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024-08-20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精选8篇)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1

--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采取网络视频会与集中座谈会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开幕式采取网络视频会的形式,主会场设在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和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立分会场;开幕式之后,各地、各校分别召开研讨会;然后,各地派代表到北京集中讨论,交流认识和意见;最后,举行网络视频的闭幕式。采取这样的形式,主要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干部和教师参加会议,直接了解会议的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开拓思路,共同研究今后一个时期如何加强教学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会上印发给大家的会议主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是根据这个主题起草的,希望大家进行广泛深入地讨论,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份主文件将作为2005年的1号文件下发,以指导高等学校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推动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主文件明确提出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按照“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总要求,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主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本举措: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党和人民赋予高等学校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我国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国家和社会对高等学校寄予厚望,广大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有强烈的成才渴望,政府和群众花了那么多感情、那么多精力和那么多财力,把孩子送到高等学校,就是希望受到良好的教育。质量上去了,学生成才了,人民群众就满意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也就得到满足了。因此,各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把教学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回顾过去六年,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是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开创了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已经超过两千万,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超过19%,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1998年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108万,而今年招生超过440万,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翻了两番。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在提高,学术水平在提高,国际地位在提高。比如,2003年全国高校科技经费比1996年增加了5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与我国签订了学位学历互认协议;我们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大学校长论坛,40多个国际顶尖大学的校长参加了论坛,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这些成就举世瞩目,让国外同行感到十分惊讶和不可思议,认为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几年的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程中,改革力度最大、取得成效最明显、积累经验最丰富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然,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改革与发展,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这样一次历史性跨越,也自然要面对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随着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的问题,克服面临的困难,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应该看到,高等教育在前一个阶段快速发展过程中,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也是好的。教育部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199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工作起到了突出的作用。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4号文件,就加强教学工作明确提出12条针对性很强的要求,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我们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开展“高等学校名师奖”的表彰奖励,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开展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了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宗旨,坚持主动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同志们深切地认识到: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的地位。这些经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几年来,我们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贯彻“八字方针”,就必须一方面坚持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提高质量,尤其要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按照这样一种思路,我们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高度重视规模发展,转移到在规模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由于教学工作在提高质量中处于突出地位,因此,在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需要,更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当然,我们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及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当前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二是教学管理相当薄弱,三是教学改革亟待深入。从根本上讲,还是质量意识淡薄,在某些地区、某些高校,轻视教学、忽视质量的现象还相当严重。因此,首要的任务还是增强质量意识,牢固确立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坚决实现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把提高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实现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重心转移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花大力气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大教学投入,二是强化教学管理,三是深化教学改革。针对教学投入严重不足,要切实加大教学投入力度;针对教学管理相当薄弱,要不断强化教学管理;针对教学改革亟待深入,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要真正把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财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来,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本科教育,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四个重要关系

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和处理好诸多内外部关系。在这里,我着重从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的角度,谈当前应该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的四个关系。

第一,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三年前,教育部党组提出了将“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作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的思路就是:一方面,实力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解决好怎样发展的问题,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一系列矛盾,其中,要高度重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当前,要特别注意提高质量,把它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点,不要一谈到工作重心的转移,就形成一种误解,以为是要否定以前的工作了。我们强调,工作重心的转移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是为了完成新阶段的任务,而不是否定前一阶段的成绩,前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正确的,下一阶段根据形势发展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也是正确的。这里,我想谈一谈四点认识:第一点,在前一阶段里,高等教育的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意义极其深远;第二点,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规模还要持续发展,但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第三点,在过去六年快速发展过程中,教学质量是有保证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第四点,下一阶段我们的工作重心要放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来,使质量更好。我认为,这四点认识就是以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四点认识实际上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扩大规模上,我们要充分肯定前一阶段发展成绩巨大、方向正确,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另一方面就是在提高质量上,我们要看到前一阶段的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下一阶段我们还要把提高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现在强调发展的节奏就否定前面的跨越式发展,也不能因为现在高度重视质量而把前面的质量说得一塌糊涂。这里,我还要说一说关于质量的两点看法:一是中国本科教育的质量是好的,总体而言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我们的本科教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各有优劣,我们确有很多需要追赶的方面,但就总体而言,就主要方面而言,我们的本科教育质量是好的。二是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不能简单地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苛求”“大众化”阶段的教学工作,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质量标准也要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必须持续发展,这是毫无疑义的。中央去年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人才;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上看一个国家有没有希望,最终还是看这个国家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就我国的高等教育来看,现在的毛入学率才19%,离现代化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从根本上讲,我国有13亿人口,如果素质很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如果素质很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才资源,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所以,在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坚决不能动摇。

