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2024-09-13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精选8篇)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篇1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锻炼;健康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随着出生率快速增长而死亡率的降低,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口老龄化同中老年人口密切相关,老年人口的实现就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加快老龄化进程的,它是以3.2%这个速度快速递增的,如何使人口老龄化能够健康的老龄化就显得十分重要。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大多数的老年人处于心理、生理的健康状态,且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不影响社会的发展这就称之为“健康老龄化”。为了实现健康老龄化这一目标,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的积极参与。

一、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现状

今天我们仍处于经济全球化这一行列当中,我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机感和压迫感,人们对“运动不足”也有越来越强的危机感,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开始从事体育活动,在当今的社会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非常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一般健身中以老年人居多,而在这些老年人当中又都是女性占绝大多数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比较高,参与者大多都是在66-75岁左右,他们的积极性比年轻人的积极性还要高这也充分证明了我国对这种健身意识还不足,意识还不够强烈的表现。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运动系统机能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快速增长,运动系统变化也比较明显,肌肉在发生衰退变化的时候是在人进入老年以后,这时肌肉也会随年龄的增长逐年的减少,快速减少的时期是人处于50岁的时候,肌肉弹性变差、肌纤维变细、力量以及耐力的衰退这些都是机退的主要表现,这个时期的人们容易出现身体和心理上的疲劳,还会出现骨质疏松的状况,长此一来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会容易受伤给老年人带来许多的疾病,每个人的老化过程不一样,大多是以自然老化为主,其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运动所造成的,所以说;健康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人体机能衰老,促进抗老化,改善机体退化现象。

2.体育锻炼对心血管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适当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心率,使血液迅速流通,血液流通畅可以使心肌更好的吸收养分[2],营养补给充分老年人心脏发病率的发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心肌纤维变粗心室容量增大,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里的弹性势能就会降低,会引发高血压发生,参加体育锻炼就可以改善这一状况,增加弹性势能。此外,参加体育锻炼还能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使身体里的有机成分都能正常且健康的工作,加快代谢物质的排出速度,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对老年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所以,老年人参加体育运动是走上健康的必由之路。

3.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人体老化是一个心理功能衰退的一个过程。“首先是智力减退,其次是情绪改变,此外还有可能有性格改变”。[3]心理健康包括精神、身心、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运动可以扩大老年人的交友范围有利于缓解压力和保持心情舒畅。”[1]人体老化也是一个心血管功能下降的过程,心血管下降会引起缺氧,“有氧运动可以减缓和阻止心血功能下降的发生”,实践表明:“秧歌舞锻炼对妇女身心健康水平有良好影响”,[3]“太极拳锻炼能够缓解左脑疲劳,还能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功效”。

三、健康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必须以正确健康的方式才能有效,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处于健康年轻的状态,例如:慢跑、散步、太极拳都是一些有氧的运动,这些运动的强度不大,符合老年人的身心发展需求,可以增加关节肌肉的灵活性、柔韧性以及平衡性,使老年人的肌肉处于健康年轻的状态。体育锻炼的时间可以在早晨,也可以在晚上,时间可以定为30分钟也可适当延长至60分钟。场所可以在社区广场公园、江边或空地、以及体育馆等。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第一,早晨运动是尽量不要空腹,空腹运动会引起低血糖,强度过大还会给心脏带来负担,引起心律不齐,可以在运动前喝点水或者吃点饭,饭后15分钟在进行锻炼。第二,运动前应该进行热身,热身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微喘即可,在进行身体各个部位的准备活动,以免直接运动给身体带来伤害,避免受伤。第三,老年人在进行运动不要强度过大,因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比较差,身体状况也比较虚弱。第四,调整好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在运动的同时也一定要补充好营养,养成良好的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四、结论

老龄化产生有多种因素。主要原因有老年人口比重大、老龄化增长速度快以及地区城乡的差异等因素,当人进入老龄阶段运动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老年人身体存在运动能力、人体感觉能力、心理机能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实现老龄化的方法有很多,而体育锻炼是实现老年人健康老龄化最科学有效的方法之一,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身体成分,加强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保护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调节脂体代谢,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延缓老年人的衰老速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篇2

一、体育锻炼对人身体发展的作用

人的身体发展要经历从儿童到老年的五个阶段, 而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生理特征。体育锻炼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发展, 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 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增强体质。

