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2024-09-06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通用12篇)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篇1

案观察

幼儿园小班观察分析

场景三:中午的时候午睡睡下去,过了大半个钟头,孩子们从原来兴奋的状态开始慢慢安静 下来,进入睡觉的节奏,孩子们都在慢慢地进入梦乡。只有几个小朋友还没睡着,钱江便是 其中的一位,每天都要花好多经历陪他,他才肯睡着。又陪又拍很久才睡,每天睡觉都是一 场持久战呀。分析策略:从小班一进来,钱江就是一个在生活常规方面有点落后的孩子,因为在家都是阿 姨一手包办,所以,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像吃饭,穿衣,睡觉等等,都是经历了一个学期我 们的不断培养,以及要求他

们家里要放手做好家园配合,这个学期,钱江进步了好多。在注 意力方面,钱江可能由于心智比较嫩的缘故,稍稍落后,平时,我们除了积极地跟家长沟通 之外,也在着重地想办法培养他,一步一步要求他,这学期,他已经进步了很多。每个孩子 都需要肯定,每次我们表扬他进步的时候,虽然嘴巴上不说一句话,但我们可以看得出他很 开心。所以,无论是他做得有没有别人好,只要看到进步,我们都会去肯定他。现阶段睡觉 还让人有点头痛,每天都睡得比较晚,我们也是绞尽脑汁在想对策呀。幼儿园小班观察反思两则

幼儿园小班观察反思两则

老师,我和你拍拍手

观察对象:强强

观察时间:2016年2月10日

观察内容:

强强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宝贝,虽然年龄小,但很懂事。

经过几年的带班实践,我积累了一

些经验,这其中就包含离园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需要和我双手击掌一次才能够离开教室,这个习惯也已经渐渐地在现在的小一班建立起来。

每天下午,点心过后,我都会带领这群宝贝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下复习。时钟指向了4﹕00,经看到几位家长了,可孩子们表现都很好。没有满地乱跑、更没有自己私自离开座位就走,我开始叫小朋友的名字,每个孩子都在等待着被叫到名字后和我双手击掌,看来他们是很喜欢这样做咯!

上个星期五的下午,强强的妈妈很早就来到幼儿园接宝贝,这个时间我又正好去开会。强强的妈妈把他接出来就要走,他却对妈妈说:“妈妈,等一下,我还没有和老师拍手呢!”等我开完会从二楼下来,见到强强,他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再见!我和你拍拍手!”拍完手之后,他又搂着我亲亲,之后才高高兴兴地离开幼儿园。观察反思:

一个简单的拍手动作能够使离园

前的宝贝们很听话的坐在自己 的小椅子上不会到处乱走,我自己都觉得骄傲。仔细分析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增加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接触机会,弥补了缺憾,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二是创设了一个宽松、温馨、和睦的离园气氛,让幼儿能心情愉快地离开幼儿园,并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文明礼貌教育融于生活环节中去。

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

观察对象:川川

观察日期:2016年2月13日

观察内容:

川川是这个学期才转入我班的小女孩,报名的时候是奶奶带着来的,奶奶说她很顽皮。但开学之后,说实话,她在我班就不算淘气的了。也许是刚到这个班,对环境、老师、小朋友都不熟悉,她只是整天坐在椅子上,怎么看她也无法和顽皮扯上什么关系。但自从她转入我班后,她的家长来接的时候总是

对我说:“老师,这孩子不听话你就揍!”这话多听了两次,我于是庄重地对她的妈妈说:“您知道吗?其实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能只是一味地动用武力,而是要制定一套行得通的好方法!”家长听了我的话,虽然什么也没再说,但站在原地想了一会儿才带着孩子离开。

观察反思:

其实,川川在班级里还是很有进步的,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和同伴游戏的时候也学会了互相谦让。作为老师,我们是专业的从教人员,当然在工作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和方法。希望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能够考虑我说的话“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如果能够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相信孩子会在你的影响下有很大的进步的。

作者

江西省铜鼓县幼儿园

邮编

336200

陈美兰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观察小白兔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观察小白兔 【活动目的】

让小班幼儿了解兔子的外形特征、习惯、用途。

【活动准备】

兔子一只,兔笼一只,布一块,桌子一块,兔子挂图一幅,上有各种各样的兔子。米粒、鱼、肉骨头、萝卜、草、青菜各一碟,兔子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狼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起始部分 1.师:Stand up,plebse,Good morning,children.

幼儿:Good morning。Miss Yan.

师:今天在教室里的不只是Miss Yan,还有很多的客人老师。请小朋友转过身去,向客人老师说声:Good morning,Sitdown,please。

2.师:除了这些客人老师,今天我们班上还来了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呢?我要

请一个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把它请出来。

(请一名幼儿上前将笼子上的布揭开)幼儿:小白兔。

师:对,这位小客人的名字叫小白兔。what’s the“小白兔”in English?(教兔子的英文单词“rabbit”)【评析】组织教学部分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尝试情境,同时体现了英语实验班特色。

二、基本部分

1.师: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小白兔,摸摸小白兔?

【评析】设疑,激发幼儿尝试的愿望。好的,老师抱给小朋友们看看,看看小白兔是长得什么样的?(教师抱小白兔环教室一圈:鼓励幼儿动手摸摸)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幼儿在尝试过程中产生了对小白兔由陌生到喜爱进而渴望了解的学习动机。

师:小朋友们都看过,摸过小白兔了,你们可以跟边上的小朋友讲讲,小白兔长得什么样,等会儿老师要请小朋友举手告诉我。

(把小白兔放在桌上)2.请幼儿上来指着小白兔说出兔子的外形特征。

【评析】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尝试结果,同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3.教师引导并教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重点突出: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三瓣嘴、前腿短、后腿长。

【评析】这里体现了有指导地尝试。4.再一次请幼儿上来复述小白兔的外形特征。

【评析】帮助幼儿强化正确概念。5.师:小朋友们看到的是小白兔,其实兔子还有别的颜色。(出示挂图)还有小灰兔和小黑兔,这种毛很长很长的兔子,又叫长毛兔。

【评析】体现了知识的延伸。6.师:这些小白兔、小灰兔、小黑兔,最爱吃什么呢?我这里准备了很多食物。有鱼、有肉骨头、米粒、萝卜、青菜、草,请小朋友来喂喂小白兔,看看它到底爱吃什么。

(先给小白兔吃鱼、肉骨头、米粒,再给它吃萝卜、青菜和草)

【评析】小兔子爱吃什么,教师没有教给现成的答案,而是再次创设了尝试情境,将幼儿的好奇心又一次激发。精彩!7.师:小朋友看清楚了,小白兔最爱吃什么呀? 幼儿:萝卜、草、青菜。

【评析】尝试出了圆满的答案。师:我们学过“小白兔”的儿歌,还记得吗? 幼儿: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师:什么小动物爱吃鱼、肉骨头、米粒呢?(集体回答:猫、狗、小鸡)小朋友以后看到小白兔,还可以仔细地看一看,小

白兔还爱吃什么?发现以后再告诉老师,好吗? 8.师:小白兔吃了东西以后,慢慢地越长越大了,它长大以后有什么用处呢? 主要由老师讲:兔肉可以吃,冬天到了,兔子身上长出长长的兔毛,就像穿了一件很厚的棉衣,兔毛可以做衣服,穿在身上很暖和,兔皮可以做帽子、手套。

【评析】幼儿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由老师教给他们并未落入俗套,而是贴切自然。

9.师:小白兔在外面呆了那么久,有点累了,让它回到兔笼里歇一会吧。(把兔子抱回兔笼)

三、结束部分

1.师:今天小朋友们看了小白兔,摸了小白兔,喂了小白兔,还知道了兔子有很多很多的用处,想不想自己也做做小白兔呢? 我们来做一个“兔子和狼”的游戏,好吗?(请一名幼儿来做大灰狼,教师做兔妈妈)

【评析】由于有了对兔子的了解,幼儿把这个游戏做得极其投入,使一节课在高潮中结束。

2.师:小白兔,我们跳到外面草地上去玩一会儿,好吗?(跟客人老师说bye-bye)【总评】

这个教育活动教师按照“创设尝试情境→激发尝试愿望→鼓励大胆尝试→表达尝试结果→再次进行有指导地尝试→强化正确概念”的思路精心设计。教育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主动学习状态;尝试精神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灌输”模式,教育形式活而不乱,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猜猜是什么?

