维化、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以及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粘连, 导致膝关节僵硬[3]。表1、表2、表3结果显示, 实施早期康复干预组的病人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常规组。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注重术后卧床休息及患肢的观察, 而对术后功能的指导重视不够。而干预组在病人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指导病人患肢足趾伸屈, 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术后第二天开始运用CPM机被动锻炼膝关节, 能有效消除关节内外粘连, 改善关节活动度, 防止关节僵硬。在行CPM锻炼时尽快、尽早的协同进行主动功能锻炼。通过早期康复训练, 以活动患膝邻近的肌肉和关节, 能改善关节的血液循环, 减轻邻近关节的骨端静脉充血。从而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 有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因此, 应向病人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以争取病人主动自觉地配合康复锻炼。

3.2 早期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病人术后能否正常工作、生活的关键, 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关键。针对有些年轻病人急于求成的心理, 做好心理解释工作, 注意结合病人不同的手术方式和具体病情制定, 应遵循个别对待, 全面训练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应向病人说明早期功能锻炼禁止患肢过早负重, 以免造成关节面再度塌陷而影响关节功能[4]。因此应告诉病人术后一般12周骨折才能愈合, 此时才可逐步进行负重训练, 并定期回院复查X线检查了解骨折骨痂生长愈合情况。对中老年病人应告诉病人家属初次下地时应观察病人的面色, 有无恶心、心慌及体位性低血压, 防止病人跌倒。在病人出院时说明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肢体疼痛、肿胀, 应适当调整活动时间、强度, 有不适时随时电话咨询。

4 小结

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做好术前、术后心理康复指导, 可使病人充分认识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术后早期有计划地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使患肢膝关节最大限度得到改善, 防止膝关节粘连和关节僵硬,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对进一步提高术后疗效,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促进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 干预组32例, 两组病人均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干预。术后6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对两组病人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病人在患肢疼痛、肿胀、关节活动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病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干预有助于肢体功能早日恢复, 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干预,肢体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娉霞.23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 2009, 7 (8) :48.

[2]罗凯燕, 喻姣花, 何伟.骨折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111-116.

[3]戴闽, 艾江波, 帅浪, 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6 (18) :975.

上一篇:宽以待人是不是褒义词下一篇:小学二年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