数量和质量始终是一对矛盾,它们是互相对立的,但它们也是互相依存的。一方面,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质量;另一方面,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人们一直都在追求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数量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我国在前一阶段也面对了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然而,我们在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对这个问题处理得更好一些,因此外国朋友说我们创造了奇迹,这实际上有两层意思:一是时间这么短、投入这么少、发展这么快,是一个奇迹;二是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保证了质量,也是一个奇迹。

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就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言,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建设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强烈需求,高等教育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发展,同时,质量更要不断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也必须是一个高质量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提高质量成为了工作的重心,必须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这就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的辩证关系。

第二,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在中国,需要也必须强调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高等教育的统一性是国家和人民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性质所决定的。高等教育的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服务方面。高等学校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宗旨,无论是培养人才还是服务社会,都应统一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上来。只有适应并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才是最好的高等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有价值的高等教育。第二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要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上来,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三,具体到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应有基本质量标准,也就是《高等教育法》规定的学历学位教育的学业标准。

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有类型和层次之分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专门人才。进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是多样的,人民群众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根据不同的社会需求来进行科学、准确的定位,确立各自的发展方向,建设不同类型的学校,同时,形成自己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质量标准。

在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统一性是在多样化基础上的统一,多样化则是在统一性前提下的多样。高等学校要认真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重视二者的有机结合。强调统一性并不是束缚手脚、限制发展,鼓励多样化也不是放任自流、盲目发展。而实现二者辨证统一的关键是“特色”,定位要准确,特色要鲜明。高等学校要准确判断和把握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科学定位、准确定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我们既要防止因重视多样化发展而忽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又要防止因追求统一性而带来的“模式趋同”和“千校一面”。

我们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达不到国家统一要求的高等学校肯定不是合格的学校,但高水平的学校一定是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校,肯定不只一种类型,不只一种模式,各高等学校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各自的科类和层次中努力办成高水平的学校。这就是高等教育统一性和多样化的辩证关系。

第三,“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理好“成人”和“成才”的关系,对高等学校来说十分重要。今年,教育领域有两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8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党中央国务院两次联合发布文件,两次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充分说明中央对这一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教书育人工作,摆正“成人”和“成才”二者之间的关系。

“成人”就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良好品德、过硬本领、健康身体的人才。

“成才”就是要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武装大学生,使他们真正学有所长,学有所成。毛主席有一句非常精辟的定义:“学生以学为主”。教学工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基本手段、主要渠道。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明确、坚持、不能动摇。学生在学期间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好本领,掌握真才实学,否则就无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就必须把既“成人”又“成才”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顶天”,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激情,有坚定正确的方向;“立地”,就是能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善于团结合作,具有艰苦朴素的作风;“有本事”,就是要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富有创新精神。当前,在教学改革中要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是高等教育中“成人”与“成才”的辩证关系。

第四,规范管理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这个新形势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强烈的挑战。相对而言,高校的教学管理非常薄弱,问题相当严重。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搞改革开放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二是学习别人的管理经验。而我国的高等学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科学管理的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在现阶段,要特别强调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一定要规范管理,这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强调从严治教非常必要。对学生要进一步严格要求,坚持严师出高徒。从严治教符合中国国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在这方面有良好的传统和特别的优势,理应发扬光大。现在有一种论调,说我们创新性不够,就是因为我们管得太严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严”与“活”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严”的对立面是“松”,“活”的对立面是“死”,应该把对应关系找准了。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要倡导思想观念的改革和创新,解放思想、百花齐放、敢于开拓、不断进取;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素质教育,促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注重体制的创新、机制的创新,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规范管理是深化改革的基础,是巩固改革与创新成果的保障;改革创新又是规范管理的不竭动力,推动科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机制的形成。改革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实际,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规范管理也要体现时代精神,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都是为使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方面是完全可以很好统一起来的。只有处理好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就是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的辩证关系。

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衡量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工作的“试金石”,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的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就要看教学经费投入落实得怎么样?长期以来,我国以较少的教育经费支撑了规模很大、质量很高的高等教育。今后,要想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确保更高的教学质量,一方面还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另一方面就是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保证增加教学经费,保证生均教学经费逐年有所增长,保证每年教学运行费用总额不低于学费收入总和的25%,保证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标准。

2001年4号文件的下发,对于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次会议的主文件在教学经费的要求方面比4号文件还要高一些,要求教学经费投入再多一些。希望各级政府都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招生规模扩大后教育经费在及时、足额到位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各高等学校还应根据本校实际,设立教学专项经费,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改革项目投入力度。特别是实践教学经费要大大增加,以缓解实践教学的困难。今后,我们将每年公布一次各学校教学状态数据,每五年对各学校进行一次教学评估,二者都把教学经费投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教学经费不达标,学校的教学评估就不能通过;如果想达到优秀,投入的教学经费必须高于这个标准。

