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理措施

2024-05-06

疾病管理措施(共8篇)

疾病管理措施 篇1

1 技术管理措施

1.1 投喂管理

1.1.1 吃食性鱼类的投喂

主养吃食性鱼类的池塘, 全季投喂配合饲料, 9月每日投喂2次, 日投喂率为5%~6%。10月鱼病高发期已过, 仍可大量投喂, 日投喂2次, 日投喂率为2%~4%。11月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水温逐渐转凉, 鱼的摄食量下降, 可逐步减少投喂次数和投饵量。一般日投喂1次, 日投喂率为1%~2%。

1.1.2 草食性鱼类的投喂

主养草食性鱼类的池塘, 9月份青绿饲料数量充足、质量也好, 应加大投喂量, 一般先投喂青绿饲料, 待其基本吃完再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2次, 青绿饲料日投喂率为30%, 配合料的日投喂率为3%。10月后以配合料投喂为主, 日投喂2次, 日投喂率为2%~3%, 投喂可持续到11月中旬。

1.1.3 肥水性鱼类的投喂

主养肥水性鱼类的池塘以施肥为主, 以培育浮游生物, 满足鲢、鳙鱼等肥水鱼生长的营养需要。9月投施“鲢鳙肥” (主要成分:肥水菌群, 包括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固氮菌等;养分含量, 总氮含量20%、有效磷含量15%、有效钾含量15%) , 用量为1 kg/667 m2, 每周投施1次, 以促进浮游生物、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繁殖与快速生长, 满足鲢、鳙鱼等肥水性鱼类的摄食需求。10月后改投发酵好的有机粪肥 (发酵时加入1%~2%生石灰消毒) , 施肥量为400~500 kg/667 m2, 每半月1次, 以达到鲢、鳙等肥水性鱼类摄食所需密度。

1.2 水质管理

1.2.1 严格控制好外源水质

杜绝已老化或遭受工业、农业、生活污染的水体进入养殖池塘, 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害, 给鱼类养殖造成损失。有条件的地方, 可设蓄水池对入池水源进行过滤、沉淀和消毒处理, 以滤除敌害生物、积存泥沙、杀灭病原体。也可将入池水源流经湿地进行生态处理后再输入养殖池塘。

1.2.2 保持高水位和高溶氧

秋季仍需保持较高水位, 以提高水体载重和减缓夜间水温急剧下降。高产鱼塘水位应保持在2 m左右。适时开机增加池水溶氧是增加鱼类养殖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可于晴天中午、阴天清晨、雨天半夜时开机2~3 h, 保持池水溶氧在5 mg/L以上, 让池鱼在享受“氧调”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当增氧机发生故障不能及时使用时, 可采取全池泼洒“安进巨能氧” (主要成分:纳米级离子增氧剂、缓释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 的应急措施, 用量为50 g/667 m2, 可防止浮头或泛塘。

1.2.3稳定透明度和p H值

每7~10 d加水1次, 每次加水20~30 cm。每15~20 d换水1次, 每次换掉老水30%左右。具体加、换水周期应视池水的肥度和池塘渗漏等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保持池水透明度为35~40 cm。若池水的p H值偏低, 全池泼洒生石灰, 用量为10 kg/667 m2, 将池水p H值控制在7.5以上;若池水的p H值偏高, 全池泼洒降碱素 (主要成分:植物酸、降碱酶、活性载体等) , 用量为300~500 g/667 m2, 将池水p H值控制在8.5以内, 以增加水体缓冲力。稳定池水p H值在7.5~8.5之间, 保持池水呈偏碱性, 有利于池鱼的健康快长。

1.2.4 改良水质和底质

每7~10 d全池泼洒1次“净爽水博士” (主要成分:高分子络合剂、絮凝剂、增效剂、藻类生长因子等) , 用量为250 g/667 m2, 水质恶化时用量加倍, 以迅速澄清水色, 消除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物质毒性, 抑制有害藻类繁殖, 促进有益藻类生长, 改良水质。每15~20 d全池泼洒1次“底毒净” (主要成分:复合盐、表面活性剂、除臭素、增氧剂等) , 用量为200 g/667 m2, 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 抑制其变黑、发臭, 阻止池底致病菌生长, 修复和改善底质养殖生态环境。

1.3 日常管理

1.3.1 加强巡塘检查

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和夜间各巡塘1次。早晨和傍晚注意观察池鱼活动、摄食、生长情况, 以便对投饲量作出相应调整。夜间养殖管理者也要提高警惕, 应着重检查池水是否缺氧, 若有浮头预兆迹象出现, 应开足增氧机马力, 提前满负荷增氧, 避免浮头或泛塘。

1.3.2 定期“打扫卫生”

定期清除食场内残饵及其他漂浮物, 及时捞出池中杂草污物, 以防水质变坏, 抑制细菌的大量滋生, 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1.3.3 定期检测水质

定期检测池水水温、p H值、溶解氧、酸碱度和透明度等水质指标情况, 若发现水质变坏, 应及时查明原因, 采取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稳”。

1.3.4 适时起捕销售

进入秋季, 大部分池鱼已达到商品规格, 鱼塘载鱼量较大, 若遇高温低压、连绵阴雨、台风暴雨等天气, 池鱼极易产生应激反应, 造成浮头或泛塘, 甚至死亡, 给养殖生产造成损失。因此, 养殖者应根据市场行情, 只要有利可图, 就应适时起捕部分成鱼上市销售, 一来降低池鱼密度, 减轻池塘压力, 促进小规格池鱼加快生长, 确保全年鱼类养殖的稳产高产。二来利用秋季成鱼上市量偏少的有利鱼情, 力争卖个高价, 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1.3.5 认真记好“笔记”

平时应认真填写塘口记录, 将天气、水质、投饵、调水、防病等情况详细记录在案, 以便检查对照和总结提高, 为下一轮的养殖规划与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疾病防控措施

秋季既是鱼类生长的关键季节, 也是鱼病的高发时期, 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环境因子发生变化, 前期的大量投喂和施肥引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升高, 造成水质变坏和底质恶化, 致使病原菌大量繁殖, 从而引发多种鱼病, 给养殖生产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 疾病防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养殖者必须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措施, 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秋季易发的主要鱼病有:肠炎病、烂鳃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

