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

2024-07-06

兵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通用7篇)

兵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 篇1

文件精神汇总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文件精神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一年聚焦“三农”。

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要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规范的实施办法,建 1

立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各地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规范有序推进这项工作。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抓紧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编制村庄规划,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2

方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和规范农村民办教育。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有效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稳定农村计划生育网络和队伍,开展城乡计生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改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讲话全面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讲话指出,关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 8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

关于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利。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推动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关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要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4

村社会稳定有序,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扩大农村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加大培养青年党员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意识,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若干意见》冀发[2014]1号文件精神

省委一号文件强调,按照推进“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围绕农业要强、农村要美、农民要富的目标,全面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该文件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让七个方面“活起来”,就全 5

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具体部署。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村土地资源活起来。坚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分类有序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农用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大山区综合开发、治理与保护力度。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流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研究探索建立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资产活起来。全面推进农村资产确权登记,积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造,健全完善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积极拓展资产抵押渠道,加快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支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和农民意愿,采取确权确地、确权确股不确地等不同确权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包括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及林木、农作物、农业机械、生产加工设备评估办法。积极探索农村各类产权抵押担保的途径和方式。

——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起6

来。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发展农业公司,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在财政、金融、税收、保险、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兴办形式多样的农业公司,鼓励农民自办农业公司,鼓励工商企业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培育一批独立的农业经营法人实体。

——积极推进农村创业就业机制改革,让农村劳动力资源活起来。认真落实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切实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和吸纳带动能力,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积极扩大“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培训工程”实施规模,着力打造特色培训基地,不断增强农民转移就业能力。

——积极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创新,让农村流通活起来。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重点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积极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加快构建辐射京津、覆盖城乡、产销衔接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积极推进金融下乡,让农村金融活起来。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加大涉农信贷投放,落实金融 7

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户贷款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实现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让城乡良性互动机制活起来。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实行以身份证代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登记制度。积极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资本、土地等资源要素平等交换机制,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周本顺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周本顺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上强调,要围绕总书记提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目标要求,抓好河北的“三农”工作。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着力抓好几件实事。一是抓好粮食生产。耕地红线必须严防死守,粮食播种面积必须保持稳定,各项扶持政策必须落实到位。二是深化农村改革。要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要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引导、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工商资本与农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结合。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高效农业,打造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优质品牌。要着眼于增加农民非农经济收入,建设一批辐射力强的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民增收,支持农民土地流转后搞好劳务输出或成为职业农民,增加工资性收入。四是8

改善人居环境。要加大力度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在改造提升中,要注意做过细工作,注意乡土味道,特别要保护好古村、古宅、古树。五是加强生态建设。突出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河流水网建设和污染治理工程、湖泊湿地保护工程、山体修复工程、植树造林增绿工程等重点工程。七是加强社会管理。要完善乡村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在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空心村”问题、基层民主问题、基层组织建设问题等方面深入调研,找出妥善的解决措施。

《2014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冀办发[2014]1号文件精神

2014年河北省将分层次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按照“规划先行、乡村特色、表里如

一、分类指导、群众自愿、长效管护”六大原则,坚持点面结合同步展开,点上一步到位,面上分项推进,促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和基层建设年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一、点上一步到位。选择环京津、高铁高速和公路主干道沿线及崇礼县冬奥会赛场周边的3000个重点村全面完成改造提升行动的15件事,它包括:饮水安全,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或分散式供水,确保让农民群众方便地喝上清洁达标水;道路硬化,9

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连村道路建设、村内街道硬化和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建设;垃圾处理,每100户至少配备一名卫生保洁员,逐步建立起“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公路两旁各200米范围的垃圾清运保洁由属地交通部门负责;村庄绿化,在房前屋后、道旁河边、村里村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环村林带,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森林村庄;污水处理,加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沼气净化池、人工湿地和太阳能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方式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厨房改造和秸秆处理,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积极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村民中心建设,建立完善村民中心,对村“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集中建设村民服务中心;结合村庄建筑和文化特色,在村庄入口处设立村庄标识,村内设置街巷、楼院门户和设施标牌;传统文化保护,对村内的古塔、古庙宇、古戏台、古祠堂、古民居等古建筑精心保护修缮;产业支撑,今年,省农信社对3000个重点村,安排200亿元信贷资金,主要支持重点村发展产业;基层组织建设,抓住今年村委会换届的有利时机,构建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四位一体”的村级组织体系。

