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2024-05-24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共17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

枝柘坪小学

万君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和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吐欲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2、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衬托。【教学难点】

尽量使学生运用本组课文学到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教学流程】

课前听歌曲《天下额妈妈都是一样的》,师生同唱。

一、画面引入,生谈感受,确立主题

师:听完这首《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大家感动吗?

听完后你们最想说什么?心中是否有些感触?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咱们就来 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师:打开课本“习作三”,把“习作”部分读一读,想想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点学生回答问题(1、要写清楚事情发展在怎样的环境里,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2、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3、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出示板书。)要求:主题、环境、动作、神态、心理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字眼是什么?

关爱。人与人。写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把宝刀,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你们真会抓住题目的关键字眼。请同学们读习作要求。

(生读习作要求。)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师:世界充满爱,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材料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咱们交流交流。

(师生交流)

师: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二,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节日吗?

生:九九重阳节,也是敬老节。

师:相信同学们能用具体的行动来表现出对老人的关爱。真情无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有最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

四、探讨写法,实例指导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想好了写什么了,那么你们有没有好的习作方法呢?

生:可以采用环境描写。(出示《穷人》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片断中对环境一冷一暖的对比,抒发了情感,表达了桑娜的勤劳。

生:还可以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

师:那么在本单元中有没有与之相符的句子?仔细找一找

五、学生习作,师巡指导

师: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让咱们用笔记录那一次次感人的经历,题目自拟。在写之前看看老师的温馨小提示。

(出示“温馨小提示”。)

师:请同学们默读“温馨小提示”。(生读“温馨小提示”。)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2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3

1.6的倒数是( ),0.3与( )互为倒数。

3.右图表示的数量关系是( )€? =( ) , 根据除法的意义,把它改写成两个除法算式: ( )( )。

4.12的倒数与2.5的倒数的积是( )。

5.在里填上“>”“<”或“=”。

7. kg芝麻可榨油 kg,1kg芝麻榨油( )kg,榨1kg油需芝麻( )kg。

8.甲数是乙数的 ,甲数是21,乙数是( );丙数是甲数的 ,丙数是( )。

9.一个数的是45,这个数的是( )。

10.一项工作,甲独做10小时完成,乙独做15小时完成,两人合做1小时完成这项工作的( ),合做( )小时完成这项工作。

二、准确判一判。(5分)

1.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2.如果,那么a与b互为倒数。 ( )

4.一个数除以分数,商一定大于被除数。 ( )

5.a>0。 ( )

三、精心选一选。(5分)

1.一个数的倒数比它本身小,那么这个数( )。

A.大于1 B. 小于1 C.等于1

2.根据 €?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的倒数 B. 和互为倒数 C. 和都是倒数

A.> B.= C.<

A.真分数 B.假分数 C.1

5.下面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

四、仔细算一算。( 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五、认真解一解。(6+6+4+8+4+5=33分)

1.苹果有84kg,_________________,香蕉有多少千克?根据算式补充条件(x为香蕉的千克数):

(1) x=84,应补充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x+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 84€祝?+),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4) (1-)x=84,补充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骑车小时行4km,照这样计算, 小时能行多少千米?行 km要用多长时间?

3.植物标本有24件,是动物标本的。你能算出动物标本有多少件吗?

4.

根据图中信息,你来算一算:小明和小军各有邮票多少张?

5.爸爸买来两袋一样重的大米,如果从第一袋中取出,从第二袋中取出5kg,第一袋就比第二袋多2kg。原来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4

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讨论、提建议,学习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教学重点】

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教学难点】

自主策划秋游活动。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次口语交际可先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再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旅游团”,讨论交流,商量计划,然后把制定的计划集体讨论,评一评谁的计划好,再集体完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前一段时间,积累了秋天优美的词语,朗读了秋天优美的诗文,还找了秋天,画了秋天,大家更盼望有一次秋天的旅行。今天,我们就成立几家“旅行社”,为我们的秋游制定一个计划。一个小组就是一个“旅行社”。哪家的计划做得好,我们就采用哪家的。评一评,谁是最佳“旅行社”。先请每个“旅行社”给自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二、分组制定计划

1、挑选景区。

2、分组商议具体的秋游计划。如:

秋游的时间、秋游的地点、秋游的准备、秋游的活动内容、秋游后的成果展示。

3、各旅行团代表发言。

4、讨论决定:

⑴ 游客发表意见。

⑵ 各旅游团之间互相讨论每个计划的长处与短处。

⑶ 全班表决通过最佳秋游计划。

⑷ 分组讨论完善已通过的秋游计划。

【板书设计】

秋游的时间

秋游的地点

秋游的准备

秋游的活动内容

秋游后的成果展示

【教学后记】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5

1、教师出示图片问:仔细观察这两张图,说说你在这两张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2、教师边板书学生的回答,边引导: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顺序,也需要将景物分分类。

3、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将景物有序的写在黑板上。

4、教师小结:你瞧,当我们遇到看图作文的时候不要急着动笔,而事先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将观察到的景物通过一定的类别,有顺序的理出来,这样就能为我们接下来的写作奠定基础了!

