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

2024-05-09

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精选9篇)

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 篇1

现如今,白内障患者越来越多,治疗白内障,我们应该就引发白内障的原因做如下阐述:

1、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因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精神科类药、某些抗癌药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可能引起晶体混浊。

2、眼部并发和全身性疾病:

眼部并发和全身性疾病可能引起纤维化和晶体发生混浊。

3、硒、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所致:

研究表明,硒、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能导致白内障的发生。

4、环境因素:

主要是野外工作者,如渔民、勘探测绘人员、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长期强紫外线照射者。

5、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饮酒、抽烟、熬夜、通宵工作、近距离伏案,长期眼睛疲劳、长期高糖食物。

6、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

体内循环中活性氧、氧自由基大大增加,抗氧化防御系统削弱,晶体内谷胱甘肽(GSH)减少,导致白内障发生。

白内障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眼睛的疾病。很多老年人因为患上白内障没有及时的治疗,导致失明。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了解白内障的一些症状表现等,做好应对白内障的措施。

1、老年人得了白内障以后,应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有助于疾病的治疗。早期白内障对视力影响不大,只要认真保养,坚持贴瞳`仁`眼`贴,恢复眼部调节能力,白内障就并不可怕。

2、日常生活中,白内障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少喝酒,不食糖果甜食,少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

3、多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外出时戴防护眼镜,避免强光刺激。避免过度受红外线、紫外线的照射。在使用眼睛一段时间后,要注意放松调节,以免眼疲劳。

4、适当的做一些运动锻炼,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共收治白内障手术患者1284例 (2027) 眼, 其中男710例, 女574例;年龄 (22~84) 岁, 平均 (63.15±10.82) 岁;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896眼, 并发性白内障107眼, 外伤性白内障13眼, 先天性白内障11眼;术前视力手动~0.3。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3d应用抗生素眼液点眼, 术前冲洗结膜囊, 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 环形撕囊, 行水分离后经晶体超声乳化吸出, 植入人工晶体。给予2万单位庆大霉素联合5mg地塞米松球旁或结膜下注射。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后1d、3d、1周、2周于裂隙灯下对角膜、房水、虹膜以及瞳孔情况进行观察。对发生虹膜睫状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总结其发生原因, 并探讨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2 结果

本组资料中共有61眼 (3.01%)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 其中术后1d前房闪辉56眼 (91.80%) ;术后 (2~4) d畏光流泪疼痛, 散瞳后可见白色条索状渗出物3眼 (4.92%) ;术后 (3~6) d前房积脓2眼 (3.28%) 。

3 虹膜睫状体炎原因

3.1 机械刺激

44眼 (72.13%) 。手术器械多次进入前房, 反复对虹膜造成摩擦;虹膜反复脱出在复位的过程中会对虹膜造成损伤;超声乳化注吸过程吸附了虹膜组织, 特别是虹膜后面;散瞳不充分, 为了尽量吸净虹膜后面的皮质而对虹膜进行推拉造成损伤;植入人工晶体的过程中不顺利, 晶体袢对虹膜后表面造成刺激。

3.2 残留晶体皮质过多

7眼 (11.48%) 。术中残留过多的皮质, 即使操作过程中对虹膜刺激极少, 也会引起较为严重的虹膜睫状体炎。

3.3 残留黏弹性物质

5眼 (8.20%) 。黏弹剂残留可以黏附一部分细胞, 在前房形成混悬状态, 而引起较轻的虹膜睫状体炎。

3.4 异物反应

4眼 (6.18%) 。人工晶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静电吸附作用, 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之中, 有可能吸附到空气中的异物, 而随着人工晶体一起植入眼睛, 导致炎症;此外无菌手套上的粉末在进入眼睛后也会引起炎症反应。

3.5 个体因素

1眼 (1.64%) 。部分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在排除上述原因以后, 认为其发生于个人体质有关, 比如糖尿病史、诱发过敏反应等。

4 讨论

虹膜睫状体炎是临床常见的前葡萄膜炎, 自然发病人群中, 以青壮年多见。但是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开展, 我们发现很多白内障手术患者于术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给其身心均带来较大负担。因此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置换术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的原因, 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有利于改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白内障手术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多于术后 (1~2) 周以内发病, 临床以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视物模糊以及轻度充血为主要表现, 严重的患者可以眼部疼痛感, 并伴有较为严重的眼睛充血和视力下降。在裂隙灯下可见较为明显的前房闪辉以及角膜后沉着物[1]。术前有陈旧性色素膜炎或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后反应往往较重, 持续时间也较长[2]。

患者行白内障人工晶体之前, 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并完善相关检查, 对于有糖尿病病史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应谨慎手术。术中尽量减少器械进出前房的次数;在器械进入前房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虹膜的损伤;尽量避免注吸皮质的过程中对吸附虹膜组织而造成损伤;手术前应充分散瞳, 并将适量肾上腺素加入灌注液中, 以保持瞳孔维持较大状态;在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的时候, 借助囊膜隔开虹膜与袢, 减少对虹膜的损伤。术中尽量将晶体皮质和黏弹性物质尽量清除。严格无菌操作, 减少人工晶体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 并在植入前于晶体表面滴一滴BSS, 减少其对空气中异物的静电吸附, 对于位于手套表面的滑石粉尽量冲洗干净, 避免其进入眼内。总之手术医师应努力提高自身手术技巧, 减轻手术对虹膜刺激, 减少晶体皮质以及黏弹剂残留, 避免异物进入眼睛。

根据患者反应程度的不同, 应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反应较重, 特别是房水中具有动度不大的富有颗粒的患者, 考虑到这些颗粒可能会形成絮状或者薄纱样的渗出, 因此临床多采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局部加强治疗, 结膜下注射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也有人认为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药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3]。如果不能及时控制或者没有及时发现絮状或薄纱样的渗出物而出现了膜状渗出, 则病程可能会延长, 约为 (1~5) d, 少数患者有可能持续时间长达3周。渗出膜多位于人工晶体的前表面, 因此后表面的渗出物容易被忽略, 少数患者可以伴有玻璃体混浊。对于渗出位于人工晶体后表面以及后囊表面或者是玻璃体混浊的患者, 我们主张以激素进行半球后注射。渗出膜的吸收需要一个过程, 首先变薄, 然后从边缘开始, 首先为蚕食样或者是空洞样的透明区域, 随后逐渐变为网状和丝状, 直至完全吸收。对于硬且厚的渗出膜, 吸收多较为困难, 给予无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局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位于人工晶体表面的散在色素, 一般不会对视力造成影响, 多可自行吸收, 在吸收多过程中有可能与渗出物一起形成孔雀斑。

本组资料中白内障术后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约为3.01%, 其中以机械刺激引起最为常见, 其次依次为残留晶体皮质过多、残留黏弹剂物质、异物反应, 以患者个人体质最少见。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完善术前检查,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另一方面手术医师应努力提高操作技术, 使手术趋于完美。一旦发现术后虹膜睫状体炎应积极给予治疗,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均达到痊愈。

摘要: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术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1284例 (2027眼) , 均采取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手术由同一名医师完成。对发生虹膜睫状体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其发生原因, 并提出相应治疗和预防措施。结果 本组资料中共有61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虹膜睫状体炎, 发生率为3.01%。发生原因中机械刺激最为常见, 为44眼 (72.13%) ;晶体皮质残留、黏弹剂残留以及异物反应, 分别为7眼 (11.48%) 、5眼 (8.20%) 和4眼 (6.18%) ;个体因素所占比例最小, 1眼 (1.64%) 。结论 为了降低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睫状体炎的发生一方面要完善术前检查,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另一方面手术医师应努力提高操作技术, 使手术趋于完美;一旦发现术后虹膜睫状体炎应积极给予治疗。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虹膜睫状体炎

参考文献

[1]姜志宏, 张军.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炎症反应的观察处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07, 11 (5) :228-229.

