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得与失作文

2024-06-22

成长的得与失作文(共14篇)

成长的得与失作文 篇1

从前在一个学校中,有位同学叫小明。期末考试前,老师正在复习功课。正有一类应用题小明不会做,可他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心不在焉的样子。他心想:应用题的类型很多,“何止上千”,犹如夜晚的星星一般,它肯定不会选到我不会的类型的!期末考试开始了。过了一会儿,小明做到了应用题的部分。他一下子急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会的那类应用题恰好在试卷上小明抓耳挠头,急得汗流浃背,他有些后悔了:早知道就认真听课了!

成绩公布后,因小明数学成绩不理想,所以连奖状也“磨灭”了!我想奉劝他一句:“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小明对瞬间得过且过,而鲁班却在瞬间发明了在生活中的`常用工具——锔子。

有一次,鲁班上山砍伐木材,路上手不小心被两边都有小齿的草给划破了。他突发奇想:在铁条上带些小齿,不就可以锔木头了吗?于是,锔子就这样发明了。

成长的得与失作文 篇2

“狼文化”

华为在其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在市场竞争中屡建奇功的”狼文化”。“狼文化”强调的是敏锐、团结、锲而不舍与进攻。在这种文化的激励下, 华为人结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合作团体, 其组织的高效性、配合的默契性、合作的紧密性以及强大的进攻性, 令许多竞争对手瞠目结舌。华为人的忍耐性也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条件不成熟时, 不管有多大的诱惑, 也决不贸然行动, 而一旦时机到来, 便立刻朝着目标前进, 并力图一举成功。华为人的反应敏捷被业界广泛称道, 这源于其十分擅长的前瞻性思考, 对未来的准确研判, 使得其总能洞悉市场的动向, 捕捉到别人尚未注意到的信息, 从而抓住先机、把握主动、取得优势, 并最终成为强者。在创业过程中, 华为用三流的技术做出了一流的市场, 这得益于其拥有一支由“狼群”组成的营销团队。华为市场系统内盛行多年的“胜则举杯相庆, 败则拼死相救”, 是对华为“狼文化”最好的诠释和彰显。“狼文化”促使华为人总是将自己放在进攻者的位置, 他们有着强烈的业绩追求, 一旦找到突破口, 定会全力以赴、不惜任何代价夺取成功。

然而, “狼文化”是柄“双刃剑”, 它虽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但如果不能适度把握, 就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狼文化”与狼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不只是个概念问题, 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如果不能将“狼文化”与狼性的残酷无情、不择手段、狡诈凶残等严格地区分开来, 就极易造成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误读。这种误读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 就有可能使华为与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的的竞和、共赢关系, 嬗变为无情打压和血腥厮杀, 这显然不是华为所要的。

“床垫文化”

华为在初创时期, 每个开发人员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 加班加点他们就常常睡在公司, 这就形成了华为独有的“床垫文化”。

“床垫文化”培育了华为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激发出高昂的工作热情和锲而不舍的工作态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华为人承受了高强度的工作压力, 积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均效益, 从而缩短了与国际巨头间的差距。“床垫文化”是华为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 “床垫文化”也曾在一段时期失度。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曾发出感叹:“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我们的高层领导为此牺牲了健康, 后来的人也不断在消磨自己的生命, 目的是为了达到业界最佳。”这是非常沉重的一句话。华为人已对“床垫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 在工作时间的管理上也制定了一些措施。毫无疑问, 艰苦奋斗精神到什么时候都需要, 舍此就没有发展。但是, 这种宝贵精神应与保护人的身心健康相统一, 其本意决不是倡导、鼓励更不是要求员工超负荷运转, 否则“艰苦奋斗”就与“以人为本”背道而驰了。

“压强文化”

华为不断将企业的竞争压力、发展压力传导给全体员工, 用以激发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所谓“压强文化”。“水激石则鸣, 人激志则宏”, 华为人在“压强文化”的驱动下,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任务, 而是主动地挑战环境、挑战自我, 将攻克难关当作一种乐趣, 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一种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途径。华为的“全员接班制”将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 使华为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华为每年高于10%的人才流动率虽很残酷, 但在客观上保障了人才团队的高质量以及激励制度的有效发挥。

无庸置疑, 华为人需要“压强文化”, 但这种“压强文化”也需要把握适度。心理学家罗宾斯提出, 压力与组织工作绩效之间是一种倒“U”性关系, 当压力等于人的最大承受能力时, 人的工作绩效会达到最大值, 而工作压力过大或过小时, 工作效率就会较低。因此, 建议华为正确把握工作压力与员工承受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以确保“压强文化”的最佳效果。

“服从文化”

华为的领导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他们的思想就是华为的思想, 他们的目标就是华为的目标, 他们有权、有才干、有远见, 华为员工由此产生对领导者的服从感, 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服从文化”。

“服从文化”源于领导者的影响力, 不仅是权力影响力, 还包括非权力影响力。华为领导者是业界公认的最具个人感召力的企业领袖, 他们处处为员工做表率、积极承担责任, 表现出高昂的工作热情及出色的管理能力。华为人对领导者的服从是发自内心的, 这使华为有了更为高效的执行力、更为严密的组织纪律性。

“服从文化”具有鲜明的军队文化色彩, 这与有着军人背景的任正非直接相关。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也是军队战斗力的文化根基。华为借鉴军队文化建立起本企业的“服从文化”, 成功解决了我国企业执行力偏低的问题, 提高了华为整体的工作效率, 激发了员工的工作潜能, 提升了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然而, 透视“服从文化”的背后, 也同样隐藏着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 过分强调服从, 就可能掩盖员工思想意识上的差别和分歧, 不同意见就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表达, 久而久之, 创新精神就会受到压抑, 企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就会减弱。

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一文中指出:“自我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 也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 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我们非常赞同任正非的这一观点。相信华为定会继续发扬这种自我批判精神, 使华为文化不断得以改造和提升。