第二,强化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首先,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各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此基础上,认真执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各高等学校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试、教学档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管理、规范管理、科学管理,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深化教学改革。要推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坚定不移地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人才。本科教育要培养“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专业口径要进一步拓宽,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种数要进一步精简。本科学习期间,主要任务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为适应社会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要认真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也要适应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急切需求。我们要从两个方面加强本科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一方面,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增强大学生未来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在高年级加强专业方向的灵活性,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对于本科教育来说,专业审批权下放以后,各高等学校更要注意规范新设专业,慎重设置目录外专业。要更加努力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英语教学一定要有大的突破。英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加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力度,整体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由于英语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第一,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第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使英语学习能够事半功倍,作为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可以作为整个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我们一定要全心全意地依靠高校教师这支队伍,同时,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校教师这支队伍。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及明确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应该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给本科生上一门课。要下大力气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青年教师要从事助教工作,使他们在协助主讲教师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对于那些教学效果实在很差的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下课”。当前,各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评价、监督制度。

要鼓励名师上讲台,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承担讲课任务。对于那些教学工作出色的名教师、名教授,要大力表彰。教育部设立了“教学名师奖”,其目的就是为了表彰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也要建立优秀教师表彰机制。

第五,大力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短缺是高等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在这方面,正好可以发挥我们制度上的优越性,集中建设,广泛共享。一是抓精品教材建设。特别要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契机,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广大教师动员起来,积极参与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建设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教材体系。二是抓优质课程建设。要建设国家、省、学校三级精品课程体系,重点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共享平台,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们还要坚持做下去,一定要抓好做实,关键在于让全国的学生和老师们都用起来。我们还要加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高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等优质资源建设,扩大优质教学资源的领域和共享范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主要依靠信息化手段,要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教学应用上来,以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促进教学信息化建设。

第六,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但是,当前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这个环节。我国本科教学质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是也有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必须加强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教学、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各类实践教学环节。要围绕选题、指导、中期检查、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毕业论文的规范和管理办法。要重点检查实习经费落实、各项实习和毕业论文质量。

要积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要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高等学校的科研实验室要向本科教学开放,教学实验室要增加开放时间,努力为大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条件,给大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各校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习基地,并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要倡导产学研结合,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高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条件,为高校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

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案,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条件,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高度重视这项工作。

第七,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树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做好质量的保障监控工作。为加强对全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宏观监控,教育部成立了全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进而,要通过内外部相结合、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评估制度的建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监控体系。

当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制度,实践证明这是保证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要通过教学工作评估,把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学管理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要建立高等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每年都要将有关数据对社会公布;每五年组织专家进校评估一次,结果也要对社会公布。我们要将评估结果与对于学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结合起来,将评估结果作为各校财政拨款、确定招生计划、加强学科建设等有关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评估工作。我们重视评估工作,但坚决反对过多过繁的检查,教育部将进一步统筹协调和严格管理针对高等学校的各种评估检查。

第八,营造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校风、教风和学风对人才培养非常重要,学校精神、校园文化和学术风气对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各校都要继承和发扬本校的优良传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必须建设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热爱学习、勤奋刻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青年学生一定要刻苦学习,这是中国大学生的特点,也是中国大学生的优势。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2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与体系建设现状

㈠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 天祝县先后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暨农业综合执法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等多个专项整治活动。通过活动的全面开展, 使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所增强, 监管能力得到提高, 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突出表现在“三个有”。一是认识有提高。为全面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天祝县委、县政府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与农业、农村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二是有组织领导。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部署工作, 研究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有责任落实。实行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和单位分工负责制, 明确分工, 落实责任。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连续几年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已具雏形天祝县于2003年8月成立了天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 科技事业单位, 编制8人, 主要任务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申报、管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标准化的制修订。近年来, 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始终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日常兼管有机结合起来, 多方筹集资金, 在华藏寺镇、石门镇、打柴沟镇等重点产区和蔬菜保鲜库建成4个速测点。先后开展了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农产品的定点抽查监测、农药残留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认证等工作, 为推进天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防止蔬菜农药残留中毒事故的发生,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2009年6月又加挂成立了农业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站, 进一步加强了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监督管理。

