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2024-08-06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精选7篇)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1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市《纲要》实施工作总体部署,认真贯彻“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工作方针,联合协作,扎实推进,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服务资源日益丰富,各类设施不断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荣获 “全国科普示范市”和“全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及省级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奖等称号。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推进纲要实施

1、领导重视,工作合力不断加强。市委、市政府和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和支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常听取、研究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市“四套班子”领导都能亲自出席、指导各项重大活动,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各部门的工作热情,凝聚了工作合力。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积极履行职责,认真研究和部署工作,及时协调、督促工作落实,为凝聚工作合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2、政府推动,纲要方案贯彻实施。7月份,由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导小组研究制定的十二五《XX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经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到全市乡镇街道和市直各部门,同时,配套制定了10个单项实施方案,将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该方案制定起步早,研究充分,切合余姚实际,是其他地方极少有的县市级地方实施方案,并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直接纳入本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得到贯彻实施。

3、人大执法,推动科普事业发展。9月中旬,市科协会同市人大《科普法》执法检查组,分别对梨洲街道、大岚镇、鹿亭乡等,就乡镇街道科普工作机制、科普经费投入、科普培训覆盖面等情况听取汇报,并查看科普设施、阵地和村级科普组织工作运行情况。同时,了解乡镇街道结合各自实际开展的科普工作。市政协也专门听取了市科协工作的政情通报。人大政协对科协和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实施。

二、突出重点人群,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

1、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着力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一是广泛开展校园科技实践活动。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市科协会同教育局共同举办少儿科幻画大赛、航模车模比赛、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竞赛等多项赛事,青少年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类竞赛成绩优异,位居省、XX市前列。二是深入开展青少年素质提升行动。市科协组织“科普大蓬车进校园”活动,并为两所民工子女学校赠送了科普图书和价值1.5万元的科教器材;市教育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专业技能、青春期卫生、法制、消防、安全等科普活动,增强活动效果;市外口办也征集了一批电脑及图书送到民工子女学校,使民工子弟真切感受到了科普关怀。三是承办第17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省11支代表队1200余名师生参加二个级段为期两天的竞赛,市科协圆满完成竞赛筹备、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等承办任务,为竞赛顺利进行和选手取得好成绩创造良好条件,展示和提升了余姚形象,推动我市中学生信息学竞赛实现了新的跨越。

2、强化农村科技服务,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一是积极实施分类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一年来,各培训基地开展农业专业技能、转移就业、农机人才、妇女实用技术、预备劳动力等各类培训4.4万余人次,6382人通过劳动技能鉴定,推荐47名农技专业户作为“优秀农民进高校”培训,市科协组织农函大培训学员3200余人,普网培训2000余人。二是深入开展农技服务,促进农民增效增收。市科协深入实施“村会携手帮户”和“金桥工程”,帮助10个结对科技大户解决技术困难;3个“金桥工程”项目通过XX市验收,新确定市级“金桥工程”项目4个;同时,深入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组织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市科技、农林、农机等部门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攻关和农技服务活动。三是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市科技局主办的科技周活动面向农村,市科协主办的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梁弄镇隆重启动后,连日里,10余个乡镇街道开展了一系列科普互动,在全市形成浓厚的科普氛围。

3、服务经济和民生,着力提高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一是广泛开展职工实用技能培训。以企业发展、职工需求为宗旨,一年来,劳动部门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农村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等培训2.03万人次;有关部门也组织建筑、特种作业操作培训7000余人次,现代公民素质教育3.7万余人次。二是丰富活动载体,推动广大职工素质提升。市科协深入开展企业科协“讲创新、比敬业”活动,组织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市总工会开展“以职工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服务法”、“工人先锋号”及技能竞赛等系列活动;市外口办组织新余姚人职业技能大赛;发改、环保、公安等部门深入企业开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生产安全及法律等科普宣传教育。三是以先进技术引领,增强职工素质提升后劲。市科协积极推动高端智力服务企业发展,在已建2个院士工作站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院士工作站1家,并指导建章立制,组织10位院士专家开展“院士企业行”活动,既发挥了院士及其团队的骨干引领作用, 又为我市企业发展掌舵引航,推动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4、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一是扎实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一年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组织培训市管领导干部6000余人次、机关干部1400余人次,新招收中青年干部公共管理硕士班学员50名,继续开展公务员普通话和更新知识培训。二是积极改进教育手段,增强干部教学效果。市委组织部、党校等部门,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干部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培训内容,积极改进教育模式和培训方法,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姚江讲坛”、干部党员学习网、现代远程教育网、领导干部读书会、报告会、研修班等多种载体,不断满足公务员各类别、多层次、多样性的培训需求。三是加强教育制度建设,确保干部教学工作深入开展。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健全,学分制考核管理、培训考试、学习登记等制度落实,有力地促进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素质的提高。

5、开展社区科普益民活动,着力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社区居民作为新增重点人群,市科协率先在全大市开展以“提高科学素养,提升生活品质”为主题的社区科普益民系列活动,5月份,在凤山街道季卫桥社区举行隆重的启动仪式,现场组织了大型科技咨询、科普展览、核辐射知识讲座、发放科普图书等多项活动。同时,组织开展贯穿全年的系列活动,主要有:一是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区居民科普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组织居民科普知识学习、问卷和网络竞答、笔试预赛、电视大赛,由冠军梨洲街道汇翠社区代表队参加XX市预赛和电视大赛总决赛,取得预赛第一、决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同时,在电视台播出大赛实况8次,产生了较强的群众性科普效应。二是创建了XX市首家社区科普教育学院,每季度深入社区举办一次科普大讲堂,并开通可供20余万居民共享科普视频的网络教学平台。三是在市实验小学筹建青少年社区科普主题馆,新增主题鲜明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场所。四是开展“讲科学、反邪教、促和谐”宣传活动,专门编印下发宣传读本,收到较好效果。