成长的得与失 篇3

关键词:《小王子》;价值观;批判;知识教育

《小王子》是2015年法国Orange公司出品的3D动画电影,改编自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同名文学原著,由马克·奥斯本(Mark Osborne)执导。故事主角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在她单亲妈妈刻板而成人化的教育方式下为进入一所一流学校积极做着准备工作。然而母亲对女儿的完美成长规划却受到邻居古怪老头的打扰;这位老顽童般的邻家老头是位飞行员,他给女孩讲述了年轻时遇到外星球来的“小王子”的难忘经历,以及许多超乎常理的奇妙事物——每个星球上都有一位奇怪的住客,B612小行星上疯长的猴面包树,美丽而自负的玫瑰花,等待驯服的狐狸等等——这些故事让小女孩流连忘返。当母亲发现女儿偏离规划而禁止她与老飞行员来往后,老飞行员却病重住院了。女孩为了寻找小王子而溜出房间开始了奇幻的冒险旅程,并进入了小王子的宇宙,在这个难以分清是想象还是现实的世界中,女孩看到了老飞行员所述的各种小行星上的人,最后竟然见到了长大后已然忘记梦想、失去童真的小王子。经过与恶商人的斗智斗勇,女孩最终带着小王子一同逃离了象征监牢的大楼,解放了被贪婪的商人禁锢的小行星。当故事重新回到现实,母亲经过反思,理解了女孩与老飞行员的友情,带着女儿一同去医院探望他。母女之间,母亲和老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温暖,女孩与过往的自己也不再一样,他们都学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感受,而不再是事务导向、目标导向。

或许是其中的台词“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长大,而在于遗忘”与曾经风靡一时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之语相契合,该片在国内一时成为谈论热点。虽然对这部法国动画电影过分套用好莱坞大片模式、没有充分展现文学原著的浪漫细腻和隽永哲思有不少批评和争议,但单就影片本体而言,其造型设计、镜头语言、光色渲染和CG技术等都保持了欧美标准成熟商业大片惯有的水准,视觉华丽,故事跌宕,不乏感人之处,尤其是那几段脱胎于《小王子》原著作者安东尼亲绘插图、充满纸面纤维温暖古朴质感的传统定格动画,令人印象深刻;所颂扬的梦想、纯真、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等主题也充满了正能量。然而,笔者反复观看这部动画后,却感到其对导致成长过程遗忘梦想、失去童真的负面因素的定位似有不妥。试将影片中所有与“童真”、“梦想”、“自由”对立的元素进行概括,有以下四点:

1 将学校老师与孩子的自由纯真对立

在影片开场5分钟,讲述了女主角想要申请名校沃斯学校的学位却在面试中失败的情节。这5分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鉴于剧情是女孩在母亲过于规条的教育下死守计划、无法回答面试老师出其不意的提问而导致失败,笔者认为影片想要表现的重点其实是女孩的“不知变通”,为其后母亲为女儿设计巨细无遗的“人生计划表”的情节做铺垫,也为女孩被无拘无束的老飞行员吸引埋下伏笔。然而在屏幕上,观众看到的却是坐在黑暗中、由于电脑屏幕下来光而变得狰狞可怖、颜色灰暗、造型僵硬的5位成年人,以一种不近人情的方式审问着前来面试的学生们,将面试老师塑造成了可怕、冷漠无情、妖怪般的形象,似乎是老师们的压迫感令学生紧张而面试失败的;尤其是中间那位年长的老师,古板的圆形眼镜、深陷的眼眶、扁平而拉长的人中、黑洞洞的鼻孔,令人联想到恐怖的骷髅,加之光影和声音所渲染出的氛围,无法不让观众认为他是反派角色。其实,这名老师最后的发问“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本无不妥,是非常正常、開放性,甚至相当有人情味的一个问题,但在影片中,却在光色、造型等视觉设计的引导下让观众忽略了这一点,反而将矛头指向了面试官。

2 将知识教育与孩子的童真想象对立

女孩得知老飞行员病倒后带着小狐狸开飞机去寻到长大后的小王子的情节是原著书迷最为诟病的一段。在这段与原著关联不大的好莱坞式大冒险情节中,当长大后的“王子先生”出现时,竟然是一个只求温饱、唯唯诺诺、毫无理想可言的庸人,这让很多原著书迷无法接受。暂且抛开原著,且看影片是如何解释小王子泯然于众的过程——王子先生向女孩展示了自己与老师和商人的合影,并告诉她“这就是他们帮助我的方法”。合影上的小王子戴着学位帽,眼神悲苦,背景则是写满数学板书的黑板。这张合影传递给观众一个怪异的信息,就是小王子是在老师和商人的合谋下进入学校学习数理知识,被无趣无用的学习任务压迫折磨后才沦落至此的(图2)。

同样写满数学板书的黑板也出现在全片戏剧冲突最强烈的勇斗反派一幕中:把女孩捆在课桌前、告诉她“是时候该长大”的古板老师背后也是这块黑板(图3)。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与数学题有关,就是小女孩被母亲关禁闭在家时的惩罚就是做数学题,小女孩一边做题一遍叹气,最后推开作业跑出去。这些场面中,象征知识的数学题、作业无一例外被推向了幸福成长、保持想象力的对立面,同时也在引导着观众的心理和认知——作业是大人的惩罚手段,拼命学习会让天真烂漫的孩子心如死灰、失去梦想,大有指责基础知识教育将充满灵性和纯真的小王子虐待成了世俗呆子之意。