㈢“三品一标”工作有了新进展为了进一步拓宽天祝县人参果和部分特色蔬菜的市场, 2008年积极引导天祝介实绿色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对蒜苗、娃娃菜、西葫芦、荷兰豆、甜脆豆、豆苗、芹菜7个蔬菜品种进行绿色食品认证, 认证面积共计1000公顷, 有效期三年;天祝高原魂果菜产销有限责任公司对生产的红提葡萄、人参果进行有机食品认证, 认证面积66.667公顷;2009年进行红提葡萄、人参果进行有机食品的保持认证, 认证面积66.667公顷。

2010年申报编制的荷兰豆、娃娃菜、马铃薯等7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 于2011年第8号 (总第88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发布公告》发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 为天祝县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执法依据。2010年积极引导天祝华粤果蔬营销专业合作社、东坪洋芋营销专业合作社申报认证东平马铃薯、结球生菜、双孢菇等6个农产品为绿色食品, 并督促介实、高原魂公司对荷兰豆、红提葡萄等已认绿色、有机产品的续认, 目前天祝县“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5个 (有机食品2个, 绿色13个) 。

㈣努力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近年来, 我们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 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织管理体系、监督检测体系和产品认定认证体系, 稳步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工作, 指导农户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蔬菜、油菜、马铃薯等无公害农产品面积1.287万公顷。其中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0.547万公顷, 无公害油菜生产基地0.373万公顷, 绿色食品马铃薯生产基地0.067万公顷, 无公害青稞生产基地0.167万公顷, 无公害豌豆生产基地0.133万公顷。在华藏寺镇、打柴沟镇、石门镇、松山镇建成了19个千亩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示范村, 建立了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机葡萄生产示范棚54座、岔口驿日光温室西葫芦标准化生产示范棚100座、松山镇阿岗湾日光温室西葫芦标准化生产示范棚50座等一定数量的农业标准化示范点, 立足标准制定和示范区建设, 探索、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为了加强生产基地的管理, 制定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农产品生产记录手册以及一系列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制度, 在华藏、打柴沟、石门乡镇实行生产档案登记制度, 建立田间档案, 要求农户填写种植卡和田间记录, 促使种植户在绿色蔬菜生产过程中, 严格按照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绿色蔬菜肥料使用准则》和《绿色蔬菜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生产, 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定期不定期对生产基地的生产环境、产品样品等进行检查、检测。

㈤农业投入品监管采取了新举措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 进行分区分类管理, 即在绿色蔬菜生产乡镇禁止销售绿色食品生产禁用的投入品。建立销售登记制度, 与工商部门联合督促检查, 要求农资经营单位对农药等生产资料实行销售台帐登记。在对农资市场进货原料、生产销售记录、生产经销假劣农资的检查中, 进货原料的安全可靠率达到100%, 按照规定经营范围从事活动的企业为100%, 生产销售记录完整的企业占100%。

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促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根据天祝县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我们主要以检测生产基地、市场销售蔬菜安全为主, 实行例行检测和重点抽检相结合, 由1月检测一次增加到2次, 在重大节日期间必检, 最大限度地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全年保证对天祝县调进上市蔬菜质量检测200个品种, 抽样合格率为97%以上。同时对抽检结果按时上报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 以指导全县人民安全消费。

结合抽检工作, 我们对经销户、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企业或个人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 引导蔬菜经销户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抽检, 自行销毁检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提高蔬菜经销户安全经销的意识。

㈦完善监管制度, 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础上, 逐步完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产地准出入和例行监测、产品追溯”等质量安全十项监管制度, 开展了天祝县农产品流通现状的调查, 掌握本县生产和外地调入农产品流通状况, 根据《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相关工作的通知》和《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 积极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出入实施方案和工作细则的讨论稿, 积极征求各部门意见建议, 积极推进市场准入和产品准出工作。以乡镇属地管理为主, 在乡镇农技员中确定一名专职农产品质量监管员, 赋予村级科技助理员农产品质量监管职能, 加强对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的管理, 控制外来污染, 保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符合要求, 结合田间检查, 排查违规使用投入品的生产者, 对有问题的基地, 加强对农药超标地块作物进行监控。现场检查农业生产记录、生产档案和药物使用等情况、是否使用禁限用农药, 从源头规范生产行为, 推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实现基地的日常田间督导和产品自控。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一是经费没有保障, 检测经费十分紧张, 专业检测人员少, 检测设备简陋, 检测手段落后, 检测设备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 部分仪器亟待购置。二是检测方式以速测为主要手段, 普遍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三是检测范围小, 水平低。由于检测力量不足, 开展以蔬菜农残速检为主要手段的农残检测, 一方面检测的范围不广, 检测量有限。另一方面受检测手段制约, 仅能以定性的方法检测部分蔬菜中高毒高残留农药 (如甲胺磷等) , 而对葱蒜等带有腥辣刺激味蔬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项目 (如蔬菜中的亚硝酸盐、腌制蔬菜中的有害微生物、毒素等) 尚无法开展快速检测, 导致检测面窄, 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和检测结果的合理性。