三、实施科普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1、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市。一是撰写上报材料。市科协上报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自查报告、创建工作基本概况、特色工作总结及各类指标测评材料等。二是做好协调工作。梳理清单,上门走访,与各重点职能部门相关工作沟通,查漏补缺,整理创建台帐资料共32卷。三是专题制作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市dvd短片《科普花开姚江畔》,同时协调有关部门,投入26.46万元,在城区主要路口设计建造了2座各30米长的科普长廊。四是召开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工作会议。同时,就11个重点职能部门召开协调座谈会,进行创建工作部署。3月初,全国科普示范市检查组来姚考核验收,通过观看短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提问、实地考查等形式,对我市创建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通过大家共同努力,5月底,我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市。

2、积极发挥科普品牌效应。积极发挥主题鲜明、运行成熟、影响广泛、社会效果显现的科普工作品牌效应,精心组织,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主题活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科普品牌活动,切实发挥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3、深入开展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市科协积极开展各类科普示范单位、基地、户的创建活动,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经费帮助等措施,创建了一大批基层科普、科技示范单位、户。一年来,创建XX市科普示单位18个,XX市级示范村、社区、企业24个,科普示范基地、学校各5个,同时创建各级科技(科普)示范户38户,共下拨创建经费7万余元。有效发挥了创建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加强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

1、加强组织队伍建设。今年是乡镇(街道)科协换届之年,市科协早谋划、早部署,制订了《乡镇街道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细则》、《换届工作指南》,在组织换届试点现场观摩会的基础上,分组指导每个单位的换届工作,全市21 个乡镇街道换届工作规范有序并按时完成,优化了队伍结构,配强了领导班子,提高了秘书长队伍素质。同时有关单位及时调整和充实各类讲师团、宣讲团和专业技术服务团成员,充实志愿者队伍,水利局还举行学术专题研讨活动。市科协还针对新任乡镇科协主席和部分村级科协干部业务不熟的情况,上门开展业务指导。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乡镇街道、村(社)基层“六个一”科普设施进一步健全,遍布全市城乡345座科普长廊管理运作规范,更换展板2万余块,新建长廊7座,建成农村科普主题公园1个,开工建设青少年科普主题馆1个,市科技馆建设项目正式立项,市临时科技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被列入XX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创建首家社区科普教育学院。

首页12尾页

3、拓展大众媒体传播能力。余姚日报、广播电视台开设了《科技之窗》、《姚江田野》《人口与家庭》、《卫生天地》、《教子有方》等10余个科技知识专栏、节目。各部门普遍在网站开设“科普天地”、“知识博览”、“健康知识”、“农技咨询”、“网上课堂”等科技教育宣传板块。市科协在余姚手机报开通每日科普短信的同时,还在余姚新闻网“阿拉社区”论坛开辟“科普园地”板块,发送科普帖子1000余条,并组织网民开展“低碳生活一点通”分享创意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9人,受到网民积极响应。同时,各部门为配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编印、制作了大量科普资料,市科协、教育、卫生、计生、科技、农林等部门编印《余姚科普报》等科技类报刊和图书资料,免费发放各类科普资料30万份以上,还制作了一批科技教育影视宣传片和科普展板,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各地、各部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还不够平衡;相关信息沟通不够通畅;有的活动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普资源研究、开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是深入贯彻实施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重要一年,我市实施《纲要》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关注民生、面向基层,开拓创新、提升能力,加强领导、增强合力,开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作出新的贡献。

一、总体目标

全社会科普氛围进一步形成,全民科学技术教育普及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升;基础工程建设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联合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工作合力明显增强。全面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市创建成果,使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二、工作重点

1、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进一步加大科学技术教育普及工作力度。各职能部门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核心内容,积极贯彻落实《纲要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的职责任务,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从开展活动、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宣传低碳生活、公共安全、身心健康、防灾减灾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创新创造,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充分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主题活动等重大活动载体,结合各种纪念日、活动月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进一步发挥各教育、培训基地的科技教育职能,广泛动员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开展活动,加大各类大众媒体宣传力度,不断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图书、影视作品、展览和文艺节目等。将科学技术教育普及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并实现公平普惠。