[2]郑宏飞, 吴雪雁, 陈瑛.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虹膜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 2002, 7 (6) :363-365.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其防止措施 篇3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防止措施

1 玉米倒伏概述

1.1 玉米倒伏的概念

玉米倒伏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风雨或管理不当使玉米植株倾斜或着地甚至茎秆节间折断的一种生产灾害。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玉米产量水平的上升,玉米高产与倒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影响着玉米生产。

1.2 玉米倒伏的种类

玉米倒伏一般分为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三种类型。其中,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茎倒折,其次是根倒伏,再次是茎倒伏。

1.2.1 根倒伏

根倒伏即玉米植株不弯不折,植株的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发生改变。根倒伏多发生在玉米生长拔节以后,因狂风暴雨或灌水后遇大风而引起,是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的一种表现。

1.2.2 茎倒伏

茎倒伏即玉米植株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不变,而植株的中上部分发生弯曲的现象。茎倒伏多发生在密度过大的地块或茎杆韧性好的品种上。

1.2.3 茎倒折

茎倒折即玉米植株根系在土壤中固定的位置不变,茎杆又不弯曲,从茎的某一节间折倒。一般发生在抽雄前。

2 玉米倒伏的原因

2.1 种植密度不合理

在玉米播种和玉米间定苗时,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地保留适宜的种植密度,造成密度过大,群体内光照弱,光合产物少,导致茎秆纤细,其硬度和韧性降低,穗位升高,遇暴风雨时容易发生倒伏。

2.2 大风雨侵袭

在玉米生长季节里,造成玉米倒伏的大风雨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大风之前下透雨造成玉米倒伏;第二种情况是大风和大雨同时进行造成玉米倒伏;而在大风之后才下大雨,一般不造成玉米倒伏。

2.3 施肥、灌水不合理。

如氮、磷、钾三要素配合不当,机械组织发育不好,苗期受涝,拔节前后肥水攻得过急或中后期灌水后遇大风等。第一种情况是施底肥时不施钾肥或钾肥用量过少,氮肥用量明显过多,造成玉米营养失衡,玉米生长过快,植株过高,茎秆细长,并且基部机械组织强度差,遇暴风雨时玉米发生倒伏。第二种情况是在玉米生长期间追施肥料时,肥料离根茎基部过近,将根的基部烧断,使支持根(气生根)的数量减少,导致根的支持作用降低而发生倒伏。第三种情况是追肥时施入地表过浅,造成玉米根下扎滞缓,使玉米根系不发达而发生倒伏。

2.4 品种选择不当

有的品种本身抗倒性差,当把其作为主栽品种时,就容易发生倒伏;品种不抗病虫害或抗病虫害能力差,使其抗倒能力减弱,也易发生倒伏。

2.5 田间管理措施不当

在玉米播种时不增施磷钾肥,不采取宽窄行种植,没有采取生根粉拌种等措施;在玉米生长期间,不能合理地施肥浇水,使玉米不能茁壮地生长;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及时防治,使玉米抵抗能力降低;不喷施玉米“壮丰灵”,这些都是导致玉米发生倒伏因素。

3 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

3.1 选用抗倒品种

选用抗倒品种是预防玉米发生倒伏的关键,有的品种本身抗倒性差,当把其作为主栽品种时,就容易发生倒伏;品种不抗病虫害或抗病虫害能力差,使其抗倒能力减弱,也易发生倒伏。如果选用:植株过高,穗位过高,秆细秆弱,或次生根少的品种容易造成倒伏。目前生产上抗倒性较好的品种很多,在我地主要有盘玉2号、盘玉5号、森玉1号、森海2号等。

3.2 合理密植

一般竖叶型品种亩留苗4500株左右,平展叶型品种3500株左右,通过适当密植可改善植株个体发育,对减轻倒伏很有益处。如果密度过高,光照不足,叶片光合作用受到遏制,营养物质合成减弱,细胞伸长,植株高而细弱,节间长,机械组织不发达而造成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3.3 播前晒种、拌种,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播种前,晒种2~3d,不但可以有效地杀灭种子上携带的病菌,而且具有激活种子酶活性的作用,降低种子的含水量,有利于种子的吸收水分,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从而使幼苗健壮,以增强玉米的抗病能力和发根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抗倒能力。在玉米生长期间发生病虫害时,应及时防治病虫害,也能有效地防止玉米倒伏。

3.4 加强肥水管理

施底肥时因地制宜地适当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追肥时要深施,并距植株根茎基部7cm,避免烧根和根系发育不良;在玉米苗期底墒充足的情况下,控制灌水,进行蹲苗,蹲苗时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时间应从出苗开始到拔节前结束,套种玉米苗势较弱,一般不进行蹲苗。雨水过多的地区,应注意排涝通气。

3.5 喷施玉米“壮丰灵”(矮壮素)

在玉米生长的心叶末期(抽雄前7天左右),用玉米“壮丰灵”喷洒植株顶部,可抑制植株顶部生长,降低株高15cm左右,从而降低风的作用力,达到抗倒的目的。

3.6 适当加深耕层

深耕能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促使根数增加,且入土加深,植株的倒伏程度也会减轻。

3.7 及时中耕培土

玉米中耕培土可使根系发达,特别是拔节以后的培土,能使玉米产生出大量的支持根。

3.8 合理的肥水管理

苗期一般不应浇水,也不应追肥。使地面上部节间缩短,根系入土深而广。拔节后的灌水,一次灌水量不宜过大,防止在过湿、高温、多肥的情况下引起徒长。

3.9 减缓自然灾害

顺风成行以及根据当地暴风雨出现的规律通过播种予以调节,适期早播。

3.10 病虫害防治

应及时做好玉米螟、茎腐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5 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玉米倒伏可采用多种措施加以防止,即使这样如果遇到难以控制的大风大雨,也会引起倒伏,为了减轻损失,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果是抽雄前后倒伏,一定要在倒伏后及时扶起,并边扶边施肥培土;如果是在拔节前后倒伏,不必人工扶起,可让其自动恢复直立。

参考文献

[1]王紅军,顾大路,杨文飞.玉米倒伏的原因、防止方法及补救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10):36-37.

[2]程小丹,李红梅.玉米倒伏后的急救措施[J].新农业,2006(9):21.

[3]金亮.玉米防倒伏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6(7).

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 篇4

马 红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纳税人依法维权意识和司法监督不断加强。而由于种种原因,税务稽查部门及其所属稽查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执法程序不到位或错位、证据获取的方法不当或取得的证据不合法、证据的证明力不强、适用的法律、法规错误等情况,导致稽查部门或稽查人员作出错误的稽查结论,或提出错误的稽查处理意见,从而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税务稽查风险问题进一步凸现。为此,提高税务稽查工作质量,增强规避税务稽查风险意识,显得越来越为重要而迫切。

一、税务稽查风险生产的原因

税务稽查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稽查人员自身因素(如风险观念淡薄、素质不够等)和外部因素(如环境、法制因素等)。

(一)稽查人员自身因素

当前税务稽查部门人员数量及其稽查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税务工作的需要,突出表现为数量上的短缺和质量上的欠佳。

1、人员数量短缺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纳税人数量增加的速度远远快于税务稽查人员数量增加的速度,因此,难免会造成一些纳税人游离于税务机关监管之下。2008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税务稽查机构5372个(其中地税部门2574个),税务稽查人员86720人(其中地税部门37567人),占全国税务干部比例为11.9%(总局要求原则上不低于15%。而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稽查人员占全部税务人员的比例在50%以上),全国共有法人纳税人1669万户,即使全部税务稽查人员投入到对企业的监管中,单位税务稽查人员分管企业平均数量为192.46户。