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他们把这种思考方法应用到其

它领 域如:数学.作文.生活中.等各种问题上。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儿童漫画、资料、电 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 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儿童漫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思考方法,学会全面整体去观察对象,并启发他们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数学.作文.为人处事等各种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小朋友思维的发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品德。情感目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尝试用各种笔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体验 作画的乐趣。

三、准备情况: 课前知识准备:带相关的漫画 音乐、、黑板、电脑 底版 视频仪 似壶似杯的罐

四、活动过程:

1、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触摸罐子。师:谁来告诉大家,这里面放的是什么?看看,阿童

木举手了----师拿出画并送给举手 的小朋友。

2、欣赏并感受范画的美。师: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许多漂亮的漫画,想看吗? 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幅画?美在哪里?

3、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师:漫画真美,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一下呢?那你打算把刚才摸到的东西画成什么呢? 交代要求:请你想好了再做,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哦。画的时候,将剥下来的废纸等放在筐子里。使用小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作画。放着优美音乐,让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纸画,营造意境。

5、讲评。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画了什么?(在介绍自己或是他 人作品的过程,也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想不想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呀?小朋友合影。今天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尝试画漫画,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下次一定做得更好,我们把画拿到教 室里布置出来吧!

五、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开展地比较有连贯性、多媒体的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篇2

角色游戏的一角, 敏婕抱着娃娃一直安静的坐着。5 至6 分钟过去了, 我引导她来到图书馆, 她依然一人安静的坐着或走, 大约3分钟, 她回到娃娃家独自、安静地直到游戏结束。

敏捷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思考, 之后我对敏婕进行了两周五次, 每次20 分钟观察。关键结果显示:敏婕交往时间长期过于偏低;在社会情境下具有较多的旁观行为和独自游戏的行为;在社会情境下比较容易害羞、被动、沉默寡言;不愿意引起别人的注意, 胆小敏感;具有趋避动机的冲突和对社会环境的焦虑和畏惧, 胆小拘谨等情绪问题;每天入园情绪非常低落;很少或没有与老师、同伴交往;时常安静独处;当遇到困难时, 直到逼不得已才哭着与老师说。因此, 我们认为敏婕身上已经具备了社会退缩行为的判定条件。通过家长调查和访谈得到:亲子依恋关系缺失:因父母工作身体原因, 一直由奶奶照顾到至今;环境与交往空间狭窄:因奶奶很少出门, 敏婕绝大部分时间在家独自玩;教养方式的截然不同:四代同堂的家庭结构中, 呈现了溺爱、严格而权威、民主而软弱三种不同的教养方式。

二、研究意义

通过观察和量表测试, 敏婕属于沉默寡言与主动退缩结合的社会退缩行为。它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对儿童发展具有负面影响。角色游戏具有典型的社会性, 通过角色游戏可以实现与同伴的交往活动, 构成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 为形成积极社会交往行为提供条件。

三、概念界定

社会退缩:是指在社会情境下或者在同伴情境下, 所表现出的跨时间情境的各种独处行为。其特征:熟悉社会情境下的独处行为, 表现为较低的互动频率。

角色游戏: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 扮演他人的角色, 模仿他人的行动和语言, 并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积累的经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问题行为:是由情绪障碍导致的社会适应性困难, 它与正常行为相比较, 是指那些表现过度、不足或不适当的行为。包括内向性问题行为和外向性问题行为。

四、观察与干预

(一) 基线阶段1:自然观察状态

在正式干预之前对敏婕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了两周共五次, 每次20 分钟的观察与记录:第一次参与游戏时间与交谈时间都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低落沉默;第二次参与游戏时间为2 分钟, 交谈时间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低落害羞焦虑;第三次参与游戏时间为零, 交谈时间为2 分钟, 其情绪表现为害羞不自然;第四次参与游戏时间与交谈时间都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平稳;第五次参与游戏时间5分钟, 交谈时间为零, 其情绪表现为害羞。

(二) 干预阶段1:角色游戏构建

1.营造气氛, 建立良好的同伴和师生关系

根据日常所开展的角色游戏情况, 精心选择了氛围比较融洽、轻松, 很容易参与的角色游戏主题。在这些角色游戏主题中主要是老师的介入和引导, 观察敏婕的参与情况, 老师找合适的时机推出。逐渐地增进敏婕与同伴、老师交往的频率, 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过程的观察结果为:游戏“娃娃过生日”中其交谈时间累计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8 分钟, 表情自然, 情绪略显开心;游戏“看望病人”中其交谈时间累计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12 分钟, 行为上自然略显主动;游戏去动物园中交谈时间累计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12 分钟, 行为上自然主动且开心积极;游戏去图书馆中交谈时间累计4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累计12 分钟, 行为变化为被动转向主动, 情绪也是害羞转为开心。

可以看出通过精心设计的角色游戏主题, 敏婕与同伴的交谈、情绪等行为逐渐的增多。从一开始老师的介入与引导逐渐转化为小朋友的邀请, 敏婕慢慢地学着与小朋友一起游戏, 一起欢笑。虽然起先有些不适应, 但随着游戏的进程, 敏婕参与到了其中, 与个别伙伴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有效模仿, 增强社会交往技能与主动性

模仿是以某一个或某一个团体的行为榜样, 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弄等过程而改变个体的行为, 以形成与榜样相同的思维、态度、动作或言语表达等特性的过程。本策略主要分为“:模仿”的前奏与进行曲。

(1) “模仿”的前奏

选择故事《我不愿意孤单》与敏婕进行一次非正式谈话活动。利用故事里鲜明的主题内容来让敏婕逐渐地了解和学会“主动、勇敢的与朋友一起游戏”。谈话分为两部分, 通过“感到孤单”与“找到快乐”进行对比, 让她了解到什么是孤单, 同时主动、勇敢地与朋友交往, 感受到了交往的意义。通过与敏婕讨论“如何让故事的小男孩不孤单”到“如果自己在游戏中觉得很孤单应该怎样做?”在其中逐步让敏婕了解要主动、勇敢地去和朋友们一起游戏, 体验快乐;知道和朋友在一起不会感到孤独, 和朋友在一起就会开心;愿意主动、勇敢地和朋友交往, 感受积极交往的意义;体验和朋友交往带来的快乐。

【干预过程】

师:请敏婕和其他两位小朋友一起看书

师:敏婕, 你看到了什么?

敏婕:有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小朋友们在做游戏。 (引导她看第1—4 图片)

师:小男孩怎么了?

敏婕:他只有一个人, 其他小朋友都在玩。

师:小男孩脸上的表情怎样?心情怎样?

敏婕:小男孩有点不开心, 有点伤心、孤单。

师: (引导敏婕观察另一面) 你看和朋友、老师一起游戏, 他们开心吗?

敏婕:他们很高兴。

师:如果你是刚才这个孤单的小朋友, 你想和大家一起玩吗?应该怎样做呢?

敏婕:可以去和小朋友一起玩。

师:对呀。如果小朋友没有邀请你, 没关系。我们可以自己主动地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相信小朋友一定会和你一起游戏。 (和敏婕一起看第5-7 页内容, 理解小男孩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心情。)

师:他现在有什么变化呢?

敏婕:一起吹喇叭、玩玩具、和好朋友手拉手, 玩的很开心。

师:前段时间, 敏婕在超市、医院、娃娃家都和谁一起玩游戏了呀?

敏婕:吉吉、梦梦、乐乐、阳阳、婷婷、晨晨、楠楠。

师:哇!有这么多的小伙伴和你玩, 开心吗?

