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词鉴赏

2024-08-13

1+2诗词鉴赏(精选8篇)

1+2诗词鉴赏 篇1

一、积累

(一)给加点字注音 迂回啜泣

小憩辜负 ....纳罕伫立伶仃迸溅 .....盘虬卧龙蜕变倔强

洗濯 ....禀告冉冉

果实累累

挑剔 ....泯灭呵责猝然蹂躏 .....获益匪浅贮蓄骸骨悄然 ....狩猎喑哑

苦心孤诣祈祷 ......骇人听闻潺潺孪生

脑髓 .....花圃哺育惩罚坎坷 .....嗥鸣亘古

污秽

锋芒毕露 ....锲而不舍撺掇蓦然叱咤风云 ......怏怏不乐

忧心忡忡葱茏

眼睑 .......苍穹秩序

悲怆剽悍 ....阔绰

庇荫忌妒遒劲 ....忍俊不禁嗔视惬意羁绊 .....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肥硕(shuî)剽悍(biāo)心无旁骛(wù)... B.黄晕(yùn)伛偻(yǔ)销声匿迹(nì)... C.怂恿(sǒng)苋菜(xiàn)踉踉跄跄(cāng)... D.砭骨(biān)荫庇(yīn)尽态极妍(y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A.诀别 晦暗 气充斗牛 苦心孤诣 B.烦躁 藉贯 变幻多姿 相形见绌 C.馈赠 饶恕 骇人听闻 穷困缭倒 D.赃款 凌驾 无与伦比 诚惶诚恐

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3分)()

A.菜畦(wā)酝酿(niànɡ)亢奋(kànɡ)忍俊不禁(jīn)....B.迸溅(bânɡ)澄清(chãnɡ)畸形(jī)惟妙惟肖(xiāo)....C.琐屑(xiâ)地壳(kã)萌发(mãnɡ)中流砥柱(dǐ)....D.嫌恶(wù)阔绰(chuî)招徕(lái)销声匿迹(nì)....4.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3分()A.踌躇(chïu)静谧(mì)言简意赅(hài)良莠不齐(yîu).... B.惬意(qiâ)尴尬(gà)忍俊不禁(jìn)陈词滥调(làn).... C.晨曦(xī)禁锢(gù)重蹈覆辙(zhã)破釜沉舟(fǔ)....D.迁徙(tú)修葺(qì)杳无音讯(yǎo)不骄不躁(zào)....5.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3分()A.芳馨(xīng)睿智(ruì)绮丽(qí)怏怏不乐(yàng)B.寥落(liáo)沉湎(mián)丘壑(hâ)咬文嚼字(juã)C.幽径(jìng)嗤笑(cī)追溯(sù)草长莺飞(cháng)D.迸射(bâng)恻隐(câ)花圃(pǔ)无与伦比(lún)

6、下面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执著(zhuï)烙印 头晕目眩(xuàn)川流不息 ..B、炽(chì)热 倔强 有条不紊(wěn)言简意赅 ..C、籍贯 劲(jìn)敌 名付其实 水泄(xiâ)不通 ..D、剽悍 濒临(bīn)家喻户晓 深恶(wù)痛绝 ..1B 2D 3D 4C 5D 6C

二、提升能力

诗词鉴赏

(一)古诗词鉴赏得分技巧 读懂——得分的前提 述明——得分的关键

1、读懂!读什么?

一读:诗歌的类别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

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二读: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一些常见的诗人的基本生平,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陆游„„)

三读:时代背景

四读:意象

意象就是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情感的“物象”。

常见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蝉——高洁

莲花——不染

松柏:坚贞、孤傲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愁

杨柳:寓有惜别怀远之意,表示送别,离愁别绪。鹤、松、菊、东篱、桃源、采药等象征脱俗的隐士人格。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

五读:情感词

2、述明的要求:准确 规范 完整 简明

字词品析题:字词本意+语境意(修辞/写作手法;意境;情感)

意境描述题:忌直译,重想像,用描写。

思想情感归纳题: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特点,表现(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二)实战演练

东坡 【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î)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2分)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1.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2分)答: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3.(2分)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①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②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③“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④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24.(2分)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答:

江上 宋·董颖

①万顷沧海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14.前两句诗写出了“水”“天”、的特点。(2分)

15.诗中暗示了诗人将远行,伤别离。你从哪一句中读出这一点?请简要分析。(2分)答:

第二次

一、积累

八年级、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歼灭(qiān)

拂晓(fú)

溃退(kuì)

箱箧(qi....â)B、管辖(xiá)

荒谬(miào)

寒噤(jìn)

瓦砾(li)....C、仄歪(zâ)

地窖(yáo)

逃窜(cuàn)

瞥见(biē)....D、阻遏(â)

制裁(cái)

杀戮(lù)

赃物(zā....ng)2.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 河堤(tí)

惟妙惟肖(xiào)

池沼(zhǎo)... B 拱桥(gǒng)

煞它风景(shā)

着眼(zhuï)... C 脂粉(zhǐ)

重峦叠嶂(zhàng)轩榭(xiâ)... D 纤细(qiān)

迥然不同(jiǒng)

气氛(fēn)...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憎恶(zâng)琐屑(xiâ)涎水(xián)... B诘问(jiã)惦记(diàn)胡同(tîng)... C哀悼(dào)奔丧(sāng)取缔(dì)... D颓唐(tuí)糟糕(zāo)骷髅(kū)...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衰草(shuāi)

诞生(dàn)

遗骸(hái)颓(tuí)唐 ...B、嶙峋(xùn)镂(lǜ)空 丘壑(hâ)蔷(qiáng)薇 ....C.萌发(mãng)

繁衍(yān)

褶皱(zhě)藻(zǎo)井 ...D.提防(tí)惊骇(hài)被迫(pî)芜(wú)湖 ....5.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溃退(guì)

舀水(yǎo)

白洋淀(dìng)...B.迂(yū)腐

珐琅(fǎ láng)

蹿一蹿(cuàn)....C.寒噤(jīn)

拂晓(fú)

