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申报总结

2024-06-19

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申报总结(精选12篇)

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申报总结 篇1

为了推动我校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的高潮,结合我校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校实施了以呼啦圈、跳绳、跳皮筋为主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积极组织,关注过程

1、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班主任积极组织学生练习呼啦圈、跳绳、跳皮筋等。

2、每周五全校学生进行呼啦圈、跳绳等比赛,并给与适当的物质奖励。

3、六一儿童节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健身活动,转呼啦圈、跳绳、跳皮筋,老师、学生、家长兴致高昂,校园气氛活跃。

二、兴趣盎然 成效显著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六一过后,孩子们都积极活动起来了,从不会转(跳)→ 学会转(跳)→敢参加比赛→ 带领家长一起转(跳)→1

自觉组织比赛。由于劳逸结合、动静相交的学习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

此次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利于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提高,活动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自始至终都是沉浸在一片欢乐声中,并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三、活动中的不足之处

由于活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活动的过程中还需穿插更丰富的小游戏,同学们的投入还有所不够。对于本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只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相信能够在今后的活动中做的更好。

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申报总结 篇2

基于以上的思考和认识, 我们认为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近几年中,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以及自己的实践探索, 总结了此类型的课可以设计这样的流程:回顾活动主题→汇报小课题, 说说选择的原因→组内交流, 确定展示形式→分组汇报, 多向互动→总结提高, 生成主题。

我们觉得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 深层的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 积累了一些活动主题的课例。为了便于说明问题, 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来谈谈我们的践行。

一、前期指导要细致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控。及时关注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 并做好相关的指导, 毕竟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困难重重。如果不及时地了解与帮助, 活动很可能中途夭折。教师要俯下身来, 站在学生的角度, 以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 细致考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学生需要的时候, 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应当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和合作者, 观察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倾听他们的认识和困难, 并给予相应的参与、合作和鼓励。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 让学生在磨练中成长。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 在大主题分解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找到了适合的小课题, 并分组进行了探究。小主题分别是: (1) 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 (2) 塑料袋的危害 (分成两个小组) ; (3) 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 (4) 关于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5) 塑料袋与环保袋的较量。应该说第一小组“有毒、无毒塑料袋如何区分”这一问题, 查找资料十分容易。学生也很快找到了资料。

资料找到了, 如何进行汇报呢?如果只是把收集到的资料读一读, 那就失去了研究探索的意义了, 也毫无趣味。于是, 我们试图对他们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指导。

〖指导回放〗

师:你们小组真不错, 这么快就找到了资料。 (学生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那么你们准备如何把资料呈现给其他同学呢?

生1:我们可以把资料大声地朗读给同学听。

师: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学生沉默了) 我们在展示交流的时候可以增强一些趣味性, 互动性。你们看区分塑料袋有这么多方法, 比如说沉浮法, 我们可以动手演示啊!

生2:是啊, 我们可以准备一个透明的器具, 里面装上水, 采用演示的方法。

师:那其他区分塑料袋是否有毒的方法可以怎么样呢?生3:观察法, 我们可以准备好各种颜色的塑料袋, 然后一边说一边演示,

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

通过这样简单的交流, 这一小组的学生很快找到了适合的展示方式, 他们小组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进行汇报, 他们还让其他的小组的同学准备好塑料袋, 还说课堂上还有互动的环节。老师的点拨指导显得极为重要, 在学生的关键处、困难点进行稍加指点, 学生的潜力会开发出来的。教师前期的指导是上好成果展示交流课的基础。

(二) 展示形式要多样

活动的成果展示是重要的一环。成果展示主要是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现场展示, 让别人了解他们在主题活动中所获得知识和碰到的困惑。成功的展示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循环。多样化的展示是学生所期待的, 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活动的魅力。成果展示的形式可以是静态的, 如一些观察日记、一幅漫画、一张自编的小报等;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是动态的, 如边说边演示、小品表演、辩论等形式。在选择采用何种方式展示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主题的类型特点, 学生的个性特点, 材料的特点, 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回放〗

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主题, “有毒、无毒塑料袋的区分”小组在汇报时采用一人说一人演示的方式,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与观看, 收获不小。学生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塑料袋, 细心摆弄一番。“塑料袋的危害”这一主题有12 人喜欢探究, 于是又把他们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着重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研究, 一组着重从危害健康的角度研究。根据主题不同类型的特点, 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小组不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 还从实地拍了不少的照片进行展示;而塑料袋对健康的影响小组除了收集相关的资料外, 还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视频资料, 在成果展示时还播放了代表性的视频, 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世界各国限塑的做法”这一小组则采用了PPT演示的方式。“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小组则采用小品表演的方式。

