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2024-08-15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共15篇)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1

记得每当我下楼玩时,不时地会羡慕其他小朋友,因为他们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他们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在小区里穿梭着,多么像一个武功超强的侠客。我也想当一名侠客……

我马上跑回家,把想法告诉了妈妈,想买一部自己的自行车。妈妈说:“不行,你看到喜欢的都想买,学自行车很累。很苦的,你会半途而废的。”我说:“你太小看我了,我一定学会骑车,而且会骑得非常好。”妈妈再次问我:“你行吗?”我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不怕累,不怕苦地学好骑自行车。” 妈妈半信半疑看着我,终于答应了,我欣喜若狂,但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我能学会骑车吗?

在一天下午放学回家,一辆崭新的红色的自行车放在家里的客厅,我急忙放下书包,牵着自行车就要到小区去学,妈妈急忙喊住说:“你要先了解车的功能,然后要到宽阔的路上,才能学好。于是我和妈妈来到了小区里学骑车。”我听完妈妈对学车要点的讲解,我就迫不及待的一脚跨上自行车,踩着自行车的没走多远,就失去平衡,人和车重重的摔在地上,我的脚和手都被划破皮了,我感觉满身疼痛。妈妈跑过来,不但没关心我的“伤情”,还不停地说:“要眼睛平视前方,保持平衡,脚要不停地踩。”我只能咬着牙按着妈妈的方法又一次跨上自行车,也是没骑多久,又要摔倒,这次妈妈手疾眼快的把我扶住了。我一次次骑上没多久,又一次次的失去平衡,每次只有蹬不远就要摔倒。练了几次,我已满头大汗。我心里想:学自行车怎么这么难呀!我只能用“缓兵之计”,告诉妈妈明天再学吧。妈妈一本正经的告诉我:“既然要学会骑自行车,就要付出汗水。”我只好硬着头皮又学了几个小时。

到了晚上,我浑身酸痛,很累,马上就睡着了。我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骑着自行车,像哪吒骑着风火轮,载着妈妈去游玩。妈妈高兴地笑了。我为了实现这“梦想”。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妈妈牵着自行车又一次来到小区。

我一开始小心翼翼骑上自行车,两手紧握着车把,两眼直望着前方,,用力地踩着自行车的踏板,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做着这样的动作,慢慢地找到感觉,我渐渐的骑稳了。我终于看到妈妈满意地微笑了。我也感到无比地开心。因为我终于能独立骑自行车了,只见我旁边的树木“嗖嗖”地往后跑,我犹如是位武功超强的侠客穿梭在树林里。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2

一、读——指导读书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习作语言进行积累,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 只有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量”, 才能够得到“质”的提升。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提高。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 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每读一篇都会有收获, 而且尽可能做到熟读成诵, 使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成为自己语言仓库中的积累。语言积累光靠课内是不够的, 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积累。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合适的课外书, 让他们饱览群书, 从中积累写作材料。课外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另外, 我们也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有趣的活动, 让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高, 逐步加深对语言极其应用的印象。

二、导——激发兴趣, 树立习作信心

众所周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让他们在兴趣的促使下积极练笔, 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作文水平的提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写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对写作材料感兴趣吧!”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透彻了解教材内容, 挖掘其中的趣味因素, 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导入方法,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 故事式导入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常常会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进行写作前, 先讲一个小故事, 吸引学生注意, 学生会听得很认真。故事讲完后, 教师再让几个学生复述, 然后让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写下来, 这样学生就会很顺利地写完。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 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 活动式导入

小学生生性好奇, 精力旺盛。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或者小游戏等能够引发他们的兴趣。通过他们亲身的参与和设计, 学生都会有感而发,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下来, 就会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三) 情境式导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作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 通过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设置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 成语故事或开展活动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想、写,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练——设计练笔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外, 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

(一) 随文仿写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时, 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天空、小河和原野的语句, 感受文章的色彩美和语言美。之后,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结构进行《家乡的秋天》的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 所以, 稍作引导, 文思便喷涌而出:“家乡的田野热闹非凡, 成片的大豆金黄金黄, 饱满的豆荚笑得咧开了嘴。稻田里像是铺了一层金黄的地毯, 漂亮极了。……”

(二) 随文续写

可以续写的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 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三袋麦子》就可以进行续写。当然, 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 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三袋麦子》一文给学生介绍了三个小动物对待麦子的不同态度, 学完课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第三年三个小动物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既发挥学生的想象, 也给学生创造了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四、评——注重讲评

提高习作水平作文讲评是指导和批改的延续。长期以来, 学生写作文, 老师改作文, 似乎是天经地义。但实际上, 作文的讲评同其他教学活动一样, 也要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讲评过程中动眼、动手、动脑、动口,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每次作文讲评,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 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两三篇, 进行集体讲评。讲评时, 出示习作, 由教师或学生朗读一遍, 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情况, 然后教师针对文章实际, 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把握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便今后更好地作文。集体讲评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并提出修改意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三年级的起步作文, 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关键在于教师持之以恒的善导、善诱。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我们才能留住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习作之路上顺利起步。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2].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人民出版社

[3].杨九俊,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

学骑自行车三年级作文 篇3

刚放假的时候,我看见大哥哥,大姐姐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去上学,我很羡慕她们,一直盼望着自己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不知不觉我上了三年级,一天,我回到家一看,爸爸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我高兴极了!

