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2024-07-23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精选7篇)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篇1

(2011—2020年)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农村相对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序 言

(一)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和《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来,我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按照“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的工作原则,以改善民生为取向,以产业扶贫为抓手,连续开展了两轮农村扶贫开发。第一轮从2001年至2008年,对502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贫困村和20万“插花”贫困户开展帮扶;第二轮从2009年开始,分两批对19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相对贫困村开展帮扶,同时,将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2011年,全市农村相对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 1 - 到6268元,在2001年的基础上增长了24倍,全面消除了国家、省所确定贫困标准的贫困村,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

(二)扶贫开发是长期历史任务。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确定更高的本地扶贫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我市目前仍有一些相对偏远的农村因受自然条件制约,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发展相对缓慢;仍有部分农户因多种原因发展能力还不强,生活还相对困难,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很重。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理念深化我市农村扶贫开发,进一步巩固我市农村扶贫开发成果,缩小农村区域差距,是我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三)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意义重大。深入推进全市扶贫开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全市人民共创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深入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

- 2 -

一、总体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五大兴市战略”部署,按照“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的工作原则,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扶贫开发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特色产业、加大劳务输出、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强教育培训等,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农业产业倍增、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农民素质提升五大主要目标任务。具体目标任务:

(一)特色优势产业。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基本实现一村一个主导产业,一户一个增收项目,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到2020年,构建起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道路交通。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基本实现集中居住区及产业发展园区有一条水泥路(油路)与县域干线连接,稳步提升相对贫困村公路通达密度和深度,集中居住区基本通班车。

- 3 - 到2020年,全面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全面实现村村通班车。

(三)农田水利。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高标准农田占农田面积的50%以上。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高标准农田占农田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

(四)饮水安全。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基本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到2020年,饮水安全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基本普及自来水。

(五)农房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相对贫困村农房改造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聚居度达到50%。到2020年,相对贫困村聚居度达到70%,全面消除危旧房。

(六)医疗卫生。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卫生室软硬件设施全面提升。完善农村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教育培训。到2015年,相对贫困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全面普及公益性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加快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村民培训,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农村新增外出务工人员均具有普通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学历。

(八)社会保障。到2015年,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 4 - 和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水平,实现同一区(市)县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和城乡低保标准统一。

(九)林业和生态。到2015年,相对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12个百分点。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比2010年底增加25个百分点,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十)公共文化。促进相对贫困村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提升村级文化活动室软硬件建设水平,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活动。

(十一)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相对贫困村基本实现通光纤、宽带。到2020年,有条件的村基本实现组组通光纤、宽带。

(十二)金融服务。积极支持各金融机构在相对贫困村开展农户贷款业务,开展金融惠农迅通工程建设。到2015年,实现金融服务体系全覆盖。

三、实施阶段和对象范围

未来10年,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将以动态管理的方式确定帮扶对象和范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11—2012年,按照现行政策和措施,继续做好第二轮第二批92个村农村扶贫开发的收尾工作,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帮助其基本实现预期目标,退出帮扶序列。

第二阶段:2013—2015年,按照动态管理制度,调整扶贫标准,重新确定帮扶对象。主要分两个层次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1.以三圈层县(市)为主,按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低到

- 5 - 高的排序方式确定100个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下)相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实现增收致富。

2.以区(市)县为单位,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制度有效衔接,把2012一、二圈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7000元以下和三圈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下,具有生产发展能力的“插花”困难户纳入帮扶对象,由各区(市)县政府统一组织实施,以“低保保生存、扶贫促发展”两轮驱动的方式,实现帮户脱贫。

第三阶段:2016—2020年,将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另行确定扶贫对象和范围。

四、工作重点

未来10年,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以三圈层县(市)相对贫困村和各区(市)县“插花”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民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农村区域发展差距为目的,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以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更大投入力度,推动我市农村扶贫开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

(一)突出加快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

1.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相对贫困村要加快实施“产业倍增”战略,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结合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示范线、新农村示范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本区(市)县、乡镇的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从长远考虑来增强 - 6 - 贫困村自身的“造血”功能。

2.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相对贫困村扩大开放合作,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相对贫困村建种养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带动发展主导产业。鼓励回乡创业青年和种养大户领办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有条件的地方要发挥环境优势、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和其他服务业,实现一、三产业互动。注重应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基础上,探索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作抵押的适度规模经营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

3.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培育壮大相对贫困村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挥各类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对接市场、科技的作用。创新经营模式,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经营、业主租赁经营、“大园区+小业主”、“两股一改”及“1+4”等经营模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利益联结方式上,提高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4.加大农村金融扶持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到相对贫困村开设金融服务网点,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市级相关国有政策性公司要加大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融资和担保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相对贫困地区。

- 7 -

(二)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快相对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建设。在完善巩固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的基础上,确保每个集中居住区及产业发展园区有一条水泥路(油路)与县域干线连接,稳步提升相对贫困村公路通达密度和深度。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和物流配送业,基本实现村村通班车。

2.加大相对贫困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平整、水土流失治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产出效益。实施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地质量和效益。

3.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及时恢复因灾受损的各类水利设施,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4.加快相对贫困地区信息化建设。普及信息服务,实施组组通有线电视、电话、互联网工程,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5.加快相对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切实做好村庄规划,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消除危旧房。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6.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按照“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缩小差距、脱贫致富”的总体要求,加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努力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推进老区跨越式发展。

(三)完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事业水平

- 8 - 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对相对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提高医疗站、文化室、放心店等便民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建设水平。全部免除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课本费,对在校寄宿的贫困学生给予适当生活补助,积极探索免费午餐试点。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农村适龄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建立健全相对贫困地区科技推广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实用技术普及率。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完善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配备和药品储备,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村级卫生室软硬件建设水平。加强人口优生优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全面落实各项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将相对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相对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广大老年人养老问题。

(四)大力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1.抓好相对贫困村劳务培训和输出。有针对性地制定劳务扶贫培训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增强农民自主创业和外出务工的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和居民自由迁徙。

2.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发展生态、有机、高端农业的种养技术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

3.加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群众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主体作

- 9 - 用,帮助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致富信心,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建立各级党委政府分工负责、扶贫部门牵头抓总、帮扶部门配合、职能部门专业帮扶的工作机制。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市级各帮扶部门要强化扶贫开发的责任,全力配合牵头部门抓好各项扶贫开发工作。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统筹规划,落实好涉及相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各项工作,实施专业帮扶。各区(市)县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区(市)县要坚持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共同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立扶贫统计和监测体系,规范信息采集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相对贫困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加强村干部、党员培训工作,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进一步完善农村 “村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治理机制,增强村民参与扶贫开发的 - 10 - 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相对贫困村工作,继续抓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干部驻村任职工作,促进基层组织建设。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可按有关规定和条件定向录用为公务员。

