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

2024-06-10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通用8篇)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 篇1

2010年度政务公开情况工作总结

2010年,我局按照区政府公开办公室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对本局政务公开予以了全面巩固和提高,并完善了各类相应的公开制度,收到了一定成效,现将我局2010年度政务公开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统一认识,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力度

按照区政府政务公开工作的统一要求,我局坚持定期召开全局党员干部会议的工作原则,研究和部署政务公开工作。针对人员调动情况,重新组建了统计局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并指派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事宜,同时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做好了全局人员的思想动员工作,进一步统一了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了政务公开的思想意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征求全局党员干部意见,并深入基层听取基层和群众对统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各种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梳理和整理,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细致地作好了政务公开工作

1、根据政务公开的内容及要求,认真整理了我局公开政务的所有事项,本着方便群众、简化办事规程、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对本局各项工作以及省下放权限予以了全面公开。

2、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首先对我局办事依据进行了全面公开,提高了人们群众对统计工作及其办事程序的认识

和了解。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统计局政务“十公开”制度》、《“十公开”工作纪律及廉政制度》、《统计局执行“十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办法》,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有力监控,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开展。

3、设立了统计局“十公开”制度投诉举报电话一部(设在综合科,电话号码为…….)、首长公开电话一部(设在局长室,电话号码为………),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和举报。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 篇2

5月15日, 沈河区地税局认真组织开展了“政务公开日”系列宣传咨询活动。

一是开展“5.15政务公开日”政策咨询活动。这一天上午, 该局在五爱市场国际小商品城共享大厅设置了政策咨询台, 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政策咨询等方式, 向广大纳税人和普通市民公开税收政策、办理流程、地税机关便民措施等, 主动服务纳税人, 对树立地税机关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广泛宣传政务公开。该局的九个税务所都在办税服务厅的醒目位置悬挂了“政务公开日”宣传标语, 为宣传政务公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三是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政务公开。利用区局办税服务大厅及各税务所办税服务厅的电子触摸屏、宣传栏、LED显示屏, 全面公开区局的全局概况、部门职能、办税流程、政策法规等, 方便纳税人办事, 以最为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引起纳税人的关注。

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会议专题 篇3

云南省乡村旅游工作会于10月28日在新平县戛洒镇召开。云南省旅游局局长喻顶成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机遇就在当前。云南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特色鲜明,发展乡村游的资源特别丰富:发展乡村旅游是适应当前旅游消费调整的大趋势。随着云南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增多,使许多城镇人口对乡村游情有独钟。同时,今年国家调整了休假制度,出现了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和中秋5个3天小长假,从休假制度上促进了短途旅游、自驾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要做出特色,在餐饮上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地域特色;要做出品牌;要做出文化,乡村旅游是一种体验经济,要在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做出标准和规范,乡村旅游要讲个性、要乡土味十足。

在省政府下发的《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在未来3至5年内发展乡村旅游要实现以下目标:以突出打造景区依托、城市带动、农业观光、民俗风情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为重点。在全省创建20个旅游特色县(市、区)、60个旅游小镇,建设200个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特色村,今年内启动50个村的建设,并建成一批“云南省旅游名村”。形成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和乡村旅游格局,形成连通城乡的旅游市场。实现新增乡村旅游就业5万人,间接就业2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服务人员得到有效的培训。

随着交通干道,重点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建设将得到优先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加强;旅游村镇街道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的推进;乡村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的改善,游客们到旅游特色村去玩,交通将更便捷,生态环境将更好,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供大家选择。云南要开发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不同类型的乡村产品,拓展其休闲度假功能:要挖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的民俗和生产生活特色,加强对文物遗迹、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突出文化特色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逐步完善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体系。

对于参与旅游特色村开发建设的乡村景点、食宿接待和乡村旅游商品生产、设计、经营单位。将平等享受到中央和省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支持乡镇企业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培育旅游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等更多的政策扶持。从今年起,省政府每年从旅游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额度的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旅游特色村规划补助、基础设施项目补助和市场营销。

玉溪乡村游加大投入依托品牌提升休闲品质

前临滔滔南流的红河,背靠巍巍哀牢山,酸角、攀枝花、荔枝、芒果等植物摇曳地生长着,还可欣赏号称古滇国遗风的花腰傣服饰……这个桃源般的仙境是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沐浴節在金沙滩上尽情地泼水,再美美地吃上一顿羊汤锅……这个纵情欢乐的地方是漠沙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来过嘎洒的人,都对这里的乡村旅游称赞有嘉,嘎洒镇2006年以来,年均接待游客30万人左右,实现旅游业收入约4800万元。

这只是新平县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的两村,此外还有两山——盘磨山和哀牢山,一河——红河谷等乡村旅游点。新平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150万元的旅游产业发展资金,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41.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203万元。目前,全县已建成初具规模的宾馆、酒店35家、餐位近3万个,旅游接待单位16家,全县从事旅游行业人员6000多人。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扩大就业渠道的同时,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在200多户乡村旅游参与户中,经营得好的年收入可达40~50万元。