2、人员质量欠佳

比数量短缺更严重的问题是素质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意识欠缺。一些税务稽查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权治”思想。税务稽查人员作为执法者的强势地位客观存在,纳税人不愿与税务稽查人员“较真”,使有些税务稽查人员没有切实感到税务稽查风险的压力,从而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但随着社会法制环境的改善和纳税人维权意识的增强,一旦纳税人“较真”起来,税务稽查风险将增大。

(2)职业道德缺失。少数税务稽查人员缺乏自我约束,职业道德缺 失。虽然知道自己的执法行为不符合执法规范,也知道其行为的后果,但出于小集团、个人私利等因素的考虑,还是以身试法,明知故犯。表现为:一些税务稽查人员滥用职权,以权代法,武断执法;少数税务稽查人员失职、渎职,以不作为的方式放弃执法权力,或工作态度不认真,草率从事,在缺乏证据或依据的情况下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个别税务稽查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以权谋私,收受贿赂,在执法过程中徇私枉法等。

(3)业务素质较低。一些税务稽查人员业务素质与执法工作所要求的人员技能素质不相称,导致应办事项未办或漏办。一些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时不会综合运用税收程序法和实体法。有的税务稽查人员注重按执法程序办事,却忽视正确引用实体法;而有的则是在执法中只注意适用实体法而不注重税收执法程序,凭感觉和经验办事,随意简化税收执法手续。

(4)心理素质欠佳。一方面,有些税务稽查人员存在一种心态:怕当稽查人员,怕在稽查一线工作,怕与纳税人打交道。主要是因为现在全社会法制意识增强了,对执法部门的要求提高了,检查监督的力度逐步加大了,一些税务稽查人员生怕执法不到位或不正确,而受到行政或刑事追究。另一方面,在工作中,稽查人员难免会结怨于某些行政相对人。一些税务稽查人员怕他们把所有“罪过”归罪于己,怕他们打击报复,不敢依法办事。有些税务稽查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容易与纳税人发生语言碰撞,甚至恼羞成怒,动起手来。

(二)环境因素

1、税收遵从度

我国税收遵从主要是防卫性遵从,具体表现为纳税人有逃避纳税的企图,但对逃避纳税被发现的概率估计较高,担心受到惩罚而不得不依法纳税。而我国税收不遵从主要是自私性不遵从,具体表现为纳税义务人把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对立起来,为了自身利益,总是千方百计逃避纳税。如果说纳税人之所以遵守税法,除了担心偷逃税被严厉查处之外还受严密的税收制度、征管制度约束,那么出于自私或自利的目的偷逃税则几乎可以断言是纳税人偷逃税的根本动因或主要原因。

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除了利益驱使外,造成我国纳税意识普遍不高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受长期的封建社会苛捐杂税过多过重之苦,加之历代文人墨客的大肆渲染,敌视、反感、厌恶税收的情绪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府不向个人征税,社会主义国家不需要税收的“非税论”,给国人以误导,这进一步扭 曲了人们对税收的认识。随着国民素质教育的深入和税法的广泛宣传,税务行政相对人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但人们心中的“厌税”情结并未彻底改变。又加上中国人极讲感情,亲情、友情总是在干扰着正常的税务稽查执法秩序,这些自然影响了税务稽查执法的效果,弱化了税法的刚性。

2、协税护税环境

税收征管要做到应收尽收,除了税务部门加强征管和稽查外,还需要有关部门护税协税。而且,税收征管法也有相应的条款阐述护税协税内容。在具体的税收实践中,各地也有不少护税协税的好办法,好经验。如近年来,国、地税协作进一步加强,互通相关涉税案件查处情况和相关涉税信息,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护税协税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地方政府干预税收执法。一些地方政府或出于自己获取政绩等方面的私利,或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公心”,干预税收执法,而有的税务部门为了获得地方政府对税收工作支持,同时也受“权大于法”思想的影响,往往迁就地方政府领导,而地方政府领导违法用权屡屡奏效则进一步助长了这一行为。

(2)说情显能干预税收执法。由于当前一些社会风气不正,许多不符合法律、不符合规定的事情通过找关系往往也能办成,在税务稽查中,突出表现为通过找关系减轻处罚或免予处罚。从纳税人而言,通过说情少缴税款或减轻处罚可以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从中间人来说,通过自己的说情帮纳税人争取到经济利益,感觉到自己有“面子”,甚至得到好处。

(3)护税协税责任单位不作为。《税收征管法》规定,扣缴义务人和相关护税协税单位有护税协税义务,但实践中一些单位护税协税的积极性不高,这里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一,护税协税单位与实际纳税人之间本身就有经济利益关系,这些部门和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配合税务部门的执法活动;其二,虽有法律明文规定一些单位负有护税协税义务,但没有明确的护税协税责任条款,责任缺失使得承担护税协税义务成为一纸空文;其三,有的单位把护税协税作为额外的负担。比如,税务部门稽查案件查出偷税人应追究刑事责任,需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往往以办案经费不足为由不予受理,或者是“以罚代刑”,只收取罚金,不追究刑事责任,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刑事案件、轻偷税经济案件的倾向。

(三)信息因素

由于纳税人直接参与、控制生产经营活动,因而对生产经营过程的交易事项、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了如指掌。而税务部门对这些信息却难以全面了解和掌握,因而判断纳税人纳税信息真实与否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为纳税人不履行纳税义务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法律因素

如果一个国家的税收法律与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就为执法风险提供了存在的空间和条件。制度是一种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交往的行为框架。目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这些规则的缺失无疑为税务机关的正常执法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突出表现在税收法律法规制度与税收司法保障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1、税收法律制度不完善(1)税收法律体系不健全

首先,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我国目前还没有税收基本法和税务机关组织法,税收立法原则、执法原则、解释原则、税收管辖权、中央与地方税收立法权的划分等法律问题无法得以规定。其次,许多税收单行法没有表达其应有之义,各个税法应具备的功能尚未完整地表现出来。税法中的一些制度、措施还不够规范,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还有很大的差距。再次,地方法律法规等诸多规范不完整,缺少制裁部分,税收部门只有依法征税的执法权,而税收违章处理权相对薄弱,削弱了执法手段的刚性。

(2)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冲突

由于目前还没有税收基本法,地方对哪些税收事项享有立法权,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当前除了《税收征管法》、《企业所得税法》和《个人所得税法》这三部专门的税收法律,相当多的税收执法依据是授权立法的产物—行政法规,还有更多的是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批复等更低层次的文件。这以部门立法、部门解释、部门执行为主的体制,使税务部门集税收的立法权与解释权、执法权于一身,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符合法制的精神。其后果是税收法律法规之间、税收法律法规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相互抵触,极易引发执法风险。如有的地方出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考虑,出于财政难敷各项支出的需要,或出于对本地特有区域性及零散税源不能名正言顺地征税之考虑,纷纷寻求对现行税收立法体制的突破;有的地方政府擅自变通国家税收政策,越权减 免,或实行“包税”;有的税务机关规定无论纳税人账证如何健全,均按核定征收方式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这己不是个别现象。这种不一致性在具体适用中易产生混乱和矛盾,增加发生适用执法依据错误的可能性。

过去,税务行政相对人对税务机关制定和发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即抽象的行政行为无能为力,但自《行政复议法》颁发后,税务行政相对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部分不合法规定可以在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时,一并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审查要求,这也增加了税收执法风险。

(3)法律虚臵问题严重,不易于执法统一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制定一些较为宽泛和较为原则的条款,以试图涵盖各种特殊情况,使法律具有普遍适用性。其主要表现为法律虽有规定,但规定不明确,过于概括、简约。其直接后果是法律条文表述欠严密,而且赋予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给理解、解释和执行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在实践中难以适用,造成执法不统一。按照一般的法律原则,税法应当得到优先适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税务机关多数会依照内部文件进行税收执法。各级单位为更好地落实好上级文件精神,往往会结合本地实际,指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这些办法和规定虽然对提高征管质量和税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一定作用,却往往忽视了对本系统人员的法律保护,一旦出了问题也为司法机关追究税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提供了依据。