3 将家长的管教与孩子的童真幻想对立

一般影视戏剧中的“典型形象”是指能体现一定的时代和社会特点的、有普遍意义和代表性的角色形象。在影片开头,工作家庭两头忙的会计师单亲母亲望女成凤,以机械化、制度化的思维来安排9岁小女孩的一切生活,对老飞行员送来的小花无动于衷,这些行为的设计都符合角色的身份、心理特征,也能与老飞行员的童心未泯形成鲜明对比、引发后面的冲突,还是比较有典型意义的。然而,随着剧情进行,影片对这位单身母亲的形象塑造变得用力过度,且方向有所偏差。如母亲知道女孩跟没有驾照的老飞行员开着破车出行之后,她对女儿的责备仍然冷冰冰地从规划表开始,而当女孩抗议妈妈为自己规划了太多之后,母亲面对女儿的心声并无任何直接回应,直接变为发怒、撕掉老飞行员的手稿、删除人生计划表中每周一次的会友时段,并以大量作业为手段限制女孩外出。编剧设置这个冲突是为了使剧情跌宕起伏,也是好莱坞编剧模式“最后一分钟大拯救”前必要的“设置障碍”。但在这个冲突中,母亲的举动显得违背常理,在现实生活中,对不知轻重、参与危险活动归来的孩子有所责备其实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人身安全的关注所带来的最正常的反应。这段情节将母亲的管教描绘得偏激而固执,给观众一个冷漠、无理的印象,同时对老飞行员的幼稚行为大加美化、包装成“保持童真”,确实能引导观众心中的天平倾向飞行员和小女孩,同情他们的自由烂漫不能得到成人社会的接纳和认可。然而,老飞行员无证还敢带着邻家孩子冒着事故危险把破车开出去真的是童心未泯、值得赞扬的表现吗?难道家长对孩子潜在的危险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才是“尊重天性”吗?“童心”与家长的管教并无矛盾,更不能成为不顾后果、不负责任的借口。影片以母亲与女孩一同观星的温馨场面为终结,代表母亲终于放弃了对女儿的强制人生规划,作为商业大片,结局当然是圆满的。然而与前面的情节相连,难免让观众误认为父母要顺着孩子的心意任其自由发展才是好家长。

4 将成人世界与冷漠无趣画等号

在小女孩进入亦真亦幻的异世界、与小狐狸一同开着飞机去寻找小王子的情节中,那个世界里所有成年人,无论男女都以僵化的方形作为外形的几何轮廓,线条平直、目光呆板,体态缩肩驼背、步履沉重、动作统一;刻意利用逆光,使人物面部大都埋在阴影之中,淹没了表情和个性特征,加之蓝灰色的冷色调,愈发显得死气沉沉而不友善。大街上、大堂里、电梯中、办公室里皆是如此,似乎成年人自然就会被工作所奴役、遗忘梦想、变得机械死板,连小王子也在这种长大的过程中堕落。这些成年人惧怕孩子,不允许他们的世界中存在孩子,他们甚至需要一个小女孩来给予救赎。(图4、图5)

综上所述,影片有意无意间将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关系最密切的家长、学校、知识,以及作为观察学习对象的其他成年人等四个层面都塑造成了压抑童真想象、会让充满灵性的孩子遗忘梦想、沦为平庸的原因,给观众留下一个印象,仿佛接受教育、做题目、乖乖长大的孩子就会失去活力和想象力,只有像老飞行员那样不计后果、为所欲为才是保有童真,这实在是对“童真”、“想象力”最肤浅的理解。在这世界上,哪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探索精神的企业家、艺术家或科学家没有踏踏实实地学习过基础知识、没有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地完成每一天的任务和本分?事实上,丰富的想象力源自对已有知识的分解,想象力和知识并非天敌。美国心理学教授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的著作《宝宝也是哲学家——幼儿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介绍了现代认知科学对人类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来源于知识,正是理解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识以后,儿童的想象力才成为可能。《指环王》、《哈利·波特》、《阿凡达》等等经典奇幻著作中所塑造的世界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又能完全自圆其说,作者以近乎“创世”般的气魄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幻想世界,需要大量的语言、历史、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多种基础知识作为支撑。[1]

成长的过程固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因为人总要逐渐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不能再像儿时般任性,不能再为所欲为,也会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而做出取舍。但是,在这个取舍的过程中,人会脱离任性和幼稚,得到许多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品格,也会因着学习到的知识,将最初的幻想一点点变得理智而可行,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理想主义的光辉终究要用现实主义的付出来浇灌。

虽然《小王子》原著开头对一幅儿童画是“吞了大象的蛇”还是“帽子”的描写的确流露出“儿童善想象,成人凭常理”的意思,但这只是小说中的“我”注意到小王子的原因,并非重点,原著的核心价值终究在于对人世间细腻情感的思考和隐喻性阐述。动画影片《小王子》仅仅抓住了开头的这一点点皮毛来大做文章,刻意塑造与儿童相对立的成人形象,片面夸大了成人对想象的不接纳和打压,指责成人的世界是如何压抑了孩子的纯真、知识学习是怎樣磨灭了孩子的梦想和灵性,却舍弃了原著中真正发人深省的精华部分,使得整部影片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

参考文献:

[1] 最高级的想象力什么样?至少它是不自由的[DB/OL] .观察者网, http://zhidao.baidu.com/daily/view?id=382,2014.

[2] 刘旭辉.评美国励志影片“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12).

[3] 彭国斌.从“里约大冒险”解构美国式动画电影创作特征[J].电影文学,2011(19).

生活的得与失作文 篇4

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只算自己的利益,只看到眼前利益,整天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不讲奉献,一昧索取,斤斤计较,整天算计着我今天付出多少,明天便要拿回多少,更有甚者,总想着少付出一点,多拿回一些。有点小利便兴高采烈,一但不如意,便牢骚满腹,消极怠工,舍得、舍得,舍和得既是矛盾的两面镜子,同时也是互为结果,相辅相成的,只有舍才能有得,你得先作出奉献,人家才能给你回报,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人生中的处世智慧与道理。因为,真正豁达的人,是懂得超脱;真情的人,会懂得奉献;幸福的人懂得放下;智慧的人懂得得与失。

初四生活的得与失作文 篇5

拥有是世上最值得人高兴得事。但如果拥有太多,将会变成一个无底洞,不断的想拥有更多。失去,是人生最悲痛的事。人生的悲伤,大部分都因为失去。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失去珍爱的物品等,失去使人挫折、惊慌。但失去也让我们更珍惜我们所拥有的。拥有与失去,有着对立的好与坏,只看我们如何去观视它们。

在拥有时,是否珍惜?在失去时,是否看开?常有人说:“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拥有与失去是否真的安排好了?失去之后再拥有,拥有之后再失去,它是不是真的有一个规律?

