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2024-09-11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共10篇)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1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闲暇时间,读了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幸福的方法》,本书突破了近100多年来传统心理学只关注失败和障碍的旧模式,关注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教给人们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古今中外,多少人为财富抛尽昭华,为英名付尽青春,为权位苦煞人生„„一路狂奔,无心领略风景,当奔至似乎本该充盈“幸福”的终点时,却一脚踏入虚无与空洞„„其实人生的“至高财富”无非是“幸福”——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满足感。

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这种解释绝不仅仅限于生命里的某些时刻,而是人生的全过程。

如果你想和家人多相处一些,比如说每周八个小时,那么就把它写下来。如果你想要少看一点电视,就把你认为适当的长度写下来。包括其他所有你想做的事。这些事情越真实具体越好,因为太过于理想的事情,比如每周花20个小时看小说,可能会和你的实际生活冲突而难以执行。

是否有一些你能做却没有做的事情可以给你带来幸福?每周去看一次电影是否会带给你快乐?每周花四小时从事你的爱好,每周外出三次,能让你更幸福吗?

如果你的生活确实很忙碌而无法做太大的改变时,那就量力而行。那些“幸福强心剂”(即那些简短但可以带来目前和未来获益的事情)是你可以考虑去做的吗?如果每天早上必须乏味地坐一小时车去上班,试着在其中去找一些有意义和快乐的事,比如,听听音乐,或是在搭乘火车的时候静静地阅读。重点是,在你期望的改变上养成习惯。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改变。

如果想保持幸福感,必须改变我们通常对目标的期望:与其把它当成一种结局(相信它可以使我们开心),不如把它看作意义(相信它可以加强我们旅途上的快乐)。当目标被认可为意义时,它会帮助我们去规划旅途上的每一步,而不

像被认为是结局时,它所带给我们的只是无数的困难和挑战。正确的目标认知,给我们的是一种安宁的感觉。

追求自我和谐目标的人,通常不但更成功,而且比别人更幸福。自问一下,哪些是自己在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想做的事,诸如与其他人的关系或工作等等。在每个方面的下方注明以下的内容。

(1)长期目标 也就是地基型的目标,从1年到30年的都可以。这应该是一些有挑战性的目标,让你发挥潜能的那种。还记得吗?目标是为了让我们能享受旅途上的快乐,激发我们自身的潜力,实现与否倒在其次。

(2)短期目标 这部分是针对于分类消化长期目标。对于自己的长期计划,你在未来的一段时期要这么做?

(3)行动计划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需要做些什么来帮助目标的进行呢?给自己拟定一套行程表,无论是每日的还是每周的(这些就是你即将要养成的习惯)或是一次性的。

不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外界所影响,转而追求那些很难达到自我和谐状态的目标。我们总是面临两个选择,被动地受外来因素所影响,或是主动地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2

第二, 贯彻“全面”方针。乡村教育的功利色彩浓烈到如此程度, 以至于乡村学校的一切活动都以教育为依归。学生总是在语数外等“主打”科目中翻腾, 而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调动学生兴趣的选择被剥夺, 这是导致乡村教育幸福指数下降的又一重要因素。更为严重的是, 这种“偏瘫”式的教育, 让高考成为乡村学生几乎唯一的出路, 除此之外, 他们难以找到适合的路径。我们的新乡村教育要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多样化的选择, 给予学生更多发掘潜能的机会。这样, 幸福指数的提高才不会是天方夜谭。

第三, 立足乡村实际。从实际出发,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乡村教育, 需要立足乡村实际, 任何超出实际的想法和做法都会导致教育的灾难。教育是一项现实的事业, 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要追寻的新乡村教育, 应该更充分地调研乡村儿童的认知背景、学业基础、思维方式, 充分发掘利用乡村教育资源, 制订更符合乡村儿童实际的发展目标, 寻求适应乡村儿童认知规律的教育教学方式, 从而让教育的过程真正成为乡村儿童的生命过程, 让幸福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3

引用两位学者的数据,并非想悲观地推卸责任:瞧,学校、校长做得再好,也只起10%的作用。而是深感责任重大:学校、校长做得优劣,竟然可以决定教师10%的幸福感!那么,怎样把这10%做到极致?对工作中几件小事的反思与实践,使我对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途径与方法有了全面而深入的思考。

小事一:一份考核带来的思索———对刚性管理的优化与柔化

又一份期末考核的结果摆在了校务会各成员面前。琳老师的分数是97.8。这个分数在全校教师中只能算中上,但琳老师一贯的表现都是拔尖的。这次为什么分数不高?负责考核的中层领导早就做了调查:原来琳老师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一项新的改革,由于是初期尝试,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导致期末考试成绩不太如人意。中层领导还说,就为了这个考核分数,一向争强争优的琳最近也有些闷闷不乐。

面对着这个97.8分,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我们每所学校都实行绩效管理,教师的岗位职责与工资奖金挂钩。职称评聘,凭绩效分配。对这一制度,如果只注意结果管理,势必忽略了许多温暖的精神关怀。像琳老师这样,不是由于她个人不努力,而是在过程中出现了偶然因素。如果我们一味刚性地只拿结果来衡量一位教师的优劣,势必会扼杀教师创新的热情与工作的积极性。对于因为大胆创新或尝试用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出现失误,除在相应项目上按规定予以扣分,也应当给予充分的安慰和鼓励。如此才能真正体现绩效管理的奖罚分明。经过校委会一致讨论决定,我们将在考核管理中新增一项“创新奖励”!

虽然只是绩效中的一点小小改革,但它体现的却是我们对管理的逐步优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这是教育界早已形成的共识。但具体如何管理学校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曾一度我特别钟情于刚性管理,因为这种管理对充分发挥校长的权力性影响因素,对学校秩序的建立与稳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增强,特别是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这种管理的局限性就越来越明显。因为学校管理毕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有时很难确定其因果变量,在管理过程中会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着效果,如,教师有时还要做一些制度上无法规定的事情,仅用规定去要求和评价教师,不但会使生动活泼的教育过程变得如同工业的流水线,机械而呆板,而且会压抑束缚教师因时、因地、因人、因内容而主动的创造性。为此,在学校走上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之后,在保留原有的一些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的高要求、严管理的刚性措施基础上,应当适时地对教师增加具有激励式、灵活性的柔性管理,努力地做到既坚持制度,又管而不死;既管其所当管,又放其所当放;既奖罚分明,又注意保护弱势群体的积极性。这样,对教师实行“理性”管理,宽严结合,刚柔相济,在“高要求,严管理”的基础上为教师提供相对宽松自主的创造性工作与学习的空间。空间广阔了,幸福指数不就提升了吗?

