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教学设计文库

2024-09-12

包身工教学设计文库(精选9篇)

包身工教学设计文库 篇1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话题很沉重的课文,夏衍先生的《包身工》。相信同学们在课下已经看过课文了,那么我们今天就直接进入课文,看看夏老先生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怎样令人感到震撼的场景。

二、教学过程

(一)熟悉课文内容。

1、先请同学自己浏览一遍课文,把文中你觉得最震撼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需要注意的字词及解释。

衍(yǎn)

汀(tīng)

游说(shuì)

辊(gǔn)

栅(shān)趾(zhǐ)骷髅(kū)

吆喝(yāo he)

相称(chèn)

呵欠(hē qian)

虐待(nūè)

2、字词解释: 吆喝:大声喊叫;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 契据是实:(是,此).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

(二)、分析课文

1、内容主旨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8段)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同时又议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通过写包身工起床的情景,介绍她们恶劣的住宿条件;通过写包身工的来历和身份,说明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第二部分(第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议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这一部分中第9段至第11段重点描写包身工吃早饭的情景,介绍恶劣的饮食条件;第12段至第17段,作者深入分析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三大原因:可靠、安全、廉价,说明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并以“芦柴棒”被殴打侮辱为例,形象揭示出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残酷的压迫。

第三部分(第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于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其中第18段至第23段,作者重点介绍包身工上工的情景。点出三大威胁,即音响、尘埃、和湿气,又指出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这三大危险。第24段至第25段归结出本文的主题,点明帝国主义由于利用了包身工这种廉价劳力而获得巨额利润。

第四部分(第26-33段)这是全文的总结,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这一部分,作者以墨鸭作喻,形象地揭露、控诉包身工制度的野蛮和残酷。

2、了解包身工的生活

一)住房:“七尺阔,十二尺深”,约为9个平方多。“在不到十个平方的房间里”住着十六七个人;平均居住面积是0.6个平方;房间除了作寝室外,还作“吃喝拉撒”用,生活如猪猡。

二)生活安排:作者描写了包身工起订时的混乱情景,紧张忙乱。她们为何这么紧张,可以慢点吗?

作息时间:四点一刻:起床 要做多少事?其忙乱程度可想而知。五点上工;中餐及午休一小时;下午六点收工,除了十二小时强劳动,还有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务,而她们的年龄与在座的同学的年龄差不多。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严重摧残着这些未成年少女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环境里,她们变得麻木,像机器一样。差不多失去了作为女性最起码的羞耻感。三)生活条件

“穿”——穿着短衣,上面是褪了色的油脏了的湖绿乃到青莲的短衫,下面是无色或是柳条的裤子。长头发,很多还梳着辫子。破脏的粗布鞋,缠过而未放大的脚,走路也就有点蹒跚的样子。

“吃”——早晚吃粥,中午干饭。中午的饭和晚上的粥,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粥,它的成分并不和一般通用的意义一样。在南方,碎米和豆渣根本就是猪食。

“住”——每间工房七尺宽,十二尺长——面积约9.32平方米。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都在这里。

“行”——她们没有自由,只能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

可见所谓“供给住食”用“饲养”一词更符合实际——猪狗不如的生活。

3、带工老板如何压榨包身工的? 一)“两年来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实际已收入二百三十元钱了。”

第三年若按第二年末的日工钱三角八分计算,并且就算是“芦柴棒”一年仅干340天,带工老板三年从她身上的收入是359块,除去包身费二十块,带工老板从“芦柴棒”身上至少榨取了纯利润339块。

每个带工老板带三

十、王十甚至一百五十以上的包身工,三年至少可赚10170块钱!多者可赚50850块钱以上。

全上海当年 有24000以上的包身工,她们仅在三年之内至少被带工老板榨取了8136000块钱以上。包身工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双重剥削的,日本资本家获得会更多。

4、重点分析 1.课文第2段

这一段作为全文开篇的重点场景起到了强烈地渲染作用。包身工们起床时的慌乱,争抢让所有读者为之惊诧。这一群像中有几处描写很发人深省。“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就是这种凶残的,奴隶制般的包身工制度使帝国主义者的腰包迅速膨胀起来。2.课文第9段,第10段

这两段是作者描写包身工们吃早饭的情景,饮食差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尽管如此,还会有老板娘刻毒的咒骂。这二段中有一个词让读者刻骨难忘。“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是呀,与那些用锅巴、猪食冲上冷水作为早饭的带工老板们比起来,这些肯到市场收集菜叶,给包身工们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这“慈祥”一词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尽言到极点。3.课文第6段、第31段