考试中的得与失作文 篇6

我做的好的题目不多,有第三题,第六题、第七题和第八题的阅读题。第三大题,我一分都没有扣,全写对了,因为成语我都会写。第四大题,我写错了一个简单的字的偏旁,其它的都是对的,因为修辞手法是送分题。第六大题,我空了一个空,把题目看错了,剩余的都是对的,因为课文里的重点段我都会背。第八大题,虽然还是扣了二点五分,但比以前还是强多了,我现在的阅读题有进步了,我这些错了一点的题,争取下次不写错、不扣分。对了,还有一题,就是第七题。我第七题错了一个,但那个是半钩,其它的地方都是对的,因为这都是家庭作业过了关的题目,而且还背过。

我考得不好也有一些,比如有第一题,我错了四个词语,都是字写错了,有些是粗心大意写错的,有些是不会写乱猜的,还有些是字写得不规范错了的。有第二题,因为一个字,所以扣了0.5分,我把那个字写成了另一个字了,就错了,真是一点值万金啊!还有第九题作文,我的作文扣了五分,要重写,我想扣五分是因为我的字数不达标吧!

论数学竞赛的得与失 篇7

现代意义的中学生数学竞赛源于匈牙利1894年举行的一次数学竞赛。继匈牙利之后, 罗马尼亚于1902年组织过数学竞赛。此后30多年, 再没有其他国家举行此类赛事。直到1934年, 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举办中学数学竞赛, 第一次把数学考试与奥林匹克体育竞赛联系起来,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由此而得名。1959年7月, 罗马尼亚罗曼 (Roman) 教授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举行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简称IMO) , 之后每年7月 (一般在中旬) 举行一届, 轮流在世界各地举行, 参赛选手是20岁以下的中学生。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和培养数学人才,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加强科技领域的后备力量, 促进各国数学教育的交流与共同进步。

2 数学竞赛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的数学竞赛最早开始于1956年, 主要由华罗庚、苏步青等一批数学家发起, 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 首次中学生数学竞赛只在个别大城市举行, 还没有推广普及到全国。自1996年, 此后十几年, 我国数学竞赛一直处于休眠状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活动才逐步恢复。这一时期, 数学竞赛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竞赛的试题质量进一步提升, 竞赛的规模逐步扩大, 从个别城市向全国发展, 从高中数学竞赛向初中、小学延伸, 竞赛的规则制度更加完善。自1981年以来, 我国举办了各式各样的国内数学竞赛, 选拔了一大批青年数学人才, 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奠定了基础。我国于1985年首次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并屡次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比如, 今年第54届IMO在哥伦比亚落幕, 我国参赛选手又一次获得团体总冠军。据统计, 截至2013年7月, 我国共参加28次IMO, 获得了18次总冠军, 成为世界上获IMO总冠军最多的国家。

3 数学竞赛的影响

从宏观层面讲, 数学竞赛的开展, 特别是IMO在中国的举办, 提高了人们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数学竞赛作为选拔人才、激励人才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有助于激发青少年崇尚数学、追求真知、大胆创新、刻苦攻关的热情,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 它引起了我国中、小学数学教材的重大改革, 改变了传统数学课堂注重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导向, 打破了初等数学的封闭体系, 使初等数学推陈出新。同时, 它促进了中、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知识的更新, 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从微观角度来看, 开展适当适量的数学竞赛活动,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严谨学生的逻辑推理,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能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增添活力。然而, 数学竞赛活动的过度开展和非正当动机, 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得从1991年第31届IMO在我国的成功举办说起, 由于我国选手在历届IMO中, 一直名列前茅, 让全世界对中国的数学教育刮目相看, 从而我国掀起了一股数学竞赛热潮, 各大高校、普通中学以及广大家长也被深深卷入其中。再加上我国部分高校招生时把数学竞赛的获奖情况作为高考加分和免试录取的条件之一。这更加助长了这股热潮的影响力。这股热潮, 既有中华民族数学潜能的激活, 也有功利思想的驱动, 还有创收动机的推波助澜。

学习数学如同审美, 应超然物外, 这样才能进入审美的境界, 产生审美的愉悦。参加数学竞赛, 应该是追求真理, 探索创新的过程。在竞赛中渴望取得好成绩无可厚非, 但是将成绩和名次作为个人的追求与抱负, 未免过于功利。奥数本身并没有错, 但是人人学奥数, 会使其变味, 而把奥数作为争取高考加分和免试录取的首选渠道更是可悲。陈景润甘于清贫, 几十年如一日, 证明了“1+2”问题, 使得哥德巴赫猜想有了突破性进展。欧拉晚年双目失明, 口述论文60余篇, 为数学各个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 过分的功利化湮没了学生的好奇心, 羁绊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脚步, 正如有人说,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高斯, 是因为中国的聪明人都想着升官发财。

