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

2024-08-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共9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 篇1

答题全部正确,方可取得积分

[单选]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全国人大分别于____年、____ 年、____年、____年先后四次对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修正,共通过了31条宪法修正案。2018年3月,全国人大再次启动修宪程序,通过了第五次修正案,共作出21条修改。()

    A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 B 1983年、1993年、1999年、2009年 C 1988年、1993年、1996年、2009年 D 1983年、1996年、1999年、2004年

[单选] 2.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哪些?()

    A 单一制和联邦制 B 联邦制和邦联制 C 民主制和共和制 D 总统制和议会制

[单选] 3.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_____指引下”。()

  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D 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单选] 4.宪法第三条第三款“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____、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   A 公安机关 B 监察机关 C 监查机关 D 纪检部门

[单选] 5.下列关于宪法修正案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    A 宪法修正案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 宪法的修改对于我国政府的职能进行了完善,完善了国务院监察部门的职能 C 宪法修正案对于国务院总理的任期也进行了修改 D 宪法的修改不会引起其它法律的修改

[单选] 6.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我国宪法的是()

    A 1993年宪法修正案 B 1999年宪法修正案 C 2004年宪法修正案 D 2018年宪法修正案

[单选] 7.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倡导____,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    A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单选] 8.我国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____。()    A 无限制 B 两届 C 一届 D 四年

[单选] 9.我国宪法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____的干涉。()

    A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 B 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和政党 C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D 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政党

[单选] 10.我国宪法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____批准后施行。()

  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

D 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单选] 11.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担任()。

    A 行政机关的职务 B 审判机关的职务 C 检察机关的职务 D 军队的领导职务

[单选] 12.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 C 无产阶级专政 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单选] 13.关于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 A 某市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按照民主程序做出最终决策

  B 某省法制工作部门,在全省各地开展宪法宣传活动,让群众更加了解宪法 C 某市通过《法在身边》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 D 小李是一名大学生,他认为监督宪法实施是政府机关的事情,与他无关

[单选] 14.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  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

[单选] 15.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____的社会主义国家。()

    A 无产阶级专政 B 民主共和政体 C 多党派联合执政 D 人民民主专政

[多选] 16.下列有关直接选举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

    A 选区全体选民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B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 C 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等于投票人数的有效

D 代表候选人须获得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选票才能当选

[多选] 17.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    A 物质文明 B 政治文明 C 精神文明 D 社会文明 E 生态文明

[多选] 18.我国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____、____、____、____ 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    A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B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多选] 19.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____、____、____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    A 革命 B 建设 C 发展 D 改革

[多选] 20.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____、____和____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  A 鼓励 B 支持 C 引导  D 监督

[多选] 21.我国宪法规定,____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   A 国家行政机关 B 监察机关 C 审判机关 D 检察机关

[多选] 22.我国某22岁公民,为待业人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关于该公民的权利义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   A 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 无需承担纳税义务 C 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D 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多选] 2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______。()

    A 国家的利益 B 集体的利益 C 社会的利益

D 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多选] 24.监察委员会由 ____、____、____下列人员组成。()

    A 主任 B 副主任若干人 C 常委若干人 D 委员若干人

[多选] 25.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由____、____、____组成。()

 A 委员长    B 副委员长 C 秘书长 D 副秘书长

[是非] 26.此次宪法修正案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  A 对 B 错

[是非] 27.“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属于宪法修正案中修改后的表述。()

  A 对 B 错

[是非] 28.宪法修正案增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 A 对 B 错

[是非] 29.此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  A 对 B 错

[是非] 3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可以担任监察机关的职务。()

  A 对 B 错

[是非] 31.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 A 对 B 错

[是非] 32.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副检察长。()

  A 对 B 错

[是非] 33.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  A 对 B 错

[是非] 34.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  A 对 B 错

[是非] 35.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  A 对 B 错

[是非] 36.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  A 对 B 错

[是非] 37.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

  A 对 B 错 [是非] 38.“官员无隐私”,因此公务员不享有宪法中规定的隐私权。()

  A 对 B 错

[是非] 39.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 A 对  B 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 篇2

一、权能区分原理

孙中山在1924 年4 月的《民权主义》第五讲中提到了权能区分的基本概念, 即人民有权, 政府有能。并以诸葛亮和阿斗两位历史人物来比拟人民与政府的关系。其中的权即指人民所拥有的选举、罢免、复决、创制四种政权。能即指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人民权具有根本性的地位, 政府权由人民授权产生。洛克基于社会契约论, 在表述这一点时便指出——政府权力虽是最高权力, 但也受到委托条件的限制。

孙中山认为西方代议制政府权能不分和政府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民权的单一, 即人民只拥有选举权, 但在选举之后, 公民无法对其选出的政府进行合法有效地监督。所以, 欧美国家的人民往往与政府之间存在一种敌对气氛, 即民权只能发出去, 而不能收回来。因而公民除了拥有选举权之外, 还需拥有对官员的罢免权力以及对法律的创制权和复决权, 以保证政治输出与输入的平衡, 政治系统保持稳定, 最终实现直接民权。

