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2024-05-25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通用9篇)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篇1

《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 》

研究成果概述

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 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 》

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5月30日

课题类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13038

课题负责人陈会峰

所在单位河北临城县鸭鸽营中学

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初中课堂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课堂上,学生自律能力差,思想容易开小差,师生互动交流贫乏,一个合适的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第一个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近似于真实的环境中增长知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能够体验的本领。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互动,实现知识的传递。一个好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当前,很多学生学习恐惧、厌倦,由此引发教育教学效果停滞不前,甚至下降。而与之相对的是众多名师的课,却是有声有色,学生的积极性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学生创设,并不断优化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上,正是这些情境让学生入迷入痴,学而不厌,让学生身临其境,流连忘怀,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可见,教师若要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就必须努力创设,不断优化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临城县各中小学正在开展“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导学案被引入课堂,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开展探究合作,离不开情境教学,而且在初中课堂教学有效创设情境研究将极大地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实施,它必将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内外对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的比较多,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优秀的论文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经验也比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统性。(例如:对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较多。)而且,事例性较强,出现就课论课的情况,有的凭空猜想,缺乏依据,没有从心理学,生理学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内研究:对情境教学的研究, 是从1978年李吉林进行情境教学法实验正式开始的。迄今,情境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情境教学的研究主要有:有基于情境教学的种类研究如佘玉春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情境教学》(《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7期)中分为启动思维式情境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助兴”式情境教学等等。也有基于如何创设情境教学方法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特色

本课题旨在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将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中情境的合理创设时机进行研究,从而对整个教材的情境教学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和设计,使之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服务。使情境素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使之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中激发、引导、促进、贯穿等作用,既激发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可以为情景教学的开展提供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为情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大量可以参考的课例,可以系统的阐释和应用情景教学的理论。

通过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改进和探索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工作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使教学素材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科学性转变,不断调整和充实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创建优秀教师群体。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一)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初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初中课堂有效情境教学的课堂教学特色。

2、学生目标:通过情境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教师目标: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转变。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有效实验情境的创设研究;科学运用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研究

3、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三)课题的创新点

本课题有以下创新和突破: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中进行创设情境有效性的研究,相辅相成,一举多得,可以促进“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实施。

2、课题研究和主题教研相结合,以本学科所研究的内容和县主题教研相一致,和课题研究相一致,从主题教研中吸取营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这是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方法。

2、对比法,利用同时教两个班

课的条件研究各种情境在不同群体中发挥的作用。

3、个案追踪法。4、经验总结法

5、调查问卷法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的持续发展,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表现在:学生比以前更有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注意力比以前集中了,积极发言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课后作业认真,订正及时,学生主动拿来面批的人数多;课外复习、预习,甚至自学的学生人数增加;肯钻研课外习题的同学也多了起来,常常会有学生来问问题;班中对学习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多,使班中逐步营造出主动学习数学的氛围。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就像德国一位学者曾作的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美味佳肴的同时,将这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接受。

但是,这种教学策略也存在弊端,有待于改进。如由于一个教学班的几十个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完全一样,对极少数的学生来说,把情境教学过程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过程,不能把情境与新知识联系起来,看情境情趣盎然,引申到数学知识则一落千丈。情境创设对于小部分学生来说,不能起到激发兴趣,调动思维的作用。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好的学习品质,因此并不能提高这部分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好的学习品质的学生积极性。

提出的主要观点

(一)运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图片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即变抽象难懂为直观易懂,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情境创设”

1、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2、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

3、情境创设要有选择性

4、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

5、情境创设要有整体性

问题情景教学关键是提出问题,而问题又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教师教学从创设情景开始。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

1、摆正位置,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重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方法的培养

3、重视问题情景教学中的引导技巧

4、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讨论环境

实验教学既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客观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生发挥创造潜能提供独特的创造性环境。创设实验情境教学应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设置实验情境,巧设问题悬念,导入问题。

2、利用实验情境,细化每一环节,拓展问题。

3、增加探究实验,进一步设置情境,深化问题。

4、布置小实验,拓展实验情境,创新问题。

(二)形成了“情景、探究、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关注“知道什么”,更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在“让学生自己学会并进而会学”方面下功夫,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动态建构。

情境

“情”是情感的体验,动机培养;“景”是教学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的展示。所谓“情景”,是是学习之初的一种具有刺激性、指向性的学习前奏曲。即能让学生情景互融,触景生情,触景生疑。确切地说,教学情景中既蕴涵着一定的知识,内容和学习任务,同时渗透着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因此,课堂教学情景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前的一种场景,一种思维的预备动作。其特点与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减少知识和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探究

“探”是试图发生,“究”是仔细推求、追查。所谓“探究”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从表象到内因,从特殊到一般,从现象到实质进行探索追查。那么探究反思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或过程,能使学生体会面对学习情景时,如何搜集信息分析和加工所呈现的实验现象,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形成相关的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探究能力。

创新

“创”是初次做事或第一次分析,“新”则是前面未呈现之意。所谓“创新”就是抛开比照旧知识的思维,创造或改革为新的知识、技能的思维或行为。那么化学教学创新是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对某一化学知识理解和运用进行剖析、变形。对学生来说是对所学知识通过分析、反思、整合后,提出不同于原先的理解思路和实验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课题组

初中化学教学创设情境有效性浅议陈会峰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孙瑞娟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初探孙瑞娟

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再探孙瑞娟

《浅析如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苑荟萃上发表孙瑞娟

英语中创设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王云霞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郭东瑞

浅谈初中物理创设实验情境的重要性王久敏

《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研究》刘世强

《营造舒适优雅的班级环境》在《教坛聚焦》发表刘世强

谈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刘世强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王庆波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境与兴趣的运用》张胜军