(三)注重相关制度衔接,构建预防返贫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救济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和扶贫开发制度的有效衔接,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变动情况,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坚决避免出现吃不起饭的绝对贫困人群和绝望人群。不断完善农村失业救济制度,确保农村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到就业援助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确保农村群众出现临时生活困难、患重大疾病时得到有效帮助。把在低保标准内的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纳入扶贫开发对象,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就业援助,改善家庭就业状况。

(四)坚持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扶贫氛围。继续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在相对贫困村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把扶贫开发与“挂、包、帮”活动有机结合。继续动员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大专院校参与定点帮扶,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推进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

- 11 - 任,企业用于扶贫事业的捐赠,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在所得税税前扣除。继续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保障。进一步充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协调作用。进一步强化各级扶贫机构职能,改善工作条件,提高管理水平,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大力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队伍的思想、能力、作风和廉政建设。

(六)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市财政要根据财力的增长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增加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从2013年开始,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相对贫困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进一步放大扶贫资金效应,通过扶贫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加强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七)整合政策资源,合力推进扶贫开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本规划的有关要求,制定行业扶贫开发政策措施,进一步把各类专项资金和政策特别是土地综合整治政策向相对贫困地区倾斜,形成工作合力,更好地支持相对贫困 - 12 - 地区加快发展,尽快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篇2

会前, 成都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 成都市教育局、市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成都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实施意见》提出, 鼓励职业院校在编制内按不少于编制总数的25%聘请企业管理者、高技能人才等担任专兼职教师;支持职业院校在编制外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依托示范 (骨干) 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立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单独评审制度, 积极争取部、省政府支持;争取在中职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职称) , 增加中职学校特级教师评选比例。

根据《建设规划》, 成都市将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 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鼓励“双师型”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探索职业院校“固定岗位+流动岗位”制度。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篇3

一、十大关键词

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划》指出,以人为本,公平共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亿人进城。《规划》指出,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积分落户。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落户制,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规划》提出,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也要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以合法稳定就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等为前置条件,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大中城市可设置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年限的要求,但最高年限不得超过5年。特大城市可采取积分制等方式设置阶梯式落户通道调控落户规模和节奏。

农民工参政。《规划》提出,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提高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农民工的比例,积极引导农民工参加党组织、工会和社团组织,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参政议政和参加社会管理。

主攻中小城市。《规划》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鼓励引导产业项目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要向中小城市和县城倾斜,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优质教育和医疗机构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增强集聚要素的吸引力。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把有条件的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住房信息联网。《规划》还提出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调整完善住房、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各城市要编制城市住房发展规划,确定住房建设总量、结构和布局。确保住房用地稳定供应,完善住房用地供应机制,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优先安排政策性商品住房用地,合理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严格控制大户型高档商品住房用地。实行差别化的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支持合理自住需求,抑制投机投资需求。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立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现全国住房信息联网,推进部门信息共享。

扩大社保覆盖面。《规划》强调,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鼓励农民工积极参保、连续参保。依法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推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衔接合作,开办各类补充性养老、医疗、健康保险。

培育中西部城市群。《规划》强调,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有序承接国际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强化城市分工合作,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生活品质优良、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群。依托陆桥通道上的城市群和节点城市,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形成与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

完善交通。《规划》提出,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城市群之间交通联系,加快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对外交通,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到2020年,普通铁路网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快速铁路网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普通国道基本覆盖县城,国家高速公路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民用航空网络不断扩展,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0%左右的人口。

生态文明。《规划》指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步好转,饮用水安全得到保障。

二、深度解读

延续文脉留住刻骨乡愁。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如果农村文化消失了,那么城镇化将是单调的。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当然,城镇化过程可能给农民带来一些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毕竟不一样,这其中牵涉到很多农民的生活、生产以及精神的问题。因此,古村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保护必须科学,应该对文化特色有个认定。比如北京最重要的文化特色是四合院和胡同,是绝对不能动的。应该有一个保护、维修的标准,还需要有一个监督机制。第二,把现代文明、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捷输入到村落里,让老百姓能舒服地生活。第三,要给这些村落解决生产问题,村民必须有经济来源才会住在村落里,只有他们还在村子里住着的时候,才能把文化保存下来,当然,还要启发他们对自己村落进行保护的文化自觉。endprint

城乡一体化别搞成一样化。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的人文和风俗”,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城镇化并不自然导致城乡一体化,如何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使传统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利益分配由失衡走向平衡,实现国民利益分配均等化和无歧视?这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城镇化的背后是经济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政府应当坚持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城”与“乡”、市民与农民、工业与农业、财政和土地等各方面的关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为城乡新一轮建设发展明确方向、设定路径。从城镇化走向城乡一体化,有几点需引起重视:第一,要改革规划体制,关键是各类规划的统筹协调相互衔接、多规融合,健全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实施管理体制,实行统一审批、统一管理,促进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和空间布局。第二,要统筹城乡社保体系。第三,深化土地改革,切实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第四,逐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城镇不能盖成水泥森林。为确保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此次规划突出城镇化要体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节约集约等要求,提出要让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中国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城镇化的进程,不走发达国家城镇化高能耗、高排放的老路,将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之路探索出有益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的速率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和工业化。这就意味着,我国新一轮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消化已经转换用途的土地来实现有限的数量扩张,加大力度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品质。要建立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低碳城市,首先城市体系的建立规划,合理的空间格局和数量结构对低碳宜居至关重要。另外各地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时要避免“伪低碳”。真正的低碳城市应该是良好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严禁搞运动式大干快上。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热”,雄心勃勃,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二是“过冷”,为难发愁,裹足不前。当前尤其要注意防止“过热”,切不可将城镇化搞成“大跃进”、“运动式”。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涉及人口、土地、资金、户籍、产业等八种要素和四个层次,务必“先谋后动”,而不是作为追求GDP的手段和“应景之作”。城镇化的目的绝不是把所有农民都改成市民,农民可以成为市民但是土地不能不种粮。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央提出城镇化不是要一下子建成,还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讲农村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是姊妹篇,城镇化不能脱离三农问题去搞,不能把城镇化搞得没人种地、没地种粮,这种现象必须要避免。中央很清醒,提出了城镇化的目标,但并不要求大干快上,一步到位。