然后,我就骑上自行车开始出去散步,我刚骑上自行车,觉着非常简单。爸爸告诉我要去掉辅助轮才会骑自行车。我回到家,把辅助轮拆开了,我又回到公园学习骑自行车,我刚坐上自行车的时候,车子东倒西歪,忽然一阵风吹来,一下子车子就歪了,摔了一下,但我没有放弃,还是坚持练骑车子,过了几天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

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学,没有什么学不会的。

学骑自行车-三年级作文 篇4

我刚要坐上去,妈妈就叫住了我:停!不是这样坐上去的,(我是两只脚踩在地上再坐上去的)。先让左脚在地上,然后右脚再踩在踏板上。妈妈边说边做,我照例地学着样子做着。妈妈慢慢地把踏板蹬了过去,我正要蹬呢,妈妈扶住了我,可是她一放手,我就会摔个马大哈,所以她从不放手。

有一次,妈妈一下子放手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砰的一声,自行车倒了,我摔了,刚起来站立不稳又摔了。妈妈连忙过来扶我,擦了擦伤口,说:加油!不要灰心,只要你自己想着我在扶你就行了。还有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想其它事情。

我吸取了上次注意力不集中的教训。妈妈先示范一下给我看,我看着妈妈的姿势,都记在脑子里。轮到我了,这回我终于从歪歪扭扭学到了骑直线。

我学骑自行车三年级作文 篇5

我常在路上看见别人骑自行车,非常羡慕,盼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终于妈妈被我说服了,像变戏法似的推出了一辆新的自行车让我学。我高兴极了,嚷嚷着要妈妈教我骑。

我推着自行车和妈妈一起来到了小区的操场上。妈妈说:“骑自行车身子要正,保持平衡,目视前方……我先给你示范一下。”

只见妈妈轻松自如地骑着自行车在操场上转了一圈又一圈。我想:“骑自行车不就是手握车把,脚踩踏板往前蹬吗?这么简单,我也会。”

于是我迫不及待叫妈妈停下来。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刚骑上车,脚像灌了铅似的.踩不动,车子晃来晃去的,一点平衡感都没有,倒像是一下醉汉一样。妈妈在一旁鼓励我说:“目视前方,脚用力向前蹬”!

我蹬了一下,车轮一点也不听使唤,东摇西摆。“哐噹”一声我摔了个四脚朝天。

“哎哟,疼死我了,我不学了!”我边哭边说。

妈妈见我灰心的样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东西不能半途而废,再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学会的。”

听了这些话,我的信心又回来了,妈妈扶着我骑上自行车,并用双手扶着我自行车的后架,指导我骑车的基本要领,陪着我溜了一圈又一圈。慢慢地,妈妈不扶我也能骑了。

浅谈小学三年级起步作文 篇6

一、激发兴趣

1.先观察, 后作文。在学生习作之前,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 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 进而产生表达欲望。在教学中, 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 同时指导学生观测方法, 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写作, 学生就会有兴趣, 写出的文章就有具体内容, 才有真情实感。此外, 学生要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生活, 用一双灵敏的耳朵去聆听生活, 用一颗敏感的心去体验生活。如三年级“语文园地二”的写人习作, 要让学生明白, 不仅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人、身边的人, 可以写听说的人, 还可以写自己想象中的人物等。

2.先实践, 后作文。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 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 随后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 增长其见识, 提高其认识能力, 因而写出的文章就会有条理, 语言生动活泼, 具有生活气息。

二、读写结合

1.多读多写。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利于学生从读学写,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除了每周一次的固定习作外, 要让学生多读多练。教师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发现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事, 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讲给小伙伴听, 互相点评, 看谁写得最能打动人。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一件小事、一位朋友、一点心得、一些感受都可以写进日记, 日记的字数随内容而定, 可长可短, 重点在于写自己最想记下的东西。

2.仿写例文。仿写虽不利于学生创造, 但从训练角度来说对学生很受益。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 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所以模仿是他们的心理需要, 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仿写能减缓学生写作的难度, 使他们由读到写, 由不会写到会写, 把生活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 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 顺利完成从书本到生活的过渡。但仿写不是抄写, 教师要指导学生仿思路、仿方法、仿语言的表达形式。

3.化难为易。写作作为一种技能, 需要长期的训练。教师要让学生打消“作文难”的错误认识, 实现顺利“入门”。在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明白写作格式, 懂得开头、结尾与题目的关系。其次, 要围绕一个中心写。这样从最基本的入手, 就可以逐渐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4.日积月累。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 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 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 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 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上, 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 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 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理解。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 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 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写作源于生活, 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这样, 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得到一步一步的提高。

三、说写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愿意同其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的习作要求在教材里体现得比较充分, 特别是三年级上册, 几乎每一单元的习作都要求写完以后要读给他人听,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强调交流。如语文园地一的习作是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教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让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

四、指导修改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 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写作, 还要教会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如修改错别字、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让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 尽量自己找出错误, 把它改过来;自己找不出错, 就请别人帮忙看一看、改一改。这样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方面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以后就能自觉修改;另一方面经过及时修改可以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五、讲评鼓励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 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 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 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 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 写出的文章会内容空洞, 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 选择合适的题目, 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 有话可写。如教师可以设置“我想 ___”“一件小事”等题目, 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范围, 有更多的可选素材, 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难, 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 在初学作文时, 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限,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如在作文评语中, 多使用鼓励性和指导性的语句, 学生读后, 既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同时又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从而进行改正。

