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2024-07-07

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共7篇)

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1

1、当前,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如何?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 很大提高)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2)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与表现 ①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初级阶段的含义及起始时间 ① 含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都不发达。②初级阶段起始时间: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起,到本世纪中期(需一百年左右的时间)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只有一 个,它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国家的根本任务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课本 37 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及出发点: 依据: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意义: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战的共同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政治保证。(3)坚持改革开放:

意义: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活力源泉。(4)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0 页笔记(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 结; 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不动摇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最可靠的保证(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它们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如果把经济建设看成是航船的话,那么四项基本原则是导航系统,改革开放是动 力系统。(7)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
,稳定压倒一切。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开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

6、为什么说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我国宪法赋予了各族人民平等 的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权利。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原则。(2)维护民族团结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自觉尊重各民族的宗教 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生活中和少数民族同学 和睦相处。主动帮助少数民族同学。

7、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 家;(2)两种制度: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的,具有 强大的生命力。

8、两岸关系(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2)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一、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变的更加开放,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坚持引进去和 走出来相结合。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 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2、正确认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1)对外开放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在对外开放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 2)要正确理解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含义,对外开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赖外国实现现代化;独立自主也决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3)对外开放可以增强我国独立自主的能力。

3、对外开放中如何正确对待外来东西 1)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敞开国门的同时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

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 切腐朽的东西。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我国的人口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人口特点:

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2、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起主 导作用.2、生产力三要:生产工具、劳动者、劳动对象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变革和社会进步(2)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4、“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根本区别在哪里?(自主创新)应如何提高“中国创造”的能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鼓励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

5、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创新是力量之源,发 展之基;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难以 摆脱技术落后局面。

6、我们该如何做? 1)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2)积极宣传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3)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 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B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C 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 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国的资源现状 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我国资源国 情)②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2、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要求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 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
、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是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保 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 协调中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3、树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 全面发展。”

4、循环经济模式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如何认识中华文化?(1)、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 中华文化;(2)、中华文明为什么能源远流长? 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3)、中华文化的构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道德伦理(4)、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远影响。②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2、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时期: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4.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 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1、人民怎样行使权力? 人民 — 选举代表 ——(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产生)其他国家机关(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 —— 管理国家、维护社 会秩序(从左至右)

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最高,权力最大。②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接受它监督。③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要向它报告工作。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提出质询案等。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 院总理等
的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的决定权、监督权。依法治国

初三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2

一、考点归类

1.第一单元经济生活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考点14:消费类型。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考点16:树立正确消费观, 做理智的消费者。

2.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考点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考点5:企业的含义。考点6:公司的含义及形式。考点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点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考点10:储蓄存款的种类。考点1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考点12: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考点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考点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考点6:财政收入的来源。考点7: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考点8:税收的含义。考点9:税收的基本特征。考点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考点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考点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考点10: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二、学习方法

(一) 经济学

1. 对于经济学除了要掌握各个知识点, 还要计算, 对于知识点大家只要记住, 就可以了。

但是, 计算题, 需要你掌握好计算方法, 比如, 个人所得税的交纳方法, 得自己去理解, 不可胡乱计算。对于知识点的记忆, 需要我们自己整理出要点, 在头脑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

2. 我把知识点整理如下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包括: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个就是知识体系, 学完每一章都要做好知识体系, 要不然你的知识在头脑里是凌乱的, 考试时也是乱的, 答题时就没思路。

(二) 哲学板块

建立知识体系, 掌握好各个原理及方法论, 只要能记住那些理论, 考试就没问题。

我把哲学核心考点整理如下: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

4. 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5.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6.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1) 概念: (质是起点前提)

(1)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

(2)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统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3)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 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三) 高三政治学板块

1. 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国家的政体反映着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 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实现其阶级利益和意志, 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国家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国的历史、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 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体。因此, 在相同性质的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 不同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这是我国的国家阶级性质的体现, 是我国的国体。它表明,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

2. 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1) 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的这些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 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关于答题的方法

1.选择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除非你很肯定你选的是错的, 否则别乱改。

2.大题。简答类是最简单的大题一类, 你只要将知道的相关知识点答上去就可以了。分析类, 是相对难一点的, 这类考的是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 第一步, 先看问题, 找到答题范围。第二步, 吃透材料, 读懂材料的中心意思, 然后, 勾画一些关键词, 找出这些关键词里面蕴涵的知识点。第三步, 找出切合题意知识点, 开始作答。切忌不可杂乱无章地答题, 分条做答, 标上序号, 这样阅卷老师看来起舒服, 给分也就多。辩解类, 就不是一般人能拿满分的了, 但是很少出, 若出到了这就需要看你平时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这类题也是给你一段材料让你来评价材料中的事件, 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我们自己又应该怎么做?凭着你对知识点的熟悉, 稍加思考和判断, 最后整合一下, 答出知识点, 再用自己的话阐述一下, 就可以了。

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及学习方法 篇3

一、考点归类

1.第一单元经济生活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考点8: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考点9: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考点10: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考点11: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考点12: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考点13: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考点14:消费类型。考点15:消费结构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考点16: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2.第二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考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考点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考点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考点5:企业的含义。考点6:公司的含义及形式。考点7: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点8: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考点9: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考点10:储蓄存款的种类。考点11:我国的商业银行及主要业务。考点12:比较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几种投资理财方式的异同。

