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2024-09-11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通用15篇)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篇1

一向爱好航海的鲁滨逊,在一次航海中不幸遇难了,狂风巨浪奔去了同航伙伴的生命,只有鲁滨逊一个人漂流到了孤岛上,生活了二三十年。在孤岛,他先靠几把枪打猎度日,可子弹毕竟是有限的,所以他还一断的训养禽兽,用树木做出桌子,房子等生活用品,在孤岛上,他完全离开了伙伴,离开了社会,但他还是在孤岛上生活了二三十年。这完全是像野人一样的在拼命的延续自己的生命,好几次在森林中遇到虎.蛇等野生猛兽。但他每次都不害怕,拿出斧头,与猛兽作战,一次次从死亡中逃亡。鲁滨逊用这超出想象的自理能力在孤岛上存活了二三十年。

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对我而言,钉个钮扣,缝一块布也是非常困难的,手工课上,造一架木头飞机。不是做不成功就是乱七八糟。地板砖脏了也不擦,衣服,碗都是让别人帮我洗,这些还是应为自理能力差而引起的,我必须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妈妈说:“难道你想去孤岛不成?”“是,”“不行,你在家里一样能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篇2

(一) 体验读书的第一重境界

1. 看图片,猜书名。(《鲁滨逊漂流记》)

这堂课,老师就同大家一起伴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一同走进这本世界名著。

2. 听说有几位同学已读过这本书了,还想读吗?(想!)名著是百读不厌的。大家都知道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那么,读书还有三重境界,知道吗?(不知道)

3. 这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体验读书第一重境界:“吞”书。真把书“吞”下去吗?当然不是。“吞”字有双引号。那么“吞”比喻什么呢?(课件映示,指名读)囫囵吞枣,浏览概要。“吞”书,就是整体了解书的基本内容。

4. 假如,拿到一本新书,我们首先看到书的什么呢?(封面)从封面上,我们应该最先关注什么?(书名)读出这本书名,一起读:《鲁滨逊漂流记》。

5. 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个书名,你想问些什么呢?(为什么漂流?怎样漂流?漂流到哪?漂流中遇到哪些困难?)拿到一本新书,只有带着疑问,带着好奇,才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就让我们把大家刚才提的问题带到书中去,通过读书,自己解决好吗?

【点评】唤醒阅读期待,阅读灵感,把悬念与回味留给学生,让他们与名著更多地亲密接触。

6. 从封面上,我们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作者是丹尼尔·笛福。英国)

7. 读一本书,最好再对作者作一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走进作品,理解作品。关于笛福,老师这里有一段简单的介绍。(课件呈现略)读了笛福的简介,你又发现了什么?(笛福传奇经历告诉我们,他不但崇尚英雄,而且他也是英雄)

8. 要想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内容,除了看封面,了解作者,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读简介,读目录)读了简介和目录,不但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内容,还能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作者的写作思路。到此,我们就达到了“吞”书的境界。

(二) 体验读书的第二重境界

1. 读书的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呢?(映示:“啃”书)谁能告诉大家,“啃”书比喻什么?

(课件呈现)被故事情节吸引,顺着作者的思路阅读,坚持将一部书读完。

2. 读一本书容易,读10本也不难,但我们小学阶段至少要读145万字的课外书,可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了。所以说,读书贵在坚持呀!

3. 老师想给大家两点友情提醒:第一,我们在“啃”书时,最好能订一个读书计划。大家看《鲁滨逊漂流记》有多少页?多少字?每天打算看多少页?多少字?(全书220页,21.5万字。我打算20天看完,每天看12页,约10000多字)对,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分远期、中期和近期。第二,我们在“啃”书时,要尽量克服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谁先来说一说,我们有哪些不良的阅读习惯?为什么说是不良习惯?(交流后小结)

(三) 体验读书的第三重境界

1. 下面,我们进入读书的最高境界——“煮”书。

2. 书怎么“煮”呢?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材料,各人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读一读。(学生自由阅读,教师行间巡视并个别交流)

3. 指名介绍读书方法,分享“煮”书快乐。

师:你是怎么读书的?

生:我边读边做记号。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煮”书。你做了哪几种记号?

生:疑问号、重点号、摘录记号、诵读记号等。

生:我边读边摘抄好词好句。

师:你摘录了哪些词句?

生:描写狂风巨浪、人物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

师:这是“煮”书。

生:我遇到生字词,例如,“飓风”“面面相觑”“泅水”就查字典。(交流“飓风”“面面相觑”“泅水”读音、词义)

师:勤查字典,既是好方法,又是好习惯,是“煮”书。

生:我边读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师:这是“煮”书最好、最重要的方法。你读了这些材料,有什么感受?