学骑自行车三年级350字作文 篇7

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在院子里的游乐场玩,玩的正高兴的时候,我看到我的好朋友宝宝骑个漂亮的车子过来了,他叫着我:“果果、果果,一起骑车吧”,我看着他骑车比较帅的样子,我给妈妈说:“我也想骑”,妈妈说:“好呀,咱们回家推你的幼儿园的.车子吧”,我和妈妈一起把幼儿园的小自行车推下楼骑了,我和宝宝一块骑了很长时间,然后我们两个约好第二天还在一起骑车。

第二天晚上,我做完作业,推车下去,可是到了楼门口,却发现车坏了,我给妈妈说:“给我买辆和宝宝一样的新自行车吧”,妈妈同意了,说:“就算给你今年的生日礼物吧”。

周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商场六天地买自行车,买完车回到家骑,妈妈说:“车子太高了你会骑吗”,我说:“没事”,妈妈一直鼓励我,我摔倒了好多回,可还是没有放弃,因为爸爸说:“做一件事不能半途而费,要坚持到底。”

三年级写事作文 学骑自行车 篇8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便推着新买的自行车和爸爸一起来到一中操场学骑自行车。我骑上自行车,双手紧紧地握住车把,双脚踏着踏板,十分紧张。这时,爸爸在后面扶着货架,说:“注意,眼睛要看前方,身子要直,要保持平衡……”我边听着爸爸的话,边歪歪扭扭地骑着,非常吃力。骑了一会儿,我没那么吃力了,能一直平衡地骑下去了,所以我开始有点放松。可是骑着骑着,我一不小心,从车子上摔了下来,擦破了点皮。哎呀,没想到骑车这么辛苦,我开始有点厌烦了。爸爸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怎么?不想学了?别忘了,有志者,事竟成啊!只要你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学会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如梦初醒,心想:对呀!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要不然我岂不会被把呆板笑话?于是,我又重新骑上了车。又骑了一会,我回头看了看爸爸,咦?爸爸呢?原来爸爸松开手了,我开始慌了,所以有摔了一次跤。正在我轻轻抚摸着伤口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你看,我刚才松了手,你不也能自己骑了吗?”

啊,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了,虽然还不是很熟练,但我还是很高兴。

看着许多小朋友都会骑自行车,我好羡慕呀!如果我也能象他们那样那该多好啊!于是,我恳求爸爸“爸爸,教我骑自行车好吗?”爸爸听了,爽快地说:“好呀。”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便推着新买的自行车和爸爸一起来到一中操场学骑自行车。我骑上自行车,双手紧紧地握住车把,双脚踏着踏板,十分紧张。这时,爸爸在后面扶着货架,说:“注意,眼睛要看前方,身子要直,要保持平衡……”我边听着爸爸的话,边歪歪扭扭地骑着,非常吃力。骑了一会儿,我没那么吃力了,能一直平衡地骑下去了,所以我开始有点放松。可是骑着骑着,我一不小心,从车子上摔了下来,擦破了点皮。哎呀,没想到骑车这么辛苦,我开始有点厌烦了。爸爸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怎么?不想学了?别忘了,有志者,事竟成啊!只要你有信心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学会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如梦初醒,心想:对呀!我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要不然我岂不会被把呆板笑话?于是,我又重新骑上了车。又骑了一会,我回头看了看爸爸,咦?爸爸呢?原来爸爸松开手了,我开始慌了,所以有摔了一次跤。正在我轻轻抚摸着伤口的时候,爸爸走了过来“你看,我刚才松了手,你不也能自己骑了吗?”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9

随着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深入人心。基础教育的普及性需要教育人的目光落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基层语文教师,经常会看到学生语文学习中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诸如:错别字连篇,写字经常多一画或少一笔,哪怕教师经常提醒依然如此;经常搞混形近、音近的字;朗读时随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跳句、跳段;说作文可以,但写作文过于简单,内容枯燥乏味……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存在阅读困难的表现。调查显示,在小学阶段,阅读困难的发生率在5%~10%之间。[1]

阅读困难的学生学业成绩不尽人意,常会被教师和家长认为是态度不端正或不够聪明。但研究显示,阅读困难与学习态度和智力无明显因果关系。[1]对阅读困难认识的缺乏而导致的错误应对方式往往破坏了学生的自尊、自信心、学习兴趣等,让原有的问题复杂化、严重化。

多年前,在国外对阅读困难学生的矫治常常采取所谓的“医学模式”。但这种观念30年前开始被摒弃,研究者们渐渐地认识到,对阅读困难学生,需要了解其现有的阅读能力和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水平,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他们在该最近发展区内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以此转化阅读困难。[1]

二、概念界定

1.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指独立地完成阅读全过程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尺。语文阅读能力可分为四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认读、解释、概括和评鉴能力。[2]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阅读困难学生,在最基本的认读或解释能力上存在缺陷,因而在之后的概括和评鉴能力上均会表现出严重不足。

2.阅读困难

多年来国内大量文献直接将阅读困难等同于阅读障碍(Dyslexia),而一些研究者则很鲜明地加以区分。结合查阅的资料,本文对阅读困难作了如下界定,只要在阅读能力上表现出不足的都能称为阅读困难,而阅读能力与个人的内在认知有关,也与其具备的语文知识、阅读方法与策略、阅读兴趣与习惯等密切相关,所以范围要比阅读障碍大一些。阅读困难的定义更注重外在表象,而阅读障碍则更强调内在认知能力的不足。