2.1 肠炎病

2.1.1 预防措施

每周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 (含氯60%) 溶液对投饲区水域消毒1次, 消毒药液浓度为0.5 g/m3;或每半月拌料投喂1次“肠炎灵” (主要成分:黄芩30%、黄柏30%、大黄30%、大青10%) , 每100 kg饲料用量为100 g, 每日2次, 连喂2~3 d。

2.1.2治疗方法

全池泼洒二溴海因 (主要成分:二溴海因;规格为10%) , 用量为150 g/667 m2;或全池泼洒“碘王” (主要成分:聚维酮碘;规格10%) , 用量为100~130 m L/667 m2。

2.2 烂鳃病

2.2.1 预防措施

每15~20 d拌料投喂“氟尔康” (主要成分: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 , 每100 kg饲料用量为50 g, 每日2次, 连喂3~5 d;或每半月全池泼洒1次二氧化氯 (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稳定剂、活化剂) , 用量为100 g/667 m2。

2.2.2 治疗方法

全池泼洒聚维酮碘 (主要成分:聚维酮碘;规格10%) , 用量为400~500 m L/667 m2, 或全池泼洒硫醚沙星 (主要成分:二丙烯基二、三硫醚;规格为20%) , 用量为100 m L/667 m2。

2.3 车轮虫病

2.3.1 预防措施

每月全池泼洒1次“水虫清” (主要成分:大黄、生物碱等) , 用量为100~150 g/667m2;或每月全池泼洒1次“鱼虫净” (主要成分:硫酸铜、硫酸亚铁粉) , 用量为450 g/667 m2。

2.3.2 治疗方法

全池泼洒“新杀车灵” (主要成分:有机螯合物溶液) , 用量为200~250 m L/667 m2;或全池泼洒“车轮净” (主要成分:中药提取物、复合有机物、生物杀虫剂、微量元素、增效剂) , 用量为125 m L/667 m2。

2.4 斜管虫病

2.4.1 预防措施

每月全池泼洒1次“灭虫精” (主要成分:阿凡曼素;规格4.5%) , 用量为15 m L/667m2;或每月全池泼洒1次“混杀安” (主要成分:阿维菌素、植物杀虫剂、增效剂) , 用量为30 m L/667 m2。

2.4.2 治疗方法

全池泼洒“车轮斜管灭” (主要成分:苯扎溴铵、苦参碱;规格5%) , 用量为60~80 m L/667 m2;或全池泼洒“车轮斜管杀” (主要成分:鱼腥草、大黄、黄芩等;规格25%) , 用量为100 g/667 m2。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探讨 篇2

【关键词】生猪养殖;饲养管理;疾病防治

1.生猪饲养管理

1.1饲养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搞好“三抓”即

(1)抓五定:一是定位,猪具有“吃、拉、住”三角定位的规范行为,初入栏的生猪一定要注意调教和利用;二是定时,保证按时喂养;三是定量,保质按量饲喂生猪,不能让强者过饱,弱者挨饿;四是定温,要注意防寒保暖;五是定质,饲料质量一定要稳定,不时常更换饲料品种,并保持饲料新鲜、营养全面。

(2)抓三改:改喂单一饲料为分多阶段的全价配合饲料,以满足猪不同生长、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能;改喂稀料为湿料,即手抓成团不流水、松手即散开,以利于提高生猪采食量和咀嚼;不要让猪喂养的体重超标,而是选择适当就可以出栏:一般90—110公斤出栏为宜。

(3)抓“两分”:即“分群管理,分栏饲养”,根据性别、年龄、体重、强弱和生产用途合理分群、分栏。成年公猪、怀孕后期母猪及哺乳母猪宜单栏饲养,断奶母猪、空怀母猪可小群饲养;仔猪和肉猪饲养密度要适宜。

1.2生猪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要精心、细致,尽量避免猪发生应激反应。饲喂全价日粮,注意合理配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料更换要有1~2周的过渡期;养猪场要使用清洁卫生的饮水,饲料原料和饮用水源不许存在工业污染;保健、治疗时,合理选择药物,不得使用容易产生免疫抑制的药物,如氯霉素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疫苗接种期间更要注意合理用药;控制好饲养密度,生产场区不得过于拥挤,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卫生条件;在高温炎热容易出现热应激的季节,或在进行去势、转群时,应提前在猪饲料中添加抗应激物质,如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B12、延胡索酸、柠檬酸、碳酸氢钠等。

2.生猪不同生长期发病特点

2.1仔猪阶段发病特点

出生后1~2周的仔猪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水肿病、仔猪红痢、白痢、黄痢、仔猪副伤寒、等,导致产生以上几类疾病的原因:(1)母猪健康状况不良;(2)母源抗体滴度低或无母源抗体;(3)未做好猪舍卫生;(4) 饲养管理不当。未对初生仔猪做好保暖措施,就很容易引起仔猪感冒、拉稀,甚至死亡;补铁、钙不及时可导致仔猪贫血和消化不良等;(5)仔猪未按有关疫病免疫程序预防接种或未进行有关的药物预防。

2.2猪育肥阶段的发病特点

猪育肥阶段是生长的另一关键阶段。因为在此阶段,猪以最快速度生长,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与保育猪相比较而言,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要强一些,一般情况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低,但无论是常见多发的传染病、寄生虫病,还是代谢病、中毒病,都是各种规模猪舍必须重视的问题,虽然这些疾病造成的急性损失不大,但由于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最终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在育肥猪阶段,各种防治措施必须落到实处。

在猪的育肥阶段,大多数寄生虫病、传染病、代谢病及中毒病等常在育肥阶段感染或发病,且发病率远远超出仔猪阶段,对养猪业构成极大威胁,因此每个猪舍必须重视疾病防治措施。

3.生猪疾病流行现状

3.1传染病流行

目前,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以传染病为主要,并且每年新的传染病还在持续增长,例如近几年新出现的传染病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增生性肠炎及猪圆环病毒型感染、猪副红细胞体病等。

3.2 传统疫病流行的非典型化

如原来在我国较多猪场出现的猪肺疫、猪丹毒、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及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链球菌病、猪瘟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预防用生物制品的大范围应用,在某种程度上,对疫病的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场或养殖公司的不断增多,养猪的单位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增大,畜禽及产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加速,重复免疫或盲目免疫及抗体监测手段和监测方法与群体规模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出来,加上动物保健药品中大量复方制剂的普及使用等等,结果导致猪群中原有临床典型症状逐渐消失,不具有典型症状,为此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3.3细菌性疾病控制难度加大

