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2024-09-13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精选9篇)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篇1

“小初衔接,学案导学”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叶圣陶先生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都采取“唯书”、“见成绩而不见人”的教育方式,学生一直处在知识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使得学生成为单纯的知识“容器”,教育成了“丢失了一半”的教育。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从而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未来服务社会的创新品质和创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以,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基层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究的中心问题。新课程、新教材既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是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方法、提高和改善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可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让我们的教育教学除了要使学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给他们注入一种永远奋斗的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爱心和进取心,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与竞争,不断实现人生价值,让家庭、社会放心。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训练学生的做题技巧,培养的只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受到的仍是充满了作业的劳役和考试的恐惧的教育。这类教学模式,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种需要和潜能,也忽视了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多边、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其结果是学生能力较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各种能力发展缓慢;学习成绩也多是以高耗低效的方式获得的。

2、教师讲解针对性不强,从课本到课本,从概念到概念,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感受,脱离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教学手段落后、贫乏,使整个课堂成为一滩死水。学生的主动作用无处发挥,能力无处培养。

3、从上课走进教室到下课走出教室,整堂课教师都在滔滔不绝的讲,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从课本到课本,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只是听众、观众,从黑板到笔记本,记得昏昏欲睡,教学模式陈旧、呆板。教学过程只有一个单向的机械的教,而没有令人愉悦的主动的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上世纪末,许多学者为了深入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研究也不断面世,如“目标导学”,“目标导向教学” 等。这些研究在实践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从教学模式来看,传统的以讲授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触动,因此学生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上也没有显著的改变。“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研究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不是让每个学生各学各的,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师、师生、生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的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方法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的探究与自主学习过程。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真正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在“导学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教师教学用的教案提出了相对称的学生学习用的“学案”,并纷纷探索构建学案导学的模式,学案是教师体现此种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听课、复习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可以说是当前人们极为重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篇2

(1) 回归学习本位让教师责任得以实现。“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刻影响, 学习者在面对建构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内省, 而不是接受教师给出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在教师传授的时候而得到的, 更多的是学生在一种学习的氛围内, 通过教师的帮助在自身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的学习资料而得到的新的知识, 从意义的建构方面获得。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的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主体为中心, 遵循人本主义原则, 重视学习者学习热情的调动, 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 以“学案导学”模式为基准, 教师的责任被很好地体现,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讲解的主体, 而是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权,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并且在这个时候, 教师的教学责任更加重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 学案不但能够引导学生学习, 而且能够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改革。

(2) 抓准学生发展区开展合适的学习活动。20世纪30年代, “最近发展区”理论被提出, 这个理论中认为学生有两个基本学习水平, 要是对这两个水平不够理解, 便无法在一个具体的背景下得到儿童进程和受教育性之间的正确关联。第一种发展区是现有发展水平, 而第二种发展水平则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其所代表的是学生正在形成与发展的一个过程。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语文教师在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时候, 先进行的是一种动态性的评估, 也就是对现有的学习水平进行检测, 主要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的针对性, 另外一点就是学习活动的选择, 主要目的就是让学习任务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贴近,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至于觉得难度过大或者过于简单,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后便是教学支持的提供, 也就是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 通过建立学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促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完整的成熟发展。

2.“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1) 学案的设计。 (1) 一般设计原则。A.面向全体学生的设计原则, 也就是依照学生的思想进行学案的编写;B.差异性原则, 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存在差异。像是智力方面的差异、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等等。这些都是在学案编制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C.主动性原则: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 而是主动的, 尤其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建设背景下, 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地位;D.参与性原则: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 学生的建议教师是不能够忽视的, 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建议, 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看待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多样性的。 (2) 学案的组成。学案当中包括的内容有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学习内容、学习探索以及课后巩固等多个环节。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 学案编写的排布和主要内容的添加是灵活多样的, 这些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习内容也就是学习当中应用的学习知识点与知识结构, 等等, 都是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探究的内容。

学习的目标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期望获得的成绩, 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语文课程对课本知识的探索过程。在习题设计的时候, 要注意层次性的应用, 从简单到困难, 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在题型设计的时候也要重视生活性的加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后所布置的作业主要在于巩固知识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中学案的运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学案”对学生所起的积极意义是巨大的, 这让传统学习意义上的低效预习变成了理性而高质量的自主性学习。“学案”最主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在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上, 学案编制好了, 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导学性学习目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案”,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作用下, 自主地开始学习, 学生再根据学习内容做出学习报告;课堂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把舞台完全呈现给学生, 并且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打造一个学习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这个学习情境中充分地展示自我。