颤巍巍(chàn)...D.瞥(piē)见

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guì)地窖(jiào)颠沛(fâi)长途跋涉(shâ)....B、歼灭(jiān)滞笨(dài)烦燥(zào)重峦叠嶂(zhàng)....C、洨河(xiáo)两栖(qī)

素湍(tuān)铸剑为犁(zhù)....D、琐屑(xuâ)濒临(bīn)狼藉(jí)冲耳不闻(chōng).....7.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差使(chāi)惧惮(dàn)人才济济(qí)....B、琐屑(xiâ)惶急(huáng)猝然昏厥(zîu)...C、愧怍(zuî)颓唐(tuí)全身震悚(sǒng)...D、徙倚(tú)凹凼(dàng)步履蹒跚(pán)...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絮(xù)说 诞生(dàn)遗骸(hái)

...B.农谚(yán)哺乳(bǔ)潮汐(xī)

...C.萌发(mãng)塌(tǎ)败 褶皱(zhě)

...D.蟾蜍(chú)频率(píng)劫难(jiã)

...9.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弧形(fú)和谐(xíe)桥墩(dūn)

匀称(chânɡ)....B.点缀(zhuì)驻足(zhù)石砌(qì)

歼灭(jiān)....C.雕镂(lǘ)

池沼(zhǎo)

嶙峋(líng)

斟酌(zhuï)....D.鳌头(áo)

藻井(zháo)

休憩(qì)

伧俗(chāng)

....10.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要塞(sài)

歼灭(qiān)

滞笨(zhì)

取缔(dí)....B、督战(dū)

瓦砾(lì)

逃窜(chuàn)

横渡(hãng)....C、肃穆(mù)

阻遏(jiã)

躲避(bì)

寒噤(jìn)....D、狼藉(jí)

荻(dí)港

仄歪(zâ)

绥靖(jìng)....1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责(jí)禁锢(gù)犀利(xī)藏污纳垢(hîu)B.滞留(zhì)搓捻(niǎn)睥睨(nì)众目睽睽(kuí)C.缄默(jiān)狩猎(shǒu)金樽(zūn)美味佳肴(yáo)D.蓬蒿(gāo)咫尺(zhǐ)挑衅(xìn)负箧曳屣(qiâ)1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热忱(chãn)淳朴(chún)绯闻(fěi)颔首低眉(hàn)B.和煦(xù)豁亮(huî)殷红(yīn)惟妙惟肖(xiào)C.发酵(jiào)提防(dī)禁锢(gù)参差不齐(cī)D.汲取(jí)炽热(zhì)匿名(nì)称心如意(chân)13.下列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挑衅(tiaǎ xìn)缄默(jiān mî)门楣(mãn)招徕(zhāo lái)

B.突兀(tū wù)庇护(pìhù)瀚海(hàn hǎi)宽恕(kuān shù)C.凄惨(qī chǎn)轩昂(xuān’áng)犀利(x īlì)迁徙(qiān xǐ)D.凛冽(lǐng liâ)污秽(wūhuì)胆怯(dǎn qiâ)馈赠(kuì zâng)1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差使(chāi)狼藉(jí)簌簌(sù)B.擦拭(shì)颓唐(tuī)蹒跚(pïn shōn)C.琐屑(xiâ)晶莹(yíng)举箸(zhù)D.迂腐(yū)赋闲(fù)踌躇(chïu chú)1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媲美(pì)譬喻(pì)翡翠 顾名思义 B、苋菜(xiàn)荸荠(bï)籍贯 相形见拙 C、哂笑(shěn)酬和(hâ)狼藉 人情练达 D、佳肴(yáo)挑衅(xìn)落第 正襟危坐 16.选择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朔方(shuî)稽首(jī)胆怯(qiâ)执拗(niù)

B.眷念(juàn)忏悔(chàn)姮娥(hãng)酷肖(xiào)C.憔悴(qiáo cuì)蜿蜒(wān)旸谷(tāng)污秽(huǐ)D.鞺鞳(tāng tà)褪尽(tuì)雷霆(tǐng)馈赠(guì)17.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幼稚(zhì)鲲鹏(kūn)吞噬(shì)媲美(bì)B.挑衅(xìn)迷惘(wǎng)滑稽(jī)苔藓(tái)C.雾霭(aǐ)迁徙(xǐ)蹼鹬(yù)颈雉(zhì)D.惩罚(chãng)秤砣(tuï)哂笑(shěn)诺言(nuî)18.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咫尺(zhǐ)逢蒿(hāo)鲲鹏(kūn)狼藉(jí)B.深邃(suì)混淆(xiáo)硕大(shuî)相形见绌(chù)C.牟取(mïu)哂笑(shěn)裸露(luǒ)颤颤巍巍(chàn)D.干涸(hã)庇护(pì)吞噬(shì)众目睽睽(kuí)

19、下列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苋菜(xiàn)

发怔(zhēng)

撂高(liào)

褒贬(bāo biǎn)B.箍桶(gū)

马趴(pā)

健脾(pí)

荸荠(bíqí)C.忌讳(huì)

招徕(1ái)

薏仁(yì)

馄饨(hún dūn)D.厨柜(chú)

锑头(tì)

凤哕(suì)

橄榄(gǎn lǎn)20.下列各项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

A.商贩fàn

熹微xī

弦乐xuàn

忌讳wēi B.钳子qián 隔阂gāi

铁箍桶gū

掠过luâ

C.伶俐líng

精彩cǎi

夜宵xiāo

龙吟凤哕huì

D.气氛fēn

展销xiāo

吹嘘xū

棱角lãng

二、能力提升

诗词鉴赏

(一)古诗词鉴赏得分技巧 读懂——得分的前提 述明——得分的关键

1、读懂!读什么?

2、述明的要求:准确 规范 完整 简明

字词品析题:字词本意+语境+情感

意境描述题:忌直译,重想像,用描写。

句子赏析题

(1)练字题题目形式。

A.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B.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C.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古人作诗追求一字传神。要品味出诗人炼之字妙。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A.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B.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C.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D.说出该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例1: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阔”更好。

(2)“阔”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

(3)“阔”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4)“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因此“阔”比“失”好。例2:

江亭月夜送别(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乱烟,迷乱的烟雾;笼,笼罩;碧砌,青石台阶;飞月,悬在高空的月亮;掩,掩盖。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

2、★王国维说这首诗着“寒”字而境界全出,请你说说“寒”字好在哪里?