(4)税收立法透明度低以及对法律解释混乱

在税收法制方面,对税收执法影响最大的是税收立法透明度不高以及对税收法律解释的混乱。由于立法透明度不高,征纳双方对税收立法的背景缺乏必要的理解,对某一规定的理解有时产生歧义。而且,目前我国对法律的解释渠道不畅通,有了歧义却又缺乏权威解释,极易引起征纳纠纷,也无疑增加了执法风险系数。

2、税收司法保障力度较弱

税收司法作为实现税收法治化的保障,其功能之一就在于维护税务机关正常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国家税权的实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因此,各种形式的涉税违法行为和数额庞大的偷漏税额,不仅需要税务机关的严厉执法稽查,还要求有专门的税务法庭对这类案件进行专门化、迅速及时的审理,从而追回应纳税款、保障国家税权的顺利实现。虽然《刑法修正案

(七)》通过后,用逃避缴纳税款罪取代了原 来的偷税罪,该条文明确规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税款补缴的实现仍离不开税收司法的坚强保障。而现实情况却是法官面对进入司法程序的税收案件十分棘手,难以独立做到正确、及时、合法的裁判。而具有办理涉税案件能力的税务机关因法律未规定其享有部分独立司法权,使得税务机关所具有的检查权、行政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缺乏必要的保障手段而难以落实,大量案件未受到刑法的处罚,从而形成了“司法机关有权无力,税务机关有力无权”的局面。此外,随着涉税违法案件的隐蔽化、团伙化、高智能化、高科技化和产业化发展,也进一步凸现了税务司法专业人员的匾乏。从当前查处的涉税案件来看,行为人已不限于单纯的隐匿销售,而是通过复杂的业务流程设计,规避税务部门检查,采用少列收入、多计支出、转移定价、虚造单据、转变业务交易性质等多种形式实现逃避缴纳税款行为的隐蔽化。甚至在一些会计、税收、法律等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仔细分析当前税法的空白点,结合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这就决定了涉税案件的大量争论集中在收入、成本的确认,业务流程的合法合理性等方面。尤其是在涉及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主观恶意的案件中,庭辩的焦点往往是纳税人在设计相关业务流程时,是一时疏忽还是故意为之。对于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相关证据进行推导,分正常业务和非常业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法官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现今法院的人员往往偏重于法学专业,缺乏相应的经济专业素养,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难以把握准确的尺度。

(五)机制因素

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应该有有效的实施机制,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形同虚设。税务稽查的风险程度也和许多机制是否完善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产生税务稽查风险的机制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

因为行为人决策时都会预期行为成本和利益,只有收益大于成本才会干这件事,风险越小,收益越大,干这件事的动机就越强烈;当风险达到一定程度(肯定会被发现并将受到严惩),即使预期收益再高,行为人也不会铤而走险。因此对税收执法监督机制要完善,增加违法成本,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也是减少执法风险。

2、权力内部制约机制缺位

行政权作为一个总概念包括许多具体的权力范畴,如决策权、处罚 权、强制权、执行权、许可权等。各种权力都有其相对独立的特殊的本质规定性,在行政活动过程中的分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各种权力的行使质量。一体化的权力行使,即把所有权力集中到一个机构的行使方式必然会产生弊端。因而必需要用一种行政权来制约另一种行政权,即是以权制权。目前,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主要体现了这种层级权力制约的监督关系。然而,传统的行政管理权力行使方式仍然对他产生不了重大的影响,往往使这种层级权力制约的监督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3、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

有效的税收执法实现机制应当有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但我国税收执法实现机制存在的问题是违约惩罚力度过弱,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缺少惩罚机制。税收的惩罚机制是对违法乱纪和执法不规范的税务执法人员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我国《税收征管法》对税务人员违法的法律责任有限,导致在税收执法中,个别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包庇纳税人的偷骗税等违法行为。在现行的税制设计中自由裁量权过大,为执法的随意性提供了便利。一些税务机关虽然也出台了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机制,往往落实不到位,也为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留下了隐患。

二、税务稽查风险防范措施

(一)制度建设

狠抓制度建设,有效规范行为,是预防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的重要保证。在2009年全国税务稽查工作会议上,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肖捷同志批示:“逐步健全完善稽查工作长效机制”。总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董树奎在讲话中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稽查执法风险”。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制度建设。

1、加强制度建设,构筑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保障体系(1)抓好制度完善,巩固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成果。

坚持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这一稽查工作的根本制度开展工作,在选案环节,要继续完善好案源库建设、查前调查等制度,提高选案准确率;在稽查环节,要继续完善查前分析,稽查取证等制度,提高查案正确率;在审理环节,要继续完善集体审理、复查复审等制度,提高审案合格率;在执行环节,要继续完善限时催缴入库、严格加收滞纳金等制度,提高结案执行率。通过修订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稽查部门、稽查人员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打牢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制度基础。(2)抓好制度创新,适应防范稽查执法风险形势的发展。

要深化稽查工作制度改革,按照总局稽查局对稽查工作规程及其配套制度的修订,及时制定和推行稽查业务效能管理、纳税调查管理、首查责任制、税务检查事项告知等制度,统一和规范稽查对内、对外工作文书,建立和健全税务稽查业务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制定体现稽查工作效能和防范稽查执法风险要求的稽查工作考核制度。把法治规范理念贯穿到稽查各个环节,确保权限和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要坚持开展法规部门对稽查工作的执法检查、纪检监察部门对稽查工作的效能监察,坚持开展上级稽查部门对下级稽查部门查办案件的复查复审,坚持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对复查不合格的案件严格责任追究,使制度创新不断为防范稽查执法风险提供保证。

(3)抓好制度规划,提高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预见性。

根据税收事业发展的趋势制定防范稽查执法风险制度建设的计划,对现行各项制度规定进行清理,已经过时的要及时废止,有明显缺陷的要适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措施的要抓紧制定,更好地用制度来规范权力的运行、约束干部的行为。当前,要尽快实施“一案双查双报告”制度,即税务稽查既要检查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的情况,又要检查征管单位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稽查报告既要反映稽查人员查办案件的成果,还要反映稽查人员遵守廉政纪律的情况。

2、完善稽查体制,构筑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坚实载体(1)健全稽查队伍建设机制。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一岗两责”,把防范稽查执法风险与稽查业务工作一起部署、落实和考核,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抓防范稽查执法风险工作的能力。把稽查业务培训与防范稽查执法风险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稽查能手培训和选拔活动,更新并充实稽查人才库,培养并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的稽查业务素质,又具有较强的防范稽查执法风险能力的稽查队伍。

(2)完善稽查工作体制。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继续实施和推进分级分类稽查以及其他行之有效的税务稽查方式,强化税务稽查案例分析和应用,积极探索稽查新方法、新手段、新规律,指导税务稽查执法实践,有效防范稽查执法风险。在稽查工作内部,严格落实稽查“四环节”分工制约、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在稽查体制之外,积极引入和配合同级法规、监察部门开展 执法检查和效能监察,建立和完善与征管、法规、税政等部门共同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良性互动机制。

3、完善监督机制,构筑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防火墙(1)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要岗位的监督。抓好重点环节、重要岗位“双重监督”,就牵住了防范稽查执法风险工作的“牛鼻子”。要以抓好税收违法案件查处、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等稽查工作为主线,推进规范办案和工作协调,增强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合力。要以执行各项稽查管理工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工作督办为基础,保证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职能落实到位。要建立稽查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结合稽查执法规范、办案质量考核等重点指标,研究、探索建立税务稽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不断提高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管理水平。