3.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考点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考点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考点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考点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考点5:我国财政的作用。考点6:财政收入的来源。考点7: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考点8:税收的含义。考点9:税收的基本特征。考点10: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第四单元面向市场经济

考点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考点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考点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考点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和手段。考点6: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考点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考点8: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考点9: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考点10: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二、学习方法

(一)经济学

1.对于经济学除了要掌握各个知识点,还要计算,对于知识点大家只要记住,就可以了。但是,计算题,需要你掌握好计算方法,比如,个人所得税的交纳方法,得自己去理解,不可胡乱计算。对于知识点的记忆,需要我们自己整理出要点,在头脑中有一个大体的框架。

2.我把知识点整理如下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包括: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第五课:企业和劳动者;第六课:投资的选择;以及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这个就是知识体系,学完每一章都要做好知识体系,要不然你的知识在头脑里是凌乱的,考试时也是乱的,答题时就没思路。

(二)哲学板块

建立知识体系,掌握好各个原理及方法论,只要能记住那些理论,考试就没问题。

我把哲学核心考点整理如下: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作用。

4.科学主义、人本主义。

5.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6.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

(1)概念:(质是起点前提)

①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统一的。

②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统一的。认识量是认识事物的深化和精确化。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要掌握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

其区别的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事物的属性和量。

(三)高三政治学板块

1.我国的国家制度

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国家的政体反映着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实现其阶级利益和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国家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国的历史、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国家的政体。因此,在相同性质的阶级掌握政权的条件下,不同的国家也会采取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我国的国家阶级性质的体现,是我国的国体。它表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

2.我国的民族与宗教

(1)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民族的这些基本特征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它们是识别民族的依据。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三、关于答题的方法

1.选择题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你很肯定你选的是错的,否则别乱改。

2.大题。简答类是最简单的大题一类,你只要将知道的相关知识点答上去就可以了。分析类,是相对难一点的,这类考的是灵活运用知识点的能力,第一步,先看问题,找到答题范围。第二步,吃透材料,读懂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勾画一些关键词,找出这些关键词里面蕴涵的知识点。第三步,找出切合题意知识点,开始作答。切忌不可杂乱无章地答题,分条做答,标上序号,这样阅卷老师看来起舒服,给分也就多。辩解类,就不是一般人能拿满分的了,但是很少出,若出到了这就需要看你平时的综合分析能力了。这类题也是给你一段材料让你来评价材料中的事件,谁对?谁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我们自己又应该怎么做?凭着你对知识点的熟悉,稍加思考和判断,最后整合一下,答出知识点,再用自己的话阐述一下,就可以了。

初三数学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归纳 篇4

三角形是多边形中边数最少的一种。它的定义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线段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如果三条线段在同一条直线上,我们认为三角形就不存在。另外三条线段必须首尾顺次相接,这说明三角形这个图形一定是封闭的。三角形中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这三条线段必须在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的基础上,通过作图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这三条线段必须明确三点: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均是线段,不是直线,也不是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有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而三角形的高线在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三条高都是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中有两个垂足落在边的延长线上,这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中有两条高恰好是它的两条直角边。

(3)在画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中线、高时可发现它们都交于一点。在以后我们可以给出具体证明。今后我们把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条高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三角形的按边分类

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的各不相等,有的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条边都相等。所以三角形按 的相等关系分类如下:

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例。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

△ 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根据公理“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可知: △ ③a+b>c,①a+c>b,②b+c>a △ 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由②、③得 b―a<c,且b―a>―c △ 故|a―b|<c,同理可得|b―c|<a,|a―c|<b。从而得到推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上述定理和推论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叙述方法,定理包含了推论,推论也可以代替定理。另外,定理和推论是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如: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4、3便能构成三角形,而三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5、3、1,就不能构成三角形。判定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

对于某一条边来说,如一边a,只要满足|b-c|<a<b+c,则可构成三角形。这是因为|b-c|<a,即b-c<a,且b-c>-a.也就是a+c>b且a+b>c,再加上b+c>a,便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条件。反过来,只要a、b、c三条线段满足能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则一定有|b-c|<a<b+c。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已知线段a最大,只要满足b+c>a就可判定a、b、c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同时如果已知线段a最小,只要满足|b-c|<a,就能判定三条线段a、b、c构成三角形。

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除了课本上给出的证明方法外还有多种证法,这里再介绍两种证法的思路: 方法1 如图,过顶点A作DE‖BC,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2,∠C=∠1,从而证得三角形的内角 和等于平角∠DAE。

方法2 如图,在△ABC的边BC上任取 一点D,过D作DE‖AB,DF‖AC,分别交AC、AB于E、F,再运用平行 线的性质可证得△ABC的内角和等于平角∠BDC。三角形按角分类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三角形的任一个内角都小于180°,其内角可能都是锐角,也可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三角形按角可分类如下: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有如下推论: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同时我们还很容易得到如下几条结论:(1)一个三角形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2)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一个角等于或小于60°(否则,若三个内角都大于60°;则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这与定理矛盾)。(4)三角形有六个外角,其中两两是对顶角相等,所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等于36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两个基本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确定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怎样根据已知条件准确迅速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其方法主要可归结为:

(1)若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就是对应角,对应角的对边是对应边。(2)若两条边相等,这两条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是对应角。(3)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4)两个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三角形全等