(2)意境描述题

例3: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后两句的画面。

2、题目中的“喜”是如何在诗中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语进行赏析。

(3)句子赏析题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手法概括:

(1)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视、听、嗅),运用典故,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3)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双关、对比等 例4: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诗词鉴赏 篇2

1,1,1,2,2-五氟丙烷(1,1,1,2,2-pentafluoropropane,HFC-245cb)的CAS号为1814-88-6,分子式为C3H3F5,分子量为134.05,无色气体,沸点为-18.3℃。HFC-245cb的合成始于Michael等的研究,该法以3-碘-1,1,1,2,2-五氟丙烷为原料,在三丁基锡氢化物作用下高收率(91%)转化得到HFC-245cb,但所用试剂价格昂贵,原料成本高且不易得,不具备工业化应用前景。近年来,合成HFC-245cb的方法经过发展,形成了包括催化加氢、加成及氟氯交换等方法。

1 催化加氢

催化加氢法合成HFC-245cb,指在催化剂作用下五氟氯丙烷与氢气发生反应得到HFC-245cb,其中催化剂以Pd或Pt等为活性组分,Al2O3或C为载体。

1.1 以二氯五氟丙烷为原料

1998年,Yoshikawa等以0.5%Pd/C为催化剂,催化加氢3,3-二氯-1,1,1,2,2-五氟丙烷(HCFC-225ca)合成HFC-245cb,反应温度为250℃,HCFC-225ca的转化率为100%,HFC-245cb的选择性为48.6%;催化剂中添加10%的Bi后,HFC-245cb选择性提高至71%。Haridasan等以10%Pd/C为催化剂,低温(65℃)下催化加氢HCFC-225ca和1,3-二氯-1,1,2,2,3-五氟丙烷(HCFC-225cb)混合物,产物HFC-245cb的选择性(42%)稍低于0.5%Pd/C催化剂,而提高反应温度(120℃),HFC-245cb的选择性进一步降低(20%)。该法原料为臭氧消耗物质,不易得,已停止其工业规模的生产。

1.2 以3-氯-1,1,1,2,2-五氟丙烷(HCFC-235cb)为原料

Nappa等以Pt/Al2O3为催化剂,催化加氢HCFC-235cb合成HFC-245cb,反应温度为250℃,HCFC-235cb的转化率为99%,HFC-245cb的选择性为92.3%。Shiotani等使用0.25%Pt/C催化剂,高温(381℃)下反应,HCFC-235cb的转化率为95.5%,HFC-245cb的选择性为96.7%。该法产物收率高,但原料HCFC-235cb不易得,由氟氯甲烷(HCFC-31)和四氟乙烯(TFE)在AlCl3催化作用下低收率(31.9%)制得。

1.3 以3,3,3-三氯-1,1,1,2,2-五氟丙烷(CFC-215cb)为原料

Nappa等使用经氟化处理后的Pt/Al2O3催化剂,在250℃反应温度下催化加氢CFC-215cb合成HFC-245cb,CFC-215cb的转化率为100%,HFC-245cb的选择性为79.3%。该法CFC-215cb的转化率高,但原料无商品化产品,不易得,由CFC-11和TFE在AlClxF3-x催化作用下制得(收率为68.9%)。

2 加成

1999年以来,以卤代甲烷(氟代甲烷、二氟甲烷或氯代甲烷)和氟氯乙烯(四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为原料,发生加成反应得到HFC-245cb,开展了系列研究,催化剂以SbF5为优。

2.1 以氟代甲烷(HFC-41)与四氟乙烯(TFE)为原料

Cennadii等使用SbF5催化剂,HFC-41与TFE进行加成反应合成HFC-245cb,在50℃温度下反应10h,HFC-245cb的收率为67%。Mahle等将TFE与HFC-41和二氟甲烷(HFC-32)的混合物在SbF5催化作用下,室温反应4h,TFE的转化率为100%,HFC-245cb的选择性为59.4%。原料中加入HFC-32,会提高TFE的转化率,但降低了HFC-245cb的选择性。

Mukhopadhyay等以SbF5/C(1∶1)为催化剂,在温度为50~60℃,压力为0.02~0.69MPa的反应条件下,TFE的转化率为35%~39%,HFC-245cb的选择性为64%~74%。与均相催化剂SbF5相比,活性炭负载型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有所降低。

2.2 以氟氯甲烷与氟氯乙烯为原料

氟代烷烃与全氟烯烃在SbF5催化作用下,进行加成反应合成HFC-245cb,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物收率,但若原料含有氯原子(氟氯烷烃或氟氯烯烃),SbF5同时作为催化剂和氟化试剂,降低了反应活性及产物选择性。

Karube等使用SbF5为催化剂,氯代甲烷与TFE反应合成HFC-245cb,在70℃温度下反应10h,TFE的转化率为15%,HFC-245cb的选择性为63%。该法催化剂SbF5与原料发生氟氯交换生成SbClxF5-x,致使反应转化率降低。

Mukhopadhyay等以SbF5/C为催化剂,HFC-41与氯三氟乙烯(CTEF)合成HFC-245cb,在温度为50℃,压力为0.14MPa的反应条件下,CTEF的转化率为15%~22%,HFC-245cb的选择性为34%~37%。催化合成HFC-245cb的催化剂以高价态氟化锑为优,当催化剂活性组分更换为低价态的SbF3(CTEF转化率为12%),或五氯化锑(CTEF的转化率为2%)时,反应活性明显下降。

3 氟氯交换

近年来,以氟氯烃为原料,经氟氯交换反应合成HFC-245cb的路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反应形式,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液相法常用的催化剂为SbCl5,而气相法以铬基催化剂为主。