1. 体育锻炼能使人头脑发达, 思维敏捷

人的大脑的重要生理活动, 主要通过反射的方式进行。而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大类。非条件反射是遗传的, 属于本能性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通过后天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 是反射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技能动作和多变莫测的技战术配合, 是通过感受器不断地对大脑皮层进行复合型的强化刺激而产生应激效应, 从而使大脑皮质的兴奋不断集中加深。

例如, 打排球接发球时, 一瞬间大脑皮层所进行的分析与综合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球员发球的姿势, 球的飞行方向、飞行高度和弧度, 球的旋转速度和落点的选择等, 在相应的感受器接收后传入大脑皮层, 引起皮层不同的细胞活动, 依靠暂时的神经联系把所有的这些活动联成一个整体, 使得接球者能进行综合和分析, 最后确定接球战术。

由此可见, 体育锻炼可以使机体与各种各样的外界刺激结合起来, 建立其相应的条件反射, 进而达到使人的大脑发达、思维敏捷的作用。

2. 体育锻炼能使人的身体各部分功能都得到最佳发挥

在体育锻炼时, 由于身体能量物质消耗的加大和代谢物的增多, 身体就必须加快血液的流通, 及时满足机体各部位能源的供应和代谢物的排泄。激烈运动时, 运动员脉搏输出量能从安静时的100mL激增到180mL, 向全身输送的血液每分钟可高达3 500mL。由于血液需求量的激增、血液循环的加快, 促使心脏机能提高, 进而对身体的形态、机能和功能上产生良好的效果。

体育锻炼对于人体的呼吸系统影响最大, 体内的一切活动均需要能量, 而这些能量都来源于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通过体育锻炼能不断地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最终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体育锻炼还能提高运动器官的机能, 使骨密质加厚, 骨壁增厚, 骨管增粗。而附着的肌肉也会随着运动的加强变得更加结实有力, 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3. 体育锻炼能使人心情舒畅, 精神愉悦

在日常生活中, 人的身体状况与精神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旺盛的生命力, 对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绪、心理状态都是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发展身体、强健体质、延年益寿, 而且还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活动。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上的需要, 还具有磨炼意志、调理情感之功效。而体育锻炼多数在室外进行, 这能把人们带到大自然之中, 在灿烂阳光、清新空气、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环境下进行锻炼, 充分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无穷乐趣, 更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二、体育锻炼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

体育锻炼是一项以人体自身运动为媒介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既受社会规律影响, 也受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制约, 与人的心理的直接关系表现为相互作用、双向影响的关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条件。所以, 体育锻炼也有助于提高人的心理功能和增进心理健康, 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1. 体育锻炼能提高人的心理功能

(1) 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体育锻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它需要参加者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的感觉器官来建立完整而又正确的运动感知。在这个过程中, 人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运动能力等均得到发展与提高, 有利于促进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有利于挖掘人的思维潜能。

(2) 体育锻炼有益于人的情感控制和调节。体育活动内容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能激发人的应变行为与能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既能使人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 保持乐观、稳定、健康的情绪, 又能不断改善、控制、克服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 使之服从活动的需要, 进而培养情感的目的性和深刻性。

(3) 体育锻炼能强化人的意志, 促进个性的发展。体育锻炼是人积极主动参与的活动, 必然充满着失败、胜利与挫折的经历;体育锻炼不但能强化人的意志, 而且也能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 体育锻炼能增进心理健康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保证和动力。体育锻炼能使人不断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况, 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体育锻炼对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意想不到的奇特作用, 它表现为群体的文化娱乐活动, 是人与人交往最密切、最广泛的交际活动之一。因而, 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人与人交往的和谐协调关系的建立, 都大有益处。奥林匹克精神是“重在参与”, 奥林匹克的“更快、更高、更强”是鼓励参加的运动员要继续不断地参加活动, 努力追求进步和实现自我突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由青春、美丽和力量三者结合而成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最辉煌的体育盛会。

3. 体育锻炼对人的智力、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球类运动员需要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控制球的协调能力;体操运动员需要有良好的空间感、速度感、力量感以及情绪控制能力等。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于活动的组织、活动中所发生问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解决、活动的改进措施等这些问题的处理, 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 能应付自如。有计划地从事体育锻炼, 对一个人良好性格的形成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培养人的自制力、果断、顽强、纪律性, 使人的性格达到“自我完善”的新境界。体育锻炼能丰富人的生活, 改变人的心境和思维方式, 培养人乐观、稳定、健康的情绪, 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综上所述, 体育锻炼不但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而且对人的心理健康也可产生重大影响。所以, 我们一定要重视体育锻炼, 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铸造人生的快乐, 人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新生。

摘要: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论述了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 得出了体育锻炼能使人头脑发达, 思维敏捷;能使人的身体各部分功能得到最佳发挥;能使人精神愉快, 心情舒畅;有益于人的心理功能的提高, 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以及对人的智力、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影响的重要结论。笔者提倡一定要重视体育锻炼, 积极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杨灼芳, 梁丽辉.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 (6) .