综观素有“滇中粮仓”美誉的玉溪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提供了欣赏农业多样性的最佳区域。玉溪旅游定位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具有鲜明的休闲旅游的特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玉溪市逐步形成了景区带动型、民俗文化型、城市周边型、农业观光型四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目前,全市乡村旅游经营户已发展至600多户,从业人员4000多人。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以上,年旅游收入3亿元以上。

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玉溪市政府明确三年内确保每年10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支持奖励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的镇、村、户;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接待条件。鼓励支持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的镇村率先发展。投资2亿多元,建设新平嘎洒旅游小镇;投资1000万元建设南蚌旅游村;元江投资150多万元,建设那路花腰傣生态文化旅游村。通海秀山、澄江禄充、大槟榔园景区、哀牢山旅游生态景区等景区的打造,带动了景区周边的广大农户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中来。如今,一提起玉溪,花街节、汤锅美食节、花腰傣服饰文化节,云南第一村——大营街等玉溪的文化品牌都被游客们津津乐道,而抚仙湖铜锅鱼铜锅饭、江川左卫三道菜、大营街青松毛烤鸭、新平嘎洒汤锅、曲陀关甜白酒等饮食品牌也增加了不少吸引力。为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玉溪还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等级评定,评出了64户乡村旅游星级经营户,并开展了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昆明乡村游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一到周末,昆明周边的农家乐都热闹了起来,原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乡村旅游。“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品农家乐”这样的乡村旅游早就被昆明人熟知了,昆明周边大大小小的农家乐,早就是昆明人周末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自从1998年,西山团结镇率先开展乡村旅游以来,昆明市现有乡村旅游接待点1000多户:西山区团结镇和官渡区福保文化城2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盘龙区野鸭湖旅游小镇、嵩明县杨林旅游小镇、禄劝县转龙旅游小镇、晋宁县晋宁古镇、安宁市温泉旅游小镇、官渡区官渡古镇6个省级旅游小镇;以及安宁“金色螳川”、富民县大营镇永定片区、宜良县小哨野生菌生态村、五华区沙朗乡、盘龙区双龙乡、寻甸县柯渡镇丹桂村6家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昆明市通过2006年“千万市民乡村游”和2007年“昆明和谐城乡游”主题系列活动,推出以“红色旅游线、生态旅游线、瓜果采摘线、农家垂钓休闲线、古镇古村古民居线、康体休闲线、体验民族风情线”等为“主题宣传月”,加大了乡村游的宣传力度。对6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每家补助5万元,14个县(市)区每个创建一个县级“特色旅游乡村”,市旅游局各补助指路牌、标识牌等设施费用1万元。昆明的乡村旅游坚持走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并挖掘民俗民俗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品味,促

进其可持续发展。

若是想找几家经典的乡村旅游点休闲度假一番,不妨就到五华区沙朗旅游特色村镇,这里有浓郁的白族民族风情和温泉旅游资源。安宁市温泉后山崀村的木羊缘也是不错的选择,被昆明市民评选为“最受市民喜爱的农家乐”。到有彝、白、苗、汉4个民族的西山区团结镇,又可体验到多样的风情文化和民族节日。而富民县大营镇小水井村浓郁的宗教文化和苗族合唱团则吸引着各国参观考察的人。

普洱茶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明确了必须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的才能称为普洱茶。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包括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和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属的639个乡镇。目前云南有852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可生产普洱茶,而其中有规模和能保证普洱茶品质特色的企业经审批后才能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仅能稳定和提高普洱茶的质量,还能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本刊记者李敏)

“相约双柏聚焦虎乡”采风活动

“相约双柏,聚焦虎乡”采风活动于10月9日至12日在双柏县开展。由作家、记者和摄影家等20多人组成的采风团欣赏了祭祀虎图腾崇拜的“老虎笙”、以火为图腾崇拜的“大鑼笙”和反映生息狞猎的“小豹子笙”等古朴神奇民风民俗活动。充满神秘色彩的妆扮和歌舞,伴着篝火,在深山密林中演绎着彝族虎文化的精髓,解读着人与自然同生共存的秘密。

(本刊记者贺飞)

昆明首创茶文化夜市

11月4日至12月4日,“昆明雄达茶城2D08首届中国云南茶文化艺术节”在昆明举办。同时昆明雄达茶城在全国首创茶文化夜市也拉开了序幕,夜市提供品茗聊天、茶艺表演、斗茶、工艺品欣赏、各民族文化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刘建华指出,雄达茶文化夜市的开办,是发展云南旅游经济、宣传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和形式,给国内、国外旅游者、消费者和广大市民提供一个集茶文化交流、工艺品欣赏、民族文化展示、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幽雅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增添云南旅游业和文化传播的新亮点。

建水举办第四届孔子文化节

建水第四届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祭孔仪式于9月28日举行。近千名学生及社会各界组成的祭拜队伍使整个文庙热闹非凡,迎孔圣像、各界敬献花篮、敬献三牲、礼乐表演等活动,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内涵。在为期10天的活动中,建水县还举办了云南省陶艺作品邀请赛、商品展销、燕窝推介、紫陶现场制作等活动。