关于语文情景教学的几点经验戴建明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的几点经验建议》张素芬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情景教学赵桂海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张超杰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申立平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一)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教师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有了

较大的提高。教师不仅精心备课,而且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自身的再学习。增强了教科研能力。教科研是基础教育阶段,是成长的关键,每位老师必备的能力之一。通过课题研究,我了解了课题研究的几种方法,如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加深了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理解。在研究课题的同时必须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多阅读、多思考、多分析,以便促使自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了思考;有了课题任务后,我学会了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从而使每一个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提升。撰写了多篇论文,教学案例、ppt课件。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储备。以课题研究为锲机,阅读了很多理论方面的书籍,让自己深入的进行学习。知道了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促进了我的(二)提高了课堂效率。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其他班级加以应用。通过课题研究,使我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同时也关注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组内成员制订了同一目标,为了完成同一项任务,进行更多、更细致的分工,同学之间在一起探讨所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学生真正地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事,主动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前的准备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哪位同学想偷懒,其他的同学就会给予督促。开展实验以来,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之间的成绩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精神状态,还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比非实验班级有明显提高。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探索出新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们成为合作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本课题是为解决初中学科中教师对如何“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情境教学进行研究。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对实验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性的创设情境而设计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适用于基础教育初中各学科教学,凡是进行情境教学的学校,本课题对他们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研究都不会尽善尽美,我们所进行的初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有效性研究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在研究中虽体现了一定的优越性,实验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精神状态,还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比非实验班级有明显提高。参与实验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和课堂驾驭能力以及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也有必须努力加以改进的地方:

1、本课题的研究我仅仅只是研究了我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深入的研究教材,要使课堂更有效更高效,我认为老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更多的钻研教材,用好教学建议。

2、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理论的知识远远优越实际操作,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却难以起到作用。一堂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知识给学生,课有多生动而是看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会到什么程度,提高了多少。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教学行为转变进行探究,不系统。

4、有效的情境教学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模式,但不管怎样要使课堂有效,教师必须

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摸清学情,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的评价,课堂管理,课后辅导,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化学实验,学科情感上培养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篇2

一、生活展现情景

学习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尤其对于语言学习来说, 更是离不开生活。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改所提出的重要教学理念。在英语的学习中我们要将教学的视野延伸到宽广的现实生活空间, 以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生活阅历, 以此来增强教学的交际性与实用性, 这样更能拉近学生与英语学习的距离, 更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 以学生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 截取现实生活中的某一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 以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 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又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看病的相关句型:What’s wrong/the matter/the trouble? (怎么了?什么事) My...hurt. (我的……痛) How long have you had the problem? (你这样多久了?)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出现学生所熟悉的就诊的场景, 在医生与患者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 学生自然就可以将句型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结合起来, 从而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达到对这些基本句子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二、实物演示情景

即通过出示相应的实物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景之中, 这是教师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带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 可以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交流情景之中, 从而引导学生围绕着实物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交际。如在学习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 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便于存取的衣服、水果以及学生的学习用品, 在课上直观而形象地展示这些实物, 并标上价格, 将学生带入逼真的购物情景之中, 从而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情景对话, 让学生在对话中来加深对于这些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 不再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被动参与、被迫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有效的, 不再是机械地记忆句型与语法, 而是在真实的实物情景中展开积极的对话, 积极地调用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 这样更能达到理解性记忆与灵活性运用, 这样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音乐渲染情景

音乐是一门艺术, 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来传达语言, 更具感染力与艺术魅力, 更能带给听众以强烈的听觉刺激, 能够缓解紧张情绪与不安心理, 带给欣赏者身心上的愉悦、性情上的陶冶与情感上的提升。将音乐与教学结合起来, 更能为学生创造立体化、富有美感的动人情景, 更能让学生心驰神往, 将学生带入优美的意境之中, 丰富想象、激活思维, 具有强烈的渲染与烘托效果。为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学会运用音乐艺术来渲染情景, 以激起学生参与会话的积极性。音乐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现成的音乐。我们可以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中文歌曲优美的旋律与欢快的节奏来渲染氛围, 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 带给学生身心上的愉悦, 从而激起学生对教学积极的情感;我们还可以收集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 这样既可以发挥音乐渲染氛围的作用, 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唱纠正他们的发音,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速与语调, 培养学生的语感。另一种是自编的音乐。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歌曲的曲调来填充新内容, 或是为课文对话谱上乐曲, 这样都可以将抽象而枯燥的知识点与动听欢快的音乐结合起来, 更能将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之中, 让学生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

四、表演体会情景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善于模仿、爱好表演,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长与优势, 来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创设表演体会情景。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与己无关的背诵, 而是真正地进入角色、扮演角色, 这样更能让学生深入角色来体会, 这样所学的不再是静止的语言材料, 而是鲜活的语言, 可以让学生将语言与场景与角色结合起来, 寓学习于表演之中, 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而且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角色, 能够加深内心体验, 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如see a doctor (看病) , go shopping (购物) , first aid (急救) 等, 这些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都是学生所熟悉的, 围绕这些话题来进行角色表演, 可以让学生入情入境, 避开母语的干扰, 学会用英语进行直接思维, 在反复的对话中来掌握基本的句型与语法, 而且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听说, 这更加利于学生英语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现代技术模拟情景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强大的模拟与演示功能, 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语言学科的教学中, 更能展现语言教学的生动与活泼, 能够突破传统教学中所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将原本抽象、枯燥而静止的短文转换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 具有化抽象为形象, 化枯燥为生动, 化静止为动态的特点, 可以带领学生突破教材的限制, 展现其强大的模拟现实功能,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 让学生如临其境, 在真实的情景中来展开学习。这所带给学生的是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刺激, 视听结合, 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活跃与兴奋状态, 而且也可以扩大学生信息的输入量, 这样更能刺激学生, 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如单词的学习枯燥无味, 效率低下, 而单词在整个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避免单纯的词汇学习, 将单词与具体的句子、与语境、与场景结合起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 更加利于学生从音形义方面来加强对词汇的学习。学生所学到的不是单一的词汇, 而是更多的句子,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词汇的积累与听说技能的提高。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篇3