小事二:一个承诺带来的思索———对发展意愿的尊重与激励

萍老师是新分配到我校的音乐专业应届毕业生。正处在青春烂漫的年龄,萍美丽而充满活力。苦于学校师资不足,工作第一年让萍担任了一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对新教师而言,压力的确不小。萍也是一天到晚苦着一张小脸,被工作拖得疲惫不堪。一学期结束的联欢会上,萍的一首极专业的《玛依拉》,让我看到了她本应有的风采。我在联欢会上当场承诺:下一学年,即使师资再困难,也要让萍担任音乐课教学!我的承诺、萍的梦想,都使接下来一学期的萍干劲十足,虽然累,却不苦。而新的学年开始后,如约当上音乐教师的萍才真正焕发了光彩。由于音乐教师少,音乐组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上课、训练、演出、组织文艺活动、参加比赛……音乐组的大小事务萍一力承担,却再也不见一张苦巴巴的小脸。

我想起了曾经做过的一次问卷调查:“各种培训持续升温,教师疲于应付”“教育教学工作压力太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师的问卷调查中相当普遍。为什么教师对工作疲于应付?在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王继华教授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把生命与工作割裂开来,缺乏做好本职工作的强烈意愿!成功=意愿+方法。当人的意愿足够强烈时,世界上最好的方法会自动呈现出来。王继华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最缺的不是知识、技能,不是方法、技术,甚至也不是理念,而是发展的意愿!对于这样的教师而言,仅靠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支持、鼓励、认同,而非要求、挑剔、指责、抱怨、批评”。

王教授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们的个别教师,之所以对工作疲于应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少个人发展的愿望!对这样的老师,我们的一切培训、提升,对他们而言都是负担、是痛苦。治标先要治本,对于这部分老师,我们首要的问题是要激励其发展的意愿。新毕业的教师、工作瓶颈期的教师、工作成熟期的教师,应当各有不同的职业规划,学校也应采取不同的分层培养策略,使不同阶段的教师都能不断体验到工作成就感及自身价值实现后的巨大愉悦感。教师的幸福感,不正来自感受理想目标与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吗?

小事三:一次拓展带来的思索———对团队力量的凝聚与提升

2012年6月份,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养马岛拓展训练活动。活动占用了教师两天的休息时间,但回程时,每个人都感觉无比的充实与快乐。教师最大的感触是:这次活动,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以及身为团队一员的幸福。是啊,当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在空中断桥的一端时,是团队成员们的鼓励,让我们横下心迈开脚步;当“信任背摔”时,是团队成员们的坚实臂膀,让我们可以信任地放心背摔……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会带给每一个人信赖、力量与幸福。

众所周知,当今的教师工作压力、思想压力都比较重:完成学校规定的工作量,准备每周的常规检查,备课、批改作业、听课记录、学习笔记、教研活动记录等,还要随时迎接上级部门的突击性检查,无形中不知要付出多少劳动。当然,这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教师也明白,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无怨无悔。可是,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是需要关怀和温暖的。这里我非常赞同平度市南京路小学杨秀丽和李吉波老师的观点:尽量多付教师“一倍工钱”。这里所说的工钱不是指教师的工资,而是指学校对教师的关怀,指能让教师“心头温暖”的那部分工作。教师生病时,一次真诚的探望;三八节时,一束美丽的鲜花;教师生日时,一个充满祝福的短信;路上相遇时,一声满含敬意的招呼;教师遇到挫折时,一句温暖人心的安慰;教师生活有困难时,一次全心全意的帮助;教师业务有困难时,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教师业务有成绩时,一句发自心底的赞扬……这些都是教师需要的“情感工资”。就是在这看似琐碎的情感关怀中,酿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打造幸福团队。

当然,这些还不是打造一个有幸福感的团队的关键。一个有幸福感的团队是如何炼成的呢?不是前景一片大好时,不是工作乘风破浪时,也不是关系一片和谐时。而是迷茫时(迷茫时依然坚定)、困难时(困难时众志成城)、冲突时(冲突时理解包容)。没有痛苦的团队不会强大,没有泪水的团队缺少真情!我们在绩效考核时实行团队捆绑评价、我们组织文体活动时的团队奖励、我们磨课时实行的“1+X”(1人主讲,X人分担资料收集、课件制作、评课主持、说课建议等)工程,都让每一位团队成员体验到了迷茫时的坚定支撑、困难时的鼎力相助、冲突时的宽容相融,以及失败时的同力承担,成功时的欢欣雀悦。因为一路有人同行,所以坚信再多的风雨都能过去;因为一路甘苦与共,所以心中会一路花开幸福。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4

面对诸多不如意,我们怎么会开心呢?如何做能让自己开心每一天,应该从改变自己开始!

从我孝顺父母说起,一开始我一个星期会去娘家一趟看望母亲,因为母亲前几年做了脑膜瘤手术,现在不能做任何事,我也发现母亲大不如以前了,于是我调整了回娘家的时间,一个星期本来有五天不过去,现在只有两天不过去,因为孝顺不能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自己尽量挤出时间,给母亲做好午饭,天气好的时候就陪母亲出去散散步。母亲的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我的心里满满的幸福,母亲对我更是依恋,让我有了沉甸甸的责任感!把孝顺当成一种习惯,相信人生因为有了孝顺的经历而倍感丰盈!

我们平时会埋怨孩子不听话,总是没有好习惯,可我们有没想过自己身上的好习惯又有多少?