2、积极实施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水平。一是突出未成年人重点人群,开展青少年科普主题活动。市科协将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放飞科学梦想,启迪智慧人生”主题系列活动,举办活动启动仪式,开展校园科技节、青少年科普主题知识竞赛、科技夏令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青少年科技工作研讨会、建设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等系列活动,促进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在青少年中进一步普及,激发科技创新热情。二是深入开展科技强村富民活动。积极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深入开展“村会携手帮户”行动,进一步推进“金桥工程”,加大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培训,积极开展农村科技示范创建,促进农民增效增收。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积极提高城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力开展各类职工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科技研发、引进和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深入开展职工科技教育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企业和职工自主创新创造能力。四是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树立创新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教育培训手段,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学素质教育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队伍中进一步推广普及。五是提升生活品质,倡导科学文明新风,积极推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根据社区居民新需求,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知识,加大科教、卫生进社区工作力度。发动部门和社会力量,推动社区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完善社区科普设施,加强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3、加强基础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科学素质服务能力。一是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完善青少年科学教育网络体系,加强党校、干部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农函大、普网教育点等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各类培训班的组织领导,积极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增强教育培训效果。二是加大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科技馆新建工程的协调管理,确保年初开工建设。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长廊等已建设施的管理力度,确保作用的充分发挥。上半年,完成青少年科普主题馆建设任务,年内,再建一个青少年科普实践基地。同时,进一步发挥余姚日报、电视台和各类大众传媒的作用,积极开发媒体工作平台,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开辟新途径。三是提高科普资源开发能力。加强科普工作研究,积极借鉴市外经验,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科普资源的研发水平,开发一批形式新、质量高、群众喜爱的科普资源。四是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上半年,将完成我市首次全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分析全民科学素质现状,为今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2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全民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伟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科协主席明亮主持了会议。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单位有关领导和各市(县)、区科协主要负责人出席了工作现场会。

今年以来,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中国科协、省科协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苏州市2009年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要求,明确了“资源”加“服务”的新思路,强化组织领导体制,健全部门联动机制,保障和细化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通过“四个结合”,突出“四大人群”,各部门联手推动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任务逐项实施;围绕民生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日全食”、“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周、“全国科普日”以及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系列竞赛等主题科普活动;加强科普工作软硬件建设,突出促进基层科普场馆共建共享,继续提升大众科技传媒科普能力,探索巩固全民科学素质政策法规、监督检查、激励考核、监测评估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奠定稳固的基础。作为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重要节点和具体举措,苏州市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进一步为全市自主创新和“三区三城”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

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全民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伟强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苏州市2009年百项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成效。他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务,服务大局、服务企业、服务民生,特别是通过“四个结合”,各部门联动促进“四大人群”科学素质提升。坚持“五个到位”,应对“日全食”各项工作;面对金融危机,送讲座、送培训、送技能进企业、进社区,加强“共创共享”,推进科普场馆和科普资源建设,创新方式开展网络科普知识竞赛等,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打下根基。他指出,当今世界科技浪潮风起云涌,未来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一个城市市民的科学素质得不到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就如何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科普工作均衡发展,做好下一阶段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他提出了3点要求,即要站在苏州“三区三城”建设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深化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夯实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根基;要牢牢把握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攻坚年机遇,进一步提高“四大人群”素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要紧紧抓住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快“四大工程”建设,推进科普公共教育惠及全民。

会议还为2009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获奖单位和个人代表颁奖。在2009苏州市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和决赛中,参与人员达77 886人,其中,未成年人25 150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4 769人,城镇劳动者20 589人,农民4 930人,其他人群22 448人,参赛选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11岁,共有100人获个人奖、30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3家单位分获决赛一二三等奖。同时,为《星罗棋布、繁华满园——苏州基层科普场馆巡礼》一书举行了简短的首发仪式,并向获奖单位、个人和基层科协赠送了该书。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靳诺,自治区政协党组成员李湘林,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华出席会议。自治区党委各部、委,自治区各委、办、厅、局、人民团体、大专院校,自治区大中型企业、中央驻疆单位领导和业务处室负责同志,各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自治區“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努尔•白克力在讲话中说,“十一五”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始终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从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搭建工作平台,组织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完善基础保障工程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提升了我区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五年,是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做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既是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需要,也是做好民生工作、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努尔•白克力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切实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作为事关新疆科学跨越、加快发展的一件大事来抓,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要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要以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要配合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组织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人才建设等工程。要在策划和实施各项重点任务中,强调面向基层、重心下移、服务基层、关注民生,推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深入发展。

努尔•白克力强调,要完善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和动员机制、科普资源共享机制、多元投入机制、联合协作机制、监测评估和考核奖励机制等;要加强科技界与公众的沟通联系,引导和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根据广大公众科学需求和不同人群的特点,组织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和主题科普活动,激发各族群众对科学的兴趣,为公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提供广泛机会和便捷途径;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势互补,大力表彰宣传先进典型;要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双管齐下,不断加大政府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科技场馆、基层科普设施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落实和完善捐赠公益性事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努尔•白克力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整体推进。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没有成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县(市、区),都要尽快成立,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加大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力度,在经费、人员等多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监测评估和考核激励机制,加强督查,确保工作实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十二五”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各级科协要切实发挥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沟通服务和协调,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刘学虎,乌鲁木齐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任华,和田县委常委杨桦等,分别代表自治区科学素质行动牵头单位、地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大会还表彰奖励全国和自治区“十一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首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向第二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节承办城市授旗,向自治区“双语科普专家团”成员颁发了聘书,为县市配发了自治区“科普惠农服务车”。(吴锋)

(新疆科协)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4

所属栏目:通知公告 作者:大象 添加时间:2012-2-21

崇全组办发[2012] 1 号

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持续发展,根据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办结合我市实际,组织编制了《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在多次征求各单位、各地意见之后,制定了《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现将《崇左市科学素质行动“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本地工作,认真组织实施。

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2月14日

崇左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制定本规划。

一、前言

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联合协作、务实进取,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有力促进了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教育培训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设施得到不断发展,科普资源逐步丰富,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平衡,不能满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崇左的要求。各级各地科普事业投入还有待进一步加大;面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加强;科普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等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崇左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崇左,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提升广大公民科学素质。因此,必须把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职责进行长远规划;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普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普及科学技术;帮助公民了解必要的科普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崇尚崇高的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实现《科学素质纲要》到2020年的目标,本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的阶段目标、任务与措施。