[2]王晓琳.体育锻炼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中国西部科技, 2010 (9) .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5-01

一、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

体育锻炼与智力发展。人类用巨大的精力研究如何开发自己的智力,不断探索与人的智力有关的各种因素,以求在最短的年限发掘出最大的智力潜力,在最长的年限保持和发展这种潜力。有的研究已初步表明记忆和智力是一种化学物质特性,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多肽物质组成。这些物质的运动与大脑工作状态有关,工作条件愈适应、愈良好、愈灵活,对信息的辨别也愈精确。实验证明营养、疾病等一些直接作用于人体生理机能的因素可以对这些至关重要的化学物质分子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对营养的吸收、提升体质、预防和治疗疾病,对智力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就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锻炼能使大脑血液供应充足、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从而创造良好而适宜的工作条件;第二,体育锻炼对高龄阶段的人能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到中年后,缩小体力、智力衰退的不平衡状态,减少疾病,延长寿命。

体育锻炼与精神情绪。情绪的变化影响人的肌肉、血管、内脏及内分泌腺的变化。实验证明,人处在良好情绪时,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乃至运动系统都处在良好的适应状态;而不良情绪,如忧虑、沮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都不利于人的健康。据医学统计,在各种癌症患者中,心理状态不良的人占了较高的比例。由此可见,精神情绪对人的健康和体质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

恶劣的情绪能导致生理机制产生不良的变化,但体育锻炼却可以调节人的身体生理机制进而影响恶劣的情绪。身体锻炼在这方面的作用有以下两方面:第一,可使人的心理保持适宜的紧张度。人体各器官系统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总保持在相应的紧张状态。体育锻炼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快节奏生活的应变力和耐受力。体育锻炼,如消遣娱乐可以克服人们对快节奏生活的恐惧、厌烦和急躁的心理障碍,增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自信心。第二,身体锻炼可以减少和避免各种身心疾病。现代身心医学认为,人体的某些疾病主要是由心理的不健康而引起的,可称之为身心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皮炎等。心理学还认为人在参加身体锻炼时,有机体产生各种生理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心理的活动,对意志品质和性格都起到良好的影响,使人的心理日趋健康,可以有效地防止身心疾病的发生。

二、体育锻炼的心理效益

体育锻炼能提升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评价。调查表明,身体训练改善了自我概念。在一些来自持续锻炼的心理影响中,自我概念被认为是最容易改善的。忧郁症病人有典型的低自我价值观,体育锻炼改善忧郁症的机制之一就是提升病人的自我知觉。体育锻炼能增进自信心。自信心是对自己成为胜任者的确信。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身兴趣、能力选择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锻炼的内容,这有助于增加个体的自信心。官玉琴通过对福建省205名中学生随机抽样的调查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自信心有重要的影响。

体育锻炼能积极变化心境。由于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是主动参与,并在自己的闲暇时间进行,因而个体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积极、稳定的,或是为了达到积极的状态、改善不稳定的状态而进行体育锻炼。这种比较持久而弥散的情绪状态称之为心境,它与个体健康状况、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等相关。改善恶劣的心境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需要,而体育活动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适当的方法。比如在平常的条件下,缓慢的身体练习可以影响到心境的状态,并降低焦虑程度。体育锻炼提高工作能力。长期锻炼能改善身体素质,参与者可体验到体力工作能力的增加,感受到日常工作有更充沛的能量,较少有疲劳乏力感。体育锻炼增加社会交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尤其是住在高楼的老年人群),越来越缺乏适当的社会交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向冷漠,因此体育锻炼就成为一个增进人与人接触的最好形式。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会使个体社会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有利于个体忘却工作、生活带来的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有医疗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对于治疗孤独症和人际关系障碍有显著作用。