生猪养殖户,为避免生猪流行病的大规模发生,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大部分养猪生产者在饲养猪的整个过程中都大量施用抗生素类药物,意图达到用药物控制预防。但是往往适得其反,抗生素类药物食用过多后,许多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一旦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对病原作药物敏感性试验时,无药可选。所以生产中出现了不论单纯使用哪一种抗生素或抗菌素均无效或效果不明显的现象,药物治疗成本高,但治愈率却很低,最终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3.4多病原感染

近年来,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多病原感染,已经普遍存在。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后,其中包含1种或2种以上的细菌性病原存在,甚至是几种病原的共同致病性导致的病理现象的出现。

3.5系统性病变

如猪的饲养从乳仔猪的消化系统的腹泻性疾病综合征,到生长猪的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生长育肥猪的高热性疾病综合征及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综合征等等。系统性病变综合征的出现,往往体现了养殖场地的外界大环境、圈舍内的小气候、人为的免疫干扰、动物营养等与多病原的共同致病性的综合性结果。

4.防治措施

4.1预防控制

对生猪疾病做好监测措施:(1)监测范围:养殖场,户、交易市场、屠宰厂,场、跨县调运的生猪;(2)对近期发生疫情及疫情频发区的生猪、种猪场进行重点监测;(3)监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原学检测。

对生猪疾病做好免疫措施:对所有生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用法用量:颈部皮下或肌肉注射。因地因场制宜.对未发生过猪瘟的猪场。随着母源抗体的减少,乳猪长到35日龄左右时.母源抗体的水平已达不到保护乳猪抗猪瘟的程度,据此。乳猪应在35日龄第一次免疫注射猪瘟脾淋苗,65日龄时再进行第二次免疫。

4.2对仔猪进行防护管理

衡量一个猪舍养殖效益的重要指标就是仔猪阶段的生长发育速度,尤其是断奶时的成活率及断奶窝重。因此,有必要加强仔猪阶段的饲养管理,减少仔猪疾病的发生,保证仔猪在生后6h内吃上足够的初乳,以获得大量的母源抗体,减少腹泻以及猪瘟等其他疾病的发生。 (下转第48页)

(上接第38页)4.3传染病防治措施

控制猪舍的密度,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在发病前的1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ppm,金霉素400ppm或强力霉素150~200ppm,连用7d,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为防止饲料霉菌毒素,可于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农户的散养圈舍必须勤打扫和勤垫新土,粪便堆积发酵,经常用消毒药喷洒圈舍,定期对圈舍顶棚、内外墙、通道等进行彻底消毒。

5.结束语

突发性疾病急救措施 篇3

一、休克

 低血容量性休克

症状:

1.肤色苍白、四肢冰冷。

2.脉搏快而弱。

3.呼吸快而浅。

4.伤员会自觉口渴。

5.意识清醒,但若未处理可能意识丧失或死亡。

★ 急救:

1.让伤员平躺、头倾向一侧、下肢抬高二、三十公分。

2.外伤者须加以止血,不可抬高下肢。

3.控制休克原因:出血时止血,骨折时固定,脱水时补充盐水或运动饮料,意识不清外伤者,如有手术必要时,须禁食。

4.盖毛毯保暖,但勿使患者过热。

5.如有呼吸困难或意识渐丧失者采用复苏姿势。

6.如患者呼吸及心跳停止时,立刻以CPR进行施救。

7.迅速送医。

 心因性休克

原因:

1.急性心肌梗塞。

2.严重心衰竭。

3.心包膜填塞。

4.甲状腺风暴

5.主动脉瘤破裂。

症状:

1.有心脏病或心绞痛病史

2.呼吸困难。

3.严重胸痛。

4.颈静脉鼓起。

★ 急救:

1.联络紧急医疗单位或119。

2.患者采半坐卧势,头高脚底,若患者意识不清时采平躺。

3.病人若有服用硝酸甘油者可舌下帮助给予。

4.安慰患者,并四周保持平静。

5.尽速送医。

 败血性休克

症状:

1.明显感染源:如尿路感染、肺炎、皮肤伤口、败血性流产。

2.体温过高或过低。

3.血压上升或下降。.4.有服用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药物或恶性疾病的病史。

5.症状表现差异大,可能无明显异常。

★ 急救:

1.紧急送医。

2.检查后迅速以广效、强效性抗生素治疗。

 过敏性休克

症状:

1.呼吸困难。

2.血压下降。

3.头痛,意识渐失。

急救:

1.紧急送医,如果可能给予氧气。

2.以肾上腺素、大量类固醇及抗组织胺注射。

3.野外发生时,先连络紧急医疗系统,尽速送医。

 神经性休克

症状:

1.晕眩、晕倒。

2.突然疼痛。

3.宽的脉搏压。.4.意识状态和尿量是可以正常。

5.干暖皮肤。

6.运动无力。

★ 急救:

1.一般给予溶液或静脉注射溶液便可恢复正常。

2.若血压仍低时,则须尽快送医进一步治疗。

若患者未迅速恢复知觉,应立即求救送医。

二、昏迷

 颅内血管病,脑组织病变,感染,严重外伤,中毒,中暑,癫痫,肝病,糖尿病等均可引起。昏迷可分浅、中、深三种。

(1)浅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防御反应,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多无异常改变。

(2)中度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和疼痛刺激可有防御反应,生理反射减弱,可出现病理反射及生命体征的异常改变。

(3)深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强度的刺激均无任何反应,生理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发生明显的异常改变,常常仅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 救护方法:

1.速使病人安静平卧,下颌抬高以使呼吸通畅。

2.松解腰带、领扣,随时清除口咽中的分泌物。

3.呼吸暂停者立即给氧或口对口人工呼吸。

4.注意保暖,尽量少搬动病人。

5.血压低者注意抗休克。

6.有条件尽快输液。

7.尽快呼叫急救站或送医院抢治。

三、晕厥

晕厥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突然减少而引起的短暂意识不清,例如站立过久或下蹲过久,血液积聚在下身,突然站立而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病状通常很快得以恢复。过度疲劳、情绪激动、惊恐、疼痛、饥饿等都可以引起晕厥。