(本刊记者陈佳)

新平举办花腰傣服饰文化节

国庆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少数民族群众聚集在漠沙镇大沐浴村,与数万游客一起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新平花腰傣文化(服饰)艺术节。绣花、手工艺品、服饰制作、打陀螺、爬槟榔树比赛以及在嘎洒镇举行的“汤锅大王”比赛,让节庆异彩纷呈。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花腰霓裳》服饰展演,数百套绚丽多姿、别具特色的花腰傣民族服饰,加上原生态的歌舞表演,尽显花腰傣文化魅力。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 篇4

县工商局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反腐倡廉建设暨党务政务公开工作

12月12日下午,县工商局召开了迎接县反腐倡廉建设暨党务政务公开工作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局领导班子及机关各股室长参加了会议。会上,监察室郭光辉主任宣读了《关于印发<清丰县2012反腐倡廉建设检查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清纪文[2012]49号),并分解了这项工作考评目标任务。

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姜金凤对迎检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在正确认识我局目前形成的反腐倡廉良好工作基础和迎接这次检查的重大意义的前提上,努力使迎检工作争创一流。二是认真对待。对每一项检查内容,确定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明确职责,抓好落实。三是按时保质高效完成。认真组织落实,把工作做细、做实。各单位要积极配合,增强责任,主动做好各项工作,以良好的工作实绩迎接县反腐倡廉建设检查考核工作。同时,借此机会,认真梳理、充分展示我局创新性工作成果,从而推动我局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电子政务专题考点 篇5

(一)网络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二)信息主权及信息战

(三)网络恐怖主义

(四)问题讨论

(一)网络背景下国家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1、国家安全的定义

国家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通过利用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能力和权力来让自己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

2、信息网络给国家安全增加的内容

(1)信息网络成为新主体(物理领土,虚拟边界)(2)信息网络拓展了国家安全的空间和视野

领土、领空、领海、领天、信息网络 “五维安全”(3)国家安全面临来自信息网络的新型威胁

网络霸权主义及网络殖民;

黑客攻击;

计算机病毒。

(4)国家发展信息网络的安全困境(5)信息网络时代新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的安全观认为安全是以军事安全为主,是“独立的”、“可分离的”、“相对的”,安全的获得是一个国家以获得强大的军事实力为保障,一个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军事优势,增强国防实力,克敌制胜。而新的安全观则认为,在信息时代,安全是综合全面的,是不可分割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环境等诸多方面,是综合国力整体的提高,“我们的国家安全,归根结底要靠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网络对国家的主权、领土、领海和领空的安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石”,而网络安全成为这个综合安全的新重心

(6)国家安全研究的新课题

(1 世界信息网络格局研究;(2 发展中国家信息网络发展之路;(3 中国与国际上其他信息组织的合作;(4 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战略思想与理论;(5 国家信息网络安全法制建设;(6 全民信息网络安全教育工作;(7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8 信息网络安全专业化队伍建设等。

3、信息网络下国家安全的新特点

(1)国家安全的威胁呈现出多样化(侵略的行为、对象);(2)国家安全所受威胁的即时性和瞬间性;(3)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隐蔽性;(4)国家安全遭受侵害后,损失惨重

(二)信息主权及信息战

1、信息主权(1)主权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国际法上是指国家有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权力。它有两层含义,体现为国家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独立权。国家行使主权的范围一般是在一国疆域之内,包括:一国的领陆、领水、领空和领陆、领水的底土等四个部分。互联网环境所具有的虚拟性、非中心化、自主性、开放性、全球化等独立特征使其成为处于上述空间之外的“第五空间’,而信息可以不受限制地穿越国界。

继政治主权、经济主权、文化主权、环境主权之后,“信息主权(Informational sovereignty)的提出为国家主权添加了新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国家主权的外延从物理空间扩大至虚拟空间。如何维护国家信息主权也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重要课题。(2)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信息活动中的体现,是指国家对信息必然享有保护、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跟主权的内涵一样,信息主权也体现为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体现为国家对其领域内任何信息的制造、传播和交易活动拥有最高权利;对外体现为国家有权决定采取何种方式,以什么样的程序参与国际信息活动,并且有权在信息利益受到它国侵犯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信息主权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控制权,即主权国家对跨境数据交流的内容和方式的有效控制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具有独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生产体系;

二是拥有确保网络中的本国信息资源不被窃取、污染、纂改、毁坏以及抵御有害信息侵蚀破坏的权利。

信息管理权:

表现为一国对本国信息输出和输入的管理权,以及在信息领域发生争端,一国所具有的司法管辖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信息领域的法律、法规; 二是确定国家信息发展战略,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 三是建立国内信息市场的监督机制以及对本国信息输出和外国信息输入的内容和流动方式进行管理和监控;

四是依据一定的准则,对信息领域发生的纠纷行使管辖权。

信息资源共享权 :

是指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全人类信息资源共享权。其中,对跨国数据流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控制将成为国家信息主权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权国家拥有相对独立的信息产业市场和较高的信息资源利润。信息资源共享权不仅体现在对网络上流动的信息本身的分享,更重要的是对信息市场、信息产业所带来的信息经济利益的平等分享;