前段时间一个早上我在公园跑步,碰到一个熟人,跟我聊起她的女儿怎么怎么不听话,听她说完我就跟她说从明天开始你跟我一起跑步吧!她一脸不解,可嘴里还是满口答应“没问题!”第二天早上她坚持了,可到了第四天,第五天就没人影了!几天后我碰到她,她不好意思的说“我还是做不到”

固有的生活习惯改变不是随便的事,而是我们要拿出行动,改变信念:坚持下去对身体带来的好处,21天就能够自然形成并且做到坚持不懈!

接下来说说我跟公婆的关系吧,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嫁到大家庭里家人们应该包容我,我跟他们始终保持距离,都结婚好几年了还感觉跟家人之间很陌生,觉得他们很冷漠!我也曾痛苦也曾因此而跟老公吵架!可后来跟好友学习了爱的领悟,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学着关爱家人,从给公公婆婆买点小东西开始,没事了找婆婆聊聊天,把他们当自己的家人来对待!渐渐的我发现一切都变了,婆婆对我也开始关心了,还喜欢跟我一起做事情,家里的笑声也多了!虽说自己在改变时也很痛苦,但收获的是满满的温暖!

家和才能万事兴,把复杂的家庭关系处理好了,相信以后的岁月都很甜美!懂得付出才会拥有幸福感!用感恩的心态去生活,收获的会是满满的爱,自然身心轻松愉悦!

现在因为要照顾老人,我还真的走不出去了!跟朋友们都渐渐的疏远了,觉得自己生活都这样了,怎么跟朋友们联络感情呢?可是自从我改变了自己,节假日我会给朋友们发去祝福,不管他们回不回,我只管把自己的心意送到就行!渐渐的我的朋友们又回到了我的身边,更使我确信只要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但如果不懂付出,就永远没有机会拥有!

说说我们的文友群,其实群里全是高手,我一开始进群就像小学生一样,也不知道看过文章还要点赞留言,从来都不吭声!当自己第一篇文章发表时,我也高兴的把文章发到文友群里,看着文章下面的留言点赞,我好开心,基本上都是不认识的读者!后来我就改变了自己,早上会给文友们问早上好,如有好的正能量分享我就发到群里,有空了看看文友们的文章,只要是我看过的我都点赞留言,因为我发现点赞留言对文友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需要共鸣!就像自己也需要鼓励和掌声!虽说自己很忙,但如果看到文友们好的文章或者朗诵就会送去掌声!

每个人都希望被在乎和认可,每一篇文章都是友友们的心血!到现在我才发现,用心凝聚的作品,只为能让更多人看到,稿费少的可怜,只要能拥有更多的读者,留言和点赞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认可和鼓舞,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提升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会 篇5

何谓幸福?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满足感,既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物质层面。幸福指数即是衡量这种幸福感的客观指标。两会期间,“幸福指数”也成为了热门词汇,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居民的幸福指数并不与GDP的增长成正比,反而许多人感觉富而不快,饶而不悦。

纵观历史,唐太宗执政时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在位时的“开元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故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而如今高楼林立,各式别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种如“尊贵奢华,皇室享受”的广告铺天盖地,而百姓唯有感叹再感叹;“物美价廉”这个词似乎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已经为我们的生命安全敲响了警钟。物价上涨,居民购买力大大降低,于是 “豆你玩”、“蒜你狠”、“苹什么”等流行词汇接踵而至;农村“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不禁勾起人们心中那一幅幅吃不饱、穿不暖的画面;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露、梅花味精污染事件、松花江化工桶游弋等也给我们沉重的一击。正是以上种种因素降低了我们的幸福指数,阻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过程,放慢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脚步,因此提升幸福指数必须成为政府重要的价值取向。

首先,宏观调控,稳定房价。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楼市调控政策,充分利用“房产税”、“商品房限购”“控制房贷利率”这三杆长枪,加大打击恶意炒房力度,并调整住房结构,大力兴建保障性住房,给群众一个幸福的港湾。

其次,严厉查处整治,确保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改进监管模式,加大对食品各生产加工环节的查处力度,做到分工细致、职责明确、监管到位,严格做到发现一例处理一例,绝不留隐患。;立法机构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惩处食品安全犯罪分子,让有毒食品夭折在襁褓中,还人民一个安全的食品环境。

再次,创新养老保障机制,让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政府应该积极承担有限的财政责任,加大财政支付力度,提高保障标准,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政策,让农村老人得到真正的保障。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6

“五一”劳动节前,中国人民大学和工众网联合发布的调研成果显示,中国农民工的幸福感从多个维度看都显著低于国外体力工作人员。从幸福感的角度,幸福感最高的前三位是泉州、青岛、长沙,幸福感最低城市是深圳,其次是东莞、上海。

近日,一则关于“幸福感”的调查结果,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南都记者通过走访特区外近百位劳务工,问卷调查和微博调查结果显示,80%的劳务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不满意,仅有20%的劳务工感到生活很幸福,约70%的劳务工觉得生活没有方向看不到未来,30%的劳务工认为生活满意精彩有趣。在深圳市关爱协会心灵援助中心咨询师向林看来,深圳劳务工幸福指数低和这座城市外来人口多、生活节奏快有很大关系。

在工作和婚姻家庭的巨大压力下,每个人的幸福感都有所流失。尤其是80后、90后的一代,从他们生活的状态可以看出压力着实不小,各种问题也可能会随时爆发。那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让幸福感充盈心中呢?笔者认为,像现代的年轻人应该首先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着手,脚踏实地的创造属于自己美好的未来。

谈起职业,现代最流行的职业莫过于金牌厨师职业,这也是很多思想转变快的年轻人的首选。根据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餐饮行业发展迅速,厨师岗位的缺口为年轻人很好的展示自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且,厨师又是一个高薪多金永不失业的职业,“民以食为天”的古训足以说明这一点。另外,在餐饮行业内,对厨师一职的需求,一直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厨师人才成为各大餐饮企业争抢的“香馍馍”。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7

一、创设情境,以激发兴趣提升“幸福指数”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巧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认知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和“融合”,进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而增强幸福感。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美术 《字的联想》一课时,巧设故事情境,带领学生去花果山和孙悟空一起研究“变字大法”, 学生的情绪一下就会被调动起来,通过孙悟空“现身说法”的变法演示,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字联想的基本方法,接着创设与悟空进行一场“超级变变变”大比拼的情境,同学们的表现欲望被彻底点燃, 最终作业形式丰富多样,孙悟空甘拜下风的画面让同学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整个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二、小组合作,以提高效率提升“幸福指数”