不以人为本当叫停。我国城镇化是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进的,这决定了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是中国城镇化的本质属性。我国一些地区城镇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不能把城镇化简单等同于城市建设,而是要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一核心,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在城镇化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睡城鬼城弯路不能走。这是一部指导我国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纲领性文件,内容全面丰富,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指导性强,意义深远。为了避免走弯路,这份文件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这份文件详细剖析了建设用地粗放低效等问题:一些城市“摊大饼”式扩张,过分追求宽马路、大广场,新城新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密度偏低,造成睡城鬼城;一些地方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和土地抵押融资推进城镇建设;一些城市“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篇4

(2016-2020年)

XX镇中心小学

2016年1月学校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城区教育局的初步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编制如下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育人为根本,质量为核心,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发展思路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根本目的,全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

三、奋斗目标

一是解决“大班制”问题,完成学校规范化建设;二是建设少年宫,培养艺术人才;三是完善教育现代化装备,创建现代化学校,促进学校优质发展。四是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切实创建学校及周边地区的良好治安秩序和文明育人环境。

四、主要任务

1、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到2017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年巩固率达到100%。小学升学率100%。

2、大力推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英语教育。完善学校现代化装备,创建现代化学校,2018年教育资源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3、建立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教育行政职能,实现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建立后勤服务体制。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

北京地铁2020年最新规划图 篇5

北 京地铁1号线北京地铁1号线,又称一线,全长30.44千米。设53#站(101)、52#站(102)、苹果园站(103)、古城站(104)、八角游 乐园站(105)、八宝山站(106)、玉泉路站(107)、五棵松站(108)、万寿路站(109)、公主坟站(110)、军事博物馆站(111)、木 樨地站(112)、南礼士路站(113)、复兴门站(114)、西单站(115)、天安门西站(116)、天安门东站(117)、王府井站(118)、东 单站(119)、建国门站(120)、永安里

站(121)、国贸站(122)、大望路站(123)、四惠站(124)、四惠东站(125)共25座车站。(52#、53#站不运营)。

地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顺利贯通后,这条轨道线路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铁道。

1号线未开放车站黑石头站(54#站)、高井站(53#站,101)、福寿岭站(52#站,102)作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就已建成的车站,自建成日起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福 寿岭站(地铁技校站)编号为52#,102。其中102为地铁系统的编号,52#是军用铁路系统编号(一说地铁修建时期的旧编号)。由于正式名称未对公众 公布,也有人将这站称为地铁技校站。位于苹果园站西北方向福寿岭村,与地铁技校临接。本站作为地铁技校通勤车的停靠站,每个工作日早晚各有一班通勤车停 靠。车站构造与古城站和苹果园站基本相同,目前地面出入口仅有一个尚可使用,其他三个入口中有两个被水泥和各种杂物封死,另外一个被从内部锁住。站内墙壁 留下了很多地铁技校学生的涂鸦。入口处虽固定着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的警示牌,但除学生外,时常有以城市冒险为目的的组织或个人进入,目前尚未有因该行为违 法而被处罚的实例。高井站(北京军区站)编号为53#,101。由于该站的正式名称尚未公布,因此也有人将此车站臆称为北京军区站。本站坐落于西山中,一 说已属于北京军区的管辖区内。由于进入的方法复杂并且较为危险,目前仅能从几张照片来了解站内设施及构造。该站与客运站的构造完全不同。站台比较狭窄,站 内墙壁上涂抹白灰,顶部较低矮,照明设施也较为简陋。黑石头站编号为54#。在地铁系统中没有编号,因此也被认为不包含在北京的地铁系统之内。本站为一地 上车站,位于北京西山中的黑石头村附近,因此被大多数人称为黑石头站。

1号线现有换 乘车站:复兴门站:与地铁2号线换乘,车站位于复兴门立交桥下,呈向东布置的T字,两线之间采用单向换乘,1号线换乘2号线时,走东端站厅,经过两侧专门 修建的换乘通道到达2号线两端站厅,经楼梯进入站台,2号线换乘1号线时,直接走站台中部楼梯下行即可到达1号线站台,由于是特殊年代修建的地铁,从方便 换成角度而言,该站的设计显得比较落伍了。建国门站:换乘方式类似于复兴门站,但1号线-2号线的换乘有所改进,乘客通过1号线站台上专门设置的换乘楼梯 即可去往2号线,换乘距离缩短不少。东单站:新开通的与5号线的换乘车站,用两条换乘通道连接5号线车站,内设自动步道和自动扶梯,换乘条件比较舒适,但 自动步道单向运行,是设计上的缺陷。国贸站:换乘10号线。

八通线 线路标识色:正红色

北 京地铁八通线是北京地铁1号线的东段延长线,全长18.964千米,设四惠站(BT01)、四惠东站(BT02)、高碑店站(BT03)、广播学院站(BT04)、双桥站(BT05)、管庄站(BT06)、八里桥站(BT07)、通州北苑站(BT08)、果园站(BT09)、九棵树站(BT10)、梨 园站(BT11)、临河里站(BT12)、土桥站(BT13)共13座车站。全线均为地面或高架线路。

地 铁八通线的主要线路沿京通快速路修建,它将距离北京城市中心区相对较远的通州区和北京城八区之一的朝阳区联系起来。为加快东部地区的发展,北京市政府将地 铁1号线和地铁八通线贯通。土桥站首班车时间05时20分,四惠站首班车时间06时00分。土桥站末班车时间为22时05分,四惠站末班车时间为22时 45分。八通线与地铁1号线在四惠和四惠东与地铁1号线换乘。

2号线(环线)线路标识色:深兰色

北京地铁2号线,又称环线,全长23.1千米。2号线的线路图呈较规则的矩形。线路东段、北段、西段的走向与北京二环路重叠,线路南段沿长椿街-前门-建国门行驶。号线设西直门站(201)、车公庄站(202)、阜成门站(203)、复兴门站(204)、长椿街站(205)、宣武门站(206)、和平门站(207)、前门站(208)、崇文门站(209)、北京站(210)、建国门站(211)、朝阳门站(212)、东四十条站(213)、东直门站(214)、雍和宫站(215)、安定门站(216)、鼓楼大街站(217)、积水潭站(218)共18座车站。

2号线上主要换乘车站有:建国门站和复兴门站,换乘1号线,东直门站和西直门站,换乘地铁13号线,崇文门站和雍和宫站,换乘地铁5号线。

3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受 地铁6号线调整走向的N次调整影响,北京地铁3号线现有规划都不知道会怎样了……总之与北京地铁线网发生较大变化,目前西端终点位于石景山区玉泉路砂石场 附近,仍有西延计划。东端终点在朝阳区东坝附近,尚未确定;城内走向基本确定,自玉泉路起,沿阜石路向东,途经定慧寺、航天桥、白堆子,转向三里河路,后 在二里沟附近转向平安大街。