二是维护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和平等的参与权,能够平等地参与全球网络规则的制定,这也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重要体现;

三是维护国家在网络世界的民族性,即网络上拥有相当数量的反映本民族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社会意识的资源信息。

信息是当代国家主权的第一主权。未来国家间的侵略不会仅限于单一的物质财富掠夺,必将更多地指向对信息的侵占和控制对国家主权的侵犯会从一个国家的信息主权开始,传统的国家主权正是通过信息主权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没有信息主权的完整,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和完整。

2、信息战

(1)概念、形式及特点

现代信息战是以信息设备和信息技术为主要武器,以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为主战场,抢占信息空间,争夺、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战争。信息战既可以在战时的刀光剑影中实施,也可在平时的经济社会活动中进行,不仅存在于军事领域,而且更多地存在于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领域,在金融系统、保险系统、财政系统、证券交易系统、通信系统、企业系统等方面表现突出。

信息战的形式主要的有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三种,其中网络战是信息战的主体,简称网络信息战。网络信息战主要通过传播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蓄意入侵(即有组织犯罪)传播垃圾信息等威胁信息安全,进而威胁国家安全。

主要特点:实时性;没有国界和前后方之分;敌对双方在信息空间进行作战;作战对象难以确定;作战双方的非对称性;交战双方的非接触性;低成本、高损害。(罗马尼亚事件、198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生莫利斯事件)

(三)网络恐怖主义

1、内涵和特点

内涵:“网络恐怖主义”是由亚国家团体或秘密代理人有预谋的、带有政治动机的,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进行的攻击,并导致平民目标的巨大伤害。两个要素:

第一,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必须与网络相结合。网络是网络恐怖分子滋生的温床,通过一定的黑客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发动恐怖袭击的目的,造成巨大的灾害。离开网络平台,网络恐怖分子将无计可施,无法达到发动网络恐怖袭击的目的。

第二,恐怖分子发动袭击必须是针对于网络。网络恐怖分子区别于一般恐怖分子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网络恐怖分子可以足不出户发动恐怖袭击,没有人肉炸弹,没有流血伤亡,但是所造成的灾害绝对不亚于传统恐怖袭击所造成的轰动效应

特点:

第一,软硬结合,以软为主; 第二,技术先进,手段高明; 第三,效果突出,危害巨大;

第四,隐蔽性好,难以对付(2005英国抓获“伊尔哈比007”); 第五,灵活机动,成本低廉(“911”攻击成本只有40-50万美元); 第六,主体多样,空间复杂;

2、对策

第一,重视网络安全,提高公民安全意识; 第二,研究新型技术,加强网络控管能力; 第三,建立防范机制,推动全球实时合作; 第四,完善规章制度,构建法律保障体系; 第五,拥有知识产权,创建自主保障体制;

(四)问题讨论

1、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实现社会稳定(国家、地区)?

2、如何利用网络实现文化认同和民族凝聚力? 文献研读:

“网络信息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冲击与对策”

二 电子政务与个人安全

(一)三个案例

(二)网络暴力的原因

(三)预防网络暴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

(四)问题讨论

(一)三个案例

1、“卖身救母”

2005年9月15日,重庆在校女大学生陈易发出了一则题为“卖身救母”的帖子,帖子发出后,她的遭遇得到广大网民的理解和同情,很快收到各地网友超过10万元的捐款。但一封“揭发”真相的帖子随即在网络世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时间,抨击谩骂之声不绝,更有网友借捐赠者的身份前往重庆调查。然而,事情尚未尘埃落定,陈易之母病逝,一些人士遂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归结为“网友集体杀人”。

2、虐猫事件

2006年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图片迅速引起网友愤怒,随后踩猫女子的照片被制作成“宇宙通缉令”,愤怒的网民以各种手段、方式自发调查出虐猫地点及虐猫女子的身份并公诸于众。此后,网民们除了在网上进行批判之外,还以打电话等方式谴责、痛骂当事人,有的还进行人身威胁,其所在单位也不断接到要求开除当事人的电话。

3、铜须事件

2006年4月13日晚,一网名为”锋刃透骨寒”的网民在网上发表帖子,声称其妻子“幽月儿’,在玩《魔兽世界》的过程中,与游戏公会的会长“铜须’,发生了出轨行为。此事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在尚未获知真相的情况下,不少玩家刷屏声讨丑闻当事人“铜须’,有人建议“以键盘为武器砍下奸夫的头,献给那位丈夫做祭品’,甚至有人在游戏里组织起针对“铜须”所在公会进行静坐、游行、谩骂、集体自杀等抗议行动。很快,网友们动用了包括黑客在内的手段,将“铜须’,的学校网站真名地址等等一切都挖了出来,用各种方式羞辱其尊严,把他逼出大学校园,甚至迫使其家人不敢出门和接听电话,天涯网站也贴出《江湖追杀令》,发布“铜须”的照片和视频,“呼吁广大机关企业、公司、学校、医院、商场、公路、铁路机场冲介物流、认证,对xx及其同伴甚至所在大学进行抵制。不招聘、不录用、不接纳、不认可、不承认、不理睬不合作。在他做出彻底的冷大众可信的悔改行为之前,不能对他表示认同’,当事人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天涯、MOP大杂烩等各大相关网站论坛涌现出大量的“膜拜者”、“追杀者”、“谴责者”..…事态往不可控制的方向扩散,为了平息事端,“铜须’,用长达六分钟的视频来否认桃色事件,而那位“受害者”丈夫也承认对其妻红杏出墙的说法多有不实之处,从而请求网民取消追杀,但还是无法平息这场惊天动地的网络骚乱。