小组合作在美术教学中尤为重要,小组合作能使学生思维得到交流,组员间能博采众长、互相帮助。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也能大大地提高效率,美术作品的质量也因相互的探讨与合作大幅提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穿穿编编》这课时,由于材料的准备和制作对小学生来说比较费时费力,所以,在较为详细的示范后,我便采取四人一小组进行编织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同学们经过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有裁不同色卡纸条的, 有编织的,有构思作品形式的。经过这样的细分,同学们高质量的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炉了:编织帽、编织袋、编织凉鞋、 编织笔筒……学生在课堂中忙得不亦乐乎,都做了一回“编织高手”。在合作交流中,由于小组之间竞争意识的存在,孩子们灵性的火花在闪烁,情感在升华,思维在自由飞翔,表现作品时底气十足,作业的效率与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课堂也因此涌现出了新的活力。

三、大胆展示,以增强自信提升“幸福指数”

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作品展示环节不可或缺,它不仅是教学效果的呈现,更能搭建学生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美术作品的展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个性得到了张扬,风采得到了展现,进而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如在进行《诱人的瓜果》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独立绘画生活中熟悉的西瓜,然后将小组推荐的几幅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再拿出西瓜实物与同学们的绘画作品进行比较,通过“找不同”的形式,同学们很快发觉自身作品的不足; 接着我以瓜果的形、色为基线,让同学们多观察,细刻画,巧用色,最终以集体展示的形式将同学们绘画好的水果剪贴入黑板上的水果蓝中,一大张色彩鲜艳的水果摊便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作品得到充分的展示,脸上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诸如此类的课题还有很多,我经常针对同学们的单件作品进行重组,将多数同学的类似作品剪贴到一定的场景中, 这样一幅幅重组作品如:“海底丛鱼”“繁忙的公交”“动物明星们”“形形色色的人” 等便诞生了。我不仅让这些作品在美术课堂中得以展示,更多地将它们装点美术教室、教学楼走廊、学校画廊以及班级的中队角,通过多种形式的展示,既美化了我们的校园,也为学生提供了互相欣赏的机会,同学们绘画的自信心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四、有效评价,以肯定激励提升“幸福指数”

美术课堂中,有效的评价言语犹如冬日里的暖阳,影响学生的情绪,改善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学生在参与绘画、手工、泥塑等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富有创意的作品,此时好的评价语能充分开启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智,产生愉悦的心情,建立足够的自信。如:展示表现力好的作品时我会说:“今天,我班的‘小画家’就是……了。”“本节课,我们班的‘小巧手’属于……了。”“很不错,这件作品最富有想象力了!”这些适度的激励言语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与喜悦。

除了适度的激励,有针对性的评价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评价多幅作品时我会说:“你的作品颜色可以再丰富一点。”“你的构图很不错,值得大家借鉴,是否可以考虑造型再夸张一点。”“这幅剪纸作品你可以剪得更细腻一点。”这些有针对性的点评可以客观地评价出学生在作品表现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在肯定优秀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完美的期望。当然,无声地为学生翘起大拇指,不吝啬地传递赞赏的眼神,情不自禁地为同学们精彩的回答给予掌声,这些有效的评价都能激起学生的幸福感。

总之,教育是一门技术,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美术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多维度地去发觉、激发学生们的潜能, 让他们的心灵浸润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处于会学、乐学、爱学的状态, 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是培养幸福的人。”换言之,教育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学科知识基础与情感体验基础。美术学科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在教学活动中应侧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享受幸福而又有情趣的教育过程。

全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篇8

一、在活动技能化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教师要通过打破传统活动形式,变无序为有序、变监管为指导,将每一项活动作为一项课程来指导,以课程为依托、以训练为保证,在为学生谋求终身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全面提升学生的活动技能。

1.游戏活动的技能化

如在跳绳指导中,待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之后,教师逐步提高难度。如“趣味跳”,学生像顽皮的小猫一样神气活现、自娱自乐;“反手跳”,即向后摇绳跳,学生宛如出道已久的杂技演员沉着干练、收放自如;“交叉跳”,即“跳麻花绳”,学生像孙悟空舞动金箍棒,眼明手快、虎虎生风;“配合跳”,即“双人跳短绳”,学生又宛如并蒂莲花、迎风招展;还有“团结跳”,十数人齐上阵,将一根长绳填满,协同跳跃几十下竟然毫不费力。

经过指导,一根翻飞的跳绳在学生们的手中竟然像被注入了魔力一般,演绎万千气象!

这仅是英才小学生活动项目中的一项,其他如打羽毛球、滑旱冰、摇呼啦圈等,都有技能性的要求,只不过这种要求已经融化到趣味之中,变得了无痕迹了。

2.生命、生存教育的技能化

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震撼了整个中国,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如何让生命教育渗透到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为此,从上一学期开始,我们在小学六个学段分十二学期,以课程的形式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和伤害,并对学生进行生存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的训练中,除了白天在课内课外设计各类活动场景进行模拟之外,学校每学期还要在生活区对全体学生进行两次以上的夜间(22:00以后)突击消防、地震演练。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睡着了,演练贴近真实状态。在实际演练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在“险情”发生后,处险不惊、沉着冷静,依照教师指导的方法进行快速而有序的撤离。

2012年暑假,我校学生张某在与父母外出时发现落水儿童后,成功运用教师所传授的“心肺复苏术”指导家长进行救治,在救护车到来前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

生命、生存教育技能化,奠定了学生终身的幸福的基础。

二、在活动亲情化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虽说集体生活为学生的独立性的能力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离开父母呵护的学生在亲情方面的缺失也是不可回避的现象。因而,如何弥补亲情的缺失就成了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1.生日活动

过生日是小学生及父母最为期盼与关注的。寄宿学生的生日大部分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替代家庭,高于家庭”一直是我们小学部生活区教师工作的奋斗目标。我们将学生的生日(甚至延伸到学生父母的生日)逐一统计入册,分清习惯生日时间(公历或农历时间),确保每一个学生生日时间的准确性。对于学生父母的生日,教师们会提醒学生给父母打个祝福电话;对于学生当天的生日庆祝,教师们会以多种形式给过生日的学生送上祝福的话或贺卡,煮上一碗长寿面,给父母打个电话,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同宿舍或班级同学的祝福声中,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师生、同学之间浓浓的情谊。