敏婕笑笑:开心。

师:是呀。敏婕下次在娃娃家、超市里都要和小男孩一样主动地去找朋友一起玩, 你会比这个小男孩更开心、快乐。找到朋友一起玩, 老师会给你拍很多的照片, 好吗?敏婕开心的说:好的。

(2) “模仿”进行曲

在真实和直观的模仿前奏之后, 引导敏婕自己逐步地由简单到复杂, 渐进式地让她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参与模仿同伴的积极行为。从有意安排熟悉的朋友到自己挑选朋友, 在一个个角色游戏中让敏婕自己主动的参与, 增进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分享交往带来的快乐情感体验。

观察所得结果为:第一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8 分钟, 情绪表现为开心;第二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2 分钟, 情绪表现为积极;第三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7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2 分钟, 情绪表现为积极;第四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4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9 分钟, 情绪表现为害羞转开心;第五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0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6 分钟, 情绪表现为快乐;第六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8 分钟, 情绪表现为兴奋;第七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1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5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兴奋;第八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2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7 分钟, 情绪表现为热情大方。

根据上述观察结果我们认为在经干预阶段1 中, 敏婕在角色游戏中与同伴交谈时间、参与游戏时间、情绪都有明显的好转, 交往对象、范围也有所扩大。

(三) 基线阶段2:首次干预后的状态变化

于是, 在基线阶段2 中不再有意干预, 而是让敏婕自己在角色游戏中进行游戏。观察结果为:第一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3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6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略带沉默;第二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0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9 分钟, 情绪表现为开心兴奋;第三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7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9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第四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2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0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第五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6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

经过观察发现敏婕在很多时间内又开始独自游戏, 交谈时间和参与游戏时间相对与干预阶段1 明显的减少。但在角色游戏中她有时愿意参与到其他幼儿的游戏中, 可能是缺乏一些自信, 显得有些害怕。

(四) 干预阶段2:自信与自我形象的提升

在基线阶段2 的基础上, 在干预阶段2 中将采取与干预阶段1一些比较类似的干预策略。但略有不同的是在此干预阶段中注重对敏婕退缩行为的塑造, 重点采用标志性表扬、家园同步干预的策略, 增强她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的能力。

1.标志性表扬, 深度行为塑造

标志性表扬是指一种非常特定的方式表扬积极的行为与特性。其特征是:对具体、积极的行为形成有效的强化。在角色游戏中有意地忽视敏婕一些退缩行为, 通过“活动后评价”情感追忆、创设角色游戏“区域明星”牌、建立个人“闪闪红花本”来积极关注她在角色游戏中各种主动交往的表现, 如:语言交往、积极的情绪、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等等, 既可以激发敏婕这些恰当行为又可以预防不恰当的行为, 从而对预期行为的强化来实现行为塑造。

(1) “活动后评价”情感追忆, 树立积极形象。在本个案研究中是指在角色游戏中, 将敏婕的一些积极行为在活动结束后以“老师”为引领, 由敏婕进行回忆, 幼儿总结与评价, 唤起其他幼儿对敏婕的注意, 从而树立一个积极的形象, 激发敏婕内心的积极情感。

【观察的积极行为或片段】

A妈妈来到超市“:我想买一双白色的皮鞋。”敏婕说“:是这双吗?”敏婕继续说“:这双鞋子10 元钱。”付完钱后这位妈妈由于东西太多, 始终整理不好物品, 就在这时敏婕问“:我帮你送回家吧!”

B妈妈刚走到门口, 听见敏婕对她说“:你忘记带钱包了。”当B妈妈又来到超市买东西付钱时将9 元看成了6 元。敏婕忙说“:这是9 元, 不是6 元。”

卖鱼老板那儿传来一声“哗”的响声, 鱼全部掉在地上。敏婕看见后急忙跑过去, 麻利地帮助卖鱼老板将鱼捡回桶里。

【实施标志性表扬】

今天在角色游戏中看到了一个很负责、很热心的超市老板。隆重的向小朋友介绍了敏婕, 同时邀请请敏婕来以“一问一答”的谈话方式来示范刚才自己的积极行为。

师“:当妈妈拿不下东西时, 你会怎么做呢?”敏婕“:我会帮助她拿回家。”

师“:你是怎么说的呢?”敏婕“:我帮你送回家好吗?”

通过运用同样的方式, 演示第二、三片段。

老师小结:今天的敏婕老板热情大方主动, 有礼貌的招呼顾客, 热心的帮助顾客解决困难。我和小朋友对敏婕的积极行为给予了“两个大鞭炮”的奖励。并将敏婕扮演的“热情的超市老板”作为其他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2) 创设角色游戏“区域明星”牌。“区域明星”牌的形式主要是以敏婕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行为为标准, 是通过“活动后评价”情感追忆环节, 由幼儿集体推荐而产生的。如:明星老板、明星妈妈、明星厨师等。版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个人照片、星星等级、推荐的理由组成。

(3) 建立个人“闪闪红花本”。“闪闪红花本”是专门一本以敏婕的个人情况而设计的本子。它采用了代币强化的方法, 以小红花作为一种次级强化物 (即代币) 来记录敏婕在角色游戏中积极的、良好的行为。一周共10 朵小红花, 每周需达到6 朵以上的小红花, 敏婕就可以换取或实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礼物或期望的事情 (每一周的逆向强化物是依照敏婕的兴趣而定) 。并每周为敏婕确定一个期望目标, 目标循序渐进的进行, 完成之后可以逐步提高要求, 如:一周内同时达到两个目标。

经过一系列“标志性表扬”活动后, 在角色游戏中敏婕显得很自信, 交谈时间、参与游戏时间逐步提高, 情绪变得积极。观察结果为:第一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5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4 分钟, 情绪表现为开心;第二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8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20 分钟, 情绪表现为平稳开心;第三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6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20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积极;第四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9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8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积极;第五次, 交谈时间累计为18 分钟, 参与游戏时间为19 分钟, 情绪表现为高兴积极。

2.家园共参与, 协调一致干预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 不是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可以胜任的, 必定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此, 在这里将邀请敏婕家庭成员共同的参与。通过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 共同配合, 使进程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建立家庭互助组。家庭互助组是幼儿家庭之间的一种在家庭教育方面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支持的形式。于是, 从家庭结构、家庭人员关系及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的性格等方面考虑, 经过商量之后吉吉家庭和敏婕家庭成立家庭互助组。通过家庭互助组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的指导等内容。

(2) 家庭训练。“家庭训练”本着自然、轻松的原则, 家长利用一些假日时间安排外出游玩或邀请小朋友到家玩的活动, 主要在于创设、提供不同的环境和交往的对象, 在其中能自然、主动、快乐的玩和交往, 增进敏婕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每次家长以表格的形式记录敏婕在每次活动中表现, 并对敏婕在活动的表现做出分析与评价。

(3) 家庭互助组亲子游。在前两项措施的实施下, 我们开展了家庭互助组亲子活动。对此, 针对敏婕的行为, 制定了简单的亲子游方案。目的在于让敏婕主动、自信地与同伴一起游戏、快乐交往, 体验交往带来的快乐;提高和增进敏婕对真实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案例3

四、各类游戏

1.表演节目。采用“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 表演各自准备的节目。鼓励敏婕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 并给予表扬。

2.引导和鼓励敏婕邀请一旁陌生家庭共同参与游戏。 (第一次邀请可以请吉吉和敏婕共同完成, 再次邀请由敏婕独立完成)

3.亲子游戏:《小毛猴过河、《我扔你接》

4.幼儿游戏

《找朋友》:在歌曲“许多小鱼又来了”中, 一边唱一边游, 当“快快抓牢”, 孩子各自找到自己的朋友紧紧地抱住。第二次互换朋友。《大家一起玩》:准备自己的玩具, 大家一起玩玩具。

5.朋友之间互送小礼物。

五、个案研究的成果

(一) 角色游戏中敏婕语言交谈时间的变化

敏婕在倒返实验中与其他幼儿的语言交谈时间明显延长。如图6, 从中可见敏婕在基线阶段1 中与人交谈时间较短, 在2 分钟以下。在干预阶段1 的干预策略影响下, 特别是在第10 次—第13次的干预中, 一般都保持在10 分钟以上。在基线阶段2 没有任何的干预策略中敏婕的语言交谈时间迅速回落到10 分钟以下, 并在此徘徊。在干预阶段2 中敏婕的语言交谈时间明显升高, 基本保持在15—20 分钟之间。

