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2024-07-15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共12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

幼儿由于在小、中班经过系统的阶段教育后,都对数字有了一定的认识,且承接大班以前对5以内分合的学习,在加上受幼儿自身能力特点的`影响,因此幼儿以具备了学习6的分合的能力。同时在幼儿学习5以内的分合时,我发现幼儿虽对5以内分合式较为了解,但幼儿在以往的操作中对分合的排序较为凌乱,以致于出现幼儿学后忘记也较快。此外,现在对幼儿学习数学的要求也不在停留于单一的认识、了解,重要的是能从生活、游戏出发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具备利用数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及自身能力特点出发,设计了本次的活动来进一步促进孩子发展,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二、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学习6的组成,知道6分成两份有5种分法。

在这一目标中,我通过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获得对6的分成的概念,这里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法,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经验,探索出6分合的5种方法,并以此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

2、通过对幼儿操作的观察,帮助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

对于这个目标,我是这样考虑的,幼儿已有过对数的分合的认识再加上大班学过一定的排序方法,同时大班幼儿又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因此我就通过幼儿自身能力出发利用幼儿的观察能力对数进行有序的排列,于是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数的分合的有序性,就作为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3、通过游戏开展活动,激发幼儿利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中,喜欢玩乐,因此,我借助游戏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学,激发了幼儿运用数学、使用数学的能力。

因而,围绕本次活动我作了如下准备:

(1)与家长商量事先为每个幼儿准备6块一元的硬币。

(2)人手一份小篮子、一份记录纸,一支铅笔。

(3)教室周围布置为超市的情境。

三、活动过程。

1、游戏情境“超市开业”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首先就在教室周围布置了一个的游戏情境,以超市开业:“今天小超市开业了, 你们想去逛逛吗?”导入到活动中,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我又以:“逛超市买东西需要什么呢?”引出幼儿用于学习6分合的实际操作物品“硬币”,我之所以选择硬币,是考虑到它的正反面有不同的图案,易于幼儿观察、记录,而硬币作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在家中随处可得,教师不必为准备材料浪费太多的精力,而可以把精力放在观察孩子的发展上。然后再让幼儿用手摸出6个硬币,我这样做是为了帮助幼儿复习6的数量 ,同时也是为下面的活动操作材料做好物质的铺垫工作。

2、通过游戏“抛硬币”来引导幼儿观察、理解6的组成,探索、尝试用数字记录6的组成并进行排序。

(1)认识硬币。

我先让幼儿对硬币进行观察。通过提问: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引导幼儿去思考观察硬币的图案,这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硬币正、反面的不同图案,接着再以一提问:正面是什么样的?反面又是什么样的?帮助幼儿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总结出:有个数字1的标记的正面,而有一朵花的反面。这一步骤设计主要是为后面的抛硬币进行记录工作做铺垫,同时也是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习对6的分合进行准备工作。

(2)幼儿游戏“抛硬币”,并记录操作结果。

为了帮助幼儿认识6的分合,我利用幼儿在操作中学习的特点,帮助幼儿通过自身实践操作去获得相关数的概念。在进行“抛硬币”的游戏前,我先讲清要求:请你把6个硬币轻轻地抛在小盒子里,看看会出现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再把抛的结果记录在操作纸上,你玩了几次就记录几次!在这里我利用幼儿好玩的天性,为避免幼儿在学习数学中感到枯燥,因而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记录,抓住了孩子的年龄特征,帮助幼儿探索对6的分合的认识。同时,在这一步骤我利用幼儿的自我操作,给不同能力的幼儿机会,让能力强的幼儿能多记录一些6的分合式,而让能力稍弱的幼儿也尽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对自己的分合结果进行记录,体现出我在设计中能面对全体幼儿并注意个体差异的特点。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2

【预设目标】

根据二年级年段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 以及本文特点, 我将本篇课文的三维目标整合成如下3条:

1.认识“玲”等8个生字, 会写“玲”等9个字, 积累“楼梯、脑筋”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爸爸说的话, 懂得“只要肯动脑筋, 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3.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抄写爸爸说的话。

【重点难点】

因为词句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而朗读教学又是阅读教学的重点, 所以,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认字写字、积累词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爸爸说的话。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已经能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较容易的字词, 通过自主阅读把本文读准读通, 初步感受玲玲的心情变化, 但要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情感, 并随文理解爸爸的话是有一定难度的, 同时理解“端详”这个词、书写“糟”这个字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以, 我把本文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爸爸的话, 理解“端详”这个词, 书写“糟”这个字。

【教学理念】

为了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本课教学, 我以“以读为本,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积累”为理念, 凭借“自读自悟”这个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将本课教学设计成以下五个环节。

【教学环节】

环节一:揭题, 聚焦“玲玲的画”, 质疑导入

读书要与思考相结合, 有思考必定有疑问。

本课课前, 我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画, 欣赏自己的画, 评价自己的画。课始, 直接揭题, 引导学生读准“玲”这个后鼻音, 认识“玲玲” (后一个“玲”读轻声) , 然后聚焦“玲玲的画”进行质疑, 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可能有的学生会问“玲玲的画画了什么?”有的会问“玲玲的画有没有展示出来, 有没有获奖?”