此外,学校还以班级为单位每两个月为学生举行一次集体生日晚会。生活教师在生日晚会之前都会制定详细的晚会节目方案。在品尝生日蛋糕中、在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在爱与祝福的旋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活动的过程温馨而富有创意,幸福写在每个学生的脸上,也写进了家长们的心里。

2.周末活动

离校较近的学生一个星期就可以回家一次,而路途遥远的学生只能留校度周末甚至是度月末。孩子思乡,亲人牵挂!为留校学生营造温馨的家成为所有生活教师的共识。

每个周末,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搓汤圆、包饺子、煎荷包蛋、包春卷、煮面条……通过稚嫩的小手、专注的眼神,学生们在东倒西歪的作品中既学会了简单的生活技能,更从品尝劳动成果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校内开心,校外同样精彩。我们组织学生到消防队、110指挥中心去参观;到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与孤儿院的孩子们联欢;到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戴尔等外资企业中参观生产流程;到沙滩上“撒撒野”,到美食广场去大块朵颐……

实践证明,这是学生们喜欢的,也是家长们所期待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学校,爱上学校的周末生活。虽然这样会增加教师的管理难度,但看到学生们幸福的脸庞,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教师们毫无怨言。

三、在教师专业化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

传统意义上的生活区教师团队,其进入的门槛较低,只要有爱心,能吃苦耐劳,身体健康,接受过中专及以上的学历教育,懂得一点教育知识的各方面人士便可加入。工作内容主要是照顾学生的生活起居,属于纯生活事务型管理,因而在世俗的眼光中将其定位在高级保姆这一角色。职业社会地位低,影响了教师的经济收入、婚恋和社会交往,也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影响了教师对自身幸福指数的提升。

幸福是可以传递的。要想让学生提升幸福指数,首先教师的幸福指数要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来自经济收入的提升,更来自职业能力的提升,以及获得社会对职业的认同感。因而,为教师搭建提升专业能力的平台,就成为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1.在晨练组织中提升

以往的晨练活动,教师带着学生到指定的场地进行“放羊”式活动,内容自定、形式自由,教师置身于活动之外,只作为一个监管角色,学生活动效果更无从考察。

将晨练作为一门课程来上,以课程的形式来推动教师提升晨练指导水平与学生活动水平是晨练改革的重要内容。

该课程也称“10分钟自主晨练课程”,由“课程计划”与“课程方案”组成。要求教师能做到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与习得技能(简单,非专业)相合。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成果形式等所有内容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自身的优势自定。教师在进行自主晨练前,以学期为单位整体规划自主晨练计划,然后依据计划制定实施每一次晨练方案。一个学期下来,学校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检测。

晨练课程的实施,既是对教师的晨练指导要求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对教师个人工作能力的促进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运动项目优势,如在跳绳、摇呼拉圈、踢踺子等项目上给予学生指导,从而让学生习得一种运动技能。教师在课程的组织中,实现了自己价值,提高了业务能力,提升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了学生在习得技能、获得成功感后的幸福指数。

2.在主题活动中提升

每一学期,生活区的每一幢楼都会在楼长的组织下,针对本幢楼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学期主题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都能实实在在地学到一样东西,拥有一份成果。

楼幢主题内容可以选择生活情趣类,如剪纸、编织(小手套、小围巾)、折纸、十字绣(丝袜花)、打中国结……;小制作展示类,如纸雕、蔬菜雕刻、面塑制作、彩泥制作……;户外活动类,如摄影采风、科技小制作、航模、电动赛车、风筝比赛……;户内活动类,如班级演讲比赛(四至六年段),讲故事比赛(一至三年段)……

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指导能力各不相同。但作为商议定下的学期楼幢主题活动,作为教师个体就得努力去学习以达到指导学生的能力。指导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学习与再提高的过程,教师也从中习得了技能,体验了成就感。教师活动能力的提升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在生活课程传授中提升

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把对学生生活课程的传授作为一门课程正式纳入学校的教学体系。生活教师从幕后走上了教学讲台,结束了生活教师不上讲台的历史。教师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系统归纳和整理英才学校十几年寄宿生活管理经验的同时,吸纳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编写出独具特色的英才学校《寄宿制小学生生活教育课程》(课程分十二册,即将结集出版)。作为教材,课程包括生活教育(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习惯养成教育(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交往习惯)、心理抚慰教育(得到信任、得到朋友、得到关爱)等诸多常规教学之外的家庭教育内容,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替代家庭,弥补家庭教育的空缺。其教学作用与效果正越来越被家长与同行认可,逐渐具备了寄宿教育管理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技能的提升使得英才生活教师的角色正逐步从纯事务管理型角色转化为专业管理型角色。角色的转变不仅带给了生活教师经济与社会角色的提升,更在生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幸福中提升了英才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9

突出产业集聚抓提升 增强跨越发展拉动力

2011年,松溪县预计生产总值27.8亿元,增长11.9%;财政总收入2.07亿元,增长38.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3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亿元,增长27.2%。原本僻处闽浙交界、海峡腹地的经济欠发达县,通过抓铁留痕,激情创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实现了超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服务人民群众夯实了经济基础。

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松溪出台扶持食品加工、机械电子两大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培育产业发展领军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亚达集团、好味食品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产业,以永顺机械、沃瑞仪表、精密铸造为龙头的机械电子产业。

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松溪紧紧抓住松溪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区的有利机遇,用好用足赋予省级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加快推进扩区工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已成为该县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发展载体。

在品牌打造方面,松溪以品牌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增进效益、提升水平,建立健全品牌培育运营、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有效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商标工作实现了“一县一地理(标志),一县一驰名(商标)”的突破,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夯实基础。在招商选资方面,松溪实施“北联南接”战略,争取在承接“长三角”特别是浙南地区产业转移上取得突破。一方面,采取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网络招商及实施“回归工程”等方式,拓宽招商渠道;一方面,充分用好“5·13”武夷旅洽会、“6·18”项目成果推介会、“9·8”投洽会及民企产业项目洽谈会等招商引资平台,力争在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