㈡管理体制还不健全一是在机构设置上。目前天祝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与县农技中心合属, 虽然编制人员都已落实, 但用于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人员只有两人, 并还承担农技中心的部分工作, 其他人员都用于农技推广工作等, 乡镇级无人。二是对没有建立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的种植业生产者, 出售含有违禁药物或不执行安全间隔期 (休药期) 要求的农产品的农户, 在监督管理中没有切实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 无法实现农产品质量可控性和追溯性, 监管工作无法真正从源头做起。

三、提高天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既涉及农产品生产, 又涉及农产品销售;既涉及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 又涉及对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因而, 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有可能功亏一篑。针对天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㈠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一是以省、市人民政府文件明确县一级成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 在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站,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二是要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向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 (下转第59页) (上接第57页) 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努力营造人人都来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真正形成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格局。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基本覆盖全县, 实现对天祝县基地生产的农产品和进入天祝县的农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管。

㈡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是要把农业标准化作为今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主攻方向, 牢固树立“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质量, 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 没有市场就没有农民的增收”理念。二是要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合组织的载体带动作用, 积极创建标准化示范园区, 提高标准化种植比重, 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三是要围绕天祝县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将农业标准化生产规程的修改、制定、生产技术的组装配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结合起来, 加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技术的宣传、推广与标准化知识的普及力度,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与档案, 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通过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 把企业化管理, 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等现代工业理念引入到农业中,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扎实基础。

㈢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一是建议省市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项目支持。以项目建设为依托, 不断扩大批发市场、大型超市 (农贸市场) 、重点产地的速测点自检建设, 构建县、企业 (市场) 二级检验检测体系。二是强化检测能力, 提高检测水平。组织开展检测人员的培训, 规范检测技术人员工作。积极争取经费, 提升检测水平。

㈣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围绕开展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和“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 建立长效机制, 以推行生产档案制度为重点, 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标准化示范区、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中全面推行生产日志, 科学用药, 进货查验, 购销台帐等登记备案制度, 指导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投入品记录、销售记录等档案。

摘要:分析天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情况与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天祝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3

【关键词】高中教育 教研组建设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6-01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地,是建立学校教学研究制度的基础,在教学管理中是连接学校和老师的桥梁。它一方面将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传达给一线教师,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将本组教师的教研成果、教学情况反映给学校,为学校制定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一、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校是一所区级的示范性高中,近几年来,面对教育资源的整合,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教研组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反而更加凸显教研组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学习意识、流于形式主义,疲于应付、单打独斗。主要体现在:一是教研组的发展目标茫然,教师在实践中的困惑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二是教研组的作用在弱化,学校的学术气氛还不是很浓厚;三是活动形式简单,且流于形式,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学习内容随意。很多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只做些常规性工作,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帮助不大;四是活动主体单一,缺乏纵向和横向的融合,重视校内的活动而忽略与其他学校的横向联系,重视学科内部的活动而忽视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重视年级备课组活动而忽视同学科不同备课组之间的联系。此外生源质量差,教师观念落后,专业知识结构更新速度慢,综合适应能力差,教育方法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创新精神的实践技能严重缺乏,研究意识淡薄,自我发展意识弱等也是导致教研组没能有效发挥其自身作用的不利因素。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的措施

只有真正解决在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教研组活动,才能切实发挥教研组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而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些具体措施有:

(一)明确教研组的发展目标,是搞好教研工作的方向

教研组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分时段来完成这些小目标。在每个阶段,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不能只是靠少数成员来完成。要善于总结每个阶段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使教研组在新的阶段中有更好的发展。

(二)强化教研组的作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1.教学研究是教研组的本质特征。教学研究的基本模式是:“学习——实践——研究”。教研组只有确保模式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2.教研组要抓好课堂教学,发挥指导、监督、激励的功能。

3.抓好资料搜集的整合、发挥资源共享的功能。

4.协调好组内外的关系,创造和谐的环境。只有协调好组内的关系,才能使教研组成为教师的精神家园;只有协调好教研组和学校的关系,才能争取学校更多的支持;只有协调好和其他教研组的关系,才能在横向上有更好的发展。

(三)注重活动形式和实效,加强教研组的钻研精神

在教研组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发挥每个老师的特长,群策群力,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才能增强集体智慧的力量。教师之间的合作通过备课组来完成,而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合作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集体备课使得教研组的活动落到实处,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听课和评课的质量,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集体备课是教研组必须长抓不懈的活动形式之一。