这样, 不仅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使他们从一开始的不会问不敢问到会问而且敢于问, 并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自然导入本文阅读。

环节二:初读, 感知“玲玲的画”, 整合识字

在学生充分自读, 把文本读通读准的基础上, 请学生围绕“玲玲的画”说一两句话。学生可能会说到第一自然段去“玲玲画的是‘我家的一角’”, 也可能说到最后一段“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等等,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或句子, 进行整合识字。

如:当学生说到第一自然段时, 出示第一自然段, 并张贴儿童画《我家的一角》:“瞧, 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谁想到前边来欣赏这幅画?”让一位学生到黑板前“端详”, 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看就是———端详”;“这个小朋友满脸的微笑, 觉得这幅画确实很不错, 觉得———很满意呢”!理解“满意”。在这一段中还结合时机指导读准“奖”这个后鼻音, 记一记“幅”这个字的字形, 最后读好这小节, 读出“满意”味。

环节三:精读, 感受玲玲的心情变化, 读中体验

我把这个环节分为3个步骤:

第一步:紧扣“叭”、“哇”, 感受“着急”

“这幅画在参赛前还有一段小插曲呢!”引导学生读2~8自然段。

1.引导自读自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阅读。所以, 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

2.引发动作演示, 启发角色体验。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交流阅读感受———“读着读着, 我发现你们的表情凝重了, 你皱着眉头, 这是为什么呀?”学生不难发现“这幅画在参赛前被不小心掉到画上的水彩笔弄脏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水彩笔是怎么掉到画上, 玲玲又有什么反应呢?”在学生发现“叭”和“哇”这两个拟声词后, 启发他们用动作演示, 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水彩笔“叭”的一声把画弄脏, 从而使学生在动作演示中认识生字, 理解新词, 使字词教学变得有情有趣, 并在切身体验中走进玲玲的内心世界, 感受她的心情变化。

3.指导读出感受。“那就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体验到的, 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这时候, 学生已初步走进文本, 走进玲玲的内心, 也自然能把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示范读、指名读、齐读、赛读等多种方式把朗读训练练扎实。

第二步:紧扣“满意”, 感受“欣喜”

“玲玲是用什么办法来弥补的呢?”引导学生再读2~8自然段。

1.再读再悟。不断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一个个来回, 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深感悟、加深体验。通过再读读得“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老师用简笔画添加小花狗, 使这幅画更加丰满有味。

2.角色体验。“看着现在这幅画, 你们的脸上又笑眯眯的, 为什么呀?”通过说话体验到玲玲又“满意”地“笑了”。

3.朗读训练。随着朗读层次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 情感也更加深入, 朗读变成宣泄情感的需要。

第三步:演读对话, 感受心情变化, 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表情

“让我们再现这个情景吧!”

1.师生合作, 示范对话。

2.同桌合作, 演读对话。

3.抽桌展示, 再现情景。

环节四:写话, 感悟爸爸的话, 发展素养

1.引读。教师引读爸爸的话, 学生接读最后一段“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 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2.写话。“这时候, 玲玲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请你替他写下来。”

3.交流。学生可能会说:“爸爸, 您的办法真好。您指导我在弄脏的地方画点什么, 我画了只小花狗竟然得了一等奖。”也有的会说:“爸爸, 您说得没错, 只要肯动脑筋, 不好的事也是能变成好事的。就像我把画弄脏, 却改得更好一样。谢谢您!”……

读写结合, 不仅促使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同时, 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增强语文实践能力, 发展语文综合素养。课文的重点在读写中得以突显, 课文的难点在读写中得以突破。

环节五:积累, 积淀语言文字, 指导书写

1.积累句子:通过多形式读爸爸说的话, 指导抄写句子。

2.积累生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的形式展示记字方法, 分享成功识字的快乐。

3.指导书写:在认读、记形、组词说句的基础上引导仔细观察, 通过重点、难点字的示范, 指导学生正确、规范、端正地进行书写, 组织展示、欣赏、评价、建议。

大班科学活动《地球妈妈》说课稿 篇3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班的幼儿忽然对班里墙上的地图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长大了,对新事物有了主动探求的欲望。在宇宙这个博大的空间里充满了人类许多不知道的各种奥秘,而地球作为无垠宇宙中银河系的一员,对于孩子们同样是充满强烈的吸引力和神秘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这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又是我们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更应该让幼儿从小做起,因此我和孩子们共同制订了主题活动《地球妈妈》。

二、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保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通过《地球妈妈》的主题活动,不仅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和尝试中领略宇宙和地球带给我们的神奇与奥秘,同时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地球同人类之间的关系,既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又规范了幼儿的社会行为。

三、目标分析

1、本活动目标。①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对宇宙和地球的探究兴趣。②通过了解地球的简单知识,知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③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其有保护地球的愿望。