3号线将在甘家口商场与地铁6号线换乘,将建设北京第一座地下三层同站台换乘车站。3号线在东四十条和车公庄换乘2号线,在工体北路衔接10号线,在张自忠路与5号线,在平安里与4号线换乘,在地安门东侧锣鼓巷附近与8号线换乘,为同站台换乘。

3号线已知设置站点有:玉泉路站、永定路站、定慧寺站、航天桥站、白堆子站、甘家口商场站、二里沟东口站、车公庄站、平安医院站、平安里站、北海后门站、地安门东站、宽街站、张自忠路站、东四十条站、工人体育场站、工体北路站等。

4号线(建设中的线路)线路标示色:淡青色

北京地铁4号线,正线全部为地下线,是北京市道路交通网络中一条贯穿市区南北的轨道交通主干线,预计在2009年9 月28日开通。线路起自南四环路北侧,沿马家堡西路、菜市口大街、宣武门内外大街、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西直门内外大街、中关村大街、清华西路、颐和园路,终至龙背村。跨越丰台、宣武、西城、海淀四个行政区。沿途经过密集的居民生活区(马家楼-宣武门一带)、繁华的商业区(西单-新街口一带)、有“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学院南路-中关村一带)以及秀丽的风景名胜区(圆明园-北宫门一带)。号线正线全长约28.14公里,设24座车站,分别为公益西桥、角门西、马家堡、北京南站、陶然亭、菜市口、宣武门、西单、灵境胡同、西

四、平安里、新街口、西直门、动物园、国家图书馆、魏公村、人民大学、黄庄、中关村、北京大学东门、圆明园、西苑、北 宫门和安河桥北。除安河桥北站为地面站外,其余均为地下站。沿线设换乘站10座,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分别与既有的一号线、二号线、十三号线和在建的十 号线以及规划中的九号线、六号线、七号线、十二号线、十四号线相连接。在南端的马家堡设车辆段、北端的龙背村设停车场。指挥控制中心设在小营基地。4号线北延工程建于2009年年内开工。

地铁4号线采用PPP投资运营模式,交由京港地铁运营。

5号线 线路标识色:紫色

地 铁5号线自北向南依此设有:天通苑北站、天通苑站、天通苑南站、立水桥站、立水桥南站、北苑路北站、大屯路东站、惠新西街北口站、惠新西街南口站、和平西 桥站、和平里北街站、雍和宫站、北新桥站、张自忠路站、东四站、灯市口站、东单站、崇文门站、磁器口站、天坛东门站、蒲黄榆站、刘家窑站、宋家庄站。全长 27.6公里,全线投资约120亿元。

地铁5号线于2003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已于2007年10月7日正式通车,通车当日载客量即达40余万人次。

6号线(建设中的线路)线路标示色:粉色

地铁6号线为东西走向,西起海淀五路,东至通州东小营,全长17.6公里。一期工程由五路至草房,二期工程由草房至东小营。于2007年底开工,一期拟于2010年分段运营。

设站为:五路、花园桥、四道口、甘家口商场、展览路、阜成门、白塔寺、西

四、北海北门、隆福寺、朝阳门、东大桥、呼家楼、金台路、星火路、青年路、褡裢坡、黄渠、长营、草房、物资学院、北关环岛、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未来世界、东部新城、东小营。

地 铁6号线已经确定为北京第一条建设的地铁快线,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00公里。采用快慢车混行模式,线路与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换乘,近期建设的线路换乘 节点有:五路(10号线、S1线)、四道口(9号线)、甘家口商场(3号线)、阜成门(2号线)、西四(4号线)、隆福寺(8号线和5号线,总之它就是这 样规划的)、朝阳门(2号线)、呼家楼(10号线)、金台路(14号线)。从五路站到门头沟站规划为轻轨延长线S1。

7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地铁7号线从北京西站到朝阳区南花园,在北京西站与9号线换乘,规划线路长27.3公里,17座车站;规划线路为:北京西站、广外、广安门、牛街、菜市口、虎坊桥、珠市口、磁器口、幸福大街、广渠门、双井、九龙山、大郊亭、唐家村、半壁店、小郊亭、南花园

线路全长约23.1公里,共设车站20座,全部为地下线,线路在东端设置车辆段一座,将在2009年开工建设,预计2013建成通车,预计投资139亿元。

8号线(奥运支线)线路标识色:深绿色

地 铁8号线一期工程(即奥运支线)从北土城站到森林公园南门,全长4.528公里,奥运支线与十号线以双联络线在安定路站接轨,全线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横穿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举办区域——奥林匹克公园,两端予留二期工程衔接条件,共设4座车站,分别为北土城站、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 站、森林公园站,主体工程已经于2006年9月28日建设完成,于2008年6月竣工通车,工程总投资24亿元。

8号线规划向南经中轴路绕行故宫东侧至永定门和东高地,向北经永泰庄,东三旗至回龙观北区。地铁8号线二期工程由美术馆东街到昌平朱莘庄,可方便回龙观、林翠路等小区居民出行,预计2012年建成通车。

8号线三期包含两个部分:中段和南段,其中中段为美术馆-金鱼胡同-天安门东-前门;南段未定,初步计划延伸至德茂庄。

9号线(建设中的线路)

地 铁9号线起点设在丰台区的郭公庄(北京世界公园),沿万寿路南延向北,从丰台火车站东侧穿过并一直向北至广安路路口右转,并沿广安路向东,下穿六里桥,至 羊坊店路左转再向北,穿过北京西站以及玉渊潭公园,沿首都体育馆南路继续向北,过长河桥后至终点站白石桥站与4号线衔接。线路全长16.5公里,全部为地 下线路。规划设车站14座,分别为首都体育馆站、车公庄大街站、白碓子站、军博站、北京西站、六里桥站、六里桥西站、南马莲道路站、丰台北路站、丰台火车 站站、花乡站、怡海花园站、丰台科技园站、郭公庄站。规划换乘站8座,其中北京西站有直接通向北京站的地下联络线,军事博物馆可换乘1号线,白石桥可换乘 4号线。