(二)网络暴力的原因

1、网络暴力及其特征

广义上的“人肉搜索”指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机器搜索伪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基于对“人肉”对象基本信息的了解,公众则充当道德审判官的角色,对在他们眼中“有失道德”的人以口诛笔伐,甚至呼吁将虚拟的网络追捕在现实中付诸实施(打恐吓电话、发恐吓信件等)。

“人肉搜索”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它利用人问人、人寻人的人际传播模式,不断地更新当事人的信息,为网络舆论提供了一个又一个新鲜材料,促使网络舆论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导致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面。

《人民日报》总结出了“网络暴力”三大特征::

(1)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

(2)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秘,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

(3)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2、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1)部分网民过于情绪化,缺乏理性分析能力 他们容易受到表面信息的左右,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有跟风和过激倾向。根据“沉默的螺旋”理论,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的状态。所以面对部分网友围攻当事人,他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附和占上风的“暴民领袖”。

(2)违法代价过低,而维权成本太高

网络虚拟性、匿名性特征,成为一些极端网络行为不被有效遏制的重要因素,使网民对言行的自律程度大大降低。

此外,由于互联网本身公开性及传播迅速的特点,一旦个人隐私通过互联网公布出去后,其影响和消除都是现实难以做到的。

(3)缺乏职业道德和监管责任,盲目追求点击率

为了追求点击率,网络媒体一向着力于策划议题,越有争议性越有“创意”。他们用吸引眼球的大图片和惊心动魄的大标题、细节故事的夸张放大为手段,将本来新闻价值不大的新闻事件进行炒作,这种情况几乎覆盖整个网络媒体行业。(4)中国社会一些传统的弊病

如缺乏法制意识、权利意识与对他人权利的尊重等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成为网络暴力形成的因素之一。未经当事人同意的“人肉搜索”是建立在对他人道德观与价值观不宽容、不尊重的基础上。

(5)网络相关的法律体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公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是,面对互联世界的高速发展,相关配套法律极不完善,这导致许多网络事件不能追究行为人的责任,也不能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上的网络空间,其技术本质也是繁衍网络暴力的另一个“温床’。

(三)预防网络暴力,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对策(1)区分网络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对网络传播进行监管

应该在网上进行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法律上区分。作为网民,应尽可能不让私人信息流入大众传播领域,而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加强自身监管,防止私人领域信息流入公开信息领域。

(2)培养论坛“意见领袖”,强化“网络把关人”意识

在交互开放的网络中,由于各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大众传播时代留下的权威性仍将在网络中发挥作用。当网络上出现大量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时,很多人无所适从,他们对于权威评论的依赖会更强烈,更需要“意见领袖”;“意见领袖”这时能够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将网络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

(3)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引导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它发布的消息有很大的随意性,消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值得商榷。理性的受众还是希望从信得过的传统媒体那里获得可靠信息。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利用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来源,但更要烙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给网民以正确的引导,帮助网民辨别信息的真伪。

(4)加强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建设,倡导文明上网

我们要将传统道德教育的优势与时代发展的道德观念相结合,打破那种认为网络道德在网络环境中无足轻重的想法,真正地树立起网络道德观念,倡导网络自律,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5)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力争建立健全网络法制

到目前为止,我国仅制定了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寥寥几部法律,网络许多领域还无法可依,因此加强相关立法是防止网络暴力的关键因素。

(四)问题讨论

1、个人信息安全与政府责任

2、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引导 文献研读:

“网络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控制”

三 电子政务与商业道德

(一)电子商务中的道德缺失

(二)电子商务中道德缺失的原因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道德调节要素

(四)电子商务主体的道德化

(五)问题讨论

(一)电子商务中的道德缺失

1、电子商务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指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商务活动。

2、电子商务中道德的基本内容(1)隐私:Privacy(2)盗版:Piracy(3)色情:Pornography(4)价格:Pricing(5)政策制定:Policing(6)心理学:Psychology(7)网络保护Protection of Network

3、基本矛盾

(1)电子空间与物理空间(2)网络道德与既有道德

(3)信息内容的地域性和信息传播方式的超地域性(4)通讯自由与社会责任(5)个人隐私与社会监督(6)信息共享与信自独用(7)网络开放与网络安全

(8)网络资源的正当使用与不正当使用

4、表现形式(1)商业欺诈问题(2)商业诽谤问题(3)网上隐私问题(4)商业信息的安全问题(5)知识产权问题

(二)电子商务中道德缺失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1)网络中的侵权行为能够使侵权主体无需支付版权费用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2)泄露公司机密或客户隐私能够获得相应报酬;