学生汇报的形式多样, 有解说, 有演示, 有表演, 有视频。应该说是动静结合, 相得益彰, 增强了趣味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启发与教育。特别是塑料袋与布袋的较量采用小品的方式进行汇报, 学生非常喜欢。小品表演结束后, 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全班同学不仅为他们精彩的表演喝彩, 更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到塑料袋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及该小组的同学通过资料收集后, 进行再创造, 不仅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 又提高了语文素养, 真是一举多得。其实, 汇报也有一个小插曲。在六 (3) 班试教时, 每个小组在汇报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读一读的方式, 没有对资料进行再加工。整堂课下来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我想问题出现在第一课时上。因为在第一课时的时候, 我没有对学生提出如何汇报的要求。于是在六 (1) 班执教第一课时时设计了成果预期形式, 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汇报, 而且对每个小组进行一定的指导。因此, 在本节课中学生汇报的形式能够多样化。在多样化的汇报中, 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还增加了趣味性, 提升了参与深度。

(三) 展示交流要互动

我们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这是反馈交流的过程, 是经验分享的过程, 我们要强调多向互动, 使学生的交流是深层次的, 而不是浮在表面。缺乏趣味性的展示, 往往是上台展示的同学兴高采烈, 台下的同学无精打采。那这样的展示就失去了意义。

1.充分交流

我们在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时, 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在汇报时, 不仅要交流成功的喜悦, 交流结论, 还要交流面临的困难, 是怎么解决的。还可以说说失败之处。这样的交流可以启发其他小组的同学, 下次我们遇到这样的困难可以怎么解决, 引发别人思考。如“: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小组本来是打算以录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他们小组里有一位同学的邻居刚好在西区菜场卖菜。 (可以充分利用资源) 本来已经联系好了, 那位阿姨已经答应采访了。但是当听说要拍录象时, 又拒绝了。他们就来求助于我, 我告诉他们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汇报的, 可以采访时记录下来, 变成访谈录, 还可以拍一些照片。

〖展示回放〗

师:接下来有请第五组的同学进行汇报。

生1: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

这是我们拍的一些照片。我们发现很多人没有挎篮子买菜的习惯。我们在一个小摊前做了统计, 短短三分钟就有五位顾客前来购买, 没有一个人使用篮子。卖菜的人还是免费提供塑料袋。买一个洋葱也用塑料袋……

师:你们在预期的展示方式提到录象展示。

生:本来是拍录象的, 但是那位阿姨听说要拍录象时拒绝了。后来我们就换了别的方式了。我们做了一份访谈录。……

展示成功的一面固然重要, 但是展示遇到的困难, 并且把这个困难解决更能打动别人。在总结交流过程中, 活动成果的展示必须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真实反映”。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的表演, 显得是那么苍白无力, 并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深度体验。我们要鼓励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 包括在活动中的困难、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各种真实的情感体验。展示之后, 教师要组织学生充分交流, 可以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想和收获等。

2.细细倾听

有了倾听, 才有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因此, 在学生小组汇报前, 我总是会提出要求。在别人汇报的时候, 我们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做个倾听者。互动交流时, 你才有发言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汇报中, 了解更多的知识, 掌握更多的方法。当一组汇报完毕时, 我总是会设计一些问题, 进行互动。如:在《大家来看限塑令》这一活动中, 第三小组的同学研究的是关于塑料袋对身体的危害。他们采用解说和播放视频的方式。在视频播放完毕时, 我就问同学们“:从刚才的视频中, 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正是因为认真倾听和观看了, 谈得都很到位。有时候, 我也鼓励展示的同学可以穿插互动的环节。这样有助于交流不仅增强趣味性,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四) 关键之处要挖掘

展示形式的多样化, 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 增加趣味性。但是, 我们不能一味地关注趣味性。我们更加要关注的是孩子深度的交流。有时候, 学生看问题或许比较片面, 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进行挖掘、点拨。

〖引导回放〗

在第五组“关于西区菜场塑料袋的调查与研究”汇报完毕时, 学生认为限塑令没有很好地执行, 其实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师:其实, 自限塑令实施以来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的行为还是有变化的。谁来说一说, 你看到了有哪些变化?