三、研究过程

1.阅读困难学生的筛选

(1)筛选对象。研究表明,早期的干预有利于提高阅读困难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困难的筛选标准是阅读能力低于所在年级至少一个年级,而这在二年级还不是很明显,所以本文选择了小学三年级学生。[3]

我们采用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取本校三年级学生145名参与正式测验,共收到133组有效问卷,受测对象的平均年龄约为8.5周岁。

(2)测量工具。第一,《小学生识字量量表(三年级版)》(前、后测),由王孝玲、陶保平编制的标准化测试题库,信效度很好。[4]第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前、后测),由华南师范大学温鸿博、莫雷等编制。我们对该量表进行了预备测试,做了修订,修订后信效度较好。[5]第三,自编的《小学生阅读动机量表》,在预备测试中分半信度良好,我们选取奇数题做前测,偶数题做后测。第四,自编的《阅读困难教师评价问卷》。

(3)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筛选程序。一是使用《小学生识字量量表(三年级版)》(前测)了解学生的识字量。二是使用《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前测)了解学生阅读能力情况。三是了解学生智力、视力、听力、受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等情况,排除无关变量干扰。我们将按照这三步鉴别出在智力、感官功能和受教育情况无明显不足,却在阅读能力上表现出明显落后的阅读困难学生。[3]

在筛选结果出来前,班级语文教师完成了《阅读困难教师评价问卷》,就平时的阅读作业情况,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学生与教师评价的吻合程度很高,进一步验证了本次筛选的有效性。

2.实验设计

本文共筛选出10名阅读困难学生,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我们又随机选取了5名无阅读困难的学生作为无困难组,只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实验设计的框架如图1。

干预前,在识字量、阅读能力、阅读动机上,实验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无困难组,见表1和表2。

3.团体辅导的展开

为了提高阅读困难学生与阅读有关的认知能力和阅读兴趣,并形成有积极意义的自我评价,我们对实验组个案进行了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成员间的互动体验,来实现自我成长。

团体中共有8名学生,男生4名,女生4名。研究表明,同伴介入辅导有利于阅读困难学生提高阅读兴趣。[3]所以,团体成员还选取了3名无阅读困难的学生(为排除无关变量,不分配在无困难组),这3名学生的利他性和乐群性很高。本团体属于异质性团体,过程中注意有的放矢。

本次活动利用周五下午的学校社团活动时间,由本校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及一名语文教师组织展开。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团体名称:阅读伴我成长

团体目标:

(1)交流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困惑,形成更有积极意义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

(2)通过认知小游戏、注意力和倾听能力的训练,提高影响阅读的有关能力;

(3)通过体验多种阅读形式、创造性阅读,分享阅读收获等,提高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

团体性质:教育性、异质性团体。

团体对象:阅读困难学生5名,无阅读困难学生3名。

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每次1小时,共8次。

活动地点:本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室。

活动过程:见表3。

团体辅导中,部分小游戏是根据阅读困难学生在同时加工能力、继时加工能力、视动协调能力、排序能力等认知方面有所不足提出的,主要运用了PREP任务,即“PASS阅读增强方案”(PASS Reading Enhancement Program)。PREP是加拿大心理学家Das等人开发的一个阅读困难矫治方案,目标是提高学生与阅读有关的认知能力,最终增强阅读能力,干预效果十分突出。目前,已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汉语阅读困难的干预,该方案的跨文化适应性和实际效果令人满意。[6]PREP包括10项任务,其中以下8项适用于小学生:窗口排序、字母连线、图形连接、矩阵、相关的记忆集合、矩阵转换、路径追踪和形状设计。本文将PREP任务穿插在团体辅导中,以小游戏形式进行。

四、研究结果

整个干预过程,学生能积极地完成团体辅导要求的一系列任务。为了检验干预的有效性,我们对实验组、控制组和无困难组进行了后测,得到以下结果(如表4、表5)。

由表3可知,干预后,实验组的阅读能力、阅读动机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识字量无显著差异。即一年以来的应对策略对个案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由表4可知,干预后实验组识字量、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仍然显著落后于无困难组。即实验组虽然进步了,但是仍然和无阅读困难学生存在明显差距,干预对个案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性。

总体而言,这样的干预效果是让人满意的。

五、讨论

本文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对5名小学三年级阅读困难学生进行了干预,具体操作过程中还注意了以下两点。

1.润物无声,注意干预的隐蔽性

正如其他许多名词的提出,“阅读困难”提出是为了给定一个统一明确的标识,让研究教师可以集中资源去更系统地认识该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有效应对策略,但绝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如在使用量表进行测量筛选过程中,孩子绝对不会知道有关“阅读困难”的提法,也不会知道这些量表的用意,只会知道要做几个很有趣的题目。

2.家校携手,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认识、理解、接纳阅读困难是取得改善的第一步,也是极重要的一步。为了让家长了解阅读困难现象的存在,笔者耐心地向他们陈述着孩子遇到的困难。家长们开始时会将孩子语文成绩的不理想归因为不努力、不认真,但是在与笔者的交流中,也慢慢地聊起他们观察到的自己孩子的特点以及遇到的困难,如看不完文字、看不懂内容、难以集中注意力等,当将这些困难呈现出来时,家长们自然而然地也愿意理解孩子,希望和我们携手帮助孩子更好地阅读。

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同阅读困难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干预策略更有针对性。所以在团体辅导展开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个案辅导,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干预效率和效果。

摘要:阅读困难学生在学习、心理上常会遭遇困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本文筛选出10名三年级阅读困难学生,取其中5名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团体辅导,辅导过程中关注学生认知能力、阅读兴趣等方面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团体辅导对个案阅读能力和阅读动机的提升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阅读困难,团体辅导,小学,三年级学生

参考文献

[1]DAS J P,张厚璨.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4.