二、面上分项推进。继续在所有村庄开展“四清”,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围绕推进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危房改造等群众最迫切解决的610

件事和基层组织建设。

三、实施步骤。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1月-3月),完成重点村申报认定、驻村工作组选派培训、农民群众宣传发动、重点村规划编制及各级各部门工作方案制定等任务。重点攻坚阶段(2014年4月-11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确保11月底前完成建设任务;按照方案要求推进项目建设,每月30日汇总一次各重点村项目建设和资金到位情况,每3个月集中组织督导检查一次,选择改造提升工作整体进展较好的设区市、县(市、区)8月份进行一次全省观摩交流活动。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按照工作部署,搞好15件事项目建设验收工作,开展“美丽乡村”评选,对县(市、区)进行专项考核。

兵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 篇2

《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从而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具体到国有企业, 就应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大力引入新的人才、资金、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手段, 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决定》明确提出, “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公有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客观要求。国有经济发展的得失成败, 是否具有控制力, 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因此, 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意义重大。一方面, 国有企业应大力推进改制重组, 与各类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 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 将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公益性行业、重要产业和关键性领域, 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决定》明确提出, “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这是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重大举措, 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近年来, 国有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 积极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快, 产权流动和重组会更加频繁, 企业的产权所有结构也会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资产监管体制, 确保各类资产保值增值。

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 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决定》精神指引下,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下大力量解决深层次问题, 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二商集团是一个拥有16个中华老字号的大型国有食品产业集团。当前, 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就是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 全面深化企业改革, 进一步把二商集团做强做大。

我们要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实现“五个转变”, 即:从生产制造加工向产业品牌经营适度多元转变;从中低端向高端产业转变;从独立分散的经营模式向互利共赢的联盟合作转变;从依赖资源的传统制造加工向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目标的传统食品行业与新兴产业并存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同时, 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提升的关系;品牌与能力的关系;北京市场与国际国内市场的关系;传统食品和现代食品、大众化市场和个性化商务市场的关系。

我们要围绕核心竞争力、企业改革、领导能力、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人才素质等各种元素, 进行战略谋划, 进一步增强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全面深化集团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企业运营机制。股份制改造和公司制改造并行, 通盘考虑二三级企业, 加快寻找战略合作伙伴, 推进产业链的延伸。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 加快推进IPO二商股份上市, 推进集团企业特别是国有资产市场化证券化进程, 培育好集团的品牌资源。同时, 完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为集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一方面合理增加经营层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 另一方面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通过改革改制重组来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加强, 促进企业实现跨跃发展。

我们要突出转型创新, 加快从区域性企业向全国知名企业发展。要按照投资拉动、项目推动、创新驱动的发展原则, 加快推进“立足北京、面向津晋冀、延伸环渤海、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品牌拓展战略。通过资产重组、上下游配套, 既做大自己又带动一批中小企业发展;通过产业价值链、技术传递链, 带动行业发展;通过产业链的垂直整合、横向联合以及产品、品牌、资本、市场、管理团队的全国布局, 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提升价值, 强强联合, 打造优势, 以有限的国有资本吸纳带动激活大量社会资本, 促进实现集团转型升级。

中央一号文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篇3

坚持农业基础地位

文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新华社评论指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是由问题倒逼的。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落在了后边,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形成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呼唤更深入的体制突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尖锐,“中央要粮食、地方要财政、农民要收入”的不同利益协调难度增大,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利益需要更刚性的制度保障。小规模的分散经营与发展现代农业不相适应,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紧迫,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主体亟待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动,“三留守”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心头牵挂”,完善和创新乡村治理机制,让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跟上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步伐成为当务之急。总之,“三农”发展的很多难题,不靠改革破解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不靠改革适应不了;农民群众的期待期盼,不靠改革实现不了。

文件亮点多

文件的亮点很多,对于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文件锁定8项“三农”工作重点,即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粮食安全”是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又一次被放在首要地位。文件再次强调了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注重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农业专家认为,重视粮食安全,不再单单是指粮食的数量安全,而是更加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过去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到并不多,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有了很多部署。‘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成为文件提及的重中之重。”