2、对目标的分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中心点,它不仅着重于幼儿的发展,更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教育目标时我既要围绕总目标,同时又要关注其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显性教育在于通过对“地球妈妈生病了”的了解,而教育幼儿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善待地球,提高环保意识,同时隐性教育意在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究的能力及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图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有效提问等。

六、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见的环保方法。整个活动过程既富有情趣,又环环相扣层次紧紧相连,让幼儿在一个宽松自然的氛围中积极地学习。教学中我也主张让幼儿自己在“寻疑——析疑——解疑”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八、过程分析

1、总述:整个活动过程,时间大约需要25~30分钟。基本流程:观察地球仪——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家园——地球》——小组按要求讨论“地球妈妈生病了”的原因——师生互动“如何保护地球?”——争做保护地球的“小卫士”。

2、分述:第一环节为活动的开始部分(大约需要3分钟)用谜语引出地球仪,同时引出我们的学习内容。采用手段:个体操作。地球上有什么?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意义?谁生活在地球上?最后教师提问:地球是怎样形成的?它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让幼儿带着问题进入下一个环节——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地球》。第二环节: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们的地球》,这是活动的基本部分,(大约需要20分钟)。这部分是解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完成教育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三个层次:①简单了解地球的形成、大小、自转及昼夜的产生等。②了解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头发剪掉了—树木被砍伐;衣服弄脏了——水和空气被污染了;身体发烧了——臭氧层被破坏;)。③用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有效提问等进行集体性学习。同时让幼儿理解树木的砍伐、水的污染、空气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是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

3、让幼儿掌握几种简单易见的保护环境的方法。如:植树造林、废物利用、垃圾分类(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等。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对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概括、总结,并在幼儿的交流探讨中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在此环节中,我使用的教学策略是:①随时关注幼儿探讨的结果,并及时给予支持与帮助。②引导幼儿去搜索记忆中平日的生活景象,规范幼儿的社会行为:哪些是应该提倡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③因势利导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保护地球环境的愿望。同时,在此部分中我认为要体现《纲要》中提出的“教师是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的理念。为此在幼儿活动的基础上我尽量发挥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取分组交流法,让幼儿5人一组,共同参与设计与交流。“假如我是地球小卫士”——让幼儿知道每年的6月5日是地球环境日,大家一起植樹造林,消灭垃圾,变废为宝,保持空气清新和清洁水源,共同建造美好的家园。并且请幼儿为我们的家园设计美好的蓝图,同时让幼儿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这一活动的安排是让幼儿在自己的画笔与想象中,进一步提高环保的意识及对未来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美好的憧憬。

大班语言《啊哈!幼儿园》说课稿 篇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题是大班的语言活动《啊哈!幼儿园》。我将从“活动设计意图,活动目标,学法教法,教学重点难点,活动流程,活动延伸”几方面进行一一说明: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关于活动设计意图,我是从“幼儿现状和教材特点”这两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虑:

1、幼儿现状: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想象几乎贯穿幼儿的各个活动。想象是幼儿行动的推动力,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而大班下学期幼儿的创造想象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表现,想象的内容也呈现出了新颖性、多样性。加上大班的幼儿也已经接触过较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了相关的经验积累与积淀。能够在适当的引导下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此时的孩子需要时我们成人提供更多的想象支点,让孩子徜徉在儿童文学作品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不断发展、成熟。

2、教材特点:《啊哈!幼儿园》是一个充满着想象的故事。它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想象中的幼儿园和现实中幼儿园的区别。它的内容包涵了孩子的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晨起,早餐、去幼儿园、上课、游戏、午睡、户外活动、交朋友等等。孩子如同在欣赏自己的故事。多么亲切、多么享受!多么惬意!故事在关注幼儿的生活同时又给了孩子无限的想象空间。正如维果斯基所说的:我们不是把文艺作品的阅读看作简单的感知和理解作品,而是看作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这就是对幼儿精神层面、内心需求的关注与引领,足见作者的良苦用心,足见其对孩子的准确剖析与解读。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活动目标设定为:

1、认知目标: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2、情感目标:感受故事中蕴涵的夸张和幽默。

3、能力目标:积极和同伴完整地描述自己的想象,体验交流带来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建议: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因此本次教学重点定位为: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会将现实和想象对比,并感受故事中蕴涵的夸张和幽默。根据幼儿期想象的特点,幼儿一般以想象过程为满足,对于想象的交流不太能切入主题,因此本次活动的难点就是引导幼儿能根据活动进程向同伴交流自己的想象情节。

四、说学法教法:

根据语言活动的特点,活动设计中运用了常见的情境提问法、讨论法、中断法、观察法中的几种常规方法。另针对这一故事内容的丰富想象,我采用了大量的体验式的教学法,因为有效的学习应该从体验开始,让幼儿在体验中感悟,感悟后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让幼儿想说、敢说、有话可说;同时,在活动中,关注了多领域的渗透与融合,让幼儿通过阅读、绘画等多种形式发展语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

五、说活动流程:

1、说活动准备:幼儿用故事书《啊哈,幼儿园》(人手一份)、故事大书《啊哈,幼儿园》、《啊哈!幼儿园》的图卡(根据故事情节分成八张》、油画棒、卡纸(人手一份)、小毯子一块

2、说活动过程:(本活动包括四部分:1.创设情境、引出作品;2.阅读作品、理解作品;3.击鼓传画、想象交流;

4、绘画参与、创造无限)。

一、创设情境,引出作品

教师以情境化的语言导入活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老师是怎么来幼儿园的吗?幼儿进行充分猜想后,今天老师不是坐的汽车、也不是电动车、自行车,而是坐得这——老巫婆的小飞毯来幼儿园的。要是你也有一块小飞毯,坐着上幼儿园感觉怎样?

二、阅读作品,理解作品 A阅读阶段:

1.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出示图书看封面)瞧,就是这个小男孩,他居然是这样上幼儿园的,(手指坐着飞毯的他和巫婆)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幼儿园里还有大恐龙,这到底是怎样的幼儿园呢?这样的幼儿园里还会有哪些稀奇的事情。请你们到这本书中来寻找吧,耐心阅读、一会儿老师要看看,到底谁的眼睛厉害,发现得多。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几个问题,一下吸引孩子的眼球,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奇心,调动阅读的积极性。为了引导幼儿自主耐心地阅读,利用大班幼儿好胜心理,让他们比一比寻找的结果,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地、发现式的阅读。

2.分发幼儿用书,幼儿自主阅读《啊哈!幼儿园》。教师关注幼儿的阅读品质,有意识地查看幼儿阅读过程中的发现情况,为下一环节的交流做好准备。B理解作品阶段:

1.说说你的发现:一本书读完了,我知道小朋友的发现一定很多,举起手来,大声说出你的发现。此处让幼儿充分表达,说出他们找到的新奇之处,老师根据幼儿的发现给与相应的回应。如:你的发现真多!眼睛真厉害!真的很稀奇,海豚帮小朋友洗澡!等等。回应是对回答孩子的肯定与赞赏、也是对其他引领与激励。此处采用开放式的提问引领孩子发现、讲述,孩子的讲述积极性一定是高涨的,因为那么多稀奇的画面,或多或少总有发现,这么有趣的话题,怎能叫他们不想说啊!此时孩子的积极地、专注的、主动表述的,此环节多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读读大家的发现:你们的眼睛真厉害,居然找到了这么多稀奇的地方,这样,我们看这大书,一起来看看。采用跳读法讲述想象中的幼儿园相关情节。这一环节是对上一环节幼儿发现的小结与提升,因为建立在孩子发现的基础上,不是教师强给的,因此孩子会因为认同感、成就感而沉浸在阅读当中。

3.找找夸张和幽默:早晨,大吊车把你从被窝里拎出来,下的雨竟然是巧克力,这些真是太有趣太不可思议了,故事中还有哪些些让你觉得好笑的或者刺激的事儿,和你的好朋友说说。同伴之间互相说说,效率提高了,每个孩子都得到了锻炼,有趣主题让幼儿有话可说且不会偏离主题。

4.看看、说说现实中的幼儿园:其实我们大家生活的幼儿园是什么样儿的呢?一起边看边说吧。因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园大家都很熟悉,因此采用集体阅读的方法,让幼儿与看故事书一同讲述,以便节约时间。5.通过对比,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这样的两种幼儿园,你喜欢哪一个?说出你喜欢的理由。此题问可以帮幼儿厘清故事的两条线索,想象与现实,便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说喜欢的理由是对两种幼儿园的高度抽象与概括。

三、击鼓传画,想象交流

本环节巧妙地利用了传统游戏“击鼓传花”的形式,传的是画,是根据故事情节绘成的八幅图,包涵了“晨起,早餐、去幼儿园,上课,游戏,午睡,户外活动,交朋友”,每一组先拿到一幅图,拿到后,请每组幼儿根据自己的图进行创造性想象:如果是你,你希望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呢?比如:“你希望是谁帮你穿衣服,你希望吃什么早餐?你准备坐什么去幼儿园”。同伴间相互交流。等一幅图讲述结束后,鼓点响起,把自己一组的图片传递给其他组,自己接过其他组的图片。在游戏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与他人交流想象的乐趣,同时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即引导幼儿能根据幼儿园活动环节,自行创造性地想象,并自行组织语言向同伴表达、陈述自己的想象。幼儿在一次次传与递的过程中感受是游戏的快乐,获得的是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绘画参与,创造无限

纲要中指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本环节中,将请幼儿用画笔画出想象中的幼儿园。感受创造性想象的快乐。在绘画中自然结束活动的基本流程。

四、说活动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结束,它有幼儿兴趣延伸与拓展,也许还会是下一个活动引子与起点。因此我总会关注孩子所关注的,顺应孩子的兴趣设立一些活动的延伸,这次也不例外:

1、展示区:请幼儿将绘画作品布置到展示区,利用空余时间幼儿可自由地结伴欣赏,解说,向其他伙伴介绍自己想象的幼儿园或者讲述别人的创意。

2、美工区: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即将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转折期。为了让幼儿在心理上提前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因此,在美工区以《啊哈!小学》为主题画出创造性想象图画。让幼儿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充满期待!