 症状:

肤色苍白、脉搏缓慢,短暂神志不清,患者可能因跌倒而发生其他伤害。

★ 救护方法:

1.使患者平躺,抬高脚部。

2.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并有足够新鲜空气;

3.检查患者是否有其他创伤,并进行适当救治;如患者未能平躺,或在坐起后又晕厥,可让其把头放于两膝之间,并做深呼吸;若短期内患者仍未能清醒,应检查呼吸和脉搏,将其放置成复原卧位,在需要时应施行心肺复苏;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以便及时送医。

四、心脏病突发

 症状:

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休息后不能缓解,恶心、出汗、胸闷有压迫感;突然眩晕或晕厥;呼吸困难,嘴唇发绀,皮肤颜色转灰白;脉搏加速,渐而转弱;出现休克或意识不清。

★ 急救方法:

1、检查呼吸道:呼吸及循环。如果患者没有呼吸脉搏及心跳,应开始心肺复苏。

2、保持患者镇静、舒适、解开颈、胸、腰部比较紧的衣服。如果患者神志丧失,应把他摆成恢复性体位(支撑患者的头部并使其处于腹卧位,将靠近你这一侧的上臂及膝关节屈曲,轻轻地将头部后仰以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保持患者温暖,必要时可用毛毯或衣物盖信其身体。用凉的湿毛巾敷在其前额上。注意:不要摇晃病人或用冰水泼病人以试图弄醒他。不要让他进食及喝水。

3、持续监测其呼吸及脉搏,必要时开始心肺复苏。

五、高血压急症

 症状:

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烦躁不安、逐渐意识不清。

★ 现场救护方法:

让患者安静卧位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可服用安定片1片;可服用平时医生配服的降压药物;意识不清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销;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建议:高血压病患者应随身携带降压药,家中应备有电子血压计,以便适时检测血压。

六、脑中风

 症状:

1、脑中风共同的先兆表现:头痛、头昏、耳鸣、半身麻木、恶心。

2、脑中风共同的重要表现:昏迷、呕吐、偏瘫、失语。

3、具体表现:每个患者的发病表现有所不同,可表现为以下的一项或几项

(1)意识障碍:严重者突然昏迷;轻者神志恍惚、昏睡、叫醒后又很快入睡;

(2)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上肢、下肢感觉障碍;有蚁行感、无痛觉感;

(3)单侧上肢或下肢运动不灵活,不能提举重物,易摔跤;

(4)语言障碍,突然说话不利索或说不出话来;

(5)瞳孔变化:①一侧大一侧小;②双侧针尖大小;③两侧瞳孔扩大;

(6)理解能力下降,或突然记忆力减退;

(7)视觉障碍,单侧眼视物不清;

(8)眼球转动不灵活;

(9)大小便失禁;

(10)平衡功能失调,站力不稳。

4、中风危重症的识别:(1)突然昏迷,逐渐加深,血压显著升高;(2)呕吐不止,鼾声大作;(3)、呼吸微弱,断续、叹息样呼吸,每分钟6次左右。以上这些症状可以了现在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的病,但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有所不同;

5、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识别:(1)头痛常发生在一侧或头后部;(2)脖子僵硬;(3)恶心呕吐;(4)偶有视觉障碍;(5)昏迷,轻症病人神志可清醒;

★ 急救方法:

1、患者去枕或低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患者口腔,妨碍呼吸;

2、摔倒在地的患者,可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便于急救。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外伤,出血可给予包扎;

3、尽量不要移动患者的头部和上身,如须移动,应由一人托住患者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4、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求救;

5、现场如有条件,应给患者吸氧,血压显著升高但神志清醒者可给予口服降血压药物;

6、守候在患者身旁,一旦发现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畅通,可用手掏取,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及意识,适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

7、及时送医,以便针对病因进一步治疗。

七、呼吸道异物硬塞

 症状:

根据患者吸入异物大小及气管硬塞位置的不同,部分硬塞:患者咳嗽急促、呼吸困难、呼吸时伴有气喘声;完全硬塞:患者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面部充血,并逐渐发绀,患者常会指着咽喉或抓住颈部,甚至意识消失。

★ 急救方法:

1、询问患者是否硬塞或检查患者症状以确认患者是否硬塞;鼓励患者用力咳嗽。

2、拍背:将其上身俯身倾60°,俯卧于施救者的臂肘上,头部下垂,施救者用掌根用力拍其背部,借助重力,促使异物排出;该方法无效后,可施行腹部冲击法。

3、站位急救法: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围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有节奏地使劲向内、向上方挤压患者的上腹部。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目的是使横膈膜抬起,压迫肺底,使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从气管内冲出,以便将异物冲到口腔里,从而解除窒息。

4、卧位急救法:如果已经昏迷而躺倒在地上,可把他放平,仰卧,自己分开两腿跪下,将病人夹在中间(详见图7-1),按上法用双手推压病人肚脐与剑突之间,也可产生同样效果。在按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病人口腔,看异物是否已经排出,如已排出应及时拿掉,否则会被再次吸入气管内。

八、癫痫大发作

 症状:

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继之先强直后阵挛性痉挛。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伤、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持续数十秒或数分钟后痉挛发作自然停止,进入昏睡状态。醒后患者有短时间的头昏、烦燥、疲乏,对发作过程不能回忆。若发作持续不断,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者称癫痫大发作持续状态,常危及生命。

★ 现场救护方法:

1、癫痫大发作开始,应立即扶患者侧卧防止摔倒、碰伤;

2、然后解开其领带、胸罩、衣扣、腰带、保持呼吸道畅通;头侧向一边,使唾液和呕吐物尽量流出口外;取下假牙,以免误吸入呼吸道;

3、防止舌咬伤,可将压舌板或一双筷子缠上布条塞入其上下牙之间;

4、抽搐时,不要用力按压患者肢体,以免造成骨折或扭伤;

5、发作后昏睡不醒,尽可能减少搬动,让患者适当休息,可给予氧气吸入;

6、已摔倒在地的患者,应检查有无外伤,如有外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篇4

北京地区流动人口较多,由于各种疾病的传染传播等问题比较但控制,尤其是在施工企业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为防止这些不可见因素的出现,施工现场的人员统一管理,严格控制人员的进行,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传染性疾病防范措施