生:读完这几段,我想说——鲁滨逊,你太幸运了,你命真大……

生:我觉得,也许鲁滨逊骨子里流淌着与别人不一样的血液,也许是好奇与冲动、是固执与倔强让鲁滨逊一次又一次地走上这条冒险求索之路。

师:精彩,你不但是一位小哲学家,而且还成了英雄鲁滨逊的知音。掌声送给他!

【点评】积极主动地倾听,真诚坦然地表达,尊重包容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露自己的情感。

师:还有其他“煮”书方法吗?

生:我对精彩句段反复读,多读几遍。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煮”书。谁能把船长此时虔诚、凄惨、绝望的语气读出来?(生读)

4.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老师奖励你们看《鲁滨逊漂流记》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将目光聚焦到三百多年前的英格兰。(观看电影片段视频)

5. 看完后,你发现电影片段与阅读材料是什么关系?

生:对应关系。电影表现了文字,文字描述了电影。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读故事的时候,如果我们边读边在头脑中放电影,也就是说,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也是“煮”书的一个好方法,不但能帮助我们理解作品,还能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

6. 通过刚才的阅读实践,我们可以概括读书的第三重境界,“煮”书就是——(课件呈现)反复阅读,品味书的精华,积累其中精彩的内容。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吞”书,坚持“啃”书,反复“煮”书,我们不但能一步一步地走近《鲁滨逊漂流记》,而且还能走进《鲁滨逊漂流记》,与作者、与主人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交流。

【点评】阅读分享不能仅仅局限于师生言语上的“你来我往”,应着力创设富有内涵的情境,增添趣味,引发学生言说的激情,彼此交流与探讨,聆听与吸纳,欣赏与评价,从而分享阅读感受、思考见解,品味阅读的真正乐趣。

二、 介绍作品影响,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

1. 同学们,老师早在30年前就拜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最近,为了给大家上这节课,又“啃”了一遍。书中许多内容一次又一次打动了我的心。其实,这本书何止打动我、打动你、打动在座的各位。这本名著,曾打动世界各地一代又一代无数的读者。请看大屏幕作品影响。

2. 关于这本书,很多作家、名人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课件逐条呈现)

3. 人们之所以喜欢名著,不仅因为它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吸引众多读者,还因为其中有许多富有哲理、催人奋进的语言,给人以启迪,给人带来强大的精神力量。《鲁滨逊漂流记》中有很多经典的名言,老师将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赠送给大家。(课件呈现)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环境中,也终将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丹尼尔·笛福(齐读)

三、 总结升华,拓展阅读视野

1. 鲁滨逊从小就不喜欢安逸、平淡的生活,他脑海里充满了闯荡世界和外出冒险的念头。为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我想,如果时光倒流,鲁滨逊仍然会做出同样的抉择。

2. 关于生存历险、执著奋斗的图书,除了《鲁滨逊漂流记》外,还有很多!老师再给大家推荐几本,希望你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读书方法,阅读更多的经典名著。

(好书推荐:课件呈现推荐书目封面)

3. 最后,老师想用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祁智先生的一首小诗《我就在书中等你》来结束今天的课程。(课件呈现,师诵读)

【点评】教会读书,更教会做人。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师生相约共读,其义绵绵,其乐融融。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体会 篇3

不怕困难,不怕辛苦。他不想过以前的生活,勇敢的走出了以前的生活,怀着自己的梦想,到大海上去漂泊。在惊心动魄的航海生活中经厉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都沉到了海底,只有他一个人存活了下来。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坚持下来就能够战胜困难。我以后还要读更多这样的好书。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它叫《鲁滨逊漂流记》,它是一本冒险小说。

《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经历,鲁滨逊航海时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自己丰衣食足,还有一个好伙伴叫“星期五”又自己造了木船,还发现了许多矿,在岛上安家,最后救了一名船长,如愿以偿的`回到故乡。

看完《鲁滨逊漂流记》我知道了坚持,不让自己的事让家人干自己的活。

我看了《鲁滨逊漂流记》,觉得这本书有点难看懂,其中我觉得最好看的部分是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取名叫“星期五”,回来成了他的仆人。

鲁滨孙漂流记阅读心得 篇4

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随机应变,顽强自救,因为我没有练就那种毅力。

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同类开宴会时,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勇敢的站出来,与他们搏斗,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虽然,我是个男孩,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软弱与无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很难遇到挫折,即使遇到了,爸爸妈妈总是扶着我,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意识到家人关爱是一种莫大的快乐。鲁滨逊这些独立生存的能力从哪儿来的呢?不就是从平时的自理能力逐步形成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吗?可见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对我们是十分重要的。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答案 篇5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他惊恐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插下杨柳作防御,又把羊分在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不由得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又过了几年,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1)短文中,鲁滨逊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解决的?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杀野人,救“星期五”的行为中,你看到了怎样的鲁滨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鲁滨逊遇到了安全问题,恐惧野人,怕野人吃掉他。他用插杨柳桩子,分开圈养羊群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困难。他给我留下了镇定自若、非常勇敢的印象。

(2)鲁滨逊勇敢、乐于助人、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鲁滨逊”企鹅漂流记 篇6

当新西兰人威尔顿在海滩上遛狗时,她可没想到自己竟会遇到这样一位湿漉漉的“探险家”。

这位探险家身高70 厘米,涂着橙色口红,身穿黑白色礼服,外形优雅,举止从容。没错,威尔顿碰见了只有在电视里才能看见的帝企鹅,“ 简直就是个天外来客”!