另外, 严酷的竞赛也有可能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窒息其创造性思维。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说:“中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拿了第一名, 这是中国青少年的光荣, 但是, 我要说一句, 奥林匹克竞赛中的题目都不是‘好’的数学。在几个小时内能做出来的题目, 多半是一些技巧。”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 数学发明创造的动力不是推理和论证, 而是想象力的发挥。高智商的儿童大多会成功, 但只有极少数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成就, 原因就在于此。奥数出题范围绝大部分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 难度远远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固定求解模式的问题一般不属于奥林匹克数学, 竞赛数学有其高超的技巧, 而这些技巧在日常教学中用得不是十分普遍, 所以没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很难领悟这些技巧, 更不要说灵活运用了。据专家研究表明, 大约5%的超智力学生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 这就是说奥数教育实质上是精英教育, 而这5%的超智力学生中能通过层层筛选到达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最后, 繁重的赛前训练还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奥数班用奇奇怪怪的题目让学生解答, 有些题目, 学生花费一天的时间也一筹莫展, 家长也是爱莫能助, 这不仅挫败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浪费了他们宝贵的时间, 也加深了家长对数学竞赛本质的误解, 不利于数学竞赛活动的发展。

4 结语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对待数学竞赛, 我们要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对获奖者, 我们应有平常心态, 对未获奖者, 我们也不能随意否定。成固可喜, 败亦欣然, 成败皆可, 重在参与。作为家长和教师, 面对奥数狂潮, 也要格外冷静, 理性思考, 要学会把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拔苗助长, 把天才摧残成不健全的儿童。同步地, 学校教育在注重学生学术培养的同时, 还更应该关注他们人格的成长。其实, 最关键最核心的是, 各级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负起责任, 明令禁止学校招生附加奥数及其他各种竞赛的条件, 让数学竞赛与升学和择校脱钩。在实施禁令的同时, 要整顿各种“冒牌奥数教练”及一些“冒牌奥数机构”, 让全社会了解真正的奥数。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数学竞赛良好的初衷, 才能为人才的成长营造健康的环境。

摘要:数学竞赛作为发现和培养数学优秀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 备受人们的关注。数学竞赛尤其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开展, 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数学竞赛的起源, 数学竞赛在我国的发展, 以及其产生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着重对数学竞赛的得失进行了辩证分析。

关键词: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奠宙, 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罗增儒.中学数学竞赛的内容与方法.广西教育出版社, 2012.4.

[3]王青建.数学开心辞典.科学出版社, 2010.

高像素的得与失 篇8

从图像分辨率来说,1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理论上增加了图像信息,可以获取更多、更细微的图像细节。如果仅仅从分辨率标板的拍摄结果分析,几台比较出色的1200万像素便携数码相机存水一半和垂直方向都超过了2000线,甚至可以和同场竞技的佳能EOS 40D一较高下。同时,我们也感觉到像素数升级对配套镜头的压力,例如佳能G9这样的机型,100%放大率观察,同样是明晰的轮廓和鲜明的反差;而有些产品在图像边角位置出现明显的像质降低,即使中心部分,线条轮廓也略有模糊。

色差依然是便携数码相机成像的大敌,虽然厂商都采取种利,措施来降低色差对成像的影响,但其中很多是通过软件算法,在图像处理时抹去高反差轮廓附近的蓝紫色调,色差对锐度影响依然存在。只有加入超低色散透镜等方式才能真正提高画质。

理论上,传感器面积没有明显增大,而像素数提高,会带来单个像素面积的缩小,从而降低信噪比,带来明显的图像噪声提升。但测试结果让我们有些席讶,这些便携产品的噪声基本与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在一个水平上,最高等效感光度时的噪声还有所降低。仔细分析拍摄样片,我们发现是新一代产品上更加强大的降噪算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相机在分析图像轮廓、层次的基础上,充分抑制噪声花斑,并保留了比较鲜明的轮廓信息。话虽这样说,但便携数码相机与传感器尺寸大得多的数码单反相比,在图像噪声方而还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例如,便携数码相机在最低感光度时,也可以在暗部发现颗粒痕迹,而佳能EOS 40D这样的数码单反,到ISO 400叫还可以保证比较平滑连续的中性色调。在最终的印刷输出时,它们会展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们给出了参与本次评测的所有数码相机在最高感光度时的局部样片,这是PC World中国实验室使用的低反差分辨率标板,特别用来考察相机在高等效感光度时噪声和降噪算法对图像细节的影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数码单反在高感光度叫优势更加明显,能保留丰富的图像细节,具有实用性;而便携产品的先天不足让其在高感光度时损失了火量图像信息。

假期的得与失作文300字 篇9

“嘟……”一声长长的哨声打断了大家在游泳池中的嬉闹声,我跟着队友一起上岸,来到更衣室。呵,这里的人可真不少。挤得我走路都有些困难,再加上小孩们的大呼小叫,使本来不大的更衣室更觉得拥挤了。

当我穿好衣服往出走时,脚下不知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抬起脚一看,哇,一支闪闪发光的钢笔正在向我招手。我心想:一定是什么人换衣服时从口袋里滑出来的。看着那精致的钢笔,我紧张地抬头望了望四周,还好,大家都在换衣服,没人注意到我。于是,我假装系鞋带,弯腰拾起了钢笔,并将它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怎么办呢?我问自己,心里像揣着只兔子似的“怦怦怦”跳个不停。找失主还是交公?还是我……交公,才不干呢,瞧瞧那几位工作人员,交公不等于归他们吗……原地等着失主找回来吧?心里又有几分舍不得……

人生的得与失作文700字 篇10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相传塞翁有一只很出色的白马,有一天,马不见了。乡邻都来安慰他,塞翁说:“马不见了,不见得是坏事。”过了几天,马不仅回来了还带了了塞外一匹骏马,乡邻都来恭喜塞翁,塞翁却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啊。”又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从马上摔下了,腿断了。邻里又来安慰塞翁,塞翁又说:“这未必不是好事啊!”一个星期后,国家征兵打仗,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的问题,留了下来,得以避免得战死沙场。塞翁用得失之心去对待事情,失去了在他看来不一定是坏事。失去了不一定代表伤心,得到了不必太高兴。因为两者是相互存在的。

我们身边的事不也是这样吗?面对槽糕的成绩,没有了奖状的辉煌,却多了一个反思的机会;面对伤害你的人,虽然没有的疼爱,却让我们多了一份坚强;面对艰难的的高中生活,没有了舒适的环境,美味的饭菜,却让我们学会了独立。这一切不正也是又得有失吗?面对生活,我们要从失去寻找得的痕迹,如荒漠仲的那一点点绿洲,却始终支撑这着我们。

失了我们要寻找得,那么得到了我们该怎样办,怎样处理?