[2]余琴.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要素与结构[J].教学月刊,2011(4):7-10.

[3]张微.学习障碍的评估与矫正[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3-117,198-200.

[4]王孝玲,陶保平.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46-75.

[5]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52-60.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10

一开始,心急的我迫不及待地跨上了自行车。在一旁乐呵呵的爷爷,给我说了一大堆骑自行车的要领。急于学会骑自行车的我不耐烦了,又急急忙忙地开始练习了。爷爷只好无奈地来到我身边,用手扶住自行车的尾架,叫我坐在座位上。他让我用手扶住车头,两只脚分列放在两个脚踏板上。总算有点儿模样了,应该马上就能学会了。我一边用脚踩脚踏板,爷爷一边用力在后面推。骑着骑着,眼看重心不稳,就要摔下去了,我吓得大叫,回头一看,原来爷爷悄悄地松开了手!

后来,在爷爷的指导下,我先坐在座位上,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放在踏板上。慢慢地,自行车在加速,等到了一定的速度后,我那只脚就放在踏板上,使劲往前蹬。突然,一块石头挡在我前面,我重重地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我颓丧地坐在地上,泪水流了下来:“不学了!”爷爷走了过来,鼓励安抚我。

作文学骑自行车小学四年级 篇11

开始骑自行车时,我一骑上去车子好像不听使唤,东倒西歪,害得我摔了好几次。这时爸爸给我说了一大堆骑自行车的要领,然后用手扶住自行车的尾架,叫我坐在车子上,我用手扶住车头,两只脚分列放在两个脚踏板上,我用脚踩脚踏板上,爸爸用力在后面推,慢慢地我能骑车了,爸爸悄悄地松开了手,骑着骑着,由于我的重心不稳,眼看就要摔下去了,要不是爸爸及时扶住我,我就会又摔一跤。

后来,我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先坐在座位上,一只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放在踏板上,踩在地上的脚使劲往前面蹬,慢慢地,自行车在加速,等到了一定的速度那只脚就放在踏板上来,我就使劲往前蹬,双手紧握车把,慢慢地我越骑越快,这时我想:原来骑自行车这么容易!突然,一块石头挡在我前面,我紧张极了,为了避开它,我一急转弯,已经来不及了。我重重的摔了下来,顿时,我只感到一阵疼痛,真疼呀!我恨不得不学了。但是我看到同学们你追我赶,开心无比的样子,一股倔劲又上来了。“我一定要学会它”!然后我又赶紧扶起自行车,忍着疼痛,装着没事的样子,又接着练习。

这次经历之后,我每次骑自行车都特别注意前方,特别是转弯的时候,我就更加小心。慢慢地,我骑自行车的水平越来越高。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12

自我概念 (self-concept) 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是个体对自我能力的综合认识, 对自己多方面知觉的总和。现今, 国内外开展自我概念训练的研究大多以中学生或者大学生为主, 较少以幼儿和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而将体育与自我概念结合起来的研究更是微乎其微。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迅猛发展的萌芽时期, 更是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 自我概念的发展在小学阶段有着特殊的意义。研究表明,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正处于从盲目夸大、模糊迷惑向清晰客观转化的关键时期, 即所谓的客观化时期。因此研究此阶段儿童的自我概念对于个性品质的培养、社会化的完善、自信心的增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研 究方法

2.1、被 试

随机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三年级的两个 班级和校 田径队为 实验对象 , 3班为低强 度运动组 (Low intensity training group, L组, n=36) , 4班为中等 强度训练 组 (Moderate intensity training group, M组 , n=35) , 校田径队为高强度训练组 (High intensity group, H组, n=20) 。

2.2、运动负荷的控制

采取日本体育科学中心研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表来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

2.3、持续时间与内容

本实验持续时间为四周, 每周进行三次训练, 每次持续时间35分钟。低强度训练内容为投掷, 立定跳远和乒乓球。中等强度训练内容为跳绳、短跑和乒乓球。高强度内容有跑步、爬楼梯、跳跃。

2.4、量 表

选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 (简称PHC-SS) 作为本研究测验的问卷, 即儿童自我概念评价问卷。该量表含80个项目, 分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八个分量表。

2.5、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统计, 用t检验和F检验进行分析处理, 所有数值均用V±S表示。

3、研 究结果

3.1、实验前学生自我概念各因素对比

由表二可以看出, 在实验前L组、M组和H组在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上均没有差异, 保证了实验条件的同质性。

3.2、实验前后学生自我概念的因素对比

(1) 低强度运动组在实验前后学生自我概念各因素对比。

由表二可以看出:经过四周的低强度训练, 学生在自我概念总分上有及其显著性差异 (P<0.001) 。尤其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等方面有了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 在焦虑、合群上有显著性变化 (P<0.05) , 而在躯体外貌、幸福与满足感等方面虽有进步但没有显著变化。