45年来,野生帝企鹅第一次出现在这个南太平洋岛国。更何况,它可不是出现在动物园,而是在海滩上晃悠。数百人闻讯赶来围观,当地人则暂时扮演“饲养员”的角色,尽量让这位神秘来客免受打扰。

很快,消息传到了当地政府和动物园。政府要求围观群众与那只一脸纠结的主角起码保持10 米的距离,并让居民看好自己的狗。动物保护部门也迅速派来兽医,远远地进行照顾。令激动万分的新西兰国民感到尴尬的是,探访此地可能并非这位尊贵客人的本意,它只是迷路了。科学家们推测了这只雄性企鹅的迷路过程:这位3 岁的“南极人”本来在冰川间寻找乌贼和磷虾,却搭上了一块终点站不明的浮冰。这艘不靠谱儿的“船”一路向北直至融化。最终,这位企鹅界的“鲁滨逊”下海游泳,并跑到岸上。

它至少北上了3200 公里才到达新西兰,绝对是航海史的奇葩(pā)。只是,这位探险者方向感太差,而且没有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最起码,它应该感到越游越热吧!鉴于它和动画片《快乐的大脚》里的主人公经历相似,全世界的媒体已经亲切地称呼它为“大脚”。但面对这个没有签证的旅客,当局感到束手无策。一段时间内,他们只是远远观望,期待帝企鹅先生某天清晨噩梦初醒,可以自觉地下海回家。

新西兰动物保护部门表示,他们不打算惊动“大脚”,强迫它回到海里,“当它想游泳时,它自己会回到海中。我们想让企鹅自己作出选择”。

有时,它在沙滩上走来走去,甚至偶尔在公路上溜达一圈。但更多时候,这位孤独的先生只是站在海边,呈45°角仰望天空。一个星期过去,它一点儿离开的意思也没有。海滩上的沙子成了“大脚”的午餐。野生动物保护官员猜测,在南极,帝企鹅通常靠吃雪来补充水分,这个从没“出国旅游”过的小家伙肯定是将沙子当成了黄色的积雪。此外, 它还吃了一点形似小鱼的浮木棍。

最终,80 摄氏度的温差将它热晕了。几天后,“大脚”中暑了,政府不得不进行干预。几个小时后,它被一辆白色越野吉普车送往惠灵顿动物园。新西兰顶尖外科医生约翰·韦恩亲自操刀,带领一个6 人团队,为帝企鹅进行内窥(kuī)镜洗胃手术。这位特殊的患者趴在手术台上,通过导管吐出了3 公斤沙子、浮木棍若干。

手术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韦恩说:“这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如果在人身上做类似的手术,我只需要10 分钟。”医生还会继续给“大脚”喂食混有泻药的多脂鱼类,以帮助它清空肠胃。全世界的人们更为关注,迷路的“大脚”该怎么回家。要知道,把帝企鹅送回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正值南半球的冬季,南极24 小时都是黑夜,通往南极的所有线路都已关闭。

虽然一位富有爱心的新西兰富豪承诺,他可以出钱组织一次前往南极的探险,顺道用俄罗斯破冰船送它回乡。但企鹅专家很快就此质疑,认为长途运输很容易使企鹅受伤。最后,还是由新西兰的一批动物保护专家联合发了一个声明,等“大脚”身体恢复到足以独自生存之时,再把它送往南极以北的南大洋。

南大洋的浮冰上常有同龄帝企鹅出现,这证明它可以适应那里的环境。更何况,包括新西兰在内的46 个国家曾经共同签署《南极条约》,其中规定不得将有生命的鸟类带往南极,因为那会给南极环境造成风险。毕竟,谁也不敢保证在异国大冒险的帝企鹅不会携带病菌。按照这个计划,“大脚”还得再吃胖6 公斤才更容易游回故乡。眼下,它还得遵守医嘱,老老实实住在动物园一个铺满冰块的房间里。别小看这个迷糊的家伙,等它回到老家,它可就是南极大陆的第一个“海归”。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篇7