生: (沉默)

师:比如我们到超市买东西……

生1:我到世纪联华超市买东西, 那里购物, 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

生2:我和妈妈去超市, 我们带上了环保袋。

生3:现在去超市购物, 自备袋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

师: (出示图片和资料)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 “限塑令”实施3 年, 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年使用量减少240 亿个以上, 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 万吨, 这个限塑成效相当于节约石油360 万吨, 折合标准煤510 多万吨, 折算成二氧化碳1000 万吨, 尤其是商场、超市三年使用塑料袋减少2/3。

师:看了这些数据,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 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 补充一些资料, 引导孩子更深层的交流。

体会:关注学生的深度体验

在实践探索中, 我们发现学生的转变真不小。原来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感到茫然, 无从下手, 而采用懒惰的办法———直接将资料堆砌。在一个个活动专题的开展后, 学生对于如何展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静态展示的, 哪些资料、主题是适合动态展示的, 通过小组的交流总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进行展示交流。其中,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开展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体验, 了解活动进程, 适时地进行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生活的空间, 学生在这个大空间里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新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实践学习、互相学习,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被拓宽。在活动中, 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 就会强化这种愉快的情绪, 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以《大家来看限塑令》为例,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展示, 进行深层的交流。教师要不断地创造机会, 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自主探究之中,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取得成功, 进而把自主探究当作一种乐趣,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为其今后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自主探究

参考文献

[1]宋艳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课程研究, 2007 (7) :19-20

[2]刘锋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合作能力探究.中国校外教育, 2005 (1) :33

[3]应汉良, 章利江.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效.教育教学论坛, 2016 (1) :253-254

[4]朱海月.小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教学实践研究, 2015 (30) :178-179

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申报总结 篇3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课是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而開展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并进行活动评价的活动课型。其过程分为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展示过程,既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一个总结,又是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还是下一阶段拓展延伸的铺垫。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一、展示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任务量大,时间长,适合团体合作。因此,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会把全班同学分成为3~8个小组,每组自行制定活动计划,商量组内分工和进度,确定小组组名和口号等,可以在综合实践成果展示过程中进行展示。

二、展示过程性资料

1.及时积累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定了以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资料收集,制定观察记录表,采访计划和调查问卷等作业。此外,学生应该懂得收集整理这些原始材料,很多过程性资料是即时生成的、动态变化的、稍纵即逝的,需要培养学生做好积累记录材料的习惯。

2.学会整理材料

因为综合实践成果的展示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就涉及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梳理。综合实践的课堂展示只能展示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信息。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不光在综合实践活动派上用场,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示过程性资料,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研究成果,又能暴露学生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下一步指导工作的开展,而且对于其他小组成员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为了让研究的过程更加清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小组在研究过程的收获,或者理清研究对象在研究周期中的发展变化。

3.重视情感体验

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显性的材料很容易呈现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而且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但是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情感体验隐藏很深,很容易被忽略。

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交流心得、讲讲活动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者写观察日记等分享的形式,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出发,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做到全员参与、合理分工,才能让每个同学都发挥所长,有所体会。

三、展示实践成果

1.选择恰当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包括:文字成果、图片成果、视频成果和作品成果四大类。教师应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选择呢?首先,从主题的选择方面出发,实践调查类的多用到观察记录、调查报告、视频录像、倡议书等等;人文调查类倾向于资料集、手抄报、主题小品等。

其次,材料的特点也制约了展示方式的选择。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心得体会、一件模型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次访谈记录等。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最优的展示形式。

最后,成果展示形式的选择应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擅长口头表达的同学可以做演讲,有绘画功底的同学可以绘制手抄报,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做小制作……分工合作后,让每个同学都能一展所长,每个小组都能有更多具有创意的形式。

2.掌握相应的技巧

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作品罗列,不是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在口头展示方面,应该言简意赅,声情并茂。对于老师或者同学的提问要客观真实作答;在书面展示方面要注意条理,详略得当,可借助一些图表、思维导图等让自己的文字材料变得生动形象,能更好激发阅读兴趣;在实物制作展示方面,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材料。培养学生良好的多媒体技术使他们能让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通过电脑网络展示出来。

3.引导学生的评价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不是简单的物化形式,更应展示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怒哀乐,对社会善恶美丑的认识与理解。在综合实践展示过程对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应该及时予以肯定,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及时指导修正。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对自我、对小组、对活动的评价。这既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也能是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的一种反思,这为下一次开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引导活动的拓展与延伸

一个活动的结束,有时就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反而是找对方向,理清思路,才能走得更远。

综上所述,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们应该关注整个过程,为下一次活动的更好开展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倪以军.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有效指导策略[J].山东教育,2015(Z1).