以上是我对《啊哈!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基本思路,当然这写只是预设环节,真正的活动当中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该敏锐地洞察孩子们的感受、需要,根据课上的情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活动设计,使其更加适宜、更加贴近幼儿。尽自己所能演绎好“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对各种物品的尝试,培养对幼儿的探索精神。

感知动画片中的各种声音,学习用自然物所发出的音响为动画片配音效。

【活动准备】

木偶架、各种废旧材料、动画片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动画片,引发探讨

师:“我知道你们都喜欢动画片,今天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好吗?”、“你在动画片里听到了哪些声音?”、“这次动画片和上次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次播放的动画片?”

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模拟动画片中的声音

1、引发探讨,尝试配音。

师:“动画片没有声音真没趣,我今天想让你们做小小配音师,给没有声音的动画片来配音,愿意吗?”

师:“那你们想怎么给动画片配音呢?”

小朋友们会积极的回答。

师:“你们的方法真多,今天我就为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你们可以用这些材料来给动画片配音,看看谁配的最好?我这里有四部动画片,你可以找几个好朋友朋友组成一组,选择其中的一部动画来配音,然后把你们选择的配音材料和声音都画在记录纸上。”

2、个体操作探索

幼儿自选各种材料进行探索,或与同伴自由组合一块探索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启发幼儿猜想、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模拟动画片中的.声音。)并将发现简洁地画在记录卡相应事物的下面。

三、模拟表演,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动画片中的场景和最佳材料与方法,依次随教师的旁白进行模拟配音表演。

1、这两组小朋友表演的是同一个动画片,你们喜欢谁的?为什么?

2、猜猜他们记录的是哪一个动画片?你怎么知道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篇6

1.能看懂故事中小鸡和小猫的信,理解和体验朋友之间的情感。

2.学会用绘画和符号的形式学信,了解信是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一种形式。

3.尝试比较完整地讲述信的内容,锻炼其理解能力和讲述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和小猫的信》ppt

2.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小鸡、小猫。她们是一对好朋友,一个住在桥的这边,一个住在桥的那边,这几天小鸡出去旅游了,她们特别想念对方。小朋友,猜猜看,她们会用什么方式联系呢?(幼儿自由猜测)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到底是怎么联系的?原来她们是用写信的方式联系。

师:我们不能随便看别人信件,但经过小鸡和小猫的同意,我们可以看一看。

二、结合课件,引导幼儿理解信的内容,知道写信的基本格式,体验朋友间的情感。

1、出示第一封信,引导幼儿观察,初步感知写信的基本格式。

(1)在这封信里面你看到了什么?请2—3个小朋友回答。(了解“画”信、箭头)

师:小鸡和小猫不会写字,她们用画画的方式写信。除了画还有箭头。

(2)这是谁写给谁的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写信时收信人写在上面,写信人写在下面,中间是信的内容。)

(3)请幼儿尝试读信。

师:谁知道信上写的什么?请小朋友用完整的话讲出来!(小朋友是按箭头的顺序来读的)

(4)课件展示:小鸡读信。

小鸡是怎样读信的?(先读称呼,再读信的内容,最后读出写信人的.名字。)

2、引导幼儿猜测回信的内容,出示第二封信,鼓励幼儿大胆读信。

小猫收到信后特别高兴,她想邀请小鸡来家里玩儿,于是她给小鸡回了信。

(1)师:谁能按正确的格式来读小猫的回信?(及时提醒格式)

(2)课件展示:小猫读信。

师:小鸡收到信后,就高高兴兴来到小猫家,她们一起唱歌、看动画片、玩积木。

总结:小猫和小鸡非常想念对方,所以用写信的方式联系的,其实,好朋友之间就应该这样,经常联系、彼此牵挂!

(3)师: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老师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写给自己好朋友一封信,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结:我们在写信的时候,不一定与老师还有故事中一样,我们可以把自己想干的事情画下来。

三、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写信

1、师:小鸡和小猫这样写信、回信特别有意思。小朋友,想不想写信?那你想给谁写信,信上说什么事呢?先相互说一说。(好朋友、哥哥姐姐、爸妈、幼儿园老师、园长老师)

2、幼儿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分享自己写的信,体验写信的快乐

请幼儿把自己写的信读给大家听。

活动延伸

信想要寄出去,必须要用信封和邮票。现在我们寄寄信喽!