(2)加强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

严肃查处滥用职权、以查谋私等稽查执法中的违纪违法案件。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到防范稽查执法风险与保护稽查人员并重。针对查办案件中暴露出的问题,深入剖析,举一反三,查找防范稽查执法风险体制、机制、制度方面的原因,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杜绝和减少稽查执法风险的发生。

(3)抓好防范风险责任分解。

配电变压器烧毁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篇5

松滋市供电公司生技科

今年以来,松滋市供电公司先后共有18台公用配电变压器遭受损毁,经调查了解,其中有14台是因雷击烧毁、有3台因风灾烧毁、有1台因交通事故损毁,涉及到供区8个供电营业所。为切实降低农网维护成本,提高配变供电可靠性,松滋市供电公司组织专班深入现场勘察,笔者自始至终参加了此次调查,现对变压器损毁原因分析如下并提出防范措施建议。

一、变压器烧毁的技术分析

(一)雷击烧毁:

1.10KV避雷器不合格,各供电营业所共有300多组伪劣氧化锌避雷器仍在运行。

2.没有对变压器低压侧避雷器进行周期检测,部分单位没有500V 摇表。

3.接地电阻不合格,造成雷击时残压过高。4.部分老式变压器过压能力较差。

5.农村高、低压线路较长,且多在野外,而夏秋两季也正是感应雷和直击雷活动最频繁时期,当避雷器及接地引下线存在接触不良、截面过小等问题时,因雷电造成的过电压使变压器绝缘击穿而致烧毁。

(二)风灾、交通事故引起变压器低压侧短路烧毁: 1.变压器高压侧或者低压侧未装熔断器。

2.有的变压器虽然装了跌落式熔断器和羊角保险,但其熔断件多是采用铝丝或铜丝代替,或者规格选择不合理,致使低压短路或过载时,熔断件无法正常熔断而烧毁变压器。

3.集控箱内电操、空气开关或者接触器等不能正确动作。

二、变压器烧毁的运行管理分析

(一)周期检查:部分供电营业所没有对变压器台区的接地电阻定期进行检测。极少数变压器台区接地极接触不良,农电工没有及时发现或处理。

(二)过负荷运行:变压器绕组在95℃以下连续运行,可正常运行20年,如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将使油温升高,致使绝缘材料老化,绝缘油劣化加快。而在夏秋季节高温大负荷期间,变压器时常超负荷运行,造成油温上升过快,加之有的变压器过负荷保护装置有缺陷,跌落熔断器和低压熔丝选用不合理,使熔丝发挥不了应有的保护作用,严重影响变压器使用寿命,甚至烧毁变压器。

(三)三相负荷不平衡:由于单相负荷的存在,往往使三相负荷不平衡,直接影响变压器的安全经济运行,如三相负荷不平衡,中性点就会发生位移,影响客户的正常用电,甚至有可能烧毁客户的家用电器,并使线路损耗增大,情况严重的可能烧毁变压器。

(四)渗油、漏油现象:因变压器的渗、漏油造成油面下降,当油面下降到变压器上壳以下时,油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容易氧化变质,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致使油的耐压强度降低,破坏绕组的绝缘性能。缺油严重时,使变压器导电部位对地或相与相之间的绝缘降低,造成相间或对地击空放电,继续使用时(特别是过负荷时)会使油温急剧上升,缩短变压器使用寿命甚至烧毁变压器。

(五)瓷套管的脏污、损伤:因农村变压器的工作环境较差,瓷套管易脏污,如不及时清理,虽然不会很快使整体绝缘层发生贯穿性击穿,但在夏秋潮湿季节时,可使套管表面闪络,影响安全供电,而且污物吸收水分后导电性提高,容易引起表面放电,使套管泄漏电流增加而发热,最后导致套管绝缘击穿。

三、防范措施建议

(一)加强变压器负荷控制。在用电高峰期,为避免变压器严重过负荷而被烧毁,必须经常性地检测变压器低压侧电流,特别是在高温大负荷期间更应该勤查勤看,不能使变压器长时间过负荷运行,必要时应考虑对变压器增容。

(二)严格选用熔断器熔丝。应按有关规定正确选用高、低压侧熔断器熔丝,严禁用铝丝或铜丝代替。

(三)保证变压器三相负荷平衡。应适时调整变压器负荷,尽量使变压器三相负荷平衡,并使高、低压接线端子接触良好,保证变压器出口处的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小于10%。

(四)密切关注变压器油位、油色及运行声响。对渗、漏油的变压器要采取相应措施,并经常查看油色是否正常,油位是否在油标的1/4至3/4范围内,油面低了要及时加油。在用电高峰期,应注意变压器的运行声音,根据声响判定变压器运行正常与否。

(五)定期清扫变压器瓷套管表面污垢。应及时检查清扫瓷套管积污,更换破损的瓷套管,避免瓷套管闪络漏电造成变压器烧毁。

(六)正确安装合格的避雷器。在新建时,应及时安装高、低压熔断器。在变压器运行中,发现熔断器烧毁或被盗后应及时更换。同时要保证避雷器及接地引下线接触良好,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七)强化培训和考核。应加强对农电工有关变压器运行维护知识的培训,同时制订变压器管理办法,规定对损毁的变压器按损毁原因不同对有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和考核。

污水罐的腐蚀原因及其防护措施 篇6

炼油厂10 000 m3污水罐主要储存来自常压、催化、加氢等装置的污水,其长期温度为40~60 ℃,短期温度70~80 ℃,污水pH值为6.5~11.0,污水组成如下:90~130 mg/L Cl-,12 000~20 000 mg/L NH3 ,7 000~13 000 mg/L CN-,10 000~19 000 mg/L S2-,600~900 mg/L 酚类。

污水罐原采用氰凝防腐蚀涂层,涂层厚为200 μm。运行不到2 a出现大量穿孔泄露。开罐检查发现,漏点主要集中在焊缝周围,且漏点处有明显的裂纹。

1 腐蚀原因分析

1.1 涂层失效

污水对涂层的破坏主要是因为酚类杂质有极强的渗透性,在一定温度作用下,其活性更大,渗透性更强,酚类分子在短时间就能穿透涂层到达金属表面而产生腐蚀,再加上硫化氢及氨的共同作用而使腐蚀加剧,造成涂层起泡剥落,进而失效。

1.2 腐蚀破坏

当涂层失效后,腐蚀介质直接与罐体接触,其中:Fe+H2S→FeS↓+2[H]反应生成的[H]在钢铁表面聚集,其中一部分渗入到内部,并在钢铁的晶格和缺陷点(钢铁中夹杂物和气孔等缺陷点)聚集形成氢气,造成氢脆现象,使钢铁分层、鼓泡,进而开裂;同时,CN-可以溶解附着在钢铁表面的FeS,使铁与H2S的反应不断进行,加速腐蚀;并且NH3能提高污水的pH值,高pH值又促进CN-与FeS的反应。

2 防护措施

2.1 涂料的选择

根据污水介质腐蚀的特点,选择了12种涂层体系进行现场0.5 a的挂片防腐蚀试验,结果见表1。

从现场挂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过去防腐蚀中广泛使用的乙烯类树脂涂料和聚氨酯防腐蚀试验涂料耐污水腐蚀性最差,在严酷的腐蚀试验环境中效果较好的环氧呋喃涂料,在污水中也未表现出明显效果,经过0.5 a浸泡后液相表面出现密集小泡。YJ呋喃涂层更是发脆易剥落,变色严重,基本失效。

环氧沥青及环氧沥青鳞片涂料经0.5 a试验,涂层已疏松,用力可刮去。

具有阴极保护的富锌和富铝涂料用作污水罐涂料,效果也不理想,其中锌、铝牺牲阳极也不能使之免受腐蚀,特别是富锌涂层,涂层较薄,表面腐蚀严重。富铝涂层只是在气液交界处出现一些腐蚀产物。由此可见,它不能单独用作污水防护涂层,如果与耐蚀性很好的面漆配套使用,则可能发挥更好效果。