5、再仔细观察图片,联系生活,赋予想像,用合适的词句来描绘图片上的景物:桃花、柳、小草、房子、燕子窝、燕子、女孩、猫。

6、分别分组介绍,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娇嫩的桃花。学生说:缤纷绚丽的桃花。学生说:生机勃勃的桃花。学生说:一丛丛一簇簇的桃花。学生说:桃花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可爱的小女孩 调皮的小猫

身穿黑色衣裳的小燕子 „„

7、说的真多啊,你看,有的同学还会用上修辞手法了呢!你看,有拟人、有比喻,还会引用诗句,真不错。其实,这些都是使文章生动的一种种方法。

8、那么,除了这些呢?怎样也能让文章生动起来呢?那就需要同学们细致的刻画。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书上的插图。师:你看,这小女孩怎么了? 生:小女孩想去救那只小燕子。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因为小女孩两只手向前伸着想要去接住小燕子。

师相机引导并板书(动作描写):所以是一个双手伸着想要接住小燕子的小女 孩啊!

生茅塞顿开,说:这是一个张大嘴巴,眼睛瞪得溜圆,凝视前方的小女孩。(神态描写):我还感觉到这个小女孩当时还很紧张担心呢!

9、教师小结:其中同学们不仅抓住了景物的颜色、形态等特征,也抓住了人物 的动作、神态等细节,说的真是不错。

8、师:那小燕子怎么会掉下来的呢?

生:小燕子很调皮,想看看外面的景色,可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师:你听听事情是不是这样发生的呢?

9、接着教师就示范着将他说的补充完整:小燕子们在燕子窝里呆得闷了,都想出去玩。其中有一只小燕子胆子特别大,它向燕子窝外伸出了圆溜溜的小脑袋,好奇极了,两只翅膀挣扎着想要往外飞,可是一不留神,竟然一头栽了下来。(学生边听边时不时地也像小燕子一样把头伸向前方。刚说完,学生的手马上举了起来。)

10、生:燕子窝里新出生了四只小燕子,特别挤。这天,一早醒来,小燕子们都争着想探出头来看看外面的美丽春光,唧唧喳喳的,你挤我、我挤你,一不小心,最小的那只小燕子敌不过哥哥姐姐们的攻击,一下子就给挤了出来。

11、教师过渡:最精彩的还是第二幅图的想象描写。经过以上的磨练,同学们能够较生动地来说一说了吗?谁来试一试?

生:小猫调皮极了,伸出前脚爪,捉弄小燕子。

12、师:那么小猫是怎样“捉弄”呢?观察一下图中小猫的动作,再联系你生活中的所见到的小猫,来说一说。

生:小猫前脚趴地,后脚弓起,屁股翘的老高,尾巴直直地竖在空中,不时用前爪挠挠小燕子。

13、师:这是它的动作,那么它的神态呢?

生:它瞪大双眼,虎视眈眈的看着小燕子,时不时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巴,嘴里发出“喵呜”的声音。

14、教师和学生互动着进行说话作文练习。让学生用十分钟的准备时间,来整体描述两幅图片中的故事。

15、准备好后,请两位同学先来尝试。

结果在教师意料之中,听的同学兴致缺缺,说的同学说得不够味儿。

16、教师和学生配合练说。教师描述第一幅图,请一位同学描述第二幅图,随后一位学生描述第一幅图,教师来描述第二幅图。

附教学实录片段:

师:春天来了,高大的柳树上露出了一个个小巧的绿脑袋,桃花也开了,粉粉的、嫩嫩的,似那天边的一抹彩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黑瓦白墙的房子纵横交错,就像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万物都复苏啦,你听,哪儿传来了一声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小女孩从屋里走出来,抬头一望,原来是屋檐下鸟窝中的小燕子们。真是可爱极了,瞧!有一只小燕子正探出圆溜溜的小脑袋,观望着周围的一切,时不时地还欢快的叫着。真想去摸摸它呀!小女孩心想着。小燕子似乎是听到了小姑娘的心声,一下子就扑腾出它温暖的小窝,一头栽了下来!(这是我临时准备的,说得并不算好,但是学生们却仿佛已经走进了我编制的画图中一样,一个个笑呵呵的,听得津津有味儿。)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6

知识与技能

1、进行口语交际,学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说明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

2、依据和学过的课文联系比较和现场实物观察,引导学生写简单的说明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初步的“职业道德观”。

2、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提醒学生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讲清楚你的“商品”。

2、尽量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作。

课前准备:

1、搜集一些有关商品推销的知识、故事,明白商品推销的要领。

2、每人准备一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并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查找资料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的有关资料。

3、收集有关推销商品的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小商品”,你想让你手中的物品也得到别人的喜爱,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把它买下来吗?那我们今天就试着做一名“小小推销员”。

二、播放课件

1、观看课件中服务员的表现。

2、评一评,夸一夸。

三、分小组活动

1、选好各成员的角色、任务。

2、阅读“口语交际”活动要求。

注意:

(1)介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和使用方法。

(2)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

(3)认真听介绍并提出疑问。

(4)耐心而有礼貌地解答顾客的提问。

(5)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3、开始活动。

四、派代表全班汇报。

五、评议推销员的言行举止、态度。

六、评出“小小推销员之星”

七、布置作业

将今天的介绍过程写成短文。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审题,确定习作内容

1、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2、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

1、回忆一下什么叫说明文。

2、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三、选择物品,分组讨论

1、根据学生所选的物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为了让人家了解你喜爱的物品,想一想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

(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3、把自己的想法小组内先交流。

四、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3、自行初改,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优点进行鼓励,并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指导,指导的重点:一是按一定顺序,二是恰当运用说明的方法。

五、小组评议,再改评赏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全班交流讲评。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评。