办公室、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提倡大家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勤换衣服;禁止施工队人员流动;非常时期不聚集人员;不恐惧,进行正常生产,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2.预防传染疾病领导负责制

项目经理、书记全面负责防控“非典”、“禽流感”等传人病预防工作。检查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间、各责任人之间的关系,保证防控“非典”、“禽流感”等工作的有效运行。对防控“非典”、“禽流感”等措施及时布置,不断检验“非典”、“禽流感”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对发现有“发热”症状的病人及时排查,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配合防疫部门对疑似病人的生活区进行消毒,积极配合当地街道、城管部门做好防止“非典”、“禽流感”等项工作,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3.生活区防控“非典”、“禽流感”的责任制

安排好宿舍负责人、卫生负责人、消防负责人,划分责任区,并监督检查他们的工作。检查、整理每个房间的体温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上

报、处理。检查每个房间人数、床铺位置、通风、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生活区内不得有散布谣言、动摇人心的现象存在。适时做好民工的思想工作,使之安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非典”、“禽流感”等宣传工作。随时与保安人员联系,发现异常及时上报,确保疫情不扩散、不传播、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具体做法如下:

(1)生活区卫生员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负责本人责任区内的卫生工作。按项目部要求每天进行两次以上消毒。每天对责任区进行一次清扫、湿润。随时对厕所进行检查,保持厕所内清洁、通风、无蚊蝇、下水通畅。对责任区内的垃圾桶随时清理、灭蝇,保持桶外干净、清洁。每天把责任区的垃圾清运到指定地点,要求垃圾不流溢。

(2)宿舍区负责人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排好值日、值班和督促每天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每天检查宿舍内的卫生,通风,消毒、行李及个人卫生。每天按要求安排体温测量要登记工作并及时上报。严格控制本宿舍内人员到其他宿舍聚集,同时不准其他宿舍内人员到本宿舍聚集。随时监督管擦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一经发现有“发热”人员,立即禁止其宿舍内人员外出,并要立刻上报,按上级指示行动,直到警报解除方可行正常生产、生活活动。做好本宿舍内人员的思想工作,配合单位的工作,服从组织领导,不擅自离开现场。要求每个人一张床,严禁两人和睡。

(3)食堂饮食人员防控“非典”、“禽流感”等责任制。对食堂内卫生和饭、菜、水卫生负责。本人必须干净、清洁、卫生。接触完任何

2013年重性精神疾病干预措施 篇5

重性精神疾病干预策略

近年来,精神病人严重肇事肇祸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社会秩序。现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的相关指示,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在我社区树立起有效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管理意识,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能力的培养,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档案信息、定期入户随访,逐步提高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治疗率,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二、工作内容

重性精神疾病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我社区现有及排查出来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或者疑似患者建档,并开展随访等工作。

1.定期检查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档案。以保证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的追踪、宣传优惠政策、定期开展精神残疾人相关活动、对重性精神疾病随访管理,以及相关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相关人员业务能力的建设。邀请管理人员、社区民警等对我社区的数据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进行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对精神残疾患者行为危险性和追踪随访重点患者的能力,规范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工作。

3.对新增残疾人定期进行筛选、复核和登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重点患者重点监控。

4.定期入户了解情况,对有危险行为倾向的精神残疾人。如果程度较重,上报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由精神专科医生对有危险性行为倾向的患者进行用药方案的调整。

5.对已登记的患者家属开展家庭护理和管理教育的指标任务。向大众宣传重性精神疾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内容、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管理治疗方法。

6.及时发现和报告失访患者、死亡患者情况,填写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并及时向上级卫生主管部门进行上报。

家畜疾病防控措施探析 篇6

1 对饲养场舍进行合理改造

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家畜养殖产业正在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是,据调查,在我国众多家畜养殖场舍中,70%的场舍设计不够合理,使生存其中75%的家畜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健康问题,90%家畜都存在亚健康的状况。因此,要想使得家畜能够生存在健康的环境中,要想保证家畜以后的身体状况达到合格的要求,一定要对居住场舍进行合理化安排。对场舍进行安排时,将各种家畜进行分类,然后把合适数量的家畜放在一个空间内,各个空间相互隔离,保证每个家畜在喂养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充足的食物与水分,即使在家畜中有疫病情况发生,也能够保障传染性降低。各个空间都要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使得空间内空气流通,湿度适中,灰尘量降低,所有家畜的呼吸道健康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在清理方面,当家畜进行排泄后,工作人员要在排泄物发酵之前对排泄物进行及时的清理,尤其是在夏天,空气温度较高会促进细菌的滋生,使得霉菌毒素得到快速蔓延,对家畜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检疫监管切实到位

在我省,要想使得家畜养殖产业发展速度逐渐提升,家畜产业经济状况逐渐稳定且好转,要针对这一产业进行严格有效的检疫监管工作。在我省各个地区开设相关监管单位,定期对家畜养殖场进行各方面的检查,保证检查单位的全面性与整体性,在检查过程中,要根据各个方面的合格指标进行一一检查,检查单位要以严格的态度与严谨的检查手段来保证产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能够切实可行,不仅仅对场舍中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还要对工作人员的饲养方法进行检查,为饲养人员提供有效的实施方案,保证在饲养人员对家畜进行饲养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对疫病的产生进行阻止,保证疫病病原体在根源处得到解决与消除,使得家畜能够在好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大大节省了药物的费用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得经济条件能够得到更快的好转。

3 养殖厂应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提高养殖场的规范化程度,一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1)工作人员在着装方面要穿戴经过消毒的工作服,工作服装要统一规范;(2)在场舍内要定期对家畜的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流感、传染病、腹泻等易感疾病的发生,保证空气中的细菌含量降低,空气质量转好,优良的空气质量也能够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使得家畜的生存条件好转;(3)家畜饲养人员要定期对所有的家畜进行疫苗的接种,保证家畜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内病原体减少;(4)工作人员在喂养家畜时,可以在食物中掺一些相关药物,疫苗与药物两者相互作用,达到双重功效,有效的降低了日后家禽的发病率,保证了家畜的健康情况,降低损失,有效的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药物,保证经济损失的最小化。