刚捧起这本书时,我显然被封面上的鲁滨逊吓了一跳,凌乱的“鸡窝头,”脏兮兮的脸庞,黑乎乎的鼻头,几乎瞧不见的嘴巴,满脸的胡碴,还有那望着远处的呆滞的目光,简直就是一个放大了的“芋头”嘛!带着好奇心,我走进了这本书。不到几天,我就读完了,书中的鲁滨逊出生于中阶级家庭,有着远大的抱负,尤其喜爱航海,后来每次出海都不是一帆风顺。第一次差点儿被淹死;第三次被海盗抓了当奴隶,逃到巴西后在那里发了财,但他喜爱航海的心仍旧没有消失,最终滞留在一个荒芜人烟的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他凭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大自然作斗争,生存了下来,后来回到自己的国家。

起初,我对鲁滨逊的印象并不好,并不觉得他像别人口中说的那么勇敢什么的,反倒觉得他是那么的叛逆而又懦弱,不听父母的话留在家中,却坚持航海,直到离家出走,在他人生第一次航海时,他几乎被风浪的凶猛吓破了胆,还请求上帝如果自己能活下来,就一定做个幡然悔悟的浪子,回到父母的怀抱。在登上那荒岛之际,他在岛上狂奔,捶头顿足,还拼命喊叫,叫着:“我完了,我完了。”最后,竟像个孩子似的放声痛苦,虽说每个人都会惧怕在这荒岛之上,但鲁滨逊不是已经做好准备,做好面对一切困难,坚持他那航海梦的准备了吗?哎,他太懦弱了,太另人失望了。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篇8

《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作家以朴实严谨的态度,细腻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现身说法的方式教导别人,让我们在任何境遇下都要相信和尊重造物主的智慧。

在书中,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让我淋漓尽致地感受到鲁滨孙那份智慧与勇气,他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充实地过着每一天。他没有因为来到了荒岛上而放弃了生存的希望,反而坚强勇敢地生活着,自给自足,他的这份永不言败的精神令我敬佩!

鲁滨孙是一个勇敢的人,他敢于冒着生命危险,为了自己的理想放弃家里恬静的生活而决意成为一名海员,出海远航,周游世界,他的这份执著让我感动;他敢和野人大战,还能让野人做他的仆人,在荒岛上就地圈羊、盖房,他的这份聪明让我钦佩;他独自一人在陌生的荒岛上生活,默默地等待着游船经过来救他,尽管他孤独无援,但他不但没有放弃,反而坚定信心,以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在这荒岛上自给自足地生活了27年之久,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并学习!

“现代鲁滨逊”的海上漂流记 篇9

莱斯,一个快50岁的小老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曾一个人带着一个相机和一台摄像机,先后深入人迹罕至、险象环生的北极山峰、非洲大峡谷、亚洲原始森林以及世界各地的沙漠荒野、沼泽、冰川地带,自导自拍,以自己的亲身求生经历教会人们如何在野外遇险时,依靠大自然现有的条件成功求生。

这一次,莱斯又大胆地选择了浩瀚无际的海洋,希望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在海上坚持漂流7天,以等待救援小组的救援。莱斯有的只是一条类似小船的救生筏,外加一把小刀。

从下水的那一刻起,莱斯就只能完全靠自己,筏上没有淡水,也没有一丁点儿食物,有的只是四周茫茫的一片海水和头顶上的万丈骄阳。筏子每天都没完没了地在海面上摇晃,无尽的寂寞笼罩着莱斯,而且脱水和被鲨鱼袭击的危险随时都围绕着他。

靠着出发前吃的那顿饭,莱斯熬过了还算轻松的第一天。

但是到了第二天,麻烦就来了。莱斯发现筏子开始漏气了,而且底部也跟着一起漏水。没有任何法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隔两小时莱斯就必须给筏子充一次气,并且要用手舀掉筏子底部的水。

偏偏这时海上又出现了烈日,无情的太阳照耀着莱斯,莱斯必须要弄一点淡水喝。他把自己的胶底皮靴脱了下来,然后挂在筏子顶棚的下面,做了一个简易的“集雨器”。果然,夜里下起了大雨,“集雨器”终于收集到了一些淡水,虽然这些“淡水”满是塑料和汗臭味,但莱斯还是喝得津津有味。

第三天,莱斯开始出现晕厥的症状,他强烈地意识到,如果再不进食,自己就要完蛋了。好在天气很好,海面上有几条浮游的小鱼不停地围着莱斯的筏子打转,莱斯努力地保持体力,脱下自己的运动衫,将它绑在筏子的一条桨上,做成了一个简易的网兜,然后便开始在水中捞小鱼。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有几条小鱼入网了。莱斯生吃了几条下去,以补充营养和维生素,剩下的则留着下次吃。

从第三天下午起,天空下起雨来,且一直持续着,海面上不再有小鱼光顾了。多年的野外求生经验告诉莱斯,他必须要找到一座小岛停靠,哪怕是一块寸草不生的礁石也好,否则自己就将被困死在海面上。

第四天,莱斯终于看到不远处出现了一座小岛,可是转眼之间又没了,风向不对,筏子偏移了。

四周陷入了一片死寂,浓浓的湿气伴着雨和风呼啸而来。作为一个落单的求生者,此时没有人为莱斯加油鼓劲,一切都糟透了。

天气终于在第五天转好了。就在莱斯几乎难以支撑下去的时候,筏子漂上了一座小岛。莱斯在小岛边上摸到了一些藏在浅水处的海螺和蜗牛,终于吃到肉了!