(3)网上商业欺诈和失信行为更可直接达到骗取他人财富、获得高额收益的目标;(4)虚假新闻、小道消息及色情内容能够提高网站点击率,从而使网站获得更多的广告收入。

2、网络虚拟特性

一方面,网络虚拟性使人们对网络经济活动与现实经济活动采用了双重伦理标准。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特性也使伦理道德规范的实践操作更加困难

3、对网络精神理解上的误区

Free是对网络精神的最好概括: 一方面,free代表着自由

另一方面,free代表着免费

但是:

(1)为了社会福利,自由就必须受到某种限制

(2)共享并不等同于免费

因此,应当在借鉴传统经济活动中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构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新型伦理道德规范。

(三)我国电子商务中道德调节要素

1、诚实

以本真面目为人处世,以真心待人接物,不做假不虚伪。

2、信用

即信用作为一种德性,就是要遵守自己作出的承诺

3、尊重

包括对别人的尊重,也包括对自己的尊重(即自尊)

4、公正

正要求平等待人,也要求把自己摆在与他人平等的地位。但是,公正又不等于平等。

(四)电子商务主体的道德化

1、道德调节的两种机制(1)社会的道德舆论

社会的道德舆论对个体的行为给予一定的道德评价,通过赞扬或谴责,鼓励个体做出更多的道德行为,并抑制、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2)个体的道德良心

个体的道德良心,则作为一种内在机制,使得个体能够自主地、自觉地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并为曾经发生过的道德过失而痛悔,从而纠正、放弃道德上错误的行为取向。

2、电子商务活动更为倚重个体的良心及其道德自律

道德舆论的监督通常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指向做出具体行为的某个人或某些人。而在行为人的真实身份、真实面目尚且难以辨认的情况下,舆论监督就失去了确定的目标,与一般社会生活相比较,道德舆论的作用会大大衰减。

(1)内部:塑造电子商务主体为是道德主体(自律)

(2)外部:建立制度性措施(他律)-社会信用数据库、信用指数、相关法律等。

(五)问题讨论

1、如何利用电子政务保护消费者权益?

2、如何利用电子政务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四 电子政务与公共危机

(一)政府与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阶段、特征及影响要素

(三)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

(四)问题讨论

(一)政府与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一定范围大众的正常生活、工作、生命财产以及正常的社会秩序构成威胁的状态。

1、“危机”隐涵着“危险”和“机遇”两种不同因素;

2、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中担当着领导者、组织者和主要责任者的角色;

3、公共危机还有“潜在的”与“现实的”之分,它可能是由政府自身造成的,也可能是由政府以外的其他因素所致;

4、政府要建立国家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对公民进行应对危机能力培养和心理教育。

(二)公共危机信息传播的阶段、特征及影响要素

1、公共危机中信息传播的阶段

(1)、前兆阶段

在前兆阶段,危机处于潜伏期,诱发危机的各种因素渐渐集聚,对危机区域不断施加压力。此时危机发生前的各种前兆信息处于萌芽状态,没有通过传播媒介大规模地扩散,现有的技术和观测力量不易察觉这种状态的信息。(2)爆发阶段

前兆阶段积聚的各种因素引发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危机始发阶段,手机、网络博客等个人化的数字媒体掌握着主要的危机信息。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博客的快速增加为它们在危机始发阶段掌握主要信息提供了技术保障。

(3)蔓延阶段

突发性危机的破坏力持续作用,危害性备受关注,危机事件呈现多种声音。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导的传统媒体处在“一个声音”状态时,对社会舆论就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到了数字化时代,为数甚众的消费者掌握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技术,信息不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由于个人信息采集者或因角度不同,或因素质参差不齐,或因道听途说,对同一事件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真假并存,鱼龙混杂,导致信息传播失真,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亦被大大地打了折扣。(4)缓解和终止阶段

传统媒体始终担当着控制和化解危机的重任。虽然手机、网络等数字媒介的出现使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权和主导权减弱,但是,在这一阶段,权威信息会通过政府部门、主流媒体传播给公众。信息传播慢慢得到控制,偏差和错误信息得到澄清,慢慢消除公众的恐慌和阻止流言的继续传播。最后,危机事件得到完全解决,社会价值和行为准则回归到常态,公众对危机信息的需求欲望降低,危机信息传播也趋向停止。

2、信息传播的特征

(1)在突发性危机始发阶段,由手机获取最新最快的危机信息,借由网络博客的编发功能将信息发布到公共交流平台。这时的信息有两个流向: 一是直接到达社会大众的信息①;