除“粮食安全”之外,最受关注的就数“农村金融创新”和“土地制度改革”了。文件提出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这让很多关注农业问题的人不由得给了个“好评”,认为这是进一步推动农村土地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关于农村金融创新。文件提出,要强化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如何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文件指出,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开办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

对于土地改革。有媒体援引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话说,农民通过农村土地的转让承包获得租金,就是因为转让了经营权;经营权就是收益,抵押经营权就是抵押土地的预期收益,即使抵押失败了,也只涉及抵押的农民与银行约定的3年或者5年经营权,不会改变集体所有制,这种探索是可行的。

有专家评论,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句话有两层意义,一是说土地是农民保障的命根子,有了“再不济还能回家种地”这份保障,农业劳动力可以大胆流动到城市;另外一层意义是,农民除了土地再没有别的依赖,如果想要进入金融市场,把土地承包权作为抵押贷款扩大经营,那就只能是“以命相抵”了。因此,在推动土地改革的同时,一定要让“保险机制”跟上。

立足国情发展特色

文件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专家称,当前农村改革要碰的都是“硬骨头”,要干的都是“棘手”的事,需要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但实践创新不是蛮干乱闯,务必坚守底线,试点先行。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产量改下去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要允许地方试点积累经验、探索路子、逐步推广,但要注意与现行法律法规保持衔接,对涉法的改革要设置必要的程序和范围。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各地不能自行其是、抢跑越线。

文件强调,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nlc202309020002

新年伊始,文件的下发,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集结号,打响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令枪。新一轮农村改革,针对的病根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瞄准的目标是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把握的要义是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一号文件亮点

粮食安全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

农产品市场调控

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

农业补贴

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

利益补偿机制

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

农产品市场体系

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

土地承包

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

征地制度

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

建设用地入市

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

宅基地

慎重稳妥推进“宅基地流转”。有关部门提出试点方案,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

农业保险

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转移人口市民化

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涉农资金

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

合作金融

在不对外吸储房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

规模经营

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

乡村治理

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

科技创新

推行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报告制度。

社会化服务

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社会化服务模式。

兵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 篇4

绵游农信改办[2007]2号

绵阳市游仙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

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

情况报告

市目标督查办公室:

我区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试点工作自2004年9月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区级相关部门及全区信合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于2005年9月1日成功获得专项央行票据21,867万元。为继续扎实有效地推进游仙区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加快统一法人改革进程,早日达到央行票据出门条件,确保改革工作圆满成功。现将游仙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中的有关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报告如下:

一、游仙区农村信用社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8月末,游仙区信用联社辖13个独立法人社(含联社),营业网点55个,职工342人,各类资产总额27.87亿元,各类负债27.77亿元,所有者权益0.1亿元。资本充足率3.33%,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0.03个(人行口径);股本金金额12,840万元,比年初增加373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69,085万元,比年初净增18,745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59,618万元,比年初增加17,759万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48,805万元,比年初增加632万元;实现财务收入5,819万元,财务支出7,281万元,亏损1,462万元,存贷比94%。

二、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对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游仙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针对市委、市府提出的工作目标,认真加以落实,确保了信用社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一)政府承诺股金分红补贴已逐步到位。

为支持信用社改革,区政府在2005年以绵游府函[2005]19号文件形式作出了承诺,区政府将在三年内每年到位200万元资金,用于股金分红补贴。截止2007年8月底,已到位2005年补贴资金210万元。其中,现金100万元,资产抵偿110万元。2006年到位资金50万元,欠拨140万,将在今年10月底前到位。2007年股金分红补贴将在2008年根据财力情况逐步支付。

(二)化解区、乡两级政府及部门积欠信用社不良贷款措施有力。

截止2007年8月,我区区、乡两级政府及部门在信用社的贷款计4.98亿元,其中,不良贷款3.06亿元,积欠利息2.87亿元。为降低不良贷款,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化解不良贷款。

1、处置土地资产归还部分不良贷款本息。游仙区政府在债务沉重,收支矛盾突出,一无资金,二无资产的情况下,为了最大限度支持信用社改革,将地处“黄金口岸”的现区委、区政府办公及绿化用地共计36.34亩土地,通过法院裁定,全部抵偿给区信用社,经双方协商,抵偿金额为1亿元,其中,抵偿本金6500万,抵偿利息3500万元。