二、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智力支持,为提升全市综合实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崇左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下雄厚的人力资源基础。

工作方针:继续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基本方针,围绕工作主题,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以资源共建共享为抓手,以服务基层为着力点,完善机制,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进一步推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重点实现以下目标:

——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面向基层,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五类人群为重点,带动和辐射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城乡居民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公民科学素质达到2010年全国平均水平。

——科普工作队伍不断壮大。稳定专职科普工作者队伍,发展兼职科普工作者队伍,扩大科普创作队伍,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形成专家与群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多层面的科普工作队伍。

——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形成多层次的公共科普服务平台。——《科学素质纲要》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更加健全。党政领导更加重视、部门配合更加得力、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估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领导和评估督查体系。到2015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显著发展,公众获取科学技术知识渠道进一步拓宽,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更加理性和科学,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深入贯彻落实。继续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工作主题,重点宣传低碳经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科学素质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大众传媒、科普基础设施的科技传播与普及力度不断增强,科普资源更加丰富,科普人才队伍发展与壮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机制建设有效完善。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完善,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初步建立。动员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社会各方面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联合协作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

三、主要行动 根据指导方针和目标,在“十一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基础上,“十二五”时期实施以下行动:

(一)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宣传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内容,使未成年人不断提高科学认知水平,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学校科学教育质量,着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的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农村未成年人尤其是女童、农民工子女提供更多参与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的机会,培养其改善生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措施:

——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大力改善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办学条件。将科学启蒙教育融入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认知能力。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总结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做好“轻负担高质量”工作,实施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发挥课堂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渠道作用,使科学课程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核心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普遍提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推广“做中学”的经验和成果,扩大科学教育方法创新与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和动手制作等方式,提高科学素质。

——推进高中阶段的科学素质教育。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鼓励普通高中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教育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力推进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开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革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面向农村中学生开展立足于工作和生活的职业指导教育。

——丰富校外、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广泛开展学生进实验室、动手做科研、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和科研院所、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科技专家进校园(社区),组织科学家与青少年面对面的科技交流活动。提高各类科技竞赛的质量,不断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活动水平。积极鼓励地方和民间开展普及性科技活动,扩大参与面和影响力。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科学素质。

——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创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活动过程中,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心理生理健康、防震减灾、安全避险自救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定期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等常规教育活动,设立科普教育长廊、板报,营造师生自由讨论的文化氛围。

——探索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总结推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经验,分步骤扩大试点范围。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中小学生走进科研院所、走进科普教育基地等工作,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科学技术教育与培训和科普活动。

——重视家庭教育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中的作用。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会议等形式,对家长育儿观念、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鼓励家长为未成年人进行科学探究、科学学习提供条件,引导未成年人广泛接触自然、社会,培养未成年人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开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应对突发事件,倡导健康卫生、移风易俗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促进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农民掌握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发展生产、增产增收致富的能力,并将普及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以及适应现代科学文明生活的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及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措施:

——落实《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大力开展面向农民的科学教育活动,建立适应需求的农村科学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大中专院校、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在农村科技培训中的作用。

——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科技培训。结合实施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创业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星火科技培训、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农家课堂等,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渠道加大培训力度。

——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紧密结合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开工建设项目的需求,重点围绕国家支持的铁路、交通、电力、通讯、城市建设等领域及劳务输出的需求,组织开展相应的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水平。对有技术和资金并有创业意愿的农民,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加强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后续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帮助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十月科普大行动等活动,总结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入户、科技

110、科技大集、科技咨询服务站、科技专家和致富能手下乡、科教兴村、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农”网络书屋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常下乡,常在乡”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开展节约资源和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防震减灾等宣传,开展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远离“黄赌毒”等科普活动。

——加强农村科普示范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示范县项目、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科技兴林示范工程、“五村·两规范”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惠农工程。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工作队等示范带动作用,探索建立科普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和全国、自治区科普示范县(市、区)等创建活动,推广农民科学素质行动的先进经验。以科技示范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机制,形成人、财、物直接进村入户的科技推广新模式。

——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教育、信息传播与科普服务组织网络。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镇企业等发展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对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骨干农民和科技示范户、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以及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开展科普工作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整合国际国内两类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以信息中心为主体的市级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市、县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大力开发利用农业信息资源,推进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深入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工作。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机构在农技服务中的作用,组织专家咨询服务和志愿者队伍,发挥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的科普宣传、科技咨询服务作用,形成动员科技人员为“三农”服务的有效机制。

——加强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的科普工作。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提高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农民的科学素质。加强民族地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开展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的科普教育、传播与普及。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组建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支持其发挥作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

(三)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以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重点,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措施:

——加强对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的管理。在企事业中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技能培训,加强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育,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群众性技术创新和发明活动。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企业技术中心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实施培训技师评估提升工程,培训工作由重数量型向重质量型转变。完善职业资格制度,扩大职业资格制度的影响力。用人单位加强对科学素质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带薪学习制度,鼓励职工在职学习。——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创业培训,加强对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等的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我市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培养数控技术、现代物流、汽车运输与维修、农产品加工等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实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开展青年岗位能手活动,组织“青年技能训练营”,开展全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支持城镇妇女创办家政服务业、推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的落实,支持城乡妇女创业就业。推进女企业家队伍建设,为女企业家提供更高更优的学习机会。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举办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法制建设,进一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和科学素质的全面提升。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发展的指导。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把学术交流活动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平台,积极为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专题调查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不断满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和技能更新、提高的要求,帮助专业技术人员提高能力水平,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培育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