3.1 以2,2-二氟-1,1,1-三氯丙烷(HCFC-242bb)为原料

3.1.1 液相法

Tung等以SbCl5为催化剂,在温度为120℃,压力为5.22MPa的反应条件下,HF与HCFC-242bb摩尔比为60∶1,液相氟化HCFC-242bb反应6h,HCFC-242bb的转化率为100%,HFC-245cb的选择性为82%。

3.1.2 气相法

Mukhopadhyay等以50%SbCl5/C为催化剂,在温度为265℃,压力为0.34MPa的反应条件下,HF与HCFC-242bb摩尔比为23∶1,气相氟化HCFC-242bb反应6h,HCFC-242bb的转化率为60%~70%,HFC-245cb的选择性为85%。催化剂为Sb5+/C时,HFC-245cb的选择性最高(85%)。当催化剂活性组分更换其他路易斯酸,HFC-245cb的选择性明显下降:FeCl3(52%),SnCl4(32%)或TiCl4(52%)。该法将均相催化剂SbCl5负载于活性炭上制备成固体催化剂,但反应活性低于SbCl5,产品收率也低于液相法(82%)。原料HCFC-242bb,无商品化产品,由2,2-二氟丙烷或1-氯-2,2-二氟丙烷在汞催化剂作用下,经多步氯化反应制备得到,成本较高。

3.2 以2,3-二氯-1,1,1-三氟丙烷(HCFC-243db)为原料

3.2.1 液相法

Rao等使用TaF5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50℃,HF与HCFC-243db摩尔比为33∶1,液相氟化HCFC-243db反应8h,HCFC-243db转化率为9.9%,HFC-245cb的选择性为39.3%。该法反应条件苛刻(150℃),反应转化率低(10%)。

3.2.2 气相法

Wendlinger等使用Ni-Cr/AlF3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75℃,HF与HCFC-243db摩尔比为39.2∶1,气相氟化HCFC-243db,HCFC-243db的转化率为99.7%,产物主要为HCFC-1233xf,而HFC-245cb与HFO-1234yf的总选择性为16.2%。Lao等以Co/Cr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25℃,HF与HCFC-243db摩尔比为20∶1,HCFC-243db的转化率为100%,产物主要为HCFC-1233xf和HFO-1234yf,其中HFC-245cb的选择性为11.4%。该法HFC-245cb在产物中的相对含量受热力学平衡控制,收率较低。此外,无商品化HCFC-243db产品,不具备工业化应用前景。

3.3 以HFO-1234yf中间体为原料

HFO-1234yf,已被确定为第四代制冷剂用于替代HFC-134a。霍尼韦尔等公司提出1,1,2,3-四氯丙烯三步法合成HFO-1234yf,工业化前景良好,以此路线中的中间体HCFC-1233xf或2-氯-1,1,1,2-四氟丙烷(HCFC-244bb)为原料,合成HFC-245cb,成本相对廉价,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3.3.1 液相法

液相氟化HCFC-1233xf是制备HCFC-244bb的常用方法,由于过高的催化剂浓度或反应温度,会使HCFC-244bb深度氟化生成HFC-245cb。

2007年,Tung等以SbCl5为催化剂,在温度为80℃,压力为4.19MPa的反应条件下,HF与HCFC-1233xf摩尔比为42.7∶1,液相氟化HCFC-1233xf反应3h后,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88%,产物主要为HCFC-244bb,HFC-245cb的选择性仅为2%。升高反应温度可以提高HFC-245cb的选择性:温度为100℃时,HFC-245cb的选择性为4.0%;温度为150℃时,HFC-245cb的选择性为57.0%。

2011年,Bektesevic等以SbCl5为催化剂,在温度为78~91℃,压力为0.58~0.79MPa反应条件下,HF与HCFC-1233xf摩尔比为7.5∶1,液相氟化HCFC-1233xf,连续反应71h,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98.8%,产物主要为HCFC-244bb,HFC-245cb的选择性为12.46%。

除了通过升高反应温度的方法,提高催化剂浓度也会促使HCFC-244bb向HFC-245cb转化。2014年,Wang等以SbCl5[28%(wt,质量分数,下同)]为催化剂,主要产物为HCFC-244bb,HFC-245cb的选择性为0.16%;提高催化剂SbCl5浓度(65%),深度氟化HCFC-244bb,HFC-245cb的选择性提高至40.2%。

3.3.2 气相法

在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条件时,HCFC-1233xf与HF进行气相反应,生成HFC-245cb与HFO-1234yf,两者的相对含量受热力学平衡控制。

2010年,Suzuki等以氟化后的CrO2为催化剂,气相氟化HCFC-1233xf,反应温度为250℃,低HF/HCFC-1233xf摩尔比(4~7∶1)条件下,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5.9%,HFC-245cb的选择性为60.6%。升高反应温度(300℃)可提高HCFC-1233xf的转化率(9.2%),但会降低HFC-245cb的选择性(48.6%)。2011年,Karube等提高HF/HCFC-1233xf摩尔比至65∶1,在365℃温度下,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12.6%,HFC-245cb的选择性提高至74.9%。此外,催化剂CrO2-xFx中,添加Nb及V等助剂,可显著提高HCFC-1233xf的转化率(35.5%),但降低了HFC-245cb的选择性(26.8%)。

2011年,Mukhopadhyay等串联2个反应器制备HFC-245cb,第1个反应器以50%SbCl5/C为催化剂,温度为148~175℃,通入原料反应,产物脱除HF后进入第2个反应器,以活性炭为催化剂,温度为400~550℃,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83.0%~93.0%,HFC-245cb和HFO-1234yf的总选择性为90.0%~97.0%,其中主要为HFO-1234yf(选择性为55.0%~79.0%)。该法反应步骤较多,HFC-245cb的选择性较低。

2012年,Wendlinger等使用Ni-Cr/AlF3催化剂,气相氟化HCFC-1233xf,在温度为352℃,常压条件下,HF与HCFC-1233xf摩尔比为26.9∶1,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10.3%,HFC-245cb的选择性为22.7%。向催化剂中添加La(Ni-Cr-La/AlF3),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连续反应44h后,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63.8%,HFC-245cb的选择性为32.4%。