环氧鳞片涂料涂层表面有强度,但部分树脂成分被溶蚀,表面呈粗糙的鳞片状,且气相部分有较多小泡。普通环氧防腐蚀涂料也出现气泡,并且有扩大趋势,随着时间的加长,有可能剥落失效,也不适合用于污水的防腐蚀涂料。

在污水防腐蚀工程中使用的高强国漆,经过0.5 a的挂片也出现了大量气泡,涂层强度受损,可以刮掉,可见,也不合适在污水中使用。

试样效果最好的涂层是WF40含硫污水介质专用防腐涂料配套体系,涂层表面完好,光滑平整,强度高,未出现气泡,几乎没有侵蚀损坏。WF40含硫污水介质防腐涂料中的树脂是硬橡胶改性环氧聚合物,很好地弥补了环氧树脂的不足,树脂在耐腐蚀性和抗渗性方面大大改善,同时又发挥了环氧树脂力学性能好、固化过程中收缩小、附着好的特点,是理想的污水防腐蚀涂料品种。

2.2 施工

对罐体的漏点及开裂处进行焊接加强处理后,表面喷砂达到GB 8923-88中规定的Sa 2.5级,然后按二道底漆三道中间漆二道面漆的配套体系涂装,涂层总厚度不低于400 μm。

3 效 果

WF40含硫污水介质防腐涂料作为污水罐的防腐蚀涂料,经过4 a的使用,污水罐运行正常,未出现泄露等事故。2008年6月初开罐检查,涂层虽有腐蚀介质附着在表面,但未出现气泡、破损等,涂层强度较高,破坏涂层观察发现,罐体金属表面依然呈喷砂后金属光泽,腐蚀介质未渗透到基材,涂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摘要:炼油厂污水因为含有Cl-,NH3,CN-,S2-和酚类等强腐蚀介质,短时间内就能致使污水罐常规防腐蚀涂层起泡、剥落失效,最终导致罐体穿孔泄露。经现场多种涂料挂片试验筛选,采用WF40含硫污水介质专用防腐蚀涂料对腐蚀介质有很好的防护作用,从2004年使用至今,罐体运行正常,使用效果良好。

桥头跳车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篇7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03-02

所谓“桥头跳车”是指桥涵两端一定范围内路面相对桥面整体下沉,产生台阶,引起通过的车辆跳起颠簸的现象,这种情况会带来诸多危害。北京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圈,桥梁下部结构修筑时通常采用桩基础,有时为扩大基础,沉降量一般很小,而桥头路堤多数填土较高,造成桥头路堤固结时间长,沉降量大,产生跳车。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解决桥头跳车问题。

一、桥头跳车的原因

针对到每一座桥,其产生桥头跳车的具体部位和原因是各不相同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四种主要原因:

(一)地基地质不良

桥涵通常位于沟壑地段,地下水位较高,且多属软土。同时,桥头路基填筑高度较其他地段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更易引起地基沉陷。

(二)设计差异

桥梁设计时,为了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设计师对桥下地基地质研究比较仔细,通过计算分析,往往是将桥台基础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并对基础进行布桩或扩大基础等予以加固处理,故沉降量较小。而台后填方段地基往往按普通路基进行设计,未进行加固处理,碰到软土又难以处理彻底,引起土基固结压缩,产生沉降差。

(三)施工不当

台后填土施工无论怎样加强,还是存在作业盲区,达不到桥台施工密实度的要求,又填料本身孔隙存在,在自重及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必然产生压缩沉降,从而产生桥头跳车。

(四)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差异

台身部分基本上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变形,而台背地基在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水、荷载等的影响下会有明显变化,特别是软土地基,深层压缩,并产生路基侧向移位,降低路面刚度,导致桥头产生沉降差。

二、桥头跳车综合治理的具体方法

本人认为应从地基、路基、路面三个层次人手,分别消除产生跳车的不利因素。每个层次得出几种不同的预选方案后,再对这几种方案进行详细的经济技术分析和比较。选择最佳或最满意方案。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工程实际,因地制宜,如有施工困难或选材不合理应及时修改。下面就如何防治做具体论述。

(一)地基处理

处理好桥头软弱地基,是控制跳车的关键。目前对桥头软弱地基处理,国内有换填法、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砂桩法、通过水泥搅拌桩加强、通过土工格栅加强等措施,下面分别介绍:

1.换填法。该办法主要原理是把原有地基软土挖走,换填合适材料并压实,以增强地基承载力,防止地基下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在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作为人工填筑的持力层,同时将基底压力扩散到下卧软土地层中,使其应力减少到下卧层的许可承载力范围以内,从而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另外由于垫层材料的压缩性低于天然的软黏土层,采用垫层法也可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垫层材料可分柔性材料和刚性材料。柔性材料包括砂砾、碎石、石渣、矿渣等,刚性材料包括金属垫层、合成树脂垫层等。砂砾、碎石或石渣等是最常采用的垫层材料,因为这类料的强度大,压缩性小,透水性良好,比较容易使之密实,且在不少地区料源丰富,价格便宜,如果条件允许,全部使用该类材料回填更好。该法适用于浅层软土地基的处理,由于该方法施工简便,在公路建设中应用较为广泛。

2.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此办法主要是利用排水固结法的原理,软弱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孔隙体积不断减少,地基发生固结变形,土的有效应力增大,地基强度逐步增长。塑料插板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就是将塑料排水板插入淤泥层中,在塑料排水板的顶部铺设一层砂垫层,然后在砂垫层中布置有孔管道网,注意砂垫层要有一定横坡度,接着堆载填土,在荷载作用下,土中孔隙水慢慢排出并随着塑料排水板上升到砂垫层,经有孔管道网横向排到路堤外面,从而使软基固结,有一点需要注意,必须做好路堤外的排水工作,防止水排到路堤外后又回流到原来的软土地基中。该法属竖向排水体预压类型,主要适用于透水性低的软弱黏性土,其主要施工程序: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插打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摊铺上层砂垫层-堆载预压。其特点是施工简便快捷,造价较低,但仍存在少量工后沉降。

3.砂桩法。该法属粒料桩类型,对地基土起置换作用、竖向排水作用和挤密作用,常用于置换饱和黏土地基,挤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处理加固深度可达30m,特别适合处理较深软土地基,在我国南方应用非常广泛。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显著和经济的特点。目前砂桩法处理地基受到各国工程界的重视并被迅速推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机具定位-桩管沉入-加料压密-拔管-机具移位,此办法施工要注意砂桩的密实性,否则会影响加固效果。为加速地基固结,减少后期沉降,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配合堆载预压或超压施工,使地基强度显著提高,同时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其造价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和水泥搅拌桩法之间。

4.水泥搅拌桩加强法。水泥搅拌桩是深层搅拌法加固地基的一种形式,是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新颖方法,水泥搅拌桩用于处理软土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是很有效的。但如果拥有水泥搅拌桩的复合地基不能贯穿软土层,桩底以下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仍然很大,造成固结度低,工后1~3年的沉降量仍较大,对桥头跳车的防治不利。为解决此问题,比较新的设计理念是在桥台背后使用减密水泥搅拌桩进行台背后处理,将搅拌桩做成支撑桩,把它搁置在硬土层上,可以进一步地消除台背后地基沉降量大的特点,同时因设置了减密段,缓解了处理段和非处理段路基沉降差异。具体做法是根据软基层的厚度确定桩的长度。确保桩底能与硬土层衔接,在处理区域对水泥搅拌桩进行减密排列,自桥台开始依次减密,然后进行搅拌施工。根据实测资料证明,用搅拌桩加固的软土地基效果很好,能在1—2个月内趋于稳定。由此可见,把水泥搅拌桩搁置在硬土层上对解决桥头跳车是更加有效的。