——开展日常性职工科普教育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等活动,实施“创新方法进百企行动计划”,结合创新方法工作,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充分发挥企业科协、各级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举办面向职工的专题讲座,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送科技活动。在企业内部刊物、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络上开办科普专栏,设立科普橱窗、职工书屋等,充分利用有关实验室、产品陈列室等建设科普宣传阵地。加大面向科技工作者的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培训等宣传教育活动。关注进城务工青年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着力加强对务工青年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动员企业科技工作者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和同业技术交流,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等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

——引导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社团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和项目合作,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

(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突出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执政能力,提升科学决策与管理水平。

——促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切实增强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培养、吸引、开发高层次创新人才。措施:

——开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技教育培训。贯彻落实“十二五”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2011—2015年公务员培训纲要》、《2010—2015年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国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十二五”规划》。每年开展一个专题培训,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决策等方法,提高管理水平。抓好县(市、区)级党政分管领导、各级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的科学教育培训。构建开放多元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通过自主选学、校地合作、国(境)外培训等形式,充分利用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培训。在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把当代科技知识概论作为新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有关高校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培训。将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和专业教材,保证科学素质教育有一定的时间安排且确保有一批高水平师资力量。——在学习型机关建设中注重培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将科学发展观、创新型国家建设等战略思想、我国科技发展规划以及广西科技发展规划等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自主培训时,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培训。充分利用广西教育培训网组织公务员参加 “科学素质大讲堂”在线网络学习。

——在选拔录用、综合评价工作中体现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负责人公开选拔考试大纲和题库中,进一步丰富与提高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试题中,增加测查科学素质内容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的跟踪调研,促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

——举办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举办科技知识讲座、科学素质竞赛、主题演讲、科学素质大讲堂和论坛等。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地参观科研单位和科普场所。推动报刊、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创办科学素质的专题、专版、专栏。

——发挥科技人员在党委、政府决策中的作用。在党委、政府决策中注重参考科技人员的建言献策;组织科技人员对重大项目进行决策前的研究与评估;加大科技人员的建言献策力度,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在决策中接受科学素质教育,提高科学素养。

——加强崇左人才小高地建设,重点推动产业人才小高地和区域人才小高地集群建设。实施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六项制度、六大工程,带动人才资源整体开发,聚集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崇左人才开发工程实施。建立与崇左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与重点企业相匹配的重点人才队伍,继续深化崇左吸引和培养人才载体建设,健全完善和培训人才的体制机制。按照崇左发展规划总体布局要求,出台专项人才政策文件,抓好经济人才开发,研究制定人才开发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区域性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区域人才竞争新优势。

(五)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倡导和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等观念和知识,促进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激发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的学习型社区,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发展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

措施: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围绕安全健康、节能环保、防灾减灾等内容,开展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节能减排家庭行动、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发挥社区在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服务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开展科学生活、安全生活、健康生活等宣传和教育活动,面向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城市生活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提升社区科普能力。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建立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妇女之家等基础设施,拓展和发挥科普功能。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移动通信、移动电视等新型传媒等功能。健全街道科普协会,社区科普小组等网络组织。建立健全社区科普宣传员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示范街道、社区、家庭等创建活动。——搭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有效整合社区内及周边科普资源,建立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学校、学会、科研院所、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积极参与社区的科普活动。

四、基础工程

配合上述行动计划,“十二五”时期推进以下基础工程。

(一)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科学素质和水平。

——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形成适应不同对象需求、满足科学教育与培训要求的教材教法。——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为开展科学教育与培训提供基础条件支持。措施:

——大力提高教师的科学素质。增加师范类院校科学教育内容。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增设科学教育专业,着力培养从事科学教育的专门师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中,增加科学教育的内容,推进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与课程实施能力建设,普遍开展中小学科学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提高实施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把县及县以下幼儿园、中小学和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科学教育教师培训作为重点。逐步完善科学教育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办法。在中小学、科普场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巩固科技界和教育界合作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模式。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科学教师培训;继续实施科教合作共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组织开展各类科普设施的人员培训,加强不同类型设施间使用和管理的经验交流,提高利用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的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科学教育骨干队伍。

——提高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材质量。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增强教学内容和趣味性、直观性和吸引力。根据农民、城镇劳动者、社区居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各类人群科学教育培训的教材建设。重视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编写和音像类教材的开发制作。

——改进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加强对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手段的变革,广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增强教育教学效果。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科学教育培训,改革与探索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培训效果。

——加强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建立健全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实验室、图书室,充实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图书等,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继续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支持和鼓励现有科学教育网站扩大科学教育资源的容量。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教育资源建设,缩小城乡学校数字化差距。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动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社区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公共机构和设施对公众进行分类教育和培训。

——加强素质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实习培训设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二)科普资源开发与共建共享工程

任务:

——繁荣科普创作,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开发。围绕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应国家、社会和公众的需要,注重科学与艺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开发一批优秀科普作品。——集成区内外科普资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