在这种课堂模式的学习背景下, 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原先的个体, 而是变成了学习小组, 教师检验学生的学习报告的时候, 要注意多表扬学生,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学生在学案的带领作用下, 完成学习报告的编写和展示, 将学习课堂变成是一个探究性的课堂, 变成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变成一个教师点评的场所, 打破传统教学课堂淡然无趣的学习氛围, 变成融洽学习的乐园。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出发点, 将传统灌注式的教学模式打破, 以实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合作能力的目标, 为学生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按照教学内容提出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并且进行学案设计,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 选择各种教学方式使其互相补充, 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伟平.“数据库基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01) :78—80.

学案导学实施研究 篇3

关键词:学案导学;课堂教学;实施过程;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6-054-01

一、何谓“学案导学”

教案是教学所采用的方案,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设计好该教什么,该怎样教。不可否认,教案在教师教学的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我们也非常遗憾地看到一些教师在编制教案时,考虑最多是自己如何把课本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教学就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正是由于这一弊端的存在,学案应运而生。因此,采用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1.编制学案

(1)学习目标:

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

(2)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反馈。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

拓展应用。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

课后练习。学案来源于课本,还要回归于课本。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基础,然后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完成,做到练习分层。

2.使用学案

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部分,上课伊始进行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首先,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

当堂完成课堂反馈部分,主要是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

解决拓展应用部分,则是针对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

三、“学案导学”中存在着几点问题

1.学案设计等同于同步练习

学案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有学案设计作凭借。但是,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不少人将学案设计等同于同步练习,以为设计几种不同类型题就体现了学案特点。

2.学案导学没能较好地体现层次感

不少学案忽略了学生的层次差异,缺少阶梯性和递进梯度,不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

当然,学案教学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真正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允军.关于学案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4,22.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篇4

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新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

直面我校实际,通过几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上收效甚微;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上行之无效。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从现在的课程改革停滞中走出,使学生获得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优化学习方法,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我校决定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一年以来,为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减少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活动,学校做了很多工作,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搭建备课组合作共享的实践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团队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进行高效课堂导学案模式的教学。

实践证明,本课题达到了初期目标: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做到两个“还给”:一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教师少讲或不讲,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是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意味着少布置或不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实施素质教育。

每学期开学初,集体定出教学计划,安排好各教师具体任务;每周三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下周的上课内容,先由主备人说设计思路,提供备课稿,再由备课组成员合议,整合资源,编写导学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修改导学案。在本学科模式下研究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如: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各种课型。为了节约印刷量,我们将电子白板有效的利用起来。

在备课组长的统筹下,要求课题组成员两周必须参加一次课题研究观课活动,并提出本节课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不足(或困惑),针对问题及时反思、调整,要求各成员做好记录,为今后开展高效教学做基础。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托,我校精心设计了导学案模板,借鉴外校经验,精心设计导学案知识点及流程,先学后教,疑难处师生讨论研究,教师点拨,每节课还设有达标检测。一份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课堂探究、达标检测、学习小结。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导学案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了学生的最大潜力。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命,尤其是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中,它的效果很明显。

试行之初,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也立刻显现出211导学案模式的优越性:课堂上老师讲的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了。一学期下来,课堂效益明显提高,让我确实体会到了“给学生一个机会,还老师一个惊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

(二)、传统课堂中提问的随意性和琐碎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年级语文教学成绩在期末学业水平测试中名列全市前列。

(三)、导学案对教师的业务、集体备课中的协作意识增高了。

四、下期打算:

1、注重过程的督导和考核,关注课题活动的落实,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2、推行研讨课自主申报制,每期一人上研讨课,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讨活动,达到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3、加强对全体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知识培训和指导,积极组织实验教师参与总课题组组织的研讨活动,并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课题指导并走出去到优秀的学校学习。

乡达标课导学案导学案 篇5

(二)(总第 课时)

主备人 审核: 2013年 月___日

学习目标:

1.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增长率的问题 2.通过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

学习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方程解决有关利润的问题方法。学习难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某商品1月份的价格为20元,若该商品价格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该商品3月的价格为______________元