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知,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知道三条边,三个角对应相等,但在应用中,利用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却是十分麻烦的,因而需要找到能完全确定一个三角形的条件,以便用较少的条件,简便的方法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公理

内容: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SAS)。

这个判定方法是以公理形式给出的,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验证它,但验证不等于证明,这点要区分开来。

公理中的题设条件是三个元素:边、角、边,意指两条边和这两条边所夹的角对应相等。不能理解成两边和其中一个角相等。否则,这两个三角形就不一定全等。例如 在△ABC和△A′B′C′中,如右图,AB=A′B′,∠A=∠A′,BC=A′C′,但是△ABC不全等于 △A′B′C′。又如,右图,在△ABC和△A′B′C′中,AB=A′B′,∠B=∠B′,AC=A′C′,但△ABC和△A′B′C′不全等。

原因就在于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不是 公理中所要求的两边和这两条边的夹 角对应相等的条件。

说明: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SAS≠S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二个公理

内容: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SA)。这个公理也应该通过画图和实验去进一步理解它。

公理强调了两角和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这里实质上包含了一个顺序关系。千万不能理解成为在其中一个三角形中是两角和其夹边,而在另一个三角形中却是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

如右图,在△ABC和△A′B′C′中,∠A=∠A′,∠B=∠B′,AB=A′C′,但这两个三角形显然不全等。原因就是 没有注意公理中“对应”二字。

公理一中的边、角、边,其顺序是不能改变的,即SAS不能改为SSA或ASS。而ASA 公理却能改变其顺序,可改变为AAS或SAA,但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对应”二字不能变。同时这个公理反映出有两个角对应相等,实质上是在两个三角形中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故在应用过程中只须注意有一条对应边相等就行了。

由公理二可知,有一个锐角与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公理

公理: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边、边、边公理)。

边、边、边公理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其对应边就是相等的两条边。

这个公理告诉我们,只要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以上三个公理的学习,可以知道,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无需根据定义去判定两个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对应相等,而只需要其中三对条件。

三个角和三条边这六个条件中任取三个条件进行组合。无非有如下情况:(1)三边对应相等。(2)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3)一边和两角对应相等。(4)三角对应相等。

HL公理

我们知道,满足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但是,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来说,这个结论却一定成立。

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HL)。这个公理的题设实质上也是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其本身包含了一个直角相等。这种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成立的核心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条件。由于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所以过去学过的四种判定方法对于直角三角形照常适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性质定理: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点在角平分线上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用符号语言表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 性质定理:

∵P在∠AOB的平分线上 PD⊥OA,PE⊥OB ∴PD=PE 逆定理:

∵PD=PE,PD⊥OA,PE⊥OB ∴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定义

如果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三角形角平分线性质

三角形三条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互逆命题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题设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是第二个命题的题设,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

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原命题是真命题,而它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原命题和逆命题的真假性一般有四种情况:真、假;真、真;假、假;假、真。互逆定理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叫做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叫做另一个的逆定理。

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不是所有的定理都有逆定理 尺规作图

限定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的作图方法叫尺规作图。基本作图

最基本最常见的尺规作图称之为基本作图,主要有以下几种:(1)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平分已知角;

(3)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有关概念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边三角形,又称为正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等腰三角形称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称为腰,另一边称为底边,两腰的夹角称为顶角,底边上的两个角称为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主要性质 两底角相等。

如图,ΔABC中AB=AC,取BC中点D,连结AD,容易证明:ΔABD≌ΔACD,∴∠B=∠C。如图,ΔABC中为等边三角形,那么,由AB=AC,得∠B=∠C,由CA=CB,得∠A=∠B,于是∠A=∠B=∠C,但∠A+∠B+∠C=180°,∴∠A=∠B=∠C=60°

如图,ΔABC中AB=AC,且AD平分∠BAC,那么由ΔABD≌ΔACD,可得BD=CD,∠ADB=∠ADC,但∠ADB+∠ADC=180°,∴∠ADB=90°,从而AD⊥BC,由此又可得到另外两个重要推论。

两个重要推论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底边; 等边三角形各内角相等,且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其推论的另一种论述方法 三角形中,相等的边所对的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三线合而为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两个推论的核心都可概括为等角对等边。它们都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方法。推论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容易证明:这个推论的逆命题也是正确的。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运用

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容易证明结论:“在一个三角形内,如果两条边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不等,大边所对的角也较大;反过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大角所对的边较大。” 对称轴及中心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把线段分为相等的两部分。

线段的中点就是它的中心,今后要学习“线段是关于中点对称的中心图形”。线段是以它的中垂线为对称轴的图形。三线合一的定理的逆定理

如图所示,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定理的几何语言为:,于是可以用来判定等腰三角形,其定理实质上是 三线合一定理的逆定理。

“距离”不同,“心”也不同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中的“距离”是指“两点间的距离”,而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逆定理中的“距离”是指“点到直线的距离”。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这点称为三角形的外心)。