4 提高饲养人员的技能素质

对于家畜疫病的预防工作的开展中,养殖人员的素质问题是使得预防疾病工作开展的基础,要想提高养殖人员的自身素质,必须要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养殖技术。(1)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家畜的一些表现,如:叫声、走动、体温、精神状态等表现来判断家畜的健康状况,如果家畜出现病理状况,可以判断出生病的种类,为家畜灌喂有效的药物;(2)提高工作人员的喂养技术,工作人员要懂得将药物掺杂在饲料中或者水中,供家畜服用,必要时可以利用打针的方法为家畜注射疫苗,控制病情;(3)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为家畜进行消毒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家畜的表现,防止疫情的发生。

随着家畜产业的发展,社会生产与经济处于紧密相连的状况,它的发展状况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步伐,要想使得经济状况平稳增长,必须要针对家畜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针对性的解决,使得各个影响因素消失或者尽可能的解决,尽量使其作用结果不会影响到家畜产业的发展。

总之,在家畜饲养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经济养殖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家畜疫病防控的同步进行。在影响家畜养殖产业的因素中,家畜疫病的影响力最大,因为在现在的养殖现状中,存在着养殖场条件差、养殖程序不科学以及养殖人员的养殖素养低下的情况,因此,要针对这些最基本的不利因素进行详细的检查,逐一的进行解决,从大局方面考虑,秉承正确的管理理念,使得疫病得到有效的预防,当检查出家畜疫病时,能够使得家畜疫病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家畜发展前景将变得更加光明,在真正程度上使得家畜饲养效益最大化,使得家畜养殖业创造更高的收益,经济情况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

摘要:随着家畜种类的增加与密度的扩大,许多预防工作的开展变得十分困难,实施起来尤为复杂,实施措施的控制难度也显著扩增,导致在各个地区、不同季节,针对不同的家禽种类与不同的预防措施,使得作用效果的差异性明显,给预防人员提供了很大的困扰与麻烦。探求家畜疫病预防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务之急。

中小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措施 篇7

关键词:中小规模猪场;疾病;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5)06-0036-01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猪场目前正在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对于很多中小规模养猪场来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猪场疾病越来越多,并呈现出难以控制的局面。本文对导致中小规模猪场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小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措施。

1中小規模猪场疾病发生的原因

1.1 猪群过于密集

中小规模养猪场受场地的限制,猪的活动范围比较狭窄。一旦猪场内有一头猪发病,就可能传染给其他猪群。同时,不同年龄层次的猪的免疫力也是不同的,受场地的限制猪场可能将各种猪混养在一起,会导致猪群整体免疫力的下降。

1.2 病原体较多

养猪场是一个比较密集的场所,在猪粪便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干净的情况下,极易导致细菌混合感染情况的发生。一旦出现混合感染疾病就会恶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更加复杂。在猪场常见疾病中,猪气喘病会导致其生长停滞和咳嗽,混合其他病原体,往往会将一种极为常见、极易治疗的病症变得更加严重,甚至增加猪群的死亡率。

1.3 用药不当导致疾病扩大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不了解药物的特性,随意配药;②盲目使用新药,不注意抗菌谱;③盲目加大药量,不注意混合均匀度;④不注意药物的轮换使用和休药期[1]。猪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药物使用不当,不仅会造成猪疾病无法治愈,更甚者会导致药物毒性的增加,导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攀升;而有些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生猪产品药物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产生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中小规模猪场疾病防控措施

2.1 严格猪场建设

密集的养殖场地容易导致疾病蔓延。因此,猪场在建设初期就要考虑到疾病防控方面的问题,严格按照科学的规划进行猪场建设。

2.2 做好计划免疫

养猪场需要定期做好猪疾病的监测,包括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的监测。每季度要对猪群随机抽样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商品猪需要做好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工作。同时,每一批生猪在免疫后3周需按照10%的比例随机采样对相关疾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一旦监测出疫病需及时将监测结果送相关部门分析,并积极采取防病措施[2]。在免疫抗体检测中,若检测结果未达到国家相关规定,应及时补免,保证猪场内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100%[3]。

2.3 科学保健和治疗

养猪场保健工作的实施是为了净化和控制病原,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健康管理措施。在保健工作上,主要分为季节性、阶段性、治疗性三个方面。季节性保健方面,因冬春季节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因此要重点防控;而在夏秋季节,因温度较高,防控重点应集中在热应激的控制上,以清热解毒药物为重点。阶段性保健方面,要做好母猪产前产后、仔猪断奶与转栏前后的保健工作。治疗性保健方面,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几头或几栏猪发生肠炎或呼吸道方面的疾病,重点用中兽药进行保健。保健工作中,药物的选择多采取中草药和敏感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添加和使用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不能随机加大药物剂量,要科学联合用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敏感性高的药物,最大程度地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3小结

综上所述,中小规模养猪场疾病的存在与猪场距离和药物治疗不合理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这些问题入手,中小规模养猪场疾病的预防需要严格控制养猪场建设,做好计划免疫、科学保健和治疗工作,最大程度地保证猪的健康,进而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保证居民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施光秀.中小规模猪场的疾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2(9):87-88.

[2] 梁 宇.小规模养猪场疫病发生的特点和防控措施解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20(11):106.

疾病管理措施 篇8

早产儿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呛奶、呕吐有关。

2、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功能有关。

4、自主呼吸受损 与呼吸中枢不成熟、肺发育不良、呼吸肌无力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 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足与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有关。护理常规:

1.维持体温稳定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检测。维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2.合理喂养 尽早开奶,以防止低血糖。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喂养者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吸吮能力差和吞咽不协调者可用间歇鼻饲喂养、持续鼻饲喂养,能量不足者以静脉高营养补充并合理安排。每天详细记录入量、准确测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喂养方案,满足能力需求。

3.维持有效呼吸 保持呼吸道通畅,早产儿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小的软枕,避免颈部弯曲、呼吸道梗阻。出现发绀时应查明原因,同时给予吸氧,吸入氧浓度以维持动脉血氧分压50~70mmHg(6.7~9.3kpa)或经皮血氧饱和度在85%~93%为宜。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刺激皮肤等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反复发作者可遵嘱给予氨茶碱静脉输注。4.密切观察病情 注意观察患儿的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等情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巡回记录,防止高血糖、低血糖发生。

5.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数,室内物品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强化洗手意识,每次接触早产儿前后要洗手或用快速消毒液擦拭手部,严格控制医源性感染。健康教育:指导父母如何冲调奶粉、如何沐浴、何时预防接种、何时门诊随访等,以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和树立照顾患儿的信心。