——促进科普资源开发制作的社会化,积极推动科普资源产业发展。

措施: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积极探索将学术交流与科普活动紧密结合的新途径,充分发挥科技社团联系科技工作者及科普创作团队的作用,选择适宜向公众传播的科技成果,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的机制。鼓励和支持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将科研成果向社会公众传播,扩大科研成果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作品创作。发挥科技、教育、传媒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把科普作品的创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推介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公众的认知度。探索科普产品的新形式,开发适用于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三网融合”需要的新型科普资源。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产品,借鉴国际先进科普创作理念和方法,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科普展览、教育、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开展主题科普展览巡回展出,推动展览和展品在各类科普场馆、设施、服务机构之间交流。开展简便易行、具有特色的科普展览和科普活动,增加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场所和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的科普内容。促进科普展教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教学、综合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衔接。加强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展教资源的支援力度。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与服务机制。

——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科普产品制作的产业发展。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发挥市场的引导、优化和调节作用,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社会团体从事科普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培育科普展览策划、研制、使用、推广的一体化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根据有关政策,研究制定展教资源技术规范和设计制作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等,促进科普产业的良性发展。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推动逐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并举的体制。

(三)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

任务:

——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质量。

——加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科技传播力度。

——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拓展和丰富科技传播的渠道和平台。

措施:

——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推动电视台、广播电台增加科技节目的播出时间,报纸增加科技专栏的数目和版面,科普网站和门户网站加强科技专栏建设。大力扶持科普产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发行、使用工作。积极培育市场,推动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有计划的开展大众传媒从业者科学素质培训,增强其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中的主动性与责任感,增强坚持科学态度、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的意识。定期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交流活动,提高媒体从业者科学引导公众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

——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育一批读者量大、知名度高的综合性科技专栏、专版;加大对农村和壮族等少数民族题材的扶持力度,发展壮语、农业、科教等公益节目。推进“农民网上科技书屋”建设。

——提高新兴媒体科技传播的能力。建立县级以上城镇地面数字电视网,播出中央、自治区、市电视台高清或标清节目。实施无线广播覆盖工程,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旅游点建设中波实验台。完成乡镇广电网络整合,实现五级贯通,开展“三网融合”新业务。

(四)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大幅度增强科普基础设施的整体服务能力,增加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

——优化科普资源配置,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形成较为合理的全市整体布局。

——基本建立科普基础设施长效发展的保障体系。

措施: ——贯彻落实《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年)》,加强对全市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的宏观指导。研究制定科普设施的建设标准、认定办法、管理条例及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开展监测评估。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基本建设计划,加大对公益性科普设施建设和运行经费的公共投入。

——建设各类特色科技类场馆。积极推动科技馆在全市的合理布局,重点在市和有条件的县建设主题、专题及其他具有特色的科技馆。创新理念,加强科技馆展览和教育活动的设计策划,增强科技馆的展示和教育功能。鼓励、推动有条件的院校,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专业(特色)或产业科技类场馆。积极推动各类科技场馆在全市各层级的合理布局。

——推进科普基地建设。发展自治区级和市级科普基地,建设不同功能的行业科普基地,逐步增加全市科普教育基地总量。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家长学校、文化宫等增加科普内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或展览馆,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强化科普教育功能。

——依托现有社会设施发展基层科普设施。推动在全市所有的县(市、区)建设具备科普教育、培训、展示等功能的县级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60%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科普活动站(室),不断拓展科普服务能力。科普画廊(宣传栏)覆盖全市60%的社区和行政村,宣传内容每年更新10次以上。增加科普大篷车配发数量,争取覆盖县(市、区),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有条件的中小学利用现有的教育培训场所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将基层科普设施建设纳入文明城市评比的考核内容。

(五)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大力培养面向基层的科普人才。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研究与开发、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科普传媒、科普产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措施:

——加强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培养。依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基层科普组织人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业务骨干、农村科技带头人、回乡知识青年和基层科技、教育工作者以及离退休人员,积极发展科普员队伍,向群众传递科技信息,组织群众参与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函大等,采取培训、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村实用科普人才,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发挥农村科普示范户、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骨干等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结合科教进社区、卫生科技进社区、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社区科普大讲堂等活动以及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建立社区科普宣传员队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科普组织、科普场馆、科技团体等,建设社区科普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鼓励学校、学会、科研机构、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建立社区科普人才队伍交流协作机制。

——发展企业科普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科协、职工技协、各级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作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培养和造就企业实用科普人才。把学术资源引入企业。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加入相关科技社团,支持企业科技工作者参加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努力形成以学会、专家和企业科协为依托的科技咨询体系。

——积极发展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结合中小学科学课程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科普场馆和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科技专家、大学生志愿者、老科技工作者等建立兼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加强对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培训,提高其开展科学技术教育、组织策划科普活动的能力。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志愿者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为科普志愿者施展才能提供服务平台。吸引老科技工作者、高校师生、在职科研人员、传媒从业者参加科普志愿者队伍。在组织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的作用,为其提供参与科普实践的机会。

——加快高端科普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技术专家积极投入科普创作、科普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依托有条件的科技社团、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普场馆、传媒机构,扶持建设科普创作与设计培训和实践基地。发挥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媒体、科技社团的作用,在实践中培养一批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人才。结合打造科技传播媒体品牌,培养一批策划、设计、制作、传播能力强的科普传媒人才。

五、组织实施与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将有关任务纳入相应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完善机制、联合协作。实行工作例会制度,每年向市委分管领导汇报一次《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并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召集有关部门每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总结和部署工作。按照实施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加强联系协调,推动各部门落实相关任务。

——各级人民政府结合各地实际,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大力宣传《科学素质纲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关心、支持和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政策法规