这两段中作者都使用“饲养”一词,不同的是,第6段中在这个词上加了引号,带工们“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第31段开首: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这两处都运用了“饲养”一词,然而差异极大;前一处,写那些贫苦农民,她们的贫寒、饥苦,使她们的孩子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作者说她们无力“饲养”,这是一种无奈,一种被迫的无奈,养活孩子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然而在那个时代却根本无法办到,就连如同牛马一样的饲养,贫寒的农民也无力维持,社会的黑暗可见一斑。而带工老板,纱厂厂主们对待包身工却是发自内心地视她们为机器,为牛马猪狗,在这些剥削者看来包身工从来也不是人,她们只是一些可以榨取出血汗的动物,可以役使的奴隶,手段之残忍,感情之冷酷,完全达到一种野蛮的地步。作者巧妙地运用“饲养”一词,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控诉包身工制度的卑劣。

5、板书设计

一、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二、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三、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四、全文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第二课时

一、要求学生根据“思考和练习”

一、二的前半部分内容,限时八分钟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二、根据“思考和练习”

一、二的后半部分内容,再次快速阅读。(1)要求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

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

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2)要求学生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明确: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的游说,破产农民的心理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

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场面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劣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的。

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数字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落后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的。

3.小结:通过讨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课文在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说明,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三、集中处理作业

1、“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用小黑板)

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说的话。“工房重地,闲人莫入”。

b.表示特定称谓:“芦柴棒”、“包身契”。

c.表示突出强调:“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表示讽刺或否定:“慈祥”“文明的惩罚”。

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一•二八”战争。

2、报告文学有什么共同特点?

1、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曾经存在和出现过的真人真事或问题。

2、反映出来的现实具有典型性,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四、本文写作特点分析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包身工》教学设计 篇2

能够借助“速读”进行自主学习,结合“学案”积累字、词、体裁等基础知识,能够辨识“反讽”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理清并说出或写出文章线索。

通过“引导—发现”、“合作—探究”,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等知识。并在阅读新闻知识、挖掘新闻背景的过程中,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因昔及今,升华爱党、爱国的情感;同时由人及己,思考并关注自己的生命、生活和生存的状态。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新闻报道内容,虽然对中国报告文学产生过深远影响,但从高中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继续积累语文基础知识,一方面高中学生对报告文学这种体裁达到“了解”的层次即可。另外,从情感目标来讲,本文是进行爱国教育、人生教育的绝好素材。鉴于此,设教学重点如下:

(1)了解“点面结合”手法,了解新闻背景与新闻事实。

(2)情感目标的达成。

2.本课是报告文学的典范之作,篇幅较长,学生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会有一些难度,容易遗漏信息要点。

3.基于上述分析,本课在预习环节,要求学生初读文本,根据文章内容,列出包身工的作息时间表,以检测学生筛选的能力,同时理清文章的线索。在导入环节,采用游戏导入,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在学习新闻事实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了解“点面结合”的手法;在学习新闻背景过程中,用导学法达成情感目标。本文语言特色的教学,贯穿于文本解读之中。作为课堂的延伸,课后带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继续进行价值观教育。

【教学内容及环节】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1.完成《包身工》基础汇总。(见附页)

2.阅读全文,列出包身工作息时间表。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纸上写下5个词语:自由、尊重、劳动、权利、爱。然后开始他们三步艰难的选择: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要你抛弃其中的一项,你会划去哪个?有第二种不可抗拒的外部力量要你接着抛弃余下的两项,你又会划去哪两个?最后你剩下的两者之间只能选择其一,你会保留哪个?

导语设计:作为个人的秘密,老师不知道同学们在心灵深处坚守的是什么。但老师知道,同学们的选择过程很艰难。那我们就要珍惜拥有,善待生命!可是有这样一个群体,她们没有权利,没有自由,不被尊重,蜷缩在被爱遗忘的角落,她们只有劳动,劳动,劳动!她们是——包身工!(板书)

三、预习检测,了解新闻事实

1.学生展示所列出的包身工作息时间表

说明:注意关键时间,“上午四点一刻”(第一段)、“四点半之后”(第五段)、“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声响了”(第三段)。还要注意这样的语句:“中午的干饭由老板差人给她们送进工厂里去”(第五段)、“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自己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第一段)和“在上午十五分钟休息时间里面”(最后一段)。

2.关于新闻事实的学习

问题一:小组自主探究,本文都记述了包身工的哪些事件?