2、利润=____价-____价; 总利润=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新知:

1、例题示范

1、某件商品5月份的价格为100元,该商品7月的价格为169元,求该商品的月平均增长率

2、某商场销售一批名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商场平均每天销售这种衬衫的盈利要达到1200元 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

3、新华商场销售某种冰箱,冰箱每台进货价为2500元,销售价为2900元,平均每天能售出8台,而当销售价每降低50元时,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台.商场要想使冰箱的销售利润平均每天达到5000元,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多少元? 分析:

等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则每台冰箱的定价为________元,每台冰箱的销售利润为___________元,平均每天销售冰箱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元,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即可列方程 解:设每台冰箱降价x元,由题意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简得:______________ 解得:________________ ∴2900-x=_________ ∴每台冰箱的定价应为________元

2、归纳小结: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弄清题意,②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二次方程 ③解方程

④根据题意对方程的根进行检验取舍 ⑤作答

三、课堂达标检测:

1.某商场销售商品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份为36万元,该商场4、5月份销售商品收入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种时装,平均每天销售20件,每件盈利44元,在每件降价幅度不超过10元的情况下,若每件降价1元,则每天可多销售5件,如果每天盈利1600元,每件可降价多少元?

3、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调查表明:售价在40—60元范围内,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1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

四、课后作业

4、某商场礼品柜台春节期间购进大量贺年卡,一种贺年卡平均每天可售出500张,每张盈利0.3元,为了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发现,如果这种贺年卡的售价每降价0.1元,那么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100张,商店要想平均每天盈利120元,每张贺年卡应降价多少元?

以学案导学 篇6

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认一认,分一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认一认,再把这些人民币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

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 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说一说。由此可知,1元=()角;1角=()分。

在提示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打开,会进行有效的合作。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及时地总结,即不管是10个1角,还是5个2角,还是2个5角,都是凑成了10角,由此可以得到1元=10角;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都凑成了10分,由此可以得到1角=10分。

三、进行有效地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的设计要结合目标,既要涉及到基础知识,又要适当的拓展,为此我设计了三个练习,从课堂效果看,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适当的进行了拓展。

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真正探究知识,是我在备课中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也下了一番功夫,但从今天的课堂来看,新知探究环节中老师引导的比较多,设计怎样的问题,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探究,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究。

看导学案探究问题2:买一块1角的橡皮,可以怎样付钱?买一块1元的手帕,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小黑板上的提示:一个1角可以换()个1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2分;一个1角可以换()个5分。一个1元可以换()个1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2角,一个1元可以换()个5角。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分小组交流。学生全班汇报。师:同学们相处了这么多的办法,其实不管是10个1分,还是5个2分,还是2个5分,只要凑够10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1角=10分(板书)。同样的道理,10个1角,5个2角,2个5角,都可以凑成10角,就是1元,1元=10角(板书)。

师:通过小组的交流,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那么2元是几角?5元呢?30角是几元?1元5角全都换成角,是几角?38角是几元几角?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还会进行简单的计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下练习,看看谁学得最好。看导学案三:课堂小练笔。

三、课堂练习

1、认一认,填一填。(课本38页自主练习第1题)

2、填一填。

7元=()角 3元5角=()角 60角=()元

1张10元可以换()张5元。1张1元可以换()张2角。

3、在()里填上“元”、“角”、“分”。一袋牛奶的价钱是2(); 一块橡皮的价钱是8();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篇7

关键词:双课堂,电子书包,学案导学

作为云技术下的“电子书包”, 给“双课堂”教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其实, 电子书包进入课堂最为核心的是要考虑它对教学活动过程设计与实施的影响, 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工具或资源平台上实现有意义学习和深层次学习[1]。因此, 本文拟从电子书包对课堂教学的优势出发, 借鉴已在现实课堂上发挥巨大作用的学案导学教学方式, 探讨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实现学生基于电子书包的有效学习。

一、电子书包的内涵及其课堂教学优势

电子书包是一种个人可以随身携带, 具备计算机的运算、储存和传送数位资料、无线通信等功能, 并支持用户在不同场地进行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工具。电子书包包含两部分, 一部分是指它是一台轻便的计算机;另一部分是指它能够支持学习[2]。据此, 笔者认为, 电子书包应包含三要素:第一是学习终端, 也就是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设备”;第二是与终端相连的网络服务平台, 它提供学生学习的数字资源和管理平台, 同时也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专家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第三是共享的学习资源 (即优秀的数字教材和优质教育资源) 。