重要的轨迹

图(A)所示。到角的两边OA、OB的距 离相等的点P1、P2,P3…组成一条射 线OP,即点的集合。

如图(B)所示,到线段AB的两端点的距离 相等的所有点P1、P2、P3…组成一条直 线P1P2,因此这条直线可以看成动点形 成的“轨迹”。

第十三节轴线称和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轴对称。

根据定义,两个图形和如果关于直线l轴对称,则:(1)和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

(2)把其中一个图形沿l翻折后,和应完全重合,自然两个图形中的有关对应点也应重合。事实上,直线l是两个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所以容易得到如下性质: 性质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性质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必在对称轴上。不难看出,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翻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①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而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②轴对称的对应点分别在两个图形上,而轴对称图形中的对应点都在这一个图形上。

③轴对称中的对称轴可能在两个图形的外边,而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一定过这个图形。联系

①都是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②如果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这个整体反映出的图形便是一个 轴对称图形;反过来,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中关于对称轴的两边部分看成是两个 图形,那么这两部分对应的两个图形则关于这条对称轴而成轴对称。第十四节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夹直角的两边叫直角边,直角的对边叫斜边,斜边最长。等腰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中的特例。也是等腰三角形中的特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都等于45°,顶角等于90°,相等的两条直角边是腰。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这就是勾股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如果ΔABC的三边长为a、b、c,且满足,那么Δ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90°。第十五节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在△ABC中,若a2+b2=c2,则△ABC为Rt△。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首先求出最大边(如c)。

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

若c2=a2+b2,则△ABC是以∠C=90°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 *****攻关秘技**** 方法1: 证明“文字叙述的几何命题”的方法

这类题目证明起来较一般几何题要难,但还是有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一般先对题目进行总体分析,分析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四点,然后逐步解决。

(1)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2)结合题设和结论画出图形;

(3)综合题设结论和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4)进行证题分析。

方法2: 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求值法

在解等腰三角形的边角求值题时,应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还要排除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情形。特别在解决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半关系时,常利用合成法或分解法,借助添加辅助线来完成。

方法3: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判定一个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或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等,这些方法都要求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方法4: 作图题

几何作图题的每一步都必须有根有据,所以就要求我们掌握好已学过的公理、定理等。要掌握好尺规作图,还要多画多练。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法: 分析法

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

法: 合成法;分解法

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

度: 中等偏难

知识点: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勾股定理

法: 综合法

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度: 中等偏难

知识点: 线段的性质

法: 数形结合法

力: 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度: 中等偏难

专题1: 一题多问、一题多图和多题一解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认真的设计课本中例题、习题的变式,挖掘其潜能也是方法之一。课本中的例题、习题为中考命题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它们具有丰富的内涵,在由知识转化为能力上具有示范性和启发性,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如果我们不以得到解答为满足,而是在解完之后,深入其中作进一步的挖掘和多方位探索,不仅可得到一系列的新命题,也可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通过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思考问题,探索不同的解答方案,从而拓宽了思路,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专题2: 利用扩、剖、串、改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几何时,感到例题好学易懂,但对稍加变化拓宽引申的问题束手无策,原因是把例题的学习看成是孤立的学一道题,学完就了事,致使解题时缺乏应变能力,但如果平时能重视对题目的扩充、剖解、串联和改编,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扩充:将原题条件拓展,使结论更加丰富充分。

2.剖解:分析原题,将较复杂的图形肢解为若干个基本图形,使问题化隐为显。3.串联:由例题的形式(条件、结论等),联想与它相似、相近、相反的问题。4.改编:改变原题的条件形式,探索结论是否成立?

专题3: 分析、综合、辅助线

我们研究不等式的有关问题时,会发现很多巧妙的方法,还会不断学习掌握类比的数学思想,形数结合的思想,从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化归思想,通过研究这些不断变化的问题,全面把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从而提高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4: 不等式的若干应用

在平面几何里,证题思路主要有:(1)分析法,即从结论入手,逐步逆推,直至达到已知事实后为止。(2)综合法,先从已知条件入手,运用已学过的公式、定理、性质等推出证明的结论。(3)两头凑,就是将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考:一方面“从已知推可知”,从已知看可以推出哪些结论;另一方面“由未知看需知”,从所求结论逆推看需要什么条件,一旦可知与需知沟通,证题思路即有了。添加辅助线是证明几何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专题5: 几何证题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从条件出发,通过一系列已确立的命题逐步向前推演,直到达到证题目的,简言之,这是由因导果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直接证法或综合法,综合法证题的程序如下:欲证AB,由于AC,CD,…,x,而xB,故AB.另一种则反过来,先假定命题的结论成立,考虑达到目的需具备什么条件,通过一系列的逆推直到回朔到已知条件为止。简言之,这是执果索因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分析法,分析法证题的程序如下:欲证“AB”,也就是BA,若能分析出BC,CD,…,x,而xA,则断言BA,也就是AB。

在实际操作上,往往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分析探求铺路,再综合解题成功,简言之就是“倒着推,顺着走”。

—平移、旋转、对称

在几何证题中,常需要将一个图形进行适当的变换,常见的几何变换有全等变换,等积变换和相似变换。

本章只讲全等变换,也就是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位置的变换。常见的全等变换的形式有三:

1.平移:将图形中的某些线段乃至整个图形平行移动到某一适当位置,作出辅助图形,使问题得

到解决。平移的基本特点是:任一线段在平移过 程中,其长度保持不变。

2.旋转:将平面图形绕平面内一定点M旋转一个定角α得到与原来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图形,这样 的变换叫做旋转变换,M叫旋转中心,α角叫旋 转角。