情境有效教学学习主动性有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化学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重在塑造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推动课堂有效教学。

一、创设实验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抓住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尤其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知识领域,相关内容是否吸引他们,是否引起他们的共鸣,是否让他们有认同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如在讲解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针对这个反应,学生对老师提出了质疑。笔者选用两个集气瓶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一个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另一个倒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在两个集气瓶口分别放上一个烧熟并剥壳的鸡蛋。第一个集气瓶鸡蛋没有动静,而第二个集气瓶口的鸡蛋居然被“吞”了进去,出现了“魔瓶吞蛋”现象。此时,同学们个个都看呆了,惊呼:“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同学们理解并认可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当老师提出:“你还能设计其他的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了吗?”这时同学们个个兴致盎然,跃跃欲试,有的想到了用稀盐酸、有的想到了用软塑料瓶、有的想到了做喷泉实验,等等。通过实验,教师将实验结论的发现权放手给了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同时,课堂实验的趣味性,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用有趣的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许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初三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了燃烧的条件后,教师可引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失火事件:

故事:1854年5月31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兩个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事后,英国军事保安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门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找到了“纵火犯”。问题:谁是纵火犯呢?学生交流:可燃物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要与氧气接触,船舱里有大量的空气,草料着火可能的原因是温度达到了着火点,那么,温度是怎样达到着火点的呢,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

学生1:有人放火;

学生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掉到草料堆中;

学生3:战舰在海洋上远航,太阳照射在船舱里热量来不及散发,温度升高达到草料的着火点;

学生4:船舱里很潮湿,草料慢慢腐烂产生热量,聚集起来使温度升高。

……

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和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理解课燃烧物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教育,同事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化学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教师要注重观察体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化学课堂中,用具体的生活实例、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讲“硬水的软化”时提出问题:水壶为什么易结水垢?你喝生水吗?介绍“化学式”时,让学生自带药品、食品说明书,寻找说明书中相关信息,更深入地看懂说明书。在讲“气体的溶解度”时,教师可以问学生:鱼池中间有个喷水的装置有什么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利用这些生活中的化学,把学生领进化学的世界中,化学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由于情境的创设贴近了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倍感亲切自然。同时,这些问题体现了知识信息的多样化,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化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此时的同学们求知欲望强烈,进一步体现了教育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理念。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创设直观情境,帮助学生理解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合教育素材,将生动的图片、图像清晰的文字显现在屏幕上。比如,恰当地运用教学课件展示微观世界,将抽象的化学问题直观化。又如,模拟无法完成、错误操作、高难度的化学实验,实验操作中先后次序颠倒的原因分析等。网络通向世界的所有角落,网络上的信息应有尽有,通过网络可以创设出无限的教学情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是未来教学情景创设的主要手段。例如,制作课件:奇怪的“死狗洞”与二氧化碳情境

在法国阿尔卑斯山下有个山洞。有一天,三个探险者带着几条狗进入山洞探险,走着走着,几条狗就瘫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继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却安然无恙。消息传开,许多好奇者蜂拥而来,屡次实验结果都相同。为此,人们称之为“魔洞”,认为洞内有一“妖魔鬼怪”专门杀狗,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受到上帝的保佑,他不敢轻举妄动。难道真的有这么离奇古怪的事情吗?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二氧化碳。通过教师对这一探险故事的播放及富有感染的讲解,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各种适宜的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优效果,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文庆城,张世勇.谈化学愉快学习教学策略[J].中学化学,2005,(09):1-2.

[2]陆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教学技能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42-56.

[3]王艳春.初中教学典型课示例——化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25-68.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篇4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篇5

宁安三中 郭雪丹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导入怎么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呢?显然,搞好口语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初中英语的教科书中口语内容有很大比重,如: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等,口语篇幅贯穿于教材的始终,突出了英最本质的功能——交际性。那么,如何进行口语教学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

一、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许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学英语无用,我又不出国,只要学好母语就够了,但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革开放的今天,英语是多么重要,许多外商的投资以及大量商品的进出口都需要用语言来交流,没有正确的语言又怎么能沟通呢?因此学英语势在必行,作为一个英语教师首先应让学生明确这一点。

爱心与耐心是学生转换的又一个前提。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多给一点爱心和耐心。我们应该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只要每一个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感情诚心,献出爱心,工作耐心。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学起来才有积极性,如果一个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学生就对这科感到反感,甚至望而生畏,又怎能学好呢?