依托南海智能课堂学习平台 (“南教云”) 进行电子书包应用时发现它相对于以往教辅工具而言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

1. 云技术下的电子书包教学资源丰富, 多媒体性强

电子书包可包含各科教材、作业、课内外读物、字典、音乐、视频教程等, 大容量的硬盘使其容量无限扩大。另外, 教学资料类型多样, 可为电子书、文档、图片、视频、音频等, 交互性与智能性不断增强[3]。

2. 电子书包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首先, 电子书包除了能提供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的全面反映课堂主题的教学资源之外, 还能提供辅助学生对某个感兴趣的子主题进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用的扩展性材料以及方便搜索与主题相关资源的绿色网络资源。从而充分地支持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其次,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依照程度或学习习惯选择学习内容、设定学习速率、制定学习计划和实时做功课或查询自己所要的答案。此外, 教师可以透过电子书包与学生进行私下交谈, 了解学习情况, 进行个别指导;而学生可下载当日课堂教学的所有电子材料在自修时反复回顾和练习, 从而能赶上教学进度。

3. 电子书包平台的强交互性既保证了教师在教学中能通过即时性、全面性的反馈, 高效地调整教学方向和策略, 又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共赢与个性展现融合的心灵愉悦

一方面, 平台中强大的阅卷功能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统计, 分析出每道题的得分率, 将结果即时反馈给教师, 让教师比传统课堂更快更全面地掌握到教学情况、通过调整教学的各种策略实现高效教学, 让学生知道自身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跟同伴之间的差异、形成竞争动力;另一方面, 平台的论坛功能支持移动学习与协作学习, 使师生摆脱时空的束缚进行学习交流, 使各学习小组在协作中对小组的主题进行探究学习, 使学习小组之间进行经验的探讨和互动、共享彼此的学习经验, 使各学习小组可同时与教师进行协作探究。此外, 平台的论坛还是个性展现的平台, 使各学生和学习小组均能参与主题讨论以及呈现最终学习成果, 使学生间能相互表达出鼓励和欣赏, 使教师能对围绕主题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归类、提炼科学结论、点评特色。强交互性造就了合作与个性并存的教学环境, 并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新突破。

二、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目前,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 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的确有了一些改变, 学生的主体性也突现起来。但是, 由于传统课堂对时空的制约, 尚未能让所有学生自主学习 (绝大多数情况下往往只有优等生能做到) ,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仍有许多待改善的空间。而双课堂教学恰恰是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新力量。从电子书包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媒体性强, 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以及平台的强交互性等三大优势出发, 我们可以为双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探索出一种途径,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1. 学案导学教学方式的阐释

吴殿更[4]认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框图可如下图所示:

操作说明中指出:教师首先根据学案展示教学目标, 学生根据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依案自学, 读书研讨, 并可与同位及老师交流;而自主学习结束, 小组、组间讨论交流, 并向老师汇报;在学生学习时, 教师既指导又参与讨论, 适时点拨, 并收集学生学习信息进行及时调整、精讲点拨;然后, 教师组织学生梳理、构建知识网、组织检测;接着, 教师从答题情况中选择、精讲, 展示思维过程, 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得以提高;最后, 师生一起总结归纳, 形成知识体系。此外, 还认为学案可以有预习性学案和程序性学案两种操作方式。

2. 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学案导学有效性的关键元素在于学生为主体、先学后教、自主与合作相结合以及生态互动, 因此基于电子书包的优势发挥、整合以上关键元素, 可构建出一种双课堂有效模式 (如下框图所示) 。

其中, 双课堂教学可分为三阶段:

(1) 课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电子书包的素材建预学案, 并利用电子书包平台 (如无特别说明以下均简称“平台”) 发布预学案, 展示教学目标, 并创设疑问情境引导学生自学, 借助预习自测题指导学生自评预习效果。相应地, 学生进入该学案明确学习目标, 依学案、自主搜集资源进行自学, 在平台的论坛中答疑, 并完成自测、自我评价。而平台在这一过程中记录学生答疑情况, 并对自测题阅卷、统计答题情况。