延长反应接触时间,提高了HCFC-1233xf的转化率及HFC-245cb的选择性。2013年,Elsheikh等以Cr2O3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65℃,接触时间为3.9s时,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54.8%,HFC-245cb的选择性为36.6%;接触时间为14s时,HCFC-1233xf的转化率为73.6%,HFC-245cb的选择性为59.4%。

液相氟化HCFC-1233xf或HCFC-244bb,以SbCl5为催化剂,在高温或较高催化剂浓度下,可以较高选择性的得到HFC-245cb(40.2%~57.0%);气相氟化HCFC-1233xf,催化剂以铬基化合物为主,产物为HFO-1234yf和HFC-245cb,通过提高HF/HCFC-1233xf的摩尔比、添加助剂或适当延长接触时间等手段,可以提高HFC-245cb的选择性(59.4%~74.9%)。

4 其他方法

HFC-245cb的合成,除了以上3种方法研究较多,还有以下几种合成路线。

4.1 以3-溴-1,1,1,2,2-五氟丙烷为原料

2008年,Sugiyama等以3-溴-1,1,1,2,2-五氟丙烷为原料,在Zn粉的作用下,以水和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室温下反应1h,HFC-245cb收率极低(2%)。

4.2 以1,1,1,2,3-五氟丙烷(HFC-245eb)为原料

2009年,Smith等以5.2%Zn/Cr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311℃,气相反应制备HFC-245cb,HFC-245eb的转化率为41.3%~94.5%,HFC-245cb的选择性为15.2%~55.4%。2010年,Nappa等使用B-K-Na/Cr2O3为催化剂合成HFC-245cb,反应温度为300℃,HFC-245eb的转化率为76.8%,HFC-245cb的选择性为37.1%。该法原料不易得,HFC-245cb含量受热力学平衡控制,收率较低。

4.3 以3.3.3-三氟丙烯(HCFO-1243zf)为原料

2008年,Barry等以2%Co/Cr为催化剂,进行气相氟化和氯化HCFO-1243zf,反应温度为300℃,HF∶HCFO-1243zf∶Cl2的摩尔比为10∶1∶1,HCFO-1243zf的转化率为94.1%,HFC-245cb的选择性为23.6%。该法反应过程复杂,副产物较多,HFC-245cb收率低。

4.4 以2,2,3,3,3-五氟丙醇为原料

2011年,Stepanov等[38]以TiCl4为催化剂,35℃温度下将2,2,3,3,3-五氟丙醇搅拌40min后,加入溶剂二乙二醇二甲醚及Zn粉,85℃温度下反应3h,2,2,3,3,3-五氟丙醇的转化率为100%,HFC-245cb的选择性为39%。该法所用原料成本较高,反应步骤较长,HFC-245cb的收率不高。

5 现存问题与前景展望

1+2诗词鉴赏 篇3

关键词:2+1填充模式;中国美术史;教学应用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作为高校美术、绘画专业的必修课,一直以来,在各高校中都得到高度重视。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现阶段的教学中,都是以历史发展的脉络来讲授,主要是对各流派、画家、作品进行平铺式的分析讲解,教学内容过于平淡,教学手段也过于单一。在学生已有统一教材、能够提前预习、并对相关内容基本都能读懂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作必要的內容填充,以丰富学生美术理论知识和增强学生艺术修养,显得十分必要。由于各流派、画家在历史上已有定论,所以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改动。但是,对流派的成因、画家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观念的生成等问题,还是很有探讨的必要。目前,教学中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该教材的内容从原始社会至上世纪改革开放以前,而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当代美术还没有涉及,这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对于当下的美术发展还不能纳入到教学之中,无疑是一种缺憾。另外,在针对古代美术的讲解方面,是否在历史发展进程以外,还能形成某些线索,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为此,笔者在教学中提出了“2+1填充模式”,以其对中国美术史内容的改革与实践进行尝试与探索。

“2+1填充模式”即“两条线索,一项内容”。“两条线索”即以古典哲学促进美术的发展为一条线索,以朝代更替中的战乱对社会及美术发展的影响为另一条线索。“一项内容”即在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中,加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历史。这样,以线索推引,以当代中国美术史内容的添加,形成了对中国美术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施步骤。

一、以古典哲学促进美术发展为线索展开教学

目前,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内容中,古典哲学方面的内容还没有涉及,其对古代美术发展的影响,应该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回顾中国古代美术史,它的发展是伴随着思想史的发展而展开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史其实就是古代的哲学史。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思想的产生,这一哲学思想的起点为中国今后历史中思想领域的拓展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历史一直贯穿着儒家、道家思想的延续,由于在传统文人画的人生实践过程中,一方面,文人画家秉承着儒家思想,同时又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两种思想一直以来在古代文人入仕与归隐的人生不同境遇中起到互补作用。儒家思想鼓舞着文人发奋苦读,为国家的前途而奋斗。道家思想让文人在挫折中自我主动地寻找慰藉。这一进一退,在古代文人中形成了人生定式,并直接对本人及其绘画思想带来了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第二阶段是魏晋时期出现了玄学,它是道家思想的延续。魏晋时期形成的“魏晋风度”,即是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文人的行为举止和思想状态,这在当时的文学、艺术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才有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气韵本身就包含着玄意,也即意象的本源,这样一来,魏晋文人中自由放达的思想境界便感染到了绘画领域,它从精神层面给予绘画以意象的高度,这为中国画的形成奠基了一个高起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又一阶段是理学,它是宋明时期中国哲学的主要代表形态,又称“宋明理学”。理学是儒学的一种历史形态,是继魏晋把儒学玄学化改造之后,对儒学的佛教、道教化改造;宋明理学是对隋唐以来逐渐走向没落的儒学的一种强有力的复兴。这个复兴儒学的运动,至两宋时期蔚为大观,形成一场声势浩大、波澜壮阔而又影响久远的儒学运动。这场运动对于美术发展的影响来说,使传统绘画思想在画家心中根深蒂固,将古典奉为经典来传承,对于绘画在封建社会中的恒定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古典哲学促进美术发展为线索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绘画流派及画家思想的成因做全面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美术发展的来龙去脉。