接下来,莱斯要给自己生一堆火,他身上的湿气实在太重了,关节和肌肉都损伤严重,急需火来烘烤。但是没有火柴和引燃器,莱斯最后决定砸了手中的相机。他把镜头取下来,对着太阳聚焦,半个小时后,火终于生起来了。莱斯又找到了前人丢弃的一个废罐头瓶,打算用它煮些东西吃。

找什么东西吃呢?莱斯开动脑筋,利用小岛上现成的武器——石头和树枝,他在一些小动物必经的路口上设计了一个个陷阱——用一根树枝斜支起一块大石头,动物路过时,只要一碰动树枝,石头就会朝它头上砸去。之后,莱斯又拆下裤腰上的松紧带,再砍下一个树丫,制成一把弹弓,打岛上的海鸟。

天要黑的时候,莱斯又收集到不少棕榈叶子和植被,然后给它们套上塑料袋,经过夜间的蒸发和产生的露水,第二天莱斯喝上了淡水。

一切如想象般顺利和美好,第二天莱斯的陷阱砸中了一只小松鼠,他绝佳的弹弓设计技术还为他赢得了一只小海鸟。

肉足水饱后,莱斯又上筏了。他终于成功地在海上漂流了7天,最后,和前来营救他的救援队接上了头。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10

阅读目的: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由表及里的阅读顺序

2、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内容,运用精读法学习他顽强乐观精神。教学重点

掌握精读,略读,速读等正确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有人说,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是啊,当我们展开书页,其实我们就是走进了作家的心田,去赴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我们的目光走过文字,其实就是在和作者亲密的对话。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阅读指导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收获。好,同学们齐读课题《鲁滨逊漂流记》阅读指导课。

(二)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指导读书方法

1、拿起这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书的什么?(封面)一本书,我们首先接触的就是封面,那从封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书名、作者、插图。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几个水手正奋力划着船。可以猜想书的内容可能与大海航船有关系。)

2、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从作者入手,了解作者,对理解故事是有帮助的。《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小说家,人称“英国与欧洲小说之父”。阅读“走近作者”,结合你已经读了的小说内容,说说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故事内容有什么关系吗?(1)小说中鲁滨逊出海历险的时代背景,也是作者笛福从小生活的时代背景。18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竞争正处于发展上升时期,在英国,工商业迅速发展,海外贸易与海外扩张不断进行。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竞争、崇尚冒险则成为时代精神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笛福塑造的小说人物——鲁滨逊身上正寄托着那个时代的梦想,寄托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梦想。

(2)现实中的笛福就像鲁滨逊一样有着非凡传奇的经历。一生的坎坷际遇。荣辱沉浮,为他积累了一大笔精神财富,这些是他成为作家的最好准备。恰在此时,水手赛尔科克海上冒险的传奇故事传遍英国,笛福据此创作了不朽的著作《鲁滨逊漂流记》。

3、读了书名,你想知道什么?

这是一部近二十万字的长篇小说,读完整本书再回答这些问题,肯定等不及。现在,就有一个初步解决问题的好方法,那就是读“内容梗概”。阅读方法是:速读;点幻灯中的章节,指导:跳读。

4、拿到这本书,通过上面的想象法,速读法,跳读法帮助自己对故事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就可以走进这本书,要感知具体内容,分析人物,进入深度理解,该用哪种读书方法最好?(生:精读法)。好,那现在我们就跟随鲁滨逊去漂流,去探险。(板书:读)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些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很不错!我们要向这些同学学习,读书时要边读边做批注,摘抄好词佳句,做笔记。也就是说在精读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同时运用笔记法和批注法。(板书:记)

5:好,现在我们围绕“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组合作,展开精读(幻灯出示):鲁滨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组织小组活动,安排学生发言。

6:讨论交流之后,我们对这本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也是一部把人生梦想诠释得完美无缺的上品。在遨游四海的过程中,可以置身于一片无扰世界,自由而快乐;可以无需顾忌他人的眼色,可以自己“占岛为王”,可以拥有财富及仆人,可以惩恶扬善以示侠情,可以顺利回乡并娶妻生子„„鲁滨逊实现了所有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梦想,也享受了人们万分期待的自由。鲁滨逊的传奇让人们确信,人生应该这样度过,应该充满玄机与刺激。笛福把一个白日梦用精美的故事画成了美景,诱惑着所有有梦想的人们。同学们,还等什么呢?赶紧跟随鲁滨逊去漂流、去享受、去放飞心中的梦想吧。