说明:学生的展示可能会依照行文顺序进行,教师通过板书或用幻灯片展示明确。(见板书设计)

问题二:小组自主探究,并在组内交流,在描写包身工悲惨的境遇的时候,你觉得哪些词句用得好?试作分析。(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三”进行)

说明:一是比喻、拟物手法的运用。如“生物在蠕动了”、“罐装的劳动力”、“饲养小姑娘”……这些富有张力的语言,让我们体会到包身工悲惨境遇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叹于精当的语言对深刻思想的表现力。二是变换词语感情色彩的手法。如“慈祥的老板”、“难得的佳肴”、“爱上了殴打”、“合理的惩戒”……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穷凶极恶的态度,毫无掩饰地赤裸着,人性的泯灭与天良的丧失直观地传递给了读者。

问题三:(开放性问题探讨)包身工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她们的心情感觉如何?

说明:虽然学生找到了具体事件,但对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显然不够深刻。该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包身工——作为“人”的情感,探寻生命的尊严。

四、挖掘新闻背景,达成情感目标

1.文章除了对包身工工作生活记述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说明:旨在探究新闻背景。

(1)包身工产生的来历和身份。(第七段-P45第四段)

(2)包身工产生的土壤和根源。(第三段-P47第二段)

(3)作者的评论及控诉。(其他段落)

2.包身工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学生可能会找到很多原因,如水旱灾害的肆虐,父母不忍儿女饿死,昧心的带工同乡的欺骗得逞,帝国主义的压榨,中国封建势力的迫害等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带工同乡之所以会昧心欺骗,是因为他身后的那个隐隐浮现的面目狰狞的罪恶势力与腐朽势力的勾结,对廉价、安全、没有自由的“包身工”的大量需求。而从“包身工”身上榨取的血髓自然也养活着寄生于这个制度上的贪婪的带工老板。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纱厂罚规中殴打流行的原因了。

另外,由于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学生往往表现为面对自然灾害的一种心理无奈感,容易把水旱灾害的肆虐看作是“包身工”制度产生的原因之一。教师不必过多纠缠于是非对错的定性判断,而要引导学生明白这样的道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似乎要把人推向绝望的深渊,可是越是深重的自然灾难,越能体现一个政党、政府的执政能力和人文关怀。在特大地震、冰雪灾害面前,我们的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积极作为,抗震救灾,体现了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理念。根据授课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追问,这样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多少?

五、课外拓展,走进现实,体会人的尊严与劳动的价值

课后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青泉啤酒厂,进行实地采访考察,搜集资料,并要求分组撰写关于当代工人的报告文学。一方面学以致用,在写作上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在点评时与原文进行比较,明确当代工人(包括打工一族)与当时的包身工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可以通过合同和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1995年珠海一家工厂的韩国女老板因为体罚工人下跪而被工人诉诸法律,最终向工人做出赔偿并公开道歉一事就是有力的例证。因此,与出卖自己身体和劳动、任人欺凌的包身工不同,当代工人(包括打工一族)的劳动是在追求自身更高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评定,是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甚至是对家乡发展、社会繁荣的积极贡献。

六、板书设计

(见下图)

附页:《包身工》基础汇总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拎着 惺忪 水门汀 弄堂 褴褛 执拗

拗断 拗口 木栅子 薄粥 籼米 莴苣

叩首 露骨 揩桌子 蹒跚 谄媚 惩戒

贿赂 作坊 脖颈子 锭子 宁愿 舷窗

2.下列字词的书写是否正确?请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蠕动 既使 搅绊 份内 报怨 帐目

3.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横线处。

①“神州七号”进入太空轨道后,在航天员的操作下,_____了来自太空的信息。(搜集 收集)

②面对生命的疑惑,找不到答案;有迫切的需要,而不能解决:人们便会向他们所信奉的“神明”______。(祈求 乞求)

③这个杂技演员尽管年纪小,但台上的_____不错。(功夫 工夫)

④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应有的_____,任何人也不能剥夺。(权利 权力)

⑤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_____。(故乡 家乡)

4.填空。

夏衍,原名_____,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品有报告文学《_____》,话剧剧本《_____》《_____》等。

5.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字)

课文《包身工》教学设计 篇3

一、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增强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

二、学习本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设想

1、课文教学重点是在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和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法。

文章的第一个难点是虚实结合的两条线索,以理清这两条线索为突破口来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第二个难点是作者安排结构时把握读者的心理规律,教学中如能把握读者的这种心理态势来分析文章的结构,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文篇幅较长,在学生速读课文后,采用讨论法,理清全文的脉络;在研究写法时,采用“设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双向交流,理解布局谋篇时的精心安排和巧妙的构思。同时,采取以练代讲,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落实有关基础知识。