3、再次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7

一、化范文为课堂教学情境, 奠定习作的情感基础

人们将对生活的热爱和祝愿融入剪纸, 情感激励他们创作出剪纸艺术。学生要认真观察剪纸, 想象故事, 完成习作。学生已具备欣赏力、感悟力和构思力, 能体会情感, 构思故事。学生看图仅凭想象, 情感空洞, 写作言之无物, 教师用感人的故事引入情境, 开启其想象之窗。艺术创造源自感动:感动自己方能感动他人, 才会有动人的作品, 我创设如下情境:

1.感悟美文《希望》, 领会真情。

2.投影出示作品, 配《梦驼铃》伴奏, 教师朗诵赏析。

希望

在沙漠上有户人家, 爸爸、妈妈和孩子沙文, 孩子很孝顺, 一家人生活得很开心。

有一天, 爸爸外出狩猎, 遇到了大风沙, 再没回来。妈妈积劳成疾, 临终前她对沙文说:“你在沙漠无法生存, 让骆驼带你离开, 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生活, 你要勇敢地活下去。”沙文带着父母给的财产———骆驼, 离开了他生活了十三年的家。

路上黄沙飞舞, 寸步难行, 他想放弃时, 总想起母亲临终前的眼神, 他坚持走了一天、三天, 无数天, 眼前还是无边的沙漠, 沙文灰心、失望, 又遇大风沙, 沙文紧贴驼背上, 他绝望地想:“让我去陪伴我父母吧!”他闭了眼, 不知何时醒了, 骆驼使劲叼他, 它让沙文有了信心, 风沙都能躲过, 还有何克服不了。他用尽力气爬上了驼背, 紧紧抱住驼峰, 任骆驼背他走。

突然, 沙文眼前一亮, 空旷的山谷, 鸟语花香, 姹紫嫣红, 树木葱郁, 还有波光粼粼的小池塘, 沙文惊呆于这从未见过的美, 忘了疼痛和干渴, 心情像山谷般晴朗, 骆驼带他继续前行, 鸟儿向太阳飞去, 蝴蝶飞舞, 柳枝轻轻飘扬, 花儿散发着香味, 沙文唱起了歌, 他觉得世界如美丽的姑娘, 她头戴牡丹花和茉莉花花冠, 套着水晶项链, 戴着花朵手镯, 身穿用小草、树叶、野花织成的纱裙。

沙文爱上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3.同学们, 故事感人吗?读完后, 你有何感受呢?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4.引导学生品读, 感悟情感:勇敢的人终将获得幸福。

5.说说你脑海里浮现了哪些感人的画面。学生讨论。

6.小结:出示剪纸图一:剪纸作者一定受到感触、感动, 才有了动人的作品。看那少年, 昂着头, 牵着他心爱的骆驼, 多幸福。也许创作者是一个沙漠中的老农, 他不识字, 不会读书, 但有一颗感动的心, 将心寄予灵巧的手, 才创作出如此动人的剪纸, 是美的心灵创作出光辉灿烂的剪纸艺术。

二、文图对比, 指导学生如何从图案想开去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写想象、幻想中的事物, 让学生由剪纸图想象写有情趣的故事, 且能围绕主题展开, 深入感受范文, 将图文比较, 使想象思路有章可循, 有的放矢。

1.将图文对比, 说说哪些内容剪纸图上有, 哪些没有。两者间又有什么内在联系?

2.阅读对比后讨论, 教师再加以归纳。

图一:小男孩身着绣花袍子、头戴帽子、脚穿靴子, 一手牵骆驼, 一手抓住橄榄枝。他很专注, 大步向前, 骆驼也昂首挺胸, 阔步向前, 小鸟、野花、松针围绕。他刚走出沙漠, 来到新世界, 很喜庆。图与范文最后两节内容基本相符!男孩为什么会手牵骆驼, 为什么又要走出沙漠, 他走出沙漠时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作者有依据的想象和联想, 他由骆驼想到了沙漠, 再想到了艰难, 确定勇敢的人终究获得幸福的主题。

3.讨论分析后学生打开思路, 指明方向;引导其看清几幅图图意后展开联想、想象。

如:图二:她为什么要舞蹈、顶碗呢?她是代表家乡参加一次比赛吗?是生活艰难外出表演杂技谋生吗……

图三:他们要到哪儿去?他们是兄妹吗?亲人呢?包里带了什么?老牛的眼睛像在说什么?

图四:小姑娘为何急急忙忙收拾东西?要远行, 还是有客人来?家里其他人呢?

总结:细致观察了四幅剪纸作品, 并结合图意展开了想象, 一定有了故事的思路。在写文章、编故事时, 围绕确立的主题去写, 融进感情, 使表达更流畅, 更生动感人。教给学生想象、联想的方法, 在师生交流中降低习作的难度, 克服畏难情绪。

三、再读范文, 帮助学生修改润色

范文还能以范例指导学生修改润色文章。学生完成后, 引导其欣赏点评范文, 给习作修改润色。

1.学生欣赏后讨论, 教师总结提升认识。

《希望》的优点: (1) 围绕剪纸图展开想象, 重点突出。 (2) 沙文的想象具体而合理。 (3) 描写细致生动, 语言清新自然。 (4) 骆驼通人性的情节很感人。结尾揭示:勇敢的人终于获得新生的幸福感!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8

一、前置之“实”