9号线于2007年4月开工,2010年年底竣工通车,工程总投资86亿元。

10号线 线路标识色:天兰色

地 铁10号线由西北至东南呈倒“L”形,10号线分一、二两期,一期西起海淀区巴沟村,沿元代土城径直向东,在芍药居和亮马河之间转了90度的大弯,然后向 南经东三环路直到劲松站。一期于2008年完工。整条线路全长32.9公里,共设车站28座。地铁10号线二期工程南起劲松,北到巴沟,与地铁10号线一 期共同形成北京地铁第二条环线。

原地铁11号线取消。11号线原线网规划中的线路根据线网调整,该线已经与地铁10号线合并,自此取消。

12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地 铁12号线起自西黄村,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斜向穿越北京城,终点在马驹桥。规划中12号线在车道沟与11号线换乘,在白石桥与9号线换乘,在动物园与4 号线换乘,在甘家口与6号线换乘,在月坛北街与16号线换乘,在灵境胡同与4号线换乘,在和平门与2号线换乘,在天坛东门与5号线换乘,在左安门与14号 线换乘,在分钟寺与10号线换乘,在开发区内与亦庄线换乘。

13号线 线路标识色:襄黄色

北 京地铁13号线,全长40.5千米,全线沿京包铁路、北京铁路东北环线敷设。设西直门站(1301)、大钟寺站(1302)、知春路站(1303)、五道 口站(1304)、上地站(1305)、西二旗站(1306)、龙泽站(1307)、回龙观站(1308)、霍营站(1309)、立水桥站(1310)、北苑站(1311)、望京西站(1312)、芍药居站(1313)、光熙门站(1314)、柳芳站(1315)、东直门站(1316)共16座车站。

全 线除西二旗到龙泽、柳芳到东直门部分区间(约3千米)为地下段外,均为地面或高架铁路。霍营站首班车时间05时25分,西直门站首班车时间06时00分,东直门站首班车时间06时00分。西直门站开往东直门站方向末班车时间为21时30分,西直门站至霍营站区间末班车时间为22时30分,东直门站开往西直 门站方向末班车时间为21时30分,东直门站至霍营站区间末班车时间为22时30分。

14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北 京地铁十四号线西起丰台区的王佐,沿卢沟桥路、丰台体育中心、丰体南路、丰台北站、丽泽路、北京南站、蒲芳路、弘燕路、西大望路、金台路、朝阳公园、酒仙 桥路、首都机场高速、广顺南大街、广顺北大街分布,最后到达终点朝阳区的来广营,沿途经过丰台、宣武、崇文、东城、朝阳5个区。线路全长约42.2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35座,设车辆段和停车场各一座。

一期工程为卢沟桥至南磨房,线路全长约25.3公里,共设车站21座,将于2009年开工建设,预计2014年建成通车,预计投资152亿元。

15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地 铁15号线西起西苑,终点在顺义区潮白河河东地区,途经北四环和北五环,全长45.7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2公里,高架线约13.7公里;新建车站21 座。一期工程从13号线望京西站至顺义区河东,设站5座。线路主要经过圆明园南路、清华大学、清华东路、奥林匹克公园、大屯路、望京地区、新国展、京顺 路、顺于路、顺安路。

一期工程将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预计于2010年建成通车,二期预计于2014年建成通车,预计投资129亿元。

16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地 铁16号线北起回龙观,南至丰台纪家庙。是为方便回龙观地区出行设计的线路。经学院路,花园东路,新街口外大街,赵登禹路,月坛南街,西二环南段等。具体 站位和开工时间不明。亦庄线即将开工的线路地铁5号线向南延伸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线路。在规划中,本线将向南沿宋庄路穿四环,经大兴庑殿村、旧宫镇、通州区马驹桥镇、最后穿六环抵达亦庄开发区的影视城主题公园。也有说法终点是在京津城际铁路亦庄车站。

17号线(规划中的线路)

该 线属于尚未明确的线路。北起牛栏山,向南在天竺附近和机场线汇合,共用轨道至东直门站,沿小街向南穿过北京站,终点广渠门。其中共用段将会采取伪快慢车的 方式,由L1负责大站,17号线负责小站。

因为L1和地铁使用的轨道不同,17号线也可能会被确定为轻轨。大致站位为牛栏山站、顺义会展中心站 [M15]、五元桥站[L1]、丽都站[M14]、三元桥站[L1/M10]、东直门站[L1/M2/M13]、东四十条西站[M3]、朝内小街站、金宝 街站、北京站[M2]、广渠门站。其中和M6汇集处将不设站。

亦庄线(建设中的线路)

地 铁5号线向南延伸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线路。规划设14座车站,分别为宋家庄、南四环、小红门、旧宫东、亦庄、商城、隆庆街、荣京街、荣昌街、同济南 路、经海路、垡渠路、次渠、亦庄火车站,全长23,2公里。其中包括地下站6座,地上站8座。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2010年通车。

大兴线(建设中的线路)

大 兴线是4号线向南延伸至大兴区黄村镇的地铁线路,北起马家楼站(可与4号线换乘),南至大兴经济开发区南兆路,全长22公里,规划设11个车站,分别为南 苑西、西红门、五环路、金星路、枣园路、清源路、黄村大街、黄村火车站、义和庄、医药基地、南兆路,途经南五环路、京开高速、南六环路,将成为大兴区和市 中心的重要通道。计划于2010年建成试运营,2012年正式通车。

房山线(规划中的线路)

房山线起点设在良乡城南长虹西路和苏庄大街交叉口,终点设在丰台郭公庄站,与地铁9号线衔接。该线线路全长约24.79公里,沿线共设车站11座,其中高架站9座,地下站2座。房山线将于2009年4月开工建车,预计于2010年建成通车。

房山区域内设车站9座:苏庄大街站、南关站、东杨庄站、大学城站、理工大学站、广阳城站、长阳西站、长阳镇站、稻田站。

S1线(规划中的线路)

五路—门头沟。是6号线的轻轨延长线,计划与6号线合并。预计于2013年建成通车。

S2线(建成的线路)

北 京轨道交通S2线南起北京北站,经沙河、昌平、南口、康庄至延庆,线路全长107km,车站19座。线路沿线分别利用了国铁资源京包线、京通线及康延支 线,8月1日初步通车。奥运后将对京包线、京通线及康延支线进行全面改造,预计投资66亿元。经停车站:西直门-清华园-清河-昌平-南口-八达岭-延庆

S6线(规划中的线路)