——编制“十二五”科普工作纲要。开展“十二五”科普工作纲要编制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研究起草形成科普工作纲要基本思路,明确目标要求、基本原则、政策导向、战略重点等。于2011年完成“十二五”科普工作纲要的编制并发布实施。

——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科普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协调财政、税收等部门,研究制定崇左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落实有关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出台新政策着手制定我市实施细则。

——健全科普工作表彰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制定科普工作奖励政策,定期对为科普工作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进行奖励。

——建立促进科普作品创新创作机制。以评奖、作品征集等方式,探索促进原创性科普作品的创作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原创作品的扶持、奖励力度,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科普创作;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规定,调动科技工作者科普创作的积极性,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开发;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科普、科技、教育、传媒的有效合作,促进我市科普创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研究制定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教育、传媒等社会各界以及大学生、离退休工作者等社会群体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发挥其优势和作用,不断壮大科学素质工作队伍。鼓励科学家参与科学素质工作,根据国家出台政策,制定科普工作作为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

——建立科普监测评估体系。贯彻执行国家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内容,推动公民科学素质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的建设工作,参照国家监测指标体系制定我市科普监测评估体系。参与第四次广西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开展崇左科普工作调查,为定量、定性分析崇左科普工作提供基础性数据。

(三)经费投入

——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科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公共财政的要求,结合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财政投入结构,落实科普经费法定增长要求,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投入,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速度,保障《科学素质纲要》的顺利实施。市、县(市、区)财政科普经费的投入达到所辖地域人口人均0.5元以上,其中,城区科普专项经费达到人均1元以上,老少边贫地区人均不低于0.5元,其他地区人均不低于0.8元。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筹集经费,逐步增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投入。

——落实各相关部门实施经费。各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根据本单位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现行资金渠道,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统筹考虑和落实所需的经费,加强资金管理,努力提高使用效益。

——鼓励捐赠,广辟社会资金投入渠道。落实完善捐赠公益性科普事业税收政策,广泛吸纳境内外机构、个人的资金支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四)督促检查

——对各地各部门落实纲要情况定期进行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任务的落实。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5

小满镇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2009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区科协: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科教兴农”的战略目标,动员全镇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和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全民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素质,小满镇在2009年的科普工作中切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了我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现将小满镇2009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诣”的指导方针,坚持整合资源、营造科普氛围、突出重点人群、抓住关键环节的工作思路,坚持部门协同、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法,推动我镇的科普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内容

结合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开展以面向农村、普及农民致富技术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平台结合“科普之冬(春)”和“三下乡”活动,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建立好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提高广大农民应用科技的能力。以农业科技项目申报为载体,大力提高全镇农业生产企业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档次,推进“兴农富民”工程的开展。

三、工作重点

(一)继续坚持以劳动力转移、劳动就业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

1、加强失业人员的劳动再就业培训,开展“冬季农民培训“统筹城乡就业,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面,增加农民收入。

2、重视企业在职农民工的技能和岗位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生产能手。

3、引导企业加大对农民工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定期参加一系列的科普讲座等读书活动,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二)继续坚持以重点人群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1、坚持机关干部的学习考核制度。以“四新”系列讲座为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

2、加大对基层村、企事业干部的科普培训,努力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3、重视青少年学生的科普宣传活动,培养青少年从小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各学校要制订科普工作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4、积极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学生科普作品比赛,有效地开展“未来工程师”进校园等活动。

5、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要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将其列入学校的考核内容。

6、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予以关心。

(三)以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为契机,有效开展好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1、结合科普宣传主题,开展了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发放种类科普资料1000多份,开展了以玉米制种、同,肉牛养殖等主题培训班10场次,有效地提升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2、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安全健康”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减排知识竟赛。

4、积极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四)继续加强科普示范阵地建设,全面落实科普任

1、加强对现有科普示范基地的指导,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2、充分发挥各村、社区的农家书屋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倡导科学文明新风。

3、建立一支自下而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的职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4、加大对科普宣传工作的考核,确保经费到位和有效使用。

5、建立了持久长效的科普宣传工作机制,确保了各项活动的开展。

###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6

一年来在县科协指导下,我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以“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为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全乡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实施创建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将 2011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为基础,确保《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扎实推进

为切实贯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抓好科学技术普及和示范,促进城乡文明发展,为社会事业,科技做贡献。我乡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组织宣传、党政办负责人、团委及妇联为成员的领导小组。15个村调整了科普小组名单,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乡领导小组把推动纲要实施工作纳入了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二、以建立特色科普示范基地为载体,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今年我乡结合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我乡以协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组织带动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依托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降

低了群众生产的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

三、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乡村”活动为重点,全面提升群众科学素质

今年以来,全乡利用各种会议、科普画廊、悬挂标语、下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乡村”为主题由各村居民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社区宣传,进行广泛宣传。广泛组织村民开展了读书、学习活动,提高了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文明,促进了文明新村建设。

四、以强化农村专合组织为依托,积极发挥其在带动群众增收上的作用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篇7

“科技传播”是关键

创新、传播,应用是科技工作的三大组成部分。“科技传播”是增强产业竞争力,提升公众科学文化素质,让科技成果惠及于民的关键环节。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首都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科技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北京市市长郭金龙指出,建设“科技北京”,就是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城市,使科技创新成为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运用科技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科技在民生和城市管理等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

现有基础

多年以来,北京市科委在加快科技传播、促进科技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例如,在提出了“需求导向”的总体科技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持续开展了首都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分析;在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保证人们健康安全、支持节能减排等方面实施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推动科研转科普,设立科普专项,建立了一批科普基地;支持一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在奥运的成果应用。