(2) 中等强度运动组在实验前后学生自我概念各因素对比。

从表二可以看出:经过四周的中等强度运动, 学生在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均有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

(3) 高强度运动组在实验前后学生自我概念各因素对比。

从表二可以看出:经过四周的高强度训练后, 学生在自我概念的各个因素上均有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

3.3、实验后不同运动负荷对学生自我概念各因素影响对比

由表二可以看出:经过四周的训练后, 经F检验发现, L、M和H组之间均有着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Post Hoc Test检验后发现:在行为方面, L组变化最为明显, 且与M组和H组之间均有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 但M组和H组之间变化不大 (P=0. 934) ;在智力与学校方面, H组进步最为明显, 但与M组之间相比差异不大 (P=0.451) , L组与M组和H组之间均有着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在躯体外貌方面、焦虑、幸福与满足等方面, H组变化最为明显, 与L和M组相比都有着极其显著性差异 (P<0.001) , L和M组相比也有极其显著性差异 (P<0.001) ;在合群方面, L组与M组和H组相比均有极其显著性变化 (P<0.001) , 而M组和H组之间差异不明显 (P=0.276) 。

4、分 析与讨论

由表二可以看出, 不同运动负荷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不同运动负荷对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影响程度各异, 说明了体育活动对学生自我概念影响的重要性。

低强度运动因负荷较低, 多为一些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分析思考的成分占优, 在某些方面还需要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 相互学习等, 因此, 低强度运动可能对学生自我概念的行为、智力、合群等方面产生显著的影响, 而对躯体外貌方面影响不大。与其他两组相比, 在行为方面, L组进步最为明显, 可能是因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 这样做了成绩会更好、更有利于发挥个体的潜能, 不这样做就会犯规、影响出手高度、出手速度等等, 其留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不大, 因此, 与其他两组相比, L组更有利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规范的形成。

中等强度多为一些有氧和无氧运动的结合, 因此对身体形态的影响较大, 学生之间经过一些竞争、合作、学习, 对自己的综合认识更加清楚, 同时具备了释放一定压力的功能, 因此对躯体外貌、焦虑、合群等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等强度大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通过自我展现, 自我比拼, 因此在幸福感和满足感等方面也有及其显著的影响。同时, 还能够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锻炼空间, 学生能较好的起到强健体魄的作用, 并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能从其中体验到成功、进步和失败, 故学生对自我概念各方面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高强度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影响极大, 不仅仅在技术动作的要求上, 而且在强度上都对身心产生强烈的刺激, 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肌肉本体感觉的认识都非常深刻。学生通过组内的竞争, 看到自己身体素质的突飞猛进, 返回自然班级时体验到体育方面的优势, 因此, 在幸福和满足感等方面有着极其显著的变化。此外, 高强度训练能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学生要在高强度运动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 身体形态的改变以及素质的突飞猛进, 所以在智力、幸福与满足感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与其他两组相比, 除了在行为方面不如L组外, 均体现出了很大的优势。

5、结 论与建议

5.1、结 论

(1) 低强度运动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作用 , 但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其他方面影响不大;

(2) 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可以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自我发展空间 , 对学生的自我概念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 高强度运动训练不但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 并对学生的身心产生巨大的刺激, 而且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高的发展。

5.2、建 议

根据以上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 自我概念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因素 , 进行更长时期的追踪研究, 效果可能会更加明显;

(2) 不同运动强度对学生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影响有所不同 ,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应合理安排生锻炼的运动强度;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 应多鼓励一些进步学生 , 尤其是一些后进生,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 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重要成分, 而小学三年级正是形成和健全自我概念的关键时期, 学生正处于从模糊期转向清晰正确地认识自我的过程, 学生往往对自我的认识不清楚, 往往体现出高估自我的现象, 也有一些学生出现低估现象, 尤其是一些后进生, 这些学生由于学习上和其他学生有差异, 体育成绩也有差异, 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逐渐形成了消极的自我概念, 这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在体育课堂上如何清晰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 要面向每一个让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缺点, 形成清晰正确的自我概念, 这将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

摘要:自我概念是人格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正处于由模糊、迷惑向清晰、客观认识的一个关键时期。而体育学科的身心皆行性决定了其不仅在体能上而且在思想上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自我概念中也能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性。本研究从不同运动强度对学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出发认为: (1) 低强度训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 (2) 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培养; (3) 高强度运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我概念的培养, 更有利于学生幸福和满足感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生,运动强度,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林崇德, 王耘, 姚计海等.师生关系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4) .

[2]钱建龙, 曾庆龙等.论少年的自我意识与体育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 1998, (4) .

[3]马锦华.小学生自我概念偏差与教育对策[J].教育探索, 2005 (2) .

[4]何先友.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 (1) .

[5]高小芳.浅谈体育教学中的赏识教育[J].甘肃教育, 2006, (5) .

[6]王燕.儿童期自我概念的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唐山学院学报, 2008, (21) .

小学四年级暑假作文:学骑自行车 篇13

哥哥胆子比我大,先学了起来。爸爸在一旁观看,若是看到我们骑不稳的时候,就会帮上一把。等到哥哥休息,走开了后,我上场了!