此外,听课、评课、教学比赛等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通过听课,可以使得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到经验,尽快成长。而评课则是使得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教学上的竞争,如比教案、比说课、比上课、比评课等可以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魅力。

教研组还要注重教学的质量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拟定解决的措施。

教研组还要增强纵向和横向融合,注重“走出去和请进来”。闭门造车不仅限制自身的发展,最终会导致落后。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只有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形式,才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四)加强监督和管理 , 完善奖励制度

要使教研组开展的活动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学校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教研组自身的管理师必不可少的。例如我校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学校、教研组都会给每个教师分配不同的任务,部分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去完成,而学校、教研组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及时监督,最终导致有些工作不能按时完成。所以教研组一定要加强对组内教师的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和教师沟通,解决问题。

学校也要鼓励教研组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并且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达到激励教师不断发展的目的,更是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教研组首先要立足组织建设,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研组的整体功能,促进教研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增强凝聚力,凝聚力是工作的创新力。教研组制定好每个学期或者是学年的工作目标以及教研组发展规划后,坚持目标管理,使全组教师心中有方向,前进有动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次要不断完善各种制度,依靠制度来监督和管理每位教师是为了工作能够更好地展开和完成。在制度管理中药坚持以人为本,既给每个教师创造的空间,又保证教研组工作的落实。最后要强化校本教研,切实做到把学校作为研究基地,将教研置于具体的学校工作情境中,确立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临的各种教学具体问题为对象,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挖掘潜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研方向。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4

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统计作为信息主体,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职能日渐凸现。为确保我市工业源头数据准确,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根据省及(上级市)市统计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1、完善工业统计负责人制度。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继续抓好统计网络建设,全面推行工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要设置与之业务相适应的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负责人,小型工业企业(包括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在本单位履行工业综合统计的职能,使之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以促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工业统计负责人及各类专职或兼职统计员要定期参加培训,持证上岗。

2、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是工业统计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做到数出有据,使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加快工业统计自动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工业统计信息网络化,确保数据处理和传递工作的高速、高质、高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配备和使用微机,6月底前实现网上直报。

4、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工作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制度上墙。

通过上述制度的落实,逐步达到“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制度化、数据处理微机化、资料管理档案化”的“四化”要求。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报表管理工作

1、严格企业报表程序。企业上报的基层报表由统计员根据企业的原始记录按照统计报表的要求据实填写并签名,由统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审核无误后签名,单位盖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准时上报。

2、对既无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又无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的“三无企业”,统计数据查无实据的,其上报数据视为伪造。

3、乡镇要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对乡镇企业上报的基层统计报表,特别是农村及私营企业,乡镇综合部门要按照有关制度的要求,对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三、进一步增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自觉性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5

为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五项管理”等政策精神,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规范教学行为。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规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小初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教学难度、加快教学进度。

(二)支持教学创新。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应用人工智能手段支持教学诊断与改进,鼓励师生利用智能教学助手和智能学伴,灵活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拓展学习和深度学习,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鼓励因材施教。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主动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采集学情分析数据,精准分析学情。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送个性化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予以个别化指导。

(四)严禁违规补课。

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违规组织学生在节假日休息时间集体补课,或者组织、要求学生到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二、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一)健全作业管理制度。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健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制定作业管理细则,实行作业总量审核监管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加强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确保难度不超过国家课标,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鼓励实行每周一天“无作业日”。周六日、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和总量,并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完成作业的进度。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市、区教研部门要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加强对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编制中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相关业务指导意见,明确作业设计方法与实施重点,并加强对学校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加强作业优化设计与有效管理的校本实施方法与策略研究,探索建立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等全过程管理机制。加强基于课程标准的作业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发展的作业设计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加强学期作业、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研究。鼓励学校结合教学任务和具体学情,创新作业类型、作业评改方式、作业反馈与辅导方法。

(三)强化教师职责。

教师要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坚持在课内布置作业,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认真分析学情和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各区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加强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

(四)减轻家长负担。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心理情绪,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三、压减考试次数,完善考试评价机制

(一)严格控制考试次数。

各区要严格规范和科学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内部的过程性和阶段性考试。除国家、省、市、区组织的学业质量监测外,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期,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统一考试,下学期可组织考试不超过1次;小学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小学其他年级及初中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严禁组织周测、月考,严禁提前结课备考。严禁举办重点班,严禁按学生成绩进行编班以及为编班进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试。