三、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社会意义

健康新概念。对于健康的概念,各学科基于不同的学科体系、研究角度,各自作了不同的定义。如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全面的身体方面、心理方面及社会方面“幸福”(well—being)的理想状态;医学的健康定义是针对疾病而言的;心理学方面把健康定义为一种心理能力与心理“幸福”的存在。另外,还有社会学方面的定义,人类学方面的定义等等。以上关于健康的定义由于出发点不同,只是谈及了一个要点。但是文明社会进入21世纪后,人们开始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开始从整体上把握概念。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新概念是: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整合。当前中国社会实现了经济腾飞的伟大变革,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生活节奏变得更快,竞争更为激烈,人们的身心负荷普遍加重。至于社会上因经济改革的浪潮冲而产生的情感震荡,从干群矛盾、同事摩擦、代沟冲突到婚姻障碍等等,更是激烈和广泛。这表明一个仅仅具有健康机体的人是不足以适应并驰骋于这个变革时代的。新的竞争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但具有健康的体魄,而且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是一个全面意义上健康的人。体育锻炼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达到了身体健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锻炼了意志、增强了信心、提升了对真伪是非美丑的辨别能力,得到了强健心灵的效果。所以,在新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类自身提出的新要求。体育锻炼是解决老年人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各种老龄化社会问题的方法之一。老人退休以后,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产生诸如孤独、寂寞、苦闷等等心理问题,一定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人排解烦恼、乐观向上、心胸开阔。众所周知,中国未来社会是老龄化社会,人口的老化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潜在的压力,并产生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解决不好老年人的问题将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让老年人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将会有助于改善他们心理情绪,提升免疫系统的功能,预防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这样既可以避免了对亲属正常生活的影响和经济负担;也为社会减少了医疗的费用,减轻了社会的压力。

四、结语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 篇4

王素文吕中辉

本文从锻炼心理学的角度,就近年来国内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领域中的一些研究热点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及其最新进展做一研究评述。

1、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效应

1.1 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参与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于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锻炼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或消除焦虑、抑郁类心理疾病,决定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功效的主要因素有:喜爱锻炼并感受到锻炼的乐趣、选择中等活动强度、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0-30 min、每周3 次或3 次以上和有规律地坚持锻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坚持程度、喜爱程度和锻炼时间三个锻炼维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的独立贡献,而锻炼次数、选择强度和主观感觉三个维度则没有显现出独立于其它维度的贡献。健美操锻炼能够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持续10 周的60 min 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健美操锻炼的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作用,而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方面有显著作用。女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中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问题存在负相关关系。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促进灾区中学生心理健康和治疗心理疾病。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能够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要好于不经常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减轻肢残人对身体健康的担忧,提高对自身身体活力认识的功能;体育锻炼虽不能改变肢残者对身体吸引力的认识,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体自我价值感,并显著提高对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积极评价,尤其对有运动经历的肢残运动员比普通肢残者表现得更为突出。体育锻炼能够对肢残者整体自尊、生活满意感产生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

1.2 体育锻炼项目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选择集体锻炼形式和锻炼类型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效应更为突出。

1.3 体育锻炼强度、运动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运动强度对提高中学生的自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程度因体育锻炼强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明显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中等偏下运动量对女大学生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运动量和锻炼持续周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交互效应显著,锻炼持续周期在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上有显著的主效应,不管锻炼持续周期如何不同,运动量对焦虑因子都有影响。运动量在抑郁因子上的主效应不显著,但运动量与锻炼持续周期在抑郁上交互效应显著。不同的运动量组别对大学生的体、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因子等有显著性差异。

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

只有适宜的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相反,如果所采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不科学,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心理耗竭和锻炼依赖性。心理耗竭是指锻炼者在锻炼中因长期无法克服的运动应激而产生的一种耗竭性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锻炼心理症状。该症状不仅会损害锻炼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直接导致其退出锻炼;锻炼依赖性是指锻炼者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依赖,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有积极锻炼依赖性的人能够控制锻炼行为,在运动后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消极锻炼依赖的人在锻炼后往往会产生更多的应激、抑郁、焦虑和愤怒等情绪体验。

3、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不足

尽管目前锻炼心理学的科研和学科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锻炼心理学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锻炼心理学是随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健身活动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但是具体到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则是众说不一,从目前国内各种研究成果来看,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多是取自运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而且说法不一致,体系也各不相同,还没有建立根植于本土的锻炼心理学理论体系。

3.2 锻炼心理学学科高素质研究队伍建设

加强学科研究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按照锻炼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组建研究队伍,锻炼心理学的研究队伍需要由以下几方面专业训练的研究者组成: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学、统计学、体育学等。锻炼心理学是交叉学科群,从某一个单一学科角度去研究体育学会受到学科局限,不能获得全面、系统的认识。