2、将土地收益质押给信用社,完善质押手续,降低不良贷款占比。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经各方努力,取得了游仙镇欧家坝463.3亩土地质押权利证书,区政府同意用于质押归并农基会在信用社的1.1亿元贷款本金和利息。

3、将乡镇及区级部门不良贷款由政府统一打捆承贷。由于乡镇及部门贷款,大多属呆滞贷款,无资金来源用于还贷款。经我区多次研究,决定将乡镇及部门不良贷款本息10900万元由政府统一打捆承贷。现清理核实和对帐工作正在进行当中,预计9月底将完成核实工作,统一承贷后,可下降不良贷款近5000万元。

4、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积欠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力度。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区积极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动用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力量,采取“三停五不”等办法和措施,进行了强制清收。通过清收,已有30多人归还了贷款,清收回不良贷款110余万元。

(三)积极支持、配合信用社办理各类抵债资产和自有固定资产权属证明

区上专门成立了由国土、房管、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办证工作小组,对信用社现有的权属不清、手续不齐的房产、地产进行了逐一清理,区别情况,分类处置。

(四)落实政府捐赠资产充实股本金

为了使我区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达到改革要求,我区多次开会研究,现已初步达成捐赠意向,拟将位于富乐后山区国有知青农场土地350余亩,捐赠给游仙信用社,手续正在完善之中。

三、恳请市上解决的问题

(一)帮助解决土地资产处理的后续问题

1、由于我区土地管理、规划调整的权属在市上,因此,在现区委、区政府办公及绿化用地的变性、过户等方面,请市督查办协调市规划局、市国土局,按照市委议事纪要精神(绵委纪要[2007]10号)给予大力支持,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其它规费予以挂帐。

2、为实现欧家坝463.3亩土地的土地收益最大化,恳请市级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剩余345.3亩土地征用划转为国有用地(现已解决118亩地用地指标)的问题,以尽快整体上市拍卖,实现收益最大化。

(二)帮助解决捐赠资产的权属问题

现准备捐赠的资产由于存在经济纠纷,权属不清,产权不明,暂不具备有效资产条件,无法实现捐赠,恳请协调相关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权属。

(三)帮助解决信用社抵债资产、固定资产办证问题 由于信用社固定资产大都手续不全、权属不清、“两证”不齐,而办证牵涉部门多、缴纳税费多、办理难度很大。对此,恳请市上按照绵委办发[2007]22号文件规定,帮助协调市国土、房管等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建立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减少资产损失,有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特此报告

二00七年九月十一日

主题词:金融信用社改革情况报告

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 篇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深刻反映了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关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全面把握其精神实质,是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变为生动实践的关键所在。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各项事务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者相辅相成,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三中全会确立这一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回首30余年,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今日辽宁大地上的勃勃生机。我们过去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我省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当前,改革已经进入到了“攻坚区”和“深水区”,既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又面对着改革发展的艰巨任务,这些都是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大考验,更加迫切要求我们去学习、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指导实践。

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要“学必求深”,真正在头脑中融会贯通。首先要搞清楚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以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预见到治理体系的改进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其任务繁重复杂,如何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如何赢得深水攻坚的胜利,都需要做好前期准备,要求深入调查、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

全面把握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要“学以致用”,和辽宁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紧紧把握辽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围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及群众期盼、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适时推进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创新,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善于按照制度、依照法律来治理、管理社会事务,更有效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

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艰巨而繁重的任务,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能不能当好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决定着辽宁能否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更高水平。让我们重振攻坚克难的勇气、坚定不畏艰险的信心、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把握机遇、赢得机遇,改革再出发。

兵团深化改革文件精神 篇6

作者:李琴

来源:《企业文化·中旬刊》2015年第04期

摘 要: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建设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要重视经济效益,还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这些都是建设精神文明企业必备的。可以这样说,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企业的深化改革、快速发展和企业的安全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并且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探索了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分析了企业在精神文明方面要做的四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发展改革

企业在快速发展中,要不断深化改革,这不仅仅是企业发展中的经济任务,同时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责任。企业在发展中,精神文明的建设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背景,深化企业改革,要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接轨,发挥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时代背景不断变化,近年来,企业在发展中,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在企业发展中,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在发展中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企业近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企业做好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方向,统一多元化思想