权能区分原理本质上是人民主权, 在《中华民国宪法》中具体反映为第三章“国民大会”、第四章“总统”、第五章“行政”、第六章“立法”、第七章“司法”、第八章“考试”、第九章“监察”之间的关系。其中, 国民大会由民选产生, 行使政权。治权系统中的行政、司法、考试机关的人事提名权在总统, 决定权在立法、监察, 而立法、监察两院亦为民选机关。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5 章第55 条“行政院院长由总统提名, 经立法院同意任命之”、第7 章第79 条“司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由总统提名, 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第8 章第84 条“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 考试委员若干人, 由总统提名, 经监察院同意任命之”。也就是说, 治权系统均为民选产生, 民意能直达五院。

另外, 从创制、复决权来看, 基于第3 章第27 条“俟全国有半数之县市曾经行使创制、复决两项政权时, 由国民大会制定办法并行使之”、第6 章第63 条“立法院由决议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 及国家其他重要事项之权”的规定。有学者据此认为, 国民大会和立法院权限出现混淆, 因为国民大会的创制、复决两权显然包括创制、复决法律, 那么立法院功能便没有讲清。针对这一点, 可以从权能区分原理出发分析:因为立法权为治权, 因而立法院所含之创制、复决权仅限于治权中的一项普遍的立法技术。而国民大会为政权系统, 重在事后追偿, 其创制、复决两权乃在于创制诸如宪法等国家大法和复决立法院所有法律案, 而不限于宪法修正案。

二、分权制衡思想

西方政治学中的分权理论由洛克明确提出, 后经孟德斯鸠加以完善, 并由美国宪政实践发扬光大。总起来看, 分权的目的在于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使之免于政府、社会、他人的非法侵犯。这一理论基于两点认识, 即权力一旦掌握在一人之手, 容易流于专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孟德斯鸠语) ”因而, 以权力约束权力, 防止权力滥用便成为西方政治学中的一门显学。

现代政治科学关于分权的论述主要从纵、横两个向度展开。从纵向上来看, 《中华民国宪法》采用中央与地方均权主义, 实行省、县自治。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10 章“中央与地方权限”、第11 章“地方制度”第112 条“省得召集省民代表大会,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 制定自治法, 但不得与宪法抵触”、第121 条“县实行县自治、第122 条“县得召集县民代表大会,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 制定县自治法, 但不得与宪法及省自治法抵触”。这些规定表明了省县自治实行立法均权与行政均权, 但司法院对地方立法拥有司法解释权和违宪审查权。因此, 中华民国虽为单一制国家, 然而单一制与地方自治并非不悖。“在保证地方自治的基础上, 国家统一可以降低统治成本以及区域冲突的风险”。

从横向上来看, 《中华民国宪法》规定了五权分立的治权架构, 其不同于三权分立之处在于从行政权中独立出考试权, 从立法权中独立出监察权。以构成一个“万能政府”。

其中考试、监察两权由孙中山从中国古代政治的监察制度和选举制度及认识到欧美三权分立的弊端受启发而创设。传统三权分立中的行政权往往任人唯亲, 政府官员且多由投票选举产生, 极易造成民选代表平庸无能, 又立法权中权责不清, 议院便趋于官僚化、腐儒政治。在孙文之前, 西方便有学人修正了三权分立, 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孔斯坦提出“五权学说”, 即将国家权力分为君权、行政权、经常意见权、公共代表权、审判权五种权力。其中君权仅为虚设, 行政权向议会负责而非君主, 经常意见权和公共代表权分属上院和下院, 审判权即为司法权。因而这种划分仍然没有析出监察权, 更没有优化人才考选。而中国自两汉举孝廉、魏晋九品中正以至隋唐进士科举, 甚至于明、清八股取士, 文官制度历久弥新, 乃在于中国古代政治不断开放政权, 达到政民一体, 重贤能胜于重民意, 造就的是一种限制被选举人的积极选举, 而欧美选拔人才则侧重于选举人的资格限制。在监察制度方面, 起初, 在汉代三公九卿的中央政府组织中, 丞相执掌行政权, 太尉把持军权, 御史大夫辅助丞相主事监察权, 到了唐代, “御史台成为一独立之机构, 不属于三省。换言之, 监察权是脱离相权而独立了”。

上述五权的划分, 使得《中华民国宪法》成为一部五权宪法, 五权的制衡不在于三权分立的侧重权力制约, 而是强调权能分立、保障人民主权, 实行全民政治。故而必须把防止专制独裁、实行法治作为制宪出发点。相比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中的总统、国会两大机构对峙, 《中华民国宪法》通过立法对行政的同意任命权对总统权力进行限制。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5 章第57 条“行政院有向立法院提出施政方针及施政报告之责。立法委员在开会时, 有向行政院院长及行政院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这样又以立法委员的质询权约束行政机关, 但立法院没有倒阁权, 便在制衡的基础上维持了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稳定。对行政及其他治权的弹劾权在监察院, 监察院专事弹劾、纠正, 但监察本身为治权, 因而为了防止其自身腐化, 监察院应为民选产生, 并且监察院的弹劾案作出需有严格的法定条件。监察院的弹劾案交付国民大会及司法院决议、执行。其中第7 章第80 条“法官须超出党派之外, 依据法律独立审判, 不受任何干涉”明确表达了司法独立的思想, 英国政治哲学家密尔就认为, 最不应该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就是司法官员。但是监察权亦可弹劾司法权, 为实现两院的制衡, 因而, 司法院人事的同意任命权在监察院。