在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松溪把“五大战役”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2011年松溪建设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30.52亿元,计划投资8.64亿元,完成投资8.7亿元,占计划的100.7%;城市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1.4226亿元,完成投资1.4276亿元,占计划的100.3%。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有力地推动了松溪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松溪推进茶、竹、烟、菜四大特色农产品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始终鼓励扶持亚达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就地深加工,提高附加值。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5.4亿元,年增长5.3%。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注册96家,注册资金7127万元,带动农户23860户,销售收入达8.6亿元,为农民增收1.9亿元。

突出窗口服务抓提升 增强跨越发展软实力

2011年7月以来,松溪县以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重点,以“构建坚强核心、树立前锋形象、促进城乡发展、打造生态强县、建设幸福松溪”为主题,按照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活动目标,立足实际,围绕中心,确立民生为重、服务为先导向,开展“亲人式”服务,打造“小县城、大服务”工作格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今年,松溪县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从窗口单位向农村、机关事业单位延伸,从党内向群团组织延伸,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使创先争优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规范服务行为,公开党员身份、公开服务内容、公开服务承诺。松溪县工商局推行“共产党员亮牌上岗”制度,在党员的办公桌(台)上统一放置“我是共产党员”岗位

牌,促进党员比学习、比服务、比作风,创业绩、树形象。县国税局办税服务大厅向纳税人发放办税联系卡、业务提示卡,公布服务标准,公开办税流程,设立等候休息专区、电脑自助服务区、填单示范区,改善办税大厅环境。将监督电话、服务承诺和党员示范信用公约标识在大厅醒目位置,接受社会评议。全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党组织共作出承诺事项225件,党员承诺事项2915件。

丰富服务形式,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深入基层大走访”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松溪县公安局利用换领二代身份证的契机,走访56个行政村,进村入户为1900多名群众办理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县供电公司党委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为贫困学生、受灾群众募捐,利用节假日为松建高速公路移杆330余基、改线6.2千米。目前,全县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共走访群众3560人次,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253条,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995个;全县各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已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0支,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服务175次。

提高服务效能,打造过硬队伍、简化审批程序、拓展服务功能。松溪县文明办对27个行业、49名志愿者进行为期一周的文明礼仪培训,提高窗口单位员工服务素质,塑造服务窗口良好形象。县农业局组织科技人员下乡指导达326人次,举办灾后培训班36期,发放5000公斤水稻、3000公斤玉米救灾应急种子给受灾农户。县工商局帮助郑墩镇青山村修建毛竹山机耕道等生产帮扶项目,为困难党员送去3000元慰问金。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街道社区开展科技服务、扶贫济困、应急抢险等服务活动。全县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审批提速率达到70%,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创先争优,永不止步;开拓进取,永无止境。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松溪县将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党建工作、提升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加快把松溪建设成为承接浙沪地区的生态山水宜居城市和对接武夷山的文化旅游城市,努力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松溪。突出城市建设抓提升 增强跨越发展带动力

松溪县把城市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在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的同时,把握生态、山水、文化、宜居的特点,编制了城市各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特别是以山水自然景观和剑、瓷、画、茶文化为核心,分步实施的“松溪文化旅游景观”工程,将不断提升城市价值和品位。

项目带动稳步推进。松溪努力实现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促发展的目标,注重将长远规划与短期规划相结合,每年筛选一批立足发展后劲的建设项目,认真抓好落实,不断夯实发展的基础。2011年,松溪开辟了城乡一体化公交线路,完成信用联社路口红绿灯交通控制系统和高清电子警察建设,来龙山森林公园景观工程、大街改造基本结束,给了人民群众“一年一个惊喜,一年一大变化”,也推进了松溪“承接浙沪地区的山水生态宜居城市和对接武夷山的文化旅游城市”的建设进程。

城市管理不断完善。松溪强化城乡综合执法机构建设,充实人员,加强人员培训,建设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城乡综合执法队伍。重点开展了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整治,注重分类打击,堵疏结合,违法建房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健全了出租车和“三轮摩的”管理机制,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开展了城区商业网点“划行入市”工作,规范户外广告经营、渣土处置、垃圾清扫,整治占道经营、占街为市行为,促进城区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目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健全的总目标得以实现,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推进。

现在松溪的城乡建设如火如荼。以省级开发区为平台的城区东扩、以松建高速公路林屯互通口(林屯创意园、塔下片区)为基点的城区西延,和旧城改造工作的大力推进;中心村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农村资源要素已更多向中心村镇倾斜,一批适宜人居、交通便捷、功能齐全的中心村镇已经培育,城乡发展空间正在不断拓宽,带动经济发展力量正在不断增强。

突出社会管理抓提升 增强跨越发展向心力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加快推动,使松溪全国科技进步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率先在全省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被省卫生厅确定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省级重点联系县。与南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顺利签订“共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合作备忘录”,进一步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完成植树造林5.5万亩;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及绿色校园建设任务均已完成,创建绿色村庄12个;溪东乡、祖墩乡“环境优美乡镇”通过市里预验收。

2011年,松溪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9.5%,居全市第一。新农保全县已参保缴费47108人,参保率达92%,其中60周岁以上16216人,基础养老金已100%全额发放,超额完成省、市要求。失地农民参保对象1598人,999人已由相关部门确认并办卡,其中60周岁以上共102人,已开始领取失地养老金;599人正在确认办卡中。农民和城镇居民参保的政府补助标准按市里要求提高落实到位。农房保险参保农户达4万户。水稻种植保险完成13.4万亩,参保率达94.1%,超额完成南平市下达的任务。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检测1374人。全面落实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器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共发放补贴1620.84多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县共免除各类教育补助经费933.72万元。保障性住房已开工1198套,开工率113.98%;完成投资额10089万元,完成投资率110.67%;建成674套,已配租配售190套。

随着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落实,维稳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松溪新一轮平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在建立预防和处置医患纠纷“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后,又深化和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建设,建立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负责各类纠纷的立案受理、分流指派、督查督办、调处裁决,构建了矛盾纠纷的大调解平台,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各类群体性事件得到有效预防和处置。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95.5%,该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县”称号。