近年来,全国习作检测中非常关注实用性文体,而建议书就是其中之一,它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对于高段习作的目标描述非常清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尤其是对于建议书的讲评,前期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因此把综合实践前置,通过调查积累素材。学生可分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图片、视频等保存下来,把素材积累得殷实。

为了便于在评改课时可以聚焦内容的修改,而不必关注文体格式上的修改,我通过微课教学把建议书格式前置,让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明确格式写法,并自主完成习作,根据学生实际反馈制定评改要求。

二、评改之“用”

在习作讲评时,结合综合实践积累的资料,引导学生用“说明方法”将“现象”部分描写得更加清楚、具体;用“三维法”引导学生将“建议”部分修改,体现它的价值。最终使学生会用建议书,提升习作能力。

【目标定位】

依据教材目标:新课标中对于高段习作教学,明确指出:“学写建议书等常见应用文,内容符合文体要求。”而建议书的内容,主要是写清楚调查的现象,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外,《新课标》也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依据前置反馈:通过前置性习作的批改发现,全班学生普遍没有把调查得到的污染现象写具体、清楚;另外,之后提出的建议部分,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的建议没有切合实际,价值无从体现。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角色转换,产生修改习作的兴趣,乐于修改习作。

2.通过前置素材对比,会利用说明方法将“调查现象”写清楚、具体。

3.通过范文引导,学会按“三维”法将建议修改得切合实际。

【案例描述】

一、实践调查,框定格式——“综·式”前置

1.明确主题,实践前置——收集资料

为了便于聚焦评改目标,我把本次主题确定为写一则“污染环境”的建议书。

师:在我们确定了主题之后,再来看要求,我们可以发现,在写建议书之前,我们需要做什么?

生1:需要进行关于“污染环境”的现象的调查,然后才能把调查到的现象写清楚。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分工的讨论,最后完成分工表格,明确各自的分工。

学生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明确分工,并在双休日进行实地调查,并最终积累相关的文字、图像资料。

2.微课导学,格式前置——明确格式

教师制作微课,让学生明白前置学习建议书的格式和一般的写法。

(1)建议书的内容

针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

(2)建议书的步骤

先写清楚存在的问题;再说明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3)建议书的格式

标题;正文;建议人姓名或建议团体名称;日期。

3.习作前置,一稿批改——了解学情

教师关注学生的习作内容,反馈得出:调查现象部分,学生普遍没有写清楚、具体;而学生提出的建议,很多都是不切实际的,如何治理的途径也没有明晰。

生1:近期以来,某地的大气污染很严重,这是因为大量的工厂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才造成现在的大气污染,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造成我们呼吸困难,导致人们中毒死亡。(评:现象简单)

生2:近期,某地正在进行污水管道的改造,很多挖掘机在路上穿行,使得道路破裂,黄沙漫天,道路旁的树木枯死,甚至许多沙石倒进河流,污染了整条河。(评:整个现象描写清晰)

生3:最根本的一点是普及环保意识,只有人类具备环保意识,上述的建议才能顺利实施,地球才能转危为安。(评:怎么普及没有写出来。)

二、聚焦要点,方法领航——评改“依法”

1.基于素材,说明具体——聚焦“现象”

(1)角色转换,阅读习作——发现要点

师:既然建议书是写给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的,只有采纳了你的建议,才能体现出你的建议书的价值,那么,就让我们来角色转换一下,假如你来做有关部门的领导,看看这两份建议书,你会采纳哪一份?

教师出示学生的两份建议书。

学生评选——全部都选第一篇。

师:为什么大家都会选择第一篇?

生1:它的污染现象描写很具体,第二篇很简单。

生2:它的现象的描写很清楚,不是很笼统的。

生3:它的建议很有针对性。

生4:它的建议很切合实际。

……

师归纳:对比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篇建议书要被相关部门采纳,体现出价值,就必须把这两块的内容写好才行。

(2)聚焦“现象”,对比阅读——领悟“说明”

教师出示一篇学生的优秀习作。

师:我们来聚焦这份关于水污染的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你觉得好在哪里?请画一画相关的句子,或者圈一圈词语,并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阅读,并批注。

生1: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河水污染的范围写具体了。

生2: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把河水污染的后果写清楚了。

师:以小见大,将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呈现出来,更能带给人震撼,直刺人心!

生3: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污染程度形象写出来了。

师:打了比方,更加形象地写出了污染的严重。

生4:小作者做了一个假设,把后果写清楚了,更使人体会到了后果的严重性。

师:这样一个假设,把可怕的后果揭露了出来,怎么能不发人深省,不采纳你的建议呢?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如何才能把这一现象写得震撼人心,体现出价值?

师归纳:可以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做假设等说明方法来具体、形象地描写调查得出的现象。

(3)结合素材,修改“现象”——运用“说明”

师:我们再来看这则建议书的“现象”描写部分,老师把与之相关的调查所得的资料,包括图片,都在课间上呈现了,请根据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这份建议书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清楚、具体些。

学生进行修改——教师结合范例中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说明“实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前期收集到的资料,运用说明方法,把自己的“现象”部分修改得更加清楚、具体。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2.范文引领,“三维”思考——聚焦“建议”

(1)研读分析,明确要点——切实可行

教师出示下水文。

师:我们来自习研读,看看老师的建议部分,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生1:提的建议很具体。

生2:提的建议很切实际,没有异想天开。

师归纳:是的!要想被相关部门采纳你的建议,那么你的建议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交流体会,引出方法——体悟“三维”

教师出示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提建议的方法。

师:老师的建议提得好,好在哪里?