3.3 研究方法和手段缺乏创新

目前,对体育科研方法的研究比较少,锻炼心理学还没有比较独立的成体系的研究方法,大多数研究成果仍完全套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4 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落后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篇5

在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加强体育运动的宣传非常有必要,只有让更多的人知道体育健康的重要性,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健康锻炼中。所以一定要加强健康知识以及健康行为的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网络等手段来对体育健康进行实时宣传,通过宣传来提升人们对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加强体育健康行为,不断提升人们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这样也是保证人们锻炼主动性的基础。

3.2组织好大众健身体育活动

在组织环节,需要做的就是激发更多的人对体育锻炼感兴趣,并且能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和工作中,使其成为人们全面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开展日常体育工作时,最好利用上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一些人们喜欢的、愿意参与的运动等专项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来激发人们的体育热情,这时再组织体育活动就会非常的得心应手,人们的热情也会非常高涨。在实际的组织过程中,还要派专业的人员对专门的区域进行管理,出现问题直接与专人进行对接和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所组织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在健全俱乐部制度的同时,发挥出良好的带动作用。

3.3培养人们健康锻炼意识

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体育技能是当前大众参与体育锻炼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真正选择体育锻炼内容的时候,体育工作人员一定要把好质量关,加强对个体体育兴趣及技能的锻炼,在遵循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按照趣味性的原则进行体育项目的推广。任何一项体育运动单独拿出来都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将趣味性融入其中,就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再通过言传身教,就可以提升人们的体育锻炼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健康需求。

3.4做好人们的健康心理疏导

人在接触社会之后,由于受到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影响,使得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生理健康都受到了非常大的考验,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加强对人们健康心理和生理的疏导可以极大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人们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当前健康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心理疏导还需要工作人员积极的组织人们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在锻炼中放松自我,提升自己的自信心,缓解工作以及生活中带来的压力。舒缓身心,让自己心情舒畅,以一个更加饱满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中。

3.5加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在开展体育健康促进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参与人员以及场地设施的影响,导致很多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其积极性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例如,体育场地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锻炼的需求,场地设施老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体育锻炼安全。所以在群众体育工作中,一定要加大对运动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在优化体育场地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体育场地的设施使用率。

3.6培养人们适应体育环境的能力

在参与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一定要善于加大对个体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并按照不同的气候环境及场地器材的实际条件来利用各种场地,从而实现从事锻炼,提升身体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例如,在社区中可以组织人们练习太极拳等健身技能,帮助人们在相对有限的锻炼场地能够很好地实施体育锻炼。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体育锻炼组织的管理能力,在实际的体育活动中能够承担相应的组织管理事务,在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让人们自己去做,去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组织的管理能力。在社区中可以让人们去承办运动会,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去组织去承担,从而有效的提升人们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3.7促进人们终身体育意识

大众健康需求对人们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非常大,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还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因为体育锻炼只有经过了长时间的锻炼发展之后,才会对身体产生效果,如果半途而废或者三分钟热血,那么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小的。所以只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们体育锻炼的发展,大众健康的需求才能够真正的达成。

4结语

在我国大众体育开展的过程中,深入发展人们的体育意识、提高人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技能水平是当前发展的重点,也是满足人们健康需求的主要目的,更是体育健康促进的关键。基于此,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还需要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优化,对体育场地进行改善,增强体育锻炼场地设施,运用运动会等形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让人们能够在一个正确的健康需求基础上不断提升人们体育锻炼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更加高效的完成大众健康需求,促进体育锻炼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再淮,项贤林,倪伟,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目标市场的研究[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篇6