如此一来, 五权各司其职, 分工协作, 克服了三权分立中议会专制、阶级选举等缺点, 实现了宪政模式的一次革新。

三、代议制政府

孙中山先生民权主义之“民权”二字, 乃是英语“democracy”的早期汉译, 即民主的意思。故而民权主义为民主、民主主义。“大约两个世纪以前, 当年纪20 多岁的法官托克维尔一踏上美国的国土, 他就被当时美国的政治社会所吸引, 并惊喜地预言民主是‘势必所至, 天意使然’”。国家层面上的民主主义体现为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大致可分为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政府组织形式。“但是鉴于直接民主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操作和巨大成本, 间接民主是唯一可行的制度选择”。

《中华民国宪法》勾勒了行宪之后国家代议制政府的大致轮廓。“代议制政体就是, 全体人民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按照权能区分原理, 《中华民国宪法》保障了人民的选举权, 并以宪法保障主义的形式保护人民基本政治权利不受侵犯。从制宪之后的国大代表直选和立法委员直选的情形来看, 1947 年11 月21 日, 全国举行大选, 由全国国民以无记名方式直接选举3045 名国民大会代表, 1948 年1月21 日, 全国再度进行大选, 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了773 名立法委员, 各省、市议会议员间接选举监察委员。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亲临现场观察, 评价此次选举“对于国家之民主建设, 必当发生至佳之影响”。

《中华民国宪法》所确定的代议政体不同于《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中的总统制, 也异于英国议会制, 而是一种改进型的议会制或混合政体, 政府运行主要在于总统与五院之间的关系, 两者均为民选机关, 行政权同时受制于总统和立法院。这就根本区别于美宪中政党占国会多数而致使行政权趋于专制的政体。“若论五权宪法, 则行政部分只占全体政制权重之五分之一, 其活动机能实较英、美制度为削弱。国会中之多数党, 纵与行政部分通成一气, 其影响于全体政制者, 亦仅五分之一耳”。

同时, 代议制政府存在的两个明显缺点, 即代议士才智低下以及多数人的暴虐。早已为考试、监察两权所化解, 由此凸显出孙中山先生高度的政治智慧。

四、结论

1947 年圣诞节, 《中华民国宪法》正式生效。当晚, 国府主席蒋中正发表广播讲话, 庆祝国家走上宪政之路。自由主义者胡适认为这是孙中山遗训的复活, “一个握有政权的政党自动地让出一部分政权, 请别的政党来参加, 这是近世政治史上稀有的事”。

然而, 一年之后, 中共即发动了攻势迅猛的三大战役。又过一年, 中共发动渡江战役, 占领“首都”南京, 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灭亡。国民党与其将失败归咎于1936 年张学良的西安事变, 莫不如反求诸己, 反求诸“宪法”。

首先, 《中华民国宪法》违背了孙文遗教。《中华民国宪法》前身为1936 年5 月5 日国民政府公布的宪法草案, 即“五五宪草”, 内中明确确定了总统制、有形国民大会等较好体现权能区分原理的制度。后来, “五五宪草”经1946 年旧政协会议及民社党张君劢等人修改, 形成了“政协宪草”。此宪草在“五五宪草”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修改, 提出了联邦制、内阁制、无形国大等主张。制宪国大召开期间, 《中华民国宪法》即以“政协宪草”为蓝本, 除维持省县自治之外, 未有改动, 直至大会通过。因此, 《中华民国宪法》便偏离了五权宪法的架构。具体体现在:甲、国民大会化为无形, 形同虚设, 且职权仅限于选举、罢免正副总统, 六年始得召开一次, 创制、复决两权的条款又模糊不清。因而无法体现权能区分。乙、国民大会与立法院关系不明确。国大无形之后, 政权被搁置, 而立法院中又有创制、复决两权之相关条款。但立法院毕竟为治权机关, 因而创制、复决两权应为普通的立法技术。从这方面来看, 权能区分原理再次被《中华民国宪法》所忽视。丙、五权分立走向三权分立。张君劢在旧政协会议提出所谓的宪草修改原则, 实质上是欲将立法、监察两院变为美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 总统变为虚位元首, 类似于训政时期的国民政府主席, 行政院化为英国式内阁。明显违背了孙中山“超越欧美”的初衷。

其次, 《中华民国宪法》忽视了中国现实。其时抗战结束、百废待兴。民主宪政并非国家重中之重。据亨廷顿统计, 战后新独立国家最初10 至20 年的经验表明, 一党制国家最稳定, 而多党制国家最易被政变推翻。但是, 国民党一味推行所谓“宪政”, 而不顾战争之后的客观环境, 国家和人民远未达到步入宪政的条件, 军政、训政需要从头再来。而一旦贸然行事, 其最终结果便类似于30 年代国府在人民尚未温饱的情况下盲目推行的新生活运动那样不了了之了。