3、要求学生学会“三步精读法”学习课文,掌握读书的基本顺序,学会有步骤,有重点地阅读,养成仔细阅读,认真分析的好习惯。

三步精读是:

第一步:初读课文。看内容,圈圈点点,然后再想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二步:精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

第三步:研读课文。研究写法,理解作者为了表达特定内容,怎样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的,写法有什么特色。

4、教学本课以“思考和练习”一、二为纲,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记叙文的材料”为辅助材料,采用讨论法,口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以及结合课文命题进行口头作文,着重加强“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布置课前预习

1、根据“三步精读法”的第一步要求初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思考课文的“思考和练习”一、二。

3、预习“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记叙文的材料”短文。

一、上课开始,利用小黑板公布本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1、认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学习课文在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说明、议论的多种表达方式。

3、学会运用“三步精读法”学习课文。

4、明确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在材料的搜集、选用和剪裁上下一番功夫。

5、培养口述能力和口头作文的能力。

二、作家、作品简介: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代表作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和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包身工》,1936年发表于‘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它反映的是“一·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贫苦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上海工人运动的威胁,就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检查预习:

1、给加黑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

吆喝:(大声喊叫)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呻吟:(病痛时口中发出的声音。)

一听天命:(一,全;听,听凭,听任)

契据是实:(是,此)

非特不能赚,还要贴补:(不但)

四、第二步精读,理清作者思路,掌握中心内容。以“思考和练习”为纲,采用讨论法进行。

1、要求学生根据“思考和练习”一、二的前半部分内容,限时八分钟快速读完全文,然后答题。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2、根据“思考和练习”一、二的后半部分内容,再次快速阅读。

(1)要求找出记叙部分的细节描写,讨论领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1-5自然段中,通过工房的大小,躺满的人数,起身时慌乱骚动的情景以及从楼梯上冲下来的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囚牢般的住宿环境和因遭受非人的折磨而麻木的精神面貌。

9-11自然段中,通过板桌、餐具的安放,薄粥的质地,进食的情景,以及老板娘刮粥拌粥的动作描写,反映了包身工的日常饮食竟不如猪狗。

18-23自然段中,通过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的细节描写,反映包身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劳动和遭到非人的折磨。20-30自然段中,通过“抄身婆”不愿用手去接触“芦柴棒”的身体的言行描写,突出了包身工形象的悲惨,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和带工老板对包身工的野蛮压榨。

(2)要求学生找出说明和议论时,作者引用了生动的事例,举了确凿的数字,说说它们在说明事物情况或表现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明确:6-8自然段中,带工老板的游说,破产农民的心理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是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中国农民的迅速破产而产生的。

12-17自然段中,“芦柴棒”重病时惨遭毒打的令人目不忍睹的场面描写,说明包身工制度的恶劣发展,是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而促成的。

24-25自然段中,大量的数字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垄断资本是靠榨取落后的国家劳动人民的血汗而膨大发展起来的。

3、小结:通过讨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课文在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说明,各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4、布置作业:

(1)继续认真阅读课文,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4

“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这句中的“爱”褒词贬用,揭露了带工老板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这句中的“文明”“合理”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惩罚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文明”“合理”,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也不那么血腥而已。

包身工教学反思2

前一段时间给学生上《包身工》,被包身工悲惨遭遇深深震撼。“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一点人格尊严也没有,这群十七八的女孩子,正直青春年华,然而女性本应有的害羞与矜持,在她们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很多学生不理解包身工的苦难生活,不理解她们为什么会如此麻木,为什么不起来反抗,为什么就甘受带工老板的蹂躏。事实上有些事情、感受,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所以当给学生播放一些现代包身工的图片使,他们都一脸茫然,还在一旁说笑,更有甚者,有学生竟然用“猥琐”一词来形容他们。可想而知,现在的学生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他们已经和现代的社会已经脱轨,他们不理解现代人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这一种环境,不理解父母的艰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改变现在孩子的看法,让他们慢慢体会生活的不容易。

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觉得整体情况不好,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理解,也学会了怎样筛选信息,唯一不好的是他们体会不到他们的艰辛,他们不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他们总是觉得现在的生活不好,总觉得书本上所说的都是过去式,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这种情况发生。

包身工教学反思 篇5

设计课时:3节课

整体感知部分,学生快速阅读之后,老师呈现文章的结构层次,而不是让学生来说,因为篇幅长,学生的现实水平,认知分析课文困难。

重点研讨部分:

1、用活动架构起来,找人物——制人物关系图,这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能引出下面的教学资料。

2、从上面“小福子、芦柴棒、无名女工”引出具体的分析,分析对这几个具体的描述。让学生找“手法、表达效果”品味语言。学生就能分析出语言描述、反语、比喻、细节描述、动作、排比、比较反衬等。就将呆板的直接呈现,转变为活动中发现。

包身工背后的渎职案 篇6

四川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的真相曝光后,一系列的疑问摆在司法机关面前:一个普通的农民何以撑起如此庞大的“买卖链条”?“包身工”背后是否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权钱交易”?