[2]杨骏.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几点思考[J].教学月刊,2015(4).

南州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申报总结 篇4

—— 交流、评价探究成果课

活动背景: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为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开展“端午节”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活动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及传统习俗的参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2)责任担当: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对端午文化的需求,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且将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感受端午习俗的魅力,掌握包粽子、做香囊、编五彩绳等基本技能,服务于学习和生活。

活动实施年级:

五年级 课时安排:课时 活动计划:

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导入“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出示本节课的交流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活动任务;各小组围绕“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各小组围绕“端午习俗我参与”分头进行展示汇报,其他小组结合标准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提出新的学习任务。

活动实施过程:

一、回忆课前的分组及活动任务 导入新课 前一段时间,同学们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选择了《端午节》、并自由组合成了六个活

动小组,分头对照活动标准对节日的来历、习俗、故事等展开了一系列的考察探究活动。这节课,我们分别从“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 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希望大家对照评价标准认真倾听、勇于质疑,掌握更多的考察探究类活动的学习方法。

二、明确第一环节活动任务 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 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三、明确第二环节活动任务 1、教师出示活动任务:端午习俗

我参与 2、各小组会汇报展示。

3、引导学生针对评价标准进行有效评价。

四、总结提出后续活动要求

通过今天的成果交流、评价,老师看到了你们各个小组沉甸甸的收获。不论是成果交流,还是参与体验汇报,你们都从中获得了考察探究的方法,学会了分工,懂得了合作,能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呈现出累累硕果,同时,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下节课,我们将整体反思本次活动,并进一步改进完善活动方法,争取让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更大的收获!

学情分析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近几年随着洋节的深入,传统节日越来越不受重视,但他们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但是只有让学生理解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明白过节的意义,体验风俗,感受快乐,感受端午节浓郁的文化氛围,才能把它传承并发扬光大。

小学生活泼好动,阳光、充满活力,对世界充满着好奇,让他们自主探究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很兴奋很感兴趣。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体验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提升家国情怀。开展观察、实验、考察、调查、设计与制作等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效果分析

本节课通过交流分享小组对端午节传统节日的探究结果,增强了对祖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学生在掌握包粽子技能技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

首先,在探究中增长才干,丰富了综合知识。社会是个大课堂,融合着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本次活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为了探究问题,必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确定好课题后,按照自己的意愿,分别成立了“端午探源组、端午习俗组、端午诗词组、端午美食组、国外端午组、粽子飘香组”六个活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明确分工,合作完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无形中主动学习了许多知识,还掌握了不少课堂以外的学习方法。

其次,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参访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流利的表达、如何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合作、如何总结、如何思考„„当学生尝试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的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与此同时,家校互动,形成合力与家长交流多了、沟通多了,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真正使学校家庭形成合力,有效地教育学生。

教材 分析

这是一节探究成果交流评价课,是 考 察探究类活动的关键要素之一。本节课,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从“端午文化成果交流”和“端午习俗我参与”两方面来共同交流分享,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评测练习

1、通过本次的考察探究活动,你觉得你掌握了哪些考察探究方法?

2、在本次的“端午文化 成果交流”环节,你在本小组当中担当了什么角色?自己认为表现得怎样样?以后打算怎样改进?

3、在参与端午习俗体验的活动中,你都收获了哪些技能服务于生活和学习?

4、能将在本次《端午节》考察探究活动中获得的所有体验与收获,呈现出来吗?你打算怎样做?

5、在参与实践、调查采访、获取资料的时候,你是怎样与人交流的?觉得自己有进步吗?打算以后怎样做?

课后 反思

本节课,分为两大环节,一个是关于端午文化的成果交流,一个是关于端午习俗的参与体验。关于端午文化的考察探究性学习,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端午探源组、端午习俗组、端午诗词组、端午美食组、国外端午组、粽子飘香组 6 个活动小组,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关于端午习俗的参与体验,多个小组能选择两样习俗参与实践。汇报的课堂上,孩子们能够人手包出一个粽子,并且有的学会了编五彩绳,有的学会了做香囊,有的还学会了做彩绳粽子„„收获劳动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恒心和毅力。

应该说,本节课学生较好地感受到了端午文化的魅力,在小组合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学会了沟通与包容,收获到了快乐、成就感、耐心、细致,可以说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课标分析

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包括: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获取证据;提出解释或观念;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反思和改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5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眼中的秋天》时,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秋的变化,秋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书本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三年级《我与学具》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先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6