我教的班上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常说:“记忆力较差,记单词比较困难。”然后我就教给他们“笨鸟先飞”的方法,以及记单词的一些小巧门,同时以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由原来的每个单元一次性的记忆变成每六个单词听写一次,这样以来,他们觉得记忆单词比较轻松,于是渐渐的对英语产生了兴起,因此,在第二次月考中成绩有所上升。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口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往往出现在他对所学内容感兴趣的时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就是兴趣。中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只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就能发挥其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方法有很多: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先用简单易懂的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并适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猜谜、做游戏、听英语歌曲、讲一个英语小笑话等,将英语课上得引人入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乐于开口,自然而然就加速了口语能力的提高。

2、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乐于开口说英语。同时,学生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只要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老师再以艺术般的魅力寓情于景,寓教于乐,就会使学生自发主动地投入到口语对话的行列里来。

3、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开口讲英语,即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又害怕出错而羞于尝试。这时,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份由衷的赞许,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同时,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

暗示,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学习口语的兴趣。

三、创设交际情境,使教学过程交际化

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进行的。英语教师应尽力创设或寻找一些真实或半真实的交际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进入角色。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倍增,气氛活跃,学生带着好奇心,在不由自主的状态下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与此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一些实用口语,为将来的交际打下基础。情境创设方法多样。可用实物情境法、图画情境法、环境情境法、体态情境法、多媒体情境法等等。具体操作如下:

1、借用实物创设情境。用直观教具是进行口语教学的最简单设置方式。不仅大量的名词可以通过实物来呈现,一些方位介词也可借助物体使表达简洁明了。如创设实物情境组织“辨认物品”“指明方位”之类话题的教学和训练,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形象真实,学生印象深刻。

2、通过图画创设情境。实物情境有时受到条件的限制,有些东西教师不便甚至不可能带进教室。这时,图画情境就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如交通工具、家庭摆设等。特别在描述一个事件,表达一串连贯的思想的时候,图画情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当场画简笔画,那效果则会更佳。

3、利用环境创设情境。教室是教学的主要环境,也是进行各种语言模拟训练的最方便的“临时舞台”。如一、二张桌椅稍加一些道具就能为学生提供“购物”、“用餐”、“借书”、“看病”等对话情景。教室里的座位排列还可以排成街道、厂家、商店的样式,使“问路”这样的话题在较形象的情景中进行。

4、运用体态语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作、表情等体态语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如在“看病”这一对话情境中,教师可用动作做出捧腹、咳嗽和按额、按背等不同姿势配合面部的痛苦表情进行口语教学。同样,组织“现在进行时”的操练时,动作情境也较为有效。

5、巧用现代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种媒体引入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发展趋势。录音、录像、电视已成为现代课堂中较常用的教学手段,为创设情境、培养口语能力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如看了一段录像或电视后,把声音去掉,让学生借助画面进行语言表达,也不失为一种练习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四、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力求多样化,综合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活动极大多数是围绕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各种听说活动。教师要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际能力。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小组练习,即“群口相声”;两人一组,即“对口相声”;个人练习,即“单口相声”等,方法可以有:

1、值日报告。每节课拿出5分钟时间,用英语谈论今天天气,或讲一个故事,或报道一条新闻,或介绍学校的一项活动,或推荐一本好书„„题材不限。只要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台下”学生也得到了听英语的机会。

2、交际游戏。这种活动就是把学生置于一种游戏时的情景中。交际游戏多种多样,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学习和掌握语言。例如:老师拿一张图片,让学生在不看图片的情况下,通过向老师提问猜测图片是什么。或者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小组中一位学生手拿图片或设想一个情景让其他同学猜测。

3、完成故事。这种活动是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只看其中的一部分,然后要求他们通过向组内其他同学提问的方式完成整个故事。教材中的课文都可用来进行这种形式的口头交流。

4、扮演角色。就是让学生扮演一个角色,如警官、售货员等;设想一种情景,如购物、安排晚会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模拟交际训练。练习完每课对话之后,可请一对学生临时编排相似的对话或把全班学生配对,让所有学生同时编排相似的对话进行训练。课本上有许多话题都是很好的表演材料。让学生边学边演,知识掌握轻松自如,还能自编台词,达到了口语锻炼之目的。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篇6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① 课题的界定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教学。具体说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真实而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并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② 理论依据

课改后的新教材在结构形式方面较以前有很大的改进,一般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设计了单元情景主题。由于这些情景主题一般都贴近学生生活,因而有利于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潜能,丰富学生情感。但教材只是一种载体,只是教与学的平台,不是课程的全部,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教师才是课程的实施者、解释者,只有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目前形成了一些常用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模式。但这些模式注重的都只是教学过程中的某个侧面,对于教师实际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帮助不大。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也常通过创设情境来激趣,来组织课堂,但往往未能把教学内容有机地统整在情景主题之下,或过于花哨,或不利于协作交流等。因此教师如何利用现有教材,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地方特点,依据建构主义等新理论来创设情境,并围绕情景主题来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的。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多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重认知轻情感,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忽略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而在国外,以德国的奥尔夫、瑞士的达尔克罗兹、匈牙利的柯达伊为代表的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方法的形成与传播,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主张一切从孩子出发,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为探索全面提高儿童素质的有效途径,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原理与操作体系。其情境教学与教育所蕴涵的现代教育思想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而且对儿童教育的各个领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如果将情境教育理论移植到小学音乐教学的素养教育中,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情境教学,教师注意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象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将音乐的表现形式与音乐的内容结合起来,真正体现音乐素养教育的价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可以给学生留下主动探索的空间。

实际教学工作中,情境教学的方式有许多,如问题情境、追问情境、动态情境、语言情境、记忆、联想、类比情境、生活展示情境等,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创造,不断地探索,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能力。

明确情境创设的意义,把握住情境创设的几个特征,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创设出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音乐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① 形成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方法的经验。

② 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③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2.研究内容

①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鉴赏内容的研究。② 情境教学方法与唱歌内容的研究。③ 情境教学方法与演奏内容的研究。④ 情境教学方法与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研究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创设情境内容

① 内化——重组教材。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调整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教学秩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陌生的内容熟悉化,把陈旧的内容时代化,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究、发现、体验、学会、掌握、运用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 外化——学科融合。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通过课程内容及方法拓宽情境内容,有利于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以及提高演唱演奏能力丰富相关文化的内容。