生1:针对有关部门的职权范围来提的。

生2:针对实际的生活需要来提的。

生3:建议的实施过程很清楚。

师归纳:原来建议的有效与否,我们可以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三个维度去衡量。

(3)范例交流,修改“建议”——试用“三维”

教师出示一份建议提得不切实际的建议书。

师:同学们,这份建议书提的建议不是很好,请大家根据“三维”法,从实际去思考,帮助修改一些建议。

学生交流修改的建议——教师根据“三维”法,进行个别点评。

(4)积累经验,自行修改——运用“三维”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帮这位同学进行了修改,相信大家也一定有经验了,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老师教给的方法,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修改自己的建议部分,以使自己提出的建议更有价值,也能让相关部分予以采纳。

学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结合学生的素材进行个别点评。

【教学反思】

一、前置之“实”

1.调查前置,积累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如果没有习作的素材,学生的习作将毫无深意。建议书更是如此,需要大量的实践调查,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基于此,我才把调查现象前置,积累了习作素材,文字或图像,有图有真相,使之后的评改不是空对空,而是有针对性地修改。

2.格式前置,聚焦写法

新课标指出:“习作,其实就是为了自我表达。”因此,不应该框定学生的思维和习作的内容等。而前置性习作能真正体现这一理念。但是,建议书却有自己的文体要求,如:调查主题、书写格式等。只有在学生明确格式写法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写出一份自己的建议书。把格式的教学前置,教师在讲评时,就可以节省时间,对建议书的内容集中进行针对性地讲评,引导学生用适用的写作手法来写这两块内容,提升建议书整体的质量。

二、评改之“用”

习作评改的成败,很大部分取决于要点是否突出,有没有好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抓要点,进行重点攻坚,把讲评落到实处,达成评改目标,而不是泛泛之谈。通过学生前置习作的反馈,我发现本班学生写建议书的难点其实就在于两点:调查现象描写得具体、清楚和提的建议切实有效。因此,我在讲评时就紧紧抓住这两大难点去突破。结合高段学生的知识结构,我梳理出突破这两大难点的方法:把现象描写得清楚、具体,可以运用说明方法,使之具体生动;把建议提得有效,主要从“职能范围”“实际需要”“过程清晰”这几个方面去思考。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前置收集的资料紧密结合,根据实际,把这些方法渗透在学生的交流评改之中,达到讲评的实效,学生习得了习作方法,也提升了写作能力。

三、课后之“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9

聆听自然的声音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大自然的视频。

准备ppt课件,查大自然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欣赏自然之美

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景,聆听自然的声音。

观看完视频以后,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二)、品读自然之诗

一种弦律,叫做大自然。

他不比命运交响曲的豪迈,也不同田园交响曲的柔情。

然而,他,更真实,更悦耳。

每每生活的世界,我们淡忘了,明明在眼前,却好比宇宙遥远。

心静,才能忘我,忘我,才能天马行空。

风吹草动,鸟语花香。

秋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

每一个音符章节,诉说着——

梦幻与现实的故事!齐读这首诗,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日积月累

许多描写大自然景物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四)、想象我是自然中的一员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然后把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模板:假如我是------------我要/我会------------因为-------------让同学们思考一分钟,然后让同学们站起来说,想象自己是自然中的一员。

(五)、猜猜看

生在水中,却怕水冲,放在水中,无影无踪。

山上有株草,珍珠结不少,我去没拿来,你去也白跑。通过猜谜语,让同学们了解自然景物的特性。

(六)、大自然的启示

师法自然,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它告诉我们很多的道理、启示。同学们齐读大自然告诉我们的一些启示。

1、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是在教我们要洁身自好;

3、挺拔的向日葵昂着首,那是在教我们追求;

4、如雪般洁白的梅迎风伫立,那是在教我们勇敢;

5、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

6、含羞草默默收拢叶片,那是告诉我们切莫过分张扬;

7、温柔的水珠能够滴穿岩石,那是教我们坚韧;

8、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穿梭,那是教我们勤劳;

9、大海一片汪洋,那是教我们要心胸宽广。(七)、设计环保标语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0

习作要求指导习作要求:

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事不能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呢?别急,本次习作就来教教你怎样写请假条。写时要注意按格式写,要把请假的原因写清楚,还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习作指导: 人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急事需要向单位或学校请假,告诉有关组织或人请假的原因及时间等,这就需要写请假条。对我们小学生而言,一般是向老师请假。这次作文练习是学写请假条。学习请假条应该怎样写呢?

1、请假条的内容要交待清楚。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在第一行的中间写“请假条”三个字;另起一行顶格写老师的称呼;再在下一行写正文(请假的原因),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最后在右下方写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3、请假条属应用文,因此只要把时间、内容、对象等交代清楚就行了。请假条运用的是说明性语言,不需要进行描写,而应做到简结、清楚、明白。4、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例文1: 请假条 老师: 我的爸爸要从国外回来了,我和妈妈要去机场接他,等特请假半天。请准假。您的学生:陈小玲 9月8日

例文2: 请假条 周老师: 我奶奶因病住院,情况危急,我和爸爸要去医院看奶奶,特请假半天,请您准假。学生:刘艳 11月2日

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指导策略 篇11

【关键词】农村 小学 三年级 习作 策略

【课题项目】2014年5月福安教师进修学校 “农村小学作文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编号:FJFAJX2014-05)。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03-01