(2) 课中: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文本数据 (即论坛的答疑记录) 和自测答题的统计数据, 对学生自学的疑难点进行指导和点拨, 然后发课堂学案、展示课件材料, 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延拓, 并在他们探究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做适当引导, 对平台上展示的探究成果与学生一起作点评, 再通过检测及平台的阅卷评价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相应地, 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点拨疑难点时参与交流、解决疑问, 然后依托平台的主题论坛进行合作探究、完成学案任务, 并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在论坛上、点评其他同学的成果, 再通过完成检测及平台呈现的解析进行反思。

(3) 课后:教师把课堂上有关的课件、问题解析与习题分析的电子文档以及讲授重、难点的视频动画打包, 并共享到平台的资源库中供学生自主复习使用。教师还利用电子书包与学生作一对一的学习了解与个别辅导, 实现个性化教育, 并在平台中批改学生完成作业, 给予反馈和点评。相应地, 学生从自己课堂学习效果和习惯的实际出发, 自主地根据教师在平台上共享的资源进行复习回顾与练习巩固, 并根据需要与教师作个别交流, 完成作业, 而且通过平台接收教师的反馈, 进行错题纠正、反思感悟。此时, 平台把整一过程形成的生成资源保存下来, 为以后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供资源支持。

三、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学案例

在实施上述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中, 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电子书包平台上的确能实现有意义学习和深层次学习, 甚至还初步实现了个性与合作融合的现代化学习。下面就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进行说明。

1. 课前案例

在高中数学必修3《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一节的教学前, 本人建预学案时首先就把学习利用频率直方图估计总体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方法, 介绍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这三个特征数的优点和缺点, 学习如何利用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征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解标准差可以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情况等教学目标作为案首写进去, 而学生则可一进入学案就明确了学习目标;然后通过“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概念”和“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众数、中位数的位置”两个主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学生则通过自学、答疑与讨论完成预习, 并通过课前自测评价自学情况。

2. 课中案例

在必修5《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1课时) 》的课堂教学开始时, 本人从平台的反馈 (如图3) 中得知:学生基本对数列及项的概念、数列的表示可自学弄懂, 但对常数列的理解却存在部分学生的误解。因此本人就多举例以说明常数列的内涵。然后发课堂学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探究, 以思考数列的更深入的内涵。通过交流与合作, 学生均展现了自己对主题的论点, 例如, 数列可以看成“数列an中的n与数列的项的关系相当于函数关系式中的x与y的关系”, 可以看成“正整数集为定义域的函数a=f (n) 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把数列看成一个集合, 可以把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用一个式子表示”等等。这些论点, 都反映了学生对数列与函数间关系有一种准理性感知, 也让本人对相关教学的策略作了相应的调整, 从而对成果的点评更有启发性, 对之后的应用探究更有实效。最后, 还通过检测完善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 课后案例

在上述的《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第1课时)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 本人把上课课件《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ppt》共享到平台上, 让数学理解能力不高的学生通过反复观看课件以及和本人的私下交流跟上学习进度。另外, 在作业批改时, 本人发现有个别学生对探究数列通项公式的思路混乱, 并且写出的公式准确性低、表达差, 于是就在其作业后面添加注释与思路引导语。最后, 这些学生根据本人的反馈很好地纠正了过来, 而且还把学习反思的小结记在笔记上, 方便以后常回顾。也因为经历了这一过程, 期中考时他们在数列方面的得分比同一起点的班高一截。而这课后环节产生的生成性资源, 着实给本人在教研上提供了不少启发和支持。

四、结语

随着云技术下的电子书包平台不断改进完善, “双课堂”教学的研究前景将会越来越多元化。对于本文提出的基于“电子书包”的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其实只是对现今“双课堂”教学的研究一种新思考, 在于努力给教育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实施和发展一个“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胡卫星, 张婷.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与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1, 21 (12) :120-123.

[2]吴殿更.新课程背景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18) :10-11, 46.