两次危机

2006年5月13日,一名乞丐被抓至湖南耒阳市锡里砖厂强迫做工,被殴打致死,抛尸野外。

耒阳市公安局侦查发现,砖厂有大量来自四川的智障工人,管理人员采用捆绑、用铁棍皮带抽打甚至电击等残忍方法强迫劳动,并不付工资。砖厂老板翁秀清和罗政均交代:有19名民工来自“渠县残疾人自强队”。罗政就是曾令全派去的“监工”。罗政因参与殴打致乞丐死亡,被判刑八年。

这起案件第一次曝光了曾令全通过暴力控制智障人强迫劳动的黑幕。案发后,耒阳警方赴渠县抓捕曾令全未果,向渠县警方发出《协查通报》也杳无音信,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事态平息后,曾令全理直气壮地找到报道湖南“5·13”抛尸案的《中国青年报》,要求《中国青年报》道歉、更正。

这一年的4月,曾令全拿到了渠县渠江镇民政办《关于成立渠江镇残疾人自强队的批复》文件,文件中鼓励曾令全“为促进我镇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已退休的原渠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熊克志说,2009年他受邀参与到培教基地视察,当场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残疾人是否享受到了与正常人同等的人权?二是残疾人挣的钱是否真正用于了残疾人?“可惜当时没有引起重视。现在把所有责任都怪在他一个人身上,可能吗?”

利益催生“政企合作”

据了解,因为对个人创办慈善机构规定不明确,也没有先例参照,在当初曾令全申请注册“乞丐收养所”时,民政部门并没有满足他的请求。

但为了鼓励曾令全的“慈善事业”,他们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将曾令全的“乞丐收养所”作为官办的渠县收容遣送站(2003年改为渠县救助管理站)的分支机构,定名为“渠县收容遣送站渠西教育场”,曾令全即任该教育场主任。

遗憾的是,在运行过程中,曾令全对收容遣送站要从转来的“收容人员”劳动工资中提取费用的做法非常不满,双方合作半年就“散伙”了。

李树琼回忆说,曾令全因为拒绝与收容遣送站合作而发生过一次激烈冲突,趁曾令全不在家,收容遣送站把人全部带走了。收容遣送站站长刘定明承认有突袭曾家这回事:“当天去曾令全家解救了五六个人,晚上曾令全来要人没有给。结局是刘定明被县委一个领导‘臭骂了一顿’,遣送站只得人归原主”。

虽然表面上是没有“隶属”关系,但双方的私下合作仍然在延续。渠县救助管理站看中曾令全手中的“手续”,可以规避渠县救助管理站安置基地收留人员只能在本县辖区内安置的限制。同样,曾令全也看中了渠县救助管理的官方性質,遂又对渠县救助管理站邀请其担任安置基地主任的要求满口答应。

渠县救助安置基地前身为麻风病医院,2000年9月,经渠县民政局批准,渠县收容站在废弃的麻风病医院旧址修建了一个“收容站教育农场”,安置无家可归又有劳动能力的人。2003年8月19日,“教育农场”更名为“渠县救助安置基地”,由渠县救助站代管。

据介绍,该基地纳入了该县财政专款预算,但由渠县救助站作为事业单位独立核算,民政局平时并不干预。

成立之初,在救助安置基地的被救助者可以进行适当劳动,但只是作为他们生活保障来源的补充,不是借此营利。“安置基地也就是让收留的智障流浪者在所属村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已被撤职的渠县救助管理站站长刘定明说。

可事情并没有按曾令全的想法发展,渠县救助管理站安置基地设置“获利条件”与曾令全“无本经营”的想法相差甚远,于是曾令全当安置基地主任的想法再次被打消。

即便如此,安置基地与曾令全之间拆借人力的交易时有发生。曾令全说,2004年至2006年三年间,他从安置基地借过十多人,安置基地负责人杨军义也从他这里借过人。

2006年杨军义与曾令全签订的一份《用工协定》表明,杨军义以每月1000元的价格从曾令全处借走了三人。

事发后,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对此全盘否认,称与曾令全无任何交往。但渠县检察院对杨军义的起诉书中指出,杨军义自2005年3月起担任渠县救助管理站安置基地负责人,当年5月就指使他人从安置基地带出5名智障人员到一村级公路修路工地从事劳动,时间长达1个月,2007年春节前后,杨军义同样擅自决定将安置基地5名智障人员送到渠县境内一页砖厂劳动4个月,并把6000元工资据为己有。

安置基地被三千元转包

一个为了缓和当时救助条件而成立的救助基地为何在后来演变成了牟利的场所呢?