最后, 《中华民国宪法》阻碍了民主进程。前已指出, 《中华民国宪法》无法体现权能区分, 并不能保障人民主权, 因而不是一部主权在民的宪法。加之制宪之后, 全国即进入“动员戡乱时期”, 总统被赋予了紧急处置权, 使得行宪受到极大阻碍。虽然台湾地区仍在延用此宪法, 但内中大多数条款诸如“国民大会”已被冻结或增修。因而, 《中华民国宪法》在实践中也没有给中国带来民主。

参考文献

[1]胡盛仪, 陈小京, 田穗生.中外选举制度比较[M].商务印书馆, 2000, 6, 1.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 4, 3.

[3]郑启梅, 编译.美国总统就职演说集——及背景与评论1905~1989》[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1, 4,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篇3

1982年12月4日

宪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中国政治制度和国家其他重要制度的最高法律依据,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制定、颁布过四部宪法。现行的第四部宪法在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并经过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

八二宪法节选: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二章 权利与义务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编辑:李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行《宪法》自颁布后,共进行了(C)次修改。

(1988年《宪法修正案》、1993年《宪法修正案》、1999年《宪法修正案》、2004年《宪法修正案》)

A.2 B.3 C.4

2.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是(A)。(《宪法》第一条)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主集中制

C.人民民主专政

3.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A)。(《宪法》第二条)

A.人民 B.工人阶级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C)。(《宪法》第十一条)

A.限制和管理 B.监督和清理 C.监督和管理

5.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C)。(《宪法》第三十条)

A.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C.自治州分为县、自治乡、镇

6.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A)以法律规定。(《宪法》第三十一条)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7.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C)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宪法》三十四条)

A.十四 B.十六 C.十八

8.依据现行《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C)。(《宪法》第五十七条)

A.国务院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由(A)主持。(《宪法》第五十九条)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0.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届满的(B)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宪法》第六十条)

A.一个月 B.两个月 C.三个月

11.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A)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宪法》第六十一条)

A.每年 B.每两年 C.每五年

12.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B)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宪法》第六十二条)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C.国务院常务会议

13.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B)以上的多数通过。(《宪法》第六十四条)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 C.四分之三

14.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A)。(《宪法》第六十六条)

A.两届 B.三届 C.四届

15.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任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宪法》第七十九条)

A、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三届

B、每届任期四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C、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16.依据现行《宪法》规定,(C)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宪法》第九十六条)

A.省级以上 B.设区的市级以上 C.县级以上

17.依据现行《宪法》和《选举法》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C)的选票时,始得当选。(《宪法》第九十七条、《选举法》第四十三条)

A.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三分之一以上

B.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三分之二以上

C.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过半数

18.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有权罢免A省B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机关是(B)。(《宪法》第一百零一条)

A.A省高级人民法院

B.B市人民代表大会 C.B市人民政府

19. 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居民委员会主任由(A)产生。(《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A.居民选举

B.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

C.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任命

20.依据现行《宪法》规定,(A)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公安机关

二、多项选择题

1.#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转载请保留此链接!。(《宪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

A.言论、出版 B.集会、结社

C.游行、示威 D.宗教信仰

4.依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BD)。(《宪法》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二条)

A.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B.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C.年满16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

5.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ABCD)。(《宪法》第六十二条)

A.修改宪法

B.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C.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D.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6.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的职务是(AD)。(《宪法》第六十五条)

A.国务委员 B.民主党派负责人

C.大学校长 D.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7.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是(ABC)。(《宪法》第六十七条)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C.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D.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8.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的是(ABCD)。(《宪法》第七十条)

A.法律委员会 B.财政经济委员会

C.民族委员会

D.外事委员会

9.依据现行《宪法》规定,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必备条件包括(ABC)。(《宪法》第七十九条)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B.年满45周岁

C.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0.依据现行《宪法》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行使的职权有(AB)。(《宪法》第八十九条)

A.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B.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

D.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三、判断题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二条)

2.国家经济特区的地方性法规可以根据地方的经济、文化等具体情况在一些方面与宪法规定有所不一致。(×)

(依据《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3.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宪法》第六条)

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依据《宪法》第七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5.在我国,土地的使用权不得转让。(×)(依据《宪法》第十条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6.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宪法》第四十一条)

7.父母有赡养扶助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父母的义务。(×)

(依据《宪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宪法》第七十四条)

9.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依据《宪法》第九十六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0.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无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罢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文 篇5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练习题答案 篇6

1、(单选题)

国家的立法权属于()。

A.人民

B.国家权力机关

C.党

D.国务院

正确答案:

B2、(单选题)

下列关于宪法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在我国,宪法的修改必须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二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始得启动修宪程序

C.宪法是一切组织、机构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D.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正确答案:

B3、(单选题)

下列不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的选项是()。

A.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B.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

C.权力监督与制约原则

D.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正确答案:

D4、(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原则。

A.社会主义法制

B.精简

C.为人民服务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

D5、(单选题)

在我国矿藏、水流的所有权属于()。

A.国家和集体

B.集体

C.国家

D.社会

正确答案:

C6、(单选题)

关于宪法在立法中的作用,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宪法确立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B.宪法规定了具体立法规划

C.宪法确立了立法体制

D.宪法规定了解决法律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机制

正确答案:

B7、(单选题)

有权决定特别行政区设立的国家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正确答案:

B8、(单选题)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

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A.人民代表大会

B.党内选举

C.人大常委会

D.民主选举

正确答案:

A9、(单选题)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的分配制度

B.坚持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和其他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正确答案:

C10、(单选题)

宪法以()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A.文件

B.法律

C.决议

D.序言

正确答案:

B1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是宪法规定的内容是()。

A.国家根本制度

B.公民基本权利

C.公民具体义务

D.国家根本任务

正确答案:

C12、(单选题)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集体经济的发展。

A.保护

B.鼓励、指导和帮助

C.监督、管理和指导

D.保障

正确答案:

B13、(单选题)

宪法效力是指宪法作为法律规范所具有的约束力与强制性。

关于我国宪法效力,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A.宪法的效力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领域

B.侨居国外的华侨受中国宪法保护

C.宪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没有约束力

D.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首先源于宪法的正当性

正确答案:

C14、(单选题)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能够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自然资源是()。

A.水流、草原、滩涂

B.野生动植物、矿藏、水流

C.森林、草原、荒地

D.野生动植物、草原、水流

正确答案:

C15、(单选题)

关于宪法与文化制度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

A.保护知识产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文化权利

B.宪法规定的文化制度是基本文化制度

C.宪法明确规定了文化制度

D.宪法规定的公民文化教育权利是文化制度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

A16、(单选题)

国家()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A.鼓励、引导和帮助

B.保障、鼓励和支持

C.引导、支持和保障

D.鼓励、支持和引导

正确答案:

D17、(单选题)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的分配制度。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资分配

正确答案:

C18、(单选题)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A.基层群众自治

B.区域自治

C.民族自治

D.特殊的经济制度

正确答案:

B19、(单选题)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非公有制经济

B.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C.全民公有制

D.集体所有制经济

正确答案:

B20、(单选题)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

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A.家庭承包经营

B.村民自治

C.村委组织经营

D.集体分配

正确答案:

A21、(多选题)

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有权对通信进行检查。

A.公安机关

B.通信管理机关

C.检察机关

D.审判机关

正确答案:

AC22、(多选题)

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的活动。

A.损害公民身体健康

B.破坏社会秩序

C.妨碍国家教育制度

D.宣扬价值导向

正确答案:

ABC23、(多选题)

任何公民,非经(),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A.人民检察院批准

B.人民法院批准

C.人民检察院决定

D.人民法院决定

正确答案:

ACD24、(多选题)

下列权利属于人身自由的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

C.休息权

D.住宅不受侵犯

正确答案:

ABD25、(多选题)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哪些权利是公民享有的监督权?()

A.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B.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C.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D.罢免权

正确答案:

BC26、(多选题)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

A.提高劳动强度

B.改善劳动条件

C.创造劳动就业条件

D.加强劳动保护

正确答案:

BCD27、(多选题)

宪法规定,公民在()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年老

B.未成年

C.丧失劳动能力

D.疾病

正确答案:

ACD28、(多选题)

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

A.参政权

B.被选举权

C.选举权

D.罢免权

正确答案:

BC29、(多选题)

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生命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B.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休息的权利

C.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D.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和申诉权

正确答案:

AB30、(多选题)

任何公民都不得有超越()的特权。

A.公序良俗

B.传统道德

C.法律

D.宪法

正确答案:

CD31、(多选题)

公民的政治自由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的自由。

A.言论

B.集会

C.游行

D.出版

正确答案:

ABCD32、(多选题)

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劳动者()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A.休假

B.休息

C.休养

D.休闲

正确答案:

BC33、(多选题)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关于劳动权的说法正确的有()。

A.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

B.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C.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D.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正确答案:

ABCD34、(多选题)

宪法明确规定,()

受国家的保护。

A.儿童

B.婚姻

C.家庭

D.母亲

正确答案:

ABCD35、(多选题)

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的权利。

A.申诉

B.控告

C.检举

D.上诉

正确答案:

ABC36、(多选题)

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权利所需要的()事业。

A.医疗卫生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济

D.计划生育

正确答案:

ABC37、(多选题)

根据宪法的规定,监督权包括()。

A.批评权

B.请求权

C.建议权

D.检举权

正确答案:

ACD38、(多选题)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的退休制度。

A.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农民

C.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

D.自由职业者

正确答案:

AC39、(多选题)

公民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

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我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利益

B.基本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公民,在我国法人也可以作为基本权利的主体

C.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是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特点

D.基本权利是人权宪法化的具体表现

正确答案:

ACD40、(多选题)

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公民纳税义务,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纳税义务直接涉及公民个人财产权,宪法纳税义务具有防止国家权力侵犯其财产权的属性