一、群策群力,创出新路

“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们五年级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发挥自己主人翁的意识,积极为实验工作献计献策,全身心的投入此项工作,做到上下一心,同甘共苦。

我们充分利用珲春独特的地理,人文、经济等资源,挖掘其教育价值,以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心;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为主线,进行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活动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体验与融入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本学期第一个主题是《爱心奉献》通过收集自己成长的照片、故事;访问学校工作人员;到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学生体会到家庭父母的爱,学校的爱以及社会的爱;又如《珲春是我家》这一主题,学生通过调查珲春环境,写调查报告;参观发电厂,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综合创新、完善自我

学生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如《美食小能手》这一主题,学生自己通过上网、查阅、咨询、市场小说调查等搜集有关美食资料,了解中国八大名菜,本地区美食特色,;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也学会了课本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学生自己动手煮出来的一道道菜式,独特的创新,色香味具全诱人唾涎,一个个设计新颖的水果拼盘,如“浪漫满屋”、“红日当空”……无不显示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还有《安全自护我能行》主题,我们通过“安全自护知识讲座”、“校内安全隐患调查”、“安全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懂得自护、自爱、自理。

四、汗水浇出丰硕果

我们五年级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绩是喜人的,师生全面素质明显提高。李艳波老师撰写的综合实践论文获奖,各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涌现出各方面特长的优秀学生。

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活动的体验;培养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初步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终达到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方案 篇7

一、活动展示的目的:

本学期开学初,我班根据江岸区教育局和学校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规定,以及我们本班学生年龄、性格特征、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把我们这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十字绣的制作,意在让学生了解十字绣,培养十字绣制作的兴趣,并能动手制作十字绣作品,用十字绣作品装点自己的生活,从而达到既调动了学生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鉴赏能力。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学生们都能熟练地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技法,并制作完成了十字绣作品,为了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我们计划在2014年元旦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二、活动展示时间:

2014年元旦

三、活动展示地点:

六(1)班教室内外

四、活动展示方式:

1、十字绣作品展示:

(1)、学生作品收好后,洗净,烙平,装裱好挂于教室外。

(2)、学生绣制十字绣作品的视频投放。

(3)、展示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十字绣作品的照片。

2、学生剪贴画的展示。

3、学生元旦小报的制作和展示。

4、学生废物利用环保作品的展示。

五、活动奖励机制:

1、对本学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加分奖励一次。

2、十字绣作品制作好的同学进行一、二、三、等奖的评选,并予以相应的奖励。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8

本课题于xx年4月3日正式成立,在这一学期的准备阶段中,做了如下工作:

1、课堂观察,发现问题。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还进行了

进行一场网络研讨:数学学习——问题在哪里?,一场现场研讨。通过观察和研讨,我们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商议,我们改变了原先“由实验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立子课题”的计划,分学段确立了两个相对统一的子课题,既低年段以“倾听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中高年段以“预习习惯的培养”为子课题。做这样的改变,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问题相对集中,可以通过这两个子课题的实施寻求解决途径;另一方面是子课题相对统一,也就是研究的目标相对一致,更有利用实验教师间的互相合作、交流、研讨,有利于课题组活动的开展。

2、调查研究,制订计划。

子课题确立之后,各实验老师做好了实验调查工作准备,如:制定倾听习惯问卷调查表,倾听习惯课堂观察表。xxxx~2008学年的上学期一开学,各实验班的老师马上进行实验前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情况做了调查,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做出问卷调查报告。然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子课题实施计划。

3、学习研讨,寻求理论支撑。

在准备的同时,老师们还认真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如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行的那场有针对性的网络研讨——如何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这场研讨效果非常好,参与人数多,面广,有实验教师,也有非实验教师,还有省内外的老师。贴子的内容非常丰富,经张华东老师整理,为我们提供了48个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二、进入课题实验

1、课题组老师进入课题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反思、调整,并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把实验过程中的记录上传博客,大家在博客上互相交流,一阶段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课题实验老师交流研讨活动,展现了初期的部分做法。

2、课堂教学研讨

实验以来,本子课题共开展4节研讨课:

3、阶段性小结(老师和学生都进行小结)

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阶段性小结,部分班级也让学生进行小结。

4、预习妙用

评选倾听之星和预习小能手。

xxxx上学期,共评选县级倾听之星22人,评选办法:由实验老师推荐(有推荐理由),每个班级2名,发给证书和奖品;校级的人数自定。

三、课堂观察

1、实验班的前后变化。

从对同一个班级实验过程的随堂听课,我感觉到了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不论是倾听的状态还是倾听的质量,不论是发言的人数还是发言的质量,都有质的变化。从实验老师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在倾听与表达方面的进步。这就是实验带给我们的收获。