一、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高中生智力发展。智力是指动物普遍性的精神能力,是指人的理解、认识客观事物并且运用所拥有的经验、知识等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智力是由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所组成的。一个人如果在大脑正常发育的情况下,聪明不聪明和整个大脑的体积和重量并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和大脑物质结构和技能情况关系比较大。当人们在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人体在瞬间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并且还需要一定的质量要求。在这种严格要求的情况下,大脑皮层所受到来自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生物电刺激越强,被动员起来的工作神经细胞越多,就会对提高大脑皮层的细胞活动强度有很大帮助,同时会加强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记忆力是智力当中相对重要的一环。我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记忆力,而提高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大脑功能的增强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体的.每个动作都经过大脑智慧,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脑皮层的强度、灵活力和均衡能力、从而使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大大增强,这才是一个良好记忆力的基础。2.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人体体质,还可以磨炼人的性格,使人变得坚强乐观,豁达阳光。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动机和需要,从而使自己的性格更趋于成熟,忘记烦恼和痛苦,克服孤僻,扩大社会交往,协调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体育锻炼能够治愈心理疾病。在许多其他国家,体育锻炼已经是一种被公认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神经功能症和精神分裂有一些特别的作用。就现在来说,虽然一些心理疾病的原因和体育锻炼为什么会有利于心理疾病恢复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一种治疗心理疾病方法已经在国外流行开来。但是,如果心理疾病想要被治愈,还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锻炼才可以。有人曾经调查过用两种锻炼方式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采用了两种锻炼方式分别测试,其中一种锻炼的方式是慢跑或者跑步这样简单的放松锻炼,另一种锻炼是打篮球、踢足球等体育锻炼结合的放松练习。结果显示,慢跑组的患者经过治疗在身体感觉和心理状态方面有明显的好转。反之,混合锻炼组的患者没有感觉到任何心理或者生理的变化。由此可见,如果想要让体育锻炼在治疗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则是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4.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对人的体育锻炼效果有着重大的意义,从事体育锻炼可以获得优良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锻炼的特点是需要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和障碍,体育锻炼是培育意志品质的手段。比如:通过挑战自己生理极限的项目,有长跑、游泳、越野自行车等。可以锻炼坚韧的意志品质;锻炼人们勇敢的品质可以通过需要跨越和腾空等项目(跨栏、体操等);锻炼人们果断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观察场上形势制定对策而且需要配合默契的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5.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发挥人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可以提高自己的信心,使自己的个性在和谐的气氛当中获得积极的发展。现如今全民健身事业开展广泛,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这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对生命的价值也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坚定对生活的信心,树立正确的三观。6.体育锻炼可以消除心理疲劳。疲劳是一种综合性症状,不只是生理会疲劳,心理也是会疲劳的。假如一个人工作的时候工作情绪消极、或者是超过自己的能力时,心理和生理都会很快疲劳。这个时候,去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分散心理的消极情绪,而且还可以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因此,体育锻炼对神经衰弱的治疗有很明显的作用。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体育锻炼的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选择锻炼内容、安排锻炼计划、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好学,但是如果想要科学的安排锻炼、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避免受伤,就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体育锻炼的循序渐进是指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按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顺序逐渐进行。很多人在刚开始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热情很高,也很有兴趣,活动量也会很大。但是在坚持了几天之后,可能就会失去锻炼的热情,可能就会出现种种不舒服的反应,比如肌肉酸痛,这就是因为开始锻炼的时候负荷太大,机体无法很快适应,身体的疲劳也大。所以人在锻炼的时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原则指的是在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注意锻炼内容选择安排上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与此同时,通过身体锻炼,还可以提高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如果在体育锻炼当中增加一些心理训练手段,还可以克服紧张情绪等心理方面的障碍,提高心理素质。3.区别对待原则。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要根据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健康状况等很多不同的情况来进行区别对待,使锻炼更具针对性,从而达到更好地锻炼效果。比如说: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活动量小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拳。年轻人则可以选择一些对抗性强的运动,比如球类运动。男子可以选择展现力量的运动,比如:举重、拳击等。女子则可以练习体操、健美操等柔韧项目。4.经常性原则。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锻炼的效果才持久、明显,所以体育锻炼要做到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虽然短时间锻炼也可以使身体免疫力提高,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但是这种增强在锻炼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就会消失。所以如果想要身体持续保持旺盛精力和良好的免疫力,就必须坚持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夏广付.论课外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J].学生之友(下),(8):73-74.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体育锻炼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对象。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 我们抽取浙江宁波地区的3所中学的150名初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涉及初一至初三各个年级以及不同生源地, 不同性别的学生, 年龄平均为 (14.3±1.00) 岁, 样本具有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 调查问卷法:共发放问卷150份, 回收问卷148份, 回收率为98.7%, 其中有效问卷146份, 有效回收率为98.6%, 具体调查对象情况见表1。 (2) 访谈法:与调查对象中的20人进行了交流和座谈, 了解经常参与体育活动或不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对人的性格特点的影响。 (3) 数理统计法:回收并整理问卷, 将回收的相关数据信息输入计算机, 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并得出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初中生对体育活动的爱好程度

通过实际调研 (见图1) 发现初中学生中大多数 (有88.9%的人) 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喜欢进行体育锻炼, 而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只占少部分 (约为11.1%) 。