旋转变换的主要性质:(1)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2)原图中任一线段与旋转后的对应线段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

3.对称:将一个图形(或它的一部分)绕着一条直线翻转180°,得一个与原来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这种变换称为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变换的主要特点是:对称轴是一切翻转前后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除轴对称外,还有中心对称,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章四边形中讲到。

方法总结:

复杂的图形都是由较简单的基本图形组成,故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这样使问题显而易见。

当直接证题有困难时,常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以达到解题的目的。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探索解题途径的方法。

分析法是从结论出发,用倒推来寻找证明思路的方法。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5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1

《哲学生活》必背知识

一、唯物论(第4、5课)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第6课)

1、用“认识论”或“求索真理的历程”或“实践观”分析材料: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树立正确的认识。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①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要正确对待错误。

(4)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上面的第(1)(2)两点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关键词:联系 发展 矛盾 创新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是客观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也具有条件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强调整体的原理内容):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强调部分的原理内容):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发展特点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发展趋势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或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发展状态的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

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又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规律)

【原理内容】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方法论】

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矛盾分析法这一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2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定要按四个方面综合)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此处优秀绝不能少)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此处优秀绝不能少)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此处优秀绝不能少)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2、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注意综合①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绝不能少);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⑥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重点)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第五课:文化创新

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⑴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⑵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⑤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⑥推动文化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点3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体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如何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如何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①从根本上讲,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初次分配)增加“两个比重”,坚持“两个同步”:

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再分配)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再分配)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⑦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3、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4、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①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学会法尊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6、为什么要加强及怎么样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

(1)为什么: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2)怎么样:运用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7、坚持新发展理念:(五个)

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核心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8、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②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④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初二上学期政治知识点归纳 篇6

塑造自我1.1 自尊自爱

1、什么是自爱?

答:自爱就是珍爱我的生命,认识我的内心世界,悦纳并完善我自己。

2、自爱的意义:

答:①有了自爱,我们的人生就有了起点,有了目标,就能对自己的人生积极领悟,努力奋斗;②自爱是宝贵的心理品质,是美好道德的出发点。

3、什么是自尊?

答:自尊是一种对自己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4、自尊的意义是什么?

答:①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②自尊是激励我们奋发向上、追求完善的自我,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内心动力和源泉;③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更好地立身社会。

5、自尊和知耻的关系怎样?(为什么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答:自尊与知耻是互为表里的。知耻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表现。知耻才能反省自己,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知耻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拒绝卑下,洁身自爱,才能维护自尊。

4、自尊与自负、虚荣的区别:

答: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5、如何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答:①珍爱生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完善自己。②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③拒绝卑下,有所不为,洁身自爱,维护自尊。④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抛开愚蠢的自负和表面的虚荣。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获得别人的欣赏与尊重。

7、什么是自卑?

答: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自我贬低、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

8、自卑的危害?(为什么我们要走出自卑的心理牢笼?)

答: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陷入自卑,就会在自己的弱点和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失去生活的动力,甚至自暴自弃。

9、怎样克服自卑?

答:①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②学会悦纳自己,对自己的缺点或不足应坦然接受,并通过努力去弥补。③学会树立自信,发现和发挥自已的长处和优点,努力使自己取得更多的成功。

10、自负的表现和危害?

答:自负的人夸大自己的优点,制造虚幻的假象来欺骗自己,常常在过高地评价自己的同时贬低别人;自负的人希望得到超越自己实际价值的社会肯定。

11、虚荣的表现和危害?

答:虚荣心就是追求表面荣耀的心理。虚荣心膨胀就容易被夸张的言辞、华丽的外表和金钱、荣耀、排场这些看起来光彩夺目的东西遮蔽了双眼。虚荣心使人浅薄,使人忘记真正的价值。追求虚荣使人忙于收集光环,却丢弃了“钻石”。虚荣不仅不能增加人的价值,反而会失去别人尊重。

1.2 明辨是非

1、做人的两大品质是什么?

答:明善恶,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每个人心中都不能缺少一把良知的标尺;良知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首要品质。

2、如何铸造心中良知的标尺?

答:①懂道德,学法律;②选择好的榜样。③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的价值选择导致的不同后果‘④树立美好理想。

3、如何做到跨越障碍,正确选择?(怎样避免犯错,正直做人?)

答:我们要做正直的人,坚持正确行为,不做错事,就需要突破内心和外部的障碍。①坚持正确的是非善恶观。②战胜自己,抵制诱惑:坚定意志,把握正确的良知标尺,主动抵御各种诱惑。③打破情面,不被动追随④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4、正确对待社会影响的必要性:

答:①社会生活是一幅异彩纷呈的画面,善恶美丑无所不包。来自各方面的社会信息,必须用良知的标尺加以判别;②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糟粕,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5、如何正确对待社会流行?

答:①社会流行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文化、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的发生常常有商业运作的背景,也少不了从众心理的推动。②面对社会流行,盲目跟风或完全拒绝都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③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应用良知的标尺独立思考,理性行动,学会选择,吸收有益的拒绝有害的,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6、如何正确对待社会影响?

答:社会是复杂的,善恶美丑无所不包。所以我们要学会分析,对社会影响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①对长辈的言行,要分清是非,问个究竟,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②对公共传播媒体,要提高识别能力,学会选择,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对流行事物,独立思考,理性行动,避免盲目效仿追随。

1.3 自我负责

1、什么是责任感?