在随堂跟踪听课中,我看到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从原来的浏览到对重点内容的圈圈点点,再到有意识地思考、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还能提出质疑。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差别。

在走进课堂月活动中,从实验班与别实验班的课堂上,我也感觉到了实验班有浓浓的课题味,课堂上老师比较重视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较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总结 篇9

本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实践活动尽可能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而且在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对活动制定周密的设计,制定详细的指导计划。在整个过程中也注意整理学生的活动记录,也帮他们纠正一些错误,解决一些问题。

开学初综合实践教研组长朱老师指出本学期的教研重点就是课例研究,并且让我开展一次有学校特色的主题活动,经过朱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自己的精心准备,十一月初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安全出行在身边》的活动,在活动准备阶段,我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首先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队并且给个小队布置了任务,让他们去搜集常见的交通标识和路标,并且通过各种方式理解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有的小队提出可不可以将认识的交通标识或路标穿插在自编的与安全有关的小品中,我表示赞成,个小队听说可以用小品的方式来汇报,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我首先让学生看几幅交通事故现场的图片,让学生知道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研究安全问题的兴趣,接着出示书上的`儿歌:过马路,左右看,汽车来时靠边站。放学回家守秩序,不在路上闹和玩。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通过这首安全儿歌导入活动主题。活动时我先是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交通标识,介绍的方式不限,可以直接介绍也可以用演小品的方式等。介绍完标识我播放了一段我们学校放学的场景,并让他们找找其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找到安全隐患后,让他们讨论自己搜集到的标识哪些可以在学校附近设置,为什么设置这个标识。接着我提出要求让他们小队合作从学校、家长和学生自己三方面指出在上学放学的安全问题上应该注意些什么。最后我把时间留给了学生,让他们展示课前准备的和上学放学安全有关的小品。这次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还参与了新芜区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的共建工作,我们学校所承担的课题是《欢度节日》,在参与网站的共建过程中,学校给予我很大的支持,由于网站需要学生实名注册,而我发现四年级的很多学生不太会打字,计算机老师知道之后,利用计算机课的时间,教会了学生简单的打字方法,这样为他们后来在网站中发表文章打下了基础。结合我们学校承担的课题,我开展了《看看谁是小能手》、《我是活动策划师》、《“我的祝福”贺卡展》、《春联大比拼》、《制定新年学习计划》等活动,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我带领学生来到网络教室,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制作的贺卡、亲手写的对联、自己制定的活动策划书通过网络上传到了综合实践专题网站,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文章或是图片在网站中发布时,都特别兴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以上是对本学期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结,在工作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育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小结

小学一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篇10

在这一学年的教学中,本人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既有底气又有灵气且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小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本学期我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要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和感受,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 过程,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由选择课题,自由结组,自己制定活动计划,自己确定结果的呈现方式,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四、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1、培养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心理学表明:人的能力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性活动才能得到发展。人的能力是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班级、比学校生活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通过本学期的活动,学生的胆子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社交能力也增强了,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想办法解决。

2、学生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激发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3、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教材可以利用,学生确立主题后,要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多种方式去搜集信息,然后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活动,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 篇11

一、目的明下确,准备周到细致:。为了做好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学部王主任亲自和实践基地商讨活动事宜,经过多次协商后,与学生处、少先队、年级组一道制定了详细可行的活动方案,并赢得了学部家长委员会的鼎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全体学生及家长都明确了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活动前,学部召开师生大会,强调了此次活动的目的、纪律,进行了活动安全教育。各班主任及带班老师下到班级,根据学生性别、性格等特点分成十人小组,每组选出一位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对每一项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注意事项,从安全到纪律到礼仪,细致到如何与农户打招呼,共同进餐……大家思想上的重视,是本次活动得以圆满完成的首要前提。