B.国家在确定公民纳税义务时,要保证税制科学合理和税收负担公平

C.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基本制度实行法律保留

D.履行纳税义务是公民享有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

正确答案:

ABC41、(判断题)

公民通过言论自由表达的内容受法律的保护,不受非法干预,所以公民享有的言论自由是绝对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2、(判断题)

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3、(判断题)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与示威、罢工自由是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4、(判断题)

批评权和建议权的区别是前者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缺点和错误,后者针对的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5、(判断题)

人格权主要是指姓名、名誉、肖像和人身等权利。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6、(判断题)

华侨是居住在外国的中国公民,国家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7、(判断题)

公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我国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8、(判断题)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

A.对

B.错

正确答案:

49、(判断题)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原则。

A.对

B.错

正确答案:

50、(判断题)

我国选举权的平等原则既注重机会平等,也重视实质平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

“中华民族”的宪法建构 篇7

在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开始对现代性的毁灭性副作用进行反思的西方人看来,包括中国藏族在内的许多少数民族正是地球上的纳美人。西藏、新疆、内蒙古独特的雪山、草原、湖泊、经幡、寺庙等等都刺激着他们的世外桃源想象。已经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及其国民,自然对正在轰轰烈烈搞现代化的大国充满敌意,而对保留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生产方式和向内寻求幸福的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群体充满同情。

但中国已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以至于落入了GDP中心主义的陷阱。2010年宜黄强拆恶性事件发生之后,当地一官员提出“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辩解,正是这一现状的真实写照。既然是在西方人百余年前走过的经济发展道路上紧赶慢赶,自然便落入了西方人立下的规矩方圆之内,难以有力回击先行者对后发者的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因格哈特和魏尔泽尔根据对六大洲的81个社会(占全球人口85%)所做的长达20年(1981~2001)的“价值调查”(Value Survey),发现人们的价值观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的转移,人们的世界观倾向于从看重传统价值朝看重世俗—理性价值的方向转移。此后,随着劳动力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移,第二轮价值转换发生了,对生存价值的强调被对自我表达价值的侧重所代替。”中国目前正处在第一个阶段,世俗—理性价值占主导地位,重科学而轻宗教,重实利而轻文化,有生存而无生活。因此,对文化多样性的忽视不仅体现在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自主发展缺乏支持上,也体现在汉族传统文化本身的衰落上,以至于北大哲学系张祥龙教授提出了建立“儒家文化保护区”以拯救濒危的儒学文化“物种”的诉求。这也难怪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沦为以“载歌载舞”和“名胜古迹”为特色的“旅游文化”了。

近年来西藏、新疆发生的几次大规模骚乱,再次将民族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执政者和全体国民面前。这些骚乱既有“外国反华势力策动”等外部原因,但也有内在的原因。有些原因是与民族问题本身无关的,比如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以及发展成果的分配不均。而其他一些原因则的确与我国的民族法治与政策密切相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行政、执法层面上对宪法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消解。出于维稳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政策考量,许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对自治制度并没有十分严格地执行。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以及今日的经济强国,我国的民族宪法不能因“外国势力”的影响而丧失其原本具有的包容精神和多元本色。

从夷夏有别到五族共和

如果我们把一个多棱角的玻璃或水晶饰品放到窗台上,阳光穿过它的时候就会被解析为多种颜色的光,在书桌或地板上舞动。我们称之为“透明”或“白光”的阳光,其实蕴含着丰富的色彩,而一枚透明的棱镜就可以把它们释放出来。“民族”一词就是政治社会中的“白光”,包含着极其复杂、多样的色彩。唯有“价值无涉”的社会科学方能将它们解析出来。为了政治动员的目的,政治家们往往会故意选用特定颜色的镜子,吸收或反射特定的色彩,压制或激发特定的民族主义。民族不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而是文化塑造、政治鼓动和社会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一定的概念梳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民族身份认同与民族识别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族识别是国家主导的、根据一些“科学”指标对一国之内的各民族进行区分和认定的活动。对于任何一个族群之内的民众来说,这种活动都是外生的,与他们的自我定位不一定吻合。据费孝通先生的回忆,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自报登记的民族名称有400多个。之后政府主导的民族识别工作开始了,从1953年持续到1982年,总共确认了55个少数民族。民族身份认同则是一个族群内的民众依他们的生活方式、语言、宗教乃至服饰、饮食而形成的集体性自我认同,是具有内在凝聚力、趋向某些“核心价值”的向心性认同,因此也就为“民族主义”提供了基础。比如,王明珂先生提到,在四川省的汶川、北川、黑水、理县和茂县等羌、藏杂居的地方,传统上流行一种综合了祖先神、宗教仪轨、图腾等因素的“羊脑壳”和“牛脑壳”之分。这种区分与羌、藏之间的民族区分并不重合,但对“民族识别”之前当地人民的身份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用当地人的话来说,“羊脑壳”和“牛脑壳”的“‘根根’不一样”,而不按照传统方式生活的人则被斥为“牛脑壳不像牛脑壳,羊脑壳不像羊脑壳”。民族身份认同是民族主义政治动员的基础,但它是流变的,许多少数民族民众愿意融入主流社会,享受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国家通过为这些少数民族提供现代教育、科技和医疗服务帮助他们实现现代化,在政治上将他们整合进统一的国家体制之中,而在文化领域承认他们的独特性,并允许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自主地控制本民族的文化再生机制(比如教育、公共领域内对民族语言的使用、寺院管理等等),这是多数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宪政方略。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少数民族民众更愿意同主流社会保持亲密接触,乃至主动接受“整合”。而在政治控制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缩小的情况下,“地方民族主义”更容易滋生。