6、读有所感,读后有悟。我们就可以写写读后感。找一个典型的读后感,(幻灯出示),请同学们快速的默读,看看这篇读后感是怎么写的。(学生看)(师:概括书的主要内容,接着说说自己对书中某部分最有感触部分写写体会,可以是对书中人物或者是作者的写作方法等.可以说说自己受到的教育)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 篇11

我曾愚昧地以为,在商场迷路、晚上独自走在小区里就算得上很危险,但直到我读了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我才放下了那颗因为自己脱离过“危险”而骄傲的心。我被主人公惊险的荒岛求生历程深深地吸引和震撼了。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过后,我体会到了,真正地学会生存,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谁也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当危险来临时,我们往往毫无防备。试问,如果你被风暴送入了一个无人荒岛,你能不崩溃,甚至在这孤岛上生存二十六年吗?然而,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身上。故事开始于这样的情况:他与他的船在一次航行中荒岛被狂风暴雨冲上了一个荒岛,没有同伴,没有消遣的鲁滨逊也像常人一样,急燥过,怨恨过,绝望过,但若仅是如此,作者又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呢?笛福先生笔下的鲁滨逊,最异于普通人的地方便是,他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并向着希望的光芒,坚持着生的信念,努力活下去。

很可能,我们一生也不会经历像鲁滨逊那样的传奇经历,但平凡的我们必须学会,像鲁滨逊那样在任何境遇中生存。不管是大危险,还是小困难,当我们面对它时,慌乱和悲伤没有用,只有乐观之心也没有用。只有像鲁滨逊那样,用一颗坚定的心和一身的生存技能,努力地活着,才会在绝境之中,看到新的曙光。他会搭房子、会打猎、会种植、会养牧。若没有这些技能,他又怎能在荒岛上活二十六年呢?就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到的那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志与力,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或而有物以相之”,有目标,有力量,不轻言放弃,而且有外物帮助自己。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得利用上自己的常识与生存技能。这些能力不是学校教的,而是需要在生活之中留心学习,点滴积累的。

除了信念和能力,在生存的考验中,想要柳暗花明,还要有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像牵牛花藤只能攀附在大树身上,无法经受狂风暴雨的洗礼那样,习惯于依赖别人的人,是无法独自在困难中安全中脱身的。设想一下,如果鲁滨逊是个依赖别人的人,他能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生存在孤岛上吗?虽然有时候,我们必须得到他人的帮助,但是有一些困难只能自己去面对,单凭他人,终究是无法有所进步和成长的。何况,并非任何时间都有一个愿意竭尽全力帮助你的人,守护着你不受一点伤害。只有自己做自己的阳光,自己给自己希望,自己为自己的目标不停努力,才能在一次次磨砺中,如生机勃勃的野草,不管是沐浴着阳光还是经受着风雨,都能独立而顽强的演奏着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篇12

《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冒险中遇险,流落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岛上耕种、养殖,靠自己的勇敢和坚强独自在岛上生活了28年,后来获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英国……

28年啊,独自一人生活在荒无人烟的小岛,是何等的孤独!文中有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我希望世界上的人都要从我不幸的处境中吸取一个经验。这个经验就是,在最不幸的处境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滨逊的积极乐观的精神,理智面对现实、不逃避。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鲁滨逊的敬佩与日俱增,我常常会想:如果我也像鲁滨逊一样流落到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我会怎么做?我想,假如是我到了那样一个小岛上,肯定会因为忍受不了这么恶劣的环境跳海自杀。即使没有跳海,也会因为没有一点儿生存技能被饿死,或者被野人抓住吃掉……因为像我这种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只知道依赖父母,没有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真的离开父母,可能连如何活下去都是问题。

记得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去北京游玩。第三天,爸爸准备带我去登长城。在去长城的路上,我信誓旦旦地向爸爸保证:“爸爸,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定能够自己登上长城最高点,当一回好汉!”爸爸微微一笑,说:“好,我就等着看你是如何当好汉的!”