2.2 参加体育锻炼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

体育活动可以增加社会交往, 有利于形成和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图2可以发现体育活动可以增进同学之间亲密的交往, 使他们有更多的朋友, 也不至于孤独和不与人接近, 使其有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不喜欢活动的学生在学校中交往的朋友也少, 对人的亲和力也差。

2.3 体育活动对高中生情绪的影响

通过调研 (见图3) 发现体育活动能给学生带来积极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可以看做是各种观念、概念或者以一个人的表现为基础的认知模式的构成物, 其中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自我体育能力的认知、自我抵抗力及健康状况的认知等。而建立一个良好的身体自我概念, 将有助于提高身体的自我价值和自尊心。初中时期的学生们心理上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 我国学校教育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有很多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心理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退缩、焦虑、抑郁等等外显和内隐的的心理行为问题。

2.4 体育活动对高中生自信心的影响

看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首先要看他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的青少年普遍受家庭的重压与社会负面的影响。由图4可见, 体育运动能够提高自我的知觉和自信心。在学生们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的内容、难度、目的、与其他个体的接触, 不可避免的对自我的行为、能力等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运动的同学则缺少了这么一个表现自我和评价自我的机会, 从而也导致他们缺少自信心, 不注意自己形象, 比较容易激动。

2.5 体育活动可以调节心理活动的依据

人的大脑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导是双向的, 兴奋可从大脑传递给肌肉, 产生相应的肌肉的收缩。相反, 做动作产生肌肉收缩, 也可传递到大脑, 使大脑皮层特定区域产生兴奋肌肉收缩积极, 从肌肉向大脑传递的冲动就多, 大脑的兴奋程度就高, 表现出人的情绪就会高涨。因此, 体育活动能有效地调节人的情绪。体育活动可以使人的注意力转移, 情感发泄, 兴趣改变, 紧张程度得到松弛, 情绪趋向稳定。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本文调研发现, 初中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喜爱体育活动喜欢进行体育锻炼, 而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只占少部分。 (2) 不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学生有87.4%的人性格比较孤僻, 缺乏自信心, 不与人交往, 朋友较少。而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86.1%同学有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信心, 都十分的快乐, 开朗和愉快的心情, 情绪稳定, 善于交往。表明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 体育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增加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形式,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 又可以使个体忘却烦恼和痛苦, 消除孤独感。因此, 体育活动对于治疗人际关系障碍有积极的作用。

3.2 建议

(1)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 体育活动对促进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使同学们认识到体育活动的作用, 在体育教育中积极参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青少年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生活, 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2)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同学们的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因此, 建议学校可以合理的增开体育课和多开展课外的体育活动使同学们有更多机会进行体育活动。同时也希望家长们多支持和鼓励孩子们运动, 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能使自己的孩子想健康的方向发展, 而不是会耽误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军平.中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出国与就业 (就业版) , 2011 (24) :47-48.

[2]张伟.体育活动对人心理健康影响的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34) :16-17.

[3]黄华敏, 易鹏.析中职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发展模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10 (3) :87-88.

[4]李浩浩.不同体育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0 (3) :57-60.

[5]于红民.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 2004 (1) :24-26.

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 篇8

摘 要 心理健康是当下社会人们亟需正视的问题。心理健康,意味着心理因素处在和谐共存的状态,获得充实快乐的生命体验,这对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体育锻炼能够对心理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本文从体育锻炼对应激的作用,对焦虑的作用,对抑郁的作用,对意志品质的作用等六个方面细致分析,详实地阐述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紧密联系,使大家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作用

心理健康,对个体生命至关重要。在当下社会,心理问题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体育锻炼逐步受到重视。一方面,体育锻炼能让生理机能得到良性促进,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能给予人充实快乐的心理感受。本文通过分析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意义,着力阐述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切实作用,从对意志品质、人格、认知能力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使得大家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形成清晰的认识。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意义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①。心理健康,就是让各个心理因素处在平衡的状态,在符合社会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良好适应社会和他人,同时个性得到发挥,情感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生命有机体缺一不可的部分,心理健康主导着生命运行的轨迹,决定着生命的状态和质量。心理健康,能够保持个体生命的活力,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没有心理疾病。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快,竞争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心理处于亚健康或者濒于危险的状态,因此保持心理健康敲醒了世纪的警钟。心理健康成为联合国大会明确研究的重要议题,是各国心理专家积极探讨的关键目标。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活动促进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健全在活动中生成和锻造。体育活动,是健康有益、科学合理的实践行为,就此而言,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需要,积极从事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应激的作用