教学评价

曹老师:这节课主要是以幼儿读信·写信为主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观察力,老师应进一步发散幼儿思维。

杜老师:这节课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自我探索能力,同时,写信是一种交通方式,明白了写信的格式,直观形象·简单的构图比较有趣。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7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游戏运用

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年龄普遍在4~6岁,在这个懵懂的年龄,幼儿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因此,幼儿园应该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以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

一、传统式教学与游戏式教学的区别

我国的传统式教学是从古代一直流传下来的。传统式教学要求学生“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就是让学生以吃苦来换回好的学习成绩。古人与现代人接受教育的年龄是相当的,那么就意味着他们如果生活在现代要从幼儿园开始就头悬梁、锥刺股地读书。其实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他们还不懂学习的意义,如果过早让他们刻苦学习只会束缚思想。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方式以游戏与学习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会教授幼儿园大班的幼儿知识,也会带领幼儿做游戏,这属于劳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过笔者认为,处于4~6 岁的幼儿其实是不懂学习的概念的,以传统的上课形式来为学生传授知识的效率不高,反而是在游戏中教授的知识能够记忆得更清楚、更牢固。幼儿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幼儿能够认知世界,从而懂得社会的常识和规律,那么完全可以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来教授幼儿,使他们更快地接受,语言学习也是如此。用游戏式的语言教学来代替传统的语言教学,能够使儿童更快地接受所学的知识。

二、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问题

(1)语言教学相关游戏资源少。我国的幼儿园语言教学相关游戏资源少,能够运用的游戏并不能满足现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需求。而现在的幼儿园教师又普遍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这导致幼儿园语言教学相关的游戏只能通过学习国外经验的方式来获取。

(2)语言教学相关游戏落入固定模式。由于幼儿园语言教学相关游戏模式少,于是就形成了一种语言教学游戏的固定模式。例如,幼儿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蝌蚪出生之后找不到妈妈,于是勇敢地在河里寻找妈妈,经过了重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的故事。在讲述这篇课文时,教师一般是为儿童阅读课文,然后又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与儿童一起做角色扮演的游戏。这种游戏方式是一直以来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时使用的游戏方式。幼儿园所学的课文都是类似的,所以这种游戏也都是千篇一律的。

(3)过于注重游戏规则。有的幼儿园在语言教学游戏上完全照搬照抄网上或教案上的内容,没有自己的创新。这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孩子还很小,过于注重游戏的规则不但会让孩子觉得无趣,也可能会因为太注重游戏规则而忽略语言知识的融入。因此,这也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中需要改进的一方面。

三、游戏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现状的原因是幼儿园在体制上和教学上都缺少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幼儿园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潮流,不能把游戏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因此,我国的幼儿园还需要对自身的体制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幼儿园能够尽快使用新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儿童。

(1)开创新的游戏模式。游戏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笔者还是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在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教学游戏的创新。

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找到一些课文中提到的小动物的照片或者是小动物的实物,让儿童来认知,然后对小动物进行比较,再得出结果。那么儿童就可以知道,课文中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四条腿的乌龟甚至大鲇鱼都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因为小蝌蚪看问题不全面,才会多次找错妈妈。同时,还能教给儿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寓意深刻。这样的游戏更加贴近实际,使儿童不仅学习到语文知识,还能学到许多生活常识。

(2)抛弃游戏规则。幼儿园是幼儿在上学之前接受教育的地方,对幼儿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幼儿园大班语言学习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抛弃游戏规则,不需要强调纪律或规则,就让孩子尽情地游戏,这样游戏会更加有效。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讲述活动《两猫相争》,我将从说教材、说活动目标、说重难点、说活动准备、说教学法以及说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漫画虽然画面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以他独特的艺术形式感染孩子们。《两猫相争》是一篇充满幽默诙谐的漫画,它的夸张、幽默、大胆的想象,出乎意料的结局,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适合大班幼儿进行想象讲述。故事中两猫的形象生动活泼,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透过两猫相争,传递给幼儿要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的道理,富有教育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新《纲要》 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且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两猫相争”的行为,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1、喜欢欣赏漫画,能较连贯、完整的讲述图片内容。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目标及大班幼儿认知水平,我把本次活动重点为能较连贯、完整的讲述图片内容。难点为会运用所学词汇较生动、连贯的讲述图片内容。

四、说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的准备:

将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图片。

五、说教、学法

(一)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幼儿的学习情况,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提问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看课件的形式能够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易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事物,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我都设置了层层悬念,通过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如启发性提问(两只猫长什么样?两只猫的表情怎么样?它们的嘴巴和眼睛怎么样?两只猫是怎么打架的?) 假设性提问(他们这样对吗?如果你是那两只猫,你会怎么做?)从而引突破活动的重难点。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说学法。

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情感迁移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两猫的表情、夸张的动作,感受作品的幽默、诙谐,为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讲述两猫相争的故事、讨论故事两猫的行为,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进行个别讲述、集体讲述结合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4、情感迁移法

情感迁移法是文学作品学习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即迁移作品经验,一般文学作品提供的生活经验是间接经验,我通过启发式地提问使孩子将作品中的间接经验与幼儿的生活中的直接经验实现双向的迁移,从而使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六、说活动过程。

下面我将从导入部分--展开部分--结束部分--活动延伸来详述本次的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用亲爱、自然的声音讲述故事,“ 今天森林里开起了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了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用这种激发幼儿兴趣的互动方式能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二、展开部分:设置层层悬念,引导幼儿逐图观察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大胆讲述。

1、播放图片1(两只猫),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两只猫的形象特点。设计提问:两只猫长什么样?两只猫的表情怎么样?它们的嘴巴和眼睛怎么样?猜猜它们发现了什么?