小于胎龄儿

护理诊断

1、窒息的危险 与宫内慢性缺氧有关。

2、体温调节无效 与皮下脂肪缺乏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宫内营养不良有关。

4、焦虑 与患儿的高危状态和因宫内营养不良引起的认知受损有关。护理措施

1、积极复苏,密切观察呼吸情况

2、维持体温稳定 调节环境温度至中性温度,加盖棉被,必要时放入暖箱中,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减少能量消耗。

3、维持血糖稳定 尽早开奶。小于胎龄儿生后即应测血糖,偏低者可与生后1~2小时内喂糖水或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

4、促进亲子关系

大于胎龄儿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胎儿过大、难产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易出现低血糖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呼吸功能 由于产伤,有些大于胎龄儿在建立呼吸时有一定困难。应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必要时应予吸氧。

2、喂养 尽早开奶,及时提供营养,防止低血糖。

3、健康教育

新生儿窒息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羊水、气道分泌物吸入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2、体温过低 与缺氧有关。

3、焦虑 与病情危重及预后不良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自主呼吸:

(1)复苏:积极配合医生,按A、B、C、D、E程序进行复苏。

A是通畅气道:①保暖;②减少散热;③安置体位;④清除呼吸道。

B是建立呼吸:①触觉刺激;②复苏器加压给氧;③喉镜下经喉气管插管。C是恢复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是药物治疗:①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②保证药物应用。E是评价。

(2)加强监护:患儿取侧卧位,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

2.保暖:可将患儿置于远红外保暖床上,病情稳定后,置暖箱中或用暖水袋保暖,维持肛温36.5-37℃。

3.预防感染:严格执行各种无菌操作,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

4.安慰家长:耐心细致地解答病情,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减轻家长恐惧心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诊断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缺氧缺血致呼吸中枢损害有关。

2、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呼吸衰竭。

3、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缺氧缺血导致的后遗症有关。护理措施:

1.给氧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监护 严密监护患儿的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注意观察患儿的神志、瞳孔、前囟张力及抽搐等症状,观察药物反应。3.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1)降温:亚低温治疗师采用循环水冷却法进行选择头部降温,起始水温保持10~15℃,直至体温降至35.5℃时开启体部保暖,头部采用覆盖铝箔的塑料板反射热量。

(2)维持:亚低温治疗是使头颅温度维持在34~35℃,由于头部的降温,体温亦会相应的下降,易引起新生儿硬肿症等并发症,因此在亚低温治疗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暖,可给予远红外或热水袋保暖。

(3)复温:亚低温治疗结束后,必须给予复温。复温宜缓慢,>5小时,保证体温上升速度不高于0.5℃/小时,避免快速复温引起的低血压,因此复温的过程中仍须肛温监测。体温恢复正常后,须每4小时测体温1次。

(4)监测:在进行亚低温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动态心电监护、肛温监测、SpO2监测、呼吸监测及每小时测量血压,同时观察患儿的面色、反应、末梢循环情况,总结24小时的出入液量,并作好详细记录。

新生儿颅内出血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颅内压升高。

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惊厥、昏迷有关。

4、体温调节无效 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有关。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态、瞳孔变化。密切观察呼吸型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避免外界因素阻碍患儿气道的通畅。仔细耐心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及时记录阳性体征并与医生取得联系。

(2)保持绝对静卧,抬高头部,减少噪声,一切必要的治疗、护理操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对患儿移动和刺激、减少反复穿刺,防止加重颅内出血。2.合理用氧 根据缺氧程度予用氧,注意用氧的方式和浓度,维持血氧饱和度在85%~95%即可,防止氧浓度过高或用氧时间过长导致的氧中毒症状。呼吸衰竭或扬中的呼吸暂停时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做好相关护理。

3.维持体温稳定 体温过高时应予物理降温,体温过低时用远红外床、暖箱或热水袋保暖。

健康教育:向家长解答病情、减轻紧张情绪;如有后遗症,鼓励坚持治疗和随访,教会家长给患儿功能训练的技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护理诊断

1、自主呼吸受损 与PS缺乏导致的肺不张、呼吸困难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泡缺乏PS、肺泡萎陷及肺透明膜形成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量不足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 与抵抗力降低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体位正确,头稍后仰,使气道伸直。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是可给予雾化吸入后吸痰。

2、供氧

3、保暖 环境温度维持在22~24℃,肤温在36~36.5℃,相对湿度在55%~65%,减少水分损耗。

4、喂养 保证营养供给,不能吸乳、吞咽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补充营养。

5、预防感染 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

6、健康教育

胎粪吸入综合征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胎粪吸入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障碍等。护理常规: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吸入物,维持正常通气功能。

2.合理用氧 选择与病情相适应的用氧方式,维持有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3.保暖和喂养 注意保温,细心喂养,供给足够的能量。

4.密切观察病情 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时,提示可能合并心力衰竭,应立即吸氧,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药物,控制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如患儿突然出现气促、呼吸困难、青紫加重时,有合并气胸或纵隔气肿的可能,应立即做好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准备。健康教育: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及时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

感染性肺炎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及无力排痰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部炎症有关。

3、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困难、消耗增加有关。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时翻身、拍背、体位引流。

2、合理用氧,改善呼吸功能 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给氧,使PaQ2维持在60~80mmHg(7.9~10.6kPa);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

3、维持体温正常

4、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5、密切观察病情

新生儿败血症

护理诊断

1、体温调节无效 与感染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脐炎、脓疱疮等感染性病灶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吸吮无力、纳差及摄入不足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恒定 当体温低或不升时,及时予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与物理降温及喂开水,一般不予降温药物。

2、保证抗菌药物有效进入体内,注意药物毒副作用。

3、及时处理局部病灶

4、保证营养供给

5、观察病情 加强巡视

6、健康教育

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的清洁。

新生儿破伤风

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 与呼吸肌、喉肌痉挛有关。

2、喂养困难 与面肌痉挛、张口困难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 与反复抽搐有关。

4、体温过高 与骨骼肌强直性痉挛产热增加、感染有关。护理措施

1、控制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

1)药物应用: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用前须做皮试)、镇静剂量等。

2)建立静脉通路:尽可能应用留置针,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不良刺激,保证止痉药物顺利进入体内。