答:责任感是个人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自觉承担的态度。责任感意味着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完善自己,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懂得修正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负责任。

2、什么样的人是有责任感的人?(责任感的表现)

答:①有责任感的人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

②有责任感的人是有良知的人,懂得引导自己,约束自己,拒绝错误的行为。

3、不负责任的表现

答:①对自己不负责任;②对他人漠不关心;③对分内的事马马虎虎;④对自己的行为缺乏选择能力;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

4、责任感的重要性

答:一个人责任感的有与无、强与弱,是他的品德与素质高下的重要标志。

5、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的责任有哪些?

答:①对自己负责:完成学习任务,努力塑造自我。②对他人负责: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人。③对集体负责:为集体增添荣誉和力量。④对社会负责:以良好行为创造美好的社会。

6、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责任感?)

答:①了解和关注自己的责任,把承担责任作为生活的常态和习惯。②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③以良知指引自己的行为,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④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⑤对自己错误或无意识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应接受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第二单元

善待他人

2.1 诚实守信

1、什么是诚实?

答: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

2、诚实的重要性(诚实的重要意义)

答: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① 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品质;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③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3、谎言的危害:

答:①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②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③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4、如何处理拒绝谎言和保留隐私的关系?

答:①诚实是拒绝谎言,却不排除必要的沉默。我们每个人有权保留自己的隐私,也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②我们无须向他人展示自己的隐私,在隐私的界限内保持沉默不会影响一个人的诚实品德。同时我们还应尊重他人的隐私,张扬他人的隐私,不是诚实,而是侵权。

5、对“善意的谎言”的理解:

答: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善意的谎言”。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那是与人为善的行为,与不负责任、不讲信用、损人利己的弄虚作假行为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6、重承诺的要求:

答:①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②没有能力做的、不打算做的、不应该做的事情,绝不能去承诺。

7、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答:①拒绝谎言,诚实做人,不自欺;②重承诺,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兑现;③靠自己努力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④自己做错事要勇于承认;⑤朋友做错事应诚实地说“不”。

8、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有哪些?

答:考试作弊、说谎、抄袭作业、借东西不还、失约;缺斤少两;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诈骗;盗版等;

2.2平等待人

1、为什么要平等待人?

答: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意味着,作为人,每个人的人格的是平等的,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2、平等的重要性:

答:①平等是人类社会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②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③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

3、如何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答:①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②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③我们承认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但是不能以此差异和不平等来否认人格的平等,也不能让人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④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是:承认差异,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4、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答:平等待人的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时,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

①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②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③要摈除陈腐观念;④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歧视。

2.3 与人为善

1、什么是与人为善?

答:与人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

2、什么是善良?

答:善良是美好品德的基础,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3、善良的要求(表现):

答:①善良是无私的;②善良之心是博大的;③与人为善也需区分是非对错;④善良要见诸行动。

4、怎样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将心比心就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①将心比心是急人所难;②将心比心是成人之美;③将心比心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不伤害别人;④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摈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答: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6、帮助他人是一种“给予”,是一种付出,为什么同时还是一种收获、一种快乐呢? 答:①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②帮助他人是一种主动“给予”的活动,当你对他人怀着真诚的爱心,“给予”就不意味着自己“让出”或“牺牲”了什么,相反,“给予”让我们体验到自身的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③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烈。所以,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助人因此是快乐的。★

7、怎样做到与人为善?

答:①正确认识善良;②将帮助他人作为快乐之本;③做到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单元

相处有方

3.1 理解与宽容

1、什么是理解他人?

答: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2、为什么人们之间需要理解?

答: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的社会是由千差万别的个人组成的。

3、怎样学会理解?

答:①尊重是理解的前提 ;②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 ③实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主动的接近、坦诚的交流、细心的领会)

4、宽容的重要性(宽容的重要意义):

答:①有宽容才能共处;②有宽容才有创造;③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

5、宽容的含义:

答: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的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

6、宽容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吗?(宽容的意义)

答:①宽容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主张,不是为了一团和气,一味迎合别人。②要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同时容纳别人合理的意见,和而不同,既维护个人创造性又保持集体合作。

7、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答:①要正确认识自己,承认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②要提高自己修养和气质,宽容是良好修养和高贵气质的体现;③要不断求知;④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3.2 欣赏与赞美

1、欣赏他人的含义:

答:欣赏他人,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2、如何在别人身上发现美?(怎样欣赏他人?)答:①人的不同体态有不同的美;②人的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美;③还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的喜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给我们精神上满足,这就是心灵美和行为美。

3、为什么要赞美他人?

答:①能欣赏他人的美好,就是在自己心中播下快乐的种子。而真诚的赞美,就是把快乐的种子播向四方(欣赏需要赞美来表达);②真诚的赞美是一种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途径;③如果你需要指出别人的过失,赞美也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④用赞美去温暖别人的心灵,你也会感受别人给你的温暖(真诚的赞美是温暖的阳光).4、如何赞美他人?

答:①赞美要真诚;②赞美要发自内心;③赞美要实事求是;④赞美要把握好分寸和方式。

3.3 竞争与合作

1、什么是竞争?