二、加强管理,恪尽职守为范进入营地,虽然学生们都被农户接到家中,并配有专职的辅导员,每日活动安排得合理、有序,但我们仍然不敢大意,所有的带班老师与学生一道住进农家。每天清晨6:00,老师们就和学生一起早早起床,整理内务,和学生们一道在乡间的水泥路上晨练。晨曦中,师生修长的身影,路旁新耕的田地,碧绿的菜畦,各色的野花组成的一幅美妙的图画。晚上,等到学生就寝后,老师们才结束一天的工作,让自己放松下来。年轻的陈琳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耐心细致,手把手地教孩子们洗衣,整理内务,炒菜,师生其乐融融的情景,让农户们啧啧称赞。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入住到了好几个农户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老师们得不停地穿梭于各农户家中。年近六十的唐利兰老师也跟着老师们一起奔波,不慎摔了一跤,闪了腰,伤了脚踝,但她一声不吭,贴上药,又和大家一起工作。曾喜云和张小兰老师为了照料生病的学生,一夜都没睡好觉。学部王主任更是亲自督阵,和孩子们一起劳动,一起开展活动。每次活动前,王主任都要对师生提出相关要求,活动后及时进行小结,表扬先进,指正不足,使每次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实效

三、活动多样,精彩学农生。活本次活动的目的并不只是单纯地看看农村、感受农家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零距离地亲近自然,接触生活,锻炼自理能力,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和班级荣誉感。鉴于此,我们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参观农户,干农活、河滩野炊、拔河比赛、听犯人现身说法,联欢晚会,参观酒埠江地质公园博物馆……4月8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网岭监狱大礼堂,两名服刑犯人现身说法,讲述了他们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所有的同学都侧耳倾听着,心灵受到了莫大的震撼。晚上,我校师生与罗家坪艺术中心及网岭中心完小一起在基地中心联欢。基地中心为我们带来了极具风情的印度舞蹈,网岭中心完小的同学也为我们献上了精彩的朗诵,我们的学生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艺,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演小品的,有拉小提琴的,还有表演跆拳道的。最后,联欢晚会在一个气氛热烈的猜词游戏中圆满结束。第二天早晨,同学们亲自动手做起了早餐,有的是包饺子,有的是煮面条,有的是做包子,品尝着自己做的早餐,孩子们心底美滋滋的!上午,学生们到农户菜地了解作物的栽培及生长过程,还采摘了蔬菜。有的小组还采摘了艾叶,伴上了糯米,做起了攸县特产——艾叶糌,虽然蒸出来的样子不怎么好看,但味道还挺不错的!下午三点半,同学们带着锅碗瓢盆,排着整齐的队伍去河边野炊。21个小组在河滩一字排

开,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打灶的,准备柴火的,打水的,洗锅的,煮饭的,炒菜的都行动起来,那场面好不热闹。夕阳西下,田间小路上又响起了叮当叮当的锅碗瓢盆悦耳的撞击声。晚上,同学们在基地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拔河”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16班获得了第一名。充实的一天,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结束了。4月10日,校车在大雨中驶向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在这个集科学、科普、娱乐、观赏性于一体的博物馆中了解了酒埠江地质公园的产生、发展、现状和优美神奇的地质景观,以

四及丰富的自妙、文明自然生态、动无律,尽植物、人文民比展长鸿风俗等景观。采陪伴孩子们的三天,看着这一颗颗幼小的心或喜悦,或思索,或奋勇拼搏,我们感受到了生命拔节的三月的文明礼仪之花开遍了长鸿,也盛开在长鸿学子的心中。孩子们住进农户家中,与接待户相处如家人:尊敬长辈,爱护幼小,以礼相待;餐前摆好碗筷,扶老人入座;餐后抢着洗刷餐具,清扫地面。我们的学生大多在家里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可在这里,他们从最基本的整理内务、洗衣、扫地开始,体验生活,全身心投入地干好每一件事情。他们告诉农家的叔叔阿姨:我们能做的“家”事,都让给我们来做吧!活动之余,孩子们还成群结伴到乡间小路上捡拾白色垃圾,一张张灿烂如花的笑脸,成了乡村四月最亮丽的风景。“孙子长大了,我要把他送到长鸿去!”“这些孩子,怎么就这么懂事呀!”农家大姐、大娘茶余饭后的攀谈,传到我们的耳中,心里欣慰至极。七十挂零的老支书,在致长鸿学校的信中写道:长鸿的师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老人是谦逊的,但也是发自内心的,这朴素的话语是对我们的认可,也是对我们的勉励。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期总结 篇12

光阴荏苒,转眼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生活世界的所有组成部分皆可作为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它的内容的包容量是非常广的,孩子们认为他们有研究价值的一切问题都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课程内容,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生存在学生的生活中、生存在我们周围的社区中、生存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校教研组也在不断努力着,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充实自己,让综合实践这门课生根、发芽。