[3]李华隆.我们的课堂如何运用电子书包[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1, (23) :70-73.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篇8

【关 键 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调查问卷;中学化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67-02

“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1]它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改变以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得到充分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调查及访谈设计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江苏地区已经开展很多年,在盐城地区的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普遍的运用,为从其应用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设计问卷对盐城市某中学随机抽选70位学生进行调查,并抽选了10名学生进行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认识、评价以及化学学习问题等方面。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去学习知识,尝试、接受新的学习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拓展,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近70%的学生对学习化学是感兴趣的,有近10%的学生对学习化学不感兴趣,其余的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稳定。

(2)“学案”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影响。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效果如何,学生的直接感受最能反映其使用的效果。数据说明,65%的学生认为,学案教学有利于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30%的学生认为没有变化。

(3)学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调查表明,80%左右的学生认为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对他们的预习能力、听课注意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提高和促进作用。

(4)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采取的办法。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难题,如何来解决这些难题,直接反应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查发现,运用学案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常采取的办法有与同学交流讨论、向老师请教,较少人采取的做法是查资料或上网。说明在遇到难题时,教师与周围同学的帮助对学生解决困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求知的欲望比较强,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2. 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存在的问题。访谈中,发现学生学习化学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高中化学的学习与初中相比,确实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了解这些困难,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后续学习,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有:(1)化学反应方程式太多,不容易记忆。学生反映:高中化学知识容量大,很多的化学反应都要求掌握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但书写正确的反应方程式对他们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很多学生化学反应方程式是采用记忆或“拼凑”的形式来掌握的,并没有掌握书写反应方程式的基本规律。(2)化学反应比较复杂,计算题有难度,欠缺解题技巧。学生普遍反应,想要学习化学计算题相关的解题技巧,这样考试的时候就能节省不少时间。(3)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并且不太会总结学过的知识。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遇到新知识习惯了靠记忆,采用背诵的方法,一些学生靠传统的“题海战术”来提高化学成绩。

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的结果,说明“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改的具体目标、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完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建议

针对“学案导学”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对其提出相关的建议:

1. 完善学案的编写,使其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学案的设计应包括完整的三维目标,注重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针对化学反应方程式太多、不容易记忆等问题,学案的设计在课后练习这一块可以设计“方程式概念图”这个模块。以某一元素或化合物为中心,将与之相关的方程式按照阶梯级别连成网络,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并全班交流,选取最好的概念图。

2. 备足学生的课——加强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利用学案预习的情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反馈,这有助于不断地更新、改进学案。检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抽样检查、随意检查、面批等,这样可以将学生不能理解的一些概念、问题提炼出来,让教师上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 课上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留更多思考的时间、空间。 “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放”,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合理的建议。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深处有价值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教师及时地发现、挖掘,不仅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而且教师对学生想法的肯定与关心有助于学生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及信心。这样的课堂让师生间有更多的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更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如果适当的评价学生的学案,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完成学案学习,而且评价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数,还要包括学生的各种特质(收集信息的能力、组织意识、领导才能、合作的精神等),给学生以充分展示的平台。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张晨阳.“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预设与生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4),105.

[2]钟世军,雷新菊.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144.

[3]郑泽忠,徐桂英,许纪荣.谈谈化学教学中学案导学问题的设计与优化.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2),26~27.

[4]郑翠英.以“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数理化,2011(06),46.

[5]李小君,房宏.“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02),55~59.

学案导学研究报告 篇9

运用的研究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借助学案,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课前学会预习;课上会探究、会质疑、释疑,会合作;课后会反思等多种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下面就简要介绍学案导学模式在生物不同课型的具体应用

海林林业一中纪彩云 刘颖

一、新授课

通常建议对学生采用“诱导式”,即:提问—解答—质疑—归纳—前测

这种模式是指导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答案的方式记录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理解了哪些问题,形成哪些能力,如果实在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在学案导学本上,(以备课堂上和其他同学 和 老师共同探讨解决),最后归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规律或者感受等,最后自己出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题。具体做法:

1、通过集体备课,结合个人特点,编制适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学案中应把本课时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非常清晰、条理地展现给学生。重要的概念、原理和基础知识中的关键字词可留空,让学生当堂分析、填写,以增强印象。每一个知识的后面应设计1—2个思考题,针对该知识点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难点和特别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辨析、思考或适度的拓展。

2、学生自主完成各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过程,提倡自主思考,最大限度的自主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导学案中和教材中相关的思考题,主要讨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让这些问题通过学生间的互助学习,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

二、复习课

建议对学生采用“开放式”,即:整理---质疑—探究—小结—应用

这种写学案导学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问题解决活动,带有研究性和实验性。在开始一般要求学生系统整理本课内容,然后学生提出问题,自己通过查阅资料介绍一些适当的科学研究方法,补充总结问题的答案,最后根据整个过程编写相应的练习题。开放式学案导学不限于一个课时,也不一定全部在课内完成。具体做法:

1.教师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好复习课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梳理本课时知识点的方法或平台,如:列表比较、填图、知识纲要、问题提示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完成知识梳理。

2.在完成知识梳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出本课时复习内容的知识网络,对于知识间联系的脉络清晰、比较容易构建网络的内容,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构建。对于构建网络比较困难的内容,教师可在学案中设计出一个框架,指导学生完成构建。该环节也可安排在后面的总结反思时进行。

3、设计达标训练题和能力训练题各一套,前者的题目较容易,强调考查基础;后者可有一定难度,注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题量不能太大,能基本覆盖本课时复习的主要内容即可,能让学生当堂完成。所用题目应经过教师的细心挑选,不能有错题、偏题、超纲题。每道题目应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同一知识点不要重复考查。

三、实验课

实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或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式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知识。因此,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侧重于学生主体性方面。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学习者只能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决定于特定的情景下的学历历程,另外知识在具体情景中总有自己的特异性,“实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于以上理论,倡导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验课堂”情景,使学生在这个情景重主动地进行问题讨论、实验操作、思维练习、交流合作,在情景中建构知识,寻找学习的思维方法,在情景中进行探究创新。具体如下:

(一)、实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实验·学案”导学,以“实验课堂”为核心,以学案为载体,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问题探究模式:创设问题情景→尝试探索→形成假设→确认结论。

2、示范实践模式:创设情景→分析问题→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变式练习→归纳小结。

3、自学指导模式:学前指导→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教师精讲→练习巩固→教师小结。

(二)、实验·学案”导学的教学原则、优点

1、原则

⑴、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原则,即主体性教学原则构成“实验·学案”导学教学课堂的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材、实验、学案等,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核心地位,其它要素都要服务于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交流合作。

⑵、诱发性原则,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具有诱发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自身固有的好奇心,培养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兴趣需要,适应求知欲望的主动过程。

⑶、全面训练原则

根据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必须以全面训练为主线,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还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计算、合作、参与、探究等能力。

⑷、实践性原则

科学的本质式实践的,科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生物是一门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实验对于学习生物尤为重要,教学中除了以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应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联系环境保护,能源,高科技等社会热点问题,使学生懂得生物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并能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作出价值判断。

⑸、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包括:“实验课堂”的开放性原则和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实验课堂”的开放性包括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内容进行重组,跨学科渗透以及适当增加延伸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实验内容。师生关系的开放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2、学案导学的优点

⑴.学案导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案导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力图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思维能力;课堂上给了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教给了学生自学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为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⑵.学案导学能“减负”不“减质”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时代的要求,学案导学不失为一种与这种要求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学案导学的核心。由于学生学会学习,疑点、难点都在课堂解决,原来的课下作业在学案导学中基本完成,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发展了,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

⑶.学案导学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案导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允许学生异想天开,无论什么问题,都不是把现成答案捧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关于“学案导学”复习模式的反思

1、学案的使用:学案内容分层次设置:能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查漏补缺各得其所。学案的内容突出知识要点,将“学什么”比较直观的反映在学案上,而将“怎么学”融含在形式中,让学案本身就成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2、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要确保自主和谐、有序指导的氛围,自主合作能掌握的内容,教师一定不要包办;有难度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导,而且要及时精要深透;过于发散蔓延,与当堂学习任务无关的内容该止则止。复习课做到高效的关键是调取学生的知识内存,帮助其进一步整理、存储、运用,以实现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课堂要突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以学为主,准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前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促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3、学案导学与分层教学的问题:学案内容的设置一定既要面向全体,又适于分层次教学指导。自主、合作问题的设置形式、难度一定要适宜于学生;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的活动一定要讲求有效,并多参与和了解学生的活动,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4、教学策略的改变:本模式的课堂复习注重体现高效课堂,有效学习的理念。教学过程力求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维立体发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高效学习的关键。教学过程要改变过于注重视知识结论掌握的传统理念,重视自主合作过程,重视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要善于以学案为载体,搭建有效学习的平台;以多媒体为辅助,渗透学法指导,合理调控复习进程突破重难点,要善于调节课堂的气氛,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肯定,最终目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优化学生学习品质。

上一篇:教学会议主持词多篇下一篇:最令人感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