(二)优化考试评价内容。

市、区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考试内容的指导,确保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素质教育导向,要联系生活实际,不出偏题怪题。进一步深化高中招生改革,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难题。探索完善德智体美劳等过程性评价办法,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要加强实验操作能力评价,信息技术、劳动教育、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要注重实践应用能力评价。

(三)规范考试评价管理。

各区教育局要重点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不得以任何形式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为依据对学校进行排名、考评。学校不得给班级、任课教师下达升学任务,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班级进行排名。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四、优化校内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一)做到两个“全覆盖”。

2021年秋季学期起,实现校内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午休托管和下午课后托管百分之百兜底保障。

(二)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校内课后服务时间原则上为正常上课日的早上、中午及下午放学后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学校正常上课日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下午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学时。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对于确有困难在18:30以后仍需留校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基本托管,保障安心安全。实行弹性离校,根据学生家长需求,可设置多个离校时段供家长自愿选择。

(三)优先安排作业指导。

下午课后托管以基本托管服务为主,与素质拓展服务相结合。基本托管服务要强化作业管理,加强学生作业指导,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学时的基本托管服务,使小学生基本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做到原则上作业不出校门;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统筹各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或集体补课。

五、优化作息安排,保障学生睡眠时间

(一)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学校要调整优化作息时间安排,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保障学生睡眠时长。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合理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含午休),小学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1:20,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就寝时间不晚于22:00,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各义务教育学校按需开展午休托管,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

六、加强体质健康管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一)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

鼓励各义务教育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

(二)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 1.5小时以上,每天安排至少 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三)建立校园“常赛”机制。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在年级、班级中组建运动项目队伍,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和学校综合性运动会,设立相应的团体和个人奖项,让每名学生得到参赛展示机会,在比赛中收获快乐、提升体质。

(四)加强体质健康监测。

各义务教育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系列文件要求,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6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深信”能做好的事情,也只有分层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分层教学的成绩才可能有质的提高。

关键词:学生分层;分层教学;目标分层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差异实施改革,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学生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各次考试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学科基础,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A组为基础组(学困生),B组为提高组(中等生),C组为竞赛组(优生),分组后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目标分层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比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又如在“测量”的探究中,我采用了实验课的形式。对于学困生,要求能够运用一种方法测量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教师在课前专门介绍了可以供他们选择的几种测量方法:对于中等生,要求能够找出至少两种测量方法,进行准确计算,课前不给予测量方法的提示;对于优生,要求尽量找出多种测量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课前教师也不给予提示。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3、教学分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认真钻研大纲、教材、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基础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目标中最基础的内容,对学有学余力的竞赛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

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c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上课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因式分解”时,就可以分层教学,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掌握计算方法,完成学习任务。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计算的方法。c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尝试,学会计算方法。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落到实处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最多的信息,得到最佳的训练,题库习题分层次编排,由易到难,逐步提高,达到分层提高的教育目标。

A组(基本)题巩固基础,控制难度,要求学生必做必会。

B组(提高)题注重知识联系,强调拓展思维训练。

C组(竞赛)题突出灵活运用训练,探索能力延伸。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体育课 目标 内容 教法 效果

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体育课的质量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的掌握及思想品德的培养。较高质量的体育课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体育课堂教学优化的研究。

一、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明确,要求具体、恰当

目标是一种希望得到的结果。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如果事先不确定得到的结果,也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就无法制定教学全过程,当然,也就无法评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是一句空话。比如:在教学“蹲踞式跳远”(第七册)时,课堂要落实以下三个教学任务:(1)学生知道起跳后向前上方跃起,两腿屈膝上提对跳远远度的作用。(2)学会起跳后迅速向前上方跃起,两腿屈膝上提的动作。(3)发展腿部力量、协调平衡素质,培养自信和克服困难的精神。沿着这三个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就可以说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具体了。当然在考虑“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时,还应注意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在使学生形成技术技能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做到寓思想教育于体育课堂教学之中。

二、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重点要突出

首先,处理教材要正确。既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又要顾及教材本身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既要注意新授、复习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动作各环节的结合。

其次,讲解时要突出重点。教学重点是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必须在教法中突出重点。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应当在内容的安排上确立重点,在教师的讲解中紧扣重点,在学生的练习中围绕重点,在教学程序上做到:接触重点要快,教师讲解重点要慢,学生领会、理解重点要透,而且练习重点要多。