二是到达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的信息②。

信息①是没有经过新闻“把关人”筛选过滤的,杂乱无章、真假难辨的。

如果信息②和政府信息③没有及时出现,就会出现“多种声音并存”的状态,谣言和混乱并存。

在危机解决中,要尽量缩短多种声音并存状态的时间。

(2)传统媒体形成清晰权威信息

这是一个对第一阶段手机、网络博客等个体采集到的原始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新闻记者以个体采集的信息为背景展开深度调查,形成更为全面、详尽的突发性危机事件的报道,向公众告知(信息②)。这是危机处理的关键阶段,经过专业新闻人员加工后的信息②,权威性、可信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可遏制谣言蔓延,化解公众面临危机的不安情绪。

(3)政府介入

调查事件真相,形成报告,并出台一系列危机处理措施(信息③)。

信息③连同信息②由传统媒体发布,并被网络或手机媒体转载。公众或者由传统媒体,或者由网络或手机获取这些信息,又对信息进行内容增补,或对措施发表看法(信息④),并通过手机或网络博客反馈到信息交流平台,由此循环交互。

这种双向的交互过程可以让政府和危机公关人员了解公众的想法,及时调整危机处理策略,弥补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不足。

3、影响要素(1)编码

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危机事件由于自身所蕴涵的巨大信息量,危机信息通过各种符号对外传递,如文字、声音、光等;(2)通道

经过编码的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对外传播,如通过新闻发言人向媒体、公众公布信息,危机现场的公众通过物理现象或了解信息,危机管理者通过人际传播了解信息等;(3)解码

公众通过各类媒体、语言、物理现象等了解危机的相关信息;

(4)噪声

在危机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息在各个传播环节将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如信息失真、信息传递不及时、缺少信息传播渠道、理解失误、无关信息的干扰等,噪声的将对危机信息的传播起到负面影响;(5)反馈 危机信息的接收者在感知到危机信息后,将作出相应的反应,危机发送者,如政府在了解公众的反应后,将对危机信息的发送作出调整,能够更好的传递信息。

(三)树立科学的信息管理制度

1、确立信息公开程度

信息公开的4个指标:

(1)是否有利于履行公众知情权;

(2)是否有利于创造信息充分的决策环境;(3)是否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水平;(4)是否有利于信息的良性利用

在危机事件中,不公开信息和完全公开信息都是不可取的,只有经过控制的公开信息才是最优选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中如何掌握控制的度是非常关键的。

2、选择信息公开渠道危机信息的公开有许多渠道

选择正确的渠道传播危机信息对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选择信息公开渠道时,主要应该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公众的主要信息来源; 二是公众最信任的传播渠道。

3、制定信息公开策略

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措辞来描述同一信息。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两个因素:

一是信息本身必须是单一的、不复杂的;

二是信息对发布者和公众来说必须是没有歧义的。

用众口一词的方法来编码和公布危机信息到底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进一步分析,两个因素。

危机事件本身的特点 危机事件的受众特点

(四)问题讨论

1、“5.12”汶川地震中的信息管理

2、“3.14”西藏事件和“7.5”新疆事件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 篇6

【热点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意见》指出,按照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

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

【理论思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2、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意见》指出,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全面公开群众普遍关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3、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的印发体现了这一点。

4、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要实行政务公开。

5、我国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意见》中按照便民利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体现了这一点。

6、我国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意见》的印发体现了这一点。

【跟踪训练】

1、〈意见》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政务公开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全方位推进,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迅速,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完善。但是,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上述内容体现了哲学上分析问题的方法包括(C)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主次矛盾辨证关系的原理 ③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 ④辨证否定的道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材料体现了矛盾分析法中的从矛盾两个方面看问题,也是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的,故答案选C。

2、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总体要求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B)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故答案选B。

3、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坚持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拓宽工作领域,深化公开内容,丰富公开形式,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提高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创新载体、完善制度,实现政务公开的规范化、标准化。创新意识所依据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D)

A 联系的观点 B 发展的观点 C 矛盾的观点 D 辨证否定的观点 【解析】创新既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也是事物自己发展自己,理论依据是辨证否定的观点。故答案选D。

4、推行行政决策公开。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决策机制,逐步扩大行政决策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推进行政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包括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D)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基本知识的试题,四个选项均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5、着力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总结推广基层政务公开的成熟做法,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政务公开,及时公开城乡社区居民关心的事项。我国的基层政权包括①乡级政权②镇级政权③村级政权④社区政权(A)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

【解析】乡镇政权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故答案选A。

6、《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指出,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将政府及其部门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和管理措施,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健全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政务服务的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提供让群众满意的高质量政务服务。

请根据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应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材料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7、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中强调强化监督保障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提出改进和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的措施,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专题 篇7

一是进一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全省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培训, 正确处理信息公开与安全保密的关系。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按要求编制并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二是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选择部分与广大群众关系密切的单位作为试点, 开展行政执法职权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 促进行政执法职权运行过程动态公开, 积极探索解决群众反映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弹性过大的问题;制定出台指导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听证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为通过有关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政府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提供制度保障;指导各地各部门行政服务中心规范运作, 研究解决制约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问题, 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务公开载体的重要作用。