二、以古代战乱对美术发展的影响为线索展开教学

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中,大多内容都产生于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封闭保守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朝代不断更替,社会动荡形成了传统人文思想的跌宕起伏。总览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我们发现,几次发生在朝代更替之间的战乱,恰是人文思想最活跃的时期,不仅在中国思想领域形成了重要的文化思潮,而且对美术领域带来了重大影响。也就是说,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画家,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所以说,以朝代更替中的战乱来谈对美术领域的影响,应该是十分必要。

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仍。这个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诸子百家。他们的言说,构成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石,并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对古典人文思想形成、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这一时期绘画还处在萌发阶段,但已促成了中国绘画作品的基本面貌。

三国、两晋时期,玄学思想在社会中蔓延,形成了当时以“士人”作为社会主流的魏晋风度。魏晋玄学影响下的绘画艺术把意境的创造与神韵的表现视为最高境界,使艺术家能够按照主观的感受来创造富有东方艺术神韵的绘画艺术,对中国绘画中意象造型的提出,做好了理论准备。

南宋末年的战乱,最终导致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元朝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对汉人的歧视政策,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重重。同时,元朝又取消了科举制度,这让以进科取仕为人生目标的文人理想无法得到实现,这也使他们以更加超然物外的心态,寄情于书画之中。隐逸的心境,淡泊的心态,让他们放弃对北宋壮美山水的继承,继而用枯笔淡墨来抒发自我的孤寂之情,形成了中国画历史上由古代文人确立起来的文人画的最高峰。

明清之交,满族入侵,民族矛盾又一次凝聚。明末遗民的抗清之志融于毫内,发于笔端。对满清的悲愤之情已在画家的作品中得到深刻体现。这些作品与宋元之交的绘画有些相似,都是由外族入侵促成民族矛盾,并影响到文人思想而形成绘画的面貌,只是比明清之交的绘画风格已发展的更加多样化,运用笔墨抒发悲情的绘画形式也趋多元化,这在美术史中已有非常明晰的展现。

民国时期是中国美术最为活跃的时期,外族入侵,战乱频繁,但思想上却无禁锢。回顾那段历史,不但是在美术界,就是在科学界、文学界,也出现了一直影响到今天的大师级人物。美术界自不必说,这一时期异常的活跃,不只因为是战乱造成的,同时还有新旧社会的更替、新旧文化的转换,中西文化的冲撞等因素促成的。具体体现在,中国画的创作摒弃了传统文人笔墨而加入了更多个性化色彩的笔墨语言。那些有成就的画家进行大胆的创新,甚至可以用无拘无束来形容。民国时期美术的大发展,是由特定的历史所决定的,动荡的社会,纷扰的思潮,决定当时

的美术作品必将是多元化、自由式的发展。

以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战乱为线索,重点体察画家艺术思想和创作心态如何转变,应当说,民族矛盾激励着有志之士拿起画笔阐发内心情怀,创作着感动当世、影响后人的作品。

三、在教材中填充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的教學举措

在《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这部教材中,有关中国当代美术部分还没有涉猎,这对处于当代中国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自己所处时代的美术作品,无疑是一种缺憾。当代中国美术三十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时代洪流发生发展的。“对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状态,可以这样来概括:一是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趋势更加开放和多元,广大美术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二是美术生态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创作、展览、研究和各项活动的质与量均有所提高;三是美术各门类、各专业,包括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显著。”当代中国美术虽然只有三十年历史,但发展的非常艰辛,也异彩纷呈。包括对文革反思的伤痕美术、乡土绘画、新学院派美术、八五思潮美术、新文人画、中国当代艺术。其间多次发生的美术思潮、美术争鸣。包括八五美术思潮,中国画笔墨的论争,中国当代艺术思潮,中国抽象艺术及美术与资本市场的讨论等。这些论争与研讨,虽说是理论问题,但涉及的却是创作理念与观念的把握,也是学生最应该了解和把握的。所以说,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当中,能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和绘画理念,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艺术观念。尤其是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所在地的美术院校,由于美术展览、美术信息相对闭塞,那么,在教学中填充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的教学内容就显得更为必要,因为它不只是理论的讲授,还要求教学内容与当代美术发展接轨,秉承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进行思考,这也是对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重要原因。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应该由教师完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编写教案和讲稿。在讲义的编写过程中,要运用已总结的线索,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贯穿起来,思路要明确,内容要精练,线索要清晰,这样的讲解才能深入透彻。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了解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史,关注当下美术的发展,对其中的诸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较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储备和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的收益最大化。

以上针对《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虽说只填充了三项内容,但教师对所填充的内容要有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将两条线索、一项内容填充到教学中去,以改进传统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当然,针对2+1填充模式的应用还有待完善,它需要教师在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提高。

参考文献

1+2诗词鉴赏 篇4

2009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教案1

2009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教案1 复习目标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一般艺术特点; 二、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重要术语;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复习设想 诗歌鉴赏题是一道考查学生文学积淀的综合性试题,题型由以前的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作为该专题的第一轮复习,结合考试要求总结古代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一般特点,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去探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然后,补充诗歌鉴赏的习题,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习题试探: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1)这首词描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上元节”、“灯节”、“元夜”、“元夕”) (2)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1)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 的孤寂。(2)表达作者耐得冷落寂寞、不趋流俗、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一、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 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是反衬。 练习: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如何应用衬托手法的? 以乐景衬哀情。 5、渲染: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又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成都游诸葛亮武侯祠所作,抒写诗人对诸葛亮崇敬赞佩之情。前二联写武侯祠的景色,以古柏森森、碧草茂密、黄鹂空啼等景色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表现作者对先贤深沉的缅怀。 练习:分析刘禹锡《乌衣巷》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答:诗前两句渲染了寂寥、惨淡的气氛。野草野花在一向旅繁忙的朱雀桥畔滋长蔓延,足见景象衰败;而乌衣巷不仅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下,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中。这为后文作了充分的环境烘托。 6、象征:用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也就是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整理。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象征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卜算子咏梅》);等等。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析】“篱边菊”象征陆鸿渐具有高洁的节操。 7、对比对照: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8、抑扬:要贬抑