我抬头挺胸,心里想着刚才哥哥能够骑车骑的这么好,一下子就学会了,我肯定也没有问题。可是,心里想的与我现实中操纵起来的完全就不一样,我才刚踩了几脚,自行车也才弯弯扭扭的前进了一小短距离,突然我的重心不稳,车子一侧,连人带车直接摔在了一旁。

“哎呦!”我叫唤了几声,好在我是摔在了草地里,摔的还算轻。一直站在一旁的老爸连忙赶了过来,爸爸关心的问了我几声,将我身上上下都查看了一番。见着我并没有什么大事的时候,这才松了一口气。

我也不是怕摔的人,所以我站起身拍拍身子后,将自行车扶起来继续学了起来。“这次,我在后面扶着,一步一步来。”爸爸还是不放心我,朝着我道。我点了点头,我就不信了,哥哥一下子就能学会,我怎么就不能学会。

我骑上自行车,这一次因为有了爸爸的帮忙,我倒是没有摔。不过我还是不够大胆,自行车前行的轨迹歪歪曲曲,我一直不太敢加速。可是这样的话,若没有了爸爸的帮忙,我还是极容易摔的,并且我的.双手还不能控制住自行车的方向。来来回回骑了几圈后,我就让爸爸先走开,我想着自己来骑一圈。

“眼睛看前面,不要看脚下。”爸爸虽然走开了,但是还是在一旁指导着我。渐渐的我分明能感受到我能控制住自行车了,于是,我脚下加快了速度。我绕着这块平地骑了一圈又一圈,心里高兴极了,我学会骑自行了!

学骑自行车小学三年级学生作文 篇14

今天,爸爸带我到迎阳苑去玩。我在那里学骑自行车。

我先到楼下的修车伯伯店里去,爸爸帮我把自行车上的凳子给拔高了一点,又打足气,还把龙头也往上提了提,连两个小轮子也捻松往上提了。

这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完之后,我骑上自行车,穿过马路向迎阳苑骑去。开始的时候有点怕,因为我觉得车子总是扭来扭去,有点像要摔跤,有一次差点撞在墙上去了。后来我就不怕了。

来到迎阳苑,我就不停地练习。爸爸对我说,如果他跑而我追得上他的话,他就允许我到马路上去练习。我就非常高兴,骑上自行车追起了爸爸。我用力地踏,爸爸使劲儿后退跑,我追上他之后,一把把爸爸的衣服抓住了,然后我赢了。

后来,经过爸爸同意之后,我就到马路上去骑车了。骑了一会儿,我就回家了。回家的路上,我碰到一个大坑,自行车的.后轮陷在里边了。我使劲地往上踏,但总是踏不起来,总是要滑下去。最后还是我下车才推了起来。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漫谈 篇15

镜头一 :和往常一样,教室里除了几个因家长晚下班还没来接的学生外,别的学生都回家了,老师正批改着学生的日记。不知什么时候一位家长站到了老师的身后 :“瞧, 这个孩子日记写得多好,我们家的孩子如果作业里有日记,总是拿着笔耗费好几个小时, 哎,不知道有没有办法!”“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每次一到写作文总是跑进跑出地过来问,写什么呢?该怎么写呢?真是头疼啊!”还有一个家长附和道 :“是呀,每次写作文,他累我也累,管他吧,写作文就变成我的事了,不管他吧,写出来的作文看都不能看,哎!”

镜头二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花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等学生开始写的时候便在教室里巡视起来。A正拿着笔在思索,见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没有打搅他。可是等老师巡视回来的时候发现他还愣在那里,双眉紧锁。 于是老师上前关切地问道 :“怎么了?”“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没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他把憋了好久的话说了出来,看着他一脸的纯真,老师一时语塞。

镜头三 :又该到作文讲评课了,这可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因为他们又可以欣赏到班级中的优秀文章,他们一边听一边猜测着文章的作者,那心中的喜悦在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色中互相传递着。作文讲评前,依照惯例先把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们争着拿自己的作文本,争着翻阅老师的评价。“我是优三颗星!”“我是优五颗星!”“我是优一、二、 三……八颗星!耶!”得到八颗星的孩子眉宇间充满了自豪和得意。这时老师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头埋得很低的B,只见他偷偷地翻着自己的作文本,偷偷地看着作文本上的评价,然后把作文本合上了。旁边的同学凑过来问他 :“你是什么?”“我,我是一个良, 我觉得自己写得很好,可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优?”B轻声地说到……

二、习作教学透视镜

自从升入三年级,一涉及学生作文教学, 很多老师都普遍感到 :新教材的作文难教! 笔者沉下心来细细进行了分析,发现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原因一 :教材把握失衡

纵观三年级的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的写作内容和写作要求都有了更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是这也给教师们出了一道难题。教材存在的开放空间越大,教师们就越难把握。很多教师都已习惯于老教材中明确的写作要求和写作内容, 面对现在的习作,却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 就拿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来说吧,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也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面对这样的要求,有些教师就简单理解为写学生的课余活动,比如下棋、游泳、打乒乓等,把原本非常宽泛的写作范围一下就变得极为狭窄,如果再加上必须在这些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就更少了。结果,很多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乒乓比赛,要么是下棋比赛,丰富的课余生活一下子让比赛给充斥了。

原因二 :教学方法不当

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对开放的习作内容仍沿袭以往的教学方法,可谓是穿新鞋走老路。作文指导时,重形式,轻内容, 习惯于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面对质疑,这些教师还头头是道地陈述自己的理由 :放得太开了,以后面对考试怎么办?这样至少不会跑题。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学生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何有精彩?相反,还有一部分教师面对宽泛的作文要求,干脆什么都不作指导,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 中下游学生常常是咬着笔杆无从下手。