提升幸福指数的方法 篇10

江油,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家园被损毁,医院被破坏,校舍被震裂„„满目疮痍,一派萧瑟,直接经济损失达592亿元。

灾后重建的号角吹响了,1353个灾后重建项目落户江油,407.88亿的资金注入江油。百废待兴,千头万绪,资金该花在什么地方?项目孰先孰后?江油市给出的答案只有四个字:民生优先。

江油市按照先城乡居民住房,再学校、医院、敬老院等民生基础设施,后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机构重建的顺序,拉开了灾后重建的序幕„„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抗震救灾是一场伟大的斗争,灾后重建同样是一个光荣的历程。震后,江油城乡88万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坚强奋起,努力争当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3年过去,江油12万余户群众建成新居,113所学校,71个医疗卫生机构,122个民政福利设施等得到重建,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硬件水平跨越20至30年,成为最牢固、最现代、群众最满意的示范工程,加速了江油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步伐,群众上学、就医、行路等不再难。统计显示,仅去年江油投入改善民生资金近40亿元,为群众办成了一大批实事、好事。

沐浴着重建阳光,享受着重建成果,告别伤痛的江油百姓已与快乐、健康、幸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就业扶持

受灾群众生计无忧

考虑到重建结束后受灾群众长远生计,江油还大力开展就业扶持活动,为一大批就业困难群众打开了就业、创业之门。

灾后我市率先开发公益性岗位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2008年开发公益性岗位5600个,2009年开发公益性岗位2700余个。去年,江油又开发了治安巡逻、绿化保洁、义务交通、消防协助、基层协理等各类公益性岗位1871个,既增加了就业岗位,又促进了灾后重建。

针对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震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将培训阵地前移,积极开展短期岗位培训,帮助受灾失业人员掌握基本技能,尽快就业。

同时,江油还切实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劳动者搭建用工平台。充分发挥返乡农

民工生产管理有经验、市场开拓有门路、资本积累有基础的优势,引导其自主创业。依托河南省对口援建做好就业援助工作,仅去年便实现异地就业623人,就地就近就业近3万人。鼓励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灵活就业,2008年和2009年认定“4050”灵活就业8000多名,给予社保补贴2317.61万元。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江油还切实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倾力打造了三大孵化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为多层次、多领域创业就业提供载体。

去年,江油共培训劳动力4.3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132个,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31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

住房重建 受灾群众俱欢颜

初夏时节,行走在江油的广大乡村,山间路旁,连排修建的“乡间别墅”随处可见,一样的白墙青瓦,一样的院落布局。

踏着平整的水泥路,推开矮矮的木栅栏,随意走进这些永久性农房重建户参观:客厅新铺着漂亮的地板,摆放着彩电、沙发等;厨房和卫生间干净、整洁,安置着现代的厨卫设施;粮仓里,黄灿灿的水稻、包谷装得满仓满屋;新修建的圈舍里猪儿正在欢快地吃食„„房前屋后,一眼望不到头的蔬菜大棚、成片果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喜人。

2010年2月10日,随着厚坝镇百碾村1社村民何绍军家最后一块预制板架上房梁,江油农房重建任务全面完成。去年春节前,江油117681户村民全部住上了永久性住房,50多万农村群众怀着喜悦的心情在新房里温暖祥和过年。

“住房是很多人一辈子积蓄的主要财富,他们无法也无力再负担得起另外一套房子了。”正是基于这样的民生实际,江油把住房重建作为最大的民生,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原则,坚持把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相结合,搞好规划设计、风貌塑造、设施配套,加强技术指导,规划新居集中居住点323处,建成后的农房不仅规格较高,而且环境较好。

在机制上,市、乡两级成立了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和永久性住房“两步并作一步走”工作方案,实行市级领导包片和联系乡镇责任制,乡镇干部、场镇单位结对帮扶群众建房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乡镇有人管,村村有人抓,户户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为稳控建材价格,江油市在加强建材生产、调运的同时,建立建材特供机制,极大维护了建房群众的利益。同时,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建房资金难题,江油斥资24066万元作为农房重建的贷款担保基金。金融部门为52314户需要贷款的农户,核定10.26亿元建房专项贷款,发放贷款7.8亿元。该市还拨付农房重建资金及农户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资金近20亿元,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房重建。

行走江油市,一幅“居者有其屋”的美好画卷在江油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的不懈努力下,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道路重建 铸就经济发展坦途

厚坝到六合,中坝到雁门,从一个乡到另一个镇,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车辆在村庄的路上突突驶过。

去年3月初,连接江油市厚坝镇和六合乡的厚六路竖起了最后一块标志牌,标志着由河南省出资5500万元援建,全长20.503公里,驻马店市公路局负责施工的厚六路正式完工。“以前去江油,要翻山越岭走两天的山路。现在,一个上午就能打个来回。”文胜乡安顺村村民杨素华激动地说道。

厚六路是河南省交通厅援建第二批“交钥匙”工程八桥一路之一,是厚坝镇经文胜乡至六合乡的一条山区公路,最窄处不到两米,以前有20余公里没有硬化路面,机动车不能走完全程,沿线厚坝镇、六合乡、枫顺乡等万余名群众,只能绕道二郎庙镇、雁门镇、马角镇多走30多公里路或分段通行。

灾后重建中,在河南省的大力支持下,这条全线设计标准为山岭重丘区三四级公路,设计路面宽度为3.5米至6米不等的公路,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建好农房后,农村经济怎样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在加快住房、学校、医疗卫生重建的同时,必须加快道路的恢复重建,为产业的恢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江油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统一意见,掷地有声。

而地震造成江油市境内受损省道11.5公里、县道156公里、乡道119公里、村道402公里、桥梁涵洞231座均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7.9亿元。抢通保通成为江油交通运输局刻不容缓的责任。包括厚六路在内,江油纳入灾后重建交通项目136个,总投资204834.7万元。其中,援建项目18个。