5.通过土工格栅加强。此办法的原理是在地基上加铺土工格栅,利用土工格栅加固软基,增加了软基的稳定性、减少了路基基底不均匀沉降。由于土工格栅是一层加筋层,可以增加基底强度,同时也可使土工格栅上面的土体作用荷载均匀地扩散到整个加筋土层面上,单位土体面的受荷减少,分散了土的集中应力作用。

(二)路基处理

路基处理是解决桥头跳车主要措施之一。着重考虑减少路基沉降和提高路堤刚度,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改善台背回填处理方式。首先选用合适的填筑材料,

桥台后宜选用摩擦角大、强度高、可压缩性小、压实快、透水性好的填料,如岩渣、砾石、砂砾等,并要求填料级配适当。当采用非透水性土,为黏土或粉质亚黏土时。应掺入灰剂量不小于6%的III级以上石灰进行改良;当为塑性指数较小的砂土、亚砂土或粉土时,最好掺入灰剂量不小于3.5%的标号325以上的普硅水泥进行稳定,必要时还可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处理。填料的铺筑与路基相接处按不大于1:1设置斜坡或台阶,回填高度视路堤高度而定。桥头回填处理的另一方式是在路基上部(约100cm范围内)设置水泥稳定料改善层次,使路堤的刚度有所提高。一般稳定层结构是沿路堤纵向距桥台背约10m长,用一定剂量(如4%~6%)的水泥进行稳定,并且远桥台端与路基相衔接处,采用1:1设置斜坡。上述处理方式均能达到减少竖向变形和刚柔突变的成效。如能综合利用。同时考虑,则效果更佳。

2.台背回填处的压实。由于台背回填处位于路基和桥台衔接的特殊位置,成为碾压的薄弱环节,压路机难以碾压到位,距离太近时对桥台有影响,故要求台背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压实度必须达到95%,回填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cm,且有良好的级配和透水性,压实机械宜选用小型机具分层压实,对于机械夯实碾压不到之处,应及时采用人工补充夯实。

3.填筑路堤预压法。为减少桥涵两端路堤的工后沉降,从而使桥涵两端路堤与桥台结构物的相对沉降尽量小一些,一般可采用填筑路堤预压的施工方法,让路基排水固结,待路堤沉降稳定基本完成以后再开挖涵洞或桥台位置土方,然后再施工桥涵。此办法行之有效,但工期较长。

(三)路面处理

1.设置桥台搭板。搭板设置可以使在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至刚性桥台上,使车辆通过时跳跃现象大为减少。桥头搭板长度设计应根据路基的容许工后沉降值计算确定,常取3~15m(当超过8m时,宜设计成两段式或三段式搭板)。搭板的近台端一般搁置在桥台前墙顶面上。当桥头引道为刚性路面时,搭板的纵坡可采用与路面设计纵坡平行方式(称平置式搭板);而当引道为柔性路面时,则搭板的远台端常置于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称斜置式搭板)。为预防搭板下沉,也可在搭板上先铺设一层沥青底面层,通车后搭板若下沉时,则在其上加铺沥青混凝土或沥青砂。通过设置桥头搭板来防治桥头跳车已普遍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优点是便于操作,经济实用。

2.设置变厚式埋板。为避免二次跳车,常在搭板的尾端加设一段浅埋的变厚式埋板,其长度一般取3~5m,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可将与搭板连接处的路面板改为变厚式板。在搭板、埋板或变厚式板的下层,为保证与桥台连接部位的刚柔层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能渐次变化,建议采用强度及回弹模量均高于其他路段相对应的路面结构层材料。

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 篇8

在中小型建筑工程施工中,多数采用原木现浇钢筋混凝土模板的支撑。支撑属受压构件,除了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稳定性要求。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坍塌事故,究其原因,均属模板支撑系统失稳造成的。因此,对模板支撑的安全性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模板支撑失稳的原因

1.1 支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

工地上常见的有:用腐朽变质或干裂、虫蛀木材制作的支撑。

1.2 支撑不够平直。检查时,常发现轴心偏移达5cm以上的原木也用来制作支撑,使支撑的受力状态由轴心受压变成偏心受压。

1.3 支撑的长度不符合要求。为了节约材料,一些工地在安装模板支撑时,采用“长杆短用”或“短杆长用”,致使支撑倾斜或在其底部垫上石块、砖块。

1.4 支撑的基地处理不好。有的支撑支承在松软的土层上,使个别支撑受力后下沉,增大了附近支撑的荷载而致失稳;也有的支撑在砂土上,一场大雨冲走砂土,使支撑失去支承。

1.5 支撑的直径太小,支撑间的拉杆不可靠。工地上常发现有小头∮5-∮6cm的原木支撑;也有用小树枝或边角料拼凑而成的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且多数水平拉杆不与墙、柱拉结

1.6 对大跨度或高支模工程,支撑安装前没有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进行稳定性验算。《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规定:模板施工前,要进行模板支撑设计、编制施工方案,并经上一级技术部门和工程监理单位批准。对大跨度或高支模工程,这项工作相当重要。很多坍塌事故,分析原因,大多是无模板支撑的方案设计或设计不合理造成的。

1.7 质检人员对安装好的模板工程没有进行认真检查,埋下了事故的隐患。

1.8 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没有派出专门人员在下层巡视、观察模板支撑受力后的变形情况,是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

1.9 施工作业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工作粗放、蛮干,加大了施工荷载。预防支撑失稳的措施

2.1 支撑的选材应按现行《木结构设计规范》或《钢结构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用木材作支撑时,材质不宜低于Ⅲ等材。

2.2 应尽量选择较为平直的材料作模板的支撑,安装时要垂直,若采用多层支模,上下层立柱要垂直,并应在同一垂线上,防止“长杆短用”和“短杆长用”,安装时严禁在支撑的底部采用砖块垫高的办法进行加固。

2.3 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具有支承上层荷载的能力。支撑的基底要进行妥善处理,如支承在基土上,基土应整平夯实,支撑下加垫木楔子和通长木垫板,禁止使用砖及脆性材料铺垫,并做好排水措施。

2.4 木支撑的选材不能过细,常用小头直径不小于∮8~∮12cm的原木,其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纵横方向应设相互垂直的水平拉杆,一般离地50cm 设一道,然后每隔1.5-2m 设一道,立柱每增高1.5~2m时,除再增加一道水平支承外,尚应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拉杆的材料及其与支撑的联结应满足计算,作为铰支承点的要求;当层高大于5m 时,应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的方法;对于高度、跨度较大的工程要适当设置剪刀撑,以增强支持的整体稳定性。

2.5 支撑安装前应编制施工方案,现浇式整体模板的施工荷载一般按2.5KNm2计算,并以2.5KN的集中荷载进行验算,现浇的混凝土按实际厚度计算重量。当模板上荷载有特殊要求时,按施工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检查。要根据具体工程进行必要的稳定性验算,并报上一级技术部门和工程监理部门审批。

2.6 审批后的施工方案应严格执行,模板工程安装后,应由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按照施工方案进行验收。对验收结果应逐项认真填写,并记录问题和整改后达到合格的情况。

2.7 施工过程中,要派出专人在下层观察支撑的受力变形情况;模板上荷载堆料和施工设备合理分散堆放,不应造成荷载过分集中。教育施工作业人员文明施工,操作轻放,以减小实际的施工荷载。

2.8 应建立模板拆除的审批制度,模板拆除前应有批准手续,防止随意拆除发生事故。模板安装和拆除工作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正式工作之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支撑计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3.1 关于支撑控制设计的条件:任何结构、构件要使其安全、可靠,满足使用要求,必须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要求。模板和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规格、接头方法,构造打样及剪刀撑的设置要求等均应详细注明并绘制施工详图。