(二) 角色游戏中敏婕参与游戏时间的变化

敏婕参与游戏的时间逐渐延长。如图7, 在基线阶段1 中, 敏婕参与游戏时间5 分钟以下, 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呈现独自游戏、旁观较多。在干预阶段1 中, 敏婕参与游戏时间从8 分钟一直延长到18 分钟, 将接近20 分钟, 呈现比较自然的参与。在基线阶段2中, 参与游戏时间相对来说迅速回落, 但与基线阶段1 相比有所提升。在干预阶段2 中参与游戏时间明显延长, 呈现出积极、主动状态, 有若干次游戏时间达到20 分钟。

(三) 角色游戏中敏婕情绪的变化

敏婕的情绪变化逐渐从消极——平稳——积极转变。如图表8:在基线阶段1 中, 敏婕在角色游戏中沉默害羞、焦虑, 情绪以消极为主。在干预阶段1 的干预策略影响下, 消极情绪逐渐消失, 逐步出现平稳和积极情绪为主。在基线阶段2 中积极情绪回落, 一直保持平稳的情绪。在干预阶段2 中, 以积极情绪和平稳情绪为主, 大部分时间保持积极的情绪。

(四) 以“角色游戏”为中介, 减少或消除了退缩行为, 提升自我效应感

总体发现在角色游戏中的敏婕语言交谈时间和参与游戏时间明显延长, 情绪由消极逐步转向积极。本个案干预中主要以“角色游戏”为切入点, 也是贯穿始终的干预游戏。在干预中, 教师通过创设、营造轻松的氛围, 引导其他幼儿与敏婕交往, 共同游戏, 使她进入到观察、模仿学习的过程中, 有助于她获得一定的社会技能和快乐体验。教师引领其他幼儿关注敏婕的优点、成功之处而忽视其不足, 经常以鼓励和表扬来评价其活动。帮助敏婕在集体中建立了一个积极形象, 增加了她的自信心, 进而逐渐形成了乐观的性格, 减少或消除了退缩行为。与此同时, 家庭参与到干预过程中, 帮助敏婕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均增加和提升了其自我效应感。

六、后续研究思考

在本个案研究中, 经过一段时间对该幼儿的退缩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干预, 且该幼儿的退缩行为也相应的减少了。但是如何较好地保持该幼儿的稳定性依旧是我思考的问题, 也是我需要在下阶段中继续研究的内容。

摘要:幼儿社会退缩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 是幼儿严重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 具有隐性特征,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幼儿行为经常不被周围成人看作是什么问题, 经常被忽略。因此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 尝试以角色游戏为中介与平台, 调查与访谈、分析其社会退缩行为的成因、并对其退缩行为进行阶段性的跟踪观察和记录, 即基线阶段1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干预阶段1 (在干预策略下观察) ——基线阶段2 (在自然状态下观察) ——干预阶段2 (在干预策略下观察) 。研究得出了营造气氛, 改善与建立良好的同伴、师生关系;“模仿”的二部曲, 增强其社会交往技能与主动性;标志性表扬, 深度行为的塑造;家园协调一致, 共同参与等干预策略。

关键词:角色游戏,问题行为,社会退缩,干预策略

参考文献

[1]叶平枝.幼儿社会退缩的特征与教育干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

[2]王辉.行为改变技术[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3]吕静.儿童行为矫正[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2年1月第1版.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玩具 游戏 歌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91

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从互相配合中达成了目标,这就是合作。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时间较少,他们通常呆在家里独自游戏,习惯了一人支配所有的玩具。虽然父母有时也会充当他们的临时伙伴,但很多时候都是迁就他们,家长忽视了孩子合作意识的培养。所以进入幼儿园后,孩子们也往往表现得比较孤立,或是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而不知道去配合别人,他们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着自私、不合群等现象,这些因素会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也制约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我以幼儿在歌唱图谱教学活动为载体,进行了幼儿合作性个案观察,进行幼儿合作意识的研究。

幼儿姓名:杨宇轩

幼儿发展简况:

杨宇轩小朋友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性格外向,乐意与同伴游戏,有初步的合作意识,但有时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容易与同伴发生争执。

跟踪观察记录一

时间:2014.2.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在执教歌曲《我是解放军》活动中,我给每组幼儿准备了大底图和操作卡片,先引导幼儿讨论、交流解放军的特点和小朋友们的想法,再提出要求:听音乐将图谱排序。幼儿一次性摆出完整的图片比较困难,我准备了一张不完整的大图谱供他们聆听、观察,通过歌曲的不断范唱,让幼儿选擇相应的图片进行选择粘贴。在活动的过程中,杨宇轩倾听能力较强,能很快做出选择进行操作,将图谱按歌曲顺利的排好,根本没有顾及其他小朋友。

情况分析

幼儿能力的发展并不是齐步的,在小组活动中帮助他们明确分工,培养他们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这些积极的措施促使了杨宇轩在协商合作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了歌曲。

具体措施

在小组中有的幼儿能力相对弱一些,总是处于无所事事的地位。于是我请杨宇轩指导帮助小组的小朋友正确将图谱排序,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帮忙检查,看看排好的图片是否正确。

效果评价

此次活动使小朋友乐于参加小组活动,成为小组的一份子,又使他们对歌曲的歌词有了较好的掌握。杨宇轩既较快的完成操作,又在合作中体会到了成就感,乐意积极的参加活动。

跟踪观察记录二

时间:2014.3.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歌唱活动《买菜》创编活动中,孩子们说了许多自己认识的菜,为了满足每个幼儿的愿望,我给每组幼儿一张操作纸,按歌词节奏和规律,分成上4格,下6格,引导幼儿将创编的歌词进行记录。杨宇轩拿起笔,迅速地绘画记录下自己想购买的菜,在遇到购买鸡腿时,由于不会画,就请旁边正在记录的小朋友帮他绘画,但别人正在忙着,根本没有理会他,他有点失落。

情况分析

说出菜名并不难 ,难的是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每组中都有绘画能力相对较好的幼儿,所以并不是每个幼儿都能完全将记录做好。

具体措施

建议他们每组推荐记录员,将小组成员说出的菜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介绍自己的菜名,成为活动的主体。杨宇轩一组中有绘画能力较好的幼儿不止一个,纷纷要求记录,于是我引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有的幼儿说每人记录一样,有的说下次活动换人记录,杨宇轩说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记录。

效果评价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他们自己协调好,能够相互合作协商,记录好表格就是最好的方法。

跟踪观察记录三

时间:2014.4.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我的好妈妈》歌唱活动中,创编的图谱记录好后就要进行展示演唱活动了。因为每组的创编内容不一样,所以要先向大家介绍本组创编的歌词。开始是小组推荐代表讲述介绍,杨宇轩幼儿积极踊跃举手,想介绍自己小组的成果,但老师这次没有请他介绍,所以他有点失望,表现出一脸的不高兴。

情况分析

在每次的活动中,杨宇轩都是积极分子,乐于表现。这次老师没有请他,出乎他的意料,所以有点不高兴,活动积极性减弱了。

具体措施

在以上环节中我添加了介绍本组的图谱后的小组合作演唱环节,请小组成员来共同演唱自己小组创作的歌曲,使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喜悦,乐意积极参加活动。

活动的最后,我还将每组的图谱一一展示,让幼儿自由结伴,邀请同伴观看自己的图谱合作演唱,杨宇轩很开心,在活动中也体会到了自己小组操作的成功和给大家带来的喜悦。

效果评价

因为是自己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孩子们对自己创编的图谱十分感兴趣,能按自己的图谱进行小组演唱,效果较好。