西楚霸王项羽,成就了一番伟业后,就沾沾自喜。自认为功高天下。不听亚父的劝告,三次放过杀刘邦的机会,最后落得自刎乌江的悲剧。得到了还是同时存在失去,他失去了做人原来的志气,失去了别人的爱戴,所以防治失去就要”不可沽名学霸王”,必须从得中察觉失,不断提升自己,更新自己。

所以,当你下次失去时,不要落泪,因为得在你得身边等候,不要埋怨,因为得失在一念之间。

得到了,要不要顾着自喜,因为失也许在不知不觉中向你靠近。

宏碁:自创品牌的得与失 篇11

台湾IT产业的专长是在后段商品化,也就是当先进大厂以技术创新打开一个新市场后,台湾厂商透过授权方式取得技术,然后快速开发产品推到市场上。台湾厂商比较擅长扮演市场跟进者的角色,采取“改进式创新”,这与先进国家以新科技开创新市场是有显著的不同。但台湾的宏碁 是个例外。

宏碁是台湾第一大计算机集团,也是台湾惟一能够以自创品牌(OBM)行销全球的计算机公司,有别于台湾其它公司的代工模式(OEM)。2003年宏碁 计算机成为“欧洲市场上的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惠普与戴尔。

宏碁的五个“微笑”点

宏碁 计算机创办人施振荣先生首先提出微笑曲线的观念,他认为价值链的分布图就像是一条微笑曲线,其中制造功能的附加价值最低,因此,主张企业应该要往产品研发与品牌营销两端发展。台湾IT厂商虽然也由制造代工(OEM)迈向设计代工(ODM),不过仍然集中在硬件的设计与开发,而且主要技术还是依赖国际大厂。目前,台湾IT产业最弱的部分是在市场营销与国际品牌建立,而宏碁 计算机是台湾少数能在品牌建立有所成就的企业。不过,宏碁 也为此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宏碁的自创品牌,是条极为艰苦的路程。宏碁首先采取OBM战略,但发现自己并不具备竞争优势,然后不得不结合OEM战略来共同发展,以OEM来支持OBM,但因为两者市场相互牵制,导致宏碁 一度陷入经营困境。最后还是将OEM与OBM分家,并将宏碁 计算机定位为一家单纯的品牌营销公司,才获得成功。

宏碁模式的特色,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1、产品创新速度与国际市场同步。宏碁 虽然在关键技术创新能力上略有不足,但积累数十年的市场营销经验,在美国等先进地区设有产品开发中心,其产品创新已经具备快速跟进国际市场轨迹的能力。

2、以台湾强大的OEM/ODM基础为后盾,结合东南亚与大陆的市场资源,发展全球运筹模式,在成本、质量、快速交货上具有竞争优势。宏碁很早就在东南亚与祖国大陆建立生产据点,并在世界各主要市场建立组装据点,再结合台商庞大的OEM/ODM网络关系,以及快速运送与售后服务系统,使得宏碁 的成本质量完全不逊于其它竞争品牌。这样的全球作业与运筹模式也是宏碁精炼十余年的成果,并非祖国大陆IT厂商能轻易模仿的。

3、建立国际级品牌形象,推动结合当地的营销战略。宏碁 在欧洲市场能够成为第一品牌,主要原因在于能结合当地的营销渠道,采取当地主导、利润共享的营销模式。宏碁 运用其品牌资产与全球运筹能力,与各地市场营销商进行战略结盟,使得宏碁 不必承担渠道开发风险,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打开市场。

4、采取多元专精战略。由于台湾的市场小,企业无法专精于一项产品技术,必须采取多产品线的战略,因此宏碁模式强调“多元专精”的观念。根本原因还是台湾企业大都不具备领先技术创新的能力,跟随者的利润相对较为微薄,必须从事较多种类产品的生产,才能发挥经济规模的竞争力。

5、推动IO联网组织。采取IO联网组织结合多元专精策略,借以发挥经营综效,是宏碁 的成长策略。IO联网组织是一种全球事业单位(GBU)运作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策略性事业单位(SBU)与区域性事业单位(RBU)。联网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一家独立公司,除了具有自主的全球营运能力,还可以借由合作网络来增加竞争优势,并为集团整体创造更高的价值。

宏碁的致命伤

市场规模是创新之母,而台湾IT产业的根本困境是本土市场规模太小,导致企业创新能力普遍不足。例如:施振荣主张台湾IT产业应该走向产品应用创新,投入于能结合计算机硬件的软件开发,不过由于台湾市场太小,软件人才不足,创新的经验也不足,对于国际市场产品应用需求的了解程度更是不够,根本上欠缺国际竞争力,因此宏碁 在2000年提出的软件开发战略,结果并不成功。

宏碁 推动品牌营销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因为台湾市场太小,必须依赖大量的海外市场,这与美日品牌厂商在本国市场营业额可占到总营收一半的现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当宏碁进军美国、日本、祖国大陆市场都面临本土品牌厂商极大的反击,只有在一些不具有本土知名品牌的地区,如:南美洲、东南亚、欧洲等地,采取与本土通路厂商合作的方式,才能打开市场。

宏碁 一直期望能将祖国大陆市场作为品牌营销的基地,但结果也不成功。原因是宏碁 想要以立足台湾的方式来耕耘大陆市场,而未能全心致力于成为中国的民族工业。虽然宏碁 以为其产品质量与成本竞争力要优于国际品牌大厂与大陆本土厂商,不过PC产品功能的近似性太高,宏碁 并无法显示在产品创新的明显优势,而宏碁 的营销渠道在大陆市场上反而还是处于劣势,所以始终无法名列前茅。基本上,宏碁 犯了大部分台商对于大陆市场一厢情愿的盲点,同时高估了自己实力以及低估了经营大陆市场需要具备的条件。