白内障的原因及其治疗措施 篇9

与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甘肃省瓜州县第三中学

黄志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许多客观和主观的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本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在农村学校情况,就目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就如何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原因及几点建议。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的规律、物质的基本结构以及相互作用。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构成了物理学的基本结构。物理学有着其独特的学科特点,首先,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而又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其次,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一门有着严格的逻辑体系的科学;再次,物理学的实验特性又决定了它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的科学。”正是因为物理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始终把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体现了物理学科的要求和发展方向:物理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学习物理规律,构建物理概念,学习科学方法,逐步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素质教育下如何重视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成为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物理教学应重视实验教学,尤其是作为基础教育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是首当其冲。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受实验设备条件制约,致使实验教学不能正常开展。二是因教师、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使物理实验不能正常开展。

三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实验习题化,变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实验设备、器材、实验师资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农村中学经历“普实”验收和“两基”验收,在实验室建设上已经有很大的改观。许多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仪器和配备已经达到一类或二类配备,可以和城镇学校相比。但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配备的实验器材与学科教材不配套。实验器材是多了,但是大量的器材只是充数、充量。有的器材相关教材上没有相关的实验,用不了还占地方;有的教材上需要用的实验器材,在满满的实验器材保管室中却找不到。

2,实验器材质量差,不适用。新配的部分实验器材质量差,如学校的内燃机模型,活塞、连杆、飞轮的运动不符合四冲程的规律,完全是乱的,老师无法利用模型向学生解释内燃机的工作过程,这样 不仅影响了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反而对学生有误导作用。新配的发电机模型效果还没有20年前就配的老发电机模型效果好;电学实验盒和力学实验盒中的器材根本无法使用,白白放在那里浪费;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质量太差,一节电学的学生实验老师不知要为学生调节电流表和电压表多少次。这样,导致学生怀疑很多由实验得出的物理规律,很多概念也很难理解,从而学生心里排斥实验。老师多次使用这样的实验器材也产生反感的心理。

3、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任课教师实验任务繁重。农村中学的物理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偏大,以临近退休年龄人员为主。工作上精力不足(已力不从心),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比较差,业务水平不高,4参加培训机会少,离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要求相距太远,这样一支队伍,维持日常教学已挺费劲,要全面实行实验准备、实验及实验后的仪器整理和维修就恐怕是勉为其难了,怎能把实验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他们的职责就是拿拿钥匙,开开门,上级检查造造材料做实验都得任课教师亲自准备。

5领导不重视,一线教师不关心。

很多实验器材短缺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很多情况是领导节省开支,还有很大部分是一线老师没有及时的汇报添臵器材。而实验员一般不在第一线,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且也不是很关心;还一个原因是一部分器材价格昂贵,一些领导有意不添臵,只是为了减少开支。基于这些原因,致使实验无法开展或很少开展,长此以来,老师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这样省时、省事、省力。

二、教师的试验操作能的问题

现在初中物理教师中虽然绝大多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初中物理教师很少,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而且很多农村物理教师是民师转正,再进修上岗的,没有受过专业的物理学习,很多物理实验自己没有做过,很多的器材自己没有看见过,更谈不上使用,普遍存在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再因为农村物理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物理实验,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忽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教师的实验技能退化,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教师的实验操作不规范,语言表述不规范,口语、熟语太多。如“导线”说成“电线”;“沸水”说成“开水”;“木块”说成“木坨坨”;在探究阿基米德实验的时候,将重物浸没在溢水杯中,看到水会溢处来,很多老师说成“水满出来”等等。

2、教师对实验研究不深,且不善于引导学生。

如在测量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教师事先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测量导体的电阻,不能局限教材上的伏安法测电阻那一种方法,而应该全面把实验全面的对学生开放。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实验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是:R=U/I。而应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推导出实验原理。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法,不要把教材上的实验方案让学生直接阅读照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一定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案。要做到这些,教师自己应该知道测量电阻的方法在初中所学知识范围内有哪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实验目的。很多教师就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按 照教材测量几组数据就完成了实验,学生虽然动手做了实验,但是,各种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3老师认为实验是浪费时间

很多老师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再集中突击实验,这样也能够让学生考个好的分数。这样,在老师心中,做实验与不做实验效果是一样的,甚至,平

时不做实验,到了考试来个突击结果会更好。4老师认为没有实验的必要

很多老师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实验的必要。这样,教师养成了长期不做实验的习惯。久而久之,年轻教师也在老教师的影响下也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如:力的作用效果的演示实验,一般教师就是通过师生共同举几个生活中用力的实例,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就完事了,根本没有进行实验来再现力的作用效果。

5实验效果不好,不如不做。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于是,教师干脆就不做了。如: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探究晶体的熔点,探究电热与那些因素有关系等实验,在做之前除了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以外,需要的实验时间很长,而且效果经常不好,得不出我们需要的实验结论,因此,很多教师就用讲解实验代替做实验。

6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如: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物质的比热容等实验,在课前要做40多分钟的准备工作。教师认为那样太浪费时间。

7“为了保护器材”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从而也就只对这教材讲解实验,最好也就来个演示,让学生听听实验,看看实验。

三、教学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物理教学考核制度中,对实验考核只是停留在书面考核上,而没有真正的操作考核。这样使得我们的物理实验教学就变成纸上谈兵,教师就会将做实验变成讲实验,实

验探究变成黑板实验探究。

1书面考核多,实际操作少。长期以来,社会和家长甚至上级主管部门评价学校的标准往往是一个升学率,评价学生就是看分数,很自然地大家仍以应试、升学为轴心来安排

教学内容,对于实验内容的教学,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传授,结论的得出,让学生记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而过程怎样并不注重。而这与现行的《课标》背道而驰,培养不了学生 的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

2现在农村初中实验考试成绩虽然纳入中考总成绩之中,但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察大多数是指定实验探究内容和实验方法,仅是从验证性实验的角度进行,无法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的高低,从而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不利与学生实验素质的提高。而对教师也没有相关的考核政策。这样,学生只要认真背下属于考试的内容,也能够拿个好分数,哪怕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实验。这样,是对教师的实验教学成果没有承认,长此以来,教师对实验教学没有了动力和信心,实验教学也就仅仅只为中考服务,失去了应有的目的。

3试卷考查主要是考查同学们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 注意事项、实验方法的说明,并没有培养他们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物理教师就认为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无效行为,做与不做效果一样,这也是农村物理物理不愿意开展物理实验教学的原因之一。

四、做好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管理,提高认识,切实抓好各学校的实验教学工作 实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应当引起重视。首先要提高领导的思想认识。学校领导应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切实保证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另外,还应该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并列出管理方案,很抓落实,要求相关的管理领导要熟悉一些实验常识,要注重实验教师的培养,要分期对实验教学进行检查。

2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培训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高的业务水平;有一定的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理论技能,并懂得运用一定的教学规律;具备运用教育技术器材进行信息传播的技能,并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维护知识。此外,还要求能根据新课标要求,具备选择器材的基本能力,尽量用最简单的器材,收到最好的效果。因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职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同时,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使之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举办实验操作技能大赛是教师做实验、学操作、比技能的重要方式。

3更新实验教学观念依照新课程理念,我们教师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 育观,使实验教学成为学生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

4改变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究、分析、归纳出结论。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更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将封闭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其意义不在于立即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而在于激发学生不断探究,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相对满意的结论,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同时,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计算机、幻灯投影将一些在实验现象不太清楚的实验制成课件,便于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5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

实验室是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是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巩固和培养、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阵地。学校和老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尽快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主动做课外实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堂上所学理论,边学习边实践,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处理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掌握各种实验手段,熟悉各种实验设备的原理、构造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把各门课程的学习融会贯通起来。

在《物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具体课程目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初中物理课程始终把坚持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亲身历经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第一要任务。而实验教学正是帮助我们实现各种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注重着眼培养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操作(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操作、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能力和实验态度的培养。

上一篇:安全文化建设各部门责任制下一篇:小花园的秋天作文500字