“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我从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让他们真正从“作文难”的阴影中走出,彻底解决作文“无米之炊”的困苦。

一、玩中体验 ,乐中练笔

夜里下了大雪,第三节科学课,我带着这群“小羊”走出了校园,同学们沉浸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堆雪人,掷雪球,玩得不亦乐乎。不知谁摇了摇小树,雪花飘落。“看到什么?怎么说?”我问。一个学生说:“树上雪花纷纷落下。”“谁能说得更生动一些,雪花像……”一个学生想了想来了劲:“雪花像银子一样纷纷落下,好像在说小朋友快接呀,接住你就会变成百万富翁了。接‘银子’的同学马上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了。”“想象力真丰富!”我称赞道。再往前,“凋零的狗尾草镀上厚厚的雪花像哈巴狗的尾巴。”“田里稻秆头好似一只只小企鹅。”“茶树犹如精美的玉雕。”……种种想象油然而生。合影里,一张张笑脸如傲立雪中绽放的朵朵梅花。

周末,我有时会带一群孩子春游观赏桃花,秋游捡板栗、摘野果、稻杆做“笛子”,体会到游玩的乐趣。有个老师的双胞胎女儿,两人都是书迷,告诉妈妈我以为板栗是从树上摘下就是滑滑的、褐色的模样,今天才知道是个刺刺球。

二、吃中体验,课例仿写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课后作业第五题:品尝水果,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一段话。同步练习册是这样的题目: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于是,学生这样写:我最爱吃苹果,它的形状___,它的颜色___,它的味道___。交上作业后一看平时表达能力很好的同学都是这么写的。急得我没办法。布置学生第二天带上水果,我出示《石榴》第四自然段: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学生在有实物放在眼前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再读这段话。

我问:哪里写形状?哪里写颜色?哪儿写味道?有没有出现形状、颜色、味道等词?

生:没有。

师:作者怎么写形状呢?

生: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

我估计学生对玛瑙不知道是什么,我用玛瑙图与实际“子儿”对比,懂得打比方的恰当好处——美!

师:用一个词是——芳香扑鼻。这是写气味哦。形状呢?

仿写句:剥开橘子,只见月牙般的果肉一片片紧偎在一起,蛋黄的果肉披上了一丝丝白纱。取下一片挑去几丝“白纱”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指导到这,我布置回去写,收上来的习作让我很欣慰。一段71字的段落,有个女生仿写竟然写了180多个字。

三、动中体验,范例学写

练习册单元自测(四)习作:写一项自己参加的活动。当然,学生无论在家或是在学校,踢毽子、跳绳、跨步比赛是最经常的活动,可如何表达呢?他们笔下就是你踢、我踢、踢呀踢,你跳、我跳、跳呀跳……

对于刚刚起步的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如何引导呢?

只见她轻轻地把毽子往上一抛,毽子快落地一瞬间,只见她右脚一抬,由于用力过猛,毽子飞过了头顶。可是她并不慌乱,等毽子落下来时,她用脚一勾,毽子又飞了起来,就这样,毽子在她胸前不停地上下飞舞,就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我不由自主地拍起手来,显得有些佩服她,也跟着她一起有节奏地数着“42、43、44……61、62、63……”毽子忽上忽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最后,小霞以100比36的成绩赢得了这场比赛。

我边读,边踢,学生边看、边听,接下来学生再读另外三个踢毽子段落,读完就到操场活动了。回家的作业就是写这节课的活动。

踢毽子的同学写得我很满意,有4个写得特别好,其中小梦是平时成绩不理想的。遗憾的是这项活动好象只是女孩的专利,男同学在跨步写得就不怎么样了。

四、谈中体验,触动心灵

人的内心的情绪、感觉飘忽不定,稍纵即逝,将稍纵即逝的情绪、感觉用文字捕捉下来,这是写好作文的一项必备的本领,练好了何愁没话写。

那天,我拿着一叠试卷满面笑容地说:“这次语文测试,有个同学得了‘两只鸭子’猜几分?” “是谁?猜猜看。” “最高分是一个‘哨子’加一把‘锄头’呢?” “又是谁呢?” “说说你的感受” “看看同学的表情”等。通过4分钟交谈,最多的写下330多字的作文。可见,人内部言语是多么丰富呀!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正处在学习作文的起步时期,教师需要把握这一机会,强调对学生的指导,巧妙安排,调动其写作积极性,同时使其养成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还必须对其兴趣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加以解决,最终使学生从难写转变为想写,引导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进而热爱,体验到写作的真善美。为培养学生养成作文兴趣,应把握以上策略:为学生写作提供全程的指导和帮助,写作前,使学生正确认识写作的意义;写作时,轻松愉快的写作心境;写作后,成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留心外在的,看得见、听得到的世界,还要引导学生关注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承担新的历史使命,转变“阅读本位”为“写作本位”的教学理念,引领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言语人生、诗意人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吴子芳.小学习作的指导[J].学园 2015(25).

[2]许丽烟.凝注真情 倾力表达——谈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的指导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09).

[3]吴莲凡.例谈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指导策略[J].广西教育 2015(29).

[4]冯翠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的指导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29).

[5]万远峰.学生微型日记的指导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32).

[6]李丹.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15(32).

[7]王学进.探寻习作过程性指导的有效策略[J].江苏教育 2015 (21).