2.揭示谜底,观察图2两只猫和一只咬着鱼的老鼠,进行感觉联想讲述

设计提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它的身体怎么样?捧在手里感觉怎么样?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是什么样的?老鼠吃着这么美味的鱼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啧啧啧

引导幼儿完整讲述图1、2 的内容。

3.播放图片3.老鼠的鱼被两只猫抢了。引导幼儿猜想,两只猫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并进行完整讲述。

4.播放图片5.两只猫和鱼。引导幼儿大胆讲述两只猫的表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组织幼儿讨论、续编故事情节。设计提问:这两只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鱼怎么没了?

5.揭示谜底,学习新词。播放图片4,两只猫打架,引导幼儿观察两只猫打架的情况,设计提问:两只猫是怎么打架的?从中让幼儿扩散思维想象,用已有的词汇来讲述,从而引出词汇:难解难分、满头大汗。在学习新词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两只手来表现两只猫打架打得难解难分,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词汇的含义。相反,满头大汗这个词我则让幼儿拓展思维,联系实际生活来运用,根据它的意思来说一句话。突破活动的重点。

三、完整欣赏图片,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掌握,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幼儿完整讲述故事。两只猫要到森林里参加运动会,路上看见什么了?白猫和黑猫它们在做什么?小老鼠在干啥?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

四、联系生活经验,渗透情感,提升主题。

他们这样对吗?如果你是那两只猫,你会怎么做?我们平时在玩玩具时要怎么做呢? 从而让幼儿懂得与同伴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结束语: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设计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孩子总喜欢和别人比较在《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故事中的小兔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兔子认真的告诉大兔子“我好爱你”而大兔子回应小兔子说“我更爱你”如此一来不仅确定大兔子很爱自己更希望自己的爱能胜过大兔子的爱。它想尽办法用各种身体动作、看得见的景物来描述自己的爱意直到它累得在大兔子的怀中睡着了。

这个故事里有一只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只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样爱比较。它们俩在比赛谁的爱更多一些。大兔子用智慧赢得了比赛和小兔子稍微少一点的爱可小兔子用它的天真和想象赢得了大兔子多出一倍的爱。两只兔子都获胜了。整个作品充溢着爱的气氛和快乐的童趣小兔子亲切可爱的形象、两只兔子相互较劲的故事构架以及形象、新奇的细节设置都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中班上学期是促进个体主体性发展的第一阶段初步开始学习从理性层面上来认识和接纳自己。根据语言目标喜欢欣赏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自己的见解结合《新纲要》中语言的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发展。

1、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深深的母子之爱体验被爱的幸福

三、重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对别人的爱

难点:通过肢体动作来比较爱的多少

四、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本世界经典儿童图画书是一个表达爱的故事。阅读原著这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特别是故事结尾“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上回到这里来。”实在是让人感动回味无穷。

五、目标分析

《猜猜我有多爱你》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书中淡淡的水彩画其实是为了突现文字的意境美因此我将活动的情感态度目标预设为 感受故事的优美意境及大小兔之间浓浓的情与爱。幼儿在感受故事意境美的基础上还要学习如何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我又确立了本次活动的能力和认知目标 能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喜欢阅读故事丰富表达爱的语言。

在实际的生活中幼儿对于这种表达爱的方式闻所未闻在理解和表现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又确定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大意感受故事所传递的情感。难点支持和帮助幼儿通过迁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故事并学习大胆表达

六、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陪同下已欣赏过周华健的歌“亲亲我的宝贝”。

2、物质准备“亲亲我的宝贝”音乐、课件“猜猜我有多爱你”、幼儿收集的生活中与父母在一起的照片、头饰。

3、环境准备温馨的家庭式环境将幼儿收集的照片分类粘贴在主体墙上。

六、活动设计

总述整个教学活动时间大约需要3035分钟。基本流程共四个环节 预备活动—感知活动—理解活动—表演活动 教法电教演示法、交流讨论法、提问法、互动法 学法观察法、体验法

第一环节预备活动 为了营造温馨充满爱的氛围我会在活动开始时播放幼儿熟悉的歌曲《亲亲我的宝贝》幼儿随音乐拍手感受歌曲带来的美好情感

第二环节感知活动

1、从谈话入手你是谁的宝贝在得到答案后教师用一句引入语将幼儿进入正题那小兔子就是大兔子的宝贝啰听听他们在睡觉前说了些什么

2、完整欣赏故事第一次完整播放课件有声课件故事讲完后教师趁机让孩子谈谈感受喜欢吗为什么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觉 第三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提问法运用得最多。因为提问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了反复思考和推敲在确定每个问题的有效性后将重点落在了提问的层次性上。