我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强调夷夏有别。直到清末,仍有许多知识分子视满、蒙为异族,以恢复中华、驱逐“鞑虏”为己任,其中包括大思想家章太炎。最早提出“华夷一家”之说、为“中华民族”概念萌生创造条件的却是满族同胞雍正皇帝。在其为驳斥曾静华夷有别论而写的《大义觉迷录》中,他指出:“且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開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我国有如今的领土版图和多民族人口构成,满、蒙等少数民族居功至伟,诚哉斯言!

梁启超本着固守疆土、防止分裂的意图,率先提出了合汉族与满蒙藏回为一家的“中华民族”概念,并区分了大小两种民族主义:“ 吾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 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 (《论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救亡图存、团结对外的中华民族主义这条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在此已见端倪。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理论准备,发源于江浙一带的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在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后迅速取代了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的国旗。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也宣布 “ 国家之本, 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一反他此前的激进反满主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三条确定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全面继承了清朝的疆域。同时,该宪法第五条也规定了各民族人民作为“中华民国人民”的平等权。

至此,“中华民族”或“中国各民族”这样的概念具有了宪法规范的意义,标示着我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属性。

从民族自决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政策直接套用了布尔什维克主义者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所采用的民族自决理论。比如,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瑞金宪法”)第十四条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而民族自决理论实际上来源于美国前总统、政治学学者伍德罗•威尔逊。威尔逊提出该理论的目的在于瓦解老牌的殖民主义帝国,建立国际新秩序,令美国在此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布尔什维克党借用这一理论来实现另一个目的,即鼓动各民族发动革命来反对沙俄专制统治。这种革命性的理论并不符合建国后维护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目的。理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和影响深远的。马克思主义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史进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威尔逊主义的影响在我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讨论。苏联依靠威尔逊主义在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成功地保有甚至扩充了沙俄帝国时代的领土,但将这一理论持续应用到建国之后则为日后的解体埋下了伏笔。相反,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国的不同阶段不断修正自己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性创造了条件。

诚如汉娜•阿伦特所言:“在理论上,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有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但在现实中,一座座桥梁可以而且已经在这道鸿沟上架起”。这个说法不仅适用于美国,也適用于前苏联。只不过美国建这座桥是为了方便别国的民族主义者“去殖民化”,从而以其“道德优势”来影响和控制新兴国家,建立一个不去占领别国领土但其影响力却无远弗届的帝国,我们姑且把这座桥称作外展型桥梁。这个模式迄今被证明是相当成功的。而前苏联却利用其搭建的桥梁去吸引欧亚众多民族的精英,将其纳入自己麾下,然后占领其领土,扩充自身的版图。这座桥可称为内敛型桥梁。外展型桥梁输送却不持续负重,因此可持续;内敛型桥梁却因不堪重负而坍塌了。

不过,在规范层面上,实际效果不能作为衡量一种制度安排之价值的唯一标准。一种理想的制度安排受制于特定时空中的诸多偶然因素,它在一种地缘政治、经济以及社会背景中的失效并不意味着它在另一种环境中必然会失灵。从宪法层面来看,苏联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安排留下了一项非常重要的遗产,那就是对实质平等,也就是生活状况平等的强调和追求。为此,哈佛大学教授Terry Martin认为“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平权帝国(affirmative action empire)”。在苏联体制下,掌握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俄罗斯民族帮助相对落后的民族发展经济,确实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苏联解体后,一些中亚民族的前加盟共和国出现了经济倒退的局面,比如吉尔吉斯斯坦,2010年的人均GDP按本国货币购买价格和购买力平价计算甚至低于1970年的水平。

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代后期就修正了自己的民族政策。在李维汉等党内民族问题专家的帮助下,在党的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938年)上,毛泽东提出了各民族平等并有权在统一的中国之内管理其内部事务的观点。这一观点后来被正式写进1945年的中国共产党七大政治报告,也就是著名的《论联合政府》: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里说:“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党敢郑重宣言,承认中国以内各民族之自决权,于反对帝国主义及军阀之革命获得胜利以后,当组织自由统一的(各民族自由联合的)中华民国。”

中国共产党完全同意上述孙先生的民族政策。共产党人必须积极地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这个政策而奋斗;必须帮助各少数民族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切联系群众的领袖人物在内,争取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解放和发展,并成立维护群众利益的少数民族自己的军队。他们的言语、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应被尊重。