初步规划是北苑—亦庄。原是13号线的一部分,后因需要调整。构成东北半环。

L1线(机场线)线路标识色:灰色

L1 线(机场线)是从东直门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路线,全长27.3公里,共设置东直门、三元桥、2号航站楼和3号航站楼4座车站和1个车辆段,其中东直门可 换乘2号线和13号线,三元桥可换乘10号线。东直门至三元桥为地下轨道,约4公里长;之后为地上轨道,约23公里长。规划线路起点为东直门枢纽,沿东直 门外大街向东至东直门外斜街,经三元桥沿机场高速公路与京顺路间的绿化带,再经四元桥、五元桥、北皋立交桥,线路转向机场高速公路的东南侧,沿机场辅路至 温榆河前分岔,一条线路继续沿机场辅路到达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T2),另一条线路沿李天路(将改造为首都机场南线快速路)至岗山转向到达3号航站楼(T3)。

昌平线(规划中的线路)

昌平线北起十三陵景区,南至城铁13号线西二旗站。一期为 “城南路至西二旗”21.3公里,以高架线为主,拟设站7座,其中地下站1座。将于2009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预计2010年建成通车,二期预计于

2016年建成通车。沿线共设车站11座,具体为:西二旗站、北清路站、朱辛庄站、巩华城站、沙河站、高教园站、城南路站、城东站、水库路站、鼓楼站、十三陵景区站。

西郊线(香山线)(规划中的线路)

全长9.8公里的西郊线起点在10号线巴沟站,终点设在香山,途中三站分别为闵庄站、万安里站和植物园站。将于2009年年内开工,预计于2011年建成通车。

北京地铁2008年后新计划建设线路如下:

地 铁10号线2期,自万柳起,沿昆玉河、万寿路南下,到达丰台折向东,途径东方家园、大红门服装市场、南顶街到达宋家庄,与1期形成环线,共设24座车站,全长32公里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自海淀区五路到朝阳区草房,全长30.1公里,由五路站-草房站。途径阜成门-朝阳门-朝阳北路,共22座车站。地铁8 号线2期,连接奥运支线,北到昌平朱莘庄,南到沙滩与6号线衔接,全长24.4公里,设18座车站。另外,尚有大兴线、亦庄线等。

下面有一段北京地铁历史介绍,了解下也知道个来龙去脉~~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1950 年代末期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后,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以作为平战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北京地铁首先开工,一期工程于 1965年7月1日开工建设,其线路沿长安街与北京城墙南缘自西向东贯穿北京市区,连接西山的卫戍部队驻地和北京站,采用明挖填埋法施工。全长23.6公 里,设17座车站和一座车辆段(古城车辆段),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根据 预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由于属于战备工程,北京地铁在通车后很长时间内不对公众开放,需凭介绍信参观 及乘坐。1971年1月15日公主坟至北京站段开始试运行,1971年8月5日延长为玉泉路至北京站,1971年11月7日延长为古城路至北京站,1973年4月23日延长为苹果园至北京站。

北京地铁二期工程始于1969年,其线路沿北京内城城墙自建国门至复兴门,呈倒U字型,设12座车站及太平湖车辆段,线路长度为17.2公里。1981年9月15日,北京地铁正式对外运营。

北京地铁复八线于1992年6月24日开工建设,1999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2000年6月28日与一线全线贯通。

截至2008年,北京地铁已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5号线、8号线、机场线和10号线。北京地铁目前日客运量250万人次左右。北京地铁实行全程2元票制,是国内票价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星形标记的线路在建设或规划中。大括号的站为换乘站,小括号中的站是规划中的换乘站。)号线 苹果园 | 古城路 | 八角游乐园 | 八宝山 | 玉泉路 | 五棵松 | 万寿路 | 公主坟 |(军事博物馆)| 木樨地 | 南礼士路 | |(西单)| 天安门西 | 天安门东 | 王府井 | | | 永安里 | | 大望路 | | 2号线 | 车公庄 |(阜成门)| | 长椿街 |(宣武门)| 和平门 | 前门 | | 北京站 | |(朝阳门)| 东四十条 | | | 安定门 | 鼓楼大街 | 积水潭

13号线 | 大钟寺 | | 五道口 | 上地 |(西二旗)| 龙泽 | 回龙观 |(霍营)| | 北苑 | 望京西 | | 光熙门 | 柳芳 | 八通线 | | 高碑店 | 传媒大学 | 双桥 | 管庄 | 八里桥 | 通州北苑 | 果园 | 九棵树 | 梨园 | 临河里 | 土桥 号线★ 马家楼 | 石榴庄路 | 角门北 | 北京南站 | 陶然亭 | 菜市口 |(宣武门)|(西单)| 灵境胡同 | 西四 |平安里 | 新街口 | 西直门 | 动物园 |(白石桥)| 学院南路 | 双榆树 |(黄庄)| 中关村 | 成府路 | 圆明园 | 颐和园 | 北宫门 | 龙背村

5号线天通苑北 | 天通苑 | 天通苑南 | 立水桥 | 立水桥南站 | 北苑路北 | 大屯路东 | 惠新西街北口 | | 和平西桥 | 和平里北街 | | 北新桥 | 张自忠路 |(东四)| 灯市口 | | |(磁器口)| 天坛东门 | 蒲黄榆 | 刘家窑 |(宋家庄)

10号线(一期工程)巴沟 | 苏州街 |(海淀黄庄)| 知春里 | | 西土城 | 牡丹园 | 建德门 | 北土城 | 安贞门 | | | 太阳宫 | |(亮马桥)| 农展馆 | 团结湖 |(呼家楼)|(金台夕照)| |(双井)|(劲松)

8号线(奥运专线)森林公园 | 奥林匹克公园 | 奥林匹克中心 | L1线(机场专线)| | 二号站台楼[支线1] | 三号站台楼[支线2] 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铁线★ 北京站 | 北京西站 车票 其他 北京地铁车站 被弃用的规划 号线:线路依照最初的规划,这条规划取消:五路、花园桥、四道口、甘家口商场、展览路、阜成门、白塔寺、西

四、北海北门、美术馆东街、东

四、朝阳门、东大 桥、呼家楼、金台路、星火路、青年路、褡裢坡、黄渠、长营、草房、物资学院、北关环岛、新华大街、玉带河大街、未来世界、东部新城、东小营 10号线:麦子店西路站因为三元桥站被作为换乘站而取消。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篇6

(2016年—2020 年)

为认真贯彻《护士条例》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加快我院护理事业建设发展步伐,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特制定2016-2020年我院护理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以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加强科学管理,推进我院护理事业的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发展任务

(一)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护士条例》。一是切实把好护士执业准入关,确保护士队伍基本素质;二是护士依法执业,严禁无证护士、未变更注册护士、实习生单独上岗,护士注册有效期满按时延续注册。