答: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2、竞争的作用(意义、重要性):

答:①竞争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智慧与力量得到更快的发掘和施展;②群体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③在竞争中新产品、新技术不断产生,新指标不断达到,人类的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④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的进步。

3、竞争的类型:

答:竞争分为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我们应鼓励良性竞争,制止恶性竞争。

4、竞争的影响:

答:积极影响(动力),消极影响(压力)。

5、如何面对竞争的压力?

答:①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②面对竞争的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③在竞争中尊重对手,达到双赢。

6、什么是合作?

答:合作是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达到某个目标。

7、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①合作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②合作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③古往今来,每一项伟大事业的成功无不取决于团结合作。

8、如何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答:①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目标;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

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答:①竞争与合作不是互相排斥的,相反,两者常常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③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④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地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10、如何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答:①尊重竞争对手,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取长补短,携手共进;②虚心向别人学习,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学会理解和谅解他人,会换位思考;③以诚相待,求得共同发展,共同提高,达到双赢。

第四单元 意义人生

4.1 关爱社会

1、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答: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就业压力;住房难问题;看病难问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短缺问题;权利腐败和社会犯罪。

2、面对存在的社会问题,应该怎样做? 答: ①要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②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③做好准备,积累知识,锻炼能力。

3、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社会? 答:①学习做一个积极的社会成员;②树立回报社会意识;③培养亲社会行为;④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⑤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

4、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答: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5、亲社会行为表现有哪些? 答:①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关心;②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③在共同的事业中与他人合作; ④面对利益能与别人分享等。

6、什么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答:①增长社会知识;②锻炼实践能力;③培养优秀品德;④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7、从志愿者身上,你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答:①乐于助人、乐于奉献;②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③同情弱者,帮助残疾人、与人为善;④团结互助,不计较个人得失。

4.2 胸怀世界

1、什么是文化? 答: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也是指在一定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精神财富

1、在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的相同的合理内核是什么? 答:在不同的文化中,必然存在着相同的合理内核——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的共同价值。

2、正确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答:①世界各国文明历史有长短之别.但没有优劣之分。世界文化五光十色.不应追求单一或同化,而应学会相互认同和适应;②我们要学会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东西。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侨梁。文化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需要各方面相互理解和尊重;③我们要有宽广的胸怀,求同存异,虚心学习其他文明的长处,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与不同文明形态的国家、民族友好往来。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3、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

答:①平等交流,相互包容是不同文明间彼此沟通的桥梁;②只要人们放弃偏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彼此的共同点;③只要人们对彼此的差异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就能求同存异,达到和谐共处;④欣赏学习相辅相成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4、我们应该怎样与外国人交往?(学会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往)

答:①学会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友好交往的艺术;②学会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包容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表现出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

5、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答:和平与发展。

6、全球性问题有哪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困忧?)

答:①人口压力;②环境污染;③资源枯竭;④安全威胁;⑤发展失衡„„

7、如何解决全球性问题?

答: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8、作为21世纪的中国少年,应该为世界和平与人类的未来做点什么?

答:培养自己的全球视野,关注世界,了解世界,手挽手,用自己的知识、能力、热情和理想,推动建设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创造人类美好的明天。

4.3 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1、为什么要思考人生的意义?

答:关于有意义的人生的问题,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取向的思考与追求。①如果不明白人生的意义,人就会感到,彷徨、空虚,无所适从。②有目标的人生是有动力的,有意义的生活是充实的。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会激发我们生活的力量,让我们满怀信念去奋斗。

2、中学生怎样探索人生的价值?

答:①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②做利人、利社会的事情;③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断增长和发挥自己的能力;④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3、平凡的人如何实现人生意义?

答: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对于家庭,对于朋友,对于集体,对于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4、中学生怎样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归纳 篇7

1.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的镰刀状。这样的红细胞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症,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由于正常基因发生突变后形成致病基因而导致的遗传病。正常人的血红蛋白是由四条多肽链共574个氨基酸构成的,检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发现,有一条多肽链上的某一位置应是谷氨酸(正常人),而被缬氨酸代替了,这种改变最终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

2.概念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四种:(1)碱基置换突变:即一对碱基置换造成的,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2)移码突变:即某位点增添或缺失1—2对碱基造成的;(3)缺失突变:即基因内部缺失某个DNA小片段造成的;(4)插入突变:即基因内部增添了1—n个脱氧核苷酸对导致的。例如: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无荚膜菌活化插入一小段有荚膜菌的DNA,突变形成了有荚膜菌。

例1 若生物体的DNA分子增加或减少一个碱基,这种变化是( )。

A.细菌转化 B.基因的自由组合

C.基因突变 D.等位基因分离

解析

基因突变的方式至少有两大类,一类是碱基的替换,一类是碱基对数目的改变。

答案 C

二、基因突变的结果与特点

1.突变结果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由A→a,叫隐性突变,由a→A,叫显性突变,通常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存在,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

(2)随机发生,它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3)突变频率低。

(4)大多数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5)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发生突变,形成一个以上等位基因。

3.基因突变的意义

对生物来说,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但有些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还有些基因突变既无害也无益。基因突变尽管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在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但却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例2 某二倍体植物的抗逆特性由4个基因A、a1、a2、a3控制,且它们的抗逆作用A>a1>a2>a3,请据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a1、a2、a3的根本来源是___,该现象说明变异具有___的特点。遗传时A与a1、a2、a3之间遵循___定律。