诗歌鉴赏 2 篇5

(1)鉴赏口诀:

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①送别类。②怀古类。③思乡怀人类。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④战争或边塞类。⑤闲适类。⑥借景抒情类。⑦托物言志类。⑧爱情类。⑨民生类。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二.定感情。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四.找意象(典故)。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而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六.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而与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鉴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

一、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

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三、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

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

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

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

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

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2:意象 篇6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

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人笔下,飞禽走兽,莫不显诗人才情。雁啼悲秋,猿鸣沾裳,鱼传尺素,蝉寄高远,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或漂泊流浪,“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周邦彦《满庭芳》);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或相见又别,“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或时时相隔,“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土龙致雨,燕雁代飞”(刘安《淮南子》)。燕子,已不仅仅再是燕子,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融入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

4、风霜雨雪水云类:

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的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金风:秋风

“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

5、器物类

玉:高洁地重游脱俗

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例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璧),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鼍(tuó,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巨大转变,晚年在四川、湖南一带漂泊达11年之久,最后病死于自潭州赴岳州的一条小船上。船是他晚年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也成为他最终的归宿。他在诗中反复写到“船”意象,“危樯独夜舟”“老病有孤舟”,船是诗人漂泊身世的象征和写照。

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下了《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与“漂泊”之感相对,中国古典诗歌中“船”意象的另一典型内涵是“自由”。这种思想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庄子,他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他的思想虽然消极,但是对中国文人来说,“泛不系之舟”,却成为颇具吸引力的人生理想: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眺饯别校书叔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韦诗描写春花、春草春树春鸟春潮春雨等明丽的景象,用一系列繁密景物烘托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中心意象,既是写实化描写,又是诗人心态的形象化表现。

6、颜色类

白:纯洁无暇丧事

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

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平和

紫:高贵神秘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7、关于人的品质、行为活动的。

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例如《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怀桔:指孝顺双亲。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诗人常常用诗歌里的“山林”和“宫阙”的形象,来表现诗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所谓“宫阙”也言“魏阙”,是朝廷的代称,也是诗人受到当道重用的象征。所谓“山林”则是指诗人在政治理想破灭或者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时,作者心生怨愤而转向归隐山林息影草泽的形象的代称。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袁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8、地点: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扑美好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9、其他类

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破晓:初现希望深夜:愁思怀旧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后庭花。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朝阳: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

“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此外“月”还有以下意象

(1)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

(2)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

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

(3)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诗中的节令

1.人日。正月初七日。在古诗中,诗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例如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中“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2.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3.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日,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

4.寒食。清明前二日,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大致在当春二月,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因介之推抱树就焚致死,故定于此日禁火吃冷食。寒食节禁火三日,换新火种。例如唐代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官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坟的日子。例如脍炙人口的《清明》。6.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如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7.端午。五月初五日,屈原投江,后来人们就在此日龙舟竞渡,以纪念屈原。

8.七夕。七月七日,传说在这一天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如林杰《乞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9.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

10.重阳。九月初九日。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如杜甫《九日》中所写: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11.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是古人认为的阴极阳生之时。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2.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除”意为除旧布新。

在有些古诗中,并没有明显的节令名字,我们应该首先抓住诗歌中的细节,看看作者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物候,诗中记了哪些景物、哪些事情,再结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推究诗歌中反映的节令。下面这些诗歌都去除了作者和诗歌名,你能推断出每首诗写的是哪个节令吗?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5.春期行啘晚,春意腾芳菲。曲水应修禊,披香未试衣。雨花红半坠,烟树碧相依。怅望梦中地,王孙底不归。

6.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答案:

1.人日(隋薛道衡《人日思归》)2.元宵(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3.社日(唐王驾《社日》)

4.寒食(唐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5.上巳(唐王安石《暮春》)

为什么1+1=2 篇7

为什么1+1=2, 欲想回答如此数学矛盾, 初等数学需要引进新概念、定义, 譬如小数单位、最大的小数单位是0.5、小数单位的个数、相对整性质, 等等新概念, 如此新的数学概念、定义与内涵既简单又深奥, 如果不引进一些数学新概念, 如果不去辩证认识, 如果不去辩证理解, 无论如何那还是无法理解接受数学理论为什么1+1=2, 这就是数学矛盾为什么1+1=2的焦点和难点与阻力点, 同时亦明确指出为什么1+1=2绝对不是质疑算术公理1+1=2的正确性、而是科学回答算术公理1+1=2蕴含着的基本原理与哲理, 希望数学教师率先转变传统的数学思维观念, 正视数学真理.

2. 重温分数概念与定义

稍有数学知识的人们都晓得分数、份数 (分数单位的个数) 、分数单位, 关于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什么是份数、什么是小数计数单位, 不妨重温分数概念, 把一个单位“1”分成若干等份, 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称为分数, 如分数的一般形式为 (m, n为正整数) , n是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的份数, 称为这个分数的“分母”, 是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称为“分数单位”, m表示其份数, 即m个分数单位, 称为这一分数的“分子”, 中间的横线 (本文中是斜线) 称为“分数线”, 分母n规定不能为零.当上述m为负数时为负分数, 正分数与负分数统称为分数.分数单位, 当n=1, 2, 3, 4, 5, 6, 7, 8, 9, 10……则……, 分别是分数单位, 当n=1时, =1是特殊情况, 属于整数分数, 应另当别论.很显然, 最大的分数单位是

3. 重温小数计数单位的概念与定义

小数计数单位是指小数计数方法中, 小数点右边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的最具代表性的小数单位, 分别为……最大的小数计数单位是0.1, 初等数学只引入小数计数单位这对于理性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因为小数单位概念涵盖着小数计数单位的含义与意义, 而且最大的小数计数单位是0.1并非0.5, 小数单位概念的意义更深刻、更广泛, 涵盖着小数计数单位, 并且小数的绝对值仅仅是小数内涵的一部分内容, 因此说, 如果不引进小数单位、小数单位的个数、最大的小数单位是0.5、相对整性质, 等等一些新概念, 就不可能正确地回答数学真理为什么1+1=2, 敬请数学教师斟酌、定夺!