2、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1)护士队伍合理配置。根据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全院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要求达到0.4:1,病区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0.4:1,ICU护士总数与实际开放床位比达到2.5-3:1,手术室护士与开放手术间比达到3:1,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的比例≥95%。

(2)优化护士队伍结构。争取至2020 年大专学历达到70%,本科达到10%。各科室人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化。

(3)稳定临床护士队伍。完善用人和收入分配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奖励评优等向临床一线倾斜,努力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条件,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

(4)建立护理人力资源储备库,可供紧急状态或特殊情况下调配使用。

3、护理人才的培养

(1)完善培养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争取培养本科毕业生(高校毕业且临床经验达5-7年)为护理管理后备干部。

(2)加强专科护士培养,重点加强在重症监护、急诊急救、血液净化、肿瘤、手术室、骨科、NICU等特殊领域培养“知识全、专业精、技能高”的临床护理骨干,积极发挥其专业特长,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争取至2020年,我院专科护士人数达到10%以上,力争达到15%。

(3)实施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通过对在职在岗护士进行护理专科知识的规范化培训和临床科室轮转,特别是根据《平潭县医院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 》规定,需晋升护师和主管护师的人员分别到急诊科、ICU轮转一个月和三个月,掌握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的能力,真正解决病人健康问题,胜任临床护理工作。

(4)强化在职人员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岗前教育、低年资护士的培养。有计划选派护士长、护理骨干外出培训。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根据自愿的原则,分批选派护士长及护理骨干到对口支援我院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3个月的短期进修。

(二)科学管理,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严格实行护理垂直管理体制,护理管理者在主管院长领导下积极参与、主导有关护士的重大决策,认真履行人事、分配、考核等管理职能。

2、健全护理质量管理组织及护理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体系,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3、完善相关质量标准考评标准和奖惩制度,体现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各级质控组织的作用。

4、护士长和质控护士每周进行科内质控,科护士长每月对分管的科室进行质控,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质控。

5、护理质量完成指标:

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

基础护理合格率≥90%;

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

无菌物品合格率100%;

文书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

病房满意度≥90%。

(三)注重护理安全,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1、护理管理人员要直接负责临床护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考核,切实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护士一方面要根据医师的诊疗计划协助实施治疗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另一方面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3、建立并完善护理缺陷上报制度 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缺陷报告和讨论制度,制定护理安全防范预案和处理措施等。

4、护理部将加强护理工作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教育,将健康教育知识渗透在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项工作的细节过程中,使患者能感受到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全方位、多层次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满足患者健康需求。

(四)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1、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护理服务内涵,实现2020年全面铺开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达100%。

2、加强护士管理,全面履行护士义务,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确保基础护理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落到实处。

3、要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过程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4、争取五年内在3-5个病区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取得成效。

(五)其他领域发展规划

1、学科建设:根据医院发展需求,成立NICU、耳鼻喉科、精神病区和泌尿外科,不断完善学科建设。

2、科研建设: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促进我院临床护理学科建设;申请聘任副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护士在聘任期发表规定的学术论文。

3、创建等级医院:根据《等级医院评审细则》逐项落实相关护理工作,做好护理质量、安全及科室管理工作。

护理部

成都西河2020年规划 篇7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智慧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10-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抢占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推进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教育信息化先进性,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深圳于2015年5日出台了《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及6个配套文件[1](包括2项工程,即深圳市教育云建设与应用工程、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程和4个行动计划,即深圳市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深圳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行动计划)。笔者作为《规划》的组织编制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接着依据实证调研数据,对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最后从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配套工程和行动计划及主要特点等方面对《规划》进行了解析。

二、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1.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战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教育信息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表征形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学习形态,从而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的变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美国在2010年发布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提出“变革美国教育,技术给力学习”[2];英国制订了2010-2012年发展战略,强调云计算、绿色IT以及ICT的能力规划[3];韩国2011年推出智能信息化推进战略,提出2015年全国中小学全部使用电子课本,同时引入云服务,推进教育变革[3]。

2.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4]从国家层面对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总体发展提出了“三基本两显著”的新目标。2012年9月5日,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任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提出了“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任务[5]。《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6] 明确指出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3.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纷纷推出新的举措

北京出台了《2006-2020年首都信息社会发展战略》 、《北京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年)》等,关键任务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上海制定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上海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2013-2015年)》等,重点推进基于“人人通”和数据共享平台的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以应用为导向促进教育信息化向“主战场、大规模、常态化”发展。广州围绕“智慧广州”战略,先后印发《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州“数字教育城”建设规划纲要(2010-2014年)》等,加快对构建智慧型教育体系,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的探索。武汉出台了《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2-2015年)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重点推进国家教育云试点工作。

综上比较,深圳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文件、制度等更多地规范某一具体业务领域的建设和应用,缺少对全市教育信息化的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因此,制定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规划,从市级层面谋划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未来蓝图,明确方向和任务,成为深圳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深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成立编写组,开展了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三、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深圳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情况及发展需求,做好深圳教育信息化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编写组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教育信息化专题调研。

1.数据来源

调研分为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包括基础网络环境、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等方面,面向10个区(新区)和15所市局直属学校,共发放调查问卷25份,回收调查问卷25份,有效问卷25份,回收率100%;实地调研是到有代表性的区(新区)和学校开展实地查看,共到4个区(新区)、9所学校进行了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

2.数据分析

(1)教育城域网使用情况统计和分析

调研发现,目前100%的区(新区)和市局直属学校已经实现网络“校校通”,部分区甚至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的双网覆盖,但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深入,现有的网络环境仍无法满足应用需求。调研发现,有70%的区(新区)和60%的市局直属学校反馈目前的教育城域网无法满足应用需要,对于教育城域网的升级最迫切的需求是加大带宽和增加稳定性。

(2)教育资源使用数据统计和分析

目前有50%的区(新区)和67%的市局直属学校建有自己的资源平台,100%的区(校)能使用市级平台的资源,资源存储总量达到80081G。资源主要的来源集中在教师自制资源、使用网上免费资源和自行购买资源三个方面。

(3)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统计和分析

统计发现,10个区(新区)中,有8个区(新区)建有自己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占比80%。两个新区成立时间短,目前正在进行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调研的15所市局直属学校都已经建设了信息化应用系统。

(4)教师应用能力统计和分析

目前,全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能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近三年来,承担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29项、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33项。

3.现状分析

(1)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发展水平不均衡

区与区之间,特别是老区和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老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投入比较到位,都已经建好或正在建设覆盖全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都比较高,能够较好的支撑教育教学应用需要。而一些新区由于刚成立,在信息化建设投入和应用方面基本空白,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都比较薄弱。