原因三 :教学评价滞后

学生每次作文,只要一写完上交给教师, 似乎就是完成任务了,不管写得如何,可能都不会再作修改。大部分教师也许是“忙” 字当头,对交上来的作文也只是打个成绩, 粗略地写几句评语(有些连评语都没有),发还给学生,就算是完成了一次作文教学。学生面对作文的单一读者——教师,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几句泛泛的评语。单一的评价让作文变得索然无味,每次作文教学收到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习作教学广角镜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组合、加工后通过文本的形式对外界的倾诉,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能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

策略一 :蹲下来看孩子

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些不足和缺陷,才有教育的生命和意义所在。叶澜教授说过 :生活、 社会永远是有缺憾的,生命进取的力量就是在有缺憾的人生中追求完美。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过高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辞不达意、 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 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笔者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写的《泡茶》:

我先把茶叶放到杯子里,然后往杯子里倒了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不一会儿,茶叶们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了。咦,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又有一片茶叶掉下去了,没过一会儿,其他茶叶也跟着一片一片地掉了下去。

笔者给这篇文章打了优加四颗星,并且还给她写上了一段评语 :“你观察得很仔细, 老师相信你肯定亲自泡过茶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新的发现,祝贺你!老师还发现你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在你眼里,热水成了可怕的龙卷风了,那一片片茶叶也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 如果你把茶叶掉下去的样子观察得再仔细一点,老师相信,你的这篇文章会更精彩!修改好了以后别忘了和老师一起分享哟!”

后来,这个学生回家又重新泡了一次茶, 经过修改,写出了下面这篇文章 :

我先把干干的扁扁的茶叶放到杯子里, 然后往杯子里倒一点热水。哇,热水像龙卷风一样把茶叶卷了起来,茶叶们个个惊慌失措地逃到了杯口。片刻,水就平静了下来。 茶叶们一个一个懒洋洋地躺在水面上。仔细一看,啊,我上当了!其实那些茶叶们正大口大口地喝着水呢!喝了水的它们一下子胖了不少,有一些喝多了水就往下沉。有的像一块石头猛地往下砸,有几片小的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接着,茶叶们开始调皮起来。老大学着跳水运动员抱着脚翻着跟头跳下来,老二和老三比老大还调皮,它们沿着杯壁“嗖”地滑了下来。老四还是个小妹妹,一不小心掉了下去,压在了大哥哥们的身上,摔了个大跟头……

看来,只有尊重学生的天性,作文才会是心灵里流淌出的泉水,才会是个性绽放的花蕾。其实,我们只要能放下架子,蹲下来, 就会发现,我们眼中的世界也同样精彩。蹲下来,还自己久违的童真 ;蹲下来,给孩子一片释放童真的晴空。

策略二 :春风放胆来梳柳

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都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纵观这十六次习作,我们不难发现,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

1.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充分想象,这是课标给我们提出来的要求。我们发现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2.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 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

3.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个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我们也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

4.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也说得很明确 :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 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策略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于习作如果我们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恐怕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教师们在教学中用教材安排的这些小练笔还远远不够,同时,我们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互生成。

随文仿写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 :“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啊翻啊, 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 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啊招啊,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随文续写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续写,这类文章往往是意犹未尽,想象的空间比较大,像《风筝》、《小摄影师》、《陶罐与铁罐》等都可以进行续写。 当然,在要求学生续写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 如《风筝》一课,文章的结尾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学生在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教师点拨一下 :“我们究竟有没有找到‘幸福鸟’呢?请每个同学当一回大作家来写一写。”由于学生还沉浸在文中,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一个个奋笔疾书……尽管学生的体验不同,但是这些都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流露。

随文拓写 :拓写不同于续写,它必须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有时它是对文章的一种变式的总结,是文章的另一种形式的再现,而有时它又是作者情感的提升,是读者对文章的再悟。《掌声》就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可供拓写的文章。在走近主人公的同时, 学生也跟着一次次地感受到了掌声的魅力, 在课接近尾声时,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 :

掌声,是一声声亲切的鼓励 ;

掌声,是一次次温暖的支持 ;

掌声,是……

学生在引导下一句句妙语即兴生成 :

掌声,是一股股关爱的暖流 ;掌声,是一次次热情的期盼 ;

掌声,是通往自信的钥匙 ;掌声,是告别自卑的留言……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如《可贵的沉默》,在教学的最后安排一个环节,让学生用“亲爱的爸爸妈妈, 我想对你们说……”写几句话 ;《燕子专列》 一课也可安排几次小练笔 :“我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再写下来。”在文章的最后一句 :“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好像在向人类致谢。” 在学完课文之后,可让学生想象,你就是燕子专列里面的燕子,你要向谁致谢呢……都不失为进行练笔的好时机。

作文究竟是什么?此时我心中顿时豁然, 作文,其实是我们真实思想的负载,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沉淀,是我们真实自我的释放。 如果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也能够坚守那份真, 那份实,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将别有洞天, 生机盎然 !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习作教学改革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高兴的新气象,这是我们许多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结果。可是,尽管如此,习作教学的现状并非能尽如人意,作文教学的前景也并不是灿烂如花。

上一篇:长沙南方职业学院院学生会成员个人工作计划5则范文下一篇:二年级《at the zoo》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