③ 让情境贴近现实。一是用生活语言描述音乐形象。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诱导学生对于音乐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启发诱导学生对于生活的感受。二是以生活实物再现音乐形象。学生学习过程中,在实物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不仅能迅速地感知,而且易于接受和理解。三是借生活游戏走近音乐形象。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音乐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情境空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拓展学生生活空间的基本要求,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本身对学生课堂精神生活具有发展性意义。

以生活式交往进行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协调沟通、相互作用的过程。又是实施真诚对话,在交往中理解,并且共同摄取双方的经验和智慧。

3.在情境中表现音乐

新课改力图逐步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① 在亲历生活过程中感知音乐。生活化情境伴随着学生的生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亲身经 历,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此过程中发展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② 在模拟生活角色中体验音乐情感。模拟生活角色就是指角色体验。是通过选择一个角色(人或物)作为学生体验的对象,并感受其在生活中的情感。在学习中进行角色模拟,目的是让学生重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以自由的思想体验生活,回归人性的本质。

③ 在生活情境感染中表达音乐思想。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真实可感的场景、条件等,让学生在实境体验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还可在每堂课之末安排学生说一说(我听了什么?我唱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的环节。

④ 在生活实际锻炼中展现音乐。动员学生参加社区的纳凉晚会和社会中的一些音乐性质的比赛,都能使学生的音乐实践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学生所学的音乐体现出生活的魅力。课题研究主要有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1.应用行动研究法,及时收集处理情境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反馈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方案,使研究更具实效性。

2.应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课题研究对象的现状分析,正确认识研究对象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处的水平。

3.应用经验总结法,分析研究过程,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论文与研究报告等。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 —— 2010年11月)2.实施阶段(2010年12月 —— 2011年5月)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篇7

一、巧借知识特性, 紧扣学生心理, 实现学生探知活动“趣味盎然”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知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 其自身所展现和蕴含的生活性、抽象性、逻辑性、探究性等知识特性, 在学生能力培养、思想提升、品质树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 数学学科知识按照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进行设置和安排的。因此, 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时, 也就可以抓住数学知识的独特个性, 认真研习教材, 找准情境和知识的结合点, 将问题知识有效放置到整个教学情境中, 让学生带着热情, 带着兴趣, 进行新知的学习、问题的解答、能力的培养。

如教学“一次函数”知识时, 教师就抓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 将蜡烛燃烧问题与一次函数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设置出“学生在进行蜡烛燃烧实验时, 甲、乙两根蜡烛的燃烧时剩余的高度y与自身燃烧的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 请仔细观察函数图像, 当甲、乙两个蜡烛在没有燃烧之前, 他们的高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如果两个蜡烛从点燃到全部燃烧结束, 分别需要多长时间?”的蜡烛燃烧的生活性问题情境, 这样就将一次函数知识有效融入到问题情境中, 使学生产生亲近感, 自愿进入到学习过程中, 实现学生良好学习情境的激发和内在潜能的增强。

二、抓住问题特性, 注重解法指导, 实现学生探究问题“有的放矢”

数学问题作为教师进行知识传授和解题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数学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知识的关联性、内涵的丰富性以及解法的多样性。但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素养、能力水平的有限, 在解答问题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梗阻, 影响解题进程。教师在教学中, 就可以针对性的设置出典型问题情境, 进行解题方法的适当引导和点拨, 初步感知解答不同类型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 通过辨析, 巩固练习, 找寻到最佳解法, 切实提高学生探究解答问题的实效性。

如在讲解四边形知识时, 教师为提高学生解题效能, 设置了“如图所示, 已知正方形CDEF中, AC, BD交于点O, AE平分角DCE, 分别交DF, DE于G, H, 求证:OG=1/2HE。”问题情境, 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解答过程中, 有的学生得出采用“取CH的中点I, 连接OI”的添加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利用中位线定理进行证明;有的学生在解答此问题时, 首先利用线段的中点将OE进行折半, 然后综合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等腰梯形的判定进行证明。这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仔细分析, 看看采用那种方法比较简便”问题, 让学生产生矛盾问题情境, 进而引发学生进行分析的积极性, 从而通过对比方法, 找寻到问题解答的最佳途径。有效实现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凸显差异特性, 采用分层教学, 实现学生问题解答“异曲同工”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对象。由于在生活习惯、智力发展、学习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 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成效、能力素养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新课标指出, 要关注整个学生, 重视个体差异, 实现学生在各自水平基础上活动发展和进步, 达到“全面发展”、“整体进步”的教学目标。因此, 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 向学生设置不同问题类型和学习要求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进行锻炼活动, 实现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进步。

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章节复习课中, 教师就根据不同学生学习能力, 设置了向后进生提出“某年的十二月有五个星期, 第一个星期日的日期数是x, 也就是第一个星期日是12月x日。1、那么第二个星期日是12月的 () 日, 第三个星期日是12月 () 日, 第四个星期日是12月 () 日 (用含x的字母表示) 。已知这五个日期数和是80, 依题意列出含x的一元一次方程。”问题, 向中等生和优等生提出“1.玲玲的父亲5年前的年龄为玲玲的4倍, 而15年后玲玲的父亲年龄只有玲玲的2倍, 求玲玲的现在的年龄?2.老王卖西瓜, 若40个装一箱, 有42个没有箱子可装, 若42个装一箱, 则空出2个箱子, 则老王共有西瓜多少个?”问题, 让学生进行问题解答, 从而使学生都有锻炼机会, 实现学生整体能力的发展。

总之,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要创设与教学内容, 学习实际相适应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适宜问题情境中, 主动学习, 认真探究, 能动思维, 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有效提升和进步。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 就初中数学教学中, 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实现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阐述。