应激是机体对作用于自身要求的一种非特异性应答, 是机体保证生存最重要、最复杂的反应②。当现代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在社会迅猛的发展步伐中,面对着各个方面突发而至的压力,例如家庭经济、子女教育、利益冲突、事业危机等等,重重的考验,使得人们常常处在应激情境之下,往往紧张不安、浮躁不定、易动怒、易生气。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调节压力感,缓和心理疲劳,抚平心理波动,将情绪整合到最佳状态,同时能够调节应激的水平,提高生理机能,增强免疫能力,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应激的要求。

(二)对焦虑的作用

焦虑指的是人对未知因素形成的急躁难宁的情绪。由于现实物质诱惑太多,情感系联太多,又由于个人的个性特质,很容易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产生种种不利于自身的猜测,从而陷入情绪的焦灼之中。不及时消除心情焦虑,长期郁结,容易生成难以治愈的精神疾病。

资料统计表明,每天适量的有氧运动,尤其是中距离跑步,能够降低状态焦虑,积极调试不安感,从根本上减轻脆弱神经的敏感度;参加集体项目也能够大获裨益,例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通过与他人的相携相助,沟通无间中,增强对他人的信赖感,获得充实感和安定感。

(三)对抑郁的作用

抑郁是目前广泛存在的心理疾病,它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源于各方面的精神负担。虽然人天生具备抗干扰抗压能力,可是随着各方面压力纷沓而至,就会影响人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据资料表明,到21世纪中期,会迎来患上抑郁症的高峰期。抑郁症是现在为止全球波及范围最广的心理疾病,因此很多国家的医学专家致力于抑郁症的有效治疗。

美国哥伦毕业大学研究所分析发现,半小时以上的游泳运动等,能够主动和有效地应付压力,使患者在忧虑测试中的得分下降 25%,并对患者大脑活动产生有利改变①。因此,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尤其是有氧韵律操)对抑郁症能起到缓解作用,降低忧虑水平;或者有氧和无氧运动的结合,形成运动强度的转换,也能对抑郁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疏导存积依旧的负面情绪。

(四)对认知能力的作用

认知能力的开发对于智力的提升和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成长期。智力集合了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要素。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促进智力的各个方面得到延伸和丰富,尤其是智力的关键部分——抽象思维。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脑细胞的反映能力,使得大脑右半球得到更好地开发,从而加强认知能力,促进智力培养。

(五)对意志品质的作用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因为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要适应环境的各种潜在困难,如雨雪、冰冻、炎热、场地的限制等,还要驱除畏难、懒惰情绪,从而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地形成坚定的意志品质。

习得一项体育技能的时候,需要长时间地勤奋练习,才能真正地掌握和熟练。例如游泳,不论是自由泳,蝶泳,蛙泳还是仰泳,无论是哪种泳姿,都有其要领和技巧,只有进行系统式地学习和训练,才能习得其法,领会它的基本方式,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因此,进行体育锻炼可以磨练人的耐心,使人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形成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

(六)对人格的作用

人格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与从事的活动紧密联系。从事体育活动的时候,机体的运动和心智的开发有效相连,推进人格的发展和深入。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体育技能,而且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挥自身价值,从而加固自信心以及荣誉感,彰显个体的个人魅力。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可以从与他人的协作中增强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克服害羞沉默的个性,还能获得亲密的情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于不善与人沟通和交往,不容易合群,性格较孤僻自我的人而言,体育活动是纠正和改善这些劣势的积极渠道,使其明确自身定位,发掘自身潜力,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结语

体育锻炼成为时下的风尚,逐渐形成全民热衷参与的趋势,它的积极作用也随之突显出来。积极运动,努力健身,让生命保持鲜活的状态,是每个人必须重视和加强的。坚持体育锻炼,定期运动,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形成心理的积极效应,发挥正面的价值和意义,铸造和谐正能量,从而利人利己,与人为善,与社会共荣,让人生饱满而充实,实现个体生命内涵。

注释:

① 刘静.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② 马行风,江宇.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参考文献:

[1] 刘晓筝.通过体育锻炼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 王鹿.体育锻炼方式与机体免疫[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3] 邓先伟.有氧运动对记忆力影响的调查与研究[J].学理论.2009(06).

[4] 高洁梅,陈启浩,朱凌泽.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J].搏击(体育论坛).2011(08).

[5] 李大昭.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43).

上一篇:产业物联网实施方案下一篇:1000字高三议论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