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中,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特殊性,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企业的发展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员工,企业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企业在发展中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但是,根据当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实际,企业员工的素质具有很大的差异,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都具有多元性。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企业员工具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企业员工的多元思想一直存在。在现实中,因为企业员工存在多元思想,我们不要因为这种思想是固定的,不会改变员工的多元思想,而放弃了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对员工进行正确观念的指导,让员工的各种思想继续发展下去。通过自己的学习,并且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我们要坚持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企业精神文明的正确方向,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教育,使得员工的多元思想统一到企业共同目标上,在培训中,要坚持以企业经济建设为核心,根据企业员工的思想实际,强化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改进企业的指导工作。同时,还要建设一支高效、高标准的企业领导队伍,强化党领导的监督作用,在企业中要丰富员工的文化知识,不断改进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重视员工,龙源期刊网 http:// 加大员工的关爱力度,还要重视企业环境建设,建设美丽的企业,使得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企业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快速增长。

二、分工合作,合理规划,切实承担责任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是系统性的,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不能完成,需要全公司、甚至全社会的共同建设,精神文明的建设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企业中的精神文明建设,不要仅靠企业的宣传部门来完成,更需要公司全体人员的密切配合。假如只靠企业的宣传部门进行宣传,就会出现精神文明建设流于形式,仅仅表现在口头上,但是在实际中没有在内容上进行建设,公司采用这种方式对精神文明进行建设,在操作上比较难,不会做到全面建设,这种建设假如做的工作不够,就会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对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抵触情绪。要想使得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真正制度化、体系化,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在企业中坚持总经理领导,坚持总经理负责制度,总经理要组建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技能过强的领导团队,并且要设置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大力宣传,检查精神文明建设执行情况,使得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全面开展工作。第二,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一定要多管齐下,多个方面结合起来共同建设,这些方面包括:班子建设、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等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按照企业规划进行,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要肩负起本部门的责任,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由相关的部门对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影响部门的效益,进而使得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实处。第三,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动员全公司的员工,让全公司的员工积极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抓住重点,全面掌握,同步发展

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包含很多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都划分在了精神文明建设中。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全公司的大力支持,甚至需要社会的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精神文明进行建设。通过企业的实践,要想使两个文明同时来建设,一定要在重点的基础之上注重综合建设。这里讲的重点治理就是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要突出主要的矛盾,对这些矛盾进行重点对待,在建设中,要得出一定的实效。这里讲到的综合治理就是在突出重点治理下,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根据自己的优势地位,在重视重点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工作,使得这些工作在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配合下一同推进。企业在建设精神文明中,假如不重视重点工作,所有事情一起抓,仅仅满足一般的号召,这样的建设方式很难使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向深入,这样的建设方式不会取得一定的实效。相反,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只是突出重点建设,不注重综合建设,这样的建设方式也会没有一定的活力,这样的建设就不会彻底。所以,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注重重点建设,同时还要注重综合建设,使得重点建设和综合建设做到有机统一,并且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灵活采取各种措施,使得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一定的实效。

四、软硬结合,调动职工积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 企业精神文明主要在于建设。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软件”建设,另一个是“硬件”建设。这里讲的“软件”就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花费的人力和财力比较少。这里讲的“硬件”就是在思想教育中需要的环境,在“硬件”建设上,就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当前,一些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注重思想道德知识的教育,不注重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企业错误地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只是在口头上进行教育,不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财力,企业的这种建设方式,使得企业在教育上没有一定的财力,在创建活动时没有合适的环境,并且在培训中,不能找到合适的教材和一些工具。企业不注重教育环境的建设,在绿化和设施建设上,考虑的更是不足,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不足道。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这种不协调严重阻碍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更影响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打消了企业员工积极参加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情。企业要想做好精神文明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协调好“软件”和“硬件”两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不仅仅要注重“软件”建设,还要注重“硬件”建设。企业只有这样做,才能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使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观念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并且使员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创造自己的价值,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员工队伍。