从一开始,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宪政构想就包含四个要素:1.各民族在统一的中国之内的平等;2.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独立;3.各少数民族在其“内部事务”上的自治;4.汉民族对少数民族在经济上的帮助。

包括费孝通在内的许多中国学者都已经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元勋”们在认真考量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处境之后设计出来的。主要的历史和现实因素包括:1.中国自公元前221年始就是一个统一的、权力集中的国家,中间虽有间或的分裂,但统一是主流,这一长期形成的政治传统本身具有反分裂的倾向;2.经过各民族在历史上长期的交往和融合,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大多数少数民族都生活在其他民族之中,只有少数集中生活在某一区域,也就是“大杂居,小聚居”;3.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各族人民只有团结起来、荣辱与共,才能救亡图存;4.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建设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领导能力,各民族人民已经团结在党的领导下。此外,毛泽东为奉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实现领土完整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提供了一项政治经济学理由:汉族人民构成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掌握着更先进的生产力,少数民族人民人口相对较少,分布在拥有大量自然资源的广袤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人数少,占的地方大。论人口,汉族占百分之九十四,是压倒优势。如果汉人搞大汉族主义,歧视少数民族,那就很不好。而土地谁多呢?土地是少数民族多,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我们说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实际上是汉族“人口众多”,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至少地下资源很可能是少数民族“物博”。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由此可见,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设计初衷有三:一是维护领土完整、主权统一、不丧失清朝留下来的国土;二是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纳入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总体战略中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发展;三是为少数民族保留足够的自治空间,使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有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丰富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不过,现代化政策所开放出的边境空间使得受过现代教育、拥有现代技能的人士(通常是主流族群的人士)得到新的发展机会。同时,它将传统上的少数民族文化中心变成现代国家的边缘地带。由此造成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心理失衡和心灵创伤,是每一个现代多民族国家都正在遭遇或曾经遭遇过的问题。比如,其藏语含义为“圣城”的拉萨,在上千年的时间里曾经是一个重要文化群体的中心,如今变成了一个受补贴的边陲行政枢纽。这可能是“现代性”所蕴含的必然结果,没有哪个致力于“现代化”的国家可以避免。但是,为不再成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留下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却是合理的宪政结构、法律制度以及相应的法治实践所能够做到的。我国现行宪法序言第十一段确立了民族政策的总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这里的平等,应当包括文化上的相互承认与尊重;这里的团结,不应该建立在以汉族文化去同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而是求同存异、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多元一体”;这里的互助,不是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输血式”的经济扶持,而是承认和培育少数民族人民自身改变命运的能力,帮助他们找到适合本民族地区地理、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构成“中华民族”的56个民族的“共同繁荣”,绝不应当只是经济上的富足,而应当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文明的健全与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民族的独特生活方式与文化都是瑰宝,而不是负担。只有确立这样的观念,“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才可能被消除,“中华民族”这一规范性概念才能激发出归聚民心的“宪法爱国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 篇8

(习题及答案1)

1、(单选题)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范围是()。

     A.职业教育 B.初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中等教育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2、(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

     A.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选民民主选举代表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3、(单选题)我国由()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     A.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大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4、(单选题)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   C.人民民主专政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A 用户选择:A

5、(单选题)下列各项权利和自由中,()是我国《宪法》没有规定的。

     A.言论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公民的人格尊严 D.迁徙自由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6、(单选题)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

     A.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B.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C.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C

用户选择:c

7、(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 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各级人民政府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8、(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权范围的是()。

  A.立法权

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   C.发行货币权 D.国防权

正确答案:D 用户选择:D

9、(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     A.非公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全民所有制经济 D.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10、(单选题)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最高原则是()。

     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政治协商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B

用户选择:B

11、(多选题)根据现行法律,下列哪些机关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基本法的解释要求?()

     A.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 B.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C.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D.国务院

正确答案:AD

用户选择:AD

12、(多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是可以提出宪法修改有效议案的主体。

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个代表团 B.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正确答案:BC 用户选择:BC

13、(多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     A.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行使民族立法权 B.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C.自治区的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地方立法权 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正确答案:CD

用户选择:CD

14、(多选题)根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

      A.国外华侨选出的代表组成

B.中央直辖的少数民族行政单位选出的代表组成 C.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选出的代表组成 D.港澳同胞选出的代表组成 E.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正确答案:CE

用户选择:CE

15、(多选题)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     A.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地方的中共党委 C.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D.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协

正确答案:AC

用户选择:AC

16、(判断题)人格权主要是指姓名、名誉、肖像和人身等权利。

 A.对  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17、(判断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宪法》对我国国体的规定。

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18、(判断题)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并且受到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资格。

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19、(判断题)人权的本质在于尊重人作为人的尊严,国家作为保护人权的主体,必须尊重和保护所有个人享受人作为人应当具有的尊严与自由。

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用户选择:对

20、(判断题)为了维护社会、国家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国家可以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限制,以取得权利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

 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测试题 篇9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从召开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到修改完善宪法;从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到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从设立国家宪法日,到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实施宪法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要在全党全社会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上一篇:清晨初一作文下一篇:国庆节国旗下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