比如,第七册跳跃教材“蹲踞式跳远”中,主要围绕下面内容进行练习:(1)由立定跳远转移到单足交换。(2)练习15~20m的快速跑。(3)练习两腿屈膝上提收腹跳。我在处理教材时,联想到以下几个方面:(1)由单纯的跳跃转移到快速跑动后起跳,要求学生的能力相应地扩大到助跑与起跳结合,而且要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以适应“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2)要培养学生快速助跑,准确起跑,起跳后向前上方跃起。(3)从“想”的过程来看,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是提高动作质量的重点,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1)要继续重视基础动作的教学;(2)逐步引导学生快速助跑,准确起跳相结合的动作要领;(3)分层次由浅入深的地组织学习;(4)要注意灵活适当的教学要求。

三、教法选择得当,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要求教学方法选择恰当,运用要得当,课堂教学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局面。课上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应能使学生积极活动,有效地理解并掌握技术本领,从教师“要我练”到“我要练”。教师在考虑选择一堂课的教法时,在指导思想上要做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选择教法的三个重要依据,即:依据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教法;依据不同课型选择教法;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体质情况选择教法。要注意三个问题:即选择教法要注意安全情况;选择教法要注意讲求实效;选择教法要注意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是带有综合性、复杂性的艺术程序过程。墨守一法,不成方圆,要讲求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即教法的优化组合。这又必须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所选的教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问题;二是所选的教法与教学内容的结合问题;三是不同教法的有机衔接问题。这三个方面都注意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就能得以充分体现。

四、教学效果要好

教学效果好是一堂课的最终目的,即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低最主要是看实际教学效果如何,看是否在课堂上基本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8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今天,我们发现小学生一项最基本也是相当重要的能力——写字能力普遍较差:书写姿势不端正,字形不规范,笔顺不正确,结构不合理,书写速度慢,错别字多。这与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掌握执笔、运笔方法”、“写得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相距甚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因此,切实搞好写字教学迫在眉睫,这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错误观念。

正确的思想、端正的目的是搞好写字教学的前提,每一位教师都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性。

汉字书写是社会协作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因此,写好汉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素质和基本技能。课程标准对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它已成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写字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老师正确美观的`写字示范和对笔画、结构的分析讲解等,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对字形的观察分析,又可以培养他们细致的观察、分析等能力;在学生反复的揣摩练习中,还可以培养他们做事执着、不懈努力的精神。可见,写字教学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写字本身,它除了能训练学生写得一手好字外,还可以促进学生审美、智能、心理等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2.转变“字只要写对就好”、“重识记字形,轻指导书写”的错误思想。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老师仍一心盯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对于字的美观、规范、书写速度等非常淡漠,仅仅满足于字只要写对就可以。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着力于学生对笔顺的掌握、结构的认识、字形的识记,很少让学生练习写字,即便是三五遍的抄写练习也只是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而已。真正的写字练习,必须在识记字形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田字格中写,明确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生字教学这块领域树立起“识写”并举的观念。

只有实现了思想上的转变,写字教学才能规范化、科学化,学生的写字水平才能提高。

二、循序渐进,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

1.识写并举,夯实写字基础。

掌握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是写好汉字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必须认真抓好“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这三关。

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笔顺和间架结构,单凭写字课的教学与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语文课本的识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熟记字形的同时,应认真讲解笔顺的书写规则,分析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导他们分散练习。在写字课上,供学生书写的范字,也应尽量从语文教材中去选取。 2.提高教师自身的写字能力,重视示范作用。

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因此,教师现场示范板书是最直观、最有效的写字教学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当着学生的面一笔一划地范写,边范写边讲解,能使学生学会如何写好笔画、写对笔顺、安排好间架结构,如何处理、把握关键笔画,将字的形态尽可能美观地展示出来,避免写字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的范写除了在写字课上进行外,课堂教学的板书,各种作业的批改,都要认真书写,以身作则。由此可见,教师书写基本功的好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素质。只有设法提高教师自身的书写技能,大幅度、快速度提高写字的教学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3.精心安排,切实上好写字课。

写字课是学生练习写字的主阵地,不能挪作他用,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必须周密计划、精心组织。

就每堂写字课而言,都必须精心组织,切实发挥写字课的指导与练习功能。一般来说,一堂写字课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范写与讲解阶段,使学生明确练字的内容、注意点和读贴、练字等各项具体要求。二是准备阶段,让学生端坐,摒声静气,默记各项要求。三是练习阶段,要求学生读懂贴,练写每一个字前都要明白这个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特点,然后一气呵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巡回指导,纠正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对照字帖进行自我评价或互相交流。一堂课下来,所有同学对所有要求都必须认真做到,对一时难以做到的同学,一方面要耐心指导,另一方面要对他们进行更细致的指导,直到做到为止。

4.坚持训练,常抓不懈。

上一篇:新娘婚礼上发表致辞下一篇:安全监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