[8]邵兰飞.将“悦读”进行到底——我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 2015(34).

作者简介:

小学三年级习作教学探微 篇12

一、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自觉练笔,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笔者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作文来源于生活 ,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有所见、所闻、所感,才能写出真实的好文章 。习作前,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的 人物、动物 、景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有序观察,或从局部到整体,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先景后人。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深入细致地观察, 并作好观察记录,从而深刻地认识事物。

2.注重社会实践。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写,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以“有趣的课间活动”为题作文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抓小鸡、贴膏药等游戏;在写作文“我学会了×××”时,可让学生参与做家务,帮妈妈洗碗、拖地,给自己洗鞋、叠被子等;在写作文“我要感谢×××”时,可教育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件孝敬长辈的事。学生们亲自做了,写起作文就不觉得难了。

二、注重读写结合,增加练笔机会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读中学写,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多读多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除每周一次的习作外,教师还要从多方面寻找写作契机, 促使学生经常性练笔。针对课本内容,根据不同的题材,学习课文的写法,指导学生仿写、续编故事、写读后感等;给课外阅读中的有趣故事 、精彩童话 等写批注或读书笔记。这样,能使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在读中思、读中悟,真正体现创造性阅读理解 ,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加强写法指导,突出学以致用

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对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前确定中心,筛选素材,理清写作思路,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教师要把写作方法的指导贯穿于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方法,在写时运用方法。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体会了课文“总—分—总”的结 构 ,在写作文 时就可以 使用这种 写作方法,各自写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中心明确的文章,使习作训练取得成效。

四、教给修改方法,引导学生修改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学写作文,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什么呢? 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写完习作后自己读、自己修改,尽量找出错误,将其改正。其次,采取小组互相交换修改,巡回指导点拨,师生共同修改。最后,自己读修改后的习作,看看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楚 ,标点符号 是否正确。通过长期训练, 学生能够养成自觉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作文水平也能不断提高。

五、正视评语作用,尊重鼓励学生

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习作时,对于写得好的语句,应用波浪线标出;对于有创意的表达,应加上赞美性 的评语 ;对于明显错误的语句,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符号标出,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对于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妥善引 导 ,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教师的评语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写评语时,应尽量用鼓励式、谈心式的语气,让学生读后既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信任,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三年级作文教学难。教师只有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写 作途径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变化、新鲜有趣的习作中尽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学生才有可能写出一篇篇文笔优雅,生动真切的作文 ,才能品尝 到“妙笔生花”的喜悦。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

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方面介绍自己的理想。

2、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把平时积累的词语、名言等运用到习作中去。

3、使学生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教学重点:从三方面把自己的理想介绍清楚。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达。教学过程:

一、回顾积累,准备习作:

1、回顾:

(1)师:第三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能说说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深深地怀念)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又重温了哪些值得我们怀念的人?(学生自由回答:视死如归的李大钊、勇于献身的郝副营长、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敬爱的周总理)

(2)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大钊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了自己;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在等光下学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张思德为了报效祖国、拯救战友被埋在窑洞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祖国简朴地生活、劳苦地工作!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奋斗,甚至献出了一切!

2、积累:

(1)师:提到理想,老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关于理想的名言,谁来说说?指名背诵,小组交流。

(2)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几个关于理想的名言。指名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背诵积累。

二、简单交流,初识理想:

1、师:在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理想,谁来简要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指名回答。

2、师:你怎样看待同学们的理想?针对回答,请学生对大家的理想进行简单的点评。

3、小结:理想没有好坏对错贵贱之分,如果一个人树立这个理想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对别人有益的,那么他的人生将会很有意义。

三、明确要求,列好提纲:

1、明确要求:

(1)自读习作提示,思考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引导学生从以下及方面进行汇报:命题作文、作文题目为《我的理想》、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板书。

2、指导学生列提纲:(1)明确主要分三部分来写。

(2)重点指导“为什么”和“怎样做”两部分。师读范文,指导学生要说明有这样的理想的原因,可能有一个或两个原因。还要写明要实现自己的理想的一系列的途径、做法。

(3)学生列出简单的提纲。

(4)交流提纲,重点听“我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和“我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两部分,引导学生点评、补充、修改。

四、起草习作,交流习作:

1、按提纲口述习作,小组交流,互帮互评。

2、指名口述,集体点评。师点拨,注意根据行业的不同来写自己怎样做。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交流评议,指出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注意运用其他学科的材料,以丰富习作的内容。

5、学生根据要求,对照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师:风帆不挂上桅杆,那是一块无用的布;理想不付诸于行动,那时虚无缥缈的雾。希望同学们能向着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课后进一步修改、完善习作。

板书设计习作

我的理想

要求:

1、以《我的理想》为题。

2、写清“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5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真分数的倒数比1大,假分数的倒数比1小。

()

4.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5.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圆。()

三、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四、看清题目,巧思妙算(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五、实践操作,探索创新(11分)

1.画画,算算。

(1)请你在右面正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2分)

(2)如果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么请你求出圆的面积。(2分)

2.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同样大小的圆柱管捆扎起来,下面我们来探索捆扎时怎样求绳子的长度。下面每个圆的直径都是10厘米,当圆柱管的放置方式是“单层平方”时,捆扎后的横截面如下图所示。(4分)

请你根据图形,完成下表:

3.下图中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

2.霜电器厂有540多职工,男、女职工人数的比是5∶4。这个厂男、女职工各有多少名?(3分)