大陆IT企业的出路

祖国大陆IT产业虽然不必模仿台湾经验,但仍可借鉴宏碁模式,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经营战略。宏碁虽然缺乏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但奠基于多元专精与IO联网组织的经营模式,采取自有品牌(OBM)行销国际市场的战略,对于祖国大陆企业仍具有参考之处。反观中国第一品牌联想,既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经营模式又不具有明显优势,不但很难进军国际市场,近年来连国内龙头地位都受到戴尔的威胁。

中国IT产业目前已形成完整供应链与庞大生产能量,这样的环境条件是世界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未来发展IT产业,要奠基于世界工厂的基础,掌握低成本与大规模生产优势,然后立足于本土庞大的市场需求,研发能符合本土需求的产品。

借荐宏碁 的经验,中国IT产业也应该将OEM与OBM分家,前者可以先专注于国际代工市场,然后再购并国际品牌,推进至国际市场。至于OBM厂商应设法发展一套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模式,先立足中国市场,然后采取低价仰攻战略进军海外市场。不过,中国IT产业需要非常重视培养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也就是需要大量投入于研发创新,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能主导产品规格制定,发展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产品。

未来全球IT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在于市场规模、生产能量,以及技术能力,因此中国应疏理IT产业的秩序,采取大集团战略,重点扶持两到三家大型IT集团企业,奠基于世界工厂基地与中国庞大市场需求,发挥经济规模的优势竞争力。以下对于中国发展大型IT集团企业给予几点建议:

1. 采取IO联网组织形式,结合内外部资源网络;

2. 自国际市场延揽一流专业经理人才,发展有效率的营运管理与全球运筹;

3. 大规模投入研发,建立自主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

4. 扩大海外筹资管道;

5. 提供多元化产品线与充足产能,全面满足顾客需求;

6. 全面占领国内各级市场,与国外营销渠道厂商建立战略联盟,低价仰攻国际市场。

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得与失 篇12

误区一:对物理知识要求“一步到位”, 什么都讲清讲透

心得:高一的物理教学一定要照顾到全体, 控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对全体学生来说应当强调在高一年级着重打好基础, 而不应要求所谓的“一步到位”, “一步到位”实际上做不到, 因为它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例如, 学习第三章“力”的时候, 此章的重点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还有力的合成和分解, 我们应该抓住重点, 对于力的三角形法则不要当作重点来讲。对于利用相似法解题最好不要涉及。因为高一的学生才涉及矢量,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最大的区别就是初中不涉及方向, 到了高中得处处的注意方向, 刚学合成与分解的时候, 学生非常不适应, 这时不应对学生要求过高。第四章讲牛顿运动定律, 只限于它的简单的应用, 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适应的要求, 关于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 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多涉及一些, 对全体学生来说不应作为重点。有关连接体的问题, 在高一年级则一般不涉及, 待高中三年级在专题中讲述。同时, 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尤其高一年级, 对知识既要讲清, 又不能什么都讲清, 有些知识, 可以分散到习题中解决, 也可待以后的教学内容中弄透彻, 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样, 不面面俱到, 既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独立钻研, 防止学生产生认为物理学科枯燥难学的厌烦情绪。在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热情是很重要的。

误区二:不注意“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心得: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也是学生领会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过程。无论是掌握知识, 还是理解方法、提高能力, 特别是受到科学素质的熏陶, 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都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的过程。“拔苗助长”, 不但长不起来, 还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欲速则不达。新大纲中明确指出, “应注意循序渐进, 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 能力要逐步提高”。教材安排上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 例如,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 在第三、第四章都有受力分析的内容。在第三章只分析简单的问题, 主要结合力的性质来分析。第四章则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分析。在第四章要求学生自己总结。第三章力的合成和分解, 不要求用力的分解来解静力学的问题, 静力学的问题放在第四章, 用平衡条件来解决。力的正交分解在第三章采取渗透的办法来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打乱了教材的这一精心安排, 将第四章要渗透的“正交分解”, 以及静力学问题都一并放在了第三章进行, 结果至使学生对第三章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 并且在开学初就造成了学生对高一物理的畏难情绪, 其负面影响伴随学生整个高中的学习, 以后的教学也很难顺利展开。我认为应该把平衡问题放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讲完以后再讲, 因为通过对不平衡问题的练习, 再练习平衡问题同学们就能把事情分析得更清楚, 知道平衡问题和不平衡问题的相互转化关系, 学习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强调循序渐进并不是裹足不前。如果大多数学生都已理解和掌握了某一知识, 而教学还在低水平上重复, 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序渐进要求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识规律, 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 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误区三:忽略对教材中题目的挖掘和利用

心得:教材中的节后练习和章后习题各自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每一题都有明确的目的, 或辨析概念、澄清认识, 或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或训练方法、提高能力。基本题覆盖全面, 突出重点, 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教材中练习题的编排层次利于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 分类指导。节后的练习题多为理解和巩固知识、辨析概念, 一般较简单, 多为基本题, 目的是让学生扎扎实实把基本知识学好。章后的习题是对全章知识的深化和综合, 还有与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 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 挖掘其内涵, 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对各种学习资料的利用也可达到教学目的, 但对于学生来说, 再好的学习资料也不如对教材的信赖和依赖, 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误区四:思想上对实验的不重视