创设有效情景,优化语法教学 篇8

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如何使语法课堂教学有新意、有创意且有活力,一直困扰着许多英语教师。笔者最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上了一堂较为生动活泼,有趣高效的“虚拟语气”语法课。笔者在该课时中结合了诗歌、歌曲、漫画、寓言故事、电影台词等形式对非真实条件句的虚拟语气的三种形式进行了生动的诠释,设计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活动来检验并巩固学生对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的学习及应用。基于交互式白板的“互动”性,以语言的全面实践为原则,本堂课将语法教学融入听说读写译的教学实践,充分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总结语言形式及用法的能力,锻炼学生开拓性思维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素质潜能。

二、 “虚拟语气”教学实践分析

1. 导入——电话录音及诗歌形式

借助一段有趣的电话录音与一首优美的英文诗歌“If you were a teardrop in my eye”来引出虚拟语气的概念。学生观察两段文字里谓语动词的形式并思考两者的区别,从而引出电话录音材料里所提及的条件句为真实条件句,即其陈述的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事实,因此要用陈述语气;而诗歌里所提及的条件句是跟现实相反的,不能或不太可能实现的条件句,即非真实条件句,从而引出虚拟语气的概念。通过对两个创设语境的对比,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的概念及用途。

2. 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歌曲形式

给学生播放歌曲“If I were a boy”, 电子白板上呈现挖了空的歌词,学生听歌并补全歌词。听后由学生把答案写在白板上,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改。之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核对答案。学生观察划线部分句子,找出动词形式规律,得出结论。该环节融语法教学于听力中,让学生在动听的英文歌曲中感受英语语法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法的热情。同时,学生也可以走上讲台,对教学内容进行操作,体现了学生的能动性。

3. 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寓言形式

学生阅读寓言“A farmer and a snake”, 并思考问题“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the farmer hadn??t seen the snake?”。 由于问题设置难度不大,学生有话可说,大多数学生都能比较清楚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之后,教师向学生呈现三个主从句,与学生分享自己就该问题的看法。这三个句子是以错误顺序呈现的,因此学生可在白板上操作,对句子进行重新排序: “If the farmer hadn??t seen the snake, he wouldn??t have put it under his coat. If he hadn??t put it under his coat, the snake wouldn??t have bitten him. If the snake hadn??t bitten him, he wouldn??t have died.” 学生观察句子,关注主从句里谓语动词的形式,得出结论。该环节融语法教学于阅读中,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口语练习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熟悉的寓言故事中体味虚拟语气的魅力,在英语交际中运用虚拟语气。

4. 与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影视台词形式

呈现电影“大话西游”里的经典台词:“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学生翻译。之后呈现译文“If God gave/should give/were to give me another chance, I would tell the girl ‘I love you’”. “If my love had to be set a time limit, I wish it would be 10,000 years.”学生通过观察句子里的谓语动词形式,得出结论。该环节融语法教学于翻译中,选取的材料是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电影台词,激发了学生学语法的兴趣和热情。

三、 趣味化练习,检验并巩固

语言学习是个“输入”与“输出”的过程,经过一定的语言输入后,要设计一定的练习活动检验并巩固学生的语言输出效果。与以往的语法练习不同,本堂课练习也充分考虑了语境的创设,采用了丰富的漫画图片,笑话以及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场景,设计了“一起来找茬”,“开心一笑”,“大海捞针”及“台词创作”等活动形式来检验并巩固学生对非真实条件虚拟语气的学习及应用。

在“一起来找茬”活动中,借助一张漫画设计漫画语言。该语言某处存在语法错误,要求学生利用本课堂所学知识找到并纠正其中的语法错误。在“开心一笑”活动中,借助两张学生的照片,在旁边设计一个笑话对白,要求学生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补充对白,然后请这两名学生真实模拟该笑话对白。“大海捞针”环节同样设置了一个“美人鱼向上帝祈祷想成为人类”的情景,但美人鱼的某些话被海水给淹没了,请学生利用电子白板里的放大镜在海洋里(白板上设置了图片)找答案。“台词创作”则从经典影片“泰坦尼克号”里精选出三幅电影画面,设置三个电影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提示完成台词创作并表演。

各个环节的语法练习都基于语境的创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课堂互动性极强,课堂气氛高潮一浪接一浪。

四、 结语——教学实践意义

本课例充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课堂多元化互动的优势,在教学中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创设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通过情景创设,给语法教学增添别样的魅力,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译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实践、合作的过程中去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并且最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初中课堂教学创设情景有效性课题概述 篇9

在语言活动中为幼儿创设“说”的有效环境

河南省中牟县百花路幼儿园“有效教学研究”课题组

内容摘要:

3-6岁的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从语言机制上说,随着大脑的迅速发展,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也相应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但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幼儿阶段,老师在语言活动中能有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注重适宜语言教材的选择,引导幼儿积极、健康、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将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两方面入手,为幼儿创设“说”的有效环境:

1、创设语言活动的显性环境,在和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

2、注重隐性的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大胆说的支持环境。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语言教学环境 肢体语言 正文:

3-6岁的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从语言机制上说,随着大脑的迅速发展,听音器官和发音器官也相应成熟。他们的语言能力正在飞速发展,但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语言活动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幼儿阶段,老师在语言活动中能有意识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注重适宜语言教材的选择,引导幼儿积极、健康、有效地进行语言学习,将对幼儿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语言活动的显性环境,在和环境材料的互动中体验语言活动的乐趣。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幼儿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把语言作为幼儿学习的对象,这是专门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精心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引发幼儿与环境材料、伙伴及教师积极地相互作用。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集体的、小组的和个别的。如,大班的看图讲述《粉红色的雨靴》,导入活动后,让幼儿每两人一组看一份小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内容,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运用语言进行讲述的机会。在集中讨论时,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暂不做回答,而是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幼儿讨论,鼓励幼儿自己找出答案。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回答问题的过程,每一个幼儿都要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阐述观点或看法。这样,真正体现出了师幼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使孩子们从“学会”到“会学”。