为了又好又快推进重建步伐,江油着力落实工程进度,落实工程质量,落实工程安全,落实廉政监管。根据江忠路、中雁路等灾后重建工程的总体计划工期,施工单位科学组织,倒排工期,明确施工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每周提交周计划、周小结,每月提交月计划、月总结;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质量专题会、巡检、例会等形式,加强质量管理力度,重点加强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形成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抽检、质监部门监督相结合的综合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各项目管理水平、工程质量、内业资料等进行大检查,采取奖励先进与处罚落实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工程质量提高,促进项目建设又好又快推进。

截至目前,136个项目已全面完工。

教育重建 照亮希望新征程

2008年6月9日,江油一中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重建工程在湖北省荆州市的大力援建下率先动工建设,拉开了江油教育重建的序幕。

2009年9月1日,由河南省对口帮扶援建的江油市中原爱心学校如期顺利开学,7

60名中小学生坐进了新教室。蓝天白云下,新建的塑胶跑道、合理布局的校舍、完善的教学设备、整洁的绿化带„„新学校朴实无华,沉稳内秀。

灾后重建启动后,江油市始终把温家宝总理的指示牢记心间,充分利用河南省对口援建契机,努力将学校建成最安全的避震场所。

为此,江油提前拟订灾后重建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在编制全市教育重建规划中,立足长远、科学决策,以全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对全市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异地新建学校3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由灾前的185所调整为113所,确保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资源整合利用效益、教育服务能力以及校舍抗震抗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为筹集教育重建资金,江油市教体局内联外引,主动对接外援项目,多渠道筹措重建资金,累计筹集国家项目资金、河南对口援建资金、社会捐赠资金近10亿元,并成立了专门的资金督查小组,确保每一笔重建资金的安全使用。

江油市还加大了对工程的监察力度,实行了分片监理,将同一公司的监理项目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对监理的人员配置、监理日志填写、监理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施工企业用工进行严格要求,各学校每天清点登记上工人数,动态跟踪管理,并向教体局报告,确保了施工企业用工人数和质量。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许多领导干部都身先士卒,和建筑工人一起吃住在工地,“战斗在第一线”。中原爱心学校的第一任校长杨仕伦和另两位校领导一起,在2009年4月就把被盖扛到了工地。

辛勤的努力终于开花结果。截至去年底,江油共计投入11亿元,新建校舍43.5万平米,维修加固校舍35.9万平米,新建教师周转房3.6万平米,新建学校体育馆16个、塑胶运动场30个。

三年重建,一所所漂亮的学校拔地而起,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萦绕在学校上空的朗朗读书声,运动场上掠过的青春活力的身影,无不昭示着江油教育穿越阴霾,超越梦想,迈出了崭新的步伐,踏上充满希望的新征程!

敬老院

让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宿舍宽敞明亮,阅览室的书籍压满书橱,院落干净整洁,院内健身设施齐备„„走进江油市彰明镇敬老院,老人们有的在活动室看电视、下棋、打牌,有的在进行娱乐健身活动,整个敬老院洋溢着安详和谐的气氛。“在这里不愁吃、不愁住,娱乐活动也有,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好多倍!”提到现在的生活,60多岁的李春华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之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何让城乡孤、寡、残等老人老有所养,是江油在灾后重建中的重要工作之一。为此,针对震后一些敬老院需要重建,江油抓住重建机遇,将敬老院、福利院

建设列入到了灾后重建之列。

通过三年快马加鞭的重建,一座座环境优美的敬老院、福利院在废墟上拔地而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农保

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对每月都能按时领到55元固定“退休金”的农村老人来说,这真是老来得福,乡亲们都夸政府新农保政策好。去年1月12日,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给60岁以上老人首发每月55元的养老金,农村老人老了也能像城里退休工人一样领养老金。而这只是江油市地震灾后实施社会保障方面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了切实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江油市全力做好新农保各项工作。该市共有52.12万人符合新农保参保条件,应参保45.7万人。截至去年底,已参保36.7万人。累计收缴保费5600万余元,已有8.7万余名符合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人按月足额领到了养老金。

社会保障

铺筑百姓长远发展路

家住江油市西屏乡的王珊,由于丈夫常年生病,儿子又自带残疾,全家生活异常艰苦。为帮助王珊一家,去年江油市将王珊一家纳入低保对待。一边领取低保、一边积极搞好农村副业,如今王珊一家的生活有了很大起色。

为帮助困难群众重燃生活希望,江油将符合条件的3.3万名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纳入低保范围,按月足额发放低保金,为困难家庭渡过难关起到了重要作用。低保补助,让困难家庭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卫生保健

构筑生命健康屏障

涪江之畔,江油市彰明镇卫生院人来人往。这所灾后恢复重建的卫生院,不仅方便了当地群众的就医,也正在为临近的江油·河南工业园提供医疗服务,成为江油推进城镇化,实现“三化”联动和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之一。

彰明镇卫生院是江油市灾后恢复重建的71个医疗卫生项目之一。

震后,列入灾后恢复重建的卫生项目遍及江油市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规划建设面积26.6万平方米,总投资5.4亿元,购置维修医疗设备558台件,投资4778万元。

面对恢复灾后重建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江油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快速反应、果断决策、靠前指挥,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整合资源,合理布局;按照国家标准、适度超前;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才培养同步推进的四个原则,及时编制完成了《江油市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实施方案》,方案中,特别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恢复重建作为卫生重建重中之重。

江油通过落实目标责任制,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卫生工作目标考核,对不能按期完成灾后重建任务的医疗卫生单位实行一票否决;落实了五个责任片区,江油卫生局的责任领导实行包进度、包协调、包督查的工作责任制,确保督促检查落实到位、到人、到点。

同时,江油还紧紧抓住河南省对口援建机遇,与河南援建医疗卫生总队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从建设规模、资金、进度、存在问题等方面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

针对卫生灾后重建涉及项目多,资金多、程序多,在重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该市严格实行纪律监查,防止在重建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发生,确保项目建设又好又快推进。

截至去年底,江油卫生系统列入灾后恢复重建71个单位已全部开工建设,项目竣工69个。40个乡镇卫生院重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各级政府划拨的重建、援建资金之外,多渠道争取到村卫生站重建资金1472万元,重建的155个村站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上一篇:描写夏天的经典谚语下一篇:关于行政文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