3.工厂加工一批零件共400个,其中合格的是39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3分)

7.王老师去年获得稿费3000元,稿费收入超过800元的部分,按14%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问张老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5分)

8.客车从甲城到乙城要10小时,货车从乙城到甲城要15小时,两车同从两城相对开出,相遇时客车距乙城还有240千米。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分)

(同学们,题目都做好了吗?是不是再检查一遍呢?相信你一定能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6

2.结合身边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3.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数字,以及今年重庆地区旱灾情况统计数字。

学生:准备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破坏家园的不良行为。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这片土地是神奇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课文,快速浏览,说说你的感受。(可针对一课,也可针对整个单元谈感受)

小结:课文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周围环境休戚相关、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不能随意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四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为什么要珍惜资源”和“怎样珍惜资源”。

组内交流讨论

(一):“为什么要珍惜资源”

1.学生按要求进行准备。可以结合本组教材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2.进行组内交流。

3.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资源有限资料用展示台展示交流。

⑶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开展对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⑷教师出示收集的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状况和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见资料。(略)

⑸开展看后感受交流。

组内交流讨论

(二):“怎样珍惜资源”

1.学生展开积极讨论,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

2.注意发言规范,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意见。

3.全班交流,评比“环保精点子”

⑴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⑵将学生收集的“环保从我做起”精点子进行梳理。

①节约每一张纸。

②在需要传达问候和祝福时,尽量不使用纸制的贺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节约每一滴水,保护长江水资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觉抵制白色污染。

……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照讨论意见说说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课外延伸

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三教案 篇1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多媒体:m6i

诞生:d4n

埃尼阿克:1i

嗅觉:xi)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们的生活中又走进了一位新朋友。他简直是无所不能,既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又能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给与莫大的帮助与支持。你们知道这位时代的骄子是什么吗?对!就是电子计算机。

2、板书课题: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3、同学们对电子计算机有哪些了解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深入了解它们。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反馈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具体要求:请一个学生或者小组汇报的形式,谈谈自学生字词的收获。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多媒体:m6i

诞生:d4n

埃尼阿克:1i

嗅觉:xi)

(2)再次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字典中的解释,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角色:本来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课文中把电子计算机比作人,说明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它可以理解为“音信,消息”;在科学研究中,它指的是用符号传送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接收符号者事先不知道的。

传真:通过有线电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信息高速公路:指电脑与电脑连接起来形成的电脑网络。

2、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指名分段朗读,集体纠正读音。

3、课前,同学们都阅读查找了有关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有关资料。哪个同学愿意举例说一说电脑在生活中的用途呢?(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课文。思考:预习中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你能试着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答案吗?(预习中给同学们提出了四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多媒体的哪些知识?你对电子计算机越来越“神”是怎样理解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试着解决问题。

(1)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2)目前,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使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看vcd、听cd、唱卡拉ok„„还可以在家中上网。

3、指导学生分段,归纳段意。

思考: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知识呢?

(课文的2——5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多媒体与计算机的知识。)

追问:课文的一、六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第一自然段简单地向我们介绍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重要的地位。第六自然段讲的是计算机的技术将会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会越来越“神”)

4、再次朗读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的层次。

四、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查找有关计算机与多媒体的资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简单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运用举例说明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理解课文的内容。

1、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将各组提出的问题筛选、分类,归并成几个大的问题,请学生写在纸上,投影出示。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2)人们为什么把电子计算机称为“电脑”?

(3)多媒体是怎么回事?有哪些功能?

(4)电脑与计算机有什么关系呢?

(5)计算机越来越神。她会神到什么程度呢?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再次深入默读课文,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4、汇报解决以上的问题。

思考题一

学生甲: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于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馆,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学生乙:我想介绍我查找的一份课外资料。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发明于二战之中。因为它是为美国海军绘制弹道图用的。它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含有500英里的电线,是用电磁信号移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速度很慢,3——5秒运行一次,适应性也很差,只适用于专门的领域。他只是一台普通用途的计算机。

学生丁:短短几十年里,计算机已经奇迹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电子管运行的计算机。十一年以后,就出现了第二代晶体管计算器。七年后,又更新产生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十年后,又发明了现在较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有了如此大的发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进,一次比一次用途广泛。以至于成为现代社会的天之骄子。思考题二

学生甲:在发明之初,计算机确实是用来进行计算的机器。用它进行比较复杂的数学计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电子计算机早已经不单纯地运用在计算方面了。科学家们把计算机做成像人的大脑一样的机器,迅速的对外界传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因此,人们把它称之为电脑。

教师追问:通过你对电脑的了解,你能说说电子计算机可以做那些信息处理吗?

学生丁:电子计算机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各种数据的存储,可以进行文字处理和表格处理,还可以进行图片、动画„„处理。

教师小结: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可真多,真不愧“电脑”的称呼呀。思考题三

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

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思考题四

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思考题五

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汇报交流。附: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

2、默读“阅读提示”,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动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二、理清顺序,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2、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3、学生回答2——9自然段。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6、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7、全文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进行自学后,请你把自己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8、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围绕问题学习)

9、组内进行交流。

10、小组间进行汇报。

第一小组: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第二组: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第三组:分析第六——九自然段。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比较法证明。他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

1、自转时间相似;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一环扣一环,作者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采用摆实事、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

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第四组: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人们确信 :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11、学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上一篇:一幅贼的画像哲理故事下一篇:读《奇怪的赖医生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