4. 什么是小数单位

如果将分数单位……分别转化为小数表达形式:0.5, 0.3, 0.25, 0.2, 0.16, 0.142857, 0.125, 0.1, 0.1……如果将小数0.5, 0.3, 0.25, 0.2, 0.16, 0.142857, 0.125, 0.1, 0.1……界定为小数单位, 那么就可以将小数0.5, 0.3, 0.25, 0.2, 0.16, 0.14285 7, 0.125, 0.1, 0.1……统称为小数单位,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重大的不可缺少的认识, 分数与小数互相对应, 小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单位的个数互相对应, 小数单位与分数单位互相对应, 小数单位、分数单位是一个相对整体.

5. 最大的小数单位是0.5

因为是最大的分数单位, 那么0.5就是最大的小数单位, 而且小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相互对应、彼此相当, 因此, 初等数学教科书公认是最大的分数单位, 那么初等数学教科书也需要而且务必公认0.5是最大的小数单位, 分数与小数互相对应、份数 (分数单位的个数) 与小数单位的个数互相对应、最大的分数单位与最大的小数单位0.5互相对应, 务必互相联系地看问题, 当然无理数例外, 因此, 引进小数单位、最大的小数单位是0.5、相对整性质是正确的、切合实际的!需要人们转变数学思维观念, 辩证认识, 辩证理解, 正确看待.

6. 什么是相对整性质

相对整性质:其他小数的绝对值对比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绝对值更零散, 换言之, 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绝对值对比其他小数的绝对值相对整装, 在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 将这一相比较而言得到的相对整装性质统称为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相对整性质, 为什么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绝对值会拥有相对整性质, 因为它们的小数单位都是最大的小数单位0.5, 最大的小数单位0.5决定着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绝对值拥有相对整性质, 因此, 唯独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 ……的绝对值拥有相对整性质, 一次全部确定下来, 无须逐一验证, 这是规律, 其他小数不具备相对整性质, 因为其他小数的小数单位0.3, 0.25, 0.2, 0.1 6, 0.142857, 0.125, 0.1, 0.1……均小于最大的小数单位0.5, 一次全部排除, 无须逐一验证, 这是规律, 相对整性质是算术公理的“弯弯绕”, 需要运用辩证逻辑辩证分析, 辩证理解, 正确看待, 再次强调说明, 千万莫误解, 并非所有的小数都具有相对整性质, 更不是小数的绝对值越大才具有相对整性质, 只有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绝对值拥有相对整性质, 否则就是对相对整性质的误读, 误解.

7. 为什么1+1=2

偶数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自然整除, 奇数不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自然整除, 奇数 (包括素数) 却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相对整除, 因为小数0.5, -0.5, 1.5, -1.5, 2.5, -2.5, 3.5, -3.5, 4.5, -4.5, 5.5, -5.5, 6.5, -6.5……的绝对值拥有相对整性质, 为奇数能被2相对整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亦可以理解成为奇数能被2哲理整除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 1+1=2或者说2是数学首要公理;偶数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自然整除, 奇数不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自然整除、奇数却着实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相对整除, 传统意义的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是指奇数与偶数二者的排斥性、对立性、差异性, 偶数能被2整除、奇数不能被2整除、奇数却能被2在抽象意义下相对整除是指奇数和偶数的异中之同、差异中的共性与同一性, 二者与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相吻合, 有比较有鉴别方知奇数与偶数存在着“差异性”“差异中的共性与同一性”, 因此说, 奇数与偶数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蕴含着哲学的对立统一规律, 哥德巴赫猜想———数论的“1+1”是数值逻辑公理系统中偶环节上的算术公理拥有客观存在性, 以上所谈就是算术公理1+1=2蕴含着的基本原理与哲理, 哲学 (自然辩证法) 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切入点注入数学基础、注入初等数学, 为算术公理为什么1+1=2、初等数学的基础理论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务必要突破传统数学观念的严重束缚!

参考文献

[1]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1>2”与“0>1” 篇8

此时,总设计师萨特另辟蹊径地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非要双层舱,加宽机身的单层舱不行吗?”经过仔细研究,证明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精彩创意:这种宽体单舱设计完全可以在稳定性、平衡性等一系列指标上达到较高水平,十分安全;宽敞空间使乘客感到十分舒适;货运装卸简单快速,机头机尾处将有更多载货空间,腹舱能并排容纳足有64英寸高的集装箱。

这一“1>2”的舱层设计使波音747飞机最终诞生,后来成为全球最为成功的宽体飞机。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过程中,登月舱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既然是一种飞行器,那么为宇航员设计一个座位自然是理所当然的要求之一,然而事实却不是那么简单。刚开始,为了方便坐着的宇航员更好地观察舱外的情况,工程师在正对座位的舱壁上下各开了一个窗口,问题在于面积如果设计得过大,不仅暴露的阳光过多,而且窗口的重量也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设计;如果设计得过小,宇航员的视野就会大大受限,很难看到着陆点的准确状况。这一问题困扰了工程师们长达两年之久,尽管他们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却始终没有找到一条重量与视野兼顾的两全齐美之策。

这一天,工程师富兰克林忍不住发起了牢骚:“登月舱从分离到抵达月面总共只需要一个小时时间,甚至可能会更短,为什么非要设计座位,站着不行吗?”富兰克林的话使大家的思路立即打开了,众人高度一致地投了赞成票。最终确立下来的登月舱设计中取消了座位,站着的宇航员双眼可以最短距离地贴着窗口往外观察,视野极其开阔,窗口设计得很小,重量大大减轻。

这一“0>1”的座位设计大大加快了研制进程,为后来登月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面对生活中许多看似复杂棘手的难题,只要我们每个人勇于突破某些条条框框的限制,改变“2>1”或“1>0”之类的思维定式,相信必能进入另一种全新的精彩境界。

上一篇: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小熊登月》下一篇:同学聚会开场主持人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