1、针对几种不同的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讲述活动和文学欣赏活动的内容取材是非常方便的。正如一位老师所说:谁的脑子里没有很多的故事、儿歌、童话,再说这种东西随处可见,翻开任何一本学前教育类书籍和杂志,就能够找到好多很好的文学作品。

(1)、运用多角度观察的方法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讲述活动往往从幼儿对图片的观察或对讲述对象的操作开始,再引导幼儿理解对象,最后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

对于讲述活动和早期阅读,我们主要运用多角度观察的方法,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案例:早期阅读《大卫 不可以》是孩子非常喜欢的绘本,讲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主人公的形象很接近孩子,看到大卫做的事情孩子们都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中间的内容都是平行,没有时间顺序,通过一课多研,最后,我们采用了一次性投放多幅图片,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进行观察理解并讲述“图中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从哪里看到并肯定的?”,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不仅提高了,讲述的过程中对同伴也是个启发。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又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引导幼儿用图中景物向妈妈大胆表达自己的爱时,我说:“孩子,老师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景色,试着说一说你对妈妈与众不同的爱。”孩子们聚精会神的观察,连最不起眼的小草、小蘑菇、远处的小路、小溪„„都说出了自己对妈妈那份特殊的爱。

(2)、运用图解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文学作品的内容,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文学欣赏活动往往开始于教师出示的作品,重在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欣赏文学作品之美,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往往就能讲出来。从这种活动的过程来看,教学过程容易组织,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不会发生太大的意外,控制不了的情况比较少。

对于文学活动,主要采用图解的方法进行。在语言活动中,图解的方法其实就像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图谱一样。例如教学案例:文学活动《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师借助两只蝈蝈的图片,把儿歌的结构展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记忆,这样降低了活动的难度,激发了孩子“说”的兴趣。

2、巧妙运用肢体语言,丰富语言教育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有声语言外,还有一种无声的语言——肢体语言,也叫体态语言,就是用手势、姿态、表情和眼神等来表情达意。教师的肢体语言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熟练、得体地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早期阅读《好饿的小蛇》活动中,教师带领幼儿阅读理解图书画面内容是,做了几个吞咽的夸张动作,有了老师第一次的引导,当孩子再看到老师做这个动作时就会大声说“啊呜,咕咚!吃到了肚子里”。同样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全过程围绕一个问题“兔妈妈与小兔的爱,谁的更多一些?”于是,我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还不时借助肢体语言引导孩子模仿、比对、猜测、理解;相同的还有在早期阅读《獾的美餐》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一起表演“扑、抓”动作,不仅帮助孩子理解了阅读内容,还激发孩子边表演边说,这是一种体现幼儿和教师双主体的活动,是老师轻松孩子快乐的有效教学策略。

3、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境,帮助幼儿的学习理解

语言教学其中的主要目的是丰富幼儿语汇。从幼儿的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词本身是抽象的概括,对幼儿来说,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是个难点。幼儿园语言教学一般采用依教学挂图进行,挂图画面单一,缺乏变化,想真正达到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组织教学很费劲;而运用多媒体,以其明显的直观性、再现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对于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学习词汇“模糊”和“清晰”这一对反义词,为使幼儿更容易感知、理解,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将画面慢慢地演示由模糊到清晰的转变过程,让幼儿观察。通过直观的感知、比较,幼儿印象比较深刻,达到了掌握语汇的目的。

运用多媒体手段能突破时空限制,创设情境,开阔幼儿视野,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诗歌、散文以其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在语言教学中具有美育功能,如何使幼儿在学习诗歌中感受其语言的形象美、意境美,单靠简单呆板的挂图,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是难以让他们展开“浮想联翩”,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而录像、录音、电脑动画、投影等多媒体手段,则以其直观、形象、声音、色彩、动态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大班幼儿的理解、接受特点,成为实现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的最佳教育过程和手段。如大班语言活动《有趣的汉字》,运用多媒体课件,首先展示出淡色素雅的中国水墨画,然后隐约显出古色古韵的象形字,并配以古筝伴奏。先给幼儿带来了韵味十足的视觉、听觉冲击,进而通过让孩子找字、认字,一步步揭示出中国文字的由来和从绘画到符号的演化进程。整个活动始终体现“美”的情感基调,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中国文字的美融入到了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能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充分地去感受祖国文化的韵味,发现其中的奥秘,也激发他们对文字的兴趣。

又如大班欣赏诗《春天的秘密》,诗歌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在教学时,老师播放有关春天景色的录像片,以其多彩绚丽的画面,强烈地吸引住了幼儿的眼球,并配有诗歌录音,融声、色、图为一体,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把幼儿引入了一个洋溢着春天气息的优美情境中: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欢快地流着,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荡,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捉害虫„„幼儿仿佛置入大自然的怀抱,真切地感受到——春天来了,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产生了美的愉悦感,激发了幼儿喜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取得了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4、教师利用语言游戏,有目的地促进幼儿的语言兴趣、能力发展

语言游戏,是教师为幼儿准备一定的语言材料,模拟和创设特定的语言情境,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触景生情,边玩边说,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如某教师在开展的“说广告”游戏中,孩子们用积木搭成电视机,然后身临其境地边编边演,解说产品的性能,有时他们还学着电视广告中大人的样子,两人或三人合作编说广告词?与借鉴奥尔夫音乐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有节奏的开展听说游戏,如《谁偷了桌子上的曲奇饼》、《王婆婆烧茶》“„„”语言游戏大大提高了幼儿语言表演的才能。