一、主要工作与收获

(一)学生方面

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知识,获得更多的锻炼,开阔视野。在我校试验田上,经常能看见孩子们观察、劳动的身影,他们在美丽的土地上尽情地想象、合作。本学期,我们学校迎来了新的种植品种,各年级在综合实践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开展研究种植方法,田间管理、观察日志、种植小报、经验交流会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都制作了一份详细的过程实录。

通过一个学期的活动,综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学生完全可以抛开学科的束缚、学习的压力,无拘无束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他们是活动的主体,与老师共商活动方案,确立活动小组,在实践体验中增长能力。“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在活动中,学生们学会了许多课外知识,对于一些调查、记录、查阅资料的方法已很清楚了。经过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同学们掌握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调查活动中,学生们遇到了困难,他们从等待教师告诉自己变为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在相互交流中改进自己的调查方法等,他们真正地从实践体验中得到了收获,感受到了快乐。在此过程中,他们运用的许多学习方法都是自己获得的,而不是别人告诉的。这使他们增强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勇气和自信心。

在活动中,还提高了合作交往的能力。综合实践对小组合作形式的提倡为学生的交往创造了机会,随着交流次数的增多,小组成员之间逐渐了解和熟悉。哪一个同学闹情绪,不合作,就会导致整个小组不能顺利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感,还有养成学生服从集体的品质,获得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的体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一学期以来,学生的劳动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都有了提高。

例如在三年级的“神奇的泡泡”活动中,教师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泡泡液的了解”;“泡泡液的制作”;“吹泡泡比赛”;“我的泡泡——画泡泡活动”;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提高了,会互相谦让、互相征求意见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从一开始的胡乱制作玩耍到制作精良的泡泡,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别提多开心了,在“吹泡泡比赛”,每个小组的孩子都合作得很和谐,做出了很好吃的作品;还有的孩子画画、写作能力也提高了很多,从开始憋不不出几个字到现在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短期的活动中,我们也根据各册教材,开展了贴切学生生活的活动,在活动前,学生搜集资料;在活动中,孩子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成果,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评比和辩论,氛围非常好。接着,孩子们都互相分享了活动成果;最后,每个孩子都通过日记或者记录记载课堂小收获。

(二)教师方面

1、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熟悉、了解教材特点,认识学科特点及地位,灵活处理教材,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开展好教学活动。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有关指导性文件,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通过学习,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以提高活动的质量。自我反思,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到工作中的失误,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组长组织综合实践教师观看“教学新时空”教学视频,组织教师参加区公开课的观看。

认真落实常规教学各项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根据学校教育工作安排和学校本期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相关理论。以教育科研为手段,确立“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攻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的教学管理观念,进一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常规教学和学科活动中全面贯彻新课标。以“务实、创新”为指导方针,各学科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教研组在各学科组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组的工作计划。并努力使教研的内容与学校工作安排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脚踏实地地作好各项工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工作相当复杂和琐碎,指导的空间又相当广泛,参与的教师与其他志愿人员又多。仅局限于核定一定的工作量并不能体现这一门新课程的意义,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强调这是一次挑战与机遇,鼓励教师主动应对,发扬奉献精神与探索精神。除对专任教师核定每周三课时的工作量外,我们采取期中、期末工作考核的办法对指导教师实施单项考核,考核指标等同于学科考核。

主要内容为:

1、学生评议(40%),包括帮助人次、指导效果、受欢迎程度、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喜爱程度等;

2、教师自评(40%),包括参加活动以来的认识、指导心得、案例积累等;

3、其他评价(20%)(包括课程开发情况、参加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合作情况、协调组织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本学期开展的活动充分融合体育、科学、信息技术、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们共同合作,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收到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长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以及切身的课程开发实践,教师们从教材、教科书的视野中解放出来,不仅对课程、教学等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二、一些思考:

1、学生活动的社会环境还需改善。在学生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会有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家长重视的始终是孩子的学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出于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外出调查的条件有限。

2、学生活动的评价方式还需探索。

3、教师指导的方式还需研究。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教师指导的程度决定了教师的指导是有效还是放任自流,而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如学生能力的差异、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学生活动的难易等。

4、教师的独立开发课程与案例撰写能力亟需提高。

5、从活动过程来看,学生的表现确实很不错,从活动结果来看,学生的收获更是大家有目共睹,有一点不是很好的现象就是,学生在制定各个活动主题时还是比较被动,老师有点包办的现象。

6、来自于老师自身方面的问题:实验老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时时遇到困惑,老师还要继续努力,力求提高自身对于这一科的理论知识、业务水平。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广大教师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将有更多的学生受益。

上一篇:社区(村)妇联工作总结下一篇:中五班班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