第一层次就故事内容提问让幼儿了解故事的情节。知识点

例如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小兔子睡前对大兔子说了什么大兔子是怎么回答的

3、小兔子用什么动作来表达它对大兔子的爱结果怎样

只有一遍的欣赏经验也许小朋友回答得不完整所以这时需要再一次播放课件这一次去掉故事录音分页播放每到一个画面让小朋友根据前面的经验猜猜他们在说什么第二次分段播放课件无声课件在幼儿已经了解了故事情节基础上再提出第二层次的问题。

第二层次抛出问题展开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探究点 为什么小兔子觉得大兔子爱得更多你从哪儿看出大兔子对小兔子的爱的 经过以上两个层次的提问和讨论幼儿已经了解了故事大意感受到了故事所传递的情感那么本次活动的重点就得到了突出。

第三层次迁移情感回归幼儿生活。你身边有像大兔子一样的人吗 你是怎样表达对他们的爱的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一些家庭氛围浓、性格开朗的孩子也许会说“我会对我的妈妈说我爱你”也许有的会说“我要画一幅画送给我的------”也有一言不发和随声附和的。这时会说的我要启发他多说不太敢说的我要鼓励他用语言表达出来。

第四环节表演活动第三次播放课件无画面的故事录音 在活动最后我会提议小朋友来扮演小兔子我来扮演大兔子我们跟随录音一起来表演相信一定会得到孩子们的赞同。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和老师一起合作表演会成为孩子们难忘的情感体验。合作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既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对于幼儿各式各样的回答要作及时回应和有效反馈我想这样孩子的想法才会越来越多语言才会越来越丰富。正如《纲要》里提到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1、让幼儿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并向同伴进行讲述。

2、学习手语我爱你。用于特殊人群的情感表达

3、在表演区放置头饰用于表演在美工区投放材料用于制作礼物送给所爱的人。

七、家庭延伸

1、建议孩子给父母“爱的轰炸”拥抱、亲吻、大声说“我爱你”等等。

2、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作品并表演。体验父母和自己爱是相互的。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这篇故事短小精悍,它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奇奇兔内心多么渴望朋友,同时也展现了它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纯真、美好的心灵。当前独生子女虽在家中倍受娇宠,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呵护,而不善于对别人付出关爱。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本次活动有意识地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活动中体验乐于助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为他人做事的愿望。

教学目标

1、欣赏、学习文学作品的优美语言。

2、懂得为他人做事是愉快的。

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在学习作品优美的语言时,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学说故事里的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的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提问法、创设情景法。

1、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利用图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

2、提问中拓展幼儿思维。在提问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给予幼儿更多说的空间,不束缚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有话好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是新纲要的体现: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1

相关推荐:抽奖测评享优惠 万人冲刺直播课 中公助力教师资格面试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大班语言经典说课稿:《两

猫相争》

【活动目标】

喜欢欣赏漫画,生动地描述图片的内容。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活动准备】

教育挂图《领域活动语言两猫相争》。学习包《语言讲述活动两猫相争》 【活动过程】

一、设疑导入:今天森林里开运动会,所有的小动物们都来到草地上集合,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猫兄弟俩。猫兄弟俩去哪里了?

二、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感知理解图片内容并讲述。感知讲述对象并自由讲述。丰富词汇:难解难分、满头大汗。集体讲述。幼儿个别讲述。

三、完整讲述图片内容并结合图片取名。

四、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五、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图片的故事。

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更多教师考试请关注中公教师考试网

全方位备战-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国考面试 http:///zg/2014jszg_ms/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2

史亚丽

一、说教材。

(一)说设计意图:《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这是一个情节有趣,形象鲜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着老虎的愚蠢和狐狸的聪明,容易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说活动目标:

1、观察与狐狸拔掉老虎牙齿有关的图片,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看一看,学一学,说一说,演一演,理解狐狸和老虎的心理活动。

3、教育幼儿懂得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有安静倾听的意识,愿意参与阅读活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作了以下准备:

人手一本小图书 图片 大图书

三、说教法。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观察法、提问法、表演法等教学方法。利用观察法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以看图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进行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采用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的图片用语言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提问法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过提问观察并回答,让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内容。表演法让幼儿在通过学习对话的同时演绎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话,更容易的使幼儿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动,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以及故事的内容。

四、说学法。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将运用观察法、表演法等。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直接获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儿在学习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变化,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五、说活动过程。

1、由音乐《两只老虎》,幼儿做律动,激发幼儿兴趣。

2、出示老虎的图片,让幼儿直观的了解老虎牙齿的厉害。

3、引导幼儿想想大老虎没有牙齿后会怎样,邀请慢羊羊村长讲故事。看动画,《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初步了解故事。

4、逐张出示图片,再次了解故事,加深理解。

5、想一想:大老虎为什么会没有牙齿?

我们要怎样保护我的牙齿?

6、延伸部分;

7、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上一篇:粮食局财务工作要点下一篇:通信学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