预算内类似,该救助安置基地每年收留的流浪者平均有三四十人次,基本都是智障者,其中长住的有五六个,最高峰时段每天也没有超出20人。据刘定明介绍,除原麻风病医院之外,该基地的主体建筑建于2002年,“楼上住管理人员,一楼和地下室住安置人员”。在建设之初,该站曾有十几个工作人员在那工作,随后由该站副站长杨旭(原办公室主任)和杨军义具体负责;2004年之后,安置基地由杨军义一人负责,并请了当地居民李明华帮忙管理。

“安置基地里有果树等,每年施肥等投入就达1万多元,收入上不尽如人意。”刘定明表示,“出于经费考虑”,该站从2008年起将该救助安置基地以3000元/年承包给杨军义。

李明华此前承认,该站经营“农家乐”已达多年,游客过来观赏桃花、梨花以及钓鱼玩乐等还收取10元/人次的门票。在该救助基地二楼标间的简介中,也发现该地从2003年5月1日起就以“休闲农庄”的名义对外经营。

渠县“地震”

新疆“包身工”事件一经曝光,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201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通知当地检察机关,要求查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存在渎职问题并依法查处。渠县检察院同步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指导侦查。

30日,渠县县委研究决定,对“智障劳工案”事件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渠县民政局局长王勇、县人大内司工委副主任(时任渠江镇镇长)廖泽彪、渠江镇副镇长范云免职,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邹毅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县残联理事长张秀清给予党内警告处分。

随着案件侦查工作的深入,2011年2月21日、23日,渠县检察院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分别对渠县救助管理站安置基地负责人杨军义、渠县渠江镇民政办公室主任谢汇渠立案侦查。7月6日,渠县人民法院对杨军义案作出一审判决:杨军义滥用职权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谢汇渠也已经以滥用职权罪起诉至法院。

《包身工》课后优秀教学反思 篇7

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多指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文中再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迫害,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21世纪称为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工支付劳务报酬,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用工优点: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动争议,分担风险和责任,降低成本费用,自主灵活用工,规范用工行为。

《包身工》的写作特点及教学建议 篇8

二、本文在选择材料方面的特点 读过《包身工》,人们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许多内容使人久久难以忘却。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效果呢?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选择材料方面注意了典型化,这主要体现在:

三、语言特点

《包身工》在语言上也是有其特色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 ⑴ 介绍情况。如:“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这句话的定语部分对工房区域的形状及被封锁的情况做了说明。⑵ 表明特征。如:“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这句话的定语部分,将带工老板的本质及性格特征鲜明地突出出来。

⑶ 反映心理。如:“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句话的定语部分,显示了那些贫苦农民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的心理状态。⑷ 构成对比。如:“„„住着二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这句话的定语部分,对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通过对比加以揭露。⑸ 说明状态。如:“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理紧贴在头发里的棉絮”,是怎样的木梳,怎样的棉絮,在定语部分里做了具体的说明、交代。⑹ 补充交代。如:“晚上倒挂在墙壁上的两张饭桌放下来了”,经这样一说,我们就知道了这张用来吃粥的桌子,每晚还要倒挂在墙壁上,以腾出睡觉的地方,这就加深了人们对工房拥挤、窄小的印象。

四、表达方式的特点

五、教学建议

2、可以安排一些练习:

① 教师提出一些简单的句子,让学生充实定语,使内容丰富起来,学习本文语言简洁、准确的特点。

③ 写一至二段人物的谈话,生动地表现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学习本文语言生动的特点。

⑶ 写作方面的练习:

《包身工》教案 篇9

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为副线;重点人物:芦柴棒、小福子

2.难点: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安排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和薛老师一起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板书):包身工

二、作者及时代背景简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现代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剧作集》等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曾写过许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参看夏衍《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地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体裁:关于报告文学】: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四、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一)字词正音、词语补释:

蠕动(rú)

拎着(līng)

弄堂(lòng)

猡luó

赚(zhuàn)抹(mā)嘈(cáo)执拗(niù)簿子(bù)

籼米(xiān)

莴苣(wō jù)

揩地板(kāi)搽粉(chá)

蹒跚(pán shān)

皮辊(gǔn)

谄媚(chǎn)骷髅(kū lóu)

噩梦(â)

怔住(zhâng)

锭子(dìng)

烘①hōng象声词,形容许多人大笑声或喧哗声;•许多人同时发出声音(哄动、哄传)②hǒng哄骗、哄逗

③hòng吵闹、开玩笑(起哄、一哄而散)

说①shuō用话来表达意思(说话)②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生杀予夺:指反动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大权(生:让活;•杀:叫人死;予:给;夺:掠夺)

横七竖八:有横有竖,杂乱无章

三差两错:指意外可能发生的错误(差、错:错误)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二)结合文章内容解题,什么是包身工,对课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

问题1:包身工的来历怎样,或者说包身工原来的身份是什么?