存在的不足

与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巨大的创新潜能相比,科技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还不能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

随时随地“科技传播”

为了满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科技传播需要超越传统意义科普工作的思路,从“8小时外”向“8小时内”渗透,传播内容不仅包括科技成果、科学知识,也包括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科技传播任务实施将按照“8小时内外科普”的要求,通过技术联盟、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组织、科普场馆,科技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将科技推向企业、学校、农村、居民社区等单位和组织,提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学校素质教育水平、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根据科技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特点,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四进”、“三推”。力争通过3-5年努力,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科技传播体系,建立科技研发与应用对接机制、科研成果与媒体宣传对接机制、科技资源与教育需求对接机制的三个对接机制,初步形成我市“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科技传播工作局面,创建一批具有特色的科技传播品牌,重点搭建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农村、现代服务业等7个行业领域的科技传播平台,启迪思想,引领方向。为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良好的科学环境,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四进”、“三推”工程

根据科技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的不同,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科技进单位。科技进学校,科技进农村、科技进社区的“四进”工程,同时通过“三推”工程,加强社会力量兴办科普场馆、举办科普活动、研发科普产品的推动工作,从而全面推进科技传播工作的开展,提升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深入开展科技传播的“四进”工程

一是科技进单位促进工程。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单位开展的科技传播工作。

二是科技进学校促进工程。进入中小学校及高等院校,针对在校学生和一线教师开展的科技传播工作。

三是科技进农村促进工程。进入农村地区,针对农民以及农村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的科技传播工作。

四是科技进社区促进工程。进入社区,针对社区居民开展的科技传播工作。

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技传播工作

从公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注重实效的科普运行机制,探索科普工作社会化的途径,积极组织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形成多元化投入、多渠道兴办科普的新局面。重点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社区科普、科普活动、科普创作与宣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普基地联盟,支持各科普场馆加强自身的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建立科普场馆与社区,科研机构的联动机制,促进社区、科研院所与科普场馆的双向发展,支持奥运场馆、医院等公共场所科普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专业科普场馆,或以冠名等形式,支持北京市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团体的实验室,陈列室、标本馆等场所建立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制度。

二是推进社会力量开展特色科普活动。构建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庄)四级科普活动体系,大力提升“2810”科普活动品牌效应,结合社会热点,挖掘行业科普资源,积极组织开展行业科普活动,加强创新型科普社区的“四员”队伍与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商店”,创新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方式。扶持和培育民间科普组织,社会中介机构以及社区居民自发组织的科普自治组织,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等。

三是推进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作品创作与宣传。加强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力度,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科普传媒品牌,支持网络以及分众传媒、听网等新兴媒体开展科技传播工作,与北京市的出版单位合作,择优支持一批影响力大的原创科普作品,引进一批国外科普著作,打造北京市科普作品出版的品牌。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普专家将科研内容转化为紧扣时代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公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科普作品等。

四措施确保“科技传播”

北京市科委设置了科技传播任务,目的在于从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出发,以提升全体市民科学素质为核心,抓住不同主体,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特点,创新工作组织方法,积极拓展传播的途径和渠道,将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典型创新经验进行传播,使之深入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使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的素质提升方面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为保障科技传播工作的有效实施,市科委准备通过组织管理,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法规建设,科技传播渠道的建设这4个方面来确保科技传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组织管理。加强各类各层科技传播组织的建设,建立系统机制,促进各类科技组织和传播组织在功能分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联合。

二是加强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多领域,多层次,专兼职相结合的科技传播人才队伍,培育一批从事科技传播的优秀科技传播大师,科技传播导师,依托科研主体包括委办局,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建设科技传播基地,开展科技传播培

训,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技传播能力,重点建设科技新星培育体系与科技教师培育体系,为科技人才与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师资力量,逐步建立与北京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科技传播人才队伍体系。

三是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并通过执行这些政策法规引导和促进科技传播的发展,建立科技传播良性发展的机制。既要包括对科学家个体。各类科技组织和传播媒体、政府部门在科技传播中的权利与义务做出明确规定,还要包括建立专业交流、科技教育和科技普及推广的相关运作规则。

四是加强科技传播渠道的建设。科技传播渠道的建设,是整个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人际传媒、组织传媒与大众传媒,鼓励产学研组织与传播机构组建科技情报联合体等。建立良好的科技传播渠道,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将科研共同体与媒体、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完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制度,科研共同体要变被动传播为主动提供,主动为媒体提供相关的利研成果和科学家事迹用以宣传。建立科技传播平台,注重日程的信息发布工作,引导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四建议完善“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站在首都发展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考虑和组织实施。同时“科技传播”也是一项具有探索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不断实施中逐步完善相应工作体系。针对“科技传播”任务长期实施和近期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将“科技传播”纳入市科教领导小组的议事日程,加大在全市层面的统筹协调力度,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加大跨部门协作调动市各委办局的力量合力推动“科技传播”工作。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体系,将“科技传播”作为科技项目、科技活动的内容之一,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今后科技成果、组织经验传播的需求,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

三是推出统一的“科技传播”工作标识,并公布相应的管理办法,认定一批“科技传播”的合作伙伴。充分调动科研院所、企业、产业联盟、中介组织参与科技传播的积极性。

上一篇:(71)低温天气,食品加工车间环境需要消毒吗下一篇:小学平安建设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