心得:实验对学习物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是不言而喻的, 不仅不能忽视, 更应加强。我们在实际教学中, 虽受到具体条件的限制, 但要求教师从思想上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中创造条件, 增加实验的机会。尤其是教材中安排出的一系列实验, 比如“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做一做”小实验等等, 教学中最好创造条件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随堂实验, 学生实验难以完成的, 演示必须做。与物理知识紧密结合的简单易做的小实验, 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有条件的, 在不过多增加负担的前提下, 还可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实验。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例如在讲完平抛的实验后, 课后的问题与练习第一和第二题讲了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 第一次让木板水平放置, 让竖直方向的距离分别是1∶3∶5, 这样水平距离是相等, 证明了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第二次让球打在墙上, 让桌子和墙的距离等间距的往后移动, 这样打在墙上的距离是1∶3∶5, 同样证明了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是匀速运动。这个实验并不复杂, 但是只凭学生想象是感觉非常的抽象的。最好让学生做一下这个实验, 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对平抛运动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成长的得与失作文 篇13

今天,我们便迎来了这学期的第一次大型考试——期中考试。当然,失败与成功这两位一直常伴我身边,不论怎样艰难刻苦,这两位非要决出个胜负来,我的成绩也因此忽高忽低。

不得不说,我的成绩确实很不稳定,一会飞跃到年纪第一,一会又跌落到班级十几名,这也让我心惊肉跳,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误入了地狱,挨一顿“皮带炖肉”。

不过,对于这次考试,我还是很有信心的。估计能考到班级前几名吧。可是,这次考试我也有失算的地方,有几题都是胡乱蒙的,这让我为我自己捏了一把汗。我主要总结了这几点:

1、字迹并不工整,可能会扣点卷面分,而且还拉掉了好几个,涂抹的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2、阅读题把握不大,有些意思没有理解透,都是胡乱填上了几个字,没有用心读,以后一定要多做阅读题,多多积累。

3、时间把握不当,写到作文时就剩二十多分钟了,阅读题思考也浪费了不少时间,以后一定要把速度提上去!抓紧时间检查。

当然,我对自己的试卷也不全是不满意,还是有比较认可自己的.点的。

首先,我对我的英语试卷很有信心,应该不会下九十,我的数学也不错,每道题都会,就是没有认真检查,发现自己其他的错误。

大学的得与失 篇14

曾也无数次幻想过大学生活,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在那被视为天堑般的高考的无形压迫下也顶住了压力,忍受住了那暗无天日般的高三生活。曾也想过,不为前途,只为结束那如青灯黄卷般的“苦行”,只为积压了三年的苦累在最后那刻的释放,甚至觉得世界末日也不过如此。大学,似乎并不只是一个地方,好像这个词承载了太多太多。因为它,能体现那十二年的价值,而或许在这之前我们从未想过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样的未来,走的是什么样的路。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来比喻一下,就像是系统给我们默认了一个方向和目标,在这之前,我们这些用户没有足够的权限去查看和选择自己的未来。所以所有的努力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取得那权限的所有权,去运行自己想要的程序。

离开了家人,我们就如那游子般飘荡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中,这天地很大,太大了,大到有时候会害怕它的广度和深度。小时候仰望星空,看到的只是碗大的天,长大一点后,看到的是井大的天,当有一天求学它乡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去定义所看到的星空了。

其实,这天还是那天,这星还是那星,只是自己变了,物是而人非了。家人父母所安排的路终究有一天会走到尽头,去明白自己真的热爱追求的是什么才最重要,不能走自己的路就不能真正的成长,更别提成器。

大学里,才真正明白,优秀的人太多太多了。学习上,有学霸,生活中,有风云人物,有焦点人物。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细节,都有人在努力。有时候,呆呆的望着别人,却唯独漏了自己。很多时候,忙啊忙,却不知道自己忙什么。到了学期末才恍然过来还有试要考啊,这不是“天堂”吗,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烦恼呢?到后来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没有一样,就如梦一场。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我只是生活在大学中,并不是拥有了大学。

到了大学,整个人是属于自己的,好像是自由了,但却像断了头的苍蝇,无处可飞。今天决定在学业上下一番功夫,却发现自己生活上一团糟;明天想要拾掇下自己,又发现功课给落下了;因为这些苦恼了,想放松一下吧,却发现好像自己就没认真坚持过。又说到感情生活,是啊,大学里最美好的也莫过谈一段纯粹的恋爱了。但缘分这种东西谁又能说的清,它就如同参禅悟道一般不可说出来。或许冥冥中还是会有些定数的吧,到最后算来算去那还是随缘吧。大学终究也只是人生的一段过场,或许它美丽,但也如烟花般易冷,如繁花般也有过尽时;或许它也清苦,就如同苦行僧般的修行,尝过的是酸甜苦辣,五味杂尘。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它或许就像入海口的海港一样,我们是将要启程入海去拼搏的帆船,它给我们最后一段的保驾护航。在大学里,我们得到了自由,却因此失去了自我。因为放纵了自己,所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将面对那茫茫大海前找到自己,好好正视自己,然后沿着属于自己的方向远行。

比起中学时的纪律严明,大学里太多的时候是free style,后来在一次次想要好好做点什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律比他律更严更苦。或许这就应是我们本来的生活吧,一个人终究要展翅翱翔,不管有没有准备好,不是要被迫做什么事,而是应该要去做什么事。穷则要独善其身,才能达而兼济天下,不管有没有天下为公的大德大志,首先是得独善其身,否则谈什么理想和人生。

所以,这是成长的历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有一段路是那么的泥泞难行,若是这些磨难是一碗苦的不能再苦的中药,那我也得毫不犹豫的将其喝尽。

若说这些磨练是大学带给我们的而也是成长所必须的话,那大学同时也赠给我们了一些珍贵的礼物,就如同我们得珍惜的那可能是最后一段的同学情。或许我们都曾因为各自的事情而忽略了同学间的情谊,但这种情谊却真实存在着,一寸情堪比一寸金。我们从五湖四海而来,短短四年相聚,却又要各自奔东西。远飞的大雁终究要还乡,但沿途的风景却不会忘。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份美好也要懂得珍惜。

上一篇:餐厅领班的工作总结下一篇:英语协会春游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