学校间信息化发展不均衡。区属学校特别是民办学校及新区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比较薄弱,校园网的出口带宽少,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而市局直属学校在信息化建设和投入到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水平较高,可以较好的满足教育教学方面的需求。

(2)信息化网络环境有待提升

各区(新区)和学校近年来在信息化基础网络环境方面的建设和投入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和成效,但是随着信息化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网络带宽越来越成为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瓶颈。

(3)教育管理系统需要整合并提供统一服务

目前,全市各区(校)已陆续开展各类信息化应用。综合应用现状,各区(校)开展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侧重点有所不同,部分具有重复的功能,且基础数据和资源尚不能整合与共享。在调研过程中,许多区(校)提出在整合的基础数据基础上,为全市提供统一的教育管理服务,包括一卡通、办公、学籍、人事、资产、教学、校务等信息化管理服务。

(4)对优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呼声很高

学科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仅迫切,而且需求更加细化。受访的区(新区)和学校都普遍反映近年来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了资源库,但更新困难,利用率低。

(5)信息技术队伍专业化建设问题仍然突出

各区(新区)和学校信息技术人员队伍管理渠道有差异,加上信息技术在学校属于小学科,常常得不到重视。同时,近年来学校设施设备、功能场室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维护等工作量加大。相对其他学科教研队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研和培训活动相对缺乏,在评优评先中得不到足够重视,影响到专业队伍建设。

四、《规划》内容解读

在国家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战略需求,未来六年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规划》是新阶段的发展蓝图,其核心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以可量化目标指引教育信息化未来发展

《规划》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智慧深圳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深圳教育信息化现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数据指标,通过可量化的目标指引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未来六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看得见,摸得着(详见表1)。

2.以能力体系建设为核心转变发展方式

依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发展思路,未来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基础设施的概念,而是一个能力体系的概念,强调总体协调运行的体系,而非单一要素。它不仅包括硬件基础设施,还包括应用软件系统、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人才队伍、保障制度等,要从 “以硬件为中心”引领的思路转变到“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和促进人的发展为核心”引领的思路。

为此,《规划》围绕打造“智慧深圳”的战略要求,提出要打造“智慧教育”的发展思路。“智慧教育”是一个多方要素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核心是师生的智慧发展,重点是实现六化,即:

(1)资源多样化。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资源环境,构建形式多样、品质优秀、机制健全、主动推送、体验先进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为师生提供优质资源服务,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教学个性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构建智能教学系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与学。

(3)师生智慧化。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智慧型师生,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创新。

(4)管理智能化。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实现教育管理的智能化,提升教育管理与服务水平。

(5)环境泛在化。采用云计算、无线网络等技术,突破物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构建师生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教学环境。

(6)发展可持续化。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化发展。

3.以六大任务助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我国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仍然主要停留在信息技术课、应付学校达标、评比和检查上,信息技术基本上处于教育的边缘位置,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行政人员的管理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等都没产生本质性、持续性的影响,缺乏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和动力。为此,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在2015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提出“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围绕重大问题,全面深化应用’”,即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动技术成为在实际教育过程当中的关键性因素,直面和解决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的教育公平的问题、减负的问题、素质教育问题、教育管理科学决策的问题等等。

针对国家的要求,《规划》提出六大发展任务,着重从教育发展的角度,阐述能够用技术助力破解哪些疑难问题,包括: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信息化教育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促进人的发展;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教育大局,满足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创新教育信息化的体制机制,主要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以工程和行动计划推动具体任务的落实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配套出台了6个附件,包括2项工程和4项行动计划,目标是以重点项目和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具体任务的落实。

(1)深圳教育云建设与应用工程

深圳教育云是云计算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应用云计算技术充分整合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集约化教育服务,有效节省政府的投入成本,有力促进深圳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教育云基础设施、教育云支撑平台、教育云应用服务、教育云管理与运营体系、教育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

(2)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工程

“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开展智慧型校园环境建设、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信息技术支持下学校管理模式、智慧型师生的素养培养模式和策略、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制定等探索。

(3)深圳市中小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行动计划

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深圳市教育信息化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智能化教育资源云服务平台建设、优质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创建、以应用导向的共建共享机制构建、数字教育资源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制订等方面,目标是以建设、共享和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抓手,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4)深圳市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计划

教育管理信息化行动是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整合全市教育管理资源与基础数据,实现覆盖全市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对教育系统人财物事的智能管理,提升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其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构建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门户、建设教育人财物事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教育决策支撑服务系统和建立教育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深圳市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师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着力提升我市广大师生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包括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培养行动、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教育信息技术队伍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

(6)深圳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行动计划

深圳教育网络环境建设是深圳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包括升级完善深圳教育城域网、构建深圳教育云数据中心、提高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安全、推进无线校园网建设与移动终端配备,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改善民办学校信息化环境等。

五、《规划》的主要特点

1.构建深圳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1+6”架构

1个规划体现了国家、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符合“智慧深圳”建设的要求,明确了未来深圳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6个配套文件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其中,以2个重点工程为抓手,从市级层面通过大项目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有效推动规划各项任务的具体落实。通过4个行动计划,分步、有序、科学地推进各项工作,增强规划的可实施性,确保规划既定目标的完成。

2.围绕打造“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提出要实现“六化”

参考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基础教育版》、《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等,结合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规划》在发展思路中围绕打造“智慧教育”的目标,提出了要实现“六化”,使“智慧教育”的目标更具体、更形象。

3.探索信息化建设新机制,重视发挥深圳企业优势

《规划》重视发挥深圳企业优势,注重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企业投资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新机制,解决目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助推我市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孵化、推广应用基地和成果交易中心,借助 “深港同城化”,打造教育信息化特色。

六、结束语

《规划》的出台,为深圳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谋划了蓝图,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必将对深圳教育信息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深圳将以《规划》为契机,继续加强统筹整合、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深圳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深圳教育坚持做“有使命感的领跑者”的加速器,为深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EB/OL].http://szeb.sz.gov.cn/xxgk/flzy/tzgg2/201505/t20150513_2875902.htm.

[2]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23.

[3]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展望——未来教室、未来学校、未来教师、未来教育[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14-15.

[4]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5]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刘延东国务委员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www.ncet.edu.cn/html/news/leader/201211193486.html,2013-11-12.

[6]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前线,2013(12):5-19.

[7]易庆竑.2014 年度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核心内容研究述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46.

[8]佚名.《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趋势蓝皮书》发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5).

上一篇:社区健康教育评价报告下一篇:墨江县民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