跟踪观察记录四

时间:2014.5.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歌唱《小鱼的梦》活动中,孩子们很快进入了角色梦境。在创编环节中,孩子们纷纷讲述自己的梦境,并乐意用绘画形式记录。杨宇轩画了一幅沙漠背景图,并画出了自己在沙漠中旅行的场景。这时旁边的小朋友说“沙漠里旅行干嘛呢?好玩吗?”杨宇轩不由分说,用歌曲唱出了自己图画的内容——沙漠城堡,并问“有意思吧?和我一起唱吧!”于是两个人共同唱起了新版的《小鱼的梦》。

情况分析

在其他小朋友的眼里本来枯燥的沙漠图,被杨宇轩的一支歌变得活泼生动起来,所以大家都喜欢与他一起歌唱,分享不同的意境。

具体措施

表扬杨宇轩的独特的创编,肯定他不同的想法,并支持他与小朋友共同表演,体会不同的意境带来的不同感觉的《小鱼的梦》。

效果评价

在相互交流欣赏不同创编的梦境图中,幼儿的思维不仅拓展了,相互的交流也增加了,对歌曲的学习活动目标也充分达成,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了。教师较好运用开放式的形式进行歌曲学习,为幼儿歌曲学习扩展了新方向,使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为将来社会性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跟踪观察记录五

时间:2014.6. 地点:大(二)班

活动实录

在双声部歌曲《月圆曲》的歌唱活动中,幼儿掌握好了图谱中的星星和月亮演唱的图谱后,我引导幼他们自由选择星星和月亮唱的歌(不同声部)。杨宇轩很快找到了好朋友,但执意要求自己的扮演小星星的角色。而小伙伴也想尝试扮演小星星,发生了争执,根本没有进入活动状态,一直为扮演的角色纠结着。

情况分析

在幼儿运用图谱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和规律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开展了自主选择角色演唱的方法进行双声部歌曲的演唱,但杨宇轩对小星星的歌演唱比较熟悉,所以特别想扮演小星星,与小伙伴有了一些争执。

具体措施

引导幼儿相互谦让,并告之表演完后可以交换角色再次表演,只有小星星和小月亮一起歌唱,歌曲才好听。

在活动小结时,请杨宇轩组合在集体面前表演,肯定他们的合作效果,促使小朋友相互协助,快乐游戏。

效果评价

宽松的学习氛围是陶冶艺术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前提,在自由的游戏状态下进行自主选择同伴合作学习,为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构建了一个新平台。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所以在引导幼儿相互协商角色,明确好自己的角色和演唱的声部表演后再交换头饰,让幼儿在自主的状态下,轻松自如地演唱了这首双声部的歌曲,效果较好。

跟踪评价

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主见,协调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在歌唱图譜教学活动中他们的协调合作能力得以进一步完善,能够运用轮流、竞猜、游戏、推荐、互补等形式进行多种运用图谱歌唱的学习,在学习中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分工,感知小组合作的力量。同时较好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歌曲学习,为幼儿歌曲学习扩展了新方向,使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为将来社会性的合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幼儿在运用图谱进行歌唱的活动中,从传统形式的歌唱模式到自主开放的快乐歌唱;能在相互的帮助中发挥所长,更加热爱歌唱;能从以往的个人自娱自乐演唱,到同伴间相互交流欣赏;能从单种形式的演唱到多种演唱形式的合作,幼儿的合作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在歌唱中以图谱为媒介,学会了富有个性的演唱方法、大胆尝试着与同伴的共同创新;在合作中他们享受着音乐,陶冶着情操,拓展了思维。

幼儿园中班区域观察 篇4

今天区域游戏,正当孩子们和-谐地玩着游戏时,突然我听到了一声刺耳地喊叫声,“好好没给钱就把薯片拿走了,幼儿园中班区域记录。”“快抓小偷!”我还没反应过来呢,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萱萱马上冲到了娃娃家里,揪住了正在做客的好好。这时,娃娃家的“妈妈”蒋郭一连忙问为什么要抓住他们的客人。萱萱生气地说道:“他偷我们的东西!他没给钱就拿走了!快把东西放回去!”原来,银行里没钱了,可是好好又想到娃娃家做客,于是就在超市外面伸手拿了罐薯片就跑了。本想着孩子们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突然,蒋郭一温柔地对着好好说:“好好,你不买东西也可以来做客的,我们娃娃家欢迎你,但是不付钱是不能拿超市里的东西的,你快去还掉吧。”好好听了,高兴地点了点头,马上把薯片还回了超市。萱萱也跟着回了超市。

反思:

为了观察幼儿如何解决纠纷,我没有介入游戏中,作为旁观者,我欣喜地看到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发生此次问题的原因,我也有一定的责任,银行里不应该出现没有钱的情况,所以,我马上又为银行补充了些“钱币”让幼儿可以不再为没钱取而烦恼。其次,导致此次事件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不强,也没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在评析游戏的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讨论了去超市应该注意哪些的问题,幼儿纷纷表示只有付了帐才能把东西带回家。

观察目的:通过投放难度较小的拼图和改变已投放拼图的标记,了解幼儿是否能够持久的进行拼图活动。

观察过程:

(一) 宝宝一进区,就选择了新投放的拼图开始拼起来,教案《幼儿园中班区域记录》。刚开始一玩,宝宝就把有关联的图片一下拼了出来,剩下的图片不由使宝宝皱起眉头来,左试试,右比比都不对,急得宝宝直抓头。这是在一旁观察的阳阳兴奋得叫起来:“这块应该放在这,你看这不是吗!”边说阳阳边把一块拼图放在了合适的地方。

(二) 小宇进区后还是选择了大型拼图,他很迅速的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拼搭起来,拼完后,小宇拿起了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要放到的合适的地方,于是他翻到卡片后面,看看标记,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当收区音乐响起来的时候,小宇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的方回了原处。

情况分析:针对上周幼儿出现的情况:对于简单的四拼、十拼的兴趣已经淡化,比较喜欢数量较多,有困难的拼图,但在拼图过程中,幼儿都没有长久的坚持完成拼图活动,拼几下就放弃了的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对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了解还不透彻,目标过高,导致幼儿跳起来也没有摘到苹果,从而使幼儿失去了对拼图的兴趣。由此问题,我们改变了材料,投放了难度较小的拼图并对已投放的拼图增添标记的方法,降低了拼图的难度,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得到了发展:中等能力的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互相交流完成了拼图过程;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完成一部分拼图内容后,又根据拼图标记拼摆了一半多,这说明两种方法达到的效果都不错。

采取措施:1、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从两方面入手添加区域材料,〈1〉投放新的拼图材料,分块数量在20件左右,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2〉在大型数量的拼图上作相应的标记符号,引导幼儿观察,判断,并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和已有水平,在拼图小卡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使幼儿能够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

幼儿园个案观察6 篇5

个案观察3月

谢康顺是我班一名年龄较小的孩子,他是家里的“小皇帝”,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也不愿意做。每天妈妈来送他,总是送到活动室,帮他放下书包,然后再走。在幼儿园,他要小便了站在便池前叫:“老师,裤子拉不下。”小便完就说:“好了。”等着老师去帮他拉裤子、塞裤子。吃饭的时候,坐在桌子边看着老师,就是不动手。老师提醒他快吃,他却说:“老师喂!”。他丝毫没有自己去做这些事的意识,我意识到如果再这样包办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他来说有害无益,渐渐也会养成依赖习惯,这也阻碍了他的自理能力的发展。

后来我决定实行放手的办法,当他午睡前的时候,我就教他脱裤子的方法,让他自己尝试脱、穿,成功了就表扬他。有时他来求助,故意装着没听见,开始他缠着不放,我就说:“你一定会自己干的,老师可忙了,现在没工夫来帮你。”吃饭的时候,老师喂两口,然后让他自己试着吃,并不断的对他鼓励,慢慢的,自己会吃饭了,而且还很卫生。现在只要有一件事学着自己干,我们就对他鼓励,他也越来越独立,自己学会了洗手、穿衣、穿裤等,自理能力越来越棒。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大胆放开手,让孩子学会独立!他会更棒!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2篇 篇6

情景一:希希是这学期新转来的宝宝,她奶奶是幼儿园的厨师。第一天来新的幼儿园,奶奶把她送到教室里,叮嘱了几句,就去厨房干活了。一天下来,不声不响,也不哭闹,大家做什么她也跟着做。对新环境有的陌生。