下了车,我们走了没多久就来到长城脚下。终于开始登长城了,一开始,我感觉自己体力充足,想着就凭我的体力,登长城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了在爸爸面前表现自己,我还时不时在台阶上奔跑。可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没多久,也就是十几分钟的时间,我就体力不支了,感觉每上一个台阶都要费很大的力气。我这时才明白,自己刚才是多么的无知和自大。又往上爬了一会儿,我就彻底泄了气,坐在石阶上,任凭爸爸如何劝说,我也不愿意起来。最后还是爸爸搀扶着我,我才勉强走到了长城的最高处。下山时,我真的没力气往下走了,瘫坐在台阶上。爸爸看到我这样的状态,最终决定坐缆车下去。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当时真的很差劲,我就是缺乏像鲁滨逊那样的勇气与毅力。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斯图里亚斯曾经说过:“只有那些勇敢、镇定的人才能熬过黑暗,迎来光明。”我在以后成长的路上要多向鲁滨逊学习,做一个乐观向上、不轻易言放弃的人。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 篇13

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笛福是著名的英国小说家。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讲了:在英国,有一个爱探险的人叫鲁滨逊,他从小就想出海探险,可是因为父母不让他去而一直没有机会。有一次,他交了一个朋友,正好他父亲有一艘船,第2天准备去伦敦,鲁滨逊听了,非常高兴,准备出海。但是,几天后,海上刮起了狂风,大海波涛汹涌,鲁滨逊非常害怕,心里想:假如活着,以后就再也不出海了。风暴很快过去了,而鲁滨逊为了不让其他人嘲笑自己而第二次出海。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几天后,一艘土耳其海盗船跟了上来,那是当时有名的海盗。经过了激烈的战斗后,鲁滨逊他们被打败了,当了海盗船长的奴隶。经过一番折腾之后,终于逃了出来,并和一位好心的船长来到了巴西。过了几年,鲁滨逊在巴西有了好生活,可是他又觉得厌倦,准备再次出海。出海后,有了强风暴。可是就在这次风暴中,夺去了所有船员的性命,而鲁滨逊活了下来,他在荒岛上顽强生存,还救了一个仆人。之后,就在第27年,一艘船来到了岛上,原来是有人叛乱俘虏了船长,鲁滨逊帮助了他们,最终在第28年回到了家。

再看看我呢?现在我们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在娇生惯养中长大的,所以一点自理能力也没有。有一次,爸爸出差去了,我一个人在家,衣服穿得一点也不整齐,而且菜也烧得非常难吃。鲁滨逊自力更生的能力令我非常敬佩,要是我的话,肯定早就饿死在岛上了,而鲁滨逊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确实令人赞叹,在看完这本书后,我一定要向鲁滨逊看齐,把他作为榜样,好好学习。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 篇14

鲁滨孙因一次事故流落荒岛,面对着食、住、孤独、恐惧等重重困难,但他并没有放弃,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这些困难,在荒岛上生活二十六年后,救了野人“星期五”,最后被救回英国。读了这个故事,我由衷地敬佩鲁滨孙的生产能力和乐观精神,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每天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由于幸福的生活造成了自己什么都不会做的现象。特别是独生子女,因为爷爷奶奶与父母的“含在口中怕融了,捧在手中怕摔了”的思想,自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不经历风雨、磨炼,什么也不会做。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一位学生考上大学,在学校宿舍没住多久,就辍学回家,原因就是他不会洗衣服,没有干净的衣服穿。这个报道反映了父母因溺爱孩子反而害了孩子的社会现实。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管好学习,也要培养自己的生存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家长,不能总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之中。我们要挣脱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要在做家务中锻炼自己的毅力;要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洗衣服、扫地、拖地、做饭等,这些我们都应该学会。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社会上立足。

鲁滨孙的乐观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在面对挫折时,如果我们只会哀声叹气,只会自悲自怜,那我们将会被挫折给打败,一蹶不振。我们应该乐观面对生活,埋怨、假设只会让我们更加没有自信心,让困难变得更加强大。我们要勇敢克服困难,这正应了一句话: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考场失意、遇到难题、比赛失败等这些困难、挫折与鲁滨孙所处的那种绝境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为这些困难与挫折哀声叹气呢?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心得 篇15

源于基督教的清教思想对17、18世纪的英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多次引用圣经,以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一章节作为参照,从情节、人物、意象方面分析,以更好地理解《鲁宾逊漂流记》中的出埃及记原型和深刻的基督教意义。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迪福(Daniel Defoe,1660—1731)于1719年发表了其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也因此赢得了“现代小说之父”的称号。对于该书的主旨,有学者从鲁滨逊身上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开创精神、西方殖民主义的具体化身、人类荒岛文学的起源、现实主义等方面论述。近来许多研究从清教主义(基督教文化)角度阐释鲁滨逊的形象,丰富了鲁滨逊的基督教意义。基督教文化对欧美文学有很深的影响,但由于其本身浩如烟海,实难比较。本文具体将《鲁宾逊漂流记》与圣经中的出埃及记一章对比,从而探究《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体现的出埃及记原型。

