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和借代的区别

2024-09-01

象征和借代的区别(共3篇)

象征和借代的区别 篇1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头)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象征——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比喻——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点是:二者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比喻另一客观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于具体形象,二者都有喻体。如红旗象征革命,把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比喻为老黄牛。前者借助“红旗”这一具体事物,后者借助“老黄牛”这一具体事物;前者的喻体是“红旗”,后者的喻体是“老黄牛”。

但象征绝不等同于比喻。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而“比喻”则是修辞学上的修辞格之一。二者的这一根本区别确定了二者的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文学范畴,比喻属语言文字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学”范围内,比喻的使用范围大——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语言文字范围。

2、“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喻体来表现一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概念、思想和感情),它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而“比喻”的喻体和本体都是具体的事物.“象征”的本体往往是抽象的——即便本体是具体的,也不停止在一物一事上,而有着深广的内涵,这一点与比喻不同。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本体可以说是“战士”,正是这一战士的光辉形象展现出了俄国1905年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前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无私无畏。

3、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是含蓄深沉的;而比喻则是打比方,仅是为了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鲜明生动,局限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中。如鲁迅《药》的结尾,茅盾《风景谈》的结尾,整个段落是象征。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象征和借代的区别 篇2

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就是借用与甲事物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打比方来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甲事物叫本体, 乙事物叫喻体, 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暂且称作特征。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 而拟物就是把人或物都当成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格, 笔者姑且将前者称为本体, 将后者称作拟体, 被模拟的情感、动作等称之为特征。

1. 混淆的原因

首先, 比喻和比拟的结构基本相同, 容易混淆。具体来说, 比喻句是由喻体和特征构成, 比拟则一定是由本体和特征构成。如“一条拉链哗啦啦拉开两山翠绿”和“唯有南风旧相识, 偷门开户来翻书”两句, 其结构非常相似, 前者是由对象“拉链”和特征“拉开两山翠绿”构成, 后者是由对象“南风”和特征“偷门开户来翻书”构成, 如果不细分析“拉链”和“南风”究竟哪一个对象是喻体, 哪一个对象是本体, 则这两个句子很难分清比喻还是比拟。

其次, 比喻和比拟都有模拟对象特征的特点, 即都会使用一些描绘性的词语。如现代流行歌曲《江南》中“雨到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流连人间”, “缠”字既突出“雨”连绵不断的特点, 又模拟“线”的缠绵不绝的特点。前一个分句由本体“雨”和喻体“线”构成一个完整的比喻, 可是后一个分句“缠着我们流连人间”, 又确实是将雨模拟成丝线, 具有缠绕的特征, 又分明是个拟物句子。这两句歌词究竟是比喻还是比拟?

2. 区别的关键

区别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的关键是两看:

一看模拟特征的对象是本体还是喻 (拟) 体, 如果是本体, 则为比拟;如果是喻体, 则为比喻。如上两例:第一个例子中, “拉开两山翠绿”的对象是“拉链”, 而现实中“拉链”是拉开衣服的工具, 不能拉开两座山, 能拉开两座山的只能是江河湖流一类的水域, 所以“拉链”是喻体, 此句为比喻;另一个例子中, “偷门开户来翻书”的对象是“南风”, 自然界的风确实能吹开门户和书籍, 但“偷”“翻”动作都带上人的情感, 这两个词是只有“人”才能做出来, 这句话分明将“南风”模拟成人来写, 只是“人”这个潜在的拟体未出现, “南风”这个发出动作的对象是本体, 而不是拟体, 此句便是比拟 (拟人) 修辞了。

二看是否点破喻体或拟体, 一旦点破则为比喻, 否则是比拟。再以《江南》歌词为例, “雨到这里缠成线, 缠着我们流连人间”句中, “线”这个拟体或者说是喻体已经出现, 这个句子无疑是个比喻句。再如鲁迅小说《故乡》中有一句“到了自家的房外, 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句话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拟成能飞翔的物体, 写出小孩子见到家里来客人后的欢喜兴奋的神情和跑得轻快的动作, 这个句子只模拟“鸟”而未点破“鸟”这个拟体, 所以这是比拟 (拟物) 。

二、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 相对于明喻和暗喻来说, 它仅由喻体构成, 而无本体, 也无比喻词。由于它没有本体, 仅靠在语境中揣测出本体, 所以它在句中很隐秘, 很难辨别, 最容易与借代修辞相混淆。而借代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 而是借和它关系密切的相关物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格,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我们姑且称之为本体, “代替”本体的姑且称之为借体。

1. 混淆的原因

借喻和借代修辞中, 事物的本体均未出现, 只出现修辞中的一方, 即喻体或代体, 很难分辨它们与本体的关系。如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先生, 给现钱, 袁世凯, 不行么?”用“袁世凯”来代替的本体是什么?如果不结合上下文语境, 很难揣摩出本体是金钱钞票一类的东西, 所以很难区别是借喻还是借代。再如鲁迅的《未有天才之前》有这样一句“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马, 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这句话中不仅本体很难揣摩, 甚至连代替的对象也要结合语境才能知道是“嫩苗”, 这就更难了。

所以本体不明导致借喻和借代修辞手法很难辨别。而要想辨明两种修辞手法, 前提必须结合语境, 揣摩出本体, 然后方能辨别本体与代替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2. 区别的关键

首先,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 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而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 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再如上文中的例子:用“袁世凯”代替本体“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 这是用事物的特征代替本体, 二者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是借代;而用“嫩苗”代替本体“天才和常人”, 这二者之间本无关系, 只有相似性, 是借喻。

其次, 脱离具体的语境, 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仍有直接的关联, 而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就没有任何关联。再如“我不排斥应合丝弦低吟杨柳岸晓风残月。我更愿选择手执铁板高歌大江东去!”“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婉约派词人柳永词《雨霖铃》中的句子, “大江东去”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词句, 分别借代风格柔婉和刚健豪放的作品, 可以说在任何语境中, 这种本体和借体都存在着“具体代抽象”的关系。而陈涉曾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在陈涉所说话的具体语境中, “燕雀”和“鸿鹄”分别借喻志向渺小和志向远大的人, 而脱离这种语境, “燕雀”就是燕雀, “鸿鹄”就是鸿鹄, 它们与人没有任何关联。

谈象征、比喻的区别 篇3

1.它们在概念上是有本质区别的。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丰富的想象,采取的一种委婉含蓄的说法,读者可以通过象征物去理解抽象的意义,即托意于物。实际上它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与之有某种联系的概念、思想和感情,从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使描绘的事物人格化,使要表达的意思更含蓄深刻。如高尔基的《海燕》具体描绘海燕这一形象,从而象征了革命者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比喻是指在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以求生动形象。

2.象征是一种写作手法,主要用作通篇文章的表现技巧。如茅盾《白杨礼赞》,必须阅读整篇文章才能看出白杨树象征了华北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某一具体的句子上。如:共产党像太阳。这个句子就是比喻。

3.象征必须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并对此事物作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细致刻画了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表达了它的倔强挺立、不折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而比喻不须如此,只要本体、喻体相似即可。

上一篇:煤矿职工岗位职责下一篇:基层机关思想政治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