情景二:今天是希希来园第二天,早上哭闹着不肯进教室,要去厨房找奶奶,于是妈妈就把她送到了厨房里。到了上课时间,她还是不愿进教室,奶奶狠狠心把她送了过来。哭闹了一会,也能参与到其他孩子的活动中来。睡觉起来,她奶奶来到教室里看望她,本来好好的,一看见奶奶就哇哇大哭起来,而且抱住奶奶不肯放,最后没办法,只能把她接回家。情况分析:对于陌生的环境,孩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出现哭闹的现象也是情理之中。奶奶的特殊身份给了她一个逃避陌生环境的方法。午睡后奶奶来到班级,看见自己熟悉的亲人,忍不住哭闹,不肯放,而且她知道奶奶可以来看望她,以后的日子也有了期望,总是想着能见到在幼儿园里干活的奶奶。果不其然,第三天、第四天希希哭闹的更厉害,更不愿意进班级了。每天妈妈直接把她送到幼儿园厨房间,然后她也不愿进教室,一进教室就哭,甚至看见我们班的保育员阿姨也哭。因为得到了妈妈的默许,可以不进班级,直接去厨房找奶奶,所以她更不愿意来教室里。后来通过跟妈妈、奶奶的沟通交流,要求妈妈早上直接把希希送到班级,断了她找奶奶的念头,虽然早上送来也会哭闹,但只要分散她的注意力,一会功夫就可以跟其他幼儿一起活动了,也忘了奶奶的事情。

现在,希希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也熟悉了,进班级也不会哭闹了,有时候孩子的表现和家长有很大关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家长可能缺乏一些科学的育儿经验,教师可以直接和家长交流,告诉他们具体的操作方法,这样家长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每一个孩子总有适合他的教育方法,教师需要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寻找每一个孩子最适合的教育途径。观察记录二:

观察背景:徐薇是外地来的孩子,是个大眼睛的可爱的小女孩。自从入园后,中午就在幼儿园就餐。她年龄较小,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好。更不会会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特别活动的时候,经常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观察实录一:

小朋友们在玩积木,子杰在叫我:“老师,书泽哭了。”我连忙过去问:“书泽,你怎么了?”书泽伸出了手,我一看,在书泽的手面上有一圈清楚的齿印,是徐薇咬的。我问:“徐薇,你怎么咬书泽啊?”徐薇说:“他抢我积木。”我说:“积木是小朋友一起玩,不能争不能抢。你咬人是不对的,以后不要这样了。”徐薇点点头。观察实录二:

今上午活动结束后,和往常一样,孩子们排队轮流去厕所,我跟在旁边看着。徐薇冲到前面去,一把把叙媛拉到一边去,自己先去了。等她上完厕所,我把她叫到一边说:“徐薇,不能拉或者推别的小朋友,以后上厕所要排队。”徐薇又点点头。观察实录三:

小朋友们都在给水果涂颜色,静慧大声的哭起来。俊茹说:“老师,你快来啊,徐薇咬着静慧的胳膊了。”我急忙过去,静慧捂着胳膊在哭。我拉过静慧的胳膊,果然,静慧的胳膊上一块青紫色,皮都没有了。我有点生气了,问“徐薇,你跑到静慧这来了?为什么咬静慧啊?”徐薇看着我不说话。静慧说:“徐薇来拿我彩笔,我不让,就咬我了。” 实施措施及效果: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篇7

一、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1. 作而不“合”———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重形式, 缺实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具体表现为小组成员之间无合作意识, 相互不干预, 无分工或分工不明确, 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根据实践教学分析, 发现合作形式化的成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幼儿合作时无共同目标且分工不明确。无共同目标可能是由于幼儿之间兴趣、个性的差异而导致的, 而分工不明确则体现出在合作中没有组织性, 整个过程中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二是教师忽视了活动过程和幼儿个人的活动情况。

2. 合而不“均”———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中幼儿参与度不均衡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在领导型合作中, 具体表现为在合作中, 小组中幼儿之间能力差异较大, 能力较强的幼儿占据领导者的地位, 其他能力稍弱的幼儿在整个活动中听从他的指挥, 整个活动由“指挥者”主导。通过分析发现,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幼儿之间的能力有差异。在小组活动, 能力较强的幼儿相当于“领导者”, 而能力稍弱的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属于“听从者”二是教师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

3. 合而无“技”———幼儿缺乏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出现矛盾

幼儿在交往与合作中, 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与同伴进行友好的交流, 没有学会倾听、商量、谦让、相互帮助, 就会导致同伴之间意见不合, 引起矛盾发生冲突。通过分析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技能, 而观点不同是合作与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部分, 只有相互谦让, 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 中和他人的看法, 才能使合作继续进行下去。

4. 评而不“全”———评价和奖赏重结果、轻过程

教师在进行评价时注重小组合作的最终成绩, 即整个小组最终结果是否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而容易忽视活动过程和幼儿个人的反应与状态, 因此评价并不全面。通过分析发现, 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学习。虽然合作学习的定义没有完全统一, 但大部分定义中都提到要以小组整体的成绩作为最后评价的标准, 因此, 教师把关注点放在小组最终的结果这一方面, 忽视了活动的过程与每个幼儿的发展;二是评价者只是教师, 评价太片面。活动结束后只有教师一个人评价, 因此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二、大班区域活动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指导策略

针对当前大班区域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系列问题, 研究者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以下三点指导策略。

1.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培养幼儿合作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幼儿之间通过相互合作来共同完成目标, 一个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是活动开展的基础, 幼儿掌握合作技能是活动进行的保证。

第一, 创设合作学习环境, 为小组合作奠定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发展的需求及人数提供不同层次的区域材料, 适当地增加一定比例的新材料, 并鼓励幼儿挖掘材料的各种玩法。同时创造幼儿合作的机会也很重要。

第二, 培养幼儿合作技能, 为小组合作提供保证。合作技能的掌握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教师应提升幼儿的理解与交流能力。在合作中不但要让幼儿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见解, 而且要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建议与想法, 并且与他人积极友好的相处, 在活动中学会商量、谦让、共同使用等。同时应引导幼儿积极寻求帮助和帮助他人。

2. 关注合作学习过程, 适时指导

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应关注幼儿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在不同阶段给与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时, 教师必须关注整个活动。事实上, 过程要比结果重要很多, 最终的结果并不能说明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技能、知识的掌握, 若教师只是一味地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 那么就很容易忽视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 易出现合作形式化这一问题。因此, 教师要关注活动过程。

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状况, 教师应根据状况的不同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更好地指导幼儿的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在幼儿进行活动时应扮演以下角色。

第一, 教师是幼儿合作学习的支持者。教师要仔细地观察幼儿行为, 了解其想法, 并从物质和心理两方面给予支持。教师始终要以关怀、尊重的态度去积极鼓励支持幼儿, 使幼儿重拾信心, 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地进行尝试。

第二, 教师是幼儿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对幼儿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幼儿合作小组的分组、幼儿合作过程中冷场、幼儿讨论脱离主题这三个方面。若幼儿在分组方面出现矛盾, 教师应根据幼儿性格、爱好、能力等方面并结合具体的情况, 进行适当的变动;若幼儿在合作过程中冷场, 教师要根据冷场的原因进行指导;若幼儿讨论偏离主题, 教师及时的以提问者的身份去提问, 将话题围绕主题展开, 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第三, 教师是幼儿合作学习的合作者。活动时教师要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 但教师要注意的是, 与幼儿共同进行合作并不是为了很快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 而是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 使幼儿积极的动脑思考, 最终得出答案。

3. 评价主体多元化, 全面详细

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应全面详细,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要从小组合作过程的合作性和小组中每个成员的状态进行分析;对于活动结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小组是否完成任务和所用时间来进行。

评价主体应由教师和幼儿共同担任。教师为主体的评价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而幼儿为主体的评价更真实、内容更丰富, 幼儿通过反思、评价可以得到锻炼。

总之, 当幼儿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教师首先要为其提供一个适宜的合作学习环境, 在平时的活动中注重合作技能的培养, 其次要完整的关注幼儿的整个活动, 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 最后在评价时评价结果应全面, 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莹.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与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学前教育研究, 2010 (4) .