3)病室环境 要求避光、隔音。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4)用氧:有缺氧、紫绀者间歇用氧,但避免鼻导管给氧,可选用头罩给氧,氧流量至少5L/min,避免流量过低引起头罩内C02潴留。当病情好转,缺氧改善后应及时停止用氧,避免氧疗并发症。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脐部护理

1)用消毒剪刀剪去残留脐带的远端并重新结扎,近端用3%双氧水或1:4000 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以碘酒。保持脐部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做脐周封闭,以中和未进入血流的游离毒素。

3、保证营养 早期予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

4、防止继发感染和损伤 1)口腔护理 2)皮肤护理

5、健康教育

新生儿梅毒

护理诊断

1、皮肤完整性受损

2、疼痛

3、焦虑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治疗新生儿梅毒首先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进行有关本病的健康教育,解除其思想顾虑。

2、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3、皮肤护理 必要时置暖箱、穿单衣以便护理操作。加强臀部护理,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感染。

4、梅毒假性麻痹护理 梅毒假性麻痹的患儿常常出现哭闹、烦躁不安,护士必须检查全身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健康教育 经治疗患儿全身症状好转,皮肤斑丘疹完全消失,体检后予以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指导定期复查,进行追踪观察血清学试验,以保证患儿得到正确的、全程的、彻底的治疗。

新生儿黄疸

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

2、知识缺乏 缺乏黄疸护理的有关知识。护理措施

1、观察病情,做好相关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色泽,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

2)喂养: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应耐心喂养,按需要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2、针对病因的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1)实施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并做好相应护理。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以利于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

3、健康教育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护理诊断

1、体温过低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皮肤完整性受损 护理措施

1、复温 目的是在体内产热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环境温度,以恢复和保持正常体温。

2、合理喂养 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保证能量供给。

3、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

4、预防感染

5、观察病情

6、健康教育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诊断

1、体温过高

2、腹胀

3、腹泻

4、体液不足 护理措施

1、监测体温

2、减轻腹胀、腹痛、控制腹泻

1)立即禁食,肠胀气明显者行胃肠减压,观察腹胀消退情况及引流物色、质、量。观察有无呕吐,记录呕吐物的色、质及量。做好口腔护理。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3、密切观察病情

4、补充液体,维持营养

5、健康教育

新生儿低血糖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2、潜在并发症 呼吸暂停。护理措施

1、喂养 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根据病情给予10%葡萄糖或吸吮母乳。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2、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

3、观察病情变化。

新生儿高血糖

护理诊断

1、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多尿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多尿、糖尿有关。护理措施

1、维持血糖稳定 严格控制输注葡萄糖的量及速度,监测血糖变化。

2、观察病情 注意体重和尿量的变化,遵医嘱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纠正电解质紊乱。

3、做好臀部护理 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诊断

1、便秘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便秘、腹胀引起食欲下降有关。

3、生长发育改变 与由于腹胀、呕吐、便秘使患儿食欲下降,影响营养物质吸收有关。

4、知识缺乏 家长缺乏疾病治疗及护理的有关知识。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清洁肠道、解除便秘 2)改善营养 3)观察病情

4)做好术前准备 5)健康教育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

先天性胆道闭锁和胆管扩张症

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2、生长发育迟缓

3、慢性疼痛

4、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改善营养状况 按医嘱静脉输注白蛋白、全血或血浆、脂肪乳、氨基酸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及贫血。2)做好肠道术前准备 3)心理护理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清醒后即取头高位或半卧位 2)保持引流通畅

3)饮食护理 术后应尽早恢复母乳喂养。

4)并发症的处理 胆瘘及腹部切开裂开是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术后高度腹胀导致腹内压过高是切开裂开的直接原因。持续胃管、肛管减压,能促进肠蠕动尽早恢复;腹带保护等是减轻腹胀,防止切口裂开的有效方法。5)心理护理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

护理诊断

1、排便异常

2、有感染的危险 护理措施

1、术前按腹部手术常规护理。禁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向家长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目的,解除其心理负担,争取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与配合。

2、术后护理

1)常规护理 禁食致肠蠕动功能恢复;胃肠减压防止腹胀;记尿量;更换伤口辅料以防感染;按医嘱应用抗生素。2)观察病情

3)健康教育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

2、生长发育迟缓

3、有感染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 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血栓。

5、焦虑

护理措施

1、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安排好患儿作息时间,保证睡眠、休息,更具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

2、供给充足营养 注意营养搭配,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以增强体质,提高对手术的耐受。

3、预防感染 注意体温变化,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

4、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

5、心理护理

6、健康教育

急性颅内压增高

护理诊断

1、头痛 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 脑疝、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

1、避免颅内压增高加重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检查和治疗尽可能集中进行,护理患儿时要动作轻柔,不要猛力转动患儿头部翻身;抬高床头30左右,使头部处于正中位以利颅内血液回流,疑有脑疝时以平卧为宜,但要保证气道通畅。

2、气道管理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方式供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以保证血氧分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备好呼吸机,必要时人工辅助通气。

3、用药护理 按医嘱要求调整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利尿剂等以减轻脑水肿。静脉使用镇静剂时速度宜慢,以免发生呼吸抑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4、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5、健康教育

急性呼吸衰竭

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2、清理呼吸道无效

3、恐惧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理给氧

3、应用人工呼吸机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护士应明确使用机械通气的指征,对患儿及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2)专人监护

3)防止继发感染

4、病情观察 监测呼吸频率、节律、心率、心律、血压和意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合理营养 危重患儿可通过鼻饲法供给营养,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免产生负氮平衡。

6、药物治疗的护理

按医嘱用洋地黄类药、血管活性药、脱水药、利尿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

护理诊断

1、心输出量减少

2、体液过多

3、气体交换受损

4、焦虑 护理措施

1、休息 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减轻心脏的负担。

2、保持大便通畅

3、合理营养

4、给氧 患儿呼吸困难和有发绀时应给氧气吸入

5、密切观察病情

6、用药护理

7、健康教育

急性肾衰竭

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2、营养失调

3、有感染的危险

4、恐惧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

2、维持体液平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根据病情控制液体的入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了解有无水肿加重。

3、保证患儿休息

4、保证营养供给

5、预防感染

6、心理支持

上一篇:“西工大现象”之我见下一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