根据心理学对原型的定义,原型可能是情节、人物、结构、意象等(荣格、弗莱)。下面本文将从结构、人物、意象等方面论述《鲁滨逊漂流记》中所体现的《出埃及记》原型。

一、情节原型

圣经的很多故事情节对后世的文学叙事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体来看,圣经故事都是围绕着人与神之间的关系展开的,即人由原来的野蛮,毫无信仰,经过上帝的教诲引导以及人类自身的忏悔,最终虔心成为上帝的子民。整个情节可以看作是寻找“伊甸乐园”的原型。在《出埃及记》一章中,刚开始的以色列人宁愿在埃及奴隶般地活着,也不相信上帝要带着他们出埃及,甚至连上帝选中的摩西都不相信上帝有此般能力,直至上帝施展神力成功多次教训埃及人,指领他们出埃及之后,以色列人才虔心信奉上帝为他们“唯一的主”。而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刚开始鲁滨逊过着中产阶级这种“世界上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由于其天性喜欢出海冒险,对父亲的话置若罔闻,对信奉上帝没有丝毫诚心;后来由于其执意出海造成一系列灾难,每次只有在绝境中他才会向上帝忏悔,而一旦脱离险境则又将之前的忏悔抛之脑后;直至最后孤身流落荒岛,鲁滨逊得以清净自己阅读《圣经》,回想自己的经历,才真正在内心深处虔诚信奉上帝。这是一个人由野蛮到信奉上帝的历程,和《出埃及记》中以色列民族从被奴隶到最后在上帝指领下的皈依有相同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二、人物原型

作为叙述性故事,人物必定是整个故事的中心元素。《出埃及记》和《鲁宾逊漂流记》中的中心人物都经历了由年轻到成熟,由原来的不务正业到后来经过一番教诲能够担当重任,领导一方。在《出埃及记》中,摩西开始还是一个替岳父“放羊”的年轻人,当上帝通过使者与他对话要他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甚至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而是以种种自己的无能来推脱,这足以见得故事之处的摩西之年幼无知;其后上帝赐予他种种神力,他才半信半疑地说服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途中每遇到困难,他动辄放弃,甚至抱怨上帝,这都不是一个优秀领导者的表现,直至经历大量磨炼,上帝亲自现身,要他到西奈山上接受“摩西十诫”,他才最终在心灵上绝对信奉上帝,在威望和能力上成为以色列人的领袖。这正是一个人从年幼无知到领导一方的成长过程。而在《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刚开始也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浪荡公子形象,整日只知出海冒险作乐,只有在绝境中才向上帝忏悔,直至孤身流落荒岛,他静心研读体会圣经,感悟自己的经历,才真正虔诚信奉上帝,后来他也用《圣经》中上帝的教诲来领导岛上其他的人,俨然就是这个荒岛民族的“摩西”了。鲁滨逊也正是通过在荒岛上的磨砺和锻炼才成为领导整个岛的领袖,这和摩西的成长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意象原型

“羊”这个意象在圣经中反复出现,在《出埃及记》中,刚开始摩西就是在为他的岳父斯特罗放羊时候,羊群带领着他来到了上帝的圣山—何烈山。后来在“摩西十诫”中,也有许多规定都与“羊”有关,如以色列人为上帝奉献的礼物中包括“蓝色、紫色和深红色的羊毛,山羊毛织的布料,染红的公羊皮”,上主的圣幕的幕顶要用山羊毛织十一副幔子来做,亚伦和他的儿子们做祭司事的时候,要取一头小公牛和两只没有残缺的公绵羊,拷的无酵饼要在奉献两只公绵羊的时候带过来,等等。而在《鲁宾逊漂流记》中,主人公在荒岛上竟然发现了成群的野山羊,后将其圈养,最后竟有许多的羊肉和羊奶,羊俨然在其中成为了鲁滨逊(包括后来岛上的人)的粮仓。在当时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这群羊是极其重要的。其实,“羊”(lamb/sheep)这个意象常常出现在上帝、圣经、基督耶稣及其门徒的言行中,如约翰福音第10/27节曾说: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有如:人是迷失的羊,等等。羊不仅有现实的物质功用,而且其抽象的精神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和充实,在犹太人的民族性个和文学创作、甚至圣经中,它的形象已经被赋予了深厚的基督教意义。

除此之外,《鲁滨逊漂流记》中反复出现的葡萄、海水等意象在出埃及记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原型,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普通意象被赋予了宗教内涵,在不同的作品中遥相呼应,代表着同样的意义。

通过将《鲁滨逊漂流记》与出埃及记原型的对比,拓宽了前者的文化内涵和和基督教意义。处于17、18世纪英国社会的笛福在深受清教思想影响的同时,对鲁滨逊注入了那个时代的资产阶级开拓者的元素。作者匠心独运,在古老宗教的原型上加入了现代元素,这也是《鲁宾逊漂流记》能够风靡全球数百年的原因。

上一篇: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工作措施下一篇:班主任,我们不妨这样做-班主任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