(2)为探究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实验小组将两纯合子a1a1、a2a2杂交,子二代共有__种基因型。若表现型有__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表现型有__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3)经实验验证,A有显性作用,a1、a2、a3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且基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如个体a1a2的抗逆性由两个基因作用的累加共同决定),则该植物共有__种抗逆类型。

(4)研究得知该植物的抗逆性和细胞内的水杨酸、多胺、脱落酸等物质有关,请据所学知识推测基因控制该植物抗逆性的机理:_____。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遗传知识和逻辑分析能力。等位基因的来源是基因突变,等位基因的多样性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多方向性)。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1a1、a2a2杂交,子二代共有a1a1、ala2、a2a2i种基因型,若a1a2单独表现一种性状,说明两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若a1a2表现型和a1a1或a2a2中的一种相同,则说明两种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a1、a2、a3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则该植物的抗逆类型有AA、Aax、a1a1、a2a2、a3a3、a1a2、ata3、a2a3;水杨酸、多胺和脱落酸都不是蛋白质,不会由基因直接决定形成,根据基因对性状控制的两种方式,可以推测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生成,进而控制抗逆性状。

答案(1)基因突变 不定向性 分离 (2)3 2 3 (3)8 (4)基因通过控制有关酶的合成,间接控制这些物质的产生,从而控制抗逆性状。

三、基因重组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

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无性生殖不能产生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只是后代中生物个休的基因型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冈本身的结构并没有改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化基因也自由组合。这样,由雌雄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就可能具有与亲代不同的基因型,从而使子代性状发生改变。另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举例来说,人的同卵双胞胎,由于基因组成的相同,性状十分相像。除此之外,没有两个同胞兄弟或同胞姐妹在遗传上完全相同。

2.意义

通常的解释是,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有助于物种在一个无法预测将会发生什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这是因为,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所以说,基因重组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比较

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基因重组与基因突变的区别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由基因的自由组合产生的基因重组,二是由基因的互换产生的基因重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突变产生的是新基因。基因突变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突变基因有可能通过受精作用而传给下一代,如果发生在体细胞,则只影响当代,不向下一代传递。

nlc202309031020

(2)基冈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

基因突变虽然是多数有害,少数有利,但由于它能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性状,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大量的变异材料。它与基冈重组的不同之处在于,基因重组仅仅是基因型的改变,而基因突变是基因发生了改变,一个基因变成了新的等位基因,所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

例3 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不同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问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

解析Aa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是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间自由组合而形成的;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属于基因突变;同卵双生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外界环境引起的。

答案 C

例4 下列不属于人工诱变的实例的是( )。

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

B.用一定剂量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获得高产菌株

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工诱发基因突变的理解。人工诱变是指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的方法,而供选答案中的γ射线、X射线、激光都是人工诱变使用的手段之一,所以,A、B、D三项都是人工诱变的实例,只有C项属于自然突变。

答案 C

练习

1.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部是白色的,这种性状的改变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自然突变 D.人工诱变

解析 细菌进行无性生殖,在生殖过程不进行减数分裂。因而细菌的变异不可能是由于基因重组而引起。染色体引起的生物变异,它可以改变生物个体的基冈含量、基因的相互关系,但不会产生新的基因,进而不表现出全新的性状,而且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染色体。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次序发生改变,产生新的基因,控制合成新的蛋白质,表现出新的性状。

答案 D

2.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只有3.5 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 kg左右,但再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 kg,从甘蓝引种过程可以看出( )。

A.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C.环境的改变可引起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D.甘蓝在生殖过程中无基因重组发生

解析 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仅仅由环境的变化引起,没有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异不能遗传。同一品种的甘蓝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若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其表现出来的性状是一样的。同一品种的甘蓝在北京和拉萨两地的低产和高产,是两地环境因素不同造成的,而非遗传物质改变引起。而任何生物只要有遗传性,它一定具有变异性,变异可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性生殖中。

答案 B

3.蕃茄中红果(H)对黄果(h)显性,将红果蕃茄的花粉授到黄果蕃茄的雌蕊柱头上,结了一个半边红色半边黄色的果实。产生这一果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最终发育成该果实的那个花芽中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B.提供花粉的花药组织中某个花粉母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C.提供花粉的红果蕃茄是杂合子(Hh)

D.接受花粉的黄果蕃茄是杂合子(Hh)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突变的特点。根据题意可知该果实出现半边红色半边黄色的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发生了基因突变。而发生基因突变的如果是黄果番茄的整个雌蕊或提供花粉的红果番茄的花药组织中某个花粉母细胞,那么就应该是全部红色或全部黄色。所以最可能是最终发育成果实的那个花芽中某些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A

4.一株世代都是开红花的植物,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有一个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白花,白花授粉后所结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植株都开白花。试分析该白花是来自于___,其原因是____,使发育成该花芽的细胞在_____发生差错,从而使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基因突变的理解。根据题意,该白花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且是由于外界条件剧烈变化引起的,故它应属于基因突变(自然突变)。再根据基因突变的原因可知,该自然突变是南于外界条件剧烈变化,使细胞分裂在DNA分子复制时发生了差错,导致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答案 基因突变 外界条件剧烈变化 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复制 基因

上一篇:晒晒我们班的牛人范文演说家下一篇:上大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