[2]陈琴.4-6岁儿童对合作本质的认知特点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5) .

[3]王黎明.合作学习—种有效学习的策略[J].教育探索, 2003 (10) .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5]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3) .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 篇8

观察是借助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他辅助设备,如摄像机等,有目的地对心理与行为进行考察,以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在教育中,广义的观察不仅仅局限于根据一定目的获取相关信息,还包含对这些信息的解释,进而生成教育意义,即采取应对性教育策略,最终使得教育成为一个连续性的活动,能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拓展与深化。观察不是纯粹客观的,而是包含着主观选择的主动的活动。观察主体所持的不同的哲学观、观察目的等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观察的角度、内容、解释与生成的教育意义。

一、观察的目的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获取有关幼儿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样等方面支离破碎的信息,而是获取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的现状及如何改善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社区或家庭等非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各个区域活动之间的关系,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加减乘除”关系,区域之间的拆分或组合,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关系等。根据对这些信息的解读,教师采取有效的教育应对策略,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不断丰富与深化,最终促进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与深化。

二、观察的角度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不再执着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某一点或某一方面,而是将幼儿园区域活动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系统,一个由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各个区域活动、区域活动内部各要素等共同组成的开放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彼此是互生、互利与互补的生态关系。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的角度进行观察,使得生态式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内容更丰富与深入,对信息的解释更深刻与合理,采取的应对性教育策略也更有效。

三、观察的内容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也要观察诸如幼儿做了什么、如何做的、做的水平如何等等方面,这些方面也是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的主要内容,因此称为常规性观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需要观察区域活动、非区域活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主要包括: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内容、方式与水平等现状,和之前的集体活动、社区或家庭有什么关系;区域活动之前的集体活动、社区或家庭活动,对幼儿的区域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区域活动中,幼儿哪些经验有待修改、完善、丰富与深化;为何时、如何开展以及开展什么样的集体活动、社区或家庭活动提供了哪些信息、信号等等。这方面的观察主要是为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提供契机、方式与内容,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间割裂与封闭的状态打破了,走向了开放与对话,彼此成为一个内在有机联系的连续的有机体。教师主要通过这方面的观察,捕捉关于何时、如何开展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社区或家庭活动等方面的信息与信号,进而促进区域活动和非区域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

四、观察的解释

观察绝非仅仅是对信息的收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生成教育意义,便于接下来采取应对性教育策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解释表现出了浓厚的开放与对话的特点,将某一方面信息放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中进行解释。例如,同样是解释某一区域活动中某一幼儿活动方面的信息时,不仅要考虑这一特定幼儿发展水平、特点等方面情况,还要考虑这一幼儿在集体活动、社区或家庭中的相关经验,这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等等,这样的解释也会更深刻、更合理,这样的解释生成的教育意义也更丰富、更有效。

五、观察的应对

对观察所获信息进行解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生成教育意义,采取有效教育策略,这即是观察的应对。这是观察促进教育活动不断拓展与深化的—个重要机制与环节,也是教育活动中越来越强调观察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也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强调教师观察的重要原因。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是将区域活动视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是用一种联系的、对话的眼光看待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的应对同样也是如此,通过改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各要素,进而改善这一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或要素。例如,在一个主题为“伞”的活动中,有一区域活动为装饰伞面,幼儿用一些现成的不同形状与颜色的彩纸装饰伞面,三名幼儿玩了一会儿后,并先后放弃了。教师认为,这些幼儿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活动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并最终做出了如下一些应对性教育策略:引导这些幼儿和父母一起注意观察见到的形形色色的伞面(区域活动和家庭的互动);或者在父母的带领下参观伞店(区域活动和社区的互动);在图书区放置一些有关伞和美丽的图片或图画书,并引导幼儿查阅(和其他区域活动的互动);在此基础上,这些幼儿共同讨论如何装饰伞面(幼儿之间的互动);还可以针对一些比较共性的问题开展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的互动)等等。

总之,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观察应对也是立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通过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系统,改善这一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改进这一系统中的某一方面。

实验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表 篇9

观察对象:xxx 性别:女 年龄:3岁 观察日期:2016年x月x日

观察目的:该幼儿有较强的依赖行为 观察者:xx 观察实录:

该幼儿是一个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女孩,平时和小朋友之间很少交流,总是一个人玩耍,不爱和其她小朋友们一起玩。在学习方面比其他小朋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较差,所以其他小朋友也就不太爱和她玩耍,这也使得她更加内向,不爱说话了。在日常的生活方面,她的生活自理也比较弱,吃饭时不愿吃完,吃不完就哭,到最后总是要老师来喂她吃饭。午睡时,也不能独立的穿脱自己的衣裤,总是需要老师和同伴们的帮助。分析与措施: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这都是由于曾思媛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平日里对她太过宠爱,在家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都由长辈包办代替,造成了她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加之父母很少带出门,她们家周围没有和她同龄的幼儿,这也是造成她性格比较内向的一个原因。

1.教师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个案观察纪录 篇10

性别:男

年龄:5岁

观察者:王立新

个案分析:

郭宇帅是我班一个可爱,又腼腆的男孩子,平时的他,总是很少说笑,平时和小朋友不能和小朋友很好融洽相处,幼儿个案观察纪录。

观察与教育记录:

4月9日 周四

实录一:

美术课上,我正在指导小朋友画小老鼠,小朋友画的都很认真,有的小朋友画完老师的范画在画自己的创意,可是他还是迟迟不动笔,我过去问:“你怎么没画呢?”“老师我不会画啊,你给画吧。”“我们一起来画吧。”我用手把着他的小手没有用力:“先画一个三角形,再画一个大半圆,最后画一条细细的小尾巴、、、、、、”很快画好了,“你自己再试一试。”他画得一些画得很不好,还有些不好意思,我抓住契机鼓励他,并给他加了一朵小红花,他得到了表扬有了自信,又画了很多,看到他一脸的笑容,我也很快乐,工作汇报《幼儿个案观察纪录》。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又坚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法:

1、以尊重为原则,循序渐进地改变郭宇帅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与小朋友较和谐地相处。

2、教师给予他特殊的关爱,在生活方面给予帮助,在学习方面随时督促,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情感。

3、家园联系,调整程郭宇帅的家庭教养方式。

幼儿园大班区域观察-幼儿园中班个案观察 篇11

关键词: 幼儿区域游戏 记录观察 策略指导

幼儿有自己的游戏权利,我们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应该以他们的意愿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真真正正地得到快乐与知识。尽管在幼儿园中区域游戏是幼儿选择的,但还是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有着开放自主的风格。在游戏中,老师给予幼儿信任,让幼儿主动游戏、学习、探索。这种活动既可以使幼儿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或者是想象思维,激发幼儿良好的求知欲,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为孩子以后的健康人格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观察分析区域活动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对幼儿的指导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不能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真正学到知识。

(一)在游戏过程中缺少对对进展的真正观察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 篇12

观察教师: 幼儿姓名:彤彤 幼儿情况:

彤彤小朋友极其好动,上课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有点口吃,与老师小朋友语言交流有障碍。

个案观察记录:

2013年5月10日 上课

在上分享阅读课时,小朋友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彤彤老是站起来,咬着手指头,一下又望望黑板,一下又望望其他小朋友,或是望着地板,神情游离不定,又像关注某个东西,又似在沉思,但他什么也没做,也不说一句话。其他小朋友在朗读时他并没有读,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总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一下又去与旁边的小朋友嬉戏,或是打扰其他小朋友,当我提醒以后他才停止嬉戏,但眼神还是没有关注老师和黑板。

2013年5月15日----2013年5月18日 就餐

彤彤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靠近旁边陈卓立的头发,有时把不爱吃的东西放在别人的碗里,他还是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经常掉到桌子上、衣服上、地上。