五、科学民主决策,做到管理有序

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做到科学决策,做到有序进行。第一,要严格落实企业职代会精神。在企业中,要做到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让企业的员工参与到公司的决策中,特别是企业行政工作报告、企业财务报告等都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在职工代表大会上,企业领导要认真听取员工的意见。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要及时提交审议团组长进行分析研究,在分析研究中做到责任明确,使得企业真正按照职工的思想去办事。第二,企业每年要召开一次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会。通过召开这样的会议,使员工了解企业发展的形势,以及企业在今后如何发展。在报告会上要让员工清楚这次会议的内容,会议的材料要及时在网站进行公布,让企业的全体员工参与到其中。第三,要定期征求员工的意见。在征求意见过程中,要以公司基层工会为单位,向公司的总工会提交意见,假如出现了重大的意见,可以及时上报领导;公司领导班子还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企业的领导要对照检查,检查自己不足的地方,互相提出批评意见,在会议召开之后,企业的领导要进行反思,对不足的地方要及时改正;对于基层提出的问题,企业的负责人要及时解答。

六、勇于承担责任,敢于创新

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要做出一定的付出,在工作中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假如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责任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是不是具有良好的态度,是不是具有良好的作风。员工要在有限的权利内,行使无限的责任心,要敢于承担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一定的工作。在工作中,还要为其他员工着想,帮助有困难的员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要走访基层,听取基层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改变自己的思想,在企业的改革中提出自己的建议。所以说,员工在工作中要勇于承担责任,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要敢于创新,因为创新是

龙源期刊网 http:// 进步的灵魂,是发展的动力。假如一个企业注重创新,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所以,员工不要安于现状,要勇于改革,争做开拓型、创新型员工。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越来越丰富,所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要注重干部的整体素质,时时把握时代新的动向,针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大胆思考,分析研究新的情况,并且提出新的建议,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使得企业做大做强,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长征精神对深化改革的现实启示 篇7

【关键词】长征精神;现实启示;深化改革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历史是事实,事实更具说服力,史能明智,我们以史为鉴,从长征中获得启示,以指导我们如今的深化改革。

一、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毛泽东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早在八一南昌起义建军初期,我们就有“党指挥枪”的传统,遵义会议,通过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教训和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的成功经验,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又维护了党的团结和统一。

改革是另一种革命,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也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又一场胜利。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显著特色即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在当前深化改革时期,重点强调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完善,也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即: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坚实的物质现实基础,也是党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管理基地;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国有经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腐败现象频繁发生;国有经济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资产,而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急需通过加强党的领导以增强人民职工的归属感。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要在大方向上、大政策上坚持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与公司的自我治理有机结合。

二、发扬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长征中最具创新力的即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前苏联是从城市发动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道路,而红军是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革命道路。在黎平会议上,毛主席创造性的提出了放弃会合的原定计划,这一战略创新避免红军陷入被包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而在之后,对于张国焘的“南下”错误主张,毛泽东持否定态度,并创造性的提出“北上抗日”方针,从而建立了陕北根据地。这些胜利实事求是地考虑问题,创造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习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经常提及创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首要位置就是创新。理论创新,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建立中国特有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是一种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制度创新,今年,我国“政府限权”的制度创新,给予市场更多的自主权,以制度划定边界。科技创新,实现学术创新与生产力的对接工程,将科技学术成果积极转化为市场应用成果。文化创新,文化的创新并不是说一味地借鉴西方文化成果,而是要基于我国自身的文化土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途中艰难险阻不断,是什么使红军坚持到最后?就是心中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夹金山,海拔4500多米,是常人不能飞跃的高度,且终年积雪,在高度严寒和极度缺氧中越过雪山。而红军在过草地时,每个人以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大自然搏斗,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红军究竟是靠什么战胜自然界的困难?有战士说:是信念——对事业、对革命、对北上抗日的路线的信心,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有人認为我们当代不像长征时候的那般艰难了,理想信念的作用无足轻重了。时代不同,面临的问题自然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掉以轻心,因为比克服自然困境更艰难的是人的思想的堕落。由于市场经济的利己性、趋利性、功利性,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经济上:

“地沟油”、“毒奶粉”、“癌症村”等,文化上:西方思想的冲击,价值观不明确,过度推崇西方价值观,泡沫文化盛行,理论思辨能力变弱;政治上:道德滑坡,利用公务职权将国家财产变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为什么在不艰苦的经济环境下,反而人自身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理想信念的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

习总书记强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上一篇:清明节放假调休安排202下一篇:调度监控室参观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