又如:在上过小班语言《会动的鸟窝》后的自由活动中,让进行故事表演。首先让幼儿听录音再次欣赏这个故事,教师问幼儿:"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段?让大家说说这个故事中精彩的地方,再让他们用自己的话,用其他学过的好听的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来进行故事表演。起初他们为范例所拘束,表演中常常照搬原句。教师便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小朋友听。如对小麻雀、小小鹿的某些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改动。孩子们豁然开朗,兴趣大增,纷纷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去改编故事中动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给这个故事赋予了新的语言、新的内容,新的表演。在这些有趣的表演活动,幼儿积极性非常高,有利于幼儿学习语言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幼儿的创造表现力。

5、开展亲子日记活动,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发展孩子的口语和书面语的运用能力。

“亲子日记”是我园中、大都开展的一个幼儿、家庭、老师齐参与的全园性活动。我们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各年龄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中班主要是让幼儿把在园学的儿歌、故事复述给家长,家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大班主要是让幼儿把看到的感兴趣的事描述下来,家长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记录的结果老师把它们张贴在“我的日记”主题墙上,并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巧嘴说说说” 提供了再次“说”的机会,向大家展示。正是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亲子日记”活动,不断强化幼儿“说”的技能。

二、注重隐性的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大胆说的支持环境。

1、平等交谈,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或准确,对待孩子用词不当的现象老师应给予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保护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幼儿在谈论“为什么同样的鸽子会分肉鸽与信鸽”时,他们认为“聪明的就是信鸽,笨的就是肉鸽。”看到菊花谢了,树叶落了,他们会说“菊花死了,大树死了”尽管如此,老师应该明白,孩子正尝试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言更为重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许出错的。

2、耐心等待,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耐心等待,意味着老师不能代替、包揽孩子应做的一切,同时也是意味着对语言发应较慢的孩子,老师要耐心等。例如:有时孩子在说话时没有整理好,这时老师应设法引导幼儿“不着急,慢慢说”。要是遇到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可以适当地增加引导时间,老师可蹲下来,送给孩子一丝微笑,摸摸孩子的头,给他充分的信心,等待孩子开口说话。

在集体语言活动中,耐心等待意味着教师应感悟幼儿的思维水平思维方法的差异,勿以三四个孩子的想法、说法左右全体幼儿的思路。如在语言《活动最好吃的蛋糕》中,我问幼儿:“兔奶奶为什么说这是一块最好吃的蛋糕?”袁满小朋友说:“因为那块蛋糕是兔哥哥和兔弟弟亲手做出来的。”我没有及时肯定袁满小朋友的回答,如果我当时肯定并表扬他的话,会令其他小朋友造成袁满的回答是唯一答案的印象,考虑到其他小朋友言语发展水平,我换了种说法“是这样吗?”教师这种评价会让孩子的谈话可以继续下去,满足其他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有机会思考表达。直到活动结束,我才肯定了袁满小朋友的回答,“兔奶奶为什么说这是一块最好吃的蛋糕呢?对,就向袁满小朋友说的那样,那块蛋糕是兔哥哥和兔弟弟亲手做出来的,兔奶奶当然开心,当然喜欢了,所以兔奶奶说这是一块最好吃的蛋糕。”

所以,面对孩子在语言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教师的耐心等待是一份宽容,是我们教育者应给孩子的尊重,教师的耐心、巧妙地评价,会让我们的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信任,同时又给自己留有教育的余地。

3、淡化竞争,减轻孩子言语发展的压力

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不知不觉中这股浪潮也袭进幼儿生活中。教师原想竞争来刺激孩子的发展,但有时却让我们的孩子连“不知道”三个字都不敢说,过早地有一种“怕输”“输不起”的心态。

在幼儿园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我们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积极举手要求发言的时候,有些教师有意或无意地总让一些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回答,久而久之,就使得相当一部分幼儿成了等待教师点名发言的被动的“交往者”。如果这些教师不在乎孩子发言多么准确或者优美,让每个孩子说说哪怕是不正确的、不成熟的想法;或者在很多孩子争着要说的时候,用分组或者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来让每个孩子有说的机会,让他们交往的愿望得到满足和鼓励,自然他们也就得到了语言表述、运用的机会。

《纲要》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做老师的也要知道每个孩子的学习速率是不同的,学习优势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要承认差异,允许差异,重视差异。

幼儿的语言活动,应淡化竞争,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应改变一些活动形式,减轻孩子们说的压力。例如,可视孩子言语水平采取集体、分组、个别的活动形式;集体中可采取“接龙”的游戏;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快乐而自由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说话,幼儿更容易接受。在指导个体发展中,应更提倡的是“自我竞争”,而不是“赶超别人”,例如,我用小鸟等不同图章分别代表着“说完整”“会说了”“说得好”等不同含义,让孩子自己收集图章作出评价,一个阶段后统计,孩子会看到自己语言方面的长处及其不足。几次反复后,孩子们的语言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出于“教育”的目的,经常打断孩子的话而要求他“说完整”、“说对”等等,实际效果是,孩子在说话的过程中一经打断后,往往就说不下去了。这是因为,幼儿的表述的愿望就在这样的“打断”过程中受到了挫伤,觉得老师认为他说的不好。有研究表明儿童没有表述的愿望倾向就没有表述行为的产生,也就谈不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因此,我们的教师应当允许孩子暂时说得不对不完整,要相信孩子会在语言的表述、运用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正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是积极互动的,也是允许孩子出错的。

上一篇:人文知识竞赛决赛下一篇:跳小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