2013年6月9日----2013年6月12日 游戏

彤彤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但是常常注意力不集中,一下就到处望望,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他总是喜欢一个人站着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了。

分析研究:

1.小动作多,为手脚不停让其安静下来难度较大。

2.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举止行为缺乏思考和判断,意识不到到处乱跑的危险性。

3.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学习困难,还有语言障碍—-口吃,讲话少。教育对策: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巩固。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也要关心孩子其他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个性发展、心理健康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同时及时的与老师联系多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老师的教育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帮助他,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心,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后在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自由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对策实施: 1.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彤彤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慢慢我发现他有时也能讲出几 句完整流利的话,这是我成功的第一步。后来当我在开展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还是能够尊重我,马上不乱动了。

2、细心发现亮点:

每个孩子都有好的方面,都有“闪光点”。在每日的观察与交流中,我发现彤彤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其他大多数孩子都做不到这一点,每当这时我总是很感动,我也会利用这个教育机智,表扬他同时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经过多次以后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越来越有礼貌了。

3.用耐心期待蜕变:

好动的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幼儿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教育或辅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彤彤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2)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好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3)加强自制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我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自制力。彤彤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4)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个案转化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家园配合训练,彤彤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知道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对好动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一个学期是不够的。我想,只要家园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彤彤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二

一、幼儿基本情况

贝贝:女,4岁半,幼儿园中班幼儿,该幼儿自出生后一直由其奶奶抚养,一直到入园前不久才由其父母领回家中,该幼儿文静、内向、胆小、性情孤僻、不合群。

二、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3、9 行为表现:每天来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拉着妈妈的手不愿放开,到班上后总是一个人静静的坐,不和小朋友一起玩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由于幼儿是插班生,因此和其他小朋友不太熟,有时,想加入到他们的游戏行列,但是没有人主动地请她,每一次都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加入游戏,比较被动,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游戏。据调查,该幼儿自小到大,一直由奶奶带着呆在家里,极少出去玩,更难与其他幼儿交朋友。

教育措施:加强爱心教育通过谈心和故事,启发引导幼儿,使幼儿能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勇敢、主动地和小朋友一起玩,在此基础上,教师时刻和她保持亲密的关系,并让其他幼儿感觉到,从而使其他幼儿自内心发出想和该幼儿交朋友的愿望,私下里,教师发动几位能力强的幼儿和该幼儿做好朋友,带好做游戏,经过三周的努力,该幼儿变得活泼多了,也开口说话了,能和别人一起做游戏。

观察时间:2013年10月

行为表现:上课时,小朋友齐声唱着歌,我发现她边唱歌边表演着可当她发现我在注意她时,马上害羞地低下头,我装成没看见,过了一会她又跟着唱了起来,她的声音好听且节奏感强。

问题的分析:父母关系不和,母亲经常在外玩,父亲较孤僻,不太爱讲话,只要该幼儿不顺她母亲的意,她妈妈就又打又骂,造成幼儿心理紧张,这就造成了家庭气氛沉闷,缺少轻松、愉快的氛围,幼儿缺乏鼓励,没有自信心。

教育措施:

通过游戏活动等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的愿望,充分发挥该幼儿的语言、音乐才能,增强她的自信心,经过多次活动,该幼儿的脸上出现了笑容,也能主动来幼儿园了,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我通过家庭将矫治计划、方案告诉家长。使家长明确,并积极支持配合教师进行矫治。和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配合,协同教育。

观察时间:2013年11月

行为表现:在绘画活动中,只见她一会功夫就换了好几张纸,然后开始四处张望,见没人理会她,开始把椅子弄得“吱吱”响,我走了过去,她赶紧捂住画纸,我摸了摸她的头说:“你为什么不画?”她从嗓眼里发出了蚊子大的声音:“我不会。”说着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问题的分析:虽然该幼儿对能力较强的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信,但她碰困难的时候对自己还是缺乏自信,没有足够的信心克服困难

教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请该幼儿多做一些工作,诸如:小组长、检查员、值日生等,多给她一些锻炼的机会。在幼儿唱歌比赛中,该幼儿声情并茂的演唱获得大家的赞赏,从而奠定了她在其他幼儿心目中的地位。

观察时间:2013年12月

行为表现:体育活动前,小朋友照例自告奋勇地表示要帮助拿活动器械,她也举起了小手,并悄悄走上前使自己靠的更前,让老师看到她,我请到她,她很兴奋,去拿了器械,并主动帮助分发器械,活动结束后,她还这招呼伙伴们把器械放到篮子里,带回班上。

问题的分析:该幼儿主动帮助班级做事,做事情有始有终,能指导他人把物品放到指定的地方,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要逐渐巩固其良好行为。

教育措施:

逐渐巩固良好的行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渐渐减弱强化行为,使幼儿在自然情境中自由和幼儿交往,并教育家长努力克制自己,改变教育方法,从而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乐于和同伴交往。

三、矫正结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矫正,贝贝小朋友基本上改变了孤僻的性格。现在这个孩子情绪稳定,乐观积极,能主动来幼儿园,上课积极,乐于和同伴交往,在同伴中也有一定的地位,家长反映,现在我的孩子活泼可爱多了,各方面能力提高很快,为此他们多次感谢老师的关心、教育使孩子健康成长。

幼儿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一

2014年

涵涵很聪明,记忆力非常好。老师讲过的故事,他只要听一遍就能复述;上课回答问题都能答到要点;他情感丰富,会时不时地过来亲一亲老师,表示对老师的喜欢„„

镜头一:小朋友一起坐好等爸爸妈妈来接,可涵涵一会儿摸摸玩具架子,一会儿看看衣柜里的东西,一会摸摸小朋友的头发,一刻都闲不着。

镜头二:老师请他帮助扔一张废纸,涵涵嘴里说着“好吧”,然后像小鸟一样飞着在教室里绕个大圈跑到垃圾桶前,慢慢地把那张废纸撕扯一番,直到集体活动的音乐响了很久,才把废纸放进垃圾桶。

镜头三:户外活动时,涵涵跑到我身边,说有悄悄话要和我说。当我低下身子听他说悄悄话时,他却亲了我一下说:“我喜欢你。”然后就跑走了。

涵涵调皮的原因

1.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育很快,生长需要多运动,涵涵的很多调皮现象都是运动的外部表现。从这个意义讲,调皮是涵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特征。

2.想得到老师的关注。调皮的孩子有时更想得到老师的爱和关注。为此,他就用调皮捣蛋或者恶作剧式的淘气行为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

3.好奇心驱使的淘气行为。涵涵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爱到处乱跑,看见什么都想摸一摸;爱问为什么;看到同伴有些新奇的举动,也爱模仿。

对策一:平等地对待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的需要,第一种就是爱及安全感的需要——需要感觉到自己是在被他人关心、爱护着,感到自己处在一种安全有保障的物质环境与人际关系中。因此,在平等地把表扬和关注送给涵涵的基础上,每天集体晨谈后我都和他个别交谈几分钟,告诉他自己长大了,应该如何自己管好自己,让他感受到老师给予他的特殊的爱。

对策二:发现闪光点

涵涵是个很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班的一灿因为身患白血病.不得不暂时离开我们去治疗。当我们向小朋友讲述了一灿的事情后,第二天涵涵就带着自己的压岁钱要我们转交给一灿.并告诉一灿希望他能坚强勇敢。马卡连柯说过:每一个儿童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及时发现涵涵的优点,放大他的优点,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灵之门,与他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他成为和谐集体中的一员。

对策三:呵护好奇心

从涵涵的故事中我们看出,涵涵的调皮行为在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有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涵涵妈妈经常说一架漂亮的玩具车到了他的手中,不到半小时,就变成一堆支离破碎的小零件。其实,这只是他因为好奇心的驱使,他希望知道玩具的“真相”罢了。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在平时的活动中,我有意让他多参与探索性比较强的活动,如自主游戏中的“探索屋”。在那里,他总是能发挥他的奇思妙想,成为大家追捧的“领袖”人物。

对策四:家园共携手

上一篇:艺术生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十八岁的天空观后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