三是加强以省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政府网站群建设。研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 进一步整合各地各部门的政府信息资源, 逐步形成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省直部门在线办事系统作为试点, 开展应用系统后台整合, 梳理业务管理流程,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逐步建立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网上办事大厅;加强网站互动资源的整合, 充实互动内容, 提升互动功能, 探索建立可行、有效的网民意见分析、处理、反馈机制;开展绩效评估, 加强督促引导, 促进各地各部门政府网站的科学发展, 不断完善全省政府网站体系, 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建设省政府门户网站无线站 (手机版) , 拓展省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途径、范围、手段。

四是加强政务公开示范点建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创建活动经验, 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 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

五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政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规范性文件统一发布等工作进行考核、检查。

高校校务公开工作探讨 篇8

关键词:高校校务公开深化

高校校务公开是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务公开工作在促进学校改革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实施校务公开的意义

1.校务公开有利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校务公开作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尊重师生的主人翁地位,保障其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通过实施校务公开,把学校的重大事项向师生公开,让师生员工关心、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大事决策,实现依法治校、民主治校。

2.校务公开有利于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广大师生通过校务公开能够及时了解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了解学校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了解学校未来的主要工作。在实行校务公开过程中,通过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能够体会到师生对学校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期望,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获得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3.校务公开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高校实行校务公开,把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项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公开,置于民主监督之下,可以规范党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同时,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营造讲正气、尚廉洁的校园文化。

4.校务公开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关键是要协调处理好学校内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各种矛盾得到适当的化解。校务公开充分体现出对师生的尊重,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和师生关系,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学校发展的坚强动力。

高校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1.校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第一,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涉及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应由教职工参与讨论并充分听取反馈意见。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翁,只有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重大决策中,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赢得充分支持,保证各项决策的顺利进行。第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包括教师职务聘任、职称评定、业务考核、评选先进、教职工福利费的管理和使用等。这些工作从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实施过程均要向教职工公开,全面实行“阳光工程”。第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包括学生的奖励、处分情况、评优结果等。学校应依法将有关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公开,以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第四,财务收支和收费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应“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这就要求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各项收费的政策依据、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向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公开。

2.校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第一,以教代会为载体推行校务公开。高校要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通过召开教代会,让教职工了解学校的重大事项及教职工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讨论,能够吸纳教职工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校务公开的主要形式,高校要定期召开教代会,征集提案,充分发挥教职工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第二,通过召开会议进行校务公开。根据工作需要和教职工需求,应不定期召开校务公开信息通报会,如职能部门专题说明会、教职工座谈会等。会上就学校的重大决策、职能部门工作总结、教职工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认真听取教职工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加强管理部门与教职工的沟通。第三,设置校务公开栏扩大宣传力度。在校园内设置校务公开宣传栏,就相关制度文件、表彰决定等进行公开,让教职工及时了解学校的重要事项,并接受教职工意见反馈,实现信息公开与意见反馈相结合。第四,利用公文和媒体拓宽公开渠道。通过下发各种文件、通知等公文以及利用校报、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体资源及时向广大师生公开学校改革和发展中的最新信息,拓宽校务公开渠道。

深化高校校务公开的对策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深化校务公开,是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高校领导干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群众路线高度认识做好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把校务公开与学校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坚定不移地做校务公开的领导者、组织者、监督者和实践者,使校务公开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

2.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

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行政主抓落实,纪检监察和工会协调监督,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师生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委要高度重视校务公开工作,提出工作计划和总体目标;形成校长负责制,行政具体部署并组织实施;纪检监察部门及工会要加强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广大师生要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校务公开工作中。只有坚持上述体制机制,才能把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的理念落到实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3.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行程序

建立校务公开相关制度,规范运行程序是深化校务公开的根本保障。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校务公开实施细则,针对校务公开的机构与职能、对象与范围、内容与程序、责任与监督,都应有明确的规定,使校务公开工作有章可循,从根本上避免工作的随意性、不确定性和低效性,确保校务公开顺利开展。

4.把握重点,注重实效

高校要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着力点、群众关注的兴奋点、廉政建设的关键点和民主监督的重难点来深化校务公开。做好校务公开工作,核心是把师生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进行公开,努力做到工作规范、内容真实、形式多样、结果时效。高校校务公开的重点应包括学校的重大决策、发展规划以及与师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工作等。通过直接、简便、有效的方式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分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动态性工作及时公开,把师生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校务公开的根本标准。

5.严格检查,有效监督

深化高校校务公开的关键环节是建立监督检查机构,制定监督保障制度和实施方案,使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一个能代表广大师生利益的校务公开监督机构;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四是要广泛动员师生参与监督;五是要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和工会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

6.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深化高校校务公开,还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的制定要注重考核内容的针对性、考核程序的规范性和考核方法的可操作性。让教职工对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校务公开工作情况和最终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相关部门及时改进,提高工作质量。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坚持把校务公开工作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校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切实深入地开展校务公开工作,规范民主管理, 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黎明、吴有明、查俊刚,《全面推行校务公开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年1月.

[2] 幸红霞,《浅谈高校校务公开工作》,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年11月.

[3] 朱欣,《依法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切实加强民主管理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年3月.

[责任编辑:于 洋]

上一篇:新疆政治会考模拟题下一篇:乘法口诀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