明确:来历:贫困农家女(贫穷困苦,无路可走)

问题2:他们是怎么直接沦为包身工的?

明确: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供给住食,介绍工作)

问题3:包身工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实质:赚钱机器(失去自由,劳无所得)问题4.包身工的命运怎样?

明确:命运:极其悲惨

(副板书):时

间:20世纪30年代

点:上海东洋纱厂

历:贫困农家女

直接原因:骗订包身契

质:赚钱机器

运:极其悲惨

通过对以上信息的总结: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东洋纱厂等外国工厂里为外国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们原本是一些贫穷困苦、无路可走的农村女孩,因为被诱骗而签订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劳无所得,沦为赚钱的机器,命运极其悲惨

(三)感知文章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1)先讨论:哪些段落是记叙部分?记叙部分写了几个生活场景?

明确:(1-5自然段)写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说明恶劣的住宿条件

(9-11自然段)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写包身工劳动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芦柴棒”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

(2)接着讨论:课文哪些段落是说明和议论部分?这些部分写了哪些具体内容?

明确:(6-8自然段)是说明部分,补述包身工的来历、身份

(12-17自然段)是说明、议论部分,插述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大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说明部分,插叙日本大财阀三井系三十年资本迅速膨大的事实和日本纱厂雇佣包身工的数量

(31-33自然段)是议论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结局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线,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为副线,两条线索交互结合,脉络分明

【文章结构划分为】:

第一部分(1─8):记叙包身工悲惨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第二部分(917):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第三部分(18─25):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第四部分(26─33):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将到来──全文的总结

五、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 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先写地下再写楼上;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从那里可以看到这种特点?

提示: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a 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c 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a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b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c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正确答案应是:害怕

d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这一细节让人内心震撼,这些女工大都是年轻的姑娘,爱美、自尊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们根本无法维持自身的生命,她们每日在死亡的边界上挣扎,性命难保,又何谈自尊、自爱,她们在这种非人的摧残下,也被扼杀了人性这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

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可以结合大家吃饭的情景或打工吃饭的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文章内容,并分析了文章第一部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生存环境的恶劣,那么为给自己带来利润,带工老板们又会给她们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具体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请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

思考问题

1、包身工们吃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

——见课文,这说明她不仅居住环境差,而且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纳为:饮食恶劣

问题2:如何理解“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是呀,与那些用锅巴、猪食冲上冷水作为早饭的带工老板们比起来,这些肯到市场收集菜叶,给包身工们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这“慈祥”一词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尽言到极点 “慈祥”这, 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问题

3、如此生存条件,那么如果生病了又会怎么办呢?在此作者是如何写的?

——在此作者在这里借写“芦柴棒”受虐待来写,有一位包身工,咱们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岁,有一个外号叫“芦柴棒”,她为什么会叫 “芦柴棒”,那是因为她瘦得像芦棒梗一样就是这样一位女孩,当她生病时,会得到怎样的“医治”?

(1)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

——“打杂的”凶

(2)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抓、摔、踢、泼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3)有一个动词是描写“芦柴棒”的,是哪一个?

明确:跳

身体没力,却能跳起来强烈的对比使这个场面描写达到了高潮,寒风的冷,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这是含着眼泪在控诉!作者用“画外音”的方式,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相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4)同学们想想这些吃人的家伙为什么要这样给她“医”病?

明确: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时候,老板也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资本家及其走狗惨无人道的剥削制度揭露得淋漓尽致作者带着强烈愤慨的心情向人世间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芦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这是作者含着眼泪在控诉!“这样的情况每个包身工都会遭遇到”“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个”:点出了芦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怜

5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三、具体分析第三部分

1、任何时候都要工作,那么在工作时又会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说上面是借芦柴棒的事来反映的,那么这里是借谁来反映的——写“小福子”受惩罚,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问题1: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明确:整好的烂纱没有装起

问题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明确:殴打、顶皮带盘心子

问题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明确:拿莫温、东洋婆、带工老板

问题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明确:两个小时以上

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的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具体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剥削者凶残的面目

2、总之包身工过的是什么样的日了呢?这里作者在第35节做了总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A)内容分析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B)、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这段话,作者先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接着,连用两个“还是”指出她们不能不做工;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

2、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这些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实在不行我换场,行吗?

提示: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原因为:①、历史原因: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②、直接原因:带工老板用欺骗的方式让让那些无路可走的女孩签订包身契,从而沦为包身工③、一旦成为包身工,那就会被迫劳动,没有任何自由通过文中二个细节:搜身、写家信被打可以看出

问题2:这些东洋厂为什么会雇佣包身工?(1522段)

明确:历史原因: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根本原因: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罐装的劳动力,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总之,“有什么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市场”这种需求又促进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3、这种制度给厂家带来了什么呢?

明确: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通过1902年与1932年数据对比,来看日本纱厂的发展,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绽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绽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4、由此,作者想到了美国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日本纱厂的每一个绽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如何理解这句话

含义是:资本家的利润,都是依靠残酷剥削工人得来的表达了作者极为悲愤的思想感情这一层从正面点明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归结到本文的主题

四、.结束语

今天,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我们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下节课再讲

第三课时

1.导入语:

上节课,我们通过芦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对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们也了解了包身工产生、发展到庞大的过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对于这样一颗毒瘤,作者表达了极大的憎恨和愤怒的控拆,他是怎样诅咒这种罪恶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运会怎么样?咱们慢慢道来

二、文章的总结,分析文章48段

(1)、如何理解“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这句话

──“饲养”一词没有用错它的本义是喂养动物,这里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说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工人当人看待,而是像喂养动物一样饲养小姑娘,并从中谋利所以作者就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来,这样更能揭露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表现了作者的同情(2)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二段?

——倒数第二段运用排比句“六个没有”强调黑暗深重,表达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极大憎恨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

(3)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

——诅咒中外反动派对劳动人民肆行压榨和虐待的“黑夜”,深信“黎明”必将到来,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本文主旨:(板书)总结: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预言黎明必将到来

三、本课写作特点(有时间可先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四、讨论(播放一段山西黑砖窑的视频)

这是半年前,同学们正在紧张迎接中考的时候,在中国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震惊党中央和国务院,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对此事作重要批示,要求迅速破案这就是“山西黑砖窑案”,一些孩子因为年龄小、涉世未深,只身在郑州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下、马路边等地方被人贩子或诱骗或强行拉上车,以500元的价格被卖到山西黑窑场做苦工最小的只有八岁,就要做大人都不愿意做的重体力活还有许多苦工是被骗或强拉来的智障或残疾人,所有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本来应该得到全社会的保护,然而这些丧尽天良的人贩子和黑窑主却把他们逼到了地狱,沦为了现代“包身工”最近这些黑心窑主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刚才学习了历史上的包身工,下面我们通过两者的对比,来说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明确:相同点:从获利者来说:都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择手段带工老板,东洋资本家、人贩子和黑窑主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丧失良知,迷失本性,金钱毁灭了他们的人性

从被压迫的人来说:沦为失去自由,劳无所得的赚钱机器,遭遇了痛苦的经历,命运悲惨

不同点:历史背景不同 ;成为“包身工”的原因不同 ;政府的处理方式不同 ;获利者的下场不同 ;被压迫的人最终命运不同

五、结束语

铭记历史,永不遗忘,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包身工就讲完了,谢谢大家!

六、作业:

1. “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用小黑板)

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说的话“工房重地,闲人莫入”

b.表示特定称谓:“芦柴棒”、“包身契”

c.表示突出强调:“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表示讽刺或否定:“慈祥”“文明的惩罚”

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一·二八”战争

2、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并加以积累

例如:1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2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女性所有的那种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迟钝了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公然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七、板书:

从清晨到晚上

从现象到本质

从历史到现实

第⒈清晨四点一刻

包身工被迫起身

⒉追述包身工的段的情状

来历,揭示包身

│„„„„„„„„„„„„„ 工制度的形成 ↓

第⒊四点半,包身

工吃粥的凄惨景象

⒋大量雇佣包身段

│„„„„„„„„„„„„„工的原因,揭示

包身工制度发展

第⒌五点钟,包身

工被赶进厂的情

况(至六点钟)

⒍揭示包身工制

度的膨大

│←„„„„„„„„„„„„„„„ │

第└→⒎深刻揭露包身工悲惨命运的结局←┘

上一篇:家政服务励志句子下一篇:历年山东会考历史试题

热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